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经络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经络

相关日志

[转载]赵洪钧谈经络脏腑与“天人相应”
fqng1008 2020-8-26 08:10
问:尊意如何看经络学说呢? 答:经络的本意就是血管。古人不但看到或摸到绝大多数的表浅大静脉和大动脉,也知道血液就在血管内运行。 问:古人认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吗? 答:不是。中医的经络体系或经络学说认为气血在经络内循环,但不是以某脏腑为中心。古人可能认识到心脏在循环中的重要性,故说: “ 心主脉”(《灵枢·九针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五藏生成篇》)“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 脉宗气”——脉运行的主要动力,显然指可以看到的心尖搏动。 假如,古人认识到“脉宗气”就是心脏搏动所致,古代的血液循环理论就接近成熟了。可惜不是这样。 问:那么,经络学说是怎样形成的呢? 答: 简言之,经络学说是在相当有限的解剖知识基础上,主要靠阴阳、五行、天人相应思想推演出来的体系。其中,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尤其明显。 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这是由于,构造理论时,中国古代的哲学自然观,如阴阳、五行以及和这两种观念密切相关的天人相应思想起到激发、同化和吸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哲学自然观迁就经验知识,而是按照哲学自然观的模式增加经验知识中没有的东西。 问:何以见得经络系统是天人相应的体系呢? 答:古人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如: 《灵枢·经别》说:“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 《灵枢·阴阳系日月》说:“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 上述引文应是十二经脉说定型之后的说法。由这两段话就能明白,十二经脉说不过是为了与十二月相应。 此外,还有别的天人相应经脉论述。 比如,《素问·阴阳别论篇》如下说: “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此话也应该出于十二经完成之后。“十二月应十二经”是清楚的。与四时相应的“四经”是什么呢?大约是冲任督带。 《灵枢·五十营》还有二十八脉说。 为什么要二十八脉呢?因为要应天周二十八宿。即该篇所谓“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其算法大约是手足十二为二十四,再加冲任督带。其余的脉,就不管了。 此说还见于《灵枢·卫气行》。这两篇都有大段文字讲人气运行如何与太阳运行相应,不再引。 更有甚者,为了与天六地五相应,早期经络学说只有十一脉。那时不但没有手厥阴脉,手少阴脉也没有穴位。 《灵枢·邪客》说:“手少阴之脉独无腧何也?……少阴独无腧者不病乎?” 于是,经文不得不做些自相矛盾的解释。 总之,经络的本意虽然是血管,最后形成的经络分布体系却是出自天人相应的推理。 问:穴位等也是天人相应的吗? 答:是的。详说见“内经撮要”。 问:如此说来,至今公认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大多是为了满足天人相应而想象或主观安排的吗? 答:据以上所述,除非认为经络与循环和淋巴无关——即经络不运行气血,而且确实是现在根本没有认识到的天人相应构造,只能说多数经络是为了满足天人相应而想象或主观安排的。 试看所谓十二经脉、督脉、任脉、带脉等没有一条与动静脉走行相符。 至于《难经》第一难说:“十二经皆有动脉”更是错误的。按照现代循环、淋巴解剖生理,不可能如此。遍查内难更不能证明十二经皆有动脉。这样推论来的穴位等数目,也不可能得到解剖生理证实。 显然,主要用天人相应思想认识或解释人体构造和生理,已经不能被当代人接受。人体构造和生理,与不包括生命的天地之间有极大的距离。阴阳、四时、五行、六气、十二月、365日等规律,远远不足以填充天人之间的空白。人体基本上不是这样与天地同构(即天人相应)的。即不能说天有四时,人有四经;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六气,人有六府;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等推论是正确的。 问:那么,目前中医的真正价值在什么地方呢? 答:她的理论价值见上面所问如何看阴阳学说。她的实用价值就是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简便实用,且至今对不少疾病还有很好的疗效。详说见“临证真传”。 问:尊意认为,中国古代医家,实际上掌握了哪些解剖生理知识呢? 答:据我所知,古代医家掌握的解剖生理知识以“内景赋”最为全面且简明扼要。也可以说,“内景赋”是最简明的“中医(理论)要旨”。不过,虽然“内景赋”中的解剖生理知识比《内经》所述多一些,也更准确一些,却还是在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和气化学说统帅下的体系。谨把它附在下面: 内景赋 尝计夫人生根本兮由乎元气,表理阴阳兮升降浮沉。出入运行兮周而复始,神机气立兮生化无休。经络兮行乎肌表,脏腑兮通于咽喉。喉在前,其形坚健,咽在后,其致和柔。喉通呼吸之气,气行五脏;咽为饮食之道,六腑源头。气食兮何能不乱,主宰者会厌分流。从此兮下咽入膈,脏腑兮阴阳不侔。五脏者肺为华盖而上联喉管;肺之下,心包所护而君主可求。此即膻中,宗气所从。膈膜周蔽,清虚上宫。脾居膈下,中州胃同。膜联胃左,运化乃功。肝叶障于脾后,胆腑附于叶东。两肾又居脊下,腰间有脉相通。主闭蜇封藏之本,为二阴天一之宗。此属喉之前窍,精神需赖气充。又如六腑,阳明胃先。熟腐水谷,胃脘通咽。上口称为贲门,谷气从而散宣。输脾经而达肺,诚脏腑之大源。历幽门之下口,联小肠而盘旋。再小肠之下际,有阑门者在焉。此泌别之关隘,分清浊与后前。大肠接其右,导渣秽于大便;膀胱无上窍,由渗泄而通泉。羡二阴之和畅,皆气化之自然。再详夫脏腑略备,三焦未言。号孤独之腑,擅总司之权。体三才而定位,法六合而象天。上焦如雾兮,霭氤氲之天气;中焦如沤兮,化营血之新鲜。下焦如渎兮,主宣通乎壅滞;此所以上焦主内而不出,下焦主出而如川。又总诸脏之所居,隔高低之非类;求脉气之往来,果何如而相济。以心主之为君,朝诸经之维系。是故怒动于心,肝从而炽。欲念方萌,肾经精沸。构难释之苦思,枯脾中之生意。肺脉涩而气沉,为悲忧于心内。惟脉络有以相通,故气得从心而至。虽诸脏之归心,实上系之联肺。肺气何生?根从脾胃。赖水谷于敖仓,化精微而为气。气旺则精盈,精盈则气盛。此是化源根,坎里藏真命。虽内景之缘由,尚根苗之当究。既曰两肾之前,又曰膀胱之后。出大肠之上左,居小肠之下右。其中果何藏?蓄坎离之交姤。为生气之海,为元阳之窦。辟精血于子宫,司人生之夭寿。称命门者是也,号天根者非谬。使能知地下有雷声,方悟得春光弥宇宙。 (见张介宾《内经图翼》1965年人卫版,129~131页)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经络的认识【02】
tingyy 2020-6-15 01:34
二、 经络 系统 的黑箱模型描述 黑箱方法是现代控制理论中对一些复杂动态系统的一种分析方法。因为一些复杂动态系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活动性,如活生生的有机体。一旦采用解剖的方法打开 “黑箱”,系统运行就会受到干扰,整体功能就可能会受到破坏,从而无法得到系统的真实情况数据。黑箱方法研究时不需要打开系统的“活体”内部,仅从系统的整体特性出发,通过研究系统外部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去认识和把握系统的功能特性,探索其结构和运行机理。通过黑箱方法通常可以建立一个能够实现与原始系统同样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的黑箱模型。人们使用现有的理论方法可以对黑箱模型系统的功能特性进行具体描述。在对系统进行控制的应用中,黑箱模型可以代替原来内部结构和运行机理还不是完全清楚的真实系统。因为黑箱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关系与原始系统基本相同,所以可以用来指导对原始系统的运行控制。 1、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的黑箱模型:   传统中医的经络理论的黑箱模型的系统内部功能特性是以 “气——阴阳——五行”描述方法建立的人体系统模型。也就是传统中医的以心、肺、脾、肝、肾五个藏腑子系统为中心的,以阴阳调节自动稳定平衡运动为机理的人体运行和经络工作模型。其实这个模型除了能够用于经络系统理论,也同样使用于中医辩证施治的黑箱方法。该模型的人体内部情况描述的确与现在科学所认识的人体实际器官分布和运行情况有一些差别。但是这个“不一致”一点也不影响它作为黑箱模型的指导作用。   从黑箱方法来说这个经络系统模型能够很好地说明人体经络系统的输入(对经络的刺激:针灸、艾灸、推拿、按摩)与输出(疾病和健康情况)之间的关系就足以满足需要了。按照这个模型对人体的控制调节结果与人体的实际系统的运行状态的外在表现符合得很好,这个符合已经被传统中医针灸治疗方法的良好医疗效果和健康维护效果所证明。所以应用中医诊疗的黑箱方法,这个经络系统模型是可以很好地指导中医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上的工作。   这个经络系统模型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尚未发生的古代中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能够有这么好的实际效果,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医学成果。直到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经络系统在人体的疾病诊疗和健康维护上还是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这与经络理论的合理性是分不开的。今天一些人因为这个不符合而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正是他们不懂得黑箱方法的这个特点。   与中医的黑箱方法不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西医,是致力于从人体内部运行情况的深入了解来治疗疾病的。西医理论对于人体系统内部的结构和运行机理有比较深入的描述,西医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是直接从人体内部的各种医疗指标数据和药物作用数据来进行调节控制。但是由于人体本身的复杂性和实际人体运行与同样复杂的自然环境变化之间的联系,使得采用直接诊疗方法的西医遇到很大的困难。   从人体的复杂性来说,即使是现在科学技术能够从人体基因分子结构上去研究疾病问题,但是要达到实际控制人体疾病的效果可能还不是一个短期能够实现的。另外人体的疾病除了内部的变化以外,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上十分重要的。这个思想在传统中医的理论中早就得到充分的体现。使用现代医学理论也不能完全描述人体的内部运行情况,而中医使用的黑箱方法是对于像人体这样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进行疾病诊疗和健康维护的一种优秀科学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体内部结构和运行情况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今天医生已经可以通过各种科学仪器和科学方法观察人体的实际运行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疾病的治疗和健康维护。对人体的一些运行过程的了解甚至在一些方面可以深入到分子级别的描述,如基因技术的应用等。对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对于中医的黑箱模型应该可以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进一步细化,这也是中医现代化的一条正确道路。    2、 经络理论的黑箱描述方法:   沿着 “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的思路,我国的经络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随着中医针灸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在人体的耳朵、脚掌、甚至舌头部位同样也都有与内脏对应的敏感部位可以使用针灸方法来疾病治疗。这些进一步说明了针灸对经络的刺激作用可以用黑箱模型来描述。   另外王唯工博士对经络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谐振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④。他认为人体经络包括相应的内脏器官共同组成一个谐振网络,不同的网络具有不同谐振频率。当这个谐振频率与心脏跳动的血脉波动的谐波频率一致的时候,相应的内脏器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供血。从中医来说是气血充足,从现代医学来说是内脏器官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运行情况正常。   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疾病(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并不去追究这个病因,而是辩证施治),则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来调节谐振网络,使得内脏器官供血得到改善,从而可以达到治疗一些疾病的效果。这项研究解释了经络对于很多常见的气血不足(血液循环情况不好)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内脏器官的供血不足引起的疾病也会在同一谐振网络的相应经络系统引起缺血,而发生一些痛麻等感觉。这样使得经络系统的一些问题可以得到现代科学的解释。特别是从这个理论出发,中医的脉诊可以通过现代科学仪器进一步发挥疾病的诊治作用。   从现代医学知识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功能的整体系统,另外人的大脑的主观意识对身体的调节是有影响的,这个影响是很强大的。人体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神经系统来对人体的内部器官运行和运动系统进行控制。当人体经络部位接受刺激时,通过周围神经传到给脊神经,然后再把信息传到脑。这时人体做出的反应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主神经系统作出的条件反射,另外一部分是大脑经过处理后作出的对应行为。这些反应可能包括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内分泌的增加,内脏的运行状态的变化,运动肌肉系统的动作等等。   特别是大脑的处理反应那一部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所以可能导致不同的个体对经络刺激的反应(如循经反应和症候)不完全相同。这样也就导致人体经络系统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也引起一些人对经络理论正确性的怀疑。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中医理论的其它内容,这个大脑(精神)对身体运行情况的影响,也使得中医的一些描述可能对不同的个体有一些差别。这也是中医在辩证施治中强调需要对证因人而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把经络理论(也包括传统中医理论)看成是黑箱模型方法来处理就比较容易了。因为利用黑箱方法我们只需要得到一个能够描述我们所感兴趣的系统输入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的模型就可以进行系统的控制工作了。对于复杂的动态系统,这个模型一般都是实际系统的一种简化的 “同态”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模型对原系统的运行的表述只是一个近似,并不是严格的完全一致。这个模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数学运算,那么系统可以用一个计算机程序来模拟。最近出现的“机器中医”就是一种从中医理论建立的黑箱模型来说明中医四诊信息(输入)和人体疾病和健康状况(输出)关系的计算机系统。因此通过黑箱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认识传统中医学的经络理论,也可以进一步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来完善经络理论。   经络就是整个人体对特别的体表部位(穴位)的刺激反应点和感觉连接线。因为这个刺激反应是全身性的(包括对内脏的运行,血液和体液的流动,免疫系统的发动等)所以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锻炼身体的作用。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对经络功能的解释和对经络诊疗的指导可以从现代控制理论的黑箱方法得到理解。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的黑箱模型虽然与实际人体内部运行情况不完全一致,但是它对于人体系统的输入 (对经络的刺激:针灸、艾灸、推拿、按摩)与输出(疾病和健康情况)之间的关系有非常正确、具体和完整的描述,这就能够满足黑箱方法对人体经络诊疗技术的需要。   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可以对经络这个黑箱模型系统进行更加详细深入地描述,从而可以改进和发展经络理论。使得古老的经络系统可以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更好地发挥疾病诊治和健康维护的作用。这个方法对于传统中医学的现代化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白话中医四部经典》 刘渡舟 主编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3   2、《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 祝总骧,郝金凯著 北京出版社 1989   3、《控制论导论》 W.R.艾什比 著 张理京 译 科学出版社 1965   4、《气的乐章》 王唯工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5、《中医奇迹与黑箱方法》华国凡 金观涛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79年第2期
个人分类: 中医和养生健康|2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经络的认识【01】
热度 1 tingyy 2020-6-11 06:46
人体经络系统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到中医针灸师那里试一针,感觉一下经络。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一些原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被认识到。比如量子理论就是在原来已经感觉完美的物理学大厦中发展出来的。而经络在几千年前就被古代中医认识到,而且运用于实际的医疗实践中,被医疗实践证明了。但是在西方狭义的科学观念来看,经络系统不能被以人体解剖为基础的西医直接观察到,当然也不能用已知的科学理论来说明。所以认识经络不仅仅是中西医之间的问题,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将从传统中医对经络的描述出发,希望能够用现代科学概念来描述经络系统。    一、 传统中医学的经络学说   人体经络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概念。传统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中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 , 经络在人体的生命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 传统中医学的人体生命运行的描述、人体疾病的成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都离不开经络这个东西。很多对它感兴趣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一些国外的科学家都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对它进行检测和观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皮肤电阻测试法,分别发现穴位具有低电阻特性。红外线测量法,发现经络在一些情况下有红外线辐射;同位素跟踪法,在一些经络上有循经流动现象等。 虽然人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测量人体经络,十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检测出人体经络的实际构成。人体经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一直无法用现代科技语言来完整清楚地说明。现在很多人对人体的经络抱否定态度主要也是因为对经络的本质的科学解释没有完成。但是经络的实际作用却是真实存在的,以经络为基础的中医针灸疗法所具有的良好治疗效果不仅仅为中国民众接受,而且已经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承认。所以,正确理解人体经络系统,用现代科技知识来说明它是中医学现代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经络的原始意义:   几千年前我国古代先民在创立传统中医学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人体经络体系。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很多地方用经络系统理论来论述问题了。   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我们远古时代的祖先就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注意到,当身体的某些体表部位受到尖锐的石头,灼热的炭火,或者荆棘的刺激反而会使体内某些疼痛和疾患的感觉减轻或消失。同时他们也注意到身体内部的一些不适,也会在某些体表部位有所表现,或者在某些体表部位有异样的感觉。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他们积累起一定的经验,学会了有意识地使用贬石、骨针来刺激体表的一定部位 (或压痛处),或者用火点灼灸某部位的皮肤来解除体内疾病的痛苦,以达镇痛等疗效。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授这些宝贵的经验,他们把这些特殊的体表部位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且取了名字。在有了文字工具后立即对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了记载,在5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这些方面的文字记载。   根据考古发现,到 2500年前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古代中医学建立以前,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中国古代对经络的认识就已经非常系统化了。如马王堆出土文献里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都成书于《黄帝内经》之前。此外,大量的古代文字资料中还有一些关于灸法、贬法等的零散记载。在古代传统中医学建立的时候,经络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中医针灸的经验总结,而且已经发展成为说明人体生命运行和疾病发生、发展和诊疗的重要系统。经络系统理论成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经络学说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体验。第一是针灸体表的一定部位引起了 “得气”感觉,并且常有一种异常的感觉沿一定方向传导。同时针灸体表的一定部位的刺激还会影响相关的内脏的运行,从而可能会对某些疾病产生疗效。第二方面是疾病发生时循经症候群的观察。也就是观察到当某种疾病发生时,会在病人身体的相应的经络上有一些表现,如变色、肿胀等,或者有一些疼痛的感觉(循经症候)。并且此种对应关系和第一种效应的部位基本是一致的。第三方面在气功锻炼过程中的练功者本人对经气在经脉中的流动感。 而在人体解剖上古人也只是见到的人体皮肤、肌肉、筋骨和血管(古代也称为脉管),以及内脏,对经络只是感觉上的体验,的确也没有见到实际的物质。《灵枢 ·经脉》篇中有说:“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所以经络的原始含义应该是建立在直观体验上的经验总结。它就是对于人体的运行有明显作用的一些敏感部位和相关的感觉传导路线的归纳。原始的经络体系主要就是由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体验而归纳出来的。虽然古代医学已经从直观体验对经络系统的分布和作用进行了非常系统的了解,并且用于疾病的治疗,但是中国古代的医学并没有停留在经络的直观体验上。   2、经络学说的理论提升:   到《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古代中医学理论建立时,古代医生对经络体系的描述则已经从直观的体验上升到经络的理论体系。如《灵枢 ·本脏篇》指出,经络的具体功能是“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经别》篇指明:“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灵枢·经脉》篇更说它的作用是“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是建立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的,也就是 “天人合一”思想和“气——阴阳——五行”的事物运动描述体系。同样对经络体系建立的经络学理论也与其它中医学理论一样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的。如经络学理论中对经络对人体内脏的作用描述就是依据五行脏像学说来的。   现在,中医理论书中对经络的描述是后人的理解基础上的经络,实际的原始意义的经络描述应该在中医典籍中去寻找。《黄帝内经,灵枢,本脏》中有一段: “黄帝曰:厚薄美恶,皆有形,愿闻其所病。岐伯答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在这一节中黄帝问到:内藏的形态和运行和经络的情况有关系,内脏的形态和运行情况与对应的外在组织器官的形态也有直接的对应,那么对应的疾病与它们有什么关系呢?岐伯答到:看外在组织器官的形态可以知道对应的内藏的形态和运行状态,也就可以知道所发生的疾病了。注意这里的内藏是传统中医学的五行藏像学说的五藏,而不是完全直接对应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内脏。所以这里证明古代中医就是通过看外在组织器官的形态来推断疾病,并且应用了五行藏像学说来说明五藏与疾病的关系。这就是运用了黑箱方法来诊治疾病。   在《黄帝内经,灵枢,经水》中有一段对话更加有此意识,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闻乎?岐伯答曰: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固其常有合乎。”   我们知道在《黄帝内经》中,黄帝是医学的学习者,而岐伯是真正掌握医学知识的学者。黄帝对于一些看法是他自己的学习体会,只有岐伯的解释才真正是代表医学的思想。从《黄帝内经,灵枢,经水》这篇对话内容可以知道当黄帝学习了经络理论后希望知道经络和内脏的具体情况。医生岐伯就回答他道:你看得见天地,你能够度量天高地厚吗?你可以直接度量人体的外在形态,也可以解剖死人看到内脏。但是对于那些说明经络运行的具体情况是不能直接度量的,只能了解一个大概。在具体的经络治疗方法是需要根据情况来改变的,不能有固定不变之方法。在本篇后面的对话中,医生岐伯又对各条经络的循经感觉路线以及和内脏的运行状态的关系做了具体的说明,但是根本没有针对黄帝的提问对经络给出什么具体解释。最后医生岐伯特别强调 :经络针灸治疗应该“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 因此可以知道,经络完全是一个说明人体情况的比拟模型,用经络系统来诊治疾病就是一种黑箱方法。虽然在中国古代医生没有提出黑箱这个名称,但是他们的确正是以这种科学的方法在发展中医学,以黑箱方法来描述和说明那些在实践中得到的经络的直观体验。所以传统中医学的经络理论是依据经络功能的黑箱模型建立的。如对于经络的气血传导功能并不是真正有气血物质沿一个什么经络通道传输,根据现代医学实验,经络刺激的确有对身体的的物质(包括血液,体液,营养物质,免疫物质等)的流动情况有直接影响。为了说明这些影响情况,传统中医学中的经络理论通过黑箱方法建立了经络体系的黑箱模型。
个人分类: 中医和养生健康|3045 次阅读|1 个评论
李跃华疗法的物理原理分析
zbouyang 2020-3-3 09:27
李跃华疗法的物理原理分析 李跃华的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 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有相应的经络连接,有相应的穴位与之对应。穴位可以说是内脏器官与人体外壳之间的末端联系处。 从中医理论看,人体所有器官组成一个整体,因此器官相互之间必有联系,这种联系既需要有信息的联系和通道,也需要有能量和物质的联系和通道,这就是经络存在的物理基础。 基于此,从穴位注入的药物必然会进入这些穴位所对应的器官,这就是李医生的疗法的物理原理。通过在离肺部最近的肺关联穴位注入杀毒药,能杀死肺部的新冠状病毒。 同样的道理,在某个穴位注入杀毒药,可以杀死距离该穴位最近的关联器官的病毒和细菌,因而可以用于治疗其它器官疾病。 传统的针灸和推拿方法仅仅是利用了从穴位沿经络传递给关联器官的信息和能量通道,而李医生的方法是利用了人体内部关联网络的物质传递功能,将药物从穴位传递到其关联器官,杀死器官内的病毒。 这种方法大有可为,有望不需要外科手术就可以治疗体内的疾病,大大降低医疗创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大大节约医疗资源和成本。 这是古老中医经络理论的新应用和发展,值得研究推广应用。 至于苯酚杀新冠状病毒的物理机制,李跃华的解释有些牵强。实际上就是以毒攻毒原理,因为苯酚的毒性很强,能杀所有病毒。
个人分类: 建议|3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诺贝尔医学奖选题] “生物活体成像”与“穴位、经络”的实证
zlyang 2019-6-24 17:42
“生物活体成像”与“穴位、经络”的实证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启发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于是有了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5,the other half to Tu Youyou for he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a novel therapy against Malaria.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5/summary/ 下一个中国人的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可能是什么呢? “穴位、经络”的现代实证。 经络、穴位,对于有中医临床经验的人而言,存在性是显然的。 例如,身体内部有重病时,可在相应的穴位出现异常反应,甚至出现可以用手指触摸到的硬块。当身体内部的疾病消失后,这些穴位里的硬块也会消失。 既然在健康情况下,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证经络、穴位的努力,没有得到现代科学的充分肯定,于是,转而对病态下的经络、穴位进行实证观察,即穴位等异常与实体内部疾病相关性的仪器测量,就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例如,观察疾病引发的穴位里的硬块,需要空间分辨率小于0.05 mm、成像深度超过 3 mm 的“生物活体成像”设备。最好能达到空间分辨率小于0.01 mm、成像深度超过 8 mm。 如《生物全息学》,实际上是“分形 Fractal (自相似 self-similarity)”的一种直观表示。生命具有的这种自相似,是数学上“实无穷 actual infinity”的例子。 一旦高分辨率的成像成功,则可以直接证明: (1)生命,不是“还原论”能够完全研究的,必须进行“整体功能关系”的研究。 (2)数学抽象,对于人类的理性发展、以及身边生命的理解,具有双重的深刻价值! 相关链接: Abstraction of actual infinity. N.M. Nagornyi (originator),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https://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Abstraction_of_actual_infinity Fractals.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 https://www.encyclopediaofmath.org/index.php/Fractals Typically, a fractal is self-similar in a deterministic or a stochastic way. 搜狐,2018-01-10,无穷概念的重新统一 http://www.sohu.com/a/215686097_464088 三种无穷观:1)潜无穷观,2)统一实无穷观,3)层次实无穷观。 如果一个集合能和它的真子集等势,则叫无穷集。 新浪,2005-11-28,邹承鲁回应张颖清事件 争论背后的学术鸿沟 http://tech.sina.com.cn/d/2005-11-28/0839776402.shtml 2019-06-24,俺发表的中医期刊论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6633.html 2015-07-20,科学网博主: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学术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06718.html 2015-11-27,活体超声显微成像技术:阿是穴、病灶在对应穴位形成的淤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39118.html 刘进平,2018-7-27,提高了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细胞水平上的分辨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26234.html 美国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Mark and Mary Stevens Neuroimaging and Informatics Institut领导的一项突破性研究表明,有可能使用高分辨率MR成像和一种新的细胞标记技术来可视化少于100个细胞。 这些结果最终将允许临床医生评估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的基于细胞的疗法的有效性。”这种新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该研究所神经病学教授Danny JJ Wang说。他补充说,“它可以用来监测免疫和干细胞治疗。”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种新的标记细胞的方法,他们正确地预测这将使细胞更容易在MRI扫描仪中显现出来。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代表性个人学术观点|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俺发表的中医期刊论文
热度 7 zlyang 2019-6-24 14:34
俺发表的中医期刊论文 差不多都是上个世纪的。原计划通过拍照片、拍视频,以便拿到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 ,后来也没这心思了。 没有必要的条件、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总之,老叫花子一无所有,所以在吃、喝、住、穿解决之前,能从事科学、艺术等等不太可能。连居里夫人都是牢骚满腹啊!要美国女性捐钱。 真傻. 等比、黄金分割与优生年龄,《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3, 12(4):7-8.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TZYY199304003.htm http://www.cqvip.com/qk/97284X/199304/1184193.html 真傻. 《内经》中“女七”、“男八”周期的天文成因,《中医杂志》,1998, 39(3):187–18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YZ199803039.htm http://www.zzyz.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1999tp=gklb 真傻. 优生年龄与天人观浅说,《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9, 18(1):6-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ZYY901.003.htm 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3437907 真傻. 体表形状及某些穴位与器官的相关性,《中医杂志》,1999, 40(3):18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YZ199903035.htm http://www.zzyz.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1999tp=gklb 真傻. 经外穴、阿是穴与“经络、穴位”的实质,《中医杂志》,2001, 42(增刊):8.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1382187-1-1.html 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hongzhangdr_1086927430.htm 相关链接: 2018-12-15,中医: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为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51708.html 2015-07-28,中医、全息穴成像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08895.html 2011-08-17,“中医的现代实证研究”课题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476442.html “金元四大家”医学观点差异的气温变化成因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201158-1-1.html 浅论中医方法在人类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201587-1-1.html 杨正瓴. 数理科学大事的周期性 . 科技导报, 2014, 32(17): 87-87. http://www.kjdb.org/CN/Y2014/V32/I17/87 相关背景: “ 起初,真理不是在多数人手里,而是在少数人手里。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66255.html 华罗庚:早发表,晚评价。努力在我,评价在人。 http://www.cas.cn/spzb1/JNHLGSS25ZN/HLG25YL/201006/t20100611_2879861.html 2018-08-20, 居里夫人发的牢骚,是否真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30202.html 武夷山,2019-06-19,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理事长濱口道成的真知灼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85848.html 在科学家们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里,有许多都是发表在不知名的杂志上。尤其是名古屋大学的诺奖获得者们的论文,没有一篇是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也就是说, 他们获得诺奖的论文原本是不受关注的论文。许多人在阅读他们的论文时感到天马行空,所以难以刊登在权威学术杂志上。 李江,2017-06-17,学术评价中,勿被定量指标蒙蔽双眼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61303.html 如上图所示,在发表之后的前3年,高创新性论文成为前1%的高被引论文的可能性低于低创新性论文,3年之后实现赶超,发表15年后,比低创新性论文高将近60%。同时, 高创新性论文也倾向于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上。目前依赖短期评价指标的评价系统将大大低估这些具有更高的、更长期的影响力的研究。 Blinkered by bibliometrics,作者: Stephan, Paula; Veugelers, Reinhilde; Wang, Jian,NATURE 卷: 544 期: 7651 页: 411-+ 出版年: APR 27 2017 https://www.nature.com/polopoly_fs/1.21877!/menu/main/topColumns/topLeftColumn/pdf/544411a.pdf 文双春,2019-06-22,莫谈“影响因子”,一谈恐遭鄙视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86278.html 黄晓磊,2012-12-12, 基金资助不鼓励创新 如何改进资助模式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883-642050.html 李江,2018-5-28 , 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16106.html 基于短期时间窗口的科学评价指标不但没有鼓励创新、促进科学原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科学创新。 追求短期效益的评价方式有可能蒙蔽科学政策的双眼,最终削弱科技发展的潜力。 李江,2019-04-23, 同行评议——保障公平过程中的不公平?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75025.html Andrew Tomkins, Min Zhang, and William D. Heavlin. Reviewer bias in single- versus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 PNAS, 2017, 114(48): 12708-12713.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4/48/12708#sec-1 华春雷,2019-02-14,《自然》发文揭开大科学背后的沉重真相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10327-1162214.html 但是令人深思的事实是, 那些科学领域中的不知名的独立学者或小团队, 却在科学和技术的最前沿的天际线上在拓荒和耕作. 他们在选择研究课题上, 往往更重视真正的难题和最尖端性问题, 因此, 他们才 真正承担了科学前沿区的最大的风险性, 正是他们的努力和工作, 才k维持了科学的后驱力, 维持了科学的生命力. 但是, 他们却往往得不到舆论的关注, 没有记者的注意, 无法被聚光灯照射, 在资金上也往往更困难. 这就是该论文所揭示的当今科学界原始森林中的沉重的生态真相. Large teams develop and small teams disru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作者: Wu, Lingfei; Wang, Dashun; Evans, James A. NATURE 卷: 566 期: 7744 页: 378-+ 出版年: FEB 21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41-9 文双春,2018-07-31,看这点就可判断一所大学能否“一流”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126801.html 一流科学家的共同体会是,一流研究需要时间(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而且需要的是大块连续时间(large continuous blocks of time)。科研不像搬砖,搬一块少一块,所以搬一阵歇一阵没关系。科研首先要有新想法,而好不容易冒出来的新想法,从申请项目,到开展研究,直至撰写论文,都需要大把时间。新想法往往娇贵而脆弱,每次打断都像一阵吹翻一屋子卡片的风。研究发现, 一个人在中断片刻后重新专注于一项任务需要约23分钟。如果中断时间更长,一个想法可能就随风而去了。 打个比方说,科研就像烧开水,你必须一鼓作气烧到100度让它开,否则,你即使烧到99度又停一下,它马上又退回到原来的温度了,前功尽弃。 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 give us back our summers https://www.theguardian.com/higher-education-network/2015/jul/17/world-class-research-takes-time-give-us-back-our-summers 刘进平,2019-01-10, 世界级科研需要连续的大段时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156329.html 2019-06-18, Friedrich Miescher,同行评议,科技政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572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代表性个人学术观点|3656 次阅读|19 个评论
健康问题第05 认识经络是维护身体健康的一条捷径
tingyy 2019-5-30 12:31
自然界的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都有一套非常精细的适应自然环境的调节控制系统。人类身体内当然也有这么一套控制调节系统。人类的这套调节控制系统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一套非常微妙的系统。 人体的调节系统的工作,除了协调 内部 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外,还需要接受外部环境信息 来对身体的行为 进行 对应的 调节工作。人体 对周围环境的 主要的信息来源是面部的五官和全身的感觉神经系统,这些信号主要是提供给大脑以根据外界情况指挥身体,也有一些如温度 、 触觉 等简单信号也直接送给身体内部的调节系统,在大脑的 “不知情”下直接调节身体的运行。西医从人体解剖学研究发现了人体神经系统,它可以接受和传递这些感觉信号 。 神经系统遍布全身,对不同的信号有不同的传递处理方式,有些信号送到大脑,有些信号 用于 直接控制内脏工作(西医称为副交感神经系统)。 但是人体神经系统具体是如何协调和控制全身的工作,到现在人类也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中医则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的调节控制 功能 是 由 全身的经络系统 。 经络 到底 是什么,它是否包括西医解剖学的神经系统现在还在研究之中。经络也可以感受人体周围环境的触觉、温度等信息,是否还可以感受磁场,电磁波等信号现在还不清楚。这里我们也不准备对经络的本质和工作原理进行探讨。但是经络可以起到身体的自动调节平衡系统的作用,这一点已经被中医经络学的几千年的实践所证明。 中医对人体经络、穴位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形成了经络学和完善的针灸治疗技术。因为经络可以调节人体协调平衡,所以采用针灸、按摩的方法刺激经络系统使它能较快地调节身体的平衡来治疗各种疾病。这种治疗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起到见效快,副作用小的疾病治疗作用。中医使用针灸治疗方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针灸治疗方法的良好效果已经得到包括美国、德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的广泛承认。 虽然经络的具体工作原理现代科学研究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但是中医的经络理论和针灸治疗方法已经经过千百年实践的证明 。 少数人以没有科学依据为理由, 反 对经络 学 和针灸 治疗技术。 甚至把整个中医打上 “伪科学”的帽子,反对用中医,用针灸等方法为群众治病。这些人真是虚伪或愚不可及,那些反对中医的伪君子们,决不会因为还没有搞清楚每天食物的分子结构而拒绝吃饭吧?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医,而把那些不中不西的庸医作为中医的代表来反对中医,与这些沽名钓誉的投机分子争论真是浪费时间。 现代医学已经知道 人体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神经系统来对人体的内部器官运行和运动系统进行控制。当人体经络部位接受刺激时, 会把穴位神经细胞产生的信号, 通过周围神经传到给脊神经,然后再把信息传到脑。这时人体做出的反应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主神经系统作出的条件反射,另外一部分是大脑经过处理后作出的对应行为。这些反应可能包括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 激素 的增加,内脏的运行状态的 发生 变化,运动肌肉系统的动作等等。特别是大脑的处理反应那一部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 个体 行为,可能导致不同的个体对经络刺激的反应(如循经反应和症候)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导致人体经络系统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使得中医的一些描述可能对不同的个体有一些差别。这 个体性 也是中医在辩证施治中强调需要因人对证而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首推针灸、砭石刺激经络穴位调节身体平衡来治疗疾病。因为针灸等治疗方法直接刺激人体调节系统,所以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并且副作用很小。因为针灸治疗是调动身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所以需要对身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有比较好地了解。而传统中医建立了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针灸技术,这些理论是可以较好地说明身体内这个系统的工作机制,所以针灸治疗人员需要对中医的这些理论有很好地理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通过科学仪器的实验测量,发现经络的确可以影响全身血液的流动情况(参考资料 1 )。血液是人体各器官活动的能量物质和营养物质的传输载体,如果某器官供血不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功能。因为经络是供血系统的谐振因素之一,改变身体供血系统的谐振特性也就改变了血流脉动波的各次谐波的能量分布,也就可以改变身体各个器官的供血量分布情况。这个研究成果用现代科技方法证明了中医经络学理论的正确性。当然,经络不仅仅对血液系统的运行有影响,还会对身体的其它系统也有控制作用。这个问题的科学说明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已经被中医的医疗实践完全证明了的经络对身体的控制作用也逐渐被现代科学证明。 经络的治疗功能在中医里是用 “气”来描述的。 针灸疗法的使用中,对于针刺某些穴位产生的一系列的身体反应,在中医学中称为 “得气”。这个“气”的的确确可以对人体产生很多作用,甚至可以产生出很多立即见效的疾病治疗作用。现在医学 研究 已经知道这个 “气”可能包括刺激身体的某些器官或者部位产生的生理作用,可能还会 在身体内 产生一些 激素类 物质,甚至可能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等 , 产生综合性的作用 。 从而使得身体可以 来对抗产生疾病的细菌 , 或者 校正 其它外部因素 对身体平衡运行的影响 。即使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也还无法完全描述这个 “气” 所 包括的全部内容。 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说明。 在一些武侠小说等文艺作品里面,经络被描写得非常神奇。练武之人打通经络好像就可以成为武林高手。这样描写可能会让人觉得经络显得神秘和荒诞,增加了人们对经络的不可信度。其实经络就真实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面。虽然它的工作原理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但是它对身体运行的影响却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身体验到的。一些气功锻炼的实例中,说到 “打通任、督二脉,可以产生百病不生的效果”。说明经络可以对身体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静下心来仔细在自己身体上体验一下,就可以感觉到经络和穴位对身体的影响。随着人体科学研究的深入,用针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可以改变身体各个器官的气血运行状况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的证明。 由于 经络的工作原理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清楚,目前针灸学大多数使用的经络 理论 和穴位的 医疗 作用完全是从古至今的经验积累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 不同的人的身体之间的差异,同一个身体在不同的条件下,甚至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刻可能都会影响具体的穴位位置和针灸效果。这些原因使得针灸治疗的应用需要由经过长期训练和实践的针灸师来实施,针灸师对中医的人体运行理论( 如 中医运气学)必须深入地学习,并应用到具体的针灸治疗过程中去,而不是简单地面对穴位图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的安全性 和治疗效果 与具体操作的针灸师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些穴位运针不当,刺激过度等也会 产生 不良效果,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等等这些原因都致使中医的这一优良治疗技术的推广实施有相当的困难。世界各国对中医的针灸的神奇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 中医的针灸技术 也还难以 被广泛 接受和推广。即使在 针灸 的故乡中国,一般人在需要治病的时候,也很难遇到既懂得中医理论,又精通针灸技术的医师。所以这种治疗方法虽然很好,但是难 以推广 运用。 庆幸的是有一种更加简单、安全的保健、治疗方法 ——经络穴位按摩治疗方法。特别是有很多穴位可以自我按摩,本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时调整按摩穴位位置和力度,如果有不适可以随时终止。由于穴位按摩只需要有简单的中医理论知识,再根据一些资料 进行简单的学习和训练 就可以实施了。当然,如果要取得治疗疾病的良好效果,也需要专门的中医按摩培训。由于自我按摩安全性高,简单易学,成本低廉,只要方法对头,很快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用这个方法在 自己身体的不适 的时候 可以及时地进行自我治疗;即使无病,也可以通过自我按摩技术放松身体,调整平衡,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所以它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好方法。可以作为调理身体平衡的辅助手段,减少病痛,加快身体的平衡调理。 经络学是中医的宝贵财富,是中医长期实践的结果,已经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科学的。但还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只不过以人类目前的认识水平还不能完全从理论上说明它的工作原理和深入的了解经络的活动规律。而这更加说明了经络学说是对人体运行机制的深层次的描述,这也是中国医学对人类健康的又一伟大贡献,虽然由于经络学说还不能被现代科学来 完全 验证、解释,而不能被广泛接受,但相信随着对人体运行机制的深入研究,经络学终究会更加完善,并将成为人类维护身体健康、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 所以学习一些 关于经络的 医学知识,特别是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合理地采用调节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系统功能来维持身体的健康运行;然后适当地辅助以穴位按摩、针灸、拔火罐等方法对身体的不适进行治疗,这样往往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最后才是适当地借助药物治疗。 掌握一些经络穴位治疗知识,并且恰当地加以有运用,这个的确是维护健康的一条捷径。 参考资料: 1 、《气的乐章》王惟工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 、 《家庭按摩治百病》养生堂中医保健课题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9 3、《图解家庭按摩治疗康复》主编 金义成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
个人分类: 中医和养生健康|28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科学院与卡罗林斯卡学院展示“鱼的经络图谱 fish meridian”
热度 3 rongqiaohe 2018-9-6 16:36
经络存在吗?看得见吗?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最近,中国中医科学院张维波博士领导的小组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Fuxe博士合作,展示了黑裙鱼( G. melanocheir )的经络图谱,发现鱼的经络与人类经络的类似之 处。他们的工作让 国内外的人们能够看到经络的存在! “经络看不见”的观点终将成为历史! Figure 1 Sketch map of meridian-like tracks( 类似经络的示意图 ). BMT1 is the surface branch of back middle track along the dorsal fin. LMT1 is the superficial part of lateral middle track. BLT1 and BLT2 are the two tracks between LMT1 and BMT1. AMT1 and AMT2 are the two segments of the abdomen middle track. ALT1, AlT2, and ALT3 are three tracks between LMT1 and AMT1. AMT Z abdomen middle track; BMT Z back middle track; BLT Z back lateral track; LMT Z lateral middle track. 图2的结果:通过实验标记,展示了鱼有类似人类督脉的存在。 Figure 2. (A) The governor meridian on the middle back of human body ( 在人体中央的督脉 ). (B) BMT including BMT1 (arrow-), BMT2 (blue - arrow ), and BMT3 (red - arrow ) distributes on the middle back of fish body in different layers. BMT Z back middle track. � � 图3、从不角度展示督脉以及部分胆经。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著名神经科学家Fuxe(福克斯)教授提出的 “ 经络 信号的容积传 传输 ” 理论,对经络的基础提出了新的学说。在该理论假设的前提条件下,他们对鱼的经络进行了标记,获得了经络途径的显示。 同时,他们也证明了督脉在黑裙鱼体内的存在和分布。 参考文献 Weibo Zhang 1 , Ze Wang 1 , Shuyong Jia 1 , Yuying Tian 1 , Guangjun Wang 1 , Hongyan Li 1 , Kjell Fuxe 2 , * Is There Volume Transmission Along Extracellular Fluid Pathways Corresponding to the Acupuncture Meridians? JAMS 2017;10(1):5e19 http://dx.doi.org/10.1016/j.jams.2016.12.004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940 次阅读|9 个评论
气与脉的体验:经络动力学的分析——心解濒湖脉学(之十三)
罗非 2018-3-31 14:22
总结上次的讨论,可见经络所本的 “ 营卫 ” 或者 “ 荣卫 ” ,其中 “ 营 ” 是那种能够让肌体内在得到滋养,从而处于良好状态的体系。这个体系运作良好,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就比较敏锐。譬如,身体状况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有的人可以知道,其它人则不知道。这就是 “ 荣 ” 的功能的差异。 笔者曾经遇到一位澳大利亚指压治疗师,他采用触碰几根头发的方法测试来访者的敏感度,结果有的人能够知道是不是被触碰了,有的人则不知道。这个简单的测试就能够看出 “ 荣 ” 的功能水平。 而 “ 卫 ” 则决定了身体的运动和控制能力。 “ 卫 ” 的功能运作良好,那么我们对身体的精细控制能力就保存得更好。如果早上起床,感觉关节有些僵硬,那我们的运动控制功能就有了一点问题。 另一个测试是一位太极拳师提供的,他用手在空中画一个无形的圆圈,然后要求来访者仿照他的样子去画。结果只有部分人能够比较轻松地作出来,其它人则画出流畅的圆圈有些困难。按照《素问》的定义,这就是 “ 卫 ” 功能不足的表现。 “ 卫 ” 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控制身体表层的循环和温度。这个功能较好的人,就容易适应温度的变化,不会轻易受凉、中暑或感冒;这个功能不好,就会对环境稳定性依赖较大,一旦环境条件变化,很容易生病。 因此, “ 卫 ” 又被解读为捍卫身体的功能。 实际上,从现代科学角度, “ 卫 ” 的这两种作用都可以统一理解为身体的传出控制与调节功能。 接下来,就要讨论经络运行的动力学,以及和 “ 气 ” 这个概念有关的内容了。 ********** 脉不自行, 【根据我们对前文的讨论, “ 脉 ” 是一种介于无形的心理功能和有形的生理功能之间的界面现象,它是气与血在经络中发挥作用的引导。由本句看来,脉显然并不是 “ 永动机 ” ,它不会自己维持运行,而是需要某种推动力量。 如果把脉理解为血管和循环系统,那么显然循环系统要么被认为是 “ 自主 ” 运动的,要么被理解为由心脏活动带动。总之,应该是比较 “ 自行 ” 的。从这也可以反证,中医的经络或者 “ 经脉 ” 并不是单纯的动脉搏动。】 随气而至, 【 “ 气 ” 到底是什么呢?现代人一提起这个字,反映出来的就是 “ 空气 ” 或者 “ 气体 ” 。但古人的这个概念显然是先于现代 “ 空气 ” 概念而生的。或者说,现代科学家在翻译 “air” 和 “gas” 时,参考了古代对 “ 气 ” 的描述而选择了使用这个词。因此,在阅读时,不要弄错概念发展的顺序。就好像,现代译者把 “nature” 翻译成 “ 自然 ” ,不要因此就误认为古人说 “ 自然 ” 就是 “nature” 的意思。在概念使用时要了解它的发展史。 关于 “ 气 ” ,较早的观念可以参考庄子的说法。庄子在假托颜回向孔子请教 “ 心斋 ” 时,借孔子的名义说: “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 可见,庄子把 “ 气 ” 定义为最深层的心理功能。他用一个递进的聆听体验,让听众懂得什么是 “ 气 ” 。 专心倾听的时候,听觉系统听到的是声音,认知活动获得的是语义;但还有一种超越听觉系统和认知活动的聆听状态,它能够全面地听进去所有层面的内容。庄子说,这时就是用 “ 气 ” 在听。这种状态的特点是 “ 虚而待物 ” ,自己里面好像没有什么,但却能接受各种东西。这是较早的对 “ 气 ” 所做的说明。 但是,如果说脉不能自己运行,必须随着 “ 气 ” 运行,那么这种气显然不是纯粹的形而上理念,必须有除了虚心聆听之外更实在的含义。古人用了一个更加具体的方式,来让人们体会 “ 气 ” ,那就是利用 “ 气息 ” 的作用。也就是说,随着呼吸, “ 气 ” 会有所波动,这个波动比 “ 虚而待物 ” 的气本身更容易被体会到。】 气动脉应, 【但 “ 气 ” 的波动仍然是一种类似电磁场波动那样的情形,它本身仍然难以体验;因此要转而去体验当气息波动时,作为 “ 无形中的有形 ” 的脉的应答。脉响应气的波动而产生的变化,就是差不多人人都可以体会的现象了。可见古人为了让后人学会体验 “ 气 ” ,是多么的苦口婆心。】 阴阳之义。 【从这种层次递进的体验,也可以了解阴阳本身的含义。阳是那种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现象;而阴则是有形的、容易体会的现象。 “ 阳 ” 常常难以直接体会,因此要利用 “ 阴 ” 对它的应答来感受。这就是现代人借以把握阴阳概念的契机。】
个人分类: 科普|3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学里的肾与胃——心解濒湖脉学(之十一)
罗非 2018-3-29 13:18
讨论到此,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一个关于经络的综合印象了。经络现象中的经脉部分,必然与血液的运行有关。而血液在经脉框架下的运行现象,又与 “ 气息 ” 有密切的关系。而由全身分经诊断缩减为独取腕脉的寸口,又把脉诊由具体的生命现象观察转变为对 “ 象 ” 的观察,也就是说,它是诊者认知活动中对患者综合状态感知的投射。 患者的经络运行把自己的动向表达在手腕体表的 “ 皮部 ” 上,再由诊者通过自己的触觉,与其它途径所获得的信息综合起来,投影到认知空间中。就得到了对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况的感知。本节接下来就讨论经脉现象的内在机制。 ********** 资始于肾, 【首先,什么是 “ 资始 ” ?最早的用法见《周易》: “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 可见资始有凭依以开始之义,即所谓本源。因此,本句揭示出,经脉现象的本源凭依为肾。那么,肾又是什么呢?肾的 “ 资始 ” 和 “ 乾元 ” 的资始又是什么关系呢? 如果单纯从训诂的角度,肾在五行属水,《周易》也曾说 “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 看起来肾和中国文化中代表本源的 “ 天 ” 最初生的 “ 水 ” 有密切的关系。但如果仅仅这样望文生义,那么中国文化就又要陷于空谈了。必须认真了解 “ 肾 ” 在中医学中的内涵,才好明白为什么经脉 “ 资始 ” 于肾。 首先要了解,中医的 “ 肾 ” 也好,其它脏器也好,都并不仅仅是解剖死人时看到的那个物理脏器本身;而是在活着的时候,可以观察到的与该脏器有关的各种作用的集成。因此,中医学把它叫做 “ 脏象 ” 。也就是说,中医学所谈的脏腑,也是在 “ 象 ” 的层面,也就是在认知空间中的呈现层面来谈的。 中医学关于肾脏的脏象有许多描述,其中提及最多的是 “ 先天之本 ” , “ 主水 ” , “ 藏精 ” , “ 腰为肾之府 ” ,和 “ 主骨、生髓、上充于脑 ” 。可见,肾的功能和脑、脊髓的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也和包括核心肌肉群在内的运动系统有密切关系。 综合本节的分析,可见经络现象发生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神经系统的功能。】 资生于胃, 【 “ 资生 ” 也见于《周易》: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 资生 ” 有 “ 凭依以发生 ” 之义。用现代的语言,就是 “ 物质基础 ” 。与此相对, “ 资始 ” 可以理解为 “ 功能基础 ” 。 为什么经络脉象 ” 资生 “ 于胃呢?如果训诂起来,中医说 “ 胃为土之府 ” 。《周易》也说 “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 可见 “ 土 ” 是五行中的最后一环,在中国哲学中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演变过程中,土是最终承接万物现象的物质基础。 但具体落实到人体经络脉象中,胃又为什么起到 “ 资生 ” 的作用呢?从现代生理学知道,胃是消化系统最上端的大型容纳性器官,可以视为整个消化道的代表。从中医学脏象来说,胃更是囊括了消化容受功能。 从进化的角度,消化道相当于原始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能够吞入食物,加以消化,再排出残渣。更重要的是,腔肠动物本身就具备神经网络,而且是无中枢的分布式神经网络,借以调节它全身的功能。 消化道也具有独立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网络,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它还拥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能够分泌多种化学物质,对外实现消化功能,对内调节自身运行,并借此与身体其它部分相互协调。 消化道中还含有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它们也都既贡献于消化作用,也贡献于内分泌作用。 因此,胃在中医学体系中,即贡献了消化吸收和营养提供,也贡献了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等作用。正是由于胃所代表的这些作用,经络和脉象才能够借以发生。】 阳中之阴, 【我们讨论过,所谓阴阳,至少有一种体系,可以认为形而上者为阳,形而下者为阴。那么所谓 “ 阳中之阴 ” ,就是在无形之中非常接近有形的现象。经络与脉象,就是这样的一类现象。所以称它为阳中之阴。】 本乎营卫。 【 “ 营卫 ” ,古亦作 “ 荣卫 ” 。军队驻地,称 “ 营 ” ,周边设岗哨与巡逻,称 “ 卫 ” 。 《黄帝内经 · 素问》中有许多地方讨论 “ 荣卫 ” ,其中绝大部分都荣卫并称,只有《素问 · 逆调论》中曾经分开讨论,并说 “ 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 ” 。可见荣与卫都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密切关系,其中荣偏重于传入感知,而卫偏重于传出控制。】
个人分类: 科普|3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脉象从何而来?了解脉象所需的概念准备——心解濒湖脉学(之十)
罗非 2018-3-16 17:57
那么,所谓经络,所谓气血,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说血。血我们都知道。也知道出血、止血、造血、贫血。在中医,还有失血、血虚、血瘀,等等。这些又是什么意思呢?而气则能为血之帅,气又是什么呢?经络能够以某种不同于大血管的方式引导气血运行,那又是什么呢? ******** 其象法地, 【这里的“其”代表“脉”。此处的脉,并不仅仅指手腕上脉诊部位的这一点点活动,而是指所有的经脉。也就是说,经脉的“象”法地。 接下来说这个“象”。为什么不说经脉法地,而说它的“象”法地呢? 上个世纪,有些学者提倡“唯象中医学”,认为如果无法解释清楚中医学理论,不妨先接受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从现象水平研究它。这种妥协究竟是不是有益于中医学且不论。由此引出的“象”却很值得讨论。 在中国文化中,经常会有不要把现象看得太真实的言论。例如庄子说的“唯道集虚”。例如佛教讲的“色即是空”。这些讨论经常被人们误解为虚无主义,误解为逃避,并且从现代物质科学角度对它嗤之以鼻。但古人并不是傻子。为什么他们当中具有顶尖智慧的圣贤会提出这些观点呢? 从霍金等顶尖物理学家提出的解释存在的M理论,可见西方学者在对物质世界进行了高度精确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之后,逐渐得出来接近东方古人在悠久的文化中已经发现的观点,即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是世界的本身,而只是我们通过大脑中的某种模型对世界的反映。这些模型相互之间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各自在自己不同的范围内适合用来认识这个范围内的现象而已。 用中国文化的语言,我们所见的只是“象”。只是通常我们都忽略了这一点,误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本质。既然我们所见的是象,那么中医学在承认这一本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脉诊,所诊断的就是我们的大脑在“脉”上所反映出来的“象”。 那么,脉的象为什么法“地”?这是因为,在本体表达为象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等级。有些象更接近原本的动力,而另外一些则更接近实质性的结果。因此《易经》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说法。本句最后落实之处,说明由“脉”上体察到的“象”更接近“地”这一端。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东西更接近实质性过程。】 血之府也, 【有了前述的关于“象”的认识,我们就知道此处所讨论的“血”,也不仅仅是拿小刀划破手指时所能看到的那种红色液体,而是在血液及其运行的整体背后,推动它的各种现象的过程。也就是说,这里讨论的是血的“象”。 因此,本句所说的,是“脉”的“象”是“血”的“象”之“府”。 也就是说,从“象”的角度,“血”蕴含、容纳、居留在“脉”中。这里的“府”,还有类似“官府”这样的“执行机构”的含义。因此,“血”不仅居于“脉”中,而且还透过“脉”,发挥“血”的各种功用。】 心之合也, 【中医学中,有“心主血脉”的说法。这句话除了在解剖上心脏与血管的连接关系,以及心脏活动驱动血液循环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意义呢?而且,在此使用的是“合”字,又是代表了怎样的不同含义? 我们仍然可以从“象”的角度来理解。 中医学经络体系中,和“心”有关的经络有两条,分别是“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从文献中所描述的功能与相关疾病来看,后者更多地与心脏这个物理器官的功能相关,而前者则更多地与我们语言中更接近“心理”现象的那个“心”有关。如说“心主神明”,如心气虚则易见神识昏昧,等等。 此处的心“合”血脉,可能就兼有了中医学中“心”的双重作用。不仅心脏的物理和生理功能可能会“合”在血脉上,“心”的心理层面也会“合”在血脉上。这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正因为心理层面的状态和活动也会“合”在血脉上,我们才有可能在脉诊中发现求诊者的心理状态和问题。】 皮之部也。 【在经络理论中,有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皮部等概念。用形象的比喻,如果经络象一个立体的水体系统,那么经脉就是它的主干,络脉是它的分支。每一条经络都同时即滋养着某些内脏器官——经络所属的内脏,也滋养着肌体的深层——经筋,以及表层——皮部。 而正因为经络可以滋养到肌体比较表层的部分,因此就留下了可以在身体表面附近加以观察的现象,从而给脉诊留下了可能性。因此,这里才会说“脉”是“皮部”。也就是说,我们所诊的“脉”,其所由来的其实是经络对其皮部的灌溉所产生的现象。 如果读者觉得这个概念不好理解,可以考虑一下现代影像学中最先进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这个成像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脑血管需要更多地灌注活动比较强烈的脑组织。因此,哪里的活动加强,它附近的血管中氧含量就比较高,于是在磁共振成像中就能反映出来。经络由于对皮部灌溉的变化,导致附近动脉活动的改变,因此成为可以诊查的脉象。】 \0
个人分类: 科普|3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涂建华《(中国)特异功能20年》摘抄
热度 3 liyou1983 2017-5-19 17:31
涂建华《徘徊的幽灵:特异功能20年》(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摘抄: 1979年3月11日,《 四川日报 》报道《大足县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认字的儿童,省有关科研部门已采取措施,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称大足县最近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认字、鉴别颜色的儿童唐雨,为人类生理学又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且省委负责同志接见了唐雨及其家属,省有关科研部门对此已采取措施进行科学研究。3月16日,《 上海科技报 》迅速转载了唐雨用耳认字的消息;随后《河北科技报》、《湖南科技报》、《南方日报》、《长江日报》、《甘肃日报》等相继转载了这一“科技新闻”。4月6日,《安徽科技报》刊登《宣城县12岁女孩胡联能用耳朵认字辨色》。 4月15日,《北京科技报》报道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小学二年级学生姜燕耳朵认字的消息。据 国家科委统计 ,3月14日至5月5日,全国有12个省上报20名能用耳、鼻、手指、脚趾、胳肢窝、胃、前额认字的奇异人物,其中省级科委上报2名。可笑或可爱的统计是怎么来的,又见端倪。 1979年3月,四川医学院对唐雨认字进行了测试、考察,否定了唐雨用耳朵认字的功能。4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对姜燕进行了测试。4月12日,中宣部《宣传动态》第8期发表《未经科学鉴定的奇事不宜宣传》。4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信访简报》第92期发表关于姜燕耳朵认字的验证报道《揭穿“耳朵认字”的骗术》,同日《信访简报》第93期发表《四川唐雨“用耳认字”也是假的》。4月24日,中宣部部长 胡耀邦 对《揭穿“耳朵认字”的骗术》一文写了批语:“所有表演过这出丑戏的小孩都没有罪。地县委居然轻信,党报居然发表,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声中,居然出现这样荒谬绝伦的笑话,并由此推想各条战线上必然存在的能同这种笑话相比美的事情,我们该要这么警惕啊!”5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祖甲文章《从“以鼻嗅文到”“用耳朵认字”》,认为用耳朵认字这类传闻是荒谬无稽的。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 叶圣陶 《关于耳朵听字的新闻报道》的文章认为:在搞四化的今天却有这样的事,简直是丢中国的脸。后来,邓伟志、于光远等人也发表了类似看法 1979年6月, 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 顾涵森在上海《自然杂志》2卷第6期发表《气外气物质基础的研究》的论文。6月4日,著名科学家 钱学森 访问《自然杂志》,首次提出了“人体科学”概念。7月,《自然杂志》编辑部发表《“非视觉器官图象识别”的观察报告》,认为非视觉器官图象识别这种异常功能确有其事,值得探索。此后,该杂志发表了大量类似主题的论文,如:8月, 北京大学 生理学教授、自然科学处处长陈守良在《自然杂志》发表《关于人体一种特殊感应机能的调查报告》;12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谢毓瑜、王志秀《观察谢朝晖用耳认字辨图辨色的小结》。9月中旬,香港长城影业公司和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记录片《四川奇趣录》, 海灯法师由布带吊着完成了倒立“二指禅”。 9月19日,《 新闻战线 》编辑部《报纸动态》第200期刊登《香港〈明报〉发表李学联的信》的报道,李学联的信题目为《以耳认字,未必荒谬》。11月《红领巾》杂志第11期发表唐雨的来信,信中说“八月以后,我的耳朵认字能力又开始恢复了”。 随后,各地迅速成立了有关人体科学的各种活动和组织,包括:1980年3月2日 ,重庆市科协 召开人体特异功能座谈会,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超亲临讲话;7月21日,上海市成立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会;8月17日,重庆市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会成立;9月20日云南省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会成立;10月20日—11月4日, 教育部 组织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修改会在昆明举行,会议安排了特异功能表演,一些哲学工作者由此相信了特异功能的存在,并在书稿中加入了相关观点。 1981年1月11日,成立四川省人体科学研究会筹备组;5月,全国第二届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在重庆举行;3月9日, 中国科协 邀请《自然杂志》贺崇寅汇报人体特异功能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会上一致同意支持4月在四川举行第二届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3月10日,北京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会召开座谈会, 北京大学 等16个单位3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 1982年10月16日至20日,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会(筹)召开第三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 钱学森 在会上发表《这孕育着新的科学革吗?》的讲话,张震寰、聂春荣、赵忠尧等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1983年5月,经 上海 市委宣传部批准,《人体特异功能》杂志在上海创刊,此刊替代了1980年10月15日创刊的《人体特异功能通讯》报。 再后,特异功能大师不断涌现:1983年6月2日,经国防科工委批准,气功大师 张宝胜 调入 国防科工委 领导下的507所,该所通过研究认为 张宝胜特异功能可用于军事目的 。1984年7月,《四川工人报》开始对 严新 的神奇功力进行宣传,写了《神医·神话·现实》的长篇报道;12月25日,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成立,国防科工委张震寰被选为理事长,次年11月率气功科学研究会代表团访问日本。1985年11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怀揣着求医者的电报、信函,从重庆出发北上—中医师严新千里迢迢找病人,他集中医、气功、武术和特异功能于一身,沿途为不少人治好病》的报道。 1987年3月, 张香玉 从青海到北京,并开始传授她的大自然心功;5月3日, 国家科委 批准成立中国人体科学学会,钱学森为名誉理事长,张震寰为理事长,该会1992年在国家民政部登记;8月,“一代宗师” 张宏堡 出山;9月4日,《光明日报》报道: 清华大学 气功科研协作组首次发现,外气能够影响核酸分子结构,证明人体可以不接触物质而影响物质改变分子结构。 1988年1月,新闻界掀起张宏堡热,如:1月2日,《 中国青年报 》发表《神奇的事业—气功大师张宏堡小记》;1月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张宏堡掀起气功热》;同日,《 人民日报 》发表“首都新闻界、文化界举办中华养生益智功速成班”的消息;1月22日,《中国电子报》发出《张宏堡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办气功班》的消息;1月31日,《天津日报》发表《中华养生益智功风靡京城知识界》的新闻。1989月2月6日,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推出了张宏堡表演电气功的节目;8月,海灯养子兼弟子范应莲以新华社《内参选编》为依据,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状告《四川日报》记者敬永祥诽谤海灯法师,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1993年5月一审判决敬永祥败诉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年8月终审基本维持原判。1990年5月,中国人体科学学会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人体科学》杂志创刊;11月3日,张宏堡在北京科学会堂作了一次“生命科学学术报告 再后来,还有李洪志、张小平、胡万林、王林等各种大师…… 中式人体科学、西式生命科学如何认识气功、外气、 经络、穴位等这些中国式知识,如何发扬国粹,捍卫国威?
2367 次阅读|4 个评论
经络学说——中华文明的独门绝技,中医药学的导航地图
热度 1 sheep021 2016-4-6 11:07
经络学说,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经络学说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现象的认识与整治手段。经络学说早已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但是总有一些人,要么否认经络的存在,要么否认中国的原创性,鼓吹经络源于古代印度或古代希腊的荒谬论调。真相到底如何呢? 一、 经络学说是中华文明的独门绝技 关于经络的真实存在性,近年来,利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已经得到充分的证实。关于经络学说的原创性,早在1997年,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李鼎老师经过考证,给出了严谨的论断(见“ 针灸经络与印度佛经的关系”一文 ): 以往一段时期,国内外有些学者常将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相联系,并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推论,如《内经》中的“岐伯”与印度佛经中的“耆婆”音近,就认为这是本自印度的传说;还因名医华佗技术高超,事迹奇特,也认为其人来自西域,“佗”的名字被说成是印度名。其实,古代刮腹涤肠的记载有更早于华佗者。将“耆婆”附会成岐伯名字的由来,实属无稽。有人还将中国的针灸也溯源于此,若非误解,便是别有用心了。 中医学中的“脉”分化出“经脉”、“络脉”,合称“经络”,这与佛经中的“脉”具有不同的内容。关于经络,也即“脉”,虽然印度佛经中也有“流注”、“溉灌”等类似中医学所说的经络,但所载内容却完全不同。所说“流脉”意为流通的管道,其内容不像中医学概括为气血,而是精、髓、粪、尿,莫不包罗。有些人凭此而说中医学的针灸、经络来源于印度佛经,是随印度僧人和佛经的传入而发展起来。这是颠倒本末,忽视了早于佛经传入之前中国医学已经有了丰富的经典文献和大量文物的历史事实。 中、印古代医学各有所创建,虽可比较其异同,但不能归之于一源。将中国针灸经络溯源于印度,是既不切合历史记载,也不切合实际情况的。毋庸置疑,经络学说是中华文明的独门绝技,其他民族,包括古代印度,都没有这个发明。 二、 经络发现之谜 关于经络的记载,详见于汉墓出土的《脉书》,以及《黄帝内经》和《难经》等,区别仅在于前者是十一经脉,后者是十二经脉,说明古人对经络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国目前出土的石针距今大约有一万四千年或更早,说明中国古人利用针砭治病的历史源远流长。 关于中医的起源,教科书上只是泛泛而谈:中医是古代劳动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今天吃颗草,正好治好了一个病,于是知道这种草治这种病。明天,一个趔趄,一屁股坐到一个石头尖上,正好止住了脚后跟疼,于是发现了一个穴位。于是本草发明了,经络穴位也发明了。这种说法,我认为是骗外国人的,甚至是骗外星人的。就像物理教科书上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仅仅是因为一颗苹果正好砸在他脑袋上一样。如此看来,东西方都一样,对核心的技术,往往都只字不提,然后再编一个美丽的传说,流芳百世。似乎也没人追究为啥天天有人被苹果砸脑袋,为啥就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难道仅仅因为他不叫牛顿?同样,如果有人相信经络穴位是靠摔跤的方式发现的,我也只能“呵呵”了,我也只能说其他民族也太苦逼了,连摔跤都没有技术含量!更何况现代西医解剖及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都还没有人能从解剖开来的人体中找到所谓的经络和穴位?古人何以能够精确地发现它呢?这似乎一直是个历史的大悬案。 三、 经络是气功修炼者发现的锦书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曾这样记载:“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一语惊醒梦中人——经络是古人在气功修炼中发现的!经络学说首先也是服务于气功修炼的,在医疗中的应用则是其普及版和基础版而已。在早期,并不叫做“气功”,而是叫做“导引”、“吐纳”、“调息”等,属于《内经》中的“术数”范畴。是身体动作配合呼吸而炼气修心的方法,简称为“修炼”,以此提升生命质量,达到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研究这些术数的人通常被称为“方士”或“道士”。 中华文化本来就是“修炼文化”,甚至有人称为“半神文化”。如果不从气功修炼入手,如果没有心灵方面的修养,根本没有办法触碰到中国文化的真正核心,根本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易经》《老子》《庄子》以及《内经》等经典著作的真正内涵。所以,无论是要深入研究中华文化,还是深入研究中医,修炼气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以前的中医或针灸大师们都是气功修炼者?”的问题了,如国医大师贺普仁从小修炼八卦掌。说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十道九医”的说法了。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的中医学院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选修一门武术课程的良苦用心了!好好修炼身心,不仅身体会更好,医术也会更好。 古代学者主张人应该本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的态度“勤求古训”,去探索天人之际自然与万物及人体的相互通应规律,并懂得借古鉴今,顺应天时自然法则去探索人体生命的奥秘。那么,当今有没有人进入这个境界,亲身体验到经络的存在呢?应该说,这样的人,不仅有,而且为数还不少。其实,根本不知道经络的普通病人,也能在针刺或艾灸时准确地描绘出热感、气感、酸麻胀感流传的方向路径,并与十二经脉的走向完全一致。 武当山祝华英道长在其著作《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中,详细描述了自己体悟到经脉运行的情景,据四肢的三阴三阳经气运动可以推理出:十二经脉路线及穴位,是固定不移的,其内在的阴阳经气却是有规律的伸、缩、出、入往返运动的。他认为:人体的某一道阴阳经脉路线好比火车道(铁轨),其腧穴犹如火车站,人体的阴阳经气好比“火车”,其“火车”既能运行到终点站,又能返回到起点站。若没有“火车”运行往来,其火车道与火车站也没有作用。故人死了,虽然其经络、腧穴仍在,但却失去了阴阳经气的往来灵机,如此便是没有生命了。经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故中医最重视这灵动着的阴阳经气。 古希腊、古埃及等都是文明古国,那里的劳动人民同样也在同疾病进行着斗争,在原始部落,大家都有图腾、有巫师,各民族其实也都有自己的医学。世界上有些民族,比如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有砭石。但是,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如同华夏一样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经络穴位系统,而经络穴位却可以通用世界所有人类,甚至动物也有经络,这是为什么? 原因不外三点: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关于地利,可以参考《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5月份的《大中原——大风水》一文。关于人和,应该与我国先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有关。我国先民把人和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讲究顺其自然。大禹治水用疏而不用堵,就是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 四、把握经络穴位,打开生命之门 如果一定要问:经络的实质是什么?气是什么?简单地说,气就是能量,经络是气运行而成的“气道”,是能量流。此气周流不息,运行不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在人体内,能量虽然流过神经、血管、肌肉、淋巴等等,它却没有固定的管道、没有形状,就好像天地之间都充盈着气,但是没有人可以为气定义壁、定义形。经络上有一些特殊的“节”。这些“节”往往分布比较表浅一些,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穴位,是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交互往来的窍。“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生命不过是一个能量的聚散过程,散则为气,聚则成形。许多人把人体经络看得很神秘,但它只不过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内在的能量系统,是宇宙万事万物的自然本质。任何人,甚至任何生命,都时刻向周围散发着气,只是这些气的运行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能测出来的那个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古人说:“不明穴位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见经络穴位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价值。但经络只不过是整个中医体系中的冰山一角。认识到经络的本质,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门——研究生命现象的一扇门。但这也只能算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只是地图在手,后面的路还要靠自己走,还有大量艰苦卓绝的任务需要研究、探索和实践,如经络的生理、病理以及如何调理等。 五、透过一则医案看“内观”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症卷》中的“水明内视症”,江苏名医吴安庆医案: 张女,住崇明亦新镇,得一奇疾: 合目则能自见五脏六腑之位置与血液之运行 ,遍延中西药治,悉无寸效,卧床半截,痛苦万分。经诊: 脉舌平整,饮食尚可,二便俱调,经水按月而至 。前医所用之药,皆安神宁心补肾之品,西医断为神经官能症,中医则曰神不安舍或心肾不交之类。 医沉思良久,忆及《内经》有“水明内视”之文,今合目而能见脏腑,非内视而何?又思内视之上,冠以水明二字,则水明既是内视之病理。欲治此症,当先使水不明而浊。又思欲使水浊,莫如扰之以土,所谓土能克水是也。又思培土究以何物为佳,甘为土味,黄为土色,药之色黄而味甘者,甘草为上,且甘草有国老之称,施于一切之病,可以泛应无穷,惟中满与酒客忌之。今既不中满,又非酒客,虽不合证,谅亦无碍。随药用生甘草240g,研末糊丸,嘱其每服6g,日2服,白汤送下。 诊后半载获悉:病者自服药两周左右,舍目不再见内腑,遂得安卧半月,即能起床,今已操作如常,丸未服尽。 此病堪称神奇,或可称为“史上最怪的病”: 1 、病得怪:古今仅见一例,但却验证了“反观内视”是可能的。 2 、治得怪:医者本未见过此证,但以阴阳五行之理推之,竟然可以遣方用药,药到病除。 3 、说得怪:医者的灵感来自《内经》里的一句话。但是,遍翻《内经》多个版本,并咨询过几个熟悉《内经》的中医,均说没见过这句话。因此可以推测医者所据《内经》版本属于绝密级别,单本独传。或者,这句话本不存在,只是这位医生当时的一个灵感而已。或许是《内经》注家在注释时说的话。 引用这个医案的原因是想说明,古人所说的“返观内视”是可能的,而且,如果有人使用内功的导气方法将自己的气血状态调整到“水明”的状态,不就可以内视了吗?可以参考《庄子中》的“ 壶子看相 ”,里面讲得非常详细。现代人写的畅销书《内证观察笔记》也有这方面的记述 经络学说是神奇的,气功更是神秘的,更神奇的是经络只能体会,只能探测,而不能通过尸体解刨被发现。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通过更多的方法见证到经络气血在人体内的灵性流动景观,到那时,中医可就真的“神”——超级强大起来了!无论如何,见与不见,人体中的经络、腧穴、元气、神机等就在那里! (感谢三火老师对本文的修改和完善。) ===================================== 相关参考 : 中医的灵魂,即是人的灵魂 中医药学是一门触及灵魂的学科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 中国已经在布局登顶科学巅峰之后的事情,目光毒辣啊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676 次阅读|5 个评论
首当其冲是要搞清楚针灸作用的原理:所谓经络现象的生物学本质
热度 1 yindazhong 2015-3-3 10:37
聂广教授写了一篇争辩针灸疗法对于关节炎有效性的高水平博文: 面临循证医学挑战的针灸疗法 我作了评论,提供了一些信息,转来列在下面,供网上方家、大家探讨: 首当其冲是要搞清楚针灸作用的原理 ——所谓经络现象的生物学本质—— 韩济生院士研究阐明的“神经信号传导”对于针灸的理论基础 “经络现象”来讲,其实只解释了整体生物信息传导体系中的“高效快速传导”部分。其它三个部分也很重要,需要补充完整,方可成为完整的生物信息传导体系(所谓 321 集成理论)。 关于“经络现象的321集成理论”可参阅: 从 “ 植物神经生物学 ” 和动物神经进化看经络的生物学本质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QKqbwDE9gHX6FYXXbPs0IDW3Sm4HRoK1xkfHCjXjFarNxy--GKgQDeAFdluLiMowXEJcaHkRPhevelRi714bGiCcCQoOEawHsAPU-Vs8x8W 以下进一步提供几篇关于经络研究的科学网博文供参考 我为中医解难题,有些中医对我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405-742968.html 群英相聚上海 中医研究盛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405-402766.html 对质疑中医经络的文章提出反质疑的质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405-828763.html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3398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质疑中医经络的文章提出反质疑的质疑
热度 18 yindazhong 2014-9-18 11:34
对质疑中医经络的文章提出反质疑的质疑 今天一大早,曾庆平教授关于“经络”写了 “ 用一篇外国文献驳倒对经络的质疑 “ 的博文,对 1989 年于宗翰先生在《中国科学报》发表的质疑中医经络的文章提出了反质疑。给出的论据是Nature系列的文章 针灸抗炎的分子机理 Torres-Rosas R, et al. Dopamine mediates vagal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by electroacupuncture. Nat Med 2014, 20: 291-295 。 对此我作了评论(此处略加补充): 关于针灸通过神经系统起作用的研究中国已有数以千计的研究成果,Nature系列此文仅仅涉及了与多巴胺相关的一个例子,其它神经递质(共有几十种)或激素或离子都已研究发现有类似的响应。此外,神经系统只代表了生物体中生物信息传导的一部分(约占总效果的80%),没有神经系统的植物体内的生物信息传导则体现了另外几类生物信息传导(相对慢速,低效......),而且都有很好的类似“经络”现象的研究成果。我的博文“置顶3”中已把所有这些作了总结,统称为经络相关现象的“321集成理论”。然而,有“经络现象”相关的生物学性状和响应,并不代表“经络”的实际存在! 关于针灸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大家可查看一下韩济生教授大半辈子的研究成果。我去年秋天与韩济生院士同台为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作了“专家报告”,有幸亲耳聆听了85岁高龄的针灸研究大师韩济生教授的报告,受益匪浅,同时也算窥探看到了该研究领域的先机与天机!这里将会议的 有关信息披露如下 (另附会议资料的扫描图片),供大家一睹为快。 另外, 2011 年1 月15 日, 我代表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参加了973 计划中医理论专项交流会,作了关于“经络现象本质”报告 的一些情况也附在这里,供大家参考。该大会是对数十年中国中医理论研究工作的全面深刻的总结,基本是属于该领域顶天立地的学术盛会。 总之,经络没有解剖结构,经络现象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物信息传导的集成这件事已无悬念,没有必要再质疑来质疑去,只需要做科普就可以了(包括我自己,哈)!具体科学解释可仔细阅读我的相关文章“ 从植物神经生物学到动物神经进化看经络的生物学本质 ”。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3829 次阅读|92 个评论
中医之我见(5)经络学说今解
热度 15 qpzeng 2014-9-9 00:00
在中医理论中,如果说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比较抽象,那么 经络学说就比较具体了,至少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研究。长期以来,不仅中国人研究它,外国人也研究它,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经过专门训练的针灸、推拿、按摩人士为广大受病痛折磨者服务, 大概没有人怀疑人体内存在经络以及刺激经络能治病的客观事实。 经络存在的间接证据 ( 1 ) 循经感传现象的存在 ,表现在对人体穴位实施针刺、点按和艾灸时,受试者主诉有酸、胀、麻、冷、热等感觉,而且以一定的宽度和速度沿着与古典经络路线一致或相似的路线自动循行,多具有趋病性。 ( 2 ) 循经性皮肤病的发生 ,表现为一些皮肤病患者的皮损呈线形排列,与经络的循行基本一致,如循经性色素痣和循经性硬皮病等,而有些病例在体表穴位施用刺激后,在循经感传现象出现的同时或过后又出现了循经分布的具有皮肤色泽变化或血管舒缩障碍的功能性皮肤病理现象,如循经性白线、红线、丘疹、皮下出血等,有人称之为“可见的经络现象”。 ( 3 ) 循经性感觉病的出现 ,表现为患者的疼痛感或其他异常感觉(如过敏或迟钝)的部位与经典经脉路线相似,并可由一点始发,循经走行。 经脉经过的若干位点被称为“腧穴” 或“穴位”,它们是人体脏腑 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位点。按现代科学的理解,穴位的 神经末梢及血管较密,其电位(势能)较高,可以传达刺激信号。人体总共有720个穴位,其中医用402个。 经络存在的直接证据 1980 年代末,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用生物物理学方法证明了人体经络系统的存在,认为“经络与沿着它所运行的气是与自然气完全统一的客观存在”,经络的物理研究认为“声、光、热、电、磁是经络高级运动的伴随现象”。随后又有多项研究证实,人体组织中存在隐性循经感传线、循经低阻线和循经高振线等特征,其中一些特征还存在于离体的肢体中,并在动植物中发现了相似的特征。人体经络线路的特点是循经表皮角质较薄,循经神经血管较密,循经肥大细胞较多等。 传统经络论者、生物物理学家或生理学家在对经络进行过一番探讨后都不否认经络是一种反应通道,这种通道的激活大多来自人体外部刺激,如针刺。虽然对于通道的物质性及通道反应的快慢等结论稍有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对其作用的分析与验证。从纯中医角度来看,正是有了这个人体通道,气血方能周流全身,以供“肺气之出入”,而疾病状态也是通过这个通道抵抗病邪或将病邪由体内排出。由于古代认识机体的方法与能力有限,不可能提出诸如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等名词,即使有些描述符合现代医学的某些观点,那也只是巧合而已。因此,盲目地加以等同,只会产生概念上的矛盾。 经络看得见摸得着吗? 为了弄清经络的物质基础和形态结构,人们已经采用解剖学、组织学等多种方法,在尸体及活体动物身上进行层次解剖和断面解剖,企图发现实体形态的穴位和经络线路。同时,还采用生理、生化、病理、生物物理知识和方法,对穴位感受、循经感传、针刺麻醉等经络作用的机制进行研究,但始终没有找到经络的独特物质基础。因此,在 过去经络实证研究长期未果 的情况下 , 有人改变原有固定思维并 重新确定研究思路。透过大量的研究结果, 他们 隐隐约约地看到 “ 间隙 ” 和 “ 信息 ” 两个词与经络的密切关系,也许 这 就是解开经络之谜的“金钥匙”。 通过系统思维,将经络归结为组织 “ 间隙通道 ” , “ 信息 ”则 流动其间形成 一 个功能信息系统。运用生物物理技术对经络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时测量,可找出经络信息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经络脏腑相关联系,便有了解读经络信息以及将经络与气血相结合的基础。现代中医学的架构便可在这 一 过程中慢慢形成,各种细节也会 逐步 清晰 和 丰富起来。 循经感传的机理是什么? 循经感传现象中的感觉迁移路线与古代医学文献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基本吻合。对循经感传的机理曾提出两种假说:(1) “中枢兴奋扩散假说” 认为循经感传的本质是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定向扩散,虽循行于外周,实则在中枢。(2) “外周动因激发假说” 则认为循经感传可能是由于体表神经感受装置被针刺或感受器外细胞基质环境改变引起循经感传的某种“动因”依次兴奋,使神经冲动相继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在主观上感受到感传。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循经感传的作用机理如下:针灸刺 激通过感觉神经的轴突反射,可在末梢释放P物质 以及通过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生物活性物 质,这些物质均存在于组织液中,以容积传输的方式 传播,除了一般的浓度扩散之外,还受组织液流动的 约束和输运,产生循经的长距离迁移,作用于远端的 组织,在进一步刺激其他感觉神经末梢后,其信号 传人大脑的感觉中枢,便形成了循经感传现象。 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的基础是首先必须阐明经脉与脏腑的相关性、现代医学躯体-内脏反射与中医经脉-脏腑相关学说的关系等。为此,今后应探讨穴位刺激的内脏调节功能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了解经穴刺激所释放的特异性神经肽等作用于相关脏腑后细胞反应性与受体数量有无变化,揭示经脉-脏腑相关特异性联系的形态学基础。 针灸镇痛与针药复合麻醉的机理研究 针刺麻醉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的重大成果,现已运用于临床镇痛乃至戒毒。针刺镇痛机理研究目前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已经找到针灸作用的脑内靶基因 C-fos 、 C-jun 和 CC-K 等,并发现电针可引起脑内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变化。 在 小鼠中的实验表明,针灸可以诱导镇痛性神经调节剂——腺苷的分泌,而其发挥镇痛效果的前提是腺苷与腺苷A1受体结合。用腺苷A1受体拮抗剂注射小鼠,可以复制针灸的镇痛作用。用腺苷降解酶抑制剂注射小鼠,可以提高腺苷的含量,同时增强其镇痛效果。这个实验说明腺苷就是针灸镇痛作用的分子基础,腺苷分解越慢,其镇痛持续的时间就越长。 以往针刺麻醉机理研究都是在生理痛动物模型上进行的,这与临床所见人体慢性病理痛的机制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因此今后的重点应突出针灸调整慢性病理痛的机制研究。 另外,过去已证明病人清醒状态下针刺复合麻醉的效果,但全麻状态下针刺减少麻醉药用量及副作用仅有部分研究,尚待进一步引向深入,应从临床与动物实验两个方面研究全麻后针刺的确切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此,必须探讨针灸激发的初级刺激传入对背角慢性痛敏神经元的调控过程及影响因素,并加强对药物增强针刺麻醉生物学过程的研究。 针灸应激与抗炎的机理研究 用大鼠所做实验的结果表明,除镇痛外,针灸还能缓解长时间寒冷诱发的生理应激反应。冷应激的分子基础就是大量分泌交感神经肽——神经肽Y(NPY),而针灸足三里就能抑制NPY的分泌,同时也会阻止下丘脑室旁核(PVN)Y1受体的增加。这项研究表明在足三里处针灸能阻断慢性应激刺激的交感神经通路,可用于应激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 针灸不再仅仅是镇痛那么简单,它还可以用来对抗感染引起的炎症,尤其是抗药性细菌感染。研究表明,对坐骨神经及迷走神经的电针刺激,可以激活肾上腺髓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从而促进多巴胺的产生,而多巴胺可经由多巴胺1型(D1)受体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从而缓解全身炎症。经电针刺激后,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 γ) 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血清浓度明显降低,而且在6小时内未见升高。 针灸调整作用的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机理研究 针灸对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已经基本清楚,但针对针灸影响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系统的综合研究还远远不够,因此应选择一些临床上常见、针灸疗效显著和研究基础扎实的病症(如慢性病理痛、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失常和药物依赖性疾病等),从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系统入手,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针灸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和调节虚实的本质,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等多个水平分析针灸调整作用的实质,包括信息传入及应答、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与调控、调节效应的积累及反馈等。 通过这 3 个侧面的综合研究,勾画出针刺调整功能机理的总体轮廓,为阐明经络理论的功能实质做出贡献,并为今后针灸临床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为此,必须揭示针灸调整效应的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机制,总结经穴相对特异性规律、刺激量积累规律和针药结合优势互补规律,加强对功能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探讨针灸调整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活动的主要中枢结构及生物活性关键物质的异同及其生物学意义,阐明针灸双向调节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本质与内涵。 针灸的 治病效果毋庸置疑。 尽管 经络、穴位的 作用机理还存在很多“盲 点”,但它所涉及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最接近现代科学体系,也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亮点”。我相信,有朝一日,中西医必将在经络节点上相交并融合,从此共同发展,继续发扬光大! 偏偏喜欢你(粤) (陈百强原唱,曾庆平翻唱) 心中最美的月亮 (王馨原唱,曾庆平翻唱)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6057 次阅读|19 个评论
经络的故事:循经感传之谜
热度 21 qpzeng 2014-9-7 08:14
针灸止痛消炎的功效确切,这已被古往今来国内外无数案例所证实,但针灸是如何通过经络传导刺激信号的呢?换句话说,穴位刺激能通过经络进行远距离传输吗? 让我们先从中国古代的医书中寻找答案,再看看我国科学家如何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奇妙的经络现象。 从古代的“得气”到现代的“循经感传” 据《 内经》有关针灸的记载,“中气穴,则针游 于巷”的说法就是指“ 得气”。用现在的话来说,得气实际上就是一种针刺后的“ 循经感传”现象。 1970年代以前,国内外有关循经 感传现象的文字记载多达 近百例。例如,日本的长滨善夫对一例经络敏感者的 循经感传现象做过详细描述。我国的陈克勤对两 例循经感传现象也做过仔细观察。 除了个人的零星研究外,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经 络协作组还曾开展系统研究,他们从北京和保定的4个 单位随机选定1000人进行了经络敏感性普查,普查对象的年龄在15- 60岁之间,包括工人、军人和学生等不同职业,既有正常健康 人,也有疾病患者。 他们采用的测试方法是以低频 电 脉冲( 每秒4-5次) 刺激十二经井穴,然后按照经络感传循行的距离确 定为4种类型:不敏感型、稍敏感型、较敏感型和敏 感型,其中后3种人群的比例为 18.3%,被称为经络敏感者。 后来的隐性 循经感传(电刺激加机械叩击) 研究 证明,93%以上 的人都具有隐性循经感传现象,不同年龄、性别之 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在循经感传的敏感线上, 还发现了低电阻、高传导等特性,说明经络现象在人群中 普遍存在,只不过主观上经络的敏感程度因 人而异。 50多年来,中外学者对循经感传现象 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针刺信号可沿体表经脉路线 跨越多个神经节段,连续纵向移动,其速度比神经传导及血流 速度慢,约每秒数厘米,而且移动可因经 脉线上的机械压迫、 局部降温 或注射生理盐水 而停止。有趣的是,当某处有病灶时,感觉可偏离原来的传导部 位,改向病灶方向移动。这些 特性被总结为循经感传的 循经性、慢移性、中止性和趋病性。不过, 围绕循 经感传的产生机制,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少假说,但都 不能做出圆满的解释。 著名经络学家、“八五”国 家经络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胡翔龙教授在研究了大 量循经感传现象特别是循经感传的可被阻断的特性之 后,提出循经感传现象是外周一种可移动的物质刺 激了感觉神经末梢所致,称为循经感传的外周动因 说。这 个能移动的且可诱发感觉的介质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没有找 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神经递质的“容积传输”与“布(有)线传输” 1986年, 意大利Agnati教授和瑞典Fuxe教授根据 细胞外液和脑脊液中存在的细胞通讯现象 提出了“ 容积传输”(volume transmission)学说, 其 早期思想可追溯到1960年代Fuxe教授 发现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传播现象。这些 单胺类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和非突触部位渗漏到 细胞外,然后在细胞外液或脑脊液中传输,进而对远隔部 位的神经元活动产生调节作用。这种与神经纤维和 突触传输不同的神经细胞通讯方式被称为“容积传 输”,而通过神经纤维和神经突触的传输方式则被 称为“布(有)线传输”(wired transmission)。 与 布线传输相比较,容积传输的速度慢,作用 范围大,专一性低,涉及的细胞及分子类型 多。由于容积传输发生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基质的 结构及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式对容积传输有很大 影响。另外,浓度梯度、电场梯度、温度梯度和压力梯 度等物理因素是容积传输的动力来源,其自身 能量消耗较低。 容积传输有3种形式:短距离的突 触外容积传输、长距离的容积传输和游荡型(囊泡) 的容积传输,后两种传输可达到毫米以上的距离,可以作 用于其他神经末梢。此外,动脉搏动形成的潮汐式压 力波以及血管和神经束周围的间隙等与容积传输也 有密切关系。 围绕容积传输现象的发现,西方学者已经发表了 上百篇文章,特别是在权威的《脑研究评论》(Brain Research Review)和《神经生物学进展》(Progress in Nourobiolog)上发表了大篇 幅的综述性文章,被认为是继高尔基(Golgi)建立神 经元学说和谢灵顿(Sherrington)发现神经突触作用 后神经科学领域的第3次重大研究进展! 容积传输学说对破解循经感传机理的启示 几乎在同期, 围绕循经感传现象的产生机制,我国学者提 出了多种假说,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张保真 教授在1984年(比 1986年提出的 容积传输学说还 早2年)提出了解释循经感传现象的轴突反射接力假 说。他认为,针刺可通过轴突反射使感觉神经末 梢释放P物质,它在组织中移动一段距离后,可作用 于附近的肥大细胞,使之释放组织胺,然后组织胺进一步 扩散后可作用于下一个神经末梢,形成新的神经 奋和轴突反射,再释放新的P物质和组织胺并进一 步扩散,从而构成刺激信号的接力性传递,将刺激后 的感觉和针刺效应传向循经的远隔部位,产生 针刺信号的 循经 感传效应。 1990年代以来,西 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赵晏教授等人 沿着 该思路对外周神经末梢之间传递的递质和受体类型 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证明除了P物质和组织 胺外,还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激肽( NKA)、谷氨酸(GLA)等多种递质参与针刺信号 的循经感传,并发现这种传递发生在突触之外,可跨越多个 神经节段。 由于以往的形态学研究没有在经脉线上发现过 任何管道性的组织,那么到底是什么结构约束着人体组织液的流动呢?为此,有人提出经络的流体力学模型: 组织液从毛细血管渗透到组织间隙中,在 经脉低流阻(即对液体流动的阻力较低)的条件下, 可形成向经脉的运动和沿经脉的流动,又根据Fick 扩散定律,这两种流动可对经脉中的化学物质构成 一定的约束和主动运输。该模型 恰好能解决化学物质为什么能沿经脉路线移动的难 题。 为了证明经脉的低流阻特性, 经过初步的 方法学摸索,西安交大医学院研究人员确立了测量经脉组织渗透性和组织液 压的研究路线,并在此基础上 改进实验方法,终于建立了连续在体测量生物 组织流阻的实验装置和适合于经络研究的小型猪动 物模型,从而发现作为经络实质之一的循经低流 阻通道。此后又进 一步研究了该通道的生物学功能,发现 它具有传导水液、葡萄糖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在 该通道进行药物注射,药效更明显。相反,用注射凝胶的方 法堵塞该通道,则可引起痛阑降低和胃肠朦气的病理现 象,初步证明了中医“不通则痛”以及胃经“腹胀”病 候的描述。 东西方科学研究对接——从容积传输到循经感传 上述研究引起了时任针灸经络评奖委员会主席 的Fuxe教授的高度关注,经过多次反复 交流与讨论,终于完成了东西方科学研究的一次 对接。将容积传输原理运用于外周组织,并结合在外 周组织中发现的突触外神经传递和低流阻组织液通 道,一个解释循经感传现象的机制形成了:针灸刺 激通过感觉神经的轴突反射,可在末梢释放P物质 以及通过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生物活性物 质,这些物质均存在于组织液中,以容积传输的方式 传播,除了一般的浓度扩散之外,还受组织液流动的 约束和输运,产生循经的长距离迁移,作用于远端的 组织,在进一步刺激其他感觉神经末梢后,其信号 传人大脑的感觉中枢,便形成了循经感传现象。 因 此,循经感传的运动速度与化学物质在组织液中的 移动速度相近,远低于以环形电流形式移动的神经 动作电位,也大大低于在心脏高压驱动下,血液在血 管中的流动。当在这一运动路线上施加一个机械压 迫时,允许组织液流动的组织间隙被压缩,组织液的 流动减弱或停止,刺激产生循经感传的化学物质的 移动也随之阻滞,表现出循经感传被阻断的现象。 一个病灶区域通常有一定的炎性渗出,其组织液较 多,阻力相对较低,可使化学物质向着阻力低的病灶 部位移动,出现感传趋于病灶的现象。 在化学物质 移动的同时,沿途的毛细血管受P物质和组织胺等 分子的刺激而扩张,组织液的滤出增加,间质阻力进 一步降低,相当于开通了一条由主干线通向病灶的 通路,引导病理性物质通过经络系统迅速地清除,从 而达到治疗的作用。对于某些人,神经末梢释放的 P物质和肥大细胞释放的组织胺较多,而经络通道 的传输能力也较好,故刺激信号可通过神经反射和 组织液容积传输两种形式交替接力地传递,使循经 感传的距离进一步延长,这就是在经络敏感者身上 出现的情况。 在中国和瑞典两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 困扰了学术界40多年的中医经络现象终于得到了 合理的解释。更为重要的是,容积传输作为一种新 的信息传递模式,有助于理解针灸临床和经络研究 中发现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并能够协调神经和体液、 体液和结缔组织之间的复杂相互关系,为研究中医 气血经络的实质和针灸的治疗原理开辟了一片新 天地。
个人分类: 教研心得|7949 次阅读|48 个评论
与何琪老师探讨“经络学说”的起源
张三火 2014-1-22 22:24
geltern 6 小时前 三火老师,我想跟您探讨一下,“经络学说”的起源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 假设中国古人和我一样,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了,在随机选择刺激点(神经末梢聚集丰富)的情况下,可以对和视觉、听觉、免疫、呼吸等各个生理系统有关的多种疾病产生治疗效果。可是,基于当时生理学水平低下的缘故,中国古人意识不到这种针灸效应和脑、体调控机制有关,必然会虚构出一些理论来解释这一临床发现。这个理论就是至今不可考证的“经络学说”。 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基于我个人临床发现的推理呢? 张三火 刚刚 何老师好!三火认为,古人尤其是具有高智慧和能力的那些古代先贤基本上都是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对于生命规律和自然现象有一定的研究,也都是本着敬畏自然、探索规律的端正态度吧,讲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们善于运用总结归纳法、取象比类法、揆度奇恒法等对于世间万物进行研究归类,讲求真实求证、善心仁术,关爱人性、庇佑子孙万代,不追逐个人名利和得失,没有必要用欺骗和妄想来蒙后人。据我所知,《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研究范围是“上知天文”,包括天体星辰特别是日月及五大行星、二十八星宿等星辰对地球的影响作用及其规律;还要“下知地理”,下到大地上的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壮老已和生长化收藏的生命现象;还有天地之间智能生命——人,研究人在天地之间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受自然气候环境的影响及人体生命运动的各种节律,疾病发生规律、治疗预防原则与方法等。研究所涉及的是大到太阳系范围内的星体,小到构成人体的最小物质——气(肉眼看不见的物质)。而人体的经脉中有气血运行,经络中重要的是经气,针灸是调整经络之气,虚实补泻,经是运行气血的大的支干,络是经的细小分支,像网络一样遍布全身各部无处不在。大的经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上有经气出、入、行、流、汇等腧穴,即是那些被命名的穴位。小的络脉遍及在体表或身体末稍,随处可刺或放血进行通络,中医叫做缪刺。经与络是相通的,像自然界的江河湖海一样,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着。至于当今用现代的各种学说或知识体系来解释,空间很开阔,现在的说法也很多,将来还会更多。但无论如何,现在人研究医学的眼界还没有古人看的那么高远和细微。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赶上,那时就会理解古人说的东西了吧!以上是我个人数十年、我家三代人近百年研究中医及实践中得到的些许认识。仅供参考吧!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选择无关(又名:揭开中医学变革的序幕)
热度 1 geltern 2014-1-15 14:58
原文地址:www.heqizy.com 作为一项拥有2500年历史的中医技术,针灸已流传至全世界 140 个多个国家及地区,可谓是家喻户晓。针灸的临床应用一方面被大众百姓所接受,例如: NCCAOM ( 美国国家针灸与东方医学委员会) 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每 10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个曾接受过针灸治疗;另一方面也被现代医学研究的所证实,例如: 2010 年,赵建浩、林顺潮等人通过 88 例 7 - 12 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随机临床对比试验证实,针灸有效率和遮盖法 (弱视的主流疗法之一) 相近。根据 WHO (世界卫生组织) 的官方资料显示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能够对二十多种疾病、症状及状态产生客观的治疗效果。 不过,盛名之下,也伴随诸多质疑。 根据《黄帝内经》的最早记载,针灸效应主要是指,当使用针刺、热灸刺激人体皮肤表面的一些特殊部位后,能够对心、肝、肾、眼、耳、鼻等生理器官及组织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这种生理效应可以对多种疾病产生治疗效果。其中,这些皮肤表面的特殊部位被称之为 “ 穴位 ” ,而这些 “ 穴位 ” 的分布则构建了针灸的理论基础 “ 经络学说 ”。但令人质疑的是 ,古书中并没有记载古人是如何发现这些穴位及经络,而中、西医学者至今也没有从生理学上找到支持穴位及经络存在的直接证据。从某种角度讲,来历不明的历史源头、无法验证的穴位及经络 是现代医学认可中医针灸的最大障碍所在,甚至认为针灸效应只是一种安慰剂作用而已。 为什么针灸是有效的,可又找不到穴位或经络的实质存在呢?围绕这个问题,中、西医学者一直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谁要是能够揭开针灸之谜,必然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重大突破。但古人已逝,我们不可能去找伏羲 (被认为是中医针灸的最早发明人) 寻求真相。那么,针灸真的会成为一个无法考证的千古之谜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儿斜弱视诊所的何琪中医师给了我们一个令人震惊、又令人深思的答案: 在公元 2 世纪,当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完整的“地心说”后,人们一直相信太阳、月亮等其它星球都是围绕地球转的。直到 16 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人们才意识到地球及其它星球都是围绕太阳转的。这段家喻户晓的科学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水平的科学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往往是不同的。就好比月食现象,在现代人眼中是地球遮挡太阳光导致,可在古代人眼中却是天狗啃月亮。 也就是说,古代人看到、经历的自然现象或许是真实的,但总结及传承的理论却不一定客观。比如:月亮的确存在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但不意味着天狗真的存在;针灸的确具有对多种疾病的临床疗效,但不意味着穴位及经络真的存在。 当然,“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选择无关”,这个结论对大多数中国人、中医师及中医学者来说,恐怕很难接受,甚至会遭到强烈抵触。理由很简单,一方面,穴位(或经络学说)被认为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否定穴位(或经络学说)的存在就会被认为等同于否定中华古代文明的存在,被认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思想;另一方面,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美,很多人确实是被针灸治好过病,也就自然地会坚信传统中医理论。 不过,有句老话讲,行家伸伸手,才知有没有。在我们附近有个很有名的针灸师,能够治疗风湿等疾病。有一次,一个朋友找我一起去找这个医生看病,他告诉我们 8000元 包看好。这个事情要是搁在老百姓身上,恐怕要价再高也得看了。可是,我对他说,“你还是便宜点吧。”。他说,“不还价,祖传的技术,就这个价格 ... ”。这时,我说,“祖传的?要不这样吧,我随便选几个刺激点,就能治好你这里的病人,您信吗?”。他开始很疑惑地盯着我。过了一会儿,他和气地跟我说,“大姐,要不给 500元 吧,就当个辛苦费。对了,您姓什么,是做什么的 ... ”。 之所以我这么自信,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我本身就是在随机选择刺激点的情况下治好了斜弱视、神经性耳聋、免疫失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自闭症等多种疾病。第二、 我和很多在临床第一线的中医师曾交流过,有人认同我,也有人表示沉默,但从来没有一个中医师百分之百地确定针灸的临床效果和穴位的选择有关。 第三、欧美等国的针灸研究证实,针灸的临床效果和刺激点的选择无关。第四、很多公开声称证实穴位及经络存在的人却并没有参与过临床实践,没有亲自去治疗过任何一个病人,我很难相信缺乏临床实践的人会得出客观的结论。因此,我提醒大家,分析一个问题时,专业性很重要,因为有时候,眼见耳闻未必是真。 当然,我的话也只供参考,因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逻辑,而是可重复的现象。 如果大众有兴趣知道针灸临床操作的真相, 我个人 非常愿意在大众媒体的公开监督下,在北京协和、北医大等权威医疗单位做一次关于不需要刺激特定穴位,而是随机选择刺激点就能治愈斜弱视、神经性耳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自闭症等多种不同类型疾病的临床检测。这样一个临床检测的意义是重要的。往 小里说,将会影响全世界几十万中医针灸从业人员;往大里说,将会拉开一场中医学理论变革的序幕。 记得和一位中医师交流时,他一听我说针灸的临床效果和穴位选择没关系,就立刻表现得很激动,说我是中医黑、方舟粉之流什么的。我对他说,“我不是中医黑、也不是方舟粉,更不是否定针灸效应。相反,作为一名中医师,我通过针灸、按摩治好了很多病人,例如:斜弱视、神经性耳聋、睡眠障碍呼吸综合征、自闭症等。这些临床治愈病例有力地证实了,针灸能够客观地对多种疾病产生临床疗效。可是,我也必须实事求是地说,在我的临床操作中,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的选择无关...质疑传统不等于否定传统,而是为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和托勒密的地心说一样,经络学说只是一种基于古代医学水平背景下对针灸效应的初步总结及参考。伴随生理学的逐步发展,我们必然不再满足于照本宣科式的传承,必然开始产生对传统理论的质疑及挑战,必然构建一个堪比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新理论,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 ... ”。看完我的话,先前较为激动的他开始沉默不语。过了一会,他跟我说,“我突然发现,对经络学说这个词的定义很模糊 ... ”。后来,这位从成为挺我的粉丝。 的确,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再到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科学发展历史表明,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理论变革中求得生存及发展的,中医学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可大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是,如果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选择无关,那是不是用针随便扎就能治好很多疾病呢?对此,何琪中医师坦言道: 当然不行。针灸的临床疗效和穴位的选择无关,而是和 神经系统的分布有关。 准确说,和人体的“脑-体调控机制”有关。 在 传统生理学中,人体生理通常被划分为九大系统,例如: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可是,脑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人体生理还存在另外一种方式划分,即:“脑、体”划分。举个形象的例子:虽然中国分为中国分为河北、山东、辽宁等不同地区,但调控各个地区的核心却是在北京的中央政府,二者构成了一种中央政府调控地方政府的国家体制。同样,人体生理也存在这样一个机制。 虽然心、肾、眼、耳等器官及组织分布在人体各个部分,但控制心、肾、眼、耳等器官及组织的中枢却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核心“脑”,例如:高级中枢大脑皮质控制视觉、听觉等感官及运动系统【下图】、低级中枢丘脑通过内分泌系统控制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从而构成了一种 “中枢系统调控外周系统”的关系,也就是我所说的“脑-体调控机制”。 那么,针灸和这个“脑-体调控机制”到底具有什么关系呢?我举个较为直观的实例 : 斜视(Strabismus) 是一种多发于发育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双眼无法同时注视一个物体【下图】。 当斜视患儿就诊时,眼科医生往往会建议家长采用斜视矫正手术。对于一般的家长来说,自然是眼科医生建议什么就信什么。可是,对于一些懂英文的高级知识分子来说,当他们查询了国际上和斜弱视有关的研究资料后,往往会否定斜视矫正手术的建议。原因在于,斜视的病灶并不在控制眼球运动的六条眼外肌,而是在控制六条眼外肌活动的大脑视觉中枢。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视觉研究系、Sick Children医院的眼科主任Agens教授领导的团队证实,斜视不仅是一种眼疾,一种和大脑初级视皮质受损有关的疾病。 【下图】。 这个结论意味着,虽然手术可以矫正斜视患儿的眼位,但诱发斜视形成的病灶依然存在,而病灶的存在就意味着斜视复发的可能。也就是说,斜视矫正手术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美容技术,而不是治疗技术。 眼科医生推荐斜视矫正手术,主要是限于专业范围的原因,他们往往孤立地从眼科角度去理解及治疗斜视。可是,这种局部思维的代价就是斜视复发。只不过,付出血的代价的不是医生,不是家长,而是斜视患儿自己。事实上,如果想要 从根本上治愈斜视,就必须首先修复大脑视觉中枢损伤,去掉诱发斜视形成的病灶,这样才能矫正斜视并避免复发的可能。我的临床治愈病例也客观地证实了这一点。当我通过 针灸、按摩等中医技术将斜视患儿的VEP(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振幅恢复正常形态后,由于VEP是一种反映大脑视觉信号传导和大脑视觉中枢活跃程度的电信号,这个结果意味着大脑视觉中枢损伤得到了有效地修复。这时,斜视患儿的眼位 会自动矫正,无需手术矫正【下图】。 从1992至今,我已经治愈斜视上百例。可以说,这些病例就是一种 基于“脑-体调控机制”的典型临床应用。 更深入地说,在临床实践中,我不仅能够通过主动利用“脑-体调控机制”治疗斜视、远视、弱视等和大脑视觉功能有关的眼科疾病,而且能够治愈神经性耳聋、免疫失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自闭症等同样和脑功能有关的多种疾病。这不由得让我更加确认,“脑-体调控机制”不仅是针灸效应能够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疾病的真正奥秘所在,也是中医学中几个重要思想的具体化解释,例如:我们可以将“ 牵一发而动全身”理解为,通过针灸强化脑功能这一点来影响视觉、听觉、心、肾等整体生理机能;我们可以将“阴、阳平衡”理解为,脑、体之间存在相互调节、相互影响的调控关系等。 反观现代医学,生命是一个整体,但生命科学不是。现代医学虽然对脑功能有一定的研究,但更多的局限于认知科学,却并没有将脑功能引入临床应用。甚至来说,生理学虽然明确地将脑定义为神经系统的核心,但研究者却往往会选择性忽视 脑功能对视觉、听觉、免疫等生理机能的影响,而孤立地去看待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免疫系统等局部生理。这种“脑、体分割思想”不仅和生理学自相矛盾,也必然 会导致“眼疼医眼、脚疼医脚”的局部思维,而斜视矫正手术就是这一“脑、体分割思想”的赤裸裸表现。对此,引用A.Wilson的一句话就是,“学科的分类主动限制了研究者的探索范围,以至于看不到完整的风景...(瞎子摸象)”。 何 琪 中 医 师 的这一番话 让 我 们恍然大悟,原来是中、西医都误读了针灸效应。中医虽然歪打正着地发现了针灸这种基于“脑、体”机制的临床技术,却将其错误地总结为穴位及经络学说。西医虽然清楚地意识到,作为神经系统的核心,脑对眼、耳、心、肾等各个器官及组织具有整体调节作用,但由于缺乏类似于针灸这样的临床发现及应用,使其不知道该如何做到利用脑功能去预防和治疗疾病。也就是说,正是这一阴差阳错给针灸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可是 ,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作为一名中医师,何琪为什么要这么明确地否定穴位及经络的存在和指出现代医学的“脑、体”分割思想呢?说出这个事实真相,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饭碗?不怕遭到中、西医全体医者的一致攻击?我们很难理解何琪中医师这种把自己放在尖刀上的做法。可是,何琪中医师却直言道 : 首先,每一个人都有权利知道、分享真相,就好比诺贝尔奖的核心精神是鼓励科技工作者不要首先以商业利益为目的,而是以无偿地分享发现、成果为首要目的。当我确认针灸治病的核心原理是基于人体自身的脑功能时,我认为 针灸不应该成为一种收费医疗项目,例如:治疗一次 100 元、包治好 8000 元等,而是应该成为 每个人都能掌握的一种普及性免费医疗技术。 当人们得病时,就不会首先考虑储蓄、医保、工作等经济因素,因为有机会可以自行治愈,这对减轻中低层收入群体的经济负担具有很大意义。同时,发病率、门诊率降低反过来又会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让国家的卫生经费不用投在更多的大楼、设备及人员,而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其它重大疾病的研究中,形成一个双赢的结果。在很多时候,普及一项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免费医疗技术要比医保更重要,例如:美国医疗花费占总 GDP 的 17.9% ,几乎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但相比而言,美国人却不是最健康群体,肥胖、 AD (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都是美国卫生系统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其次,“预防胜于治疗”不应该是一种推销保健品的广告词,而应该成为一种通过普及性推广针灸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七分自身防治、三分药物防治”的医疗体系。摆脱对药物的依赖,从根本上解决在目前“治病吃药”的单一模式下, 造成发病率年年增长和药物研发费用逐年递增造成的医患矛盾。在这个过程中,脑功能的研究,特别是脑、体之间关系的研究将是建立及发展这一医疗体系的核心所在。 最后,《周易》有话,变则通、通则久。目前的中医学既没有发展方向,也没有经过重大理论变革,其存在的意义就好象逢年必放花放炮一样,更多地依赖于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坚持,而不是先进的思想和可重复性的临床效果。因此, 我认为一场理论变革将是中医学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而揭开 这场中医学变革的序幕将会从解密针灸效应开始! 何琪中医师的话不由得让我们开始反思,现代科技是经历过了四次重大科技革命才发展到今天。可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医学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重大理论变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中国古人具有优良的基因、超前的思维吗?当然不是,就好象那句电影台词一样,“他樊哙要是真有那么大本事,我们早打败项羽了,还用得着等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事实真相是,中国人习惯了对传统文化的照本宣科式、歌功颂德式传承,而缺乏质疑传统、挑战传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不可以再以缺乏经费投入、缺乏人才储备作为借口来解释中医学的没落,因为中医学真正缺乏的是一场 轰轰烈烈的理论变革 ...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60 次阅读|2 个评论
静下来,你就能发现经络的存在
热度 1 sheep021 2013-7-24 15:40
俗话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见经络在中医中的重要作用。而经络的发现,当之无愧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但经络是如何发现的,如何发现经络,这可是个争论了很久的一个问题。但是,发现经络,其实一点也不难,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静下来,彻底静下来,你就能发现经络的存在…… 当然,借助高科技设备,同样可以发现经络,这个已经有很多报道,不多说了。 1 经络起源新探.pdf 《陕西中医》2003年 第10期 | 章琪 作者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论述了经络是人体客观存在的生理巍象,并在前人关于经络学说起源的几种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经络学说起源于远古时期道家修炼的观点,指出经络是古代学者通过打坐、观想及禅定等返观内照(或称内省体验)的方法认识到的人体无形的能量与信息通道的现象。 2 人体 经络探源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2525 次阅读|3 个评论
金凤汉经络研究科学作假案
热度 2 xie44025 2013-5-17 14:55
金凤汉经络研究科学作假案 经络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尤其是针灸方面的基本理论之一。中国古代医家根据医学的实践和观察体验,确认了经络系统的存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来,开始寻求对经络系统的实体性作出说明,虽然提出了一些假说,但都缺乏有说服力的实验结果支持。中国医学作为一种科学文化,对东方各国的医学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影响,其中经络学说尤为众所关注。 一,凤汉系统横空出世 金凤汉是朝鲜平壤医科大学教授, 1954 年起开始研究经络系统,他坚信机体经络系统必有其结构基础,遂决定投身于寻找经络系统的工作。尽管他的一些早期研究结果在学界引起很多爭议,但他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他的研究条件和研究队伍逐步改善和扩大。 1960 年 12 月,金凤汉的一篇研究报告称,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他的小组发现了在经络上一些针炙穴位,存在一种特殊结构的“小体”。官方对他进一步增加了支持强度,在平壤大学为他建立了一亇“经络研究所”,并组织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他设备完善的实验大楼里,研究人员迅速增加到 300 多人。 1962 年 11 月,他的系统性研究报告《关于经络系统》发表,当年 11 月 30 日,平壤医科大学经络研究所举行了研究成果报告会,会上全凤汉报告了他们自 1961 年以来在经络系统的研究中取得成果,宣称通过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已发现了经络系统的实体结构,它就是由“小体”连结“小体”形成的一种管状结构,管内有流动的液体,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的结构。金凤汉说,这是一种新的、以前尚未描述过的、机能独立的形态系统。金凤汉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颂扬,他们建议把上述新发现的结构以金凤汉的名字命名,分别称为“凤汉小体”、“凤汉管”、和“凤汉液”。根据金氏理论,凤汉小体不但存在皮肤,还广泛散布全身各处。连接小体的凤汉管既存在于血管和淋巴管内,也存在于二者之间;凤汉液在经络系统中循环,其动力来自于心脏的博动,其循环速度比血循环慢;对一亇凤汉小体的剌激效应可通过凤汉管传导到寺一个小体;凤汉小体和凤汉管内含大量核酸,特别是 DNA ;凤汉管中的核酸以一种特殊方式存在,具有强传导能力。金凤汉出示了各种检测数据、组织切片的照片、并提出一套“自洽”的理论构架。金凤汉认为,他们的工作揭示了一个不同于血管、神经系统的新的组织学系统,用这个系统可以解释经络学说的许多观点。金凤汉认为,凤汉系统就是经络系统的实体结构。 二,中国方面的反应 金凤汉研究成果报告会后,朝鲜官方媒体的热闹反应自不待说,经络学说的发源地中国也对其极其关注。 1 , 人民日报的高调表态 。 1963 年 12 月 14 日《人民日报》罕见地以第四版半版,以及第五、第六版二个整版的版面,全文刊发了金凤汉《关于经络系统》研究报告。同时刊登的还有我国卫生部致朝鲜保健省的贺电。人民日报同时刊发的“为朝鲜科学研究的卓越成就欢呼” 评论员文章认为,金凤汉的发现表明,朝鲜科学家在经络系统的形态学、实验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组织化学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生物学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如遗传、细胞分化,蛋白质机能和代谢方面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态度鲜明,调子很高; 2 , 中国学术界的责疑 。对此,中国学术界的态度却不相同,在人民日报发文后第三天,即 12 月 17 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邀请在京相关学科专家举行了‘关于经络系统座谈会’;此前,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科学家也自发地对金凤汉的研究报告进行了讨论。二地的科学家都一致认为,金凤汉的研究从实验方法、结果观察,及结论都存在许多问题。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认为,金凤汉的研究报告可能有真有假,但是真的不多。即使有真的,也与经络关系不大。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说,按金凤汉的描述,凤汉小体和凤汉管够大,不用显微镜和解剖镜,肉眼就可见,而几百年来解剖学家却都没有看见,确实有点不可思议。许多生物医学家都对凤汉液中 DNA 的含量竟比肝脏高六、七倍之多都感到难以理解。有些学者直接怀疑金凤汉的研究可能是弄虚作假,他们担心,人民日报的高调报道,有可能产生政治上的被动。科学家们说,对金凤汉的工作我们是不相信的,但我们宁愿它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那就太糟糕了; 3 , 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朝实地考察访问平壤大学经络研究所 :中国官方媒体不同,官方学术领导机构对金凤汉的研究结果,采取的是慎重的态度。 1964 年 1 月,一个阵容强大的中国科学家代表组成,团长是卫生部长钱信忠,副团长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鲁之俊,成员有:生理学家张锡钧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学家李肇特教授(北京医学院),生理学家徐丰彦教授(上海第一医学院),病理解剖学家梁伯强教授(中山医学院),以及生理学家胡旭初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理所)。出访前,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明确指示:要团结友好,虚心学习;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肯定的不要去肯定;要把政治上的支持与科学上的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代表团抵达平壤后,先听取金凤汉的介绍,然后参观经络研究所,并仔细观察了该研究所用兔子所做的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看了切片中的“凤汉小体”,观察了血管中的“凤汉管”。整个访问过程中,代表团只听只看,间或在不清楚的地方提些问题。但不议论,不表态。在访问中,代表团吃惊地发现,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之间从不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讨论,个人研究结果都直接向金凤汉及其周围的二、三个人汇报,统一由金凤汉本人汇总成文发表。这明显与一亇创新研究团队的气氛不协调,但代表团对此也没有发表意见。 4 , 中国科学家的重复试验 。 1964 年 1 月 29 日,代表团回国。第二天就在卫生部召开了有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有关领导人参加的汇报会。由于部份领导人认为,经络系统存在是客观事实,其实体的存在也是符合逻辑的。为慎重,会上决定,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实验室开展“金凤汉系统”的验证工作。 2 月 2 日验证工作正式启动。首先验证“凤汉小管”。此项研究由徐丰彦教授负责设计,胡旭初教授负责具体实施。开始采用金凤汉的方法,用兔子做实验。从兔的一条大腿血管输入生理盐水,另一条大腿血管开一口子,让血和生理盐水流出,十几个小时后血液流尽,血管内只剩盐水时,点滴停止。此时剪开大血管可以清楚地看到血管壁上有一条明显的白线,这就是金凤汉宣称的经络的固有结抅之一,“凤汉管”。但中国科学家认为,这东西很可能是在生理盐水点滴的过程中,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元随血液流动的方向凝固而形成的网状纤维蛋白。于是第二次验证实验启动,仍然重复金凤汉的方法,只是在设计上作了一个小改动,即在滴入的生理盐水中加进少量防血凝的肝素。结果与预期的一样,由于肝素阻止了纤维蛋白的形成,血管中的白线没有出现。进一步对白线的分析证明,其成份是蛋白质,而不是金凤汉宣称的 DNA 。中国科学家一个小招就将“凤汉管”的存在彻底否定了。验证“凤汉小体”的工作则由李肇特领导的小组进行。按照金凤汉的方法,李肇特小组进行了二个月的显微镜下的组织学观察,仍然找不到金氏宣称“到处都存在的”凤汉小体。后来验证组集中了 30 个人的队伍,把兔子全身皮肤都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一张一张地仔细观察,仍然没有结果,只是最后在兔子肚脐部位“看到了”似乎同“凤汉小体”相似的结构。至此,“凤汉小体”也被否定了。 三,“金凤汉系统”的末路 中国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无可置疑地揭示了金凤汉经络研究作假的事实。但由于政治原因,他们的工作报告上报封存,不能公开。实际上,金凤汉的作假手段十分拙劣,其宣称的结果甚至连常识都能判定是荒谬的。而且研究人体的经络结构用兔子来进行,其结果也是不可完全类比的。但金凤汉竟然胆大包天,敢宣称找到了经络系统的“实体”。金凤汉如此肄无忌惮地弄虚作假,并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这不但说明金凤汉是一个学术野心家和骗子,也说明政治干预科学研究,也是培育科学术政客的土圵。金凤汉经络研究作假案过去整整 50 年了,这半个世记中,各种科学不端行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这不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吗? 但是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朝鲜方面大概也觉得金凤汉的国际玩笑开得太大了,再继续玩下去,对其国家形象损害太大。于是“由于其同事的揭露”,金凤汉的经络研究作假暴露。但此案的暴露及清理的过程,以及金凤汉本人的态度都不得而知。只是不久,人们被告之,金凤汉已经从人间消失了,对外公布的原因是“自杀”。
个人分类: 科学不端行为|894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古代中医与现代中医之不同
热度 5 张三火 2013-5-4 13:50
《侨报》——毛小妹医师专栏(37) 2007年12月6日 去年中美两地有人以中医“不科学、伪科学、骗术”为名,掀起废除中医的万人签名活动。香港电视节目还设“擂台”,让反对者与中医师辩论,结果成为一场鸡和鸭的斗嘴,中医用什么利器捍卫自己的科学性?观众没听懂。年初,纽约的十个中医组织也召开记者会,除了述说‘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临床疗效、连西方也在研究中药’等等,义愤填膺之余却没有回应反对者的发难,说不清中医到底是怎样的“科学”! 9月22日在广州召开了每五年一次的《第三界中西医结合大会》,海外参加者有几百人,大多数的发言者都是西医西药学家。FDA的副总也出席了。他感慨地说:“30多年来只有“砒霜”一味(剧毒)中药通过FDA进入美国用于抗癌。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中国在人体上实验了五千年证实安全有效又无副作用的中药,却无法通过美国的检验标准呢?显然是我们的法规出了问题。这些法规是针对实验室的化学药物制定的,而不适用于天然中药的大分子,因此我们需要给中药一个“量身制作”的法规。然而,我们却不清楚中药到底该怎样配方”。中国的学者们发言给人的印象是:按西方量化模式套用中医,以求得到削足适履的“标准”。只有我们海外回去的中医在大声疾呼:“继续中医古代科学模式,才是古为今用的正途”。 父亲病重时,在中国想找个纯中医真难!个个中医都称自己是“中西医结合”的医师,博士们不博学经典,精力都给了老鼠。在国外却人人都喊自己是正牌科班中医,祖传绝学,连西医的诊所也挂起了“针灸免费”的诱饵。中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难怪有的执照中医师要求各界及媒体保护和扶持中医,因为中医的生存受到威胁。试问中医到底是什么?是“科学”吗,为什么遭到如此的滥用和言废?若不科学,又为什么FDA要降低门槛拥抱中医,西医诊所用针灸招揽财富? 我的解释是:生命科学离中医越来越近,而现代中医离自己的根越来越远。 初期西医只重视解剖学意义的人体,后来发现心理问题会导致生理疾病,于是世界卫生组织修改了健康的定义。回头看,几千年前中医脏腑就承担着治理情志的功能,把七情致病作为内伤的主要病因,而且有专门治疗情志的方药。十年前美国人把调节精神抑郁的“逍遥丸”,改名为“Women balance”越卖越火。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找寻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从抽烟引起肺癌,工业化污染导致小环境生态恶变,找到了气候变暖的大环境,可能导致全球的灾难和大传染病流行。再回头看,不可思议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运气学说” 就是研究大环境影响的理论体系,已将天灾与病患的规律编成公式来准确预测了。连SARS流行的时间和性质都讲了:早则壬午(2002)迟则癸未(2003),有“金疠”(肺的传染病)。上世纪初神效的青霉素创造了医学历史上的辉煌,人们以为从此可以消灭一切致病菌。好景不长,细菌耐药了。抗菌素升级与细菌耐药之间展开了赛跑,最终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电子显微镜的问世病毒也暴露了,人类已经没有资格与病毒变异赛跑了。当发现自己被封锁在由抗菌素和消毒剂喂得越来越强壮的微生物筑起的牢笼里时,人类渴望回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希望靠养生来防病,靠先进的仪器早期发现疾病了。再回头看呐!《黄帝内经》原来是一部医学最高境界——养生长寿的书。强调顺应自然才能健康防病,“顺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道理。因此,西方世界得出一个朦胧熟悉:中医属于宏观更高层次的科学,当现代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逐步熟悉它,靠近它。 为什么说现代中医离自己的根越来越远?因为现代中医丢了“天人合一”中“天”的部分,即推算天地规律的数术,就失去了中医“象数”合参的原貌。 象就是现象、藏象、病象,数即数量和计算。象的背后永远伴有数,数通过象来表达,象给出数的范围和程度。比如一个20岁人和50岁人从相貌很轻易估计出年龄(数)的范围。我们来比较一下古代中医、西医和现代中医大家就明白了。 西医化验单就是数,给出人体正常值范围。X光片等是凝固象,可以保留和对照。患者的面色、体征等是动态象,只代表现在的人体状态。西医是科学的,在于象数合参,获得相对准确的人体信息,疗效、是非才有评判的标准。 古代中医用肉眼观察天体运动(五运)星象,其时间和位移是有周期定数的。生日是时空数,可以推算体质,谁算都得到相同的结果。随天体运动而来的强大能量,称为“气”,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感觉到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级别,故名“六气”。气候、物候(动植物)和病候(人体)都是反映五运六气作用强弱的像。因此,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以推算天道的不变之数,来猜测气候变化和体质类型与发生疾病概率的方法。佐以望闻问切之像,就得到患者准确的标本信息,治愈率有十之八九。古代像数合参的诊治方法,也是科学的。它比西医先进,在于把握数(天道)的周期影响规律,所以可进行猜测,也就可以预防灾难和治未病,被称为上工之学。 现代中医讲“辨证论治”,证是已病的像,算不上早期;又不懂得推算体质和当前运气盛衰之数,就失去了“证”背后的病因(天道量化信息),似乎西医没有了化验报告一样的困境。《素问·六节藏象》中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然而,不能为的也为了,学位高不等于医术高。患者的舌象、脉象、病象都是动态像,时过境迁不能保留,因此治疗正确与否,问题出在哪里都失去了客观评判的标准,也不方便总结经验教训和与人交流,所以一个病人可以开出几种方子。下药和用针这等性命攸关的是非问题,也可以说成是“不同学术观点”之争,治疗水平怎能不下降?中医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又怎么与外国人沟通?干脆大家都不通,谁都可以针灸,骗子就有机可乘。人们能说现代搞的中医是科学的吗。中医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还能存活多久呢? 然而,如同古代的上工现在还有,我的老师田合禄就是。我们诊所已经多年实践象数合参的中医古法,还加上电脑经络测量获得的客观凝固像可以永久保留。治疗前后的对照,可以立即调整治疗,大大提高了疗效,也为积累成功的经验、临床教学、与患者及其他学科交流,提供了可信的证据和视觉平台。历年测量结果的对照,是最先进的健康治理数据,因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疾病形成的过程是:气的虚弱→经络不通→有形物质堆积→西医影像发现肿瘤或淤阻。因此,经络测量使得防治未病不再是一句空话。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4642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二陈丸——人体经络的“清道夫”
热度 2 sheep021 2013-4-2 16:45
本文摘自《药房里买的到的传世名方》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标题有所改动。 痰湿不仅存在于肠胃,而是顺着经络周流于全身,所以称其为人体经络的清道夫亦不为过。 二陈丸给胃肠去污的“清道夫”最早出处: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使用时间: 930 年,生要成分: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典型症象:胃口差,舌苔腻。别小看这个用上了橘皮的小方子,虽然看着像祛痰、助消化的药,但后来很多怪病用的药,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完善起来的,甚至包括什么药都治不好的失眠。这个方子的真正缘起还要往前推到《黄帝内经》,《灵枢 邪客》篇里就记载了一个半夏汤“厥气客于五脏六腑”,阳气“不得入于阴”、“目不瞑”者,“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方子就秫米、半夏两味,却可以很神奇地使不能入睡的人迅速入睡,算是冶疗怪病的最早范例了,而二陈丸就是在《灵枢》用半夏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医所谓的“痰湿”,就是没排出去的代谢废物,它是很多疾病发生的诱因和基础。往小了说,二陈丸可以给胃肠做“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肠的痰湿、积滞。往大了说可以治怪病,甚至可以用它来治失眠。其实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祛除痰湿而起效的,所以,适合吃二陈丸的人一般都有胃口差、舌苔腻的痰湿特点,借助陈皮和半夏化痰去湿,帮他们达到“吃嘛嘛香,躺下就着”的境界。 吃补药前先用二陈丸清肠胃。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吃补药,南方人还讲究吃“膏方”,就是把一个适合自己体质的大方子熬成膏,以补益药为多。在立秋之后,每天吃几勺,通过吃一个冬天的补膏可以把身体调养好,所谓“秋冬进补,开春打虎”,借此提高体力。之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地补,一个是生活好了,想锦上添花。另一个原因是现在人总觉得疲劳,觉得自己欠补。但无论哪个原因,吃补药前如果你的舌苔是腻的,那就算是体质已经虚弱到走路都喘,夜里总出虚汗的程度,也一定要先用药物“开路”,清理“内环境”, 否则肯定欲速不达,变生新病,因为体内有痰湿,这个时候就需要吃二陈丸了。 舌苔可以很准确地反映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状态,舌苔腻预示着体内有痰湿,胃肠里面不干净,有这些“脏东西”留存在身体里,吃什么营养也吸收不了。更何况,补药中甘味的居多,比如阿胶、熟地黄、山茱萸都是补血的,但是很滋腻,本身就比其它药物难以消化吸收,即便是平时胃口好的人,吃了这种药物之后,胃口都会被滞住,食欲变差。如果这时候你身体里原来还有痰湿,消化起甘温药物就更难了,结果往往得出结论说自己“虚不受补”。不能吃补药,其实,不是不受补,而是不会补,补的不是时候。 遇到这种舌苔,要先吃两三天二陈丸,因为这个药中的陈皮是向上散气的,半夏、茯苓是向下降气的,这么一来,中医说的气机就顺畅了,通调了,脏腑的功能就能正常。一般情况下,吃了两三天之后舌苔会干净一点,但不会一点苔都没有,而是会变成一种薄薄的白苔,这是有胃气的正常舌苔 ( 一点苔都没有的“镜面舌”是胃气阴双虚的标志 ) ,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吃补药了。 平时如果发现自己舌苔很腻了,虽然此时没有马上出现其它症状,但还是继续饮酒,吃油腻、甜的、黏的食物,很快会出现胃口变坏,嘴里有臭味,甚至身体发沉的状况,如果是男性,还可能有阴囊瘙痒,湿疹等症状,都是湿热引起的。因为痰湿积滞久了可以化热,如果早一点吃二陈丸是可以防微杜渐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食物极为丰富的时代。 有的人为了吃补药而吃二陈丸开路,结果居然发现几包二陈丸吃过之后身体就已经不那么疲劳,身体不那么发沉了,可是他还没吃补药呢。这种情况一出现就说明他原本就不虚,他的疲劳也好,身体发沉也好,其实就是痰湿导致的。因为中医说的湿,性质是黏滞、重坠,身体里有湿的人,总会感到身体发沉,如果是因为湿邪导致的头痛,也是觉得头发蒙、发沉,好像有块湿布裹住了一样。 为什么人在夏天,特别是七八月份的时候,容易犯困,下午尤其提不起精神?就是因为这个季节是中医的“长夏”,是湿气最重的季节,下午阳气渐弱,湿气更要作乱,侵犯人身,所以即便是正常人也会觉得周身沉重,昏昏沉沉的。这个时候人如果感冒,往往要夹带着湿,也因此很难好,不像冬天着凉,出点汗就解决了。长夏的感冒,在很长时间里身体都会感到很沉,就是因为受了湿邪。 这个时候,医生一般会开藿香正气水,这个药里面就包含二陈丸,感冒好了身体也就轻快了,这个原理和吃二陈丸开路时获得了补药一样的意外收获是一致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 不是所有自我感觉的虚弱、无力、困乏,都是气虚血虚,还可能是被湿邪缠上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先吃了二陈丸,而是直接就吃了阿胶之类的补药,人只会感到疲劳加重,虚弱加重,而且病也更复杂了,由原来的单纯的虚,变成虚实夹杂了。 舌苔白腻和舌苔黄腻,用药性质不同 。舌苔在腻的时候还有偏白、偏黄的不同。 腻而偏白是寒湿,腻而偏黄是湿热 。治疗起来也是不同的。前者要用温的药物去燥湿,后者要用苦寒的药物去清利。 寒湿可以用二陈丸加三子养亲丸 。三子养亲丸是由三子养亲汤衍化过来的,现在在药店也能买到。这个药过去是开给那些消化不好的老年人,吃多了,食积住了,结果痰多,坐在那里就呼噜带喘,“亲”是双亲的意思。这三个“子”分别是萝卜子、芥菜子、苏子,这三个子都是性质偏温的,因为只有偏温的药物才能胜湿,才能把寒湿给蒸化出去。除了老年人之外,这个药很适合那些舌苔白腻的胖子,他们往往属于寒湿体质,别看胖,但胖反倒容易阳虚,而且已经虚到了和老年人一样的地步。 中医讲的阳气就是功能,阳气虚的时候各方面功能都会下降,其中主要的就是代谢功能的下降,没代谢出去的脂肪停在身上就是肥肉,停在肚子里就成了高血脂、高血糖。无论是胖,还是肚子里需要清除的“脏东西”,都需要通过功能的提高,也就是阳气的振作而驱邪外出。所以,中医减肥,最正宗的办法不是泻肚,而是壮阳。不是吃泻药,而是吃补药。这个三子养亲丸具备的温性也包含了一种补阳的含义,只是除了用其温性去补阳,还借助了三个“子”的除痰化湿作用。 如果 舌苔是黄腻的,就说明是湿热 ,这时就不能用补药了,而要用 清热祛湿的办法,要用二陈丸配合二妙丸 。二妙丸这个中成药,其实是金元时期朱丹溪创制的方子,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在药店苫就可以买到。这个药里面就有黄柏和苍朮两味,前面说的因为湿热引起的男性的阴囊湿疹、瘙痒,女性白带黄、臭,泌尿系统感染都可以用它洽疗。这两种药都是治疗下部湿热的,即便没有上述这几个症状,但小便黄,也可以吃,吃它是为了给湿热之邪以出路。 如果湿热很明显,在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的时候,还可以再配合米红豆粥。 薏米和红豆也是利湿的,很多利湿方子都有薏米,但是加在汤药里的薏米不能超过 50 克 ,再多熬起来就要糊锅了,但是熬粥的时候就可以多加了,甚至可以在湿重的时候每日都喝这种粥,比放在汤药里效力更集中。用薏米红豆粥配合前面两个药物,去湿的效果更好一点,因可以利水的红豆和薏米也等于给湿邪辟了一条出路。 橘子皮加半夏能让你沾枕头就睡着 。 “半夏汤”的最早方解中说它可以治疗“目不暝”,就是失眠。“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意思是:喝了很快就有效果,所谓“沾枕头就着”。很多长期失眠的人,也曾四处求医,用了西药安眠药,也用了中药安神药,还是睡不着,后来居然用简单的橘子皮,就是陈皮,加半夏就给治好了!这不奇怪,靠的就是它们的开合气机的作用,前面我说了,陈皮是往上散气的,半夏是往下降气的。 人为什么能入睡?按照易卦的说法,日入地为“明夷”,“明”是光明,“夷”是伤的意思,明伤了就晦暗了,入夜的时候是晦暗的时候,就是“明夷”,这个时候人是要睡觉的。 具体到“明夷”这个卦的结构,是“坤”上“离”下,具体到五脏,就是属于“坤土”的脾气要是升上去,属于“离”的心火要降下来,这样才能到达“明夷”状态,人才能进入睡眠。 在脾土升和心火降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通道作为其交通的保证,能化痰湿的陈皮和半夏,又具备一升一降的作用,就提供了这种通到的保证。因此,虽然这二陈丸里没有安神、镇静的成分,但它保证了上下气机的开合、交通,这也是在最早的《内经》中,就明确点出半夏汤能治“目不瞑”的原因了。 汉代的医圣张仲景有个名方“半夏泻心汤”,对《伤寒论》有研究的中医,经常用它治疗失眠,而且是那种不容易入睡的失眠。半夏泻心汤除了包含二陈丸,还有黄连、黄芩丶人参、干姜丶大枣。黄芩、黄连就是入心的,可以降离火。人参、干姜、大枣是入脾经的,可以升坤土,两组药物在半夏、陈皮的帮助下一会合,人就睡着了。 但是,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知道“半夏泻心汤”的人都能把它运用到失眠上,即便用了,也是以为这个方子解决了胃肠积滞问题。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很多人只是机械地把这句话理解胃不舒服的时候睡不着,但你去问那些被“半夏泻心汤”治好了失眠的人,他们很少有胃里不舒服的表述。这里的“胃不和”,实际上指的是脾胃之气,也就是脾土没有升上去,没能造成“明夷”状态,所以难入睡。 服用方法: 你能买到的二陈丸主要是水丸,最好是空腹吃,便于吸收。可以是早上起来或者是两顿饭之间吃,一天吃两次。如果舌苔腻很严重,胃口也很差的,可以每天吃三次。还可以配合酵母片一起吃,每次加酵母片三五片,酵母片是助消化的,所以也可以使舌苔的腻尽快减退。 作用类似的中成药《香砂平胃散》 。原来胃肠没毛病,脾胃很壮实,只是因为吃油腻的食物的同时喝了冰水,比如把烤鸭或者涮羊肉和冰淇淋一起吃了。结果回来就开始胃不舒服,呕吐腹泻,或者根本吐不出来,只觉得吃的东西全堵在胃里,胃那个地方好像“板结”了。好几天一点食欲都没有,甚至闻到食物的味道就恶心,这就是典型的寒湿阻滞了。 和二陈丸相比, 这个药物的燥湿行气的力量更大一些,可以帮助那些脾胃不虚弱,只是一次吃坏了胃口的人的胃肠系统运动起来,把滞留的东西排出去 。 还有一个中成药叫《香砂养胃散》,虽然就一个字的区别,但“养胃”比“平胃”补的作用要大。因为其中有白朮,更适合原来就脾虚,消化功能弱,结果又吃了不消化的食物的人。用香砂养胃散可以一边助推留在肚子里的“脏东西”,一边补补被损伤的胃气。 这两个药虽然都是中成药里的“胃动力药”,但“平胃”助推的是本来不弱的胃气,“养胃”养的是脾胃本身就是薄弱环节的人。 《 藿香正气水 》这个药大家都知道是祛暑的药,总觉得只是夏天吃,一般说是“胃肠型感冒”。其实,在娴熟的中医手里,这个药四季都可以用,只要舌苔很腻很厚就可以吃。藿香正气水比藿香正气胶囊的效果要好,因为“正气水”是用乙醇提取的,里面有酒,而酒是温性的,可以帮助蒸化、驱除寒湿。 一般情况下,夏天中暑,觉得恶心而且还有点发热的时候,这个药最适合。但有的时候,只是胃口很差,没有发热,也可以照常吃。你会发现,吃了两天之后舌苔变薄了,胃口也好了。还有的时候,只是感冒发热,或者扁桃体化脓,吃消炎药之后嗓子好了,但舌苔还是很腻的,这个时候人肯定不喜欢吃东西,“霍香正气水”还可以用,即便是冬天也没问题。因为它可以去内湿,内湿不去,就要把脏东西留在体内了,逐渐地会化热,很多人的“上火”问题其实就是从湿没清出去转化而来的。 藿香正气水内服可以清除内湿,外用还可以去外湿。比如夏天的湿疹、痱子,或者夏季皮疹,一到夏天就开始起,秋风一起就下去了,究其原因全是湿邪导致的。如果是成年人,可以在服用二陈丸加二妙丸的同时,把藿香正气水倒入洗澡水里,或者洗完澡之后用它擦在有皮疹的地方,等其自然吸收。过去有说法叫“外科不治癣”,是说皮肤病很难治,其中原因就和湿邪的纠缠有关,湿除了重着 ( 性质里带湿的病症会使人感到身体沉重 ) 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黏腻,就是缠着你很难迅速痊愈,皮肤的湿性疾病尤其如此。而藿香正气水的清利湿热的本事,远比其它专门的皮肤科用药要有效。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691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医经络穴位分布和传导到一个实验设计构想
热度 3 seawan 2013-2-22 07:28
中医经络穴位分布和传导到一个实验设计构想
关于经络的存在与否和物理实质的实验和争论很多。 有些实验使用红外成像方法。有些使用电位测量等。 昨天看到1999年的一个关于经络传感诱导的实验: 梁勋厂,粟载福,杨仲乐. 动态分维地形图对经络感传者诱发电位分析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该实验将电极在头部放置,如下图: 也有人设计出全身电位的同步测量方法: 房兴业,俞尧荣,王卫红. 全身井穴电位同步检测系统的研制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5,(2). 想到,现在的技术应该可以做到覆盖全身的电极的全面电位测量,甚至使用外加电流测量输入信号在全身覆盖的电极网络中的传感分布。 这样可以得到非常多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等方法,可以来研究各个穴位的聚类关系、关联关系、相关性分析等 (这个就可能和经络结构、重点穴位等中医经验有关了) 。 这个构想的关键部分在于: 使用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来处理采集自全身传感器的大量的数据。 有点像蜘蛛侠的图 : 其他相关的一些资料: 多通道 经络 电学 检测 系统的研制 乔月印 ; 邱少林 ; 王新宇 ; 杨文修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1998/01 经络 可视化研究中多通道 经络 检测 系统的设计 张碧仙 ; 陈新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05 经络 动态电阻 检测 取样电路的噪声分析 边永生 ; 王亚盛 ; 李惠军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7/02 人体 经络 动态电阻 检测 电路的设计 王亚盛 ; 许萍 传感器技术 2004/10 经络 轨迹的叩击、电阻、电流综合 检测 实验研究 翁泰来 ; 陆美芬 ; 卢献群 ; 陆文英 ; 周倩娜 针刺研究 1990/01 基于无线穴位探测仪的中医 经络 信息 检测 系统 朱颖 ; 奚日辉 中国医疗设备 2009/07 基于图形变换的人体 经络 可视化 李鹏锋 ; 陈新 计算机应用 2011/11
个人分类: ★创意★|2426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经络的亲身体验
热度 7 cutefay 2013-2-20 20:30
西医解剖学找不到中医中所说的经络的存在,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医不是科学。经络到底是什么?这两天有了一点亲身小体验。 最近在做火疗保健。在做火疗的时候,如果哪个部位酸痛,那个地方的皮肤容易有种很热的疼痛感,而不酸痛的部位则火烧得很热也不会觉得皮肤很热。我在做火疗的时候,还感到身体两侧从上到下各有一条线路感觉特别痒,一受热就觉得痒,火疗一结束就一点反映也没有了。后来我看了一下墙壁上挂的经络和穴位图,发现这两条很痒的线路,和经络图上指示的胃经的线路是一样的,包括稍微有点拐弯的地方,也都是一样的。而我最近就是有胃不舒服的症状。这是第一次体验到“经络”的存在感。 有好长时间总感觉胸闷、胃不舒服,颈椎疼、腰疼。最近做了几天火疗,效果立竿见影。不得不说,中医保健还是很有效果的。 为什么做火疗的时候病症的地方以及相应的经络的地方会比起其他部位更怕热且觉得很痒?它的生物学机理是什么?火疗的时候相应的细胞、肌肉组织、血管组织、器官等会产生哪些变化?会产生哪些信号传导?为什么这种方式会对病症有效?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科学问题,而无奈中医不会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方法去研究其机理,西医又认为这种现象是胡说八道不存在的,更不会去研究。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810 次阅读|10 个评论
经络与神经
热度 1 diana767 2012-12-30 13:44
经络就是神经,神经就是经络。
140 次阅读|1 个评论
46、感觉的辨认与定位_“求道”与医理研究的方法
热度 1 baishp 2012-12-2 19:12
46、感觉的辨认与定位_“求道”与医理研究的方法
我在《 9、小谈中医 》讲了,中医现在这么式微,是由于整个历史文化的变迁所致。中医的根源来自于道家,而道家的学问知识与古人的宗教哲学观密不可分。道家修道与医生治病,遵循的是同一个模型(用于治病就叫“医理模型”,用于修道就应该叫“生命科学模型”了)。道家与医家的区别,在于道家的医学经验知识来自于自身修道,来自于自身的体验;医家的医学经验知识来自于临床治病,来自于别人的体验。二者孰能更准确地理解并掌握这个模型,不言自明。所以道家必定是医家,反之则不一定。古代的大医家,全都来自于道家。不懂道家的医家,永远顶多是个二流医家。 对于中国人来说,“求道”“修道”“悟道”,这些词,可能个个都耳熟能详,但是对它的具体含义,知之者可能就寥若晨星了。关于“道”字的用法,根据南 怀 瑾先生的总结,大约有5种(见附)。其中“(2)一切有规律而不可变易的法则,也统称为道”,我觉得这是一种广义的说法。狭义的说法,应该是专指关于生命的规律、法则。从这一点来说,中医医理属于“道”的范畴是没有任何疑义的。更具体地说,“求道”“修道”是指“求道者”对自己身体的种种感觉的辨认、定位与控制。 由于整个文化环境的变化,现在要“求道”,比古时要难的多,因为没法找到师承,也很难碰到能够切磋的道友,因此只能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不知“求道”的朋友有没有这种感觉:看的书哪怕真是汗牛充栋(当然也包括南怀瑾先生的书在内了),可是总感觉书是书,我是我,书里面那么多的知识,始终无法真正在这个“我”的身上发生作用,使得这个“我”朝着好的方向发生改变?这个问题,十多年前曾深深困扰过本人。由于罹患关节疾病,那时我的“求道”之路进入到“华山一条道”的状况。看书失望之余,我干脆将所有这些书都甩到“九霄云外”,而采用了一个极其“笨拙”的办法来“求道”。不过我还是极其感谢南怀瑾先生在“道家”与“医理”方面给我的许多原则性的提示。 道友们对《周易》中“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一定耳熟能详,另外,对中医中“调节阴阳平衡”这句话也一定如雷贯耳。那我就用药物来调节一下我的“阴阳平衡”吧。我最初的想法,是想通过药物的“精确调节”,来找到身体的那个(静态)“精确平衡”点,犹如用天平称量物品重量。此时我使用的药物也只有两种:补阴的“六味地黄丸”,补阳的“龟鹿补肾丸”。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后,我就发现,我根本永远也无法找到那个(静态)“精确平衡”点,犹如天平放置在一辆颠簸不已的舟车上,或者物品重量永远在自行变化。因为身体的气机,它本身是在不断的流动、变化当中的。这时我很快意识到,所谓的“平衡”,其实指的是身体气机是按照“阴阳对称”的规律来运行的,同时所有的中医治疗方法也应该是符合“阴阳对称”规律的。这也就是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含义。我坚定地相信,人的千变万化的生理、病理反应,是遵循着这么一个大法则的。我一定要研究、掌握这个大法则。此后我使用的药物,也根据需要而添加到数种。 我的研究方法,就是将不同时期身体不同的“症状、感觉”、所服用的各种不同的药物,并及在身体里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反应(其实也是“症状、感觉”),尽量多地记忆下来,然后按照“阴阳对称”的规律,来一一排列、识别、定性。 这些症状、感觉,举例如下:入睡晚、入睡早、晨醒晚、晨醒早、睡酣、睡浅、多梦、食欲好、食欲差、喜食甜或酸、苦、辣、咸……、口易渴、喜热饮、喜冷饮、头脑昏沉、头脑清明、发烧、低体温、胸闷气短、呼吸通畅、目涩、目眩、耳鸣、心悸、大便干硬、大便糖稀、小便短(少)赤(黄)、小便清(白)长(多)、大汗不止、汗出即止、微汗、睡眠中出汗、性亢、性萎、某处疼痛增加或减轻或消失、打哈欠、打喷嚏、肠鸣、放屁、怕冷、怕热、容易发火,没脾气…… 这些“症状、感觉”有无数,我们看中医时被医生问来问去,也很熟悉了。它们有些会同时出现,有些绝不会同时出现。以后我就把一次“症状、感觉-治疗(药物或非药物方式)-反应”的过程称为一次“治疗行为”。其中某时刻所有的“症状、感觉”,对应着此时的一条“经络”(一种身体“状态”,参见我前篇博文《44、经络通释--一个病理医理小模型 》)。我要指出的是,这些“症状、感觉”,绝大部分并不是“病人”才会有的,“正常人”也一样存在这些问题,只是比较轻微,人们都不注意而已。“求道”、“修道”就是“正常人”对这些“症状、感觉”的辨识与把握。大家不要被不懂装懂、故弄玄虚之人迷糊住了。 我的研究原则是决不为做试验而试验,而是在治病(“阴阳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累积“研究资料”。用药方式,哪怕是根据书上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医药知识,也一定是要有“理论指导”的。研究过程中,比如某个时候我服用了某种药物,身体的生理、病理症状发生了某些变化。首先我必须在我的记忆中寻找并假设出与此次治疗行为相对称的那起治疗行为(“配对假设”),由于服药前的生理、病理症状与可选用的药物分别都有极多种,对它们是要求一一对应的,因此这种配对假设是极为复杂的。又由于服药后的变化有可能是药物造成的,也可能是身体自然的变化,与药物无关(这时可能是用药量相对太少,也可能是尚未到药物反应的时间),因此,我必须还要作出这两种情况的假设。又由于药物反应与身体自然变化分别都具有多个方向,所以服药后总的变化方向就更多了。对它们也是要求一一对应的。因此这种配对假设所存在的空间就更大了。 对一起新的治疗行为,如果我在记忆里找得到尚未配对且可以配对的,那么暂时说明我以前的各种配对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我找不到尚未配对的,那么立刻就可以肯定我以前的配对假设中有错误,必须全局修改。 在我这种研究的初期,我所有的配对假设几乎都是错误的。 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次错误配对假设都否定之后,剩下那一个就是那个唯一的、永远正确的答案。这个答案,说明了症状、药物与反应之间确定无疑的因果关系。这当中既包括服药的情况,也包括未服药(含服药量相对太少)的情况(身体自然变化);在服药的情况中既包括正确用药的情况,也包括了错误用药(含药别正确但服药量相对太多)的情况。 一起治疗行为的“配对假设”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46-1 治疗行为配对示意图 这种“配对”,仅仅是主观上面把它们看成“一对”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做任何其它工作。颇象《笠翁对韵》中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都是主观作为。 研究过程中的难点,是对那些极其相似但却分属于不同的经脉状态的症状、感觉的分辨。比如人在正常睡眠前首先会感到一种“昏沉”,对治方式就是睡眠;但是身体欠佳的人,常常会出现另一种“昏沉”,与“睡前昏沉”极其相似,难以分辨。但此时如果去睡觉,会越睡越睡不着,起来活动活动反而神清气爽了。 我的“配对假设-检验-淘汰-确认配对”的研究方式,原理如下:设双胞胎分别叫A与B,外表极其相似,极易被搞混淆,但却是两个不同的人,绝对不可以搞混淆。他们的妻子分别叫a与b。a与b不是双胞胎,很好辨认。四个人的关系特点是:A与a有时候睡在一张床上,有时候不睡在一张床上;B与b有时候睡在一张床上,有时候不睡在一张床上。但A与b永远不会睡在一张床上,B与a永远不会睡在一张床上。通过“配对假设-检验-淘汰-确认配对”的方式,最后得到的配对结果,必定是A与B配成一对,a与b配成一对。这样,对a与b的辨认,就等效于对A与B的辨识。A与a是夫妻,相当于可能发生“经变”的两条经脉状态中的两种“症状、感觉”;B与b亦如是。A与B能够被有效辨识,即相当于两条不同经脉状态被有效辨识。“辨病施治”变成了“辩证施治”。 说得更具体点。比如有A、B、C、D等4种症状感觉,它们所有可能的配对方案有3种:(1)A=B、C=D;(2)A=C、B=D;(3)A=D、B=C。假如经过一段时间,发现A感觉经过某种治疗措施后,出现了B感觉,C感觉经过某种治疗措施后,出现了D感觉,于是前述3种配对方案,采取第(2)种方案,另外两种方案弃置不用。 上面选择方案(2),还是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可靠性的,因为每次对A、B、C、D症状感觉的判断,都不一定准确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方案(2)可能维持下来,也可能改成方案(1)或方案(3)。随着时间的无限推移,这种判断的准确稳定性也越来越高,并最终确定下来。 这是一种最简化的情况。实际操作中,每一次的“配对假设”被否定之后,都需要将记忆中的“治疗行为”全部“调出来”,将它们的“症状、感觉-治疗(药物或非药物方式)-反应”3个阶段酌情打散,再从全局的层面进行组合,得到一组新的“治疗行为”。 配对之前,要求参加配对的症状感觉数目保持为偶数。如果不是偶数,就要采取“分”、“合”的措施,把“一种”症状感觉,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细微差别,分为两种;或者把不同时期“两种”极相似的症状感觉合并为一种。经过这种配对后,各种极相似的症状感觉便被区别开来。 注意,在每一起治疗行为“症状、感觉-治疗(药物或非药物方式)-反应”中,“症状、感觉”与“反应”我都没有强行给其套用医书上面的名字。它们只是在我的脑海里被辨认。而治疗所用的药物(或非药物方式)名称却是确定的,从世人约定成俗的医书中得来。它与“症状、感觉”的关系就像“钥匙”与“锁”的关系一样。钥匙之于锁,有两种作用:开锁、代表锁。“症状、感觉”通过治疗所用的药物(或非药物方式)而被赋予了意义。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牵涉进了对易学基本模型(河洛理数,先后天八卦、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思考。因为那些“配对”好了的治疗行为,必须要用一个模型来装载。中医经典中用的都是五行、干支模型。但在我的研究方式中,我最先用的是八卦模型,而且是先天八卦模型。因为我是按照“阴阳对称”的方式来排列、识别各次“治疗行为”的,而先天八卦模型具有完美的对称结构。事实证明上述二者具有很好的匹配性。乾、坤二卦对应病解,其余六卦分别对应六淫,各卦(淫)代表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待先天八卦模型熟知之后,就会明白其它模型的意义、包括其它模型不对称之处的缘由。将来有机会我会将各模型中各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一一列出来。近现代有很多人做过这种对应,但我没看到一个对对了的。 大家小时候可能都玩过这种小游戏:用一张白纸覆盖在一面硬币上,然后用一支铅笔在白纸上胡乱扫动。不久,白纸上就会呈现硬币的图案轮廓。我的这种研究中医的方法,与这个游戏很有些相似:由于还不懂医理,所以服用药物的选择是盲目的,这就如同在白纸上盲目扫动铅笔;通过脑力智慧分析综合,找出各起治疗行为中,症状、药物与反应之间确定无疑的因果关系,这就如同硬币图案在白纸上呈现出来。   从第一天使用“六味地黄丸、“龟鹿补肾丸”调节身体“阴阳平衡”算起,到我完全熟知“先天八卦”模型,前后经历了大约三年半的时间。在这三年多期间里,每天二十四小时中,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对这些症状、感觉、反应的分析、辨认上面了。最初的时候,一种药服了好几个月都难以断定它对身体的影响是什么。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判断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到了现在,我在快则几秒钟内,慢则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判断出一种药物对身体的影响。现在我可以说,这也是研究中医医理法则的必要条件、必经之门。而“阴阳对称”的法则,在我的研究开始的时候,如果说它是一个哲学直觉和信仰,那么现在我可以说它是一条科学定律。它成了我“求道”路上一盏永可信赖的指路明灯。它从来没有欺骗我、辜负我。 以上本人经验之谈。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陛下彼时正龙体欠安,故可因势利导,化害为宝,可以使用药物进行这项实践研究。微臣一向身体棒棒,牙好,胃口也好,吃饭怪香。无端服药,违背自然的方法,求出来的还是“道”吗?不会损害健康吗? 依愚之见,此话不然。因为:⑴、从佛道的角度来说,除了“童真入道”者外,其余成年人,都是“破了体”的“有漏”之体,都可认为是有病之躯;⑵、即使有人认为自己是非常的健康,但是他的气机运行规律与病人并无两样。一幅画缩小成一个小黑点,但它还是一幅画,因为它的结构没有变。由于药物不是白开水或大米饭,吃到肚子里,对身体必定会有显著影响。这又如地质勘探中使用爆破回声信号分析法一样,不管地下地质结构如何,从爆破回声信号中都是可以提取到地质结构信息的。关键是你的信息提取技术如何。生命系统与物理系统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 从道理上来讲,药物服下去,不是有益便是有害。如果药别较多而又不是在一种很深刻的理论指导下服用,那么这种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害的。不过我觉得根本也没担心的必要,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干的比这对身体有害得多的事多了去了。此时药物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开锁,而是为了给“症状、感觉”赋予意义。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最少的药量。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症状、感觉”的辨认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敏感,便可以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取消药物的使用,而完全代之以非药物的方法。 非药物的“治疗”方法,不借助外力外物,二分为身、意两方面,身、意又可各二分为动、静两方面。身动即为运动,身静即为休息,意动即为炼气,意静即为观空。继续细分那就多了,但总可归为这四大类。它们对于经脉“症状、感觉”的调控作用,与药物相比,有同类归并的关系。区别在于其轻重缓急的不同。药物起效慢,失效慢,有时延;身心调控方式,起效与失效是即时的,没时延。以非药物方法调控身心,那就是无可置疑的“修道”了。本文开头的那一段论述,可不是本人凭空瞎编乱造出来的。(此文毕) 附:儒道不分家的“道”字的含义(摘自南怀瑾先生《禅宗与道家》)   关于道字,也有相同于天字的复杂,大概归纳周、秦之际,学术思想中所用的道字,约有五类观念,也都混在道字之内:(1)形而上的本体观念,简称为道。(2)一切有规律而不可变易的法则,也统称为道。(3)人事社会,共通遵守的伦理规范,也称为道。(4)神秘不可知,奥妙不测,凡是不可思议的事,便称为道。(5)共通行走的径路叫道。于是儒、道等学,诸于百家之言,也便各自号称为道,例如阴阳家、名家、法家、兵家等等,统统都有提到我这种所说的便是道。这些各家之言,除了在某些地方,特别讨论到形而上道以外,大多数都归于我们所举的第二类规范之道的道字范围,不可与形而上道混一而看,即如五经中的道字。有些地方,在同一观念中,便作两个不同观念的用法,或为名词,或为动词,而且在名词当中,或属于第一类,或属于第五类,变化不同。这都因为古代名词简单,词汇不够甩,而且在普通的观念中,大约都很习惯而了解,只是后世的人读来,便有混淆不清的感觉了,例如《老子》一书,他所用的道宇,就不可视同一例来读,所以千载以下,注释老子,各自成一家之言者,对于道字的解释和了解不同,也正如我们现在对于事物的观察,因立场不同,观点各别,就都别出心裁,自成别见了。 (本文首发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d0d3de01017q9l.html 首发时间:2012-10-16 11:27:20)
个人分类: 夸夸其谈|2352 次阅读|1 个评论
44、经络通释_一个病因病机小模型
baishp 2012-12-2 16:27
44、经络通释_一个病因病机小模型
说起经络,一般人就想到它在人体上到底存不存在?能不能用什么方法看到或证明它的存在?这么想的人,其实对经络的真正意义都还没有理解。 一条经络对应于人体某特定区域,这只是经络意义的一部分。其实,除非做针灸,否则并不用太考虑它的具体位置。经络更重要的意义,是表示我们身体的状态,是一个一个可数的,数量有限。当我们的身体处于某个状态时,就不可能处于其它状态。就好象我们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了多个窗口,在某一时刻,处于“激发状态”的窗口只有一个。而这个处于“激发状态”的窗口,可以表征整台电脑的工作状态。 由于“络脉”只是“经脉”在身体空间上面的扩展,因此,表征身体状态的,只用“十二经脉”就可以了。用经脉表征的、身体的每一个特定状态,对应于一些特定的生理病理表现形式,与一些特定的对治措施。只要把这个状态判断准了,治疗行为就会是有利无害的。 “经脉”的流注,可以看成是身体“气机”在经脉上运行、流动的结果。它对于我们身体状态的表征作用,还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我们可以想象“气机”在经脉上的流动--我们的生命活动,就像一座冰山在大海中翻滚。冰山露出海面的只是一小部分,就像我们的某条经脉只是我们身体上的一小部分;冰山露出海面的这一部分,与其它部分都不一样,但它却可以代表整座冰山的状态,犹如我们身体正处于流注状态的某条经脉,可以代表我们整个身体的状态;冰山在海水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个数,是可数的有限个数,就好象我们的经脉是可数的有限个数;冰山在海水中不断从一个稳定状态翻滚到另一个稳定状态,正如我们身体的“气机”,从一条经脉流注到另一条经脉,如环无端,周流不息…… 冰山在海中会翻滚,是我的假设。这假设等价于冰山受到一个无形的外力(扭矩)作用。我们身体的“气机”会在经脉上流注,是实际情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身体的“气机”一直受到某种“外力”的作用;同时,我们的身体有一种维持原状态不变的“对抗力”。两种力量在此消彼长当中维持着相对平衡。当此相对平衡点逐渐向某一临界点转化时,两种力量造成的身体“紧张”状态也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身体疾病的产生。当相对平衡点达到彼临界点时,身体状态便会突然发生改变,“外力”与体内“对抗力”也同时消失,身体“紧张”状态解除,疾病痊愈。这里“外力”的“外”是一种方便说法,它实质是指“形而上”的某种法则。“有生于无”,包括我们身体在内的形器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便受此法则的支配、影响。 上面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一个简单模型来说明,如图44-1。 图44-1 图中左边是一个圆柱体,代表“外力”源;右边是一个多面体,代表人体。按“十二经脉”算的话,本来应该画一个十二面体的,但为了图面的简洁,就只画了一个四面体。四面体任何时候最多只有一条边与台面重合。就以此边命名四面体的“状态”。 圆柱体与四面体之间有一根弹性连接。当四面体刚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时,四面体平放在台面上,弹性连接中没有力,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当圆柱体开始运动,弹性连接中产生一个对四面体的牵引力F,同时台面对四面体也产生一个摩擦力f(假设摩擦系数足够大)。F与f形成一个扭矩M1,使四面体要从A状态翻转到B状态。同时,四面体受到的重力G与台面的压力(支撑力)N所形成的扭矩M2,要使四面体保持原状态A不变。 随着圆柱体的继续运动,弹性连接中的力F越来越大,人体的疾病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当扭矩M1达到并超过扭矩M2时,四面体便会突然翻转,其状态由A状态变成B状态。弹性连接中的牵引力F与台面的摩擦力f也都突然消失,人体恢复健康。 状态转变的时刻,可以选为四面体重心Q跨过截面S、R的瞬时时间点。在这样的时间点上,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有一个突变,对应的生理、医学信号也会有一个突变。寻找到这些“突变点”,即获得某个人的“状态-时间函数”(Y = ƒ(t),Y ∈{A,B,C,D……},t = 1,2,3……) ,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现在也是我的一个基本“信仰”。 寻找到各“突变点”,是属于“诊断”的范畴。“诊断”完成了,“诊疗”工作便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剩下的“治疗”措施就很简单了:在四面体上人为施加一个扭矩M,用它代替M1。这样的话,弹性连接中的力F就被消除了,疾病也因此得到解除。 当然,对应四面体不同的A、B、C、D状态,M的产生方式也不同。这就是所谓“辩证施治”。 上面只是一个极简单的模型,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先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等都还不能直接往上面套,但是这些相对复杂的模型,都会离不开这个简单模型的“精神”。 图44-1中的四面体,如果是用来表示衰老之极的人体状况的话,那么相对比较健康的人体状况,就可以用下面图44-2中的“圆角四面体”来表示。 图44-2 “圆角四面体”要从一个状态A翻转到另一个状态B,所需要的扭矩M1,比起“方角四面体”来要小,因此弹性连接中的牵引力F也会更小,人体更不容易生病。此特点可以理解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四面体越接近圆形,人体正气越强。如果变成纯圆形,那就是得道成佛,羽化成仙了。 需要再补充说明三点:1、图中四面体标注的状态顺序是A、B、C、D,但这种顺序只是一种概率统计意义上的顺序,实际当中并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顺序变化的。就是说,“子午流注”中的经脉流注次序只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的流注情况要复杂的多。2、左边外力源画成一个圆柱体也是为了简化模型,实际上它应该也是一个多面体。3、左边外力源不但会作远离右边四面体的运动,也会作趋近右边四面体的运动,由此形成《内经》中“迎之随之”的关系。 (本文首发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d0d3de0101840e.html 首发时间:2012-08-10 21:51:33)
个人分类: 夸夸其谈|3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络存不存在?仅仅从中医的角度谈谈。
热度 1 huaxia2011 2012-10-26 18:52
经络毫无疑问就是存在的,本人通过学习经络理论,用针灸治好了数以万计的病人就能证明这一事实。 或许有一天科学家们在经络的问题上会给出其它的解释,但这些解释是不会与事实发生冲突的,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因为科学阐述的就是事实背后的道理。 还有些反中医人士认为巫术能治病,如果巫术真能够治病,那么要给病人们省去多少医药费啊,无脑的行为还是少点好。
2606 次阅读|2 个评论
“神明”——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起源
sheep021 2012-9-5 14:33
按:本文由龚博士主讲,qq群讨论,本博整理,略有修改。 其实中医针灸 ( 经络穴位 ) 的起源就是“神明”。 劳动人民不会随便跌一交就正好跌在穴位上,更不会生病乱吃草才发现的中药。可以承认有部分药和穴位是经验的积累,但这绝不是主流。但是,难道一对杂乱无章的经验堆积在一起,就是中医吗?跌交、烤火就产生针灸么? “神明”是什么?道无鬼神,为什么会承认神明?因为神明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元气,是生命的本能。中医和针灸的产生,有人操纵,这类人就是大祭祀,又称原始部落的巫师。各位可以讨论下,其他民族有针灸么?尤其是懂得经络穴位么?如果世界其他民族或者说中国其他民族都不会针灸,那这些跌交、烤火发现经络穴位的概率都落汉族身上了?这合理么?如果说他们有部分会?那他们是怎么会的?原始部落,大家都有图腾,都有巫师,现在各民族其实都有自己的医学。那如果经络穴位是汉民族独树一帜的发现,却可以通用世界其他人类,这是为什么?是谁发现了经络穴位? 按我所知,世界上有些民族,比如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有砭石。但是,放眼全世界,所有我可以得到的资料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如同华夏一样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经络穴位系统,这是为什么?包括印度的瑜伽等等所了知的,都和中医经络相去甚远,而和解剖学相距较近。 其实说来也简单,因为古代中国,秦汉,春秋战国,乃至周殷商…… 推及文明之始,均能少量出产一种特殊类型的人,这些特殊类型的人,就是通神明者,或者可以说修道者,或者修道的先行者。据各种记载可以得知,这种人在秦汉及秦汉以前的中国,不是偶然出现,而是师徒相传,精工生产,有一定数目的,马王堆发现的帛书,记载的正经已经是十一条——《阴阳十一脉灸经》,这从一个侧面更加证实,针灸的起源一小部分靠经验或者补充,但是,最主题和重要的部分,是一次成型。而且,经络系统,是先有经后有穴,不是靠一个个的穴连成经,而是经上布穴。 那种跌倒、烤火偶然发现穴位,连成经络的说法,真是无法自圆其说。反问一下,为什么这些穴位要这样连而不那样连呢?跌倒发现经络穴位的几率,实际比师徒相传,培养出通神明者的概率低多了。 这些通神明者,或者说完全达到了反观内视之人,发现并记录和描述了经络穴位系统,医的起源也正是这些通神明者的发现,虽然他们现在被贬低成巫了,但是我们可以看看,秦汉以前的巫是何等智慧而重要的存在。中华文明的开创者,黄帝本身就是一位大巫。过去,巫的意思是沟通天地人,所以是个美称。 什么能使天地人沟通,是神明!而神明不是什么离奇的东西,正相反,它是天地万物都具备的元真之气。过去一切的道书,前贤口水说干,一再强调要保真、保元、复真、归根…… 无非是为此。 神明,元真,元气,阳神…… 说到底,为的还是这个,然后复归于天地未开之初,全德同道。 经络的发现,是修炼中的副产品之一而已。现在,国家曾经花了 N 多钱,几乎很多中医学校都曾经有研究“经络实质”的项目。结果是什么?是一堆含糊其辞,说什么和血管神经电生理都有相关云云…… 骗了国家的钱钱不了了之。最后有些人没招了,干脆说经络是空间结构,然后一定要找到组成经络的实质性管道壁…… 经络不是玄学,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因为理念的错误,使得那么简单的东西,变成了难理解的玄学。 实际上,很多人想错了,方向错误,一切皆错。古人一句话就说清楚的事,他们要去瞎忙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曾这样记载 : “内景隧道 , 唯反观者能照察之。大家可以看看,有不少人红口白牙说经络就是血管,神经干,淋巴结等等,实际可以看看,经络的走向和这些都有差距,传导和神经的分布更加有区别。 经络系统绝对不是说理工具。可以用一句话很简单的来概括经络: 经络是气运行而成的“气道”,是能量流 。它流行不息,如同血液之流行,所不同的是,它虽然流过神经,血管,肌肉,淋巴等等,它却并没有壁,就好像天地之间都充盈着气,但是没有人可以为气定义壁。而且这种流行不是单向的甚至也不是双向的,至少是三向的。 经络上有一些分布较浅的 “节”。 “节”是人体与天地之气交互往来的窍 。 这里的气,简单地说,是能量。 神的本质是气 , 精气神三者的本质都是气 ,都是不同能量态的气。看上去都是气,实际气的能量值不同。所以道书上对气有至少三个写法 “炁”、“氣” , (气火)。 经气的流行至少有三向,因为它不是流过去又流回来。哪怕一个普通的人,他的身体也时刻在向周围散发着气,而修行有一定成就的人,他周身都可以吸入和呼出气。 在现代摄影技术下,它们一个是强光点,而一个是弱光点。有时看见就是那些亮晶晶的小点,运动轨迹好像没有规律,有时候又聚为一个小棒状的各种形状,运动也不规律,估计是两种类型的气。 关键是西方科学试图就人类这个个体认识自身,而不是以天人合一的观点来看人自身。只是认识基础不一样,其实不见得不可以进步,其实西方现在已经开始注意整体观了,但那种方法研究的是尸体,我知道,气和气有别 但是都是能量,只是这些能量的运行方式好像不太一样,我们目前利用各种高科技测出来的那谢气估计只其中的一部分。是的,能量在不同值(状态)之下,运行方式是不相同的。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古书也是讲了很多,但是现代人一定要问,经络实质是什么?气是什么? XX 又是什么?这是人的内心试图用所谓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解构中医和道学,那只有等科学足够先进再来吧,因为根本上,科学连最简单的生命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都没有回答。 所以如果想知道经络到底是什么,想要“看见”经络,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实证,目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 翻翻书堆,搞搞仪器,做做试验,是没有办法令一个人得知生命真相的。就个人所知,可以去参加王力平老师的学习班,但他每年的地点不一样。 至于我个人,我和高人们不能比,我就是个蚂蚁,自己还被水泡着呢。 西方国家还进行过“生命实质的研究”。真的很傻,当一个人一定要用自己狭隘的知识、见解、心胸来解构非范畴的东西,就是这么傻,就是一个弯一层纸而已。其实,西方有很多不错的人,有些比中国人还更有一颗中国心,比如《空谷幽兰》的作者,比如很多求道修行的人。道不分南北东西,而且有些人来中国学中医,学的很棒。 为什么那些特殊类型的人,都产生在中国呢?说中原难生的背景是什么呢?首先,有那么久远历史的(国家)不多,其次,貌似中国地理特殊,再有,师之所在道之所在,传承必须要有源,才能有流。而源,正好选择了中国。 这个地理特殊也是的,听高人说,某些修行步骤,非要在中国的某些地方才 OK ( 12 福地, 36 洞天?) 源,说的是什么?源,观天地而自悟的圣人啰,师祖中的师祖。 对了,祝华英道长的《 人体十二经络揭密 》,要是出版,一定要拜读一下。我这样的愚人庸才,自己证不到,全靠少少学习高人们的言行了。 (书中)祝道长照片下: 自习中医 理繁眩迷 感通天地 方获真机 皈依武当悟玄机 专研天人合一理 今向世上献真言 但愿人类共勉力 祝华英道长: 如想医学升华,必须明白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规律。 我们中国历代相传,有“十道九医”的言论。这即是说:一个超凡脱俗出家的修道之人,一定深明本体的五脏、六腑、阴、阳十二经脉和五行、四象及奇经八脉的生理知识,才能胸有定见的而修炼自己。既明白了人体之内的脏、腑、阴、阳和经络学等生理结构,便具备了一般的医学基础知识,兼怀着慈悲济苦治病救人的思想,故或多或少就能够给患者们解除一些疾苦。这即是“十道九医”渊源流传至今的因由。 作为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化与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的文化 ,如道家的自然观、辩证法、环保思想、人本思想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 后记: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症卷》一书记载了一个医案,足以证明“返观内视”是可能的。 水明内视 症 :一人闭目。即内见脏腑。头眩心悸。三月不能寐。江苏名医 吴安庆 以大甘草作丸与服。数日渐瘥。
个人分类: 大医将成|2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科学猜想(6) 尚难直接检测到的信号系统
drYZZ 2012-7-19 15:20
生命科学猜想(6) 尚难直接检测到的信号系统
一提起中医的经络,人们常常会觉得神秘或不可思议。甚至会有人认为是迷信。但是,在不同经络上取穴,不论是按压、针刺、温灸,都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健、治病,或麻醉等效果。 本人是经“科学精神”培养起来的人。曾经相信“宇宙是物质的,物质都是可被感知的,或者是可以被仪器所检测到的”。对于看不见、摸不到的,甚至用仪器也都检测不到的“事物”一般是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 但是,从1998年妻子被大面积烫伤之后,吃了几次“祖传秘方”中药之后,竟然很快就好了。而且没有留下任何疤痕,甚至面部皮肤比过去的还要更好些,黑斑不见了。另外,还亲见中医接骨的膏药非常见效。所以也就慢慢地接受了中医。喜欢上了中医。按照中医的一些保健方法进行自我保健。也使个人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提高。前些天又去美国的北左治亚州讲了一些关于中医文化与养生的课。但是,对中医的经络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经络到底是什么? 人体中是不是存在一套(或更多)尚不能被直接检测到的信号系统呢?这使我联想到从胚胎形成之前的卵子开始,其中就有了不同物质的空间定向分布。这在无尾两栖类的卵中最为典型。是什么信号来调节、调整这种分布的呢?微管?分子浓度梯度?卵子的位置效应?重力效应?总之,现在还不大很清楚。但是,相信会有一套信号系统在那里起作用。 在受精时,精子与卵子相遇,又往往需要有特定的位置关系正确了之后才能完成授精。 爱精之后,不管是调整型的、嵌合型的卵,不管是均等卵裂、不均等卵裂、螺旋状卵裂。卵裂沟的方向、卵裂球的分布、卵裂球的分化方向、不同结构的空间分布、不同器官分化的部位、血管神经形成和发育的方向、肢体形成的部位和空间伸展方向等等。都有特定的规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认为这与基因的程序化表达、部位调控,局部诱导作用,信号分子的梯度分布等等有关。但是,部位性、方向性的最终确定者,尚不很清楚。但是,相信会有一套信号系统在那里起作用。 胚后发育过程中,不同肢体、器官、组织之间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等相互联络。但是,从生活实践中还是觉得有另外的信号系统在起作用。经络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但不能确定经络是否从卵子发生、受精、胚胎发育之时就有萌芽?就有前体?经络到底是不是(其中)一套尚难以直接检测到的生物信号系统呢?从个人的分析来看,怀疑它就是一套尚难以直接被检测到的生物信号系统。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猜想|37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推荐:《易经》专家认为经络如航道,看不见却存在
热度 5 xyysh2008 2012-6-18 12:15
推荐 : 《易经》专家认为经络如航道 , 看不见却存在 近日,看到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述《易经的奥秘》的视频片断,其中,提到 中医里的经络现象 ,并把它比喻为飞机的空中航道, 看不见却客观存在 ! 他首先谈到, 阴阳是分不开 的观点,即阴阳合一、阴阳是相对的、阴阳会变动的 。 然后提到, 中国人想事情都是合起来想;西方人想事情都是分开来,尤其是分科教育,越分越碎,分到最后,支离破碎。只有了知识,而损失了智慧。 接着,他讲到西医中医。 西医里分科太细,老百姓搞不清楚,医生也会犯糊涂。 “你去看医生,他问你挂什么科。‘糟糕了,我又不是医生,我怎么知道挂什么科?’医生治了半天,才说:‘你搞错了,你应该看这里才对!’” 而“中国人就不一样,中国人就是去找中医, 中医是通才。 他会告诉你‘这是哪里引起的?’因为全身是一个整体系统,不可分割。而且,更妙的是, 我们会针灸 !” 接着他由针灸,谈到经络。“我在英国的时候,很多英国同学,一听到针灸,他就害怕,‘怎么拿针往身上乱插呢?’有些医生,他就跟我讲,他说:‘针灸是没有道理的’我说:‘为什么没有道理?’他说:‘你针血管,那血不是流出来吗?’ 我说:‘我们不会针血管。’‘针骨头,根本针不进去!’‘谁会针骨头呢?’‘针肉有什么意思呢?’我说:‘我们这些都不针, 我们专针 一种你们不懂的东西,叫 经络 !’ 他一听经络,他就傻掉了!” 然后,他开始阐述经络。“ 因为你全身解剖,找不到经络。经络是你活着的时候才有。你一死,它气门闭了,经络就没有了! 所以,有阳就有阴,有虚就有实!有看得见的,就有看不见的。有摸得着的,就有摸不着的。你看天上的飞机,它能随便飞吗?” “那怎么可以?它有航道。” “可是,你去看,航道在哪里啊?” “汽车的轨道我看得到,航道看得到吗?” 航道是飞机飞的时候,它有航道;飞机不飞了,它的航道就不见了! “ 那就是天上的经络 !”
个人分类: 中医|2786 次阅读|17 个评论
拍痧疗法是复兴中医的技术
huangzhong 2012-6-14 09:19
拍痧疗法是复兴中医的技术
摘要: 黄俊红自 1997 年发现了经络的病理学基础,继而成功地创新出拍痧疗法。在对百万患者的拍痧治疗中,验证了中医经络学说和理论的正确性,为经络存在找到了人人可见的病理学基础;并首次以大量图片和事实证明经络可运行血液,但并不是动静脉血管。揭示了中医药疗效倒退的根源是经络淤阻,为疏通经络开辟了新的途径。认识到疾病是现象,经络阻滞是本质,中医是从根本上让身体平衡而不生病的,一定会成为世界的主流医学。其首创的拍痧疗法,在冠心病、颈肩腰腿痛、慢性胃炎、结肠炎等现代医学棘手的诸多疾病上均有重大突破,使中医在临床疗效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有望成为复兴中医的中坚技术。 关键词:拍痧 经络 病理学基础 复兴中医 主流医学 正文: 中医的废存之争,凸显了中医的发展困境,既然治病救人、祛痛延年是医学的目的和使命,那么走出中医困境就应当把研究重点放在困扰百姓的常见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上,发挥中医标本兼治的优势,以解决“已病”为己任,兼顾未病的防治工作,重塑中医的神奇与不朽。 从 1997 年至今,笔者做为中医外治疗法的大众传播者,与其团队辗转全国各省会城市,接触的都是久治不愈或被多种慢性疾病折磨,失去生活信心和勇气的患者,对他们施以刮痧和拍痧疗法,少则一两次,多则十多次,他们的身体素质均明显改善,多种疾病均在短期内得以减轻或康复。现代医学棘手的诸多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腰腿痛、慢性胃炎、结肠炎等均可通过拍痧疗法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疗效。拍痧疗法使中医在临床疗效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有望成为复兴中医的中坚技术。 一、拍痧疗法发现了经络的病理学基础 笔者自 1988 年开始接触刮痧疗法, 1997 年创新出拍痧疗法。十三年来,笔者先后在江苏、福建、广州、杭州、云南等省会电台长年推广拍痧疗法,受益者甚众。在对百万患者近千万次的拍痧治疗中,验证了中医经络学说和理论的正确性,也为经络存在找到了人人可见的病理学基础。如图所示: 血液在体内周而复始的流动,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再把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这种血气交换和新陈代谢功能必须建立在机体肌肉放松和接近体温的恒温状态中进行,由于情绪、温度和疾病的影响,会使新陈代谢产物积聚在体内而形成痧毒。传统的刮痧疗法对于排除背部的痧毒非常有效,而对于四肢经络上的痧毒却爱莫能助。这一点不论是从中医的角度,还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都能找到其理论根源。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脉之海,阳气在表,经脉较浅;而四肢的经脉则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从局部解剖我们也不难发现,背部肌肉较薄,使用刮痧手法即可把痧毒排出体外;而四肢肌肉丰厚,刮痧的力度难以达到分肉之间,故而经络中的痧毒常常深伏其中。 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创新出了拍痧疗法,主要作用于四肢肌肉丰厚处,可以把堆积在分肉间深层的痧毒排出体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拍痧,人们看到了大量的黑痘痧沿古典的经络线分布。十三年来 , 笔者与其团队接待了数以百万的患者 , 千万次的拍痧实践证明了随着这些黑痘痧的减少,经络所属脏腑和循行部位的相关疾病都很快减轻或痊愈,如:在手臂内侧心包经的偱行路线上进行拍痧可以缓解和治疗心脏病,在腿外侧的胆经上拍痧可以缓解和治疗胆囊炎、偏头痛、耳鸣,在腿后侧的膀胱经上拍痧可以减轻腰背疼痛;由此证明这的确是经络的病理学基础。 假如说,经络的循经感传现象只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体验,而循经皮肤病又只是极少数的个例,电阻抗测试和叩击声音探测法还是无法让大众信服经络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那么,拍痧疗法的出现,百万患者近千万次的拍痧实践,不但让大众“眼见为实”地看到了所谓的经络现象,更可以让大众通过这种疗法领略到中医的速效、治防结合等现代医学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特色。 二、拍痧实践首次证明经络可运行血液 , 但并非动静脉血管 百万患者近千万次的拍痧实践证明了拍痧所产生的黑痘痧,不仅具有沿经络路线进行分布的特性,而且含有衰老或变异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所固有的成分 , 最重要的是它可使经络所属脏腑或偱行路线上的相关疾病减轻或康复,如:在手臂内侧心包经的偱行路线上进行拍痧可以缓解和治疗心脏病;在腿外侧的胆经上拍痧可以缓解和治疗胆囊炎、偏头痛、耳鸣;在腿后侧的膀胱经上拍痧可以减轻腰背疼痛; 这些相关疾病的康复 只能用经络学原理解释,用现有的动静脉血管原理是无法解释的。 同时认识到,痧是一种病理产物和导致疾病的因素,而不是毛细血管的破裂现象。举例说明:用小刀去刺破一个人的皮肤,这个人会流血,不管你重复多少次,只要生命存在,这个实验永远成功。而当你在一个患者身上实施拍痧疗法时,刚开始他的这些黑痘痧会很多,但经过多次拍痧治疗后 , 这种黑痘痧会越来越少 , 疾病也开始好转和痊愈。当患者经络通畅时,就不再能拍出这些黑痘痧。如图所示 : 由此也证明刮痧和拍痧所产生的痧并不是以往医学界和学术界认为的是毛细血管的破裂现象,而应该认为是一种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则更为确切。 既然拍痧所产生的黑痘痧含有血液的基本成分 , 作为经络的病理学基础客观存在 , 它的减少或消失又代表着血液循环和经络的通畅程度 , 那么这就有力的证明了经络可运行血液 , 但并非动静脉血管。 三、拍痧疗法揭示了中医药疗效倒退的根源是经络瘀阻 中医是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纽带,把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既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体现,又是辩证论治的基础。早在 2500 多年前,中医的经典著作《灵枢﹒经别》就明确记载:“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即经络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它是形成疾病的根源,也是疾病得以康复的根本。它必须畅通无阻,人体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康。 中医讲经络、讲气血,气血在经络中运行不畅则经络受阻,产生各种局部病变和脏腑病变。而针灸,点穴等中医的治病方法都是疏通经络的。中草药更是讲“归经理论”的,如生姜发汗和胃,是因为生姜走手臂内侧肺经和腿外侧胃经的原故;丹参活血治心脏病,是因为丹参走手臂内侧心包经的缘故。如果经络严重受阻,药物的疗效将大打折扣。再加之近百年来,百姓治病以西医为主,只有遇到西医难以奏效的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时才会求助于中医。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用进废退”的原理,经络系统因长期得不到及时调理,已处于“瘀阻”状态,经络系统对身体的调控功能出现了退变。 1997 年,笔者首创拍痧疗法,为疏通经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十三年来 , 笔者与其团队在全国各省会城市通过电台推广和普及这一疗法,受益者甚众。通过百万患者近千万次的拍痧实践,观察的病种涉及了八大系统的常见病、慢性病和疑难杂病,通过近期疗效观察和远期效果回访, 90% 的患者均感觉到中医是如此的神奇和不可思议。如:一患者头痛十余年,在某著名中医名家那里被诊断为厥阴头痛,长年服用疏肝理气的汤药缓解头痛,而笔者运用拍痧疗法在足厥阴肝经上治疗五次后痊愈,随访五年未见复发;又一患者,慢性胆囊炎多年,长期服用中药而疗效不佳,通过在足少阳胆经上数次拍痧后竟不药而愈,随访十年未见复发。又一患者,腔隙性脑梗,中西医束手无策,通过在相关经络上拍痧治疗,七次而愈。实例之多,不胜枚举,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中医之所以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慢大夫”,完全是经络瘀阻惹的祸。 四、拍痧疗法证实了中医将是未来的主流医学 西方医学主要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中医学是辨证论治,起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十三年来,笔者接诊的均是被多种疾病折磨,久治不愈而走投无路的患者,对他们施以拍痧疗法,少则一两次,多则十多次,他们的身体素质均明显改善,多种疾病均在短期内得以减轻或康复。百万患者的拍痧实践证明了中医不但可以快速治疗已有的疾病,更可以切断疾病链,使患者远离各种慢性疾病的困扰,这才是中医治未病的真正内涵。 中医治病是把人体从一个生病的功能状态调节到一个健康的功能状态,而笔者与其团队十三年来在对百万患者近千万次的拍痧治疗中,证实了生病的功能状态其实就是相关经络阻滞的功能状态,疾病就是某一经络阻滞所导致的病理现象。疾病是标,经络阻滞是本;疾病是现象,经络阻滞是本质。折磨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多种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均是自身某一特定经络阻滞的结果;多种疾病的出现,则是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同一经络阻滞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现象。 这里,就以胆经为例来说明“疾病是现象、经络阻滞是本质”。比如,某个人是腿外侧胆经经络不通的体质,在他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会不同程度的被胆囊炎、胆结石、偏头痛、高血压、坐骨神经痛、耳鸣、失眠等多种慢性疾病所困扰。当他有了胆囊炎或胆结石,他会去看消化科;当他有了偏头痛,他会去看神经科;当他有了高血压,他会去看心血管科;当他出现耳鸣,他会去看耳鼻喉科。现代医学总是孤立的来看待疾病,而笔者多年的“经络感知”与拍痧实践,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些疾病只是胆经经络不通的一些病理现象。假如他患有胆结石,按西方医学的手段就是手术切除,且不说手术费高达几千至上万块钱,更不用说以后还有可能再长肝内胆管结石,关键的问题是胆结石只是一个病理产物,而病因是胆的经络阻滞,他不知道疏通胆的经络,结果几年或十几年之后,他一定会出现这条经络不通的其他病症,诸如高血压或坐骨神经痛之类的疾病。 当一个人患有胆经经络阻滞所导致的任何一种疾病时,那么他的一生就会被与这条经络有关的多种病症折磨。换一句话说,现代医学的对症治疗只能起到消除或减轻某一疾病的作用,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他的身体素质,让他从这些慢性病中解脱出来。而笔者多年的拍痧实践证明,中医的这种以治一种病为切入点,却能有效阻止和预防更多疾病的治病理念和模式,以及在治疗一种病的同时可以治好困扰他多年的多种慢性疾病;这种治防结合,治已病更治未病的思想,这种多病同治、让身体平衡而不生病的大智慧,以及对身体素质的综合调理优势都是西方医学所不可替代的,是故中医成为主流医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医学由于对中医了解不够深刻,认为中医应该属于从属地位,是替代医学,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悲哀。 五、结论: 复兴中医的首要问题,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问题。现在老百姓不愿看中医 , 主要是因为中医对已有的病疗效欠佳 , 中医成了名符其实的“慢大夫”。 究其成因,不外乎重西医而轻中医,重内治而轻外治,针灸推拿与医药分家导致经络系统对身体的调控功能出现退变,致使经络系统严重瘀阻,从而使中药、针灸、点穴等一系列依靠调理经络来保持健康的中医疗法疗效大打折扣,中医进入了举步维艰的状态。 十三年来,笔者首创的拍痧疗法,以疏通经络,排除痧毒为先导,以百万患者的亲身验证为依托,证明了中医具有速效、治已病更治未病、多病同治、治防结合等特点和优势。而且,多年的拍痧实践证明了疾病只是现象,经络阻滞才是本质;重视西医的对症治疗而忽略中医的疏通经络,最终只能让各种疾病包围着你,在疾病间流转不休。笔者深刻体会到,中医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重中之重。切断疾病链,让患者不再在疾病中流转,走出疾病的泥潭只有中医才可以做到。在此非常时期,大力推广拍痧疗法,发挥中医标本兼治的特色和优势,重树中医的神奇与辉煌,已迫在眉睫!如此而行,不但求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可迎刃而解,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和医疗支出,更强健了我中华民族。中医之复兴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而努力! 六、典型病例: 病案1:姜某,女,现年 75 岁,教师,家住辽宁瓦房店六中小区,被胆结石、头晕、高血压、失眠、坐骨神经痛所困长达 10 年之久,于 2006 年 7 月初接受拍痧疗法。经6次治疗,血压平稳(原服药也只能降到 180/95mmHg ,现在不服药 150/80 mmHg ),睡觉正常(原每晚只能睡 2 个小时,现每晚能睡 7 、 8 个小时),头不晕了,胆区不适未再出现过,坐骨神经痛消失。 病案2:赵某,女,现年 77 岁,农民,家住辽宁普兰店市元台镇吴窑村,身体状况如下:偏头痛、坐骨神经痛三十多年,高血压、胆结石十多年,口苦七八年。于 2006 年 10 月底接受拍痧疗法。经15次治疗,头痛消失,坐骨神经痛好转,血压平稳,胆区无不适症状,口苦基本消失, 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病案3:王某,女,现年 51 岁,大连铁路系统干部,二十多年前出现美尼尔氏病(晕眩症)、梅核气、耳鸣,六年前出现偏头痛,两年前出现胆囊炎、口干、失眠至今,倍受疾病煎熬。于 2006 年 12 月拍痧治疗,经11次治疗,上述症状均已消失,身体素质彻底 好转 , 至今 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钱学森 . 论人体科学〔 M 〕 . 北京 :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8. 王敬 . 中国刮痧健康法〔 M 〕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 李定忠 . 中医经络探秘〔 M 〕 . 北京 : 解放军出版社 ,2003. 祝总骧 . 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 M 〕 .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1989 何裕民 . 中医药揭秘〔 M 〕 . 北京 :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 黄俊红 . 气功感应与经络调理是中医的复兴之路〔 C 〕 .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论文集 ,2007.
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经络评论的汇编
热度 11 张三火 2012-6-8 20:29
(博主:自发表关于经络的博文以来,连续收到王号博友的相关评论,很有价值,特将其整理后录于此。) 一、关于经络,今天想到了一句话,估计会有所帮助。 “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也。 ” 当然,《内经》中也把经络与江河相比,这有点落于有形,容易束缚思维。如果以自然界的风来比拟经络,是不是更可以开阔思维:风,既有固定的路径,如季风,这是基本确定的,但更多的是不确定的。 博主回复 (2012-6-4 17:26) :风啊,行走无定。江河呢,有径有流向,怎么能比呢!有点自作聪明了,呵呵。想想,风可以东南西北地刮,江水的流动却不能逆流或阻塞的,就像经脉一样,气血不能倒流,也不能壅塞。 二、毫无疑问,我们现在能想到能展望的未来,那些国家元首们肯定早已经想到了。因此,大国保持自己的稳定发展,拉大科技领先优势;小国努力联合,希望跻身竞争者的行列,这将是当前时代主流;互相拆台对抗有之,警惕防范不可放松。几年来在几个重大事件中,尽管也有个别的苍蝇捣乱但反而提高了大家的抵抗力、大家也在总体上保持了冷静和成熟。出于保密的需要,对未来科技、月球等话题的确不宜、不能放开讨论,它的确太超前了。所以也就难怪我们许多时候是搞起来了闭门工作 —— 某些东西如不能起正面作用,且亦被伪科学利用,明智的作法就是暂取保守疗法。但是呢 —— 呵呵, “ 闭门研究 ” 照旧 …… 书上提到,当时曾经研究过,人体科学是否纳入 863 计划的事儿。似乎是没有纳入,因为一旦纳入,就难免要公开。 博主回复 (2012-6-5 22:27) : 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认识到的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呵呵! 三、祝总骧认为,经络是中国古代第一发明,价值和意义远超所谓的四大发明。这位享誉全球的著名经络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管理科学院终身教授,北京炎黄经络中心主任。 1973 年以来,祝总骧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合作者经过二十年艰苦攻关,首次证实了古典经络图谱的高度科学性和客观存在。他提出的 “ 经络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立体结构的调控系统 ” 理论,获得了国家科委首届 “ 星火杯 ” 创造发明特等奖。 祝总骧根据经络学说独创的 “312” 经络锻炼法,被国家体育总局推荐为科学健身自然疗法。 23 年来, 312 经络养生法已经让国内外数千万人受益。 博主回复 (2012-6-7 14:00) : 我也认为经络是中国古代对人体生命奥秘的重大发现! 四、人体体表普遍(人群中 95% 以上)存在 14 条和古典经脉线相吻合的、连续而均匀的、能够重复而确切定位的、高度敏感的线,其宽度仅为 1 ~ 3 毫米,其位置稳定不变。这句话也很重要。说明人人都有经络,但也不是人人都一样。遗传和变异规律依然见效。这也为中医的个性疗法提供了依据。一样的道理:每一种西药也不是人人都见效。 博主回复 (2012-6-7 21:31) : 是啊,诊脉就是确定经脉气血的虚实等情况,脉微欲绝的人将是濒危的人,脉绝则生命停止。 五、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经络早已经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了。如果有人依然认为经络不存在,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装鸵鸟。 经络研究命题的建立与展开 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文献《黄帝内经》成书于 2500 年前,贯穿于全书的理论核心就是经络藏象学说。所谓经络者,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由此为述可知,古人所发现和概括的这一经络系统,指的是人体的调节、控制、传输系统,是经脉与络脉、经筋与皮部的总称。《内经》又称: “ 经脉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 如果这里所指的络脉可认定为血脉,那麽经脉就应与现代西方生物学的神经系统相对应;如果《内经》所描述的经脉与神经解剖大体一致,如果中医针灸临床现象与神经内科学互不矛盾,那麽古人和今人用不同认识方法描述人体同一个调控系统本应是不难统一的。这样中西医学的结合在理论层次上就可以从根本上给予解决了。然而令人非常难堪的是,无论从解剖形态的描述还是对经络现象、医学效应的观察结果都明白无误地说明,古人所指的 14 经脉( 12 正经加任督 2 脉)与西方发现的外周神经是如此殊异,以致根本无法合二为一,这无疑是中医学对西医学认为通过人体解剖方法已经完全认识了人体的这一定论的一个重大的无可回避的挑战。 第一,众所周知,外周神经系统是通过脊髓中枢 20 几个体节完成对内脏和四肢的横向调控的,而《内经》说的 14 经脉却是纵向走向,且定位明确,标识清晰。 第二,针刺经穴 “ 得气 ” ,或炼功 “ 入静 ” 后,在一些人身上产生纵行的线状游走感,现代人称之为 “ 循经感传 ” 。 70 年代有关学者曾对 20 余万人进行了测试观察,大约有 1/5 的人群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循经感传现象,感传路线大体与古人描绘的 14 经脉走向一致。不仅主观感觉如此,一些先天性或后天出现的线状皮肤病变,竟然也与 14 经脉走行基本一致。 第三,几千年来经络理论成功地指导着中医针灸、按摩、气功等大量临床实践,已经正在和继续地证明着:沿 14 经脉及各穴位施以物理刺激(砭石、针灸、刮痧、电脉冲、激光、微波、毫米波、次声等)对脏腑和全身的疾病有效地发挥着治疗作用。不仅如此,古人所说 “ 气至病所则有效 ” ,在现代人身上针刺出现感传沿经传导,当达到患病部位时,往往症状立即消失或减弱,类似病例屡见不鲜。 面对以上三方面的挑战,西方生物医学目前尚无以答对。尽管存在不理解和反对意见,但 “ 经络探索 ” 这一命题还是建立了。 1986 年 “ 经络的研究 ” 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的攻关项目,正式立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支持。 “ 七五 ” 期间,一个以客观检测为主要目标的经络物理研究的热潮展开。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是:沿 14 经脉陆续发现了声、光、热、电、磁和同位素扩散的特异性。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是以下的研究与成果。 ( 1) 祝总骧教授实验室采用循经低电击穿特性、循经低声阻特性等方法建立了一套 14 经脉的客观检测定位方法,这一方法在国内外诸多实验室得到了重复验证和推广,促使经脉实质的研究迈进了科学定位的探索时期。 ( 2) 孟竞璧教授实验室利用法国学者建立的同位素艴( Tc99 )穴位注射方法,用 Y 照相机显像了 14 经脉同位素优势扩散线与古典经脉线走行基本一致,并进一步证明了它既非神经干,亦非淋巴或动静脉血管。然而一切现代的解剖学手段,包括数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均没有找到与 14 经脉相对应的管道型组织结构线。其间薛崇成教授主持的一项著名的 “ 口裂试验 ” ,有力地证 ?^ 了所有 “ 经脉外周组织结构线 ” 这一类假说。 “ 口裂试验 ” 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循经感传经过口唇时,双唇的开裂并没有阻止感传沿任督脉继续进行。同样,其它经脉的感传,亦可越过裂开的伤口。显然这一实验支援了 “ 感传中枢幻觉假说 ” 。然而对经络物理研究来讲,它恰恰提示:经脉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但却又是无形的存在,它正如海洋中的暖流、天空中的候鸟迁徙线、季风带、航空线一样,是不会因其间的局部变化、干扰而中断的,因此也不可能用解剖学方法观察到。 极力企图证明经脉只是古人对神经的无知和误解,一味热衷于寻找经络的管道型组织结构的一系列实验,虽然能够得到大量的资金,但由于探索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与经络特性相背离的,故而陷入误区,不可能达到目的。 组织解剖学的盲区 1996 年 10 月,张声闳、陈静在《科技导报》上的 “ 关于经络本质和机制 ” 一文中提出了 “ 经络是生物体的一个特殊的自组织系统,它无固定形态,寓于生命体的间隙维中 ” 的假说。这一假说的理论依据是:现代分形理论提示,任何形式的组织结构都不可能全部占据三维空间,总有一个分数维空间作为间隙维存在,人体结构亦当然不能例外,它的间隙维无疑应由有序流动着的体流来填充。那麽,人们不禁要问:人的体液仅仅是间隙中流动的填充物吗 ? 人体作为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可以设想,对于任何复杂的组织结构,都会有一个同样复杂的间隙结构对应存在。二者所不同的是组织结构在发育过程中越趋向复杂、精细,则其结构就越趋向分立。研究这种分立的精细、复杂的结构便衍生出了现代的分科而学之的西方生物医学。但人体间隙结构在发育复杂化的过程中则是始终保持了其结构的完整统一性的。故笔者以为,中医整体医学理论正是从这一完整性、统一性出发所形成的,中医学应是包括人体间隙维和组织结构间完整统一作用的理论。因此,笔者赞同张声闳、陈静的假说,认为人体间隙系统从生命活动一开始,便自然形成一套无形的互相连通的网络,这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网络就是经络系统的实质。而当解剖刀将生命体切成标本时,这一间隙系统也就被破坏殆尽了。因此,利用结构解剖学是永远找不到经络实体的。 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更新,科学在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然、生命(包括人类自身的能力),在向微观深入的同时,也不断地向宏观整体方向拓展,现代经络实质的研究可能正在呼唤、期待着一个崭新的生命体间隙形态学的诞生。 近年来,有意义的关于 “ 经络实质研究 ” 的新进展如下所列。 ( 1) 武汉大学曹连欣教授实验室发现针刺穴位时有液晶性质的纳米级颗粒在间隙体液中有序排列。 ( 2) 美国奥克兰大学吴建华教授实验室发现人体体液中有 10 倍于红细胞数量的纳米级非 DNA 蛋白质生命小体在间隙体液中做自主运动。 ( 3) 复旦大学费伦教授实验室、天津中医学院徐汤苹教授实验室分别发现针刺穴位处的体液恰是人体 “ 第二信使 ” 钙离子的富集区。 ( 4) 南通医学院刘祖舜教授实验室发现穴位药物注射所显示的低量优效特性竟与体液中的血药浓度无关。 ( 5) 北京医科大学樊景禹教授实验室证实细胞间隙通讯具有沿经脉传导的特性。 ( 6) 辽宁中医学院孙平生教授实验室发现沿经脉线皮下的低声阻传导通道。 ( 7) 杭州大学张长琳教授实验室发现人体的电磁波干涉图谱出现与古典经脉线相似的特征。 ( 8) 国际科学中心申璋、李志超教授实验室用红外热像图仪发现毫米波生物医学效应具有沿经穴传导的特性。李志超实验室还证明了循经低阻抗电特性,其本质是非线性低电击穿阈值特性的沿经分布所致。 ( 9) 北京经络研究中心祝总骧教授实验室针刺穴位时,沿经脉在线测到与动脉同步的微小波动,而离开经脉线 2 毫米就测不到 ( 10) 中国中医研究院张维波副教授实验室发现并证实沿经脉同位素优势扩散线低电击穿阈值线、低声阻线竟是同一条体液低流阻间隙通道。 综上所述,以上 10 个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与人体间隙维空间假说不期而遇,这绝非偶然。它们的综合成果向以组织结构解剖学为基石所建立起来的近代西方生物医学提出了严肃的质疑:除了那个 “ 残缺的三维空间 ” 实体组织结构之外,与之相对应而存在的分数维间隙空间中,难道不可能有着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动地进行着有序的活动吗 ? 实验表明,恰恰在解剖刀下所丢掉的生命体的那一半(分数间隙维空间)中有着中医所论的 “ 决死生、处百病 ” 的经络系统以及气的运行信道 ——14 经脉,只是它超出了组织解剖学的视野而未被观察到而已。 生命在于运动的有序化。著名现代化学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里高津教授在他的 “ 耗散结构理论 ” 中阐明了:一切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随着负熵流的增加,出现了涨落现象,形成自组织活动,有序的干涉条纹和花样便应运而生。这段阐述恰好似与 2500 年前《内经》所描述的: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的经络系统和气之运行信道 ――14 经脉理论,完全不谋而合。 事实上,宇宙中绝大部分生命与非生命活动都是超出人的感觉能力而存在和运动着的。现代经络物理研究、经络化学研究的综合整体成果可能正在逐步地向科学界揭示着经络的谜底:中医所论的运行于 “ 分肉之间 ” 的气,似乎就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人体组织间隙中的由粒子和波动共同组成的复合信息载体;古人所概括描述的经络系统 14 经脉,可能就是人体这个开放系统的自组织活动所形成的无形的信息信道。 钱学森关于信息的说明,可以来理解什么是经络。虽然有很多种科技手段都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但是,那不是经络的全部,只是经络的一个侧面而已。 什么是信息 ? 有各式各样的说法,人们常常说到美国科学家维纳,这个人我和他有接触,他常常开玩笑似的讲话,所以他讲的并不都是很严肃的。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当被问及什么是信息时,维纳曾经说 “ 什么是信息 ? 信息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质的 ” 这句话好像是开玩笑讲的,但是大家都在引用。那么 , 信息到底是什么呢 ? 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我认为信息并没有什么神秘,信息是由一个点 ( 信源 )— 一个传播渠道和一个接收点组成的。那用什么传递的呢?传递肯定是物质的运动。比如我在这儿讲话,传递的是声波。声波是什么 ? 是空气的运动。如果传递是无线电波 , 那是电磁场的运动。这样追下去 , 一切信息的传递 , 都是物质运动 , 不可能有别的形式。只不过是我们怎样来认识这个物质运动罢了。当我们研究信息的时候 , 有一种特殊的方法 , 就是看到物质运动的某一个侧面 , 研究某一个侧面对我们是有用的。物质运动是客观存在的 , 问题是怎么认识这个客观运动 , 会给客观运动起什么名字 , 注意它哪一个侧面 , 这是人为的。请看,物质总是在时空中运动的 , 而物质有质量 , 从运动的角度来讲,就是质量 , 和在时空中所占的位置。研究力学的人就在这个方面概括出了新的概念 , 比如说动量能量。既然如此,人也可以注意到物质运动的信息传递的侧面。说它里面有一个信息量,这就是信息学里研究的问题。从申农开始,把信息科学化了 , 定量化了。所以我个人以为,信息还是物质运动,只是物质运动的某一个侧面被我们概括起来了。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5304 次阅读|33 个评论
[转载]必需清除中医
热度 5 wliming 2012-6-7 13:41
必需清除中医   作者:老愚人   甘肃省卫生厅,打通任督二脉,如果不加阻止,将成为下一次的“特异功能” 和“气功”的泛滥。   上一次,自《大足县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字的儿童》这条新闻,初载于1979 年3月11日的《四川日报》,自此,神功、奇能席卷大地,蛰伏十余年的牛、鬼、 蛇、神,纷纷出笼。有的大师名曰出山,如是真的住在深山与世隔绝,不知他是 怎样生活;如是仍在人世,他的行为又是怎样逃过了文化大革命的检举批判。其 名目先是“特异功能”后是“气功”,又称为“人体科学”,他们的行为不但有 官僚的撑腰,还有科学家的支持,最不好办的一点,你纵有千般理由,可以把他 说服,他只要说“xx大科学家都支持,他说是真的,你说假的,算什么?”   从1979年初始的发生的耳朵辨字,到1999年的取缔“法/轮/功”,科学与伪 科学的斗争,走过了曲曲折折的二十年。1955年7、8月曾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批评, 在批评中有气功方面的头面人物参加,主要是批“伪气功”,也就是“真气功” 批“伪气功”。因此,就留下了一个火种,这次的打通任督二脉就是死灰复燃。   任督二脉,是“奇经”的八脉之二。十二经是“正经”。   督脉:起于尾骶部,沿脊柱上行,至脑后进入脑内,再上至脑顶沿额下至鼻 柱。   任脉:起于会阴部,沿腹内上到咽喉,在上至颏下经面部入眼。   任督二脉,是人躯体前后的两条中心线,并没有实质的描述,直径是多少毫 或多少丝,或者是细如秋毫。其在躯体的位置的表里,也没有说明,是皮下几分 几厘,是在皮下,还时在肌内,或骨内,或腔内?中医的这一切都是虚玄的,也 可以说根本没有个任督二脉。   在中医奉为经典的《皇帝内经》中,专有一篇(经络论篇第五十七),共一 百余字,不知为什么由经络扯到五色。但其第一句“黄帝曰:络脉之见也,其五 色各异。。。。。。”,倒有些意思,他用了一个见字,我想他可能是看见皮下 显露的静脉血管,因而联想出来的。   近数十年来一直在辩论经络的有无,西医说是血管,中医说不是,西医说神 经,中医说也不是。究竟没有找到适合中医经络的东西。不久前的一次辩论, 纪小龙医师说了一句,我解剖了几千例,就没看见经络,有位先生反问,你以为 你解剖了几千例,你就穷尽了?是,几千例不能穷尽,可是自从经络的争论,几 十年来,在医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国内外所有的医学院校和医院,不论尸体解剖, 还时各类手术都没有发现经络的踪影。十二经络都是与手足有关的,切去肢体, 并不影响经络。心包络经是与心有关的,不管是心包切除,还是心脏质换,都没 有引起心包经络的任何反应。   没有经络的存在,针法、灸法和气功,都缺乏了依据。   1985年那次批评伪科学中,有一位中医研究院气功研究室主任,写了一篇文 章《正本清源,还气功本来面目》给气功下了个定义,“如果用现代科学语言, 可将气功定义为:气功是使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使意识进入自我催眠(所谓入静) 状态,通过良性的心理调整,使体内各系统生理功能趋向协调,甚至使病变实质 得以修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类自我身心锻炼方法”   这是说的气功作用的过程,暗示是可以达到催眠的作用,但是很难,比需在 暗示性很强的人身上,才容易做到,自我暗示,自我催眠,则更难。一个大会场, 作报告的人,讲的平淡无味,有一部份人睡着了,那就是集体催眠,一群人练 “香功”,领头的人问“香不香?”一齐回答“香!”如个别调查,确有少数人 说真有香味。会场有人睡觉和练功的说香,是一回事。再一种情况,失眠的人, 都知道有一个办法,在心中数数,这就是“自我暗示以期达到自我催眠”,大部 分人是无效的,只由极个别人有效。   那位气功室主任的说法,能做出真假气功的界定吗?不能。其实“假气功” 也是这样说法,特别是引文的后两句,真假气功都是以此为招牌,来吸引人,多 数人也是为此目标而来。“假亦真来,真亦假”,真假气功是分不清,也没有必 要去分。   “打通任督二脉”是甘肃卫生厅,用中医的经络,又加武侠小说的“打通” 创造出的一种新花样,一个卫生厅长,竟然拿了小说的说法,来欺骗愚顽,不觉 的可耻吗?任用这样人的上级领导不是失职吗?   中医是多种伪科学的滋生地,这块滋生地应及早清除,人民的科学素质也极 待提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傅斯年曾慨叹,办了几十年的教育,人还是那样愚 昧。教育又多办了八、九十年,人民的科学素质,不但没有提高,不进反退。在 那时还出现了胡适、傅斯年、梁漱溟等一系列的人物。现在人文学界的人物,大 部分在协助中医发扬中医,究竟是“标新立异”,还是“食古不化”。   加强科学普及,及早清除伪科学,清除中医! (XYS20120602)
个人分类: 伪科学|1449 次阅读|22 个评论
红外检测艾灸后看到的“经络”(图片)
热度 6 yindazhong 2012-5-29 22:09
红外检测艾灸后看到的“经络”(图片)
在科学网郑波尽博主的文章“任督二脉是第二个水变油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1229do=blogid=576336 中,“咪咪狗”大侠( Anonymity )在 11 楼介绍了一篇关于应用红外照相技术检测热灸后出现的“经络现象”的文章:为方便对比,我下面再给一下含彩色的红外图片的原文。 Biophotonics in the Infrared Spectral Range Reveal Acupuncture Meridian Structur.pdf 不过我在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也搜集了一些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拍摄的红外图片。这些图片可惜与上面的文章相悖,主要显出热灸在肌体上的热扩散趋势,不显示很好的“经络”相关迹象。看来,研究人员的主观因素也会起很大作用。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8008 次阅读|30 个评论
关于经络说一点真话和老实话
热度 10 lxj6309 2012-5-29 12:06
这些天关于打通任督二脉炒得越来越厉害,方舟子先生也出来说:“ 至于任督二脉,纯粹是想象而成。 ” 我不是一个中医专家,也不是武术专家,只是相信中国传统医学有道理在其背后。中国人不都是瞎说的吧。中国的古人特别是中医大夫不是几千年来都是在胡编乱造吧?我以前曾说:中医是经验科学、是宏观科学,现在为更明确,加上一词是观察归纳科学,当然是不完全归纳。所以,说经络和任督二脉纯粹是想象而成是欠妥的! 除了最近刚学会八段锦的基本路数以外,我从来没有按照什么经典练过气功,但是我看过一些武术书,认为其中的一些思想是有道理的,所以在一段时间用太极中的云手锻炼过。通过运动能感觉到气血(是气还是血当然不知,只是一种感受,中医其实也这样观察感受)在两手和手臂的运动,且有时感觉两手间有斥力,有时感觉两手间有吸力。当人们调整自己的呼吸,进行有控制的呼吸时,也能感觉气血在周身的运行,如在前后沿中线的运行(就是任督二脉了,但中医实际上没有实体),当我们有控制地转动眼球时,也能感觉到气血在眼部的运行,当用太极动作加上呼吸配合时也能感受到气血沿肢体的运行。最近学会八段锦后并没有连续坚持锻炼,但每次锻炼都会感受到气血的运行。虽然动作非常缓慢,但锻炼后,身上的轻松感是显然的。 针灸在全世界已广泛采用,针灸的穴位的存在还有人要否定吗?穴位是什么?一种理论就认为是经络的汇合交叉处。人体的肌肉组织不是实心的花岗岩石头,而是如地球充满了江河湖海,遍布淙淙溪流。地球的气候也是一个大系统,存在蝴蝶翅膀效应,我想,这就是经络的理论基础点。 最后申明:我不是在这里支持甘肃那个厅长,而是针对否定中医的言论!
个人分类: 科技普及|4274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科学启蒙:听中医专家讲经络
热度 2 wliming 2012-5-27 17:46
张建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5月23日,甘肃省卫生厅官网挂出“甘肃省医务人员练真气 40余人打通任督二脉”的消息,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5月25日,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再次通过微博,表达支持真气运行学在甘肃全省推广的决心,称愿意牺牲自己的政治前途,“换来”甘肃中医的发展和患者受益。 任督二脉究竟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究竟“打通任督二脉”一说如何而来,对人体健康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昨天,记者采访了我国研究督脉26年的针灸科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张建斌。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文 路军/摄   人体存在“任督二脉”吗   甘肃卫生厅的通稿称:“经过9天的培训,学员们……感受了真气在任督二脉中运行的经过,体验了中医博大精深的神奇,证明了经络学说的存在,对中医产生了信心。” 那么人体存不存在“任督二脉”?张建斌说,任脉和督脉都是古代医者对人体一定认识的表述。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任脉和督脉的理论就建立了。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好几个地方提到了“任督二脉”。确切地说,最初的督脉是人们对脊柱的认识,任脉是对女性怀孕以后一些生理变化的认识,最终逐渐演绎到男性。比如为什么男性长胡子,女性不长胡子,古代医者用男女之间任脉气血的差别来阐释。这种理论所蕴含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现代临床事实,只不过表述的方法不一样,所应用的语言和术语不同。   可以说,古人对任脉和督脉的认识有着深厚的临床基础和实践基础。在理论化之后,任督二脉的概念逐渐抽象。督脉变成了人体背后的一条正中线,一共有29个穴位,任脉则成为人体前面的正中线,包括着24个穴位。   “任脉”最初是指“妊”   张建斌介绍,从文字方面来说,“督脉”除了正中以外还涉及到两边,比如“督查”这个词,也暗合着“督脉”的意思,就是站在正中间,往两边看的意思。古代医者把“督脉”脊柱当做最重要的组织器官,有具体的内涵。   “在很久以前,古人在认识‘督脉’的时候,还并不知道有动脉、静脉等这些西医术语,他们只是认识到了‘督脉’的功能。比如,督脉中间部分出现问题之后,脊柱会出现疼痛、不灵便,督脉的下端出了问题后会引起大小便的异常;督脉的上端异常,会引起头痛头晕。这些病候都和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功能或结构异常有关系。”张建斌说。   “任脉”最初是“妊”这个字,指的是女性怀孕之后人体前正中线会出现色素沉着,不仅是怀孕,月经周期的变化,人体正中线的色素颜色也会有变化。当时古人很仔细地观察到了这种细微的改变。在古代临床积累中,逐渐理论化,构建了“任脉”。   张建斌认为,现代人不能苛求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把这些“任督二脉”的解剖知识分析得很详细。其实,放在两千多年前,这套理论是非常高明的学问和智慧。   运用“任督二脉”如何治病   “任督二脉”也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几乎每个中医在看病时都要运用到。在日常的看病中,张建斌就特别关注脊柱的“走向”。几乎每一个病人的督脉,他都会详细地记录。在他的临诊记录单中,有一张特别的病历《督脉临床应用研究病例分析简表》,每张病历上都印着人体的脊柱正、侧位图,通过传统的手摸心会方法,摸出每个病人脊柱的变化,并与现代影像学检查相比较、相印证。   “比如说这位38岁的女患者,她患有睡眠障碍已经六七年的时间了,入睡很好,但有早醒的现象,一般凌晨两三点钟她就醒了,再也睡不着,同时还伴有月经周期提前。我在给这位患者检查‘督脉’的时候,发现她很多穴位上有压痛和反应,这种压痛不止是局部疼痛,还反射到四肢。对于这个病人采取的治疗方式,选择督脉上的穴位为主,进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睡眠得到改善,月经周期也在逐渐改善。”古人的“任督二脉”理论,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是个强大的支撑,特别是“督脉”有很大的启发。   打通是指“坐如钟站如松”   记者了解到,甘肃省卫生厅如今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也是源于“有41名学员打通了任督二脉”这种说法。在张建斌的“中医词典”中如何理解“打通”?张建斌说,在传统的中医书方面,没有见过“打通任督二脉”这个说法。只在金庸的小说中才有,只能说把中医的理论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这种处理,通俗易懂,老百姓能明白。   中医中所谓的“打通”应当怎么解释?张建斌的理解是脊柱的“中正”。“坐如钟、站如松”这不仅仅是礼仪问题,这其实是身体健康的需求。后面的督脉中正了,前面的任脉也就正了。人体的前部是软组织,就像房子一样,房子顶梁柱直了,管道就直了。   张建斌说,临床发现,现在很多人的脊柱都不够中正。尤其是现如今很多白领年纪轻轻就出现颈椎、腰椎等问题。从中医角度解释就是,“督脉”出问题了。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改变姿势,以“坐如钟、站如松”的尺度来要求自己,通俗地说,就是督脉气血通畅。在纠正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身体的感觉异常,如局部疼痛、麻木、发热、蚂蚁走的感觉等等。在临床上用针灸、拔罐、整脊这些方法治疗的时候,患者也有这样的感觉。   对话   皇帝的龙椅设计暗合“任督二脉”   现代快报:“打通任督二脉”究竟是中医的博大精深还是一种伪科学?   张建斌:这既不属于中医,也无法证明是伪科学。只能说“打通任督二脉”中医上没有这个说法,如果说用科普的语言来推广知识那是可以的,但用科普的语言来追求科学的数据是不对的。但这种科普的语言,是很难进行明确的学术界定的。   现代快报:“任督二脉”出现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怎么解释?   张建斌:只要打个比方老百姓就能明白了。假如一个人第4、5节腰椎间盘突出了,是整个脊柱的问题,还是脊柱的某一段、某一节的问题?假如仅仅将目光盯在第4、5节腰椎间盘的突出上,可能会忽略许多相关的临床征候。如腰椎间盘突出后三四个月,患者会引起偏头痛。如何解释?我们会检查发现“督脉”上腰阳关等穴位出现问题了。因为“督脉”的整体性,会导致脊柱的上下都产生影响,用传统语言来说,影响了督脉上的气血运行。用现代生物学分析,就是脊柱的生物力学发生了改变,影响到脊柱的整体,出现颈部的肌肉发生继发性紧张,患者会引起偏头痛。两者都对同一临床现象进行了解释,所用语言、术语、方式等不同,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现代快报:为何中医、武术、气功锻炼中都有“任督二脉”这个说法?   张建斌:很多时候,武术和气功锻炼也借用中医的语言和术语,来阐述一些现象。太极拳、八卦掌等与道家有关的武术,都离不开这个理论。就连古代皇帝的龙椅、太师椅的设计都是和“督脉”的生理曲度是暗合的。可以说“督脉”在中医理论中更加重要。   延伸   气功与“任督二脉”   在甘肃省卫生厅的网站上也特别提到了“真气运行法”,也就是所谓的气功。张建斌告诉记者,在中国传统气功锻炼方法中,还讲究意念,一种心理和意识方面。这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可以说,中医和气功有渊源,同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气功和中医都在传承,不过传承的人群和方式有差别。从传统的中医养生来说,形体和心理都讲究。   中医和气功有交叉的部分。在明代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取自于两部分的素材,一部分是临床医疗实践,另一部分就是气功养身锻炼的体验。   在气功中也借鉴着中医的语言和术语,以“任督二脉”为例,气功锻炼和中医都用到了这个术语,气功也要求人的形体上保持脊柱中正。   即便气功中有“任督二脉”这个概念。但张建斌还认为,中医中的“任督二脉”更加具体,两者有着明显的分界点。在中医临床诊断疾病的时候,医生更容易把“任督二脉”具体化,具体到每个患者的症候中。张建斌举例说,比如患者任脉上的“中脘”穴出了问题,可以追踪到胃是否有问题,这是很具体的,可以说出来,患者也能够体会到。   而气功锻炼,面对的是健康和亚健康的人群,很难把这些具体的现象客观表现出来,只能说是锻炼者自身的感觉。这就不容易被旁人所理解和接受。这种感觉有时候显得太抽象、概念化了,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经络学与“任督二脉”   这几天,很多网友也从讨论“打通任督二脉”的问题转移到对中医传统理论经络。也有网友质疑,人体是由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等组成的,在迄今为止的解剖学研究中,没有找到任何被称之为经络的东西。古人描绘的经络图与现代解剖学所发现的血管、神经的分布都不符合。那会不会是因为目前技术手段还不够发达,发现不了实际上存在的经络呢?   张建斌对于网友的看法进行了解释,经络其实是一种中医理论,是对人的生理、病理现象的概括的表述方式。经络的具体内涵是存在的。比如“督脉”中包含脊柱,这就是经络的一种展现方式。可以说经络从一开始就不是解剖的概念,是从疾病的表现,人体各个部位病症的相关性,从很多具体的病症表现中提炼出来的。古代临床医生都比较关注“经脉病候”,就是身体不同部位病症和症候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性,这也是中医整体观的实践基础; 倒是当代的“科学”研究,试图去找“经络线”,按着这种思维和思路,估计一万年以后,还是没有答案的。古人描绘的经络图,其实是概念图、示意图而已。
个人分类: 伪科学|1357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下中国没有什么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热度 4 Amsel 2012-5-27 03:29
  借用一下网友标题,很合适。   一、甘肃省卫生厅长打通任督二脉的问题首先不是“伪科学”问题,而是滥用职权的政治问题,甚至可能涉及到受贿。   科学网的读者可以这样理解:一篇学术文章如果有作者是美国政府工作人员,文章最后会有这样的免责声明——“Any use of trade, product, or firm names is for descriptive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imply endorsement by the U.S. Government ”——中美政府的专业人员所受到的约束大不相同。   二、该厅长无论怎么胡说八道,也不会因为“胡说八道”而下台。这也是个政治问题。舆论影响仕途?他的上司们不会开这个先例。
个人分类: 中医|3718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李连达院士对经络的认识跟方舟子一样
wliming 2012-5-25 23:37
“打通任督二脉”、“点穴”及其他“神功”“绝技” 李连达 李贻奎 近日“打通任督二脉”成了大家关心的焦点。“任督二脉”是中医“经络”学说的一部分,何为“经络(经脉)”尚有争论,通俗的讲:“经”是以神经体液为主的传导系统,“脉”是以血管为主的循环及运输系统,“络”是小血管及微循环为主。 古人没有精确观测手段,将 神经、体液、血管等传导、运输及循环系统混为“经络”【博主评:跟方舟子对经络的解释基本一样】 或“经脉”,有时“经络”专指传导系统,有时专指循环运输系统。“任脉”是身前中央的经脉,“督脉”是背部中央的“经脉”,是各经脉中最重要的两条经脉。“经脉”不通是指传导、运输或循环功能障碍、而引起疾病,通经活络、疏通“经脉”、可使人体的传导、运输或循环功能恢复正常,使疾病痊愈。“通经活络”的治疗方法有四类: ① 气功, ② 推拿按摩, ③ 针灸, ④ 中药。甘肃省报导的通过气功训练而“打通任督二脉”,是中医治疗“经脉不通”常用的疗法,并无神秘。不宜夸大宣传,误导群众。媒体报导应注意科学、准确、通俗,不要故弄玄虚,新闻炒作,夸大渲染。武侠小说中的夸大渲染,艺术加工,将“打通任督二脉”写的神乎其神,并不可信,不过是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编造而成,想多神有多神,正如西方科幻小说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夸大编造一样,都不可全信。 此外“点穴”也被神秘化,中医疗法中确有“点穴”治疗方法,是在某些穴位上以指点压,达到治疗目的,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一指点下,就使人僵住不动,甚至死亡,再点穴道、又可起死回生、活动自如。不过是艺术夸张而已。人体有些要害部门,遭到重击可以致命,不属于医学范畴,属武术搏击范畴,所以在比赛时规定不准攻击要害部位。 武侠小说的“点穴”,打通“任督二脉”,“神功”、“绝技”,以及“宝典”、“秘籍”等,都是作家发挥想象力,编造而成的故事,都不可信以为真。 但是合理的中医疗法不可一概否定。开展气功学习、推广,有利于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是件好事,但是在宣传上要注意科学性,不可神秘化。
个人分类: 伪科学|1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络究竟是什么东东?是气?“生气”的气?
热度 17 gabbro 2012-5-25 17:05
传说中的任督二脉被高调宣布打通后,大脑出现了开水活动的感觉。 这一来,把经络推到了前台。 经络究竟是什么东东? 提起经络,我始终有个错觉,感觉像地球的经纬度。 地球本无经纬度,人们为了精确定位,才有了经纬线。 经络究竟是血液传输系统、神经传导系统、亦或是体液传输系统、是气的通道? 如果任督二脉被打通,是某些关键的经络或气被打通,那么绝大多数人的经络天生就是不通的? 气是物理意义上的气,还是笼统抽象的气?是不是指“生气”的气。中国人描述不高兴的情绪,多半会说“生气了”。这个气应该不是指具体的气吧? 如果所有人的任督二脉都可以比较容易被打通,而且可以健体强身,治疗疾病,产生身心愉悦感,这可比去医院看病简单多了,省去了反复挂号、排队、交费、一次又一次的各种检查。这应该也比喝酒、嗑药经济实惠,而且没有嗑药带来的恶果,更没有酒驾或毒驾的风险。 果真如此,建议纳入医保范围,在医保定点单位普遍推而广之,造福于人民。 这样一来,国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困惑不解,求高人指点!
7739 次阅读|57 个评论
[转载]亦说经脉络
热度 1 lxj6309 2012-5-25 16:37
这几天大家在争议经脉问题,也是争议中医的合理性。 中医是经验科学和宏观科学,经脉络是经验概念,也是宏观概念。对其认知也需要有专业语言和专业经验。本人没有专业经验,列举古籍以提供信息。又从湖北中医学院搜得一PPT,放置于后供大家参考(希望原作者见谅!)。 经络.ppt 衺犹分也。衺行体中 , 谓血 脉 流转于体中也。”朱骏声曰 : “按 , 字俗作 脉 。” 夫 脉 者 , 血之府也。——《素问· 脉 要精微论》 骨著 脉 通 , 与体俱生。——王符《潜夫论·德化》。 经络论 ——《黄帝内经·素问》第五十七篇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 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 帝曰:善。 脉要精微论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顷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写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耎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耎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其耎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喝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耎而散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耎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骨行)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帝:病成而变何谓?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徵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徵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目旬)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个人分类: 科技普及|2122 次阅读|5 个评论
周六(4月21日)北大中医社讲座:用经穴养生——经络穴位的应用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4-20 10:39
各位朋友: 大家好!本周北大中医社为大家准备了一场讲座,欢迎大家准时参加。每次讲座前十 五分钟始将安排大家共同诵读经典,请大家提前到场。 主题: 用经穴养生——经络穴位的应用初探 主讲: 杜冰老师 时间: 2012年4月21日(周六)14:45-17:00 地点: 北京大学二教107 讲座内容: 经络、穴位无论是对于养生还是对于中医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上手容易、 效果显著使得经络穴位既是养生调理中的重要帮手,也是入门中医的一条捷径。但对初学 者而言,除了关于经络穴位的生疏,往往又有这样的疑问:如何能够正确地用好经络穴位 治病养生呢?怎样的操作手法是合适的呢?在这次讲座中,杜老师将为大家讲解经络穴位 应用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养生、调理方法,并结合几个重要穴位及其功用让大家对经络、 穴位有实在的体会。讲座过程中会有十方泰和的志愿者以及北大中医学社的老社员辅助教 学,帮助听众找穴按摩,通过互动使得听众有最直接的感受和最大的受益。 老师简介: 杜冰,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会员,现任北京十方泰和中医门诊部主任。 他长期从事经络疗法的研究与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以“杜氏指针疗法”为主导,形成了 “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以身心的全面测评为依据,以经络治疗治疗为基础,以身心兼治 为根本,以医患同步为保障”的十方泰和医疗特色。杜老师医德出众,宽厚亲切,多次在 公众场所义诊,利益大众。杜老师之前在北大中医学社曾做过关于十二经络和原穴的两个 大的系列讲座和一些专题讲座,好评如潮。 -- 清华大学学生中医学社 ---学中医,习中医。为往圣继绝学,启来轸以通途。 ---网站: xzyxzy.org 关于清华中医学社的FAQ --- 资料汇集: ftp://tcmuser: tcmuser@thutcm.8866.org ---infobox: 清华中医社 人人网账号: 中医社 新浪微博: 清华中医社 飞信:13466412874 QQ群:110860587
个人分类: 思考中醫|4067 次阅读|1 个评论
清華大學中醫社4月27日经络课程第十四讲:“任脉”的主要经穴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4-19 21:59
经络课程第十四讲:“ 任脉”的主要经穴 时间: 2012年4月27日(下周五)晚18:30-21:00 地点: 清华大学 一教201 经络系列课程简介: 常在武侠小说中看到“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而实际生活中任脉和督脉应用于养生保健的效果也十分显著。经络养生系列讲座虽然是一个系列课程,但每次由于都有新面孔来参加讲座,所以杜冰院长基本上都讲得很通俗易懂,而且现场有实操(就是杜院长和其他大夫给大家找穴位)环节,故讲座受到了广大社员的好评。所以请感兴趣但担心自己是零基础的社员打消顾虑,欢迎大家在杜院长的指引下发掘身体中的宝藏,将其变成操之在手的宝贝!举手之劳,方寸之间,受益无穷! 授课老师简介: 杜冰院长,中医执业医师,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十方泰和中医医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十方泰和中医门诊部主任。杜院长曾多年师从明师,医德出众,宽厚亲切,长期致力于经络疗法的继承、研究与推广,在经络疗法的诊断与治疗上具有独到的技法与心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讲内容简介: 本经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24个穴位。主要分布在人体前正中线上。 经脉病候:任脉失调,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男女生殖系统及咽喉部的病症。如腹内结滞不通,疝气,阴部肿痛,痞块积聚,小便不利,遗尿,痔疮。 ①实症:腹部皮肤疼痛 ②虚症:腹部皮肤瘙痒 若平时感觉自己的不适与上述病候相符,来听听这场讲座并回去后按讲座上介绍的方法和穴位坚持操练,您一定会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有明显的改善,这也是我们许多社员的切身体会。 提示: 18:30-19:00由齐金朵老师给大家讲解养生动作要领,并带领大家一起操练。若大家在平时的经络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有疑问,可更提前一点时间到场,因为齐老师每次讲座都提前很大一段时间到场。在此也对齐老师的认真、负责表示敬意和感谢! -- 清华大学学生中医学社 ---学中医,习中医。为往圣继绝学,启来轸以通途。 ---网站: xzyxzy.org 关于清华中医学社的FAQ --- 资料汇集: ftp://tcmuser: tcmuser@thutcm.8866.org ---infobox: 清华中医社 人人网账号: 中医社 新浪微博: 清华中医社 飞信:13466412874 QQ群:110860587
个人分类: 思考中醫|4020 次阅读|5 个评论
从“中医养生钟”谈中医现代化的道路
热度 1 tingyy 2012-3-8 20:52
从“中医养生钟”谈中医现代化的道路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非常现代化的中医时钟(见下图和附件)。据说这个漂亮的中医时钟可以用来指导人们按照每 日十二经络的运行来养生的。所以又称为 “中医养生钟”。 根据中医子午流学说 每日的十二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联系在一起,而这些经脉又和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所以按照这个规律来指导人们一天的生活节奏有利于身体的活动与宇宙(主要是太阳)的运动相协调,将会对身体的健康有益。详细的说明可以参考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ca1b670100iazj.html 中医的这些医理已经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是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道路上遇见了很多问题。上面介绍的 “中医养生钟”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中医养生钟”的制作人看到 十二经络养生与每日的十二时辰有关,于是很自然就联系到当今我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时钟(具体来说就是北京时间)。于是制作了这个按照北京时间运行的 中医养生钟。但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经络运行的 十二时辰就是北京时间吗? 中医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人体的运行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与 经络运行相关的 十二时辰是指人体运行的环境下太阳的运行时间规律。我们知道古代对这个时辰的测定主要就是依靠当地太阳光的变化(用日晷的指针阴影变化来测定)。而现代的北京时间是一个一年四季不变的规律时间,而且整个中国地区都统一在这个标准时间之下。北京时间的发布和实行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运行的需要。在广大的北京时间实行地区实际上存在着多达 5 到 6 个小时的时辰差异,而且各地在不同的季节也有好几个小时的时辰差异。所以简单地用北京时间来代替 经络运行相关的 十二时辰是有极大的误差的。 从“中医养生钟”的推出与流行,我们看到在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有一些人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术语简单地“改造”中医。用机械的,简单的观念来解释中医经典对人体运行规律的描述。这样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不仅不能使中医现代化,而且往往会歪曲中医的正确医理思想,产生负面的作用。 中医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应该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包括各种科学设备和手段,科学理论和思想、方法),吸收中医医学的正确思想、医理和医药技术,发展出与现代科学同步的现代中医学。简单地说应该是在中医的正确医理的指导下,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中医研究,而不是局限于“研究中医是否正确”。 “ 中医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医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对现代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的吸收和应用的过程。” “中医现代化是为了自身理论与临床水平的提高,为了中医的服务更加适合于现代,而绝不是中医对西医的简单模仿,也不是把中医“打”碎了,纳人西医的体系。传统具有它所在时代的现代性,而现代中也包含着传统。” (《第三只眼看中医》,毛嘉陵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中医养生钟 中医养生时钟.exe
个人分类: 中医和养生健康|4671 次阅读|1 个评论
清华中医社周五经络讲座:“足少阳胆经”的主要经穴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3-1 09:14
各位社员: 大家好! 先插播两条“广告”: 1.本周三、周四(2月29日、3月1日)午饭、晚饭时间,在紫荆食堂前的大道上,中医招新啦~欢迎新老社员前来捧场! 2.从这学期起,学社提供免费讲座短信提醒(飞信定时短信,限于费用问题只能服务移动的手机号~),号码是13466412874,欢迎新老社员(很抱歉只能是移动的手机号)来加飞信好友~!(最常用的是用客户端添加好友,如不方便使用客户端,也可编辑短信HY#13466412874发送到12520)一般是讲座前一周确定教室后通知,讲座前一天再通知一次。 本周五晚安排了一场经络讲座。这次讲座的内容是: 经络课程第十二讲: “足少阳胆经”的主要经穴 时间: 2012年3月2日(本周五)晚18:30-21:00 地点: 四教4401 胆经、肝经是晚睡的人们最容易失调的两条经络,了解这两条经络的知识对自己日常的保健非常有帮助。 经络养生讲座虽然是一个系列课程,但每次由于都有新面孔来参加讲座,所以杜冰院长基本上都讲得很通俗易懂,而且现场有实操(就是杜院长和其他大夫给大家找穴位)环节,故讲座受到了广大社员的好评。所以请感兴趣但担心自己是零基础的社员打消顾虑,欢迎大家在杜院长的指引下发掘身体中的宝藏,将其变成操之在手的宝贝!举手之劳,方寸之间,受益无穷!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本经从头走足,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主要分布在躯干部两侧及下肢外侧中央,左右各44个穴位。 经脉病候: ①外经病候:寒热往来,头痛,疟疾,面色灰暗,目痛,颌痛,腋下肿,瘰疬,耳聋,髀部或腿、膝及腓骨部疼痛。 ②内脏病候:胁肋疼痛,呕吐,口苦,胸痛。 若平时感觉自己的不适与上述病候相符,来听听这场讲座并回去后按讲座上介绍的方法和穴位坚持操练,您一定会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因此有明显的改善,这也是我们许多社员的切身体会。 授课老师介绍: 杜冰院长,中医执业医师,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十方泰和中医医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十方泰和中医门诊部主任。杜院长曾多年师从明师,医德出众,宽厚亲切,长期致力于经络疗法的继承、研究与推广,在经络疗法的诊断与治疗上具有独到的技法与心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提示: 18:30-19:00由齐金朵老师给大家讲解养生动作要领,并带领大家一起操练。若大家在平时的经络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有疑问,可更提前一点时间到场,因为齐老师每次讲座都提前很大一段时间到场。在此也对齐老师的认真、负责表示敬意和感谢! -- 清华大学中医学社 ---学中医,习中医。为往圣继绝学,启来轸以通途。 ---网站: xzyxzy.org ---新浪微博: 清华中医学社 ---人人网账号: 中医社
个人分类: 思考中醫|3587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医泰斗邓铁涛的言论跟文革的反科学言论多么相似啊
热度 3 wliming 2012-2-11 12:03
邓铁涛:“而最新的提法是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现代化、大众化。如果拿这几个来看中医的话,都适合。医学嘛,要中国化。 将来西医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 我预言,经络如果世界都认识的那一天,都承认它的存在的话, 世界医学就要起革命了 , 最小的不是神经,是经络 ,经络解决了,许多问题就解决了。。。”“ 过去四次反围剿都是用毛泽东思想,用中华文化加马列主义指挥的,它就成功,所以现在为什么提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对有些人体组织结构不清楚,而能够当医生,那是因为我们可以得到那些组织结构更更深入的信息; 而 西医是掌握了它的外形,而且是死的 ,” 还有很多。。。。 我再列举陈伯达当年的一些话: :“ 人类的文化是从东方开始的,后来转到了西方;经过一次往返,现在又在更高的水平上回到了东方 ”,“ 过去科学是从西向东,从欧美到中国,将来中国要领导科学 ,为此要彻底批倒相对论。” 事实上,中国的民科多数都具有邓铁涛一样的思想,他们到处宣扬所谓的“中国科学”“东方科学”,“用唯物辩证法推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等。邓铁涛其实就是个大民科!
个人分类: 伪科学|1567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猪武者四驳经络
热度 1 wliming 2012-1-16 19:30
我来大胆的为 您破解经络之谜吧。中国“科学家”搞了上百年也搞不清中医的经络是否存在。 我负责任地告诉你答案,不存在!猪武者好大的胆子,怎么敢说这样的大话呢? 我用证伪的方法四驳经络的存在。首先,各医院的外科大夫都知道经络不存在。 举个反例就清楚了。需要接胳膊接腿儿的时候,外科医生都会留意处理神经、血 管、骨骼和肌腱,而不会去留意接驳经络(想接也不知道在哪里),一般来说病 人正常恢复后就不会影响基本功能。由此可知所谓经络是子虚乌有的。其次,中 医号脉明明摸的就是勃勃跳动的桡动脉,然后根据桡动脉的跳动又“滑”啦又 “弦”啦又“沉”啦又“浮”啦白话一通,难道中医承认桡动脉属于经络?不, 他们一直不承认!这就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再次,经络理论源自中国,但唐朝曾 经失传,由高丽反传回中国,之后两国各自发展千年至今,如今竟然大多数穴位 对应不上,因此现在中韩两国的汉医正为谁是正宗而争得不可开交。按理说这种 穴位对应不上的情况解决起来很简单,不管正宗不正宗,把两国的都罗列起来验 证一番,哪个有效哪个就保留嘛,这样两国还不伤和气。我猪武者都能想到,他 们一定也能想到。为什么不这么干呢?这就说明了其理论的模糊性和非自洽性, 简直太没谱了。(就事论事,从师承观念上讲还是人家韩国的正宗点嘛,因此您 相信经络存在的话也要去挂大长今JJ的号才对)。最后,我要拿大家都做过的眼 保健操来举例。眼保健操这个中国最普及的经络保健疗法到底挽救了中国人的视 力了么?咱拿数据说话,木有。中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现高居世界第二,眼保 健操没能挽救中国的眼睛,中学开始同学们几乎一人一个水灵灵的大眼镜儿。说 到这儿,中医定会出来狡辩,“你要不做眼操就会世界第一”云云。我告诉他们, 近视发病率第一的是日本,而相应的,日本年均每人7本书的读书量也居世界第 一。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用眼的最大负担就是读书,中国在人年均读书量低于 日本的同时近视的发病率也略低,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实在是无法从中看出眼操 的任何功劳。
个人分类: 伪科学|186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经络专家”与秦朝“术士”
热度 1 wliming 2012-1-3 21:16
博主评:谁找到经络,一定可以得诺贝尔医学奖!发现经络的 祝总骧院士怎么悄无声息呢?至少可以得一个拉斯克奖吧? “经络专家”与秦朝“术士”   作者:王献章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自封为“始皇帝”,至高至上至尊至圣的心理无限 膨胀,于是就导演了一幕人可以长生不老的闹剧,成为千古笑柄。   故事的起因是秦始皇巡游到泰山遇见一个叫徐福的人,他告诉秦始皇人们在 山东半岛的蓬莱与长岛之间的海域看到了(当时人们还无法理解的光学现象的) “海市蜃楼”,并以此说服了秦始皇相信人间仙境的存在。并许诺为秦始皇寻找 长生不老药,服用后就能长生不老成为神仙。这正迎合了秦始皇长生不老、长期 统治天下的愿望和心理。于是,徐福在秦始皇手中淘到了第一桶金……直到九年 后,怕死的秦始皇仍执迷不悟,又被徐福忽悠成功淘到了政府资助的“科研”经 费——第二桶金。一瞬间,咸阳城内搞长生不老药靠此维持生计的“术士”比比 皆是。谎言早晚会被揭穿。秦始皇多年见不到长生不老药,并日渐衰老,终于悟 出了其中的端倪。几百位靠招摇撞骗的“术士”被秦始皇活埋成为了历史事实。 从中我们看到了秦始皇的残暴和愚昧,也看到了秦朝“术士”的可憎、可悲和可 怜。   那么,2200年以后,这样的历史悲剧还会在中华大地上重演吗?我郑重的告 诉大家,人物虽然没有了,故事还在上演着,只是几处的名目要修正一下:秦朝 “术士”应该改为“现代经络专家”;长生不老药应该换成可以医治百病的“经 络”;寻找长生不老药就是寻找“十二经络”;他们一个是去海外找,一个是在 人体内找,都总是找不到;虽然他们都淘到了金,得到了政府的资助,“经络专 家”的淘金能力显然是比古人略胜一筹。   秦朝“术士”的结局是被秦始皇“坑”了,那么“现代经络专家”的结局应 该如何呢?大家拭目以待——当然我们期待的不是悲剧,至少也应该是一个悲喜 剧。不管如何,前景不容乐观,因为“经络专家”的致命要害是“经络”永远也 找不到,而结局迟早要发生。 (XYS20120101)
个人分类: 伪科学|1513 次阅读|2 个评论
印大中等人评价光子中医学:瞎掰
热度 2 wliming 2011-12-29 20:21
中医经络的光子学 研究, 许云祥,陈贵珍, 罗燕君,刘颂豪。 这是刘颂豪院士课题组在 《激光生物学报》 发表的一篇有关中医经络的文章。 yindazhong 2011-12-28 22:31 确实瞎掰!论其一点,不管其余。光那么神,那么在相关医疗过程中传递大量生物学信息的电学信号呢?理化物质呢?神经信息传导呢?应该先把俺关于的“经络现象本质”的文章读上几十遍,然后再考虑什么是经络及经络现象...... �ٱ� dsp2008 2011-12-28 21:59 中医就是被这类骗子给糟蹋坏的! 在我看来,印大中自己对经络的解释也是瞎掰。经络这个东西本身就是瞎掰。方舟子说得好,经络不过是古人对血管和神经的模糊认识。当我们明确了血管和神经,经络就成了垃圾!
个人分类: 伪科学|1417 次阅读|5 个评论
光子中医学是一重要研究领域
热度 13 gaojianguo 2011-12-28 10:44
光子中医学是一重要研究领域
看到广州中医药大学许云祥博士等人发表在《激光生物学报》( 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 )的一篇关于中医经络的文章,很受启发。文章指出借助现代的光子学手段有望揭示经络的本质。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对中医进行拓宽研究的又一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了经络的“气”的存在,由此还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光子中医学”。 我们说某人开窍了可以形容“打开任督二脉”,夸某人聪明悟性高用“灵光”一词,这些都暗示着人在思考和学习过程中应该存在“光”和“气”的变化,只是限于现在的技术水平无法对它们严格地研究罢了。 中医和中药的博大精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参透的,这提醒我们一定要怀着包容的心态接受任何新发现。如气功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基本上没有文献报道,发功影响植物的生长被认为是伪科学,上图中的情形显示或许这种试验在技术上存在问题(图片来自网络),但通过发功来影响植物的生长难道就一定不存在吗?我们学院有一个研究气功的老师,他坚信有“气”这种物质,在别人眼里他是“怪人”,总是被边缘化,但说不定哪天他成功了,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又该如何是从? 关于中医中药引发的思考还有唯物和唯心,我们宣称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不仅不迷信,还要反对迷信,但迷信是什么?为什么要迷信呢?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中我们这些唯物主义者生活的可以很好,但世事难料,如果哪天你乘坐一架还差五分钟就要爆炸的客机,在这五分钟里你会想到什么?唯物的你会认为,我是碳水化合物,由分子和原子组成,马上就要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了;唯心的你可能会想,主啊,请赐我重生,阿门!或者,我要抓紧时间去投胎。两种观念的人哪种想法更加“浪漫”和艺术我想是一目了然的。 中医经络的光子学研究 许云祥,陈贵珍, 罗燕君,刘颂豪 摘要:在中医经络现代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光子学在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循经感传现象的发生及其实质意义,经络腧穴诊断的客观化以及腧穴双向良性调节作用等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指出中医经络的光子学研究有望借助光子学的学科优势,从科学的角度对我国经络学说进行诠释和量化,为经脉腧穴的光学特性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并有望找到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伤性的诊断技术或监测疗效的有效方法,同时促进中医经络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和发展。 关键词:中医;经络;光子学研究 A Photonics Research on Meridians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 On the basis of modem research of Meridian ,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s of photonics in the research fields were approached as follows: the objective detection on Meridian courses , the occurrence and substantial significance of Propagated Sensations along Meridian , the objectification of meridian and acupoint diagnosis and the dual-directional regulatory action. It was shown out that with the aid of photonics , the Photonics research on Meridians can interpret and quantize Meridian Theory by a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 provide importa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photonics properties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The Photonics research on Meridian and acupoint diagnosis may provide a non-invasive and non-traumatic diagnosis technique or effective therapeutic surveillance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ridian Theory and modem medicine. Key words : Chinese Medicine ; meridian ; photonics research 中医经络的光子学研究. pdf
5538 次阅读|40 个评论
揭示人体的秘密--生物体内的普遍联系--气为何物?
daodezhenjing 2011-10-28 08:50
  自然界有两种形式的物质运动,一种是线性的,即稳定不变的实体连续地在空间中移动,另一种是非线性的,它依赖连续在系统空间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周期组织与离散传递能量。普遍联系就是指这种非线性运动。   大家不要小看这种普遍联系,它并不是随机、胡乱地瞎联系,从普遍联系的产生原因就可以看到,它来源于要素之间的竞争,顺应整体的变化变会得到系统能量的优先支持,从而使可以不断在系统中产生并发展,而那些违背整体的变化就会受到系统能量的抑制,使它不断在系统中衰退并灭亡,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所产生的能量传递方式就是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所以,普遍联系其实是整体意志的一种体现,它所到之处,局部都得听整体的话,否则它就会被淘汰。   不少人一直认为生命现象几乎不可理解,其实生命问题本质上并不存在,它就是物质的一种内在本性,生物之所以在表现在大相径庭,其根源就在于生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这使它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自然力。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这种自然力,当然觉得神秘。那么这种普遍联系到底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想想,什么在人体是连续的,既然是普遍联系,肯定有连续的物质基础,否则普遍联系如何产生?不少人可能想到了,它就是连续在人体的组织液,所有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中,如果这里面存在一种普遍联系,那么整体的控制就好理解了。事实上正是这样,水是一种特殊的分子,它氢键并不强,当能量作用于它时,氢健很容易断裂,使其中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游离出来,成为一个自由氢质子,这个氢质子马上就会进入另外一个水分子,把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置换出来成为一个新的自由氢质子,以此类推,一种特殊的能量方式出现了,那就是通过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传递能量。 生物学家一直惊奇于生物信息的传递,因为不论信号从中枢发出或者向中枢传递信息,也不论是痛刺激或是触刺激所引起的,或者是连接大脑各个部分的,在体内的所有神经中的这些信号实质上是一致的,你也分辨不出一个神经冲动的照片记录是哪一种生物的。事实上这正是普遍联系的特色,通过一种媒介,传递不同的信息,信息之间的区别不是定性的,而是定量的,具体地说就象声音或电磁波的传递,只有频率上的不同。   现有生物学家们把神经冲动弄得越来越复杂,让人们难以真正地理解,其实它本质上非常简单,它就是通过同一种媒介--水分子传递的,忽视了它,对生物信息的认识只能是混乱不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们机械地把大脑分成若干个区,如听觉区、视觉区、运动区等,并把它与局部感觉器官(如耳朵、眼睛、四肢)一一对应起来,仿佛非眼睛部位的信息就不能在大脑中产生视觉反应。其实这是错误的,信息的本质是一样的,它区别只在于频率的不同上,大脑对应各区对信息的处理只看它所在的频率范围,而不管它到底是来自哪里,只要它量上达到一定条件,都会产生同样的反应,如非视觉感知。那么神经中的信息到底是怎么传递的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水在人体占据重量的70%,而在这些水中,含有大量无机离子,如钠钾钙等,它们都根据自己的带电性吸引着大量水分子在它们周围有序排列,形成一个较大的分子集团。大家有脑子好好想想,它和原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多了!集团中心的无机离子就相当于原子核,而周围有序排列的水分子就相当于原子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有一个和电子类似的基本电量,那就是一个自由氢质子的电量。有了这种认识让人是振奋的,因为这预示着这里面包含着一种和电磁波运动方式类似的能量传递,而且还有一种和激光类似的高能量方式。事实上不正是这样吗?很多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虽然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相信它的存在。   电磁波的产生和原子空间的层次之间的跃迁有关,其实这就是原子某一层次空间中的物质离散向外释放能量。生物波也是一样,水分子在无机离子周围是层次排列的,水分子集团是靠键连接的,它最怕什么,不就是自由氢质子吗?当水中的自由氢质子达到一定数量,就会让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的水层的某一个层次迅速离散,并向外释放能量,这就是生物体内普遍联系的来源。   同样,在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中,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才是神经冲动的根本。无机离子比水分子小,可水分子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而无机离子不能,就是因为它包络着一个较大的有序水层,不过这并不是固定的,当组织液中的自由氢质子达到一定数量,这个有序水层的某个层次就会迅速离散,使它体积变小,这样就可以通过细胞膜产生神经冲动了。由此可见,神经冲动就是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的有序水层周期组织与离散进行传递的。   明白了神经冲动,我们对人体普遍联系的认识就很清晰了。它有三个层次,宏观的就是神经和血管,它负责全身能量的快速传递;中间的就是人体的微循环,它包括神经末梢、毛细血管、淋巴、组织间隙,它负责把神经和血管的能量传递到局部的每一个细胞;微观的就是连续在全身的组织液,这是人体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在这三个层次中,哪一个更重要呢?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整体决定局部,微观决定宏观,也就是说,微循环比神经血管更重要。中医学中的十四经脉是什么啊,其它就指的就是微循环,它是一种混合体,不是什么特殊的管道。而穴位就是经络和神经血管之间的连接点,整体的能量就是依赖这里把能量传递到经络,再到局部的每一个细胞的。   现代不少人研究经络,都忽视了气的传递,经络是气运行的通道,不认识气,何以来认识经络?而人体的气其实就是人体的能量,而人体能量的主体方式是什么,它就是依赖连续在全身的组织液来进行传递的,全身无处不经络,明白了这一点,经络还是秘密吗?
个人分类: 医学|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络研究中的国际丑闻:北韩的金凤汉事件
热度 2 Helmholtz 2011-8-16 14:13
我一直感叹中国以长城为代表的几千年的闭关锁国,使得诸多所谓学者因缺少历史知识而仍以天朝自大,或者以神所眷爱的子民(炎黄子孙以及中医后人)自居,却缺少发展的眼光和进化的观点去理解古人以及他们所面对的环境。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又自以为学会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自然辩证法,因此再次必然地从认识自然、把握自然以及在经验总结和逻辑思辨方面都胜过了其他人。于是我们在建国之后曾经大批相对论、量子力学、甚至遗传学。 包括我们的大科学家无顾起码的事实,去论证亩产万斤的现实可能性。当中国有良心的农学家出面批评这些说法不现实、不可能的时候,一干鲁迅小说中描述的人物冲上去把他们全部打倒在地、并踏上一只脚:“你们这些臭老九以为自己是谁,算是老几?”“究竟谁是大科学家?”这才造成因为全民族的鸦雀无声。 我们不讲真话,不面对事实,最后整个民族不得不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甚至到现在我们的愤青也喜欢打着集体主义的旗号,一拥而上,围攻讲真话的人。 中医究竟是怎么回事、经络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点东西居然在西风东渐上百年之后,仍然没有一个可信的、可靠的交待,尽管各类说法满天飞。真若有炎黄在天之灵,是不是应该为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后代感到惋惜。许多人信心满满地说,科学家证明了这个、科学家证明了那个,他们经常忘却科学家也是人,也会犯错误,甚至犯大错误,甚至说谎话,造假证据。政治家能、史学家能,科学家为什么不能? 今天我在这里就上传一个跟我们民族文化有关的、外国人的经络研究丑闻。看过之后,我们摸着良心说,还会觉得对验明经络的正身那么地有把握吗?如果别人做不出来,甚至于压力之下要去做伪,你为什么就做得出来,你怎么就确定自己以及自己所依据的材料真的就是可靠的、真实的?毕竟大家都是一样的人,都可能受观察水平和观察能力的影响,甚至因为荣誉和饭碗的而说不得已的违背事实的话。这种事情,我们在前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见得多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经络就无法研究,而是研究者必须警醒:过去的谬误太多,假现象假观察太多,极少有可靠的依据。人们必须在没有路径的丛林中,辟出一条蹊径来。自己的实验结果不仅要是真的,即要能说服自己,还更要说服别人。否则可能丝毫也没有意义。 那么经络研究的下一步究竟应该怎么办?仍然还是一个问题。我有了一点想法,请问你有吗? 特别转发中科院科技史所李昂先生的文章:北韩的金凤汉事件 http://www.ihns.ac.cn/kxcb/kpwz/201012/t20101215_3045015.html 北韩的金凤汉事件 作者:李 昂 经络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想必不陌生。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以十二经脉为主,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而气血沿经络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就是穴位(图一)。相传成书于战国时代的中医古籍《灵枢》中提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指出经络在生理、病理上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经络的作用是「行气血而营阴阳」;在发生病变时,它能反映症候;而针灸、按摩和气功等方法之所以能治病防病,就是基于经络具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功能。但它到底是什么?从古书中无法找到答案。 从二十世纪中叶起,以现代科学方法来进行的经络研究便在世界各国开展起来,并形成一系列关于经络的假说。其中神经论是所有假经说中比较主流的观点,某段时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用电磁方法探测经络现象,但是这些探索性的实验,仍无法回答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因此当 1963 年北韩平壤医科大学的金凤汉教授宣布他们发现了经络的实体,证明了经络系统是一个新的、独立的机能形态系统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金凤汉从 1954 年起研究经络系统,认为经络学说必有客观的物质基础,当时的北韩学术界对此认识并不一致。数年后,北韩学术界普遍认为他的工作不科学,要把他赶出学术界,但由于领导支持,他不但没被清除,而且迅速发迹,研究团队也迅速扩充,当他在 1960 年底完成第一篇关于穴位「小体」的研究报告后,北韩便建立了经络研究所。 1963 年金凤汉在《北韩医学科学院学报》( Journal ofthe DPRK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第 5 期上发表了长达 41 页、题为〈关于经络系统〉( On the Kyungpak system )的论文〔注〕,宣布他发现了与中国古代经络穴位相对应的解剖结构。同年 11 月,在平壤举行的经络研究所成果报告会中,金凤汉报告了自 1961 年以来,他们在经络系统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此时的他已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与会者一致同意把新发现的结构命名为「凤汉管」、「凤汉液」和「凤汉小体」。 金凤汉的研究主要结论有如下五点: 一、 经络系统包括凤汉小体,和将它们连接起来的凤汉管。凤汉小体就是穴位所处的位置,它不仅存在于皮肤底下,并且广泛地散布在人体组织的深层。 二、 凤汉管的存在形式之一是在血管或淋巴管内走行,另一形式是在血管和淋巴管外走行。脉管内外之凤汉管的方向彼此不同,但它们的结构没有区别。 三、凤汉液在经络系统中呈循环状循环。 四、凤汉小体有独特的生物电活性。 五、凤汉小体和凤汉管内含有大量的核酸,特别是脱氧核糖核酸。 金凤汉相信他的这些发现,除了对经络系统的广泛说明有一定的贡献之外,还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问题,并且在这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北韩政府视其为伟大的科学成就, 1966 年,还特别发行了纪念金凤汉及其研究成果的小全张邮票(图二)。 就在金凤汉的研究成果报告会刚刚结束之际, 1963 年 12 月 14 日,中国大陆《人民日报》以两个整版和一个半版的篇幅翻译转载了〈关于经络系统〉全文及附图,同时刊登卫生部致北韩保健省的贺电。《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刊登一篇长达 1 万 6000 余字的研究论文,大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当时的《人民日报》认为金凤汉的发现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可谓推崇备至,因为金凤汉表明北韩科学家在经络系统的形态学、实验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就。 然而,由于金凤汉的研究工作以保密为名,他发表的论文没有严格按照论文规范的写作要求详细报告实验方法,因此其它实验室在进行验证时,始终无法重复出他的结果,从而引起很大的争议。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副教授藤原知领导的研究小组,和奥地利的组织学权威凯尔勒( Kellner )所做的追溯性实验,均否定了金凤汉的结论。 中国作为经络学说的发源地,对于金的研究自然更加关心,不但派出代表团赴北韩平壤考查学习,在国内也组织了大量人力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同样与金凤汉相左。只因为《人民日报》过早高调赞扬金凤汉的研究,陷自己于被动,学者们所得的正确结论只得压下不予发表。但来自国际上的压力已经使金凤汉难以承受,加上作假的手段又被同胞揭穿,最终跳楼自杀,为自己的不端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行文至此,不由得让人想起盛唐诗人杜甫的两句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金凤汉的往事早已过去,但当时《人民日报》的轻率,陷学者于不能发表正确结论的窘境,至今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注:该论文曾以单行本方式由北韩中央通讯社发行,至少出版过两次。 参考数据 1. 李鼎,《经络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年。 2. 薛攀皋,〈金凤汉事件〉,《炎黄春秋》 7 月号, 60-64 页, 2009 年。 3. 金凤汉,〈关于经络系统〉,《人民日报》 1963 年 12 月 14 日 。 4. 李强,〈勿忘金凤汉〉,《推拿医学》第 7 卷第 2 期, 2005 年。 5. 朱兵、李江慧,〈又现「金凤汉」〉,《湖北中医学院学报》,第 11 卷第 2 期: 3-10 页, 2009 年。 图一:传统中医对人体经脉、穴位位置有一套图解说法,然在现代科学的检证下却未能找到明确对应的组织器官。图为明朝《滑氏十四经发挥》中,关于人体部分穴道位置的图标。︵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二:北韩政府为纪念金凤汉研究发行的邮票。图左上方为金凤汉本人照片;右上为北韩经络研究所;下方环状物则为凤汉管的图示。(作者提供) 金凤汉事件 http://www.yhcqw.com/html/cqb/2009/713/09713185130DD675851FKBA0A734C4D197_2.html 薛攀皋 2009年第7期 炎黄春秋杂志 发生在1963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凤汉——金凤汉其人其事;一方面是我们——我们对此做出的反应。 金凤汉是朝鲜平壤医科大学教授。他是研究针灸的。针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世界上许多地方许多人用针灸治病,也有人研究针灸治病的原理。人的全身皮肤上有一千多个穴位。在一定的穴位上用针刺,用艾灸,可以引起人体一定的反应,得到治病健身的效果。我们的老祖宗把主要的穴位分成十四个组,它们各自在人的身体表面以一定的线路排列。这就是十四经。经是经脉的简称,是主干。经脉的分支称为络脉。两者合起来称为经络。穴位和经络,单独地或者互相配合地与人的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相联系。经络系统有没有实体,是一个长期争论悬而未解的问题。有人认为穴位不是骨、肉、耳、目那样的组织或器官,它只是皮肤上一个个范围很小的部位。经络不是消化管、血管那样的管道,而是穴位间的联络通道。但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穴位和经络都有实体,有一定构造。金凤汉就持这种看法。   金凤汉其人其事   金凤汉从1954年起研究经络系统,认为经络学说必定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当时朝鲜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看法。到1958年矛盾趋于白热化,学术界普遍认为金凤汉的工作不科学,要把他从学术界清除出去,但是领导上支持他,金凤汉的研究队伍很快从五六个人扩大到三十人。1960年12月,金凤汉写出了第一篇研究报告,说是发现了穴位的“小体”。于是朝鲜集中人力建立了经络研究所。到1963年11月第二篇研究报告《关于经络系统》公布的时候,他的戒备森严、设备完善的崭新实验大楼里的工作人员已经达到三百余人。   1963年11月30日,在平壤举行了以金凤汉为首的、平壤医科大学经络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报告会。根据报道,金凤汉在报告会上介绍了自1961年以来,他们在经络系统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他宣称通过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说明经络系统是有实体的。它是由—种“小体”、一种联络“小体”的“管状结构”,以及在管内流动的一种“液体”等组成的。它是一个新的、独立的机能形态系统。   和前些年的情况完全翻了个,据说在报告会上许多学者发言,高度评价金凤汉取得的成就。他们倡议并获得与会者全体一致同意,把上述新发现的结构,分别以金凤汉的名字命名为“凤汉小体”、“凤汉管”和“凤汉液”。   金凤汉说,凤汉小体不仅存在于皮肤,并且广泛地散布在肌体的深层,和针灸临床得到的经验是一致的。连接凤汉小体的凤汉管,既存在于血管和淋巴管之内,也存在于血管和淋巴管之外。脉管内外的凤汉管走向不同,但结构没有差别。凤汉液在经络系统中循环是由心脏搏动来维持的,其循环速度比血液的循环速度慢。对一个凤汉小体的刺激效应,可通过凤汉管传导到另—个凤汉小体。凤汉小体和凤汉管内含有大量核酸,特别是脱氧核糖酸(DNA)。凤汉管中的DNA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与均匀的凤汉液中的核酸无关。   金凤汉说他们已经基本阐明了凤汉系统的全部面貌。它是一个新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系统,同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不同。他们新的研究成果,相信对于经络系统的广泛说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和原则问题,并且已经在这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   我国新闻媒体的异常举动   在金凤汉研究成果报告会之后两个星期,(全文8100字) ...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1223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花莲与香山 人生如梦幻
热度 4 yindazhong 2011-5-31 13:06
花莲与香山 人生如梦如幻(四) 邹伟俊的空间 —— 国粹梦谈 2010年10月8日,星期五 今天是南斗星君诞生日,又是北斗九星降世,黄道吉日也。果然太阳又露出来了,普天下阳光灿烂,是天公为我壮行吗?不久前在台湾沾上的一点辛酸也被我带回大陆了。眼下的台湾已没有人在讨论复兴中医这类事了。而大陆毕竟还有一批铁杆中医,他们还有在关注中医,故而我决定今天赴京,去出席一次名为 “ 象思维学术沙龙会 ” 。这是一次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承办的中医学术讨论会。不久前的国际慈济人医年会中,并没有留给中医一个发言的机会,我也只有在第二天下午能与花莲的台湾中医略略叙上一叙,无奈还未能畅谈。这次赴京却是专门去讨论当今中医的出路问题。我这个年近古稀的中医老人也正要去中国的首都,看一看当今中医界还有多少复兴中医的勇气。 上午八点半时分,我便离开二楼诊所,乘地铁去火车站,后与章政、黄媛接上了头。以后便是进站,安检,上车这类老规矩。这是一趟九点四十分驶往北京的动车,在车上硬是坐了八个小时。到北京南站时天已黑透了。后又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再坐二站公交车才到香山。所谓香山,那是北京西北部的一片山林,香山饭店是依山建造的宾馆,还在半山腰呢。于是又得在黑夜的山间步行一里多路的水泥山道,才见到了一片淡淡的灯光。这时到反而给了我一种柔和的感觉,完全没有当今大都市的灯红酒绿般的压抑,这里就是著名的香山饭店。说来也奇怪,我们三人居然离开了亮丽的灯红酒绿地带,专门跑进这个幽静淡雅的去处,去讨论一些当今时贤们毫不感兴趣的问题。在当今这样的年头似乎也是罕见之事,我这又是在做梦吗?或许是的。谁知,我今天偏偏身份证没有随身带上,在服务台办理住宿手续时,我那躲在家中的身份证又硬是来找我麻烦了。服务员小姐说眼下首都的警察查得特严,硬是不让我这个失误的老年人在这里住宿。无奈之下,我们就只好到二楼会务组,把这个麻烦交给会务组去了。后来折腾了好久,总算解除了这个麻烦,会务组安排我与孙主任同住一个房间。这时已很疲乏,晚饭也不想吃了,便喝了点水,就速速钻进被窝,去做梦了事。一夜到也安然。 2010年10月9日,星期六 今天依然是秋阳灿烂,早晨卧在床上就可以见到窗外的鸟雀在林间穿来穿去,听到鸟雀们的议论声。孙主任七点钟左右起了床,我也就跟着他爬起床。起床后,孙主任热情地陪我去香山饭店后面的庭院里走走。说是庭院,其实是一大片依山而建的山林幽景,谓之 “ 曲觞流水 ” 。据说这也是国际著名的建筑家贝大师的杰作。后来孙主任指着一棵劲瘦的松树告诉我,那是1949年毛泽东会见傅作义的地方。据说这二位大人物当年就是在这棵瘦松下会谈和平解放北平事宜的。现在这棵瘦松也沾上了大人物的光,被文物部门命名为 “ 会见松 ” ,成了文物。我与孙主任转了一圈后,便去餐厅早餐,这里也是自助餐。在餐厅,孙主任给我引见了正在用餐的毛嘉陵 —— 我这次遇见的第一位故人。我见了他只觉得一怔。我已经二十四年没有见到眼前的这位毛嘉陵了。上次见到他时,他还只是二十二岁的青年人,我也还只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现在他也年近半百。二十四年前的1986年3月18日,我赴京出席了钱学森先生亲自组织召开的 “ 中医现代化科学讨论会 ” 。当时的钱老在那次会上作了一个题为《中医现代化的战略》的学术报告,提出了要开展唯象中医学研究,在中国率先提出 “ 唯象 ” 这种思维方法。这大概就是中国近六十年间最早认真提倡 “ 象思维 ” 的事了。记得那年7月,我又赴成都出席一个叫 “ 中日青年中医研讨会 ” 的活动,就在成都中医学院内遇上了眼前的这位毛嘉陵,并把那年上半年钱老所作的学术报告打印稿交给他,说是供他参考。谁知,那年的8月3日,钱老这篇讲稿就全文发表在《中医药信息报》上,文稿的末了还注上 “ 邹伟俊供稿 ” 五个字。据说,这篇文稿的发表还引起了争议。那时的毛嘉陵是《中医药信息报》的主编。眼下我与毛嘉陵都已改变了人生的容貌,钱老则离开我们远走了。忆当年,钱老、我与嘉陵,都在为振兴中医的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到很有些像昔年岳飞妄想收复大宋江山那样的 “ 还我山河 ” 的气势。奈眼下的中医已江河日下,边缘化啦。苍天啊,何时能 “ 还我中医 ” !岁月啊,你怎么如此无情,总是要让我等空白了少年头啊!这时我望着嘉陵,只是觉得悲酸,又觉得二十四年恍若一梦,当年的壮志都似一江春水,吩之东流了。 早餐后还只不到八点半钟,离开会还有半个多小时。于是我拉着章政到香山饭店门口照了几张相,以作人生的留念,后又去后面的曲觞流水的山间庭院。我总觉得那棵 “ 会见松 ” 颇有含意:究竟是那棵松树沾了大人物的光呢,还是大人物沾了那棵松树的光?眼下的世人都说是这棵瘦松沾上了大人物的光,而我却偏说是大人物沾了那棵瘦松的光。君不见,二位大人物早已成为古人,没有一个能留到今天,而这位瘦松依然青青不老,似乎能不生不灭,还能与我悄然诉说人世间的沧桑变化。于是我特地在那棵 “ 会见松 ” 下照了一个尘影,也想沾一下这棵松树的光。毕竟我二十四年才能赶来一次北京呀。九点不到时我也便进入了二楼的第三会议室。 今天出席 “ 象思维学术沙龙会 ” 的有在京代表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二十多位,列席的年轻学子到也有二十几位,大家围满了一个灯光柔和的会议室。上午第一个发言的是天津大学的理工科教授李刚先生。他说迄今为止,国内所谓的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基本上是在自欺欺人,犹如电影中的 “ 蒙太奇 ” 技术,不过是一种 “ 艺术 ” 欺骗而已,根本上是违背中医本身的。这位理工科教授一开始就否定了概念思维,否定了国内近半个世纪的中医科学化研究,其实他也是给中西医结合者猛击一棍。这一观点一出现,嘉宾主持人黄龙祥先生也附议说: “ 科学使人感官退化 。 ” 后自称为铁杆中医的曹东义先生也赶忙附议说: “ 四诊客观化根本就是一个错误命题,这种提法就是错误的 。 ” 就得痛快,我听了到也觉得也很过瘾。 紧接着发言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孟庆刚教授,他发言的题目是《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他认为思维科学(西方叫认知科学)是中医研究的关键,他也提到了要多学科研究中医,也提到了去年刚去世的钱学森先生。 孟 教授发言之后便是当今象思维研究旗手王树人先生的主题发言(大会规定主题发言可以二十分钟),他发言的题目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 —— 象思维是中国文化的根本问题》。他认为: “ 1949年后,中国一直在西化,诚信缺失。这是一种原则性的缺失,与象思维的缺失有关,中医界也是如此。中医必须回归到其原本时才能考虑与西医联合,中医学中所含的科学是未来的科学,是超越西方科学的科学。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通过引进逻辑概念思维,却愚昧地与传统文化断裂,一昧西化。当今教育体制也已长期西化了,使中国人对自家的传统文化经典,集体失去了记忆。象思维是中国思维的本质特征,是原创性的母体,是本源性的思维,是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的思维,是以“象”为核心的思维 。 ” 王先生在发言中还特别强调,象思维是文化创新的原动力: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一旦成为知识、理论、公式、规矩、条条框框,在使用方便的同时也便成为创新的束缚,而能打破这种束缚的,只有悟性的象思维。中国的文化经典主要是诉诸象思维而创造的。中华民族在开启理性的逻辑概念思维这扇窗户时,不能以与传统文化断裂的方式,去关闭开启文化原创的象思维之窗。王先生又说: “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同的思维方式是不同文化特色的决定者与支持者。象思维也并非华夏所独有,世界各民族在进入文明之初,都曾以其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象思维与理性的逻辑概念思维比较,是比理性思维更本源的思维,是从中产生逻辑概念思维的思维。发现与提出新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这已得到公认。作为理性的概念思维,诉诸于定义、判断、推理,以及分折与综合,或数理逻辑的演算,建立公理系统等,这些都是借具体规定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作为悟性的象思维就其发现和提出问题而言,从根本上说,不仅不是从概念出发,而且没有任何前提与条件,甚至可以说是‘无中生有’和‘有生于无’ 。 ” 王先生还强调,理性思维与象思维没有高低之分,而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两者不仅包容,而且象思维还是理性思维时刻不可缺少的发展动力。从象思维的深入研究中,甚至有可能发现超越现在逻辑形式和科学形式的更高级的逻辑形式和科学形式。二十多年没有听到这样令人痛快的言论了。今番赴京是值得的。 王 先生发言完之后便是一刻钟的茶歇。茶歇之后轮到毛嘉陵作题为《中医象思维的文化解读》的主题发言。他认为,象思维构成了中医药文化中最重要的要素。象思维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疾病时,仅仅靠收集到的客观事实是不够的,还应有主观心灵层次的认识,才能富有创意地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并能创造性地采取灵活的治疗方案。而要达到这种意境,就必须学会用心去领悟。他又认为: “ 象思维是一种思维艺术,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中医药的核心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他认为,象思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中国古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异常而发生病变后,就会相应地出现某一些症状,而这在症状消失后又可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这样就直接从人体上发现和总结出了生理与病理,体内与体外征象之间存在着的“对应关系”,从而创造了“司外揣内”这种象思维方式,也证明了它的实践价值与正确性。毛嘉陵还说,仅仅了解体内变化与体表之间相关联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通过收集病理征象信息,对病理状态的机体进行调控,这才是诊疗的目的。中国古代医家发现,在患者出现某一种症状或某一组症状(证型)时,通过给予一种药或一组药(处方)就能够消除这些症状,最后总结出了药物与症状或证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像现代药理学那样分折药物产生疗效的机理,但却在实践上获得了成功。通过对“象”的把握,利用与症状相对应的药效调整体内异常的病理状态,取得了较好的甚至是神奇的疗效 。 ” 紧接着毛嘉陵发言之后,便是许明堂院长作题为《象思维下的意象医学》的发言。他把意象医学称之为扁 医学,认为是象思维的具体应用。许之后便是图娅与张维波等人的插言。这样热闹了一阵的插言之后,就轮到了给我的二十分钟主题发言。在刚才茶歇之后,我就已让学生章政把我的发言提纲发给了代表们。我主要是讲二十四年在唯象中医学研究方面的心路历程,回忆当年钱学森对我从事唯象中医学研究的支持与鼓励这件往事: “ 回忆我上一次赴京,还是24年前的事 : 1986年3月18日,我赴京出席了‘中医现代化科学讨论会’,在会上听了钱学森先生所作的学术报告《中医现代化的战略》。就在这个报告中,钱老提出了要搞唯象中医学研究这样的战略问题 。 到了1987年,我便按钱老当年所指的这个出路,撰写了一本《唯象中医学概论》,表示决心走这条路。1989年4月,我又在南京建立了唯象中医学研究会,并得到了钱老的支持与鼓励。后来开了六届年会,忙了近十年,终因遇上了难以抗拒的商业医学大潮,觉得搞不下去了。后于1990年代的中后期冬眠不起,一直隐卧与退行到现在。我能力不够,没有能把这件事坚持下去,我也辜负了钱老对我的厚望 。 ” 之后我又表示,中医应与西方现象学、荣格心理学、西方和疗医药学、西方自然疗法医学等医药文化思想互文研究,而不该只是与西方对抗疗法医学(西医)相结合。我还重点纠正了中医界多年来跟着西医在 “ 物医疗 ” 岐途上的误区,强调了中医的医疗方式是 “ 象医疗 ” ,乃是象思维的具体应用(或谓一种表达),认为当今中医界在唯物论的束缚下,所风行的 “ 物医疗 ” 不是传统中医的本来面目,乃是西医化,是对传统中医的扭曲,当今中医界的错误很严重。我因此特别针对临症看病现象时说了这行一句话: “ 难道我的讲话不起作用的吗 ? ” 。 我发言之后,国家科委的退休干部申漳老先生似乎也忍不住了。他说象思维就是古人对 “ 关系 ” 的一种表达,因此他认为中医所研究的生命现象都是 “ 关系 ” ,是不同于实体的。他认为经络也是一种 “ 关系 ” ,乃是无形的,不是有形的结构,从而他谓之 “ 无形为象 ” , “ 有形为物 ” ,这到也颇有新意。其实老子也说过 “ 大象无形 ” 。之后又是印大中与刘鸿雁诸位的发言。刘还说中医成也是象思维,败也是象思维,并认为象思维是一种全面思维。快到十二点钟了,上午的发言与讨论也就此结束。我也振奋了一上午,已二十多年没有进入这种讨论境界了。 下午二点钟开始,第一个专题发言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来的何裕民先生。他发言的题目是《经络:生命体一类涉及多层次的网络调控结构》。他说眼下人们热衷于回归传统,但还是要走出去,寻找外部世界的对话 “ 频道 ” ,让外部世界的人们理解传统。他也提到了象思维与 “ 关系 ” 问题之间的比较研究问题,并建我将 “ 象思维 ” 改为 “ 整合思维 ” 。他还认为研究象思维必须要扫除1950年以来这60年流行的科学主义遗毒。 何 先生之后便是中年的经络研究专家张维波的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运行于经脉中的营卫之气是什么?》。他的回答是 “ 组织液 ” 。他认为经脉是流动的体液,从而把他的经脉学说归入了体液说的一家之言中。他还引《黄帝内经》中的经文证明其说法以资证明: “ 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谷五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 ” 故而他就此断言,经络是流动的液体。看来,他还是用的物思维。 去年9月,坐在我旁边的图娅教授也出席过这样的香山沙龙会。这次图娅又作了题为《中医学的思维特征和经络实质》的发言。她插言说,经络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在下午的那一刻钟茶歇期间,一位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讲师李明与我聊了起来,他说上午听了我的一句印象特别深的话。我忙问是什么话?他说: “ 难道我的讲话不起作用的吗 ? ” 我也笑了起来。看来,我这次赴京还是遇上知音的,就此也算不虚此行了。 茶歇后,广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印大中教授也作了题为《从 “ 植物神经生物学 ” 和动物神经进化看经络的生物学本质》的发言。他通过实验,提出了一个叫 “ 植物神经生物学 ” 的大胆猜想。他认为,由于没有明确、独立的解剖结构,经络的生物学本质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针灸等防病治病机理仍是中西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不解之谜。他因此认为,通过分折比较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衍变,尤其是近半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植物信息传导系统(植物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开拓解读生物界中有机体对于外界环境感应的共同结构基础与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他又认为要开拓性地将生物体信息传导系统分为三个水平:一是神经水平,一是导管水平,一是细胞水平。并可分为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二大类型。因而他认为经络是以上 “ 三个水平 ” 与 “ 二大类型 ” 的有机整体集成。他将此称之为 “ 三二一 ” 集成理论。 印大中教授之后便是山东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陈少宗所长发言,他针对张维波的经络组织液假设唱起了反调: “ 组织液就是组织液,经络就是经络,二者并非一回事 。 ” 他还认为,经络还与阴阳五行,与中国的哲学文化有关。之后便是如下一阵热烈的插话: 刘天君:象思维可分感受内的象思维与感受外的象思维(超感官的象思维)。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发源于象思维。辨证还不是中医的精华,用实证的方法所测出的只是一个命名的经络,并不是实际的经络,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图娅:刘教授质疑了实证主义的方法。 曹东义: “ 象 ” 是整体性的东西,不是局部的。 申漳:要改变思维方法才行,这很难。象思维是模型思维。 张维波:也不要把分折与综合对立起来。 李海龙:象思维是人类原初的思维方式。 李明:中医应当与西方整合学互文研究。象思维必须有主体参与,而科学主义是排除主体参与的,所以要在整合学视野下理解象思维,注意前超悖论。 赵宏杰:我认为中医象思维的模型就是阴阳五行,可以将西医的定量值进行定性。这也是象思维。 张润东:首先我要感恩各位学者,我认为象思维要求无为,要求恬淡虚无。 陈少宗:现在的经络研究都已远离了临床需要。 活跃的插话一直持续到六点钟的晚餐时分。嘉宾主持人黄龙祥也就不得不作总结发言,然后孙主任又宣布晚上七点钟继续在这个会议室挑灯夜战,但可以自由参加。 晚上果然与不久前在花莲的人医年会一样,继续挑灯夜战。不过晚上已由孙主任主持,他只是指定许明堂、赵宏杰与我三人发言,大概意在介绍意象医学问题,他也已把我的象医疗列入了意象医学范围。后来我在他们二位之后作了上午发言的一些补充,补充象医疗中的善恶问题,也就是 “ 象有善恶,医有善恶 ” 这样的命题。此意在强调医生须有慈悲心,不能忽视医有善恶这个医学道德问题,要学习台湾慈济会提倡的良医精神,为病人要有慈悲喜舍的精神。只是我晚上发言时又讲了良医在具体临症过程中是怎样为病人注入灵气的,那就是良医必须与病人在交谈中的心灵沟通,成功的心灵沟通就是注入灵气。之后病人又把自身获得的灵气带回家去,在煎药、服药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再将此灵气注入汤药中,从而使汤药也充满了灵气。这样的汤药对灵气似乎还能记忆,在反复煎药过程中可以把这种灵气不断回放、保存、放大出来,直到病缓、痊愈。我讲到这里时,在场的张维波先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 这不就是心理疗法吗 ? ” 我回答说: “ 我不用‘心理疗法’这个词,这是西方人的说法,此说本身就是心物对立,二元化的观念。中医的象医疗是心物不二法门的,是一元化的,心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不异物的 。 ” 直到今晚,才觉得大致讲出了我这次赴京所要说的话。 与上个月在台湾的花莲时一样,夜场结束后已觉得很疲劳。今夜又与章政同住一房间,他身胖,夜卧要打呼噜,我也就难以立刻入睡。于是只好在床上想入非非。后来我居然冒出了这样一感受:过去,世人一直言不离 “ 唯物论 ” ,现在居然也可以大讲 “ 象思维 ” ,我也可以专程赴京,在大庭广众下重提钱学森先生倡导的 “ 唯象论 ” 了。我这是在作梦吗?或许是在作梦。想着想着,到也真的进入了梦乡。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3349 次阅读|7 个评论
清華大學中醫社:《经络养生》第八讲——足太阳膀胱经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1-5-23 11:10
蔣科學按: 據我的觀察,清華大學中醫社的同學們很不錯,踏實有韌性,希望將來出個把大國醫。 《经络养生》第八讲——足太阳膀胱经 时间: 2011 年 5 月 25 日(周三)晚 6:30-8:30 地点:清华大学四教 4306 您知道为什么中医拔罐通常在后背拔吗? 因为这里有一条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起穴为睛明,止穴为至阴,主要分布在头项、背腰第 1 , 2 侧线及下肢后侧、足外侧,左右各 67 个穴位,外可治头痛、腰痛和腿痛等,内可调心肝脾肺肾诸脏。 来参加经络讲堂吧,打通这条贯通全身的经络! 讲座前, 十方泰和的齐金朵老师将现场教授并带领大家一起做简单易学的经络养身操,然后由杜冰院长讲解 “ 足太阳膀胱经 ” 的主要经穴和主治,并手把手帮助大家找到相应的穴位。 杜冰院长简介 中医执业医师,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十方泰和中医医学研究院院长。杜院长曾多年师从明师,医德出众,宽厚亲切,为了实现 “ 人人身心康泰,家家幸福祥和 ” 的理想,长期致力于经络疗法的继承、研究与推广,在经络疗法的诊断与治疗上具有独到的技法与心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清华大学中医学社 ---学中医,习中医。为往圣继绝学,启来轸以通途。 ---网站: xzyxzy.org
个人分类: 思考中醫|4166 次阅读|8 个评论
清華中醫社:经络养生第七讲——手太阳小肠经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4-23 11:10
【清华中医学社活动通知】经络养生-4月27日(周三)晚6:30-8:30 经络养生第七讲——手太阳小肠经 时间: 2011 年 4 月 27 日 18:30-20:30 地点:清华大学四教 4304 心与小肠相表里,上一次我们学习了“手少阴心经”,这次杜冰院长将继续带着我们认识小肠经上的穴位。小肠经从手走头,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分布于上肢外面尺侧,左右各 19 个穴位。 养老穴为何能养老? 支正穴何以支“正”? 听宫穴如何听“宫”? ………… 来参加经络讲堂吧,掌握这张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讲座前, 十方泰和的齐金朵老师将现场教授并带领大家一起做简单易学的经络养身操,然后由杜冰院长讲解 “ 手太阳小肠经 ” 的主要经穴和主治,并手把手帮助大家找到相应的穴位。 杜冰院长简介 中医执业医师,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十方泰和中医医学研究院院长。杜院长曾多年师从明师,医德出众,宽厚亲切,为了实现 “ 人人身心康泰,家家幸福祥和 ” 的理想,长期致力于经络疗法的继承、研究与推广,在经络疗法的诊断与治疗上具有独到的技法与心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中医学社( www.xzyxzy.org ) 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之·健康工作五十年 -- 清华大学中医学社 ---学中医,习中医。为往圣继绝学,启来轸以通途。 ---网站: xzyxzy.org -- ----
个人分类: 思考中醫|3093 次阅读|2 个评论
宇宙经络初探——宇宙中也有顺风路,太空之旅也可零能耗
热度 4 sheep021 2011-3-8 16:42
宇宙经络初探——宇宙中也有顺风路,太空之旅也可零能耗
青年参考 太空之旅也可“零能耗” 美科学家:宇宙中也有“顺风路” 2009-09-22 12:56 本报特约撰稿 御景嫣   船在水中航行,顺风顺水时最省燃料,这个常识在宇宙中也适用。其实,太空中存在着一条条“顺风顺水”的通道,如果选对了路,航天器几乎可以不用燃料地“漂”到目的地去。目前,科学家正试图将这些看不见的通道画出来,做成一张“地图”,这样在今后的航天飞行中,就能大大降低能耗,减少费用。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表示,这样的“顺风通道”是由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间的相互引力作用形成的,每个都是一条引力流。电脑绘制的引力图显示,这些引力通道看上去就像意大利面条一样呈管状,缠绕着如同肉丸一样的行星,并从它们周围蜿蜒而过。每段通道在起点处最细小,之后就变得越来越宽,甚至会出现分叉。两条通道之间的连接处被称为“拉格朗日点”(拉格朗日是法国著名数学家、力学家),在这里星球间的相互引力达到平衡。    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教授谢恩·罗斯表示:“理论上说,航天器在这些引力通道内航行,就像我们在地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样,不需要耗费燃料,惟一不同的是,航天器不是往下掉,而是顺着引力流漂。这能大大减少人类探索太阳系所需的燃料费用。”   罗斯教授将引力流比作海洋中的洋流,“如果你正沿着地球轨道飞行,恰巧有条引力通道经过这里,那么你只需费点燃料变换一下轨道,之后便可以顺着这条通道做‘零能耗’飞行。”当航天器飞行于行星的卫星间时,引力通道的“省油”效果最为显著。   罗斯教授同时指出,在引力流中飞行,和早已被实际应用的、借助星球引力使飞船加速的宇宙弹弓效应不同,“飞船借助弹弓效应时不会进入绕卫星轨道,而在引力流中飞行则不然,需要在行星和卫星间迂回。”    美国已开始尝试在太空项目中应用这一理论。2004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起源号”宇宙飞船用以收集太阳风粒子,这次沿引力流进行的太空飞行证实,“顺风顺水”比正常的太空航行节省90%的燃料。   这次太空任务最终没能成功,但问题只是出在飞船返航途中——一个降落伞未能打开,导致飞船坠毁。 虽然燃料消耗大幅减少,但由于引力通道过于曲折,还会随着星球的运动发生变化,太空航行花费的时间也直线上升。罗斯教授指出,沿引力通道环游木星的卫星系,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从地球到火星至少要几千年的时间。 13 Sep 美绘制太空引力高速路帮飞船穿越太阳系(图) 作者:苏剑林 | 发布时间:September 13, 2009 “引力走廊”能够帮助飞船在太阳系内穿行,就像船只利用洋流航行一样。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1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10日表示,“引力走廊”能够帮助飞船在太阳系内穿行,就像船只利用洋流航行一样。目前,美国科学家正试图对图片中蜿蜒曲折的管道进行测绘,这些管道能够减少太空飞行的成本。 每一条管道均充当一个引力湾流,由行星与卫星间复杂的引力相互影响形成。正如电脑绘图所展示的那样,这些状似意大利面条的通道环绕太阳系内行星并在它们之间蜿蜒前进。形象地说,这些通道形成了一条“太空高速路”。 美国科学家正试图对图片中蜿蜒曲折的管道进行测绘,这些管道能够减少太空飞行的成本 太空高速路连接的地点被称之为“拉格朗日点”,地心引力在这个点上相互抵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谢恩·罗斯教授表示:“基本上说,这一想法就是打造一条条在行星与卫星间蜿蜒前行的低能量通道,能够减少探索太阳系过程中使用的燃料。这些位于太空中的自由下落通道环绕天体便在它们中间穿行。在管道中行进的飞船不会向下坠落,而是沿着管道下落,就像在地球上一样。每一条管道开始时均较为狭窄,随着不断蜿蜒前行,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宽,同时也可能裂开。” 罗斯说:“我喜欢将它们看作与洋流类似的东西,但它们本质上却是引力流。如果身在绕地球的一条暂泊轨道,其中一条管道会与你所在的轨道交叉,你需要足够的燃料改变速度,而后进入一条新轨道,这条新轨道是免费的。” 他解释说,利用引力流在太空中穿行与利用行星或卫星引力产生的“弹弓效应”有所不同,后者是太空飞行中常用的一项技术。罗斯表示:“引力流与弹弓不同,后者不会将你送入卫星的轨道,而前者却可以做到这一点。” 迄今为止,只有一项美国太空任务曾利用这种方式,即“起源”号飞船任务。“起源”号于2004年发射,任务是捕获太阳风粒子并将其带回地球。沿引力通道飞行允许这个探测器所携带的燃料减少10倍。但由于在降落过程中一个降落伞发生故障,“起源”号飞船任务最终以失败告终。 罗斯在吉尔福德萨里大学举行的英国科学节上表示,“引力走廊”对行星的卫星间飞行特别有用。他说:“一旦进入另一颗拥有自身引力管道的行星,你便可以利用这些管道探索行星的卫星。你可以在木星的卫星之间随意穿行,此时的太空之旅基本上是免费的。你所需要的一切不过是少许用于改变方向的燃料。” 他指出,不足之处就是所需时间较长。在木星的卫星系统内穿行将历时几个月之久。卫星间穿行只需少许燃料,但行星间飞行却要消耗相对较多的燃料。寻找地球与火星间一条免费引力管道需要数千年时间。(秋凌) 扬帆——在宇宙的海洋中航行 作者:苏剑林 | 发布时间:October 24, 2010 以下内容来源于《天文爱好者》杂志2010年10期(作者庞统,责任编辑李良)。 作为消息通告和交流学习所用,请勿用于商业或其他非法用途 ikaros图片版权:ISAS / JAXA;其余来自互联网搜索得到。 2010年5月21曰,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了耗资15亿曰元(合1600万美元)的“伊卡洛斯”太阳帆,以检验它是否能够利用太阳能实现加速飞行,从而拉开了研制和发射太阳帆式新型推进航天器高潮的序幕。2010年9月和年底,美国还将先后发射纳帆-D2和光帆-1太阳帆。 奇妙概念的出现 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航天时代到来以后,每个被发射上天的航天器都自身携带着化学燃料、电能或核燃料。然而近些年,一些航天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比风更可靠、更自由的太阳光粒子,使其成为探测器的动力。 实际上,太阳帆概念很早就产生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太阳帆概念产生于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朱尔斯·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1865年)中,朱尔斯·凡尔纳的思想无疑为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的工作奠定了基础。19世纪70年代,麦克斯韦发现 光是由非常小的粒子(即我们现在所称的“光子”)构成的能量包组成。由太阳产生的光子会以约3 X 105千米/秒的速度大量地向太空中扩散,以这个速度,一个光子在1秒内可以绕地球赤道飞7次。光子对任何物体都会产生作用力,向物体撞击并反弹出去。尽管这种碰撞产生的能量非常小,但是由于太阳发出的光子的数量是相当大的,因此,最终这些光子能推动像太阳帆那样的物体前进。 20世纪20年代,俄国科学家首先开始了关于把太阳帆用于行星际航行的研究,还为此著书立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一代科学家、工程师及科幻小说家的努力下,这种思想重新复苏,1964年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出版了著名小说 《来自太阳的风》,讲述了一艘国际载人太阳帆飞往月球的故事。而在这时,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始认真考虑太阳帆概念,并着手进行了一些研究。 宇宙中的“永动机” 太阳帆是一种没有携带发动机、以太阳光作动力的航天器。传统的航天器是由其内部能量燃烧所产生的冲力来推动的,而太阳帆仅仅由被其巨大的、像镜子 一样的帆反射的光子来推动。太阳帆并不是靠太阳风飞行。太阳风由被太阳抛出的离子组成,这些离子的运动速度比光速慢得多。虽然太阳风也可能会将力传递给太阳帆,然而从太阳风 那里得到的动力还不足光压(光压就是由太阳光传递给太阳帆的力)的1/100。 对于一个行星际太阳帆来说,其速度的大小将依赖于它被光压推动的时间的长短。太阳帆在其飞行的最初阶段速度相当慢,如果以这种速度飞行,可能要花1年时间才能到达月球, 当年“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使用常规推力只需3天就到达了月球。但是太阳帆的真正优势在于,它不像化学火箭那样,推力只能持续短暂的时间,太阳光对太阳帆的推动是一直持续下去的。从理论上来说 行星际太阳帆在其飞行100天后,它的速度能达到约1.6×104千米/小时,1年后能达到约5.8×104千米/小时。只要3年时间,太阳帆的速度就能达到约1.6×105千米/小 时。按照这样的速度,太阳帆不出5年就能到达冥王星。而相比较而言,美国探测冥王星的“新视野线”探测器使用化学推进器及从木星那里得到引力辅助,计划要用9 年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为了能使太阳光提供足光压,太阳帆必须尽可能多地捕捉到太阳光,这就意味着帆的表面积必须很大,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探测“哈雷”彗星的太阳帆 计划(后来取消)中,帆的面积设计为600000平方米, 大约有纽约市的10个街区大。即使是这么大的表面积,太阳帆相对于传统航天器来说,也是加速非常慢的。但是,由于火箭释放弃有效载荷并以恒定的速度飞完它的航程之前,火箭仅仅燃烧几分钟,而太阳帆会不断地加速,所以最终比其他探测器更快。 在既定的时间内,通过小而持续的加速,太阳帆能够达到任何想要的速度。如果由于离太阳越来越远而使其加速度变小的 话,一些科学家提议用激光推动其前进,虽然这一想法在目前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还无法成为现实。但是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太阳帆要带着人类飞往其他恒星星系,就得用激光,因为一旦飞 出木星轨道,太阳光压就会非常弱。人类第一个星际探测器可能就是带着巨大的帆、利用激光飞出太阳系的;或许第一批天外来客也会以类似的方式来到地球。 失败是成功之母 近年来,日本和美国已多次在太空进行太阳帆试验,虽然日 本进行的几次小型太阳帆试验获得了成功,但影响最大的美国 宇宙1号大型太阳帆试验却因运载火箭故障而遭到了失败。尽管如此,宇宙1号的实施方案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2004年8月9曰,曰本宇宙研究开发机构在鹿儿岛发射了—枚5310小型火箭,火箭在太空中旋转飞行时成功地打开了2个不同形状、直径为10米的太阳帆(采用耐热和抗辐射的聚酯亚胺薄膜,厚度只有0.0075毫米),目的是进行太阳帆的展开试验,但没有进行利用太阳帆产生推进力的试验。试验中,当火箭旋转上升到150千米以上高度后,先打开了由4片聚酯亚胺薄膜组成的三叶草形太阳帆;在飞到最高高度170千米时,三叶草形太阳帆与火箭分离。此后火箭又打开由六片扇形聚酯亚胺薄膜组成的太阳帆。大约在火箭升空6分40秒后,这两个太 阳帆都坠落在内之浦东面的海面。日本这次成功 打开了无骨架太阳帆在世界上尚属首次。2006年2月和9月,日本又分别搭载发射了太阳帆次级有效载荷卫星1号、2号,其展开的薄膜直径为15米。2006年8月,日本还用高空气球 成功展开了直径为20米的四角形太阳帆。由此可见,日本在太阳帆领域已经打下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2005年6月21日,世界上第一个大型太阳帆一—“宇宙1号”由前苏联遗留下来的SS-N-18型洲际弹道导弹(核弹头已被拆卸)改装而成的“波浪号”火箭从水下潜艇发射升空。该太阳帆由美国行星学会投资,俄罗斯负责建造,该设计方案听起来很美:“宇宙1号”进入绕地轨道以后,打开8个如风车叶片的三角形帆,绕地飞行至少一个月。“宇宙1号”的质量大约100千克, 帆叶的长度为15米,由镀铝的增强型聚酯薄膜做成,仅5微米厚,大约相当于塑料垃圾袋厚度的1/4。这些帆叶以航 天器的主体为中心环绕排列,当“宇宙1号”进入轨道后它们能被充气管展开,展开后的形状像花瓣一样,总面积达6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面积的1.5倍。当“宇宙1号”在环绕地球的轨 道上运行时,它的巨大帆能调整角度,像直升机的旋翼一样旋转,以便反射不同方向上的太阳光。“宇宙1号”的控制算法事先 被编入其携带的计算机中,能够通过地面发出的指令对其进行操作。如果地面控制人员不想让太阳光推动“宇宙1号”,就可旋转太阳帆的叶片,让它的刀口对准太阳,这样就不会产生推力了;而当“宇宙1号”需要推力时,控制人员可把帆的角度旋转回去。“宇宙1号”的主要有效载荷包括成像仪和加速计。当它展开巨大的帆时,成像仪会对其成像,同时还要对地球拍照;而加速计则用于测量“宇宙1号”是怎样逐渐加速的。 其实,早在2001年7月20曰就曾进行过“宇宙1号”的亚轨道飞行试验,但因发射“宇宙1号”的“波浪号”火箭所携带的计算机没有发出指令使火箭的第3级分离,使“宇宙1号”的帆无法展幵,最后它与火箭的第3级一起在堪察加半岛上空坠落。 而这次又是由于“波浪号”运载火箭第一级出现故障导致“宇宙1号”发射失败。此后的2008年8月3曰,美国在用“猎鹰1号”火箭发射纳帆-D1太阳帆时也因火箭故障而失败,纳帆-D1 的质量为4.5千克,由铝与塑料制成,太阳帆展开后是由四个三角形组成的正方形,边长约3米,总面积约为9.3平方米。 美丽的星际风筝 上述失败使人类获取了大量有关太阳帆的经验和教训,最 后终于在最近苦尽甜来,2010年5月21日发射的曰本“伊卡洛斯”太阳帆已获得初步成功。 “伊卡洛斯”是世界第一个使用太阳帆技术的深空探测器,因为过去进行的试验只在地球周围轨道展开太阳帆。“伊卡洛斯”的任务有四:一是展开帆面,验证展开机构和程序,收集展开状态数据;二是研究帆面的反射系数,验证光子推进技术;三是用所携带薄膜太阳电池发电,验证薄膜太阳电池发电效率;四是验证太阳帆推进的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此次试验如获最终成功,则能改写人类航天动力的历史,使深宇宙探测成为可能, 也标志着“宇宙大航海时代”的真正来临。 “伊卡洛斯”是一个高1米、直径长1.6米的筒状小型航天器,采用直升机式构型。它在太空释放后,卷在航天器上的超薄膜太阳帆通过转动圆柱形机体(转速为25转/分)所产生的离心力徐徐展开,并形成边长14米、对角线距离为20米、厚度仅0.0075毫米的正方形帆面。帆面上面还嵌有一些25微米厚的硅薄膜太阳电池,它们占总帆面面积约5%,预计产生500瓦电能。这些电能除用于验证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功能外,还为所携带的设备供电。“伊卡洛斯”的总质量为315千克,其中帆面的质量为15千克。它现在正依靠太阳光子的推动力飞往金星。执行任务期间“伊卡洛斯”采用自旋稳定方式,自旋速度约20转/分。 其超薄膜太阳帆的展幵分两个阶段进行:6月8曰完成了第一阶段展开,此时展开成“十”字形,对角线跨度15米。之后, 继续进行第二阶段展幵,于6月10日完成了整个太阳帆帆面的展幵,展开后对角线跨度为20米。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6月10曰称,在距地球约770万千米的太空,通过旋转机体所产生的离心力,“伊卡洛斯”已成功展开了折叠收藏在机体外侧的超薄膜太阳帆,帆面展开后通过系绳与主体相连。6月15日,从太阳帆中心机体分离出去的相机也拍下这一图像并传回了地球。该相机呈圆筒形,直径和高都约为6厘米,它一边远离机体,一边拍摄图像,并用无线电传送给机体,相机将不再回收。 “伊卡洛斯”的超薄膜太阳帆的成功展开,标志着该试验已经成功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在由太阳光所产生的光压作用下,“伊卡洛斯”将在半年的时间内飞向8巨离地球约800万千米的金星。 依靠太阳辐射加速的日本“伊卡洛斯”携带了超薄膜太阳帆,该薄膜柔软富有弹性,由厚度只有头发直径 1/10的聚酰亚胺制成,重量仅为一枚硬币的1/5,可自由调节光反射,用于加速、减速及改变太阳帆方向。在接近金星之前的约半年中将反复进行太阳帆试验,为将来开发深空探测器积累经验。此外,由于“伊卡洛斯”还携带有太阳能电池,以便进入太阳系内更远的区域时提高效率,因此它是一个拥有太阳光压和压力的混合动力航天器。 如果本次试验成功,日本还将在近年进行第两次试验,届时将使用直径50米的中型太阳帆,同时还要结合离子推进发动机,即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光子/离子混合推进,发射的目的地是木星和特洛伊型小行星。为此,日本正研究大型薄膜结构及其展开、光子和超高性能离子发动机混合推进、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新技术。 虽然经历过“宇宙1号”太阳帆的失败,但美国行星学会对研制太阳帆仍自信满满。该学会主席弗里德曼说,即使太阳帆只在一小段轨道上受控制,但只要有现象显示它是以太阳能为动力,就能证明发射成功。2009年11月9日,美国行星学会宣布, 2010年可能是太阳帆辉煌之年,全球至少发射两个太阳帆并演示验证太阳光压在太空产生推动力的创新应用。美国行星学会将在2010年底发射“光帆1号”太阳帆,它是在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的“纳帆”概念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太阳帆(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在2010年9月发射“钠帆-D2”)。“光帆1号”是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提供的“立方卫星”平台上建造而成,在距地表800千米的地球轨道上飞行,展开之前的形状类似和一个长条面包,重约5千克。它由两个舱组成,其中两个用于储存电子和控制设备,另外一个用于携带折叠的太阳帆。其太阳帆采用一种酯薄膜制成,厚度为普通垃圾袋的1/4左右,约4.6微米,展开后是一个边长5.5米、由4个三角形组成的正方形,面积约32平方米,能产生5.7×10-5m/s2的加速度。美国行星学还将研制比“光帆1号”飞得更高、更远的“光帆2号”和用于太阳气候监测的“光帆3号”。 虽然至今人们仍然没有成功在空间部署以太阳帆为主要推进方式的航天器,但各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仍在继续,2010年就是太阳帆技术发展的重要一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渴望着能够摆脱对火箭的单一依赖,找到新的动力方式,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而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太空航行的太阳帆推进航天器代表了人类未来太空飞行的技术,它将为开发新型宇宙发动机方向迈出重要一步。可以相信,人类未来完全可以利用太阳帆从 事深空探索,并给人类的太空旅行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链接: http://www.jspec.jaxa.jp/e/activity/ikaros.html 评: 这是不是宇宙“经络”呢。 人有经络,地球有经络,宇宙也有经络。如果说没有,也许是还没有发现其存在。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是谓道纪。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938 次阅读|6 个评论
提议召开《中医征候度量和经络实质探索香山会议》
热度 7 人为峰 2011-1-29 19:49
漫长的历史证明中医和经络在对抗疾病和延年益寿的有效性,但中医征候诊断的主观性和经络实质与机理的云山雾罩,使得中医的发展和推广受到严重的阻碍与制约。为使中医的科学探索突破目前的低迷,与我国目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相适应,为此通过科学网向有志于和有兴趣于“中医征候度量和经络实质”的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召开一次《中医征候度量和经络实质探索香山会议》,交流(交锋)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并借此机会成立一个论坛,为促进中医的科学发展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努力,争取中医科学探索的蓬勃发展的局面早日到来。 本人暂且充当临时召集人,欢迎有志者和有兴趣者与本人联系:ligang59@tju.edu.cn
3467 次阅读|13 个评论
群英相聚上海 中医研究盛会
热度 1 yindazhong 2011-1-9 22:52
日前,应邀前往上海作专题报告(见通知),尽管与前两期 973 衰老项目一样,俺此行前去只做无私科学奉献,没拿项目一个小钱 ....... 应该承认,主要是自己的责任谁让俺科学白痴一个,不会自我推销,问候钞票。当然,此次机票食宿还是邀请方慷慨解囊的。因见到通知中,国内中医相关科学大亨群集,特转发通知如下,欢迎大家届时前往指教! 973 计划中医理论专项 2010 年度交流会 会议议程 时 间: 2011 年 1 月 15-16 日 地 点:上海金钵华美达广场酒店(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南路 938 号) 主会场 2011 年 1 月 15 日 上午 主持:李昱 时间 内容 主讲 8:00-8:15 大会开幕式(上海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上海市科委、上海中医药大学等致词) 8:15-8:30 中医理论专项组织实施情况 苏钢强 8:30-8:45 973 计划十二五有关考虑 彭以祺 8:45-9:00 中医理论专项布局、战略和研究模式的思考 李振吉 9:00-11:20 2005-2006 项目成果报告(各 20 分钟) 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 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 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中医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 吴以岭 张伯礼 曹洪欣 梁繁荣 刘保延 黄璐琦 刘 平 11:20-12:00 中医药局局领导讲话 局领导 备注:主会场,全体人员参加。 分会场一:中医理论基础研究 1 月 15 日 下午 主持:刘平、房敏;孟庆云、翁维良 时间 内容 主讲 14:00-15:50 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 特邀报告:急性心肌梗死无再流研究 冠脉痉挛研究进展及治疗干预 自由发言 杨跃进 曾定尹 14:50-16:00 基于中医特色疗法的理论基础研究 特邀报告:特色疗法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其未来发展 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自由发言 房 敏 李德新 王威琪 16:00-16:50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 特邀报告:国家自然基金中医药项目资助情况分析 中医原创思维及其现代意义 自由发言 王昌恩 刘长林 16:50-17:20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 特邀报告:肾本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自由发言 沈自尹 17:20-18:00 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研究 特邀报告:临床评价进展与中医学的创新 自由发言 王家良 1 月 16 日 上午 主持:高思华、王拥军;王新陆、王琦 8:00-9:00 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关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 特邀报告:替代指标、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统计方法 用功能元基因组学方法评价药食同源食品干预代谢综合症的效果 自由发言 高思华 耿 直 赵立平 9:00-10:00 基于肾藏精的脏象理论基础研究 特邀报告:干细胞研究进展 脑髓研究进展 自由发言 王拥军 张雁云 韩晶岩 10:00-11:00 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的脏象理论研究 特邀报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技术及研究方法 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 自由发言 王庆国 王 伟 王天芳 11:00-12:00 中医原创思维与健康状态辨识方法体系研究 特邀报告:脑认知科学 复杂系统与中医科学 自由发言 王 琦 陈 霖 张永光 1 月 16 日 下午 主持:李振吉、李德新(专项专家组) 14:00-16:00 专题讨论:研讨各领域有哪些关键科学问题, 973 计划中医理论专项应重点关注的重要支持方向,基础研究的最新动态,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 分会场二:中药理论基础研究 1 月 15 日 下午 主持:陈凯先、董竞成;乔延江、仝小林 时间 内容 主讲 14:00-14:50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特邀报告: 创新药物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基因组学 自由发言 陈凯先 陈士林 14:50-15:20 中医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 特邀报告:中草药中酶抑制剂筛选 自由发言 陈 波 15:20-16:40 中药性味功效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特邀报告:基于毒理学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思路 海洋中药药性研究 自由发言 王振国 王峥涛 王长云 16:40-18:00 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 特邀报告:有毒中药临床安全应用思考 中药大质量关及研究实践 自由发言 叶祖光 翁维良 肖小河 1 月 16 日 上午 主持:段金廒、王峥涛;黄璐琦、叶祖光 8:00-9:30 若干中药成方的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 特邀报告:肿瘤临床研究中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 生物样本库 中药及复方体内药效物质研究 自由发言 董竞成 郜恒骏 黄成钢 9:30-11:00 以量 - 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 特邀报告: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思路与方法 百草精微疑无序、聚散有道成良方 自由发言 仝小林 王跃生 饶平凡 11:00-12:00 中药十八反配伍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特邀报告:病证方复杂生物网络的系统研究 自由发言 段金廒 李 梢 1 月 16 日 下午 主持:陈凯先、刘红宁(专项专家组) 14:00-16:00 专题讨论:研讨各领域有哪些关键科学问题, 973 计划中医理论专项应重点关注的重要支持方向,基础研究的最新动态,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 分会场三:针灸理论基础研究 1 月 15 日 下午 主持:谢建群、吴焕淦;许能贵、朱兵 时间 内容 主讲 14:00-15:30 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研究 特邀报告:针刺穴位功能的研究与展望 基于时空编码网络的针刺机理研究 自由发言 丁光宏 田 捷 15:30-17:00 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 特邀报告:艾叶燃烧的光热效应及燃烧物成分与艾灸机制研究 自由发言 吴焕淦 洪宗国 17:00-18:00 特邀报告: 来源于穴位区的组织液定向流动特殊通道与十二经脉和循环系统关系的初步研究 自由发言 李宏义 1 月 16 日 上午 主持:刘保延、季光;梁繁荣、赖新生 8:00-9:30 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的基础研究 特邀报告: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现代化 技术平台与研究方向 自由发言 韩济生 赵国屏 9:30-11:00 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生物学机制及针刺手法量效关系研究 特邀报告:经络现象千古谜,生物进化揭天机 自由发言 许能贵 印大中 11:00-12:00 针刺对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效应及其机制 特邀报告:对针灸研究发展方向的思考 自由发言 朱 兵 张 英 1 月 16 日 下午 主持:佘靖、石学敏(专项专家组) 14:00-16:00 专题讨论:研讨各领域有哪些关键科学问题, 973 计划中医理论专项应重点关注的重要支持方向,基础研究的最新动态,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 备注: 1 .在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各报告 20 分钟;特邀报告各报告 15 分钟。 2 .自由发言人数不限,每人每次不超过 5 分钟。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719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美美与共——中西医的融合
hjf306 2010-12-13 19:52
费伦 堂叔费孝通已仙逝五周年,今年又是他老 100 周年诞辰期 ,此时此刻难以抑制对他的思念、感激之情。可以说我退休后从事 经络物质基础的探索和研究 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是他老人家的 自觉文化 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十六箴言影响着我,是他辞世前的十多年中,对我经络研究工作的精神支持,不断激励着我前进。 我原是复旦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长期从事用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来研究分子结构与分子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涵盖化学、物理、材料科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术领域。 1989 年 10 月,一个偶然的原因使我卷入到一场科技界高层关于 经络有没有物质基础? 的争论中去了。我出于对数千年传承下来的这份极其珍贵的中医学遗产的热爱和尊重,据理力争。 1993 年底,在我行将退休之前(时年 63 岁),获得了 4 万元的年度研究经费,我运用多年的学术积累,以及复旦大学、中科院等先进的实验条件,开始了对 经络的物质基础 的探索。并于 1994 年 4 月 8 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获得了三项突破性的发现。 时隔二年, 1996 年 2 月,国家科委决定召开一次《香山科学讨论会》,专题讨论经络的研究,并指定我作主题发言,介绍我关于经络物质基础的三项突破性的发现。这一年的 4 月,我去看望孝通叔时,将此消息告诉了他,不想他老随即说: 我也要去参加 。我反问: 您是搞社会学的,怎么也对中医感兴趣? 他立即解释说 我当初考入清华时,是读医的,后来发现学医,将来只能医一个个病人,医不了社会弊病,才转入吴文藻主办的社会学系,所以我对生物学、医学也懂一点的 。但当时我仍不解他为什么要参加这个会议。 1996 年 11 月 14 日,以《经络研究的进展与未来》为题的第 65 次香山科学讨论会,如期在香山饭店召开,孝通叔也准时到会。由于他是人大副委员长,会议执行主席张存浩教授(时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请他老人家首先发言,他老讲了一席至今令我难忘的话语: 60 年前我曾经是学生物学的, 30 年前又学习过体质人类学。我了解到经络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新进展,我认为很有启发,我正在考虑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纳入世界文化之中,使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和实践经验,有很多包含在传统医学中,如何用现代语言进行描述、用现代科学和技术说明这一行之有效的传统理论和技术,是摆在我们这个时代面前的历史使命 。最后他老还高瞻远瞩地指出: 希望到 21 世纪时,中西医能融合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学 。孝通叔这句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头,为我其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从那次香山会议后,至今又度过了十四个年头,我可以向他老人家告慰的是:在这前后十七年中,我们在当时徐匡迪市长支持下成立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 这个多学科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经络物质基础的实验研究和探索,又有了多项突破性的重大发现,初步揭示出了 经络 这个抽象概念的实质。可以明确地说:中医所指的 经络 ,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网络系统,它至少是由七种生理网络系统交叉构成。穴位是这些网络交叉的节点,穴位下特异性地富集有钙磷钾铁锌锰铬铜等多种元素,以及肥大细胞等。这七个网络是:胶原纤维网络、多糖 - 水凝胶网络、组织液网络、淋巴网络、血管网络、神经网络和内分泌网络等,所谓 经络现象 至少是由这七种网络交叉作用产生的综合性现象。这些发现证实了经络的物质基础是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意义,使我们有可能逐层地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从而找到了孝通叔提出的,实现 如何用现代语言进行描述、用现代科学和技术说明这一行之有效的传统理论和技术,是摆在我们这个时代面前的历史使命 的探索道路。 经络复杂网络的发现,形象地反映出东方哲学的整体性认知思维模式与西方哲学的还原论认知思维模式的差别,实际上中西医之间隔阂,是由于东西方两种思维方法和认知角度上的不同产生的。中医习惯于对复杂体系表现出来的种种宏观现象,归纳、总结出其中的宏观的运动规律。西方科学则是沿着牛顿开创的还原论思维方法发展起来的,它是将客观世界的复杂体系分解成各个学科,通过学科分工,让专家运用实证方法,各自去探索研究某单一学科中的各种细节。但西方还原论的思维方法,目前也逐渐显示出它的缺陷和局限性,由于过细的科学分工,每个专家的认知范围都相对较窄,见木不见林。在处理复杂体系的问题时,就显得无能为力,或因产生片面性,导致失误。例如西医的肾病专家认为,因肾功能衰竭引发的尿毒症,是不可逆转的,只能采取节食的办法消极地延缓患者的生命。而从中医的角度看,这种病的病根在肝,由于肝功能的衰退,大量的代谢产物无法在肝脏内被彻底酶解,从而把这些未被酶解掉的代谢产物直接转移到肾脏内,从而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实际上肾是肝功能衰退的受害者。但在目前的西医分工中,肾和肝分属两个相对独立的科,互不联系,更不可能协同治疗了。我们通过对中医脏腑相生相克的理解,对慢性肾小球炎症患者的肝、脾、肾和心脏,进行综合性的针灸治疗。在坚持正常饮食的条件下,仅三个月,就使患者的肌酐指标明显下降,从而打破了 不可逆转 的定论。 实践证明,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医对生理、病理方面的认知,是值得给予重视和发扬的,中医与西医不仅不是互不相容,而是互补的。如果 中西医能融合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学 而 美美与共 ,则将使 21 世纪的 现代医学 获得一个质的蜕变和更大的发展而造福人类,将是孝通叔提倡 美美与共 的极好范例。 近四年来,我从经络、中医的研究,延伸到对 整体性科学 的研究,对上世纪七十年代获得诺贝尔奖的 耗散结构理论 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我认为:细胞(或许还有更小的)、人体、社会、国家、国际关系、地球生态、宇宙,都是互相 套叠 (哲学名词)的大大小小的耗散结构,较小的耗散结构是被较大耗散结构逐层包围着的,我们的客观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其复杂的整体!各个耗散结构都无法孤立地独立生存,后者成为前者的外环境,各个耗散结构为维持其自身的稳定性,其进行新陈代谢过程所需的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必须从其外环境中摄取,并把代谢废物排出至外环境中。因此耗散结构之间存在着各种中国文化称之为 阴阳 的、互相协调的动态平衡,和互相依存关系,表现为 和谐 。因此处理任何问题时,都必须从整体性着眼,顾及到各个方面,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和谐 。如果像癌细胞那样只顾自己,恣意地在耗散结构内部生长,则整体性的 和谐 动态平衡就被破坏掉了,这个癌组织自身将随同耗散结构一起灭亡。 实际上,客观世界是极其复杂的,应该虚心地承认: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还是极其肤浅的。体现为东方哲学的中国文化,在整体性思维方法及其相关理论方法,在处理复杂系统时,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如果能与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孝通叔十六字箴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思想境界,就能更客观地指引我们深入地去探索、去研究这个复杂的世界,不断化解前进道路上的种种矛盾,逐步实现 和谐 社会、 和谐 世界的终极目标。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69d16b0100k105.html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3099 次阅读|3 个评论
是什么造就了中国人胡说八道的性格?
wliming 2010-11-12 16:42
下面是一位网友在我的博文中的一段回复,他的话让我感慨不已。中国人已经养成了胡说八道的品性,还自以为是个明白人。这种品性的人很多,在本网也很多。 借这网友的话,我质问他几个问题: 1。什么是高于三维空间的存在? 你真的明白这东西? 2。 如果你明白,你怎么知道经络是这样的东西? 3。如果你不明白,你怎么有勇气用这个东西来忽悠别人? 4。既然注定用自然科学的方法都找不到经络,你怎么又反对经络不科学呢?这个科学不科学的问题难道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科学的实验检验还有什么用啊? 5。 古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胡说八道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还生活在胡说八道的愚昧里? 发表评论人: typer2005 删除 回复 就像【经络】,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似乎是高于三维空间的存在,用现阶段所谓西方自然科学的方法去寻找,注定找不到的,但不能就此否定它,说它不是科学。
个人分类: 伪科学|1943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医学的真金白银是疗效——关于中医(经络)研究的一点建议与意
热度 27 何裕民 2010-11-2 14:31
开这个象思维研讨会本身就证明我们这一代人在思索、在反思,而不是只知道在盲目地做。科学领域最麻烦的就是不带脑袋瓜进实验室。 中医学今天首先要反思,下一步路究竟该怎么走?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中西医差异究竟有哪些?我想刚才大家谈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围绕着再进行展开。我有个建议,千万不要再在这个讨论会上自我介绍:我做了多少多少工作!这个会议是一个思维的激荡,是大家思想的碰撞!要善于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反思!哪怕这个问题没有解答,你都应该回去好好思考!科学领域最怕的就是无头苍蝇,好像成就很多,写了很多文章,可是,在人类的知识大厦、人类的文明大厦中,究竟有没有留下你的一块砖瓦? 顺着刚才黄老师的观点,我觉得他做了很深刻的反思。很多问题提出来非常值得反思。其实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在思索!我记得 20 多年前我和图娅等合作写《差异困惑与选择》的时候,就提出了很多问题。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真的去好好思考思考。而不是干了再说,而不是只看到眼前这点东西。 接下去我谈几点看法,中医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很简单,第一个我觉得我们要守住科学底线,这点上这次会议还是不错的。香山会议毕竟是国内最高层次的科学会议,第一条是守住科学底线。 第二,守住科学底线的基础上,善于站在巨人之肩。 第三条希望大家能够善纳他人之见,包容他人不同的看法。 这三点我觉得是个进一层的关系。我们今天中医学也好,针灸研究也好,都不是单一的一个学科、一个领域所能做得出来的。它本身都是生物学中一个多层次的错综复杂的难题。也许,善于接纳他人之见,你就能变得更宽容、更容易顺利地往前走。这是我第一个问题的三点意见。我想这个方面,大家不会有异议吧! 第二个问题,昨天孟教授提出了经络和中医研究的多学科渗透,我觉得非常好。非常庆幸,至少这次会议我们有搞生物学的,有搞流体力学,有搞植物学的,还有从其他角度思考的。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庆幸和发扬光大的。但是(多学科渗透)我们有一个欠缺,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昨天我很粗糙地提出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经络现象是一个多层次的一种网状的调控系统,这个话题是正确的。但这只是哲学角度说的;其实,在不同层次(经络现象的本质特点)是不一样的。基因层次,我估计可能也会有基因表达上的某种差异;细胞层次可能是一类电化学反应;或者,再上一个层次可能就是你们说的流体:变化,或者某种其他反映;从系统层次,可能是一种全身的调控结构;然后,从生命进化层次,可能是生物体一种早期或者一类比较原始的调控方式;或者退行性的一类调控结构那么,不管怎么说,它既然是一个复杂系统,就像肿瘤。我临床是做肿瘤的,我对肿瘤比较有兴趣。肿瘤的机理大家也有很多表述。它在基因层面可能一组基因的表达异常,它这个基因表达异常往往牵涉很多基因片段;在细胞层面,它是细胞的蜕变,细胞克隆的异常;再高一个层次。它可能是人体几个轴的偏差问题,如神经内分泌免疫、神经内分泌代谢出了问题;再高一个层次,则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像饮食不当等都有可能成为生癌的诱发因素或者控制癌的因素;在人的生命层面,更高层面,它又可以说是难以避免的生物退行性病变。所以,为什么西医肿瘤学家他们能包容不同层次的解释,我们为什么不能包容经络的不同层次解释?所以,我想再提个问题:我们国内把针灸作为经络中的重点在研究。其实,系统生物学在西方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这个领域中我个人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当然对经络我没有过实证性的研究,我觉得应该采用一种像那个奥本海默(奥本海默是美国四十年代领导诸多不同学科科学家进行原子弹研究的人物)样的整合方式方法来做系统工程式的研究,来个真正各个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也许,这才能做出一些东西。至少黄教授刚才谈的这些东西,你们针灸界、经络界反思已经够深刻的了。也许是这么多年,走到白发了。这些问题提出来很值得我们庆幸,是非常有价值的思考。 回过头来怎么走?首先应该包容各个学科、各个层面的研究。那么谁去牵这个头把它整合起来呢?当然有难度!但是从国家的层面,并不是很难。当然我们每个中医人能不能放下身段,进行合作!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讲到这我又想起一个问题,黄教授第一句话针灸经络的真金白银是疗效问题。的确如此,疗效问题是中医学的命根子。原本,一些西医对中医治肿瘤一直反对。如钟南山会长以前放了一些话,对中医是很不友好的。但是不久前他在广州的一个新医院落成典礼上讲了一通话。最后一段话就讲肿瘤治疗中医价值怎么怎么样!这个中医肿瘤治疗,我们倡导了很多新的观念,从中医出发的,包括讲究无创伤的,包括讲究调整的,包括讲究内环境的,而这条路至少目前吴孟超、汤兆猷、钟南山等西医学的泰斗级人物都开始比较赞赏了。钟南山以前是对中医学不看好的。他最近说一段话我就非常感慨!至少,要拿出临床有效的证据,人们早晚一定会承认的。因为像钟南山大家知道他原来是(中华医学会)总会会长,我是分会会长,我们有过接触,他的个性是非常强的。所以他能够讲这段话,证明一些事实让他认可了,否则,打死他他也不会恭维你! 其实,这个很值得思考。医学所面对的对象是一样的。中西医学有些地方走到后来,殊途同归了。但是,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我们中医界还是守住这个小圈圈,然后忿忿不平;然后埋怨这个!埋怨那个!埋怨政策,埋怨环境,埋怨别人不理解,不支持!这个我觉得会严重阻碍我们自己的发展。至少在肿瘤治疗领域中,中医从机理角度的确没有拿出深一步的明确的生物学领域的科学阐述,但是至少有了一片新的天地,因为中医治疗癌症的疗效让人们折服!这两天,我觉得钟南山能说这个话能说明一个问题,他是一个很直率的人。 讲到这,我还想谈一个观点,据说昨天晚上大家抢得很厉害,都想表达,表达就是一种传播。我们不要回避中医学的传播问题。传播不是科学普及。传播是把你的思想告诉大家,让大家接受。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它。所以,我还是强调,我们大家做的研究工作要学会传播。传播不是张悟本的让你买绿豆,那是科普,那是给老百姓听的。谁都知道相对论,相对论就是传播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尽管我们对它并不是很清晰。所以科学研究必须通过传播广为人知,我们中医研究,包括你的研究,也要通过合理传播,否则,束之高阁,没有任何意义! ( 2010 年 10 月 10 日 ,北京香山)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3631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经络本质”香飘国外
热度 2 yindazhong 2010-10-25 14:33
转发一封国外来信,让红杏出墙的香味也随风荡漾,轻轻飘回自家院中: 尊敬的 Yin Dazhong 教授: 您好!我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全球医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 陆遥 博士,很高兴和您相识。 最近我们拜读了您发表在《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上的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ological Essence of Meridians with Plant Neurobiology and Animal Nerval Evolution 文章。我们觉得文章非常有新意,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国内这些年经济进步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医学科技和生物上也是突飞猛进。作为一个长期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非常想替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让中国的医学,生物科技走向世界。我们准备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在相近领域的外国同事和专家。他们可以同您在这个领域进行全球跨国团队合作,给予必要的协作。 全球医学发展基金会主要宗旨是促进亚洲各国同北美洲、欧洲在医学生物领域的密切合作,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构建世界各国的医学和生物学交流的高水平平台,使得各国学者共享最新科成果,造福人类。我们的宗旨和优势是调动全球的医学科技资源来协调,起到催化剂的强势和关键作用。我们进行的是资源整合,全球团体合作。我们的资源团队是国际级,包括世界各国的几十万人脉网络,包括世界顶级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医学中心的总裁, SCI 杂志的主编,大型科技公司的总裁,科研基金委员会的主席。总部设在世界生物医学的名城 - 加拿大第一大生物基地蒙特利尔市,基地是世界顶尖级的大学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蒙特利尔市每年世界最高水平的医学科技会议多达几十场,每场均达到上万人。全球医学发展基金会依赖会员的直接和间接人脉,触角达到了世界各地的产学研机构,非常注重科技的产业化,协助各国的科学家得到科研资助。 全球医学发展基金会与加拿大麦吉尔医学中心、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医院、美国追狐癌症中心、德克萨斯大学、意大利尼瓜尔达医院、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等学院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是目前海外医疗机构同中国国内同行,包括台湾,韩国,日本等国交流的最大组织者,主要包括在世界顶尖医学中心专业强化培训亚洲各国医师、医学科研人员,使得研修者获得医学领域的世界最新经验和技术以及科研能力,学成完毕后能够把海外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患者。 我们学校 - 麦基尔大学是世界排名前十名的大学之一,其中医学院最为出名,白求恩大夫曾经在此工作和学习。麦吉尔大学医疗中心是加拿大第一大医学中心,世界第十大医学中心,共有 6000 张床位, 500 个实验室,每年 SCI 论文 4000 篇。在医学和生物科技领域居于世界最顶尖水平。 麦基尔大学划时代的成就: 肿瘤癌胚抗原 (CEA),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现,现任世界泌尿外科协会主席( 2009 年上海国际泌尿外科大会),生殖医学中心,医学物理系,双胞胎之间的器官移植,第一例癫痫手术,脑电波 (EEG), 蒙特利尔神经精神认知标准,世界管理大师 - 明茨伯格教授,艾滋病的 3TC 化合物都是在该校全球第一个完成的。 重点业务还包括:帮助修改医学生物 SCI 论文 , 并负责帮助把您的文章改写和推荐到世界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 . 同一般的英文翻译及修改公司不同的是,依赖的是数以万计的世界同行顶级医师和科学家人脉和杂志主编人脉,他们将进行专业方面的修改,提供专业方面的宝贵建议。文章范围重点具体涉及各种临床、生物物理、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分子及细胞生物、生物工程、生物数学、生物统计、分子基因学、影像学、免疫、药理、毒理、病理等; 此外,基金会推荐和整合同一领域的一批世界著名学者,给予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达到科研合作伙伴关系,团队强强共同申报境内外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课题,共享资源。在科研课题方面协助国内同行更好地直接同世界顶级水平接轨;这些学者均是我们的基金会会员。 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意大利,加拿大,瑞典,美国等地每年举办 五十余次的医学、生物,能源科技的高水平国际会议,每年来自海外的世界各地的学者达几千人。 值此金秋之际,衷心祝福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同时,诚挚地邀请您及您的代表团能来加拿大蒙特利尔考察访问或进行学术交流 ! 希望我们能有效的合作。 最后,真诚地希望我们全球医学发展基金会能与贵单位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最后,再次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LU Yao, MD, PhD 陆 遥 医学博士 Chairman, Global Medic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加拿大蒙特利尔全球医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Milano Niguard Hospital , Italy 意大利米兰尼瓜尔达医院亚洲发展顾问 1625 De Maisonneuve Ouest, Suite 305 Montreal , QC, Canada H3H 2N4 加拿大蒙特利尔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4133 次阅读|8 个评论
近况和感受
liwei999 2010-10-16 06:42
近况和感受。 (5560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ugust 05, 2008 01:24AM 在公园里,10岁的小男孩走失了,当妈妈的很着急。镜某曰:因为大人和孩子一起游园才定义了走失。如果开始就让孩子们自己在游乐园里玩就不存在着走失的问题了。大人不必带着孩子去游乐园。 游乐园里有个看4D电影的地方。何谓4D电影?10岁的男孩问。镜某也不明白哪里来的4D。事情就是这么巧,几天后镜某就被领去看了个4D的节目。4D者,只是对过去3D的立体电影的新说法。男人们都以为大了就好,3D不够就4D。 人是如何认识3D的?这也是个很有趣的事情。用眼睛看是一种常识的理解了。但是,学术上的结论是用脑子看。用赞中医的说法就是先人早在n年前就知道了这个现代学术的结论了。因为国语里有个视而不见的说法。那是说:虽然看了,但看不出来门道的现象。远近法的画法是西洋画的画法。国画不是这个风格。如此看来,在认识世界方面,东方和西方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个世界上不一样才是有价值。但与众不同同时也令人担心的事儿,所以时装杂志很多。 上周遇到了几个有趣的事情。在网上一个是概率的问题,一个是荡秋千的问题。在网下是读了《人体使用手册》和《无毒一身轻》,还有几本别的书,有关教育的。镜某感觉新的一代人缺乏感动的体验,也缺乏感谢的心境了。电视的图像的泛滥,使得多数孩子们失去了想像力;生活太好了,吃什么、给什么都不被感动了。大白兔、巧克力等食品什么的都不再可以成为诱饵了。给摘来月亮恐怕人家也嫌麻烦,曰:先放在那里吧,需要时再给我拿来。 这几个坛子里,崇尚科学的风气浓些,坛士们不大看得起信中医的。在镜某看来,在网上批中医和保中医谁都不比谁更高明。近来有个比较贴切的例子。有人问荡秋千的原理。这个事儿从专业上看,是个标准的参量振动的例题;从百姓的立场看是个当然如此的事实。而在爱思考的人那里,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题目了。有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爱思考的人往往是谁也不服谁,按北京话说就是都是大爷。其掐架的景象与为中医争吵的居然是一个样子。当然这里的掐架不是象捍卫、攻击中医那样的长篇大论的讨论,而是短兵相接的搏斗。 曰:你也懂力学?问你个简单的问答题。 在什么情况下,哈密顿原理是一个变分原理? 这个问题本身没问题。但是有趣的是以发问人的水平来如此问就是有问题了。同样,嘲笑如此发问的人也并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冷不丁冒出来的、高等术语堆砌出来的问题才好。到最后就只剩下骂人了。 手头上的《人体使用手册》是第21次印刷的那批。从2006年1月的第一刷到2007年6月的21刷共印了87万册。方博士的《科学成就健康》没有说印数。但是当初一个月后印了第二刷,势头也是不错的。从振兴出版业的角度看,这都是好事。但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看,这类书还是少些好。减少消费无疑是个人类的美德。但这也会使一些人失去很多发财的机会。 《无毒一身轻》的副标题是21天改造体质,是台湾出的。从题目上看就是本烂书了。因为医学上的良心话就是概率说、风险说,不能给出21天这样的具体数字。但是不如此说,恐怕书就不好卖。 中医讲的经络究竟有没有?这是一个对中医的争论点。一方是要用现代技术证明古人的高明,另一方同样是要用现代的知识证明古人的无知,都以为对方傻,打得不亦乐乎。镜某也曾经被劝诱过加入证明 经络存在的行列。曰:以镜大人的智力,搞定个经络不成问题吧?但是以镜某的智力以为还是不掺合这类事儿为好。因为这种思路太低级了。意淫这类东西是在脑路中,并不是在躯体里。在解剖学中找经络就好比是在解剖学中找嘴,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但是解剖学里没有嘴的概念,人们就不能用嘴说话了么?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量子论是个比较奇怪的理论。其中很多事情是不能被人们的常识理解的。比如微观粒子的路径问题。量子论主张粒子可以同时通过几个不同的路径。如果对这样的世界有些理解,也就不会去花费力气去发现解剖学上的 经络,更不会主张发现了经络了。这就是在什么情况下,哈密顿原理是一个变分原理?的问题的联想。 概率问题也是个上周讨论的问题。用概率解释赌博现象仅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人们嗜赌的本质还是在于人脑对赌博的依赖现象。研究表明,除了化学药物之外,人们对赌博和血拼的依赖性要比抱尔闹等的性快感依赖性排名在前。这个侧面显然不是用数学的概率可以解释的。没有下赌注的时候是概率论,一旦下了赌注就是0和1的决定论了。很有些象量子的观测论:不去看就是波干涉,就是概率论;一看就是波束收缩和决定论了。 说话是要说人们喜欢听的呢?还是不喜欢的?很难说。镜某一般是说人们不大喜欢听的大实话。实话实说很多时候并不被理解。最典型的要数中央台的那个《实话实说》节目了。观众的笑声的根源来自哪里?来自小崔的那盛着一肚子坏的一脸一本正经,与葛爷表演有些相通之处。谁说官话是虚话呢?那是另一种实话。不过是这类的实话无法溶解到日常生活里罢了。所以看着小崔说话滑稽。 看着滑稽的还有不少事情。方博士的《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的评论也是篇滑稽的大作。作者以为自己是唱红脸呢,可惜那身段、动作分明是在唱白脸。曰:这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因为其中大部分城市的排名与目前地质学界认为的这些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程度不符合,与国家地震局的说法不太一样。显然,方博士是想歪了。如果给个图片题目《看女店员下面》,也很容易误导呢。其实不过是个吃面馆的情景罢了。这里的地震灾害危险度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而是要理解成由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大小、以及抗灾能力的评价。这是个都市、地域抵御灾害能力的评价表述。这个能力里可以包括很多因子,发达地区比不发达地区抵御灾害能力一般要强。抵御灾害能力大,相对而言灾害的危险度就要低,这是个常识了。说白了,地震危险度(可能性)评价由国家地震局管,而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却与是个与地震局无关的工作。 人到中年,体检不体检?这也是个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早发现、早治疗的说法十分动听,但是仔细想想,这不过是个魔术的说法罢了。镜某知道两个老太太都是胰腺癌死的。年龄也差不多。一个是早发现了,手术后一年多些,死了。一个是晚发现的,发现后一百天就死了。手术的意义何在呢?很不好说。 只有少数人可以体检时,体检是有意义的。至少有个特权的优越感。但是当体检成为制度的时候,体检的意义也就消失了。要想重新获得意义,只有作更昂贵的、更精密的检查了。对于癌症,比较少有在体检时可以发现的(不足发病总数的20%,恐怕国人的还要低)。就好比是有汽车。少数人有的时代里有车很有意义。当多数人都有的时代,有车除了堵路之外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出门坐地铁要快得多。但是强迫概念要人们都买车。曰:得有。换成体检就是得查了。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32600,32600#msg-32600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应是个研究方法
liwei999 2010-10-14 14:10
对应是个研究方法。一个词的用法在国语中吃不准时, (512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11, 2008 07:24AM 不妨看看洋文。free在洋文里可作名词,形容词和动词。那么对应一番也未尝不可。 今天有位朋友强烈推荐经络证实的文章。镜某曰:量子论的世界里,电子走哪一条途径已经不那么要紧了。把波译成气,气走哪里根本就不是问题了。当人们使用软件作工作时,每一个指令走哪根电线是问题么? 因此,攻击中医的不必根据解剖学的结论来攻击经络,捍卫中医的也不必非要找到经络的实在不可。把今天的应激理论与中医的说法结合起来就是了么。当有人说这是赖皮时,就反击说这叫中医的进化。 小白转来的《败战癌症》不错。揭露了医学的本来面目。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5,36181,36192#msg-36192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之奇遇记: 遭遇隐形验证码 评论只能发自己
readnet 2010-10-12 12:55
学者印大中 发表于 2010-10-12 11:00:27 分类:科学之道│ 查看评论 :0 │ 浏览:44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经络现象千古迷 生物进化泄天机 经络现象千古迷 生物进化泄天机 印大中 蛋白质化学与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湖南长沙 410081 一.引言 面对生命体这个开放复杂巨系统,以分析还原为主要思维方式的现代生物医学越来越陷入迷茫。关于经络本质及其机制的研究更加在中、西两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搏斗中徘徊挣扎,鱼龙混杂,艰难地面对着十几种假说,几百种表象,数千相关理化因子。中、外学者在近几十年的针灸经络探秘研究中 , 逐渐形成了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 : 神经生理学派、生理生化学派、生物场学派、结缔组织结构学派 。 神经生理学派认为经络现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表现,研究涉及大脑皮层、海马、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及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但显然不能解释循经感传的慢速度,双向传递,低电阻,高氧分压等现象。生理生化学派发现经络与多种流动的理化成分和生化物质相关,如神经激肽、 P 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五羟色胺、组织胺等多种递质和多种离子等。该理论与神经论相似,涵盖面很广,但却不能单独解释经络现象。生物场学派提出了与声、光、电、热、磁相关的诸多理论,但缺少对经络明确的三维物质结构的界定。结缔组织结构学派认为结缔组织中的筋膜是经络的物质基础:经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 , 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 , 调整人体机能的带状结构 , 络脉是小血管 , 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 , 调整人体机能的网状结构。由于对这些研究结果和现象的解读错综复杂,莫衷一是。 二. 从动物神经进化史看经络信息传导现象 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界中的有机体对于外界环境的感应,不仅在不同 物种间存在着不尽相同的信息传递机制,而且同一个体上也并存着不同级别的信息传递系统。从这个角度切入思考,也许 初级动物体内的信息传导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单细胞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如眼虫、草履虫,但它们却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多细胞动物海绵有一个原始的神经系统,该动物神经元之间没有突触性联系,亦有感觉和运动的机能。 腔肠动物有双极神经元、多级神经元和来自感觉细胞的纤维组成的通过突触使兴奋进行弥漫性传递的神经网,如水螅和水母。在扁形动物中出现了脑神经结和连接横向神经的神经索。环节动物出现了可以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节连成中枢神经链。节肢动物的这种神经链就更趋于集中。 软体动物拥有脑、侧、脏、足四对神经节及其相互连接而成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出现了有脑神经节集中组成的脑。脊椎动物的进化主要就是脑的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完善。总的说来,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就是由弥散、网状、梯形、链状到管状,直至前端分化成大脑的五个部分及大脑皮层 。 在动物进化之初,低等动物体内分化程度尚未完善,谈不上什么神经系统,即没真正的大脑、神经元、突触,但是依然可以处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对外界刺激具有直接反应的特性 。 然而,要更好地观察生物体内的次级信号传递,植物无疑更加有其简易可靠,返璞归真的价值。 三. 植物信号传递的生理功能 达尔文从进化论的角度推测,动物与植物的感应性应有共同的解剖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 大量事实表明,经络现象似乎不仅仅在动物体内存在。 植物信号传递与植物器官运动、伸长生长、气孔运动、物质代谢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例如研究表明植物的电信号与转录、翻译 、钙离子水平、过氧化 、呼吸 、光合作用、植物趋光性 、诱导开花 、传粉 、韧皮部运输 、迅速地展开防御都有着紧密联系 。植物的细胞刚性结构虽然限制了它的活动,然而其细胞膜的功能却和动物的基本相似 。物理性冲击 ( 电流,震击、温度骤变等 ) 或有机溶剂等都会改变质膜的结构,使膜电位发生变化。与动物神经细胞轴突部的电信号传递类似,当刺激强度超过临界值 ( 通称阚值 ) 时,膜电位变化会爆发出电波冲动并伴有生理活性物质的释放,如种种激素、伤素和乙酰胆碱 (一种典型的 动物神经递质 ) 。这种冲动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传递。膜电位的波动还可以进一步操纵离子通道的启闭,进而,或者继续推进信号在胞间传递,或者在细胞内进行信号转导 。 四. 植物 神经 生物学及相关研究 尽管在植物体内至今没有发现类似动物体内专事电信号传递的神经系统,相关研究早已确切地发现植物体内存在着类似动物体组织内的电位传递。例如, 印度学者 Bose 的研究早就证明了含羞草在无伤害的刺激下就能引发出动作电波的传递来,而且植物体内的动作电波传递基本上遵循动物神经电波传递中全或无、不应期、调应现象、阴联阳断等规律 。 这说明动物与植物的可兴奋组织具有共同的电生理基础。轮藻的节间巨细胞就常用来作动物神经纤维的活模型。总之, 在高等植物中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电化学波的传递则主要是靠细胞的: 1 )局部电流;和 2 )伤素释放,这两种类型(与动物组织信号传导机理相同)的信息传导途径来实现的 。 早在 1930 年 Osterhout 等 就发现,动作电位在柔曲丽藻节间细胞膜上传递时可被氯仿阻断,但如果在氯仿阻碍区的两端用一个盐桥连接起来,动作电位便能绕过此阻碍区,沿膜继续传递。这说明动作电位在植物细胞膜上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循环来实现的。随后 Auger 和 Sibaoka 的实验发现当外界介质电阻降低时,动作电位的传递速度增加,进一步证实了局部电流学说。 此外,任海云等 在利用胞外、胞内微电极及显微注射等方法,研究白花紫露草体内变异电位传递方式时发现,白花紫露草叶片可分为不同的共质体区,在共质体区内,变异电位传递很快,远高于液相中物质的扩散速度(类似中医的经向传递,以下简称经向);而在各共质体区间,变异电位传递出现时间上的延迟,与共质体内变异电位传递速度相差一个数量级(类似中医的络向传递,以下简称络向)。 Sibaoka 用微电极配合荧光染料注射方法,发现含羞草叶柄的原生木质部薄壁细胞和韧皮部细长薄壁细胞是动作电位的传递细胞。这些细胞的膜电位较高 ( -150mV ~ -160mV ) ;而周围细胞的膜电位较低 ( 约 -50mV )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茎中则通过维管束中某些膜电位较高的细长薄壁细胞传递(经向),各维管束间通过束间薄壁细胞传递。与之不同的是,在含羞草的叶中,动作电位通过可兴奋细胞,在各个方向上传递(络向)。 总之,植物体内所观察到的多元化的组织细胞承担传递动作电位的现象,早已比在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研究深入详尽许多,给研究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作出了极好的提示。 一百多年前,达尔文曾经提出植物的根部为植物的类似低等动物弥漫性大脑的说法 。后来 Bose ( 1926 年 ) 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植物神经生物学 ( Plant Neurobiology) 这个概念 。 近年来,植物神经生物学再度兴起,然而,植物神经生物学概念却很快遭到了 许多 专家学者的反对,认为这个概念没有增加对植物生理学、植物细胞生物学以及信号传导的认识;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植物体内存在神经元、突触、大脑 。 经历激烈争论, 虽然相关学界目前还不能认可植物和动物一样拥有神经系统,但植物体的种种准神经系统功能却似乎可与动物体的某些经络信号现象相互印证,不仅其形态结构和经络系统可以相提并论,其生理调节机制亦如出一辙电波与递质两种传导方式相辅相成!从这个生命信息传导的波粒二项性角度上来说,人体在经络及其相关系统实施调控的物质基础和理化机理本质已经呼之欲出了。 因此我们认为 可以 提出新的生命信息传导系统集成理论 来诠释经络现象,进而 统一动、植物以至所有生物体的信息传递调控系统。无疑,这一理论既可解释动植物神经的平行进化,又可阐明植物的信息处理过程 , 甚至应用到更加宽广的领域。 五.经络现象即为生命信息传导的集成 应该承认,人类寻找经络解剖结构的努力迄今基本告败,但是大量相关的研究却揭示了在神经传导作用之外的种类繁多的电生理生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在对生物信息传导系统分级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针灸等中医治疗措施对于动植物体内的各个水平的信息传导系统造成刺激作用的物质基础。诸多高级神经活动之外的,与经络相关的作用和现象,无疑应该属于与所谓植物神经生物学相关的次级信息传导及其相关作用。 宏观上,通过以上对动植物信息传导系统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对生物体内存在的信息传导调控系统进行分类,即: 1. 神经系统(神经水平); 2. 体液信息传导系统(导管水平); 3. 细胞信息传导系统(细胞水平 )。 微观上,生物信息传导是以电波与递质两种传导方式(类型)相辅相成! 以 生命信息传导系统集成理念 为指导 ,在生物体中两类型、三水平的 信息传导物质结构面前, 经络现象已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飘渺的想象,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解剖学实体的宏观集成。与之相关的治疗原理和方法也因此可以找到具体的媒介和靶点,且符合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种种基本规律。 将上述生物信息传导的电 - 化学共性与生物体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相结合,我们进而可以理解经络线上的:低阻性 、直线 性 、滞缓 性 、自洽 性 、非确定 性 、筋腱特 性 、组织专属性、个体差异 性 、一定的可变 性 等生物医学的集成性状和效应。在实验研究层面,这似乎也可以很好地诠释大量的中医实践所遭遇的经络相关疗法的不恒定特征,或称自洽原理,所谓哪里有效就在哪里施术,又所谓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原则等理论问题。在方法学上,亦可以启迪理解中医在经络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压法、擦法、刺法、划法、刮法、扭法、振法、拔法、灸法等等千变万化的保健措施的深层内涵。 简言之,本文将经络现象的实质归结为生物体的信息传导集成。通过将动、植物的生物体信息传导现象归纳为三水平、两类型作用的有机整体集 成 ,错综复杂的经络现象的生物学本质从此不再扑朔迷离,匪夷所思,而是天机泄露,拨云见日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2436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本文关键词: 经络,千古之迷,生物进化,生命科学,中医 相关文章: 系统生物学与中医:与方舟子先生对话 反中医也是需要统计功底的 中国古代避孕法,及麝香导致不孕之谜 针灸作用之生物学原理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溺水急救方2 中医之神真有点神,但并不玄 两个问题 调气、养精、御神和捉鬼中医的核心竞争力 精神病时代已经来临,谁挽心灵大厦于将倾 梦境与疾病的关系 当前推荐数: 1 推荐人: readnet 记录总数: 0 总页数: 0 当前页: 1 9 3 4 : 发表评论: 悄悄话 具有波场性质的自然科学对象(如量子物理、物质构成、生命现象等)与音乐艺术自然逻辑确实表现出重大相关性。根据一系列线索,我们有理由认为:与音乐艺术自然逻辑具有同构性的对象不只是视知觉与视觉艺术自然逻辑,而且可能包括所有具有波场性质的自然对象。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7192 验证码: 虽然相关学界目前还不能认可植物和动物一样拥有神经系统,但植物体的种种准神经系统功能却似乎可与动物体的某些经络信号现象相互印证,不仅其形态结构和经络系统可以相提并论,其生理调节机制亦如出一辙电波与递质两种传导方式相辅相成! ====================================================================== 具有波场性质的自然科学对象(如量子物理、物质构成、生命现象等)与音乐艺术自然逻辑确实表现出重大相关性。根据一系列线索,我们有理由认为:与音乐艺术自然逻辑具有同构性的对象不只是视知觉与视觉艺术自然逻辑,而且可能包括所有具有波场性质的自然对象。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7192 俺 是 遇 到 外 星 人 ? 扩展阅读: 荒漠 中 的 怪 圈 儿 荒漠 中的 【 外 人 星 】 文明 遗迹 用 太 极 色 球 表达 音 乐 与 色 彩 关我 球 事 从 四维 色球 到 五维 太极色球
个人分类: 科学八卦|3449 次阅读|8 个评论
经络现象千古迷 生物进化泄天机
热度 4 yindazhong 2010-10-12 11:00
经络现象千古迷 生物进化泄天机 印大中 蛋白质化学与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湖南长沙 410081 一.引言 面对生命体这个开放复杂巨系统,以分析还原为主要思维方式的现代生物医学越来越陷入迷茫。关于经络本质及其机制的研究更加在中、西两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大搏斗中徘徊挣扎,鱼龙混杂,艰难地面对着十几种假说,几百种表象,数千相关理化因子。中、外学者在近几十年的针灸经络探秘研究中 , 逐渐形成了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 : 神经生理学派、生理生化学派、生物场学派、结缔组织结构学派 。 神经生理学派认为经络现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表现,研究涉及大脑皮层、海马、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及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但显然不能解释循经感传的慢速度,双向传递,低电阻,高氧分压等现象。生理生化学派发现经络与多种流动的理化成分和生化物质相关,如神经激肽、 P 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五羟色胺、组织胺等多种递质和多种离子等。该理论与神经论相似,涵盖面很广,但却不能单独解释经络现象。生物场学派提出了与声、光、电、热、磁相关的诸多理论,但缺少对经络明确的三维物质结构的界定。结缔组织结构学派认为结缔组织中的筋膜是经络的物质基础:经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 , 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 , 调整人体机能的带状结构 , 络脉是小血管 , 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 , 调整人体机能的网状结构。由于对这些研究结果和现象的解读错综复杂,相关学界和领域莫衷一是。 二. 从动物神经进化史看经络信息传导现象 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界中的有机体对于外界环境的感应,不仅在不同 物种间存在着不尽相同的信息传递机制,而且同一个体上也并存着不同级别的信息传递系统。从这个角度切入思考,也许 初级动物体内的信息传导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单细胞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如眼虫、草履虫,但它们却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多细胞动物海绵有一个原始的神经系统,该动物神经元之间没有突触性联系,亦有感觉和运动的机能。 腔肠动物有双极神经元、多级神经元和来自感觉细胞的纤维组成的通过突触使兴奋进行弥漫性传递的神经网,如水螅和水母。在扁形动物中出现了脑神经结和连接横向神经的神经索。环节动物出现了可以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节连成中枢神经链。节肢动物的这种神经链就更趋于集中。 软体动物拥有脑、侧、脏、足四对神经节及其相互连接而成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出现了有脑神经节集中组成的脑。脊椎动物的进化主要就是脑的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完善。总的说来,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就是由弥散、网状、梯形、链状到管状,直至前端分化成大脑的五个部分及大脑皮层 。 在动物进化之初,低等动物体内分化程度尚未完善,谈不上什么神经系统,即没真正的大脑、神经元、突触,但是依然可以处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对外界刺激具有直接反应的特性 。 然而,要更好地观察生物体内的次级信号传递,植物无疑更加有其简易可靠,返璞归真的价值。 三. 植物信号传递的生理功能 达尔文从进化论的角度推测,动物与植物的感应性应有共同的解剖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 大量事实表明,经络现象似乎不仅仅在动物体内存在。 植物信号传递与植物器官运动、伸长生长、气孔运动、物质代谢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例如研究表明植物的电信号与转录、翻译 、钙离子水平、过氧化 、呼吸 、光合作用、植物趋光性 、诱导开花 、传粉 、韧皮部运输 、迅速地展开防御都有着紧密联系 。植物的细胞刚性结构虽然限制了它的活动,然而其细胞膜的功能却和动物的基本相似 。物理性冲击 ( 电流,震击、温度骤变等 ) 或有机溶剂等都会改变质膜的结构,使膜电位发生变化。与动物神经细胞轴突部的电信号传递类似,当刺激强度超过临界值 ( 通称阈值 ) 时,膜电位变化会爆发出电波冲动并伴有生理活性物质的释放,如种种激素、伤素和乙酰胆碱 (一种典型的 动物神经递质 ) 。这种冲动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传递。膜电位的波动还可以进一步操纵离子通道的启闭,进而,或者继续推进信号在胞间传递,或者在细胞内进行信号转导 。 四. 植物 神经 生物学及相关研究 尽管在植物体内至今没有发现类似动物体内专事电信号传递的神经系统,相关研究早已确切地发现植物体内存在着类似动物体组织内的电位传递。例如, 印度学者 Bose 的研究早就证明了含羞草在无伤害的刺激下就能引发出动作电波的传递来,而且植物体内的动作电波传递基本上遵循动物神经电波传递中全或无、不应期、调应现象、阴联阳断等规律 。 这说明动物与植物的可兴奋组织具有共同的电生理基础。轮藻的节间巨细胞就常用来作动物神经纤维的活模型。总之, 在高等植物中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电化学波的传递则主要是靠细胞的: 1 )局部电流;和 2 )伤素释放,这两种类型(与动物组织信号传导机理相同)的信息传导途径来实现的 。 早在 1930 年 Osterhout 等 就发现,动作电位在柔曲丽藻节间细胞膜上传递时可被氯仿阻断,但如果在氯仿阻碍区的两端用一个盐桥连接起来,动作电位便能绕过此阻碍区,沿膜继续传递。这说明动作电位在植物细胞膜上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循环来实现的。随后 Auger 和 Sibaoka 的实验发现当外界介质电阻降低时,动作电位的传递速度增加,进一步证实了局部电流学说。 此外,任海云等 在利用胞外、胞内微电极及显微注射等方法,研究白花紫露草体内变异电位传递方式时发现,白花紫露草叶片可分为不同的共质体区,在共质体区内,变异电位传递很快,远高于液相中物质的扩散速度(类似中医的经向传递,以下简称经向);而在各共质体区间,变异电位传递出现时间上的延迟,与共质体内变异电位传递速度相差一个数量级(类似中医的络向传递,以下简称络向)。 Sibaoka 用微电极配合荧光染料注射方法,发现含羞草叶柄的原生木质部薄壁细胞和韧皮部细长薄壁细胞是动作电位的传递细胞。这些细胞的膜电位较高 ( -150mV ~ -160mV ) ;而周围细胞的膜电位较低 ( 约 -50mV )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茎中则通过维管束中某些膜电位较高的细长薄壁细胞传递(经向),各维管束间通过束间薄壁细胞传递。与之不同的是,在含羞草的叶中,动作电位通过可兴奋细胞,在各个方向上传递(络向)。 总之,植物体内所观察到的多元化的组织细胞承担传递动作电位的现象,早已比在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研究深入详尽许多,给研究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作出了极好的提示。 一百多年前,达尔文曾经提出植物的根部为植物的类似低等动物弥漫性大脑的说法 。后来 Bose ( 1926 年 ) 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植物神经生物学 ( Plant Neurobiology) 这个概念 。 近年来,植物神经生物学再度兴起,然而,植物神经生物学概念却很快遭到了 许多 专家学者的反对,认为这个概念没有增加对植物生理学、植物细胞生物学以及信号传导的认识;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植物体内存在神经元、突触、大脑 。 经历激烈争论, 虽然相关学界目前还不能认可植物和动物一样拥有神经系统,但植物体的种种准神经系统功能却似乎可与动物体的某些经络信号现象相互印证,不仅其形态结构和经络系统可以相提并论,其生理调节机制亦如出一辙电波与递质两种传导方式相辅相成!从这个生命信息传导的波粒二项性角度上来说,人体在经络及其相关系统实施调控的物质基础和理化机理本质已经呼之欲出了。 因此我们认为 可以 提出新的生命信息传导系统集成理论 来诠释经络现象,进而 统一动、植物以至所有生物体的信息传递调控系统。无疑,这一理论既可解释动植物神经的平行进化,又可阐明植物的信息处理过程 , 甚至应用到更加宽广的领域。 五.经络现象即为生命信息传导的集成 应该承认,人类寻找经络解剖结构的努力迄今基本告败,但是大量相关的研究却揭示了在神经传导作用之外的种类繁多的电生理生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在对生物信息传导系统分级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针灸等中医治疗措施对于动植物体内的各个水平的信息传导系统造成刺激作用的物质基础。诸多高级神经活动之外的,与经络相关的作用和现象,无疑应该属于与所谓植物神经生物学相关的次级信息传导及其相关作用。 宏观上,通过以上对动植物信息传导系统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对生物体内存在的信息传导调控系统进行分类,即: 1. 神经系统(神经水平); 2. 体液信息传导系统(导管水平); 3. 细胞信息传导系统(细胞水平 )。 微观上,生物信息传导是以电波与递质两种传导方式(类型)相辅相成! 以 生命信息传导系统集成理念 为指导 ,在生物体中两类型、三水平的 信息传导物质结构面前, 经络现象已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飘渺的想象,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解剖学实体的宏观集成。与之相关的治疗原理和方法也因此可以找到具体的媒介和靶点,且符合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种种基本规律。 将上述生物信息传导的电 - 化学共性与生物体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相结合,我们进而可以理解经络线上的:低阻性 、直线 性 、滞缓 性 、自洽 性 、非确定 性 、筋腱特 性 、组织专属性、个体差异 性 、一定的可变 性 等生物医学的集成性状和效应。在实验研究层面,这似乎也可以很好地诠释大量的中医实践所遭遇的经络相关疗法的不恒定特征,或称自洽原理,所谓哪里有效就在哪里施术,又所谓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原则等理论问题。在方法学上,亦可以启迪理解中医在经络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压法、擦法、刺法、划法、刮法、扭法、振法、拔法、灸法等等千变万化的保健措施的深层内涵。 简言之,本文将经络现象的实质归结为生物体的信息传导集成。通过将动、植物的生物体信息传导现象归纳为三水平、两类型作用的有机整体集 成 ,错综复杂的经络现象的生物学本质从此不再扑朔迷离,匪夷所思,而是天机泄露,拨云见日 。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7993 次阅读|19 个评论
“经络的生物学本质”英文版上网
yindazhong 2010-9-9 17:54
开学了,经络的生物学本质英文版亦于九月四日在网上 www.sciencedirect.com 系统中刊出(在author 栏中输入 Dazhong Yin 即可在末端看到文章题目等)。现将摘要贴在下面供参考使用。(补遗:全文已有,请见附件) 附加一个小小的请求,请哪位大侠鼎力相助,找个代理途径下载一下全文(我们的系统暂时不乖),不甚感激! 若将来有缘相聚,可赠送我室开发的长命仙丹一瓶。不过本博眼下尚不能保证服用了以后能让老兄(妹)立马升入月宫与嫦娥万年相伴 ....... :) :) :) 文摘如下: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ological Essence of Meridians with Plant Neurobiology and Animal Nerval Evolution This article is not included in your organization's subscription. However, you may be able to access this article under your organization's agreement with Elsevier. Yin Dazhong a , b , , and Zhao Linli b a Guangdo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Dade Road 111, Guangzhou 510120, China b Key Laboratory of Protein Chemistry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Received 19 October 2009. Available online 4 September 2010. Abstract In the absence of a clear and independent anatomical structure, the biological nature of meridians (Jingluo) and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so on to prevent and cure disease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main mysterious. Through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animal nervous system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s of plants (the so-called plant neurobiology), the common bi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basic law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f biological system were open-mindedly reviewed an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the biologic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jor levels as follows: (1) the brain-relate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e neural level), (2) the vessel-dependen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out the typical nerval structure (the vessel level), and (3) the intercellular and the cell-environmental sign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cellular level). Electronic and biochemical signal transmissions were pinpointed as two major mean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attern in the life system. In summary, the complicat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unctions and traits of the meridians are suggested as an interplay of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three major systems applying electronic and physicochemical materials, namely the 321-Integration Theory of meridians. Key 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M); animal nerval evolution; meridians (Jingluo); biologic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IT); plant neurobiology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ological Essence of Meridi
个人分类: 科学之道|467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香山会议准备的发言提纲
人为峰 2010-8-29 10:10
中医的科学探索 --中医征候的度量和经络的实质与机理 0 观察和分析的几个层面和角度 0 .1 认识论 0 .2 方法论 0 .3 技术手段 0 .4 马克思关于成熟科学的定义 0 . 5 从《论持久战》的观点看待中医的科学探索 1基本思考 1.1中医理论=虚拟:观察和应用是实,推理是虚。效果得到验证(基本符合实际),理论是象思维 1.2坚持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既不要神话中医、也不要苛求中医 1.3中医的系统、辨证,从整体出发 西医从具体、实质出发,从还原论出发。两者相向而行 1.4面对同一客观对象,绝对不会有两种科学 2中医征候的度量 2.1至今为止所谓的中医诊断客观化存在多个层面的误区 2.1.1背离中医的系统、辨证的整体观中医征候与生理、生化、机能参数是多对多的复杂关系 2.1.2简单、机械、片面、孤立、静止地模仿大夫的诊断,陷入西医的思维模式 2.1.3当对同一位患者三位大夫得到诊断都不能一致时,又如何要求仪器的诊断能够准确 2.2中医征候的度量(或诊断客观化)一定能够实现,但又是漫长的过程 2.2.1正确的思路与方法 2.2.2充分地获取信息: 2.2.3期待计算(数学)上的突破 2.3在光谱舌诊上获得令人振奋的进展 2.3.1冠心病、高血粘度症、肝炎、脂肪肝和糖尿病等得到很高的诊断精度 2.3.2在血球计数、血球压积率等无创检测上得到很高的精度 2.3.3对表寒里热症得到很高的相符率 2.4中医征候度量研究的下一步的计划与展望 2.4.1采用光谱成像从 舌 上提取更多的信息 2.4.2采取更多的手段从 舌 上提取更多的信息 2.4.3从 四诊 中提取更多的信息 2.4.4从 中医 和 西医(现有临床诊断仪器) 中提取更多的信息 2.4.5从 历史(电子病历) 中提取更多的信息 3经络实质与机理 3.1临床与科学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经络的实质 3.1.1临床效果 3.1.2科学实验 循经感传、经络的低阻 3.1.3经络敏感人(应该是经络发现的重要原因)、循经皮炎 3.2有关经络的误区 3.2.1从解剖学上否定经络:现有解剖学的近视与盲视:(可见)光学、大于细胞的外观结构 --功能、亚细胞结构 3.2.2试图创建独立于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生物场或其他形式的信息通道 3.2.3否定经络的实质 3.3我的研究思路及其依据 3.3.1经络的实质与低阻特性 3.3.2功能成像(特别是电导率成像)与细胞的离子通道(与细胞学说相衔接,也必须与现有理论兼容) 3.3.3研究的总体布局与初步进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0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骗子李一神仙跟中医是同路人
wliming 2010-8-3 11:36
神道临幸羊城颠倒众生:他能通电治癌症?   羊城晚报2010-08-02   在信徒的心目中,李一是个神仙他不仅可以水下闭气生存2小时 22分钟,更可以徒手接通220V电流以触碰的方式为病人做检查,甚至治愈癌症。   正是这些神乎其神的特异功能,让李一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上 周六即7月31日,羊城晚报记者获悉李一来到广州讲座养生,于是混入听众团, 真实领略了一回神仙的风采。   经络   历经李一广州养生讲座联系人某先生的多番误导和将近两天的周折,记者终 于在讲座开始几个小时后才赶到位于番禺丽江明珠歌剧院的现场。   一进会场,记者顿时被一种奇异的狂热气场所震慑:1000多名听众在李一道 长的讲演声中,随着他的指示和引导,时而狂舞手臂,时而伸缩脖颈,亦步亦趋, 虔诚至极。    据李一介绍,现在美国人已用红外线成像技术找到了人体的经络,德国人也 利用声纳接收设备找到了经络,因此经络已经成为继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的 又一重大发明。   道长现场教给听众三个疏通经络的健身法:仙鹤取水、行云流水、 毛驴打滚。在一位白衣师兄的带领下,场内千名学员集体扭腰甩臂,连 李一都称,情形颇似群魔乱舞。随后,李一详细介绍了毛驴打滚的疏通 经脉法,声称有练此功的某富商夫妇,白发变青丝,颇有返老还童之妙效。 此外假若感冒,亦可憋气做三个毛驴打滚,换气后憋气再做,疗效甚佳。   为此,记者特地咨询了广州市中医院的李大鹏医生,他首先肯定自己从未听 说过美国、德国医学家通过红外线成像或声纳设备找到人体经络的消息,其次他 也不认为按摩气穴可使人返老还童。   辟谷   李一说,毒归万病之源,假若血液如同婴儿般纯净,那么根本不会发生 癌症。因此,利用辟谷的方法,十几天不吃饭使身体彻底排毒,可以达到很好的 治疗效果:辟谷7-14天时,人会有幻然感,觉得轻飘飘地,这是一种人凡转化 的过程,血管中的油也在溶化。   对此,广医二院的吴医生(化名)表示,癌细胞抢夺营养的能力很强。如果 营养摄入不足,癌细胞仍会比正常细胞抢到更多养分,这样一来病人身体会更加 虚弱,抵抗力更低,而癌细胞会更泛滥。此外,血管中的油脂、血栓等并不能够 偏私靠禁食而溶解。吴医生说:血栓像石头一样坚硬,是几十年积聚的, 不可能靠禁食分解。   至于十几天不吃东西的辟谷法,李大鹏认为,适度的饥饿疗法对治疗肿 瘤确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连续的饥饿是不符合科学常理的。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的 刘刚博士却认为,辟谷之说确实有例可循,印度许多瑜伽僧人就可以禁食十几天。 假如一定要用科学原理解释,可能便是通过自身调节减缓了新陈代谢速率。   特训   会场里,横幅上写的是第七届博学MBA同学会论坛第二十一届中山大学企 业家成功论坛,而会议的主题却是李一道长的《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记者 咨询身边学员,得知李一从上午到下午,几乎一个人讲授了近6个小时。下午5时 多,李一的嗓音明显沙哑,可仍兢兢业业地回答观众提问。   不过,记者翻阅会场资料发现,李一的这场讲座并非免费的道家养生午 餐,其最大的卖点在于9月10-15日的特训营。参加特训营,需缴一笔巨额 费用,内容为类似于绝食的闭食排毒。现场主持人披露,特训营名额有限, 大约30人左右,而讲座快结束时已几乎报满。   记者从李一道长的缙云山道教主页上,找到诸多养生班不同的学习费用。 最贵的是总裁研修班,36000元/人;还有道医调理9000元/人、3800元/ 人的道家养生五日研修班及女子太阴炼形五日养生班。这些养生班通常 十分火爆,需提早预约。   李一是谁?   李一,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重庆缙云山绍龙观住持。近年来一直是媒体红 人,多次亮相凤凰卫视、湖南卫视等电视节目(见左图),并号称拥有3万弟子, 其中不乏王菲、李亚鹏、张纪中、樊馨蔓、马云等名人。最近《南方人物周刊》 对李一的人物专访,引起了针对李一其人的一片热议。   世上有没有胎息   世人都道神仙好,因为神仙有法宝。《世上有没有神仙》对神仙 神通的介绍虚虚实实,往往以虚拟的方式道出,不好与之较真。但是有两样神通 是神仙亲口在电视上说的:一是能辟谷长达3个月,其间没有任何的进食, 就喝一点点清水,每天还要大量地运动;一是曾经用胎息的功法,创下了在 水底下闭气2小时22分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辟谷3个月,只是神仙自己说的,没有任何佐证。 水下闭气2小时22分则 有1997年在上海一家电视台的当众表演为证,还有公证处工作人员现场公证其表 演真实有效,似乎让人不能不信。   但是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没有神仙的事迹。水下闭气吉尼斯世界纪录 保持者是德国潜水员汤姆席耶塔斯(Tom Sietas),记录为10分12秒。如果在 表演前先吸30分钟纯氧,则记录是19分21秒,保持者为瑞士潜水员彼得科拉特 (Peter Colat),是今年2月创造的。   可见神仙的记录并没有得到承认。   摘自方舟子的博客   传奇   闭气创纪录   在多份对李一的宣传资料上,均写有1997年1月19日,李一在上海电视台 《天下第一》栏目中使用道家胎息法,创造水下闭气生存2小时22分钟的吉尼斯 世界纪录一事。   虽然此事经过了上海市公证处的公证,但人们质疑不断。有网友说:威德 尔海豹最长潜水时间80分钟,柯氏喙鲸85分钟,抹香鲸据说有一个半小时。广 医二院吴医生表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憋气8分钟就有可能对大脑造成损害。 而一度保持闭气世界纪录的著名魔术师大卫布莱恩也表示,17分4秒已几乎是 个极限。更有报道称,李一水下憋气142分钟已超出哺乳类动物的极限。此外记 者发现,李一道长的闭气纪录并未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在册,最新的纪录保持 者是巴西的卡洛琳,18分32.59秒。   通电治癌症   在中央电视台编导、著名导演张纪中夫人樊馨蔓名为《世上是不是有神仙》 的书中,还介绍了李一驾驭220伏的电流,给人检查身体、治病乃至治疗癌 症的行气决脉法。书中记录,李一声称自己可以抗击、节制220伏的电。 据说李一还用电为一位高位截瘫病人治疗,使其四肢恢复知觉。   ■温故知新   严新   四川江油人,一位号称集中西医、气功、武术和特异功能于一身的气功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严新红极一时。他自称可以遥感诊治病人,通过发气 作用到病人身上,与病人的气相互发生作用,再吸收回感应,体察病人的异常现 象。据宣称,严新气功能治疗一些疑难病如冠心病、外伤性截瘫、癌症等,他还 在国外探索气功治疗艾滋病和戒毒的试验。有关人员曾请严新给两弹元勋邓 稼先治疗晚期癌症,未果。1995年,以何祚庥院士为首的科学家在《工人日报》 上旗帜鲜明地连续发表揭批伪气功等伪科学的文章,揭露了严新等一批所谓气功 大师的本质。后严新离开中国,目前居住在美国。   张香玉   1990年3月18日,张香玉开始在北京海淀区北太平庄农贸市场附近的一座 小红楼即自然中心功研究所所在地,为万人授功,每人收费35元,每批 500人,历时40分钟。据称其发功时,会念神秘的宇宙语,唱神秘的宇宙 歌。她声称做法时不但神鬼可以附体,狐蛇木石皆可附体。1992年12 月1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宣判:张香玉在公共场所、大专院校及居民家中, 编造迷信语言,进行欺骗活动,骗取巨额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财物罪,判刑 6年。据说刑满释放后,张香玉已跑到美国传功。   张宝胜   男,生于1960年,南京人,宣称自己有非眼视觉功能,并能作用意念 送物取货。1982年后,通过表演、报告、办班、治病等,他赢得了神人、 中国圣人、国宝级气功师、活佛菩萨等美誉。1995年5月26日,何 祚庥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超人张宝胜走麦城一份迟到的报告,揭 露了张宝胜伪科学的一面,自此,张宝胜销声匿迹。(刘玮宁) (XYS20100802)
个人分类: 社会|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体经络探源(生命辉光技术发现经络)
热度 1 sheep021 2010-6-17 09:43
经络学说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经过的含义。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因此,经络学说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种对生命现象的记述。经络的记载详见于《黄帝内经》和《难经》,此前则有汉墓出土的《脉书》,区别仅在于前者是十二经脉,后者是十一经脉。中国目前出土的石针距今大约有一万四千年或更早,但经络是何时被发现的迄今仍是一个谜。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怀疑,经络是否真实存在,中国古人是怎么发现的,其他民族的古人有没有类似发现呢? 一、 生命辉光,照亮经络 经络学说早已成为中医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被广泛使用。到了现代,人们总想眼见为实,科学家们也想尽千方百计,动用各种技术手段,去寻找经络的蛛丝马迹。功夫不负有心人,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自然界中,生命的生物体会发出色谱不同与强度有别的彩光,这些光有些是肉眼可见的,有些是不可见的,科学家称之为“生命辉光”。1911 年,英国一名医生首次意外发现了环绕在人体周围宽约15毫米的光晕,色彩瑰丽,忽隐忽现,宛如飘渺的云雾,又像凝聚的气体。这就是人体辉光,或叫生命辉光。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中都放出一种微弱不同的、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线。这种紫外光线叫做有丝分裂射线,它能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血液是这种射线的强源,辐射强度随生理条件,如疾病等状况而变化。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人体辉光异常变化的研究发现,当人们把手放在高达25000 V高压和100 kHz高频环境中时,手阳明、大肠经的部位会出现一连串明亮光斑。更让人感到奇妙的是,神经生理学家利用一种仪器对刚死去的人进行测试,发现明亮的闪光点与中医针炙图上标明的741个穴位一致。美国华裔科学家对人体辉光的照片研究中,也发现人体光晕的明亮闪耀点与中国古代经络图穴位相一致。外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中医学中的针炙穴位是人体中经络系统对光最敏感的部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照片有力地证实了经络穴位的客观实在性。其实,人体辉光并不是经络,而是流动的“气”, 只 是借助高科技术段,将不可见的气“照亮”而已。这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经络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人没有高科技,他们是如何发现经络的呢? 二、 教科书上,难圆其说 关于经络的起源,医学教材《针灸学》是这样记述的:“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总结而逐步形成的。”并进一步指出,“经络学说的形成,可能通过以下途径①‘针感’等传导的观察;②腧穴疗效的总结;③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④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我们将上述观点用更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就是经络的发现是因为首先发现了许许多多零散在身体的点(穴位),然后将这些零零碎碎的点(穴位)串起来,就形成了今天所谓的“经络”了。这种认识结果其实就是用西方还原论思维看中医理论的具体体现,以上观点存在着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 一是为什么只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经络?二是以“针感”等传导的观察、腧穴疗效的总结、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这种以点到线发现经络的观点如果有可能成立的话,那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和有关这一过程记载的,但是中国古籍文献并没有发现大量零散记载穴位的医书,然后再在这些零散穴位医籍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经络这样的历史过程的记录。马王堆发现的帛书,记载的正经已经是十一条。这从一个侧面更加证实,经络的起源中虽有小部分修改补充,但是,最关键的部分则是一次成型。而且,经络穴位系统,是先有经后有穴,不是靠一个个的穴连成经,而是经上布穴,否则,为什么这些穴位要这样连而不那样连呢?三是以解剖、生理知识启发找到了经络的观点更是让人“捧腹大笑”。即使是现代西医解剖及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都还没有人能从解剖开来的人体找到所谓的经络和穴位,古人何以能够精确地发现? 三、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赠隐者忘机》 宋 家铉翁 寂然不动机已兆,感而遂通机乃神。 一阳昨夜回冰底,生意流行万象春。 《易·系辞》说:“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意思是说,只要你能够完全放松,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展开。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曾这样记载:“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 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那么,当今有没有人进入这个境界,亲身体验到经络的存在呢?应该说,这样的人,不仅有,而且为数还不少。其实,根本不知道经络的普通病人,也能在针灸或艾灸时准确地描绘出热感、气感、酸麻胀感流传的方向路径,与十二经脉的走向完全一致。 武当山祝华英道长,在其著作《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中描述了自己体悟到经脉运行的情景: 有一天中午练功,当在咽津服气之时,明显感觉像是吞下一个清凉的圆团,降入脐部(下丹田)随之即停止了后天的鼻息,同时在“下丹田”出现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觉得身心非常清爽明净,而周身的气、血似停若滞,清晰地感觉脐部(下丹田)有约 3cm 的透明圆球在微微地缓慢地正反往来旋转。约十分钟后,即明显感觉到四肢之内、外侧各显出三条经脉并一致的运动着……,而胸腔和腹腔的脏、腑也有类似的阴阳进退机能,但位置分散,路线复杂而难辨别,据四肢之三阴三阳的明确运动可以推理而出:十二经脉路线及穴位,是固定不移的,其内在之阴阳经气却是有规律的伸、缩、出、入往返运动的。 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祝道长认为:人体的某一道阴阳经脉路线好比火车道(铁轨),其腧穴犹如火车站,人体的阴阳经气好比“火车”,其“火车”既能运行到终点站,又能返回到起点站。若没有“火车”运行往来,其火车道与火车站也没有作用。故人死了,虽然其经络,腧穴仍在,但却失去了阴阳经气的往来灵机,如此便是没有生命了。经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故古圣最重视这灵活的阴阳经气。 四、 无思无为,致虚守静 古希腊、古埃及等都是文明古国,那里的劳动人民同样也在同疾病进行着斗争,原始部落,大家都有图腾,都有巫师,各民族其实都有自己的医学。世界上有些民族,比如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有砭石。但是,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如同华夏一样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经络穴位系统,而经络穴位却可以通用世界所有人类,这是为什么? 原因不外三点: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关于地利,可以参考《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5月份的《大中原——大风水》一文。关于人和,应该与我国先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有关。我国先民把人和自然看作是一个整体,讲究顺其自然。大禹治水用疏而不用堵,就是顺其自然。 《道德经》五千言,乃至于《道藏》八千卷,南怀瑾先生用六个字高度概括:“致虚极,守静笃”。古人采取了一种常人根本无法理解的方法来寻求人体的奥秘,那就是静下来,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无思无为,致虚守静。如果让身体尽可能的静,把自己能够控制的运动都停下来,那剩下的动就是主观无法控制的动了,这种动就不是人强行赋予的,而是大自然赋予的,这种运动里面一定隐藏着生命的奥秘。大道至简,费尽心机去寻找,找到的东西往往不是大道。不如静下来,静极生动,大道自己就出来了。怎么才能静下来呢?只有让身体达到“顺”的状态,然后才能静下来,这时候身体所呈现的运动就是比心跳和脉搏隐藏得更深、更本质、更自然的运动了。 五、 十二经脉,至朴至简 通过气功锻炼至一定程度后,人体便会出现一种沿特定路径循行的气感,这一路径被称作“气脉”。“气脉”与十二经脉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较大区别。 首先,存在方式不同。气脉须经过特殊的气功锻炼才能显现、贯通,十二经脉无须修炼,人人可知,人人可学。 其次,作用对象不同。气脉是气功锻炼中的特殊路径;而十二经脉则是运行全身气血、津液,协调阴阳,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使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三、具体路径不同。不同的功法传承,有不同的气脉路径。如佛家密宗有“三脉七轮”,道家太极门有“二十四部大脉”,道门混元自然玄极宗则有“九玄真脉”之称,各家的气脉都有所不同。而十二经脉几乎人人一样,无多差别。 在《黄帝内经》将十二经脉比作江河的基础上,《难经》复将此前文献中提到的其他一些“脉”比作自然界中蓄积江河之水的湖泊,谓之奇经八脉。但后世对其属性的描述有根本性的改变,无论是医家还是习练武术气功者,都对其中的“任脉”、“督脉”等奇经八脉赋予了比十二经脉更为重要的意义。 大道至简。十二经脉就像康庄大道,人人可走。气脉则是坎坷小路,没人领路则行不通。老子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即大道平坦顺直,但俗人偏偏喜欢走所谓“捷径”。看来,道法自然,返璞归真,需要从认识经络做起。 六、 经络穴位,生命之门 如果一定要问,经络的实质是什么?气是什么?简单地说,气就是能量,经络是气运行而成的“气道”,是能量流。此气周流不息,运行不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在人体内,能量虽然流过神经、血管、肌肉、淋巴等等,它却没有固定的管道、没有形状,就好像天地之间都充盈着气,但是没有人可以为气定义壁、定义形。经络上有一些特殊的“节”。这些“节”往往分布比较表浅一些,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穴位,是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交互往来的窍。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生命不过是一个能量的聚散过程,散则为气,聚则成形。许多人把人体经经络看得很神秘,但它只不过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内在的能量系统,是宇宙万事万物的自然本质。任何人,甚至任何生命,都时刻向周围散发着气,只是这些气的运行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测出来的那个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经络在整个中医体系中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认识到经络的本质,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门——研究生命现象的一扇门。但这也只能算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还有大量艰苦卓绝的任务需要研究、探索和实践,如经络的生理、病理以及如何调理等。 (备注:本文发表于《生命世界》2010.4)
个人分类: 大医将成|2953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针灸起源与经络的本质
热度 1 sheep021 2010-4-6 14:28
按:本文由龚博士主讲,qq群讨论,本博整理,略有修改。 其实中医针灸 ( 经络穴位 ) 的起源就是“神明”。 劳动人民不会随便跌一交就正好跌在穴位上,更不会生病乱吃草才发现的中药。可以承认有部分药和穴位是经验的积累,但这绝不是主流。但是,难道一对杂乱无章的经验堆积在一起,就是中医吗?跌交、烤火就产生针灸么? “神明”是什么?道无鬼神,为什么会承认神明?因为神明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元气,是生命的本能。中医和针灸的产生,有人操纵,这类人就是大祭祀,又称原始部落的巫师。各位可以讨论下,其他民族有针灸么?尤其是懂得经络穴位么?如果世界其他民族或者说中国其他民族都不会针灸,那这些跌交、烤火发现经络穴位的概率都落汉族身上了?这合理么?如果说他们有部分会?那他们是怎么会的?原始部落,大家都有图腾,都有巫师,现在各民族其实都有自己的医学。那如果经络穴位是汉民族独树一帜的发现,却可以通用世界其他人类,这是为什么?是谁发现了经络穴位? 按我所知,世界上有些民族,比如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有砭石。但是,放眼全世界,所有我可以得到的资料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如同华夏一样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经络穴位系统,这是为什么?包括印度的瑜伽等等所了知的,都和中医经络相去甚远,而和解剖学相距较近。 其实说来也简单,因为古代中国,秦汉,春秋战国,乃至周殷商…… 推及文明之始,均能少量出产一种特殊类型的人,这些特殊类型的人,就是通神明者,或者可以说修道者,或者修道的先行者。据各种记载可以得知,这种人在秦汉及秦汉以前的中国,不是偶然出现,而是师徒相传,精工生产,有一定数目的,马王堆发现的帛书,记载的正经已经是十一条——《阴阳十一脉灸经》,这从一个侧面更加证实,针灸的起源一小部分靠经验或者补充,但是,最主题和重要的部分,是一次成型。而且,经络系统,是先有经后有穴,不是靠一个个的穴连成经,而是经上布穴。 那种跌倒、烤火偶然发现穴位,连成经络的说法,真是无法自圆其说。反问一下,为什么这些穴位要这样连而不那样连呢?跌倒发现经络穴位的几率,实际比师徒相传,培养出通神明者的概率低多了。 这些通神明者,或者说完全达到了反观内视之人,发现并记录和描述了经络穴位系统,医的起源也正是这些通神明者的发现,虽然他们现在被贬低成巫了,但是我们可以看看,秦汉以前的巫是何等智慧而重要的存在。中华文明的开创者,黄帝本身就是一位大巫。过去,巫的意思是沟通天地人,所以是个美称。 什么能使天地人沟通,是神明!而神明不是什么离奇的东西,正相反,它是天地万物都具备的元真之气。过去一切的道书,前贤口水说干,一再强调要保真、保元、复真、归根…… 无非是为此。 神明,元真,元气,阳神…… 说到底,为的还是这个,然后复归于天地未开之初,全德同道。 经络的发现,是修炼中的副产品之一而已。现在,国家曾经花了 N 多钱,几乎很多中医学校都曾经有研究“经络实质”的项目。结果是什么?是一堆含糊其辞,说什么和血管神经电生理都有相关云云…… 骗了国家的钱钱不了了之。最后有些人没招了,干脆说经络是空间结构,然后一定要找到组成经络的实质性管道壁…… 经络不是玄学,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因为理念的错误,使得那么简单的东西,变成了难理解的玄学。 实际上,很多人想错了,方向错误,一切皆错。古人一句话就说清楚的事,他们要去瞎忙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曾这样记载 : “内景隧道 , 唯反观者能照察之。大家可以看看,有不少人红口白牙说经络就是血管,神经干,淋巴结等等,实际可以看看,经络的走向和这些都有差距,传导和神经的分布更加有区别。 经络系统绝对不是说理工具。可以用一句话很简单的来概括经络: 经络是气运行而成的“气道”,是能量流 。它流行不息,如同血液之流行,所不同的是,它虽然流过神经,血管,肌肉,淋巴等等,它却并没有壁,就好像天地之间都充盈着气,但是没有人可以为气定义壁。而且这种流行不是单向的甚至也不是双向的,至少是三向的。 经络上有一些分布较浅的 “节”。 “节”是人体与天地之气交互往来的窍 。 这里的气,简单地说,是能量。 神的本质是气 , 精气神三者的本质都是气 ,都是不同能量态的气。看上去都是气,实际气的能量值不同。所以道书上对气有至少三个写法 “炁”、“氣” , (气火)。 经气的流行至少有三向,因为它不是流过去又流回来。下面这句,大家就当我是瞎说,宣传迷信,哪怕一个普通的人,他的身体也时刻在向周围散发着气,而修行有一定成就的人,他周身都可以吸入和呼出气。 在现代摄影技术下,它们一个是强光点,而一个是弱光点。有时看见就是那些亮晶晶的小点,运动轨迹好像没有规律,有时候又聚为一个小棒状的各种形状,运动也不规律,估计是两种类型的气。 关键是西方科学试图就人类这个个体认识自身,而不是以天人合一的观点来看人自身。只是认识基础不一样,其实不见得不可以进步,其实西方现在已经开始注意整体观了,但那种方法研究的是尸体,我知道,气和气有别 但是都是能量,只是这些能量的运行方式好像不太一样,我们目前利用各种高科技测出来的那谢气估计只其中的一部分。是的,能量在不同值(状态)之下,运行方式是不相同的。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古书也是讲了很多,但是现代人一定要问,经络实质是什么?气是什么? XX 又是什么?这是人的内心试图用所谓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解构中医和道学,那只有等科学足够先进再来吧,因为根本上,科学连最简单的生命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都没有回答。 所以如果想知道经络到底是什么,想要“看见”经络,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实证,目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 翻翻书堆,搞搞仪器,做做试验,是没有办法令一个人得知生命真相的。就个人所知,可以去参加王力平老师的学习班,但他每年的地点不一样。 至于我个人,我和高人们不能比,我就是个蚂蚁,自己还被水泡着呢。 西方国家还进行过“生命实质的研究”。真的很傻,当一个人一定要用自己狭隘的知识、见解、心胸来解构非范畴的东西,就是这么傻,就是一个弯一层纸而已。其实,西方有很多不错的人,有些比中国人还更有一颗中国心,比如《空谷幽兰》的作者,比如很多求道修行的人。道不分南北东西,而且有些人来中国学中医,学的很棒。 为什么那些特殊类型的人,都产生在中国呢?说中原难生的背景是什么呢?首先,有那么久远历史的(国家)不多,其次,貌似中国地理特殊,再有,师之所在道之所在,传承必须要有源,才能有流。而源,正好选择了中国。 这个地理特殊也是的,听高人说,某些修行步骤,非要在中国的某些地方才 OK ( 12 福地, 36 洞天?) 源,说的是什么?源,观天地而自悟的圣人啰,师祖中的师祖。 对了,祝华英道长的《 人体十二经络揭密 》,要是出版,一定要拜读一下。我这样的愚人庸才,自己证不到,全靠少少学习高人们的言行了。 (书中)祝道长照片下: 自习中医 理繁眩迷 感通天地 方获真机 皈依武当悟玄机 专研天人合一理 今向世上献真言 但愿人类共勉力 祝华英道长: 如想医学升华,必须明白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规律。 我们中国历代相传,有“十道九医”的言论。这即是说:一个超凡脱俗出家的修道之人,一定深明本体的五脏、六腑、阴、阳十二经脉和五行、四象及奇经八脉的生理知识,才能胸有定见的而修炼自己。既明白了人体之内的脏、腑、阴、阳和经络学等生理结构,便具备了一般的医学基础知识,兼怀着慈悲济苦治病救人的思想,故或多或少就能够给患者们解除一些疾苦。这即是“十道九医”渊源流传至今的因由。 作为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化与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的文化,如道家的自然观、辩证法、环保思想、人本思想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
个人分类: 大医将成|3147 次阅读|2 个评论
mirror - 也谈经络
liwei999 2010-3-7 05:10
也谈经络。 (86842)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y 29, 2007 10:32AM 1。 中国传统医术之所以始终在臆想和经验之间徘徊,未能跨进科学之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人体解剖学知识。 的说法相当幼稚。因为 人的正常的行动法则不外乎是在“臆想”和经验之间的往复。不在这两者之间,就只能在“臆想”和“臆想”,经验和经验之间这样一个层次中的循环了。而这就只能是猴子的世界了。 不可过分强调“人体解剖学知识”,这更不是中国传统医术未能跨进科学之门的原因。道理也很浅显:外伤和疾病毕竟是两个世界。解剖学得到的那点儿见识,在今天也不过是疾病的结果,而非疾病的原因。也就是说,治伤、外科,“人体解剖学知识”十分有用。而对于疾病(的原因)和治疗,“人体解剖学知识”基本没有用。这是近代医学史证明了的常识性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余地。 2。 经络的所指,人人理解不同。镜某不赞同血管说。镜某的理解是“星座”说--有规律性的一面,即星座随时间的周期变化;也有任意的一面,即星座划分的恣意性。 国人有国人的分法,希腊有希腊的分法。今天看来,相隔十万八千里的星星,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一个星座。但是这个星座说法一定会传下去的,别看不是科学。 3。 认为号脉就是数脉搏的,无疑是以为喝酒就是嗜入酒精,酒就是酒精而没有各种酒的品牌。会喝的人,能够分别出酒的品种产地、甚至于年度。这就是“品”了。号脉也是一样,能号出妇女怀孕来,不是传说,也不是迷信,而是事实。 但是,如同不是每个人都能“品”酒那样,也不是每个中医都能号准脉的。 4。基本粒子都可以找,为什么经络就不能找呢?如果是有“科学素养”,也应该能够理解“找不到”也是个探索的结果吧。今天可以嘲笑百年前人们找以太的“愚昧”。但是以太说在科学史上的历史地位还是有的。 5。精神病(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在找。几十年前,医生们为此对患者大脑作过手术,有上万例。这病不是解剖学上器官的异常,这是个常识了。但是人们仍然在找原因。 6。 证明理论的荒谬并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所以在科学里请实验来当裁判。 如同体育运动中的裁判一样,也有裁判错的时候。还有一个更基本的道理:既然认为中医等等不是科学,那就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去证明其荒谬了。这个道理不是那么容易被理解,方文就是一个没能理解的事例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2495 次阅读|5 个评论
经络不是人的专利——万物皆有
热度 1 sheep021 2010-3-5 15:29
经络不是人的专利——万物皆有
人有经络穴位,动物也有,植物也有,地球也有…… 有点奇怪哦 如果是经络是能量流动的通道,穴位是能量进出的大门 如果说万物都是一个能量聚散的过程,一切都好说了。 人有人气,天有天气,地有地气,牛有牛气,羊有羊气,木有木气,…… 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如何发现经络呢? 传统方法——“望气” 科学方法——特殊摄像技术(人体辉光,人体场摄影术) 延伸阅读: 科学与迷信:从 龙脉 到地下 暗河 系统 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里还有牛羊猪的经络模型 科博館中展示的銅人,是依據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館藏仿製,表面的經絡清晰,正面胸腹的蓋板可以打開,內部臟腑齊全。北宋時的醫官王惟一,也曾監造過人體模型,做為針灸教學與考試使用。首先將銅人表面的穴位和經絡線用黃蠟封住,然後中間注入水或水銀。如果扎針的穴位正確,自然會流出水或水銀;如果針不能插入,就表示下針的位置不正確。由此可見十一世紀針灸醫術、冶金和雕刻工藝,已經有了高度的成就。館內同時也展示了牛、馬、狗的動物穴位模型。 见 您现在的位置: 图片频道 no_use 烟台风物 图片 ​ ​ ​ ​ 藏品名:古书《牛马经》 ​ ( 2004-10-13 11:35) ​   刘先生的父亲讲:宰相刘墉的马夫看见马不吃草,眼窝下陷,心里上火。恰巧被因躲赌债惹上官司,从栖霞一路跑出来的刘家祖上遇见,于是下了一副草药给马吃了,谁知药到病除。刘墉感谢他,赏了他一个灯笼,并告诉他到县衙凭这个灯笼就可以免去一身的官司。且不论刘先生的故事的真实性,可刘先生手中的四卷《牛马经》却实为难得,书中图文并茂,从如何看马、喂马,到如何给马治病、药方明细,一一记载清楚,其中书中的许多牛马的图示不但详细翔实,而且将动物身上的所有的穴位标识无遗。书成于光绪18年,共四卷,内附驼经。(一君 文 马跃 摄)
个人分类: 生命之光|5142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经络的发现与研究评析
sheep021 2010-3-5 14:12
《中医药学刊》文/李康清 张瑜 经络学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基本理论。它宏观对应于天地,微观超出人类观察能力,现代科技的手段对它的探索也是步履蹒跚。虽然艰难,它完全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玄妙理论,神奇效果,激励着科学家进行不懈的努力。 1 现代科学研究对经络存在的验证 1998年3月,上海复旦大学费伦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率先报道了对经络物质基础的研究发现,首次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实验手段证明了经络穴位的形态学位置是在以结缔组织为基础、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而成的复杂体系之中.形成具有综合的复杂生理功能的某种生理结构。初步发现与穴位位置相对应的深层结缔组织结构中,富集有钙、磷、钾、铁、锌、锰、铬等元素。尤其是钙的含量要比非穴位的其它组织(骨骼除外)高数十倍至上百倍,而钙离子是重要的信使物质,在人体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还初步发现.结缔组织中呈液晶态结构的胶原纤维具有一个高效率传输红外光的特征波段,这预示着人体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生物光子系统,在生命信息、能量的传输交换等生理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2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炎黄经络研究中心陈英茂等人报道了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的透射扫描图象和发射扫描图象的融合技术显示出示踪剂循经迁移线在体内的三维断层图像及立体透视图像,利用科技手段初步证实了经络的存在及其在体内局部的空间位置及走向。 国外学者从另外的角度对经络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清水芳太郎用测定皮肤电阻的方法发现了经络的电学特性。经络腧穴周围具有与其它部位皮肤不同的电学特性,主要表现为大电容、高电位,导电量较高。1950年中谷义雄发现了良导络。50年代中期。前苏联人巴特许别金发现了皮肤活动点。良导络及皮肤活动点和古典经络及腧穴线路位置十分相近。红外热像图摄影法记录的皮温图所确定的线路和经络间也存在着相似性,日本东京教育大学芹泽胜助教授自1971至 1974年间,对50名健康男子共拍摄了包括胸、腹、背以及头部等部位在内的2万余张全身红外线热像图照片.发现穴位处的温度明显偏高,呈现白斑点状。 更为直观的实验当属高频辐射场摄影术。辐射场摄影术最初由N.Tesla(1856~1943)所发现,由高频高压发生器产生一个高频电场,当被摄物体置于此场中时。周围就会出现可见光,1939年。前苏联工程师基利安夫妇 (S.V.Kirlian)再次研究此现象,他们发现人体某些部位比其周围地区发出的光要强,而这些点正与中国古代经络理沦中的741个针灸穴位相吻合。基利安夫妇的发现,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他们发现的这种人体发光现象被称为基利安效应。基于基利安效应发展起来的摄影术叫辐射场摄影术,又称为基利安摄影术,该发现反映出经络的存在,一目了然,变虚无为可见,为经络的存在找到了科学证据。 尽管经络的组织学位置至今仍在肉眼观察(包括显微外科手段)能力之外,但科学实验表明,人体经络是客观存在的。虽然科学实验还不能细致入微地揭示经络的一切活动,还不能证明它到底以什么物质形式存在;虽然对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中药性味归经的具有实质性突破的实验研究几乎没有,但根据经络研究方法及结果推断,经络、阴阳五行及中药性味归经必然存在着其物质基础及信息传输通道,随着科技发展,也一定能将其形象地展现出来。 2古人是如何发现经络的 令人奇怪的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众多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下才证实了经络的存在,而在中国医学古籍《灵枢经》中,对于经络走行路线的描述已经细致入微。各条经起止明确,曲折详尽,更有交叉回环,表里出入。不但循行肌肤,而且穿行脏腑。尤其是经络在脏腑间的走行起止,仅靠间接推断的方法几乎只能是臆测。那么.在科技手段落后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发现经络并将它应用于人体疾病治疗呢?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谈及阴跷脉时,引用了宋代张伯端(字平权,一名用成,号紫阳真人)《八脉经》的记载,并说:而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碓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从这段话看,李时珍无疑认为经络可以通过内视的方法观察到。这为经络的发现提出了另一认识途径,考虑到经络的繁杂及古时科技尚未出现,这也是经络发现的最合理的解释。那么。内视真的存在吗? 对此古代有许多有关记载,如扁鹊为齐桓侯治病的记载,扁鹊见齐桓侯并未切脉,也未问闻,而是一望而知其疾病的位置、深浅和愈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他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道出了扁鹊的内视功能。另一记载是发明麻沸散的华佗,一望而知曹操脑内有病,愿为其开颅治疗。在当时的年代,对各种疾病并无x线检查或CT、核磁,扁鹊、华佗若无超常的感知能力,如何在一望之下就能明确其诊断呢?可见,内视是存在的。 古代祖国医学不仅用内视功能发现了经络的存在,同时也用此功能诊治疾病,那么,我们是否能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探索内视的存在?如果用现代科技手段能证实内视的存在,也就找到了古人发现经络的答案,找到了发现经络的另一途径。 内视也可称透视功能,即可自视体内或透视人体,隔墙视物,远距离视物,是世界上承认的特异功能之一。 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人体科学研究所对此也进行了很多试验,2000年中国地质大学人体科学研究所沈今川等发表了一篇题为天目意影实验研究的科研文章,在八十年代末期取得成功的Rs人体场摄影术的基础上.在严密的实验条件下,取得一系列更加令人震惊的意识成像实验的成功,获得了一百张以上的极具研究价值的、内容丰富多彩、高清晰度的意影照片,即将天目中的影像用意念投射到底片上使其感光经冲洗而成,天目中的影像目标为与其相距很远的实物而不是幻想或虚拟出的物体。从而揭示了宇宙各种物体之间存在着无形的能量传输通道,人体具有感应能量传输的能力,用科学实验方法证实天目的客观存在及其所具有的真实反映事物的能力。 如果古人真的具有这样的能力,则他们一望而知其病症和数千年前就能精确的描述出人体经络图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气血津液、脏腑学说、中药性味归经等理论的建立也就是举手之劳。 3对经络发现的思考 经络是由更微观的物质构成众所周知,经络不同于人体中的其它组织器官,有其具体的形态、位置,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即便是细胞培养也可以通过显微镜对它进行观察、试验,分子水平的研究也可通过高精仪器对它进行测定,跟踪它的行踪。但对于经络这一切试验手段都不能在人体中找到经络的解剖位置,找不到它的实体存在,更不能满足临床的使用要求。实验结果告诉我们,经络有着更深层的物质基础,它涉及的物质更微观,它的存在形式比分子更微观,在现有科学研究层面体现不出来。 现代实证科学研究思路的局限性 本文所列举的实验研究,虽然验证了经络的存在,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显得难以实施,如果没有古代描述的经络图,如何想到把人放在高频辐射场中按照在辐射场中所显示的741个穴位上进行针灸,又如何想到用示踪剂定位全身经络,而依靠扫描仪和示踪剂将全身的经络完整、清晰、准确的定位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对经络存在的研究只是对经络最初步的了解,相对于经络的存在,对经络的循行走向.经络与疾病的关系、经络与治疗的关系乃至阴阳五行、中药归经等中医理论体系的研究难度更大,经络的微观和不可触摸性,使现代实证研究方法不适合对它的研究。 鉴于上述两个原因,要对经络进行研究,必须改变现有科学研究思路,寻求其他的认识事物的途径。 中国传统医学没有现代的医疗设备及科技仍能准确诊断疾病,治疗效果不比现代差,而对于疑难杂症中医的治疗优于西医,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医所体现出来的科学道路是和现代科学不一样的,中医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大科学体系,从古到今人类一定还存在着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的或还没有认可的其他的对事物的认识途径,内视即为对事物另外的认识途径之一。内视既然能够看到经络,也就可以看到人体脏腑机能失调时经络及人体各部位的病理变化并找出治疗方法。它对经络学及中医理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络的繁杂细微不是靠体感乃至现代科技所能描述清楚的。阴阳五行、中药归经也不是靠经验所能摸索出来的,而内视却可以使这些复杂的探索变得简单,在一望之下即可知道靠实验和经验难以知道的一切人体奥妙。
个人分类: 生命之光|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文变铅字:生物世界,“管”之有道
sheep021 2010-3-2 16:56
按:看了柳东阳学友的博文变铅字一文,不觉想起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是本博的一篇博文修改充实后,写成的一篇文章,也算是本人第一篇铅字科普吧。特别感谢《生命世界》杂志编辑的推荐和支持。同时,感谢科学网这个平台,我注意到,科学网上变成铅字的博文非常多。本文不过是沧海一滴而已。关键是,开了这个头,拨动了这根弦,扰动了这颗心,可能就会有更多的铅字出来 这也算是有生于无,虚实相生、有无相成吧。 (本文发表于《生命世界》2010年第1期上) 生物世界,管之有道 从植物体内养分和水分的输送途径看人体经络 一、植物的生命之路 一株植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植物生长的季节,根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并运送到叶子里;叶子则要制造有机物并运送到根及植物的其它部分。植物体内的这种水分和物质的交流,无论是在高不盈尺的小草中,还是在高达 150 多米的杏仁桉树上,都在日日夜夜不停地进行着。 然而,植物中的这种水分和物质的交流,是靠什么来进行的呢?让我们来做个小小的试验就明白了。当你把一条带叶的柳枝折下,并立即插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在太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再把枝条从横向切断,这时,你会发现断面上有红色的点点;若是再把枝条从纵向剖开,又可以看到,在茎的剖面上有一条条红色的细纹。这些点点或细纹,就是我们用眼睛看得出来的植物运水的管子,通常把它叫做导管。血管贯穿于动物的全身,导管在植物体内也是纵横交错,交织成网。前面所说的枝条,如果让它在红墨水里再浸几天,这时,你又会发现,连叶子上的叶脉也染红了,这说明叶脉里也有导管,而且茎和叶子里的导管是相通的。 运水靠导管,运有机物质又靠什么呢?靠筛管。筛管在树木的皮内。俗话说,树怕剥皮。树剥了皮,就等于切断了运输食物的道路,植物就要饿死。还是用柳枝来做一个试验:把折下的柳枝下部的树皮剥去一圈,然后再插到水里。过不了几天,在伤口上方就会长出新根;伤口的下方,则因得不到上面运来的有机食物,便逐渐枯死。 总的说来,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基本就是按照上面所说的两条渠道进行的。一条是由根把吸进来的水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经导管运输到叶子;另一条是由叶子把制造出来的有机物质,经筛管输送到根等植物其它器官。 导管由导管细胞组成,单个的导管细胞,长不过 500 1000 微米左右(一微米为千分之一毫米),连成管子后,一般长约 10 厘米 。长的如枫树的导管,一根可长约 2 米 ,白蜡树的可长达 10 米 。组成导管的细胞,横壁都已消失,好像竹竿把节打通了的情形一样。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由于根内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水分浓度差产生的渗透压(根压),特别是叶子蒸腾作用的拉力,以及水分子本身的内聚力(即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水在导管里成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水柱,从而把叶和根连接起来。这样就使水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源源不断地沿着导管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筛管是由许多筒状的活性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及部分侧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因此,筛管细胞的连接处并未完全打通,是由一层象米筛一样有很多细孔的筛板隔着。相连两个筛管分子的原生质形成的联络索通过筛孔彼此相连,使纵接的筛管分子相互贯通,形成运输通道,可以双向运输物质。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 因此,导管和筛管都是一些特殊化了的细胞连接成的管子。筛管细胞是活的,而没有原生质的导管细胞是死的,这是一个大的区别。 水在导管中上升的速度,最快的为每小时 45 米,最慢的也可达每小时 5 米。一般草本植物,由于比较矮小,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在吸入根部后,约隔 10 20 分钟就能到达叶。而高达几十米、一百多米的大树,它的茎的输水能力就比一般草本植物要大得多了。有机物质在筛管里运输的速度。每小时大约 0.7 1.7 米 。一般农作物,有机物质由叶运到根部,大约需要 30 60 分钟,这比水在导管里的运行要慢得多。不过,这种运送的结果也是可观的,如马铃薯、甘薯这些生长在地下的块茎、块根,其本身并不会制造什么物质,能积累那么多物质,都是通过筛管不断向下运输的结果。 导管与筛管,把根、茎、叶、花、果等各部分,连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管道网,组成了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担负着繁忙的运输任务。 二、从筛管看人体经络 按照《黄帝内经》等古典文献的记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精髓之一,与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有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的说法。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学习中医的先决条件。 然而,迄今为止,无论用多么先进的显微镜,现代解剖学也找不到与古典图谱一致的经脉。因此,在科学界,尤其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否定经络的观点似乎是主流。当然,也有相当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经络就是血管神经系统。虽然这种观点也承认,还有很多经络现象目前难以用血管、神经作用来解释。但是他们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对大脑中枢神经作用认识的深化,用现代医学的观点,用神经作用的观点,是可以逐渐解释那些目前不能解释的经络现象的。 近年来,人们使用皮肤电阻测定、同位素跟踪、电磁波传导实验等方法发现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循经分布规律。于是,又有一种观点认为,广义的经络系统包含血管、神经系统,可能还包含体液调节、淋巴系统等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的一些系统。但是,他们认为,除了科学已经发现和证实的系统外,人体还存在一种现代科学未知的系统,这是经络特有的系统。狭义的经络通常指这种不同于血管、神经系统等的独特系统,它有如下特征:独特的循行路线、独特的经脉脏腑关系以及独特的理论与医疗效果。 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经络的科学实验都倾向于寻找到一条有形的可观测的经络通道,而忽视了经络本身的独特性。 植物体内养分和水分分别通过导管和筛管输送,导管由空心的导管细胞连接而成,是有形的死管道。而筛管则由有生物活性的细胞连接而成的,但在它们细胞的连接处并未完全打通,而没有真实的管道存在。筛管传递物质时,更像是一队人,一字排开,站立不动,从手到手传递物品一样。因此,植物死后,导管依然存在,可以继续发挥输送水分的作用,但筛管已经不存在,不能继续发挥输送物质的作用了。 人是比植物更高级的生命,既然植物的筛管可以是由非中空的活细胞构成,人体经络难道就非要是有形的、中空的管道吗?这个问题值得经络研究者思考。也许,当前经络研究中存在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经络研究者是血管、神经论者,他们并不相信经络是独特的未知系统。如何更科学、更严格地证明经络是一个独特的未知系统,仍是要解决的问题。有一部分经络研究者仍是在用解剖学的方法,把经络当作死物,当作组织结构来研究。如果经络是个活的结构,是功能系统,用解剖学的方法永远不可能取得突破。这如同要在已经干枯死亡的树枝上,企图发现筛管一样。由于经络的特殊性,从常规技术角度研究经络,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经络研究需要新的思想和方法。 本文的原始博文是: 从植物体内养份和水份的输送途径看人体经络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发现经络:人体辉光之谜
sheep021 2010-2-26 12:45
人体辉光之谜 科学之友:2009.7月 【奥秘】 作者:沈农夫 访问量:444 许多古典神话小说描写佛祖、菩萨等出现时多有笼罩着五色祥云、香气四溢、红光四射等语。过去,人们一直把这些祥云、红光当做纯粹的神话,但至今一系列的科学发现表明,这些描述对人体来说并非完全虚构。 据现代科学研究,年事较高的老人,患有疾病的人和大量吸烟的人,身体内都能发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光。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科研进展的辉光   其实,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够发光。除了众所周知的萤火虫以外,还有一些蚯蚓、鳞虾、沙蚕,甚至某些海藻类都能发冷光。特别是各种细菌、真菌、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鱼类、昆虫以及某些植物,每时每刻都在向外界发射一些光信息;这种光是由于生命活动中的种种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它与体温无关,所以叫做冷光。而且,根据生物体不同的生态、体质与性状以及不同的生化反应,有生命的生物体会发出色谱不同与强度有别的彩光,科学家称之为生命辉光。   其实,人体的生命工程也会发出辉光。早在1911年,英国有位叫华尔德基尔纳的医生,采用双花青染料涂刷玻璃屏,首先发现人体外周有一圈光晕,约宽15 mm,色彩瑰丽,忽隐忽现,令人称奇。   这一有趣的发现吸引了全世界众多国家的科学家的注意。有位俄罗斯生理学家就曾发现: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中都放出一种微弱不同的、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线。这种紫外光线叫做有丝分裂射线,它能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血液是这种射线的强源,辐射强度随生理条件,如疾病等状况而变化。   接着,俄罗斯工程师基里安做过很多试验,又发现人体只要在500 V以上的高压和50 kHz的电场中,会发出明亮的光晕。俄罗斯科学家西迈扬柯里尔和他的妻子瓦伦丁娜,用高频电场摄像术,还将人体明亮有色的辉光拍摄下来。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光是具有粒子性的。光的基本单位是光子,光的强度与光子的数量成正比。人体和大多数发光生物所发出的光子数量都很少,所以,仅凭肉眼是很难察觉出这种发光现象的。   日本东北大学的稻场文男教授发明了一种能够精确计量光子个数的仪器,使用这种仪器可以对许多极微弱的发光现象进行定量的测量。稻场教授通过这种仪器发现:在年龄较大以及疲劳过度或患有疾病的人的血液中,能发出较正常人更强的冷光。首先,稻场教授对出生2个月和11个月的老鼠分别进行了血样测量。结果表明,11个月老鼠血液的发光强度是2个月老鼠的4~5倍。可见,随着生物机体的老化,血液的发光强度将会提高。   2000年以来,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相继用高科技仪器对人体辉光之谜进行研究探测。而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团采用世界上具有最敏感度的、用于微弱光检测的光电子倍增管和医学显像装置,成功地对人体放射出来的辉光进行了图像显示,并把这一潜科学研究成果使用到医学及保健上去。最近,我国科研人员获得的人体白细胞发光的成果,推动了生命之光这一潜科学的研究发展。 不同人体的辉光   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不断对人体辉光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他们发现人体的不同部位、人的不同年龄、人们不同健康的状况,甚至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人体所发出辉光的强弱、色彩也都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人体头部的光层呈现浅蓝色、手臂却呈青蓝色;手、脚的光层亮度比胳膊、腿和躯干的光层亮度要强。又如,人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光层呈浅蓝色,发怒时则变为橙黄色,恐惧时又会变为桔红色。再如,生命之光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强,中年以后又日趋减弱。因此,青壮年人的光层要比小孩和老年人的光层亮得多,运动员和气功师的辉光也比一般同龄人要亮一些。   稻场教授曾用一种精确计数光子个数的仪器发现,人体辉光负载着生命活动的重要信息,甚至不同饮食的人,发出的生命之光也不一样。科学家们观察发现:北欧和北美人的辉光较明亮,因为他们的生活水平较高;非洲和南美洲人的辉光较暗,是由于他们比较贫困。同样年龄的健康人,如果饮食不同,其人体辉光也有区别。例如,经常吃肉类食品的人,其辉光艳红且明亮,而长期食用植物性食品的人,其辉光色纯且较暗。 健康状况的辉光   在医学领域,根据人体发出的冷光信息,不仅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还可以用来诊断疾病。因而,人体辉光实际上是窥视、诊断身心健康的一个窗口。   美国人体潜科学研究中心迈特尔博士指出:生命之光是最有前景的诊断手段。如正常人发出的辉光是对称的,如发生疾病,辉光会失去对称失衡现象。在疾病发生前,体表的辉光会发生类似太阳的日晕现象。中国一些佛家气功高手认为,呈红亮色的辉光说明健康状况良好,呈灰暗色的辉光则说明病重。   尽管所有的人都能发出微弱的体光,但研究人员发现癌症病人具有更强的生物光本能,这一发现将会导致一种新的疾病诊断法的问世。例如,稻场教授分别在健康人、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患者身上取血样比较,结果是患各种疾病的人血液发光强度较高,平均比健康人高出3~4倍。不过,食道癌或胃癌患者的血液发光强度相对较低,而在肝癌和胆囊癌患者的血液中,却显现出很高的值。另外,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可以诊断患肺癌,让病人吸入一种特殊的气体,如果肺部有痛组织,便会发出一种特殊云状辉光。   迈特尔博士等人对2岁~80岁的30位病人进行了人体辉光测定,结果表明:甲状腺切除者,甲状腺功能衰退者、正常人在睡眠时间以及夜间、在新陈代谢减缓的同时,人体辉光强度亦同时减弱。这也如实地反映了人体内的微妙平衡关系。迈特尔说:在甲状腺机能衰退时,病人的指甲就会发射出比老年人弱得多的光。所以,病人新陈代谢的异常和人体节律等可以通过辉光的变化来测定。   稻场教授指出:我们希望对人体辉光的光子进行广泛的研究测量,以便进一步解释它的含义,并希望发明一种新的疾病试验方法。这项结果在近期举行的日本激光医学年会上的发表。同时宣称,他们已研制出利用激光拍摄人体截面光子的电脑层析摄影法。 经络系统的辉光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人体辉光异常变化的研究,找出了许多种疾病都有发光失衡的信息点,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脏病、面部神经麻痹、感冒、甲亢等疾病,都会出现不同的病理发光信息点。   中医经络系统是人体辉光网络吗?当人们把手放在高达25 000 V高压和100 kHz高频环境中时,手阳明、大肠经的部位会出现一连串明亮光斑。更让人感到奇妙的是,神经生理学家利用一种仪器对刚死去的人进行测试,发现明亮的闪光点与中医针炙图上标明的741个穴位一致。美国华裔科学家对人体辉光的照片研究中,也发现人体光晕的明亮闪耀点与中国古代经络图穴位相一致。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独特的辉光式样。俄国和美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人体存在着一个光导纤维系统,中医学中的针炙穴位是人体中经络系统对光最敏感的部位。   那么,中医说的经络系统,是否就是人体的光导纤维系统呢?这的确是一个谜。 男女爱情的辉光   最近,科学家通过一种特殊的X射线观测微光仪发现,人们的爱情也会产生辉光。如在情侣的约会中,当男子出现时,女子身上的光亮度就会倍增;还发现一男一女会面时光的变化:如果是两个相互同情的人接近,光会明显活跃;若是两人的心灵在撞击,就会出现放焰火似的绚丽多彩的爱情火花。   在男子交际中,人体辉光还是爱情成功的标志。前不久,美国学者在一家照像馆利用一种高科技微光检测仪对一些拍摄定婚照、结婚照的男女进行了观测,发现手挽手情侣拍照时,女性指尖上的光圈特别明亮,会向男方的指尖延伸过去,而男子的指尖光晕却会略微后缩以顺应女性的光圈。每当两性真情拥抱接吻时,彼此的辉光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且变得分外明亮。   科学家们认为,利用观察到人体光,就可以检查出未婚青年或准备结婚的人,相互间是否真诚相爱以及组成家庭的可能性。 烟酒嗜好的辉光   人体辉光能显示吸烟者和饮酒者的嗜好及健康程度。2004年,俄罗斯研究人员曾对莫斯科100名夜晚酗酒者进行过健康状况调研,在人体辉光拍摄中发现:饮酒者在刚开始端酒杯时,手指尖的橙色辉光清晰、明亮;当醉酒之后,指尖晕光转向苍白色,同时发现光圈无力而向内闪烁着收缩,变得暗淡。   不久前,稻场教授对吸烟者也做了有趣的试验:一天只吸几支香烟的人,其辉光几乎保持正常;而当吸烟程度逐步增大时,人体辉光便会呈现出跳动和不调和的光圈;如果是位烟瘾君子的话,血液中每10 min发出的光子数达110~170个(不吸烟者只有55个),其辉光就会脱离与指尖的接触而偏离中心。但是,吸烟者在戒烟22 h以后,血液中的光子数即可降至正常值。如果重新吸烟,则立即又升为原来的值。 特殊人群的辉光   科学家预测:人群辉光还可应用于其他方面。如运动员比赛前,可以进行辉光体能预测。因此,教练可以及时了解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体内状况,尤其是足球、排球、篮球运动员关键替补上场时,更好地发挥场上运动员的主力军作用。更有科学家把人体辉光运用到犯罪学中去。因为人体辉光会随着大脑思维方式、行为意向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晕圈。如一个想行凶作案的歹徒,他的指尖便发出红色旋光,而预感将要受到侵犯的人,身上则会骤然出现蓝白色的光晕。   对犯人也能进行人体辉光监控,如审问时犯人企图说谎,身上的辉光便会出现几种色彩斑点的交替闪耀跳动。另外,精神病人犯罪案件,鉴定真假病人时,可以借助辉光作病理分析上的参考。 人体辉光之谜   人体辉光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是个新的课题,国际潜科学与医学界有人设想把它用到人体保健等方面,如设立人体辉光档案,家庭里采用电脑监测装置,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遥控保健咨询等等。   但人类还没有完全识破人体之光的奥秘。虽然最新研究成果是白细胞发光,但是白细胞发光的生化反应、能量质传和体能机制怎样?同样年龄、同等健康,辉光何以不一样?至今还是自然之谜。   特别是人体辉光产生的原因,至今科学家们各抒己见:认为辉光现象除了人体白细胞之外,还可能是人体体表某种物质、射线与空气复合产生,或是一种水气和从体盐分与高频电场作用的结果?还是人体的光导系统经络系统显示它的庐山真面目呢?   所以,破译生命之光负载的身体活动的密码,揭开其中的奥秘,将为诊断保健和治疗疾病开拓出崭新之路,也将使人类重新认识自身,推动人体潜科学进程,以寻找康乐长寿带来的诱人前景。
个人分类: 生命之光|1119 次阅读|3 个评论
经络: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
wliming 2009-11-18 14:16
博主:这是科学院祝总骧教授集20多年的实验探究得到的结果。我想知道,这是真的吗?证据可信吗? 为什么现代医学不承认?这么重大的实验验证为什么不得诺贝尔奖? 下面的言论引自 http://www.91mymy.com/ad/312/ 经络是2500年前中国医学最伟大的发现。 《黄帝内经》 明确指出经络有 行血气、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 的重大作用,也就是说经络的作用是专门防病保健长寿,是人体的总控制系统。   然而,处于统治地位的西方医学,到今天仍未发现经络,甚至认为经络根本不存在,当然也就谈不到利用经络的理论防病治病了。这真是医学界最大的憾事。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和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终于用三种生物物理学方法证实人体十四条经脉线都可以精确的测定并和古典经络图谱有惊人的吻合。而且这三种方法所测定的经脉线,都有形态学依据,从而证实了经络的存在,请参考: 《针灸经络生物物理学中国第一大发明的科学验证》 ,北京出版社,祝总骧等著。
个人分类: 伪科学|2401 次阅读|9 个评论
解读经络 —— 实现钱学森人体系统科学遗愿的奠基石
热度 2 yindazhong 2009-11-4 18:16
中国科学界,一代大师,两弹元勋,钱学森先生仙去,举国致哀,学界尤甚。为寄托哀思,我们将钱先生生前极为关注的“人体未解功能”领域的一篇开拓性文章的主要片段贴到网上,请有关专家指教,一为祖国科学发展献智献策,也为钱老仙去合十送行。该文初步解读经络的生物学实质 —— 将是实现钱学森先生关于人体系统科学思想的重要的奠基石,也是我们有关中医理论研究 “ 3+X 理论”的 X(extra) 部分的核心理论。几天前,得到了出版杂志的正式确认,会在该杂志近期正式刊出,具体出版刊载信息将在杂志寄到后再广为告知。谨以此文,告慰钱先生在天之灵! 文中图 1 因格式不同,原位不能显示,附在文章末尾。 该文若有不当,不实,不明之处,欢迎严谨地学术讨论: 从“植物神经生物学”和动物神经进化看经络的生物学本质 * □ 印大中 1 , 2 ** 赵林立 2 (1 . 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 510120 , 大德路 111 号 ; 2 . 蛋白质化学与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湖南长沙 410081) 摘 要 : 由于没有明确的和独立的解剖结构,经络的生物学本质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针灸等防病治病机理仍是中西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不解之谜。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衍变,尤其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关于植物信息传导系统,即所谓“植物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开拓解读 生物界中有机体对于外界环境感应的共同结构基础与 信息传递的基本 规律 。本文开拓性地将生物体信息传导系统分为三个系统(水平) : 1. 大脑相关高级神经系统(神经水平) ; 2. 没有神经结构但可传递生物电信号和递质的导管相关信息传导系统(导管水平) ; 3. 细胞间以及细胞与环境间的电信号与理化物质传导系统(细胞水平)。本文还提出生物体内的信息及其传导媒介主要可分为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大类型。提出经络相关的信息传导机制为上述三水平、两类型作用的有机整体集 成 ,简称 “ 321 集成理论 ”,进而一统解读错综复杂的经络现象的生物学本质 。 关键词 :针灸 动物神经进化 经络 植物信息传导机理 植物神经生物学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ological Essence of Meridians (Jingluo) with Plant Neurobiology and Animal Nerval Evolution * Dazhong Yin 1,2** Lingli Zhao 2 1.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and Pharmacal Science of Guangdong,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Dade Road 111, Guangzhou 51012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Protein Chemistry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Abstract: For the absence of a clear and independent anatomical structure, the biological nature of meridians (Jingluo)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et al. to prevent and cure disease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till remain mysterious. Through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animal nervous systems and comparison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s of plants (the so-called plant neurobiology), the common bi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basic law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f biological system were open-mindedly reviewed and illustrated in this paper.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s of life were for the first time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jor levels: 1. the brain-relate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e neural level); 2. the vessel-dependen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out the typical nerval structure (the duct level); 3. the inter-cellular and cell-environmental sing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cellular level). Electronic and biochem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were pinpointed as two major mean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attern in life system. In summary, the complicat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unctions and traits of the meridians is thus suggested as an interplay of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three major systems applying electronic and physico-chemical materials. Namely, the “321-Integration Theory” of meridians. Key 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imal nerval evolution; meridians (Jingluo); plan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plant neurobiology 一、关于“经络本质”及其研究现状 关于经络本质及其机制的假说百花齐放,研究精彩纷呈。中、外学者在近几十年的针灸经络探秘研究中 , 逐渐形成了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 : 神经生理学派、生理生化学派、生物场学派、结缔组织结构学派 。 神经生理学派认为经络现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表现,研究涉及大脑皮层、海马、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及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但显然不能解释循经感传的慢速度,双向传递,低电阻,高氧分压等现象。生理生化学派发现经络与多种流动的理化成分和生化物质相关,如神经激肽、 P 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五羟色胺、组织胺等多种递质和多种离子等。该理论与神经论相似,涵盖面很广,但却不能单独解释经络现象。生物场学派提出了与声、光、电、热、磁相关的诸多理论,但缺少对经络明确的三维物质结构的界定。结缔组织结构学派认为结缔组织中的筋膜是经络的物质基础:经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 , 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 , 调整人体机能的带状结构 , 络脉是小血管 , 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 , 调整人体机能的网状结构 。由于对这些研究结果和现象的解读错综复杂,莫衷一是,给现代中西医结合生物科学研究留下了一连串不解之谜。 1. 经络的物质结构及特性 经络到底是否有其客观的物质形态结构? 1963 年,朝鲜的金凤汉曾轰动一时地报道说找到了经络和穴位的实体 , 即发现了所谓“凤汉小体和凤汉管”等结构 ,但最终以身败名裂收场 。我国也有学者研究称经络是宽度在 1mm 以内,且有形态学根据的组织 , 但至今没有下文。 然而,尽管至今经络的生物学结构无从确定,以传统经络图为基础的经络特性研究却成果硕丰。例如半个世纪来,国内外不断有学者在对经络的低阻抗特性进行研究。 19 世纪 50 年代,日本学者中古义雄等 首先测量了人体体表的低电阻点,发现人体躯干上可联出 26 条低阻线(左右对称 24 条,正中前后共 2 条)称为“良导络”(虽然与中国 12+2 的经线数有所不一致)。接着,相关内容有了愈来愈多的研究报道,例如有研究报道经络穴位上的低阻性质,其阻抗一般为 80~100 千欧,其周围非低阻点的阻抗值则在 600 千欧以上,低阻点的分布基本上是循经的, 90% 的低阻点都分布在经脉(与本实验室目前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Lee 研究发现经络线上合谷和曲池段的导电性明显高于合谷和非经穴段 , 经络线上的导电性高于非经络 , 优先电传导现象存在于两个腧穴点之间。陈道亮 等的研究表明 家兔和小鼠表皮深层存在着沿经脉线连续分布的细胞连接通讯 , 提出在表皮深部沿经的方向存在着可能贯通全经的、连续无阻隔的细胞连接通讯 。 李刚从经络低阻抗特性入手,提出 “ 经络是一种具有特殊电特性细胞组成的信号传导组织 ” 的假说,认为因此有可以找到经络实质研究的突破口。 1973 年,祝总骧 进一步 发现了经络现象的普遍存在,而后的众多学者也报道经络在皮肤表面的定位和相应的生理生化表象:如隐性感传、 双向传递 、 跨体节传导 、 低阻高导 、 高氧分压 、高振动声、传输示踪物质、发光和发热、 Ca 2+ 浓度增加 、经穴 - 脏腑相关 、刺激后产生高频振动和低频振动传导等等。 另外,以诸多生物物理概念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关于经络的生物场学说,包括电场、磁场、红外线、电磁驻波叠加、孤立子波等。 但是由于生物医学研究至今仍没有发现人体或动物体经络的实际解剖学结构,因此人体以至生物体内到底有没有经络依然不断引起争辩。 2. 络病理论对气血调控的机理研究 在传统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吴以岭教授等近年来提出了一个“络病理论框架 ” ——所谓人体组织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 。 该理论提出 : “ 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 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 , 虽庞大繁杂 , 却具有明显细化分层和空间分布规律 , 按一定速度与常度 , 把经脉运行的气血,输布、弥散、渗灌到脏腑周身”。他认为输布于络脉网络系统中的气血运行速度和常度显然与经脉气血运行不同 , 具有“气血流缓、面性弥散、末端连通、津血互换、双向流动、功能调节”的特点 。 该理论从狭义角度将络脉分为经络之络 ( 气络 ) 和脉络之络 ( 血络 ) :“ 气络运行经气 , 脉络运行血液” ; 认为:气络的络气涵盖了西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另外,“行血气”是络脉的基本功能 , 络中气血畅行无阻是络脉系统维持人体正常生命运动保持内环境稳定的基础。并认为:“由于络脉是气血津液输布环流的通路 , 且络体细小 , 分布广泛 , 分支众多 , 邪客络脉容易影响络中气血津液的运行与输布 , 致使络失通畅或渗灌失常 , 导致络气郁滞、络脉淤阻、络脉绌急、络脉淤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等八类病机变化”。提出络气因虚而滞 , 是络脉病变由功能性病变向器质性病变发展的早期阶段 。 3. 经络信息传导的物质载体 关于经络信息传递的物质载体也有多种假说见诸文献: 例如,杨威生 推测:经络是信息载体物质扩散的低阻通道 , 经络信息载体物质是组胺,以及经络生物信息放大器是肥大细胞。进而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关于经络功能的“疏松结缔组织 - 血管 - 神经机能一体化”假说。 又例如,谢浩然 认为:中医的人体经络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中 , 其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能量物质、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现代医学已知的几种组织结构,这些组织结构共同参与未知的综合功能的系统调控。 另外,非现代医学领域经常以虚代实,以想象代物质,关于经络是“气”之通路的假说和理论,不断花样翻新,充斥书籍刊物,可谓洋洋大观。 以作者的观点:与经络相关的生物信息传导载体,并不虚无缥缈,就在目前已知的理化物质中。归纳总结现代神经生物学的已知研究成果和知识,我们可以看到,生物体内主要有 “ 电信号 ” 和 “理 化物质信号 ” (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第二信使、代谢产物 等 )这两大类信息传导的基本方式。例如,神经系统的信息传导就是 “ 电信号 ”传导 和 “神经递质 信号 ”传导的精致组合(详情请见现代神经生物学的有关书籍)。 4. 动植物感应性 (经络现象 ) 的普适性 大量事实表明,“经络现象”似乎不仅仅在动物体内存在。 达尔文从进化论的角度推测,动物与植物的感应性应有共同的解剖学和生理生化基础 。 祝总骧通过对哈密瓜和香蕉的研究证明了植物体内也有“经络”的客观存在 。 为了更好地解读上述种种人体经络现象及其特性,下面我们暂时避开高级动物神经系统,看看是否可从植物组织细胞的信息传导机制得到关于经络结构和表象的有益的启发。 二、“ 植物 神经 生物学”及相关研究 高等植物的信号系统主要是指植物体某一部位受外界刺激而发出的或是自行发出的信号,传递给接受信号的靶部位,启动它作出相应的反应 。植物的细胞刚性结构虽然限制了它的活动,细胞膜的功能却和动物的基本相似 。物理性冲击 ( 电流,震击、温度骤变等 ) 或有机溶剂等都会改变质膜的结构,使膜电位发生变化。与动物神经细胞轴突部的电信号传递类似,当刺激强度超过临界值 ( 通称阚值 ) 时,膜电位变化会爆发出电波冲动并伴有生理活性物质的释放,如种种激素、伤素和乙酰胆碱 (一种典型的 动物神经递质 ) 。这种冲动可以实现远距离的传递。膜电位的波动还可以进一步操纵离子通道的启闭,进而,或者继续推进信号在胞间传递,或者在细胞内进行信号转导 。 尽管在植物体内至今没有发现类似动物体内专事电信号传递的神经系统,相关研究早已确切地发现植物体内存在着类似动物体组织内的电位传递。例如, 印度学者 Bose 的研究早就证明了含羞草在无伤害的刺激下就能引发出动作电波的传递来,而且植物体内的动作电波传递基本上遵循动物神经电波传递中“全或无、不应期、调应现象、阴联阳断”等规律 。 这说明动物与植物的可兴奋组织具有共同的电生理基础。轮藻的节间巨细胞就常用来作动物神经纤维的活模型。又 例如,在高等植物中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电化学波的传递则主要是靠细胞的: 1 )局部电流;和 2 )伤素释放,这两种类型(与动物组织信号传导机理相同)的信息传导途径来实现的 。 1. 植物电信号的传递方式 一般来讲,植物电信息传递研究主要可观察到与动作电位相关的动作电波( action wave )和与变异电位相关的变异电波 ( variation wave ) 两种波形 (如 图 1,见末尾附图 ) 。 图 1 高等植物信号传导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几种主要波型 。 1.1 . 动作电位的传递方式 1.1.1 . 局部电流式传递(细胞膜去极化相关信息传递) 早在 1930 年 Osterhout 等 就发现,动作电位在柔曲丽藻节间细胞膜上传递时可被氯仿阻断,但如果在氯仿阻碍区的两端用一个盐桥连接起来,动作电位便能绕过此阻碍区,沿膜继续传递。这说明动作电位在植物细胞膜上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循环来实现的。随后 Auger 和 Sibaoka 的实验发现当外界介质电阻降低时,动作电位的传递速度增加,进一步证实了局部电流学说。 Tabata 等 在布氏轮藻节间细胞中,以电桥代替盐桥也证实了 Osterhout 等 的实验。无疑,动作电位在细胞膜上的传递符合局部电流说。 1.1.2 .电偶联式传递 ( 胞间连丝通路相关电信号传递 ) 1955 年娄成后等 将电阻测量和胞间连丝联系起来,发现胞间连丝的存在能使细胞间的电阻大大降低,为电流从一个细胞进入邻近的另一个细胞提供有效通道,从而首先在植物组织中发现细胞间的电偶联现象 ( electric coupling ) 。 在高等植物中,动作电位的传递也可以通过电偶联进行。在含羞草的叶柄中 , 0.0lM KCl 浸泡可使动作电位的速度提高 10% , 0.1M NaC1 可使其速度提高 60% ,这符合电偶联学说 。若用手术的方法切断维管束,动作电位仍可以很快地传过非兴奋细胞 ,这很难用化学递质扩散来解释。此外. Zawadzki 等 在羽扇豆茎中证明,动作电位是通过电偶联从刺激一端跨过阻碍区传递到另一端的。 1.2. 变异电位的传递方式(递质相关信息传递) 1916 年, Ricca 发现伤害刺激 ( 如切伤或灼伤,类似针灸损伤? ) 在引起变异电位传递的同时,可从伤口处释放出某种物质 ( 此物质后来被称为伤素或 Ricca 因子 ) ,可通过非生活组织,并在附近生活组织中引起电位变化。随后 Van Sambeek 等 用从植物中提取的含有“伤素”的粗提液处理离体番茄叶柄基部,发现能引起变异电位传递。近年来,德国有机化学家 Schildknecht 及其研究小组从含羞草和金合欢中分离纯化出类似 Ricca 因子的化合物。对其结构鉴定表明,它是含有 β - 糖苷的没食子酸 ( PLMF ) 。它可随蒸腾流传递至叶枕,导致小叶片合拢,在 10 -5 ~10 -7 mol/L 即有活性。总之,变异电位传递过程中确有化学物质参与。 Ricca 于 1916 年发现伤素物质的存在后,提出了伤素物质随蒸腾流传递的设想,此后 Snow , Van Sambeek 等支持和发展了蒸腾流假说。后来的研究表明,变异电位不像蒸腾流那样只能单方向传递,其传递速率也大于蒸腾流的速率,就拿含羞草来说,变异电位的速率为蒸腾流最大速率的 10 倍,分别为 3 mm/s 和 0.3 mm/s ,因此变异电位的传递与蒸腾流有关,但并不是由蒸腾流所决定的。 此外,任海云等 在利用胞外、胞内微电极及显微注射等方法,研究白花紫露草体内变异电位传递方式时发现,白花紫露草叶片可分为不同的共质体区,在共质体区内,变异电位传递很快,远高于液相中物质的扩散速度(类似中医的‘经’向传递,以下简称‘经向’);而在各共质体区间,变异电位传递出现时间上的延迟,与共质体内变异电位传递速度相差一个数量级(类似中医的‘络’向传递,以下简称‘络向’)。 对于有化学物质参与的变异电位的传递,娄成后 认为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的:组织受伤害刺激后释放的伤素物质引起其周围组织的电位变化,电位的突发性变化又引起这一组织伤素的释放,新产生的伤素又以同样方式激发其邻近组织的电位变化,变异电位就是这样以电化学波的方式传递下去。 2. 植物电信号的传递 途径 2.1 . 动作电位的传递途径 大量研究表明,植物茎中的韧皮部和大多数皮层都参与了动作电位的传递。动作电位可以在不同组织中传递,最先, Bose 将电极刺进含羞草叶柄的不同深度,发现韧皮部和木质部都能传递动作电位。 Sibaoka 用微电极配合荧光染料注射方法,发现含羞草叶柄的原生木质部薄壁细胞和韧皮部细长薄壁细胞是动作电位的传递细胞。这些细胞的膜电位较高 ( -150mV ~ -160mV ) ;而周围细胞的膜电位较低 ( 约 -50mV )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茎中则通过维管束中某些膜电位较高的细长薄壁细胞传递(经向),各维管束间通过束间薄壁细胞传递。与之不同的是,在含羞草的叶中,动作电位通过可兴奋细胞,在各个方向上传递(络向)。此外,用微电极技术,也发现在南瓜等具有双韧维管束的植物中,动作电位能沿外韧皮部和内韧皮部同时向一个方向或相反方向传递(经向)。 总之,植物体内所观察到的多元化的组织细胞承担传递动作电位的现象,早已比在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研究深入详尽许多,给研究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作出了极好的提示。 2.2. 变异电位的传递途径 早在 l935 年 Houwink 在区分动作电位和变异电位的传递时就已经注意到,伤害性刺激含羞草引起的动作电位的峰值之后常常出现变异电位。随后娄成后等 利用旱金莲进行叶脉的切割实验,发现灼伤旱金莲叶片引起的变异电位既可沿维管束 ( 叶脉 ) 传递(经向),也可沿薄壁组织传递(络向)。前者的传递速度较快,而这两种传递速度都高得不能靠单纯的伤素物质扩散或流动所能解释.以后,在几十个属的高等植物中都观察到了同样的情况 。在蚕豆和水田芥的茎中也观察到变异电位通过维管束间薄壁细胞传递。 Roblin 等 灼伤蚕豆叶片时发现,变异电位顺蒸腾流传递的速度要快于逆蒸腾流的传递速度.当逆转蒸腾流时,上述现象发生逆转。此外还发现变异电位可以从茎内的一个维管束传递到另一个维管束中,这表明动作电位可横向传递(络向)。研究表明,变异电位的传递可以通过细胞靠电偶联进行,也可以通过化学刺激物质的转移进行。水田芥的叶序为 2/5 ,即第一叶和第六叶、第二叶则和第七叶的维管束连结在茎中的同一维管束上,以此类推。通过维管束切割等实验,研究水田芥各侧枝间变异电位传递的规律时,发现烧伤引起的变异电位在茎中主要是通过分立的维管束独立地在侧枝间传递(经向),并且维管束之间也有电位的传递(络向)。在电位传递过程中.皮层和髓的薄壁细胞都发生了相应的电位变化。 此外,还有实验表明,将植物某一茎段的其它组织剥去,只留维管束,而后刺激叶片,变异电位可从维管束的这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从而证明变异电位能沿维管束传递(经向)。进一步切断维管束并在两断茎间套一装水的塑料管,发现变异电位能通过此管传递,证明变异电位可以在质外体间传递 。 综上所述,变异电位的传递既可沿共质体进行,也可在质外体间进行。 3. 植物电信号传递的生理功能 植物电信号传递与植物器官运动、伸长生长、气孔运动、物质代谢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 Davies 认为植物 电信号的动作电位在生理需要中 有着迅速、无处不在、信息瞬时等特点 ; 此信号可将信息由植物体的一部分带到另一部分,激发植物体产生运动、生长、生理代谢和物质运输等多方面的生理变化,协调植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以及植物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 。 Wildon 在西红柿中发现局部受伤可以通过电信号迅速地启动在远处的蛋白酶抑制基因,而这种电信号就是动作电位。最近研究表明植物的电信号在更多的生理功能中起作用,如转录、翻译 、钙离子水平、过氧化 、呼吸 、光合作用 。还有报道认为动作电位与蓝光诱导植物趋光性 、诱导开花 、传粉 、韧皮部运输 、迅速地展开防御有着紧密联系 。 三、 从动物神经进化史看“经络信息传导”现象 经络信息传导研究观察到的诸多表象似乎不仅与植物信息传递的种种表现关系密切,也与初级动物体内的信息传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 动物的神经进化史 单细胞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如眼虫、草履虫,但它们却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多细胞动物海绵有一个原始的神经系统,该动物神经元之间没有突触性联系,却有感觉和运动的机能。 腔肠动物有双极神经元、多级神经元和来自感觉细胞的纤维组成的通过突触使兴奋进行弥漫性传递的神经网,如水螅和水母。在扁形动物中出现了脑神经结和连接横向神经的神经索。环节动物出现了可以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节连成中枢神经链。节肢动物的这种神经链就更趋于集中。 软体动物拥有脑、侧、脏、足四对神经节及其相互连接而成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出现了有脑神经节集中组成的脑。脊椎动物的进化主要就是脑的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完善。总的说来,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就是由弥散、网状、梯形、链状到管状,直至前端分化成大脑的五个部分及大脑皮层 。 2. 从动物神经进化史所得到的启示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单位 , 无论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 , 细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 , 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社会性 , 细胞间以及细胞与环境间发生的复杂精细的信息关系即为细胞通讯 。在细胞通讯过程中 , 细胞识别周围细胞或环境中各种信号,并将其转变为细胞内分子的和功能的变化 , 同时以其产物或行为对环境及其它细胞产生影响 。 可以说动物进化之初,在低等动物体内分化程度尚未完善,谈不上什么神经系统,即没真正的大脑、神经元、突触,但是依然可以处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对外界刺激具有直接反应的特性 。单细胞有机体没有神经系统,例如从变形虫这样的动物中我们可看得很清楚,它们的整个生活过程——呼吸、消化、分泌、运动等等都是由它单个的细胞来执行。同时变形虫也能通过对物质信号的反应,完成对外界刺激的最简单的分析,例如离开有害的刺激,而向食物靠近 。 初级动物表现出来的这种信息应答能力 和达尔文所提出的植物“根脑”极为类似,就像植物的根尖一样向营养丰富的地方延伸。多细胞初级动物的感知能力也应该是通过细胞间隙物质传导和电信号传导来实现的。诸如此类的低等动物体内的次级信号传递系统无疑给经络信号传递相关的诸多现象,如 隐性感传、 双向传递 、 跨体节传导 、 低阻高导 、 高氧分压 、高振动声、传输示踪物质、发光和发热等 提供了组织结构和细胞生物学的物质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关于神经胃肠学领域 的 研究发现 : 人体内具有不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肠神经系统 (ENS) ,该蠕动反射能够自主控制并推进食物在消化道前进。事实上早在 19 世纪中期 , 德国精神病医生奥尔巴赫在一次用简单显微镜观察被切开的内脏时 , 就曾惊奇地发现肠壁上的神经元多得惊人,当时他不知道他发现的正是人体消化器官的总指挥部。相关研究发现,当施压于麻醉犬的小肠腔时 , 可导致口侧收缩和肛侧松弛 , 并可检测到一个高强度的电波信号 , 他们称之谓“小肠信号规律”。大量研究还表明,当切断中枢神经系统至膀胱和骨骼肌的联系后 , 所有运动元活动消失 , 而切断中枢神经系统至肠的联系后 , 功能仍然持续。不幸的是这一独立的肠神经系统概念一度被错误地认为是副交感的接替神经元 , 是 中枢神经系统 与肠道的效应器(如平滑肌、血管和腺体)之间的神经通路。这一观点甚至长期成为大多数医学院校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 。近年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教授 Gershon 又重新研究并 提出了“肠脑 ” 或腹脑的概念,称之为人体内的“第二脑”。这对目前针灸研究发现的“经络 - 脏腑相关”的奇异生命现象无疑提供了极好地诠释。 四、“ 生命信息传导系统集成理论” ( 321 集成理论) 的提出 经络与针灸的防病治病机理是中西医学领域的千古之谜,也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世纪难题。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界中的有机体对于外界环境的感应,不仅在不同 物种间存在着不尽相同的信息传递机制,而且同一个体上也并存着不同级别的信息传递系统。 我们从上述内容惊讶地看到,关于植物细胞组织的信息传导研究远比对动物细胞组织的信息传导研究要成熟和深入,这给我们对经络本质的解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在他的著作 “ The Power of Movement in Plant ” 中就已经提出植物的根部为植物的类似低等动物弥漫性大脑的说法 。后来 Bose ( 1926 年 ) 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植物神经生物学 ( Plant Neurobiology) 这个概念 。美国的测谎专家 Backster 对植物进行实验研究,于 1968 年在 《 国际超心理学杂志 》 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 Evidence of a Primary Perception in Plant Life ” ,声称植物有记忆力,有类似动物的感知能力 。 近年来,植物神经生物学再度兴起, Volkov ( 2000 年 ) 对植物韧皮部和动物的轴突进行比较研究显示,植物韧皮部是植物生物电化学脉冲传递的导体,和动物轴突一样是灌满电解质的管道 。 Baluška 等人 ( 2004 年 ) 再次提出植物 根尖大脑样区域 为植物控制中心,起着与大脑一样的作用;认为植物拥有获取信息、学习、记忆的能力;植物可以通过动作电位长距离交流信息;贯穿于胞间连丝的植物肌动蛋白 ( F-actin ) 和肌球蛋白 ( Myosin VIII ) 细胞骨架分子结构为植物神经样突触;以生长素为植物神经递质样信号分子,通过维管组织进行地面生长点与根尖大脑样区域之间的高速的植物神经活动并传递信息 。 Stahlberg ( 2006 年 ) 认为植物神经不但拥有动物神经一样的动作电位( APs , action potentials ) ,还有独特的慢波电位 ( SWPs, slow wave potentials ) 。 Brenner ( 2006 年 ) 等人把植物神经生物学阐述为植物体内以及植物之间的信号传导和处理植物从外界环境获取的信息的机制 。然而近来,“植物神经生物学”概念却遭到了 33 位专家学者的联名文章批评,认为这个概念没有增加对植物生理学、植物细胞生物学以及信号传导的认识;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植物体内存在神经元、突触、大脑 。 经历激烈争论, 虽然相关学界目前还不能认可植物和动物一样拥有神经系统,但植物体的种种“准神经系统”功能却似乎可与动物体的某些经络信号现象相互印证,不仅其形态结构和经络系统可以相提并论,其生理调节机制亦如出一辙——“电波”与“递质”两种传导方式相辅相成!从这个生命信息传导的“波粒二项性”角度上来说,人体在经络及其相关系统实施调控的物质基础和理化机理本质已经“呼之欲出”了。 因此我们认为 可以 提出新的“生命信息传导系统集成理论 ”来诠释经络现象,进而 统一动、植物信息传递调控系统。这一理论既可解释动植物神经的平行进化,又可阐明植物的信息处理过程。 宏观上,通过以上对动植物信息传导系统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对生物体内存在的信息传导调控系统进行分类: 1. 神经系统(神经水平); 2. 体液信息传导系统(导管水平); 3. 细胞信息传导系统(细胞水平 )。 首先,“ 神经系统”主要指拥有神经元、轴突、突触和神经递质的种种高速信息传导系统:包括高级神经结构,也包括不受大脑中枢控制的植物(性)神经,甚至还有相对独立自主的低级神经结构(肠脑 等 );其次,“ 体液 信号传递系统”主要包括不具有典型的神经系统的生物体中通过各种生物导管来实现的信息传导,如植物的导管、筛管中传递营养和激素,以及动物体内的血管、淋巴等传递激素和各种信息因子等;再次,“ 细胞信息传导系统”为在进化上 比较初级的细胞信号通讯,主要为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电信号传导和较低速的理化物质信息的传导(见表 1 )。 表 1 生物信息传导系统分类及各子系统(水平)之间的异同 生物学结构基础 信号传递方式 信息传递途径 物种种类 神经系统 神经结构 电信号、化学信号 神经 动物 体液信息传导系统 无神经结构,藉助导管类结构 电信号、化学信号 导管 动物、植物 细胞信息传导系统 无神经结构,不藉助导管类结构 电信号、化学信号 细胞 动物、植物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生物体的信息及其传递主要可分为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大类,两类信息传导方式相辅相成,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是高等生物还是低等生物;无论是三大系统中的哪一个子系统都不例外,只是在信号传递的生物结构、途径、速度和物质等方面有所不同。当然不同水平和类型的信息传导可以交叉重叠,也可以互补互扰,还可以相互转变。 应该承认,人类寻找经络解剖结构的努力迄今基本告败,但是大量相关的研究却揭示了在神经传导作用之外的种类繁多的电生理生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在对生物信息传导系统分级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针灸等中医治疗措施对于动植物体内的各个水平的信息传导系统造成刺激作用的物质基础。诸多高级神经活动之外的,与“经络”相关的作用和现象,无疑应该属于与所谓“植物神经生物学”相关的“次级信息传导”及其相关作用。 在 “生命信息传导系统集成理论 ”指导下 ,在生物体中“两类型、三水平”的 信息传导物质结构面前, 经络已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飘渺的想象,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解剖学实体的宏观集成。与之相关的治疗原理和方法也因此可以找到具体的媒介和靶点,且符合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种种基本规律。该理论在哲学上甚而体现了老子所提出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的从宏观到微观的扩散式思维逻辑。从微观回到宏观,我们由此可以简称该理论为“ 321 集成理论”。生物体内“三水平、两类型”的 信息传导集成最终产生了一个在宏观整体上与经络相关的对生物体造成的防病治病的综合效果。 将上述生物信息传导的“电 - 化学共性”与生物体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相结合,我们进而可以理解“经络线”上的:低阻性 、直线 性 、滞缓 性 、自洽 性 、非确定 性 、筋腱特 性 、组织专属性、个体差异 性 、一定的可变 性 等生物医学的集成性状和效应。在哲学层面上,这似乎也可以很好地诠释大量的中医实践所遭遇的经络相关疗法的“不恒定”特征,或称“自洽原理”,所谓“哪里有效就在哪里施术”,又所谓“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原则等理论问题。在方法学上,亦可以启迪理解中医在经络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压法、擦法、刺法、划法、刮法、扭法、振法、拔法、灸法等等千变万化的保健措施的深层内涵。 值此,我们认为科学地诠释经络相关生物学现象的时机已经到来。在“ 321 集成理论”的框架下,我们认为针灸等方法的防病抗病作用,应该是该类措施通过对所有三大信息传导调控系统发生了作用(部分具体生化机理可参见本室相关文章“以现代科学解读中医治本” ),通过电子和化学等物质把调节信号输送至机体各个组织,使得相关联的组织细胞及时地或不及时地做出反应,而使相关区域或病变区域的组织改变内分泌性状、恢复机体平衡和增强应激防御,进而抵御种种病原或失衡造成的损伤积累,恢复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华萍 , 吕虎 , 原林 , 等 . 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及其分析 . 中 国针灸 , 2006; 26(6): 407-413. 2 张维波 , 郭义 , 林玉英 , 等 . 经络研究近50 年回顾与今后研究方向 . 世界科学技术 - 中医药现代化 , 2005 ; 7 (5) : 99-104. 3 祝总骧 . 古典经络学说的现代生物物理学证实 . 生物学通报 , 1988 ; ( 6) : 1-4. 4 长浜善夫 , 丸山昌朗 . 经络的研究 , 杏林书院、 1950. 5 中谷义雄 . 良导络的全貌 . 汉方的临床 , 1956; 3(7): 54. 6 Lee MS, Jeong SY, Lee YH, et al. Differences in electrical conduction properties between meridians and non-meridians. Am J Chin Med, 2005; 33 (5): 723-728 . 7 陈道亮,万隆,谢建珍 . 人胚胎发育中表皮细胞连接通讯沿经连续性的建立 .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 2000; 10(1): 33-35. 8 祝总骧 , 徐瑞民 . 中国经络科学的现代化研究 . 世界科学技术 - 中药现代化 . 2000 ; 2(5) : 23-26. 9 吴以岭 . 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学科价值 . 前沿科学 , 2007 ; (2) : 40-46 . 10 杨威生 . 低阻经络研究 Ⅳ . 对经络生理学功能的推测 . 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008; 44(2): 281-288. 11 谢浩然 , 李芳春 , 马小顺 . 试论经络实质 . 针刺研究 , 2007 ; 32 (3) : 210-213. 12 娄成后 . 高等植物中电化学波的信使传递 . 生物物理学报 , 1996; l2(4): 739-744. 13 祝总骧 , 徐瑞民 , 郝金凯 , 等 . 植物有无经络?—— 哈密瓜和香蕉循经低阻和高音线的发现 . 自 然杂志 , 1988 ; 11 (11) : 880. 14 娄成后 , 花宝光 . 植物信号系统── 它在功能整合与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 生命科学 , 2000 ; 12(2) : 49-51. 15 Bose C . The nerve mechanism in plants. Green Co, London Longman. 1926. 16 娄成后 , 邵莉楣 , 祝宗岭 . 植物体内刺激的电波 传递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59 ; ( 5): 1-12. 17 Osterhout WJV, H i ll SE . Negative variations in Nitella produced by chloroform and by potassium chloride. J . Gen.Physiol, 1930; 13 (4) : 459-467. 18 Auger D. Contribution a l’'etude de la propagation de la variation dectrique chez les Charace'es. Compt rend Soc Biol, 1933; 113: 1437-1440. 19 Sibaoka T. Conduction of action potential in the plant cell. Trans.Bose Res. Inst, 1958; 22 (115): 43-56. 20 Tabata T, Sibaoka T. An Analysis of Osterhout and Hill's Salt Bridge Experiments in Characeae Internode.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1986; 27(4): 711-716. 21 娄成后 . 植物体内原生质的连续性 . 植物学报, 1955 ; 4(3): 183-222. 22 Sibaoka T . Acceleration of the exitatory conduction in the submerged petiole of Mimosa pudica. Sci. Rep. Tohoku Univ. (Biol.), 1960 ; 26:199-204. 23 Sibaoka T. Action potentials in plant organs . Symp Soc Exp Biol, 1966; 20: 49-73. 24 Brant- Zawadzki MN, Minagi H, Federle MP , et al. High resolution CT with image reformation in maxillofacial path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1982; 138(3): 477-483 . 25 Ricca U . Solution d'un problemc dc physiologic:la propa-gation de stimulus dans la sensitive . Atchivcs Italiennes de Biologie, 1916; 65: 219-232 . 26 Van Sambeek JW, Picard BG. Mediation of rapid electrical,metabolic, transpirational, and photosynthetic changes by factors released from wounds. II. Mediation of the variation potential by Ricca’s factor. Can Bot, 1976; 54: 2651-2661. 27 Snow R . Conduction of Excitation in Stem and Leaf of Mimosa pudica . Proc R Soc Lond B, 1924; 96 : 349-374. 28 任海云 , 娄成后 . 高等植物共质体区内与区间的电波传递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 1993 ; 19 (3) : 265-273. 29 娄成后 . 高等植物的命脉 —— 维管系统之谜 .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2; 28(1): 1-10. 30 Sibaoka T . Excitable cells in Mimosa. Science, 1962; 137(3525): 226-227. 31 Houwink AL. The conduction of excitation in Mimosa pudica. Rec Trav Bot Necl, 1935; 32: 51-91. 32 Roblin G, Bonnemain JL. Propagation in Vicia faba Stem of a Potential Variation Induced by Wounding. Plant Cell Physiol, 1985; 26(7): 1273-1283. 33 郭金耀 , 杨晓玲 . 高等植物中的电信号研究进展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 21(10): 188-191. 34 Davies E . New functions for electricalsignals in plants. New Phytologist , 2004; 161 : 607-610. 35 卢善发 . 植物电信号的传递途径与方式 . 植物学 通 报 , 1996 ; 13(4): 23-27. 36 Wildon DC, Thain JF, Minchin PEH, et al. Electrical signaling and systemic proteinase inhibitor induction in the wounded plant. Nature, 1992; 360: 62-65. 37 Stankovic B, Davies E. Wounding evokes rapid changes in tissue deformation, electrical potential,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in tomato .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 1997; 39(3) : 268-274. 38 Trebacz K, Dziubinska H, Krol E . Electrical signals in long-distance communication in plants. In Communications in Plants. Neuronal Aspects of Plant Life (Balusˇka, F. et al., eds). Springer Verlag, Amsterdam, 2006: 277-290. 39 Filek M, Koscielniak J. The effect of wounding the roots by high temperature on the respiration rate of the shoot and propagation of electric signal in horse bean seedlings ( Vicia faba L.minor). Plant Science , 1997; 123(1-2) : 39-46. 40 Koziolek C, Grams TEE, Schreiber U, et al. Transient knockout of photosynthesis mediated by electrical signals. New Phytol, 2004; 161: 715-722. 41 Volkov AG. Electrophysiology and phototropism. In Communication in Plants: Neuronal Aspects of Plant Life (Balusˇka,F. et al., eds) , Springer Verlag, Amsterdam. 2006: 351-368. 42 Volkov AG. Green plants: 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s. J Electroanal Chem, 2000; 483: 150-156. 43 Wagner E, et al. Hydro-electrochemical integration of the higher plant–basis for electrogenic flower initiation. In Communication in Plants: Neuronal Aspects of Plant Life (Balusˇka,F. et al., eds), Springer Verlag, Amsterdam. 2006: 369-389. 44 Sinyukhin AM, Britikov EA. Action potentials in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of plants. Nature, 1967; 215: 1278-1280. 45 Spanjers AW. Biolelectric potential changes in the style of Lilium longiflorum Thunb. After self- and cross-pollination of the stigma. Planta, 1981; 153: 1-5. 46 Fromm J, Eschrich W. Transport processes instimulated and non-stimulated leaves of Mimosa pudica. Trees - Structure and Function , 1988; 2(1): 7-17. 47 Fromm J, Bauer T. Action potentials in maize sieve tubes change phloem translocation. J Exp Bot, 1994; 45(4): 463-469. 48 Fisahn J, Herde O, Willmitzer L , et al. Analysis of the transient increase in cytosolic Ca2+ during the action potential of higher plants with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requirement of Ca2+ transients for induction of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and PINII gene expression. Plant Cell Physiol. 2004; 45(4): 456-459. 49 Wildon DC , Thain JF, Minchin PEH, et al. Electrical signaling and systemic proteinase inhibitor induction in the wounded plant. Nature, 1992; 360: 62-65. 50 Malone M, Palumbo L, Boari F ,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und-induced proteinase inhibitors and hydraulic signals in tomato seedlings. Plant Cell Environ, 1994; 17(1): 81-87. 51 Herde O , Fuss H, Pea-Cortés H , et al. Proteinase inhibitor II gene expression induc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control of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in tomato plants. Plant Cell Physiol. 1995; 36(4): 737-742. 52 Herde O , Atzorn R, Fisahn J , et al. Localized wounding by heat initiates the accumulation of proteinase inhibitor II in abscisic acid deficient tomato plants by triggering jasmonic acid biosynthesis. Plant Physiol, 1996; 112(2): 853-860. 53 Stankovic B, Davies E. Both action potentials and variation potentials induce proteinase inhibitor gene expression in tomato. FEBS Lett, 1996; 390(3): 275-279. 54 Stankovic B, Davies E. The wound response in tomato involves rapid growth and electric responses, systemically upregulated transcription of proteinase inhibitor and calmodulin. Plant Cell Physiol, 1998; 39(3): 268-274. 55 韩芬茹 . 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 . 甘肃高师学报 , 1998 ; 3 (3) : 62-64. 56 吴克复 . 细胞通讯与疾病 , 科学出版社、北京、 2006: 1-3. 57 徐先祥 , 戴岳 , 刘青云 . 细胞通讯与中药药理作用 . 世界科学技术 - 中医药现代化 , 2008 ; 10 (1) : 98-102. 58 叶鹿鸣 . 神经系统的发展 . 中国医刊 , 1954; (3) : 26-29. 59 Л.А. 库库耶夫 , Б . 玛洛谢娃绘图 , 范果仪 . 神经系统的进化 . 生物学通报 , 1957 ; (2) : 39-43. 60 田在善 , 吴咸中 , 陈鲳 . 有关“ 腹脑( 第二脑)” 之说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 2005 ; 11 (5) : 454-457. 61 Gershon MD. The second Brain . Harper Collins, New York. 1999. 62 Darwin C. The power of movement in plant s . John Murray, London, UK. 1881. 63 Bose JC. The physiology of photosynthesis . Longmans, Green and Co., London, UK. 1924. 64 Backster C. Evidence of a primary perception in plant lif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 1968; 10(4) : 329-348. 65 Volkov AG. Green plants: 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s. J Electroanal Chem, 2000; 483(1-2): 150-156. 66 Baluška F, Mancuso S, Volkmann D, et al. Root apices as plant command centres: the unique ‘brain-like’ status of the root apex transition zone. Biologia(Bratisl.), 2004; 59 (Suppl. 13): 1-13. 67 Stahlberg R. Historical overview on plant neurobiology. Plant Signal Behav , 2006; 1(1): 6-8. 68 Brenner E, Stahlberg R, Mancuso S, et al. Plant neurobiology: An integrated view of plant signaling.Trends Plant Sci, 2006; 11(8): 413-419. 69 Alpi A, Amrhein N, Bertl A, et al. Plant neurobiology: no brain, no gain?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2007; 12(4): 135-136. 70 印大中 . 以现代科学解读中医治本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7 ; 27(7): 581-583. 文章中文版、英文版已到: 从_植物神经生物学_和动物神经进化看经络的生物学本质.pdf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ological Essence of Meridians with Plant Neurobiology an.pdf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10627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国生物物理大会将探讨“告别经络”
热度 1 yindazhong 2009-7-3 11:28
本研究室关于经络的生物学本质全文已向有关杂志投稿,以下仅给出会议文摘,供同仁参考批评。 印大中 告别经络,从植物神经生物学和动物神经进化看针灸的防病治病机理 赵林立 印大中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 dazhongyin@hotmail.com ) 经络与针灸的防病治病机理是中西医学领域的千古之谜,也是生物物理研究的世纪难题。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界中的有机体对于外界环境的感应,不仅不同物种间存在不尽相同的信息传递机制,而且同一个体上也并存着不同级别的信息传递系统。植物界有敏感强度不同的种类,动物体内也有种种信息传递功能不同的神经系统和次级系统。由于在某些植物体观察到了与动物体内的某些信息传递类似的现象,最新的研究提出了植物神经生物学的概念,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对植物信息传递系统的过分夸张。 通过比较分析动植物的信息传递系统,我们发现高等植物的信息传递系统与动物信息传递的次级系统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发人深省的是该系统与低等动物信息传递系统之间也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例如从结构上看:植物有导管、筛管、胞间连丝等结构;动物在除神经系统外的次级系统包括血管、淋巴、缝隙连接等组织结构。 从动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动物进化之初没有真正的神经系统,即没真正的大脑,神经元和突触,但是依然可以处理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例如单细胞原生动物,眼虫、草履虫既没有神经元也没突触;多细胞动物海绵有神经元但没突触;直到腔肠动物如水螅和水母才有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及使兴奋发生弥漫性传递的神经网;脊椎动物的进化发展导致神经网络不断集中而形成越来越高级的大脑。总的说来,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就是由弥散、网状、梯形、链状到管状,直至前端分化成大脑的五个部分及大脑皮层。 然而,即使在神经系统高度发达的人体内,依然存在 不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即能自主控制并推进食物在消化道前进的 肠神经系统,有人称其为 人类第二脑, 也称肠脑或腹脑 。肠脑的蠕动就象低等动物在游动过程中不断吸收营养,和植物的根部(根脑)一样不断地向营养丰富的地方延伸,腹腔内这类 第二脑 功能与初级动物极为类似。 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对生物存在的信息传导调控系统进行分级: 1) 最高级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强烈的主动活动能力; 2) 其次是不受大脑中枢控制的周围神经(肠脑),其主动活动能力不强,但拥有神经元,轴突,神经递质等; 3) 再次就是进化比较初级的低等信号传递系统,其中没有神经系统的各种结构,只有被动的在外界环境刺激时才能产生各种信号(如激素等)并传递,如植物的导管、筛管和动物体内的血管、淋巴等结构; 4) 最次级的信号传递系统则为细胞间的可以是较低速的理化信息的传递(如植物胞间连丝结构和动物细胞的缝隙连接),也可对有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应该承认,人类寻找经络解剖结构的努力迄今基本告败,但是大量相关的研究却揭示了在神经传导作用之外的经络脏腑相关现象,循经感传现象和种类繁多的电生理生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在对生物信息传导系统分级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针灸对于动植物体内的各个级别的信息传导系统造成的刺激作用的物质基础。上述与经络相关的作用和现象应该属于与当前充满争议的植物神经生物学相关的次级信息传递作用:如,激素样作用、细胞间信息的慢传递 和体液的直接电导作用。值此,我们认为告别古老的经络理论的时机已近成熟。针灸方法的防病抗病作用,应该是通过对所有 4 大信息传导调控系统发生了作用,把信号输送至各个组织,使相关联的组织细胞及时地或不及时地做出反应,而使相关区域或病变区域的组织改变内分泌性状、恢复机体平衡和增强应激防御,进而抵抗种种病原造成的伤害,恢复机体健康。 (全文已投相关杂志) 附:生物物理大会组委会秘书处通知 印大中 老师: 您好。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办的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将于 2009 年 7 月 12-16 日在桂林召开。 我们很高兴地通知您,您题为《 能量代谢与人类生理性衰老过程 / 告别经络,从植物神经生物学和动物神经进化看针灸的防病治病机理 》的论文摘要已被大会接受,并被安排在 专题 作 报告 。 具体报告时间请详见附件的会议日程安排,请您提前做好报告准备。 感谢 您对本次大会的支持。欢迎您莅临大会。 祝 工作顺利! 生物物理大会组委会秘书处 二 ○○ 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6816 次阅读|11 个评论
针灸穴名释义
sheep021 2009-4-24 10:46
gcheng 针灸穴名释义 通过考证,为穴位正名,阐发古人穴位命名的意义。 作者简介: 周楣声,男,汉族,我国著名针灸学家。1918年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县中医世家,幼承家学,博览旁收,通《内》《难》及诸家言,弱冠既施诊于乡里,专从事于针灸,精于灸法,著述丰硕,成果卓著,周氏在针灸学上的重大成就,被国务院确认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医专家,并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全国名老中医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周老平时治学严谨,思路活泼,崇尚道学,古典文学基础深厚,能诗能文。幼年对金石书画,均有涉猎。及从事刀圭以后,乃慨然曰:虽能撷艺苑之精华,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莫若入轩岐之堂室,则既可利己,亦可利人。先后编写成《灸绳》、《针灸歌赋集锦》、《针灸经典处方别栽》、《针灸穴名释义》、《黄庭经医疏》、《周氏脉学》、《金针梅花诗钞》、《针铎》等多种。嗣而在台湾出版了《周楣声全集》,其后又编写了《填海录》,现又着手《说灸》的编写与耳灸、肛灸的研制,至于在各种刊物上所发表的论文,则未作统计。在这些著作中,均是见解精癖,立论新颖,戛戛乎成一家之言,迥非拾人牙慧者可比,在国内外均享有一定声誉。   周氏的学术思想与科研道路,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自1984年开始,受中央卫生部委托,举办过四届全国灸法讲习班,并应邀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举办过三届全国灸法讲习班,以及在国际针灸班与多届全国针灸专长班上,讲授过灸法课程,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热症贵灸可以说是周氏对中医与灸法事业所做出的一大贡献。虽然已经有人(王雪苔、魏稼)在发出热症可灸的昌仪,但一齐之几何,众楚之咻易乱,终难挽既倒之狂澜。周氏认为如果要想扭转热症忌灸、禁灸的错误观念,使之转归为热症宜灸、贵灸的正确途径,必须选择一种急性、烈性与典型的热性传染病作为例证,使反对者在事实面前口服心服。而属于中医瘟疫范畴内的流行性出血热,正好是选择的对象。1985年,安徽砀山爆发流行性出血热,周氏曾应用灸法治疗297例,取得了97.8%的良好效果,从而破除了热症禁灸的陈腐见解,为今后应用灸法治疗热性传染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于周氏在这一方面的收获与科研成果,已经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级鉴定,并写成专著《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周氏认为灸,不仅对各种热症疗效卓著,鉴于目前只知有针而不知有灸,与热性病不能用灸的错误观点与畸形发展,多年来为振兴灸法而奔走呼号。在其所撰著的灸法专著《灸绳》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桑榆虽晚,终存报国之心,灸道能兴,愿效秦庭之哭,可以想见其献身灸法事业的抱负与心情。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植物体内养份和水份的输送途径看人体经络
热度 1 sheep021 2009-4-14 14:47
有人以解剖知识否认人体经络的存在,现在,可以从植物体内养份和水份的输送途径看经络存在形式。 植物体内养份和水份的输送途径有两种: 导管:负责把根部吸取的水和营养输送到枝叶,导管是真实的管道,由空心的导管细胞连接而成。 筛管:叶子把制造出来的有机物质,经筛管输送到根等植物其它器官。筛管,虽然也是由很多细胞连接成的,但在它们细胞的连接处并未完全打通,是由一层象米筛一样有很多细孔的筛板隔着。另外,筛管细胞是活的,而没有原生质的导管细胞是死的, 我的想法是,既然筛管可以是由非中空的活性细胞构成,人体经络难道就非要是有形的、中空的管道吗? 这个筛管更像是一队人,一字排开,站立不动,从手到手传递物品一样。 还有:电线无管道,却可以传送电力,其原理就是电子在原地做震荡运动,前进一步,后退一步。整个输电路上所有的电子同步做这种震荡运动,就实现了电力的输送。 附: 植物体内养份和水份的输送途径 植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植物生长的季节,根要把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类运送到叶子里;叶子则要把制造出来的有机物运送给根及植物的其它部分。植物体内的这种水分和物质的交流,无论是在高不盈尺的小草中,还是在高达150多米的杏仁桉树上,都在日日夜夜不停地进行着。 然而,植物中的这种水分和物质的交流,是靠什么来进行的呢?让我们来做个小小的试验就明白了。当你把一条带叶的柳枝放在水里切断,并立即插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在太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再把枝条从横向切断,这时,你会发现断面上有红色的点点;若是再把枝条从纵向剖开,又可以看到,在茎的剖面上有一条条红色的细纹。这些点点或细纹,就是我们用眼睛看得出来的植物运水的管子,通常把它叫做导管。血管贯穿于动物的全身,导管在植物体内也是纵横交错,交织成网。前面所说的枝条,如果让它在红墨水里再浸几天,这时,你又会发现,连叶子上的叶脉也染红了,这说明叶脉里也有导管,而且茎和叶子里的导管是相通的。 运水靠导管,运有机物质又靠什么呢?靠筛管。筛管在树木的皮内。俗话说,树怕剥皮。树剥了皮,就等于切断了运输食物的道路,植物就要饿死。还是用柳枝来做一个试验:把折下的柳枝下部的树皮剥去一圈,然后再插到水里。过不了几天,在伤口上方就会长出新根;伤口的下方,则因得不到上面运来的有机食物,便逐渐枯死。 总的说来,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基本就是按照上面所说的两条渠道进行的。一条是由根把吸进来的水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经导管运输到叶子;另一条是由叶子把制造出来的有机物质,经筛管输送到根等植物其它器官。 什么是导管,什么是筛管呢?植物是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细胞构成的。导管和筛管为一些特化了的细胞连接成的管子。 拿导管来说,单个的导管细胞,长不过5001000微米左右(一微米为千分之一毫米),连成管子后,一般长约10厘米。长的如枫树的导管,一根可长约2米,白蜡树的可长达10米。由很多导管还可以连成一个更长的管道。组成导管的细胞,两端的细胞壁都已消失,好像竹竿把节打通了的情形一样。由于根内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水分浓度差产生的渗透压(根压),特别是叶子蒸腾作用的拉力,以及水分子本身的内聚力(即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水在导管里成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水柱, 从而把叶和根连接起来。这样就使水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源源不断地沿着导管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水在导管中上升的速度,最快的为每小时45米,最慢的也可达每小时5米。一般草本植物,由于比较矮小,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在吸入根部后,约隔1020分钟就能到达叶。而高达几十米、一百多米的大树,它的茎的输水能力就比一般草本植物要大得多了。 至于筛管,虽然也是由很多细胞连接成的,但在它们细胞的连接处并未完全打通,是由一层象米筛一样有很多细孔的筛板隔着。另外,筛管细胞是活的,而没有原生质的导管细胞是死的,这也是一个大的区别。有机物质在筛管里运输的速度,每小时大约0.71.7米。一般农作物,有机物质由叶运到根部,大约需要3060分钟,这比水在导管里的运行要慢得多。不过,这种运行的结果也是可观的,如马铃薯、甘薯这些生长在地下的块茎、块根,其本身并不会制造什么食物,它们所以能积累那么多的物质,都是叶子通过筛管不断向下运输的结果。 导管与筛管,它们把根、茎、叶、花、果等各部分,连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管道网,组成了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担负着繁忙的运输任务。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386 次阅读|5 个评论
护眼双法——“茶水熏眼”与“转眼球”
sangjuyin 2009-2-28 17:30
最近忙于应付考试、事情多得压得自己也较以前容易感伤,眼睛老是容易疲劳。我的眼睛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是哭一下,不管大哭小哭,第二天保准眼睑是肿的,没法见人,于是有时候我会希望自己没泪腺;后来不知怎么不肿了,但却出现眼睛酸痛的症状,没法看书。有天抱着一杯绿茶,突然记起曾经在大学图书馆的一本书上看过 茶水熏眼 好像可以缓解眼睛疲劳,于是便试了试,果真效果立竿见影。又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大同小异,方法如下: 用沸水泡茶,微闭双眼凑在杯口,同时用双手护住杯口,以防热气过快散失。无法忍受时可稍事休息,但熏的时间一定要保证在 10 分钟左右。坚持做,每天至少熏一次。但千万要小心注意安全。 我总是眼睛酸痛才会想起熏一次,不过效果真的很好,如果能坚持应该会更好吧。熏完之后,眼前会更亮,眼睛也轻松起来。至于茶水里有没有什么成分在起作用,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想可以用经络腧穴的原理解释,大家知道眼睛周围是有很多穴位的,见 http://www.tcm100.com/tools/XueWeiFlash/ 头正面 .swf (单击那些腧穴名,就可以动画演示),茶水热气对那些腧穴的刺激可能跟直接针灸的效果差不多,但更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就是中医讲不通则痛,茶水热气促进了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所以迅速缓解了酸痛感。 另外曾在网上看过中里巴人老师讲过一个迅速治疗近视眼的方法(见 http://jinjiduli.blog.hexun.com/3789327_d.html ),我觉得对缓解眼睛疲劳也有佳效,值得一试,遂一并转帖于此。中医讲肝开窍于目,肾注精于目,所以许多眼疾中医都从肝肾来调治,中药的羊肝明目丸,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等等,无不遵循这种治疗原则。但是,这些方法对于治疗近视却疗效不佳。中里巴人老师认为: 根源就在于近视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长期的眼部肌肉疲劳造成的。问题并不在深层脏腑,而是在经络层面。 他主张直接调控眼部肌肉供血的膀胱经的后颈区(《灵枢大惑论》记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 后出于项中 。)眼部的肌肉我们无法直接调控,触及不到,但我们可以把眼部的肌肉和后颈的肌肉连接进来,通过调节后颈肌肉就可以治疗眼疾。岂不是非常便利吗? 方法就是 转眼球 : 先按顺时针方向转眼球,转动速度须极慢,左、上、右、下,转眼的要领在于头始终朝前端正不动,只动眼,不动头。向左转时,目光要极力向左,能看多远看多远,但头不许向左转。向上转时要极力向上看,但不许仰头。向右和向下也是如此,极目而视。转动的轨道应为圆形,而不要只是左、上、右、下四个点。顺时针转完 25 次后,再逆时针旋转 25 次。这时会感到后颈发酸,关键就在这,必须要转到后颈发酸,才有疗效。 证明此时,眼部的肌肉神经已经和后颈的肌肉神经接通。 这时只要 按摩后颈的肌肉 ,酸痛感很快就会消失,而这时会感觉眼部变得异常的轻松。
个人分类: 中医科普|9594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术室里的针刺术
eloa 2009-1-7 14:50
BOBO 发表于 2009-01-05 22:00 前几日,青方写了一篇《 针刺疗法源自纹身?》, 我对其中的针刺疗法饶有兴趣。不久前,看了舍温努兰(Sherwin B. Nuland)的新书 The Uncertain Art : Thoughts on a life in Medicine (《不确定的艺术:用医学思索人生》)。里面有两个章节论述到他在中国访问时所看到的针刺疗法。我尝试翻译其中一章节,该节最早发表于1999年的the American Scholar。翻译不当及不尽完美处,请指摘。 作为耶鲁大学外科临床教授,医学史专家,他撰写了大量医学人文类书籍,豆瓣书单在此: 努兰教授书单(中译本) 。 手术室里的针刺术 1985年以来,我多次到访中国。作为耶鲁-中国协会医学委员会主席,我的到访是为保持耶鲁医学院与中国长沙的湖南医科大学(现湘雅医学院)的长期合作关系。像许多美国医生一样,我被读到的材料迷惑:在中国,复杂的手术只使用针刺就能解除疼痛。我极力想弄明白,没有麻醉下手术是否真的能完成。从长沙这座城市,我的探寻之旅开始了,随后在北京和上海,我继续寻找答案。我所亲眼看到的,从文献读到的并问到的情况让我相信:要认真对待针刺这回事。 在1846年广泛使用乙醚麻醉前,外科医生有很多方法让患者对手术不敏感。比如吞服天然的阿片类物质(译者注:该物质具有镇痛效果)。为制造麻木效果,催眠、过量饮酒、击打下巴也是出名的招数,却既不可靠也不安全。 乙醚、笑气以及1847年氯仿的应用,结束了人类对无痛手术的苦苦追寻。在过去一个半世纪,尤其是近50年,对镇痛新方法的需求也日趋减少。麻醉领域现已成为最复杂的医学专科之一,正是麻醉拓宽了外科医生的手术疆域。 但在一个科技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寻求简单镇痛技术的脚步仍未停歇。直到15年前,现代麻醉方法、设备及训练在中国尚未普及。我于1985至1991年到访时,中国正困扰与经济、政治及领土的问题,似乎这一切比老百姓的健康更为重要。 1958年,毛泽东对传统中医作出批示,提出将中西医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其中,最戏剧性并最出名一条是,将古老的针灸技术变成麻醉医生的技能。针灸被用以减缓疼痛和疾病症状的历史达上千年,但在主席批示前,没有将其应用于手术的证据。 针刺麻醉这名词很快引起了西方人的关注,起初许多人期待最激动的成功故事传入耳际。但一阵兴奋过后,美国和欧洲等地的报告显示,针刺麻醉效果不一,互有分歧。而在70年代早期,许多国家组织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代表团前往中国,意图获取针刺麻醉的第一手资料。 1974年5月,在美国国立科学委员会资助下,一项包含12名美国专家的蓝带研究开始。他们的任务是评估针刺麻醉预防或减缓手术疼痛的效果。三周后,在走访16家医院时,科学家和医生一致认为,就某些病人而言,在某种社会及心理状况下,进行某些手术时,针刺是有效的。针刺的最好效果,也仅对10%病人有效。 答案不尽如意。专家建议,用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针刺麻醉的效果。这意味着他们虽未否定针刺的效果,但医生们所期待的确定性结论依然云里雾中,没有定论。 我也在期待着。在一次访问中,我向几位相交甚好中国同行问了些关于针刺麻醉的学术问题。返美后,我也向几位来自长沙的医生问了同样问题。我的间接资料不断积累,我开始相信当针刺用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的确会有作用。我再次阅读专家报告后发现,有数据和观察支持我的所言。不知是不细心还是优柔寡断,委员会专家并没明白无误的指出这一点。 我决定孤身一人亲自验证,困难亦在眼前。我不是蓝带委员会成员,我不是科学家与麻醉医生,我只是一名普外科手术医生,这表示我的手术仅局限于消化器官、乳房及甲状腺。当时,我与一些中国医院关系并不深厚。此外,我必须熟悉中国式礼仪,破除表面上的深沉冷漠。 我决定在中国三所医院进行研究,并寻求当地外科医生帮助。他们与我相处工作过,拥有长期的共同兴趣。我有理由相信,他们会为我提供真实的状况。此外,我还要验证我的一位美国泌尿外科医生朋友对针刺的指控我知道他们干了什么。有人告诉过我,他们趁你不注意时会加点麻醉药。整件事其实是个骗局。 我计划访问的第一位同行是严章寿(译者注:音译)医生,他是湖南医科大学外科教授,此前我同他已建立密切的专业学术往来。我们是同时代的人,第一次相见及随后信件中,就发现彼此拥有许多共同兴趣点。当我所乘的火车到达长沙站时,严教授已在站台等候我的到来。相见时的喜悦难以掩饰,在坐车通过人口稠密的街道与被工厂污染的城区时,我们一直在热切的讨论。 严教授告诉我,他已要求一名同事安排了次日早上的针刺下甲状腺手术。他明确表示,这绝对让你大开眼界,因为针刺麻醉技术下进行甲状腺手术是他们医院的特色。他说:在一些医院,外科医生都不喜欢针刺。首先,这不是真正的麻醉。即便那些使用针刺的人也知道它并没有真正缓解疼痛。它所能做只是提高病人忍受疼痛的能力。对一些疼痛来说,针刺效果不好。比如,我们可以在针刺下来打开腹腔,但当拉动肠管时,病人就会很不舒服,感觉恶心,甚至呕吐。因此,我们从不把针刺用到腹部手术上。 严教授又解释道,其他部位手术也会面临同样问题。当意识清醒的病人需要在针刺下进行胸外科手术,他必须事先进行呼吸训练来控制气流。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尽管许多患者可以掌握呼吸技巧,但在呼吸时进行针刺对外科医生与麻醉医生来说还是个考验。因此,单是呼吸训练就会延迟手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经过几年的尝试,用针刺代替麻醉进行胸部和腹部手术,已被放弃使用。 身体有两个部位进行针刺下手术是没问题的,其中之一是头部。严教授告诉我,在脑肿瘤手术中,针刺有一定程度的普及。其他部位如脖子,尤其喉咙的下部,在那里甲状腺骑跨在喉头表面,一系列的U型软骨环,构成了上气道骨架。按计划,我将会观察针刺下了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也就是切除甲状腺的病变部分。 第二天一早,严教授和我来到湖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时,外科医生刚开始准备在一名34岁女子的甲状腺上切除2英寸腺体。她叫候丽慧(译者注:音译),是一名工人。先前,我写信给严教授,希望能看到针刺下甲状腺手术。她正好于一周前入院,进入针刺候选病人名单。 在这一周,侯女士的术前准备并无特别。术前一天,麻醉医生对她进行术前探视,整个访视时间不到30分钟。尽管将针刺用于手术仅40多年,但中国病人对针刺十分熟悉。麻醉医生教了她一些放松建议和呼吸技巧,以便让整个针刺过程顺畅。麻醉医生许诺说,她将有一点点不适,甚至没有。 在以往的针刺下手术中,病人常被灌输这样的概念:个人依靠中医取得治疗效果,将为主席和中国增辉。针刺作为治疗方法,与术前动员鼓舞配合的相当默契,候丽慧也不例外。她对医院充满信任,当医生告诉她,她很少或不会感觉到手术疼痛时,她相信这是真的。 术前一小时,护士给候女士肌肉注射了40毫克苯巴比妥,作为巴比妥酸盐药物,它具有温和镇静作用,并能持续五小时。麻醉医生徐启明,在病人左前臂打入静脉针后,缓缓推注生理盐水。随后,他向我解释应如何选择并利用穴位。全身有14条经络,今天我们会用到两条。他说,要保证脖子前面麻醉效果好,我们得干预肝经和胃经。这两条经络都穿越甲状腺区域,一种被称为气的能量走行其中,可通过经络的穴位找到它们。徐解释道:不同的医生喜欢不同的针刺方式。我比较喜欢针刺位于第一和第二跖骨间的太冲穴,来阻断肝经。对于胃经,我选择第二和第三跖骨间的陷谷穴。 徐用碘溶液对候女士的脚进行消毒,然后在选择的四个穴位插入长5寸的不锈钢针。随后,将每根针与一个小电池连接,给予低频低强度的电流。在长沙市中心的商店,你随时都能买到这些小设备。他说。当手术铺单完毕后,徐向候女士的静脉注射了40毫哌替定和4毫克氟哌利多,作为安定镇静药来对抗恶心反应。这两个药物是小到中等剂量,不会影响病人的意识。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就被众人视若无物,只有我通过一名医生问了她一个问题。她的脉搏和血压被监测,徐和助手不时的对她讲话。除此之外,她就像睡着一样,以标准的直立坐位进行这场手术。手术室里的医生一直在交谈,大多是简单家常里短,像世界上任何手术室一样。每人都试图保持手术室内气氛的平静,因为有人认为手术室内平静是成功进行针刺下手术的主要因素。 医生下刀前,先测试病人的疼痛程度。这一切看上去是为了我在表演,医生似乎已确信病人一点都不痛。他用科克钳提起侯女士喉咙上的皮肤,并紧紧的夹住。有那么几次,我看到助手挥舞着科克钳,我知道那会产生很剧烈的疼痛,但侯女士对此却连眉头都没皱过。我对此大为疑惑,并不由自主的摇头,严教授对我笑了笑。病人对疼痛缺乏反应,绝不可能是先前给过的那一丁点麻醉药的作用,显然有东西在发挥作用。 外科医生进行的非常缓慢细致。缝完最后一针,差不多已是针刺后两个半小时。此时,侯女士依然非常平静。中间,有少数短暂的片刻,她感到些许不适,后来她形容为掐尖儿的感觉。对于手术,她唯一抱怨的是长时间保持半直立位,的确太难受了。为了尊重我的泌尿科同事,我仔细查看了静脉输液管路,以及房间内的可能变动。在进行脖子这一极易疼痛手术的两个半小时中,除手术前给患者应用少量的巴比妥酸和麻醉药外,未使用任何可能影响疼痛的药物。手术结束时,她微笑并清醒着,没有麻醉后遗症。如果不是身上手术衣的关系,你甚至难以区分她与那些正等待手术的病友,有什么差别。几天后,手术医生查房时我也探视了候丽慧,她不需要任何术后止痛药物。 一周后,我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样看到针刺下的甲状腺手术,仅是穴位的不同而已。心胸外科退休主任徐乐天教授带我观摩针刺。徐早年曾将针刺应用于多种胸部手术,其中包括开心手术。像严一样,他对针刺的有效性也没太具体的解释。至少,这些解释不能让具备现代科学训练却不熟悉经络和气的医生接受。不过,他和我都知道,中国和西方的研究人员已提供了一些初步的答案,这将是下期专栏的内容。
个人分类: 医学|1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络机理:是否存在其它的“场”?
人为峰 2008-12-20 18:01
网友rm在拙博客中提出: 动物有没有经络?经络就一定是电信号?会不会有未知的物理场,不属于引力场与电磁场? 顺便可以研究一下疼痛学,针灸可以止痛,刺入人体却无痛觉。也许可以通过微电极做物理麻醉控制神经传导。 动物也有经络,这在中医界基本上得到公认,现在有很多关于经络的研究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但一般认为动物身上的经络是确定的,穴位却没有共识。 经络一定有电信号,也有其它信号,如钙震荡、发声、发光等,很多人对此有较深入的研究 , 但在目前已掌握的情况来看,本人认为电信号是主要的,其它的信号可能是伴随的,如同电磁、电热效应一样。本人在其它拙文中有较全面的认证。 会不会有未知的物理场,不属于引力场与电磁场?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尚不能做出肯定与否定的答案。但任何研究,都需有现实的基础与手段,科学探索既需要不受任何限制的想象,又需要要可实现的、严谨的验证。随便提一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科学探索上也必须严格遵守这一检验的标准。不能仅仅凭理论证明,更不能仅凭想象。必须有可重复验证的实验。 针刺并不是不痛,镇痛的研究也同样是个巨大而又复杂的课题,自量是不具备这个研究的任何实力、基础,也只好留给别人去建功立业。 目前,对经络的定位(深度与尺寸)的探索正在进行,渴望大家能够提供各种帮助,像rm先生这样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其它的建议、研究手段。在此先表示感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个学术报告之二:中医的科学探索
人为峰 2008-9-7 08:51
中医的科学探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