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西方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西方

相关日志

东方有马克思主义,西方也有马克思主义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5-1-1 14:03
在西方世界,知识分子一直是一个相对左倾的社会集团。特别是由于法共和意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丰功伟绩,战后都曾经群贤毕至,既包括小居里夫妇这样的神仙眷侣,也包括一生情人无数的印象派艺术大师毕加索。但是欧洲左翼知识界还是有让.保罗.萨特、西蒙娜.德.波伏娃、路易.阿尔库塞等一系列虽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但游离在党外,作为“党的同路人”存在的自由派作家和哲学家。党的同路人的存在,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促进和积极作用,战后出现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真理与谬误并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但都是继承了经典作家的批判精神,对人类终极理想和历史进程进行了探讨,如同一面镜子既投射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方方面面,也为原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参照物;同时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思潮融入了1960年代以后西方青年争取自由和民主的后现代运动,并延续至今,以一种扭曲的方式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在第三国际党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之际,实际上起到了保存马克思主义薪火的作用。随着新一轮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马克思热又在西方特别是欧洲升温,在法国、意大利、捷克、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以及经受了“阿拉伯之春”冲击的摩洛哥、塞浦路斯、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等地中海国家,(前)共产党及其同盟者的政治影响力都在加强。 我们的先辈引进社会主义理论,当时就是前瞻思维;因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新思维。 而且,西欧和北欧已经进入福利社会主义国家,以色列也建立了基布兹的共产主义集体农庄,这就是发展。 博主回复(2015-1-1 13:27):如果我们能选择,我宁愿生活在斯堪尼亚莱茵兰或者印度的喀拉拉 博主回复(2015-1-1 13:26):华为技术是世界最大的合作制集体企 博主回复(2015-1-1 13:51) : 东方有马克思主义,西方也有马克思主义。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学
benlion 2014-12-27 04:15
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能够将飞行器发送到火星登陆的时代,从人类走出非洲,形成向东方到印度、中国和澳洲、美洲的远古人类迁徙,留下很多有待考古的历史遗迹。 约公元前2000年,进入了亚伯拉罕、夏禹和哈拉帕文化等时期,而后,约公元前1500年,印度形成吠陀文化,以色列人出埃及和南北王国时期,而中国是商朝,再后,波斯文明和轴心时代古典文化奠基时期。 以印度到欧洲的斯拉夫、罗曼和日耳曼民族和中东到东方的以色列、阿拉伯和华夏民族,可以典型看到传统文化的标志,如,赫梯文明到佛教文化的符号,犹太人、阿拉伯人和汉族人的帽子和裙子,尤其中国人春节的春联和以色列人的逾越节等。 人类发展到全球文明,核心文化精神就是古典文化精神,近现代形成了科学和工业文化,一个社会包含多种文化及其不同来源,基本可归纳为人文和科学2个类型文化,缺一不能形成社会的文明构建。 —(总结)—
个人分类: 201415|1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学是否系统医学?
benlion 2014-12-23 08:28
20世纪80年代,系统科学和科学哲学的探讨在中国是热潮,侧映了科学的新范式形成之前的特征。欧洲近代科学的建立,也是开始于哲学的探讨与思考 - 从宗教改革到培根和笛卡尔的科学方法论,而后,才是伽利略、牛顿奠基力学和物理学的时代。天文学哥白尼日心说和医学哈维的血液循环,开启了近代科学发展的序幕。 无疑,中医理论中蕴含着系统思维和生成论的哲学观念,从而,中国科学与哲学界掀起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探讨与研究,包括,采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等实验方法。然而,系统生物学和系统医学兴起之后,出现不少有关论述等同于中医学的观点,相对应的观点则是视希腊自然哲学为科学。 中国传统医学及其哲学思想基础,影响了系统科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思维和方法的发展,却不等同于系统科学和系统生物学验证了传统医学的古已有之,这就是一个哲学和科学乃至文化发展的时间之矢,不可能逆转也能够成立。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一个方面是中西医学与哲学等探讨,一个方面是转基因的稳定与协调等探讨,包括,转基因插入位点的随机和基因(及核移植)与细胞、基因与基因等相互关系,可能导致机能失调(及后来的多利羊早衰现象)等当时中国的科学问题探讨,形成了科学新范式建立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然而,系统生物学与医学一旦形成,就从传统医学和分子医学的交汇区域脱离出来,成为具有自己的哲学观念、理论基础的新学科概念和方法体系等,包括,系统和网络理论、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以及诱变、转基因与合成细胞模型等理论和技术方法。 -(历史与未来)-
个人分类: 201415|181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西文化差异的心理因素
benlion 2014-12-11 08:13
文化部分的思考,基本到此一个段落。每个人批判文化,而每个人的社会行为又成为文化的部分。 1)西方社区的教堂、图书馆、社区学校和法院、警署等,使得居住区具有功能的完整和人际交往的沟通。在中国的住宅小区主要以围墙、保安和安全窗等封闭方式,以及空气、水沟等实质卫生公共意识薄弱,而过多关注表面的喧哗、时尚,导致人际心理关系的紧张和彼此防范的不信任,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不安全感和难以形成合作等。 2)社会管理政策上,日本以减免税收的方式激励创新,以及资助创办国际前沿科学的学会或会议,美国通过私人投资建立研究机构、大学获得参与学术研究的同等机会,英国建立的知识产权等制度和管理体制,都需要在政策、机制上深入考察与借鉴。 3)人类是同一个物种,存在人的共性,而又因地理、历史和社会等环境因素形成不同形态和内容的文化,西方社会经常考究个体是什么,强调个性和差异,内在精神是名辩论,也往往导致了华人回国的寻根行为。2007年参加春晖计划,就自己走过和探寻了山东、江苏、安徽和江西等古代迁徙的路径。 4)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差异,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与生活、成长和工作的环境烙印,在海外华人的会议和交流,可以非常明显感觉大陆、港台和华裔的文化差异,也能明显感觉大陆不同年代出国人员的心理、行为和文化差异,文化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5)至今在科学和学术上比较成功的华人,基本属于清末1776年派遣留学、民国和新中国初期的留学人员,而到1978年重启国门存在明显的人才断层,而且,存在小学时代教育的缺憾或不足,以及大学时代师资的断层,是因为60年代导致人才的损失。 6)体制和政策上必须调整国内外培养和不同层次回归人才,和睦相处与形成良好合作,以及留学回国的良性循环。中国早期留学回国人才的中国古代无科学论和废除中医等观点,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反复循环辩论中西文化与科学,消耗大量精力而踟蹰不前,而又留给这代和下代人,必须在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考察与求证解决。 结论:中国社会,须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层缝合起来,这个断层就是欧洲近现代文化的建立与发展过程,才能大踏步走向现代发达社会。 -(文化史与科学史)-
个人分类: 201415|2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化交流的境界
benlion 2014-11-24 09:23
自从1972年翻阅中、西医学精装著作,引发对中、西科学和中、西文化的探索与思考。 在大学和任教时代,就已经感觉到学校缺乏科学方法和伦理精神的教育,于是,自己在图书馆阅读,包括,中、西科学史和中、西哲学史;并且,知道近现代欧洲研究了中国的哲学、技艺乃至体制,不是表层的知识或简单模仿,而是深层思想和方法研究,如,现代绘画的东方风格,启蒙运动的自然神论等。 经历中国-以色列-欧洲的游历,而后,终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来: 1)波斯帝国兴起,轴心时代的文化模式,不仅波斯,而且印度和华夏,尤其希腊-罗马,都可能受到埃及-巴比伦文化影响; 2)中国-欧洲,楚国时期已经存在丝绸之路的贸易; 3)阿拉伯帝国兴起,西到欧洲南部,东到波斯和印度河,架起了中国、印度与希腊文化交融与传播的桥梁; 4)蒙古汗国,西达拜占庭、立陶宛边界和地中海,南达波斯湾、印度河等; 5)明朝郑和下西洋,清朝西方传教士的文化双向传播等。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艺术,已经或可以完全融入现代文化;然而,儒家哲学和传统医学,仍然是中西文化争论的焦点,现在,终于也可以说中医药,同样,可以转换到现代医学体系的研究与发展中来。 -(全球化文明)-
个人分类: 1972-2012|1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体进化
benlion 2014-10-23 07:17
人类文明史,由时间、地理连续,却文化、体制不同的社会形态 - 文明体演替构成。 公元前后,欧洲经历了罗马、中世纪、加洛林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教育运动等思想和文化演化。公元前后,中国经历了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等文化和体制演化。 中国元代(1271年-1368年),欧洲文艺复兴,明代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而后,欧洲大航海和地理发现。 欧洲,基督教文化延续整个公元后历史;然而,中世纪的体制不同,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哲学诠释不同。东亚,“儒释道”文化在日韩、港台和新加坡等延续;然而,体制不同,印度、蒙古、菲律宾和东盟等文化都不同。 中国中古代,形成“儒-释-道”分立体制和伦理诠释,而近现代欧洲,也是走向“政-教-商”分离体制和基督教的伦理诠释等。 近现代欧洲发展了实证科学范式,以及研究型大学和工业制造、工艺设计等产业,美国和日本以技术立国发展实业,中国洋务运动也走向实学和工业发展。 结论:全球化文明,经历了犹太-基督教到“儒-释-道”诠释,而后,自然、社会和精神哲学到物理、社会和生物科学,再后,制造、媒体和医疗等产业的发展路径。 -(总结)-
个人分类: 全球|2223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范式进化
benlion 2014-10-4 00:10
科学思维,包括,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经验和直觉是创造思维,实证加推理是逻辑思维。近代实证科学的逻辑是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不同于 3 段论的形式逻辑。 中国古代和英国、美国哲学都是实用主义,强调的是经验和实践。逻辑实证主义是科学的基本原则;然而,印度和希腊哲学偏于冥想和理论思辨,概念的澄清、顿悟往往是演绎思维的方法。杨振宁认为中国思维传统是归纳法,并采用禅宗的读书方法,而李泽厚认为中国哲学是实践理性。 实验科学,就是奠基在理论思辨与技术实践的结合基础上。印度、希腊思想的循环论和解析论与犹太、中国文化的预测论和模式论,也是构成从实证到综合哲学的方法论,而且,机械论和有机论是科学的哲学观。 从实践技术、经验科学到实验和系统科学,而又到工程与人工科学等发展。工程范式、实验和系统范式,而后,实验与系统科学的整合,构成范式的结构组织化过程。 文艺复兴,开始了从中国 - 查理曼欧洲到英美,从农耕到农具、从庄园到工业的科学与经济发展路径,中国,也只有在英美文明的基础上,才能往前推进未来文明的发展。 - (科学方法论) -
个人分类: 教育|2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路径
benlion 2014-10-3 10:21
欧洲大学建立和文艺复兴,开启于意大利罗马以北,以地理发现为起点,近现代文明也诞生在查理曼欧洲;然而,哥白尼到伽利略的天文学、维萨里到塞尔维特的医学,近代科学奠基的起点,恰在查理曼欧洲的周边。 (希腊-罗马和查理曼构成欧洲3类型文化,中国周边受到俄国、印度和美国3类型文化影响) 文明的发展,往往是开放系统的文化交流与创造,中国周朝和楚国时期,已经形成到达地中海的丝绸之路,而后,元代蒙古汗国边界到达地中海而与拜占庭接壤,欧洲开启文艺复兴。 (元代蒙古汗国与欧洲接壤) 明代郑和下西洋,而后,哥伦布开启欧洲航海时代和地理发现。欧洲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区域的英国与荷兰合作,导致了政治与商业分离的市场体制,经历英国和德国工业革命,而后,进入了英国-美国的环太平洋文明模式发展。 附、文化交流 1)从里海-黑海到波斯-印度的迁徙和以色列出埃及、中国商朝是同一时期; 2)以色列南、北国部落,先后到过波斯,以色列失去的约瑟部落到过中国境内; 3)阿提拉时期,亚洲的匈奴进入西罗马和欧洲东、北部; 4)可萨形成犹太教国家,并迁徙到匈牙利和中欧,中国开封也建立了犹太会堂; 5)明清欧洲传教士,开展了欧洲与中国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传播作用; 6)美国移民政策,导致成为了现代文明的集大成等。 -(创新型社会)-
个人分类: 教育|2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一个人类,同一个文明
热度 1 benlion 2014-9-23 09:52
人类,不同人种是出非洲的同一个人类,文明,也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分化与整合的同一个文明的发展历程。 1 )夏朝 - 亚伯拉罕和波斯 - 印度的人类民族大迁徙是同一个时期; 2 )以色列人出埃及到波斯( BC550-BC330 )、中国商周朝,轴心时代文化古典文明形成,而后,罗马( BC27-AD495 )和汉朝时期; 3 )拜占庭(希腊)和印度文明延续到 16 世纪,阿提拉之后,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 4 )中国隋朝( AD581-613 )到元朝、阿拉伯文明,可萨犹太人迁徙到中欧和中国开封建立犹太会堂时期; 5 )中国元朝,欧洲掀起文艺复兴,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欧洲开启大航海时期; 6 )欧洲基督教,经历中世纪柏拉图主义到 13 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而后,启蒙运动的伦理和理性主义转换时期; 7 )中国明朝文化和程朱理学,构成韩日、欧洲文明近代化的文化基线,开启全球化时期; 8 )中古代的中国,文化是数学的实践、商学范式和经验科学的工程、技艺范式发展时期; 9 )阿拉伯,孕育了近代化学实验方法和代数学,以及丝绸之路的印度 - 中国文化传播时期; 10 )开始于达芬奇的工程和艺术设计,而后,奠基于伽利略的数学方法和实验仪器的技术结合,近代欧洲科学奠基时期; 11 )现代文明开始于工业革命,而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东方风格影响时期,等。 - (文明论史稿) -
个人分类: 全球|213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 人算不如天算
热度 23 zhuyucai1 2014-9-21 16:09
更确切地说,是三百年河东,四百年河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速度与水平的此起彼伏是有其自然规律的,人为的影响很少。社会制度和国民素质是国家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1750 年起,西方借助工业革命和科技的发展,领先了东方 250 年。 1900 年起,被西方打痛的东方开始反思自己,追赶西方。到了 1990 年,滞长的西方为了自己的持续发展,搞起了经济 全球化 。 这下好了,资本的规律,使得东方的大国坐享其人口红利,用 30 年完成了西方 300 年的发展进程。这是所谓“落后的优势 1 。” 定理 1.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是由其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决定的。 证明 . 过去 30 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日本的速度,而日本的国民素质 和科技水平 远高于中国。 证毕 所以,如果 30 年前邓小平不搞改革开放,上天会指定另一个人搞。今天的反腐也一样。 那未来会怎样?天机可以泄露。 猜想1. 如果没有内乱和世界大战, 10 年后中国总量超过美国; 50 年后,中国人均世界领先。 中国的年轻人,你就偷着乐吧。 什么,诺贝尔奖?如果你觉得重要,会有办法的。 20 年后,世界的游戏规则轮到中国来定了。一个办法是利用自己的经济影响力使得诺贝尔基金赔钱,发不出奖金;另一个办法是用一个阴谋把诺贝尔奖搞臭。能用钱和阴谋搞定的事儿,那都不算事儿,这年头。 1 Why the West Rules -- For Now: The patterns of history and what they reveal about the future.” Ian Morris, Profile Books, 2010, London.
4502 次阅读|40 个评论
文明矢向 - 从历史到未来进化
热度 1 benlion 2014-9-19 18:21
近现代文明,开启于地理发现;然而,从希腊、波斯到印度和中国全线发生文明模式的更替。近代科学,不仅没有在中国,也没有在印度、希腊和波斯诞生,而是在查理曼的欧洲。 李约瑟-钱学森之问,都足以显明,并不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妨碍了创造发明和创新能力,而且,以色列人和犹太教的历史,尤其体现为出埃及到希腊-罗马时期的传统文化典籍的教育。欧洲文艺复兴,也是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和中国-阿拉伯-查理曼欧洲的丝绸之路和文化交流。 文明的思想开放系统,包括,面向传统文化和面向国际文化,构成思想和知识驱动的创造与发明、发现和创新的社会机制。文明的开放系统,不仅,包括,历史典籍的文化教育 - 理性和史学模式的宗教,而且,也包括,自然、心理和社会的科学研究 - 面向未知与未来的发展。 从波兰到意大利和从西班牙到荷兰,构成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口岸。从天文学、医学革命到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经历了科学、技术与产业革命,以及近代向现代文明的社会转型。 -(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APEC|2205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社会 - 问题究竟在何处?
benlion 2014-8-24 04:24
李约瑟问题 - 近代科学,不可能诞生在印度、希腊(拜占庭),也没有诞生在中国,却诞生在了查理曼的欧洲文明;因为,以阿拉伯为桥梁,希腊、中国文化,以及印度数字通过阿拉伯传人欧洲等,导致了综合创新,文化的交叉与综合才能诞生新的科学范式和管理模式。而且,尤其欧洲建立了大学和形成4个文化中心,以及意大利和荷兰2个国际贸易中心。 钱学森之问 - 中国近现代化的过程反复而曲折,文化传统断裂,尤其欠缺一个民族自我的独立精神传统和连贯的发展,时常在模仿不同的模式之间转换,而又欠缺深入探究文明内在的实质精神,如,美国、日本、欧洲、俄国等体制现代化不同的模式,造成前苏联模式与现在美国模式的不兼容。 而且,归根究底,欠缺一个自强不息和自立更生建设自己家园的观念,包括,精神家园和地理家园,欠缺西方基督教的社区观念,公共意识非常薄弱。 其实,中国古代文化和体制,比印度到希腊-罗马轴线,更直接于近现代科学与工业的发展,也就导致明清以来对欧洲发展变化的误判,1)以为是直接在文艺复兴的希腊-罗马文明上发展起来,2)以为可以直接在中国古代文明上超越和发展现代文明。 其实,近现代欧洲文明,建立在西方和东方2个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 后来居上,中国的现代化,也不可能直接在古代中国文明上发展起来,而必须是在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发展 - 后来居上。
个人分类: APEC|20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童话世界
benlion 2014-8-19 16:14
几何(埃及)-勾股(希腊)、洛图(中国),象征不同的发展路径。 希腊发展了人化的神话与雕塑,中国发展了神化的故事与戏曲,近现代欧洲建立了哲学与数学、技术与艺术的人文与科学体系。 公元前亚伯拉罕时代到摩西出埃及,中国相应是夏禹到商朝代,周朝对应的是人类轴心文化时代。 公元约6世纪到约16世纪的中国文明和欧洲约16世纪到约20世纪的文明发展,其间公元7世纪到公元13世纪则是阿拉伯文明连接欧洲与中国的丝绸之路。 以郑和下西洋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转向,而后,世界形成了以北美为中心的横跨大西洋与太平洋文明的格局。19世纪法国贝尔纳提出实验医学,巴斯德奠基工业微生物学,而后,20世纪的中国提出系统医学 -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也是一个地理对称。 中国,能否成功转型到21世纪的现代文明模式,将决定未来的发展前景。 科学与文化中心是否还会转移 - 前提是精神独立和宽容精神,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和开放的科学与经济管理体制。 -(科学与医学)-
个人分类: 工艺|2636 次阅读|2 个评论
梦幻世界
benlion 2014-8-18 23:53
天平(埃及)-杠杆(希腊)、杆秤(中国),象征不同的发展路径。 希腊发展了思辨哲学与政治神学,中国发展了实践哲学与技艺,形成工学和商学(筹算)模式,近现代欧洲发展了科学(相对工学是理学)与工业模式。 西欧(德国-英国和法国)与中国长江流域(湖南和江苏的楚-吴文化),恰好对应偏重于理学(道家与墨家或哲学与科学)的文化底蕴。 可以理解,日本的近现代化建立在程朱理学、儒学和兰学(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方科学和文化)基础上,也可以理解,现代西方绘画艺术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以及中国书画与美国波洛克的绘画风格等。 -(文化与艺术)-
个人分类: 工艺|2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zz:冯颜利:西方政治理念根基在动摇
deepblue1969 2014-8-13 12:56
2014-08-13 02:35:00 来源: 环球时报 !-- 我有话说 -- 责任编辑:翟亚菲 作者:冯颜利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政治思潮出现一些新的动向。密切关注这些新变化,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在增强我国的话语权与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的 中国 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国际政治思潮中关于不同制度的新思想。 美国 詹特森教授和韦伯教授在《美国的硬推销》中指出,过去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是五大理念:和平比战争好,霸权比均衡好,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民主比专制好,西方文化比其他所有文化好。但是,这五大理念今天不再像过去一样掷地有声、引领潮流,除“和平比战争好”外,其余四大理念正在发生变化。   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对不同制度的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特别是其新自由主义的批评、反思更加深刻。如:美国三位诺奖得主都严厉批判新自由主义。斯蒂格利茨说:一方面,它为银行家和投资者的行为提供依据,使他们相信,追求私利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另一方面,它为监管者和决策者提供帮助,使他们相信,解除或放松监管会促进私人部门繁荣,使大家都能从中获益。克鲁格曼教授在批判里根的“小政府,大社会”理念时指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彻底粉碎了人们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信仰。”萨缪尔森在这场危机中指责“那些完全指望市场力量的人”,并力主政府干预经济:既要在微观经济领域“对企业进行规范”,又要在宏观经济领域“稳定经济”。   二是国际政治思潮中关于人权的新观点。人权即人的权利,是“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针对西方宣扬的“天赋人权”与“人权大于主权”,美国东北大学潘琳教授认为:“我们错误地认为,人权是天赋的,是不可剥夺的。”但是,“我们不是生而平等的”。如果人不属于任何共同体,“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就是零,即“一旦某个人没有国籍,……这种情况中的人完全没有权利”,“属于一个共同体的权利比人权本身更重要”。   让我们看看美国推销“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践逻辑:卡扎菲死了, 利比亚 人民享受到了更好的人权吗?穆巴拉克下台了,带来 埃及 的民主、自由与和谐吗?这难道就是西方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的现代文明?   三是国际政治思潮中关于不同民主政治的新论断。金融危机以来,国外学者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兴趣日浓,并认为它已成为世界民主政治的一种新形式。如在美国学者戴尔蒙德主编的《中国的选举与民主》一书中,不少西方学者认可中国民主并对其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支持改革的精英分子将会同普通民众一起,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民主政治体制。 新加坡 国立大学的郑永年说,中国民主要走自己的路。他强调“中国不拒绝民主,但也不简单输入民主。这是中国有序民主的希望”。   我们要高度重视国际政治思潮的新变化, 努力破解西方在人权与民主等领域的 话语霸权 。要认清西方强加的“极权、专制、不民主”等概念陷阱 , 努力提炼和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验和理论价值,不断增强政治自信力和理论说服力
1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与体制
benlion 2014-8-5 09:10
往后 30 年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前景,鸦片战争至今的中国近现代化,充满曲折的进步与发展。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思想和认识不够清晰: 1 )轴心时代文明的起源; 2 )公元 6 世纪 -16 世纪的中国与欧洲比较历史; 3 ) 16 世纪以来,欧洲对中国文化资源的研究过程等,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欠缺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在科学和技术的项目,欠缺对新颖、可行论证和持续的资助与推进。 中国文化和技艺,书院、作坊(古镇)和寺庙等构成了 3 大传承与发展体制,诸子百家和技艺等实际上成为行业门派和社会分工的体系,宫廷从民间选拔所需的能工巧匠和文武官员。 中国戏曲、工匠和商贾等发展了城镇集市和商业文化。工程技术,不仅在农耕的水利和农具、天象与气候观测和建筑、交通等发展,而且在使用风力、水力和煤炭、石油等能源,食品酿造、中药炼制和纺织印染、陶瓷工艺等产生了很多发明创造。 17 世纪欧洲建立的近代科学和 19 世纪的制造工业等,都是体系化和组织化的模式,如,僧侣的学术传统与工匠的技术传统结合,诞生了近代科学的传统。大学、研究所、公司和政府等近现代化体制的组织与管理,尤其仪器工业和资讯产业的建立,导致了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的加速进展。 波斯和阿拉伯对东、西方发展的桥梁,阿提拉和奥斯曼对西、东罗马的影响,古罗斯和蒙古的演义等塑造了人类文明的历程。 15 世纪郑和下西洋,恰是查理曼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尼德兰革命之后, 17 世纪荷兰发明公司组织和日本进入江户时代,而后,中国与欧洲走向不同(封闭与开放)发展方向。 从 15 世纪古腾堡印刷技术到 20 世纪的信息技术革命,经历了 17 世纪 -20 世纪实验和系统科学体系建立,以及机器观念和有机思维的发展。系统生物学,形成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实验与系统科学方法综合 * ,工程系统生物学,将带来新的机器时代。 注 * : 90 年代之前的数学(网络)、计算生物学与 90 年代的组学、化学(纳米)生物学等构成方法和技术体系,包括,系统理论方法、系统( systematic )实验技术和生物系统对象等,如,组学( omics )和计算机( in silico )模拟等,就是生物技术仪器和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创新型经济区)-
个人分类: 未来|2282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类 - 4代文明
benlion 2014-8-4 13:48
人类文明,经历了艺术与宗教、哲学与工程和科学与工业的模式发展。 第 1 代文明:埃及 - 巴比伦文明,以及班图、三星堆、玛雅文明和从尼罗河、两河流域到印度河、恒河等古代文明。 第 2 代文明:印度(印度教 - 佛教) - 希腊、波斯(袄教 - 犹太教) - 华夏文明的轴心时代古典文明,以及罗马、秦汉时期。 第 3 代文明:中国汉朝到明清朝的时期,包括,印度的佛教文化融入中国文明的发展,犹太 - 基督教在欧洲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 第 4 代文明: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地理发现到现代的约 5 百年历史,分为科学范式形成和工业模式建立的近代与现代时期,包括,多瑙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和亚马孙河等流域。 17 世纪实验科学奠基, 18 世纪教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建立, 19 世纪工业革命和 20 世纪系统科学形成。世纪之交,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 * ,属于实验科学与系统科学的整合,包括,理论方法 – 网络拓扑学( A-L.Barabasi 等)与数学模型( E.Voit 等)等和技术方法 – 生物信息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AP.Arkin 等)、分子表达谱与细胞图谱( S.Brenner )等的生物系统研究,工程方法 – 转基因生物与代谢工程(B.Palsson和 J.Nielsen 等)等人工生物系统开发。 注 * : 科学是体系化和组织化的文化现象。尽管“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等词汇,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已经提出;但是,概念和方法体系,则是 90 年代之后才形成。 -(创新型社会)-
个人分类: 日记|3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中海与太平洋
benlion 2014-8-2 04:30
4轴心时代理论 - 1983年-2013年探索与思考 1)1983年-1993年:结构论 - 系统科学与综合哲学;2)1992年-2003年:系统医学 -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3)2003年-2013年:精神论 - 绘画艺术与文化哲学;4)2012年-未来:工程医学 -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绘画艺术等。 人类文明,从公元前夏禹-亚伯拉罕时代到当代是4千年历史,经历了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发展,进入了环太平洋文明发展时期。 (环地中海) (环太平洋) 印度洋经历了郑和下西洋时代,而后哥伦布航海导致了大西洋的发展。 16世纪到当代,科学范式和工业模式的组织化,19世纪进入工业文明和环太平洋国家的现代化,21世纪进入第4次科技革命和第3次工业革命时期。 中国 - “衡阳-长沙-九江”传统书院文化的影响,导致了自强不息的洋务运动,而后辛亥革命、新民革命等,进入了文明的近现代化。 附、理学与心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易·系辞》 数学,即具测量与运算的技术特征,又有艺术的设计与模型的方法,架构知识的客观性与操作的主观性之间的桥梁。哲学,则是介于宗教的历史性、意志性和科学的未来性、描述性之间的理论思维和方法诠释。 宗教是史学与文学、艺术的复合形态,科学是数学与技术、工程的结合体系,科学成为人类认知与实践的方法和范式,宗教形成人类社会的组织与管理的模式。 -(总结)-
个人分类: 学堂|3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和蓝的“命运转换”
热度 15 fdc1947 2014-7-12 07:30
青和蓝的“命运转换” 青和蓝现在是两个描述颜色的字。但是,在古代和现代,这两个字在人们的生活中即在语言中的地位却大不相同。 凡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这是先秦学者荀子说的一句话,因其多年来一直被选入中学课本而为人所共知。在这句话的九个字里,两个青字、两个蓝字,但是只要一个字是真正描述颜色的形容词,即第二个青字,其他三个都是名词。 蓝字的本义并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一种草本植物的名称 ,所以它是草字头。古人种植蓝草,收割后浸泡,加入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后颜色变深,用以染衣。 青字的本义则是一种颜色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青 , 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 ” 。 青的篆字写法如下: 上面是一个“生”,底下是一个“丹”。许慎在这里用了五行理论来说明这个青字,且不管他说的是否合乎历史事实,这毕竟是古人的一个看法。在古人看来,青是东方的颜色,五行属木,木生火,南方属火,丹(红)是南方的颜色,能够“生丹”的就是木的颜色。古人所说的“木”并不是如今的木头,而是绿色的“树”,所以, 青色就是现在的绿色。这是青字的本义。 青字表示颜色,作形容词可以与许多字结合形成新词,而蓝作为草的名称,其组词的能力便差了许多。 这样,在古代作品中,青字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蓝字。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中,以蓝字开头的词只收了 3 个,而以青字开头的词有 54 个。以收录古汉语词汇为主要任务的《辞源》收录这两个字开头的词分别为 21 个和 179 个。由此可见蓝、青二字在古汉语中的地位,相差实在太大了。 青是树的颜色,从而也是几乎所有绿色植物的颜色。但是,很奇怪,在古文中,用来描述植物绿色的字还是以青为最多,用绿字的反而少。我没有做过统计,不过,在我的印象之中是这样。直至今日,对于过去传下来的现成词汇或传统说法,还是以青为多。例如,作为植物种类,我们说青草、青菜,并不说绿草、綠菜。前些年,春夏之交,旧的粮食要吃完了,新粮还没有下来,称青黄不接。如今,我们仍然把没有成熟的绿色西红柿、苹果称为青西红柿、青苹果。 青色是东方的颜色,五行属木,青就往往代表东方。青帝是传说中管理东方的上帝。天空的周天二十八星宿中东方的七星称为青龙。俗语说“不分青红皂白”,皂就是黑,这青红皂白,是东南北西四个方向的颜色,实际上就代表东南北西,也表示春夏冬秋。 青代表的季节是春,所以青与春便结合在一起。青年便用来表示人成长发育的年龄,青春则既表示春天,又表示青年。于是青便有了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含义。当然,青也表示还没有没有成熟,这些年我们经常见到“青涩”一词。 古人爱美,要把身边的衣、物染色。能够染色的东西无异乎两类,一类是矿物、一类是植物。矿物做颜料很好,做染料则不容易染上去,所以做染料的大多是植物。要把衣物染成绿色,染料来源毫无疑问是绿色植物,就如同现在我们用菠菜汁把面粉染成绿色做成绿色饺子一样。但是,用植物汁染衣物并不容易,要染得颜色深更难。 越是难得到的东西当然就越贵重。所以,深绿色的就比浅绿色的更能得到人们的看重。 后来,人们发现将蓝草浸出液加入石灰,并与空气接触,可以生成更深的青色物质用于染色,就把这种物质称为靛。 靛的意思就是“定青”,把青色定下来。 这种颜色比蓝草的颜色更深,所以说它是青于蓝。 但是,实际上,用今 天的语言来说 ,这种颜色属于蓝色( blue ),见下图(这是用现今方式制备的)。 如今被追捧到价值连城的瓷器有“青花瓷”,不过与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还是“青边碗”,它们的色彩都是蓝色。 这样,从“青,取之于蓝”那时候起,“青”实际上已经占据了现在属于“蓝色”的领地,兼有了如今的“绿和蓝” 。而一旦占据了蓝色,也就占据了天空。 让今人来说天空,自然称蓝天。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称天为青天。 庄子说,那鹏鸟要飞往南冥,“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苏轼要“把酒问青天”。直到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党,推翻封建帝制,其党旗仍然叫做“青天白日旗”。多少年来,连老百姓告状,都要对当官的口称“青天大老爷”。在这两千多年里,能够找到“蓝天”字样的,实在是寥寥无几。 与上天有关的是神仙。于是, 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是青鸟; 掌管霜雪的女神是青女;许多神仙的胯下坐骑是青鸾;道士们与上天沟通的渠道是青词。人们希望登天,希望乘 “ 青云直上 ” 。 古人也很睿智,他们看出来,天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黑乎乎的,深不可测,他们称之为玄。给小孩子的启蒙读物《千字文》的开篇第一句便是“天地玄黄”,天地玄黄就是天玄地黄, 天是黑的,地是黄的,这是古人的宇宙观 。这样,青天就是玄天。 青色就有了另一种理解——玄色,也就是黑色。 如今戏曲舞台上被称为“青衣”的脚色,是早年穿着黑衣黑裙的女子。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是说泪水浸湿了自己穿着的黑色衣衫。晋代的大名士阮籍用青白眼看人,他看不上你就翻着白眼珠子瞪你,看好你就用黑色眼瞳看你,所以现在被人喜爱或看重称受到某人的青睐。水里的一种背部较黑的鱼称青鱼。如此等等。 这样,“青”就成了一个“超级大色”,它占据了绿、蓝、黑三个领域。 俗话说,物极必反,历史上任何事物到了超级大的时候,便快到它的反面了。 于是,当西方的绘画技艺、色彩等近现代概念传到中国,三原色理论占据中国大地的时候,青这个超级大色的末日便到了。 所谓美术绘画三原色,便是 红 (Red) ,黄( Yellow ),蓝 (Blue) 。 绘画的调色,必须有确定的定义,不可以存在那种容易产生二义性甚至三义性的词汇。 这样,蓝盈盈、绿差( ci )差、黑黢黢的 “ 青 ” 就没有了存在的空间。在对初级小学的小学生(以及后来对幼稚园小朋友)的教育中,便确定了如红、黄、蓝、绿、黑、白这样的概念。那里没有了青的位置。几代人以后,青便只是残存着古人传给我们的词语之中。当我们拿一张画有各色图案的纸张让人分辨颜色时,人们看着那蓝天一样的颜色,百分之百的回答,那是 “ 蓝色 ” ,除非他是色盲。当这些人写文章时,他们只会写上 “ 蔚蓝色的天空 ” , “ 蓝色的大海 ” 之类的。当然,青作为一种颜色,仍然存在于专业人士的概念中,不过,这个 “ 青 ” 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具有绿、蓝、和黑多义性的字,而是一种确定的色彩了。 这百十来年以来,蓝作为一个基本的 “ 原色 ” 已经在中国人的心中牢牢地确定了它的位置。像晴天这样的颜色就应当称为蓝,人们都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这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了, 一百多年来,西风东渐,已经使我们的思想、意识、文化、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很多变化已经大到我们不知道这是西方影响的结果,青与蓝“命运”的转换就是一个例子。 本文图片取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1086 次阅读|3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0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