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技术交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 – 工业园模式
benlion 2014-8-3 18:00
在现代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中,查理曼欧洲周边的匈牙利、波兰和俄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对科学和艺术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东亚的日本尤其体现在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中国洋务运动以来,在中西文化的交融层面产生了很多国际水准的画家、科学家和文化(国学)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但是,仍然欠缺世界影响的哲学家和发明家。 中国的大学建立,西方科学和医学发展于教会学校和医院;但是,仍然不是研究型模式,科学院和社会、医学科学院等,以欧洲大陆模式为体制。科技园与工业园,实际上基本是产业化园区,以及政府和社会管理,也远不是研究型模式;因而,不仅当代社会与传统文化,而且与西方文化都几乎是知识传播和技术扩散的境况,科学院、工程院等学术权威成为政府与大学、企业的管理咨询或中介决策。 17 世纪 -19 世纪,欧洲的物理学 - 化学、社会学(教育、政治和经济) - 语言学和生物学 - 心理学的实证科学范式建立,而后, 20 世纪开始系统科学与人工科学的发展,以及形成欧盟 - 北美 - 澳洲 - 东亚的科学与文化、工业与经济的轴线。 宗教(如,准宗教的“儒释道”)与艺术,影响个体与社会行为的组织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形成技术的机器发明和社会的经济财富的增长,而归根结底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未来飞越时空和穿梭于星际;因而,生命机理的揭示和人工机器的开发是文明的恒久目标。 个体化与转化医学、人工生物学与工程医学,思维观念上,已经从天然或自然科学模式转换到工程或人工科学模式。 科学仪器、医疗设备和工艺装备等技术发明,以及科学管理模式、创意设计艺术等创新,对科学和文化的独立自主与创造精神,将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 (创新型经济区) -
个人分类: 技术|2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技术交易与风险防范
lgjszy 2012-10-19 14:59
——2012 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湖南站)讲课 林耕在2012 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湖南站) ”上 讲课 摄影:张瑶 2012 年 9 月 12 日 下午,我应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的邀请,在“ 2012 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湖南站) ” 讲课。讲课的题目是《技术交易与风险防范》。 讲课刚开始时,我先提出学员们感兴趣的了几个问题:技术交易洽谈时,既要技术交底,又要保密,任何把握?技术交易中有哪些 “ 霸王条款 ” 和 “ 陷阱 ” ?如何防范?技术交易中有哪些管制措施?如何安全、顺利地获得所需要的技术? 结合这些问题,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第一、技术交易管制 第二、限制性商业惯例 第三、技术合同条款 第四、技术经营要点 讲课中,和学员们互动,有问有答,气氛较为活跃。 长沙高新区专题报告会的会场 照片来源:网络 2012 年 9 月 12 日 上午,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湖南省科协、长沙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在长沙联合举办 “ 2012 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 ” 湖南启动仪式和主题报告会。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中国科协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盛小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邹志强等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张勤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又一个国家层面推出的重大战略。富民强国是制定和实施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目的。要利用知识产权这个有价的商品和致富的工具,通过实施国家产权知识战略,提升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创造知识产权的能力,增强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引进量,提升我国市场经济主体运用、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而达到富裕人民、强盛国家、文明社会的目的。 启动仪式和报告会由长沙市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李克俭主持。 活动设立了主会场和分会场。来自于长沙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优势企业及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的 800 多名同志参加了 12 日上午在长沙市会议中心主会场举行的报告会。 2012 年 9 月 12 日 下午,主办方在长沙高新区举行了专题报告会。专题报告会由湖南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荣诚主持,长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莫一平致辞。 专题报告会上,科技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兼职教授杨林村作了《商业秘密构成要件中 “ 不为公众所知悉 ” 技术信息的判断》的专题报告题。北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林耕作了《技术交易与风险防范》的专题报告题。专家并与企业技术骨干们进行了亲切交流,气氛非常活跃。 2012 年 “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 ” ,主要围绕国家科技政策、企业创新发展新形势下对知识产权的紧迫性需要,针对企业决策者、科技管理者、创新人才进行专家授课培训,通过知识产权科普活动推动营造企业创新氛围,提高企业决策者、科技管理者、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创新人才的培育,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又稳又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湖南企业决策者、科技管理者、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帮扶湖南企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湖南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争取对湖南的创新发展、经济建设方面起到助推作用。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3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五”期间中央机构在京技术转移现状研究(一)
lgjszy 2012-10-17 11:18
本文发表 在《科技潮》2007年第10期58-59页,重新登出略作修改。 “十五”以来,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委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11 家中央在京机构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促进了中央在京机构科研成果在京转化,激发了首都发展新活力。 概况 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 250 亿元,且保持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共有 400 家中央在京机构在北京技术市场进行技术交易,共输出技术 42104 项,成交额 250.82 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 15.73% 。技术合同成交额由 2001 年的 37.82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84.46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22.25 %。 技术流向呈“四五一”格局。“十五”期间,中央在京机构流向本市技术 14791 项,成交额 112.11 亿元,占中央在京机构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 44.70 %。流向外省市技术 27097 项,成交额 118.42 亿元,占 47.21 %。技术出口合同 216 项,成交额 20.29 亿元,占 8.09 %。 在京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显著增长。中央在京机构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由 2001 年的 14.62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41.56 亿元,占中央在京机构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由 2001 年的 38.66 %增长到 2005 年的 49.21 %。 技术成果在京转化合同构成 合同类型构成 :技术服务合同和技术开发合同是技术交易的主要形式。 技术领域构成 :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现代交通、新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领域。 知识产权构成 :技术秘密是主要知识产权形式。 专利构成: 专利技术共 36 项,成交额 0.48 亿元,占中央在京机构技术成果在京转化成交额 0.43% 。其中,发明专利 24 项,占主导地位。 技术交易主体构成: 技术卖方主要集中在中央在京企业。技术买方主要集中在企业和各级管理部门。 重大技术合同构成 :重大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十五”期间,中央在京机构在京转化重大技术合同(成交额≥ 500 万元) 292 项,成交额 61.89 亿元,占 55.20% 。 技术卖方主体分析 中央在京科研院所技术交易分析 中央在京科研院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十五”期间, 184 家中央在京科研院所通过北京技术市场进行成果转化。共输出技术 13222 项;成交额 57.62 亿元,占中央在京机构输出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 22.97% 。流向本市、流向外地技术合同成交额呈现“四六”格局。 在京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在京转化技术共 4901 项;成交额 25.07 亿元,占中央在京科研院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 43.51% 。 中央在京企业技术交易分析 中央在京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期间, 188 家中央在京企业通过北京技术市场进行成果转化。共输出技术 20808 项;成交额 169.10 亿元,占中央在京机构输出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 67.42% 。流向本市、流向外地、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呈现“五四一”格局。 在京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快速增长。在京转化技术共 6790 项;成交额 79.88 亿元,占中央在京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 47.24% 。 中央在京大学技术交易分析 中央在京大学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呈波浪态势。共输出技术 7373 项;成交额 22.24 亿元,占中央在京机构输出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 8.87% 。流向本市、流向外地技术合同成交额呈现“三七”格局。 在京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呈波浪态势。在京转化技术共 2745 项;成交额 6.54 亿元,占中央在京大学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 29.41% 。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五”期间中央机构在京技术转移现状研究(二)
lgjszy 2012-10-17 11:13
(接上一篇) 技术成果在京转化特点 “十五”期间,中央在京机构技术成果在京转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为北京服务的意识正逐年增强,北京地区企业与中央在京院所和大学的联系日益紧密。 “十五”期间,中央在京机构技术输出合同额放量增长的同时,在京转化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在京转化占全部技术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例也提高了 10.55 个百分点。 中央在京企业居技术成果在京转化的主导地位 。通过对“十五”期间中央在京机构技术卖方主体的分析,我们发现,位居中央在京机构技术成果在京转化首位的是中央在京企业。这表明:第一,中央在京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第二,中央在京企业技术成果在京转化的均为较大的项目,平均每个项目的成交额为 117 万元,而中央在京其他机构每个项目的成交额平均不到 40 万元;第三,中央在京院所和中央在京大学在技术转移上的潜能远远未能发挥出来。 各级管理部门已成为吸纳中央在京机构技术成果的第二大主体 。这表明,政府有关部门在推动中央在京机构技术成果在京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身体力行,尤其是在政府采购中央在京机构技术成果方面有了较大起色。 “ 十五”期间,技术转让(许可)比例偏低且呈连年下降趋势 。一是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能较长地保持双方的合作关系,从而使技术受让方有更大的安全感。二是技术出让方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有限,而只能采用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的方式。 “十五”期间,中央在京机构技术成果在京转化的专利技术只有 36 项 。这说明,第一,技术出让方知识产权意识,尤其是专利意识淡泊;第二,申请专利手续繁复,费用不菲,所以技术出让方选择了不申请知识产权而以技术秘密的方式转让;第三,专利技术中有相当一部分不适宜工业化或产业化;第四,中央在京机构技术成果在京转化的技术水平不高而未涉及知识产权。 技术成果在京转化的领域较窄 。从技术领域分布来看,中央在京机构技术成果在京转化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而较少涉及到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农业技术。 建议与对策 依据上述分析和北京与中央在京机构的实际状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加强北京企业与中央在京机构的联系和合作。 第一,要引导企业设立专门的对内科技合作机构,了解中央在京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动向,做到对科技资源胸中有数,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第二,加强产业界与科技界的联系,经常组织诸如“走进中科院”、“走进清华”、“走进北大”这样的活动。第三,引导中央在京机构为北京的科技目标服务,摸清中央在京机构的科技存量和科研动态。第四,定期组织技术供需双方的“鹊桥会”,一方面,将北京企业的技术需要传导到技术供方,让研究院所和大学明确技术研究的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了解大学和研究院所的研究前沿,引领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 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完善技术创新链。 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研究“产、学、研”相结合的利益最大化创造机制和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分配机制,同时研究政府在鼓励“产、学、研”相结合的促进政策和制约机制。正确定位“产、学、研”各自的功能和职责,充分发挥高校的原始创新优势、科研机构的应用研究和中试孵化优势以及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优势,完善和优化技术创新链,从而提高城市乃至国家的技术创新实力。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技术许可的转化方式。 第一,制定专利技术转移优惠政策,促进专利技术转移。第二,在专利政策方面,北京应借鉴国外经验,切实采取措施,实施专利战略,把握技术创新的制高点。第三,加强对专利技术的评估,建立专利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把有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专利技术筛选出来,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促使其产业化。 鼓励中小企业创业,克服企业短期行为。 企业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需求者,其基本行为和态度的偏差也构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而北京的一些企业在投资上片面追求投资效益,尤其是短期效益,急于求成,而自身项目识别能力较弱,因此有许多非常好的长线项目推广起来困难,一般的讲,那些短期回报欲望高的企业,创业冲动较弱,害怕承担风险,在投资上爱扎堆。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中小企业创业,克服短期行为,积极采用中央在京机构的技术成果,促使中央在京机构的技术成果跨越“死亡之谷”,从而实现双赢、多赢。 对农业等公益性技术的转化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 。中央在京机构技术成果在京转化的 11 个技术领域当中,农业技术和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分别位居第九和第十位。应采取更加优惠的措施,促使农业技术、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北京持续稳定发展的公益性技术的在京转化。 建立公共应用研究机构,进行二次开发 。应针对北京发展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对公共技术和共性技术,要通过政府采购或招标的方式,从研究院所和大学获取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然后由公共应用研究机构根据北京的特点进行二次开发。 (完)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技术交易与风险防范
热度 1 lgjszy 2012-10-5 12:06
技术交易与风险防范
技术交易与风险防范 ——2012 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湖南站)讲课 林耕在2012 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湖南站) ”上 讲课 摄影:张瑶 2012 年 9 月 12 日 下午,我应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的邀请,在“ 2012 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湖南站) ” 讲课。讲课的题目是《技术交易与风险防范》。 讲课刚开始时,我先提出学员们感兴趣的了几个问题:技术交易洽谈时,既要技术交底,又要保密,任何把握?技术交易中有哪些 “ 霸王条款 ” 和 “ 陷阱 ” ?如何防范?技术交易中有哪些管制措施?如何安全、顺利地获得所需要的技术? 结合这些问题,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第一、技术交易管制 第二、限制性商业惯例 第三、技术合同条款 第四、技术经营要点 讲课中,和学员们互动,有问有答,气氛较为活跃。 长沙高新区专题报告会的会场 照片来源:网络 2012 年 9 月 12 日 上午,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湖南省科协、长沙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在长沙联合举办 “ 2012 年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 ” 湖南启动仪式和主题报告会。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中国科协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盛小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邹志强等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张勤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又一个国家层面推出的重大战略。富民强国是制定和实施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目的。要利用知识产权这个有价的商品和致富的工具,通过实施国家产权知识战略,提升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创造知识产权的能力,增强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引进量,提升我国市场经济主体运用、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而达到富裕人民、强盛国家、文明社会的目的。 启动仪式和报告会由长沙市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李克俭主持。 活动设立了主会场和分会场。来自于长沙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优势企业及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的 800 多名同志参加了 12 日上午在长沙市会议中心主会场举行的报告会。 2012 年 9 月 12 日 下午,主办方在长沙高新区举行了专题报告会。专题报告会由湖南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荣诚主持,长沙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莫一平致辞。 专题报告会上,科技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兼职教授杨林村作了《商业秘密构成要件中 “ 不为公众所知悉 ” 技术信息的判断》的专题报告题。北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林耕作了《技术交易与风险防范》的专题报告题。专家并与企业技术骨干们进行了亲切交流,气氛非常活跃。 2012 年 “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巡讲活动 ” ,主要围绕国家科技政策、企业创新发展新形势下对知识产权的紧迫性需要,针对企业决策者、科技管理者、创新人才进行专家授课培训,通过知识产权科普活动推动营造企业创新氛围,提高企业决策者、科技管理者、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创新人才的培育,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又稳又快发展,进一步提高湖南企业决策者、科技管理者、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帮扶湖南企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湖南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争取对湖南的创新发展、经济建设方面起到助推作用。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面布局
热度 1 lgjszy 2012-8-15 09:59
随着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深入推进,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面布局,新型技术转移体系日趋完善,将为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解佳涛 2012-5-21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http://www.chinahightech.com/html/684/2012/0521/133155.html 本报记者 解佳涛报道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目前已在全国29个省区市(除海南和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布局,共有从业人员13575人,其中一半以上为专职技术转移人员,技术转移业务重点为综合性技术转移服务和涉及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煤炭、军工等领域的专业性技术转移服务。”科技部火炬中心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 2008年,为深入推进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科技部启动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工作。4年来,已培育202家服务能力强、技术转移模式突出、信誉良好、行为规范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带动了区域与行业技术转移服务能力的提升,为促进技术转移,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部火炬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深入推进,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龙头和骨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日趋完善,将为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探索多种模式 据记者了解,在202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有高校所属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0家,其中近80%的高校列入国家“211工程”;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所属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9家;具有部分政府职能的开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类型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3家;以企业性质独立开展技术转移业务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5家;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类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5家。 正是由于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类型多样,决定了技术转移模式的多样性。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实践,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根据自身优势及特点,逐步探索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技术转移模式。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分为6种模式:一是产学研合作模式,即整合高校科研优势,策划组织多学科交叉、多梯队组合的攻关模式,通过与高新区、地方政府以及大型企业建立不同层次的技术转移长效机制,承担重大产学研项目的转移转化;二是公共服务平台模式,主要特点是在产业集中度较高或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的地区构建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试验、推广及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等服务的公共技术支持系统;三是技术引进集成模式,通过引进国内外关键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和二次开发,形成成熟的工业化技术,再将创新成果优先转让给国内企业;四是中试培育推广模式,即对实验室小试成果进行熟化及孵化,完成技术中试和市场中试后再向市场推广应用;五是军转民模式,即整合军工企业、地方地府、民用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的优势资源,以开放合作和资源整合为重点,构建以军工技术综合优势为依托、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六是院地合作模式,依托中科院强大的专业研发优势,鼓励与地方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形成上下联动、合作竞争的院地合作工作体制,逐步形成“实验室—中试孵化—工程化推广—生产基地”环环相连的创新链。 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凸显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工作开展4年以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充分显现,对于我国构建创新体系、提高公共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提升企业和区域创新能力及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政策持续支持效果显现 。通过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培育,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总体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截至2010年年底,共促成技术转移项目316602项,成交金额790亿元。其中,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9184项,成交金额139亿元;促成国家公共财政投入项目的转移转化5788项,成交金额57亿元;促成国际技术转移项目1480项,成交金额50.9亿元;服务企业104397家/次,解决企业需求112285项;获得发明专利9864项、版权1897项、商标权57项。2010年,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从各级财政获得的计划项目经费约18亿元,全年总收入为78亿元,其中技术性收入达44亿元,占56%,人均技术性收入32万元。4年来,国家火炬计划环境建设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累计支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22家/次,累计支持金额达2.8亿元。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工作带动了地方技术转移体系的全面构建,使技术交易进一步活跃 。陕西、安徽、南京、深圳、宁波等省市制定了技术市场条例、技术转移机构认定管理办法等促进技术转移的相关政策,开展了省级技术转移行动,制定了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设立了专项资金对技术交易、技术转移、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等给予经费补助和奖励;认定了一大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国已形成国家、地方技术转移机构两级梯队;20余个区域和专业技术转移联盟成立并获得进一步发展。地方技术转移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构建区域产业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带动了技术交易的进一步活跃。2011年,全国成交技术合同256428项,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4764亿元,增幅为21.9%。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工作加速了国家高新区的要素集聚,为企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依托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密集的优势,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技术交易机构,以技术交易、孵化转化为主要手段,建立了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了科技成果向高新区的集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服务,充分发挥了园区内外各创新主体在技术转移不同阶段的促进作用。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工作引领我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方向 。如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面向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国家重点生物科技园,在张江药谷、武汉光谷、泰州中国医药城完成新药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药物研发的不同阶段给予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和服务,形成了面向全产业链的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的新药产业化服务模式。“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技术转移的实践过程中,由提供综合性技术转移服务逐步向突出专业化服务特色转变,在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引领我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科技部火炬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659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历史回顾及分析(三)
lgjszy 2011-10-21 15:24
(接上一篇) 三、北京技术市场所取得的成就 (一)北京技术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与实践北京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首先形成了由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各区县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央和市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技术市场行政执法队伍、技术合同登记处等组成的北京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其次形成了由技术卖方近4600家、技术中介机构130余家、技术经纪人2000余人、技术市场经营管理队伍6000多人等组成的北京技术市场经营服务体系,在服务手段与水平上基本上使用了现代的网络和通讯技术。所有这些从管理到服务组成了技术市场的基本体系,确保了北京地区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和北京技术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北京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长迅速 十多年来,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都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年年在全国遥遥领先。2000年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40.29亿元;2002年又突破200亿元,达到2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4%;2003年又创历史新高,达到256.36亿元,约占全国技术交易总额的四分之一。 通过统计汇总可以看到,2003年,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的合同金额达146.47亿元,占总金额的55.20%,比上年增长8.58%。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占北京GDP的7.35%,比2002年增长0.29个百分点,占北京RD的104.97%。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北京技术市场发展规律规模和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从2000年到2003年的三年中,北京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翻了一番多,达到265.3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集散地。北京的技术商品辐射到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地区)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从了重要贡献。 (三)北京技术市场特点与分析 1.企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技术卖方主体。2003年各类企业共输出技术17054项,成交额196.9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6.81%,比上年增长39.54%。 2.高新技术合同交易已成为北京技术市场的主流。2003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130.65亿元,约占成交总金额的50%,成为北京技术交易的主流。 其中,信息技术居首位,成交额98.93亿元,占五大高新技术领域成交额的75.72%,反映出信息技术渗透社会各领域的时代特征。 3.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不仅与GDP、RD同步增长,而且其增长比例远大于GDP和RD的增长幅度,充分显示出首都科技的相对优势和技术市场的活跃发展。 4.专利技术成交额继续增长。专利技术合同264项,成交额2.74亿元, 比上年增长44.97%。其中发明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1.74亿元,增长11.81%。流向本市20项,成交额0.39亿元,占发明专利比重为22.41%;流向外地66项,成交额1.35亿元,占77.59%。实用新型专利成交额增长2倍多。 5.生物工程与新医药领域技术交易明显活跃。生物工程与新医药领域技术合同1989项,成交额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53.68%。其中流向本地4.46亿元,流向外地7.02亿元。技术转让成为其主要交易形式。 6.承担重大工程技术项目能力明显提高。成交额1000万元以上重大技术合同296项,共9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6%,占全市成交总额比重为35.70%。其中除22项技术出口合同外,其余274项均为国内重大工程技术项目,成交额84.07亿元,增长65.49%,平均额达3068万元,比全部合同平均额高出36倍。 7.技术产权交易开创良好局面。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正式开业,经认定的技术产权交易项目34项,成交额14.55亿元。 8.技术转让成交额快速增长。技术转让合同2122项,成交额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58.11%。反映技术买方获取知识产权意识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9.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技术交易最活跃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交易额稳中微增,成交技术合同12544项,成交额128.83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占全市成交额比重为48.55%。其中以中关村海淀园区为核心地区向本市各区县输出技术9049项,成交额74.11亿元,增长38.86%。 10.北京正在成为全国最大技术商品集散地。技术成交总额居全国之首,合同数32173项,成交总额265.36亿元,占全国成交总额的比重为24.46%。流向本市和流向外地技术均保持平稳增长。 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宏观上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旺盛,加上科技资源拥有者市场观念的转变,使北京雄厚的科技资源得以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技术市场|3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技术交易首破百亿元
lgjszy 2011-10-11 14:46
北京技术交易首破百亿元 记者:焦炯 李冬梅 《北京日报》 2001-02-02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china/htm/20010202/340949.htm 2001.02.02 12:53:20 作为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和技术信息的集散中心,去年北京技术市场又传佳绩,技术合同成交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40.29亿元,与1999年相比增长52.17%,而且其中近一半交易额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 2000年北京技术买卖市场如此红火,首先得益于两个优惠政策的出台。这两支尚方宝剑,一支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另一个是重新颁发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它们做出了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的规定,而且首次将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纳入免税行列。这样把国家给予技术市场的税收优惠政策,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扩大到所有的技术合同主体,极大地调动了技术卖方,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 去年北京的技术买卖出现了新特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代替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一跃成为最大的技术卖方群体,仅海淀园技术交易额达62.96亿元,占北京地区的45%。外资研发机构首次在技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其技术转让合同还只有4份,但含金量却很高,成交额达12亿元。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林耕说,涉外技术成交额将成为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诺基亚一项技术合同就已达20亿元人民币。
个人分类: 技术市场|1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统一思想找准定位 开创北京技术市场工作新局面
lgjszy 2011-9-2 17:20
统一思想找准定位 开创北京技术市场工作新局面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林耕 (在北京市科委内部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4 年 8 月 29 日 ) 2004 年是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是我国和北京市开放技术市场 20 周年,是《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10 周年。面对新形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要按照市科委提出深化“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的重点,努力实现“一个转变、两个加强”,集中力量实施“三大行动”,力争“十项突破”。要变等待为行动,变被动为主动,关键是统一思想找准定位。 2004 年工作指导思想是:认真落实市科委工作部属,遵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的方针,宣传贯彻《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强化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县科技创新服务意识,充分调动技术卖方、买方、中介方等的积极性,规范北京技术市场,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加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服务,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技术交易中心。 一、为“三大行动”服务 (一)落实“引擎行动”力促企业成为技术市场主体 1. 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环境。进一步宣传《条例》和优惠政策,使企业掌握保护技术权益的法律武器,落实优惠政策,奖励在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集成方面做出贡献的企业。 2. 促进技术交易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发挥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系。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实施专利战略,促使企业应用专利技术。提高专利技术交易额在北京技术交易总额的比例。 4. 支持形成新型产学研组织模式。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构建北京地区技术转移体系,推进企业与“学、研、金、官”的结合。 (二)落实“涌泉行动”促进北京技术成果的辐射 1. 推动建设北京地区技术转移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和市级技术转移机构的优势,建立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城八区技术成果,向郊区县辐射和扩散的技术转移渠道。对中关村等城八区的技术成果,向本市郊区县和外埠技术转移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监测。 2. 大力发展社会化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建设。总结推广“中科前方”等单位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科技文化,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持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在京建设中试孵化基地。今年再推出 3 至 6 个典型机构。 3. 规范技术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技术市场信用制度,规范技术中介服务行为,落实《条例》规定的鼓励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 4. 加大技术市场培训工作的力度。把培训作为促进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成为北京技术市场知名品牌。加强对区县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 (三)为科技奥运行动计划服务促进可持续发展 1. 组织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为承担科技奥运计划项目的研发机构服务。 2. 针对区县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项目对接服务活动。 二、目标与措施 2004 年北京技术交易总额预计 3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0% 。具体指标:一是培训考核技术经纪人 1000 人,比上年增加 617 人;二是《条例》和优惠政策宣传咨询 16000 人次,与上年持平;三是技术合同优惠政策兑现率 60% 以上。 2004 年工作重点:一是 加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二是加强技术市场培训工作。 要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和技术市场统计与分析工作,成为北京技术市场的品牌。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推动技术交易额上台阶 推动技术交易额上新台阶。要提高技术交易质量,关注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国际技术转移、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难点、热点等方面的技术交易。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做好科技部立项的北京技术合同调研分析课题。密切关注技术市场新动向和新问题,研究技术中介服务机构运行特点和模式、专利技术交易现状、问题及对策,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运行机制,技术市场与现代服务业等课题。课题立项要突出重点提高质量,加强检查与验收工作。 (二)贯彻《条例》落实政策 规范技术市场秩序 规范技术市场秩序。积极主动开展执法工作,推进技术市场信用制度建设,联合执法,查处违法行为。编制北京技术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和落实《条例》配套管理办法,起草统计管理办法和技术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深入做好《条例》和优惠政策宣传咨询工作,努力把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强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跟踪重点技术合同落实优惠政策情况。 严格规范技术合同认定工作。要适应新变化,合理调整登记机构的布局,不断完善功能,协调落实优惠政策,逐项跟踪统计落实情况。加强重点合同审查和监测,跟踪统计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区县科委技术市场管理工作。用好技术市场发展专项资金,加强专项资金延伸使用监督与检查。 (三)总结推广先进典型 加强中介机构建设 下力量总结推广典型。大力宣传“中科前方”新型科技文化,为其在京建立中试孵化基地和平谷健康产业联合研发中心创造条件。调研和总结技术中介服务运行典型模式及特点,今年再推出3至6个典型机构。研究支持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建设。健全资质认定审查、职业技能培训、信用信息披露、行业标准制订、行业动态发布等职能。开展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统计工作。逐步制定技术中介服务行业标准。加大技术市场培训力度,重点培训区县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修订执业资格标准、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关键是考核和题库设计。 积极发展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推动筹建北京农业技术转移中心。支持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构建技术交易创新服务体系。特别关注“三农”问题,为区县科技创新服务。 (四)推动技术交流合作 促进区域科技创新 推动北京地区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对以中关村为核心城八区技术流向本市郊区县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监测,加强重点项目的跟踪调研。促进技术成果与经济发展结合,搭建平台组织项目对接服务,有重点的推进区县产业化进程。构建区域技术转移体系,逐步推进环渤海地区技术合作,促进北京技术成果的辐射和扩散。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五)加强市场统计分析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进一步做好统计和分析工作。制定统计管理办法,编制统计工作规则,建立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统计监测系统,监测技术转移流向与动态,跟踪重点项目,测算实现经济效益情况。切实抓好统计基础工作。加强专项统计和分析,重点做好中关村为核心城八区技术流向郊区县、专利技术交易、各高新技术领域项目流向本地和外地、中关村技术交易、流向外地技术重点项目和国际技术转移等专题。加快技术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网上技术合同登记工作。 (六)广泛深入开展宣传 提高金桥奖影响力 办好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奖励拥有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影响力并形成知名产品项目,注重奖励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搭起北京科技成果转化“金桥”的外地机构及个人。进一步做好技术市场宣传工作,开隆重大会,纪念我国及北京开放技术市场 20 周年和 《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条例 》 颁布十周年。 (七)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切实注重自身建设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的定位是行政事务执行机构。北京技术市场协会的定位是服务、规范、自律的社团组织。要认真履行单位的主要职责。大兴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倡导团队精神,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严格执行预算制度,规范拨款,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增收节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切实解决职工生活福利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重视领导班子建设,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北京技术市场各个机构和全体员工,要有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刻苦学习;求真务实,稳步推进;团结协作,勇攀高峰。为完成 2004 年的工作目标,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技术交易中心而努力奋斗!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7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专利:如何更好地实现专利的价值
热度 2 lgjszy 2011-5-20 08:42
作者:刘振刚 来源: http://www.cnipr.com/news/sdbd/201101/t20110110_125080.html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发布时间:2011-01-10  是北工大工程硕士技术转移2期学员的作业,使我查到了这篇文章。我要感谢这几位学员!刘振刚局长是我的老领导,是一位学者型的官员,我很佩服他。这篇文章非常重要,特推荐给大家共同学习! 摘要 : 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专利商用化促进办法》,对500万元以上的专利技术合同交易进行资助,鼓励专利技术大额交易,遵循专利技术转让和许可的路径会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更安全。 从2005年到2010年,北京市专利申请量翻了1番,专利结构的优质化程度位居全国榜首,专利价值的实现方式开始呈现多渠道、多样化的特点,专利合同交易数量和交易额实现了成倍增长。2009年,专利技术合同成交974份,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15.13%;专利技术交易额也由2008年的59.64亿元增加到118.13亿元,同比增长98.07%。研究表明,每单专利技术合同平均交易额高于一般技术合同、发明专利技术合同的平均交易额又高于其他专利技术合同,这一现象凸显了专利技术的价值,说明专利作为一种法律特权,通过价值的实现开始回归其经济的原意,并逐渐成为企业、城市和国家发展竞争力的策略与手段。我们可以乐观地判断、甚至已经有迹象表明,具有知识产权意识的投资家们会越来越青睐于专利技术交易。 尽管近年来专利技术合同交易不断增长,但我们必须坦陈, 目前的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 : 交易数量不够多,占比也偏低;交易方式过于原始简单,缺乏对专利技术的过程熟化和培植;专利技术交易的内涵尚停留在一种技术方案或技术产品层面,专利作为权利的价值和无形资产经营的意义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近期在中国技术交易所举行的专利拍卖会,是专利价值实现方式多样化的又一次成功尝试。我们欣慰地看到有40%的拍卖项目签约成交,欣慰地看到拍卖对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然而,专利拍卖作为一种专利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作为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模式,在我国尚未得到有效的应用。这一方面是由于专利拍卖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交易方式还未被市场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是由于专利交易在信息对称的实现上较有形资产要难。为此,我们需要在今后加大对专利拍卖的社会宣传以提高人们的认识,需要动员更多的专利权人与潜在的权利受让人加强互动以提高交易成功的可能。 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我们正在从政策层面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交易环境。经过长期酝酿,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专利商用化促进办法》,对500万元以上的专利技术合同交易进行资助,鼓励专利技术大额交易,同时也向人们演示,遵循专利技术转让和许可的路径会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更安全,经营之路更广阔和持久;其次,鼓励企业逐步感知专利作为无形资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以及作为价值实现的倍增效应;同样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符合国际专利技术交易特点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涌现,更多的参与交易服务的中介组织不断涌现。 专利数量的多少是城市创新能力的体现,专利质量的高低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专利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城市经营能力的体现 。基于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政府的适度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专利价值实现方式的将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促进城市软实力不断壮大和城市智慧增长机制不断健全。我们呼唤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社会组织关注专利技术交易,注重专利价值实现,携手推动专利等知识产权融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1854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关村企业要在技术转移的巨大商机中寻找机会
lgjszy 2010-11-22 15:34
作者:林耕 来源:科学时报 http://www.sciencenet.cn/ 北京是全国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006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97.33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比重为38.35%,在全国遥遥领先。 但是,对于科研管理部门非常关注的,即政府经费投入形成的成果到底转化情况怎样,这是过去 20年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难题。我们统计的数字不容乐观:只有1/14是政府内的计划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产业化应用。在北京近700亿元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中,北京高校的贡献是9.21亿元,科研机构包括中科院的38个研究院所在内成交额是38.05亿元,70%以上是来自中关村企业的技术输出,中关村及上地地区的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觉得,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就科研项目形成接力式开发,企业对院校成果做小试、中试,经过一系列商业化运作,再卖给一些大企业。这样原本可能只有100万元的成果,但经过企业的再加工后,可以上千万、上亿元地出手。 技术交易对北京地区生产总值 GDP的贡献,从直接贡献作用来看,2006年技术性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18%,这1/50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转让得到的收入,相当于已经超过了某些高新技术行业全年的GDP。在这其中,北京地区的专利成交合同为911项,成交额35.74亿元,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呈 五五 格局。 2006年,北京技术流向呈 四五一 格局,即四成技术留在北京本地,五成技术输出到全国各地,一成技术出口。外地企业愈来愈看好北京的技术,尤其看重北京的高新产业化技术。北京活跃的高新产业领域分布,首先是电子信息领域,这是中关村的强项,接下来依次分别是现代交通、先进制造与高效节能、环保及综合利用等领域。 北京有五成技术输出到外省,其中,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连续 3年吸纳北京技术合同额居第一位,浙江跃居第二,其他的省份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与东南亚联盟的重要省市,它们也源源不断地需要北京的技术。另外如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江苏省,过去3年内该省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共计是188个,其中约40%来自北京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江苏省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的力度很大,平均每个项目拿出1200万元的政府财政补贴。但像江苏需要的是能产业化的项目,而我们现在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难以提供产业化项目,中间有小试和中试的难题,所以我重申一下,这为中关村一些创业型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些项目在商业化运作的时候,也同时为北京的企业提供服务。 立足北京建立全国技术交易中心 目前,北京市的技术转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四个体系,从国家宏观政策体系到北京市政策法规的保障体系、监管服务体系以及技术买卖方、中介方,服务体系很完整。 2006年北京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包括公司类共计164 家,有6146家技术卖方机构,技术买方机构则遍布全国各地,有近3万多家,比2005年增加了6000多家,主要增长在外地,这也对北京市及中关村管委会的服务提出了挑战。 北京的重点技术转移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防科技工业成果推广转化中心、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等专业机构。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技术转移是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中介组织等各个创新主体都参与的发展战略。 尤为重要的是,通过促进技术转移来催化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和主流之一。像前面提到的江苏省今年已经启动了 12亿元成果转化资金,花巨额投入到北京寻找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只要成果落地政府就给项目补贴产业化资金1200万元。 在国家政策层面,今年 9月,国家已经正式启动了产学研合作的 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 ,要大力营造技术转移的良好环境,建立国家和区域技术转移体系,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快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市早在 2004年就提出要建立研究开发与技术转移一体化的技术服务业,构建北京技术转移体系。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十一五 发展规划已将技术转移正式列为四大发展战略之一。今年 10月,北京市委常委会决定: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努力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加快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 为此,北京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建立全国性、国家级技术交易中心,为北京及全国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全国技术交易中心将通过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为信息买卖方提供强大的信息供求服务,在市场动态、政府规划、外省市需求发布等方面进行项目的有效对接,提供专利、知识产权、技术经营方面的深度经营和开发以及投融资一条龙服务。我想强调的是,中关村企业一定能在其中找到自身的发展机会,并非一定要自己做产业实体。北京虽然每年都有 3万多个项目,但是真正能马上产业化的项目很少,发达省市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马上提供能产业化的项目,他们已经开始自己参与来做小试和中试,包括浙江省一些企业甚至已经开始渗入到正在研发的课题,进行投入。这些都是中关村企业的机会。 为北京建立创新型城市 提供系列优惠政策 对于企业免征所得税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 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即必须企业技术性收入的60%来自高新技术,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或通过资格复核的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两年后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明年1月1日执行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按第27条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我们正在讨论把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提高到 500万元的额度。 另外,北京市科委从 2006年开始启动了 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计划 ,为重点领域的行业提供服务;设立了 科技中介服务专项 ,对公司类的技术转移业务,提供 3000万元资金的无偿资助,目前已经对103家企事业单位给予了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技术转移项目1086项。 还有一个与企业关系密切的 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这是作为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地方支持资金,申请门槛相对不高。这一 创新资金 由北京市科委先行组织评审立项,立项项目中符合国家创新基金条件的将统一向科技部进行推荐。要注意的是, 2007年北京地区共有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海淀科技园区管委会三家推荐单位具备向科技部推荐创新基金项目的资格。但北京地区的申报企业只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其中一家推荐单位申报一个项目,严禁重复申报,发现重复申报的企业将取消其申报 创新资金 的资格。 除支持创业阶段企业外,北京市还启动了 高成长企业自主创新科技专项 ,这项资助额非常大,达到一个亿,支持对象是北京行政区域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且中方控股的高成长企业,而且支持的高成长性企业要求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如年产值从上亿元发展到上十亿元、百亿元的大型企业,申请门槛相对较高。 (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3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技术交易难的共性原因——对技术交易的思考之一
yngcan 2010-11-13 01:46
技术交易难的共性原因对技术交易的思考之一 技术是什么?近代欧洲启蒙运动的倡导者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曾给技术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而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而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技术给出的权威描述是: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次服务的系统的知识。显然,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但其思想内核是相通的。 技术于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类每前进一步,背后都有技术的力量做推动。历史上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三次工业革命:蒸汽机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互联网革命;以及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新能源革命,归根结底都是一次次的新技术变革。 但技术是无形的,必须在转化到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中后,才能形成生产力。把一块石头变成一个雕像,依靠的是雕塑家手中的雕塑技术,这种技术正如WIPO给出的定义一样,只是一种系统的知识,它只有在作用于石头上后,才能发挥出作用,形成有价值的作品。 而且现代人们所探讨的技术,其意义已远非像雕刻这样的手工技术范畴所能涵盖,手工技术体现的多只是一种技巧;而现代意义上的技术,更多体现的是建立在科学发展应用基础上的科技范畴。 一种技术,当它从发明者手中的一种具有创造力的无形知识,最终转变为一种有用的产品或服务时,中间还需要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要先成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即技术要能够产权化,产权要能够货币化、资本化,从而使技术这种无形知识变为可确权、可分割、可流通的商品和资本。 因而技术交易的实现其实是一条很长的链条,上面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这也使技术交易难是一个全球共同的难题。 1 、技术新颖性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技术产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范畴。一项新技术在获得专利组织授予的专利权之后,就成为一项知识产权。且技术也只有在取得专利权之后,才能成为受保护的对象,持有人才能对该技术享有垄断性、独占性、排他性的权利。 而一项技术要想取得专利,其前提要求就是这项技术必须具有新颖性。专利的新颖性要求来源于专利契约理论,理论上要求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和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应当是独创的,而且必须是新的。只有满足这一条件,这项技术才有资格取得垄断权。 但新颖性其实是一柄双刃剑。技术的这种新的特征,固然使其在获得专利授予方面有所裨益;但另一方面,技术的新特征会让它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无论是对市场投资人还是对市场消费者来说,新就意味着陌生,投资人将面临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而这项技术在得到推广前,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投入,且随着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市场对资金投入要求会呈递增态势。这会让许多跃跃欲试的投资人最终却步。比如当今世界上的一项新的医药发明,一般的前期研发与市场投入,平均会高达10亿美元以上。而如此巨大的投入,却并不能保证这种新药将来会取得预期的市场效果,一旦市场反应冷淡,就意味着前期的巨额资金投入打了水漂。 2 、时效性与产业化周期间的矛盾 一项技术在取得专利权保护之后,并非一劳永逸,专利保护是有时效性的,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20年,而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只有10年,这意味着,如果在此期限内不能收回对技术的各种投入,对投资人而言对这项新技术的投资就算失败了。 而与专利的时效性相矛盾的是:一项新技术在推广应用时,却往往存在着产业化周期长、市场不确定性大等问题。如果一项科技发明过于超前,很可能当它还没有实现产业化,专利保护期限就已经过了。因而投资人一定要做出提前判断:这项新技术的产业化周期需要多长?能否在专利保护期内实现技术的产业化?但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很难判别清楚,需要冒一定的市场风险。 3 、估值难导致的价格预期落差 估值难是全世界的技术交易都面临的一个难题。一种新技术在市场应用前,只是一种潜在的、未转化为生产力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的产品如果不被应用,就不会有任何价值;如果不与资金、人力等其他要素相结合,也不会产生任何价值;而它应用以后能获得多少回报,也是难以判断清楚的。当一种产品面临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而被摆到市场上进行交易时,如何给它定价自然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技术发明人来说,眼中看到的往往是这项技术在未来的广阔前景;而投资人所考虑的,更多却是这项技术在推广中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这种价格上的巨大的心理预期落差,让技术交易价格的确定变得异常困难。 除以上谈到的问题外,技术转化还具有脱离原创人后应用难度大等问题。由于受技术创制人的观念、经验等方面的局限,一种技术在社会广泛使用之前,往往更多体现为具有原创者个性特质的、非标准化的特点;而非一种标准化程序可供其他人直接学习使用。这也增加了把技术转变为可交易商品的难度。 (转载自:熊焰博客)
个人分类: 专利|2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首届中国技术交易培训班
yngcan 2010-11-13 01:37
来源: document.write(author); 中国技术交易所 时间: document.write(tm); 2010-03-30 16:19   由中国技术交易所和清华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首期中国技术交易培训班于3月27日至29日在清华大学和中国技术交易所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班。此次培训目的是培养第一批充分依托交易所平台,熟悉中国技术交易法律法规,具有技术产权项目鉴别能力,能够开展技术交易保荐业务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本次培训班学员涵盖了律师、会计师、科研管理工作者、技术研发人员,以及产权交易人员等多行业的专业人才。为期三天的培训相继开设了中关村股权激励与科技金融创新、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标准、中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政策分析、产权交易市场的未来与投资机会、知识产权的国际形势报告、高校隐形技术转移的现状与分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理论与实践、中小企业海外上市、金融资产交易与投资、低碳技术交易与投资等方面的主题讲座。   培训合格的学员还获得了由清华大学法学院颁发清华大学中国技术交易培训班结业证书,同时获得由中国技术交易所颁发的《中国技术交易所技术交易保荐资格证书》,拥有在中国技术交易所从事技术产权挂牌保荐的资格。    参加培训的学员均对此次培训给予高度认可,认为此次培训班不仅在培训内容上主题突出、聚焦技术转移热点问题、讲解深入,更是为从事技术交易领域的同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培训班为培养技术市场高端专业人才做了很好的探索。
个人分类: 专利|2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专利技术转让发展情况与思考
lgjszy 2010-10-11 17:09
林 耕,陈 靖,张若然 (发表时间:2008年4月10日) 北京聚集了众多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每年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很大,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高地。因此对北京专利技术转让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2001 ~ 2006 年的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数据进行分析。 一、概况 1. 成交总量 2006 年成交专利技术转让合同 911 项;成交额 35.74 亿元,增长 96.31% ,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 5.13% 。 十五 期间,成交专利项数由 166 项增加到 578 项,年平均增长速度 36.60% ,成交额由 1.44 亿元增加到了 18.20 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 88.55% 。 2. 专利类别构成 2006 年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呈现 五五 格局。发明专利成交额 17.33 亿元,占本市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 48.50% 。实用新型成交额 18.36 亿元,占 51.37% 。外观设计专利占 0.13% 。 十五 期间,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呈 三七 格局。发明专利 529 项;成交额 9.66 亿元,占本市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的 31.68% 。实用新型专利 1047 项,成交额 20.67 亿元,占 67.79% 。外观设计专利占 0.52% 。 3.2001 ~ 2006 年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呈现正态分布 其中十万到百万的技术合同最多,占 40% ~ 45% ;百万到干万元的占 20% 左右,万元到十万元的占 25% 左右。 二、技术交易特点 1. 专利技术转让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领域 。 2 . 十五 期间,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成交额占专利成交额的 75.35% ,是备受青睐的专利技术转让方式 。一方面,对于专利持有方来说,专利实施许可方式比较灵活,可以独家许可也可以多家许可;另一方面,对于专利受让方来说,倾向于比较成熟、买来之后可以直接应用的专利技术,它们也多采用实施许可方式。 3. 2001 ~ 2006 年,重大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占专利成交额的 70.30% 。一方面,重大专利技术的快速增长体现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专利的保护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技术需求正在由单个技术项目向技术项目群发展,也体现了北京研发能力的提高。 4 .企业是专利技术交易的主体 。 2001 ~ 2006 年企业输出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占本市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的 94.25% (其中跨国公司输出专利占 0.27% )。企业吸纳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占 95.23% ( 跨国公司吸纳专利 0 项) 。 5.2001 ~ 2006 年高等院校输出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占专利成交额的 0.95% 。 科研机构占 2.07%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利技术转移实施量很低,一方面有着自身的原因,如专利技术成果不适合市场需求、专利技术转让指标没有列入考核、专利管理机制存在缺陷等原因,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和专利申请,是为了占领技术的制高点,更看重于科研和学术的发展,而不是后续的技术转移。 6.科技 计划内项目形成的专利技术转让很少 。 2001 ~ 2006 年科技计划内项目生成的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占本市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的 13.83% 。相对于每年大量政府财政科研经费的投入来说,显得微不足道。 7. 分期支付是专利技术合同额的主要实现形式 。 2001 ~ 2006 年,分期支付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占本市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的 90.53% 。 8. 技术流向呈现 三五二 格局 。 2001 ~ 2006 年,流向本市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占专利成交额的 24.26% ,流向外省市占 51.99% ,出口占 23.75% 。 9. 海淀区输出和吸纳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均居各区县首位。 三、技术卖方构成 1. 高等院校输出专利技术很少,且专利技术转移实施率很低 。 2001 ~ 2006 年高等院校输出专利技术转让合同 60 项;专利技术转让实施率仅为 1.32% 。输出专利技术以发明专利为主,有一半多流向本市,有近一半流向外省市。 2. 科研机构输出专利技术很少,专利技术转让实施率略高于高等院校 。 2001 ~ 2006 年科研机构输出专利技术 225 项;专利技术转让实施率 3.97% 。输出专利技术以发明专利为主,有八成多流向外省市,仅有一成多留在本市。 3 企业是专利技术的卖方主体,专利技术转移实施率呈增长态势 。 2001 ~ 2006 年企业输出专利技术合同 2132 项;成交额 63.08 亿元,占本市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 95.24% (其中跨国公司 2001 ~ 2006 年输出专利技术 7 项;成交额 0.17 亿元,占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 0.27% ,其中 2 项流向国外的母公司。吸纳专利技术 0 项) 。专利技术转让实施率 十五 期间是 9.39% , 2006 年是 20.90% ,提高了 11 个百分点。 企业输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呈 四六 格局。主要买方还是企业。技术流向呈 三五二 格局。 可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专利技术转让实施率依次提高。 四、专利技术转让中存在的问题 1. 北京专利申请、授权和交易量均快速增长,但专利技术转让实施率却一直徘徊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2001 ~ 2006 年专利申请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 16.88% 。授权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 12.47% 。专利技术转让合同由 166 项增加到 911 项 ,增长 4 倍多,年平均增长速度达 40.57% ,专利技术转让实施率由 2.66% 增加到 8.11% ,相对于全国平均 10% 和发达国家 10 ~ 15% 来说,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 第一,缺少专利技术转让的配套条件,包括市场体系、政策体系和诚信体系等条件。 第二,专利技术本身的原因,难以吸引投资。有的专利技术含量低、不成熟,有的专利技术含量虽高,也有很好的超前性,但并非当前市场所需。 第三,专利技术持有方和需求方信息不对称。 2. 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专利技术很少。 2001 ~ 2006 年,科技计划内项目生成专利 511 项,占专利技术合同项数的 20.04% ; 成交额 9.16 亿元 ,占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的 13.83% 。相对于每年大量政府财政科研经费的投入来说,显得微不足道。 3.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利技术转移实施率低于总体水平。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很大 ,但交易量却很小。 2001 ~ 2006 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利技术转让实施率均低于全市 5% 的总体水平,主要原因是科研成果不适合市场需求,对专利技术转让的重视不够,专利管理机制存在缺陷,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界定不清。 4. 企业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战略。 北京企业输出吸纳技术均占到了本市 90% 以上 ,但是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才占到二分之一。我国 71% 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设置研发机构 ,仅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 99% 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5. 政府科技投入与形成专利数比较效益低下。 据有关部门统计 ,国有机构每个发明专利授权量之中 ,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大体在 3200 ~ 5700 万元之间 ;相比较而言 ,外资企业、外国人和非职务申请者没有得到任何政府资助 ,但提供了全国 2/3 的发明专利。这表明国有机构技术创新成本过高 ,政府科技拨款效率低下。 6. 部分专利技术作为普通技术转让。 一些专利技术转让合同签订为普通的技术转让合同。一是有些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作为工程合同、系统集成合同中的一部分,捆绑在一起进行转让;二是专利技术转让合同还要进行备案,相对普通技术转让合同手续更为繁琐,而且也没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三是因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于专利的管理存在问题,对于专利持有人来说,按专利技术转让还不如按普通技术转让得到的利益高。 五、政策建议 1. 制定专利保护和应用战略。 要制定不同层面的专利保护和应用战略, 包括宏观层面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观层面的区域专利保护和应用战略,微观层面的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专利保护和应用战略。 2. 制定有利于专利技术转让的优惠政策。 第一,政府利用财政手段增加预算,列专项资金鼓励技术开发, 鼓励申报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适当补贴专利维护费。第二,可要对专利技术转让给予政策倾斜,享受的优惠政策应比普通技术有所提高。第三,针对个人专利技术转让所得制定合理的个调税政策,调动个人发明专利转移的积极性。 3. 建立 产学研 互动机制。 目前国内也意识到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实际的措施还没有,这点应该借鉴国外经验。用立法保证科研机构和大学联合企业共同承担计划项目。如,美国 STTR 计划政府明确规定一个研发机构和两个企业联合承担政府的研发课题;德国工业制造计划规定两个研发单位和四个企业联合在一起。 4. 加大对科技经费使用和产出效益的管理。 加强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把专利申请和专利技术转让也作为一项指标进行考核,确立以形成专利作为政府科技投入的效益标准,明确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的要求,把政府资助研发课题形成专利申请数量作为考核指标。 5. 发展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 研发机构应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 (TTO) , 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对外合作、合同管理等工作;发展专利技术转让服务组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专利技术产权托管中心,管理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加强专利技术转让人才培训,技术转移运作好坏决定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经营人才。因此,一要制定技术转移人才管理办法;二要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训。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5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著作推荐:《创新北京-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研究》
lgjszy 2010-9-29 15:37
【发表时间:2006年11月14日】 主编:林耕 副主编:张耘李明亮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责任编辑:严莉(电话:010-68354371) 书号:ISBN:7501777837 上架时间:2006-11-14 出版日期:2006 年11月 定价 :35.00元 所属分类: 经济管理 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运营 技术/战略/创新 内容提要 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问题不仅是一个深奥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急待深入探索的应用问题。针对技术创新、技术市场、技术交易等各类问题,课题组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这本《创新北京 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研究》。本书集中反映了北京市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发展的基本状况,从中可以了解到北京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领域的学术研究动态,以及北京的有关科技管理工作者对该问题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对北京乃至全国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市场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图书目录 序 上篇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基本理论 北京市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法规调查分析 北京市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对策分析 北京市国有企业技信创新案例 中关村百家企业自主创新调研 海淀区科技创新资源图谱 下篇 技术市场 北京技术市场中主要卖方主体技术创新情况分析 北京技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历史回顾及分析 北京技术市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 要素市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 北京技术市场中与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相关的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 北京技术输出辐射地及其他区域的科技需求 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研究及政策建议 后记
个人分类: 图书评荐|3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著作推荐:《技术交易与技术产权交易定价研究》
lgjszy 2010-9-29 14:45
【发表时间:2005年9月1日】 主编 :张耘 林耕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责任编辑:严莉(电话:010-68354371) 出版日期:2005年9月 ISBN:9787501770892 页数:327 定价:¥25.00 图书分类 经济、管理、贸易 企业管理 综合 内容提要 由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前高科技企业的市场定价机制还很不完善,同时,价值评估的定价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作为资产交易中间环节的价值评估,也未能充分发挥出作用,尤其是面对高科技中小企业产权,这个十分特殊的交易客体的价值评估,其提供公允市场价格的功能显得然还很不健全。 因此,无论对于研究者还是对于实践者,这两个领域都是十分值得探索的乐园。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这本论文集。对于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希望他们能够进一步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措施,共同为技术交易和技术成果的顺利转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论文集共收录到论文24篇,并大体由技术交易、技术产权交易定价理论和技术产权交易实证三部分组成。至于论文的水平、论点的正确与谬误以及编排是否合适,希望读者不吝批评指导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技术交易 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回顾及前景展望 加强技术中介服务 增进创新体系建设 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模式 技术市场与国家创新体系关系的分析 技术产权交易活动与技术市场的发展 技术市场释义及其与科技中介关系的分析、发展目标和建议 第二部分 技术产权交易定价理论 技术产权交易信用发生的机理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估算的一般方法 多重支持向量机在技术定价中的应用 中小科技型企业技术的资本性分析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北京地区上市公司对中关村科技企业直接投资状况研究 研究开发项目风险投资新模式 实物期权方法在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高科技企业中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评估 一个简化的认股期权价值与人力资本定价均衡模型 第三部分 技术产权交易定价实证 技术产权交易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索 高科技企业的风险诊断与测评 高科技企业成长期的风险测评模型探索 北京技术交易中的知识型服务业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交易的定价模型 信用担保融资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基础结构资本定价研究 高科技企业有形资产定价模式及应用研究 后记 文章节选 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回顾及前景展望 林耕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决定把开放技术市场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打破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壁垒、推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体制的伟大进程中,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生机的发展之路。开放技术市场不仅促进了社会观念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科研开发市场化、技术成果商品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也使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个人分类: 图书评荐|3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首届中国技术交易培训班
yngcan 2010-7-15 19:26
首届中国技术交易培训班在京成功举办   由中国技术交易所和清华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首期中国技术交易培训班于3月27日至29日在清华大学和中国技术交易所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班。此次培训目的是培养第一批充分依托交易所平台,熟悉中国技术交易法律法规,具有技术产权项目鉴别能力,能够开展技术交易保荐业务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本次培训班学员涵盖了律师、会计师、科研管理工作者、技术研发人员,以及产权交易人员等多行业的专业人才。为期三天的培训相继开设了中关村股权激励与科技金融创新、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标准、中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政策分析、产权交易市场的未来与投资机会、知识产权的国际形势报告、高校隐形技术转移的现状与分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理论与实践、中小企业海外上市、金融资产交易与投资、低碳技术交易与投资等方面的主题讲座。   培训合格的学员还获得了由清华大学法学院颁发清华大学中国技术交易培训班结业证书,同时获得由中国技术交易所颁发的《中国技术交易所技术交易保荐资格证书》,拥有在中国技术交易所从事技术产权挂牌保荐的资格。   参加培训的学员均对此次培训给予高度认可,认为此次培训班不仅在培训内容上主题突出、聚焦技术转移热点问题、讲解深入,更是为从事技术交易领域的同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培训班为培养技术市场高端专业人才做了很好的探索。   
个人分类: 专利|2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