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债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投放的货币去哪儿了?
自我源于思考 2018-11-23 10:06
现在货币的发行,与古代制钱,近代银币的发行是完全不同的。以前金属货币为例,一就是一,金属开采量有限,物价就超便宜,甚至缺钱时以物(一般等价物)易物(商品),这时一般是米、布作为一般等价物。 纸币则是一种信用货币。它可以以贵金属作为保证(金本位、银本位、布林顿森林体系),或以购买力作为保证(解放区的北海币、新中国的人民币),或者单纯以政府信用作为保证(宋、元、明的纸钞)。但是,当只有政府信用作保证时,纸币的致命缺陷就出现了,即极易超发。超发的原因是政府与民争利,以达到自己的经济控制目的。国民政府的法币、金圆券,委内瑞拉的货币就是这种情况。 一、货币投放方式 货币的投放有两种,一是政府每年的预算,比上年提高的部分。二是通过央行转换为债务货币投放 一、货币投放方式 货币的投放有三种,一是外汇占款。二是信贷投放。三是财政投放。 1、财政投放是通货膨胀不受控制的主要原因。 比方说,为了修建一个大型水库,专门拨款500亿,这500亿元就是财政投放。 政府是希望把钱用到刀刃上,即把货币投放到效率高的地方(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方向(如央企),以及必要的方面(教育、民生、扶贫)。 委内瑞拉的马杜罗也希望民众维系高福利,所以拼命印钱,通过财政投放,撒钱给人民。但企业在社会货币分配(不是利润分配)中受到损害,无法盈利。结果经济崩溃了。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政府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是迟缓的,对需求的判断也是呆滞的。 如电商蓬勃发展时,政府并没有投入多少。而政府支持的光伏等产业,又很快遇到了灾难。政府需要的是监管,而不是参与。另外,如果政府不管,也是不行,如P2P,放任的情况下又酿成行业危机。 所以,这时,货币投入最好还是通过市场的方式,即银行信贷体系来实现,这就是货币投入的第二种形式,通过央行转换为债务货币投放。 2、信贷投放,即通过央行转换为债务货币投放。 为了限制纸币滥发,各国政府纷纷将货币债务化。这种债务货币就是央行与市场的债务关系。 央行逆回购1000亿元,即向市场投放了1000亿元。各商业行除了一部分(如150亿)保证金外,会把其余850亿通过贷款投放到市场中的各个经济体。并且这850亿被一家银行贷出后,仍会以存款形式回到商业银行系统,再缴纳一次存款准备金,又有722亿可以贷出。 假设贷款能力充分的情况下,央行投放的1000亿元,可以为市场提供60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而这新增的6000亿流动性,是以债务的方式实现的。所以,当央行回购时,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又能够回笼资金。 3、外汇占款。这个好理解,贸易顺差1000亿美元,但国内企业无法在国内用外汇收支,只能在央行兑换成人民币。 二、货币到哪儿了 1、货币的分配层次。 那么货币投放出去了,会不会很快把影响传导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呢?不会的。除非像委内瑞拉那样,直接给民众发现金。但这种方式,让人民不劳而获,是对按劳分配的严重伤害。 绝大部分经济体,是市场化地投放货币的,即政府确定货币投放数额,再通过银行、金融部门,分配给企业、单位。这是货币分配层面。 企业生产经营,有了财富、产品,通过生产要素市场,进行社会利润分配。这是正向的利润分配层面。 然后通过工资、福利等按劳分配,和政府的民生政策性分配,分配到个人。这是民生(劳动)分配层面。 最后,个人再通过消费品市场,把资金返还给企业。这是反向的利润分配层面。 2、货币的投放方向 但现代经济体系复杂,金融体系随之更加复杂。造成了金融市场(包括不动产市场)成为资金蓄水池的情况。 首先,不动产市场吸纳资金。政府有政策,投放的货币有限制。如近几年,严格限制投入的货币流入房地产系统,虽然难以杜绝,但毕竟起到了很大作用。居民债务增多,主要原因就是流入不动产市场,即买房子。很多人收入虽高,但生活消费与租房者差异不大,因为房贷压力也大。但是,房产价格上升过快,虽然人们消费没有差太多,但名义上财富却相差惊人。很多上市公司,靠卖房子从亏损变盈利,也是相当讽刺。 其次,金融体系发达,证券、债券等金融市场,形成了巨大的资金吸水池。很多人拿到钱后,不是去消费,而是去搞金融投资、投机。那么,这部分资金就无法影响一般市场。不过,如果金融价格短期泡沫,这部分人会获得超出平均利润的收益,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很多上市公司,不去搞主业,反而买理财产品,投资股票。也说明了问题。 再次,货币流速降低也吸滞了资金。我们都知道,一个市场中1万元,流通5次,就可以达到5万元的效果。但是,相反地,沉淀资本增加,收货款期限延长,同样也吸纳大量资金。如支付宝,虽然它没有存款功能(余额宝是一个存款产品,不讨论。),但每天有数百亿交易,它如果付款期限延后一天,每天就吸纳了数百亿资金。 而市场中,产业上下游企业债务普遍增多,企业之间的货款流动速度必定降低。于是渴求更多资金。 最后,税收、贷款利息,吸取了大量货币。特别是贷款利息,让企业喘不过气来。民企的贷款利息,一般比国企高出一倍。 三、总结 政府通过几种方式,投放了很多钱。靠谱的方式是通过市场化投入债务货币。因为直接拨款会影响市场的灵敏度。造成像委内瑞拉那样的通胀。 债务货币会通过社会的债务水平、企业、居民的杠杆率来对经济进行预警。 虚拟经济如果不抑制,如房地产、证券等,会吸干实体经济的血。最后,行业中资本流速降低,是企业渴求资金的重要原因。 一定要提高资本流动速度。但如果通过加大贷款、借款为企业补血,而不是切实促进企业回款速度,那么企业将被利息压榨出最后一口气。 最后,减税是对企业最好的支持方式,远比加大贷款要好。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83)
罗非 2017-8-21 10:29
  以资本之名   虽然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分别在1800和1858年由荷兰和英国收归国有,但资本主义和帝国的关系非但没有结束,反而是在19世纪变得更为紧密。股份公司不再需要自己建立及管理殖民地,而是由经理和大股东直接在伦敦、阿姆斯特丹和巴黎与政治权力牵线接轨,直接由国家来帮忙维护利益。正如马克思和其他社会批评家所开的玩笑,西方政府几乎就像是资本家的工会。   讲到国家如何为资本家服务,最恶名昭彰的例子就是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在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杂物商靠着向中国出口药物(特别是鸦片)而发了大财。数百万中国人成了瘾君子,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都大受影响。3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发布禁烟令,但英国药商完全无视这项律令。于是,中国当局开始没收、销毁鸦片。这些鸦片烟商与英国国会和首相关系良好,许多议员和部长其实都持有烟商公司的股票,因此向政府施压,要求采取行动。   1840年,英国正式以“自由贸易”为名,向中国宣战。此役英国轻松获胜。中国人太过自信,却完全敌不过英国如同奇迹般的新式武器:汽船、重型火炮、火箭,以及可连发的步枪。在接下来的和平条约中,中国同意不限制英国烟商的活动,并且还要赔偿中国军方造成的损失。此外,英国要求并取得了香港的使用权,于是香港就成了他们安全的贩毒基地。直到1997年,香港才回归中国。在19世纪末,中国鸦片成瘾者约有4000万,足足占了全国人口1/10。93   埃及同样也遭到英国资本主义的毒手。在19世纪,法国和英国的投资者将大笔资金借给埃及的统治者,先是投资兴筑苏伊士运河,后来还有一些比较失败的计划。埃及的债务逐渐膨胀,欧洲这些债权人也逐渐插手埃及的国内事务。到了1881年,埃及民族主义者忍无可忍,起身反抗,单方面宣布废除一切外债。这让维多利亚女王很不高兴。一年后,她就派出大军前往尼罗河,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埃及都还是英国的“保护国”。   * * *   为了投资人利益而发动的战争绝不只这两场而已。事实上,连战争本身都可以像鸦片一样变成商品。1821年,希腊人起身反抗奥斯曼帝国,英国自由和浪漫圈子的人大感同情,甚至像诗人拜伦就亲自前往希腊,与这些反叛分子并肩作战。但就在同时,伦敦金融家看到的是大好商机。他们向反抗军领袖提议,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债券,为希腊反抗筹资。而如果最后希腊独立成功,就要连本带利偿还。于是,民间投资者有的为了利润,有的出于同情,也或者兼而有之,纷纷买入这种债券。至于这种希腊起义债券在伦敦证交所的价格,就随着希腊当地的战情起起伏伏。土耳其慢慢地占了上风,眼看反抗军就要战败,而债券持有人就快输到脱裤了。但就在此时,正因为债券持有人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英国组织起一支国际舰队,在1827年的纳瓦里诺战役一举击溃奥斯曼帝国的主要舰队。从此,受到长达几世纪的征服统治后,希腊终于自由了。只不过,自由的代价就是一大笔巨额债务,这个新成立的国家根本无力偿还。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希腊经济都被欠英国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   资本和政治这两者的紧密相拥,对信贷市场有深远的影响。一个市场究竟能得到多少信贷,不能只看经济因素(例如发现新的油田、发明新的机器),而也得考虑政治事件的影响,例如政权更迭或是采取了更积极的外交政策。诺瓦里诺战役之后,英国资本家投资高风险海外交易的意愿就更高了。他们亲眼证实,如果外国债务人拒绝偿还贷款,女王陛下的军队就会去为他们讨债。   正因如此,今天在判断某个国家的信用评级时,经济体系是否健全远比天然资源的多寡更为重要。信用评级代表的是国家清偿债务的可能性。除了纯粹的经济数据外,也会考虑政治、社会甚至文化因素。就算是拥有丰富石油蕴藏量的产油国,如果政府专制、司法腐败,信用评级通常也不高。这么一来,因为难以取得必要资金开发石油资源,很可能这个国家就只能这样坐在金矿上穷困度日。与此相对的是,如果某个国家虽然缺少自然资源,却有自由的政府、和平的环境,以及公正的司法系统,它就可能得到较高的信用评级。这样一来,就能以低廉的代价取得相当的资金,撑起良好的教育体系、发展出蓬勃的全新高科技产业。
个人分类: 科普|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债务问题看重庆经济:黄奇帆是不是经济能手?
热度 6 自我源于思考 2017-3-10 13:10
2012年因王立军事件,国内民间积聚起来的反文革情绪爆发,开始集中对重庆批判。对“唱红打黑”批评,我不反对。对重庆的发展模式如果一味打批评,看不到其中的亮点,则有以偏盖全的嫌疑。当时矛头主要是针对重庆的债务风险,2010,2011和2012年的债务数据成为主要论据。 一、重庆债务减少 重庆的债务率在 2012年末达到92.75%,位居全国前列。但是2014年末只有77%,降低了近16个百分点。 2014年重庆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5900亿元,比2013年底减了1090亿元。其中3200亿元元是一类债务,2700亿元是二、三类债务,债务率77%,总体是可控的。 债务里面 80%是商业银行债和各种各样的债券,良性债务占80%,有20%是借道信托机构形成的负债,利率比较高。2013年信托债占29%, 2014 年减少了 9个点。 重庆市能够化解债务得益于其融资平台的特殊性:这座城市的主要投融资平台都有上万亩的土地储备,同时政府对投融资领域的管理权相对集中。 这主要是黄奇帆的功劳。 在前几年的发展中,必须要高投入,否则何谈发展?但高投入会带来债务问题。只有发展出了一定成果,经济大幅度发展,政府财务税收增加,才能解决前期债务。这就是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很考较 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 二、重庆债务安全,偿债能力良好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 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8月24日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提请审议,标志着我国依法启动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管理 经清理核查, 2014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即审计口径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5.4万亿元。另外,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包括审计口径中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8.6万亿元。 可以看到, 2014年,重庆政府负债,占全国政府负债比是3.8%,并不高的。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情况下,重庆房价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不容易。 再看 2016年的数据,从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GDP指标来看,28省市债务/GDP整体上升,仅重庆、湖北和北京的债务率回落,重庆市为21.7%;从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及补助+政府性基金收入)指标来看,全国平均水平在100%左右,重庆的债务率最低,为59%。 三、发现人才不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容易 起初,薄落马,黄未动,很多人认为黄善于自保。但看了这几年重庆的经济情况、产业结构,不得不说,这是政府中少有的综合型人才。 新儒家要提升自我,研究社会,影响社会。但研究社会,不能用批判的思维,而是用博弈的思维。新儒家也需要批评,但要在拿出建设性意见的前提下去批评。 新儒家要更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虽然发现别人的优点比发现缺点更困难,但这正是新儒家要做的。 欢迎加入新儒家文化QQ群: 155011723,一起交流现代思维,辨识时代潮流。申请时请注明:科学网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5441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8)
热度 8 jiangjiping 2016-12-12 08:45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8) 八 美国是一个生活在债务中的社会 蒋继平 2016年12月11日 美国被世人称为一个强大而富有的国家,这是从表象上看到的事实,但是,人们不知道她的另一面,其内在的实际情况是一个债务累累的国度。这种依赖借贷生存的方式,从国家到普通民众,深入每个家庭,遍及每个角落。 首先来看美国的国债。下面的数据是维基百科的最新信息。 根據中央情報局資料,2014年,美國國債佔GDP比率(71.2%)全球第24高。在2015年6月30日,公眾持有的債券為13.08萬億美元,相當於過去12個月GDP的74%。美國政府帳目持有的債券為5.07萬億美元,兩者相加達到18.15萬億美元,相當於過去12個月GDP的102%。其中,6.2萬億(約47%)的國債由外國投資者持有。兩個最大債權國是 中國 和 日本 ,分別持有1.3和1.2萬億美元。 美国的国债是举世闻名的,也是国际和国内一些有识之士非常担忧的事。不过,在我的感觉中,美国普通民众真正关心和担忧的不是数额巨大的国债,而是自己身负的贷款。 粗略地来说,美国人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开始,就会背负债务。这个债务一般是大学学费贷款。有可靠消息报道美国印第安那州的州长,已经当选下任美国副总统的Mike Pence也身负一笔贷款。这笔贷款是他为他的三个子女上大学而借贷的学生贷款。 加起来, Pence 所欠贷款在九万五千到28万美元之间。 据我个人的经历,在我接触到的人群中,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程度不同的债务。这些债务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房屋贷款,学生贷款和汽车贷款。 我的一位上级,属于公司的最高级别领导,住着400多平米的豪华别墅,但是 他也被债务拖累,他身负房屋贷款和学生贷款的双重债务。他的房屋贷款属于本身的,他的学生贷款是为他的子女承担的一部分债务。他有一子一女,都上了大学。他现在已经68周岁,但是,还不愿意退休,因为要还贷款。 我在20年前回国探亲,期间给一些亲朋一些钱。这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我给他们钱, 是因为我看到他们的生活实在太清贫,尤其是两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居室间陋,比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都不如。可是,他们中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我当时身负十几万美元的贷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念不同。 可以这么说,在美国,没有贷款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他们达不到借贷的信用度,所以,不能通过贷款的信誉审查。反过来说,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都有债务在身。实际上,美国的穷人也是債务累累,他们虽然没有银行贷款,但是,他们使用的是债务卡。这种债务卡就相当于短期高利贷,利息很高。这些穷人因为收入低,加上本金和利息,根本没有能力及时付还本息,所以,债务越来越大。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3737 次阅读|16 个评论
给老友失聪的寄语
热度 2 rongqiaohe 2015-3-2 14:56
人 , 从自然活脱而来, 背着生命的债务 从自然获得的 一切 , 都要还给自然; 随着衰老 , 债务是 一次还清, 还是一点一滴归还, 是一个自然过程; 今天 把 耳朵 还 了, 明天 把眼睛还了, 后天还要归 还双腿 行走能力没有了, 不得 不 坐上轮椅 …… 最终, 还完生命的债务, 否则,就不能安心。 归还的速度取决于 你心态是否平和, 老哥啊,不用 着急 , 不要 取 怒 于 自己的失聪, 不就才还了左耳吗? 还有右耳在呢, 着什么急? 老友的突然耳聋后的感悟(让我隐去他的个人信息) 左耳突然失聪感悟 风击耳鼓松犹静,煦染晨光鸡未鸣。 外孙低吟声不前,韩红高歌音杳迎。 天籁曲,怎聆听?急煞花甲赋闲翁。 祈求苍天多眷顾,还我盈耳夕阳红。 注:晨起,左耳突然失聪。急甚,烦绪萦绕。故记之。 2015年2月25日作
个人分类: 诗歌|2052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2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贷款数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3-12-5 06:05
2012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贷款数 蒋继平 2013年12月4日 根据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今天的头版新闻报道, 2012年美国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平均身负29,400美元的债务。 下面是这篇报道的原文 。 请读者自己看看。 链接是:http://money.cnn.com/2013/12/04/pf/college/student-loan-debt/index.html?hpt=hp_t2 Student loan debt continues to pile up on America's college graduates, topping an average $29,000 per student last year. The average debt load for the class of 2012 was $29,400 -- up more than 10% from the previous year , according to a report released Wednesday by the Institute for College Access Success' Project on Student Debt. At the same time, college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been hiking tuition and fees and families' incomes have been shrinking , student loan debt has risen at an average rate of 6% per year from 2008 to 2012, the report found. Related: Cheaper college loans, for now Seven in 10 seniors graduated with student loan debt, and a fifth of that debt was owed to private lenders, which often charge high interest rates. To make matters worse, the job market still hasn't recovered, leaving many graduates with little or no income. Is the cost of college crippling? Still, the employment prospects of college grads are a lot better than those without college education. High school grads without college degrees faced an unemployment rate of 17.9% in 2012, compared to 7.7% for young college graduates. Related: Busting the 5 myths of college costs As always, some schools leave students with more debt than others -- typically those with the highest tuition. So it's important to shop around before shelling out your life savings for an education. Average debt by college ranged from as little as $4,450 to $49,450 in 2012,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with loans also varied from 6% to 100%, TICAS found. Despite discouraging headlines, a college degree remains the best route to finding a job in this tight market. But students and families need to know that debt levels can vary widely from college to college, TICAS president Lauren Asher said in a statement.
个人分类: 万花镜|372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美国人绝不会还中国的钱
sunapple 2013-9-3 09:22
欧洲太平洋资本有限公司总裁 彼得•希夫 美国人非常不希望中国人看到彼得希夫的此篇对美国国债说法的演讲。 欧洲太平洋资本有限公司总裁彼得•希夫——想必每一位在去年目睹金融危机的人都对他非常熟悉。他被认为是口头预测能力最准的经济学家之一,在2006年8月CNBC的一次电视辩论中,他以令人吃惊的准确性预言了一年之后到来的房市崩盘和经济危机。他也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追随者,是两本书的作者:《美元大崩溃》,以及最新的《熊市下的投资之道》。他不只是金融与经济领域的评论家,而且还教授各种严谨的经济学理论。他的文章经常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媒体上发表。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界举足轻重的人!在美国的许多BBS上,许多美国人表示非常不希望中国人看到彼得希夫的此篇演讲。 以下为彼得•希夫的演讲视频内容: 你知道,昨天中国领导人公开表示对借给我们的钱有些担忧【台下大笑】,说有可能我们还不了。我想他们不只是有些担忧,这只是公开说法,想象一下他们私下会怎么看?他们一定知道我们不会还这笔钱,不可能给中国人还这笔钱,这是绝对不可的。 想象一下,某天总统奥巴马,对着数亿美国民众,发表一次公开的电视演说。他这样说道:亲爱的美国同胞们,今天非常不幸地,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政府决定对美国普通民众大幅加税;那些仍然没有失业的人,将为此支付更高的个人所得税;政府将全面削减社会福利,仍然没有实施的各种福利措施将彻底取消;我原先制定的所有计划,包括全民教育、医疗保障、自主能源,所有这些计划将被无限期搁置。因为中国人要我们还钱!【台下长时间狂笑】我们借的实在是太多了,全世界妇孺皆知【台下笑】。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所以我们必须勒紧裤腰带给中国人还钱!【台下大笑】 大家认为这样的事可能发生吗?别开玩笑了。我们更应该对中国人说:你们是食利者!放高利贷者!我们需要修改游戏规则【笑】,我们要打破债务枷锁!你们明知我们还不了,还借给我们那么多钱!【台下大笑】这不是我们的错! 中国人自己很清楚,他们无法参与我们的政治选举,我们为什么还要在意中国人怎么想?华盛顿难道会得罪选民,去取悦非选民?中国人很清楚,我们不可能还他们钱,这和伯尼.麦道夫的骗局是同一个道理。别人借我们钱,我们是怎么还的?再去借新债。麦道夫早期的客户确实能把钱要回来,为什么?因为麦道夫仍然在吸收新钱,骗那些还不知道这是庞氏骗局的人入会。财政部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国债到期了怎么办?再把它卖给其他人。需要支付利息怎么办?照借不误。如果有一天谁也不愿再买我们的国债了,那就只能违约,和麦道夫一样。违约只有两条途径,要么直接宣布不还,要么印钱。这就是这些债务唯一可能的结局,反正它们不可能被偿还。中国人当然知道这一切,我们很快就会明白。 在我看来,与其把麦道夫投进监狱,我们不如任命他为财政部部长【台下听众狂笑】,因为他的经验是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就是玩庞氏骗局的经验。【台下大笑】 美国政府印纸币, 中国政府也印纸币, 美国印纸币为了还债, 中国印纸币为了救美国。美国政府用纸币给美国人民换来中国商品, 中国政府用纸币从中国百姓手里夺走商品让美国人享用。从中国夺走的还不只是商品, 还有资源环境各种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中国百姓得到了什么:转基因!即便这个转基因粮食的种子,也要从美国人手里买来,让你绝种还要你花钱!(美国在印度推销转基因棉花,最后卖给印度的棉种250元一斤,把棉农逼自杀29万。)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 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提高美国老百姓货币的购买力。 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商品。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这就是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8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债务压力最高的省会城市
huailu49 2013-8-6 12:13
审计署于6月份发布36个地方政府本级债务审计结果,近日审计署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两年来审计的36个地区债务,有4个省和8个省会城市本级增长率超过20%,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已超过100%,最高达189%。”但对9个省会城市名字却只字未提。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不透明性,从市场上现有的资料来推测这个名单难度很大。 老虎财经整理的数据显示,由于36个地方政府本级债务审计结果的样本中包含15个省本级和相应的15个省会城市本级,因此有问题的9个省会城市范围被缩小至15个。 为了大致揣测这9个“问题省会”的具体名单,统计从公开的债务和财政信息入手,用每个省会城市有发债经历的融资平台总负债或有息负债作为债务率的分子端;用每个省会城市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或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大致等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央的转移支付及补贴)作为债务率的分母端。 基于老虎财经的口径,在各项算法中,15个目标省会城市中债务压力排名最高的10个为: 南京 、成都、广州、合肥、 昆明 、长沙、武汉、哈尔滨、 西安 和兰州。 与此同时,路透社近日一篇题为《中国江苏将陷入债务噩梦?》的文章,反映了债务大省江苏正经历的艰难时刻。路透社援引深圳用益信托网数据显示,2012年,江苏省的各级政府占据了中国售出的投资信托基金的30%。通过信托途径,单无锡市就集资了92亿元,该市向信托投资者给出10%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银行贷款约6%的利率。而万德数据显示,去年,江苏政府通过 金融 机构售出了3430亿元债券,这一数字3倍于广东省的数据。
个人分类: 区域发展|1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庞氏骗局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2-12-23 18:17
不断迫近又不断升高的财政悬崖已经说明世界最大的投资产品——美国国债事实上只是一个“庞氏骗局”。现有体制下,美国联邦政府永远都不可能实现预算平衡,为了支付国债的利息,就要不断的借债,债务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虽然,近期,美国政府还不至于破产,因为美国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重还远低于日本、英国,但迟早有一天美国会破产的,那时候就是庞氏骗局破灭之日 从租售比的角度,我国的不动产早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也就是不动产市场越来越类似于“庞氏骗局”。从长期看房租是不动产唯一的收益来源,虽然近年来租金也在上涨,但租金是以算术速度,而房价却是以几何速度,因此不论都市还是小镇租售比已经攀升至 400-500 甚至更高(应该是售租比),或者说从租金收益的角度,收回一套房产的投资至少需要 30-40 年,须知这就意味着不动产的长期利润率只有 2-2.5% ,比银行一年期定期储蓄的利率还低,更不用说贷款利率了。 投资不动产再出租的人实际上是拿自己的钱在补贴租房者,因为这些钱在其他地方哪怕是放在银行里都会有更高的收益。这是不合理的,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利润趋于均衡,如果租金不能上涨一倍,不动产价格只有下降 50% ,才能达到均衡收益。 或许, 10 几年前刚刚开始住房改革的时候,才是不动产投资真正的黄金时期。记得那时候,在一中街对面的小区里租一个 10 几平方米的单间一个月就要用一两百块钱,年综合租金达到每平米约 100 块钱,而当时唐山的房价也就是每平米 1000 来块钱,房改房的成本更低,房租的收益率差不多是 10% ,而当时存贷款利率差不多是历史最低水平。很多人都是这样以租养贷,以房养房的。那样的好日子恐怕永远不会回来了。现在,只有 2005 年以前的房子才能在财务上实现“以租养贷”,否则就是投资人拿自己的钱在补贴租房者。 现在能拿到两位数房租收益率的恐怕只剩下城中村里的民房了,只要能租的出去,年租金收益率达到或超过 10% ,问题不大。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348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大学校长如何才能不像“杨白劳”
热度 2 deminglei11 2012-2-23 13:06
“ 满脑子都是债务,被人追得跟杨白劳一样,哪有心思办大学? ”20日上午,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参加山东省两会时,再次提及高校债务问题。他表示,大学要办好,首先要把债务化解到合理水平。现在不是教育家办学,而是房地产商在办大学了。(《齐鲁晚报》2月21日) 大学校长成了“杨白劳”,地产商取代了教育家。说起来,债务缠身的大学确实够惨的。总是这样躲来躲去、左支右绌,办学的心思没准儿还真的就淡了。也因此, 山东省提出化解高校债务四项措施:提高生均拨款、土地置换、鼓励政策和开源节流。这其中,仅来自公共财政的“提高生均拨款”一项,年内就将化解掉公办普通 高校120亿元债务。 只是,眼下大学的这种惨样儿,是不是就意味着一定要动用公共财政来兜底呢? 时下大学的债务规模之大确实惊人。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 山东全省85所公办普通高校各类债务合计284亿元 ,其中银行贷款199.3亿元。而在全 国,根据国家审计署数据,截至2010年,全国1164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有政府性债务2634.98亿元,且借新还旧率超过50%。这还不算那些部属大 学的债务,可以说,巨额债务已经成为大学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那么,这些大学的巨额债务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有无必要? 根据教育专家披露,高校巨额债务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高校大扩招。从那时开始,全国高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跃进期。全国大学数量也从10年前的 1000所左右发展到目前的接近1600所;而且,全国高校也掀起了一股新校区建设潮,校园面积、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图书资料、运动场地等的资源均大幅扩 充。 大兴土木的钱从何来?一方面,伴随着高校扩张、扩招而来的,是学费的飙升;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银行贷款。 大学当然应该“一流”,民众也需要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只是,这种大扩招、大扩建,应该建立在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的基础之上,而不应该是盲目的扩招、扩张, 更不应该片面地认为,惟有大楼才是大学成功的标志。教育家的灵魂应该真正回归教育,而不能被房地产商主导,以致于神魂颠倒,只是津津乐道于校园的浩大、楼 宇的奢华,更不应该以高昂的学费加重国民负担的同时,又将大笔债务甩给政府来承担。 2006年,山东聊城大学豪华校门事件引发媒体广泛关注,这个长达140米的“齐鲁第一门”网传耗资8000万,而聊城大学自称300万,具体的花费则成 了一个“罗生门” 。试问,与内涵式发展的欠缺相比,这样的摆阔到底有多大必要?聊城大学的校门,还仅仅是高校大兴土木的一个小小缩影。举目望去,国内大学 在硬件建设,特别是盖房子上面的大手笔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背后,又有多少投入其实并无必要,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些人无聊的虚荣而已? 高校债务的化解,不能完全由政府兜起来,高校本身依然应该是其债务的主要责任人。公共财政说到底来自于全体民众,不能一味地为高校的盲目扩张买单,更不能为高校的错误决策遮掩修饰。 当然,现实的讲,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的扩张,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现在政府出面为高校化解债务,实则是在为政府自身化解债务。不过,需要明确的 是,地方政府也好、大学管理者也好,不能只是展示“杨白劳”的惨状,更要厘清责任,搞清楚地产商取代教育家的内在原因。 君不见,时下仍有不少大学还在拼命 建大楼、拼命积攒债务、拼命想成为“杨白劳”。 来源于黄羊滩的搜狐博客 http://huangyangtan.i.sohu.com/blog/view/204455457.htm
182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李向阳:新兴市场国家与主权债务危机的出路
whyhoo 2012-2-16 12:45
面对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与经济低迷,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被看作全球经济的希望所在。2011年11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寄希望于新兴市场国家救助陷入困境的欧洲债务国,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继续拉动全球经济复苏。从制度层面来看,摆脱和避免债务危机迫切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推动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这当然离不开新兴市场国家的参与。因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对潜在的风险决不可掉以轻心。    一、发达国家摆脱主权债务危机既要立足自身又要着眼长远   主权债务危机正在成为发达国家经济难以自拔的陷阱,这种危机本质上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和南欧国家经济都是依靠负债消费拉动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这种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在国际金融危机阶段,政府的大规模干预减轻了私人债务的负担,但却加重了公共债务的负担。主权债务危机表明,把私人债务转化为公共债务同样不可持续。目前,美国的债务危机似乎得到了缓解,然而这只是美国政府依靠其世界货币发行者的特权,以进一步的举债掩盖了债务危机。相比之下,南欧国家既丧失了独立的货币发行权,也丧失了对本币汇率的调整权。这就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被推到前台的原因所在。   对美国而言,2011年8月2日国会与白宫就国债上限达成一致,避免了债务违约。尽管评级机构下调了美国国债的级别,但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并没有因此而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国持有者没有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的缘故,近年来在美国新发行的国债中有近一半是由外国人购买的,其中新兴市场国家又是最大的买家,占一半左右。假如没有新兴市场国家的支持,美国会陷入与南欧国家类似的主权债务危机。但是,未来美国债务的根本解决之道,必须立足自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以及不适当的贸易限制政策。   反观欧洲,过去两年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加深,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后果之严重在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自南欧国家发生债务危机以来,欧盟先后举行了十多次峰会,不仅引入欧盟大国,而且引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发达国家参与对南欧国家的纾困。但时至今日,欧洲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案还停留在纸面上。在2011年10月的峰会上,欧盟领导人提出了解决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一揽子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规模。这一方案最大的问题是谁来为其提供资金。欧盟领导人把目光投向以金砖国家为主体的新兴市场国家,并期望在二十国峰会戛纳会议上得到所要的承诺。但最终峰会公报没有对此做出承诺。在2011年12月的峰会上,欧盟26个成员终于就签署新的“财政条约”与提前启动欧元区永久性救助机制达成共识。   至于这些举措短期内能否稳定金融市场的信心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仅2012年欧元区到期的主权债务就高达1.4万亿美元。鉴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陷入主权债务危机,没有新兴市场国家的参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难走出目前的困境。需要指出的是,欧洲摆脱债务危机离不开新兴市场国家的参与,但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单独能够救助欧洲,解决欧债危机主要还是依靠欧洲国家自身的智慧和努力。    二、全球经济复苏仍然需要依靠新兴市场国家的拉动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与新兴市场国家强劲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以至于前者面临衰退风险,后者面临经济过热风险。进入2011年之后,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慢。为此,发达国家寄希望于新兴市场国家改变目前的经济紧缩政策,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   发达国家的经济低速增长与主权债务危机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从根本上限制了解决债务危机的出路。没有经济增长,降低债务水平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主权债务危机又制约了经济增长。金融机构因持有的主权债务质量降低,资金平衡表恶化,导致缺乏提供贷款的意愿;投资者因对债务危机的担忧而缺乏投资的动力。在这种意义上,新兴市场国家是发达国家经济摆脱目前恶性循环不可或缺的外部动力。因此,发达国家目前都把扩大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作为走出困境的主要出路。   除了经济增长之外,发达国家摆脱主权债务危机的另一个选择就是削减财政赤字。在美国国会与白宫达成的提高债务上限协议中,削减财政赤字就是一个前提条件。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南欧国家的金融救助,也是以被救助国削减财政赤字为条件的,即便是欧盟的大国也都在做出类似的承诺,例如,2011年11月,法国政府宣布未来5年削减650亿欧元的赤字。尽管把财政赤字削减到可持续水平在中长期内有助于经济增长,但短期内却会导致需求不足,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削减债务与推动经济增长正在使发达国家的政策选择陷入两难困境。   假如未来发达国家不得已而实施削减财政赤字政策,全球总需求增速放慢将必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克服这一障碍的唯一出路将是新兴市场国家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弥补发达国家所留下的消费需求缺口。考虑到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中产阶级规模迅速扩大,弥补全球消费需求缺口的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按照2010年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研究,到203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将会占到总人口的59%;这些国家总消费规模(以购买力平价为标准)占全球的份额将会从2008年的20%提升到2030年的42%;绝对消费总额预计达到32万亿美元。相比之下,整个经合组织国家的消费总额只有30万亿美元。如果再加上其他地区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增长,未来全球消费的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国际金融体制的全面改革需要新兴市场国家推动   国际金融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暴露了金融监管缺位与国际金融体制的弊端,因而加强金融监管与推进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为此,美国2010年制定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巴塞尔委员会也制定了《巴塞尔协议3》。尽管如此,对国际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华尔街金融机构既没有真正从危机中吸取教训,也没有真正感受到新规则的约束。相反,他们的贪婪仍在继续,高层管理人员仍然可以获得巨额的报酬和年终奖金,甚至可以拿着政府的救助资金周游世界、避暑休假。“大而不能倒”多年来是大型金融机构败德行为的根源,也是铸成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然而,不论是美国通过的金融改革法案还是《巴塞尔协议3》,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这一问题。   如果说加强金融监管是为了防止金融机构的败德行为,那么对于如何防止政府的败德行为,在制度上还没有真正触及。主权债务危机实际上就是政府败德行为的体现。与金融机构的败德行为相比,政府的败德行为更严重,危害程度也更大。例如,美国利用其世界货币发行者的地位实行负债消费政策,主权债务的风险不断积累。然而,它却可以通过扩大债务规模来应对危机。从欧盟对希腊的救助过程可以看出,希腊的“大而不能倒”问题要比任何金融机构都严重,因为欧元区和欧盟难以接受希腊退出的政治经济代价。   戛纳会议已经触及“大而不能倒”问题,开始制定对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强化监管规则。但如何防止政府的败德行为,尤其是拥有世界货币发行权的政府的败德行为,短期内仍是一个很难触及的领域。原因是这需要对现行的国际金融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作为现行体制的受益者,发达国家不可能自愿推动损害自身利益的改革。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重新分配中,足以看出改革的难度,而这一改革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发达国家的金融主导地位。因而,没有新兴国家的参与,未来的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将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四、新兴市场国家应对主权债务危机面临的风险   面对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后遗症,新兴市场国家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新兴市场国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因为目前的国际经济体系总体上还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第一,参与主权债务危机的救助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以欧洲债务危机为例,以法国德国为主的救助方与以南欧国家为主的被救助方之间一直存在巨大的分歧。对债务国的救助不仅遭到救助国民众的反对,而且也遭到被救助国民众的抗议。在最新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扩容版方案”中,欧盟大国并非拿不出足够的资金,而是因为政治家无法说服本国民众。更重要的是,欧盟及欧元区成员对于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政治意愿还有待观察。欧洲的民众既不愿单独承担救助债务国的义务,又担心外部救助者介入会冲击其原有的一体化进程。由此可见,新兴市场国家参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救助,有可能面临多重投资风险。   第二,放松经济政策引发再度经济过热风险。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实施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并率先走出衰退,步入复苏。但2010年这些国家大都陷入程度不同的经济过热困境,于是它们又不得不采取经济紧缩政策。伴随美欧主权债务危机的恶化,经济增速放慢,新兴市场国家即便国内经济过热尚未消除,也不得不再次放松经济政策。一旦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得到缓解,经济步入复苏轨道,新兴市场国家将有可能重新陷入经济过热的困境。此外,以往的经验表明,国际资本流动还会加剧这种经济波动的程度。   第三,警惕发达国家转嫁债务的风险。作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目前的主权债务危机绝非简单的流动性危机。为摆脱危机,发达国家想求助于经济增长,但这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成效;而求助于削减支出、增加税负面临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席卷发达国家的“占领”运动就是证明。权衡利弊,发达国家更有可能选择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的政策,从而转嫁债务。美国在短期利率无法降低的情况下,美联储推出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也开始放弃谨慎的货币政策,走向降息之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欧美建议提高央行的通货膨胀率容忍水平,从目前的2%提高到4%—6%。一旦成为现实,作为全球外汇储备的主要持有者,新兴市场国家将不得不承受债务转嫁的压力。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4/201202/t20120213_138371.htm
个人分类: 经济|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夹心层国家”的困惑
sunapple 2012-1-22 00:16
田文林 2008年金融危机教训表明,靠一味发展金融业来壮大整体经济实力是缘木求鱼,容易导致“赌场资本主义”。唯有发展和壮大民族工业和实体经济,才是促使经济健康发展关键所在。 当前,欧元区成员国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并有日趋蔓延之势。而南欧四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又是欧债危机的重灾区。目前,希腊债务总额约为3400亿欧元,2010年希腊债务在该国GDP总额中所占比例已达145%,远远超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的最低安全线。有希腊官员称希腊债务已经失控。而意大利目前有1.6万亿欧元(约2.2万亿美元)未偿付债务,债务规模比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希腊4国债务总和还大。西班牙2010年公共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60%,预计2011年升至67%,虽然远低于希腊、意大利等国,但总体情况也在恶化。2011年10月18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继标普和惠誉之后,宣布将西班牙的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两档至A1,这是该国主权信用评级自2010年6月以来第三次遭到穆迪下调。 欧盟一体化摧垮南欧工业体系 在总结债务危机根源时,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将问题归咎于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炮轰希腊等国政府职员养尊处优,民众安于享乐,由此导致“寅吃卯粮”,乃至最终酿成债务危机。而据此开出的药方就是大幅压缩政府开支和福利开支,实现收支平衡。南欧国家债务问题积重难返,确实与高福利制度有关,但仅从“节流”方面入手思考解决之道,而不涉及“开源”,则忽视了主要矛盾。事实上,南欧国家的债务危机表面看是债务危机,深层看是财政危机,再进一步追究,则是经济空心化造成的国家造富能力不足,以致国家税源不足。事实上,当前一些欧盟国家已经意识到实体经济匮乏的弊端,而开始推动“再工业化”进程。 而南欧国家当前的经济困境又与欧盟一体化进程有直接关系。冷战结束后,欧盟加快一体化进程,欧盟迄今两次大的扩张,前一次用了20年,第二次只用了5-8年时间,就扩大到27国。欧盟东扩前,南欧诸国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就有差距。而在东扩之后,欧盟内部实际变成了“三个世界”并存:德法为代表的第一世界;南欧国家为代表的第二世界;东欧国家为第三世界。这种先天不足埋下了欧盟“内部殖民化”的隐患。对此,《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一书的作者曾指出:“欧洲一体化的麻烦在于,它首先将东欧脱工业化,然后迅速与这些国家融合,这就在欧洲的后院形成了一种类似第三世界的失业与半失业大军的欧洲版本。” 相较于劳动力、生产资料等其他生产要素,资本具有流动性强、转移成本小等特点,由此使欧盟内部的全要素流动,很大程度是资本的自由流动。欧盟一体化使束缚资本扩张的诸多障碍(如国家主权、法律规则等)被逐步打破,其直接结果就是使大资本在欧盟内部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自由流动更加便捷。而资本的逐利本能决定了其总是在寻求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投资场所。因此,欧盟扩大,实际意味着经济相对落后的南欧国家与东欧国家在欧盟内部展开“寻底竞赛”。相较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南欧诸国,东欧国家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无疑十分明显。与此同时,东欧国家为增加自身竞争力,竞相为西欧资本提供条件优越的投资环境,从而使东欧国家相较于南欧国家,具有“谁敢比我惨”的底线优势,因此吸引了不少西欧资本。尽管东欧国家充当的不过是廉价打工者角色,但至少从表面看,这些国家因为各种产业聚集,就业情况相对较好。 在这种内部“寻底竞赛”过程中,南欧国家因为处境不上不下,显得最为尴尬,受到冲击也最大。这些国家过去有一定工业基础,但一体化冲击使其缺乏竞争力的民族工业日趋衰败。尤其东欧国家在“寻底竞赛”中吸引了更多资本后,南欧国家经济空心化现象加剧。 以西班牙为例,1970年西班牙工业和能源产业占GDP的比例为34%,服务业占46.3%,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分别为15.6%和71.6%。希腊制造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经济日趋以旅游、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为主。这些国家的“脱工业化”进程,意味着真正创造价值的经济部门减少,由此导致失业问题加剧,如西班牙在过去4年共失去了80万个就业岗位,更多的人依赖政府财政救济。而在欧盟这个大环境中,这些国家的政府与民众难免会攀比西欧国家的高福利待遇,导致政府开支和劳动力成本日趋上升。这样,一方面是民族产业和实体产业发展不足,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民众在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作用下,习惯了高福利,高消费。这种反差使国家财政日趋入不敷出,最终酿成严重的债务危机。 做强制造业才是王道 目前,南欧国家的尴尬在于既无技术和资本优势来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创富能力,又无明显的劳动力优势,使其足以在与东欧国家的“寻底竞赛”中胜出,明显处于不上不下的“半吊子”状态。而长远看,等待这些国家的无疑是一种更为没落的前景。南欧国家的“夹心层”状态并非孤例,某种程度上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背景下相当多国家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究其实质,这些国家之所以走到这步,很大程度上是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流毒使然。新自由主义一直鼓吹自由贸易、市场经济、经济私有化、经济全球化等一系列貌似动人的原则。表面上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使所有国家从中受益,但实际上,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产产品的附加值不同,这种自由流动和产品交换实际上只对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品牌和规则优势的发达国家(如德国)有利,而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则很容易陷入“坏的自由贸易”和产业链下游位置。换句话说,要想使地区经济一体化真正实现“双赢”或“多赢”,前提必须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回顾西方工业化的富强之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几乎都是先进行产业保护,等到本土工业强大到足以与外部竞争获胜时,才打开国门,祭起自由贸易和门户开放的大旗。但很多国家不明白这个道路,简单地认为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就可以实现富裕,结果导致相对虚弱的本土民族工业逐步被经济强国瓦解,而日趋沦为产业链下游国家。南欧国家的困境就是典型例证。 这对于中国也不无启示意义。中国的经济状况与南欧国家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某些方面又有一定类似性。三十多年来,很多人将“改革”与“对外开放”混为一谈,认为对外开放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灵药。殊不知,自由贸易只转移财富,而不会自动增加国家财富,只有实体产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才是真正创造财富的“会下金蛋的鸡”。 两名法国学者曾专门研究了iPhone产业价值链。从美国进口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手机是178.96美元,其中24美元的闪存和35美元的屏幕是在日本生产的,23美元的信息处理器和相关零部件是韩国制造的,全球定位系统、微电脑、摄像机、WIFI无线产品等共计30美元的零部件是德国制造的,蓝牙、录音零件和3G技术产品等价值12美元的零件是美国制造的。此外,材料费用、各种软件许可证和专利费用,合起来为48美元左右。而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仅有6.5美元。苹果代工企业富士康公司成千上万的中国工人,从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享3.6%的价值。 很显然,这种经济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中国经济调整面临两难处境:继续参与“寻底竞赛”,靠压榨工农劳动者,靠低工资维持经济繁荣,势必会造成一个庞大的无产阶级,容易出现严重的社会乃至政治隐患;但如果大幅提高劳动者工资待遇,资本在感到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很可能将企业转迁到更落后的国家,使中国陷入类似南欧国家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处境。 总的来说,一味充当“世界加工厂”,满足低端制造业肯定不行。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教训表明,靠一味发展金融业来壮大整体经济实力亦是缘木求鱼,容易导致“赌场资本主义”。唯有发展和壮大民族工业和实体经济,才是促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南欧国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2012年华侨华人新春招待会上的讲话
whyhoo 2012-1-14 20:18
侨胞们, 同学们, 同志们, 女士们、先生们: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谨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体旅英华侨华人、留学生、中资机构工作人员拜个早年,祝大家在龙年事业龙腾虎跃,家庭龙凤呈祥。   回首即将过去的兔年,我想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是世界形势很不稳定。从年初的西亚北非动荡到年底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从欧洲的债务危机到美国的债务上限风波,从日本的地震海啸到泰国的严重洪灾,世界感受到了太多灾难和危机。2011年对世界的确是很不平静的一年,是“严重超载”的一年。   二是中国形势令人鼓舞。面对外部复杂不稳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中国冷静应对,经受住了各种冲击和考验。2011年是中国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妥善处理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的关系,全年GDP预计增幅超过9%,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岁月洗礼,决心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图富强,继续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中流砥柱。   今天的中国既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在各种矛盾的多发期,中国的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当中国从政府、媒体到民众上下都在正视挑战、反思问题和总结教训时,中国又充满了希望,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正如2008年,当汶川大地震袭来,我们没有被压垮,而是化悲痛为力量,通过三年多的重建,将灾区从满目疮痍变为焕然一新,创造了人间奇迹。在今天的招待会上,我们特意举办“外国友人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主题摄影展,集中展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展现灾区的涅槃重生和美丽新景。同时,我也要借此机会感谢在英广大侨胞,衷心感谢你们向灾区给予的一切支持和帮助。   三是中英关系稳中有升。过去一年,中英关系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分别访问英国,王岐山副总理和戴秉国国务委员先后来英主持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和战略对话,为两国关系确定了发展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中英双边贸易额逼近600亿美元,中国对英投资加速增长。两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和深化,中国文艺团体首次亮相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汉语热”在英不断升温。更可喜的是,两只大熊猫“甜甜”和“阳光”顺利来到爱丁堡安家落户,受到英国民众的热烈欢迎。目前,它们在新家感觉良好、身体健康,我们盼望着它们早生贵子。   四是在英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很了不起。在英华侨华人举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共同回顾辛亥革命百年历史,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积极促进国家统一大业。你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组织的兔年新春庆祝活动场面恢宏、节目精彩、席卷英伦,我期待着龙年的新春庆祝活动更加亮眼夺目。你们积极支持和推动中英关系的发展,无论是唐宁街10号前,还是在爱丁堡动物园门口,你们的欢迎队伍总是那样热烈、壮观。 在英中资机构兔年也是喜事不断,随着中国交通银行(伦敦)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银行(英国)有限公司的先后成立,中国五大行“工农中建交”实现了齐聚伦敦;上汽MG英国有限公司年内推出了两款新车;华为公司在英获得了首张移动网络部署合约,中国电信即将在英推出移动通信服务。   广大在英中国留学生2011年也是好戏连连,你们成功举办了全英学联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和主题为“新能源与低碳经济”的全英博士论坛;你们中37位获得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奖人数创下新高。   展望2012年龙年,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的一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的一年;2012年龙年也将迎来纪念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周年、英国举办第30届夏季奥运会和中国担任伦敦书展主宾国等中英关系中重大活动。   在新的一年里,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有信心稳中求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我们有信心披荆斩棘,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国家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实践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理念,坚决维护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安全与正当权益。我们有信心乘风破浪,抓住中英关系发展的机遇,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增强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为双边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侨胞们、同志们,   现在我提议:   让我们共同举杯,   为伟大祖国繁荣富强、国运兴“龙”(隆),   为中英关系全面发展,龙年新气象,   为海内外龙的传人龙年吉祥,幸福安康,   干杯!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ywcf/t895324.htm
个人分类: 外交|10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决高校债务,促进教育公平
tarimriver 2010-7-16 23:11
胡锦涛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温家宝在随后的讲话中也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之一。教育公平首先是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得到承认,而保证一定比例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根本。 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 4 % 。 10 年过去了, 4% 的目标仍为实现。 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教育经费的投入占GDP的4.7%~7.4%。 而在经济腾飞阶段的台湾,教育投入占 GDP 的 20% 还多。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和迅速扩大教育规模的现实冲突导致了现在多数地方高校的债务危机。 其次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公平问题。北大清华等名校本来就占据诸多优势,全国最多的科研基金集中在那里,全国最优秀的教师队伍汇聚那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九五 期间,国家推出 211 工程 即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到现在为止,中央和地方已投入资金 200 多亿元给全国最好的一百多所高校。在 211 工程进行其间, 1998 年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 工程。从 1998 年到 2000 年每年政府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 1% ,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资金( 1998 年中央财政收入为 5489.13 亿元, 1999 年 1.08 万亿; 2009 年 3.6 万亿)。国家教育经费本来就少得可怜,却又将为数不多的钱投向为数不多的高校,这就加剧了重点高校与地方高校的不公平待遇。 2002 年全国高教报名人数是 510 万,到 2008 年增长到 1050 万, 2002 年普通高校招生 290 万人, 2008 年达到 590 万人,是 2002 年的一倍多,实现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献。 在这个过程中,地方高校数量占90%以上,承担的任务也在90%以上,可是,国家对地方高校的投入却远远不够。截至2009年,全国高校负债总额超过2500亿元,其中地方高校负债2000多亿元,债台高筑成为制约地方高校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最大障碍。 负债压力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用和信誉,而高额利息支付又增加了财务成本,高校负债总额过大超出了其经济承受的最大能力,使得学校年资金使用成本急骤增加。 国民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却把教育产业化,由此产生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债务问题。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应该主要由中央政府解决。首先,地方高校的债务是扩大办学规模,满足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学的需要产生的,而教育经费长期不足是高校债务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再次,高校债务尤其是地方高校债务的产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分税制。国家将税收分为地税和国税,地税与国税的比例为 1 : 3 ,即国家拿走了 75% 的税收,却将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绝大部分费用交给地方承担。如果不能改变地税与国税的比例,国家就应该承担高校的债务和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对策与建议: 1. 尽快安排资金解决地方高校债务问题。从 2009 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 40 亿到 50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偿还部分高校的债务,这些高校主要是部属高校,地方高校负债高达 2000 亿元,却未被考虑,这将带来实际的教育不公。 2. 给予地方院校和重点院校同等待遇。本来重点院校就拥有各种资源优势,各种项目、基金、成果与奖励大多在他们中产生,而国家给予的各种财政支持和各种好处也都给予他们,这种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实际上是教育不公的源头,中央政府应带头制止这种错误倾向。 3. 应该认识到,一流大学绝非揠苗助长能实现的。不管 211 工程还是 985 工程,都是力图通过对个别高校的强力支持,实现国家或者世界一流的标准。这个目标实现了吗?其实,国家财政支持的高校本身都是国内一流的学校,达到国内一流的目标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国际一流应该是一个衡量标准,但远没有实现,拥有百年历史北大清华尚且达不到国际一流的标准,试图通过短期吃小灶达到一流更不现实。 4.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增长。教育长期经费不足也是造成今天多数高校负债累累的主要原因。我国教育经费 1990 年占 GDP 的 3.04% , 1993 年宣称要提高的 4% ,但整个 90 年代都在 2.41% 到 2.87% 浮动,现在依然没达到 4% 。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 4.9% ,发达国家为 5.1% ,欠发达国家为 4.1% 。我国把这个比例定为 4% 只是达到欠发达国家的水平,尚且不能实现,这是政府不重视,法制不健全的结果。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 2012 年教育经费占 GDP 的 4% ,应该有法律保证,如果不能实现对相关责任人要进行问责。在实现 4% 的基础上,要制定出循序增长的具体目标。 5. 合理划定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教育经费投入。从国际上看,中央和地方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一般为 60 : 40 。而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平均为 37 : 63 ,地方政府由于财政紧张,往往不愿意将钱投向短期内见不到什么效益的教育领域。在我国目前环境条件下,应尽快提高中央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比例,按照当前的税制环境,达到国际上 60 : 40 的比例应该不困难。 6. 逐步增加教育投入。从国际上看,高等教育资金来源于政府与民间的分担比例平均为 39 : 61 ,虽然其民间投资的分担比例较高,但在民间资金来源中,由于社会捐赠和高等学校的产品销售所占比例较高,因而来自个人的家庭投资负担并不重。如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为 24%. 相比来看,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资金来源于政府与民间的分担比例为 51 : 49.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了 66% ,很多农村家庭由于孩子考上了大学而限于赤贫状态。逐渐增加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则可以有力解决很多家庭孩子上不去学的现象。按中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计算,提升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增加一千多亿教育经费,若其中的 1/3 用于高等教育,即有 300 多亿。以目前每年大专院校在校学生 1000 万、每人每年 6000 元学费计算,每年总共收取学费约 600 亿左右。有关教育专家称:如果 一个百分点 的国家教育财政投入的承诺能够兑现,那么大学学费则可以减半。 7. 建立多元教育投入机制。我国教育经费一方面来自政府,另一方面就是来自学生学费,很少有企业财团的资助。财大气粗的煤老板,可以买上百万的宝马、悍马等名车给儿女开着玩,却不肯对教育进行投资资助。认识水平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与制度不完善不无关系。在国外,企业如果将钱捐助教育,就可以免除同等份额的税,所以国外企业家对教育投资资助热情高,而我国却没有相应的政策。与此同时,企业家多缴税地方政府就给以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头衔。应该通过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举制度,避免被当作荣誉奖赏,另一方面,应该对出钱资助教育的企业给予税收等方面相应的优惠。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1747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