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恩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沉痛悼念我的恩师欧文教授
热度 6 jiangjiping 2014-3-24 08:12
沉痛悼念我的恩师欧文教授 蒋继平 2014 年 3 月 24 日 我的硕士和博士导师唐纳德 . 欧文( Donald C. Erwin )教授于 2014 年 2 月 24 日安然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 享年 93 岁。 获知这个不幸的消息, 我悲痛万分,一个月来一直生活在极度的悲伤情绪之中。 欧文教授 1920 年 11 月 24 日生于美国的内布拉斯加( Nebraska )。 他 1939-40 年在美国军事医院服役, 1949 年从内布拉斯加大学获得农学学位,一年后在同一所大学获得植物病理硕士学位。 1953 年他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植物病理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他立即以青年植物病理学家的身份就职加州河滨市的柑桔试验站( Citrus Experiment Station in Riverside )。 1966 年他被加州大学授予正教授职称。 他一生中发表了 115 篇学术论文, 还有一些专著。 他培养了 12 位博士和一位硕士(硕博连读的硕士不算在内)。他在 1977-80 年期间担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病理系主任。 他在 1948 年结婚, 结婚后的 65 年中, 夫妻恩爱。 他的太太仍然健在。 他们有一儿一女和五个孙辈。是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我和欧文教授相识是在 1986 年一月 12 日。那是我第一次到美国, 跟欧文教授读硕士。 自从到达美国的第一天起, 我就给导师带来了许多麻烦。 在我的印象中,导师在学术上是一位严师,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可是在日常生活方面却像一位慈父 ,对我的各种困难给于及时的帮助。 拿中国人的话说, 欧文教授对我是一位真正的“师父”。有关我和导师之间的一些往事, 我已经在科学网的一些博文中提及过, 这里不再重复。 在与欧文教授相处的 6 年中, 我不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 而且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总之,欧文教授对我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某个角度来说,他彻底地改变了我的人生。 自从取得博士学位后,虽然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但是,我们每年都保持联系和通信。 这期间, 我搬了好几次家,换了好几个城市, 但是, 从来没有中断过通信联系 。不过, 不管怎么说, 没有最后见上导师一面, 已经成为我的一个终生遗憾。 今天想到这些, 写出来, 化悲痛为力量, 尽力做好今后的工作, 为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以慰息恩师的在天之灵。 祝恩师在天堂平安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39 次阅读|16 个评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重阳节忆一位老师
热度 24 bianyi1 2012-10-23 20:04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重阳节忆一位老师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故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因此又称“老人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今天的主题。 照片中的这位老人名叫刘本培,他是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大地史学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和大地构造学领域颇有建树。他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当年即来到北京地质学院任教,至今已在地大度过了整整60个春秋。他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侏罗纪分会终身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得主,2003年获中国地球科学教育的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教师奖。他上世纪90年代编写的《地球科学导论》是今天中国很多地学学子案头常备的经典教材。 很多时候,一个成名已久的学人到了晚年,便会淡出科研与教学的前台,优哉游哉地享受着曾经的成就给自己带来的晚年的安逸,偶尔指导下研究生,或以指点江山的姿态做一两个不疼不痒的报告。到课堂上给学生讲一学期的课?呵呵,似乎那是晚辈们的事情。 但时至今日,已逾八旬的刘本培先生,仍然在三尺讲台之上耕耘着。 上面这张合影,摄于毛毛还在读硕士的时候。那一年,刘本培先生已76岁高龄,负责主讲专业选修课《地球系统科学》。那门课是比较冷门的学科,又因为刘先生年事已高,虽在圈内声名卓著,但对于年轻学子还很陌生,所以全校选那门课的学生总共只有6人,而坚持到期末的只有照片中的4人。即便如此,刘先生仍然兢兢业业地讲授着每一堂课,耐心回答着学生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老一辈地质教育家的敬业精神让毛毛肃然起敬。这张照片就是最后一堂结课之时四名学生与刘先生的合影留念。 曾经问过刘先生:“您都退休这么多年了,该得到的也都得到了,应该在家安享晚年了,为什么还要回到讲台上,而且一上就是一学期?”刘先生的回答很淡然:“挂着教授衔,要是既不教也不授了,还叫什么教授啊,呵呵……” 大学的职能有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而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就是教学,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科研的水平与服务社会的能力。但在今天的中国大学里,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原因,重科研而轻教学的风气甚嚣尘上,有些名声在外的教授一年到头也不上几次讲台,即使讲课也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在他们那里教学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些人在刘先生面前应该感到深深的汗颜。 毛毛永远也忘不了当初上刘先生那门课时的一个片段,那是个暴雨倾盆的下午,当我赶到教室的时候已经迟到了,我发现偌大的教室里只有照片中那个女生在座,而讲台上的刘先生仍然挥洒自如地讲着,好像底下坐着满屋子的人一样。毛毛在门口怔住了,直到刘先生笑着招呼我:“快进来坐吧,多来一个学生我们的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那堂课距现在已经很久了,课上的内容毛毛已经有些模糊了,但今天每当我走过那间教室门口,就不由得忆起当年那个风雨交加的午后,一个76岁的老人面对着两个学生,依然从容不迫,谈笑风生…… 毛毛读过卡迈什瓦尔·瓦利写的著名的科学家传记——《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里面提到一个极其感人的故事,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大师钱德拉塞卡每星期从芝加哥大学叶凯士天文台驱车数百英里到芝加哥大学校园讲一门只有两名学生选了的流体力学课。十年后,这门课上仅有的两名学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叫杨振宁,一个叫李政道。 当然,刘先生不是钱德拉塞卡,毛毛又岂敢比杨李二位巨人前辈,但我想,这种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的精神是相通的。出色的园丁浇灌出芬芳的桃李,芬芳的桃李后来也成为了出色的园丁,人类文明的火炬在卓越教师们的手中接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现在毛毛和刘先生仍然保持着联系,有时通过伊妹儿与先生探讨一些问题,先生也总是在第一时间有求必应。去年,毛毛再次执弟子礼旁听了刘先生的《天文地质学》课,几年过去了,变化的是刘先生的头顶更渐稀疏,不变的是课堂上那温雅的笑容和爽朗的声音…… 课堂上的人依旧不多,但氛围依旧盎然,《论语·先进》“侍坐章”中提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述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情景吧。 值此九九重阳之际,拙撰一副对联,送给刘本培先生,表达一个深受其影响的晚辈对他的敬意: 六十年学苑寻真,慰观半世耕耘结秋蕊 一甲子杏坛布道,喜看满门桃李共春风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全天下所有的老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晚年幸福,阖家欢乐! PS: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也是所有在外漂泊奔波的游子们望乡感怀的日子。放上毛毛很喜欢的古风歌者董贞创作并演唱的一首《重阳》,以遣天下羁旅之乡愁,祝海内外四方游子万事顺遂,幸福安康。“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重阳(董贞) 词:李清照董贞紫云纱随风 曲:董贞陈迪 编曲:陈迪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曾记否 隔烟雨话红楼 往事付水东流 月匆匆 怎奈何悲欢离合谁人能参透 邀明月 把酒送清风 怨酒浓 凭栏醉芙蓉 暮秋时候 望乡台回眸 那日初相逢 笑语如昨但看朱花红 重阳约 仿若古道中 你执手 欲把古琴奏 琴意悠悠 弹指已深秋 离歌唱不休 曲终人依旧 如南柯一梦 晚风过 烛火隐隐触动 庭院夜雨深锁 话懵懂 却道是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 旧时歌 他乡谁人吟 我抚琴 可笑无人听 暗香初醒 秋风画冷屏 关山月藏影 茱萸插遍人却自飘零 旧书信 归鸿可曾递 无音讯 寥寥归无期 旧时景 喃喃话心语 同饮谱新曲 黄花伴风清 何日共月明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个人分类: 高山流水|9367 次阅读|36 个评论
父亲·毕业·恩师
热度 4 xiaoman5502 2012-6-18 10:27
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 昨天父亲节,昨天同样是我们11级研究生毕业聚餐的日子(PS:由于专硕是两年毕业,这学期课程一结束马上就将奔赴前线实习,因此我们学硕也只得一起进行毕业聚餐)。一晃,我们学硕的研究生课程也就结束了,一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真的让我长进了不少,其实知识的增长倒是其次,主要是我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大学时期的幼稚思维。 其实很怕昨晚的毕业聚餐,怕自己会像大学毕业聚餐一样,眼泪不听使唤,怕见到分别的场景,在学习上我可以很理性,但是对待感情,我真的太感性了。昨晚,以毕业晚会开场,发现我们新影院的人才挺多的。英文歌、话剧、中文曲、京剧、舞蹈等等,但是音响效果却实在是不敢恭维。晚会过后就是晚餐,菜色很丰富,就是厨师不怎么给力,我真心觉得有些菜我都可以比他做得好,或许厨师也被我们的节目吸引,忘记火候了,哈哈!昨晚的聚餐,没有眼泪,没有哭诉,有的是欢笑,有的是爆料···昨晚,代表我们科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敬酒的时候,发现还有几张陌生的面孔,学硕一起上课的机会多,学硕和专硕之间的沟通确实挺少的,他们总忙于工作,忙于实践。而我们学硕更多是理论学习与研究。晚上,毕业聚餐完后,去了一趟以前的德智园寝室,除了小勤,其他两个姐妹不在,自我搬到办公室这边的宿舍来之后,寝室里乱了好多,但是依然那么温馨,很是怀念。却也无法用言语表达。 晚上回到办公室后,给爸爸打了个电话。只是像以前一样,问问爸爸在干什么,然后说今天是他的节日,祝他节日快乐。然后就没有话了,父亲也只是问问现在怎么样,什么时候回来。一切都很简单,但是我们彼此都明白那份深深的父女情。一直以来发现和爸爸的交流很少,一直以来都是妈妈在打理我的事情,爸爸只负责大事的方向。因此,我手机中更多的是和妈妈的通话记录,结果却引起了一场爸妈“吃醋”风波。以前在外地求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在备考,居然忘了打电话回家。一个礼拜以后,有天在图书馆居然接到爸爸的电话,在平常父亲是不打电话给我的,每每都是在我和妈妈聊完之后才将电话递给爸爸,接着便是一些话语的简单的重复···电话那头依然是爸爸雄浑的声音,“在干什么呢?”“哦,离考研时间越来越近了,在图书馆看书。”“嗯,加油!不要太累了,要注意休息。”“好的,没关系的,爸爸,你有什么事吗?”“没有什么事,见你好久没有打电话回家了。”当时的我心里真的挺难受的,一直以为父亲是掌握大局的,不会记得打没打电话这种事情,从那以后,不管在哪,我都会按时打电话回家,今天打爸爸的电话,那么明天就打妈妈的电话。 其实,应该说我还有一个“父亲”——我现在的导师李浩鸣教授。和他,有一种特殊的缘分。记得去年考研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当时并不知道414分的我是湖大新影院的最高分。因此,挺焦虑的,不知道自己的复试会怎么样,一切都在紧张中度过。直至3月28日,全部复试科目结束,我才松了口气,在家呆了两天之后准备回学校。在公交车上,手机响起,一看是长沙的号码,还以为又是哪个狐朋狗友搞恶作剧,用陌生号码骗我,拿起电话就是一通长沙话问他是谁,干什么···都没有给对方说话的机会。结果等我把话说完,那边才有一个陌生的声音:“你是张曼芝吗?”这下我可懵了,原来电话那头是李老师,只得赶忙道歉。李老师问我要不要跟着他学科技新闻方向,当时并没有给老师明确答复,因为在我眼中,科技新闻是理工科学生该干的事情,对我这个文科生来说难度太大。直至后来,本科好几个老师以及湖大的另外几个老师和师兄都建议我选科技新闻方向,我这才明白李老师在湖大的影响力与亲和力。 第一次和李老师见面是在考完后的那个暑假,那天紧张得不行,我感觉我复试都没有那么紧张。但是,一见到李老师,我的紧张感就消失了。当时老师说暑假不要浪费,还给了我两本科技新闻与传播方向的专业书,让我先熟悉熟悉。还记得李老师当时说:“曼芝,感觉你挺不错的,复试的综合面试上表现挺好。”这句话更是让我平添了不少自信。还没开学,老师就在为我的住宿问题张罗,由于学校宿舍紧张,学校在开学前一个礼拜是不给长沙本地的学生安排宿舍。老师见我家离学校有点距离,就打电话给师姐,让他们回来办离校手续然后让我和另外几个同门转进去。虽然对长沙我不陌生,但是对湖大挺陌生的,毕竟我只是无数次的路过。李老师的关照让我从陌生中一下子缓过来,很快我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无数次,我在研究所呆得很晚,老师会先开车把我送回德智园然后才自己回家;无数次,老师见我脸色不好都会问我是不是又熬夜,然后心疼的带我去补充营养;无数次,老师会耐心的指导我写的论文;无数次,老师会问起妹妹的情况,会帮妹妹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 人生忙忙碌碌,总有一些人在你的生命中停留,然后又渐渐走远,直至消失;然而有些人会一直在你身边,一直在你的记忆中,可能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但是回忆的时间却很长···感谢生活,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会一直前行!
4232 次阅读|8 个评论
鲍毅 小诗四 《恩师》“敬恩留心久”
uvard 2012-3-29 22:05
恩师 欲求精学术, 千里拜师友; 身言绕眼耳, 敬恩留心久。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5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到考研放榜时
热度 7 Deyan 2012-3-13 18:12
一年一度的硕士研究生考试眼看就要结束了,这几天又到了复试、联系调剂的时间。收到一位勤奋学子的来信,想调剂读我的研究生。非常遗憾,本人刚刚工作,还没有招生名额,只得建议她联系别的老师。考生的信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想起了我的“战友们”,想起了关心我们,一直为我们选择学校、购买学习资料、以至于后来联系调剂花费无尽心血的老师。 因为数学高考成绩不理想,我大学就读于一所三流本科师范院校。我还清楚的记得,大二开始,老师就对我们说“考上研究生,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在这样的鼓励下,全班人一半以上都选择了考研。 我们的考研学习室坐落在生物教学楼底楼的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有12个“战友”一起学习。我们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跑步锻炼身体,八点准时开始一起做英语听力练习(当时要考听力),晚上11点多才回宿舍。当时班里像这样的学习小组至少有五个,由不同的老师负责,最后也由对应的老师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 我们小组的老师帮我们定了牛奶,督促我们搞好生活,补充足够的水和维生素,有时候还大筐大筐地给我们搬来水果或叫我们去他的家里吃饭,改善生活。冬天冷的时候,他就把实验室的烘箱打开,给我们保暖。最开心的时候便是老师出差回来,给我们带回复习资料或者是某个学校的历年考题,大家便一一复印了传看。 最后考试成绩分两个阶段公布,英语和政治先出来,专业课成绩一周后可以查到。我满心欢喜地查到两门公共课的成绩(上及格线),却在知道专业课成绩时心情由天堂跌到地狱。最难过的是觉得自己有愧于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还好,当时已经签了山东的一所私立外国语中学,准备去那里开始自己人生新的篇章。然而,我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调剂到西部一所211大学。虽然没有如愿以偿地上中科院读研究生,但是在西部的美丽校园里我收获了爱情,找到了有共同志向,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后来才有了我们同时考博,同时做博士后,又先后留下在科学院工作的事情。 因为师范院校家庭贫困的学生很多,“战友们”多数和我一样 报的 都是中科院系统的研究所,最后如愿的也有四五位,有的虽然没有如愿,但 最后 几乎都调剂到了合适的学校,还有几位在老师的帮助下争取到公费名额。如今,他们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奋斗着。。。。。。 现在回忆起来,上研究生确确实实改变了我的命运,尽管现在离实现小康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偶尔也会因为生活的不如意以及沉重的经济压力抱怨抱怨,但总的来看,我还是在老师们的指引下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人生道路。生活中有太多的磨难,但是我还是很幸运的,因为当年遇到这样的好老师,好“战友”,有这样好的学习氛围。考上研究生以后,又荣幸地遇到了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在他们的帮助下,继续留在了科研这条路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鞭策和鼓励,我可能真的没有信心坚持到现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铭记恩师们的教诲,继续求索。
5657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不弃不离 师生情深
热度 14 jiangjiping 2012-2-12 08:10
不弃不离 师 生 情深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12 日 最近科学网博客园地兴起了一股讨论师生关系的热潮。 这股热潮首先由王德华博主的[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常有一个痛苦的结局 ? ]引起,然后就出现了一些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534237 文章,如徐长庆的[ 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完全可以搞好],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34333 , 和马欣然的[ 吾爱吾师 - 为何我遇见的都是好导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6085do=blogid=534496 。 我一般不喜欢凑热闹, 但是, 这些文章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尤其是对我的恩师和研究生生涯的追忆。 借用这篇博文, 把自己的那些难忘的人生经历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以作纪念。 1986 年一月初, 我单枪匹马地来到了美国的加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当时语言不通, 环境不同, 生活上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导师就像一位慈父, 到机场接我, 帮我安排旅馆, 开车接送我,生活和学习上都给我及时的帮助和关怀。 其中的一些细节, 我在[我与恩师的一些趣事]一文中已经有所描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31907 当时, 因为语言上的障碍, 我在学习上的表现不如人意, 而且生活上也很穷困。 在这种情况下, 恩师仍然没有对我失去希望, 他并没有借一些理由将我赶走。 而是耐心引导和鼓励, 处处关心和体贴。 在我顺利获得硕士学位, 但是对前途的选择举棋不定时, 恩师一定要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并且尽他最大努力为我成功地申请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 对于恩师的这种仁爱, 我虽然表面上不多说, 可是心里是感激不尽的。 当时,我已经获得了洛克菲勒奖学金, 而且也在国际一流专业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论文。 更为重要的是, 我非常喜欢做研究,整天在实验室做实验, 同一个系的教授们都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当时, 我的恩师因为年龄的关系, 已经要退休。 在这种情况下, 系里的一些教授就要我到他们的实验室读博士。 当时的系主任, 一位从事生物生化研究的资深教授, 一直劝我到他那里去。 另一位我隔壁实验室的教授, 也要我到他的实验室作他的研究生。 他一次次地跟我说: “ Your adviser will retire soon. When he retires, you still cannot get your degree. Therefore, you should come to my lab now.” (“ 你的导师马上要退休了, 他退休时, 你还不能毕业, 所以, 你应该现在就到我这里来。 ”) 我跟他说:“ I won't leave my adviser unless he advives me to do so.” (“ 我不会离开我的导师的, 除非他首先提出来。” ) 那位教授听了我的话, 就找机会跟我的导师商量。 有一天, 导师和我正在导师的办公室讨论有关事情, 那位教授突然跑进来跟我的导师说 :“ Dan( 我导师的昵称 ), I would like to have the 5 people in my lab to exchange with Jiping. In another word, the 5 people in my lab come to your lab for your students and postdoctor and let Jiping come to my lab to become my student. ”( 丹,我想用我实验室的五个人来跟您交换继平。 换句话说, 我让我实验室的五个人到您的实验室来做您的学生和博士后,您让继平到我的实验室来做我的学生。 ) 当时, 那位教授一共有三位读博士的研究生,其中两位来自加拿大,一位是美国本土的,都是白人男性;一位来自德国的白人女性博士后,还有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白人女性硕士研究生。 我的导师听了后,立即问道:“ Why? What is the matter?” ( 为什么?怎么回事? ) 那位教授接着说:“ This is because although I have 5 people in my lab, no one is working in the lab after 9:00 PM and my lab becomes dark after 9:00 PM; whereas, you only have Jiping alone, but the lights in your lab are usually still on and Jiping is still working in the lab after 10:00 PM. Therefore, in order to use my lab more efficiently, I would like to have Jiping come to my lab.” ( 这是因为尽管我名下有五个人,但是我的实验室在晚上九点以后就漆黑一团,没有任何人在里面做实验, 而您只有继平一个人,但是, 您的实验室在晚上 10 点以后通常仍然灯火通明, 继平仍然在做实验。 因而,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我的实验室,我想要继平到我的实验室来。 ) 当然,这位教授这么说的目的主要是告许我的导师一个信息,那就是他非常喜欢我,希望我的导师在退休后把我交给他来做我的导师。 我的导师听了那位教授的话, 对我说:“ Jiping, would you like to leave me and go to Dr. Coffey’s lab?( 继平,你愿意离开我到科菲博士的实验室去吗? ) 我立即回答:“ No, I don’t. I want to stay with you. But if you want me to do so, I will.” ( 不, 我不想去, 我要跟您在一起,不过,假如您要我如此做, 我听您的。 ) 在我进行博士资格考试,因为听力问题而面临极大的困难时, 恩师又千方百计地与一位医治过我耳朵的医生联系, 要求他出具医疗证明和病史记录,拿着这些文件到校董事会 强烈要求校董事会举行特别会议,专门为我的听力问题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博士考试。 当时,加州大学的博士资格考试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笔试, 第二部分是口试。 我在顺利通过笔试后,面对口试, 由于听力的严重损伤, 不能听清五位教授的各种问题, 所以,面临被淘汰的格局。 导师知道我的痛苦,因而,要求校董事会修改现有的校规, 在口试时, 为我提供视频,让我可以知道教授们提的问题。导师和医生在校董事会上申辩的主要理由是,继平不能正确地回答教授们的问题,不是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而是因为他听不到问题。校董事会后来修改了校规,对于听力受损的学生,在口试时提供视频辅助设备。 在当时的情况下, 我是洛克菲勒奖学金的获得者, 许多知名教授或明或暗地要我到他们的名下做博士研究生, 但是, 都被我拒绝。 我的导师退休后一直在指导我, 从来也不放弃。 我和导师的关系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不弃不离, 师生情深。 这也是本博文的题目。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5815 次阅读|32 个评论
我对不起恩师的一件事
热度 16 jiangjiping 2012-2-5 06:49
我对不起恩师的一件事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5 日 人生在世, 总会有这样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因而,会有一些遗憾。 在我的人生中, 出现许多这样的遗憾, 其中有一件与我的恩师有关, 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对不起他老人家。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91 年 12 月底,我顺利地获得了我的博士学位。可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最后一位教授签名的前三天, 我已经离开学校到加州中部一家企业做博士后。因为加州大学的博士学位授予典礼一般都是在每年的六月份举行,所以,离开学校前我没有参加正式的学位授予典礼。 到了 1992 年四五月份,恩师一次次地提醒我参加在六月份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 因为当时他已经退休在家,已经不带任何研究生,我是他参加这次典礼的唯一的和最后一位研究生, 所以,这是他最后一次以主导导师的身份参加这种典礼的机会, 他非常希望我能和他一起参加这样的典礼。 我当时在公司中同时承当三个课题,而且是新手,公司没有给我任何助手,加上我是搞植物病理的。生物学的一个特性就是连续性。我当时确实很忙, 不过,为了不使恩师过于失望, 我答应他我尽量安排时间参加这次典礼。 到了六月份, 当时正是我的试验的关键时期, 也是一年中农业研发的最佳时机之一。 因为那正是春夏交接的时候,是作物生长的最好时期, 也是环境条件最佳的时期。 我搞的是抗性育种。 植物抗性研究涉及到菌种, 植物和环境三大因素, 其中每个因素都必须紧密配合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还有,当时加州的蕃茄工业正在遭受一种重要病害的严重损害,损失很大,各大种子公司都在寻找抗病品种来对付这个病害。可是, 在这之前的五年内, 尽管加州的蕃茄农场主们出了巨资来资助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来开发新品种,但是,到那时仍然没有一个可靠的方法来对这种病害进行有效的抗性筛选。 公司老板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从另一个已经在这个课题上搞了三年的研究员手上转到了我的手上。 他要我尽最大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课题,并且他和公司正在为我办理从博士后聘为正式研究员的手续。 在这种情况下,我原来已经有两个研究课题,现在一共有三个。 每一个课题都需要在实验室培养菌种,在温室种植用于接种的作物。 因为这些都是生物,每天都会有变化, 因而,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安排对实验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 处于这种境地, 我心里很是矛盾。 一方面我真的希望能回学校参加我的博士学位授予典礼。 这毕竟是人生中的一个大事件,人生也只有这样的一次机会。 同时,也是恩师最后一次展示他自己的业绩和荣誉的机会。 不过,残酷的现实不得不使我认真地分析当时的情景。 要是我回校参加典礼,来回至少三天时间。 因为我工作的地方是在加州的中部, 而学校是在加州的南部。 从中部到南部开车至少也要 8 个小时左右,因而,来回一趟,在路上就要两天时间。 三天时间,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 这三天时间我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有许多工作必须在这三天时间内完成, 要不然,以往的实验就是前功后弃。在面对两难的抉择中,我毅然地选择了放弃参加毕业典礼的机会, 留在公司做实验。 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博士学位的授予典礼只是一种形式, 虽然在人生中有一些纪念价值,但是, 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现在想起来,我虽然不后悔我没有给自己留下博士学位授予典礼的场景,但是,我也在无意中扼杀了我恩师的一个人生的重要的值得纪念的机会。我经过反复思考,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我当时只从我个人的处境和利益方面来考虑问题, 而没有考虑到恩师的感受。 这是我人生的一大错误,觉得很对不起恩师, 当然也成了我的一大遗憾。可喜的是, 我的恩师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 也是一个十分开朗的人, 他充分理解我的处境, 所以,他原谅我的这种万不得已的选择。 从这件事上, 我也得到一个很大的人生感悟: 世界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 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 顾此有时会失彼, 光考虑自己的利益, 往往会伤害到别人的利益。 但是,只要不是故意的或者恶意的, 应该会受到原谅的。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5973 次阅读|42 个评论
我与恩师的一些趣事
热度 15 jiangjiping 2012-1-27 09:44
我与恩师的一些趣事 蒋继平 2012 年 1 月 26 日 一.得罪师母。 1986 年一月初, 我乘坐波音 747 从北京飞往美国洛杉矶( Los Angeles ),在飞机快要到洛杉矶的时候, 由于天气原因, 飞机不能在洛杉矶降落, 必须改飞旧金山( San Francisco )。 这样一来, 原来导师在洛杉矶国际机场接我的计划也得改变。在旧金山国际机场, 在朋友的帮助下, 我用很差劲的英语跟导师说明情况, 问他如何才能到达 Riverside. 导师要我飞往靠近 Riverside 最近的一个具有大型机场的城市, 那个城市叫 Ontario 。 导师说等我办好转机手续后, 告许他航班号码,他会到机场来接我的。 我按照导师的要求, 跟机场服务员说明我要去的城市, 服务员为我办好当天的专机手续。这些转机手续和等待下班班机的时间是很长的。 我当时从北京出发,经停上海虹桥机场,飞往洛杉矶又改旧金山, 这中间已经有十几个小时, 加上转机, 到达 Ontario 已经是晚上 11 点多。 到那时, 我已经整整有 48 个小时没有好好睡觉了, 除了在飞行途中在飞机上吃点东西, 一直没有吃个饱餐。 真是又饿又累又困,实在是精疲力尽,苦苦地支撑着。 下了飞机后, 在行李提取处,遇见了导师和师母, 一对标准的美国白人老夫妇。我随身带着两个箱子,其中的一个箱子很沉重。 当我提起这个箱子的时候,身体失去平衡, 一脚踩在师母的脚上,并且撞到了她的身体。 她痛得叫了一声。 我当时的英语很差,连赔礼道歉的话也不知道怎么说, 真是尴尬之极。 从此以后, 师母对我的印象很差,很少出席我的重要典礼。 二.银行风波。 到达学校大约一个月后, 有一天, 导师坐在办公室, 看到我从走廊走过去, 就叫住我,问我:“ Do you know how to rob a bank ( 你知道如何抢银行吗 ) ? 我当时好吃惊, 心想导师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 因为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以为导师没事寻开心, 就实事求是地回答, 不知道( No, I do not know )。 不过,过了几天, 导师又问同样的问题。 这次我感觉有些不一样, 我觉得导师比较严肃。 我想肯定有什么原因使他连续问这样的不着边际的问题。 于是我跟他说:“ No, I don’t know. Should I take this class? Does it relate to my major (不,我不知道, 我是否应该上这门课? 这跟我的专业有关吗)?”导师听了我的回答,也不再说什么,只是笑笑, 让我走了。 很长一段时间, 我老在想为什么导师会问这个问题, 但是,就是想不起任何理由。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电视上看到好莱坞大片中抢银行的镜头,才恍然大悟。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我刚到美国时,除了身上随身携带的一百多美元现金外,就是一张 2000 美元的旅行支票。 这是国家给我的半年的生活费,当时这笔钱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数字,生平也第一次有这么多钱,而且我也必须依靠它来生活半年时间。 再加上第一次到美国大银行存钱,英语很差,听力不好, 自然心里很紧张。 在我排队等待办手续时,后面来了两位年轻人, 他们背着包,头上带着帽子,帽子把他们的脸挡了一部分。这跟好莱坞电影中抢银行的罪犯很像。 我想银行服务员看到我如此紧张,又看到后面这两个年轻人的模样,一定认为我们是同伙,是来抢银行的。 所以,他们看了我的证件,通知学校,怀疑我是嫌疑犯。 当然,在银行里,他们当着我的面没有如此说。 因为,事实上,我并没有参加抢银行的行动和动机。 三. 药品误会。 大约在 1987 年夏的某一天(具体时间记不起来了),导师怒气冲冲地问我:“ Why were the chemicals used so quickly? Where did they go?( 为什么化学品用得这么快?它们到哪里去了? ) 。 我听了后,不知所以乃? 就对他说:“ You should ask Zaineb( 您应该去问 Zaineb) 。 导师听了后,急忙对我说:“ She went back to Egypt( 她已经回埃及去了 ) 。 听了导师的话,我突然想起前几天晚上 11 点左右从图书馆回实验室的时候,看到我的师姐,一位美丽的埃及女人在实验室用几个大瓶子装化学药品的情景。 当时已经是深夜,师姐一个人在实验室装药品,看到我突然来到实验室,很是吃惊。 不过她马上笑容满面地跟我打招呼,我当时也没有多在意她的行为,认为她做实验要用。 这位师姐在几年前已经取得博士学位,这个春天她来实验室作临时访问学者。我不知道她在什么时候回埃及。 得知她已经回埃及, 我知道问题出在那里了。 所以,我对导师说:“ Now I know that the chemicals went to Egypt ( 现在我知道化学品可能去了埃及! ) 。 导师听了以后有些不解。 我就把我看到的情景跟导师说了。 与此同时,我对导师说:“ These chemicals cannot be eaten, right ( 这些化学品不可吃, 是不是 ) ?”导师听了后从我的语气中感到我有些生气了,就对我说:“ O.K, Never mind( 好了,别在意 ) 。 四.关门弟子。 1986 年一月份, 我向导师报到时,他只有我一个研究生。 后来又陆续来了两位女研究生,都是典型的美国白人女孩。 不过她们两位只读了硕士学位就比我早离开了导师。 从两位师妹离开导师后,导师也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从此退休在家,但是仍然担任我的博士导师,所以,我是他的关门弟子。 但是,是不是他的得意门生,那我就不知道了。 不管怎么说,导师对我是从不喜欢到十分舍不得。 今年,恩师已经 90 华寿。 即使这样的高龄,每年都是他老人家首先在圣诞节前的 10 多天给我发贺卡,从来没有任何例外。 由此, 我也在内心中觉得有些愧疚。 不过,我心里是记着他老人家的,恩师的情义我是会一辈子记在心中的。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7570 次阅读|30 个评论
深切悼念恩师何兹全先生(照片)
黄安年 2011-2-20 11:02
深切悼念恩师何兹全先生(照片)
深切悼念恩师何兹全先生(照片) 黄安年受权转发李沣图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20 日发布 2 月 17 日 , 黄安年的博客受权发布李沣文《怀念何兹全老师》,今天,黄安年的博客受权发布李沣《深切悼念恩师何兹全先生》的照片,这 6 张照片是 2011 年 2 月 19 日李沣来到何先生家中和北师大设在英东楼悼念何先生的灵堂时拍摄的。 第1 -3 幅,是李沣在何先生家中的悼念情景 第4 幅,翻拍自何先生在小红楼的外景 第5 副是,何先生的学生、书法家胡云复写的挽联 : 封建新论寺院长编著述讲学名符一代巨擘 慈颜久仰师恩广沐残雪寒春悲挽百寿鸿儒 第6幅是,英东楼外景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苑轶闻-4-苏步青“背榜”记
sqdai 2010-11-5 06:58
别以为大科学家、大学者儿时一定都是优等生,一定都是像高斯那样的神童,非也,且不说离我们较远的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 (他们幼时在学校里的表现乏善可陈),就说说我国数学家苏步青吧!他九岁、十岁的时候连当了三学期背榜生。 何谓背榜生?用沪语来说,是勒末名,亦即在班上或学校里排名倒数第一的学生。就像我在《钱伟长小传》里提到过的孙山和当年苏州中学考生钱伟长,名列榜末,谓之背榜。严重的是,苏步青背的是全校之榜! 苏步青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穷乡僻壤,九岁那年,极其重视子女教育的父母,走了百里山路,把他送到平阳城的最高学府县城高小。该校学生大多出生于城里的富裕人家,而家境贫寒的苏步青衣着寒酸,脸黄肌瘦,蓬头垢面,遭到了富家子弟的冷嘲热讽,百般奚落,甚至无端欺侮,拳脚相加,使得苏步青落落寡合,情绪低落,全无自信可言,加上老师上课又不大精彩,使得他只能到校外寻求慰籍。 对来自小山村的苏步青来说,平阳县城不啻为花花世界,于是他屡屡逃学逛街,学业荒废,经常在课堂上立壁角(即在墙角罚站,我上小学时仍有这种体罚,现时可能还有),他一开始还觉得丢面子,久而久之,习以为常,还趁老师稍不留神,走动一下;事后,迟到旷课依旧。直至校方规定他不准出校门,他仍在校内淘气。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连续三学期背榜,校方甚至向他的家长做劝退工作,如果当时家长听从学校的劝告,世界上就不会出现大数学家苏步青了。 然而,知子莫如父,苏步青的父亲苏祖善始终认为,儿子聪慧过人,是一块读书的料,因此,学习孟母三迁,把儿子转到离家 15 里的刚兴办的北港第三小学。幸运的是,在那里,苏步青遇到了他的第一位恩师 陈玉峰 老师。 陈 老师的地理课第一次打开了他的眼界,但他的逃课却积习难改,尤其是逃 国文 老师的课,原因是 国文 老师奚落他(他本来很喜欢文学),有一次逃到了 陈 老师那里。于是就有如下对话: 你为什么不去上国文课? 谢 老师看不起我。 看不起?看不起你,你就不读书了?这样到什么时候才会被人看得起呢? 你父母送你到学校来干什么? 学习。 向谁学? 老师。 你不去上课怎么 向 老师学? 。 你交学费的米是从哪里来的? 我爸从家里挑来的。 家里的米很多吗? 。(脑际浮起自己一家人吃番薯干的情景)。 你年年背榜,怎么对得起省吃俭用的父母?别人看不起你,就因为你是背榜生,假如你不是背榜生呢?假如你考第一呢?谁会小看你? 陈 老师见这番话打动了苏步青,趁热打铁地讲了牛顿幼时因成绩不好挨揍后发愤苦读终于成材的故事。 苏步青的灵魂受到了震撼,聪慧早熟的他勃发了无尽的力量,多年受压抑的学习热情如火山般爆发出来了。从此,他判若两人,发奋用功,接连三学期名列全校榜首,而后,又以第一名考入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市一中),接着,走上了东瀛留学、回国后努力教学科研的学者之路。 1931 年, 29 岁的苏步青在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后回到故里,到他家的探望者络绎不绝,他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他的恩师陈玉峰老师,立即把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者奉为上宾,深情地以恩师相称,感慨万分地说:没有恩师当年的教诲,学生不敢奢望有今日!饭后,苏步青雇了一乘轿子,请陈老师上轿,自己跟在后面,步行三十里,把老师送回家。 回味这段故事,我想到: l 不存在孺子不可教的情况,只要引导得法,一时的背榜生也能成材; l 遇到差生(从小学生到研究生里都会有),不用着急,只要把准他们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一定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l 自己一不小心,在同学中暂时落后并不可怕,只要不丢失志气和勇气,有决心和恒心,定能迎头赶上! 本文据王增藩著《苏步青》中的材料写成 写于 2009 年 2 月 9 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56129.html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8422 次阅读|7 个评论
师恩难忘!恩师许尚忠研究员生日祝福!
yrj 2010-9-13 16:50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严师记
libseeker 2010-1-18 16:28
中午一觉醒来,想起大学时代的离散数学老师尹老师。如今我只记得姓,名确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多个关键词组配用百度搜索亦无收获。 尹老师大概是97年或98年教我们离散数学。其实已经是60多岁,为学校返聘教师。瘦长身材,系很特别的北方口音。有口耳相传之传言为学校四大名捕或四大杀手之一,抓考试作弊毫不马虎,其实我们学校对考试作弊,一经查实,24小时内全校公示作退学处理。每逢考试期,特别是较集中的考试,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或期末考试,在教学主楼的橱窗时常可以见到白榜见到这样的公示,有时一人,有时多人。同学们被学长们忠告,尹老师非常严格,要好好学。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尹老师的第一场课,简短自我介绍之后,就是有约在先。大意是:做平时作业不得抄袭,第一次发现该次作业计零分,第二次发现平时成绩计零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卷面占70%,如果平时成绩为0分,期末考试卷面需要考86分,而86分是很难考的,考不过86分就挂了。一学期挂两科是淘汰警告,两次淘汰警告是淘汰。大学期间累计不及格超过4次,没有学位。(我所在班到毕业的时候,淘汰了好几位。)还有一条,一旦发现抄袭,不得争辩,如若争辩,平时成绩记零分。 也许是因为作业确实比较多,也许是因为这门课程确实比较难,也许是没把抄作业当回事第一次作业有若干份雷同。尹老师在上课前告知,课后请当事人主动找他说明情况,否则后果很严重。尹老师好像是将雷同的作业暂扣了,抄与被抄的人都得前往说明情况,经过说明情况以后,如果却系无辜被抄袭,无责任,如果确实是抄袭了,该次作业记零分,且下不违例。我们是同一个专业两个班近90位同学一块上课。据说另一个班有位同学争辩了,平时成绩确实按零分,无论谁出面求情均无效。 印象中,我是数学科代表,但与尹老师的交流很少,只是负责收、发作业。离散数学的作业比较多,几乎每次课都有课后作业。我比较喜欢数学,但离散数学学的并不好,平时作业自认为做得很认真,但每次均能被尹老师发现错误。不知道是否因为平时成绩不甚理想,期末考试自以为考得不错,期末成绩只是六十来分。记得看到这个成绩时,我倒抽了一口凉气。 尹老师的严厉、严格、严谨,我难以忘记。虽然我对尹老师有着几分畏惧,但是始终是敬重的,他是为数不多的严师。尹老师估计是一辈子从事数学教学与科研,数学使其精微,亦令一届届学生们或多或少地精微起来、深刻起来,不济如我,当属受益者之一。掐指算来尹老师年近八旬,不知道现在还好不好?衷心祝福尹老师幸福安康!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37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堂也将桃李芬芳——祭恩师
penrose 2009-12-11 20:55
2009年夏日,我在博士毕业论文的最后一页写道: 从我踏入校园到博士毕业,整整是二十年寒窗。二十年读书生涯里我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绩,都是和诸位亲人、恩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分不开的。我不曾忘记每一张微笑、每一个背影和每一份甜蜜;我也常常忆起每一起训导、每一次失败和每一回辛酸;我更是学会了分享每一项成功、每一滴喜悦和每一份快乐。二十年不会是终点,书中虽没有千钟粟和黄金屋,读书却给了我无穷批精神财富和无数个新起点。我想这个起点就如夏日这新绿一样,孕育着希望和美好,还有感恩! 是的,感恩!我需要感恩!二十年读书路上,有多少位亲人、恩师、同学和朋友相伴相助已然无法屈指数清。我最为清晰记得的是几位恩师对我殷切的关怀和爱护,在我读书生涯的数次转折点上最为重要的一位恩师,便是您我敬爱的赖老师。 我想起了我的初中时代,小学毕业成绩并不突出的我进了这所乡普通初中,简陋的教室和简单的生活,还有简朴的同学和老师们,便是这里的一切。而我,也是这所普通初中里普通的一员。我成功的起步来自于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那是我们初一第一次测验,成绩可谓是差的一塌糊涂,全班仅有五个人及格作为班主任的赖老师把我们五个人叫去了办公室,没有批评、没有训话,只是幽幽说了一句:一周后的县里数学竞赛怎么办啊?随后给了我们每个人三本作业本,要求把数学课本上的习题做一下。当时单纯幼稚的我们却无法体会老师的苦心,有的同学把作业本放在一边不再理会,也有的同学真的认真做起了习题,但做到后来发现一周之内做完简直太困难了,也就灰心放弃了。而我的脑海里不时映出老师那副愁容满面的忧郁,心里也不知犯下那股傻劲,认真把课本上所有出现的习题都先抄原题在作业本上,然后盖上书认真解答。课本上习题大部分不难,但有那么几道思考题是费脑筋的很,通过和同学老师们讨论,我也最终解决了它们。一周后,三本作业本满满当当写上了所有习题原题和解答。也因此,我顺利通过了学校里数学竞赛选拔进入到县赛区,那是我第一到县城参加竞赛。竞赛的题目很难,许多都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在范围内的大部分同学都能作答。我答完所有会做的题目并保证无误之后,开始审视着几道超纲的题,琢磨了许久后灵光一现,采用了我解答课本上一道思考题的方法,发明了一套证明方法解决了一道题,而剩下两道实在不会就放弃了。回到学校后,看到老师公布的标准答案,欣喜地发现我的证明方法和标准答案非常类似。那一次竞赛,我意外地成了学校里唯一一个拿数学奖的同学,虽然只是三等奖末奖,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却激起了一朵小小的浪花。从此以后,数学课本上的所有习题我都认真抄写下来,然后自己看完例题之后就动手解答。一个学期下来,我把数学课本上所有的题目都反复做了三遍。也就从此,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凡是课本上出现的题目,我都会一一解答,哪怕再难也要把它弄明白。三年的初中生涯,除了借过同学的几本辅导杂志以及学校发的复习资料外,我一本辅导书都没有买过(大概手上没有任何零花钱也是原因之一),但书上的习题却统统做的滚瓜烂熟。三年初中,从第一次全校统一大考开始,我便是全校总分第一名,此后任何一次大考都没有退到第二或者以后的位置。那是我学业里最美好的一段回忆,因为那时心无旁骛,唯有不停地学习,穷乡僻壤没有学习资料就靠一本课本学透,就这样造就了我学习成绩的一个巅峰时代。也从此,我对我的自学能力有了自信,不再等待老师的教授便知如何进行深入地学习,用父亲的话来说,就是学会自己要了。我也因此有了保送到省重点高中,再考入北京上大学,再保送到科学院硕博连读等步步高升的学习道路。如今回想起来,这一切的转折点,便是那次数学小测验之后赖老师的幽幽一叹唤醒了我学习的欲望。曾经恩师的一句话,才有了学生的今天,这样的恩师,如何不值得感激? 可时隔多年,一直没有赖老师的音讯。直到今年春节假期,我才得以到恩师的家中拜访。老师问我几年来的境况,我只说还好,博士即将毕业,前途虽不定但还是有信心的。师母和家人都不在,赖老师亲自下厨做了几个菜,我们边吃边聊,不知不觉菜已凉了,赖老师却还教诲不停。我尽可能诚惶诚恐地回答,学生未成大业,也非大器,但凭有乐观的态度和不辍的精神就能不断进取的。临别前,赖老师问我什么联系方式最方便,我说上网吧,于是我加了他的QQ,给了Email便回了家。此后回京半年里,忙着毕业答辩和成家立业,竟然少有上网。忙妥当之后有了空闲,偶有一天收到赖老师的QQ留言问好,我简单回复了,却从此不见回音。新工作不甚紧张,可自己却也拼着一股劲想做的尽可能好一点,于是疏于和恩师联络也竟然成了习惯。终于,熬到了2009年的最后一个月,想起了回家过年,想起了家里的亲人朋友和恩师同学们。可是,对我最关注的赖老师,却没有机会走到下一年。2009年12月1日凌晨,赖老师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四十余岁 上天总是个偏心汉,让我一生中遇到这么多位好恩师,又让我最感激的这位恩师早早地离去了,甚至我连声谢谢都还没来得及跟他说。老班长在校友录用一句话表达了恩师和我们的关系: 赖老师担任我们六班两年的班主任,一贯兢兢业业,关心每个学生,赢得了全班同学尊敬和爱戴。 一个老师要关心每个学生,并赢得全班所有同学的尊敬和爱戴,而学生又如流水来去匆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桃李满天下的老师有很多,可每个桃李都芬芳感恩的老师又有几何?赖老师直到去世一刻,都不过是一名普通教师。他教我们开始是以政治课老师的身份担任班主任,后来因英语课没老师上才兼任英语教师,还是一名普通平凡的老师。就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师,在我们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埋下了感恩的种子。而在我认识赖老师多年来,却几乎听说不到赖老师接受了哪位同学的恩惠或者有困难而求助于以前的学生只要你们过得很好,我便满足了,这或许就是赖老师的心愿。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似乎开始明白,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 可是,赖老师,您的匆匆离去,让我们何处去报恩于您呢?我努力地在记忆里寻找线索,也许照片是一种怀念,可我们那时唯一的一张照片是您趴在刚修好的京九铁路上给我们六名班委照的合影,而那时穷苦艰难的我因为一块钱的洗相片费用没敢要这张合影,就连这么一丁点珍贵的回忆,也就此抹掉了。学生拿什么怀念您?我的恩师。或许物质的怀念并不持久,我想到十几年前您那忧郁的眼神和幽幽的一叹,那一刻深深烙在我心里,一直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不忘记学习,不忘记前进,不忘记感恩。也许天堂里,您也会有那么一群学生,他们都那么尊敬您爱戴您感激您。天堂里,您的桃李,更加芬芳! 恩师,走好! 是为祭。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学生敬上
个人分类: 信笔小文|6873 次阅读|5 个评论
影响人生道路的老师
bupt1419 2009-9-11 17:04
小学,我的小学是在山里一个很小的小学里上的,整个班级才不到15人,整个学校不到10个老师,脑子里有记忆的是从3年级一直教我们到5年级的数学老师,他长相就很书生的样子,感觉他知识渊博,无所不懂,走路很有个性,喜欢穿拖鞋拖着走路,人还没到教室脚步声先到教室,所以坐窗边的人经常充当预警机的作用。他还教我们唱歌,记得教会了我们唱国歌,还有好人一生平安,我牢固的数学基础就是他教出来的。上了大学后的某年寒假和几个同学去拜访了他,他的书生样还是没变,只是老了很多,家里很破,生活艰难。 小学5年级,由于没有考上重点中学,在另外一个小学复读,遇到了另外一个好老师,教语文,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好多作文选让我们看,背,平均下来每人有十几本,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喜欢看书,看小说,他人特好,由于离家远,他就让我们住他家,师母给我们做饭,师母还带我们去河里抓虾,摸田螺,看着倒游的虾,很好玩。他的班级管理也很有特点,总是别的班级上课的时候我们下课,别的班级下课的时候我们上课,他说这样子不和其他人抢资源,操场土多,人多的时候对卫生健康不好,所以我们的下课时间一般远远超过了正常时间。 初中,在初中我遇到了影响我人生轨道的最重要的老师,我的物理老师,第一个物理老师是个年纪比较大的老教师,总是不厌其烦的回答我的提问,刚学物理,对物理充满了好奇,问题一个接一个,是他培养了我的物理兴趣,带我走进了物理的殿堂,不过一年后,由于班级很多人不喜欢他的教学风格,他被换到其他班级了,记得问过一个问题,下雨的时候,跑和走,哪个淋雨少,争论了整整有一个晚上的自习时间。第二个物理老师不但是我的老师,而且是我的朋友,他的人格魅力,教学风格,赢得了普遍的好评,第一节课以自己的身高引入,开始教误差,让人记忆非常深刻。他带领我继续在物理的殿堂里遨游,让我获得了到至今最好的成绩,当班主任转述副校长对我的表扬的时候,心里面非常高兴。从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物理给我带来了成绩,我就更用心的深入研究物理,很巧的是,高中他继续教我物理,但高中的物理竞赛我在市赛的时候就以2分之差败北,辜负了他的期望,但在高考的综合理科中挣回了一点面子。现在他不但是我的老师,而且是我的朋友,每次有回去,都会去拜访他。 高中,高中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估计高中老师换的多了。 大学,见我的另一篇blog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1803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4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心”期望
guodanhuai 2009-6-8 10:48
今天恩师找我去谈话,算是对我的临别赠言吧! 过些天你就要走了,本来是想让你留下来的,但你自己因家庭等原因也没有办法,我也就不过多强求了。今年高考的题目是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也给送你一双隐形的翅膀,祝你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高飞,我送你五颗心 一是决心,要树立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树立目标,你去的单位是个高手如林的地方,在那种地方下,竞争会很激烈,要为自己树立目标,树立一个方向。在树立方向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不断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我们学测绘出身的常过分关注技术,而忽略了科学本身,只有科学才能指引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二是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要根据科技的发展,根据国家人民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二是恒心,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要对自己的目标有恒心,目标一旦确立,就要坚持下去,科学研究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一定要坚持下去。平时的学习中要不断地积累,坚持下来,让学习和研究成为一种习惯。 三是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研究,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回报。 四是有仁心,仁爱之心。对父母要孝顺,对师长要尊敬,对同仁要相互支持。这就是仁心,你以后也会成为一些课题的领导者和带头人,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上下级的关系,师生的关系。牛顿发现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科研中要取得成就要和同仁们多交流,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大雁南飞时,排成人或一字,领头的大雁飞累了,就会到后面去,其他的大雁再顶上来,谁也不可能一直在领头的位置,这是客观规律。 五是有平常心,人的一生不可能是都如意,在前面几点我都做好了的情况下,不要在意一点一滴的得失,不要在意物质的多少,不要在意荣辱,只求问心无愧。所谓,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个人分类: 感触|3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节前忆恩师
刘全生 2008-9-9 10:38
又是一年教师节,又是一年秋来到。从西域的边陲小村镇的玩泥巴、放牛羊、戏花蝶的顽童,到现在身处大都市吃皇粮、做研究、带学生的科研人员,孰能不曰:这娃鲤鱼跳过龙门咧,或曰,那个山沟沟里飞出了个金凤凰啊。实现这个惊人变化,我既没机会感谢CCTV,也不必感谢清水河子镇电视台,呵呵 因为这些功劳都属于一路上陪我走过来的那些恩师们(仅指学校教育工作者),下面我就从前到后忆一忆他们吧! 第一位老师应该是我幼儿班的老师了,惭愧的是想不起她的很多信息了。记得她是因为,就是她把我拉进学校拉进课堂的。那时候我才4岁刚过,还不能入学,父母白天出工时,已经超过托儿所年龄的我就跟大我两岁的哥哥去小学,进不了课堂的我,在他们上课时间就一个人在校园里游逛,手里拿着一个汽车喇叭,时不时地吹几声。不久这就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了,这调皮捣蛋的家伙必须招安,不然影响全校的上课啊,就这么地,在新一批幼儿班招生的时候,我就被老师从校园的草丛里拉到课堂里了,学会了拼音字母和数字。 此后小学里的多位老师采取恩威并举的方式,算是把我给修理的有个样子了,调皮捣蛋、上课小动作啊前言后语啊的招老师烦,但学习成绩总让老师对我又烦不到哪里去,随着长大也知道卖乖了,毕竟那时候俺们校园周围从不缺少教鞭啊! 初中阶段的校长也让我印象深刻,也是因为他对我作了一次雕刻。当时我成绩虽然依然不错,但是课堂纪律不好不知怎的传到校长的耳朵里了,居然在一次校长点名见面会上,在全校的广播中把我和那些各班打架闹事的坏典型一起点了出来,汇集到一个大教室,校长亲自训话。不过会上校长倒是没有批评我们,而是对我们这些刺头说:男孩子调皮捣蛋说明你们聪明,你们要把聪明劲用在学习上。那几位真刺头后来有几个还是没有改悔,我倒是把这些谈话记了个牢。 高中阶段对我进一步深度雕琢的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业务能力自不必说,因为我第一次觉得语文课这么有意思,咬文嚼字这么适合我的一部分脑细胞,呵呵。更重要的是,作为班主任的他总是雕琢我们如何做人、做事,让我们知道凡事上的轻与重。严厉中透着慈爱,谐趣中充满教诲,让我真正的看到了后来在北师大校训上看到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大学阶段限于跟老师的距离,直接的一对一的受教印象深刻的却无什么老师,只是在很少的一些机会中,感受到了几位老先生的风范,也算有所收获了,这里也不敢冒攀附之嫌,赘言细节了。 研究生阶段跟导师一对一,面对面地机会就很多了,因此各方各面就被精雕过,也被细琢过。细节也不赘述了,参见我的博士论文后的致谢吧,呵呵。 最后,在此祝所有结缘成为我师者,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往事再提|392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