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民最珍惜感情
wangdh 2010-1-26 20:55
人民最珍惜感情 (王德华) (说明:这是写于 2007 年的一个随感。) 凤凰卫视播放了当年的知青生活,主要是讲陕北知青的故事,主人公是从北京去的一批知青。故事中有两个人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印象很深:一个名字是孙立哲,一个叫李秋雨。 孙立哲,现在留学美国,已经是一个大公司的老板了。他回到了当年的插队的那个村里,专门从延安请来了厨师,大摆酒席宴请全村的老老少少。看着他端着酒杯,泪珠在眼里打着转,用一口的延安话,说着那些感激乡亲们的话语。看着这些画面,你的心会有一种感动,这种感动会让你浑身颤抖,热泪盈眶。 李秋雨,他回到北京后,由于患了重病,年纪轻轻就走了。他有一个要求,在自己死后,让同学们将他的骨灰埋到他当年插队的地方去。在朋友们将他的骨灰送到陕北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无不动容,个个老泪纵横。村里几十口子人给他树碑,给他戴孝,在碑前给他跪下了。老支书一声死者为大,众人齐刷刷跪拜,场景壮观,感天动地,苍天落泪 这个时候你的眼睛早就是模糊的了。 不知是历史的错误,还是历史赐予的机缘,让这些当年的热血青年,受尽了苦难,磨练了意志,懂得了感情。陕北人民的感情是那样的纯朴,又是那样得让人不能承受。当周恩来总理听侄子说到陕北的人民在讨饭吃时,泱泱大国的总理禁不住热泪盈眶,嘴里连说我们对不起陕北人民那。看着陕北人民那些布满沧桑和善良的脸庞,听着那荡气回肠的《信天游》,你的心里也会热热的,眼睛也会湿湿的。要知道,这里的人民为新中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倾心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保证! 人民最懂得感情,最珍惜感情,最需要感情。 老百姓,普通的老百姓,这就是人民。 一个国家要对得起她的人民,要为了她的人民。 一个把人民抛在脑后的单位、政府、国家,人民也会抛弃她。 (王德华 2007.9.23 )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5670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中国某些精英“唯我独劣”——从“留美博士吻瘫机场评论”说开去
luohaijun 2010-1-21 19:23
近日,有关 留美博士吻瘫机场 事件在国内媒体经过众多媒体和精英的大肆狂轰滥炸、口诛笔伐之后,他们的结论以及留给笔者和众多读者的一个整体印象就是:该博士素质真差,丢脸都丢到国外了,中国人素质真差 , 中国某些精英的那种丑恶嘴脸也真是不把自己说成最劣等誓不罢休啊! 首先这个消息在美国国内压根儿引不起媒体和观众的吸引力,但只要是可以丑化中国人的任何事情,中国的某些精英必然会煞费苦心,深挖细掘,刨地三丈,不搞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美国等后爹后娘们。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因为美国的媒体和公众也知道,这个过错的根源和责任在美国机场,如果不是机场人员的失职,是不会有这个好差使给中国的某些精英机会的。再者,从这些报道看,矛盾和漏洞很多,比如报道认为是博士溜进进场骗过安检的,这有说明博士有明显的主观故意性。但从报道中我们也知道,该博士说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犯了什么错 。于是,中国的这些精英就普遍认为是该博士不懂法,不懂常识,丢脸丢到国外了甚至扩大到了中国人素质真差等等一边倒的评论。 实际上,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知道溜进机场,骗过安检是十分严重的行为。因此该博士不知道后果完全是瞎说。唯一可能的情况时,安检门口敞开着,暗示着这里欢迎乘客大摇大摆的进来,于是该博士也就想也没有想,十分正常地和跟大家进去了。只是事发之后,西方精英素来认为唯我独尊,因此,在事情过了许久之后,经过多方的研究研究,才捞到了中国留学男博士送女友这个挡箭牌,但是也觉得自己底气不足(至少过来这么长时间,录像是否剪辑过不清楚,但是我们都没有看到是事实,我们所听到的都是一面之词),因此该事情的报道不敢登大雅之堂,只在小报小角落发表发表。自古以来,无论古今中外,和女朋友吻别是十分浪漫和动情的时刻,但是在这些西方的走狗面前,变成了吻瘫机场的罪魁祸首!!! 从鸦片战争以来,羸弱的中国一再遭受列强的欺凌和敲骨吸髓般的剥削。时至今日,剥削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性质和程度依旧没有变。胡萝卜和大棒政策造就了许多精英唯西方是从,拜倒在西方的脚下,对外奴颜媚骨,对内极力丑化中国政府和人民,真可谓丧尽天良,六亲不认。 留美博士吻瘫机场 事件美国不响中国响,恰恰说明了某些精英那种根深蒂固的 唯我独劣 的思想。 想起了一句古老的哲理:肉食者鄙。也想起了伟人的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个人分类: 物理前沿|3570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今敢讲此话的官员能有几个?
dilingjun 2009-12-3 10:52
这是重庆市委召开三届六次全会,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上 市委书记薄熙来作工作报告中的章节。 我觉得薄熙来通过浅显易懂的语句揭露问题本质,教导人们启发人们。多年来我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一篇领导人发言,因为那都是空话套话,但是今天我看完了他的发言,觉得讲的非常实在、非常有理、 把现代官场刻画得入骨三分,希望那些拿着老百姓上交给国家的俸禄的大小官员们,好好听听薄书记的话吧: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无论大贪还是小腐,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薄熙来说,重庆直辖以来,历届班子都高度重视党建,成效显著。我市的梁晓琦、蒋勇、刘信勇、晏大彬等人,涉案金额都在千万元以上。今年1-9月,全市就查处了厅局级干部19人,这次打黑除恶,又查出一批保护伞,文强、彭长健、张弢、乌小青等人执法犯法,令人震惊。 薄熙来指出,腐败大案要案让人警醒,而小贪小腐面宽人多,也不容忽视。一些干部认为,小牟私利、法不责众,所以收红包,拿购物卡,捞外快,打业务牌,曲线敛财;一些权力部门的干部,变着法子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他强调,腐败往往有个量变到质变,渐进到突变的过程。无论对大贪还是小腐,我们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也会影响生命力。有些人作风蜕化,如果不注意,照样会病入膏肓,最终致命 薄熙来说,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也会影响党的生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违法,但作风蜕化,如果不注意,照样会病入膏肓,最终致命。 薄熙来还给这些人画像:一是讲话、作报告、写文章,不动脑筋,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还不时拼出个四六句,不知所云。二是习惯当甩手掌柜、做二传手,层层批转,坐而论道,不干实事。三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工作飘浮。四是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当三拍干部。五是报喜不报忧,专拣好听的说,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六是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个电话聊半天。七是不读书、不学习,玩游戏、炒股票,斗地主、打麻将。八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办公室越修越豪华,小汽车越坐越高级。九是处事圆通、好人主义,喜欢当瓦匠和稀泥,喜欢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不当铁匠硬碰硬。 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对那些松松垮垮、脱离群众的干部,当然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 薄熙来指出,脱离群众是另一个严重问题。有的干部,心思不在群众,对老百姓疾苦视而不见,不屑于跟群众打交道。去年的大下访和今年大走访,接到1.8万个积案,80%是该解决、而没认真解决的群众实际困难。还有一些干部,长年走读,村级干部住乡镇,乡镇干部住县城,区县干部住主城,根子不在基层,这就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薄熙来说,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对那些松松垮垮、脱离群众的干部,当然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有老百姓批评说:现在的路越修越好,干部下基层却越来越少;电话越来越多,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办公楼越盖越气派,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反躬自问,有没有这些问题?干部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提得起来,市委一定要多用、重用那些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干事的干部。 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 薄熙来说,革命的道理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员,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去为人民办事,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反之,你文化再多再高,背离了这个宗旨,也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次打黑除恶,群众寄来1万多封举报信,80%是实名举报,也是一场人民战争!战争胜负、政权兴衰,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 薄熙来说,重庆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谁走的勤、看的细,谁就能了解更多情况;而谁能真知、详知,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分析清楚,谁就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成功率,在人民群众中站住脚跟。不去调查、研究,心中无数,百姓当然不会买账。目前,我市一些地方工作不得要领,群众还不满意,就是因为有些干部还沉不下去,不能实事求是搞调研,对情况一知半解,拿不出管用的招数。 不要像那些腐败分子,不识文化瑰宝,只认金银财宝 薄熙来说, 人生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钱财吗?它害了多少人!积极做事,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才最高尚,也最充实!领导干部要算好人生大账,在有限的人生,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样心里才踏实。 一要干活,二要干净,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活得充实、积极,才能干出很多有意义的事。 薄熙来说,党的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文化瑰宝是真正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撷取精华,为我所用。不要像那些腐败分子,不识文化瑰宝,只认金银财宝,要学到真东西,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文化品味。一要选好书,多读革命文献,古文经典,科技、经济类书籍,要静下心来,系统、深刻地领会;二是选择精华背下来,这样才能运用自如。三要亲自动手写文章。要边看、边记、边写,领导干部写文章、写报告不要让助手和写作班子代劳。如果做个报告,都照念写作班子提供的讲话稿,自己不长进,对听众也不负责任。 继续做好选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尽快实现一村一个大学生的目标 薄熙来说,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能考验人、锻炼人,越能出人才。我们党是执政党,曾历尽千辛万苦,创下了基业,一定要把接班人培养好。市委开展的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培养干部的好形式,很有意义,以后新招录公务员,新提任干部,都要进行三进三同锻炼。在村级组织开展的三项制度也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今后要向乡镇、区县延伸。要重视经过实践锻炼成长起来的干部,对常年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选用干部,要引入竞争机制,多听民意,不搞好人主义,不埋没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薄熙来指出,要继续做好选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进一步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尽快实现一村一个大学生的目标。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006 次阅读|9 个评论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ripple 2009-10-21 11:41
近日偶尔看到一本书,杨显惠先生在几年前写就的写的《生存绝境:定西孤儿院纪事》。虽然网络上只能看到有限的几个章节,但文中朴实的语言,真实地叙述还是能在几行字间把读者摄定,跟着杨先生侧耳倾听,听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百姓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一家家亲人的生离死别。 《定西孤儿院纪事》:实录饥饿的绝境 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11:40 中国青年报   我扳着手指头计算,现在五十三岁的人在1958年的时候才五六岁。也就是说,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和随之而来的1960年的饥饿,在他们的记忆中已经是一个幻影或者传说而已。但是这些事情的确是不该忘记的。历史学家告诉我们,1958年到1960年,由于饥饿,曾经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定西孤儿院纪事》作者 杨显惠    寻找饥饿的源头   爷爷死了,身体摆在炕头。我们想把爷爷从炕头移到上炕,那里凉,是炕火到不了的地方。因为饥饿,我们抬不动爷爷。母亲、奶奶和我,都没有力气。我们就翻着轱辘,把爷爷从炕头翻到上炕当年身陷饥荒的定西孤儿展金元这样跟杨显惠讲述他们在大饥饿的故事。当杨显惠转述这些惨烈故事的时候,老泪洇出眼眶,在杨显惠粗粝的面孔爬动,他的嘴唇哆嗦,年届六十岁的西北汉子像小孩一样抽泣。   杨显惠见到展金元是在2004年,他是饮马农场的农工,就是杨显惠兼职副场长的地方。   如果不是杨显惠到来,这些往事可能就死在展金元的记忆里了。杨显惠一次一次引导他讲述死去的亲人。他们喝着酒,在清冷的夜晚,杨显惠用一个本子,把他们讲述的内容记录下来。在讲述的时候,杨显惠和展金元经常泪流满面。   展金元的姑父原来是这个地方大队的副队长,姑姑和姑父每人一天有半斤救济粮。他和奶奶就吃这个救济粮,吃了五六天,不行了,都不够吃,大家都挨饿。姑父就跟姑姑说,公社成立了孤儿院,叫儿童福利院,没有大人照看的孩子可以送到那儿去,他说我想把展金元送到孤儿院去。   姑姑背地里跟奶奶说这个事,展金元听见了。第二天早上他爬起来自己走到孤儿院。展金元活下来了,奶奶也活下来了。那时候展金元12岁。   杨显惠在《定西孤儿院纪事》中寻找当年饥荒和灾难的源头,在1958年到1960年担任甘肃通渭县县委书记的人名叫席道轮,杨显惠费尽周折寻找这个人。但是最初通渭县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席道轮曾找地委书记反映情况。地委书记训斥他说:你跟我说这些事干什么?你们是大跃进时期的先进县,这个旗帜不能倒。席道轮不敢再说了,连夜又返回县里。2002年,杨显惠问席道轮:当年饿死人的问题你有多大的责任?   席道轮说:我是有责任,可是这个责任不能全怪我,我是根据上面的指示把粮食集中起来保管。作为县委书记,当初出现饥荒时我想挽救,但是无能为力。   饥荒的发生实际上是生产关系遭到破坏产生的恶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彻底摧毁了几千年来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形态,全国解放以后,搞农业合作化,把农民的土地都收起来集中。每年的农业都在减产,一年比一年产量降低,可是我们的公社大队书记,或者县里,再往省里,往地区,往县上,一级一级上报产量的时候越来越高,到了大跃进的时候,各地都在放卫星。    这段饥饿的历史不应该被回避   1958年到1960年,定西人因为饥饿,没有食物吃,村里的人就剥树皮吃。一个村一个村的,如果哪儿有一片榆树林,很快榆树皮就被剥光,白花花一片。最严重的时候,杨树的树皮,杏树的树皮都被剥了吃。树皮没得吃了,就吃谷糠,就是谷子椿下来的皮,放在锅里炒,炒完以后在石磨上磨,磨得更细一点,打糊糊喝。   在靠近兰州的地方有个靖远县,因为办过农场,有几孔窑洞,窑洞不是在山上挖的窑洞,是拿土坯垒起来的拱形的窑洞,当地就利用这些窑洞又办起一个大龄孤儿院,那些十三四岁以上的孩子,被弄到这个孤儿院里,在这个地方种地,开荒,在这里生活。长大了就在这儿成家立业。小的那些孩子就全部集中到定西孤儿院。到了知青上山下乡的时候,那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就回到农村去,从哪个村来回哪个村去,给他们的身份是知识青年。还有一些就是刚进孤儿院的时候才一岁两岁,到了1969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刚十一二岁,不能上山下乡,这样的人数少一些,他们被弄到一个工厂里,作为学徒工使用。实际上由政府给这个厂里拨款,厂里代养那些孤儿。   孤儿院就是为了大饥荒的遗孤设立的。到1975年的时候,那些最小的遗孤也已经十四五岁了,孤儿院就这么结束了。    以怎样的方式铭记饥荒和灾难   自2002年起,杨显惠用了三年的时间走访问当年大饥荒中幸存下来的遗孤。包括当年孤儿院的领导,孤儿院的老师,某些遗孤的家长约150人。对定西孤儿的采访每年需要花费两2.5万元,最初三年,作协补助1万元,其余都是自己支付。后来获得朋友的赞助,一位热爱杨显惠小说的生意人在三四年间,每年给杨显惠2万元支持他的采访写作计划。   《定西孤儿院纪事》的篇章最初由《上海文学》杂志从2004年第一期开始到2006年第六期连载发表。   2007年3月,《定西孤儿院纪事》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2篇,其中的《黑石头》讲述两个母亲关于饥饿的痛苦的故事。《老大难》写一个母亲在饿死人的日子,母亲狠心地撇下儿子,带着女儿改嫁;《姐姐》写一对冻饿交加的姐弟,在趁人之危的牧羊人家借宿,倔强的姐姐为了保住弟弟这棵家里独苗苗的命,被迫献出自己的身体。   《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发表受到读书界的瞩目。批评家卲燕君评述说:通过在大饥荒中幸存的遗孤们的叙述,将一幕幕饥饿与死亡的惨烈情境撕裂在人们面前。这些以细节构成的个人故事,使那场灾难变得具体可感,逼迫活下去的人们不得不面对、反思。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纪实的态度,文学的形式直面书写这段大饥荒历史的,这应该算第一次。   《上海文学》杂志主编、文学批评家陈思和先生在评介《定西孤儿院纪事》时说:我在主编《上海文学》的三年中,最难忘的事情就是连续二年半的时间(2004年第一期到2006年第六期)刊载杨显惠发表的《定西孤儿院纪事》。大约是每个月的中旬,我在灯下展开文稿,一字一字校对的时候,我就会被那些朴素的故事与干硬的语句所震动,一种揪心的痛隐隐发作,像是上了瘾一样。每个月我都期待着,期待着这一分大仁爱和大感动。   我愿意把它称作为信史,称作为纪录文学。随着历史的推移,许多把肉麻当有趣的文坛泡沫都会销声匿迹,但这样的文字,将会永久地留传下去。(夏榆) (编辑 小题) 为什么我的眼中 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伟绩葬送于腐败
dilingjun 2009-9-21 17:56
邓公改革开放的伟绩世人称颂,作为一代伟人也是无可非议。但一切丰功伟绩几乎快让当今的贪污腐败给葬送了。事实表明,吏治腐败和普遍官员的道德缺失,是社会不良的示范和引导,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基本的道德伦理。中国到了整顿吏治的最后时机!当今社会,腐败分子相当嚣张,而且都处于裸奔状态。他们不讲政治,只讲金钱;不讲奉献,只讲索取;斗富、显阔、纵欲,精神空虚,道德沦丧;从狂歌劲舞中寻求刺激,从灯红酒绿中领略潇洒,从封建迷信中获取寄托,从违法乱纪中求得平衡。倘若再不痛下决心遏制腐败势头,一些官员的心理真要癌变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了。要想进一步取得改革成功,关键是吏治,吏治不清,改革的一切成果都将付之东流。该下决心了!! 有人把毛泽东的晚年说成是错误。他晚年充分认识到执政党内部出现的巨大问题与隐患,因此他才痛出重手,在全国范围内空前规模的搞了一次群众运动,这也正说明在执政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毛泽东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站在人民的一边! 曾记得毛泽东杀刘青山、张子善后有一段精彩的话,现在听来都发人深省,足以让现在的贪官们心惊肉跳。原话节录如下∶ 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我们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我们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他们两个,就是救了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啊。我说过的,杀人不是割韭菜,要慎之又慎。但是事出无奈,不得已啊。问题若是成了堆,就是积重难返了啊。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可他面对那样一个烂摊子,只好哭天抹泪了哟。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绝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不过,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112 次阅读|6 个评论
毛泽东为啥能受到人民永久的怀念?
lih65 2009-9-11 17:53
林伟 2009年09月10日13:1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又到一年9月9日,今年是毛泽东逝世33周年。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魅力毛泽东》一书,从政治、军事、文化、交往、读史、爱好等多个角度解读毛泽东,高度凝炼地概括了这位历史巨人的辉煌人生。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特从书稿中选取精彩内容,与网友共同缅怀伟人的雄才大略、领袖气质和人格魅力。(2009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由此,让我想起了这样几件小事:1942年,在延安发生了一件影响很大的事情。这年8月的一天,雷电交加,正在边区政府小礼堂开会的一名县干部不幸触电身亡。有个农民便说,老天爷不开眼,雷打死县干部,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这事传到毛泽东耳里后,当他了解到老百姓是因为赋税太重而不满时,他立即下令,减低税费,更认真地领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使边区的大生产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不仅改善了人民生活,官兵关系、上下级关系也进一步融洽。1955年仲夏,毛泽东来到杭州,搞社会调查。当他了解到杭嘉湖平原的余杭地区的老百姓深受血吸虫之苦时,心情沉痛,眼里盈满泪水,并指示:血吸虫病对人民的危害更大,一定要想法帮助人民解除苦难,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1958年6月30日,当他看到《人民日报》报道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喜讯时,心情激动不已,浮想连翩,夜不能寐。欣然挥笔,写下了《送瘟神》这篇著名的诗篇。1960年冬天,当他听到浙江省委书记霍士廉关于丽水、金华一些县区饥荒严重,老百姓没有饭吃,甚至饿死了一些人的汇报时,他心情沉重地说:这是犯罪啊!并斩钉截铁地说:要坚决惩治官僚义。   1976年7月28日,重病中的毛泽东一听到唐山强烈地震,导致24万人死亡的消息时,泪流满面这些小事都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心贴群众、心想群众、心系群众、心装群众的伟人情怀。而在人类历史上,像毛泽东这样深切地同情、关怀、爱护并切实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领袖人物,又有几多?   由此可见,为什么毛泽东能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这样广泛、挚烈的爱戴和深切而持久的怀念呢?这不仅因为他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而且还因为他具有极为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   正因如此,半个多世纪以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的歌曲,一直广为流传,因为她表达人民的共同心声,表达人民对毛泽东的衷心爱戴。 (今年9月9日是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逝世33周年忌日。毛主席纪念堂9日接待的瞻仰人数超过2万。早晨7点半,来自全国各地的瞻仰者就开始在纪念堂前排起长长的队伍。这说明,毛泽东新中国缔造者仍被崇敬。)-----博主添加   所以,我感到,在毛泽东逝世33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范,更要学习毛泽东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为民之志。人民的地位最高,亲民是我们的本分;人民的恩情最深,爱民是我们的责任;人民的利益最大,为民是我们的目的。因此,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亲民、爱民、为民是天职,是本分,是责任,是使命,是德行。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才是对毛泽东最大的缅怀,也才是对毛泽东精神的最好传承。 -----以下博主添加 33年过去了,共和国人民对开国领袖依然深怀景仰和爱戴之情。   毛主席纪念堂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炎炎烈日下排起了长龙,几乎每人手上都拿着一枝黄菊花,他们要把花献给安息在这里的一代伟人。纪念堂解说员告诉记者,自1977年纪念堂落成并对外开放以来,32年间,先后有一亿七千万人来到这里瞻仰缅怀伟人。   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毛泽东永远受到人们的景仰和爱戴。   60年前,在他现在安息位置正北方向大约1公里远的天安门城楼上,这位人民领袖豪迈地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从此,他开始了领导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长达四分之一世纪之久的奋斗历程。   毛主席纪念堂二楼设有毛泽东革命业绩纪念室,目光所及,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份份翔实史料,似在无言地诉说着这位人民领袖的一世辉煌   这位出生于湖南韶山一户农民家中的旷世奇才,青年时代便显露出兼济天下造福苍生的远大抱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天一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胸怀,显示了雄视千古的无畏气魄。在中国现代史半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的进程中,毛泽东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中心,中国革命的轨迹同他的个人经历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恰如他的战友、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所言: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作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毛泽东的影响显然超出了国度。他领导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恢复甚至放大了久违的自信心抗美援朝,打出军威国威,中国从此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在极度困难的国内外环境下研制出两弹一星,大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国门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把一个两极世界改变成大三角关系。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留下过这样的评价:像毛泽东这样的人百年不遇,甚至是千年不遇。他是世界为之震惊的辉煌的新秩序的最杰出的建筑师。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经历60年历史巨变的新中国,离不开毛泽东等新中国缔造者的奠基之功。正如著名党史专家金冲及接受采访时所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已经和正在做着三件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因为毛泽东等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努力,新中国在第一个30年里实现了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为标志的站起来,并为后来的富起来、强起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毛主席画像,自开国大典以来悬挂了60年。这幅画像早已连同天安门成为共和国的名片,成为共和国人民的永恒记忆。与其说毛泽东给新中国留下至今不曾消退的印记,不如说新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已经并将继续融入毛泽东那一代革命者的理想和追求。   33年前的9月9日,已经离我们很远,但这个特殊的日子却令亿万中国人无法忘却,它是一位伟人的忌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奋然前行、续写共和国辉煌新篇章的开端。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30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党和人民历史地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
lih65 2009-9-2 1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读后感 □梁煜璋 今天,人民日报理论版整版刊登了中国史学会署名、张海鹏执笔的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要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洋洋万言,一气呵成,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读该文,一个直接的印象隐隐作怪。不确信,待查证。初步统计了一下,全文共出现了共产党10次,毛泽东10次,胡锦涛1次,国民党15次(比共产党多了5次),孙中山7次,蒋介石4次。简单合计了一下,共产党领袖(毛泽东+胡锦涛)11次,国民党领袖(孙中山+蒋介石)11次,可谓是旗鼓相当。这样的统计和合计自然不是科学的方法,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格外深刻。显然,在评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之中,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分量是有些轻了。 该文作者对于孙中山先生尚且能作出他是20世纪初深刻揭示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杰出革命家的历史评价,然而对毛泽东主席却惜墨如金,洋洋万言却找不出(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这样一个像样的关键词句。 该文主旨大概是:中国最终让中国共产党挑起了大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个选择经过了严酷的历史实践的检验。然而在其中决定历史命运的关键一环,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地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否则就如邓小平同志断言的那样: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恰恰这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被作者洋洋万言的文字所不能承担。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又历史地选择了毛泽东,这两个选择同样都经过了严酷的历史实践的检验。这才是我们应该从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中最应铭记而不能忘却的历史源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道路上,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并以最终选择了一个成熟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为标志。在此之前我们党经历了陈独秀的右倾悲观,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经历了瞿秋白(很短暂)、李立三、王明等左倾盲动,同样导致了革命的严重挫折,甚至几乎到了葬送掉我们党那样一个危险的境地;后来又经历了张国焘野心分裂,也给我们党的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损失,一次次的教训,才让我们党和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明白:只有跟着毛泽东,我们的队伍才能打胜仗,只有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的革命才有成功的希望。正是在党走向成熟,在党员和人民走向觉悟的过程中,才有了遵义会议请回毛泽东作领导,才有了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也才有了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最终也才有了汇聚无数英烈和几亿人苦斗而换来的新中国的成立。 补充: 伟人就是伟人!伟大博爱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实际行动做出来的!【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真是功在千秋、后人景仰、亿民称颂、华夏动容!说不尽的毛泽东!永远的毛泽东!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晚年毛泽东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16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民为什么怀念毛泽东
lih65 2009-8-28 17:02
人民为什么怀念毛泽东 丁咚 文/来源:鸣蝉网中文论坛 只有到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纪念堂,看看每天排队等候瞻仰毛主席遗容的长长的人流,才能深深地体会到人民对毛主席的虔诚态度和深厚感情。在中国,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受到人民如此持久、如此广泛、如此诚心的怀念。你还可以通过广大的下层人民把毛主席的遗像、像章以及塑像当作图腾或者神仙膜拜,认识到毛泽东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已经超越了一个凡俗的人的意义,成为人民心中的神话。 毛泽东是一个有个性、有胆识、有才情、有韬略、充满矛盾和内心冲突的伟大人物,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记。不错,他是个开国者,他参与领导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推翻四座大山,将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他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机器,将一切剥削阶级、贵族阶级踏在脚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这些作为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在教科书中被一代代人学习、传承。 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在那些被专政、被革命、被打倒、被斗争的人看来,他一生中某些阶段的某些作为令人痛苦、令人痛恨,在提到他时咬牙切齿,嗤之以鼻。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物,他们立下了盖世大功,也曾犯下难以饶恕的罪行,但在岁月涤荡以后,往往变成一个简单的历史符号,一个被记录在纸媒上的抽象的人。很少有人在死后还能长久地被人怀念、活生生的留在人民心中,并且时间越久远、那些历史事实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反倒他的某些精神品格、某些人格特质永存人心,被历史所铭记,被人类所缅怀。而毛泽东就是这些稀有的人物之一。 罕见的平民情怀。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引路人易培基曾经对人说过,毛泽东将来要当平民天子,一言点中要害。毛泽东的一生敬重人民,依赖人民,拯救人民,解放人民,做人民的朋友,将自己视为人民意志的化身。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以他特有的气魄将人民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他认为,革命是什么人去干的呢?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就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农民。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因此,共产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老百姓可以骂我们,我们却不能骂他们,因为他们是主人。 人民对毛泽东的怀念,包含了对现世中官民对立的失望。对大量官员颠倒乾坤,搞不清为老百姓和为党关系的不满。对某些官员榨取民脂民膏、贪腐受贿却不干人事的痛恨。 对道的追求。毛泽东是个富于理想主义精神的人物,终生追求道,追求终极性的价值理念。他一生所做的事,概括言之,可以分为三类,解放中国,解放和改造人,对共产主义的追求。解放中国自不必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历史将永远记住他的功绩。解放和改造人,既救民于水火,又将人民推向深渊。他提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当家做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理念,从理论到实践,他将这些理想变成现实。他发起的反右派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乃至文化大革命都蕴含了他解放和改造人的良好初衷。但他对共产主义的盲目追求,却为中国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他曾对实践共产主义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把六亿人民带成共产主义作风,人民公社大协作,自带工具、粮食,工人敲锣打鼓,不要计件工资,这些都是共产主义萌芽,是资产阶级法权的破坏,希望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吹一下,把实际中的共产主义道德在增长的情况下也吹一下,他的共产主义理想世界是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以巨大的激情将这些理想付诸实践,但在现实中显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他把这些归结为人的问题,因此发动对人的改造,成为他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由之路,也因此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民对毛泽东的怀念,包含了对当今社会过于现实主义的倾向、对官场的庸俗主义的风气的失望,对大量官员丧失价值追求、道德底线,放弃人格改造,一味追求实利的不满,对某些官员不屑于理想,等而下之,与社会恶势力,与道德败坏者,与形形色色的老板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痛恨。 体制内的造反派。毛泽东痛恨一切体制内的官僚主义习气,他无数次痛批官员脱离群众,并公开号召人民造反,是一个体制内的革命家。他多次强调,革命成功了,一部分党员却不愿意再前进,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做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有些官僚主义者甚至骑在人民头上拉屎拉尿,成了小蒋介石。他对解放后正在形成的官僚体制强烈不满,认定中国的官僚体制将带来清规戒律,压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官僚体制还将培育起一个官僚主义者阶层。他在诗中表达,今日呼唤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神州岂止千重恶,赤县原藏万种邪,他渴望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一声鸣唱,万怪烟消云落。文化大革命寄寓了他的这些理想,希望踢开党委闹革命,通过体制内的造反,将社会上的官僚和脱离群众的知识分子,赶到工厂农村,促动他们灵魂深处闹革命,重建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和革命意志,从而解放受官僚主义者压迫的人民。 人民怀念毛泽东,包含了对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平、不平等现象加剧的失望,对大量官员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损公肥私、比资本家还厉害的官僚习气的不满,对某些官员滥用公权、骑在人民头上拉屎拉尿、压迫人民群众、形成特殊利益集团和特权阶层的痛恨。 战略上藐视纸老虎。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他的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斯特朗问到如何看待美国使用原子弹时,毛泽东回答: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最后谈到蒋介石发动的这场大规模内战的前景,毛泽东充满信心地说: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虽然在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中国人民在美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之下,将要受到长时间的苦难,但是这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正是以这样的英雄气概,毛泽东领导解放了全中国;同样,中国也才在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下,毅然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最终赢得朝鲜战争的胜利。以后屡次受到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毛泽东始终不卑不亢地予以坚决反击,即使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印度依仗美苏的支持,不断侵扰中印边境地区,毛泽东敢于以硬碰硬,取得中印边界战争的完胜。 人民怀念毛泽东,包含了对昔日中国政治强人在面对外辱时慷慨激昂的斗争精神的由衷敬佩,对今天以和平为借口特别是以经济发展为理由在面临外患时采取绥靖主义路线,一味害怕战争、片面反对战争、在强敌面前甘拜下风的失望和不满。
个人分类: 历史掌故|1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民教育 奠基中国
lih65 2009-8-27 22:09
教育部部长周济谈新中国60年教育改革发展 2009-08-27   新中国60年,教育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教育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教育发展成就巨大辉煌。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8月17日,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时感慨地说。    一、现实成就:   2008年9月1日,我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记者:一年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对这一成就您如何评价?您从2003年任教育部部长,至今已经6年多了,见证并亲历了这一历史过程,有着怎样的切身感受?   周济: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它惠及我国1.6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群众负担得到切实减轻。老百姓有一个顺口溜说得很生动: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充分说明这一政策是真正的惠民之举。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我认识一位乡村教师王月娥。2000年,我在湖北省委工作的时候,曾经去看望过她。她每天划着船把孩子们接到湖中小岛的学校里上课,然后把他们送回去,长期坚持。当时学校条件很差,但她还是坚持下来,把教育搞得很好,成为当地农民最喜欢的老师。她后来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去年两会期间,我在人民大会堂碰到她。她说这几年他们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搬到岸上来了,条件也改善了很多,孩子们享受到了两免一补,当地百姓也很高兴,托她带了一副对联到两会上来:如今孩子有福气,九载公读不收费;党的政策真是好,三农免税还补钱。   我们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完全免费义务教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意义非凡。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用较少的经费举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的确不容易;从另一个侧面看,也体现了工作上的成就。    二、历史成就:   人民教育,奠基中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成就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记者:刚才我们把时间点推到了一年之前。现在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如果我们把时间推到60年来看的话,这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周济: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最重要的成就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教育、奠基中国,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描述:两个跨越,一个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另一个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是又一次历史性跨越;一个突破,就是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一个重大步伐,是指实现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一个确立,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经过60年发展,可以说,我国教育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进入了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进入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成就一   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记者:您认为如何理解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跨越?为实现这一跨越我们作了哪些努力?   周济:我用一组数字来比较。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国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到2008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来要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因为充满了文盲的国家是建设不了现代化的。20世纪80年代,中央又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经过努力奋斗,到世纪之交,我们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再经过新世纪以来的继续奋斗,我们现在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在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都是领先的,意味着我们将来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潜力。   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在武汉市当市长的时候,做了很多招商引资工作,接触了很多外国企业家。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到中国来投资。他们说曾经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办厂,但中国劳动力素质是最高的。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勤劳、勇敢、守纪律的优良传统,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青年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这不是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而是数以亿计的整个一代人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整个民族素质大大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逐步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先是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再是推行两免一补,再到全免费义务教育,国家为此投入了巨大财力。国家专门召开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建设了8000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同时推进信息化建设,使广大农村地区、边疆地区孩子的学习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到2008年,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3%。   进入新世纪后,我们重点加强和发展农村教育,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进入到巩固提高和全面普及新阶段。   记者:说到农村教育,我想起在您的办公室里看到有很多农村学生的照片,这些照片有什么特别的来历?   周济:你看到的这些照片中,有一张是新时期的大眼睛。她坐在电脑教室里,享受着现代远程教育。我到过很多农村学校,看到他们都支起了一口口大锅。通过这些大锅,农村学校就能够接收到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过去10年中,我们建立了覆盖40多万所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深山里面的孩子们感到特别高兴,他们说: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了!同在蓝天下,我们共同成长进步!   另外一张照片中的3个女孩,是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几个学生。大家知道那是很贫困的地方。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好的学习机会,首先在西部农村实施两免一补。照片拍的情景就是这3个孩子第一次拿到了免费教科书,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还有一次我到甘肃一个裕固族自治县深山里的一所学校。在那里,孩子们健康成长,幸福成长,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老师非常敬业,教育设备也不错,特别是有了远程教育,孩子们的眼睛都闪耀着幸福的光芒,这跟我们多少年以前看到的情形大不一样,我非常感动。   成就二   实现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记者:您讲的第二个跨越,是世纪之交10年间,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您看来,这个跨越的真正意义在哪儿?   周济:我1965年进大学,是文革之前的最后一批大学生,那年招生20万;1978年考上研究生,是文革之后的第一批新学生,当年招生27.3万;1998年时,我做大学校长,当年全国高校招生108万;如今,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国高校招生已达600多万,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我经历了这样一个全过程,体会深刻,感慨万千。   比如说,有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他们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比较发达。1998年的时候,他们的大学生人数是我们的两倍,但是现在我们的大学生人数是他们的两倍。数量的变化,意味着我们每年可以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现在就能看到它的好处。几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用10年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50年的历程,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一个跨越,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意义极其重大。   我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世纪之交实现这个目标的。这对我们下阶段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为中国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牢固基础。如果没有人才保障,我想,什么创新型国家,什么现代化,都是一句空谈。现在的国力竞争非常激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力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要打好基础,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意提高质量。进入新世纪,我们始终强调高等教育要把握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现在高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创造出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服务。我认识的许多国外教育部长和高校校长,他们都跟我讲: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创造了世界奇迹。   记者: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很长一段时间在高校工作,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着不解之缘。在您看来,高校科技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周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实现科学转型,就必须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高等学校在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直接的贡献,除了培养大批人才以外,也作出了科技贡献、知识贡献。这两者也是辩证统一的,我们的科技水平越高,我们培养人才的水平就越高。   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5年,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93项,占全国总数的55.4%;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08项,占全国总数的55.7%;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41项,占全国总数的51.5%。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的比例全面超过了50%。   特别值得骄傲的是,近5年,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全部7项一等奖,高校获得5项,充分展示出高校科技工作的突出成绩和巨大潜力。   同时,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国家重大决策中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80%以上成果聚集在高校。教育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成就三   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   记者: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猛,给普通百姓带来了什么?教育结构的变革对教育部门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周济: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一直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我们国家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仅有初中毕业生是不够的。刚才说到,我当时跟外商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说我们劳动力素质普遍很高。他们后面还有一句话是说,如果这些学生都接受了职业教育,那你们的劳动力就更好了。   中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表现在数量上,是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去年我们有1900多万初中毕业生,其中840万上了普通高中,810万上了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规模和数量已经大体相当。这是非常重要的结构调整。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人人都去走上普通高中、上大学这条路,所以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方针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基本可以做到,初中毕业的孩子可以上普通高中,也可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只要你愿意,中等职业教育的大门是敞开的。   同时,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增长点。   这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很快,每年有1000万左右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进入劳动力市场,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努力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有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特别缺数控工人。我是这个方面的专家,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能够设计出一个产品,但是做不出来。我们需要的不是几百、几千、几万名数控工人,而是需要几十万名、几百万名。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具备每年培养数十万数控工人的能力。外国一些专家非常惊讶,他们由此知道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潜力非常巨大。   记者: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周济:对,这是根本性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实际上决定了我们发展的最基础的东西。职业教育不仅在规模上扩大了,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刚到教育部的时候,有一次到贵州的山区考察,看到大山上写的标语都是读完初中,出外打工。后来我们再去看,标语已经变了,是读完初中读职中,打工致富样样通,意思是说,你要想打好工,要想致富,就要去上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下一阶段就是要不断提高质量。我们经常说,教育改变命运,这在职业教育上反映得特别明显。海南省前几年下功夫抓普九,但普九之后整个高中阶段覆盖率非常低。这时他们就下决心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短短几年之内,他们的中职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普及率提高很快。有一次我到海南一所职业学校,有一个电算班都是女孩子,她们都来自山里的农村,我一进教室就看到她们朝气蓬勃的面容、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个个都非常精神,非常自信,我非常感动。要是在几年之前,许多人读完初中回去,然后就务农、结婚、生子,而现在他们面前是一片锦绣的光辉大道。我了解到,有一个女孩子毕业之后当了领班,每个月都把大部分工资寄到家里,家里也脱贫致富了。可以看到,职业教育不仅在国家经济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成就四   实现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记者:关心中国教育发展的人会注意到,这些年来,国家教育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西部地区倾斜。现在社会上普遍在讲一个概念教育公平。作为教育部长,您如何来理解教育公平的内涵?   周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所以我们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这几年我们在教育公平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我想,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用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坚持用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三是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记者: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优先发展教育,让更多困难群体享受良好的教育,是不是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用发展来促进教育公平?   周济:用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也是最大、最重要的教育公平。这些年来我们特别强调,加强农村教育、西部地区教育、民族地区教育、特殊教育,都是想方设法使教育有更好的发展,通过发展来使困难群体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这是教育的大公平。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我们把重中之重放到农村去,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在是西部,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面积非常大。西部有些地区的教育发展甚至跨越了几百年的历程,我们一定要让那里的孩子们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我们对特殊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也是老百姓很拥护的事情。   记者:这些年我们出台了哪些惠民教育政策?这些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济:用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这些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国家建立健全了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形成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奖、助、贷、补、免的资助政策体系。政策实行之后,国家财政和各个学校用于资助困难学生的经费每年大概是500个亿,资助的学生是2000万人。其中高等学校的资助面达到2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的资助面达到90%以上。   这样一个政策,使我们能够达到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能够接受职业教育。我们每年在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郑重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现在,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的现象已经基本消除。   记者: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像教育收费、招生考试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又是如何通过规范管理来维护教育公平的?   周济: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当前,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好的教育资源是非常困难的。在我们大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这样或那样一些不和谐、不规范的行为。所以我们强调从严治教,用规范管理来维护教育公平。比如说在招生当中,有一段时间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老百姓深恶痛绝,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也深恶痛绝。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后来实施了阳光工程,招生所有过程都要公开。阳光工程实行以来,招生工作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也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方面。我们正在制订措施和制度,严格规范管理。   应该说在新中国建立时候,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希望给人民一个公平的教育。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现在中国教育进入新阶段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教育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成就五   实现了教育大国的崛起,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记者:刚才您也说到,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周济: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坚持教育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地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改革等,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了由法律、法规和规章三个层次的教育法制体系框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60年来,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这个巨大变化,使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的目标,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穷国办大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将教育主动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记者:在中国教育几十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素质教育一直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社会上许多人也在问,什么是素质教育?到底能不能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周济:素质教育是我们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创造出来的,是解决中国特殊问题的很好的教育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我理解,素质教育有两层含义:一层意思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共产主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以我们一直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方针;第二层意思就是,素质教育也可以理解为提高质量的教育。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们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培养的目标。   应该看到,这60年来,素质教育总体来说还是成功的。我们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就是证明。现在的孩子,是充满希望的新一代、是值得依赖的新一代。比如说德育,曾经有些人很忧虑,总觉得80后、90后这不行、那不行,我就跟他们说,我们不要像九斤老太,总是认为一代不如一代,80后、90后是非常好的一代,在去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的时候看得非常清楚。最关键的时刻,青少年表现出来的良好素质和爱国热情让老一代很感动,让全世界都瞩目。这是一次最好的考验。我们一直以来坚持德育为先。德育,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够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跟党走,跟社会主义走。   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现在存在的问题很多很多,还有许多关键问题需要认真克服。从宏观上讲,是如何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从实践来说,必须下决心解决义务教育择校、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严重的问题。比如说体育,有一段时间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太好,我们这几年就提了一个口号:健康第一,就是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现在每天锻炼一小时深入人心,各个学校安排学生锻炼的时间比以前多多了,但还很不够,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我们还需要作更大得多的努力。总体来说,素质教育既是我们这些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面临的严峻挑战,更是我们今后奋斗的重要方向。   三、历史经验:   新中国教育发展的60年,是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60年。需要很好地总结经验,这也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弘扬的。   记者:中国教育6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这个成绩是怎么取得的?   周济:新中国教育发展的60年,是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60年。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这60年的经验,这也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弘扬的。我想,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党和政府坚强有力的正确领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始终坚持发展教育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三是始终坚持依靠教师办学;四是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   记者:60年来,党和国家坚持了什么样的教育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周济:60年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致力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崇高奋斗目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订了正确的教育方针,不断推动人民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我国教育走过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光辉历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阐述了教育方针的要义: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到教育战线来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记者:如何更好地理解发展教育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周济: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具有尊师重教、支持办学的优良传统。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是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我想这个口号有着深刻的内涵,还应该继续坚持下去。没有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一以贯之的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取得如此成就是无法想象的。   我举一组数据。2008年,全国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为5587亿元,其中农村为3581亿元。和1994年相比,当时全国财政总收入为5218亿元,总支出为5792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我们去年一年用在义务教育的投入,和1994年全国财政收入差不多。我们是在1985年提出来普九的,在普九初期,经济条件根本不允许,但老百姓都非常支持。走到哪个地方,都有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标语;不论在哪个地方,老百姓都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包括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现在我们强化了政府举办教育的责任,然而,发展教育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丝毫不能动摇。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教育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不断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一个孩子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记者:您经常强调,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您怎样来看待我们国家的这支教师队伍?   周济:我们现在有1500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60年来,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强国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创造良好条件,吸引大批优秀人才立志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另一方面,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一心一意建设教师队伍,始终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几十年来,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层出不穷,人民教师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我们的教师平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危急时刻和生死关头心中装着的只有孩子。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最危急的生死关头,灾区的老师们表现出了最伟大的师魂,涌现出一大批感天动地的英雄,老师们总是最后一个冲出教室,灾区英勇献身的教师普遍保持着这样的姿势:手指教室门外,或是身下护着学生。一想起来,总是让我感动落泪、无比崇敬。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   所以说,如果没有1500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没有他们的奋斗,中国的教育事业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第25个教师节很快到了,我们要大力表彰人民教师,也请社会上都要特别尊重教师、关爱老师。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的受教育过程就跟中国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研究生、第一批留学生,您是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些经历让您对教育改革开放有着什么特别的体会?   周济:教育发展始终伴随着深刻的改革开放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突破口就是教育,当时有两个重大措施,一个是恢复高考,一个是派出留学生。我就是受益者,从当学生、当老师、当校长,到当部长,我经历和见证了教育改革开放整个过程。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们不可能取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因为我们无论是基础还是投入,实际上都不具备条件。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都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的过程。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教育今天的辉煌成就;不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也将无从谈起。多年来,教育战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突破教育发展的思想和体制性障碍,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与此同时,我们大力推进教育开放和国际交流,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到2008年,我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3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20余万人,其中已有30余万人学成回国。我国累计接收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华学生120多万人次在高校等机构学习。同时,在海外建立的27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也成为汉语和中华文化推广的重要基地。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我们在这些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想下一步要继续发展,实现更高目标,也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人民的期待、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记者:在采访您之前,我看了很多资料,注意到您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您心目中,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周济: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的一个宗旨。刚才说了那么多成就,应该大力总结,同时也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我们遇到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离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仍然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城乡、地区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薄弱;教育观念、体制、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素质教育推进难度较大;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从一个受教育者成长为一个教育管理者,一辈子都在和教育打交道。在新疆工作的时候,我就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大家有时候开玩笑就说我好为人师。到教育部来之后,我到农村去了很多次,深深体会到办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很不容易。教育和别的工作相比有它的特殊性,它是在教育人,培养人,本身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难度非常大。刘延东国务委员经常强调,教育事关千秋万代、涉及千家万户,谈教育千言万语,看教育千差万别,办教育千辛万苦,办好教育要千方百计、千军万马。这深刻地说明了办好教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对于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来说,现在确实是享受到了教育发展的成果。但是我们中国人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在以前最困难时候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现在逐步小康之后,他们都希望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这需要我们认真去理解、去体会。要办人民满意教育,就是要满足老百姓这种期待。   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将会更多体现在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上面,这对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教育如果不提前实现现代化,我们的人才就准备不出来,我们的科技进步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时,温家宝总理提了三句话: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投入亟待增加,教育水平亟待提高。这三个亟待,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这样做,教育就不可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就会不满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于教育,我们要树立的目标就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奋斗。   老百姓对教育有着很大的期待,同时对教育是非常理解的。大家给了我们很多鼓励,所以我们一方面感到压力很大,一方面也感到很振奋。特别是我们到农村去,到职业学校去,到工厂第一线去,看到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我总是很振奋。搞教育的最大好处,就是能看到下一代健康茁壮地成长。   记者:现在我们正在规划下一步教育改革发展。如果说,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我们当前的梦想,作为教育部长,您将怎样来描述这个梦想?   周济:60年奋斗下来,我们做成的一件大事就是让孩子们能够有学上。我们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建设成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正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向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前进。   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么多的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要把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必须加快发展教育事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增强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紧迫感。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人民的期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奋斗的方向。(记者 余冠仕)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27日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2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泽东与胡锦涛各自最让人民满意的一句话
lih65 2009-8-2 17:45
读《毛泽东选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句话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三日,毛泽东在全国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上讲话时的主题是: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大多数。  2009年7月31日下午,我在人民网首页的头条新闻中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在去年的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胡锦涛表示,过去的五年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奋斗的结果,光荣属于祖国,成就归功于人民。 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大多数,光荣属于祖国,成就归功于人民。 读罢两位伟人各自最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一句话后,我深有感触。两代伟人毛泽东与胡锦涛都能将人民群众放在了一个至高无尚的地位,让人民当家作主,一切功劳属于人民。 倘将毛泽东的这句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大多数用来评价政府官员的清廉与否则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我们通过民意调查,可以衡量出一个官员究竟是称职还是不称职,究竟是作为还是不作为。 倘将胡锦涛的这句光荣属于祖国,成就归功于人民用来说明我们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所取得的骄人的成绩一切归功于人民,则是最为不过的了。 两位国家元首都能将人民群众的地位摆在了一个非常显要的位置,这更加地说明了人民群众的执政地位永远是不能被剥夺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无数人民群众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永远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人民群众从古至今历来都是忠厚善良老实的群体,他们说话都很直,他们的言语都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官员的清与浊,只有人民群众心中最有数。一个地方官员的为官好与赖从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就可以让人民群众们窥见并看在眼里,考评官员的作不作为,就要用毛主席的这句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大多数。为官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做事就要同人民百姓群众打成一片,无悔地为人民服务,不做亏心于党,愧对于人民的事情,这样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光荣属于祖国,成就归功于人民。当人民群众们听到了总书记胡锦涛的这句话时,甭提他们心中有多美,最起码党和政府无时无刻地将人民群众牵挂在心,成就归功于人民,多么质朴的一句话啊,却温暖着每个人民群众的心。 如果再有极个别的官员在百姓群众的心目中不地道,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占着党和人民的利益。我们就应同对立于党和人民百姓群众的群体坚决斗争到底。在此,建议我们党和政府的高层大力的倡导并去实施毛主席的这一话语。用人就应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大多数。为官一方,只要大多数群众都说好,我相信他肯定是一个称职的官员。毛主席又有一言:治国就是治吏。是的,吏一日不治则吏日趋渐腐,吏腐则民殃。我们的党和政府只有不断地去完善相关的治腐措施,并经常性地去民意调查测评官员,多了解民意,而不只是拘泥于走过场,只有这样,官员们才能去用心为民服务。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大多数,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支持的,这样才能体现人民群众的执政地位。成就归功于人民,最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与自豪。 说实话,百姓群众最喜欢那些为民服务无怨无悔的官员,最痛痕那些以权谋私鱼肉乡邻的官员,其实,没有官员办不到的,只有官员不愿办的。今写此文,建议党和政府相关部门能经常性地深入人民百姓群众当中,调查民意,了解民生,从民之口了解当地官员之品行,以此来衡量官员称职与否,有无提拔任用的必要。当官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任用官员不应只是上级政府部门个别人说了算,用人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大多数。我们党和国家永远都是接纳为民服务永不言苦之士,摒弃贪污腐败侵害人民之贼。相信这样,我们的党和政府在任用领导干部及作出重大决策时,多听听民意,多了解民情,并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大多数,这样定会使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会上一个大台阶,只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奋斗,定会取得光辉的成绩。用总书记胡锦涛的话就是光荣属于祖国,成就归功于人民。 毛主席和老一代革命家的高瞻远瞩、为国为民、为中华民族摆脱奴役、翻身解放、当家作主、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日后中国的发展强大乃至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绘出了精美的蓝图,否则、我们今天会是什麽样呢?任何人都不能撇开历史孤立片面的看问题。 毛泽东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是他的出发点,也是他的落脚点,为此,创建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他是人民群众最敬重的一位伟人。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绝不容许一切贪污腐化现象的存在。看看他惩罚贪污分子的决心和措施,我们就不难看出他老人家的雄才大略。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永远怀念毛主席! 胡锦涛心中装着人民,人民至上,他的实干,他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强国富民光明大道。我们为祖国有这样的两位伟大的领袖而骄傲。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1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首长辛苦了PK为人民服务
moxj 2009-6-13 23:47
中国人很会喊口号,但中国人也很喜欢藐视权威。前几天的日记《 又见公务员 》里引用了一段大家上网调侃的话。管中窥豹,不知道人民群众的这些口号后面隐藏着怎样的心态。 最近好象兰州有领导来视察了。前几天学校后门的路封了几个小时,好几天路上都有警车巡逻。 我没听到大家喊什么口号,但那架势是清一色的 首长辛苦了 。领导经过的路本来车并不多,兰州也没有北京那么拥挤,但警察和协管的同志早早把路封了。公交车上的人都下来了,路两边站满了人。同学非要看看领导,拉着我不让回寝室。 请问是哪位领导过来了。不知道。听说领导视察之前有三条狼狗先进去把那个单位检查了一遍。就是有派啊。 扰民! 吗的,我十一点就把车开出来,现在下班了连院子都没开出来。 晚上和同学吃面片的小餐里人很挤。老板,给个凳子我们到外面吃你没看外面的警车吗?领导来了,不能出去妈妈的,难道我会把用钱买的面片子给他扔过去吗? 每天听的新闻和报道都是领导怎样和群众同甘共苦。网上看到的图片也是这样。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的感觉却别样的不同。 常有人发帖讲中国和国外怎样不同,国人的素质怎样低,有些先进的东西如何不合适中国人。 我就不明白那么顺畅的路为了领导路过一下封了它做什么,那么方便的公交车怎么领导就不能一起和大家坐。怎么好像老百姓都是恐怖分子一样。怎么我六月四号的日记说了两句主席、总理这样的职业很辛苦就被屏蔽删除了。到底是领导在瞎折腾?还是老百姓就喜好折腾。 你当你的官,我们干我们的活。当的好,我们景仰你。当不好,国家设了这么多机构,制定了这么多法律,我们也不会越俎代庖把你怎样。何必没事自己整这么麻烦。结果还搞得老百姓说点实话就被屏蔽,胡乱删帖不说还整出些国民素质低之类的言论到处刺眼。 今天看到关于政府采购宝马的议论。有人对没有采购国产车好像很不满。我看不管采购什么,只要能让工作效率高就是好车。能不再让警车开道,到处扰民就是好车 我觉得给每位领导都配私人飞机最好。你们在上面自由的飞,我们在下面干我们的活,有空了就抬头景仰一下领导,喊几句首长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个人分类: 民生了望|32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城管队员配备防刺服为哪般?
冯用军 2009-3-15 18:02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城管队员配备防刺服防暴力抗法(图)》,给了我很大刺激。 众所周知,城管作为一个谬种既非军事人员也为警察序列,更不是国家序列执法人员,历来是土匪、恶棍、街霸的代名词,其素质之低下、行事之野蛮、谈吐之粗暴,人皆见之。余前不久上街,就遇到几个城管,执法起来满嘴脏话、大言不惭、毫无素养和基本的礼貌,老百姓见之,恨不得砸其头、喝其血、啖其肉。 老百姓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大多身单力薄、苦于生计,城管大多拉帮结派、成群结伙,手持武器、脚踏摩托,枭枭乎东来,嚣嚣乎西去,打砸抢撵、无恶不作。大家有空看看那场面,无论是老人、小孩、青年还是妇女,一上来就是一群城管,围殴、直到打趴在地,维持生计的货物散落一地、遭到践踏,比如食物、饮料等,若是些稍为好看、值钱的东西,比如包包、首饰等,城管们则顺手牵羊、哄抢而去,十足恶霸也(想起来《卖炭翁》的情节,何其相似?) 震乎?城管配防刺服,不知又有多少无辜百姓遭殃(想起毛主席:土匪哪去了?答曰:都当城管了。哎,罢了,做一个安份的大国寡民,总盼着恶有恶报)。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1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吴宝俊先生,请严谨
王铮 2009-1-14 22:17
吴宝俊先生在其博客发表文章《【科学网】不要动不动就代表 全中国人民 》,对我的 《 请尊重中国人的感情:抗议美 - 德的 性感观音 》 (已经改名为《是可忍,孰不可忍:抗议美 - 德的 性感观音 》,提出批评。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支持,只要不做人身攻击,科学网应该有这种风气。谨此,我就回答一次 吴宝俊先生的博文首先是逻辑不清楚: 1 我在科学网发表文章,代表我的观点,吴宝俊先生怎么能指责【科学网】不要动不动呢?我不是科学网。 2 我说白灵的观音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吴宝俊先生却加了个全,还说什么 你没有权力说白灵对观音的特殊诠释伤害了 全中国人民 的感情,因为你代表不了全中国人民。吴先生换了辩题。 这就是吴宝俊先生不懂全体和部分了。伤害了部分中国人的感情,也是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我们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当然不排除个别汉奸走狗欢迎日本帝国主义。像金壁辉那样的人,还不急着认日本人为爸爸哩! 3 吴先生写道: 韩国人早先拍过一部西游记的动画片,完全违背了中国人的宗教伦理,深深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日本人早先有过一部著名漫画《七龙珠》,深深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周星驰拍的大话西游更可恶,深深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于是乎我(吴)有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一部有关西游记的片子,只要它不是完完全全忠实原著的,只要里面任何一个角色的形象被改动过,都会深深的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吴先生这里关于对韩国、日本和周星驰先生的批评,不是我文章中的东西。是吴先生自己的东西。吴自己假想了些东西,然后得到一个结论强加给别人来辩论,既缺乏逻辑水平,也不遵守辩论准则。 吴宝俊先生的博文其次是知识不足: 1 吴宝俊先生的博文分不清宗教与神话。吴宝俊先生的博文说 韩国人早先拍过一部西游记的动画片,里面孙悟空脚踏滑板手持双节棍,猪八戒戴墨镜扛着火箭炮,沙和尚是一坨不知道什么东西,这些形象太现代太新潮太摇滚,完全违背了中国人的宗教伦理,深深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孙悟空三弟兄是神话人物,与宗教没有关系,涉及不了宗教伦理。而且形象滑稽,也不涉及伦理问题。 吴宝俊先生不懂什么是宗教,也不懂什么是伦理。 2 吴宝俊先生批评说: 你说:观音是中国人的母亲神,代表了中国千千万万的母亲。首先我没有说过这个话,这话是吴强加给我的。我博客类似的话是观音形象代表着,不是了。代表着就是这一形象执行着某些母亲的功能,看看那些善男信女在观音塑像前许愿、求保佑就知道这个功能的执行。代表了,是完成了这个功能,实现了母亲的功能,这当然是另一回事。某些代表代表着我参加了人大,是地位占有,但是他没有代表了我,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开会,从来没有哪个我们选区的代表来听听我们的意见。就像一些博士研究生(博士候选人)称自己是博士是混淆概念的。 吴之所以混淆概念并且强加我观点,是他分不清母亲神与母亲。母亲神的文化意义在于:第一、她身上被赋予母亲的美德;第二在神的行为意义上代替母亲给人于寄托;第三为多数母亲所信仰;第四作为母亲的楷模。基于这个文化意义,吴的诘难你可以让观音代表你的母亲,这是你自己的权力,没有人管得着。但是,未经别人允许的情况下,你没有权力让观音也代表别人的母亲。你更没有权力让观音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母亲。就显得滑稽可笑了。 3 吴宝俊先生说:政府机构就一定能代表全国人民吗?呵呵,这个我的答案是:有时候能,有时候不能。在某些事情上能,在某些事情上不能。 而在这件事情上,文化部(或者其他相关政府机构)能代表多少人去表达抗议,这取决于民众的声音,如果所有人都抗议,那么文化部就代表全国人民,如果只有一半人反对,文化部就代表一半人,如果没几个人反对,文化部跑去反对,这说明文化部有神经病。这就是吴先生不懂得什么叫政府的代表权。按我国宪法,在人民代表大会休会期间,政府机构就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按民主原则,习惯上有一半人多有点,反对某个事物,只要不是重要事物,政府就应该反对。 1941 年蒋介石代表中国人民对日宣战,大汉奸汪精卫,各种各样小汉奸也反对,但是宣战是有效的。 其实我是说文化部应该有个抗议态度,没有说文化部代表全国人民去抗议,通常政府代表自己行使行政权力。而且所谓抗议态度是可以提出抗议,处理上像对待《达芬奇密码》一样,电影院不让放,某些个人可以在家庭自己看。吴先生这种指鹿为马的地方很多,就不一一指出了。 吴宝俊先生的博文反映了个问题,什么叫人民?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务员称为人民服务,结果任何人提出服务要求都被以你不能代表全国人民而被否定,这是一个白马非马的诡辩逻辑。人民就是一个个个体,为人民服务,就意味着为每一个个体服务。在不涉及其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每一个个体提出的要求为人民服务者都要服务。在涉及其他个体利益时,为人民服务者应该根据多数人的要求提出服务并且尽可能保护少数人的利益不受侵犯。用白马非马推脱政府官员责任,原则上讲违背职业道德。 最后我想提醒吴先生要学会严谨。《【科学网】不要动不动就代表 全中国人民 》的科学网应该用单书名号 ,或者用引号。我叫王铮,不叫王峥。另外从辩论道德讲,你批评了我,你应该留言通知我。 谢谢你提出自己的看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90 次阅读|9 个评论
倡议书――致所有朋友及科学网
moxj 2008-12-19 18:40
倡议书――致所有朋友及科学网 中国科学院团委、北京大学团委、清华大学团委、南京大学团委、中国科技大学团委、湖南大学团委、中山大学团委等联合主办, 科学网承办的第一届 CN 域名杯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马上全部结束了. 我非常幸运收到了组委会关于获奖和晚会的邀请函.由于比赛期间两位队友不断的鼓励和支持,我们一直坚持下来,并闯进了获奖名单.虽然我们三个还互相不认识,但比赛期间建立起来的友情已经让我们非常默契.所以收到邮件后,我们很快互相联系.最后商定他俩在北京领奖后分脏(︰.组长口头上答应将来请我喝二锅头.我非常高兴.但今天看到科学网的置顶通知: 3. 现场获奖选手必须持身份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领取奖品。组委会不接受他人代领奖品。未在现场领取的奖品组委会会在闭幕式后统一寄送。 这给我们三的协议有带来不少麻烦.说实话:快过元旦了,我自己也很想得到一个礼物.即使这个公仔比我还难看一点.但我比赛结束的时候已经在 古往今来上下四方网络博客之废话连篇 里专门聊了这个事情,即使我有可能竞争单项奖的帖子 系列报道―― 几个地质队员在天山的一天 我也申明让评委不要考虑它.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前天我给组委会工作博客发了个信息.大概内容如下:科学网将来的路必然是公益性的.这次比赛因为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小孩子参加,所以物质上的奖励会给大家很大的激励.但即使最丰厚的物质奖励有多少呢?比大部分老师接一个最小的项目所挣到的要少.甚至我当时说,有些有影响的人,热衷于拉项目,因为,即使诺贝尔奖金,也不如时下一些人做项目拿到的钱多.当然这个方面发展很不平衡,我这是一种提前做最坏打算的心理.大部分老师是很辛苦的.所以我当时提到, 继续发展的科学网,不断壮大,是因为它是大家的精神家园.不断成长的科学网,在虚拟世界之外更有影响力.是因为这里有素质最高,团队最大的热爱科学、关注社会、关心公益的志愿者团队... 虽然我比赛开始起的这个名字只被一位博友留言鼓励.但我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今天的晚会,我没有机会发言了.但这并不重要.我在意的是自己的想法能被更多的人认可.比赛结束的那天我的博文里有句调侃的话:我愿意为感谢科学网给我们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把自己比赛期间省下来的 500 元钱交了罚款.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 如果科学网能在这个时候像年初为灾区捐款一样举办个公益性的活动.我想我的愿望会实现的.还有今天会发给我的那个公仔.也许偏远山区的孩子不仅需要我们带给他们的科普.也更渴望有一个新年的公仔. 对于广大的网友,我不知道能说写什么.这个时候,我想起来爱尔兰总统-马丽﹒ 罗宾逊 夫人在哈佛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段话: 我要请你们记住,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机会的。你们每一位都是这种珍贵特权的受益者。你们在特别的地方接受了优质的教育,而同时在你、我的国家中,在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许多人像你们一样有天赋,一样有雄心壮志,但却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我这样说不是为了要你们感到内疚,你们应当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而自豪。但我恳切地请求你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在最值得追求的目标上;致力于给他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样你才会因为对我们生活的社会做出贡献而令自己感到满意。 .. (大概英文的更好些)    我们的晚会必将是充满收获和喜悦的晚会.祝大家玩的开心.因为我们的晚会是宣传当代最先进文化和理念的晚会――互动和更加平等网络文化带给我们的晚会... 最后,也引用几句小学汉语课本上的话留给大家: 用 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王保忠              草于 2008-12-19 晚饭前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34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萃取提纯和扩散渗透到社会各色形态里的显隐规则
moxj 2008-11-16 19:42
                                图片来源: http://www.asyxhb.com/cpzx.asp?ProID=8                      图片来源: http://www.qotoo.com/html/xinwen/shehuixinwen/200809/26-27192.html 今天哥们拿了个从前的老帖让我再看看-《 猪 ? 少妇 ? 伟哥 ? 次贷 ? 金融(爆笑完整版) 》.大家确实对金融现状很关注,有关这些问题的帖,网上关注的人也特别多,而且水平都足够做我的导师,更加我对比赛的个人理解和定位,最近只把一些能用简洁的数字说明问题的东西和同学在 QQ 上偶尔分享,不敢拿过来妄加评论. 刚才去实验室的路上还是在想这个问题,看来中国人都难免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猥亵想法,所以如果不把在实验室看着那些瓶瓶罐罐和各色仪器时的一点想法拿来给大家分享,看来今天是不能好好做事情了. 所谓题目上的萃取提纯就是人为的找点东西,利用咱小时侯学过的系统中组分在一定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把混合物分离出来,即传说中的相似相溶原理.方式主要有液 - 液萃取和固 - 液萃取,这里就不再浪费口舌了.喜欢法律的人这个时候可以回顾一下我们现行的一些制度和规则: 处在弱势的人们本来是和社会精英属于同一个系统中的组分,但现在大家越走越远了,为什么?是谁在大家身上浇了这些溶剂,又是谁最先看到了这些溶剂?有谁兜里的物质财富被什么人萃取走了?谁家的姑娘也被从众多孩子们提纯了?这些被萃取和提纯出来的美餐又将被谁消费? 《 从那些形形色色的【钱】到抛砖引玉 》   和《 谁在为政府提供数据库服务 》里也许映射了一点,但更多的回答还在你心里. 那什么又是扩散和渗透呢?化学上讲扩散是 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生物上讲是 个体向其他地域传布的过程。 生物的这种扩散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扩散是促进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既然扩散是一种有益的运动形态,那社会中的扩散又在哪里?施舍也是扩散吗?还是奉献才能算扩散呢?社会中的扩散容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呢?《 阴谋 控制着这个世界? 》中有扩散吗?大概这些扩散也只在大家心里. 对于渗透,在这篇文章中确实不好做解释.生活中对渗透的理解往往占用了很多扩散的意思.因为有些东西从集中的地方影响到了自身以外的地方,大家都会讲渗透.这个概念我先保留它,因为我也接受这种说法.但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个学科课本上的渗透,而不是语文字典.首先你要了解一个另外的概念,它叫膜.比喻细胞壁.人类创造的膜如:芳香族聚酰肼膜、芳香族聚酰胺膜。 他们像萃取东西的试剂一样,对一些东西有选择性.所以和渗透相反,有膜的存在,物质从低浓度的地方可以到达高浓度的地方. 海水的淡化好象是从这种技术延伸出来的.先不聊这些. 人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膜?身体里都有如此多的膜,社会中怎么会没有呢?有膜就有渗透.谁被不自觉的渗透了呢?这些导致渗透的膜又在哪里呢?我在斗胆问一句:要不要在社会中建立一些膜呢?是政府去做这件事情,还是大家都可以做?有什么条件才能设置这些膜呢?...... 能够明目张胆的制造一些显规则的萃取还有多少路要走?在它还没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那些新兴的膜必然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你觉得政府在金融风暴中做些什么比较好呢?我不知道,但渗透他知道.
个人分类: 科普思考|43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家的敌人:和可真老师文
考槃在涧 2008-10-13 16:41
(图片出处: http://blog.dyddy.com/html/blog64/637455_1.html ) 《国家的敌人》并不是一部新电影,在节前去杭州的路上看了一遍,感触很多。前天看到可真老师的大作《 网 * 监 :八面灵珑的政客,毫无教养的竖子 》,又想到了这部片子。 电影讲述的是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政府有关部门对公民的生活言行进行监视和监听,监视器窃听器出现在路口、商场、街道、洗手间、电话、卧室甚至内裤里,出现在人民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民的电话、行为、言论、表情都毫无隐私的暴露在相关部门眼里,甚至是换内衣和做爱。政府相关部门声称这是为了打击恐怖分子,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然后有一天,这成了相关部门某些人为达成自己私利的工具;他们用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监控,迫害知道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的人们,并杀死了不少无辜的人。这时候,所谓打击国家的敌人完全成了少数人满足自己私利的借口和工具。 影片最后问了三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能不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谁可能是犯罪分子而谁又是无辜的?又由谁来监控那些监控人民的人? 读完可真老师的大作,我想也许我们也需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能不能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而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没有给出理由而删除网民的文章)?谁来认定网民的文章是有罪的?谁来监督网管、网 * 监? 我在科学网也被删过文章,那是去年南开砸车的事。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怪科学网。我猜科学网每天都会接到上面打来的电话让他们删除某某文章。每个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有一个人专门和某些政府部门沟通,听从领导的指示,要删除哪些文章,哪些内容不能上。 抗命的结果只有一个:网站关门大吉。科学网的赵总编也好,各位老编小编也好,我相信他们当然希望保留那些被网友关注的文章和讨论,问题是 我听人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四川灾区某个非党员居民救了十几个人,上头希望发展他入党,因为该村的党员没有挺身而出救人的。这个人不愿意入党,上头也没办法。于是,上头找来一个记者,让他把这个人的事迹写到村支书头上,这个记者十分犹豫,回去跟老婆说了。这天晚上老丈人带了一斤泸州老窖来跟女婿喝酒,喝完了老丈人留下一句话走了:我们能不能不做这记者了? 我要向这位老汉致敬,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说:老子不干了。没有人做媒体和记者,人民就更不会知道真实的信息和原汁原味的思想了。科学网的编辑们是不得已的,甚至,网 * 监们也是不得已的。他们的上头是省市以上级别的各路神仙,要了编辑和网 * 监们的命都很正常,况于饭碗乎?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网 * 监们的逻辑了,他们能够容忍各种网络暴力和污言秽语,但不见得能容忍某些披露真相的文章和一针见血的分析。因为他们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所以说网 * 监们是竖子也对也不对,因为他们毕竟没有像老汉那样说:老子不干了;然而他们又只不过在国家赋予他们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已,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善良而怯懦的普通人。 中国的政治是没有底限的。我和科学网两位人尽皆知的海龟科学家分别聊天时,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提到:国外的政治其实也很政治,只不过国外的政治大多数还是有个底限的,但是国内的政治是没有底限的。我没有出过国,国外的事不好说,但我相信两位科学家的判断。 今天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把国家的出路放在制度上,这比当初我们一味指责某个官员的个人人品问题当然进了一大步。然而我们发现,其实国家愿意把官员的问题归结为生活腐化、政治不过硬,但我们稍微理性一点的人都很清楚:不排除有部分官员的本质是坏的,但如此大面积的问题恐怕不是品德能够解释的。如此归结其实是懒人的做法,把问题推给个人,逃避问题的真正根源,当然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问题是,制度是不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根本方法呢?应该说,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直接方法,但不是马上就要完成的事情。马上要做的是思想的准备和观念的解放。操之过急的制度改革只会给社会带来动荡,不过是新一轮的利益洗牌罢了。 其实制度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当没有水的时候,修了渠也没用。举个例子,我们要废除女人裹脚的前提是,我们要真的认为女人裹脚是不对的。只要社会达成了共识,这件事情推行起来就是顺利成章的,而反之,贾宝玉林黛玉想自由恋爱就是不行,哪怕你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也不能由着你的性子来。这就是观念。观念没到位,用什么制度都别扭。 所以说,只有当我们真的认为网 * 监的存在是不对的时候,我们才可能真正的建立一个体制去制约这种侵犯人民自由的行为。是美国式民主不能简单用于中国还是美国式民主完全不能用于中国,其实都不重要;因为采取何种方式保障人民的自由的前提是我们要先承认人民的自由高于一切,甚至高于所谓的国家安全。是的,我们全社会必须先承认这一点;如果我们不承认,任何民主和自由当然都不能或简单或绝对的用于中国。 用何种方式自由,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每个人,每个生命,每滴朝露,每朵浪花,都是如此的渴望自由,那是每个人每个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渴求,而一旦失去,我们只能说,这个人生下来就已经死了。 谁才是国家的敌人?不管是谁,自由的言论都永远不会是国家的敌人。如何判断什么样的言论是国家的敌人?永远不应该是通过政策、经验和领导的旨意,判断的方式永远只有一个:结果。确实造成了恶果的言论,才应该是国家的敌人。不管谁的智慧有多高,政治觉悟有多高,他都不应该也不能判定某种言论可能会成为国家的敌人。 如果可能能够用来定罪或者采取删除措施的话,那么所有的牛奶生产厂家都应该被关闭,因为他们都有往三聚氰胺里加奶粉的可能。 《国家的敌人》的介绍: 百度百科 《国家的敌人》的下载地址: 迅雷 下 载
个人分类: 哲思|3699 次阅读|26 个评论
“国家”、“人民“和“爱国”
可真 2008-9-25 16:54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6 )国家条 :( 1 )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实行专政的暴力组织,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阶级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2 )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对国家一词的解释,其中第二义项的解释是不合逻辑要求的,因为作为对国家的解释语,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中出现了国家一词,因此,这种解释是一种同义反复的非逻辑解释,在逻辑学上,它是不合法的,事实上借助于它,也无法进行清晰而有效的思维。同时,按上述第一义项的解释,我们至少难以在英语中找到一个与国家一词相当的词,在全球化时代,据此解释,我们难以开展相关领域的国际性对话。总之,《现代汉语词典》对国家一词的解释,对处于全球化时代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来说,它几乎无甚实际意义。 笔者早就注意到,英语中至少有三个单词都可以汉译为国家,它们分别是 COUNTRY 、 NATION 和 STATE 。据《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6 )的解释, COUNTRY ( 国家,国土 ) 的含义是 land occupied by a nation (一个民族所占据的土地); NATION (国家,民族)的含义是 large community of people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ular territory , usu speaking a single language and usu having a political character or political aspirations (在同一特定领土内、讲同一种语言且通常具有共同的政治性质或政治愿望的人们所构成的大型共同体); STATE (国家)的含义是 organized political community with its apparatus of government (带有政府机构的有组织的政治共同体) 不难看出,尽管 COUNTRY 、 NATION 、 STATE 这三个英文词都可被汉译为国家,但它们的具体含义还是有差异的: COUNTRY 是与土地( land )和民族( nation )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土地( land )民族( nation )合一意义上的国家; NATION 是与 community (共同体)、 territory (领土)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也可以被理解为是 community (共同体)、 territory (领土)合一意义上的国家; STATE 则是与 community (共同体)、 government (政府)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也可以被理解为是 community (共同体)、 government (政府)合一意义上的国家。 比较而言, COUNTRY 、 NATION 的共同点是都与 land ( 土地)联系在一起,只是相对 COUNTRY 的 land 而言, NATION 的 land 是 especial land under one ruler or Government ( 尤指在统治者或政府的控制范围的土地 ) ,即 territory (领土)。换言之,就它们都作为 land ( 土地)而言, NATION 是与 ruler (统治者)或 Government (政府)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它与 STATE 相似,后者是与 Government (政府)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意味着, NATION 不仅与 community (共同体)联系在一起,也与 ruler (统治者)或 Government (政府)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 NATION 的 community 是与 ruler 或 Government 联系在一起的 community ,在此意义上,它与 STATE 并无质的区别。与此相较, COUNTRY 则不是与 ruler 或 Government 联系在一起,而是与 nation 联系在一起的。就此而言, COUNTRY 可以说是以民族为主体的国家,而 NATION 和 STATE 都是以统治者或政府为主体的国家。但是,也可以看出, STATE 作为以统治者或政府为主体的国家,它是无关乎 land ( 土地)的,而不是象 COUNTRY 、 NATION 那样都与 land ( 土地)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 STATE 是不包含土地因素内在的政治共同体,而 COUNTRY 、 NATION 都是包含土地因素内在的社会共同体。 要之, 英语国家的国家概念实有两类:一类是属于社会共同体国家,如欧美的主权国家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国家形态;另一类是属于政治共同体国家,如欧盟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国家形态,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亦是属于这一类的国家形态 。 相比之下,中国固有的国家概念,在先秦时期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狭义的国家概念是特指中国的国,广义的国家概念是指包括中国和四夷在内的天下。这两种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一个地理概念,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四夷,都是指特定方位的土地而言。 (参见拙文:《 国人爱国态度变化走势严峻 》) 这意味着 中国固有的国家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国土概念,它与英语国家中的 COUNTRY 概念最是接近,它几乎就可以被定义为 land occupied by a nation (一个民族所占据的土地),这种国家概念自先秦一直延续至今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1996 )中对国家一词的第二种解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虽然不合逻辑,但它的意思其实是指一个民族所占据的全部土地,这个含义的国家相当于英语中的 COUNTRY 。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1996 )人民条: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要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还必须弄清这里出现的劳动群众与主体两个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1996 )劳动条:( 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 . ( 2 )专指体力劳动。( 3 )进行体力劳动 。又群众条:( 1 )泛指人民大众。( 2 )指没有加入共产党的人。( 3 )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 。又主体条:( 1 )事物的主要部分。( 2 )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3 )法律上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劳动条( 1 )、群众条( 1 )和主体条( 1 )的释义,人民是指以从事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活动的人民大众为主要部分的社会基本成员。这就是说,人民所指谓的对象不只是包括从事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活动的人民大众,而是还包括其他一些人。这里其他一些人到底是指那些人,是无法追究的,这是一个令人难解甚至不可解的谜。这意味着迄今为止,在中国思想领域里,尚未有一个关于人民概念的精确定义,而只有一个其内涵比较模糊的定义,根据这个模糊的定义,人们只知道其概念的大致内涵是从事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活动的人。但是,就是据此把人民概念定义为从事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的人,这也有严重的缺陷: 第一,未从事或不能从事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活动的人(如小孩子、严重残疾而没有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是不是人民呢?另外,那些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活动的人,如正在监狱里接受改造而从事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活动的犯人,他们是不是人民呢? 第二,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1996 )的释义,财富的含义是具有价值的东西,而价值的含义是( 1 )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 2 )积极作用,如此,人民概念就得被纳入价值范畴,而由于这个价值并不是指人自身的价值(主体价值),而是指人所创造的价值(客体价值),因此,属于这种价值范畴的人民概念,其内涵就必然要被归结为物的属性而非人的属性了,换言之,人民就不是主体意义上的目的之人,而是客体意义上的工具之民了。 中国至今没有一个内涵清晰、内容合理的人民概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科学缺陷和文化缺陷 。正是这两大缺陷,也使得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实质上成为一个缺乏科学性与民主性内容抑或逻辑上含混和思想上封建的民本主义口号。 在英语中与人民一词相当的一个词是 people 。据《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people 条的释义,该词作为一个集合名词有五种含义:( 1 )人;一般的人。 (2) 某地区的人;某阶层的人。( 3 )全国的人。( 4 )平民;黎民;庶民。( 5 )家人;亲属。作为一个非集合名词,它的含义是种族;民族。 考虑到迄今为止中国思想领域内尚未有一个关于人民概念的精确定义,我们不妨可以根据英语中 people 一词的含义, 将 人民概念的内涵界定为 persons in general (一般的人),而将其外延界定为 all the persons forming a State ( 全国的人 ) 。如此来界定人民概念,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按照上述非科学、非民主的人民概念,根本无法科学而民主地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概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对国家一词的解释( 1 ) , 当然只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国家,也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组织。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分别是谁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词的含义,显然,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人民的共和国。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统治阶级就是中华人民,被统治阶级就是非中华人民。那么,中华人民和非中华人民又分别是谁呢?按照中华人民一词的含义,显然,所谓中华人民,就是中华的人民。然则,所谓非中华人民,就是中华的非人民。那么,中华的人民与中华的非人民的区别是什么?简言之,人民与非人民的界限何在?按照上述非科学、非民主的人民概念,人民与非人民的界限根本是无法确定的,这当然意味着与人民概念具有内在的和本质的联系的中华人民概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概念,其内涵也都是不确定的。而当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概念的内涵不确定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概念就也具有不确实性这可如何了得!而 如果把 人民概念的内涵界定为 persons in general (一般的人),而将其外延界定为 all the persons forming a State ( 全国的人 ) ,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概念就十分明确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是属于占据和生活于该共和国国土的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 。 国家主权属于其全体中华民族成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当然并不是什么阶级统治的工具,更不是什么统治阶级对被统治 阶级 实行专政的暴力组织,而是并且也仅仅是作为其共和国全体中华民族成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根据和物质基础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及其资源 。什么叫爱国?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国由谁爱?这是爱国主体问题;其二,所爱何国?这是爱国客体问题。显然,它们只能被合理地理解为: 爱国主体就是以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及其资源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根据和物质基础的全体中华民族成员;爱国客体就是作为全体中华民族成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根据和物质基础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及其资源 。如此来理解爱国概念,就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之人理应都是爱国者,维护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及其资源的完整性和不受任何外来侵犯,这是赖之以生存和发展的全体中华成员人人有责的,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个人分类: 政治学|1341 次阅读|4 个评论
如此荒唐:农民收自家的玉米竟然要办“两证”
刘玉平 2008-9-18 08:56
如此荒唐:农民收自家的玉米竟然要办两证 ( 注: 棕色文字为本人的评述 ) 只因未办这样的证 村民遭遇连连 自家玉米成熟却无法收割 急坏了 只因砍了几把玉米秆喂牲口 被抓了 没有证想砍玉米砍不成 都倒了 从没听说过砍自家地里的玉米还得缴费办砍伐证、准运证。如果不办,镇政府就处罚你!连日来,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的许多农民向记者投诉称,农户收割玉米必须先向镇政府缴费办证。绝大多数农户未办两证,致使数万亩成熟玉米无法收割。    没证不能收自家玉米   村民说,今年9月初,镇政府每天派人派车赶赴该镇的所有村庄宣传,要求每亩玉米缴费500元,农户在办理砍伐证、准运证后才能收割,否则将给予严重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真是具有裴城特色啊,办两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追究刑事责任,应该属于法院的职责范围吧,镇政府有这样的权力吗?你们依的是什么法?!    老汉割把秸秆遭拘留   在梁庄村15组,63岁的老汉高保善提起被镇政府处罚的事仍感到不解,我砍了几把玉米秆喂牲口,没想到让镇政府聘的人看到了,他们二话不说就把我抬到车上了,就这样我被镇政府拘留了,还罚了我300元钱。 拘留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一种处罚,由公安部门执行。在自家地里砍了几把玉米秆喂牲口,居然我被镇政府拘留了,还罚了我300元钱!如果没有通过公安部门,就属于非法拘禁行为;如果通过公安部门,那么有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办证费难倒农户   眼看玉米难以收成、麦子无法下种,一些村民急了只好筹钱去办砍伐证、准运证。但没想到,等待村民的是一套复杂的办证程序,往往跑一趟很难办成。现在全镇很多农民都拒绝办证,因为大家基本上手上都没钱。村民们说。宋岗村村民李增志告诉记者:我供养两个孩子,一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为给他们交学费借了很多钱,现在一亩地收500元,我家7口人加上我岳父母承包的地共17亩玉米,到哪里去弄8000元办证费啊? 对于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农民的收入主要靠粮食的销售,不收割、销售粮食,他们到哪里去弄钱?一亩地收500元,怎样算出来的,依据是什么,收上去的钱如何使用?农民凭什么要交这些钱?!    办证费说是押金还会退   据镇党政机关的有关人员说,凡是按照镇里要求把全部秸秆拉到这家养殖场的农户,可以每亩300元的优惠价格办证。张永豪称,办理两证所收的费用,只是一种押金,目的是震慑乱烧秸秆的行为,将来还要退还。 既然是押金,居然还有优惠价格,那么,是否存在镇官自家及有关亲属减免有关押金的现象?商品经济的思维真的是深入人心啊!这些镇官的大脑里是不是弥漫了铜臭,而没有法律和良心四字了?!    专家和律师说法:镇政府此举违法   裴城镇凭什么强迫农民办 两证 ?这钱什么时候退还农民?这些资金如何使用?谁去监管?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管理系主任贾新政说,这种做法是乱作为,是严重的政府越位,不但侵害了农民利益,也损害了政府形象。河南长风律师事务所的刘文奇律师表示,《行政许可法》规定,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而裴城镇的做法有悖此法,属于滥用职权的行为。村民可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举报反映。 这样的一级政府机构,代表了谁的利益?!他们的此类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还需要通过举报来解决?!不要以为人民服务之名,行非法谋私利之实。这样的行为以及相关人员,如果不予以严厉打击,任之逍遥法外,估计还会弄出更多的荒唐之举来!    《大河报》:两证挡道,数万亩玉米熟透难收 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如此规定:农户收割自家玉米也要办 砍伐证 、 准运证 ,否则处罚 http://epaper.dahe.cn/dhb/t20080917_1386830.htm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6107 次阅读|19 个评论
“旗号镰刀斧头”—秋收起义
刘玉平 2008-9-9 10:54
1976 年 9 月 9 日,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而在此四十九年 前的 1927 年 9 月 9 日,毛泽东领导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工农起义 秋收起义,拉开了农村包围城市星火燎原的人民革命序幕。 深切缅怀毛主席! 往事如烟飞眼过,以史为镜鉴后昆。 * ** * 西江月 秋收暴动 毛泽东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 * * * * *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因正值秋收时节,故史称 秋收起义 。这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1927 年 8 月 12 日,由共产党员卢德铭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到达修水县城,并与 8 月下旬抵达的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在本县山口统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约 5000 人。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余贲民任正、副师长,何长工任参谋长,杨立三任副官。修水地方党组织积极配合,发展武装,组织群众支持起义军。何长工与杨立三根据前敌委员会指示,设计并制作了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军旗,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 9 月 9 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打响,起义部队举起义旗,向长沙挺进。在进攻长寿金坪受挫后,返回修水台庄。9月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19日晚,在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进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踏上前往井冈山的道路。 起义军在向南进军途中,处境十分艰难,在江西省萍乡县芦溪又遭到敌人的伏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整编(即 三湾整编 ):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与打响中国革命第一枪的南昌起义比较, 秋收起义 的显著特点在于: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发动了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树立了典范。 主要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秋收起义 http://baike.baidu.com/view/38001.htm ***歌曲秋收起义上井冈*** URL : http://upload.blog.daqi.com/uploadnew/2006-06-01/1149161769.wma URL: blog.sina.com.cn/s/ print_4506db7901000ccq.html URL: www.chinamil.com.cn/ item/mzd/jctp/tdgmsq1.htm URL: cpc.people.com.cn/.../ 95111/95115/6236754.html
个人分类: 历史与人物|8378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