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量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模糊语”不模糊
vcitym 2012-2-5 09:44
曾看到一则漫画的旁白是:最神秘的单位——相关单位。 《 中国人的性格 》一书中曾写到,中国人易“漠视精确”。漠视精确就会忽略问题,造成“模糊语”的流行。 2011年2月中旬,该团对机关干部思想作风状况进行摸底。剖析会上,一名干部说:“由于种种原因,自己有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差距,下一步有待提高……”“这样发言本身就是思想作风不端正的表现”,政委王险峰打断道,“‘种种原因’是什么原因?‘有些’是哪些?‘一定程度’是什么程度?‘有待’要待多久?” 2011年 6月3日,成都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召开机关干部会,时间不长,众人发言却大都触到“痛处”,有3名干部被点名批评。认真听发言可以发现,那些曾经使用频率很高的“有的同志”、“不够”、“差不多”等“模糊语”,基本从机关干部们的“话语体系”中消失了。( http://chn.chinamil.com.cn/xwpdxw/gdylxw/2011-07/19/content_4529445.htm )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往人们很多模糊的说法慢慢被可量化的内涵所代替。如有时候说“差不多”,接着会问“差多少”?如何量化这些模糊词,可能会成为我们所谓传统文化演进的一个路径。 依据我们的日常生活感觉,可以使这些“模糊语”不模糊。见下表。 有的人可能觉得这个没有意思,但但你用这个表翻译(转换)一下,你会发现,日常生活、办事、出事就会发生变化。比如,你再饭店吃饭,就等不上菜,询问服务员,答复“马上、尽快”上菜,结果往往是只有60%的肯定成分,你就会有心得准备。当然这种模糊语也要看场景。但这肯定是一个新的课题。 模糊词 确定比例 差不多 70% 还行吧 60% 挺好 90% 行吧 60% 大概 60-80% 许多 70% 不少 30% 不一定 20% 基本上 80% 原则上 98% 一些 10-20% 少数 20-30% 个别 5% 大多数 70-80% 有待 40% 尽快 60% 大概 60% 应该 70% 斟酌一下 50% 左右 10% 再说吧 40% 不够 60% 研究研究 50% 某种意义 60% 不足 20-30% 有些方面 10-20% 未引起重视 70-80% 还不明显 20% 极少数 1% 不强 20-30% 不及时 20-30% 不全面 10-20% 不高 10-20% 不快 30-40% 大体上 70% (有待补充)
个人分类: 杂谈|3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量化知识工作者的劳动价值?
热度 16 outcrop 2011-9-23 13:06
《 东北大学这是瞎折腾老师 》 的本质问题之一,就在于如何量化知识工作者的劳动价值。 就我对知识管理的粗浅了解,还没见到过合适的量化方法。 这也是为什么各大知识密集型高科技公司,努力创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无法像计件工那样来量化衡量知识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只好把他们当爷供起来,公司努力服侍好他们,心情好的话,好多干点。 我们自小被教育资本家的邪恶,但万恶的资本家,尚且拿知识工作者没办法。 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高校有办法!——这些办法,科学网的博友们都很明了。 这是一个充满荒唐和笑话的时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739 次阅读|38 个评论
是科学鉴赏力,还是跟风能力?
热度 25 武际可 2011-3-14 14:16
是科学鉴赏力,还是跟风能力? 哥白尼在《天体运动论》中第一句话是 “ 在人类智慧所哺育名目繁多的文化和技术领域中,我认为必须用最强烈的感情和极度的热忱来促进最美好的、最值得了解的事物的研究 ” 。庞卡莱说过: “ 科学家不是因为有用才研究大自然;他研究它是因为他喜欢它,他喜欢它是因为它是美的。如果大自然不是美的,它就不值得知道,并且如果大自然不值得知道,生命就不值得活着。”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周也说:“ 判天地之美, 析万物之理 ”。 可见研究自然科学,需要有对自然规律中所蕴含的美的热爱和钟情。 迄今在西方的一些著名的大学里,还有的把自然科学与文学和艺术类的系科组合在一起,名之为文理学院。表面看来,把这许多学科内容没有多大关系的学科放在一起,很难理解。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就是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要阐发“美”。文学和艺术是要阐发蕴含于人文之中的美,而自然科学是要阐发蕴含于大自然中的美。 奇怪的是,当 1952 年院系调整,把理科与文科搁在一起,有一批学者发出“理近工还是近文”的叩问。在 1957 年为此而罹难被划为“右派”。其实,在世界各国,文理合院、理工合院都有,各有千秋。这本来是一个学术问题,有的强调自然科学追求美的方面,也有的强调自然科学转化为工的方面。如果我们两种情况都有,不是更丰富多彩吗。可惜我们一刀切的思维是不能允许的。文革以后,原来没有工的综合大学又纷纷办起了工学院,而原来的工科院校也纷纷办起了文学院。一些学者又在呼吁要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十年。我们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来了。 科学既然也是崇尚美的一个领域,对它的内容和所揭示的自然规律也便有一种鉴赏力的问题。对于艺术作品,外行人看不出其中的美,或者欣赏不了;而具有高水平鉴赏力的专家,会一眼看出它是真品还是赝品、它会是传世之作还是过眼烟云、还可以透过作品窥测到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感情。同样,对于一项科学上的重要新发现,有鉴赏力的研究者,就会立即捕捉到它的重大意义和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当伽利略为了论证地球在运动,理解的人很少而感觉到孤独的时候,是开普勒从德国发来支持的信,鼓励他说:“高兴起来,伽利略,公开站出来吧,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欧洲优秀的数学家中只有几位不赞成我们的观点。真理的力量太强大了。”当爱因斯坦在 1905 年发表了他的狭义相对论奠基性的论文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世界上许多科学界的名人处于还不理解,有的反对有的观望的时候,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独具慧眼,给以极高的评价,认为爱因斯坦的工作可以与哥白尼相媲美并把他请到德国去当教授。 1931 年熊庆来、杨武之能够根据当时辍学在家的华罗庚的一两篇文章,认识到他的才华,而把他请到清华加以培养。这些就是鉴赏力。 高水平的科学鉴赏力,是在大多数人还不理解一项科学成果的意义的时候,能够判断它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或者在一个年轻人身上看出他的培养前景。而不是在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认识它的意义时也跟在后面喊它的重要性。 奇怪的是,在一切都要度量化的时髦风气下,近年来我国推出一种据称是对科学鉴赏力的度量指标。你瞧, 2006 年 科学时报北京 12 月 4 日讯 ( 记者刘英楠 )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文献情报专家日前宣布: 我国科学贡献指数居全球第 16 位、科学鉴赏力指数居全球第 4 位。 这些专家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报导说:“为深入揭示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前沿分析中心研究人员以世界 1% 的高被引论文为数据基础,设计了科学贡献指数 ( 简称 hc 指数 ) ;以热点论文的引证文献数据为基础,设计了科学鉴赏能力指数 ( 简称 ch 指数 ) 。文献计量学研究表明,尽管全世界每年有大量的科学家发表了大量的科学论文,但真正对科学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研究成果少之又少,真正在引领世界科学潮流的领衔科学家也为数不多。科学贡献指数的提出,即是为了观察世界各国对人类科学进步与发展所做的贡献程度。与此同时,专家指出,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而成的热点论文 ( 由 Thomson 科技发布 ) ,在很短时间内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体现出高度的科学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基于此,科学鉴赏能力指数能很好地测度和映射国家层面上和中国机构层面上的科学鉴赏能力。” 这里用了“文献学”、“专家”、“中科院”、“情报中心”、“前沿分析”等一系列赫人的权威词汇,以说明这个数量评估的权威性,权威说的做的,你能不信吗? 说穿了,就是拿当前引用率最高的百分之一的文献来看,其中中国人的文献多了就说是中国人的贡献指数高,如果是中国人引用的,就说是中国人科学鉴赏水平高。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弄得那么玄乎。硬要安上一个贡献指数和鉴赏力指数呢。 其实,一项科研成果引用率高并不就等于它重要,重要的科学成果,常常是一开始引用率很低,但过了许多年,慢慢高上去了,有的过了百年仍然不断有人引用。引用率高只能说明那个问题热门,热门和重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正确的说法应当是,统计出的那个贡献指数其实是热门指数。热门文献引用的多也不能说明就有高的科学鉴赏力,而只能说明跟热门跟的很及时,所以统计出的那个鉴赏力指数准确地说应当是跟热门之风的指数。 为了区分重要成果与热门成果。有的学者提出一个“时髦研究方向”的概念。意思是,一个时期里这个方向上发表的文章很多,相互引用也很多,不过过后,便很快转冷,给科学界留不下多少值得记忆的东西。当然了,热门的研究项目中也会出现重要的科学成果。热门和重要是两个互相既不包含也不排斥的概念。如果一直把热门就当做重要,当做对科学贡献本身,这种对科学界的误导,特别是对年轻研究人员的误导以及对一些管理人员的误导,对科学事业的贻害将是难以估计的。 中国人是很会跟风的,中国的科学家也特别会跟风,我们有过不少历史教训。但愿我们不要把热门和重要混为一谈,也不要把超强的跟风能力(通俗一点说是起哄的能力)当做高水平的科学鉴赏力来自我陶醉。
个人分类: 科学杂谈|11347 次阅读|29 个评论
量化科研
热度 1 qichong 2010-12-13 17:58
最近试图去申请国内某个奖,填了无数个表格,而且大多内容重复。而且要填写发了多少篇文章,多少篇SCI文章,多少篇第一作者文章,多少篇通讯作者文章,多少篇第二作者文章,别的文章你是第多少作者;文章发在哪儿,影响因子是多少,引用是多少,等等等等。弄得头很大。 我想这样的目的无非是方便评委,根据这些数据得到一个总体的判断,而不需要具体去读文章。这样判断一个人的科研就是了非常量化和“公平”的指标。 但可惜,我想稍微做点科研的人都知道,文章的水平显然是不可能通过几个数据来评价的。最好的革命性的文章,特别是理论文章,往往只能发表在一些鸟不拉屎的杂志上,只有那些随大流的popular文章才有可能发在Nature这样的影响因子高的科普杂志上。 引用率低和高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如果某个问题做的人很多,自然引用很多。 SCI收入显然不代表就是好杂志。SCI仅是个数据库,我想他们的目标肯定是包含尽可能多的学术杂志。我们某些国内杂志未被收入可能是因为他们还不够规范。 第一作者未必做了主要贡献,西方科研的惯例,应该都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作者,真正其决定作用的老板往往躲在后边某个不起眼的位置。而且通讯作者未必就是主要老板,很多时候通讯作者和秘书差不多,无非是发邮件那个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42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要社会对象的量化任重道远
zhangxw 2010-11-4 11:46
3.7 重要社会对象的量化任重道远 2010-10-25 说明这是个体通论第3章的第7节的内容 我们已经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个体(如苹果)的量化讨论延伸到对抽象的自然对象的人为定义个体的讨论。后者联系着计量学。是的,抽象对象(如时间、空间、力量、质量等等)的公认个体的确立推进了自然科学的定量化,也极大地提高了自然科学的水平。 自然科学的定量化现在又推进着一切社会对象的定量化运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对象的 定量化的基础是清楚的个体概念 。 确实,发现原子、分子、电子的独立存在,这都是自然科学的非常重要的成就。现在看这些发现就是对重要的特定个体的存在的认可。现在后续的重要问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是否存在具有重要普遍适用意义的个体,如果有,它们是否已经被准确提炼出来了? 这个问题联系着社会现象中的量化表示。 作者认为在社会现象中确实存在着热切量化的运动,但是对一些重要概念缺乏清楚的普遍适用个体概念,依然是 量化道路的大问题 。 这里作者提出两个在社会生活中已经普遍使用,但是存在基本缺陷的个体,它们就是货币和分数。 在早,美元与黄金挂钩,这虽然不很妥当,毕竟让人们对 1 元(美元)的物质意义还比较踏实。可后来美元与黄金脱钩,其他的货币也是如此。于是人们一方面把自己最关心的目标与货币挂钩,可谁也不知道 1 元代表什么。于是围绕货币的诈骗、危机可谓层出不穷。多少人的血汗被某些金融家、骗子、政治家所玩弄。 我们需要承认货币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但是货币依然是存在巨大缺陷的发明。合理度量劳动的价值(劳动的一个单位量值是什么)是人类还没有很好解决的大问题。 现在再讨论分数。这包括给学生的考试打分,也包括另外一些类似的打分(考核,聘用),例如人员的晋升、教授、研究员的评定,以致所谓民主选举投票等等。这些打分活动存在于我们社会的很多场合。可什么是 1 分?为什么这样定义 1 分?这里的基础问题太多。高分的学生不见得就工作好,低分的学生不见得没有开拓力。 问题何在? 现在看,没有清楚的、对应的个体概念是核心!不知道什么是 1 元的含义、不知道 1 分的含义,就开始印钞票,就开始打分使我们的社会在扭曲的计量下迈进。货币贬值或者打分办法的报废等等都会引起不公平等种种社会问题。 重要社会对象的科学计量,妥当地确定对应的量纲(单位),确定什么是对应的 1 个个体,是 良好社会的重要软条件 。确实, 重要社会对象的量化任重道远 。
个人分类: 个体通论|353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个体通论第3章:量化的起点—同类个体们之一
热度 1 zhangxw 2010-10-29 13:00
第 3 章量化的起点 同类个体们之一 ( 2010-5-9 开始 -2010.10.29 ) 请拿出数据来说话,这个话的一层含义是没有数字支持的论点我不相信。确实,有大量数据做后盾的论点,一般比较令人信服。于是处处都搞量化 几乎是当代社会生活的特点。问题是:抽象的数是如何在我们的物质世界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的? 其实,个体概念是量化的起点;中文里大量的量词、科学里繁多的计量单位都需要个体概念做基础。七个科学基本单位中的摩尔,其实是穿了洋装的个体。 2010.9.15 第 3 章量化的起点 同类个体们之一 ... 1 3.1 数字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2010.9.17 . 1 3.2 个体概念是量化的起点 2010-10-20 . 2 3.3 量词与单位 2010-9-24 . 3 3.4 计量学与个体 ... 4 3.5 个( ge )的地位和家族 2010-10-3 . 5 3.6 摩尔与个的关系( 2010-10-6 ) ... 6 3.7 重要社会对象的量化任重道远 2010-10-25 . 7 3.8 本章小结 2010-10-6 . 8 第 3 章习题 2010-10-7 . 8 第 3 章附录:中文里的量词 2010-10-7 . 9 3.1 数字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2010.9.17 请拿出数据来说明问题,这个话的言外之意是没有数字支持的论点,我就不相信! 如今很多人盯着股市,那里的每个数字联系着很多人的神经。现在每年有近千万学生参加高考,高考成绩的分数联系着多少家长的心。多少人要买东西,而商品价格的数据牵动着顾客的心。确实,无论是医院提供的体格检查表、学校公布的考试成绩、打印的工资单、股市的行情、气象台报的雨量、河流的水位、商品的价格、失业人数、 GPD 、 CPI 等等都是数字,而这些有特定意义的数字我们特别关心! 在当代,数字包围了我们的生活,你要写一篇论文,可论文里没有一个数字,编辑会认为你的文章不及格。现代的自然科学几乎被数字武装到了牙齿。玩数字玩到让你看不懂,甚至是某些人故弄玄虚的高明。 过去一种观点是只有自然科学里才普遍使用数字。社会现象里数字的用场就少。现在看这个观点不对了。工资和物价的数字是老板、雇员、消费者的角力场,股票行情数字甚至使人跳楼!武装力量的数字关系国家安危、选举票数关系着政治人物、甚至政党的浮沉。 他为什么没有考上大学,考分不够,他为什么没有晋升,分数不够,他为什么没有 ,分数不够!分数在今天联系着多少人的命运?! 所谓数字也仅是从 0 到 9 这十个符号,可它们为什么在不同场合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力呢?抽象的数是如何与具体的物、事 粘到了一起,从而被人们特别关注? 我们今天无法阻止处处、事事都在数字化、定量化的潮流。但是,我们要问为什么抽象的数在这个物质世界居然占据了如此高的地位?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理解个体概念就是认识量化问题的起点。 3.2 个体概念是量化的起点 2010-10-20 上面谈到,无论是自然、社会科学或者生产、生活中,都尽量使用定量的数字来准确说明问题,这几乎是一种潮流。现在我们说明 数之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其原因是我们有了清晰的个体概念 。或者说只有明确了什么是特定含义下的一个个体,才可能引出清楚的两个个体、或者 5 个个体、 N 个个体,这些 数字与词的连接应用格式 ,而这种格式的词组更精确地表示了事以及它联系的量。 这里,我们引入(定义) 同类个体 一词。 所谓 同类个体 就是指某一些彼此独立存在的对象,其中的每个对象都符合个体的定义,而且它们的边界、内容有相对意义下的类似性。这时,就认为这些对象是同类个体。 鸡蛋,由于它存在清楚的边界和内容,所以它是(一种)个体。但是此鸡蛋之外,还可以存在另外的, 同类 的(鸡蛋)个体,于是我们有了两个 同类的个体 ,即两个鸡蛋。显然只要明确什么是一个鸡蛋,我们就知道什么是 2 个鸡蛋、 8 个鸡蛋或者 56 个鸡蛋等等。 这个司空见惯的例子说明这种个体含义清楚的物(鸡蛋),如果不只一个,而是同时存在若干 同类个体 ,那么简练描述它们的存在又精确的词语就是把数字与同类个体合起来表述。而在中文里的一般格式是数字放到最前面,把该个体的名称放到最后,并且当中放一个个字。个字在这里是计量鸡蛋这种物质的最小单位(体现着该物质的个体特征,也就是科学界所谓的量纲)。 于是我们看到:数与个这个字以及同类个体的名称三者的联合应用(如 8 个鸡蛋),可以准确表达 一批同类的个体 或者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它们。此时,数,如 1,2,3,4,5 等,就成为刻画同类的个体们包含的量了。抽象的数就这样变成了(充当了)准确刻画同类 个体们 的工具了。 没有个体概念,也就没有好多的同类个体,数就没有办法与物连接起来,以表达同类个体的准确(数量)情况。 我们也可以沿着第1章提到的个体存在的量化表示思路来引入个体是量化起点的认识。 猎人搬到这里之后就开始打猎,如果今天打到了猎物,就在树上画个横道,没有打到猎物,不画横道。于是一个横道就表示一个个体(猎物)的存在。这些天来猎人已经在树上画了很多横道,表示他打到了很多猎物。显然,这里他用树上横道多表示猎物的量大。但是横道太多也难准确区分其差别,于是就出现了1,2,3,4,5等等这些新符号(称为数)分别表示不同量的横道的好办法。这样就出现了数字(比记横道更抽象的符号)。所以,猎人为了表示独立存在的若干同类个体的量,就用上了数。 某个体独立存在,就用1表示 (不用2,3, 表示,也不用0.2,0.003, 表示), 可以说这是我们无形中做的一个约定、定义。在此基础上,如果另外的个体(同类)存在,就用另外的1表示。很多的1都存在,就是很多的1相加,于是配合关于数的加法,就有了5个猎物、10个猎物、 N 个猎物这样的表示方法。 所以 清楚的个体概念是引入数的基础,也是量化的起点 。中文语境下的(数) + (个) + (名称)格式不仅描述了物,而且在注明物的最小计量单位是个(即一个个体)的背景下,精确描述了同类个体的量。 个体通论第3章全文PDF版
个人分类: 个体通论|4315 次阅读|5 个评论
量化科学网博客质量评价的探索
outcrop 2010-7-13 11:54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面这些指标来量化评价科学网一个博客的质量,欢迎补充完善~ 简单的评价指标: 访问量 日志数 评论数 建站时间 深入的评价指标: 推荐数 引用量 友情链接数 好友数 评论回复情况 综合评价指标: 评论数/日志数 访问量/日志数 各指标加权综合排名 等等 不同指标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比如评论数/日志数反应的是该博主日志的讨论热度;评论回复情况则反应的是博主的热心程度。 简单的评价实现起来很简单,但综合评价就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综合排名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如何确定,实际上是一个类似搜索引擎排序的算法,欢迎探讨。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24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初2008级2班学生行为规范量化考核办法
entomology 2010-3-7 22:15
关键词:快乐教育,标准化教育,工分制教育,量化教育 初 2008 级 2 班学生行为规范量化考核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为使我班级管理 科学 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庆某某 中学 违纪学生处罚条例》等法规、校规特制定本办法。 考核的最终目标:使我班成为一个纪律严明、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班风学风良好,凝聚力强的班集体。 本办法对本班有效,所有班级成员都必须共同自觉遵守。 本办法量化考核的基础分为80分。 二、计分项目 (一)加分: 1、热爱班集体,并为班集体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意见者加3-5分。 2、主动帮老师、集体做事,关心同学,模范遵守校规班规者加3-5分。 3、参加全国竞赛获奖者加10分,市级获奖者加8分,区级获奖者加5分,校级获奖者加3分。并视其获奖的不同再加1-5分。 4、主动揭露班级不良现象者加3分,能与不良现象作斗争者加5分。 5、主动向班级墙报、校刊校报投稿者加1-3分,被采用者加5分。 6、月考成绩居班级前5名加10分,6-15名加5分,16名-30名加2分,单科成绩进入班级前5名加3分,完成作业情况好(以科代表的记录为准)每月加5分。 7、在思想上、学习上、表现上有明显进步者加10分。 8、宣传小组成员每认真负责地出一期墙报加3分(其中宣传委员加5分),文艺小组在校级以上演出一次节目加3分(其中文艺委员加5分)。 9、班委成员和科代表、小组长在评议中合格的加5分,班委成员能果断、及时、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加2分。 10、清洁值日小组完成任务好,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一,每个成员加5分,排名第二,每个成员加3分,排名第三,每个成员加2分。 11、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者加5分。 12、至学期末,从未有过扣分记录者加15分。 13、做其他有益于社会、 学校 、班级的事情,视情况加1-10分。 (二)扣分: 1、损害班级荣誉的扣5分,情节严重者扣10分。 2、无故不参加学校或班级集体活动的,每次扣5分。 3、损坏学校或班级公物的,每次扣3分;情节严重者扣5分。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次扣3分,且累积扣分:衣着不整洁(如在校服上乱涂乱画);穿拖鞋;戴首饰项链;未按要求穿校服;男生留长发;染发;剃光头;女生化妆;涂指甲;染发;烫发;穿高跟(底)鞋。经老师指出仍不按要求改正者每次扣5分。 5、乱扔垃圾(如在座位上向垃圾桶,向窗外扔垃圾)、粉笔头、饮料盒、矿泉水瓶,随地吐痰等破坏校园(教室)卫生的行为每次扣2分。 6、遇见老师不打招呼,有意躲避者,每次扣2分;顶撞、辱骂老师,不接受老师批评 教育 者每次扣10分;其他不尊重老师的行为视情节扣分。讲粗话、脏话,起外号、绰号,相互打骂者每次扣3分;发展为打架斗殴者,每次扣15分,情节严重的加倍扣分。 7、不按时完成作业,缺交作业,抄袭作业者每次扣3分;不符合作业要求,迟交作业,作业质量差每次扣2分。 8、考试作弊每次扣10分,平时听写、默写作弊者每次扣3分。 9、无故旷课、早退、缺席一次扣5分;迟到一次扣3分;旷操一次扣2分;不亲自跟老师请假,擅自离开的每次扣5分(家长为其请假视为亲自请假)。在课堂上起哄、讲话、做小动作(包括吃东西、传递纸条、照镜子等),做与该学科无关的其他作业,未经老师批准无故调位、离位,自习课不服从班长管理等行为每次扣5分。情节严重者扣10分;违反课堂纪律被老师点名一次加扣2分。 10、逃避清洁值日者每次扣5分,清洁评比在年级排名第5名以下小组成员各扣2分。 12、未经允许私自动用他人物品或乱翻别人东西者扣5分。 13、值日生未完成值日任务每次扣2分;班委、科代表、小组长等成员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者徇私舞弊,不负责任者每次扣10分。 14、其它违反校规班规者,视情节扣分。 三、实施办法 量化考核办法采用计分制,计分和统分工作由小组长、科代表、纪律委员、班长(包括副班长)负责。 每周统计一次,每学月按4周累积,平均分作为本月操行等级得分。得分低于80分者,由班主任找其谈话并约请家长到校协助配合教育。 分数累积到期末积分前25名且得分不低于90分者可被评为班级“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并记入学期档案(总分低于90分者丧失评优评先和入团资格)。 任何违纪违规者均需写出说明书,说明违纪违规的动因、个人认识和今后打算,并在适当时候向全班做公开说明。 四、附则 本办法修改权属于班委、科代表、小组长联席会。由班主任、班委会或四分之一同学提议,经班委、科代表、小组长联席会讨论通过才能修改。 本办法如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重庆某某中学违纪学生处罚条例》等相冲突,则依照上述法规、校规处理。 本办法自宣布之日起施行。 初 2008 级 2 班班委会 二 00 五年九月一日 家长意见:A完全同意 B 基本同意 C 不同意 D 无所谓 学生意见:A完全同意 B 基本同意 C 不同意 D 无所谓 家长建议: 学生建议: 编辑:客在异乡 本文下载链接: http://www.21cnjy.com/H/1/57/V1413.shtml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1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量化因果图
lihf 2010-2-11 09:41
量化因果图 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 )或鱼骨图、鱼刺图( Fishbone Diagram ),在过程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具有直观和形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赋值的复杂因果关系的网络图。其理论基础主要基于概率论和图论的分析、表达和推理模型 。化学计量体系涉及到不确定度的分析,也一般采用因果图方法对影响因素层层展开。经文献调研,大多数因果图是在不确定度分析初期采用,主要目的是直观的把影响因素表示出来。该方法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以及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其缺陷是一般只作定性表述,图中看不出量化的信息。本文尝试在化学计量领域不确定度评定后期,把分析结果定量的反馈和表示在因果图中,就可以把各种影响因素对最终不确定度评定的贡献描述出来。 1. 概念及过程 因果图,一般作为分析某个问题 ( 结果 ) 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所谓量化因果图就是对因果图中主要影响因素或分支进行量化,并以不同宽度箭头、线条或直接用数字进行表示的方法,过程如下 2:例子: 以海水中钠离子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分析(因果图)为例: 转换成量化因果图: 3:表示方法: (1)按比例出现的线条,线段等; (2)数字或特定的符号;
个人分类: 感悟|8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杜拉拉与科研的量化管理
陈学雷 2010-1-24 19:16
《杜拉拉升职记》是近来很火的小说,话剧(姚晨主演)、电影(徐静蕾主演)、电视剧(王珞丹主演)也纷纷出台。前不久出差时由于航班延误在机场无所事事,就买了一本,在机场和飞机上一口气读完了,觉得颇受启发。 《杜拉拉升职记》是所谓职场小说,什么叫职场小说我不是很清楚,不过这本书确实不太象传统的小说,而更象是一部有故事情节的企业职场指南。我小时在部队大院里看过一些所谓军教片电影,其主要目的是传授一些军事知识,但为了生动也有一些故事情节。如果故事性强、拍得比较好看,就成了故事片,比如《地道战》和《地雷战》。杜拉拉这本书也类似,通过一个在外企做行政和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HR)管理工作的女白领杜拉拉从基层开始一步步升职的过程,讲述了作者李可对于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进行沟通的许多经验和理念,以及为人处事之道。这些理念,大多数与我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非常相符,有的让我觉得的确如此,还有的甚至是说得太对了,我要是以前知道这些就好了。也有少量在我看来似乎比较女性化,与我自己的某些观念不完全一致,但对我也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对于象我这样一直待在学校和科研单位里的人来说,这本书也是一个了解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外企生活的窗口。我感到,人家大型外企在管理上确实比我们这些国内事业单位更为专业、成熟。 虽然基础科研的管理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做法, 但有些做法也许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科研究竟能不能、应不应该量化管理? 我自己以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基础科研不应量化管理,否则就会导致一些怪象。但是,我也感到,如果没有适当的考核手段而吃大锅饭,是行不通的。如果不靠量化管理,靠什么?靠同行评价吗?但在中国这种人情关系和环境下,同行评价施行的难度很大,效果也许还比不上数论文(那至少是公开透明的),而且顶多可以用于少数特别重要的情形(比如招聘、升级),而难以作为日常管理的手段。 看了杜拉拉这本书,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我现在觉得,科研工作也需要量化管理,但好的量化管理并不就是数论文、数引用这么简单,它涉及到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以及其在本单位中的作用,制订具体的岗位要求、考核标准和奖励机制,并且要有适当的机制吸收被考核人员的意见,不断对现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否则就会出现某些人一年发几十篇乃至上百篇垃圾论文这样的怪事。而制订这样的量化管理标准,要求管理人员本身有较高的管理专业水平。因此,提高科研单位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恐怕才是改善中国科研环境、遏制学术腐败的关键。 附:《杜拉拉升职记》中关于量化管理的一段:   过了两天,拉拉看了周亮发来的邮件,感到他在给下属设定绩效目标中,考核标准不够量化,时间性的规定也不明确。拉拉脑子里飞快地就把关于SMART原则的谈话思路给理了出来。她抄起电话想和周亮约定谈话时间,想想又放下了电话周亮虽然最近被拉拉的连发炮弹轰炸得多少谦虚了些,但他终究是一个比较自以为是的人,而对于 HR来说,SMART原则应该是很熟练运用的基本法则之一,假如就这个法则再来和周亮一二三四地研讨一番,拉拉只怕他会下不来台,搞得大家没意思。   拉拉想了想,劈劈啪啪地开始打字,她虚拟了一个故事,用以解说SMART原则:   我刚来这家公司的时候,发现配给我的行政主管很年轻,心里不太情愿要这么个没有多少经验的主管。处了两周,感到她的潜力还不错,是个当官的好苗子,但实际工作经验太少。   在设定本年度工作目标时,我发现她的计划里几乎找不到可以量化的东西,这样势必导致,年终时说不清楚工作到底做得好还是不好。而且她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对下属的要求也会不明确。于是我给她做了一次SMART原则的辅导。   先解释一下SMART原则:该原则是在工作目标设定中,被普遍运用的法则。S就是specific:意思是设定绩效考核目标时,一定要具体 也就是目标不可以是抽象模糊的;M就是measurable:目标要可衡量,要量化;A是attainable:即设定的目标要高,要有挑战性,但一定是可达成的;R是relevant:设定的目标要和该岗位的工作职责相关联;T是time bounding:对设定的目标,要规定什么时间内达成。   举例说明一下:   1.关于量化。   有的工作岗位,任务很好量化,典型的就是销售人员的销售指标,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就是没做到。而有的岗位,工作任务不太好量化,比如RD(研发部门),但还是要尽量量化,可以有很多量化的方式。   行政主管和我说行政的工作很多都是很琐碎的,很难量化。比如对前台的要求:要接听好电话这可怎么量化、怎么具体呢?   我告诉她:什么叫接好电话?比如接听速度是有要求的,通常理解为三声起接。就是一个电话打进来,响到第三下时,你就要接起来。不可以让它再响下去,以免打电话的人等得太久。   我又对她指出:你对前台的一条考核指标是礼貌专业地接待来访,做到怎样才算礼貌专业呢?有些员工反映,前台接待不够礼貌,有时来访者在前台站了好几分钟也没人招呼但是我们的前台又觉得她尽力了,这个怎么考核呢?   行政主管解释说:前台有时非常忙,她可能正在接一个三言两语打发不了的电话,送快件的又来让她签收,这时旁边站着的来访者可能就会出现等了几分钟还未被搭理的现象。   我告诉她:前台应该先抽空请来访者在旁边的沙发坐下稍等,然后继续处理手中的电话,而不是做完手上的事才处理下一件。这才叫专业。   又比如什么叫礼貌。你应该规定使用规范的接听用语,不可以在前台用喂来接听,早上要报:早上好,某某公司;下午要报下午好,某某公司;说话速度要不快不慢。   所以,没有量化是很难衡量前台到底怎样算接听好电话了,到底礼貌接待来访了没有。   2.关于具体。   我告诉她,比如她的电话系统维护商告诉她,保证优质服务。什么是优质服务?很模糊。要具体点,比如保证对紧急情况,正常工作时间内4小时响应。那么什么算紧急情况,又要具体定义:比如四分之一的内线分机瘫痪等。   如果不规定清楚这些,到时候大家就会吵架了。   3.关于可达成。   你让一个没有什么英文程度的初中毕业生,在一年内达到英语四级水平,就不太现实,这样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但你让他在一年内把新概念第一册拿下,就有达成的可能性,他努力地跳起来能够到的果子,才是意义所在。   4.关于相关性。   毕竟是工作目标的设定,要和岗位职责相关联,不要跑题。比如一个前台,你让她学点英语以便接电话时用得上,就很好。而让她去学习管理学,就比较跑题了。   5.关于时间限制。   比如你和你的下属都同意,他应该让自己的英语达到四级。你平时问他:有没有在学呀?他说一直在学。然后到年底,发现他还在二级三级上徘徊,就没有意思了。一定要规定好,比如他必须在今年的第三季度通过四级考试。要给目标设定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合理的完成期限。   基本上,做到这5点,人们就能知道怎样算做得好,怎样是没有做好,怎样算超越目标了,从而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能有认同的清晰的考核标准,可以避免很多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与争执。   拉拉写完这个故事后,给周亮和周酒意发了个邮件,她把这个故事作为了附件。拉拉在邮件正文中写道:   周亮,酒意:   附件是我最近收到的朋友转的一个关于SMART原则的小故事,其中的内容比较简单生动。   SMART原则,你们两位都很熟悉了。但光你们熟悉还不够,你们的每一位下属也要熟悉,才能设置好他们的个人绩效目标。   因此,趁着这次公司年中绩效回顾,请你们在一周内,给下属就SMART原则做一次详尽的辅导。这也是为什么我把这个附件发给你们的原因,我要求你们把它作为你们辅导中的教材。   在你们的辅导完成后,你们的每位下属都要写一份简短扼要的关于SMART原则的运用心得,请两周内交给我。   如有需要帮助之处,随时提出.  谢谢!   拉拉   周亮和周酒意看到邮件中最后要求他们的下属都得写一份心得上交,免不了自己先认真地看一遍拉拉的朋友转来的故事,然后再转发给下属们一起讨论。   等大家把功课都交来以后,拉拉看了一遍感觉达到预期目的了,就发邮件给团队的全体成员认可了一番,尤其赞扬了两位主管对下属的指导,她同时把邮件抄送给了李斯特。   李斯特看了邮件,觉得拉拉团队带得不错,学习和分享的氛围很浓。他回复邮件给大家,认可了一番,并勉励说要keep(保持)。   周亮见拉拉不单当着众人赞他和周酒意,还把邮件抄送给了总监李斯特,感觉竟比给他加了工资还受用。 姚晨饰演的话剧版杜拉拉 徐静蕾饰演的电影版杜拉拉 王珞丹饰演的电视剧版杜拉拉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7152 次阅读|5 个评论
“私房菜”与“大锅饭”——浅谈量化
XuanLIU 2009-8-23 21:54
近年来,一些大打私房菜招牌的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在街头巷尾涌现,私房菜是开在住宅或是写字楼中 ,无牌照、无跑堂、无固定菜单,惟独厨师有手艺的小本餐饮买卖 ,这是来源于百度百科的标准定义 (http://baike.baidu.com/view/150734.htm ) 。读过之后感觉其间 最重要的是三个字名字中的私,做法中的独和规模上的小。我从没有吃过任何地方任 何人做的私房菜,但可以想象的是,上桌的各式盘中餐肯定在视觉上非常具有冲击力,在味道上更是非 常的私有和独特,分量上自然也会相当短小精悍。但也恰因为这私、独、小,注定这种 饮食只能存在于一种现象,过分依赖大师傅的勺子,终无法成包容之大气。与之对比的是大锅饭,好 像从来没有人关注过谁去 做这锅饭,因为只要不是伤弱病残,稍有体力之人便可到市场上买些原料,顺手 完成一锅满足各行人群酒 足饭 饱的需要。大锅饭也许无法在某段时间内一碗一盘的博弈中靠色泽和味道取 胜,但它却实实在在的赢得了一场更为人尊重的产业化胜利掌握在一人一勺中的私房配方怎能匹敌一 锅锅实实在在的量化美食? 也就因为量化是个寻找规律,制定规律并尊重规律的系统化过程,所以,很坦率的讲,在我国谈量化或许 是件比较难的事情。因为历史和传统文化等原因,我们民族总有种相信潜规则重于相信规则的倾 向。量化实际上是个系统化的过程,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恰恰缺乏很系统的规划,这反映在个人的 日常行为和国家的制度建设等各个层次的方方面面: 我们好像更崇尚跟着感觉走的潇洒,内心深处我们比较排斥规矩的束缚;喜欢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民间法宝,而不重视长远规划,系统行事的高瞻远瞩;喜欢一哄而上,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盲目随从,从不思考如何掌握方法进而横霸天下的道理;喜欢品尝各式各色的私房菜,从没想去学习肯德基和麦当劳之所以能畅销全球的精髓;城市的建设往往拆东墙补西墙,口头上的利用资源往往到头来反而受到当地特色的制约;我们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做到了数据上的辉煌,但我们至今缺少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国家建设的很多领域更是普遍缺乏制度的建设,不重视制度的恶果随处频现,笔笔皆是 现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人们意识形态的自由和生物多样性的美丽对于可持续性的发 展是多么的重要,但即使元素多么复杂,也都需要一根贯穿其中的主线加以串联,都需要我们积累经典的 想法,积累符合客观规律的逻辑关系,并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量化,将散沙规整化,将程序系统化,多民 族国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领导,否则社会无法管理进而丧失稳定;环境中引入外来物种,短时间内物种数 量的相对增加换来的却是万劫不复的生态灾难。我们需要明白健全民族相关法律制度,将民族团结之种遍 布各民族兄弟姐妹的家园,才会开出和谐共处之花;我们需要遵守生态系统复杂性背后的生物链条,不要 任凭个人感觉和眼前利益而砍伐生命进化之树。 当然,我们不能把我们自己值得保留和传承的精华完全否定和颠覆不能否认,也许很多现象我们可以 仅由感觉即可以收到哪怕量化也可能无法达到的效果,但我们更加不能否认我们需要变得更严谨,需 要严谨而系统的量化。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发现,才会有更多的感觉,这才是为我们保驾护航的 秘方,真正的取胜之道,因为私房菜我们可以无需顿顿都吃,但馒头米饭我们却每餐必需!
个人分类: 随笔杂谈|5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煮鸡蛋说起——谈谈我对中国工程技术的一些看法
pinjianlu 2009-3-21 11:05
可能你也许会问:ldquo;煮鸡蛋有什么好说的?很简单的事情!说这个很无聊!rdquo; 那么我请问你:ldquo;你煮鸡蛋是怎么煮的?是凭感觉还是估计?约莫过了多久、大概差不多了,就可以了。rdquo;是这样的么?如果是这样,那么这里又体现出了我们国家和老外的思维方式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正是决定了我们工程技术不如别人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德国的工程技术很强,美国、日本也远远优胜于我们?我觉得思维方式的差别能决定最终的结果。 那么思维方式的差别在哪里?我就从ldquo;煮鸡蛋rdquo;开始说起。 很久以前就看过老外做的一个实验:把一批鸡蛋丢在水里一起煮,从 3 分钟后开始,每过一分钟就捞起一个,切开了看看蛋黄和蛋清的情况。 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鸡蛋煮了十分钟后,就有 99 %的概率是煮熟了,而且还没煮老,刚好合适。 这样量化之后,再煮鸡蛋不是就可以有一个时间的度了么?可以有一个时间上的量度了,而不是再凭感觉,不论是谁去做同样的一件事,都可以有同样的一个结果。 而我们也许就没有这个量度,凭感觉去做事。或者用肉眼去看,这样人为因素就很大,不同的人去操作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样的做事方式是不太适合于工程技术的发展的。 举个例子,上海地铁一号线是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我们凭感觉,觉得入口先上升的几步梯子和下梯子后的转弯都是浪费,就省去了这些东西,结果就出了问题,实践证明,德国人设计的这些东西还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做事就只凭一种感觉、完全靠感性认识,不会去量化,然后用数学工具去分析问题,那么也许做事很简单,但就可能因为人的错觉而造成重大问题。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7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谈“量化”
等离子体科学 2009-3-4 20:50
写了两篇,评者各抒己见。自己也觉得意犹未尽,再写几个字。 中国的 SCI 论文总数已经数一数二了。我们已经有了量的基础。看数据曲线,自 93 、 94 年开始, SCI 论文总数开始起飞,变线性增长为指数增长。一路超英赶美,高歌猛进。这不能不说是这些年量化评价体系的成果。 但中国显然不是一个科研水平数一数二的科技强国。这就说明这个数字量并不反映实际的质。所以,现在到了考虑质的时候了。 对科研工作来说,还有另外一层特殊性。 笔者个人认为,对科研工作的量化其实是一种矮化: 第一, 矮化了管理者。就是管理者自己承认自己不行:看不出什么是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只能借助于量化的数字来区分(因为这比较容易,小学生都知道二大于一); 第二, 矮化了评价者。也就是说,管理者们既觉得自己不是伯乐,也不相信评价专家们有伯乐的水平,而是假设这些专家们也只知道二大于一; 第三, 也矮化了科学工作者。因为这是把教授、科学家当成计件工来管理:极端的例子,如按你的业绩点来付酬。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说:要以人为本。如果我们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要以人为本,首先就应该尊重人才:尊重我们的教授、科学家们可以对自己、对同行有一个高水平的要求和评价。而不是只考虑管理上成本低、容易操作,见数不见人。 而且,片面追求量化的结果,一是造成一些有创造性的研究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良好的环境去做自己喜欢的、真正有创意的工作;二是造成一些人沉迷于数字上的成就而不向提高自己创造性能力的方向去努力。更糟糕的,就是制造连自己都不看第二眼的垃圾。 量化评价体系所以存在,自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统计性质的方法,更适用于较大的样本(比如高考,而且即使是高考,也不能就凭一次量化测量就决定一个孩子的终身);或者在要解决有和无的阶段(比如 90 年代;比如刚开始科研 career 的研究生)。越是高层次的人才、高层次的工作,越不应该采用。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5945 次阅读|1 个评论
又见“量化”
等离子体科学 2009-2-26 19:53
说排名,就看见排名。经过矫正,梁山泊英雄的座次重新洗牌(很山寨:p)。 这倒没啥。读大学的时候寒暑假天南海北的同学见面,最喜欢谈的话题就是它了。尽管现在都资深了。有一些继续年少英雄不服输的还是有的。所以武书连们的饭碗还可以保住很多年。 那位说:关起门来称老大?有本事到世界上去争一争!对不起。真想到世界上争的,不会关心这个的。 倒是曹先生的学生就业是导师的职责吗?里面提到的事情,让笔者再次感到量化的悲哀:考核教师的标准,还有就业率! 再这么量化下去,我们的教育。。。 (原文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181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6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量化”评价
等离子体科学 2009-2-24 20:24
笔者上次说到,对于科学研究工作的评价,主要看同行的 reputation 。这对很多评价标准(比如大学排行榜)也是适用的。 一位名牌大学的领导曾问过笔者:怎么才算得上世界一流大学?这确实是一个 good question (有点像中文里的问得好!;一般不仅指 very good ,而且指 very difficult to answer )。 那是 985 工程刚刚启动的时候,财政部一位领导到这个学校去说:国家给你们这么多钱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你得提出几个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硬指标,至少证明你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不然我怎么验收?这里所谓硬指标,就是指可以量化的指标。 当时笔者的回答就是:同行的 reputation 世界上其它学校的校长们、教授们、学生们说你是,你就是;说你不是,你有多少量化的成绩,你也不是! 为此,该校专门组织了校长带队的考察团到欧美转了一圈,问了诸如牛津、剑桥和美国 Ivy League 的校长们。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样: reputation 。 拿毛泽 东他老 先生的话来说,这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前些日子,一位美 国 教授来访,谈到他正在和一位日本教授合著一本关于湍流的书,即将付印。这位先生在和一位中国女子谈婚论嫁,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正大着,所以提议书的封面上印一个能够把湍流理论概括得最好的中国字。那位日本教授建议用涡(对应湍流的基元 eddy )。至于用什么字体,那位日本教授在 Email 里写道: You are visiting PKU, where you can find the best Chinese language scholars in the world, why dont you just ask them? 这就是 reputation 。尽管根据统计数字,根据一些量化的硬指标,很多学校的中文系在一些方面可能更一流一些。 这说的是学校,是一个群体的科研教育水平。对具体的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提起牛顿,就想起他的微积分、经典力学定律(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提起爱因斯坦,就想起他的相对论;提起李、杨就想起宇称不守恒(数学物理学界还会想起 Yang-Millis 场);等等。提起某位知名的学者,也总是说他(她)做过什么什么的,如数家珍。这就是 reputation 。也有提起某个名字,只是说他是个院士,或者他是校长、院长、主任。。。这当然也是 reputation 的一种。 记得前几年有个城市的教育部门为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可能也为了在教育领域做一点移风易俗的事情吧),规定中小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告知本人,不得公布。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可是收到很多家长的抗议:我的孩子不知道他(她)在班级处在什么地位了,不知道该怎么努力了!笔者读书的时候,有一门选修课,教授只给通过、不通过的成绩。也遭到一位同学的抗议:这个成绩,以后拿到单位去,领导怎么知道怎么使用我!(不要笑,这是原话!) 都是量化惹的祸! 我们有的朋友,就是在这种从小比分数形成的量化思维里长不大:不列出个 1 , 2 , 3 来,就分不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糟的。 当然,首先要有量,然后才有可能评价优秀和一般。但是作为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已经做了教授、副教授的资深科研人员,量的阶段早已经过去了,到了讲究质的时候了。量的评价不是没有用至少有统计上的意义,但只可以作为参考,不应该做主要的标准。 一篇文章, CNS 或者 PRL 接受不接受,甚至送审不送审,有量化标准吗?被 rejected 的理由,常常只是不适合在这里发表。美国的同行们管这叫 judgment call 。这也是一种 reputation 。高水平的工作,本就该这样来评价。当然这会产生很多不公平。但是工作做到这个境界,就不会在意发在哪里了。发表的目的,是给同行看。关键是看同行们的 reputation 怎么样,看同行们,特别是你在意的、尊重的那几个同行是不是 appreciate 你这个工作。 量化评价越少,说明我们的科研、教育的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笔者知道至少有一所Ivy League school,聘请 终身 教授的标准,就是给世界上这个教职所在领域的 leading scientists 发一份问卷:列出 10 个你认为世界上这个领域里有资格做这份工作的科学家。按照这些问卷上提及名字的次数做出一个候选名单。如果申请人不在这个名单的前 10 名里,对不起,来面试的机会也没有。这就是基于同行 reputation 来评价你的工作和能力的一个例子。 有人问:名单上前 10 名的人基本上都有不错的工作,人家会来申请吗? Good question! 如果这些人不来申请,怎么办?会考虑后面 10 名吗?不会!如果这前 10 名的人不来申请,那这个位置就取消了!这叫宁缺勿滥!。这就给那些正在做 tenure track 的助理教授、副教授们很大压力:你必须是领域的 top 10 ,不然你的职位就不保! 什么时候我们的学校也这么招聘,那就达到世界一流了。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1040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潜心治学和“量化”的折腾
黄安年 2009-2-23 10:46
潜心治学和量化的折腾 黄安年文 发表: 2 黄安年的博客/2 009 年 2 月 23 日 2007 年 8 月 31 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一个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重要讲话,去年 12 月 18 日 , 他又有一个含义宽广的不折腾的讲话。可是联系高校的现实难以潜心治学和不断量化的折腾使广大教师和院系负责人叫苦不迭,前天 (2 月 21 日 ) 在有关改进学术评价机制的研讨会再次突出感受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来自教育部门自上而下的频繁而繁琐的各种名目学术评估,上头千根线穿过一根针 , 等于反复不断地折腾广大教师和院系负责人,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时间,使人无法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来自教育部下达的各种各样的学术评估和量化指标 , 该到了认真对待总书记指示的时候了 ! 该到了想广大教师所想的时候了 ! 笔者在一年多前曾经撰文《潜心治学 恪守学德》(《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 2007 年第 9 期,第 26-27 页),其中有关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一段,现全文重录如下: 时下高教界和学术界的浮躁虚夸之风盛行,随着从上到下刮起的量化风、评比风、庆典风,这种浮夸风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一些高校不是淡泊名利,而在张扬名利;不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而是成天忙于量化、评比、出镜、打造、庆典;学校的许多教授很少上教学第一线、校长书记很少深入教学第一线,像华威先生似的整天赶会议、忙庆典、拉关系、跑钱财、搞项目,好像抓好这些就是对教育最大贡献,学校有点像运动场、比武场,庆功场。教师就像接二连三参赛的运动员,究竟有多少在职教师认真备课执教,真正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实在是个问题,据我观察,有 1/4 的在职教师这样做就很不错了。这不是说广大教师不想静心和潜心,而是教师毫无自主权,成了一场为量化而量化、为项目化项目、为评比而评比的教学运动。 我们的高等学校过去受到政治运动的严重干扰,现在这种干扰已经很少,但是量化风、评比风、庆典风的浮夸风和教育大跃进运动,实在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教育管理部门上自教育部下到学校领导怎么来切实保障教师做到静心和潜心,实在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大问题。笔者以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那些瞎折腾的量化、评比风、评估风应该缓行,确保广大教师有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来静下心和潜下心。 其次,教育部要带头清理已经下达的各项文件,停止那些妨碍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学校领导要确保有 1/3 以上时间来深入教学和研究第一线,了解和检查落实保障教师能够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情况。 第四,停止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停止那些不必要的庆典风。有所全国知名高校前五年刚刚兴师动重地举行百年校庆,现在刚过 5 年,又要隆重庆祝,这样搞法我们广大教师还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吗?校庆不在形式,重在内容,要提倡节约过节,为校庆如果开过座谈会,院校领导下到第一线听取教师和学生意见,切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倒是件不坏的事,如果还搞形象工程,则大可不必,这和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也不大协调。如果一所高校逢 5 必庆,全国高校群起仿效,往下发展不是要改为双周年庆或者周年庆了? 教育管理部门如果没有保障有力的举措,要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恐怕是一句空话。现在倒是有些退休教师深感退休后真是有时间静下心和潜下心教书育人了,可惜学校并没有安排给他们相应的岗位。形成了想静心和潜心的教师没有项目研究,而那些压根没想静心和潜心下来的领导专家则整天瞎折腾,手里有很多项目难以交差,这个学校究竟像什么了?养鸡场?比武场?名利场?庆功场? 高等学校整天陷入量化、评比、评估、庆功的浮夸气氛不仅是校风不正、学风不正的典型反映,而且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和学术发展的规律,教育和学术工作要排除各种非学术因素的干扰,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 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8949 )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2878 次阅读|1 个评论
重视教育和学术评估机制的改革(黄安年的博文目录)
黄安年 2009-1-7 19:55
重视教育和学术评估机制的改革 ( 黄安年的博文目录 ) 黄安年文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7 日 建立和完善教育和学术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的评估机制是繁荣教育和学术事业的重要方面,要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的评估,需要排除各种不公正、不公平、不公开的评估机制非学术因素,包括形形色色的政治化因素、关系网因素、专家权威至上因素、指令计划因素、利益驱动因素、运动员裁判员一身二任因素、歧视规则因素、公关宣传因素、行政干预因素、暗箱操作因素、统计作假因素等。量化本身自有它的积极意义,但是无视各类教育和学科的特殊性 , 否定教育工作者和学术工作者的个性化,把量化绝对化、划一化,则偏离了量化评估的初衷,我们的各种名目的量化规定如果充斥上述非学术因素,其负面效果可想而知。 下面是笔者 2000 年以来发布的有关教育和学术评估的相关文章目录: 2000 年 《学术评奖中的非学术因素》 , 载《学术权力与民主 ---- 长江 〈读书 奖论争备忘》,第 353-373 页,鹭江出版社, 2000 年 8 月版;中华读书网( 2000 年 8 月 10 日 8 日);《文摘报》( 2000 年 10 月 15 日)第 5 版;《社科信息》 2001 年第 6 期第 33-35 页 2001 年 1 .《学术的量化和量化后的学术》,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5 月 16 日首发),载《大学之道》,第 76-80 页,杨东平主编,文汇报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一版 2 .《学术过度量化的背后》,《北京日报》 2001 年 9 月 10 日第 15 版《学界万象》 3 .《按文章发表的刊物分级奖励学术成果的质疑》 , 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3 月 24 日) 4 .《应当刹住学术量化风再论学术的量化和量化后的学术》,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11 月 10 日) 5 .《再论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过度量化的弊端兼与蔡曙山先生商榷》,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12 月 2 日) 6 .《论人文社科学术成果及其非学术化取向》 , 黄安年文 , 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12 月 26 日) 7 .《学术性书评不是学术成果吗? ---- 兼谈学术论文认定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12 月 29 日) 2002 年 1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津贴期刊目录》合理吗? ---- 兼谈科研津贴中的非学术因素 , 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1 月 1 日) 2 .《评当前的学术浮躁风与学术量化风》 , 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3 月 17 日) 3 .《是青春期问题,还是量化风在作祟?》学术批评网( 2002 年 3 月 30 日) 4 .《注重文章内容的质量,不重文章发表在哪级刊物 ---- 《美国历史杂志》发表中国学者成果目录的启示》,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5 月 16 日) 5 .《学术评估岂能变 ABC 》,《社会科学报学术批评》改版第 36 期(总第 836 期) 2002 年 9 月 12 日 , 第 5 版 2003 年 1 .《学术成果的量化与学术成果的投入产出》,学术交流网( 2003 年 2 月 19 日) 2. 《关于 12 演播室组织学术量化讨论和策划的电子邮件通信》 , 黄安年、刘斌 文 , 发表:学术交流网( 2003 年 11 月 10 日) 2004 年 1 .《科研成果统计中的猫腻和弊端 ---- 从我国将使用常住人口计算地区人均 GDP 说开去》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1 月 24 日) 2 .《如此申报文科科研成果津贴》 , 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11 月 29 日) 3 .《是奖励学术刊名还是奖励论文质量 -- 评本末倒置的文科成果津贴奖励》,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12 月 4 日) 4 .《北师大《文科科研津贴期刊目录》的分类说明了什么》,学术交流网( 2004 年 12 月 6 日) 5 .《评目前的学术量化管理体制及其流弊》,载《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 2004 年第一辑,第 148-164 页,中国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版 2005 年 1 .《学术评估切忌实名颠倒从出版社等级决定学术著作质量谈起》,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6 月 28 日) 2 .《究竟是奖励学术刊名还是奖励论文质量评本末倒置的文科成果奖励津贴》,《社会科学论坛》 2005 年第 4 期,第 82-91 页 3 .《尽快将学术网络成果纳入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体系》 , 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0 月 25 日) 4 .《莫把科研立项当科研成果 对非立项成果应一视同仁》,学术交流网( 2005 年 11 月 27 日) 2006 年 1 .《违背学术规律 漠视个性与人性评目前高校流行的量化管理制》 , 《云梦学刊》 2006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2006 年 6 月 07 日) 2007 年 1 .《学术量化背离学术评价宗旨》,《科学时报》 A4 周末评论版 2007 年 3 月 2 日 2 .《学术量化和学术腐败》,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4 日 ) 3 .《高度重视统计数字的科学检验》,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2 日 ) 4 .《学术评估切忌实名颠倒从出版社等级决定学术著作质量谈起》,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29 日) 5 .《建议将节余型因素引入学术评估机制》,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30 日) 6 .《莫把科研立项当科研成果 对非立项成果应一视同仁》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8 日 ) 7 .《学术腐败和学术量化、学术商品化、教育产业化》,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9 日) 8 .《尽快将学术网络成果纳入科研成果量化指标体系》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9 日) 9 .《对高校量化机制及其他潜规则的考验从谢泳先生受聘厦门大学教授谈起》,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5 月 6 日) 10 .《从谢泳先生受聘厦门大学教授谈起》,《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7 年 7 月(上期),第 54-55 页 11 .《改革高校教材编写和质量评价机制的思考》,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24 日) 2008 年 1 .《大学评估造假潮已有时日岂能视而不见四谈教育部主办的教学评估应当停止》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3 ) 2 .《本科教学评估造假明知故犯 , 怎么办 ---- 五谈教育部主办的教学评估应当停止》,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5 日) 3 .《小议调查研究之风和 63 天内完成博士质量调查报告》,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5 日) 4 .《就武书连版《中国大学评价》中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第一名 有话要说》,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8 日) 5 .《坚决遏制文凭掺假现象的建议》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9 日发布;学术交流网( 2008 年 1 月 8 日) 6 .《春节拜年,高校本科教学评估造假明知故犯成热门话题》,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7 日) 7 .《怎样评价教育部主办的教学评估争议评论汇总》,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3 日) 8 .《再谈高校教学评估造假 ---- 从民盟中央在向政协提交《关于改进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提案》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10 日) 9 .《劳民伤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利益挂钩过密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难道不该废止吗?》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11 日) 10 .《教育部终于承认目前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13 日) 11 .《自卖自夸 : 谁来对教育部的评估中心进行评估》,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18 日) 《推荐资中筠文章:大学评估弊大于利》,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7 日) 12 .《何时给教师和学者脖子上的紧箍咒解套小议量化机制》,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9 日) 13 .《再谈高校教学评估和管理机制》,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11 日)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定性先于定量及中医量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zhj71626 2008-12-5 20:27
定性先于定量及中医量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赵宏杰 张笑波 (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132011) 林宇春 (四平市中心医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张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2) 摘 要:根据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证候内环境自稳态紊乱学说,中医量化原则定性先于定量及新方法。该量化研究方法符合中医理论传统的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认为对血液成分、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数据进行阴阳五行分类定性,这才是信息科学时代的中医研究,即应用中医思想理论方法传统,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路线。 主题词: 证候 量化 定性 定量 五行 投影全域动态定性方法 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中医量化是中医现代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医药量化迫在眉睫。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证候内环境自稳态紊乱学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方法,详述于下。 1.中医量化研究概况 中医量化研究包括了丰富的内容,下面从目的、对象和方法3个角度分别介绍。 1.1中医量化的目的 中医量化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医客观化、深入研究中医理论方法的内在机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效率。其中,隐含的目的是利用中医思想、理论和方法整合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医学生物学的各方面的成果,为中医所用。 1.2中医量化的对象 目前中医量化的对象,主要是症状和证候。 1.3中医量化的方法 围绕症状和证候的量化,主要的方法有,专家问卷、多因素回归分析、最大似然判别法、 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聚类分析等。 2. 中医量化研究几个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医量化研究没有取得突破,源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缺陷。 2.1重新定义中医量化的对象 2.1.1从生理到病理生理 知常达变,应该是医学生物学研究的原则,也就是首先研究生理学和正常解剖学,然后研究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对于中医研究和中医量化研究也是这样,先研究藏象然后研究证候,是个正常的次序,而非躐等。 2.1.2明确藏象和证候的学科属性 笔者在多篇文章中提出,正常人体包括结构和功能2部分,对应的学科是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结构,病态的人体也包括结构和功能2部分,对应的学科是病理生理学--功能,病理解剖学--结构。那么,中医生理学就是中医藏象学,中医病理生理学就是中医证候学。而中医解剖学可以称为中医藏器/体质学,中医病理解剖学可以称为中医病理藏器/体质学。 2.1.3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类型 中医证候是一个不能准确地、 直接地测量的变量,这种变量可以称为潜变量(1atent variable),可以应用症状等一些外显指标(observable indicators)来间接测量这些潜变量。综合上面的认识,证的量化包括以下临床数据类型可以更好的整合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医学生物学的各方面的成果,临床数据有四类,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回归分析是证候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能够分析某种证候与某些因素之间的联系。表中也也提到了他们大概的权重。 回归目标 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工具 传统中医 证候 重要 重要 人脑 西化中医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重要 人脑、电脑 融合中医 重要 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人脑、电脑 西医 疾病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重要 人脑、电脑 表1.临床数据证候回归分析变迁对照表 2.2量化研究亟需符合中医理论传统的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 量化研究亟需符合中医理论传统的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这些方法符合中医理论的传统思想和方法的精神,但是,是基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多元统计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 2.2.1整体方法 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没有或缺乏把病人全部变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分析全部症状和证候的关系,而且分析中都不同程度的加入了主观性的成分和人为的介入。 笔者提出对藏象的投影,血液成分进行聚类分析。 下面介绍整体方法和动态方法更具体的内容。 3.定性先于定量及在血液成分五行类象中的应用 3.1西医的定性与中医的定量 中医现代研究的重要参照系是西医。对比西医,我们说中医亟需量化或者定量研究,那西医是否亟需定性研究呢,西医的量化包括哪些类?各自在诊断治疗中的贡献如何? 《黄帝内经》以来,中医已经有模糊定量及半定量的记载,五藏象的量化,实际上是对功能的量化;功能的量化,西医是怎么做的?大家熟悉的肌力分级,0级、1级、2级、3级、4级、5级;这是功能的分级;心功能分级:1级、2级、3级、4级,这也是功能的分级;所以,五藏的阴阳气血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个量化。 既然中医也有西医那样的量化,我们反过来看看,西医有中医这样的定性吗?五行的定性,哪怕是类似的?没有!所以关键就在这,把中医量化之后,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些数据定性。 在症状和体征上中西医的分级定量方法本质上和效果上区别有限,在中医证候中有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气虚衰、心阳式微等,是为心系证候不同程度的量化分类与西医的心功能分级也类似,所以在证候即功能上中西医的分级定量方法本质上和效果上区别有限。区别重大的是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所以说,对这些数据进行定性,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 证候本质研究中出现的检验招标非特异性,也是这个问题的一种体现。 3.2定性先于定量 从哲学上,从现代科学方法上,从具体学科的应用上,都表明认识事物定性先于定量。从方法论的角度,依据观察结果是否提供数量特征,科学观察又可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两大类。 由于事物质的差别是最根本的差别,区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认识量的前提,所以,定性研究一定先于定量研究,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又因为质总是一定的量的基础上的质,因此,由质进到量则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教育统计学》 在科学发展史上,定性关系的发现往往先于定量关系。在化学发展中尤为突出。在十七到十八世纪中,人们通过大量实验,以物质的味道、质地等物理性质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为基础,总结出了物质的分类。酸(ACID)、碱(ALKALI)、盐(SALT)概念的获得及分类就是一个例子。--《人工智能原理》 人类总的认知框架,这一框架没有民族和人种的区别。它主要包括三个认知过程:1、感性认知过程。2、理性认知过程。3、实践检验过程。同时这三个过程又要受制于一个总的认知原则,那就是:定性分析应优先于定量分析。---《英语名词短语中形容词修饰语排序的认知学分析》 3.3血液成分五行类象中定性先于定量的应用 藏象研究,可以从藏象量化、藏象的生物学基础、藏象模型、藏象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候观察实验的数据评价与利用等方面开展。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融合了这里面的大部分内容。 其中需要通过对血液成分五行类象暨藏象分属来定性,藏象划分的依据是藏气法时,就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不同生物节律下生长化收藏的次序划分五藏。血液成分的动态变化是藏象的投影,所以,就要对血液成分进行五行类象暨藏象分属。血液成分的动态变化曲线有峰值和谷值,我们把全部血液成分中那些峰值在相同时间节段的聚为一类。总计分为五类,就是五藏象分类。 这样就具体体现了中医思想理论传统中的整体动态思想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体系符号,比如干支系统,是融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与所谓辩证逻辑一致)。但是,在把这个逻辑体系应用到新的领域里面去的时候,它遵循的次序,也是定性优先于定量的;否则,就不能建立。所以,五代、宋的易学研究突出了先后天及体用概念与范畴的研究。 3.3.1进一步的定量和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库 定性明确以后,才可以进一步观察什么数值、在什么时间段、在哪些范围内的数值,是正常的范围。 凡种族、体质、高矮、胖瘦、工作环境、地域分布,再加上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各项生理指标具有不确切性,而不确切的人体状况对疾病因素的反应和表现也自会干差万别,这是认为中医不能量化的人最经常的理由。其实,西医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他们在正常人体解剖数据库的基础上,还建立了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库,初步的比较粗糙的数据库都是基于40,000人,每个人100余项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的,西医没有这些经验一定会效率下降,中医的各方面的量化研究,当然也要基于至少同样规模的正常人体生理常数数据,否则,怎么担当经验医学的称呼? 3.3.2病理状态血液成分五行类象 思维过程缺少定性基础、却意图直接把对象定量的思维过程,在证候本质研究指标非特异性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对病理状态的人的血液成分也可进行五行类象暨藏象分属,就不仅可以知道正气的虚实还能知道病邪的性质和数量。对于病邪我们也需要既知道其性质、还要知道其数量。也是定性先于定量。 再用遥感卫星分辨率给大家做个比方,现在的分辨率是0.5米,效果比较好;那分辨率在5米的时候,效果虽然差,可是绝对达不到完全没有价值的地步。而脉象的量化进行了这么多年,在临床上几乎没有人使用;说明,精确性不是关键问题,而定性是关键问题。 4.投影全域动态定性方法与小结 上述方法可以称为投影全域动态定性方法,为什么加投影这个前缀,因为这可以解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四种数据之间存在大量的多重共线性关系和协同关系。四种数据本质上是藏象证候在不同角度的投影,所以才出现这多重共线性现象。全域是对整体的另外一种说法。 钱学森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对笔者的启发极其巨大,他也遵循的是定性先于定量的次序。 中医量化研究需要研究者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学术训练,同样,需要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训练,才能获得中医的浴火重生。 参考文献: 袁世宏,张连文,王米渠; 数理统计思想及方法在辨证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及思考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年04期 郦永平, 温淑云. 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理论探讨 . 中医杂志, 2008,(08):677-679 张华.张笑波.赵宏杰 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的定性的方法学理论基础 林宇春.赵宏杰.张学斌.略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08 李玉光.李富仁.林宇春.张学斌.涵盖奇恒之府象、NEI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 郦永平, 温淑云. 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理论探讨 . 中医杂志, 2008,(08):677-679 洪净.中医辨证的量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医药学报, 2002,(08). 龚燕冰,倪青,王永炎. 中医证候研究的现代方法学述评(二)中医证候的量化及数理统计方法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1). 查青林,林色奇,吕爱平. 多元统计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探析 .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6). 本文参考并引用了很多学者的研究论著,吸收了大家的辛勤劳动成果,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教益和启发,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通讯作者:张华
个人分类: 重点推荐文章|4050 次阅读|1 个评论
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的定性的方法学理论基础
zhj71626 2008-9-9 21:55
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的定性的方法学理论基础 张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2 ) 张笑波 赵宏杰 (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 摘 要:根据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把证看做内环境自稳态失衡紊乱,并且提出证侯学对应于病理生理学。并从临床数据类型扩展,增加计算机使用的角度对比了证候回归方法。以新的藏象层次与结构对比了西医的证与中医的功能,从西医脏器功能的临床数据表达方法细化了中医证的量化方法,认为对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数据也进行阴阳五行分类定性,这才是所谓中医研究,即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 主题词 : 证候 量化 定性 西医的证 临床数据回归 脏器功能 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证候是中医学术的关键点。也是 NSFC 和 973 计划支持的重中之重。 笔者提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把证看做内环境自稳态失衡紊乱,并且提出证侯学对应于病理生理学。并列表如下。 (陈斌有大体相同的看法, 证在本质上是一种病理生理学的诊断。 ) 西医 中医 生理 结构 正常人体解剖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 中医解剖学? 功能 生理学 藏象学 病理 结构 病理解剖学 病理解剖学? 中医病理解剖学? 功能 病理生理学 证侯学 表 1. 中西医结构功能生理病理 - 学科 - 对照表 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探讨证的量化与临床数据定性的方法学。 1. 从临床数据角度看证候回归方法的变迁 今天,我们所指的临床数据有四类,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回归分析是证候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 能够分析某种证候与某些因素之间的联系。表中也也提到了他们大概的权重。 回归目标 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工具 传统中医 证候 重要 重要 人脑 西化中医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重要 人脑、电脑 融合中医 重要 重要 次重要 次重要 人脑、电脑 西医 疾病 次重要 次重要 重要 重要 人脑、电脑 表 2. 临床数据证候回归分析变迁对照表 西化中医指中西医没有能够有效融合时的中医,融合中医指中西医能够有效融合时的中医。 做数据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以用电脑提高效率和准确率,西医把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疾病诊断 ,中医也用人工神经网络于证候诊断的 ,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国内搞易经研究的有不少人主张,电脑和易经二进制有关系,(争论还在进行),但是,汉字电脑输入全面超越西文输入的实际效果告诉我们,中医全面深入的应用电脑,可能会全面超越西医。 2. 西医的证与中医的证 中医眼中的功能与西医眼中的功能 中医的话语中,证是功能,以此为基础,我们对比下中医眼中的功能与西医眼中的功能,换个说法就是比较西医的证与中医的证。 五体 脏器 奇恒 解剖 皮肉筋脉骨 内脏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经络 十二正经 ? 奇经八脉 藏象 躯体象 脏器象 奇恒之府象 证 躯体证 脏器证 奇恒之府证 表 3. 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表 笔者在《涵盖奇恒之府象、 NEI 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 文中提到的内容归结为上表。 据此,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西医的脏器功能中医的脏器象,所以,用西医的脏器功能不能代替中医的藏象,而且用西医的脏器功能在五行分属上也不同于中医的藏象,比如解剖心脏的功能有一部分属于 肺藏象,解剖肝脏的功能有一部分属于 脾藏象。 3. 从西医脏器功能的表达方法看中医证的量化 由于西医是个发展迅速的学科,所以,有许多内容上的不完备,比如,脏器功能上,提到比较多的是心肺肝肾功能,我们就以这四个功能为例分析。参考西医诊断学。 症状 体征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心 重要指标 重要指标 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 肺 肺容量 , 肺通气功能 , 血气分析 , 通气血流比值 , 肺内分流,弥散功能, 肝 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肝脏染料排泄试验以及各种血清酶检查 肾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肾小管分泌、重吸收、浓缩、稀释以及酸碱平衡功能的检查:肾血流量的检查。 表 4. 西医脏器功能相关临床数据表 中医证的量化,可以细分为功能的量化和功能相关临床数据的量化。西医脏器功能的量化一般有心功能的分级 1 、 2 、 3 、 4 级,肝、肺、肾功能分级是根据各项检查指标及临床症状来分别病情严重程度的,这些分级也是个大概的划分,或者说模糊的划分。与中医五藏气血阴阳的划分,模糊类似。 中医一直认为西医客观的原因是,西医的脏器功能相关临床数据是更数字化数量化的。一直笼统的说量化,导致研究者不清楚对自己手中的数据如何处理。 功能的量化中西医近似,功能相关临床数据的量化,西医做的细致,中医完全可以吸纳来为我所用。 4. 临床数据的定性方法 中医理论方法的特点是对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病因,病位,病性,病理过程,体征,症状,统统进行了基于阴阳五行理论的分类。近年来研究中体现这个思想方法的有,岳凤先西药中药化研究 ,赵洪钧 西医要接受八纲学说的研究 , 微观辨证和 辨证微观化的研究 ,笔者的血液指纹图谱脏腑分属暨血液成分五行分类的研究。 在临床数据上的体现,就是对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数据也进行阴阳五行分类定性,这才是所谓中医研究,用中医的方法处理生理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的数据,建立基于生理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的数据的中医模型。或者说用这些数据填充中医模型。 参考文献: 林宇春 . 赵宏杰 . 张学斌. 略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 , 08 赵宏杰 . 对本体论证候认识论论证候的诊断内容及疾病分类学解读 宋烨 , 杨本付 .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6,5(3):275 ~ 278. 孙贵香 . 袁肇凯 .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 07 : 1450-1452 李富仁.林宇春.张学斌. 涵盖奇恒之府象、 NEI 网络的藏象结构与层次新解 陈文彬 . 诊断学 -( 第 6 版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北京 . 2005-7-1 . 山东中压学院学报编辑部 . 振兴中医药学的大举措 - 西药中药化 . 山东中压学院学报 ,1996,20(5): 封 3. 赵洪钧 . 回眸与反思 中西医结合二十讲 . 安徽科技出版社 . 合肥 . 2007-1-1 任小巧 , 卢跃卿 , 李建生 ; 微观辨证整体化之浅议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2 年 04 期 ; 7-8 本文参考并引用了很多学者的研究论著,吸收了大家的辛勤劳动成果,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教益和启发,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如李同宪的证态概念张有和的状态医学概念。
个人分类: 重点推荐文章|2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