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研产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校科研产出的测度:欧洲案例
st69786 2016-7-31 23:40
高校科研产出的测度:欧洲案例 文 | 贺飞 (北京大学) 高校在国家科研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高校通过科研生产知识,通过培养学生和发表科研成果传播知识。通过这些活动,高校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校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活动是当前知识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除了传统的通过教学活动传播知识以及通过科研创造知识的功能外,高校还有“第三使命”,即高校通过同公司签订转化科研成果合同,同企业和机构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在技术和社会发展领域承担领导角色。通过这三项使命,高校产生三个主要类型的产出:教学产出(毕业生,研究生等),科研产出(论文,专利等)以及知识转化(转化合同,技术服务等)。高校活动的社会经济重要性,连同公共资源的短缺,使得有关研究日益增多。并且常常是由高校或相关机构自发开展的,以证明其角色是区域发展的引擎。因此,高校科研产出的测度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具有产出多样性的特征,因此高校科研产出的测度存在一定的难题。 2015 年3月,《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发表了来自西班牙的José Manuel Pasto等学者题为“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产出”文章(Scientometrics,March 2015, Volume 102, Issue 3 ,pp 1867–1893),分析了高校科研产出测度的相关难点,提出一个简单的包含定量和定性的总体指标,并可分解两种因素的影响。根据这一指标,文章比较了1996-2010年间欧盟国家相对科研产出及其演化的同质性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欧盟27国1996-2010年总计产出7,492,058可引用论文,占全球产出21478307的34.9%。从质量看,单独从指标看(篇均引用或h指数),质量最高的国家是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瑞典、荷兰和丹麦。另一极端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波兰,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塞浦路斯,这些国家在这两个指标上垫底。在此时段,欧盟27国的科研产出都有明显增长。欧盟27国和全球在此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9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卢森堡,其年平均增长率为20%,塞浦路斯(16.6%),罗马尼亚(13.6%) 和葡萄牙(12.4%);增长较慢的国家是保加利亚(3.1%), 瑞典(3.5%)和英国(3.6%)。丹麦、荷兰、瑞典、英国和芬兰是科研产出质量最高的5个国家,其引用高出全球平均20-40%;科研产出质量最低的是罗马尼亚、立陶宛和保加利亚。除塞浦路斯外,其他国家质量相对全球都有增长,但也存在明显差别。科研质量相对增长最低的国家是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接着是瑞典,法国和芬兰。而卢森堡、斯洛文尼亚、捷克和爱沙尼亚等国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结合考虑数量和质量指标看,最大产出的国家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垫底的是卢森堡、塞浦路斯和拉脱维亚。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4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研机构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快速增长
redtree 2016-7-28 08:30
中国科研机构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快速增长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7/28 7:11:00 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显示,中国科研机构正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在全球100家科研产出增加最多的科研机构中,有40家来自中国,其中24家2012年以来的增幅超过50%。美国作为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的第一大贡献国,在这一榜单上居第二位,该国有11家科研机构进入100强之列。英国和德国分别有9家和8家机构上榜。 “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增刊旨在展示那些高质量科研论文增长最显著的国家和机构,排序所依据的是它们自2012至2015年对自然指数绝对贡献值的变化。自然指数追踪的是全球8000多家机构在68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论文发表情况。 中国科学院位居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增加最多的100家机构之首,另外8家中国机构紧随其后,即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苏州大学。这样,榜单前9位均为中国机构。在东亚地区,除位列第10的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for Basic Science)之外,其它排名前25的机构都来自中国。 自然指数创始人David Swinbanks说:“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有极大的增长,但我们已不再把中国视作新星,因为其目前的增长轨迹非常稳定。不过在本期增刊中,的确有一些堪称新星的中国机构脱颖而出。” 过去四年以来,中国一直是自然指数中科研产出增加最显著的国家,无论是总体上,还是自然指数所追踪的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这四门学科都是如此。 “随着中国正努力成为一个创新驱动的国家和全球领先的科技强国,中国的研发投入趋于继续增加,因此,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上升轨迹有望持续下去。” Swinbanks先生补充说。 本期增刊还扼要介绍了全球25家机构,这些机构在过去四年科研产出的增长尤其之快,未来值得密切关注。这包括了许多中国科研机构,如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由于已积累了四年的数据,自然指数正日益成为一种帮助评估科研表现,并为人们深入揭示高质量科研产出变化趋势的有力工具。“自然科研集团致力于帮助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找到与之最相关的科研数据和工具,以使之更有效率并更为成功。自然指数是我们恪守这一承诺的又一例证。” Swinbanks说。 关于自然指数 自然指数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其数据库追踪了68种自然科学期刊的论文作者的单位信息。这些期刊由在职科学家组成的独立小组评选而出,并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中2800多人的回复来最终确定入选名单。施普林格?自然估计,这68种期刊约占自然科学期刊总引用量的30%。 根据知识共享协议,自然指数最近十二个月的数据窗口在指数网站natureindex.com上对外公开,让用户可以分析150个国家和8000多家机构的科研产出情况。通过该网站,科研机构可根据大的学科分类浏览自己最近12个月的论文产出情况,以及机构的国际和国内科研合作情况。该网站还提供各国及各机构2012年以来的年度表现排名。用户在免费注册之后,还可绘制各国和各机构科研产出的纵向趋势,并输出原始数据做进一步分析。 自然指数采用三种计量论文产出的方法: • 论文计数 (article count/AC) - 不论一篇文章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AC分值。 • 分数式计量(fractional count/FC)- FC考虑的是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一篇文章的FC总分值为1,在假定每人的贡献是相同的情况下,该分值由所有作者平等共享。例如,一篇论文有十个作者,那每位作者的FC得分为0.1。 • 加权分数式计量(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WFC)- 即为FC增加权重,以调整占比过多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论文。这两个学科有四种期刊入选自然指数,其发表的论文量约占该领域国际期刊论文发表量的50%,大致相当于其它学科的五倍。因此,尽管其数据编制方法与其他学科相同,但这四种期刊上论文的权重为其他论文的1/5。 附件: 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 .pdf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察 | 谁是研发产出第一大国?
热度 6 st69786 2016-1-25 11:49
观察 | 谁是研发产出第一大国? 贺飞 北京大学 本文2016年1月25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 ( The-Intellectual )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A2NTI4Mg==mid=405571004idx=2sn=c5f663b5ce0e27160ec3d78521382052scene=1srcid=0125wJ4gJQrZ3YhbhlML2Bwi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原文为图片版,由于科学网博客系统故障,不能上传图片,本博文更改为数据表格版本。 【导语】 2016 年 1 月 19 日,美国科学基金会下属的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在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的指导下,推出了《科学与工程指标 2016 》。本文根据该书相关内容,揭秘全球科技论文、专利以及相关知识指标的产出情况。 1 科技论文 科学研究生产新的知识。一般来说,科技论文是研发活动产出的有形测度之一,被广泛用于国际比较。一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论文产出一直占有绝对的优势。但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论文产出增长十分迅猛。中国科技论文从 2003 年占全球 6% 增长到 2013 年的 18% ,从数量上(占比和绝对数量)已经同美国并行发展了(表1 )。印度和巴西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论文数量也同样迅速在增长。 表 1 所选地区 / 国家 / 经济体的科学与工程论文全球占比: 2003-2013 年 ( % ) 年 美国 欧盟 日本 其他发达国家 中国 印度 其他发展中国家 2003 26.8 33.0 7.8 11.8 6.4 2.3 9.5 2004 26.6 32.0 7.4 12.1 8.5 2.3 9.6 2005 25.3 31.2 7.2 12.1 10.9 2.3 9.6 2006 24.2 30.7 6.9 12.3 11.9 2.5 10.2 2007 23.2 30.5 6.3 12.4 12.8 2.7 10.7 2008 22.3 30.0 6.0 12.3 14.0 2.9 11.3 2009 21.3 29.7 5.7 12.1 15.3 3.1 12.0 2010 19.9 27.9 5.1 11.9 17.1 3.9 13.1 2011 20.7 28.8 5.4 12.1 15.9 3.4 12.5 2012 19.4 27.9 4.9 11.9 17.4 4.1 13.4 2013 18.8 27.5 4.7 11.8 18.2 4.2 13.7 注:论文按出版年统计,数据来自 SCOPUS 数据库的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期刊、专著和会议论文。论文按其署名机构的地址分配给一个地区 / 国家 / 经济体,统计采用分数计数法(即,来自多个国家 / 经济体的论文,每一国家 / 经济体根据其参与作者占比获得一个分数计数 ) 。排除地址信息不完整的合著论文(约占 2013 年全球总数的 1% )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 2016 论文统计结果还显示,全球论文的学科地理分布差别也很大。例如,美国和欧盟 2013 年发表生物医学 ( 生物学、医学、和其他生命科学 ) 的论文在全球占很大比例,都要大于中国。但中国在工程科学领域发表的论文在全球占比要高于美国和欧盟,处于领先地位。 论文跨国(跨地区)被引用统计这一指标,常被用于测度知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直接流动情况。尽管论文引用受文化、区域、语言以及认知习惯的影响,但目前仍是测度研究产出影响力的常用指标。美国的论文获得绝对数量最多的引用;当按各国论文发表总量调整后,美国的论文影响力实力同加拿大、瑞士、北欧国家和英国等相当。欧盟论文的影响力也随着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新成员国的论文引用较高而得到增强。 某国(地区)全球前 1% 高被引论文占比是测度其研究影响力的另一个指标。根据这一指标,如果某国恰好是其期望值,百分比就应该是 1% 。美国的百分比一直保持稳定在期望值的约两倍左右 (1.8%–1.9%) ,欧盟的前 1% 高被引论文占比在 2001 到 2012 年间从 1.0% 增长到 1.3%( 表 2 ) 。中国前 1% 论文占比的起点很低,同期从 0.4% 增长到 0.8% 。 表 2 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印度科学与工程论文在全球前 1% 高被引论文占比: 2001-2012 年 ( % ) 年 美国 欧盟 日本 中国 印度 2001 1.78 0.97 0.62 0.39 0.45 2002 1.76 0.96 0.62 0.50 0.40 2003 1.77 0.99 0.60 0.60 0.57 2004 1.77 1.03 0.66 0.55 0.58 2005 1.77 1.09 0.64 0.52 0.59 2006 1.84 1.12 0.66 0.54 0.62 2007 1.82 1.14 0.71 0.59 0.63 2008 1.88 1.14 0.68 0.60 0.65 2009 1.89 1.19 0.68 0.65 0.64 2010 1.92 1.23 0.72 0.68 0.57 2011 1.94 1.27 0.79 0.74 0.57 2012 1.94 1.29 0.82 0.81 0.59 注:图中论文占比表示全球引用前 1% 的论文占比,是相对于该国某一时段和某一领域所有论文而言的。 论文按出版年分类,根据署名的机构地址分配给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每一时段和领域的全球基准水平都是 1.00% 。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 2016 此外,统计结果还揭示,近年来不同国家合作发表科技论文日益增多,从一个侧面说明全球科技交流的发展、研发支出的预算压力刺激了合作和资源共享以及研究人员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剧。 2 专利和知识产权贸易 科技论文生产是创新链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活动也是知识流的一个通道。尽管学术界质疑专利同创新的必然联系,不同领域申请专利的偏好也不一样,许多专利也并不能产业化或导致实际创新,但专利授权和应用目前仍是一个测度创新的重要指标,也成为创新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从这一领域的现有指标看,发达国家都占有绝对优势,但亚洲经济体增长很快 ( 尽管起点很低 ) 。 2014 年,美国专利和商标局 (USPTO) 批准了近 30 万件专利,其中最多的是美国发明者 (48%) ,接着是日本 (18%) 和欧盟 (15%)(表 3 ) 。 2003 到 2014 年,尽管美国专利和商标局 (USPTO) 批准给美国发明者的专利的绝对数量增长了 61% ,但其占比却下降了 4 个百分点。相反,美国专利和商标局 (USPTO) 授予给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明者的专利占比都在增加。美国授予给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发明者专利的占比不高 ( 分别为 3% 和 1%) 。 表 3 美国专利和商标局 (USPTO) 批准专利,按发明者所在地: 2003–2014 年 (%) 年 美国 日本 欧盟 其他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003 51.8 21.0 15.9 10.0 1.2 2004 51.1 21.6 15.2 10.9 1.3 2005 51.6 21.1 14.8 11.1 1.4 2006 51.4 21.2 14.1 11.7 1.5 2007 50.3 21.3 14.1 12.7 1.7 2008 48.9 21.4 13.9 13.7 2.1 2009 48.9 21.2 13.4 14.2 2.3 2010 48.8 20.5 14.0 14.2 2.6 2011 48.1 20.6 13.7 14.7 2.9 2012 47.5 20.1 14.3 14.6 3.6 2013 47.8 18.8 14.7 14.6 4.1 2014 47.8 18.0 14.9 14.7 4.6 注:专利按照所列全部发明者所在地以分数形式分配到地区 / 国家 / 经济体。欧盟包括 28 个成员国。发达经济体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分类为“先进”的,发展中经济体是 IMF 分类的“新兴”。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 2016 当然,专利的数量并不能代表其专利质量及其商业价值。测度专利质量的常用三方专利统计数据。所谓三方专利,是指发明者同时寻求全球三个最大的市场(美国、欧洲和日本)专利保护的专利。 2012 年,全球三方专利总数约为 52,000 件。 2003-2012 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三方专利占比都差不多 ( 都在 30% 左右 ) 。尽管韩国 (6%) 和中国 (4%) 的相对都有增加,他们所获得的三方专利要远少于领先国家 (表 4 ,中国包括在世界其他的总计中 ) 。 表 4 全球三方专利数,按所选地区 / 国家 / 经济体: 1999-2012 年 (件) 年 美国 欧盟 日本 韩国 世界其他 1999 15,303 15,174 13,692 601 2,666 2000 15,675 17,733 17,959 910 3,362 2001 16,021 17,286 16,629 1,157 3,447 2002 16,511 17,355 16,828 1,570 3,755 2003 16,810 17,336 17,910 2,194 3,905 2004 17,234 18,098 18,699 2,570 4,217 2005 17,410 18,410 17,701 2,749 4,481 2006 15,515 16,683 17,930 2,348 4,294 2007 13,910 15,101 17,523 1,984 4,217 2008 13,836 14,736 15,238 1,829 4,462 2009 13,544 14,450 14,505 2,104 5,074 2010 12,805 13,521 15,245 2,453 5,176 2011 13,229 13,836 15,607 2,660 5,611 2012 13,765 13,971 15,391 2,878 5,970 注:三方专利是指那些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欧洲专利局和日本专利局同时申请保护的专利。这类专利也是按照所列全部发明者所在地以分数形式分配到地区 / 国家 / 经济体。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 2016 知识产权贸易是一个基于技术和创新市场扩散的指标 , 其中的一个测度是跨境版税,许可或特许技术费贸易收入。这一知识产权贸易的收入反映了各国生产有价值的知识产权总量。同样,表现好的国家和经济体一般就是那些拥有美国专利以及三方专利数量较多的国家和经济体。统计显示,版税和许可费的出口收入在过去 10 年迅速增长 (表 5 ) ,增长不仅是在主要国家(美国、欧盟和日本),也包括瑞士、新加坡和韩国等国。 表 5 全球版税和许可费出口收入,按所选地区 / 国家 / 经济体: 2004–2013 年 (亿美元) 年 美国 欧盟 日本 瑞士 所有其他国家 2004 671 250 157 65 97 2005 744 293 176 86 101 2006 835 305 201 80 108 2007 978 373 232 93 118 2008 1,021 400 257 114 137 2009 984 412 217 149 140 2010 1,075 450 267 165 139 2011 1,207 545 291 197 173 2012 1,242 514 319 205 181 2013 1,278 536 316 注:欧盟出口不包括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出口。部分国家部分年份数据缺失。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 2016 中国在这一指标上表现欠佳。尽管近年来其他许多指标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版税和许可费出口收入仍相对有限,同这些国家在美国专利和三方专利的占比相对较低也是一致的。 2013 年,中国的版税和许可费出口收入少于 10 亿美元,而印度少于 5 亿美元。 参考文献: National ScienceBoard(NSB). 2016. Science and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6. Arlington 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651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自然指数: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增长领先全球
redtree 2015-12-17 21:24
自然指数: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增长领先全球 美国、日本等传统科研强国的科研产出明显下降 来源:自然出版集团 发布时间:2015/12/17 14:27:58 最新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显示,如按照加权分数式计量(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 WFC)*,中国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在2012年到2014年期间增长了37%,美国在同一时期则下降了4%。目前,中国对世界高质量科研的总体贡献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有关自然指数的数据分析发布在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 2015中国自然指数 ”上。 “显然,中国正在赶上美国,并已成为一个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的强国。中国在1980年代初期蓬勃的经济发展持续推动了其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科研人员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也作为关键要素,推动中国科研投入带来惊人的回报。”《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博士(Nick Campbell)说。 中国在自然指数中的科研成果主要来自化学和物理学,分别占中国WFC总分值的61%和30%。同时,生命科学方面的科研成果也快速增长,在2012年到2014年之间有30%的增幅。 按照WFC计算,2014年中国科研产出最多的十大城市为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合肥、长春、香港、杭州、广州和天津。这十个城市加起来占中国WFC分值的70.4%。 北京、上海和南京依然是中国的三大科研中心。北京纳入自然指数的研究机构数量在中国最多,科研实力尤其体现在化学和物理学上。上海纳入自然指数的研究机构数量不足北京的二分之一,但其前十大研究机构的贡献与北京前十大研究机构的贡献不分伯仲。与上海一样,南京在自然指数上的科研成果也几乎有60%是来自化学。2014年,南京大学在自然指数上的科研成果占整个城市的二分之一以上。 2012年到2014年期间,西安、成都和杭州是WFC分值增幅最快的城市之一,这主要受到化学方面科研成果的推动。其中,西安的WFC分值增幅尤为突出,达到了142%;成都和杭州分别为78%和55%。 自然指数还显示,深圳、北京和武汉是中国三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因为这些城市有许多具有重要科研贡献的公司,尤其是在高端生命科学领域。其中,深圳尤其经历了精彩的转型,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基于科研的产业中心,位于深圳的公司所拥有的国际专利数量几乎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另外,中国还有三个城市在科研合作上表现突出:香港和合肥主要与各自的国际同行建立了大量的合作;天津则突出表现在当地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合作。 2014年自然指数中表现最突出的中国五大研究机构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 关于自然指数 自然指数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纳入指数的68种自然科学期刊由在职科学家所组成的两个独立小组选出,评选小组组长分别为伦敦大学学院John Morton教授和伦敦国王学院孙引飚博士。此外,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来最终确定入选期刊。据施普林格?自然估计,这68种期刊约占自然科学期刊总 引用量的30%。 自然指数在最近十二个月的数据快照,都根据知识共享协议在指数网站natureindex.com上滚动发布,以方便用户分析自己的科研产出情况。通过该网站,科研机构可根据大的学科分类浏览自己最近12个月的论文产出情况,各机构的国际和国内科研合作情况也有显示。 *自然指数有三种计量方法来追踪作者的单位信息: • 论文计数 (article count/AC) - 不论一篇文章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AC分值。 • 分数式计量(fractional count/FC)- FC考虑的是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一篇文章的FC总分值为1,在假定每人的贡献是相同的情况下,该分值由所有作者平等共享。例如,一篇论文有十个作 者,那每位作者的FC得分为0.1。如果作者有多个工作单位,那其个人FC分值将在这些工作单位中再进行平均分配。 • 加权分数式计量(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WFC)- 即为FC增加权重,以调整占比过多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论文。这两个学科有四种期刊入选自然指数,其发表的论文量约占该领域国际期刊论文发表量的50%, 大致相当于其它学科的五倍。因此,尽管其数据编制方法与其他学科相同,但这四种期刊上论文的权重为其他论文的1/5。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研究把实验室人数与科研产出挂钩引争议
redtree 2015-2-10 12:12
英研究把实验室人数与科研产出挂钩引争议 作者:红枫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2/10 8:32:11 本报讯 近日,一则在学术论文预印本发表的研究引发热议,研究称要让论文产出最大化,实验室的理想成员应在10~15人之间。该研究发现,在此数量上再增加研究生与博士生,并不能让高影响力文章持续增加,部分是因为多出来的工作人员比首席研究人员(PI)的产出低。 这项由英国苏塞克斯大学遗传学家Adam Eyre-Walker与其同事所作的研究,聚焦了该国生物科学领域的398位PI,对比了他们研究团队的规模以及过去5年间文章发表数量。普遍来看,PI的实验室中平均有6名其他研究人员,这些实验室人数从0~30人不等。他们统计得出,PI在5年间平均发表文章数量略大于10篇,而每增加一名团队成员会使研究产出增加不超过2篇。华威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主任Mark Pallen总结说:“PI的研究产出几乎相当于其他团队成员的5倍。” 然而,当把文章的引用率和影响因子加入分析时,当实验室成员达到10~15人时,实验室中其他研究人员的重要性似乎再次降低。Pallen表示,他对该研究所说的实验室规模的理想人数为10~15人持怀疑态度。Eyre-Walker也表示,此次分析并没有包括足够多的大型团队,因此并未得出实验室理想规模的准确答案。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主要结论:PI是实验室产出的主要力量。“人们一些时候认为,PI会肆意在每篇文章上署上他们的名字,无论他们是否作出了贡献。”他说,“但是在英国,研究团队一般都较小,我认为PI在实验室成果中是主要贡献者。” (红枫)
个人分类: 科研管理与制度|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崔芳:我国医学科研产出在全学科占比低
fqng1008 2014-6-16 10:32
日前,在一个关于医学科研、医学出版的交流活动中,以出版《柳叶刀》、《细胞》等世界顶级医学期刊而闻名的出版机构爱思唯尔集团,分享了其所作的中国与世界医学科研及学术水平的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医学科研产出在全学科中仅占7.9%,与美国、日本、法国相比差距不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表示,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学科研的支持力度,扩充医学科研资源和实力 。    报告显示,虽然近年来中国科研产出量增长迅速,自2004年起,中国的全学科科研产出量已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医学科研产出在全学科中仅占7.9%,远低于美国的20.5%、日本的17.5%、法国的16.5% 。    报告数据基于Scopus——全球最大的论文摘要和引文数据库,涵盖了1.5万种科学、技术及医学方面的期刊,拥有5300多万条记录。报告还显示,中国医学文献单篇引用次数虽然在上升,但仍落后于美、英、德、法、日、意等国。2009年 ~ 2013年,中国在世界排名前10%医学期刊发表科研产出的比例,也落后于上述国家。再次,中国医学科研机构的科研产出水平整体较低。目前,国内只有复旦大学的医学科研产出水平在全球平均水平以上 。    陈竺表示,上述现象与我国几十年来的学术结构有关系。在当前和平发展的时代,人的生命质量越来越作为社会公平正义最为突出的标志,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风向标,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也应跟上这一大潮流 。 文章来源:2014年6月12日《健康报》
个人分类: 比较医学|1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合作计量指标
wl2119 2014-6-15 04:35
INDICATORS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1. Co-authorship as ameasure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Kretschmer, 1992 年将科研合作定义为科学内的社会分层。 The publishedresults of intra- and extramural collaboration have been compared at theinstitutional level, and the strongly intensify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has served as a base of several bibliometric macro studies. Co-authorship as a measure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Laudel(2002) has shown on the basis of a sample of interviewedscientists that a major part of collaboration is not acknowledged eitherthrough a proper acknowledgement or through co-authorship.However, this ratherapplies to so-called intramural collaboration, that is, to collaborationwithina department, research group or institute. Laudel 发现大部分的 intramural 合作关系没有通过共作者的形式确认下来。而 extramural 合作关系,尤其是国际间的合作都非常好的通过共作者形式得到确认。 Besides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actors, manyintra-scientific factors (see, for example, studies by deB. BeaverandRosen1978, 1979, Luukkonenet al., 1992, 1993), especially changing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increasing mobility of scientists, are alsoinfluencing collaboration. 经济、政治和科学内因素,尤其是不断变化的沟通方式和科学家流动性增加,影响着科研合作。(素未谋面的两个人,可以成为共作者 co-author ) DeB. Beaver(2001) 列出了 18 个科学家合作的理由 1. Access to expertise. 2. Access to equipment, resources, or “stuff” one doesn’t have. 3. Improve access tofunds. 4. To obtain prestigeor visibility; for professional advancement. 5. Efficiency:multiplies hands and minds; easier to learn the tacit knowledge that goes witha technique. 6. To make progressmore rapidly. 7. To tackle “bigger”problems . 8. To enhanceproductivity. 9. To get to knowpeople, to create a network, like an “invisible college”. 10. To retool, learn new skills or techniques, usually tobreak into a new field, subfield, or problem. 11. To satisfy curiosity, intellectual interest. 12. To share the excitement of an area with other people. 13. To find flaws more efficiently, reduce errors andmistakes 14. To keep one more focussed on research, because othersare counting on one to do so. 15. To reduce isolation, and to recharge one’s energy andexcitement. 16. To educate 17. To advance knowledge and learning. 18. For fun, amusement, and pleasure. Kretschmer(e.g., 1994) 发现 extramural 合作中作者的社会地位相当,而 intramural 合作中,作者社会地位相差较大。 ( 机构内机构间的作者合作 ) Glänzel, 2002 年研究了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Mathematics 两个科学领域共作者数量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 生物医学领域的合作( =5 人以上的合作逐步增加) 数学领域的合作( 2-4 人的合作逐步增加) Glänzel (2002)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verage productivity and average co-operativity in three selected fields in 1996. inbiomedical research the maximum productivity is reached for teams with 6 co-authors, whereas in mathematics, mean publication activity takes its maximumvalue in case of 1-2 co-authors. Braunet al. (2001) have shown a similar effectin the field of neuroscience. Glänzel, 2001, The positive effect of collaboration andespecially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citation impact has been shown,although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does not always pay for all partnersinvolved. 共作者数与平均被引频次有正相关性 R2={0.772,0.912,0.947}. 2.Indicators of co-operativity and co-publication networks co-operativity : the number and share of co-authoredpapers of a unit, of joint publications of different units, of the strength of co-authorshiplinks and the profile and citation impact of co-publication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tudy o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using co-operativity measures has been published by Schubert and Braun in 1990. Schubert and Braun(1990) and Glanzel(2011a) have shown thatthe share of internationally coauthored papers in most countries dramaticallyincreased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大国的国际合作文章比例小于中等国家或小国。然而,国际合作文章的比例增长率与国家大小无关。 Schubert and Braun have analysed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f 36 countries in the sciencesin the period 1981–1985 and Glänzel has compared collaboration patterns of themost active 50 countries in 1985/1986 with those in1995/1996. 1980 1990 2000 Germany and the USA can be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partners for the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in the period around 1990. Interestingis the great share of Romanian–French co-authorship and the almost outstanding roleof German co-operation in Bulgaria and Czechoslovakia. 德国和美国是东欧国家最主要的科研合作国家。与 Glänzel and Winterhager, 1992 的发现相吻合。 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是国际科研合作网的最重要结点。 法国 - 阿尔及利亚,法国 - 摩洛哥之间的强链接是新殖民主义的表现。 塞浦路斯 - 保加利亚,塞浦路斯 - 罗马尼亚之间也有很强的联系,链接强度基于 Salton 系数算出,整体发文量偏低。 类似的,古巴和墨西哥,捷克和斯洛文尼亚也有强链接。 中国和香港之间的链接指数,从 1980 年的 0 ,到 1990 年的 1.7% ,到 1995/1996 年的 5.9% ,再到 2000 年的 0 (已回归)。 Glanzel ( 2001 ) , 研究了 1995/96 年 50 个国际合作活跃国家的数据。发现了国际合作促进文章的被引频次提高,国际合作对于各个国家的文章被引影响是不同的,有时候国际合作甚至没有影响。研究框架如下: Share ofinternational co-pub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depends on the country’s ‘size’(cf.,for instance, Schubertand Braun, 1990). This result has recently been confirmedby Katz (2000). 国际合作与国家大小存在潜在幂律关系。 Katz 发现某些合作具有马太效应,有些合作则相反。下表列出了各个国家文献总产出和国际合作文献的各自比例。 Research profile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apers Relative Specialisation Index (RSI), indicates whether acountry has a relatively higher or lower share in world publications in aparticular field of science than its overall share in world total publications. RSI has been defined in REIST-2 (1997), and is closelyrelated to the Activity Index (AI) originally introduced by Frame(1977). Glänzel(2000) 对该指标进行过分析。 I. the ‘westernmodel’ with clinical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as dominating fields, II. the characteristic pattern of the former socialistcountries with excessive activity in chemistry and physics, III. the ‘bio-environmental model’ with biology and earthand space sciences in the main focus, IV. the ‘Japanese model’ with engineering and chemistrybeing predominant. 根据 RSI 指标得到的模型:西方模型 - 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占据优势;前社会主义国家 - 化学和物理学占优;生物环境模型 - 生物学,地球,空间科学占优;日本模型 - 工程和化学占优。 Mapping mutual co-authorship links Salton’s measure will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strength. It is 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joint publicationsdivided by the square root of the product of the number (i.e., the geometricmean) of total publication outputs of the two countries. 采用 Salton 系数计算每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强度,采用“两国合作文章” / “两国所有文章产出总量的平方根”作为矩阵中的数值。 美国是国际合作的中心,德国是欧洲的中心,英国是连接欧洲和美国的节点,斯堪迪纳维亚以瑞典为中心。 Publication strategy of domestic vs.international papers The relative expected citation index ofinternational co-publications is a relativeindicator designed to measure thedeviation of a country’s mean expected citation rateof internationalpublications from domestic papers with respect to the world standard.Theindicator is defined in similar manner as the Relative Specialisation Index, inparticular, where MECRint (MECRdom) is the mean expected citation rateof international(domestic) publications of a selected country in a given fieldand WS is the corresponding ‘ worldstandard’of this ratio. The index takes values in the interval and itsneutral value is 0. 根据以上指标形成了各个国家不同领域国际 / 国内文章被引指标的蜘蛛网图。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理论基础|4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的“包子”
热度 1 maocier 2014-1-6 21:21
最近,习总带热了包子。 在我们组里有一个说法,就是看谁这一年吃的包子最多,谁的科研或者学习的产出就也最多。即吃包子数和科研产出量呈正比。 包子的优点,除了含蓄、包容万物(我们学校餐厅尤甚,似乎任何蔬菜皆能入“包”,胡萝卜混粉丝包子对我来说简直是噩梦)之外,还有便宜实惠(大众价格,学校餐厅的菜包5至8毛,肉包1至2元,男生如果吃包子套餐要吃饱一般不超过5元)、方便外带、产生的垃圾少、无洗刷碗筷等“后顾之忧”。 基于后面几个特点,做实验正起劲儿的时候饭点到了,不想离开,就让师弟师妹带回三个包子,一边出数据,一边狼吐虎咽几个包子。平常不做实验,没人愿意吃餐厅的包子,大家还是愿意吃两盘菜,所以做实验、吃包子,竟然成了两件关联性很强的事情,就有了前面那个说法。 吃包子在组里“蔚然成风”,就连老板加班写基金标书不愿离案时,也让同学们给带俩包子凑合一下。 组里作科技创新的师弟前阵子考G托的时候,据说也是连吃了几个月的包子,慢慢吃成了“包子脸”。当然感谢吃包子省下来的时间,他的语言成绩考得不错。 不过,需要跟大家分享的一点是,在公共场合不要吃韭菜馅包子。
1866 次阅读|2 个评论
期刊信息工具
Enago 2013-12-30 15:53
一直以来,英论阁致力于帮助研究人员获取他们所期望在其上面发表的目标期刊的完整信息。我们有超过 10000 个在物理、生物和医学科学领域的期刊,在每一个子领域都有成百的期刊。使用我们的期刊信息工具,您可以找到您目标期刊的正确信息。 期刊信息工具特征: - 100% 覆盖 SCI 收录期刊 - 使用方便 - 即时结果 使用期刊信息工具,您可以找到您目标期刊的以下信息: - 期刊的质量评分 - 期刊的范围 - 您的目标期刊是否被 SCI 收录 大学和机构可以通过将“期刊信息工具”链接嵌入其网站或者官方博客,来增加他们研究群体的科研产出。 当您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找到相关正确的信息时,为什么还要花费数小时的时间来搜索目标期刊, 所以,让我们开始尝试我们的期刊信息工具吧。 http://www.enago.cn/journal-information-tool.htm 本博客内容皆由英论阁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英论阁专业团队提供 英文论文编辑 、 SCI 论文润色 、一站式编辑、出版协助 http://www.enago.cn §
个人分类: 期刊选择|323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项有意思的调研:环境对于个人国际科研产出的影响
热度 2 zhaoxing 2012-11-5 10:33
南京大学美女博士候选人刘艳华正在做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工作,拟以信息管理院系研究人员为例,考察个人所处科研环境对国际科研产出的影响。 问卷调研地址是: http://www.sojump.com/jq/1942405.aspx?npb=1 完毕后可订阅调研结果。 还请有五分钟时间的填下问卷,有五秒钟时间的点点推荐。 万分感谢。
个人分类: 杂谈|732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