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主题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主题

相关日志

[转载]孩子学会与人合作的几种方法
chinaworm 2011-3-4 10:06
孩子学会与人合作的几种方法 1.多安排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 因为同龄人的一举一动是最能与孩子产生共鸣的。父母要利用这一点,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龄人相处。即使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父母也要搞清情况,尽量少加以干涉,因为孩子们之间的冲突,父母处理再好,也不如孩子自己解决的好。几次吵架之后,孩子们相互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开始快乐地玩到一起了。 2.鼓励孩子参加特定团体。 孩子7-8岁以后,应该鼓励他们尽可能参加各种类型的团体。父母也许希望孩子参加比较大的团体,那些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在这些团体里很少成功,仍然不能被团体接受。但是,他们却更容易与范围比较窄的团体融为一体,如以某项技能、兴趣爱好、交流指南、社会服务等为基础的特定团体等。这些有主题的团体成员在个性、兴趣和社会技能方面更有可能更加相近,因而孩子们更容易欢乐融洽地相处。 3.自己加入团体,给孩子做个榜样。 父母永远无法过高估计自己作为榜样的力量以及对孩子所能产生的影响。如果父母自己消极对待各种成人活动,那么就该好好考虑参加活动对自己和孩子的好处。孩子会看出他的父亲或母亲的态度,而这点对他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父亲喜欢垒球运动,经常穿着运动衫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并且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孩子肯定会受到感染。相反,如果父亲勉强加入了“父母-老师协会”,每次开会都抱怨不停,并且嘲笑其他孩子的父母如何无知,那么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对协会产生负面印象。 4.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从孩子抓起。家中来了客人,教孩子如何礼貌待客,什么是彬彬有礼;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父母应该爱屋及乌,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交往条件,比如聚会、郊游、生日活动等。当然父母更要指导孩子如何择友、交友,在交往中要真诚、坦荡、磊落、大方、不卑不不亢。父母要教孩子在客人面前学会介绍自己,如让孩子用乐器表演一首曲子,唱一首歌,画一幅画;孩子得到客人的表扬,会增强自信心,会心情愉快,下次在客人面前就会主动些,慢慢就不会害怕见生人或在生人面前害羞了。 5.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孩子的交往活动,是父母不可忽视的内容。如果缺乏同龄伙伴,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缺乏集体主义的意识,步入社会后也会无所适从,或是不尊重他人,自傲、任性,或是封闭自己,自私、孤僻。 家长每日一读,天天进步 http://www.xiaohongxing.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污染严重的垫江五龙桥河段
热度 2 SCUECO 2011-3-2 02:35
今天上午,打开家乡县城的一个论坛。无意间看见一个讨论主题“污染严重的垫江五龙桥河段”,一个关于河流污染的图片主题。看着那一幅幅充满垃圾和污染的图片,我无不深深的震惊:那还是我儿时生活过的地方吗,山清水秀、水肥鱼欢,而今 ----- 。 作为一个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生,我实在是羞愧和汗颜。 现将该贴转载与此,希望更多的人注意。 http://bbs.djxw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29
348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还是要听一下耄耋老人的声音
热度 3 葛肖虹 2011-2-22 23:16
新春伊始,朋友发来对资中筠老人的访谈录,主题是“知识分子为何丧失了自信”,老人以极宽的视野谈论我国知识分子的过去和现状,语言精辟而深刻,每位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今日中国出现了耄耋老人勇于直言的风景线,是因为有一批深爱祖国和人民的耄耋老人,他(她)们凭着自己丰厚的革命经历和广博的知识视野,分析当前形势,直言真伪,他们无所求、无所惧,向人们坦述真理。这是一批可敬的老人,希望中青年知识分子多听听他(她)们的声音,因为一个民族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中青年,这就是我转述这篇访谈的初衷。 资中筠:知识分子为何丧失了自信 封建时代,皇权是法统,儒家之道是道统,二者是分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各自独立的。所以儒生就有一份自信,他可以告诉皇帝,哪些事情做的是符合孔孟之道的,哪些是不符合的。君和师没有“合二为一”,没有“唐太宗思想”或者“宋太祖理论”。“士林”会以“道统”判断是非。可是到了解放以后,导师和领袖 “合二为一”了,所有的理论都要出自权力中枢,这样一来,就把判断是非的能力给收缴上去了,知识分子也就丧失了自信。    自信完全丧失了,因为判断是非的权力没有了,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局面。这不是中国所特有的,是从苏联来的,列宁就是导师,斯大林也是导师。就是说,政治领袖必然是思想导师,所以知识分子就没有自由思想了。这就是哈耶克所说的“思想国有化”,其实连审美标准也国有化了。 要重建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担当 访谈:知识分子为何丧失了自信 资中筠 问:上世纪 50 年代,无数知识分子被“改造”过来了,包括许多大知识分子。到底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或是出于功利的考虑? 答:从外部讲,当时那种压倒性的大气势没法抗拒;从历史讲,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位的追求就是国家富强,共产党诉诸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毛泽东一句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几乎打动了所有的人。大家认为,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共产党能够使得中国强大起来。在这种前提下,党说我们需要改造,我们就诚心诚 意接受改造。因为广大劳动人民是那么苦,是他们养活了我们,让我们享受优越的生活,所以我们都有一种原罪感,而且越来越自卑,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改造。   但总是给你一个希望,好好改造,没准有一天就去除 那个阶级烙印了。另外,历史上知识分子有私产,在封建社会不想从政可以退隐。到上世纪 50 年代,所有的私产都没有了,没有任何退路了,此时退隐完全没有了 可能。如果被认为在政治上是有问题的,家庭、朋友都将以阶级划线,没人理了。所以,人人紧跟潮流。有一句话非常打动我,就是毛泽东讲的不要做“向隅而泣的可怜虫”。如果不跟上潮流的话,将被历史所抛弃。一般老百姓大概不特别在乎,可是知识分子特别在乎。于是,慢慢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不断追赶潮流,试图 经过改造进行自我救赎;每一次运动都觉得自己跟不上,认为一定是我错了,于是在自责中更追求积极的潮流……我自己当年是 “无知青年”,一直追赶到“文化大革命”。   知识分子怎么就变成这样?在封建皇朝的时候,顶撞 皇帝是要杀头的,甚至要灭族的,但是那时还有人敢于据理力争,面折廷争,为什么到了上世纪 50 年代以后,知识分子完全犬儒化,丧失了人格,没有了这种骨气 和气节呢?由自己的经历,我悟出一个道理来。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过去两千年皇朝时代,虽然是定思想于一尊,独尊儒家,但是,什么是符合孔孟之道的?谁来继承儒家之道?谁来解释儒家?这个权不在皇帝,而是在一些儒生身上,这就是道统。 问:这就是说,虽然皇帝有生杀予夺之权,但是儒生有道统的解释权和传承权? 答:皇权是法统,儒家之道是道统,二者是分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各自独立的。所以儒生就有一份自信,他可以告诉皇帝,哪些事情做的是符合孔孟之道的,哪些是不符合的。所以儒生自认为可以做 “帝王师”,可以教帝王怎么做。如果据理力争,即使被帝王惩罚,但是在“士林”会得到认同、尊重,甚至得到拥戴,杀了头也能流芳百世。君和师没有“合二为一”,没有“唐太宗思想”或者“宋太祖理论”。“士林”会以“道统”判断是非。可是到了解放以后,导师和领袖“合二为一”了,所有的理论都要出自权力中 枢,这样一来,就把判断是非的能力给收缴上去了,知识分子也就丧失了自信。一个人如果不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话,怎么能够坚持呢?“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要坚守,至少得自信主义是真的。   自信完全丧失了,因为判断是非的权力没有了,这是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局面。这不是中国所特有的,是从苏联来的,列宁就是导师,斯大林也是导师。就是说,政治领袖必然是思想导师,所以知识分子就没有自由思想了。没有自由思想,何谈独立精神?这就是哈耶克所说的“思想国有化”,其实那时连审美标准也国有化了。 问:大张旗鼓地批评胡适运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夺取“道统”的话语权吗? 答:对,导师绝对不允许知识分子有任何的独立思想,或其他的宗师。一切判断都要来自一个脑袋,他说是黑的,就是黑的,他说是白的,就是白的。 1958 年, 当时执政者说中国是“一张白纸”,“一穷二白”。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有诸子百家的学说,有无比灿烂的文学艺术,包括古典的、现代的,怎么就变成“一张白纸”了?因为这千年文化的载体——知识精英——都被改造了、清洗了,精神上变成一张白纸,更不用说大批的文盲和半文盲了。在这张“白纸”上,是可以任 凭一个人狂书乱画,踌躇满志的。 问:可是,为什么知识分子愿意缴械,不要判断是非的标准? 答:就是前面所说的,一个是因为爱国,相信它能够把中国搞好;第二个是因为“世界潮流”,认为社会主义阵营代表未来,资本主义阵营代表没落,当然要站在 “历史潮流”一边。另外,就是中国知识分子本身的一种 “劣根性”。除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优良传统外,中国知识分子还有一种对于君主的歌颂传统,我称之为“颂圣文化”。这也是古已有之的。最典型的话就是韩愈的“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不管贬到什么地方,就算要杀我,皇帝还是“天王圣明”!到后来,前一个传统没有了,就只发扬了“颂圣 文化”的传统。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西方的不一样,即使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仍然摆脱不了寄希望于“明君”的思想,总希望有一个“明君”出现可以救中国。所以,思想改造运动之后,“颂圣文化”就大大地发展了。  现在更糟糕的是,家国情怀淡薄了,除了 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忍不住的要忧国忧民之外,随着年龄的降低,所谓的家国情怀越来越淡薄。因为人们可以用脚投票,不一定非得终老于这片土地上,此处不合适,我还可以到别处去发展——全球化时代里,全球人才流动是无可厚非的。可是这种选择机会的增强反而助长了某些人的 “机会主义”、“实用主义”,和以前的那种愚忠不一样了,现在就是心安理得地当两面派,明知道是假的,没什么关系,我今天在这里,就颂你一天,只要给我好处就行,明天我不在这里了,到外头去骂你也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经济的兴起,一边是思想禁 锢毫不放松,一边是有利可图的商业大潮,两下夹击,就造成“逼良为娼”的效果,良知和骨气都消解了。再加上目前中国的国际地位比任何时候都高,还可以自豪一阵子。现在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危机感,也自以为不再需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更加愿意粉饰太平,所谓歌颂盛世。现在的“颂”不一定颂个人,而是颂“盛世”。另 一个极端的表现是夸大外部的威胁,所谓“ XX 亡我之心不死”,二者殊途同归,就是矛头对外来掩盖内部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和真正的危机。 问:现在知识分子的正义感是大大的降低了吗? 答:当年那些知识分子反对国民党,是因为人们对正义的要求比较高,对国民党的腐败受不了,觉得社会非常黑暗。但是现在呢,大家都已经麻木了,正义感已经非常淡薄了,对过去不可容忍的事习以为常。其实,在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和 80 年代,曾经有过一个“再启蒙”时期,理想主义被唤起来了,人们思想活跃,留下一些宝贵的思想遗产。可惜,“再启蒙”时期太短, 90 年代以后,知识分子的物质生活大大提高了。只要有点地位的精英,有名有利,说一些逆耳之言就意味着可能失去很多东西。一方面觉得犯不上,一方面也没有信心。   所以,现在我感觉到沮丧和失望,我发现,最关心现 实、最敏感的倒是 80 岁以上的人。如果不去想,本来大家都过得好好的,包括我在内。但是我们这代人都有这个习惯,非得去关心社会正义、百姓疾苦、民族前途不可,往远处多想一点,就忧心忡忡。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太少,而且形成不了一种共识和道义的力量。   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很奇怪,就是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相结合,实际上是为专制主义服务。在经济实力增强之后,国学也热起来,好像这样就爱国了。其实,现在 “国学热”受到鼓励是为了抵制普世价值。一百年来都是这样,每当改革到攻坚的关键时刻,老一套就又回来。接受了船坚炮利,接受了科技,接受了企业管理,包 括某些生活方式都可以接受,但是需要向民主自由改革的时候,“国粹派”就出来了,反市场经济的民粹主义也出来了,他们说,我们国家原来就是很好的啊,甚至有人说自古以来就没有落后过。 问:您对现在的企业家阶层有什么看法? 答:我原来曾经寄希望于民营企业家。我认为,民营资本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他们的自然诉求一定是要推动建立健康的市场体系和公平正义的法治。其实,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民族资本家都是有理念的,而且他们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前进。本来我曾经认为,等到民营资本壮大起来之后,也会往这方面做。而且第二 代的民营企业家好多是“海龟”,应该有一些现代理念。可是现在我发现情况令我失望。他们要生存,非得跟权力勾结不可。那些勾结不上的,就没有安全感,不想好好发展,而是想趁着政策还允许,赚一大笔钱,看情况不妙就逃了,连创品牌的志气都没有。   为什么我父亲对国民党那么有意见?因为国民党利用 权力与民争利。例如他最好的朋友范旭东是被宋子文气死的。抗战胜利后,范旭东恢复他的企业“久大”,要进口一批美国淘汰下来的设备,需要中国银行担保外汇,宋子文提出来的条件是他要控股,范旭东知道被控股就完了,一下子得了脑溢血,去世了。   现在出现不少“奸商”。每一个社会都有。但是一个 法治健全的社会鼓励多数人做好事,使做坏事成本很高,风险很大。我们现在相反。有的企业家想捐钱自己搞基金会,做公益事业,要合法登记很困难,政府鼓励捐钱,甚至摊派,但钱只能捐给政府和官办的基金会。这一轮的国进民退,又威胁、打击了好多比较有思想的企业家。想收购就收购,想控股就控股,民营企业家能有 安全感?没有安全感,能有长久的事业心吗?虽然也有个别的企业家在努力寻找空间做事,但是难啊,有人感叹说,他们是在“钻空子做好事”。 中国需要再启蒙 问: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而国际上在这方面又问题不断,您的观点是什么? 答:我认为,美欧的经济还是会起来的,不会就此一蹶不振的。我们也不可能永远优越下去的,遇到一些困难,一些人的脑筋可能会清醒一些。   现在国家主义或是极端民族主义特别严重。其实我觉得看问题需要新视角,一个是全球的角度,一个是人的角度,真正的以人为本,片面的国家主义以牺牲广大国民的实际福祉来满足某种虚荣,推向极致就会导致法西斯专政。 问:一个是全球的角度,一个是人的角度,遗憾的是现在对此没有共识。您认为中国人真正站起来了吗? 答:可虑的正是没有这种共识。一天到晚喧嚣叫嚷什么 “中国站起来”,前提好像现在中国作为整体在外国人面前趴下了似的。一些人不知道哪儿来一股气,觉得好像现在中国人太窝囊了。其实作为中国对外国而言,早 就站起来了,现在经济上有了实力,比什么时候都站得直。好像中国对美国总在那儿说“是”,其实我们在外交上不是常常说“不”吗?外交的本质就是在实力对比现实的基础上,尽可能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但也必须有一定的妥协。其实尽管毛泽东时代反对“帝修反”调子很高,但在实际行动上对外还是懂得妥协的,打开了 中美关系,没有搞军事冒险主义,这是中国人之幸。另一方面,中国老百姓个人对内部权势而言,确实还没有完全站起来,基本权利常常会受到侵犯。还有我刚才说的“颂圣文化”就是在精神上还没有直起腰来。   所以,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从“前全球化时代”的思维方式转变到全球化时代思维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需要新的思想启蒙。 问:在这样的时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做? 答:金钱能够收买人,也能够腐蚀人,知识分子也不例外。比起上世纪 80 年代来,许多知识分子的思想是倒退了。从传统来看,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似乎都有参政议 政的愿望,“帝王师”当不成,就当谋士,用时髦的话叫做“智囊”,或“思想库”,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往往为求见用而迎合,还是不能独立。我认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改变眼睛向上,先摆脱更加独立地去好好考虑一些问题。   当前我们需要再启蒙。有人认为“启蒙”是某些人高 高在上去教育别人。其实“启蒙”就是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在长期思想禁锢的制度下,每个人都需要而且可以自我启蒙,也可以相互启蒙。例如我自己就经历过长期自我启蒙,在这过程中也受到过许多人的启发。当然不能讳言“闻道有先后”,先觉者有义务与他人分享自己之所悟。首先,知识分子需要自己解放自己, 争取人格独立,减少依附性,坚决抵制颂圣文化,对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摆脱祈盼或仰望“明君”的情结,努力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理直气壮地弘扬普世 价值:人权、法治、自由、民主。这是自救与救国的需要,与“西化”或外部压力无关。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但是每个人都要扎扎实实 地去做,现在空间还是有的,有多少空间利用多少空间,尽人事听天命。现在毕竟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已经思想多元化了,有好多亮点,能够看到这里那里经常出现一些好文章和思想,问题是怎么样能够把这些亮点连成一片?这就是启蒙。所以,现在是重建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担当的时候了。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1d9c50100jf8r.html ) 【资中筠简介(百度)】 1930 年生于天津,原籍 湖南 耒阳。 1947 毕业于 天津耀华中学 。 1947-48 肄业于 燕京大学 。    1951 毕业于 清华大学 西方语言文学系,精通英、法文。五、六十年代,就职于“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访问过亚、欧、非、拉美等几十个国家,参加国际会议与民间往来。   1956 年至 1959 年常驻 维也纳 ,担任“ 世界和平理事会 ”书记处中国书记的助手及翻译。    1959 年回国后曾担任 毛主席 、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    1971 年后,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中负责对美工作。参加了 尼克松 访华以及随后的美国参众两院 领导人 访华团的全程接待工作。并参加 基辛格 若干次访华的接待工作。在此期间还接待并陪同过一些在长期隔绝后初次重访 中国大陆 的美方知名人士,如谢伟思、 费正清 、拉铁摩尔、 斯诺 的先后两位夫人、夏仁德以及其他知名人物。   1980 年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美国 研究室工作。 资中筠    1982 年至 1983 年,任 普林斯顿大学 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1985 年起应聘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组建的美国研究所任副所长、 1988-1992 任所长,同时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2 年至 1998 年参与创办中华美国学会和《美国研究》 杂志 并任主编, 1993 年发起并主持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任第一、第二届会长。    1992 年,任华盛顿威尔逊国际 学者 中心研究员;曾应邀在美国十几家大学作演讲。    1994 年任“敦巴顿橡树会议与联合国”国际研讨会(纪念敦巴顿橡树会议 50 周年)荣誉委员会委员。    1996 年退休后,仍继续研究工作和学术活动,并兼任南京大学 - 约翰 ・ 霍普金斯中美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中方 主任 ( 美方主任为大卫 ・ 兰普顿 ) ,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理事, 太平洋 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等。她多次出访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在国内主持过若干大中型国际研讨会,在组织中国的美国学和中美关系史的研究以及参加和促进中美学术交流方面辛勤工作二十多年,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91 次阅读|5 个评论
群体智能(SI)研究涉及的主题
huangfuqiang 2011-2-11 10:56
Theories Algorithms Models Applications Swarm-based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Swarm comput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Fish school search Stochastic Diffusion Search (SDS) Swarm robotics Artificial life Bioinformatics Cognitive science Social evolution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s Grammatical Swarm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Grammatical Evolution Natural Computing Simulation and emulation of nature Multi-agent based complex systems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Social intelligence Social computing PSO algorithms ACO algorithms FSS algorithms Bees algorithm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s Cultural algorithms Genetic algorithms Co-evolution algorithms Memetic algorithms Hybrid optimization methods 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Evolutionary strategy Hybridization method Evolutionary learning systems Emerging areas Molecular Computing DNA computing Quantum computing Computational swarm models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Evolutionary intelligent agents Constrained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tic models of emergent behaviors Classifier system Evolving fuzzy system Evolving neural networks Models for social insets Bio-inspired computing models Socio-inspired computing models Hybridizations of algorithms Pattern recognition Financial prediction Information security Web intelligence Data mining 2D or 3D virtual swarms Audio or Image processing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Evolutionary robotics Automatic control Routing Socio-technical systems Scheduling Cybernetics and self-organization Intelligent traffics Simulations Electronics systems Defense security Video surveillance 以上信息来自第二届国际群体智能会议站点。ICSI2011 理论 算法 模型 应用
个人分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3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晚:失去了本体的“大杂烩”
lvming 2011-2-6 10:54
春晚很真累!关注了生活,失去了艺术;关注了民生,失去了观众;关注了草根,失去了专业。最根本的:关注了不该关注的,失去了应该关注的:主题与风格!太杂,太多,面面俱到,主线不清晰,最终失去了本体——即:春晚本身、导演自己。
个人分类: 八关山遐思(心语)|2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赵本山把马赛克打在自己嘴上
热度 3 大毛忽洞 2011-2-5 09:11
永恒不变的主题:赵本山把马赛克打在了嘴上 赵本山之前, 贾平凹使用过书面马赛克(此处删除 X 字), 在贾平凹之前, 有一种版本的《金瓶梅》就使用了书面马赛克手法。 如果考证, 还会发现更早的文学作品中使用了马赛克手法。 在今年的春晚, 赵本山直接把马赛克打在自己的嘴上(口头表达出来), 让老百姓笑了一把。 任何文化,说到底是人的文化, 说白了就是女人和男人的文化。 女人和男人的事, 再加上一个含时间和含空间的边界条件, 就是各个时期的文化内容。 女人和男人的文化方程, 没有通解,只有特解。 例如,大《色戒》片, 在两岸三地播放时, 其边界条件是不一样的。 无非就是调整边界条件: 删除几个字,或者删除几个图,或者删除几个动作。 所不同的是, 赵本山干脆自己把马赛克打在自己的嘴上, 而不需要节目审查人员动手。 赵本山曾经公开表示, 对别人审查自己的作品很不满意, 这回赵本山提前把马赛克打在自己的嘴上, 赵本山懂得中国文化(马赛克删除手法)。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4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好文章无处不在:一个简单的非正规范例
slrseer 2011-1-30 23:03
笔者所说的好文章的范例指的是以下的网页: http://www.tuxradar.com/content/browser-benchmarks-2-even-wine-beats-linux-firefox 如果不能浏览,附件中给出了它的打印版。 它非常简短,但有一个抓人的主题。单是题目,就讲清楚两件事情: 1,此文是关于浏览器性能测试————在题目中表明主题有助于文章被搜索从而被引用; 2,wine 胜过 linux 原装的某软件。————与常识相悖,使人产生兴趣。 注意此题目的抓人之处并非作者凭空的妙笔生花,而是对实验事实的简化表述。 在正文中,作者做了一篇好文章所应该做的所有事情: 1,动机介绍;2,实验设置;3,实验结果(数据,图表);4,结果分析;5,结论与展望 作者的关键工作当然是做出了有悖“常识”的实验结果,但是文章的编排有板有眼,题目起得尤其好。 收获是,题目要写出文章的亮点。
37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最好还是“高成君子”决不“低就小人”
热度 13 周可真 2011-1-28 22:17
最近几天上科学网,多次次点击“最新博文”浏览文章,给我的印象是,改版以来的科学网的访问量较改版前的确少了许多。常常是翻过数页,见点击量过百者很少。也许这是刚改版后出现的新情况,是暂时的,以后必会改观? 顺便谈点看法。 既然科学网最近的改版实际上有向通俗网站接轨的意味,为何还老是围绕“科研”和“教育”这两个老生常谈的主题来确定精选博文?这让人多少感觉到有点儿“自相矛盾”啊! 我决不反对科学网将主题确定在“科研”与“教育”上,并且认为对科学网来说是理当如此的,但我觉得,既然是这样,科学网在形式上应该同通俗网站有明显区别,要体现科学网作为高雅的学术网站应有的“清高”,否则象现在这样,则让人有“高不成君子,低不就小人”的感觉。 科学网最好还是“高成君子”,而决不“低就小人”。 说得不对,请编辑包涵。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3769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于丹:媒介时代企业如何打品牌
热度 1 Wuyishan 2011-1-28 10:57
于丹:媒介时代企业如何打品牌 (中外管理,2010年第12期)   在座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还记得在去年的中外管理恳谈会上,窗外是飞雪,而今天户外是秋阳,树叶正是斑斓的时候,很难得北京有这么一个持续旺盛的秋色。我想大家在这样的时刻,讨论的话题也应该是长变长青的。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们的媒介时代”。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刚才很多人也问我:“你怎么不讲孔孟之道了?”我想说:传媒这个学科我已研究了十几年。而在这个时代中认知传媒,在媒介平台上摆正企业位置,提升企业品牌,也是我们企业领导必须要面对的一门功课。   与媒介相处的三要点   今天我跟大家谈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学会与媒介相处,第二是品牌提升与媒介平台。   媒介对企业来讲到底是什么?它不仅是我们外在的一个工具,一个信息传播和获取渠道,更重要的是一种生存方式、思维模式。越是大的企业,越会在乎跟媒体之间的关系,不管是生产质量、企业上市、规模调整包括裁员,都可能引起媒体的一场轰动。企业媒介公关不得力的话,会产生很多像360和QQ那样的纷争。   如何学会跟媒介和平共处呢?   第一点是当所有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永远把社会公众利益作为绝对前提。很多时候企业有不得已的地方,无论从成本、制度、潜规则等各个方面,企业一定有委屈。但是在公共媒体开放平台上,公众利益永远是绝对前提。只要把这个前提放在第一位,有多少的不得已都是会获得解释的机会和获得社会同情的。你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喋喋不休做发布,有可能一开始就造成对立情绪。   第二点是尊重媒体的提问,这点非常的重要。在传播中最看重的是对方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是我想要发布的信息。今天有很多企业的掌门人,往往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准备了完备的发布稿,只想着想要对社会发布的是什么消息。其实比这更重要的,是大众通过媒体最想了解你的核心信息。什么是好的传播?传播是一种双向沟通,而不是一种单向发布。信息是一个通道,过去我们看重的是发布起点的信息量,现在我们看重的则是信息终端的到达率。   这些年我经常走到不同的国家去谈中华文化,走得多了,我逐渐改变了一种方式。在欧美等与我国文化差异极大的国家,我采取的方式是上来什么都不讲,面对他们的记者、各界人士,我说:“你们来问吧,我想知道你们想了解什么。”我一直认为每一个中国人在国外都是中国新闻发言人,每一个员工都是他所在企业的新闻发布者。企业最可怕的不是遭人质疑,而是没有好态度。   第三点是用事实和数字说话,这点对媒体来讲特别重要。这是一个量化的时代,我们从宏观的定性转为微观的定量,数字不能作假。一个好的企业发布是公开透明的数字信息,而且是当下随时更新的信息。以上三点不是技巧,而是企业面对传媒应有的一种胸怀。   成为正面新闻中心   任何一家好的企业特别是一个具备品牌价值的企业,其终端销售的都不是某个产品,而是一种态度。因为每一个产品承载的都是态度。我们当下强调的一个概念:以人为本,就是一种态度的传递。从这个意义来讲,一个好的企业不仅要完成突发事件中被动的应对,还要完成一种主动的信息发布。这在大众传媒专业领域,叫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在今天这个时代格外重要,它能帮助你把自己变成正面新闻的中心。   现在很多企业要发布新产品,常用的方法是让自己的公关部去联系各大媒体,给大家发发红包,请大家辛苦一下给宣传推荐——这不是议程设置,这是你站在产品平台上向全社会媒体发放使用说明书。什么是议程设置呢?就是在产品背后的相关于某种群体的一种社会行为。   我们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它的消费诉求。你按照消费群体划分一下,它是三个套在一起的同心圆:中间一层是消费核心人群,第二层是消费松散人群,最外面是消费边缘人群。这样你会找到潜在松散人群,也会知道哪些人是关注但是目前不能进入消费层面的边缘人群。怎么把一款产品和背后人群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关键是启动你那个群体中的代言人,让他出现在人们面前。代言人带着故事,使得你的冷冰冰的产品变得更加鲜活和易于接受。主动实现这些传播,就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这时不用你给记者红包,记者会追赶着报道你,也就是你把自己变成新闻事件的主体。   一个好的企业在不断的正面态度积累中,最终累积起来的就是公信力。一个误会就可以搞垮的,往往是小企业,而大企业倒不了,因为多年的品牌信誉让它有公信力。终端产品是态度,态度的累计是公信力的传递。从这个意义来讲,今天这个品牌时代学会跟媒体相处,不能仅仅把媒体当成是防范对象,防是防不住的,还应完成一种主动、积极的传递。   借助媒介实现品牌提升   大家都会关心品牌这个词。它的英文原意是烙印,最早是西部牛仔为了把牛马放出去,收回来时自己好辨认,就在牛马身上印上字母,这个东西就是烙印。今天是一个物质极度繁盛的时代,我们看到满世界琳琅满目的产品,你知道是谁家的牛羊啊?你就要看到他的烙印。品牌企业就是做有烙印的企业。   企业发展产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功能性阶段,满足使用。第二阶段是品牌性阶段,满足烙印的传递。比如说手机用户,手机的高端用户中现在分成两个人群:一种用诺基亚,一种用iPhone。用诺基亚的是传统的商务人群,他们习惯键盘大字;用iPhone是新锐、时尚、潮流,也是一群精英人士,他会接受iPhone的触摸屏。用诺基亚用惯的人不会用iPhone,喜欢用iPhone的人也会笑话用诺基亚的人老土。两款手机都很高端,但已经不再是传递一种简单的使用功能,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品牌的成长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是持续更新换代,好的品牌在产品的升级换代上,会给自己留下退路,好让自己将来可以不断往里加东西。比如:小女孩玩的芭比娃娃,当这个孩子有了第一个芭比娃娃时,她的母亲要不断给她买,芭比娃娃要当空姐、医生,都要给她买衣服,这一切一切都是开放、持续的产业链条。   第二是品质稳定。更新是形态,稳定是品质。什么叫品牌?品牌是先有内在的“品”,后打外在的“牌”。如果没有“品”只打“牌”,是打不出来的。再如何更新,品质都是稳定的。大家看到经常有一些素食小包装,要用尽力气才能打开,可打开的同时东西也都崩出来了。雀巢中国区管理者跟我说过一句话:雀巢速溶咖啡和咖啡伴侣永远没有撕不开口的时候。如果撕不开了,你可以断定我们高层出现了问题。细节致胜,一个好的品牌传递,不在于很炫的外观,而是便捷性。   第三是有明确的附加值。好的品牌产品会附赠与品牌相关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今天特别想跟大家传递的一个观点。比如说卖表的可能会附赠好几款表带,它让你永远有更新时尚配饰的意味,很多东西的附加值有时就是用这种方式完成了传递。   品牌跟媒体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企业都希望借助广告商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但我们的企业家真的会选择广告平台吗?我们现在看看广告存在什么误区,首先是每年标王都在换,标王怎么出来?拿钱砸出来的。我们现在有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广告主往往很得意地炫耀:四年换了四个平台,越换越高,四年后可以做最大平台的标王。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明智的做法是你选择最合适的媒体并成为持续的战略伙伴。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可口可乐旗下有两个主打的旗舰产品,可乐和雪碧。可乐和雪碧有什么区别?一个红色、一个绿色,这个很明显,而他们选择的合作平台也截然不同。雪碧进入中国是唱歌进来的,最早的歌星从黎明、张惠妹、COCO到后来的萧亚轩,你发现雪碧的核心秘密就是雪碧永远赞助音乐产品,并以女性为主。而可乐,几乎所有代言人都是体育明星,以男性为主,可乐是赞助世界杯的。二者永远不会出现交错。他们选择的平台越稳定,认知度越提升。这两个路线不会发生混乱,这也是媒体平台的销售。   选择媒体在于你主体的强大跟自我意识的清晰,你要具备这种阶段性的成长力量才可以不断选择有效的平台。我们能够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提升自己的规模和影响力。有一些价值具有普世性,我们的品牌要在持续成长、系列推出的前提下保持稳定的品质,并向客户保持这种积极友好附加值的态度,而且在选择平台上与战略伙伴之间存有默契,与自己的媒体平台完成同步成长。   不可阻挡的大众话语权时代   当今的媒体时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当新媒体产生之后,你会发现每一个人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变成一个信息的发布者。每一个人在媒体上都被满足两种权利:第一是新闻的知情权,第二是新闻的话语权。知情权要求及时、公开、透明、准确;话语权要求,我有思想、我有评论,我要发出声音。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网络上会有那么多的论坛,为什么每一个微博的拥有者都在随时发布着事件和发布着评价,这就是这个新闻时代对大家的知情权和话语权的满足。   再来说娱乐。娱乐是简单的事情,2005年第二届超女,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一次,这一届的焦点是全民海选,最后选出的李宇春,至今还是超女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论歌声、相貌她都不如张靓颖,为什么大家喜欢她?因为她最有个性。大家喜欢的东西消解了专家的话语中心,这种消解与颠覆就是在整个超女选举规则中最大的一个胜利。娱乐是小事情吗?它传递了规则的更新。   我想任何一个企业家在今天不要把媒体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你个人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偏好,可以不看电视剧,可以痛恨某个新闻,可以不上网,但是从你的职业角色来讲,媒体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一个大众话语时代正在来临。如果你在你的企业管理中仍然以一个中心话语者出现,如果你拒绝了媒体对你的教育,接下来可能会遭到那些年轻员工的唾弃。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在新媒体中成长的。   所以我作为一个教传媒的人,我可以说媒介不仅仅是这个社会文明的记录者,而且它是社会文明的驱动者。你可以说媒体恶意炒作,网络充满了噪音,但是你必须学会和媒体和平共处。一个人选择在媒体中成长,去不断更新自己和改善自己的态度。这样,你品牌的烙印才具备成长性。我们不要看现在某个企业具备什么样的规模,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比现有规模更重要的,就是内在的成长性。你有更新的力量吗?更新是需要一些载体的,媒体是一个载体,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的载体,在这样的载体上,它强迫你不断更新。   与媒体共同更新成长   所以我说一个好的企业,应该不断完成跟社会大众之间以媒体平台完成的议程设置,多做媒体发布,主动完成一些调查和一些代言人的遴选,不断把某些人际传播特征拿到你自己企业品牌中。这里我想说一下什么是人际传播,电视、报纸这种发布都是大众传播,是电子信息共同给向每一个人。但生活中突发的一些事情,比如说非典起来的时候是朋友打电话告诉你的;9#8226;11事件出现的时候是从媒体知道的吗?是朋友告诉你的。我们相信身边的人,这些人带有人际传播口碑,这些人是你信任的朋友,你相信他对你的感情,他不会害你,他说的话你会特别信,这就是人际传播。   一个企业说我的产品好,我的企业有什么样的更新,这是完成了大众传播。但企业只是一个符号,企业都有巨大的利益,消费者凭什么相信你?如果你的产品找到代言人,如果这个代言人不是虚假的,不是让大家反感的,他在某一个人群中有强大的共鸣,他平实传递对这个产品的感受,他完成的就是人际传播。大家觉得这个人绝不说假话,那就可以了。   这一切都是媒体能够提供给你的平台。所以在今天与其我们不满意媒体,不如学会跟媒体和谐相处之道。与其我们被动地让媒体设置我们,不如我们主动地设置议程。与其我们拿钱去竞标王,不如我们去找持续战略合作伙伴。品牌的时代,让媒体和我们保持一种默契,学会和谐共融,我想这是我们最灿烂的前提。   每一年我们的中外管理恳谈会都是一个新的话题,去年雪花飘飘我们谈古论今,今年灿烂秋阳我们谈媒体和品牌,明年是《中外管理》杂志20年大庆,我想我们在这里无法预测那时窗外是灿灿秋阳还是飘飘雪花,但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在进步,我们面对着这个时代,不排斥、不恐惧,我们怀着惊喜的心情迎来落叶、雪花、阳光、阴霾,对我们来讲这都是成长的经历。只有心态是永恒的,在这个心态上我们共同面向未来,期待明年再见,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东鳞西爪|218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评价中国大学在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junpengyuan 2011-1-28 09:26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演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先生将在UCSD演讲,主题是评价中国大学在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会特别分析清华大学作为中国一流的理工学院对科技发展的贡献。这是UCSD全球战略合作和冲突研究所特邀请San Diego的清华校友来参加本次活动。同时也非常欢迎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来UCSD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类别: 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 2011/1/24 20:28:43 场所: UCSD 地址: UCSD, San Diego, CA 城市: SD 时间: 2011年2月8日, 17:30 - 19:00 结束时间: 发布者: 电话: 858-822-7637 Email: h7lu@ucsd.edu 相关网址: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2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学语文课本与母爱主题
zhangzizhang 2011-1-27 13:46
小学语文课本与母爱主题
小学语文课本与母爱主题 子 张 不久前,国涌兄约我参加一个活动,去了才知道是座谈一本新书,书题和书封的设计都有点刺激,一个大大的红色“救”字占了封面的三分之一,书题则是《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著者署“郭初阳、蔡朝阳、吕栋等”。书拿到手,又听了国涌、初阳的介绍,才知道这本书是郭、蔡、吕以及《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编辑童蓓蓓策划、联合浙江省内外十几位中学语文教师集体编著的,出版之前先在《读写月报·新教育》上以专辑形式发表,又在网络发帖,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随后《南方人物周刊》、《浙江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钱江晚报》、《中国青年报》接着跟进,影响越来越大,形成了继十几年前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讨论后首次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聚焦。用童蓓蓓“代序”中的话说,“这是民间第一次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专题性梳理,从母爱这个特定视角来审视我们的教材品质,同时也彰显了来自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力量。” “母爱”是我们常用的字眼,但仔细一想,对它的丰富、复杂含义却好像从不曾认真探究。母爱是人的天性之一,必然有其超越种族、地域、时代、阶级的自然而永恒的性质,可对于生活于时代转换时期的国人而言,自幼接受的母爱教育却恰恰非常“现实”和意识形态化,难得超越,也就是所谓“红色经典”如高尔基的《母亲》、王愿坚的《党费》、峻青的《黎明的河边》或现代京剧《红灯记》里推崇的“自我牺牲式”母爱,郭沫若的剧本《蔡文姬》所写不也是一个“舍子归汉”的母亲吗?而民国新文学作家冰心《寄小读者》张扬的自然母爱,却被贴上了“资产阶级”的标签广受诋毁。或许,从具体的社会条件出发,自然母爱的实现与发扬真的困难重重,否则那些众多“岳母刺字”、“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故事何以成为国人标榜××大义的佳话?然而自然母爱的理想、伟大与不得实现之间,正彰显了人类所面对若干困境之一种,存在着人类命运与生俱来的残酷,艺术家、文学家若非刻意回避这种困境,就该用心思考、着力表现导致这种困境和残酷的社会原因,而绝不可顺应某种狭隘的社会需求,关闭了自己的理性、良知,去肆意扭曲、改造甚至取消人类的自然情感,具体到母爱也就是绝不可动摇母爱的自然基础。 回到了母爱的自然基础,对于一切以母爱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就容易评估其隐含的母爱价值观了。小学阶段的儿童正是领受母爱最敏感的时期,通过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接受母爱教育、理解母爱内涵也是儿童情感教育的重要渠道。根据这本“批判”的统计,无论“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选入的母爱主题课文篇目都不少,可知编写者对这一主题的重视,只可惜在母爱价值观、儿童教育观方面存在盲区,导致了本书编者所批评的“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是呵,置身于以民主、自由、平等为基本原则的现代社会,对母爱的理解却仍旧停留在儒家道统或新极权主义的层面,又怎么可能编写出、选出真正体现现代价值观的母爱课文来呢? 令我钦佩的是,郭初阳和他的朋友们显然站在了较教材编写者高得多的位置,而且以集体的力量振臂高呼了,又以极为细致的工作逐篇对三种教材的课文作了评估,作为替代性课文,他们还以“附录”形式新列举了 16 篇“母爱经典佳作”推荐给读者。这样一份工作,在目前也该算得上负责任的启蒙总动员了,这实在是小学语文教育不幸中之大幸。我觉得这个工作应该引起所有 70 后父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的注意,并且以最高效率改变目前的状况。一万年的确太久,为了孩子们健全的灵魂,要只争朝夕呵!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是一个亲切的提醒:作为一个讲授、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多年的人,为什么从未认真探究过其中的“母爱”主题呢? ( 2010-12-29 杭州午山)
个人分类: 教育:语兮文兮|4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实盗梦者:催眠人
热度 1 zlhua 2011-1-23 21:15
听RELEX王洁琼主讲的免费试听课程催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昨晚睡觉做梦,居然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好友提出的"博客动漫化"的想法,醒后恍然大悟...催眠难道不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盗梦术么... 才想起最近RELEX王洁琼好象有个关于催眠主题的工作坊...遗憾的是,已错过时间了...
2615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少林寺》:什么是兄弟?
热度 1 SoSoliton 2011-1-22 15:09
最新开映的电影《新少林寺》,观后感觉其主题可以归结为一个词:兄弟。电影很好地演绎了什么是兄弟,确切地说,是中国式兄弟。 因为太兄弟,所以必然太灾难。 电影的高潮是从一场饭局开始的。骁勇善战、欺压平民的军阀少帅侯杰(刘德华饰)拿下了登封城,高兴之余还惦记着另一位兄弟宋虎肯定想要分享战果(刘德华许诺分其一半)。宋虎何许人也?这个问题暂且不表,但宋虎可是刘德华挂在嘴边的兄弟:“这辈子我就认这个兄弟,宋虎再不好,也轮不到你讲 ! ” 但饭局后,宋虎连同他的妻子和儿子都毙命了,毙就毙在他是刘德华的“好兄弟”。 为什么会这样?刘德华对他的心腹副官曹蛮(谢霆锋饰)道出了真情:“他(宋虎)不死,我睡不着!”为了自己睡得着,他叫谢霆锋以自己的女儿小胜男要和宋虎的儿子订娃娃亲为由,在中岳楼安排了一场饭局。宋虎一家三口和刘德华一家三口正在席间其乐融融之际,宋虎得到一字条:“将军小心,刘德华有埋伏。”枪杀和逃命自此开始。宋虎一家毙命了(电影中再没出现,想必能逃出那场精心设计的埋伏才怪),刘德华的目的达到了:他的“好兄弟”宋虎上了西天,他可睡安稳觉了。 但以刘德华那种老奸巨滑,他怎么就没有想到,自己设计的埋伏,有可能被自己另一位更好的兄弟谢霆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自己也埋了呢?“ 螳螂捕蛇,黄雀在后”。往往,捕蛇之前,黄雀和螳螂是好兄弟,但捕蛇之后,就很难说了。 刘德华最好的兄弟谢霆锋在刘德华的授意下精心设计了一场饭局,试图捕获刘德华的另一位好兄弟宋虎,结果,刘德华确实将宋虎捕了,但谢霆锋也将刘德华捕了。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原来在人世间也存在呀!何以至此?道理很简单,正如后来谢霆锋取代了刘德华的位置后对刘德华所说:“这些年没有大哥,所以我便成为了你。”小弟不吃掉大哥,小弟怎么能成为大哥呢? 刘德华与宋虎究竟兄弟到何种程度不好说,电影没有过多交待。但常人难以理解,已经到了要结成亲家的时候,刘德华仍不惜以自己宝贝女儿的名声和童真来换取未来亲家宋虎的命。 人不能太天真呀!太天真往往死得很难看!不过,即使是机关算尽,必竟是天外有天。 如,刘德华之于宋虎,相较于谢霆锋之于刘德华,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谢霆锋是被刘德华一手培养出来的,刘德华平时把谢霆锋当兄弟看待,将自己的想法全都教给了他。也许正因为如此,谢霆锋才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仅完全超越了刘德华的表演才能,能够做到叹为观止地嘴上说“大哥,我想死你了!”而心里说“他不死,我睡不着!”,还彻底领悟了刘德华所说的 “人必须在自己处于上风的时候干掉对手,否则死的是自己” 这句话的真谛。作为回报,他把这些所学都淋漓尽致地用到了自己的好兄弟刘德华身上,他畅快淋漓地享受着好兄弟刘德华受尽折磨后所带来的痛快。谢霆锋对刘德华说:“你以为‘你不死,我睡不着’,其实不对,我还没想过要杀你。”“大哥,我不会让你这么快就死掉的。我会一点一点地折磨你,让你好好享受一番的。”他真的让刘德华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女儿是如何被追杀至死、自己的妻子是如何被折磨和污辱的。 让我们以刘德华作为父亲的心情体会体会少林寺的煮饭僧悟道(成龙饰)询问刘德华如何安葬女儿的问话吧!“土葬还是火葬?土葬的话逢年过节可以回来看看,但也不好挖出来看,我觉得还是火葬吧,方便,去哪都能带着走,吃完面就赶紧去点火吧。”再体验体验刘德华作为丈夫目睹自己的妻子(范冰冰饰)被谢霆锋折磨和污辱的心情吧!谢霆锋揪住范冰冰的长发,将其时不时地摁在一个大水缸里,呛而不死;再揪出来,慢慢道:“嫂子是个美人呢,大哥,你艳福不浅啊。”然后伸出他那长长的舌头扫荡着范冰冰的脸,嘴上还说我这是替兄弟尽义务了,因为大哥你已遁入空门,没有用了。这时,谢霆锋终于听到了刘德华发疯似的吼叫,这让他心头无比快意。于是在这种快意的驱使之下,他再度用力,把自己的嫂子范冰冰再次摁进了水缸之中…… 兄弟相争的结果是不会好于鹬蚌相争的!这本来是不争的事实,但很少世人相信。少数相信的人,往往都是遁入空门的出家人。 刘德华就是在少林寺削发为僧后才大彻大悟这个道理的。而从前的好兄弟谢霆锋还没皈依佛门,也没想皈依,不会理会这个大道理,所以当他得知好兄弟刘德华还没死,还在少林寺当和尚后,便亲率千军万马,横扫少林寺。在少林寺内,兄弟俩打得难解难分,谢霆锋是咄咄逼人,刘德华是步步为营。刘德华毕竟是皈依多年,他这时不仅已没有了报仇血恨的满腔怒火,反而对于谢霆锋深感愧疚,一心想要不惜一切地助谢霆锋迷途知返。刘德华边退却边反复念叨:“该醒醒了!”“你得到的远远超过你所需要的了,住手吧!”典型的禅语境界。 一场撕杀之后,谢霆锋终于住手了。可惜,最后让他住手的不是刘德华的感化,而是洋人的枪炮。 当少林寺内刀光剑影的时候,另一只黄雀又在其后,另一位渔翁又在等待,洋人已在刀剑不能及的安全地带架起了枪炮,狂笑、冷笑、嘲笑、狞笑。 少林寺没了!电影中,少林寺的倒下,最终是因为洋人那威力无比的枪炮,但其实谁都明白,真正的祸根是少林寺内那对打得难解难分的兄弟。 最后,以老文记下的几句电影台词来结束本篇博文: 随缘一生,一生随缘,方能一生活的自在 。 ( 刘德华出家后对妻子范冰冰说) 我知道我们不可能在一起了,可是我很喜欢现在的你。(刘德华出家后他的妻子范冰冰对他说) 乖,听爸爸的话,爸爸以后就不打架了!(刘德华对躺在自己怀里奄奄一息的女儿说) 你得到的远远超过你所需要的了,住手吧 ! ( 刘德华对谢霆锋说) 人懵的时候,连猪都不如。 金子和烂泥哪个更有价值?俺猜金子吧。要是给你一粒种子呢? 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悲。 ( 少林寺住持说)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7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奋斗的研究生活
ahyxwangdong 2011-1-22 10:49
奋斗的研究生活
最近,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带红了扎西拉姆·多多的诗歌《见与不见》。于是一些网友也套用该诗的格式,写了一些有关“堵车”、“人生”等主题的小诗,在网络甚是流行。于是,套用该格式描写一下研究生活,权当娱乐一把。 奋斗的研究生活 你修,或者不修,学分就在那里,不修不满; 你做,或者不做,实验就在那里,不多不少; 你写,或者不写,文章就在那里,不SCI不毕; 你埋怨,或者不埋怨,老板就在那里,来去皆在; 焦虑,忧愁,熬夜,奋斗; 蓦然回首,那是一段已 逝去的青春岁月。
个人分类: 头脑风暴|1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成功之独家经验—一位教授的感受
xionghaitao 2011-1-20 16:31
写好申请书是申请成功的关键基金的评审实质上只是对基金申请书的质量的评审. 因为:评审过程没有本人答辩或现场了解,没有申辩。所以:评审实际上只评申请书本身。不评实际学术水平。所以:学术水平高不等于申请能批准。总之:不要把希望、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寄托在熟人,后门或大树上(原因:除上面的外还有 – 基金评审相对公正;有五个评委;基金实际批准的大都没大树)一个好的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标题要 “ 确切、醒目、主题明了 ” 。 要在尽量短的一句话中回答 “ 干什么、对象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 ” 。要反复推敲。题目大小要适中,防止 “ 大题目、小课题 ” 。 400 字摘要:要具体不空洞 投放的学科要选准 = 报志愿创新是基金申请的灵魂,也是评议和能否批准的关键创新包括: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体系;新的规律源头创新=原始性+惟一性源头: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长江之 “ 源 ” ) “ 实质性的创新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范围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knowwhat,knowwhy,knowhow) 所以:题目 “ 有意义 ” 还不行,要属于基金资助范围。( “ 应用研究 ” 可申请 “ 联合资助 ” 项目) 不打一炮换个地方,有连续性较好。 选题要点 切忌 “ 大而空 ” 。 题目如有应用背景,则要 “ 明确 ” ,即讲清应用背景究竟在哪。 如果是 “ 交叉学科 ” ,则不能是 “ 表面的、形式上的,应是实质上的。 重要性化费时间 题目(摘要) ——————20%————10% 立项依据 ———————40%————50% 研究内容和目标可行性 ——30%————20% 其他 —————————10%————10% 立项依据编写要领 既要有国外,也要有国内 —— 避免评议时说你 “ 不了解国内情况 ” 。 国内情况既要有别人,也要有自己的。(不怕与 “ 研究基础 ” 部分有重复) —— 可以争取 “ 立项依据充分、全面 ” 的评语。 要写开展本项目研究的理由,最好写自己预研发现了什么,言下之意: “ 只有我才能干这一课题 ” ,否则反对你的评语言下之意可以是: “ 你写的项目是重要,但别人来做更合适 ” 。 “ 填补空白 ” 不是立项依据。理由:我国的基金是 “ 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 而不是 “ 填补空白 ” ; “ 填补空白 ” 实质上仍是 “ 跟踪 ” 。 主要参考文献 “ 不多不少 ” 、要 “ 新 ” —— 避免太臃肿又避免评语 “ 了解情况不够 ” 研究内容和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领:内容集中、目标明确  要写细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的申请容易得到专家的好评) —— 避免评语 “ 研究内容不够具体 ” 。 研究目标 ” 是 “ 解决科学问题、学术问题 ” ,而不是解决 “ 寻找最佳工艺 ” 或 “ 改进性能 ” 避免评语 “ 不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 ”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不能省略,而且要准确 —— 避免评语 “ 申请显目没有深度 ” 。也不能太多 —— 避免 “ 申请人缺乏完成本项目的能力 ” 。 研究内容要 “ 突出重点 ” 。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就不错了。切忌 “ 什么都做 ”—— 避免评语 “ 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 ” (这是很多基金申请常犯的错误)。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 研究方法 ” 与 “ 研究内容 ” 要分清 —— 避免评语 “ 思路不清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写得具体清楚则容易得到 “ 可行性较强 ” 的评语。但有保密问题时酌情处理(主要对应用基础项目)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不宜太多(切忌为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方法都用) —— 避免评语 “ 范围太广,路线不明确 ” 。 “ 可行性 ” 是指 “ 学术上可行 ” ,而不仅仅是 “ 我有几个教授、几个研究生、几台仪器 ” 。 “ 研究队伍 ”+“ 研究条件 ”+“ 学术思想 ”= 可行 特色和创新之处 要中肯,避免扩大,切忌吹牛。 要写自己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的学术思想, 不是写该领域的特色。 “ 交叉学科 ” 是提倡的,但要说交叉点在哪。 “ 填补空白 ” 不是特色和创新,这里也不要写。 年度研究计划和预期结果 计划要具体。切忌如下计划:第一年文献调研,第二年实验研究,第三年写出研究报告。 学术活动、国际交流写入计划有助于增色,又有助于争取额外经费。 预期进展不必太具体,大致设想即可。特别是对基础研究,允许课题进行过程中不断修改。 预期成果。例如 “ 预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xx 篇 ” 不好,关键是达到什么水平。要与 “ 研究目标 ” 写的相吻合。强调质量。 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 总目标:得到 “ 研究能力很强 ”“ 工作条件 具备 ” 的评语。 工作基础:避免只写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和积累。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有用,但要介绍申请人的工作。 工作条件:应写具备了基本条件。基金不支持购买大仪器,只能 “ 写 ” 缺少一些小设备(经费的实际使用是另外的事) 简历:不光是申请人的,项目组主要成员也要。介绍工作时著重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论文目录要有排名、题目、刊名、时间。(这有利与评审人判断课题组能力,也是科学作风的体现) 承担项目情况:要有名称、编号、经费来源、年月、内容;完成情况不能只写 “ 已完成 ”“ 顺利进行 ” (可写发表论文的水平、引用情况、研究生培养结果等) 努力做好申请书以外的几件事 平时多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动态非常重要,以免每年春节后临时抱佛脚。申请书是平时准备工作的积累和升华。 熟知基金申请过程、熟知有关规定。如:申请人的条件 ,限项申请规定 , 5% 管理费, 15% 劳务费 。 了解基金审批过程。一审 ,二审 在了解基金委的同时让基金委了解你的工作和能力。用各种交流方式介绍自己的工作(他们是乐意交流的)。已经申请到的基金则随时介绍自己的成果(寄文章等)。 申请书的格式严格按基金委的规定。不要在小事情上栽跟斗。 附1:关于修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一些建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在即,许多同人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最近看了一些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书(草稿),感到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在修改时引起重视以提高申请获准率。当然,有些问题现在修改(如选题)已经不太现实,但是多一次修改过程可以为明年的申请积累一些新的经验。 1, 必须认真按照申请书的格式和要求填写 申请人随意更改标题或者小标题,导致内容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很普遍。最突出的是 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在阅读的36份申请书中,有30份(约85%!!)变成了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少了 科学 2个字,于是很多申请书将电镜观测或者什么分子技术作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要求大相径庭。又如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的简历,有些申请书将主要成员漏掉了,更多的申请书则忽视了 发表的论文和成果必须著录全部作者 的要求,出现了大量的“等”与“et al”,个别的甚至连前3名作者也没有。 2, 选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是“ 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 ”,作为基础研究,需要关注和应用最新研究成果,但决不可赶时髦:研究的热点固然重要,更需要关注科学前沿,强调“新”。客观的说,农口相当一部分申请是应用基础研究,除了原创性研究外,会有一些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特色,开展相应的深入研究的项目,这样的申请必须说明特色所在和对我国农业、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深入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应用基础研究的申请书要避免写成技术性项目,纯粹应用某种技术解决什么问题不是基金支持的方向。 科学基金的申请原则之一是“ 有所为,有所不为 ”,但有些申请书的题目过大,研究内容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没有找准重点。至于项目组并没有什么前期积累或者相关基础,仅仅根据项目的重要性申请立项更是不行的。 3, 科学问题 科学基金不是攻关项目。基金强调探索科学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了解“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将其中一个黑匣子打开,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基础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科学研究日新月异,因此必须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并凝练出所申请项目的科学问题。没有提出新的科学问题的申请,肯定不能获得国家基金的资助。提出的科学问题应该符合“有限目标”,需要细化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不可贪大。 4, 立项依据 至少应该有3个方面:项目的重要性,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工作基础。首先,需要论证的是所申请项目的重要性,而不是该领域(例如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能简单的以国外或者国内没有做过的研究就作为立项依据,需要深刻的分析论证开展该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3年以前的文献不能反映当前的科学前沿!但是有不少申请引用的文献都是2005年以前的,并不了解最近1、2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根本不能说明拟开展的研究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或者是否已经解决,使研究项目是否值得立项成了大问题。有一些申请书仅仅引用项目组最近的文章,但这还是不够的,应该引用权威刊物最近2年的文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申请书有意无意的回避(不提)直接相关的研究最新进展,貌似新颖,实际上将适得其反。第三,需要点出科学问题和立项的基础,说明用什么新的思路探索,做什么,怎么做,项目组有什么相关的积累。所谓“学术思想新颖,技术路线可行”之类的话,不是申请人自己吹的,而是要靠对项目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视角体现出来的。 5, 400 字的摘要 这是申请书的精华所在。评审专家对项目的基本印象来自摘要。在基金申请中用“字字值千金”形容摘要的重要性是最恰当的了,因此摘要不必换行,内容避免重复题目,也要避免或减少中英文对照,尽量利用好400个字。可是有些申请书只写了250个字,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有些申请书花了250甚至300个字写背景,喧宾夺主,将项目的科学意义与创新性却漏掉了。至于400个字的摘要居然出现错字或者文句不通,等于自戕 !! 6, 特色和创新性 特色主要体现在材料上、方法上与思路上。对农口来说,某些特殊的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将事半功倍;将生命科学的最新技术和理念直接应用到作物尤其是多年生植物的研究中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突破。很多项目这部分没有写好,一种是确实没有特色,还有一类可能是“只缘身在庐山中”,将一切都习以为常,反而看不到创新点了,这时候需要和同事讨论,剖析和提炼特色和创新点。 7, 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学科交叉和多学科合作,项目组成员应该有不同的研究背景(有些研究必须有不同的单位的合作者),围绕科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一个课题组的成员执行不同的任务(例如一位搞大田,一位搞分子生物学研究)只是分工不同,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多学科合作。很显然,农口的申请如果涉及其他领域(例如医学、水产),却没有相应的合作者是难以获得资助的。有了合作单位,就需要在研究基础中介绍合作单位和合作者的资历。 一些具体的意见 1, 题目 不要很大,很笼统,要切入具体的科学问题。例如“农药”,就应该说明是什么农药,“机理”就需要分解,究竟解决哪一个环节。 2, 申请代码 国家基金不同于省基金,完全按申请人填写的代码分类送审。申请人需要查阅同类代码历年受资助项目的目录,最后确定申请代码。 3, 参加人员 人员的分工应该具体,除了申请人,所有人都要有具体科研任务,其分工应该涵盖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基金项目中安排一位项目或者实验室管理人员是不适当的;分工中出现“指导”、“顾问”会使评委对申请人主持和承担基金任务的能力产生怀疑;至于申请人甘当副手,由参加人“负责项目设计、总结和撰写论文”的项目必定失败。此外参加人的工作时间一般不要少于4个月,也不要超过10个月,学生多些时间无妨。 4, 立项依据 如前所述,国内外进展介绍要围绕主题,有些申请书只介绍相邻领域的进展,与项目直接有关的进展却避而不谈是不对的。同时要注意对前人的工作所作的评价要尽量客观和中性,不要轻易说前人做了“粗浅的研究”之类的话。 申请书的国内外进展应该明确标识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统引的方式,与正文相互分离是不可取的。所列文献前后格式不一致的现象也需要改正。 5, 工作基础 围绕研究内容,不要海阔天空,离题万里。如果前期有相关研究,应该充分反映,这也是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佐证。 6, 年度安排 极个别的申请书只报了2年研究计划,还有几个申请书在第一年安排查阅资料,完善研究方案和购买试剂器材,万万不可!! 7, 合作单位 不少申请书的所谓合作是对方出几个研究生,这样的合作是否会获得资助需要拭目以待,然而等到擦亮眼睛知道落选了,为时太迟了。还有一些申请书,虽然有合作单位,却没有在工作基础栏介绍对方单位也是重要的疏忽。 8, 申请人和主要成员简介 简介不是履历!!并非只报申请人一个人!!简历中不要出现党派和行政职务。应该根据项目重新组织文字,突出与项目相关的工作业绩。所有人员介绍的基本格式应该一致。 国家基金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竞争,因此罗列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一些小课题反而有负面作用,同样,列出的文章也应该经过挑选,只录与项目相关的。如前所述,所列文章、成果必须按发表时的排序录入全部人名。 9, 其他 整个申请书应该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文字通顺。 必须加强校对工作,成文后至少请2个本课题组成员通读,确保语言通顺,杜绝错别字,避免口语化。 专用名词应该统一,有一份申请书,题目是乳酸杆菌,但是正文中90%的地方是乳杆菌,有不够严谨的感觉。 拉丁文学名,如Oryza sativa L.,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小写,用斜体。 有些申请是其他项目书的改版,有些是不同人提供资料的拼版,这些都需要按基金申请书的要求统一和规范,只有如此方可避免“本教研组”之类的字样。
个人分类: 科研生活|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