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主题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主题

相关日志

[转载]以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发布
whyhoo 2012-5-13 17:01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以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13日在京发布。报告预计,中国在2030年前后有可能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达到上世纪60年代农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农业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2008年,中国谷物单产、水稻和小麦单产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玉米单产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中国农业发展,“一条腿长”(谷物单产高),“一条腿短”(劳动生产率低)。 报告分析指出,2008年中国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中国现代化水平。中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排世界第65位。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 13日在京举行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专家座谈会上,《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主编、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说,21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机遇和挑战主要包括:人口、土地、水资源、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生态移民、农业生态安全等。 专家们就中国农业现代化提出深化农业科技改革、深化农业金融改革、深化农业水利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新农民培训计划等15条政策建议。 报告还提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三大战略重点:提高农业效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包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综合生产率、农业集约化程度、农业科技投入比例,使畜牧业和有机农业比例上升,并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 报告建议研制《中国人营养指南》,并提出了中国人每天的参考食谱:六两粮食四两肉,六两蔬菜一两油,一两鸡蛋二两鱼,半斤水果一斤奶。“根据家庭结构特点,不同家庭的食谱可以有所调整。”何传启说。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现代化科学”,10年来研究出版了16部《中国现代化报告》 。根据这一理论,第一次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初级现代农业、从自给型农业向市场化农业的转型,特点包括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第二次农业现代化是从初级现代农业向高级现代农业、从工业化农业向知识化农业的转型,特点包括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生态化等。两次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市场化、机械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协调发展。 原文见 http://www.gov.cn/jrzg/2012-05/13/content_2135983.htm
个人分类: 三农|1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佛风遗韵——拍摄于山西博物院
热度 3 Morrison 2012-5-12 19:16
佛风遗韵——拍摄于山西博物院
2010年8月7-10日,在山西师范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期间,顺便到山西博物院参观,该院免费对外开放。短暂的一个下午,我们沉浸在一个美不胜收、海量的历史文化盛宴之中。 “ 文明摇篮 ”历史主题展:让我们看到了45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先祖的远古胜火、新石器时代黄河腹地中枣园的农耕、西阴的彩陶。大量的图片、实物、雕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清晰的文明坐标。 “ 夏商踪迹” 历史主题展:让我们看到华夏远古王朝的兴衰与文明。甲骨文和青铜器具,美轮美奂。 “ 晋国霸业 ”历史主题展:让我们回顾了春秋战国时期,王室的兴起和覆灭。金戈铁马,浑厚肃穆而不乏灵巧秀丽的青铜器,还残留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霸气,以及王室贵族靡靡的奢华之风。 “ 明清晋商 ”历史主题展:鲜活了晋商不折不扰的商人风采和勤俭持家的家长形象,也看到了晋商富足豪华的生活。 “ 佛风遗韵 ” 历史主题展:让我们领略了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佛教艺术。佛像丰腴健美、优雅自然。依稀看到了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北朝“名士”形象,和气度恢宏的大唐风貌,站立于佛像面前,接受佛禅的洗礼,安逸的慰藉和宽怀,感悟到海纳百川、开放进取的大唐精神 。
个人分类: 自然地理|7573 次阅读|7 个评论
从参赛博文看到的......
bxlh2008 2012-5-10 17:26
博客大赛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40天了,笔者统计了一下科学网博客大赛主页文章分类这40天来的文章篇数,从下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观点评述”和“生活其他”的文章独占鳌头,远远高于其他类别的文章,说明,科学网参赛博友对于生活中的小事喜欢发表评论,对于热门的观点喜欢进行点评,紧跟时事热点,从近几天的参赛博文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有些博主喜欢发表一些生活琐事,与大家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些博主喜欢就近期的热门主题进行激情澎拜的讨论与评判,针砭时弊,出谋划策。 但是作为科学网的主体研究生和教师,“科研笔记”和“论文交流”的文章数量就不容乐观了,原因可能是大家在忙了一天试验与教学,不想再触及相关的东西,而只想写一些生活琐事,拍些美丽的风景图片,舒缓心情,放松心态,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科研笔记”和“论文交流”等不如“观点评述”和“生活其他”吸引人的眼球,换不来众多的点击率,从参赛博文也可以看出,“科研笔记”和“论文交流”相关文章的点击率一直落后于“观点评述”和“生活其他”。 “教学心得”的文章相对来说,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的数量远远多于研究生群体的数量。“海外观察”的文章数量偏低,可能参赛者大部分都是“土鳖”类,而非“海龟”类。 数据统计截止2012年5月10日16:00。
个人分类: 羊嘴胡诌|3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情报学报2012年第一季度发文关键词网络
热度 2 rbwxy197301 2012-5-7 18:14
情报学报2012年第一季度发文关键词网络
从万方数据收集了《情报学报》2012年1-3期所发文的关键词,利用ucinet绘制了下面这幅图,供大家了解其发文的研究主题和涉及到的一些研究方法。
个人分类: 学术期刊|5804 次阅读|5 个评论
明年11月第十届全国应急管理研讨会将在广东中山举行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2-5-6 05:18
  2012年的4月22日,我们在西安组织了第八届全国应急管理研讨会。   预计在2012年的10月份,在北京举行第九届全国应急管理研讨会,关于会议的情况将随后有更详细的通知。   2013年的11月份,会议将移师广东中山,举行第十届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欢迎大家保持关注。   今年暑假,我们还将举行两天的“现代应急管理”课程班(完全免费,并有简单午餐),本次课程班的主题是“面向现代应急的数据分析技术”。   课程内容:   1,现代应急管理的理论方法   2,突发事件机理分析方法论   3,应急机制设计与失效分析   4,应急事中评价策略与模型   5,实用风险分析与评价技术   6,面向网络的数据分析技术   7,数据挖掘技术及应急应用   8,应急典型应用案例之研讨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13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斌的告别演讲
热度 1 zhangzizhang 2012-5-3 21:05
这是我最后一次以院长身份讲话,也是告别辞。本届人文学院的管理团队任满三年,履行了该做的工作,维系了人文学院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转,教工、学生人人平安,这便足以令人欣慰。至于体制所看重的各种业绩、评价,皆过眼云烟,不值得多提了。如果说,这几年里有什么没干好的事,无论是校方有看法,还是教师学生有意见,都由我来承担了。就各位对我这个自由主义分子的海涵,亦心存温暖。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常规换届的结果,竟是上届管理团队的全军覆没,尽管原因各不相同。本人“老卖年糕”,鲍伟轮岗,两位副院长抱着深深的人文情怀回到自己所眷恋的专业中。不过看透了,这也是好事,不经意间摆脱了所谓“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陈腐套路,新院长、书记可以轻装上阵,独立思考。   六年半讲了无数次话,多是随意发挥,也没什么主题,这最后一次,我想了个题目:《怀童心的孩子回家吧》。 (转自葛红兵博客)   此次卸任,也是我自1970年元月参加工作历40年之后,从体制退出,虽然还要教几年书,但从内心里是抛开体制了。   这一段讲讲我为什么不愿意续聘连任院长了。   我这辈人,不幸中也有幸,生活于文化大颠覆又艰难重建的时代,经历、看到了寻常时代所无以体会的东西。这时就想做点学问上的事,于是去考大学。听课时又发现高校教师的所讲所做似为“体制化”宣传工具,说来说去离不开个唯物主义、阶级斗争,令人失望。此刻幸而又幸的是,我的导师王先生是一位守望民国学术风格的老学究,在他的鼓励下,我读书的范围主要是文献和**学者的著作,陈寅恪、钱穆等,研究生的课程又让我认识并喜欢上了玄学的率真、自由与逍遥。   但还有个话在我的命运中起作用:时势比人强,人算不如天算。时代变迁中,大潮也会席卷你。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打开了国家的封闭状态,一线生机让所有中国知识分子兴奋,看到希望于其中,我也不例外。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了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投身于温州现象调查、个私经济研究,为艰难起步的民营经济张目。1988年写了“温州社会二元结构的社会学思考”,入选中央“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算是个国家奖。   到1992年,《学习与思考》主编要退休,社科院领导让我接任。他们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了,思想又解放了。结果还是任命了。当场我就想起杨绛在钱钟书被任命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后的一句话,说钟书“被人捉将官里去也”。好在我内心未将此职当作什么官,主编也和我当这个院长一样,无非是个做事情的平台而已。并且,我的理念很清楚,在体制内掌管一块地盘,一不当体制的工具,为之增添什么政绩,不在乎领导评价;二不为个人经营体制里的名、利、官;三从自已的良心和是非出发,自觉抵制、消解体制中的假大空痼疾。   当时《学习与思考》是省级理论刊物,省委领导、军队将领经常在上面发文章,被看成是认识、接近高层领导的最佳位置之一,不少人为我支招。我呢,则反其道而行,要办讲点真话、有文化品味,尽量减少假大空的刊物。一段时间后,这些领导逐步出局,代之以王元化、杜维明、成中英等。那阵的形势似乎还能往前走,我也不甘心就此止步,于是将刊物名更为《观察与思考》,并设计、推出了具有鲜明写真与批判色彩的系列主题:被接待的中国人、吸烟的中国人等等。浙江新闻界一片惊呼。要离开《观察与思考》时,不少人劝,多好的位置,风光自在,可进可退。但我的理想是办讲真话的刊物,如实现不了,当作升官发财的跳板,吾不为也。   2002年,我来到浙江工商大学。先在杂志社干着。两年中,完成了从记者到学者的转换,《王充传》完成。   2004年人文学院成立,校领导动员我当院长。当时我做杂志社社长挺顺手,又有时间搞研究,不想动。校领导说,你干嘛要看一辈子稿子,多一些人生经历,感受一番中国高校主流的东西不好吗?再说,上点课多看看坐在前排的女生,精神会一振呢。我只好笑着应了。干了一届,有些事只做了一半,于是接着第二届。实际上我在连任后一年多就知道自己不适合这个行政职位了,2009年初即向学校提出另请高明,也帮着联系过接班的人选。   为什么不适应?我置身其中,越卷越深,深感高校行政化、权力化日趋严重,尤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的作为,公然全体造假,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大学精神。近年盛行的数字化考评、高校排名,让各级像疯了一样抓项目、课题、报奖、报点、基地之类,上级考什么,下边就干什么,行政权肆无忌惮地侵害教育权和学术权,搅得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如果有人问我,六年多来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说,一是没有精力认真考虑真正的教学和科研事宜,只是穷于应付上级下达的各项冠冕堂皇的所谓“创新强校”的指标;二是高校中违背常识的行为,甚至造假的勾当居然大行其道。可以说,这六年多里学校无数次开会、布置工作,没一次真实地倡导大学精神、学术自由、坚持学者良心、敢于批评政府、担待社会责任。口头上虽讲过几次大学精神,但只是招牌,实处要大家去做的净是如何讨好政府、送礼攻关,争项目、要课题。这是大学境界、大学气度吗?在文明国家这可是学界大忌,学者须与政府保持距离。我想到**夫人90年代的一次来访。中国政府看她生活比较艰难,欲以演讲费等形式给点资助,亦算是对**过去帮助中国革命的感谢。**夫人谢绝了。她说:**和我在世界上讲的话,之所以有人相信,全因他们认定我们和**没有利益关系,所言所论皆出自我们的独立观察。如果我拿了钱,今后没人再信我们的话了,连以前说的也都不信。现在中国大学的领导和学者存有这样的观念与意识吗?不仅想方设法向政府讨钱,要钱的时候甚至可以送礼行贿,不择手段。这一切,都顶着个堂而皇之的名义:为了学校做大做强!功利高于一切,良心和是非一钱不值。这正常吗?   校内部门的领导们在一起的话题,说来说去老这么几条:怎样贯彻学校的考评指标,设计个方案逼下边竭尽全力;强调本部门如何重要,希望领导格外关照;本部门的考评在学校里排了个第几、什么挡次;如何通过搞关系、走门子达到了目的;大家相互之间多关照,你这次帮我,我下次帮你……古人讲求劝人以德,此间流行的皆是劝人以“利”。我看清了,如今大学里就是丘八文化加农民文化,再添个所谓的“量化管理”,行事的根据只有一条“有奶便是娘”,说好听点是谓 “谋食不谋道”。权力在这一领域中为所欲为,这不仅在世界上,就是在中国的各个行业里,都算问题最大的。因此,近些年社会上对教育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批评一浪高过一浪,可以说已失去人们的信任。   今天上午听学校一位老师说,网上评“十大缺德”行业,教育“居首”。我听后并不感到惊呀。最近我去东北讲学,一路碰到各色人等,说起现今中国的教授、学者,普遍的反映都是不值得尊敬,水平不怎样又不敢讲真话,为了钱可以昧良心。最能说明教育危机的莫过于此种现象:现在的有钱有势者,都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包括教育部的领导和诸多大学校长的孩子,自己办的教育自己瞧得上吗?学者这副“权力附庸”、给点钱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德行,其实当官的打心眼里也瞧不起,不当你一回事儿。我亲历过一件事,2006年吧,搞过一次什么“保鲜”活动,当时一位省委副书记到中国美院检查。有位老师正在创作,说搞不懂,不予理睬。该副书记大为光火,对美院的“保鲜”活动严厉批评,推迟验收。我们学校传达此事时,居然以本校得以顺利通过而庆幸,对美院还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彭真去协和医院拜访林巧稚,林正在给患者看病,表示不便见,彭真因此而更加敬重林巧稚。不要说跟**时代的知识分子比气质了,生活在五十年前的林巧稚,也足令我们汗颜,不自重,又何以能让别人尊重。   在这种体制中,我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矛盾。我无法象大部分所谓学者型领导那样,一边不痛不痒地批评体制,一边又利用体制大捞好处。那些捞好处的套路我不是不清楚,无非利用手中资源,请掌握项目的官员、高级别刊物的主编、学界评委等来讲学,变相用公款行贿。逢年过节再去孝敬送礼。然后就可以在为学校、学院作贡献的名义下拿课题、发文章、得奖项,慢慢自己也就成了名家、评委。这些年我要干此类事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相关的利益链也铺到过我面前,但我不屑为之。我的道德底线不许可,这些既然是我批评的事情,就决不随波逐流。   中国最大的问题,也是很多知识分子的通病即说与做的分离,人格的两面性,甚至到了不自觉的地步。慷慨激昂的体制弊端批判者,行为的目的不是改造体制,而是一转身也参预其中去分一杯羹,连半点内疚也没有。这不是乡愿是什么?   我选择了批判的态度,行动上便不会另行一套。2006年本科教育评估,大家无不反感,但学校要求评估组进场时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那天我是整个礼堂中惟一不起立、不鼓掌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假、这样贱?反感或反对,为什么不敢公开表达。2008年学校搞所谓“加速发展”的改革方案,小组讨论时我发表了不同意见,蒋书记要我大会上讲讲,我便在大会上坦言:如今之大学是“谋食不谋道”。2009年底续签增长20%的责任书时,我曾打算拒签,因此而下台也无所谓。为此找过蒋书记。蒋书记做工作说,你不签,这件事就僵住了,反正年内要搞“三定”方案,到时会调整的。这样我才勉强签约。去年初学校开党代会,小组讨论有校领导参加,我本不想发言,大家一定要我讲几句,我便说,“一所大学设有党委,还要开党代会,这是人们习惯了的现实,但这是真正的大学之道吗?世界上还存在此种体制的恐怕也只有朝鲜、古巴了吧。没听说世界上哪所一流大学是在党委领导下成功的,也没听说哪个党委办出过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改革的方向和出路在于与世界大学接轨,若不行,哪怕学学**时的北大和西南联大也好,总在现行体制框架里折腾是没有希望的,所谓""""""""钱学森之问""""""""即这个意思。我不想发言,就是对当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讨论不感兴趣。”党代会后接着开教学工作会,吃饭时我坐在蒋书记边上想说个事,看到一拨一拨的中层干部来祝贺蒋书记当选,言辞阿谀,全是官场文化。我说不出口,坐至终席不发一言。近些年里,无论省领导还是学校领导的报告,我极少参加,不是摆谱,实在是听不下去那些假大空的言语,坐不住。我任职期间向学校的建言,都不在所谓搞指标的“强校”方面,粗想大约有这样几条:引进人才的政策要适当灵活、宽松,否则难以操作白费劲;认真履行低碳节能,消灭长明灯、跑冒滴漏;撤掉学校的驻京办事处。对以上言行,有人说我敢直言、有见识,其实在我心里,只是遵循常识而已。目前中国高校所范的毛病,多在常识以下。   在对待体制的业绩、考评等事情上,限于我个人的好办,不当会事罢了。近年来我从不报奖、争什么带头人、入什么人才工程、第几层次啥啥的……每回报奖都有人劝我,包括学校领导、好友、同事,职能部门还表示愿意代为填表。我感谢他们,但依然故我,解释的理由也简单:一是本人的成果水平低,够不着,白折腾;二是生性怕花时间填表,有功夫更愿意去打球或漫步西湖,感受点令人愉快的事。当然,我对报奖和获奖的老师,也表示尊重。大学的老师们不需要同质化,有差别,价值多元是好事。   但关系到部门工作和集体利益的事,就不能完全不在乎了。我的分寸是,按学校要求公事公办,报学位点、学科、团队、精品课等等,一板一眼地执行,但重点在于提高水平、壮大实力、打好基础,结果是自然而成的,而不是急功近利,靠攻关忽悠,跑省里、跑部里。在此类事情上,我从不行贿送礼,至多意思一点劳务费而已。也有人建议多送,说有的学院五倍、十倍于我们,我未接受。我的观念是:即使得不到也不越此底线。对于通过送重礼达到目的者,我毫不羡慕,甚至可怜他们。我不会为此而焦虑、纠结的,也决不会为了得到并维系诸如此类的“业绩”,绑架自己宝贵的生命。多个点什么的,真的就代表水平高了吗?这是真学问?真科研吗?在我眼中,不少各种名义的大项目,资金上千万上亿的,搞出些伪科学成果来,通过动用科研经费攻关,就能整个大奖来。这是在糟塌纳税人的血汗,还败坏学风。   我这样的态度,本人身陷矛盾,学校可能也有看法。虽然我对学校领导是否满意并不在意,但最终还是存在着让我解不开的纠结,即这些考评指标与部门利益和群体利益的挂钩与捆绑。如前几年的学院考评划分ABCD档,近两年的达标120%发足额奖,还有各种学科点、基地之类,皆拨下相应的经费等等。并且这都与每位老师个人的业绩、职称有关。我只能尽量跟上趟,无法做到如何出色,让大家满意。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我再次选择退出,不和体制玩了。去年上半年蒋书记问我为何不愿续聘了?我说,现在高校教育的这套做法,无法得到我价值上和道义上的认同。   对我的工作,学校如果不满意,我完全理解,站在学校角度这样看是正常的。但我不愿改变,最好的办法是请来新院长。高老师这次在海内外招聘中脱颖而出,我很高兴,总算可以摆脱矛盾处境,回归原本的人生角色——卧龙岗上散淡的人。   “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此话乃东晋名相王导的存世名言。愦愦是昏乱、糊涂之意。我非常佩服东晋那一代士人的气度,身临偏安一偶的危局,仍义无反顾地信奉玄学的“无为而治”,自觉遏制体制化儒家——礼教的回潮,以“务在清静”的文化理念“力撑东南”。   我当然是小人物,但也有根深蒂固的“无为而治”理念,也听到一些徐老师不爱管事,只布置不督促、检查,重讨论不重落实等议论或批评意见。从事实上讲,这些看法都没错,提出批评也是出于对工作的负责,我表示感谢。但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还是尊奉“无为而治”。我的信念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从根本上讲,教师皆成年人,并具备高等学历,属于社会上最热爱学术和教学的群体,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自己管好自己。   第二,我自学生时代研究玄学,饱受浸染,深信“无为而治”是自由知识分子永远的价值追求,这也是当今体制下尤其需要提倡和发扬的内容。   第三,目前高校管理体制问题多多,推行、布置的东西,美曰做强做大,加快改革,说白了都是些无聊的折腾,干的事皆违背常识。在教育体制行政化的背景下,“无为而治”是最有效的挡箭牌和解毒药。   如搞“精品课”,我也赞成,但首先要整明白什么叫“精品课”。精品课的标准只有一个:学生受益并形成口碑。不存在什么固定格式。现在的这套,千人一面:课件、作业、教材、网上互动等等,缺一不可,讲的再精彩也没用。照此标准,过去北大陈寅恪、刘文典的课亦算不上精品了。陈寅恪仅带一布包,刘文典上来先把国民政府骂它半点钟,这如何是好?教学讲求的是多元化、多样化,哪有倡导一付面孔的道理。   搞科研把课题项目强化到如此程度,也违背科学精神:1、研究起点上就渗入功利因素。取经费、应考评、上职称,严重的名利取向破坏了以求道为目的的单纯之心;2、找材料盖过读书。读书本是与智者交心,体玄悟道,有了心得自成文章。做课题则重在各取所需地淘资料,立论草率,学养无从积累;3、赶时间交任务,忽视质量。要求半年、一年完工,本不合科研章法。但作者只要能对付交差就好,垃圾多多;4、成果的通过、发表过程中人格受辱。高级别刊物大家都往上挤,于是水平差不多时看谁敢送又会送,做研究还要赔上人格;5、报账做假。文科研究开销有限,找发票报销就成了少不了的节目。   单纯的科研经过这一系列的干扰与附加,古人所推崇的“因心而会道”的“为己之学”还有生存空间吗?怕是多为“凭誉以显扬”的“为人之学”了。研究已严重地工具化,沦为名利的敲门砖,还有多少人能从科研中获得快乐和价值肯定。当然,可能尚有部分高手,有本事将项目与自己的精神需求较好地结合起来。然这已不是主流,主流是极大的干扰和伤害。我怀疑,在如此环境里,真正具备与古今贤哲沟通能力的学者能有几人?为什么出不了大师?这还用问么!   近两年学校搞的“创新强校”,每年递增20%,更属胡闹。有的学院指标分解到人;还有自己掏腰包来填充经费的;造假也出现了,把前、后年的成果计入当年,就为了拿到那点年终奖励。   再有多如牛毛的各色评比、排名,先进教师、科研标兵,优秀党员、团员、家庭,工会及民主党派的积极分子,什么“一五一”还分几个层次,这个奖、那个奖、这个级、那个级。这世风如此糟糕,整体文化水平如此低下的社会里,居然有这许多优秀称号,还值钱么?都是自己树自己搞的廉价货,除了干扰心境没丝毫意义。每学期、每年还要把学院的老师排个名次,半斤八两的楞要分出个一二三四来,有什么意思?这是幼儿园里戴小红花的套路搬来了,把老师当小朋友对待。搞得学者一个个气局狭隘,争虚名图小利,一到年关就半分半分地算账,跟扛了一年长工似的。过去我们人文学者的精神世界中,多是苏格拉底、黑格尔或孔子、李白的,现在一年到头总在脑子里纠结的是:怎么完成或多挣考评分。   对于这些学校的制度规定、无法回避的管理内容,我的态度只能是“无为而治”,由老师本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待、取舍,反正有关个人考核的政策、结果,学校都有事先规定,学院只是执行而已。可以说,我在院长位置上有意识地抵挡体制污染,对许多事情在学院层面上作淡化和减法处理,不干强化和加法的事,目的是让老师们少受干扰,躲过上述那些可笑乃至有点荒唐的瞎折腾。事实上,一些明显的折腾亦长久不了,顶顶也就过去了。如“加速创新”,差不多无疾而终了吧。   对我自由主义的理念,老师们认可,我欣慰;有老师不赞同,我亦含笑。这不过是管理观念有所差异而已。民主的要义,不独尊重多数,同时也尊重少数乃至个人,我从不追求所谓的和谐一致。高校改革任重路远,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共存,方为大学应有的文化生态。   对我来说,这些年真正令我有成就感的,乃是学院部分年轻教师在考评体系之外自发组织的读书小组,这才叫学人正道。   最后这段说说我今后工作、生活的设想。   题目是杨绛翻译的兰德诗《我和谁都不争》中的一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煨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先生的豁达、善良、雅致、坚韧,最令人钦佩,现在再出不了这样的人了。记得我来人文学院时还念过胡适引用易卜生的一句话:“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我念着这两句话上任,今天则吟着这两句话离任。   行政职务卸去了,回归到原本的角色中,当一名历史系的老师,这个职业很神圣,也令人自足、充实。我会更投入地与学生交流,把历史的真像告诉他们。同时我又不会像以往那样深陷体制生存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转向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论学校里的考评如何。手头还有两个课题完成后,可能也疏远课题了,除非出现与我兴趣相当吻合的机会。目前已考虑或参与的有这样几件事,实际上最近一年中已化不少时间在做了。   1、关注环境保护。最近在新疆、杭州、绍兴等地讲学讲课,重点都是环境保护。中国近30年高速发展的代价,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到了可怕的地步,全国整成一大工地,古城古风荡然,大量物种灭绝。2010年9月22日,美国太空总署公布了卫星检测全球空气质量的PM2.5数值图(2001年—2006 年)。PM2.5小于10为安全值。中国空气质量全球最差,中国东部尤其严重,PM2.5超过50接近80。中国社科院党国英最新研究表明:中国的GDP 每增1%,用地量为日本的8倍。单位能耗亦长期是日本的8倍左右。北岛说,我们近一个世纪被现代化搞疯了。不惜土地、环境代价的繁荣之路,别国不是不明晓,问题在于他们已经把维护一方净土视作首要战略目标,像日本就悄悄地成了资源大国。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自以为得计,其实是又输了一招。所以说,中国的环境保护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   2、参与慈善事业。我在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和浙江省正泰集团基金会两个社团中担任理事,主要的工作是:推广低碳生活、关注食品安全、资助困难群体等。   3、研究、反思百年来的文化变迁,尤其是左倾时期的文化灾难及其后遗症。左倾时期所经历的斯文扫地、道德沦丧、文化毁灭,至今没有认真清理、反思。为什么到了人们普遍失去道德底线的地步?少报一元钱事比天大,大白天开着长明灯却视而不见。2009年60周年大庆中,文艺界搞出个“特务年”影响至今,“潜伏”、“暗算”充斥银幕,连《探索?发现》栏目也大播间谍战。世间的善良、诚实不再有人相信。不找关系,不相信会被公平对待。谭嗣同说,中国之旧政,为大盗、乡愿吞剥愚弄。这话发人深思。   俄罗斯是经过彻底的文化反思了。前苏联的颠覆说到底是文化上的失败,失掉人心,今天的复兴也得益于文化整体的复兴。前些年有人怀念苏联,普金讲,把前苏联说得一无是处是良心出了问题,但想要恢复前苏联则是脑子出了问题。所以要真正恢复俄罗斯人的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让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按自己的愿望去生活,而不是仅仅是吃饭、生存。   中国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文化认同的问题。近几十年最值得庆幸的是解决了吃饭的事情,同时最令人困惑和担忧的症结,乃是权力在社会中膨胀到无以复加,官权与民权极不平衡。就改革力度最大的经济领域而言,民企500强的全部规模仍不及央企50强的最后一名。以官治民的社会结构没有出现大的改观,也就很难养育出具有理性精神、契约意识和公德自律的现代公民。   文化重建要有人来担当,不光说,更要做。我一生最感欣慰者,乃数十年间始终生活于自己的本色中,坦坦荡荡就这么过来了。当然我还有业余爱好,我曾在一篇简介里自白: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严重流失的今天,我辈忝列学人,除了汗颜,还是汗颜,让任何荣誉、名号论之无味。此生倘能在保存点滴文化火种上略尽薄力,余愿已足。再加上打篮球、玩乒乓、游泳、登山的爱好得以陪伴到老,那便是美满人生了。   尽管生活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甚至还会碰到、经历很大苦难,我仍虔诚地认为,上苍待我不薄:一生基本没有受冻挨饿,工作、生活于本人最喜爱的新闻与历史专业中。傅聪说,上帝让我此生与音乐为伍,这已经足够。我亦十分知足,惟感在上苍面前索取多多而无所回报,心存愧疚。因此,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将伴随在我今后人生之路的每一步中。   总之,今后和大家在一起的是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徐老师,这就叫“怀童心的孩子回家了”。
个人分类: 教育:大学春秋|21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征集 Nanotechnology 专刊主题
热度 8 array 2012-5-1 15:44
我考虑给 Nanotechnology 弄一个专刊。他们刚刚发表了一期 Nanowire for Energy 的专刊,我想弄个与众不同的。鉴于各个杂志尤其是RSC专刊甚多,很多关于能源的主题他们都已经弄了,所以想找个既标新立异又颇具长远影响力的主题也不容易。当然,标题再新颖,没有大牛们捧场也歇菜。我初拟了一下几个题目,抛砖引玉。 1.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in energy materials 2. Solar fuel cells 3. Nanomaterials in Wind Energy 4. Nanomaterials in green building 5. Nanotechnology in water treatment 6. Carbon meet metal oxides
个人分类: 写作与发表|6284 次阅读|17 个评论
儿童营养不良研究文献分析报告
热度 2 xupeiyang 2012-4-27 13:38
文献引证分析结果 主题=(Child Nutrition Disorders)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 此报告中的引文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执行"被引参考文献检索",可查看Web of Science未收录文献的引文。 找到的结果数: 991 被引频次总计: 17300 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 16822 施引文献: 15198 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 14921 每项平均引用次数: 17.46 h-index: 59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CitationReport.do?product=WOSsearch_mode=CitationReportSID=Z1N5i9GgmBHn7EkCiihpage=1cr_pqid=1viewType=summary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字段: 作者 记录 计数 %,共 99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GOULET O 15 1.514 % BRIEND A 9 0.908 % GOTTRAND F 9 0.908 % COLOMB V 8 0.807 % DI LORENZO C 8 0.807 % AGOSTONI C 6 0.605 % ARNOLD LE 6 0.605 % CEZARD JP 6 0.605 % DIOUF S 6 0.605 % LACAILLE F 6 0.605 % 字段: 国家/地区 记录 计数 %,共 99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USA 375 37.841 % ENGLAND 102 10.293 % FRANCE 83 8.375 % ITALY 55 5.550 % GERMANY 54 5.449 % CANADA 47 4.743 % AUSTRALIA 35 3.532 % SWITZERLAND 34 3.431 % BRAZIL 30 3.027 % SPAIN 28 2.825 % NETHERLANDS 27 2.725 % BELGIUM 25 2.523 % INDIA 25 2.523 % JAPAN 19 1.917 % BANGLADESH 18 1.816 % TURKEY 18 1.816 % SWEDEN 17 1.715 % CHILE 15 1.514 % NORWAY 15 1.514 % DENMARK 12 1.211 % PEOPLES R CHINA 12 1.211 % FINLAND 10 1.009 % ISRAEL 10 1.009 % GREECE 9 0.908 % POLAND 9 0.908 % 字段: 基金资助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99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12 1.211 %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6 0.605 % NIH 5 0.505 %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BUREAU 3 0.303 % 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3 0.303 % WELLCOME TRUST 3 0.303 % AFM ASSOCIATION FRANCAISE CONTRE LES MYOPATHIES 2 0.202 % AUSTRALIAN ROTARY HEALTH RESEARCH FUND 2 0.202 % CANADIAN INSTITUTES FOR HEALTH RESEARCH 2 0.202 % COCHRANE CYSTIC FIBROSIS AND GENETIC DISORDERS GROUP 2 0.202 % DEPARTMENT OF HEALTH 2 0.202 % FEDERAL MINISTRY FOR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 0.202 % GENERALITAT DE CATALUNYA CIRIT 2 0.202 % GLAXOSMITHKLINE 2 0.202 % 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2 0.202 % INSTITUTO DE SALUD CARLOS III 2 0.202 %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UK 2 0.202 % MERCK 2 0.202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 0.202 % NATIONAL CENTER FOR MEDICAL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2 0.202 %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OF AUSTRALIA NHMRC 2 0.202 %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2 0.202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2 0.202 % NIH NIEHS 2 0.202 % NIH NINDS 2 0.202 % 字段: 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99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HARVARD UNIV 32 3.229 % CHILDRENS HOSP 20 2.018 % HOP NECKER ENFANTS MALAD 19 1.917 % JOHNS HOPKINS UNIV 14 1.413 % WHO 14 1.413 % EMORY UNIV 13 1.312 % UNIV CINCINNATI 13 1.312 % COLUMBIA UNIV 12 1.211 % INST CHILD HLTH 12 1.211 % UNIV CHILE 12 1.211 % CTR DIS CONTROL PREVENT 11 1.110 % HOP ROBERT DEBRE 11 1.110 % OHIO STATE UNIV 11 1.110 % UNIV MINNESOTA 11 1.110 % TUFTS UNIV 10 1.009 % UNIV VIRGINIA 10 1.009 % UNIV MILAN 9 0.908 % UNIV MUNICH 9 0.908 % UNIV N CAROLINA 9 0.908 % UNIV SYDNEY 9 0.908 % BIRMINGHAM CHILDRENS HOSP 8 0.807 % BOSTON UNIV 8 0.807 % CORNELL UNIV 8 0.807 % MCMASTER UNIV 8 0.807 % OREGON HLTH SCI UNIV 8 0.807 % 字段: 出版年 记录 计数 %,共 99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2011 112 11.302 % 2009 96 9.687 % 2010 95 9.586 % 2008 78 7.871 % 2007 68 6.862 % 2005 60 6.054 % 2003 52 5.247 % 2006 47 4.743 % 2002 44 4.440 % 2004 43 4.339 % 2001 39 3.935 % 1998 38 3.835 % 2000 38 3.835 % 1999 34 3.431 % 1997 28 2.825 % 2012 26 2.624 % 1996 19 1.917 % 1994 17 1.715 % 1991 16 1.615 % 1993 14 1.413 % 1995 13 1.312 % 1992 11 1.110 % 字段: 来源出版物 记录 计数 %,共 99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45 4.541 % PEDIATRICS 32 3.229 % ARCHIVES DE PEDIATRIE 28 2.825 % JOURNAL OF HEALTH POPULATION AND NUTRITION 25 2.523 %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5 1.514 % CLINICAL NUTRITION 14 1.413 %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3 1.312 %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2 1.211 %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12 1.211 %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1 1.110 %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1 1.110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11 1.110 % ACTA PAEDIATRICA 10 1.009 % JOURNAL OF NUTRITION 10 1.009 % REVISTA MEDICA DE CHILE 10 1.009 %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9 0.908 %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9 0.908 % NUTRITION 9 0.908 %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9 0.908 % THYROID 9 0.908 %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 9 0.908 %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8 0.807 % BAILLIERES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8 0.807 % CURRENT OPINION IN PEDIATRICS 8 0.807 %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 8 0.807 % 字段: 学科类别 记录 计数 %,共 99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PEDIATRICS 285 28.759 % NUTRITION DIETETICS 230 23.209 % 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 118 11.907 %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96 9.687 %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94 9.485 %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 70 7.064 % PSYCHIATRY 45 4.541 % SURGERY 43 4.339 % IMMUNOLOGY 41 4.137 % PSYCHOLOGY 41 4.137 % NEUROSCIENCES NEUROLOGY 39 3.935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 34 3.431 % RESEARCH EXPERIMENTAL MEDICINE 33 3.330 % PHARMACOLOGY PHARMACY 24 2.422 % TRANSPLANTATION 21 2.119 % ALLERGY 20 2.018 %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16 1.615 % OBSTETRICS GYNECOLOGY 16 1.615 % GENETICS HEREDITY 15 1.514 % RESPIRATORY SYSTEM 15 1.514 % HEMATOLOGY 13 1.312 % BEHAVIORAL SCIENCES 12 1.211 % CARDIOVASCULAR SYSTEM CARDIOLOGY 12 1.211 % NURSING 10 1.009 %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9 0.908 % 国内文献分析结果 http://www.sinomed.ac.cn/analysis.do 结果分析 显示条数: 10 20 50 主题 学科 期刊 作者 时间 地区 儿童营养障碍(218) 儿童发育(38) 营养不良(35) 肥胖症(33) 儿童营养生理学(33) 贫血(32) 营养状况(26) 数据收集(20) 生长障碍(19) 营养障碍(16) 婴儿营养缺乏症(71) 小儿营养缺乏症(28) 小儿(婴幼儿)生理卫生(25) 儿童、少年期生理(25) 各类型人群营养(20) 儿童、少年卫生(20) 小儿脂肪代谢障碍(18) 医学信息学(16) 儿童、青少年营养(16)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6) 中国妇幼保健(27)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4)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6) 中华儿童保健杂志(6) 现代预防医学(5)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5)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4)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4) 实用预防医学(4) 卫生研究(4) 陈曦(3) 陈晓文(3) 陈峥嵘(3) 郑惠槟(3) 邱行光(3) 许积德(3) 范松丽(3) 翟凤英(3) 翁立坚(3) 王瑛(3) 2011(23) 2010(25) 2009(17) 2008(17) 2007(13) 2006(19) 2005(12) 2004(4) 2003(12) 2002(8) 广东(22) 北京(16) 福建(12) 山东(12) 四川(12) 上海(12) 辽宁(11) 湖北(10) 云南(10) 陕西(9)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359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有多少院长能抵御蜕变成学术官僚:看一位人文学院院长的辞职演讲
chenmingliang 2012-4-26 09:32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斌的告别演讲 这是我最后一次以院长身份讲话,也是告别辞。本届人文学院的管理团队任满三年,履行了该做的工作,维系了人文学院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转,教工、 学生人人平安,这便足以令人欣慰。至于体制所看重的各种业绩、评价,皆过眼云烟,不值得多提了。如果说,这几年里有什么没干好的事,无论是校方有看法,还 是教师学生有意见,都由我来承担了。就各位对我这个自由主义分子的海涵,亦心存温暖。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常规换届的结果,竟是上届管理团队的全军覆没,尽管原因各不相同。本人“老卖年糕”,鲍伟轮岗,两位副院长抱着深深的人文 情怀回到自己所眷恋的专业中。不过看透了,这也是好事,不经意间摆脱了所谓“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陈腐套路,新院长、书记可以轻装上阵,独立思考。 六年半讲了无数次话,多是随意发挥,也没什么主题,这最后一次,我想了个题目:《怀童心的孩子回家吧》。 此次卸任,也是我自1970年元月参加工作历40年之后,从体制退出,虽然还要教几年书,但从内心里是抛开体制了。 这一段讲讲我为什么不愿意续聘连任院长了。 我这辈人,不幸中也有幸,生活于文化大颠覆又艰难重建的时代,经历、看到了寻常时代所无以体会的东西。这时就想做点学问上的事,于是去考大学。 听课时又发现高校教师的所讲所做似为“体制化”宣传工具,说来说去离不开个唯物主义、阶级斗争,令人失望。此刻幸而又幸的是,我的导师王先生是一位守望民 国学术风格的老学究,在他的鼓励下,我读书的范围主要是文献和**学者的著作,陈寅恪、钱穆等,研究生的课程又让我认识并喜欢上了玄学的率真、自由与逍遥。 但还有个话在我的命运中起作用:时势比人强,人算不如天算。时代变迁中,大潮也会席卷你。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打开了国家的封闭状态,一线生机让 所有 中国 知识分子兴奋,看到希望于其中,我也不例外。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了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投身于温州现象调查、个私经济研究,为艰难起步的民营经济张 目。1988年写了“温州社会二元结构的社会学思考”,入选中央“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算是个国家奖。 到1992年,《学习与思考》主编要退休,社科院领导让我接任。他们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了,思想又解放了。结果还是任命了。当场我就想起杨 绛在钱钟书被任命为 中国 社科院副院长后的一句话,说钟书“被人捉将官里去也”。好在我内心未将此职当作什么官,主编也和我当这个院长一样,无非是个做事情 的平台而已。并且,我的理念很清楚,在体制内掌管一块地盘,一不当体制的工具,为之增添什么政绩,不在乎领导评价;二不为个人经营体制里的名、利、官;三 从自已的良心和是非出发,自觉抵制、消解体制中的假大空痼疾。 当时《学习与思考》是省级理论刊物,省委领导、军队将领经常在上面发文章,被看成是认识、接近高层领导的最佳位置之一,不少人为我支招。我呢, 则反其道而行,要办讲点真话、有文化品味,尽量减少假大空的刊物。一段时间后,这些领导逐步出局,代之以王元化、杜维明、成中英等。那阵的形势似乎还能往 前走,我也不甘心就此止步,于是将刊物名更为《观察与思考》,并设计、推出了具有鲜明写真与批判色彩的系列主题:被接待的 中国 人、吸烟的 中国 人等等。浙江 新闻界一片惊呼。要离开《观察与思考》时,不少人劝,多好的位置,风光自在,可进可退。但我的理想是办讲真话的刊物,如实现不了,当作升官发财的跳板,吾 不为也。 2002年,我来到浙江工商大学。先在杂志社干着。两年中,完成了从记者到学者的转换,《王充传》完成。 2004年人文学院成立,校领导动员我当院长。当时我做杂志社社长挺顺手,又有时间搞研究,不想动。校领导说,你干嘛要看一辈子稿子,多一些人 生经历,感受一番 中国 高校主流的东西不好吗?再说,上点课多看看坐在前排的女生,精神会一振呢。我只好笑着应了。干了一届,有些事只做了一半,于是接着第 二届。实际上我在连任后一年多就知道自己不适合这个行政职位了,2009年初即向学校提出另请高明,也帮着联系过接班的人选。 为什么不适应?我置身其中,越卷越深,深感高校行政化、权力化日趋严重,尤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的作为,公然全体造假,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大学精 神。近年盛行的数字化考评、高校排名,让各级像疯了一样抓项目、课题、报奖、报点、基地之类,上级考什么,下边就干什么,行政权肆无忌惮地侵害教育权和学 术权,搅得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如果有人问我,六年多来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说,一是没有精力认真考虑真正的教学和科研事宜,只是穷于应付上级下达 的各项冠冕堂皇的所谓“创新强校”的指标;二是高校中违背常识的行为,甚至造假的勾当居然大行其道。可以说,这六年多里学校无数次开会、布置工作,没一次 真实地倡导大学精神、学术自由、坚持学者良心、敢于批评政府、担待社会责任。口头上虽讲过几次大学精神,但只是招牌,实处要大家去做的净是如何讨好政府、 送礼攻关,争项目、要课题。这是大学境界、大学气度吗?在文明国家这可是学界大忌,学者须与政府保持距离。我想到**夫人90年代的一次来访。 中国 政府看 她生活比较艰难,欲以演讲费等形式给点资助,亦算是对**过去帮助 中国 革命的感谢。**夫人谢绝了。她说:**和我在世界上讲的话,之所以有人相信,全因 他们认定我们和**没有利益关系,所言所论皆出自我们的独立观察。如果我拿了钱,今后没人再信我们的话了,连以前说的也都不信。现在 中国 大学的领导和学者 存有这样的观念与意识吗?不仅想方设法向政府讨钱,要钱的时候甚至可以送礼行贿,不择手段。这一切,都顶着个堂而皇之的名义:为了学校做大做强!功利高于 一切,良心和是非一钱不值。这正常吗? 校内部门的领导们在一起的话题,说来说去老这么几条:怎样贯彻学校的考评指标,设计个方案逼下边竭尽全力;强调本部门如何重要,希望领导格外关 照;本部门的考评在学校里排了个第几、什么挡次;如何通过搞关系、走门子达到了目的;大家相互之间多关照,你这次帮我,我下次帮你……古人讲求劝人以德, 此间流行的皆是劝人以“利”。我看清了,如今大学里就是丘八文化加农民文化,再添个所谓的“量化管理”,行事的根据只有一条“有奶便是娘”,说好听点是谓 “谋食不谋道”。权力在这一领域中为所欲为,这不仅在世界上,就是在 中国 的各个行业里,都算问题最大的。因此,近些年社会上对教育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批评 一浪高过一浪,可以说已失去人们的信任。 今天上午听学校一位老师说,网上评“十大缺德”行业,教育“居首”。我听后并不感到惊呀。最近我去东北讲学,一路碰到各色人等,说起现今 中国 的 教授、学者,普遍的反映都是不值得尊敬,水平不怎样又不敢讲真话,为了钱可以昧良心。最能说明教育危机的莫过于此种现象:现在的有钱有势者,都想方设法将 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包括教育部的领导和诸多大学校长的孩子,自己办的教育自己瞧得上吗?学者这副“权力附庸”、给点钱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德行,其实当 官的打心眼里也瞧不起,不当你一回事儿。我亲历过一件事,2006年吧,搞过一次什么“保鲜”活动,当时一位省委副书记到 中国 美院检查。有位老师正在创 作,说搞不懂,不予理睬。该副书记大为光火,对美院的“保鲜”活动严厉批评,推迟验收。我们学校传达此事时,居然以本校得以顺利通过而庆幸,对美院还有点 幸灾乐祸的味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彭真去协和医院拜访林巧稚,林正在给患者看病,表示不便见,彭真因此而更加敬重林巧稚。不要说跟**时代的知识分子比气 质了,生活在五十年前的林巧稚,也足令我们汗颜,不自重,又何以能让别人尊重。 在这种体制中,我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矛盾。我无法象大部分所谓学者型领导那样,一边不痛不痒地批评体制,一边又利用体制大捞好处。那些捞好处的 套路我不是不清楚,无非利用手中资源,请掌握项目的官员、高级别刊物的主编、学界评委等来讲学,变相用公款行贿。逢年过节再去孝敬送礼。然后就可以在为学 校、学院作贡献的名义下拿课题、发文章、得奖项,慢慢自己也就成了名家、评委。这些年我要干此类事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相关的利益链也铺到过我面前,但我 不屑为之。我的道德底线不许可,这些既然是我批评的事情,就决不随波逐流。 中国 最大的问题,也是很多知识分子的通病即说与做的分离,人格的两面性,甚至到了不自觉的地步。慷慨激昂的体制弊端批判者,行为的目的不是改造体制,而是一转身也参预其中去分一杯羹,连半点内疚也没有。这不是乡愿是什么? 我选择了批判的态度,行动上便不会另行一套。2006年本科教育评估,大家无不反感,但学校要求评估组进场时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那天我是整 个礼堂中惟一不起立、不鼓掌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假、这样贱?反感或反对,为什么不敢公开表达。2008年学校搞所谓“加速发展”的改革方案,小组讨论时我 发表了不同意见,蒋书记要我大会上讲讲,我便在大会上坦言:如今之大学是“谋食不谋道”。2009年底续签增长20%的责任书时,我曾打算拒签,因此而下 台也无所谓。为此找过蒋书记。蒋书记做工作说,你不签,这件事就僵住了,反正年内要搞“三定”方案,到时会调整的。这样我才勉强签约。去年初学校开党代 会,小组讨论有校领导参加,我本不想发言,大家一定要我讲几句,我便说,“一所大学设有党委,还要开党代会,这是人们习惯了的现实,但这是真正的大学之道 吗?世界上还存在此种体制的恐怕也只有朝鲜、古巴了吧。没听说世界上哪所一流大学是在党委领导下成功的,也没听说哪个党委办出过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 中国 大学改革的方向和出路在于与世界大学接轨,若不行,哪怕学学**时的北大和西南联大也好,总在现行体制框架里折腾是没有希望的,所谓""""""""钱学森之问""""""""即 这个意思。我不想发言,就是对当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讨论不感兴趣。”党代会后接着开教学工作会,吃饭时我坐在蒋书记边上想说个事,看到一拨一 拨的中层干部来祝贺蒋书记当选,言辞阿谀,全是官场文化。我说不出口,坐至终席不发一言。近些年里,无论省领导还是学校领导的报告,我极少参加,不是摆 谱,实在是听不下去那些假大空的言语,坐不住。我任职期间向学校的建言,都不在所谓搞指标的“强校”方面,粗想大约有这样几条:引进人才的政策要适当灵 活、宽松,否则难以操作白费劲;认真履行低碳节能,消灭长明灯、跑冒滴漏;撤掉学校的驻京办事处。对以上言行,有人说我敢直言、有见识,其实在我心里,只 是遵循常识而已。目前 中国 高校所范的毛病,多在常识以下。 在对待体制的业绩、考评等事情上,限于我个人的好办,不当会事罢了。近年来我从不报奖、争什么带头人、入什么人才工程、第几层次啥啥的……每回 报奖都有人劝我,包括学校领导、好友、同事,职能部门还表示愿意代为填表。我感谢他们,但依然故我,解释的理由也简单:一是本人的成果水平低,够不着,白 折腾;二是生性怕花时间填表,有功夫更愿意去打球或漫步西湖,感受点令人愉快的事。当然,我对报奖和获奖的老师,也表示尊重。大学的老师们不需要同质化, 有差别,价值多元是好事。 但关系到部门工作和集体利益的事,就不能完全不在乎了。我的分寸是,按学校要求公事公办,报学位点、学科、团队、精品课等等,一板一眼地执行, 但重点在于提高水平、壮大实力、打好基础,结果是自然而成的,而不是急功近利,靠攻关忽悠,跑省里、跑部里。在此类事情上,我从不行贿送礼,至多意思一点 劳务费而已。也有人建议多送,说有的学院五倍、十倍于我们,我未接受。我的观念是:即使得不到也不越此底线。对于通过送重礼达到目的者,我毫不羡慕,甚至 可怜他们。我不会为此而焦虑、纠结的,也决不会为了得到并维系诸如此类的“业绩”,绑架自己宝贵的生命。多个点什么的,真的就代表水平高了吗?这是真学 问?真科研吗?在我眼中,不少各种名义的大项目,资金上千万上亿的,搞出些伪科学成果来,通过动用科研经费攻关,就能整个大奖来。这是在糟塌纳税人的血 汗,还败坏学风。 我这样的态度,本人身陷矛盾,学校可能也有看法。虽然我对学校领导是否满意并不在意,但最终还是存在着让我解不开的纠结,即这些考评指标与部门 利益和群体利益的挂钩与捆绑。如前几年的学院考评划分ABCD档,近两年的达标120%发足额奖,还有各种学科点、基地之类,皆拨下相应的经费等等。并且 这都与每位老师个人的业绩、职称有关。我只能尽量跟上趟,无法做到如何出色,让大家满意。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我再次选择退出,不和体制玩了。去年上半年 蒋书记问我为何不愿续聘了?我说,现在高校教育的这套做法,无法得到我价值上和道义上的认同。 对我的工作,学校如果不满意,我完全理解,站在学校角度这样看是正常的。但我不愿改变,最好的办法是请来新院长。高老师这次在海内外招聘中脱颖而出,我很高兴,总算可以摆脱矛盾处境,回归原本的人生角色——卧龙岗上散淡的人。 “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此话乃东晋名相王导的存世名言。愦愦是昏乱、糊涂之意。我非常佩服东晋那一代士人的气度,身临偏安一偶的危局,仍义无反顾地信奉玄学的“无为而治”,自觉遏制体制化儒家——礼教的回潮,以“务在清静”的文化理念“力撑东南”。 我当然是小人物,但也有根深蒂固的“无为而治”理念,也听到一些徐老师不爱管事,只布置不督促、检查,重讨论不重落实等议论或批评意见。从事实 上讲,这些看法都没错,提出批评也是出于对工作的负责,我表示感谢。但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还是尊奉“无为而治”。 我的信念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从根本上讲,教师皆成年人,并具备高等学历,属于社会上最热爱学术和教学的群体,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自己管好自己。 第二,我自学生时代研究玄学,饱受浸染,深信“无为而治”是自由知识分子永远的价值追求,这也是当今体制下尤其需要提倡和发扬的内容。 第三,目前高校管理体制问题多多,推行、布置的东西,美曰做强做大,加快改革,说白了都是些无聊的折腾,干的事皆违背常识。在教育体制行政化的背景下,“无为而治”是最有效的挡箭牌和解毒药。 如搞“精品课”,我也赞成,但首先要整明白什么叫“精品课”。精品课的标准只有一个:学生受益并形成口碑。不存在什么固定格式。现在的这套,千 人一面:课件、作业、教材、网上互动等等,缺一不可,讲的再精彩也没用。照此标准,过去北大陈寅恪、刘文典的课亦算不上精品了。陈寅恪仅带一布包,刘文典 上来先把国民政府骂它半点钟,这如何是好?教学讲求的是多元化、多样化,哪有倡导一付面孔的道理。 搞科研把课题项目强化到如此程度,也违背科学精神:1、研究起点上就渗入功利因素。取经费、应考评、上职称,严重的名利取向破坏了以求道为目的 的单纯之心;2、找材料盖过读书。读书本是与智者交心,体玄悟道,有了心得自成文章。做课题则重在各取所需地淘资料,立论草率,学养无从积累;3、赶时间 交任务,忽视质量。要求半年、一年完工,本不合科研章法。但作者只要能对付交差就好,垃圾多多;4、成果的通过、发表过程中人格受辱。高级别刊物大家都往 上挤,于是水平差不多时看谁敢送又会送,做研究还要赔上人格;5、报账做假。文科研究开销有限,找发票报销就成了少不了的节目。 单纯的科研经过这一系列的干扰与附加,古人所推崇的“因心而会道”的“为己之学”还有 生存空间吗?怕是多为“凭誉以显扬”的“为人之学”了。研究已严重地工具化,沦为名利的敲门砖,还有多少人能从科研中获得快乐和价值肯定。当然,可能尚有 部分高手,有本事将项目与自己的精神需求较好地结合起来。 然这已不是主流,主流是极大的干扰和伤害。我怀疑,在如此环境里,真正具备与古今贤哲沟通能力的学者能有几人?为什么出不了大师?这还用问么! 近两年学校搞的“创新强校”,每年递增20%,更属胡闹。有的学院指标分解到人;还有自己掏腰包来填充经费的;造假也出现了,把前、后年的成果计入当年,就为了拿到那点年终奖励。 再有多如牛毛的各色评比、排名,先进教师、科研标兵,优秀党员、团员、家庭,工会及民主党派的积极分子,什么“一五一”还分几个层次,这个奖、 那个奖、这个级、那个级。这世风如此糟糕,整体文化水平如此低下的社会里,居然有这许多优秀称号,还值钱么?都是自己树自己搞的廉价货,除了干扰心境没丝 毫意义。每学期、每年还要把学院的老师排个名次,半斤八两的楞要分出个 一二三 四来,有什么意思?这是幼儿园里戴小红花的套路搬来了,把老师当小朋友对待。 搞得学者一个个气局狭隘,争虚名图小利,一到年关就半分半分地算账,跟扛了一年长工似的。过去我们人文学者的精神世界中,多是苏格拉底、黑格尔或孔子、李 白的,现在一年到头总在脑子里纠结的是:怎么完成或多挣考评分。 对于这些学校的制度规定、无法回避的管理内容,我的态度只能是“无为而治”,由老师本 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待、取舍,反正有关个人考核的政策、结果,学校都有事先规定,学院只是执行而已。可以说,我在院长位置上有意识地抵挡体制污染,对许多 事情在学院层面上作淡化和减法处理,不干强化和加法的事, 目的是让老师们少受干扰,躲过上述那些可笑乃至有点荒唐的瞎折腾。事实上,一些明显的折腾亦长久不了,顶顶也就过去了。如“加速创新”,差不多无疾而终了 吧。 对我自由主义的理念,老师们认可,我欣慰;有老师不赞同,我亦含笑。这不过是管理观念有所差异而已。民主的要义,不独尊重多数,同时也尊重少数乃至个人,我从不追求所谓的和谐一致。高校改革任重路远,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共存,方为大学应有的文化生态。 对我来说,这些年真正令我有成就感的,乃是学院部分年轻教师在考评体系之外自发组织的读书小组,这才叫学人正道。 最后这段说说我今后工作、生活的设想。 题目是杨绛翻译的兰德诗《我和谁都不争》中的一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煨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 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先生的豁达、善良、雅致、坚韧,最令人钦佩,现在再出不了这样的人了。记得我来人文学院时还念过胡适引用易卜生的一句话:“你的 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我念着这两句话上任,今天则吟着这两句话离任。 行政职务卸去了,回归到原本的角色中,当一名历史系的老师,这个职业很神圣,也令人自足、充实。我会更投入地与学生交流,把历史的真像告诉他 们。同时我又不会像以往那样深陷体制生存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转向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论学校里的考评如何。手头还有两个课题完成后,可能也疏远课题 了,除非出现与我兴趣相当吻合的机会。目前已考虑或参与的有这样几件事,实际上最近一年中已化不少时间在做了。 1、关注环境保护。最近在新疆、杭州、绍兴等地讲学讲课,重点都是环境保护。 中国 近30年高速发展的代价,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到了可怕的地步,全 国整成一大工地,古城古风荡然,大量物种灭绝。2010年9月22日,美国太空总署公布了卫星检测全球空气质量的PM2.5数值图(2001年—2006 年)。PM2.5小于10为安全值。 中国 空气质量全球最差, 中国 东部尤其严重,PM2.5超过50接近80。 中国 社科院党国英最新研究表明: 中国 的GDP 每增1%,用地量为日本的8倍。单位能耗亦长期是日本的8倍左右。北岛说,我们近一个世纪被现代化搞疯了。不惜土地、环境代价的繁荣之路,别国不是不明 晓,问题在于他们已经把维护一方净土视作首要战略目标,像日本就悄悄地成了资源大国。 中国 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自以为得计,其实是又输了一招。所以说, 中国 的环境保护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 2、参与慈善事业。我在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和浙江省正泰集团基金会两个社团中担任理事,主要的工作是:推广低碳生活、关注食品安全、资助困难群体等。 3、研究、反思百年来的文化变迁,尤其是左倾时期的文化灾难及其后遗症。左倾时期所经历的斯文扫地、道德沦丧、文化毁灭,至今没有认真清理、反 思。为什么到了人们普遍失去道德底线的地步?少报一元钱事比天大,大白天开着长明灯却视而不见。2009年60周年大庆中,文艺界搞出个“特务年”影响至 今,“潜伏”、“暗算”充斥银幕,连《探索?发现》栏目也大播间谍战。世间的善良、诚实不再有人相信。不找关系,不相信会被公平对待。谭嗣同说, 中国 之旧 政,为大盗、乡愿吞剥愚弄。这话发人深思。 俄罗斯是经过彻底的文化反思了。前苏联的颠覆说到底是文化上的失败,失掉人心,今天的复兴也得益于文化整体的复兴。前些年有人怀念苏联,普金 讲,把前苏联说得一无是处是良心出了问题,但想要恢复前苏联则是脑子出了问题。所以要真正恢复俄罗斯人的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让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按自己的 愿望去生活,而不是仅仅是吃饭、生存。 中国 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文化认同的问题。近几十年最值得庆幸的是解决了吃饭的事情,同时最令人困惑和担忧的症结,乃是权力在社会中膨胀到无 以复加,官权与民权极不平衡。就改革力度最大的经济领域而言,民企500强的全部规模仍不及央企50强的最后一名。以官治民的社会结构没有出现大的改观, 也就很难养育出具有理性精神、契约意识和公德自律的现代公民。 文化重建要有人来担当,不光说,更要做。我一生最感欣慰者,乃数十年间始终生活于自己的本色中,坦坦荡荡就这么过来了。当然我还有业余爱好,我 曾在一篇简介里自白: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严重流失的今天,我辈忝列学人,除了汗颜,还是汗颜,让任何荣誉、名号论之无味。此生倘能在保存点滴文化火种上略 尽薄力,余愿已足。再加上打篮球、玩乒乓、游泳、登山的爱好得以陪伴到老,那便是美满人生了。 尽管生活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甚至还会碰到、经历很大苦难,我仍虔诚地认为,上苍待我不薄:一生基本没有受冻挨饿,工作、生活于本人最 喜爱的新闻与历史专业中。傅聪说,上帝让我此生与音乐为伍,这已经足够。我亦十分知足,惟感在上苍面前索取多多而无所回报,心存愧疚。因此,对自然的敬畏 之心、感恩之情,将伴随在我今后人生之路的每一步中。 总之,今后和大家在一起的是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徐老师,这就叫“怀童心的孩子回家了”。
2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一次在黑夜中被刺耳的手机铃声吵醒
热度 6 superstone 2012-4-24 02:44
又一次在黑夜中被刺耳的手机铃声吵醒。好像是从另一个遥远的世界被强拖回来,还没有分清现在是什么时间、我躺在什么地方、甚至于我是谁,只听到电话那边有人在说话,浑浑噩噩中完全分辨不出那边在说什么。 很快,我首先明白了这个电话的主题:溶栓;电话来自神经科急诊;我是躺在家里的床上。不得不叫她再次重复一遍刚才的内容。大意是,一位中老年男性,2小时前出现意识不清、去脑强直,已经排除颅内出血和低血糖反应,采血结果待回报。 我努力让自己尽快清醒起来。我需要确认这是不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当然,即便是,可能也并非很好的溶栓适应症。 周围漆黑一片,手机屏幕显得更加刺眼。看了一下时间,才发现自己刚睡了不到半小时。身上像是压着沉重的东西,几次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一点也使不出力气。看来,我还需要点时间才行。 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先给三线打个电话。我知道大半夜里被电话吵醒是什么感觉。简单描述了一下情况,三线说她先去看看。听不出任何不满的情绪,我竟然有点小感动! 身旁的老婆没动静,但是我知道她肯定也早就醒了。什么也没问,是因为早已经习惯了。半夜里一个溶栓电话,全家人都很难再睡个安稳觉。儿子被送走一个多月了,特别想他!忙过这一阵子一定就让他回来。 终于爬了起来,披上衣服到客厅里,又一阵头晕差点摔倒。上一次晕倒在重症监护室还不到两个星期。我不知道下一次晕倒会是什么时候、还能不能再爬起来。一想到这儿,感到很冷。想起前几天岳母埋怨我的一句话:年轻人拼命本来没什么,但是结了婚,有了老婆孩子,身体就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了。我忽然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不是一个顾家和称职的丈夫,也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爸爸! 可是,我能选择吗? 在神经科6年了,除了偶尔手机故障特殊情况,手机一直24小时开机。直到最近这一年,我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了信心。开始憎恶手机,甚至对突然响起的铃声感到恐惧。它一次次剥夺我的睡眠,无论什么时候!即便是已经穿着铅衣做了一天的手术,即便是刚刚值了一个彻夜未眠的夜班,即便是连续一个星期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这个该死的破手机随时都可能会响起来! ...... 半小时后,三线回电话。已经进一步确认不符合溶栓条件,我可以不必过去了。看到镜子里满眼充血一脸亢奋的样子,我知道已经自己已经进入战斗状态,只觉得头晕得厉害,却睡意全无。 ...... 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做医生吗?
个人分类: 心情|5437 次阅读|14 个评论
流感病毒H5N1研究进展与文献分析
xupeiyang 2012-4-23 09:37
流感病毒H5N1研究进展与文献分析 文献引证分析结果 主题=(H5N1)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 此报告中的引文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执行"被引参考文献检索",可查看Web of Science未收录文献的引文。 找到的结果数: 4505 被引频次总计: 90718 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 43364 施引文献: 21920 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 17895 每项平均引用次数: 20.14 h-index: 131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字段: 作者 记录 计数 %,共 450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WEBSTER RG 174 3.862 % GUAN Y 116 2.575 % KAWAOKA Y 105 2.331 % PEIRIS JSM 104 2.309 % KATZ JM 94 2.087 % SWAYNE DE 87 1.931 % OSTERHAUS ADME 85 1.887 % TUMPEY TM 78 1.731 % CHEN HL 66 1.465 % FOUCHIER RAM 63 1.398 % RIMMELZWAAN GF 63 1.398 % ANONYMOUS 61 1.354 % WEBBY RJ 56 1.243 % SUBBARAO K 52 1.154 % KIDA H 51 1.132 % CAPUA I 50 1.110 % KUIKEN T 48 1.065 % GOVORKOVA EA 47 1.043 % COX NJ 40 0.888 % DONIS RO 40 0.888 % PUTHAVATHANA P 38 0.844 % SUAREZ DL 37 0.821 % PEIRIS M 36 0.799 % BEER M 34 0.755 % BELSER JA 34 0.755 % 字段: 国家/地区 记录 计数 %,共 450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USA 1724 38.269 % PEOPLES R CHINA 818 18.158 % ENGLAND 372 8.257 % JAPAN 340 7.547 % GERMANY 265 5.882 % NETHERLANDS 241 5.350 % THAILAND 220 4.883 % FRANCE 217 4.817 % ITALY 200 4.440 % AUSTRALIA 185 4.107 % VIETNAM 151 3.352 % CANADA 142 3.152 % BELGIUM 105 2.331 % SOUTH KOREA 99 2.198 % SWITZERLAND 88 1.953 % INDONESIA 86 1.909 % RUSSIA 85 1.887 % SINGAPORE 80 1.776 % TAIWAN 66 1.465 % EGYPT 61 1.354 % INDIA 61 1.354 % SPAIN 50 1.110 % SWEDEN 47 1.043 % AUSTRIA 38 0.844 % CAMBODIA 35 0.777 % 字段: 基金资助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450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5 1.887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77 1.709 % NIH 75 1.665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55 1.221 % EU 46 1.021 % NIAID 38 0.844 % EUROPEAN COMMISSION 35 0.777 % EUROPEAN UNION 32 0.710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1 0.688 % AMERICAN LEBANESE SYRIAN ASSOCIATED CHARITIES ALSAC 27 0.599 % ERATO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24 0.533 % AMERICAN LEBANESE SYRIAN ASSOCIATED CHARITIES 22 0.488 % NIH NIAID 22 0.488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 0.444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20 0.444 %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 18 0.400 %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18 0.400 % THAILAND RESEARCH FUND 17 0.377 % NIAID NIH 16 0.355 %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5 0.333 %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JAPAN 15 0.333 % MINISTRY OF HEALTH 15 0.333 % MINISTRY OF HEALTH LABOR AND WELFARE OF JAPAN 14 0.311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14 0.311 %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 D PROGRAM OF CHINA 14 0.311 % 字段: 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450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UNIV HONG KONG 240 5.327 % CTR DIS CONTROL PREVENT 222 4.928 % ST JUDE CHILDRENS HOSP 221 4.906 % CHINESE ACAD SCI 121 2.686 % UNIV WISCONSIN 111 2.464 % UNIV TOKYO 106 2.353 % ERASMUS MC 88 1.953 % NIAID 87 1.931 % MAHIDOL UNIV 77 1.709 % UNIV OXFORD 74 1.643 % HOKKAIDO UNIV 71 1.576 % USDA ARS 59 1.310 % CHULALONGKORN UNIV 58 1.287 % NATL INST ANIM HLTH 57 1.265 % UNIV TENNESSEE 54 1.199 % FRIEDRICH LOEFFLER INST 51 1.132 % ARS 50 1.110 % CHINESE UNIV HONG KONG 49 1.088 % NATL INST HYG EPIDEMIOL 49 1.088 % CHINESE ACAD AGR SCI 45 0.999 % WHO 44 0.977 % UNIV GEORGIA 43 0.954 % MT SINAI SCH MED 42 0.932 % NATL INST INFECT DIS 42 0.932 % NATL UNIV SINGAPORE 42 0.932 % UNIV MARYLAND 42 0.932 % UNIV CALIF DAVIS 41 0.910 % KASETSART UNIV 39 0.866 % CHINA AGR UNIV 38 0.844 % EMORY UNIV 37 0.821 % IST ZOOPROFILATT SPERIMENTALE VENEZIE 37 0.821 % NATL INST VET RES 36 0.799 % UNIV UTRECHT 36 0.799 % US FDA 36 0.799 % UNIV MELBOURNE 35 0.777 % INST PASTEUR 34 0.755 % JAPAN SCI TECHNOL AGCY 34 0.755 % NATL INST BIOL STAND CONTROLS 34 0.755 % TOTTORI UNIV 34 0.755 % KOBE UNIV 33 0.733 % SHANTOU UNIV 32 0.710 % CHINESE CTR DIS CONTROL PREVENT 31 0.688 % RUSSIAN ACAD MED SCI 31 0.688 % UNIV WASHINGTON 30 0.666 % USDA 30 0.666 % HARVARD UNIV 29 0.644 % US GEOL SURVEY 29 0.644 % NATL VET RES QUARANTINE SERV 28 0.622 % CHINESE ACAD MED SCI 27 0.599 % HKU PASTEUR RES CTR 27 0.599 % 字段: 出版年 记录 计数 %,共 450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2010 812 18.024 % 2009 771 17.114 % 2011 690 15.316 % 2008 626 13.896 % 2007 553 12.275 % 2006 387 8.590 % 2005 192 4.262 % 2012 160 3.552 % 2004 79 1.754 % 2003 58 1.287 % 2002 41 0.910 % 2000 39 0.866 % 2001 36 0.799 % 1998 26 0.577 % 1999 26 0.577 % 1993 3 0.067 % 1995 2 0.044 % 1996 2 0.044 % 字段: 来源出版物 记录 计数 %,共 450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JOURNAL OF VIROLOGY 249 5.527 % VACCINE 240 5.327 % AVIAN DISEASES 181 4.018 % PLOS ONE 177 3.929 %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158 3.507 %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96 2.131 % INFLUENZA AND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90 1.998 % ANTIVIRAL RESEARCH 78 1.731 % VIROLOGY 77 1.709 % VIROLOGY JOURNAL 76 1.687 %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71 1.576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67 1.487 % ARCHIVES OF VIROLOGY 66 1.465 %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66 1.465 % SCIENCE 54 1.199 % AVIAN PATHOLOGY 45 0.999 % LANCET 43 0.954 % PLOS PATHOGENS 43 0.954 %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42 0.932 %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39 0.866 % NATURE 39 0.866 % VIRUS GENES 39 0.866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 0.821 % EXPERT REVIEW OF VACCINES 36 0.799 %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34 0.755 %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33 0.733 %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32 0.710 % REVUE SCIENTIFIQUE ET TECHNIQUE 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 32 0.710 %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31 0.688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31 0.688 %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31 0.688 %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28 0.622 % VIRUS RESEARCH 27 0.599 % 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 25 0.555 % POULTRY SCIENCE 24 0.533 % VETERINARY RECORD 24 0.533 %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22 0.488 % JOURNAL OF WILDLIFE DISEASES 21 0.466 % ZOONOSES AND PUBLIC HEALTH 20 0.444 % ECOHEALTH 19 0.422 % JAM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 0.422 % JOURNAL OF IMMUNOLOGY 19 0.422 % PLOS MEDICINE 19 0.422 % VIRAL IMMUNOLOGY 18 0.400 %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17 0.377 % VETERINARY PATHOLOGY 17 0.377 % RESPIROLOGY 16 0.355 %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15 0.333 %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15 0.333 %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15 0.333 % 字段: 学科类别 记录 计数 %,共 450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VIROLOGY 1031 22.886 % IMMUNOLOGY 804 17.847 % INFECTIOUS DISEASES 740 16.426 % VETERINARY SCIENCES 614 13.629 % MICROBIOLOGY 455 10.100 %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348 7.725 % RESEARCH EXPERIMENTAL MEDICINE 338 7.503 % PHARMACOLOGY PHARMACY 277 6.149 %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66 5.905 % BIOTECHNOLOGY APPLIED MICROBIOLOGY 248 5.505 % LIFE SCIENCES BIOMEDICINE OTHER TOPICS 245 5.438 % SCIENCE TECHNOLOGY OTHER TOPICS 219 4.861 % 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 159 3.529 % CHEMISTRY 137 3.041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 85 1.887 % BIOPHYSICS 80 1.776 % GENETICS HEREDITY 71 1.576 % CELL BIOLOGY 68 1.509 % PATHOLOGY 58 1.287 % RESPIRATORY SYSTEM 58 1.287 % AGRICULTURE 51 1.132 % PARASITOLOGY 48 1.065 % ZOOLOGY 40 0.888 % COMPUTER SCIENCE 37 0.821 % TROPICAL MEDICINE 34 0.755 % PEDIATRICS 33 0.733 % MATHEMATICAL COMPUTATIONAL BIOLOGY 29 0.644 % ENGINEERING 25 0.555 % EVOLUTIONARY BIOLOGY 25 0.555 %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22 0.488 % MATHEMATICS 20 0.444 %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18 0.400 % HEALTH CARE SCIENCES SERVICES 18 0.400 % HEMATOLOGY 18 0.400 %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17 0.377 % PHYSICS 14 0.311 % NEUROSCIENCES NEUROLOGY 13 0.289 % EMERGENCY MEDICINE 12 0.266 % TOXICOLOGY 10 0.222 % ELECTROCHEMISTRY 9 0.200 % NURSING 7 0.155 % OBSTETRICS GYNECOLOGY 7 0.155 % PLANT SCIENCES 6 0.133 % RADIOLOGY NUCLEAR MEDICINE MEDICAL IMAGING 6 0.133 % ALLERGY 5 0.111 % CARDIOVASCULAR SYSTEM CARDIOLOGY 5 0.111 % MATERIALS SCIENCE 5 0.111 %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5 0.111 % ONCOLOGY 5 0.111 % GERIATRICS GERONTOLOGY 4 0.089 % 无视严令 病毒学家将公布H5N1成果?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2-4/2012419151445479.htm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能力大小并不重要,关键看你的导师是谁
热度 1 gbbj 2012-4-21 21:27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论文。 一只狼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  答:“论文” 狼问:“你的论文的主题是什么?”  答:“<论兔子如何吃掉狼>”。 狼听了哈哈大笑。 兔子说,我写的论文大部分稿子在洞里,我把道理写的很清楚。 狼想看看兔子的论文是怎么写的。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 兔子继续在山洞前写它的论文。 一只狐狸过来,问:“你在写什么?” 答:“我在写论文”。 “论文的主题是什么?”  答:“论兔子如何吃掉狐狸”。  向来狡猾的狐狸也笑了。说:“这怎么可能呢” 兔子说:“我写的大部分稿子还在洞里,我把道理写的很清楚。” 狐狸想去看看兔子的论文是怎么写的,于是兔子把狐狸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儿, 兔子独自一个走出山洞。 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几堆白骨之间,满意地一边剔着牙, 一边阅读兔子交给它的论文的提要:“一个动物,能力大小并不重要,关键看你的导师是谁“
279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告别演说=徐斌
热度 1 libenyi 2012-4-19 22:10
这是我最后一次以院长身份讲话,也是告别辞。本届人文学院的管理团队任满三年,履行了该做的工作,维系了人文学院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转,教工、学生人人平安,这便足以令人欣慰。至于体制所看重的各种业绩、评价,皆过眼云烟,不值得多提了。如果说,这几年里有什么没干好的事,无论是校方有看法,还是教师学生有意见,都由我来承担了。就各位对我这个自由主义分子的海涵,亦心存温暖。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常规换届的结果,竟是上届管理团队的全军覆没,尽管原因各不相同。本人“老卖年糕”,鲍伟轮岗,两位副院长抱着深深的人文情怀回到自己所眷恋的专业中。不过看透了,这也是好事,不经意间摆脱了所谓“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陈腐套路,新院长、书记可以轻装上阵,独立思考。   六年半讲了无数次话,多是随意发挥,也没什么主题,这最后一次,我想了个题目:《怀童心的孩子回家吧》。   此次卸任,也是我自1970年元月参加工作历40年之后,从体制退出,虽然还要教几年书,但从内心里是抛开体制了。   这一段讲讲我为什么不愿意续聘连任院长了。   我这辈人,不幸中也有幸,生活于文化大颠覆又艰难重建的时代,经历、看到了寻常时代所无以体会的东西。这时就想做点学问上的事,于是去考大学。听课时又发现高校教师的所讲所做似为“体制化”宣传工具,说来说去离不开个唯物主义、阶级斗争,令人失望。此刻幸而又幸的是,我的导师王先生是一位守望民国学术风格的老学究,在他的鼓励下,我读书的范围主要是文献和**学者的著作,陈寅恪、钱穆等,研究生的课程又让我认识并喜欢上了玄学的率真、自由与逍遥。   但还有个话在我的命运中起作用:时势比人强,人算不如天算。时代变迁中,大潮也会席卷你。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打开了国家的封闭状态,一线生机让所有中国知识分子兴奋,看到希望于其中,我也不例外。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了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投身于温州现象调查、个私经济研究,为艰难起步的民营经济张目。1988年写了“温州社会二元结构的社会学思考”,入选中央“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算是个国家奖。   到1992年,《学习与思考》主编要退休,社科院领导让我接任。他们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了,思想又解放了。结果还是任命了。当场我就想起杨绛在钱钟书被任命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后的一句话,说钟书“被人捉将官里去也”。好在我内心未将此职当作什么官,主编也和我当这个院长一样,无非是个做事情的平台而已。并且,我的理念很清楚,在体制内掌管一块地盘,一不当体制的工具,为之增添什么政绩,不在乎领导评价;二不为个人经营体制里的名、利、官;三从自已的良心和是非出发,自觉抵制、消解体制中的假大空痼疾。   当时《学习与思考》是省级理论刊物,省委领导、军队将领经常在上面发文章,被看成是认识、接近高层领导的最佳位置之一,不少人为我支招。我呢,则反其道而行,要办讲点真话、有文化品味,尽量减少假大空的刊物。一段时间后,这些领导逐步出局,代之以王元化、杜维明、成中英等。那阵的形势似乎还能往前走,我也不甘心就此止步,于是将刊物名更为《观察与思考》,并设计、推出了具有鲜明写真与批判色彩的系列主题:被接待的中国人、吸烟的中国人等等。浙江新闻界一片惊呼。要离开《观察与思考》时,不少人劝,多好的位置,风光自在,可进可退。但我的理想是办讲真话的刊物,如实现不了,当作升官发财的跳板,吾不为也。   2002年,我来到浙江工商大学。先在杂志社干着。两年中,完成了从记者到学者的转换,《王充传》完成。   2004年人文学院成立,校领导动员我当院长。当时我做杂志社社长挺顺手,又有时间搞研究,不想动。校领导说,你干嘛要看一辈子稿子,多一些人生经历,感受一番中国高校主流的东西不好吗?再说,上点课多看看坐在前排的女生,精神会一振呢。我只好笑着应了。干了一届,有些事只做了一半,于是接着第二届。实际上我在连任后一年多就知道自己不适合这个行政职位了,2009年初即向学校提出另请高明,也帮着联系过接班的人选。   为什么不适应?我置身其中,越卷越深,深感高校行政化、权力化日趋严重,尤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的作为,公然全体造假,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大学精神。近年盛行的数字化考评、高校排名,让各级像疯了一样抓项目、课题、报奖、报点、基地之类,上级考什么,下边就干什么,行政权肆无忌惮地侵害教育权和学术权,搅得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如果有人问我,六年多来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说,一是没有精力认真考虑真正的教学和科研事宜,只是穷于应付上级下达的各项冠冕堂皇的所谓“创新强校”的指标;二是高校中违背常识的行为,甚至造假的勾当居然大行其道。可以说, 这六年多里学校无数次开会、布置工作,没一次真实地倡导大学精神、学术自由、坚持学者良心、敢于批评政府、担待社会责任 。口头上虽讲过几次大学精神,但只是招牌,实处要大家去做的净是如何讨好ZF、送礼攻关,争项目、要课题。这是大学境界、大学气度吗?在文明国家这可是学界大忌,学者须与政府保持距离。我想到斯诺夫人90年代的一次来访。中国政府看她生活比较艰难,欲以演讲费等形式给点资助,亦算是对斯诺过去帮助中国革命的感谢。斯诺夫人谢绝了。她说:斯诺和我在世界上讲的话,之所以有人相信,全因他们认定我们和中共没有利益关系,所言所论皆出自我们的独立观察。如果我拿了钱,今后没人再信我们的话了,连以前说的也都不信。现在中国大学的领导和学者存有这样的观念与意识吗?不仅想方设法向政府讨钱,要钱的时候甚至可以送礼行贿,不择手段。这一切,都顶着个堂而皇之的名义:为了学校做大做强!功利高于一切,良心和是非一钱不值。这正常吗?   校内部门的领导们在一起的话题,说来说去老这么几条:怎样贯彻学校的考评指标,设计个方案逼下边竭尽全力;强调本部门如何重要,希望领导格外关照;本部门的考评在学校里排了个第几、什么挡次;如何通过搞关系、走门子达到了目的;大家相互之间多关照,你这次帮我,我下次帮你……古人讲求劝人以德,此间流行的皆是劝人以“利”。我看清了,如今大学里就是丘八文化加农民文化,再添个所谓的“量化管理”,行事的根据只有一条“有奶便是娘”,说好听点是谓 “谋食不谋道”。权力在这一领域中为所欲为,这不仅在世界上,就是在中国的各个行业里,都算问题最大的。因此,近些年社会上对教育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批评一浪高过一浪,可以说已失去人们的信任。   今天上午听学校一位老师说,网上评“十大缺德”行业,教育“居首”。我听后并不感到惊呀。最近我去东北讲学,一路碰到各色人等,说起现今中国的教授、学者,普遍的反映都是不值得尊敬,水平不怎样又不敢讲真话,为了钱可以昧良心。最能说明教育危机的莫过于此种现象:现在的有钱有势者,都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包括教育部的领导和诸多大学校长的孩子,自己办的教育自己瞧得上吗?学者这副“权力附庸”、给点钱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德行,其实当官的打心眼里也瞧不起,不当你一回事儿。我亲历过一件事,2006年吧,搞过一次什么“保鲜”活动,当时一位省委副书记到中国美院检查。有位老师正在创作,说搞不懂,不予理睬。该副书记大为光火,对美院的“保鲜”活动严厉批评,推迟验收。我们学校传达此事时,居然以本校得以顺利通过而庆幸,对美院还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彭真去协和医院拜访林巧稚,林正在给患者看病,表示不便见,彭真因此而更加敬重林巧稚。不要说跟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比气质了,生活在五十年前的林巧稚,也足令我们汗颜,不自重,又何以能让别人尊重。   在这种体制中,我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矛盾。我无法象大部分所谓学者型领导那样,一边不痛不痒地批评体制,一边又利用体制大捞好处。那些捞好处的套路我不是不清楚,无非利用手中资源,请掌握项目的官员、高级别刊物的主编、学界评委等来讲学,变相用公款行贿。逢年过节再去孝敬送礼。然后就可以在为学校、学院作贡献的名义下拿课题、发文章、得奖项,慢慢自己也就成了名家、评委。这些年我要干此类事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相关的利益链也铺到过我面前,但我不屑为之。我的道德底线不许可,这些既然是我批评的事情,就决不随波逐流。   中国最大的问题,也是很多知识分子的通病即说与做的分离,人格的两面性,甚至到了不自觉的地步。慷慨激昂的体制弊端批判者,行为的目的不是改造体制,而是一转身也参预其中去分一杯羹,连半点内疚也没有。这不是乡愿是什么?   我选择了批判的态度,行动上便不会另行一套。2006年本科教育评估,大家无不反感,但学校要求评估组进场时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那天我是整个礼堂中惟一不起立、不鼓掌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假、这样贱?反感或反对,为什么不敢公开表达。2008年学校搞所谓“加速发展”的改革方案,小组讨论时我发表了不同意见,蒋书记要我大会上讲讲,我便在大会上坦言:如今之大学是“谋食不谋道”。2009年底续签增长20%的责任书时,我曾打算拒签,因此而下台也无所谓。为此找过蒋书记。蒋书记做工作说,你不签,这件事就僵住了,反正年内要搞“三定”方案,到时会调整的。这样我才勉强签约。去年初学校开党代会,小组讨论有校领导参加,我本不想发言,大家一定要我讲几句,我便说,“一所大学设有党委,还要开党代会,这是人们习惯了的现实,但这是真正的大学之道吗?世界上还存在此种体制的恐怕也只有朝鲜、古巴了吧。没听说世界上哪所一流大学是在党委领导下成功的,也没听说哪个党委办出过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改革的方向和出路在于与世界大学接轨,若不行,哪怕学学民国时的北大和西南联大也好,总在现行体制框架里折腾是没有希望的,所谓"钱学森之问即这个意思。我不想发言,就是对当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讨论不感兴趣。”党代会后接着开教学工作会,吃饭时我坐在蒋书记边上想说个事,看到一拨一拨的中层干部来祝贺蒋书记当选,言辞阿谀,全是官场文化。我说不出口,坐至终席不发一言。近些年里,无论省领导还是学校领导的报告,我极少参加,不是摆谱,实在是听不下去那些假大空的言语,坐不住。我任职期间向学校的建言,都不在所谓搞指标的“强校”方面,粗想大约有这样几条:引进人才的政策要适当灵活、宽松,否则难以操作白费劲;认真履行低碳节能,消灭长明灯、跑冒滴漏;撤掉学校的驻京办事处。对以上言行,有人说我敢直言、有见识,其实在我心里,只是遵循常识而已。目前中国高校所犯的毛病,多在常识以下。   在对待体制的业绩、考评等事情上,限于我个人的好办,不当会事罢了。近年来我从不报奖、争什么带头人、入什么人才工程、第几层次啥啥的……每回报奖都有人劝我,包括学校领导、好友、同事,职能部门还表示愿意代为填表。我感谢他们,但依然故我,解释的理由也简单:一是本人的成果水平低,够不着,白折腾;二是生性怕花时间填表,有功夫更愿意去打球或漫步西湖,感受点令人愉快的事。当然,我对报奖和获奖的老师,也表示尊重。大学的老师们不需要同质化,有差别,价值多元是好事。   但关系到部门工作和集体利益的事,就不能完全不在乎了。我的分寸是,按学校要求公事公办,报学位点、学科、团队、精品课等等,一板一眼地执行,但重点在于提高水平、壮大实力、打好基础,结果是自然而成的,而不是急功近利,靠攻关忽悠,跑省里、跑部里。在此类事情上,我从不行贿送礼,至多意思一点劳务费而已。也有人建议多送,说有的学院五倍、十倍于我们,我未接受。我的观念是:即使得不到也不越此底线。对于通过送重礼达到目的者,我毫不羡慕,甚至可怜他们。我不会为此而焦虑、纠结的,也决不会为了得到并维系诸如此类的“业绩”,绑架自己宝贵的生命。多个点什么的,真的就代表水平高了吗?这是真学问?真科研吗?在我眼中,不少各种名义的大项目,资金上千万上亿的,搞出些伪科学成果来,通过动用科研经费攻关,就能整个大奖来。这是在糟塌纳税人的血汗,还败坏学风。   我这样的态度,本人身陷矛盾,学校可能也有看法。虽然我对学校领导是否满意并不在意,但最终还是存在着让我解不开的纠结,即这些考评指标与部门利益和群体利益的挂钩与捆绑。如前几年的学院考评划分ABCD档,近两年的达标120%发足额奖,还有各种学科点、基地之类,皆拨下相应的经费等等。并且这都与每位老师个人的业绩、职称有关。我只能尽量跟上趟,无法做到如何出色,让大家满意。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我再次选择退出,不和体制玩了。去年上半年蒋书记问我为何不愿续聘了?我说,现在高校教育的这套做法,无法得到我价值上和道义上的认同。   对我的工作,学校如果不满意,我完全理解,站在学校角度这样看是正常的。但我不愿改变,最好的办法是请来新院长。高老师这次在海内外招聘中脱颖而出,我很高兴,总算可以摆脱矛盾处境,回归原本的人生角色——卧龙岗上散淡的人。   “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此话乃东晋名相王导的存世名言。愦愦是昏乱、糊涂之意。我非常佩服东晋那一代士人的气度,身临偏安一偶的危局,仍义无反顾地信奉玄学的“无为而治”,自觉遏制体制化儒家——礼教的回潮,以“务在清静”的文化理念“力撑东南”。   我当然是小人物,但也有根深蒂固的“无为而治”理念,也听到一些徐老师不爱管事,只布置不督促、检查,重讨论不重落实等议论或批评意见。从事实上讲,这些看法都没错,提出批评也是出于对工作的负责,我表示感谢。但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还是尊奉“无为而治”。我的信念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从根本上讲,教师皆成年人,并具备高等学历,属于社会上最热爱学术和教学的群体,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自己管好自己。   第二,我自学生时代研究玄学,饱受浸染,深信“无为而治”是自由知识分子永远的价值追求,这也是当今体制下尤其需要提倡和发扬的内容。   第三,目前高校管理体制问题多多,推行、布置的东西,美曰做强做大,加快改革,说白了都是些无聊的折腾,干的事皆违背常识。在教育体制行政化的背景下,“无为而治”是最有效的挡箭牌和解毒药。   如搞“精品课”,我也赞成,但首先要整明白什么叫“精品课”。精品课的标准只有一个:学生受益并形成口碑。不存在什么固定格式。现在的这套,千人一面:课件、作业、教材、网上互动等等,缺一不可,讲的再精彩也没用。照此标准,过去北大陈寅恪、刘文典的课亦算不上精品了。陈寅恪仅带一布包,刘文典上来先把国民政府骂它半点钟,这如何是好?教学讲求的是多元化、多样化,哪有倡导一付面孔的道理。   搞科研把课题项目强化到如此程度,也违背科学精神:1、研究起点上就渗入功利因素。取经费、应考评、上职称,严重的名利取向破坏了以求道为目的的单纯之心;2、找材料盖过读书。读书本是与智者交心,体玄悟道,有了心得自成文章。做课题则重在各取所需地淘资料,立论草率,学养无从积累;3、赶时间交任务,忽视质量。要求半年、一年完工,本不合科研章法。但作者只要能对付交差就好,垃圾多多;4、成果的通过、发表过程中人格受辱。高级别刊物大家都往上挤,于是水平差不多时看谁敢送又会送,做研究还要赔上人格;5、报账做假。文科研究开销有限,找发票报销就成了少不了的节目。   单纯的科研经过这一系列的干扰与附加,古人所推崇的“因心而会道”的“为己之学”还有生存空间吗?怕是多为“凭誉以显扬”的“为人之学”了。研究已严重地工具化,沦为名利的敲门砖,还有多少人能从科研中获得快乐和价值肯定。当然,可能尚有部分高手,有本事将项目与自己的精神需求较好地结合起来。然这已不是主流,主流是极大的干扰和伤害。我怀疑,在如此环境里,真正具备与古今贤哲沟通能力的学者能有几人?为什么出不了大师?这还用问么!   近两年学校搞的“创新强校”,每年递增20%,更属胡闹。有的学院指标分解到人;还有自己掏腰包来填充经费的;造假也出现了,把前、后年的成果计入当年,就为了拿到那点年终奖励。   再有多如牛毛的各色评比、排名,先进教师、科研标兵,优秀党员、团员、家庭,工会及民主党派的积极分子,什么“一五一”还分几个层次,这个奖、那个奖、这个级、那个级。这世风如此糟糕,整体文化水平如此低下的社会里,居然有这许多优秀称号,还值钱么?都是自己树自己搞的廉价货,除了干扰心境没丝毫意义。每学期、每年还要把学院的老师排个名次,半斤八两的楞要分出个一二三四来,有什么意思?这是幼儿园里戴小红花的套路搬来了,把老师当小朋友对待。搞得学者一个个气局狭隘,争虚名图小利,一到年关就半分半分地算账,跟扛了一年长工似的。过去我们人文学者的精神世界中,多是苏格拉底、黑格尔或孔子、李白的,现在一年到头总在脑子里纠结的是:怎么完成或多挣考评分。   对于这些学校的制度规定、无法回避的管理内容,我的态度只能是“无为而治”,由老师本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待、取舍,反正有关个人考核的政策、结果,学校都有事先规定,学院只是执行而已。可以说,我在院长位置上有意识地抵挡体制污染,对许多事情在学院层面上作淡化和减法处理,不干强化和加法的事,目的是让老师们少受干扰,躲过上述那些可笑乃至有点荒唐的瞎折腾。事实上,一些明显的折腾亦长久不了,顶顶也就过去了。如“加速创新”,差不多无疾而终了吧。   对我自由主义的理念,老师们认可,我欣慰;有老师不赞同,我亦含笑。这不过是管理观念有所差异而已。民主的要义,不独尊重多数,同时也尊重少数乃至个人,我从不追求所谓的和谐一致。高校改革任重路远,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共存,方为大学应有的文化生态。   对我来说,这些年真正令我有成就感的,乃是学院部分年轻教师在考评体系之外自发组织的读书小组,这才叫学人正道。   最后这段说说我今后工作、生活的设想。   题目是杨绛翻译的兰德诗《我和谁都不争》中的一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煨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杨绛先生的豁达、善良、雅致、坚韧,最令人钦佩,现在再出不了这样的人了。记得我来人文学院时还念过胡适引用易卜生的一句话:“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我念着这两句话上任,今天则吟着这两句话离任。   行政职务卸去了,回归到原本的角色中,当一名历史系的老师,这个职业很神圣,也令人自足、充实。我会更投入地与学生交流,把历史的真像告诉他们。同时我又不会像以往那样深陷体制生存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转向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论学校里的考评如何。手头还有两个课题完成后,可能也疏远课题了,除非出现与我兴趣相当吻合的机会。目前已考虑或参与的有这样几件事,实际上最近一年中已化不少时间在做了。   1、关注环境保护。最近在新疆、杭州、绍兴等地讲学讲课,重点都是环境保护。中国近30年高速发展的代价,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到了可怕的地步,全国整成一大工地,古城古风荡然,大量物种灭绝。2010年9月22日,美国太空总署公布了卫星检测全球空气质量的PM2.5数值图(2001年—2006 年)。PM2.5小于10为安全值。中国空气质量全球最差,中国东部尤其严重,PM2.5超过50接近80。中国社科院党国英最新研究表明:中国的GDP 每增1%,用地量为日本的8倍。单位能耗亦长期是日本的8倍左右。北岛说,我们近一个世纪被现代化搞疯了。不惜土地、环境代价的繁荣之路,别国不是不明晓,问题在于他们已经把维护一方净土视作首要战略目标,像日本就悄悄地成了资源大国。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自以为得计,其实是又输了一招。所以说,中国的环境保护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   2、参与慈善事业。我在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和浙江省正泰集团基金会两个社团中担任理事,主要的工作是:推广低碳生活、关注食品安全、资助困难群体等。   3、研究、反思百年来的文化变迁,尤其是左倾时期的文化灾难及其后遗症。左倾时期所经历的斯文扫地、道德沦丧、文化毁灭,至今没有认真清理、反思。为什么到了人们普遍失去道德底线的地步?少报一元钱事比天大,大白天开着长明灯却视而不见。2009年60周年大庆中,文艺界搞出个“特务年”影响至今,“潜伏”、“暗算”充斥银幕,连《探索?发现》栏目也大播间谍战。世间的善良、诚实不再有人相信。不找关系,不相信会被公平对待。谭嗣同说,中国之旧政,为大盗、乡愿吞剥愚弄。这话发人深思。   俄罗斯是经过彻底的文化反思了。前苏联的颠覆说到底是文化上的失败,失掉人心,今天的复兴也得益于文化整体的复兴。前些年有人怀念苏联,普金讲,把前苏联说得一无是处是良心出了问题,但想要恢复前苏联则是脑子出了问题。所以要真正恢复俄罗斯人的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让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按自己的愿望去生活,而不是仅仅是吃饭、生存。   中国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文化认同的问题。近几十年最值得庆幸的是解决了吃饭的事情,同时最令人困惑和担忧的症结,乃是权力在社会中膨胀到无以复加,官权与民权极不平衡。就改革力度最大的经济领域而言,民企500强的全部规模仍不及央企50强的最后一名。以官治民的社会结构没有出现大的改观,也就很难养育出具有理性精神、契约意识和公德自律的现代公民。   文化重建要有人来担当,不光说,更要做。我一生最感欣慰者,乃数十年间始终生活于自己的本色中,坦坦荡荡就这么过来了。当然我还有业余爱好,我曾在一篇简介里自白: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严重流失的今天,我辈忝列学人,除了汗颜,还是汗颜,让任何荣誉、名号论之无味。此生倘能在保存点滴文化火种上略尽薄力,余愿已足。再加上打篮球、玩乒乓、游泳、登山的爱好得以陪伴到老,那便是美满人生了。   尽管生活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甚至还会碰到、经历很大苦难,我仍虔诚地认为,上苍待我不薄:一生基本没有受冻挨饿,工作、生活于本人最喜爱的新闻与历史专业中。傅聪说,上帝让我此生与音乐为伍,这已经足够。我亦十分知足,惟感在上苍面前索取多多而无所回报,心存愧疚。因此,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将伴随在我今后人生之路的每一步中。   总之,今后和大家在一起的是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徐老师,这就叫“怀童心的孩子回家了”。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16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浙江工商大学人文院长离职演说:现行体制下折腾没希望(转)
热度 2 freemanuk 2012-4-19 20:47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斌的告别演说——    怀童心的孩子回家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以院长身份讲话,也是告别辞。本届人文学院的管理团队任满三年,履行了该做的工作,维系了人文学院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转,教工、学生人 人平安,这便足以令人欣慰。至于体制所看重的各种业绩、评价,皆过眼云烟,不值得多提了。如果说,这几年里有什么没干好的事,无论是校方有看法,还是教师 学生有意见,都由我来承担了。就各位对我这个自由主义分子的海涵,亦心存温暖。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常规换届的结果,竟是上届管理团队的全军覆没,尽管原因各不相同。本人“老卖年糕”,鲍伟轮岗,两位副院长抱着深深的人文情怀回 到自己所眷恋的专业中。不过看透了,这也是好事,不经意间摆脱了所谓“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陈腐套路,新院长、书记可以轻装上阵,独立思考。   六年半讲了无数次话,多是随意发挥,也没什么主题,这最后一次,我想了个题目:《怀童心的孩子回家吧》。   此次卸任,也是我自1970年元月参加工作历40年之后,从体制退出,虽然还要教几年书,但从内心里是抛开体制了。   这一段讲讲我为什么不愿意续聘连任院长了。   我这辈人,不幸中也有幸,生活于文化大颠覆又艰难重建的时代,经历、看到了寻常时代所无以体会的东西。这时就想做点学问上的事,于是去考大学。听课时 又发现高校教师的所讲所做似为“体制化”宣传工具,说来说去离不开个唯物主义、阶级斗争,令人失望。此刻幸而又幸的是,我的导师王先生是一位守望民国学术 风格的老学究,在他的鼓励下,我读书的范围主要是文献和**学者的著作,陈寅恪、钱穆等,研究生的课程又让我认识并喜欢上了玄学的率真、自由与逍遥。   但还有个话在我的命运中起作用:时势比人强,人算不如天算。时代变迁中,大潮也会席卷你。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打开了国家的封闭状态,一线生机让所有中 国知识分子兴奋,看到希望于其中,我也不例外。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了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投身于温州现象调查、个私经济研究,为艰难起步的民营经济张目。 1988年写了“温州社会二元结构的社会学思考”,入选中央“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算是个国家奖。   到1992年,《学习与思考》主编要退休,社科院领导让我接任。他们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了,思想又解放了。结果还是任命了。当场我就想起杨绛在钱 钟书被任命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后的一句话,说钟书“被人捉将官里去也”。好在我内心未将此职当作什么官,主编也和我当这个院长一样,无非是个做事情的平台 而已。并且,我的理念很清楚,在体制内掌管一块地盘,一不当体制的工具,为之增添什么政绩,不在乎领导评价;二不为个人经营体制里的名、利、官;三从自已 的良心和是非出发,自觉抵制、消解体制中的假大空痼疾。   当时《学习与思考》是省级理论刊物,省委领导、军队将领经常在上面发文章,被看成是认识、接近高层领导的最佳位置之一,不少人为我支招。我呢,则反其 道而行,要办讲点真话、有文化品味,尽量减少假大空的刊物。一段时间后,这些领导逐步出局,代之以王元化、杜维明、成中英等。那阵的形势似乎还能往前走, 我也不甘心就此止步,于是将刊物名更为《观察与思考》,并设计、推出了具有鲜明写真与批判色彩的系列主题:被接待的中国人、吸烟的中国人等等。浙江新闻界 一片惊呼。要离开《观察与思考》时,不少人劝,多好的位置,风光自在,可进可退。但我的理想是办讲真话的刊物,如实现不了,当作升官发财的跳板,吾不为 也。   2002年,我来到浙江工商大学。先在杂志社干着。两年中,完成了从记者到学者的转换,《王充传》完成。   2004年人文学院成立,校领导动员我当院长。当时我做杂志社社长挺顺手,又有时间搞研究,不想动。校领导说,你干嘛要看一辈子稿子,多一些人生经 历,感受一番中国高校主流的东西不好吗?再说,上点课多看看坐在前排的女生,精神会一振呢。我只好笑着应了。干了一届,有些事只做了一半,于是接着第二 届。实际上我在连任后一年多就知道自己不适合这个行政职位了,2009年初即向学校提出另请高明,也帮着联系过接班的人选。   为什么不适应?我置身其中,越卷越深,深感高校行政化、权力化日趋严重,尤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的作为,公然全体造假,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大学精神。近年 盛行的数字化考评、高校排名,让各级像疯了一样抓项目、课题、报奖、报点、基地之类,上级考什么,下边就干什么,行政权肆无忌惮地侵害教育权和学术权,搅 得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如果有人问我,六年多来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说,一是没有精力认真考虑真正的教学和科研事宜,只是穷于应付上级下达的各项冠 冕堂皇的所谓“创新强校”的指标;二是高校中违背常识的行为,甚至造假的勾当居然大行其道。可以说, 这六年多里学校无数次开会、布置工作,没一次真实地倡导大学精神、学术自由、坚持学者良心、敢于批评政府、担待社会责任 。 口头上虽讲过几次大学精神,但只是招牌,实处要大家去做的净是如何讨好ZF、送礼攻关,争项目、要课题。这是大学境界、大学气度吗?在文明国家这可是学界 大忌,学者须与政府保持距离。我想到斯诺夫人90年代的一次来访。中国政府看她生活比较艰难,欲以演讲费等形式给点资助,亦算是对斯诺过去帮助中国革命的 感谢。斯诺夫人谢绝了。她说:斯诺和我在世界上讲的话,之所以有人相信,全因他们认定我们和中共没有利益关系,所言所论皆出自我们的独立观察。如果我拿了 钱,今后没人再信我们的话了,连以前说的也都不信。现在中国大学的领导和学者存有这样的观念与意识吗?不仅想方设法向政府讨钱,要钱的时候甚至可以送礼行 贿,不择手段。这一切,都顶着个堂而皇之的名义:为了学校做大做强!功利高于一切,良心和是非一钱不值。这正常吗?   校内部门的领导们在一起的话题,说来说去老这么几条:怎样贯彻学校的考评指标,设计个方案逼下边竭尽全力;强调本部门如何重要,希望领导格外关照;本 部门的考评在学校里排了个第几、什么挡次;如何通过搞关系、走门子达到了目的;大家相互之间多关照,你这次帮我,我下次帮你……古人讲求劝人以德,此间流 行的皆是劝人以“利”。我看清了,如今大学里就是丘八文化加农民文化,再添个所谓的“量化管理”,行事的根据只有一条“有奶便是娘”,说好听点是谓 “谋食不谋道”。权力在这一领域中为所欲为,这不仅在世界上,就是在中国的各个行业里,都算问题最大的。因此,近些年社会上对教育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批评 一浪高过一浪,可以说已失去人们的信任。   今天上午听学校一位老师说,网上评“十大缺德”行业,教育“居首”。我听后并不感到惊呀。最近我去东北讲学,一路碰到各色人等,说起现今中国的教授、 学者,普遍的反映都是不值得尊敬,水平不怎样又不敢讲真话,为了钱可以昧良心。最能说明教育危机的莫过于此种现象:现在的有钱有势者,都想方设法将子女送 到国外接受教育,包括教育部的领导和诸多大学校长的孩子,自己办的教育自己瞧得上吗?学者这副“权力附庸”、给点钱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德行,其实当官的打 心眼里也瞧不起,不当你一回事儿。我亲历过一件事,2006年吧,搞过一次什么“保鲜”活动,当时一位省委副书记到中国美院检查。有位老师正在创作,说搞 不懂,不予理睬。该副书记大为光火,对美院的“保鲜”活动严厉批评,推迟验收。我们学校传达此事时,居然以本校得以顺利通过而庆幸,对美院还有点幸灾乐祸 的味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彭真去协和医院拜访林巧稚,林正在给患者看病,表示不便见,彭真因此而更加敬重林巧稚。不要说跟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比气质了,生 活在五十年前的林巧稚,也足令我们汗颜,不自重,又何以能让别人尊重。   在这种体制中,我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矛盾。我无法象大部分所谓学者型领导那样,一边不痛不痒地批评体制,一边又利用体制大捞好处。那些捞好处的套路我 不是不清楚,无非利用手中资源,请掌握项目的官员、高级别刊物的主编、学界评委等来讲学,变相用公款行贿。逢年过节再去孝敬送礼。然后就可以在为学校、学 院作贡献的名义下拿课题、发文章、得奖项,慢慢自己也就成了名家、评委。这些年我要干此类事处在非常有利的地位,相关的利益链也铺到过我面前,但我不屑为 之。我的道德底线不许可,这些既然是我批评的事情,就决不随波逐流。   中国最大的问题,也是很多知识分子的通病即说与做的分离,人格的两面性,甚至到了不自觉的地步。慷慨激昂的体制弊端批判者,行为的目的不是改造体制,而是一转身也参预其中去分一杯羹,连半点内疚也没有。这不是乡愿是什么?   我选择了批判的态度,行动上便不会另行一套。2006年本科教育评估,大家无不反感,但学校要求评估组进场时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那天我是整个礼堂 中惟一不起立、不鼓掌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假、这样贱?反感或反对,为什么不敢公开表达。2008年学校搞所谓“加速发展”的改革方案,小组讨论时我发表了 不同意见,蒋书记要我大会上讲讲,我便在大会上坦言:如今之大学是“谋食不谋道”。2009年底续签增长20%的责任书时,我曾打算拒签,因此而下台也无 所谓。为此找过蒋书记。蒋书记做工作说,你不签,这件事就僵住了,反正年内要搞“三定”方案,到时会调整的。这样我才勉强签约。去年初学校开党代会,小组 讨论有校领导参加,我本不想发言,大家一定要我讲几句,我便说,“一所大学设有党委,还要开党代会,这是人们习惯了的现实,但这是真正的大学之道吗?世界 上还存在此种体制的恐怕也只有朝鲜、古巴了吧。没听说世界上哪所一流大学是在党委领导下成功的,也没听说哪个党委办出过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中国大学改革 的方向和出路在于与世界大学接轨,若不行,哪怕学学民国时的北大和西南联大也好,总在现行体制框架里折腾是没有希望的,所谓"钱学森之问即这个意思。我不 想发言,就是对当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讨论不感兴趣。”党代会后接着开教学工作会,吃饭时我坐在蒋书记边上想说个事,看到一拨一拨的中层干部来祝贺蒋书 记当选,言辞阿谀,全是官场文化。我说不出口,坐至终席不发一言。近些年里,无论省领导还是学校领导的报告,我极少参加,不是摆谱,实在是听不下去那些假 大空的言语,坐不住。我任职期间向学校的建言,都不在所谓搞指标的“强校”方面,粗想大约有这样几条:引进人才的政策要适当灵活、宽松,否则难以操作白费 劲;认真履行低碳节能,消灭长明灯、跑冒滴漏;撤掉学校的驻京办事处。对以上言行,有人说我敢直言、有见识,其实在我心里,只是遵循常识而已。目前中国高 校所犯的毛病,多在常识以下。   在对待体制的业绩、考评等事情上,限于我个人的好办,不当会事罢了。近年来我从不报奖、争什么带头人、入什么人才工程、第几层次啥啥的……每回报奖都 有人劝我,包括学校领导、好友、同事,职能部门还表示愿意代为填表。我感谢他们,但依然故我,解释的理由也简单:一是本人的成果水平低,够不着,白折腾; 二是生性怕花时间填表,有功夫更愿意去打球或漫步西湖,感受点令人愉快的事。当然,我对报奖和获奖的老师,也表示尊重。大学的老师们不需要同质化,有差 别,价值多元是好事。   但关系到部门工作和集体利益的事,就不能完全不在乎了。我的分寸是,按学校要求公事公办,报学位点、学科、团队、精品课等等,一板一眼地执行,但重点 在于提高水平、壮大实力、打好基础,结果是自然而成的,而不是急功近利,靠攻关忽悠,跑省里、跑部里。在此类事情上,我从不行贿送礼,至多意思一点劳务费 而已。也有人建议多送,说有的学院五倍、十倍于我们,我未接受。我的观念是:即使得不到也不越此底线。对于通过送重礼达到目的者,我毫不羡慕,甚至可怜他 们。我不会为此而焦虑、纠结的,也决不会为了得到并维系诸如此类的“业绩”,绑架自己宝贵的生命。多个点什么的,真的就代表水平高了吗?这是真学问?真科 研吗?在我眼中,不少各种名义的大项目,资金上千万上亿的,搞出些伪科学成果来,通过动用科研经费攻关,就能整个大奖来。这是在糟塌纳税人的血汗,还败坏 学风。   我这样的态度,本人身陷矛盾,学校可能也有看法。虽然我对学校领导是否满意并不在意,但最终还是存在着让我解不开的纠结,即这些考评指标与部门利益和 群体利益的挂钩与捆绑。如前几年的学院考评划分ABCD档,近两年的达标120%发足额奖,还有各种学科点、基地之类,皆拨下相应的经费等等。并且这都与 每位老师个人的业绩、职称有关。我只能尽量跟上趟,无法做到如何出色,让大家满意。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我再次选择退出,不和体制玩了。去年上半年蒋书记 问我为何不愿续聘了?我说,现在高校教育的这套做法,无法得到我价值上和道义上的认同。   对我的工作,学校如果不满意,我完全理解,站在学校角度这样看是正常的。但我不愿改变,最好的办法是请来新院长。高老师这次在海内外招聘中脱颖而出,我很高兴,总算可以摆脱矛盾处境,回归原本的人生角色——卧龙岗上散淡的人。   “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此话乃东晋名相王导的存世名言。愦愦是昏乱、糊涂之意。我非常佩服东晋那一代士人的气度,身临偏安一偶的危局,仍义无反顾地信奉玄学的“无为而治”,自觉遏制体制化儒家——礼教的回潮,以“务在清静”的文化理念“力撑东南”。   我当然是小人物,但也有根深蒂固的“无为而治”理念,也听到一些徐老师不爱管事,只布置不督促、检查,重讨论不重落实等议论或批评意见。从事实上讲, 这些看法都没错,提出批评也是出于对工作的负责,我表示感谢。但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还是尊奉“无为而治”。我的信念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从根本上讲,教师皆成年人,并具备高等学历,属于社会上最热爱学术和教学的群体,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自己管好自己。   第二,我自学生时代研究玄学,饱受浸染,深信“无为而治”是自由知识分子永远的价值追求,这也是当今体制下尤其需要提倡和发扬的内容。   第三,目前高校管理体制问题多多,推行、布置的东西,美曰做强做大,加快改革,说白了都是些无聊的折腾,干的事皆违背常识。在教育体制行政化的背景下,“无为而治”是最有效的挡箭牌和解毒药。   如搞“精品课”,我也赞成,但首先要整明白什么叫“精品课”。精品课的标准只有一个:学生受益并形成口碑。不存在什么固定格式。现在的这套,千人一 面:课件、作业、教材、网上互动等等,缺一不可,讲的再精彩也没用。照此标准,过去北大陈寅恪、刘文典的课亦算不上精品了。陈寅恪仅带一布包,刘文典上来 先把国民政府骂它半点钟,这如何是好?教学讲求的是多元化、多样化,哪有倡导一付面孔的道理。   搞科研把课题项目强化到如此程度,也违背科学精神:1、研究起点上就渗入功利因素。取经费、应考评、上职称,严重的名利取向破坏了以求道为目的的单纯 之心;2、找材料盖过读书。读书本是与智者交心,体玄悟道,有了心得自成文章。做课题则重在各取所需地淘资料,立论草率,学养无从积累;3、赶时间交任 务,忽视质量。要求半年、一年完工,本不合科研章法。但作者只要能对付交差就好,垃圾多多;4、成果的通过、发表过程中人格受辱。高级别刊物大家都往上 挤,于是水平差不多时看谁敢送又会送,做研究还要赔上人格;5、报账做假。文科研究开销有限,找发票报销就成了少不了的节目。   单纯的科研经过这一系列的干扰与附加,古人所推崇的“因心而会道”的“为己之学”还有生存空间吗?怕是多为“凭誉以显扬”的“为人之学”了。研究已严 重地工具化,沦为名利的敲门砖,还有多少人能从科研中获得快乐和价值肯定。当然,可能尚有部分高手,有本事将项目与自己的精神需求较好地结合起来。然这已 不是主流,主流是极大的干扰和伤害。我怀疑,在如此环境里,真正具备与古今贤哲沟通能力的学者能有几人?为什么出不了大师?这还用问么!   近两年学校搞的“创新强校”,每年递增20%,更属胡闹。有的学院指标分解到人;还有自己掏腰包来填充经费的;造假也出现了,把前、后年的成果计入当年,就为了拿到那点年终奖励。   再有多如牛毛的各色评比、排名,先进教师、科研标兵,优秀党员、团员、家庭,工会及民主党派的积极分子,什么“一五一”还分几个层次,这个奖、那个 奖、这个级、那个级。这世风如此糟糕,整体文化水平如此低下的社会里,居然有这许多优秀称号,还值钱么?都是自己树自己搞的廉价货,除了干扰心境没丝毫意 义。每学期、每年还要把学院的老师排个名次,半斤八两的楞要分出个一二三四来,有什么意思?这是幼儿园里戴小红花的套路搬来了,把老师当小朋友对待。搞得 学者一个个气局狭隘,争虚名图小利,一到年关就半分半分地算账,跟扛了一年长工似的。过去我们人文学者的精神世界中,多是苏格拉底、黑格尔或孔子、李白 的,现在一年到头总在脑子里纠结的是:怎么完成或多挣考评分。   对于这些学校的制度规定、无法回避的管理内容,我的态度只能是“无为而治”,由老师本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待、取舍,反正有关个人考核的政策、结果,学 校都有事先规定,学院只是执行而已。可以说,我在院长位置上有意识地抵挡体制污染,对许多事情在学院层面上作淡化和减法处理,不干强化和加法的事,目的是 让老师们少受干扰,躲过上述那些可笑乃至有点荒唐的瞎折腾。事实上,一些明显的折腾亦长久不了,顶顶也就过去了。如“加速创新”,差不多无疾而终了吧。   对我自由主义的理念,老师们认可,我欣慰;有老师不赞同,我亦含笑。这不过是管理观念有所差异而已。民主的要义,不独尊重多数,同时也尊重少数乃至个人,我从不追求所谓的和谐一致。高校改革任重路远,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共存,方为大学应有的文化生态。   对我来说,这些年真正令我有成就感的,乃是学院部分年轻教师在考评体系之外自发组织的读书小组,这才叫学人正道。   最后这段说说我今后工作、生活的设想。   题目是杨绛翻译的兰德诗《我和谁都不争》中的一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煨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 也准备走了。”杨绛先生的豁达、善良、雅致、坚韧,最令人钦佩,现在再出不了这样的人了。记得我来人文学院时还念过胡适引用易卜生的一句话:“你的最大责 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我念着这两句话上任,今天则吟着这两句话离任。   行政职务卸去了,回归到原本的角色中,当一名历史系的老师,这个职业很神圣,也令人自足、充实。我会更投入地与学生交流,把历史的真像告诉他们。同时 我又不会像以往那样深陷体制生存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转向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论学校里的考评如何。手头还有两个课题完成后,可能也疏远课题了,除非出 现与我兴趣相当吻合的机会。目前已考虑或参与的有这样几件事,实际上最近一年中已化不少时间在做了。   1、关注环境保护。最近在新疆、杭州、绍兴等地讲学讲课,重点都是环境保护。中国近30年高速发展的代价,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到了可怕的地步,全国整成 一大工地,古城古风荡然,大量物种灭绝。2010年9月22日,美国太空总署公布了卫星检测全球空气质量的PM2.5数值图(2001年—2006 年)。PM2.5小于10为安全值。中国空气质量全球最差,中国东部尤其严重,PM2.5超过50接近80。中国社科院党国英最新研究表明:中国的GDP 每增1%,用地量为日本的8倍。单位能耗亦长期是日本的8倍左右。北岛说,我们近一个世纪被现代化搞疯了。不惜土地、环境代价的繁荣之路,别国不是不明 晓,问题在于他们已经把维护一方净土视作首要战略目标,像日本就悄悄地成了资源大国。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自以为得计,其实是又输了一招。所以说,中国 的环境保护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   2、参与慈善事业。我在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和浙江省正泰集团基金会两个社团中担任理事,主要的工作是:推广低碳生活、关注食品安全、资助困难群体等。   3、研究、反思百年来的文化变迁,尤其是左倾时期的文化灾难及其后遗症。左倾时期所经历的斯文扫地、道德沦丧、文化毁灭,至今没有认真清理、反思。为 什么到了人们普遍失去道德底线的地步?少报一元钱事比天大,大白天开着长明灯却视而不见。2009年60周年大庆中,文艺界搞出个“特务年”影响至今, “潜伏”、“暗算”充斥银幕,连《探索?发现》栏目也大播间谍战。世间的善良、诚实不再有人相信。不找关系,不相信会被公平对待。谭嗣同说,中国之旧政, 为大盗、乡愿吞剥愚弄。这话发人深思。   俄罗斯是经过彻底的文化反思了。前苏联的颠覆说到底是文化上的失败,失掉人心,今天的复兴也得益于文化整体的复兴。前些年有人怀念苏联,普金讲,把前 苏联说得一无是处是良心出了问题,但想要恢复前苏联则是脑子出了问题。所以要真正恢复俄罗斯人的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让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按自己的愿望去生 活,而不是仅仅是吃饭、生存。   中国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文化认同的问题。近几十年最值得庆幸的是解决了吃饭的事情,同时最令人困惑和担忧的症结,乃是权力在社会中膨胀到无以复 加,官权与民权极不平衡。就改革力度最大的经济领域而言,民企500强的全部规模仍不及央企50强的最后一名。以官治民的社会结构没有出现大的改观,也就 很难养育出具有理性精神、契约意识和公德自律的现代公民。   文化重建要有人来担当,不光说,更要做。我一生最感欣慰者,乃数十年间始终生活于自己的本色中,坦坦荡荡就这么过来了。当然我还有业余爱好,我曾在一 篇简介里自白: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严重流失的今天,我辈忝列学人,除了汗颜,还是汗颜,让任何荣誉、名号论之无味。此生倘能在保存点滴文化火种上略尽薄 力,余愿已足。再加上打篮球、玩乒乓、游泳、登山的爱好得以陪伴到老,那便是美满人生了。   尽管生活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甚至还会碰到、经历很大苦难,我仍虔诚地认为,上苍待我不薄:一生基本没有受冻挨饿,工作、生活于本人最喜爱的 新闻与历史专业中。傅聪说,上帝让我此生与音乐为伍,这已经足够。我亦十分知足,惟感在上苍面前索取多多而无所回报,心存愧疚。因此,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感恩之情,将伴随在我今后人生之路的每一步中。   总之,今后和大家在一起的是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徐老师,这就叫“怀童心的孩子回家了”。
186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草药研究文献引证分析
xupeiyang 2012-4-16 08:54
主题=(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 此报告中的引文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 检索结果:3085篇 被引频次总计: 36022 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 30151 施引文献: 23782 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 22013 每项平均引用次数: 11.68 h-index: 73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CitationReport.do?product=WOSsearch_mode=CitationReportSID=W21jpME13OA138368dMpage=1cr_pqid=1viewType=summary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字段: 作者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LEUNG PC 32 1.037 % LI P 31 1.005 % LI XM 30 0.972 % WANG Y 24 0.778 % LIU JP 23 0.746 % LIU L 23 0.746 % ZHANG Y 23 0.746 % CHAN TYK 22 0.713 % ERNST E 22 0.713 % LI M 22 0.713 % WANG J 22 0.713 % LIU Y 21 0.681 % WU TX 21 0.681 % CHEN J 20 0.648 % CHEN Y 20 0.648 % FUNG KP 20 0.648 % LI J 20 0.648 % LIANG YZ 20 0.648 % ZHANG J 18 0.583 % ZHANG L 18 0.583 % BENSOUSSAN A 17 0.551 % CHENG YY 17 0.551 % NOMOTO K 17 0.551 % TOMLINSON B 17 0.551 % CHAN K 16 0.519 % 字段: 国家/地区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PEOPLES R CHINA 1446 46.872 % USA 489 15.851 % JAPAN 409 13.258 % TAIWAN 340 11.021 % ENGLAND 138 4.473 % AUSTRALIA 126 4.084 % SOUTH KOREA 98 3.177 % GERMANY 78 2.528 % CANADA 59 1.912 % SINGAPORE 57 1.848 % HONG KONG 42 1.361 % INDIA 31 1.005 % SWITZERLAND 23 0.746 % NETHERLANDS 21 0.681 % ITALY 20 0.648 % AUSTRIA 16 0.519 % NORWAY 14 0.454 % BELGIUM 12 0.389 % ISRAEL 12 0.389 % FRANCE 11 0.357 % NEW ZEALAND 11 0.357 % SPAIN 9 0.292 % SCOTLAND 8 0.259 % MALAYSIA 7 0.227 % DENMARK 6 0.194 % 字段: 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CHINESE UNIV HONG KONG 151 4.895 % CHINESE ACAD SCI 101 3.274 % SICHUAN UNIV 83 2.690 % NATL YANG MING UNIV 75 2.431 % CHINA PHARMACEUT UNIV 72 2.334 % HONG KONG BAPTIST UNIV 68 2.204 % PEKING UNIV 68 2.204 % UNIV HONG KONG 68 2.204 % CHINA MED UNIV 62 2.010 % ZHEJIANG UNIV 62 2.010 % NATL UNIV SINGAPORE 49 1.588 % BEIJING UNIV CHINESE MED 44 1.426 % NATL TAIWAN UNIV 44 1.426 % CHINESE ACAD MED SCI 43 1.394 % TAIPEI MED UNIV 41 1.329 % HARVARD UNIV 37 1.199 % CENT S UNIV 34 1.102 % SHENYANG PHARMACEUT UNIV 34 1.102 % CHINA ACAD CHINESE MED SCI 33 1.070 % TAIPEI VET GEN HOSP 33 1.070 % 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 31 1.005 % NATL CHENG KUNG UNIV 31 1.005 % HONG KONG POLYTECH UNIV 30 0.972 % NATL RES INST CHINESE MED 30 0.972 % SHANGHAI UNIV TRADIT CHINESE MED 30 0.972 % KYUSHU UNIV 29 0.940 % MIL MED COLL 2 29 0.940 % SUN YAT SEN UNIV 29 0.940 % PEKING UNION MED COLL 28 0.908 % SHANGHAI JIAO TONG UNIV 28 0.908 % TOYAMA MED PHARMACEUT UNIV 27 0.875 % RMIT UNIV 26 0.843 % TSUMURA CO 26 0.843 % KAOHSIUNG MED UNIV 25 0.810 % MT SINAI SCH MED 25 0.810 % UNIV SYDNEY 25 0.810 % CHINA MED UNIV HOSP 24 0.778 % FUDAN UNIV 24 0.778 % KYUNG HEE UNIV 24 0.778 % UNIV TOKYO 24 0.778 % UNIV WESTERN SYDNEY 24 0.778 % NATL TAIWAN UNIV HOSP 20 0.648 % UNIV CALIF SAN FRANCISCO 20 0.648 % CHUNG SHAN MED UNIV 19 0.616 % TSING HUA UNIV 19 0.616 % UNIV EXETER 19 0.616 % ACAD SINICA 18 0.583 % CHENGDU UNIV TRADIT CHINESE MED 18 0.583 % KOREA INST ORIENTAL MED 18 0.583 % SHANDONG UNIV 18 0.583 % 字段: 出版年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2011 416 13.485 % 2009 336 10.891 % 2010 333 10.794 % 2007 256 8.298 % 2008 246 7.974 % 2006 215 6.969 % 2005 194 6.288 % 2004 154 4.992 % 2002 127 4.117 % 2003 126 4.084 % 2000 99 3.209 % 2012 86 2.788 % 2001 82 2.658 % 1999 70 2.269 % 1998 54 1.750 % 1997 52 1.686 % 1996 48 1.556 % 1995 41 1.329 % 1994 40 1.297 % 1993 28 0.908 % 1992 20 0.648 % 1991 19 0.616 % 1989 11 0.357 % 1988 7 0.227 % 1990 6 0.194 % 1986 4 0.130 % 1974 2 0.065 % 1977 2 0.065 % 1982 2 0.065 % 1983 2 0.065 % 1985 2 0.065 % 字段: 来源出版物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63 5.284 %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106 3.436 % PLANTA MEDICA 71 2.301 %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61 1.977 % 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59 1.912 % PHYTOTHERAPY RESEARCH 58 1.880 %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56 1.815 %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56 1.815 %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52 1.686 %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49 1.588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41 1.329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34 1.102 %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31 1.005 % PHYTOMEDICINE 30 0.972 % CHROMATOGRAPHIA 26 0.843 % LIFE SCIENCES 25 0.810 %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4 0.778 %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4 0.778 %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2 0.713 %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22 0.713 %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2 0.713 %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IN THE 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 21 0.681 % PHYTOCHEMICAL ANALYSIS 21 0.681 % YAKUGAKU ZASSHI JOURNAL OF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 21 0.681 %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0 0.648 % 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 0.648 %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7 0.551 %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17 0.551 %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16 0.519 % AMERICA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15 0.486 %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5 0.486 % ELECTROPHORESIS 15 0.486 %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14 0.454 %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14 0.454 % PLOS ONE 14 0.454 %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14 0.454 % CLINICAL TOXICOLOGY 13 0.421 %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13 0.421 % DRUG SAFETY 13 0.421 % 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13 0.421 % TALANTA 13 0.421 % CONTACT DERMATITIS 12 0.389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2 0.389 % ONCOLOGY REPORTS 12 0.389 %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11 0.357 %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11 0.357 % FORSCHENDE KOMPLEMENTARMEDIZIN 11 0.357 % 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 11 0.357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PHARMACOLOGY 11 0.357 % CANCER LETTERS 10 0.324 % 字段: 学科类别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PHARMACOLOGY PHARMACY 1013 32.836 % CHEMISTRY 538 17.439 % INTEGRATIVE COMPLEMENTARY MEDICINE 538 17.439 % PLANT SCIENCES 334 10.827 %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310 10.049 %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83 9.173 % IMMUNOLOGY 140 4.538 % ONCOLOGY 123 3.987 % TOXICOLOGY 122 3.955 % NEUROSCIENCES NEUROLOGY 101 3.274 %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100 3.241 %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100 3.241 % RESEARCH EXPERIMENTAL MEDICINE 91 2.950 % ALLERGY 75 2.431 % SPECTROSCOPY 67 2.172 % DERMATOLOGY 56 1.815 % CELL BIOLOGY 52 1.686 % UROLOGY NEPHROLOGY 44 1.426 % CARDIOVASCULAR SYSTEM CARDIOLOGY 42 1.361 % 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 42 1.361 % OBSTETRICS GYNECOLOGY 37 1.199 %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 33 1.070 % GERIATRICS GERONTOLOGY 32 1.037 % BIOTECHNOLOGY APPLIED MICROBIOLOGY 31 1.005 % LIFE SCIENCES BIOMEDICINE OTHER TOPICS 29 0.940 %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29 0.940 % PSYCHIATRY 28 0.908 % SURGERY 28 0.908 % AGRICULTURE 27 0.875 % NUTRITION DIETETICS 26 0.843 % HEMATOLOGY 25 0.810 % PHYSIOLOGY 24 0.778 % VETERINARY SCIENCES 24 0.778 % ENGINEERING 18 0.583 % LEGAL MEDICINE 16 0.519 % MICROBIOLOGY 16 0.519 % RHEUMATOLOGY 16 0.519 % SCIENCE TECHNOLOGY OTHER TOPICS 16 0.519 % PEDIATRICS 15 0.486 % COMPUTER SCIENCE 14 0.454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 14 0.454 % BIOPHYSICS 13 0.421 % TRANSPLANTATION 13 0.421 % ANESTHESIOLOGY 12 0.389 % GENETICS HEREDITY 12 0.389 % HEALTH CARE SCIENCES SERVICES 12 0.389 % INFECTIOUS DISEASES 12 0.389 % RESPIRATORY SYSTEM 11 0.357 % TROPICAL MEDICINE 11 0.357 % FISHERIES 9 0.292 %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3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张应强: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重要主题
tangminqian 2012-4-12 12:31
中国改革 论坛 社会改革 教育改革 理论前沿 http://www.chinareform.org.cn/society/Edu/Forward/201112/t20111230_131573.htm 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重要主题 作者:张应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51期 2011年是我国按照《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部署实施 教育改革 的“教改元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主要围绕《规划纲要》涉及的两大主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而展开。此外,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也成为2011年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这些年来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除了继续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出发来研究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之外,还出现了如下两方面的研究动向。   第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涉及两个具体的关键问题,一是继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二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理论界对这两个问题集中进行了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其中起到组织和主导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术界对我国出现的两种现象——对照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指标建设一流大学和部分“985大学”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予以高度关注,发表了理论反思性观点。   第二,从知识转型角度研究。过去,主要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来研究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当前,从知识转型的角度研究,更体现了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国际性。有学者认为,现代知识体系已经发生了两方面变化:一是知识的性质由学科性知识向实践性知识转化;二是任务与项目导向的知识生产日益发展成为主要的知识生产形式,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大学知识生产过程,大学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垄断知识的生产和应用。在知识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必然发生变化。因此,必须确立与知识转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其中,大学的科学研究质量,既表现在对学科性知识和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更表现在大学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协同,通过科学理论的运用和技术开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满足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学的人才培养(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层次)质量,均需考虑由知识转型所带来的不同质量标准和要求。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是最近1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当前我国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普适性、历史阶段性问题和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等方面。   第一,普适性。现代大学制度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建立在西方大学传统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大学外部,它涉及大学与 政府 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在大学内部,表现为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涉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虽然各国的大学历史和传统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差异较大,但现代大学是一种具有普遍共性和高度国际化的社会组织,现代大学制度因而对世界各国的大学具有普适性价值。这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理论背景和基本前提。   第二,历史阶段性。有关学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有其历史过程。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对大学性质的认识——大学是学者团体、学术共同体、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但是,目前现代大学已经突破了学术共同体的范围,也不只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甚至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实体”,而是“多元化巨型机构”和“复杂的社会实体”。现代大学与政府和社会之间形成了紧密而复杂的关系,政府的干预、市场的介入和社会需要的满足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为大学焕发活力、健康发展所必需。因此,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历史阶段性,需要根据现代大学性质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已经步入社会的中心、成为众多利益相关者利益所系的机构这一基本事实,予以重新概括和阐释。   第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不仅具有普适性和历史阶段性,而且具有不同的国别和文化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提法成立。但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特”在何处?   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上,《规划纲要》确立了政府管理高等教育和大学的基本框架。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上,《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此外,高等教育理论界还研究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术委员会、教授会、大学章程建设等相关理论问题。   在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如何既考虑现代大学制度的普适性又体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普适性和中国特色是否矛盾?“中国特色”的大学制度是否是现代大学制度?这些理论问题尚需进行深化研究。还有一些更为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比如,在确立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对高等教育事业和大学的领导这一基本思想之后,如何在体制机制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对高等教育和大学的领导方式是否不同于其他领域?党对高等教育和大学的领导与政府对高等教育和大学的宏观管理是何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有待开展具有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的研究。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2011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建设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二是建设作为一级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前者关系到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后者关系到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归宿和地位。   第一,超越“学科论”和“研究领域论”之争。学科论者认为,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学科,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研究领域论者认为,高等教育学现在不是、今后也不可能是一门学科,只能是其他学科的一个研究领域。针对这一争论,有学者提出了“建设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的观点。此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学科,但是一门不同于经典学科的现代学科。经典学科主要是基于知识演化逻辑对学科知识进行划分,现代学科则主要是基于社会需要对学科知识进行划分。二战以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都因社会需要的广泛介入和主导,形成了学科的高度分化和深度融合,使得传统的学科分类判断标准逐步丧失其有效性。从现代学科的性质和标准来看,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是一门现代学科。我国应该超越“经典学科论”与“研究领域论”之争,建设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   第二,从教育学中独立。在我国,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有学者就曾探讨过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问题。受今年我国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调整所驱动,高等教育学界明确提出了建设作为一级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此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在知识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差别甚大,两者在研究旨趣、问题意识、话语方式等方面也有明显区别。从学科发展历史看,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是两个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研究传统。从现实角度看,现代高等教育已经演变为关乎人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社会问题,甚至很多方面已经突破了“教育”范畴,成为一个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复杂社会系统。从社会需求逻辑主导的学科划分标准来看,将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学科知识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学已经具备独立于教育学的一级学科的基础和条件。   还有学者认为,建设作为一级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有利于化解当前高等教育学所面临的“学科危机”。当前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危机源于我国学科管理政策的新变化——按照“一级学科”申请学位点并进行人才培养。目前,为了申报和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以及争夺庞大基础教育市场的利益驱动,不少大学的高教研究所纷纷改名为教育学院或教育研究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趋同,高等教育学沦为教育学的一个学科方向,正在逐渐丧失其独立的学科地位。因此,应建设作为一级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提升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使其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1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闭症研究进展与文献引证分析
xupeiyang 2012-4-12 08:36
主题=(autism) 精炼依据: 文献类型=( ARTICLE )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 此报告中的引文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 找到的结果数: 8451 被引频次总计: 205405 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 140468 施引文献: 64039 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 56506 每项平均引用次数: 24.31 h-index: 166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CitationReport.do?product=WOSsearch_mode=CitationReportSID=R12HGcKonPo3BmEp8G8page=1cr_pqid=14viewType=summary 三项研究聚焦自闭症致病基因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241110453586223648.shtm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381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笔之八十八:《福云》“心无旁骛福云生”
uvard 2012-4-11 23:20
福云 滚滚凡尘奔波中, 世人皆累我独松; 郁闷主题随风去, 心无旁骛福云生。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