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浙大海归自杀事件给我们的警示
nli2233 2009-10-23 14:35
《海归博士归国三月跳楼身亡遗书称国内学术圈残酷无情》一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0/224333.shtm )对浙大海归自杀事件有很详细的报道。现摘录几条重要信息如下: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也是在 8 月,他开始焦虑,并开始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无从得知,涂博士的焦虑从何而来。从他搬到求是村综合楼,他大部分时间独自居住。 在他的妻子和至亲眼里,涂博士一直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9 月 1 日到 8 日,涂博士参加了浙大的新教师岗位集中培训。 9 月 8 日,浙大启动了下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 9 月 11 日,涂博士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 9 月中旬,涂博士诊断出 抑郁症 下面关于 抑郁症 的介绍引自百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332.htm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 5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在中国,仅有 5% 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造成涂博士身患抑郁症的因素可能很多,有浙大校方提供的条件与涂博士的期望之间的落差,有国内学术环境的现实与涂博士的期望之间的落差,甚至可能还有来自家庭和亲友的压力。 不管怎么样,从报道看,涂博士的抑郁症其实从 8 月份就初见端倪了。其实,他在生前已经是个精神上有问题的病人。可惜的是,他没有得到及时的专业治疗和帮助,从而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对于他的症状,不能不遗憾地说,他的妻子和亲友忽略了,他的同事和领导也忽略了。他自己就医后,病情也没有好转。 希望涂博士的教训能够起到警示作用,他的悲剧不要重复发生。
个人分类: 心有所感|7450 次阅读|5 个评论
自杀已成中国青壮年死因之首
xupeiyang 2009-9-4 16:21
http://www.chinanews.com.cn/jk/jk-xljk/news/2009/09-04/1849538.shtml 每年有225万人自杀,其中25万人死亡。    每当秒针轻轻滑动30下,就有一个人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这是第六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发布的公告。调查显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我国有225万人自杀,其中25万人自杀死亡。   劣势人群自杀危险性高   今年9月10日是第七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昨天上午,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邓小虹透露,今年的主题是社会文化因素与预防自杀。   邓小虹坦言,我国是高自杀率国家,据200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回龙观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合作开展的有关调查显示,我国自杀率为22.23/10万,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约200万人自杀未遂。同时,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据了解,处于社会和经济劣势地位的人群自杀的危险性高。   每年自杀人数占全球30%   据世卫组织统计,过去50年中,世界自杀身亡率增加了60%。今年上半年一项最新发表的全球性医学研究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身亡,其中30%来自中国。自杀已成为导致全球15岁至44岁的人死亡的3大主要原因之一。   调查指出,这100万名自杀死者占全球死亡事件的1.5%。其中,在中国、日本、哈萨克斯坦、芬兰、拉脱维亚和匈牙利,每10万人的自杀率就达到20人或更高,立陶宛的自杀率更高达40人。   研究指出,在中国,自杀占全国所有死亡事件的3.6%;占全球自杀事件的30%。不过研究人员承认这数字并非绝对可靠。   男性自杀率比女性高   一般来说,男性的自杀率比女性要高,而且春季的自杀率比其他季节都要高。另一方面,专家们说,近年以年轻男性的自杀数字增长最快,而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氛围下年轻男士特别容易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说,中国农村妇女自杀或试图自杀十分普遍,尤其是喝农药自杀。   尽管中国的自杀率处于高水平,但研究相信,在过去20年,自杀率已经下降了一半。   发达国家自杀原因不同   世卫组织在17个国家对8.5万例成年人的自杀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同国家自杀行为的共同危险因素如下:女性,年轻,受教育程度低,未婚,以及有精神障碍。令人关注的是,情感障碍是高收入国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在中低收入国家,冲动控制障碍是最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与日韩等压力过大导致自杀有很大不同,北欧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引起自杀的新因素,那就是在高福利保障和高水准物质生活下,一些年轻人反而失去了追求,既不知道什么是失败,也不知道什么是成功。换句话说,东亚一些人因失败自杀,而北欧一些人轻生是因为生活过于平稳。   研究发现,自我报告的终身自杀意念率大约是9.2%,自杀计划率是3.1%,自杀未遂率是2.7%。60%的人在产生自杀意念的一年内出现了自杀行为。这表明自杀想法促使人实施自杀行为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同时也说明了早期识别自杀意念,并在高危险期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的重要性。 综合法制晚报等   各国出奇招防自杀   防范国民自杀,每个国家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有些国家的措施很特别。   在被称为自杀天堂的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有一个标牌,上面写着:打个电话吧,还有希望这是官方阻止自杀者从这里跳下去的措施之一。据统计,至今已有超过1200人在此自杀,由于桥面距离水面数十米,加上附近海域常有鲨鱼出没,跳海者生还几率很小。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一座大楼名叫贾纳卡普里地区中心,它还有一个更出名的名字自杀大楼。由于有很多人从这座大楼上跳下来,印度警察24小时在楼顶值班。在印度乡村,自杀现象更为严重。为阻止农民自杀,印度政府通过让农民自己演肥皂剧的方式开导他们,让他们做演员以化解苦闷。   在韩国首都首尔,地铁站随时能听到贝多芬的《致爱丽丝》等柔和的乐曲,政府这么做是为了缓解乘客的低落情绪,防止有人跳下站台轻生。每当音乐快结束时,还会传出播音员的声音:亲爱的乘客,让我们多想想爱我们的父母及兄弟姐妹,生命是多么宝贵呀。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死亡与数字
shushenlw 2009-8-12 20:08
2004-2009所知的大学生自杀事件  2004年4月16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5月18日 ,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2004年7月1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    2004年7月15日 ,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从宿舍楼九层跳楼身亡。    2004年8月30日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    2004年9月15日 ,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一新生在教学楼跳楼自杀。    2004年9月22日 ,北京大学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    2004年11月7日 ,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    2004年11月11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2004年12月19日,中国矿业大学 一名21岁的女子在科技楼坠楼身亡。    2005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有19名大学生跳楼身亡。     2005年2月12日 中午12时20分左右,20岁的小彭喊着一句死亡也是很快乐的事,纵身跳下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科研楼。    2005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2006年11月1日下午3点半左右,一男生从北京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上跳下,当场死亡。    2005年4月22日 下午4时,北大理科2号楼,一名北大中文系本科女生从9楼坠亡。 2006年10月31日 清华大学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在福建跳楼身亡     2005年5月3日,紫竹院南路某小区内一名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女学生从五楼跳下,当场死亡。2006年10月22日下午1点左右,一名女子从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北楼坠下身亡。    2005年5月7日 晚9时10分左右,北大理科2号楼,该校02级数学系一名博士生从9楼跳楼身亡。    2005年5月13日 ,北大医学部大三学生张金金在成都双流机场跳天桥自杀。    2005年6月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层跳下身亡。    2005年6月4日下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系一名大二女生从学生公寓4层跳楼身亡。    2005年6月21日22时40分左右,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年级学生张乃健从学校中心教学楼13层的厕所窗户跳楼自杀。    2005年7月25日晚8时,北大33号宿舍楼,一名北大心理学系02级本科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台跳楼身亡。 2005年9月19日 ,北京交大机电学院一男研究生,从宿舍楼7层窗口跳楼身亡    2005年8月26日 早上5时许,中国地质大学一大三女生从知春路锦秋花园小区23楼坠亡。    2005年9月14日  北航一博士跳楼身亡    2006年2月至3月,一周内华南农业大学发生四起跳楼事件。    2006年05月16日上午9点30分,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小武从校内招待所五楼跳下,当场身亡。    2006年5月16日 上午,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女博士生从宿舍跳楼身亡。    2006年6月19日 北京交大男生白旭跳楼 砸死行人欧阳正国.    2006年6月25日 晚上9点左右,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系一大二女生从主楼北侧跳下,当场死亡。    2006年6月28日 上午8点40分左右,北师大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文力从该校主楼西侧跳楼身亡。    2006年10月12日下午1点左右,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一名男研究生从学校6号楼9层坠下身亡。        2006年10月12日 下午2点左右,一名服装学院女学生从朝阳区和平街15区2号楼跳下,当场身亡。    200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女博士坠楼身亡    2007年5月17日 武大女生跳楼    2007年5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一男生跳楼    2007年5月13日清华大学一女生跳楼    2008年6月29日上午,南通大学大四某男生跳楼自杀,原因是学校未发毕业证!    2008年2月26日 下午3:50左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6级研究生李冬旭在学校宿舍楼地下浴室自缢身亡。    2008年2月27日 清晨5:40左右,人民大学大四女生被证实坠楼身亡。    2008年2月24日晚上7:40左右,北京理工大学23岁的女研究生毕业生刘某在宿舍内吞安眠药身亡。    2008年12月29日 ,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期末考试周的第一天。当天早上,离英语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该校一名大四刘姓男生提早走出考场,随后从教学楼5楼跳下,身受重伤。    2009年2月18日 下午3时许,一北外英语系女研究生被人发现在海淀区法华寺路一酒店内死亡。酒店人员称,该北外女生前日下午入住,系深圳人。警方依据现场情况推断,女生系自杀。        2009年2月23日 ,河北邢台威县一名大学生刘伟因就业压力自杀了,留下的仅是一本近10万字的日记。    2009年3月30日 凌晨,华中科技大一对大四情侣,在武汉洪山鲁磨路租住的小区内分贝从6楼与12楼坠下身亡。死者留有遗书,警方尚未公布内容,具体情况尚在调查中。    2009年 4月14日  下午6点40分,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女一男两名学生先后从学校47号公寓楼13楼窗口坠亡。据了解,两人为情侣关系。目击者称,坠楼前两人曾发生争吵。目前,朝阳公安分局已经介入调查,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2009-04-15 10:20 北理工大四学生考试不及格难拿毕业证 坠楼身亡 死者日志在校内网上的访问量达到了近三万,下跟1216个评论 其实这些都是被曝光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椐我所知,还有无数被不了了之的事件未被公告出来,好像学校死的人,在网上根本查不到,学校封锁消息很严,报纸什么的也不敢报道,学校很乱,听说有的女生在学校被强奸了,都是以保研为条件解决的无语,学校也许真的乱了,不过社会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个人分类: 评论热点|1309 次阅读|3 个评论
惜哉!屈原,卢武铉
xu782219 2009-5-29 14:56
惜哉!屈原,卢武铉 看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4650 上 王铮 先生的博文《 从屈原到卢武铉 》,耳目一新,茅塞顿开,深受启发。 没有理想的人如同行尸走肉,屈原和卢武铉都有理想。 屈原自杀是因为看到自己的理想正在走向破灭,实现自己的理想已经没有了可能,才以死殉国表白自己。 王铮 先生说: 试想一个有天问精神的人,当他以国殇精神问国事时,能不问出问题来吗?特别是在一个专制制度的国家,而这个国家当时偏偏是风雨飘摇的。在这种情况下,屈原不再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了,选择了自杀。屈原是带着怨恨死去的,死了也没有得到解脱,仍然是个冤魂。但是,屈原的死对唤起民众有积极意义,所以楚国灭亡后, 在楚的土地上重新聚集起灭秦的力量。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是因为看到自己的行为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自己对自己失望了,羞愧而死,是为了解脱自己,客观上给所有的贪污受贿者一个警戒。知道羞耻也是做人最起码的底线。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卢武铉勇于自己动手挖掉自己这块附于国家上的腐肉,也算是最后对国家的一点贡献了。 屈原伟大!卢武铉也不失为一个堂堂男子汉! 王铮 先生说:相比之下,中国的大贪污犯陈水扁却不知羞耻的叫嚷着,中国的中贪污犯陈绍基也稳稳当当的活着。这就使我想到,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屈原、卢武铉的理想。或者他们的理想是有的,票子或者异性,或者兼而有之。这样的人不能与屈原相比,即使与卢武铉相比也差之千里。非常正确。其实,陈水扁、陈绍基们就是行尸走肉,而且是腐蚀社会的臭肉。 但是,对于屈原、卢武铉来说,自杀还是不可取的,起码不是上策。试想,屈原不自杀,而是直接唤起民众,或者学伍子胥弃暗投明,借兵挽救楚国;或者到其他诸侯国去游说,施展自己的抱负,为整个大周的 政治清明、强盛而献身,再续《离骚》,自然就更加伟大。不过,这太苛求于古人了,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而如今,如果卢武铉不自杀,而是再勇一点,把自己纵容家人和亲密者的贪污行贿等犯罪行为揭发出来,来一个彻底清算,那他就不仅仅是 一个堂堂男子汉,简直可以称为一个伟人!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可惜他们俩都自杀了。 惜哉,屈原!惜哉,卢武铉!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49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言可畏
huanghe 2009-5-23 22:57
人言可畏 2009 年 5 月 23 日韩国陷于内斗和丑闻之中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选择自杀,或者选择是被自杀。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 23 日上午在金海峰下山跳崖自杀前写下的遗书被公开,以下是全文: 受惠于很多人,却让很多人因我而受难,往后将还有承受不完的痛苦。剩下的余生只会是别人的累赘。健康不很好,所以什么也不能做,就连书也读不下去,字也写不成。 不要太过于悲伤,生和死不都是自然的一个形象? 不要道歉,也不要埋怨谁,都是命。 火葬了吧。然后在家附近的地方立个碑就足够了。这是酝酿了很久的想法。 真的很对不起我的儿子、女儿还有所有支持我的人。本想退任后在乡村度过余生,没想到不能如愿,真是遗憾。虽然在金钱这方面,出现了很多批评我的声音,但我可以说是清清白白的。在遥远的未来,历史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 当一个国家都已经腐败到最高层了。 面对内斗和丑闻的困境,曾经呼风唤雨的卢武铉也难以抵挡,以结束生命而告终。 当政治家或者说是政客丧失了权力之后,会遇到什么样的命运呢? 隋文帝杨坚纵横天下,统一全国,晚年却死于亲生儿子隋炀帝杨广之手。 宋太祖赵匡胤盘龙棍打下宋室 400 年江山, 烛光斧影却留千古疑案。 那么,有谁可能会成为中国的卢武铉?或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相关报道 新华网链接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mryw/20090523a/ 韩国历任总统凄凉宿命 新华网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5/23/content_11424206.htm
个人分类: 社会关注|3567 次阅读|1 个评论
柏刚之死
yangfangimr 2009-5-21 19:11
我是 99 年到长沙读大学的,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 99 年 8 月底到长沙报到时,中南大学材物 991 班是三十一个兄弟姐妹,十年后的今天,旧日的兄弟只有三十个了。缺的那一个,是柏刚,他在 08 年自己决定离开这个尘世了。 我是在今年年初才惊闻这个消息。先是震惊,后是心痛,那是一个和我们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同班同学,那是一个才刚刚二十八岁风华正茂的青年,一闭眼他的音容笑貌就浮在眼前。班里的校友录上已经在纪念他去世一周年了,大家对他的死都讳莫如深,我只知道他是投江自杀的,像屈原,像王国维,像老舍,具体的原因具体的时间具体的事件始末,我一无所知。和屈原他们不一样的是,他比他们都年轻,这一点像二十五岁就卧轨自杀的海子,不同的是他只是一个工科的学生,没有留下像海子一样可以传世的佳作,也许慢慢就会被人们遗忘,人们总是善于遗忘的,人们总是慢慢变老适应死亡的。可是总还有人活着,活着就会有悲痛,活着的注定要怀念那些死去的 , 兔死狐悲不是个褒义词,只是看着年轻的同类的死亡时,没有来由的悲伤。 端午节又快到了,人们吃着粽子玩着龙舟美名其是曰纪念屈原,这尘世里除了柏刚的亲人以外还记得他的就是我们这些旧日的同窗了,我很害怕几年以后我的脑海中都不记得这个人存在过,人的惰性真实地可怕,所以在他离开一年之后,所以在我心里的悲伤还没有散去之前,我写下这篇文章做他一周年的祭文,以此缅怀旧日的老时光,以此纪念三十一个兄弟曾经的情怀。 我已经不太记得他是 79 年的还是 80 年的,我一向以自己超强的记忆力自豪,我的记忆力可以追溯到一岁多点刚刚学走路时被一只大公鸡死命的追逐,一头碰到猪圈上的事,现在都心有余悸。我记不得他的具体出生年份只能说明一件事,我和柏刚确实算不上什么同窗好友,充其量也就仅仅是同窗同学,这篇祭文原该由他更好的朋友 S 来写,可是别人未必愿意回忆这段陈旧的历史,也许 S 能写的回忆更多,只是每次回忆必定是揭开一个刚刚结疤的伤口,让鲜血汩汩的流出已经麻木的伤口,没有人能要求别人如此残忍的对待自己,我只愿 S 早日忘记柏刚。也许由我这个局外人来回忆旧日时光会更好一点,我不用像别人那样悲伤,倒没准儿我好的记忆力能记住更多的事情, S 一向是个健忘的人。 99 年 9 月初我们开始军训,长沙的夏天很是炎热,操场上站两个小时的军姿身上的军装就湿透了,我是女生站在前排,最后一排是班里个高的男生,其中就有柏刚和大头。军训结束时班级合影里是三十一张笑容满面的脸,我们都刚刚考上大学,我们以为自己当真就是大学塔里的天之骄子,对人生对生活我们有无限的期望。大一的新生全在南校区,那时候他和大头住在同一个宿舍。我曾经看到大头保存的一张他们宿舍八个人的相片,相片里的小伙子都是精神抖擞,柏刚是内蒙古人,但没有北方人的彪悍,长得很清秀,是班里的几枚帅哥之一,外表看起来很腼腆,其实不然,经常说出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来,能把人气得抓狂,他自己确是云淡风轻,只是淡淡的笑。 我和他头一回接触是上大学化学的实验课上,我和他分到一组做实验,那时候班里的学生我还没认全,不知道他的名字。偏偏要交的实验报告上要求写明做实验人的名字,他问我你知道我的名字吗?,我略微踌躇了一下说我知道,我心里觉得当面告诉人家你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名字,是一件很没礼貌的事情。我侧身偷偷瞄了一眼他的书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他的名字,随即写在了实验报告上。不知道他有没有识破我的小计谋,我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心安,都能知道应该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哪怕是一个出于善意的小小的欺骗,也能让一个敏感的心灵得到宽慰。 大二的时候我的一首小诗在院里的报刊上发表了,他可能认为一个女生是不可能有很深的人生感悟的,便一口咬定我是抄别人的,告诉 S ,然后 S 又告诉了我,我当时很生气,凭什么你就认为我写不出好的诗,凭什么我写一首好的你就认定我是抄的,谁说一个女生就不能当一个好的诗人,我自然不至于去和他当面对质,也是含了一些不屑,我从骨头里看不起那些根深蒂固认为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义者,也不想想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从此对他便含了几分轻视。那时是年少气盛,眼里容不得一丝杂疵,现在看来也许只是一种变相的表扬呢,就像老魏哥哥每看到我的新博文都会说是你自己写的吗?这是对我劳动成果的最大褒奖。什么是绝对的对,又有什么是绝对的错,一扭身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对与错还有什么绝对的意义呢?冷笑置之而已,对错得失又何必放在心头,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一样是淡淡的忧伤,一样是轻轻的惆怅,只是当年那个让我很生气的人,也已经像风一样远去,而我在平静地敲击键盘,回忆旧日的点点滴滴。 大二末考大学物理时,考前碰巧在走廊里碰到他,他很神秘的对我说,我告诉你一个消息吧,你肯定考的不及格!谁愿意考前听得乌鸦乱叫,我很气愤的反击他,你才不及格呢!事后大学物理我考了近 90 分,等到评奖学金时我拿了奖学金,而他挂了三门,包括大学物理。从大三开始他就不常来上课了,听班里的男生说,他天天躲在宿舍通宵玩电脑,白天睡大觉,每天的吃饭缩减为晚上一顿饭。偶尔会在去食堂的路上碰到,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有点像烟抽多了的大烟鬼。大二搬到主校区后他和大头都住在 4 舍,一栋很旧的据说早就要拆的散发着霉味的破楼,因为赶上大学扩招无法安置超员的学生还在超龄服役。大头的宿舍和他宿舍是对门,那时候大头是班长,有时候有事去找大头,瞅一眼对门,永远是开着房门挂着蚊帐,背光的房子永远是阴阴沉沉,我很害怕会突然从蚊帐里冒出一个人头来,像恐怖片里的鬼故事,我总是扫一眼就匆匆离开,不敢停留太久。 大三的日子匆匆而过,班里很多同学开始为考研做准备,听说他也准备跨专业考北师大的研究生。好像是嫌宿舍太吵,和 S 都在外面租了房子,是并列的两间房子。我和大头曾去看过他们,吃了一顿水煮豆腐。 03 年 4 月份成绩出来后,他没有考上,听说留在长沙继续考研。 03 年 6 月份毕业合影时,班里就他一个人没去,大头打电话催了他很多次,他说他就不来了。这是不是一语成 谶 呢?就像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他决定要淡出我们的视野,也许他压根就不希望我们记得他,像海子,一个不同于众人的灵魂注定要离开这个俗世。还听说他 04 年考上了北师大的研究生,只是是自费生,可能家里不太宽裕,他并没有去读。从那以后他就完全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除了他宿舍极个别人,再没有人能联系到他。我直到 05 年才听 S 说托人查了北师大 04 硕的名单,并没有这个人,才知道他还留在长沙。后来从校友录上陆续知道他在快递公司工作, 08 年四五月份自杀了。有些同学坚持认为他不是自杀,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并不知情,但我想也许并没有那么复杂,也许他只是厌倦了这个俗世,也许他只是觉得活着不快乐,就推门去了另一个世界。 我曾经从他那里借过一本 《 荆棘鸟 》 ,很好的一本书。他离开学校时把一箱的闲书都给了大头,大头又给了我,我搞不懂一个男生为什么喜欢看港台言情小说,有三四十本之多。陆陆续续借给别人后都没有还回来,我的手头倒是一本不剩了。我总觉得看了这么多言情小说的男子,本质上应该是个不坏的人,他对爱情对学业对生活应该也是有过期望的,只是被风一吹就散了,在二十八岁的年轮里,他被永远的定格。班里的两个才子 13 和阿珂在校友录里写诗来怀念他,就和我写的这篇文章放在一起吧!给那些路过的同窗来看。 痛如是 答 13 作者:阿珂 山麓清泉映故影,憾忆往昔若路人。 赤足逐日焚作凤,残阳如血痛非疼。 那是怎样一种疼痛 作者: 13 那山 飘散的红叶 那泉 细碎的闪烁 那人 把弯曲的倒影映入江心 我怀念起十年以前的光阴 竟没有对你会心的一笑 遗失在江岸的雨鞋 是你的么? 找不到混乱祭文中的秩序 我有一万种悲伤 我却挽留不了你追逐的脚步 你赤着双脚狂奔向太阳 你血肉模糊 你骨骼散裂 你获得了怎样一种疼痛 这恼人的东西啊 你是刀、是剑 是大海、是流岚 你包容了所有 又摧毁了一切 记得张朝阳说:你是精神病。是的,精神病 我用理智摧毁你 磕磕绊绊 夕阳下的石凳上 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
个人分类: 众生百态|1614 次阅读|9 个评论
聆听生命之音
freton 2009-5-13 00:58
聆听生命之音 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死的反应或许也是一种本能。新生命的诞生,总让我们欣喜满怀;亲朋好友的逝去,却又总让我们悲伤不已。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我去之后又是谁?诸如此类具有哲学思辨意味的论述难免有些空洞,而大量活生生的现实往往让我们聆听到最真实的生命之音。 逝者长已矣,维以不永伤。 电影 4月30日独自一人去五道口工人俱乐部电影院看了电影《南京!南京!》。电影开始放映后,电影院突然有了以往少有的安静。那种安静,让人觉得有些不安和压抑。电影中,有我们不忍看到的杀戮画面,有让我们感动至深的画面,还有在电影末尾让我们觉得希望就在前方的画面。一句我的妻子又怀孕了,预示生命不止;片尾,田头满溢的绿色,无拘绽放的笑容,孩子尽情的奔跑,至少让我们心有宽慰。许多生命不在了,但希望总可以带我们至明澈的地方,至生命怒放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散场时,一个人大声喊出了一句话: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然后,掌声四起。我不知道,这掌声是因为陆川的这部电影,还是因为喊出那句话的哥们。总之,我们以我们可以纪念的方式去纪念去铭记历史,尽管心中的伤痛不能完全愈合,心中的压抑感无法抹去。 自杀 自杀的人,每年都有。最近关于大学生的自杀事件,不在少数。 韩国总统李明博5月4日发表每周广播讲话,对最近韩国盛行的网民集体自杀事件感到痛心。他劝导一时失意的人们珍惜生命,鼓起勇气面对生活。他说:以死的决心生存下来,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不妨学习下李明博的这句话,并跟着念一遍: 以死的决心生存下来,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车祸 5月6日,玉泉路校区的同学来中关村校区上课,跟我提起乘坐校车过来时,目睹了一起车祸,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在车轮之下陨灭。女孩子,胆小,受了惊吓,不停地说:太可怕了,心里还堵着呢,真不是滋味。然后,彼此感叹生命的脆弱。 5月7日,杭州一疯狂飙车的富家子弟胡斌将一无辜的浙大毕业的阳光小伙谭卓的生命无情地夺去,由此引发了对这一肇事者的强烈抨击。在此之后,关于生命不该如此被践踏和漠视的讨论也很火热。人人都享有拥有生命的权利,且这权利是平等的。不顾他人的生命,不考虑他人的安危,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这样的人可恶、可耻、可恨! 在谭卓的追悼会上,谭妈妈对着肇事者母亲说: 我不会打你,我就是想跟你说我养大这个儿子有多么的不容易他的同学、同事整整陪了他3天,而你们一直都不出现,我不能原谅你。你们没有好好教育你们的儿子。 感动于这位伟大母亲的言语。 5.12 5月12日,也就是今天。一个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5.12,汶川大地震。 不同的是,时间的镜头从2008年转移到了2009年。整整一年的时间。 到处都有纪念活动。 悲伤之后,更多生命向前;无需歌唱,生命自然绽放。 其实我们真不缺什么纪念日,我们只是需要记得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不幸和灾难,给予这些逝去的生命以深情的回首。纪念是一种形式,形式背后烙印于心底和脑子里的东西,才是最最重要的。 人世间很多东西失去了没必要去在乎。人在,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拥有,至少有拥有的可能;人不在了,其他的就不用谈了,一切随风飘逝。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其实莫过于生命的逝去。逝去的人无法再感知我们的悲伤,我们却把悲伤埋藏在了心底。 总结历史上无数的事件,一般视屠杀无辜生命的人为敌人、仇人和嗤之以鼻的人,这样的人终被唾弃。因为他们犯了无法饶恕的错误屠杀生灵。最大的犯罪也莫过如此,法律对于这种行为的惩戒,大家也有目共睹。最大的敌人如果是人,我们尚可惩罚,可是,如果是自然呢??? 且行且珍惜,看生命绽放。 新生 5月11日晚上7点左右,二哥给我发短信:在上课吗?那时我的确在上课,于是给了他回复,然后二哥就说:那等你下课再说。我隐约觉得有什么大事,问他有什么事情,他的短信过来了:小孩出生了。我赶紧出去给他电话,才得知,我大嫂生了,不过小孩早产一个月。我心里,从未有过的欣喜感觉和紧张感交织在一起。电话那头,也听到大哥的声音,他忙坏了。今天,也给大哥打了电话,他又让我想想给小孩起什么名字好。 真要对大哥大嫂说:你们辛苦了。当然,还有在一旁帮忙的二哥,这几天也忙里忙外,够累的。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真是牵挂着一家人的心。最欣喜的是,我们聆听到了新生命的声音。 每天都有新生命诞生。爱让生命生生不息,爱让世界生生不息。足以压倒一切困难的,是顽强的生命。聆听生命之音,幸福无比,除了珍惜,还是珍惜。 也许每天有诸多不幸和意外,脆弱的生命可能不经意间逝去;也许有挫折有失意,令我们濒临崩溃;也许有诸多自然灾害的不期而至,有类似H1N1流感的侵袭这更让我们感到,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有勇气,有信心,有活力,有热情,有希望,那不妨携一双《隐形的翅膀》,吟唱《怒放的生命》。 逝者长已矣,维以不永伤。 且行且珍惜,看生命绽放。 BTW:请科学网上的老师和朋友们帮忙,帮大哥的小孩取名。小孩是女孩,5月11日晚上7点左右出生,姓方。拜谢。 Freton,二○○九年五月十二日星期二,北京海淀
个人分类: 生活哲思|4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博如同赌博?某博士疑因论文难通过在家自杀身亡
周春雷 2009-4-29 10:28
看到新浪的这条新闻很为这兄弟和其家人难过,是什么让他走上了这不归路? 读博,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同一场人生赌博?在亲人们含辛茹苦的期盼中,我们投入N年时间和大量精力追求的终点竟然可能是死亡的万丈深渊! 相关阅读: 《美国教授:中国的研究生基本靠自学成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14d250100bp1q.html?tj=1 还是有清醒的教授发出了声音: 周可真: 我们还有为人师表的资格么? 王宝山: 如何化解师生的所谓利益... --------------------- 武大34岁博士疑因论文难通过在家自杀身亡 http://news.sina.com.cn/s/2009-04-29/032717708678.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03:27 长江商报   昨日凌晨,在武汉大学某教工宿舍内,寒窗苦读十余载的34岁博士杨志高,用一根电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知情者称,杨志高自杀疑与博士论文无法通过、压力过大有关。   事发   凌晨在卫生间用电线自杀   杨志高和父亲同住在武汉大学的教工宿舍,房子为两室一厅,共六七十平米,他和父亲各住一间房。   据杨志高的父亲杨先生介绍,昨日早上7时许,当他去卫生间时,发现门已经关着,而儿子房间内并没有人。于是他用力推卫生间的门,并叫喊了几声杨志高的名字,但无人应声,门也推不开。   杨先生只好伸手从门缝里拧开门锁,推开了卫生间的门,他看到儿子脖子上缠满了电缆线,脖子变成了红色。他吓了一大跳,慌忙将电缆线割开,将儿子从卫生间抱到客厅里,此时,杨志高脸色苍白,身上冰凉,已经没有了呼吸。杨先生急忙报警,120救护人员随后赶至现场,经过心电图检查,确认杨志高已经死亡。   遗言   临终前写下工整遗书   据介绍,杨志高在家自杀身亡后,杨先生从儿子身上找到一封遗书,是杨志高临终前写好的。遗书写在笔记本上,用黑色中性笔书写,字迹工整,将近50个字。遗书中写道:我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不起女朋友的照顾,希望他们不要难过。   昨日,记者来到武汉大学的杨志高家中时,杨志高的部分朋友和同学已经赶来,帮忙照顾杨志高的六旬老父亲。杨志高家里物品不多,除了一些简单的家具,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柜上的书。他很爱学习,成绩也很不错,读大学还是保送上的,几位同学对杨志高的评价很高,他读了本科,考上硕士研究生,后来又读了博士,很不容易,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他希望将来的生活能够过得好一些。一些同学不愿提及杨志高自杀的事实,我们完全想不明白怎么会这样,他们对杨志高的死表示惋惜。   悲痛   父亲:再也不能与儿子相依为命了   儿子的突然离开,让60多岁的杨先生悲痛欲绝,他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昨天还和儿子在一起聊天,谈得都很畅快,并没有发现儿子有自杀的想法和念头,为什么他会做这样的傻事呢?杨先生一时无法接受儿子离开的事实。   杨先生以前也是一名老师,几年前,妻子过世后,他与儿子相依为命。杨先生说,儿子平时读书、写论文外,还要努力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呆在家里,经常在外吃饭,留下他一个人在家,为此,儿子一直表示有些愧疚。   杨先生称,儿子平时都很好,学习上一直用功,可能他压力比较大,博士论文的事情,工作上的事情,还有和女朋友之间的事情,他都要面对。我再也见不到儿子了,再也不能和儿子相依为命了,面对儿子的离去,杨先生泪流满面。   昨日,杨志高的家人、同学和单位同事得知消息后,纷纷表示哀悼。   据知情者介绍,杨志高自杀可能是由于论文无法通过,压力太大,于是产生自杀的念头。   长江商报记者 邓辉   ◆父亲讲述   自杀前儿子很担心论文通不过   杨先生说,27日晚,杨志高回家有些晚,但他和往常不一样,在临睡前,他特意叫父亲到他的卧室,除了这一次,他以前从没有叫我来谈过心,杨先生说,他并没有觉察到儿子的异常情绪,父子两人聊了2个多小时。   杨志高谈了自己的工作,提到边读博士边上班,还是有不少的压力,还提到他的女朋友在外地,两人平时无法见面,杨志高曾建议女友到武汉来找一份工作,两人一起好好生活,但女友还是放不下所在的公司,没有来武汉。   听到儿子倾诉,杨先生不断开导儿子,希望儿子不要有任何压力,不要背思想包袱,他说了很多真心话,神情也很平和,并没有反常的情绪。   谈话中,杨志高特别谈到了博士论文,因时间原因和各种情况,他担心论文通过不了,有些灰心,但是杨先生并没有责怪儿子,还不断鼓励他,这次通过不了不要紧,下次再来就行了,父子一直聊到了晚上11点多,杨先生劝儿子早点休息,不要想得太多。随后,杨先生进房间休息了。   除了这一次,他以前从没有叫我来谈过心。   他说了很多真心话,神情也很平和,并没有反常的情绪。   父亲   他读了本科,考上硕士研究生,后来又读了博士,很不容易,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   同学   我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不起女朋友的照顾,希望他们不要难过。   杨志高   逝 者   姓名:杨志高   年龄:34岁   身份:武大在职博士   死亡地点:家中卫生间   死亡原因:疑与论文难以通过有关
个人分类: 感想|115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小红猪]为何有人选择这样结束生命?
eloa 2009-4-27 12:07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4-25 7:33 原文 ;译者:id=corbelle,梅子,现职翻译, 其它译作 。 2006年末至2007年初,在一个厌食症论坛上活跃着一位网名为kristi4的女子。她在LiveJournal.com管理一个博客,经常发表建议、鼓励他人,还忠实记录下自己厌食的心路历程。一个周五的深夜,krisiti4发表了多篇博客谈论自己的打算。接着,她服用了大量处方安眠药、肌弛缓药和止痛片,自杀了。 在整个心理学的诸多震撼性统计数据中,kristi4的死亡悲剧不过是某一例数据中的一个小小数据点。心理学上早就发现,在各种心理疾病患者当中,厌食症患者的死亡率是最高的。每五位厌食症患者中就有一位的死因与厌食症相关联。然而,我们最近才发现,有相当多的厌食症患者都是自杀而死,而非死于饥饿。研究显示,厌食症患者比普通人的自杀几率高50-60倍。没有任何其他人群拥有如此高发的自杀率(《普通精神病学档案》第60期179页,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最近,心理学家尝试解释为何厌食症与自杀有如此紧密的联系,这一问题也将有助于解释为何有人会选择自杀这一更大的谜团。如果这一解释站得住脚的话,那么精神病学家就能采用新办法来检查病人,从中甄别出自杀倾向较强的人,由此可能挽救生命。 对于心理学家和其他研究人类行为的学者来说,自杀一直是一个让他们倍感困扰的谜。自我保护可谓是人类最强烈的几种本能之一。因此,自杀者的自杀动机必须要比自我保护本能更加强烈,才会驱使他们选择自杀这一行为。但自杀动机究竟从何而来呢? 全世界每年自杀人数约为 一百万 ! 一个世纪以前,社会学家爱弥儿涂尔干(Emile Durkheim)和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都对此给出了笼统的解释。涂尔干的解释并不出乎意料,他将自杀的根源归结为社会因素,比如无法融入社会;而弗洛伊德则将其解释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他将之称为死亡本能。在他们之后,心理学倾向于将自杀动机归结为抑郁、绝望以及感情上的痛苦等因素,但这些解释都没能成功解释自杀的基本问题:在看来类似的状况下,为何有些人选择了自杀,而其他人则没有呢? 哈佛大学自杀和自残问题专家马修诺克(Matthew Nock)表明,通过对大量自杀数据的研究,学界在自杀问题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研究者发现,现在自杀率正在不断增加,已经占到了全世界总死亡率的1.5%。 每 40秒 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 在15-24岁的年轻人当中,自杀是占据第二位的死亡原因,仅次于交通事故。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易尝试自杀,而男性自杀者则往往更易成功。 大多数自杀者都有某种心理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厌食症、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以及边缘型人格障碍等,但其他心理疾病患者也是自杀高发人群。通常自杀者也会同时感到十分抑郁和绝望。 然而,统计数据无法告诉我们的,同样也是心理学家最想知道的,那就是哪些人群最有可能自杀。大部分感到抑郁和绝望的人都不会选择自杀,那么为什么有些人选择了这么做呢? 美国塔拉哈西市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自杀问题专家托马斯詹纳(Thomas Joiner)于2005年开始尝试解答自杀动机问题,因为他自己的父亲就死于自杀。詹纳对自杀统计数据进行了研究,并对自杀率高于平均水平的人群予以特别关注。他认为自己发现了这些人群之间的一个共同点,而这一点则是前人未曾发现的。诺克对此评价说:自杀问题研究领域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这么了不起的理论了。 詹纳发现,除了感到抑郁和绝望以外,自杀者还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他们要有非常强烈的死亡欲望。当人们感到自己成为他人无法忍受的负担时,或对能够为其提供归属感的人有疏离感时,通常就会想到死亡。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成功自杀者必须有实施自杀行为的能力。这一点乍一看好像很明显,但在詹纳提出他的理论之前,没有人曾经尝试研究为什么仅有部分人能够成功自杀,而大部分人则不行。詹纳解释说,无论人们有多么想死,自杀都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类的自我保护本能太强烈了。 詹纳认为,自杀的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克服自我保护本能。第一种是循序渐进。在许多自杀案例中,首次自杀都不过是试探性的,比如刀割创口过浅或用药剂量不够。直到多次尝试之后,自杀者才最终成功。 第二种方法是让自己适应痛苦或恐惧。在军队或警局任职的人如果曾经有过被枪击或目睹同事伤亡的经历,就会比较容易面对自己的死亡。而且这两个人群的自杀率都比普通人要高。同理,由于医生和外科医师对于疼痛、受伤和死亡已经司空见惯,这一人群也对自己的死相对更为淡漠。数据显示,医生的自杀率确实比普通人高出不少。这些人群在面对令大多数人恐惧的事物时所表现出的态度被詹纳称为刚性态度。 还有一个表现出这种刚性态度的人群就是厌食症患者。詹纳在他的著作《为何有人选择自杀》(Why people die by suicide,哈佛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提及了厌食症患者极高的自杀率,但是他在其后才发现了厌食症与自杀之间关联的真正原因。 2006年的一次研讨会上,詹纳指导的两位研究生吉尔霍姆-蒂诺马(Jill Holm-Denoma)和崔西惠特(Tracy Witte)正在听导师描述厌食症患者的高发自杀率现象。惠特发现高自杀率有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种解释:厌食症患者的自杀倾向可能并不比其他心理疾病患者更强烈,但是厌食症会导致身体极度虚弱,于是厌食症患者的自杀尝试成功率会比较高。第二种解释:厌食症会使这些患者对于痛感较为麻木,于是他们自杀的时候会比其他人更下得了手。 自1965年来全世界自杀率已增长 60% 根据詹纳的假设,惠特的第二种解释应该是正确的。于是霍姆-蒂诺马开始对这一理论进行验证。她随机抽取了九个自杀案例并对其进行研究,其结果相当清晰。 霍姆-蒂诺马说:无论这些人的厌食症程度如何,他们为了能够成功自杀都不择手段,我们对此感到十分震惊。其中三人卧轨,两人上吊,两人使用大剂量毒品,一人服用安眠药和厕所清洁剂,还有一人将自己关在加油站的厕所里,引燃垃圾桶,并用其产生的一氧化碳使自己中毒窒息而死。当然,九例自杀还不足以证明这个假说,但所有这些人都选择了用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事实也说明了一些问题(《情感紊乱杂志》第107期231页,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据霍姆-蒂诺马说,厌食症完美地满足了詹纳假说中提出的自杀所需条件。第一,社会隔离。可能发生社会隔离是因为厌食症患者会避免任何可能与食物有关的社交活动,例如外出就餐、看电影(电影院的爆米花可能会成为无法抵御的诱惑)以及拜访朋友等。其结果就是詹纳所提到的无归属感,他认为这是导致自杀的一个关键因素。第二,感到自己使家人朋友不堪负重。比如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一种常见方法就是让一名家长全天候监护孩子。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适应痛感。厌食症患者对自己毫不留情的绝食行为会导致阵发饥饿感引起的疼痛以及剧烈头痛。厌食症患者通常还都患有骨质疏松,这很容易引起骨折。除此以外,厌食还会影响心脏功能从而引发心绞痛。kristi4在自杀前一个月中写下的博客就证明了这几点。 诺克称,自杀条件假说是詹纳的理论当中相当有力的一点,根据这一假说可以进行自杀预测的试验,惠特提出的厌食症与自杀之间关联的原因就是一例。我们有可能通过适当心理测试而检查出一个人感到自己成为他人负担以及缺乏归属感的程度,然后利用测试结果找出较有自杀倾向的人。利用詹纳假说中提到的自杀条件还有可能检查出各类人群的自杀率。 每 20次 自杀尝试当中有一次能够成功 这类测试正在逐渐成形。詹纳的几个学生最近的研究表明,感到自己成为他人负担以及缺乏归属感的人较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杂志》第76期72页,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另一个研究则发现如枪击或斗殴事件等痛苦和刺激性经历会增长詹纳所说的一种习得能力(acquired ability),即一种可以通过笔试而测查的某人实施自残或自杀的能力。 与此同时,明尼苏达大学精神病专家斯科特克罗(Scott Crow)在研究暴食症患者的自杀率时发现这一人群的自杀率也比普通人高得多。克罗发现暴食症患者的自杀率增长了四至六倍。暴食症患者也有一定程度的绝食问题,多种生物化学标记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暴食症患者可能和厌食症患者一样较为适应痛感。 尽管所有证据都指向同一观点,詹纳认为仍然需要更多实验来支持他的理论。对此他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我们还需要将这一理论更加系统化。 他还提到,了解人们自杀的原因最终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判断哪些人的自杀倾向较为严重,并找出自杀干预的新方法。例如,长期的心理治疗就可以帮助消除病人的恐惧感,降低其自杀的可能性。 但詹纳的理论也预言说,只要有人习惯痛苦,只要有人感到孤寂,感到自己成为他人的负担,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仍然会有人自杀。 作者: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科普作者,现居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市。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围棋齿轮与博客自杀
dongping2009 2009-3-15 11:12
今天是3.15,打假日,就是假的东西要打;反过来,就是说,今天也可以造假东西,当然包括说假话。关于博客与自杀,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还是博客领域的一个新兵,一颗新的“白色围棋子”。 但我绝对可以说说围棋,说说围棋与齿轮,那种对于围棋的深爱、挚爱以及执著的爱,甚至死爱,随您怎么说吧,都不为过。要死要活,砸棋盘、摔棋子,扔网上的围棋ID啥的,反正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招都使过。到现在,还不是一点离不开她? 所以我说呀,这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关于我那要死要活的说法,请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923 。不过说好了,你如果不想给我增加点击率的话,就别点击哦。 套用“反面教材”同学的话语:完了。
个人分类: 布局中盘|5453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要从幼儿开始
kxwzhaoxia 2009-3-12 16:37
因为死人折腾活人没有意思。因为不正常的死亡找找原因还是值得的。大学生自杀教师不能说绝对没有责任,但大学教师本身又有多少时间和空间去关心学生的心身?是什么使得大学教师处于目前的状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经从小学前移到子宫,对于孩子,我们输得起什么? 我想,孩子的身心健康从幼儿开始就要关心,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每一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什么是输?人的能力各不相同,一部分是先天影响,一部分是后天影响。先天的问题无法改变,后天的问题包含很多。希望每一个孩子受到的教育是公平的,但这是永远做不到的。地区的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的不同,家庭的不同,等等、等等。从学校教育讲,我想,目标首先应该是培养一个心身健康、能自食其力的人,再根据学生的情况,逐步选择进一步的教育。因此,我的观点是:幼儿园阶段
个人分类: 医学教育|28 次阅读|0 个评论
What to do with our life?
wind 2008-12-8 10:14
漂亮师妹的这个决定正在使很多人头疼。可这也是理性人经过利弊权衡做出的选择,认为是自己适合的,喜欢的生活方式,真正关心、爱她的人应该尊重她的选择。留下的人痛苦是因为失去了她,或女儿,或朋友,但没有理由认为她没有权利这样做。 行动是由思想控制的,目前看来社会是不鼓励这种行为的,说明这种思想是不适合当前生存策略的。所谓她遇到的压力、痛苦,不过就是某方面不如了别人。诚然,没有成功(多数就是超越别人)获得的资源,就没有人会努力,竞争机制无可厚非,但这仅是促进人类进步的一个游戏规则,上学、工作也就是一场场游戏,整个人生本质上也是一场内容丰富的生命游戏,当生命收回,游戏结束,每个人都没什么差别,有人成功,是因为有人失败了,可能会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记录,但记录不是目的,终究也会被刷新而消亡,重要的是不要坏了玩游戏的心情。 当然,人生是辛苦的,或者说其他生命也是,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不管在世界的哪个位置,还是什么社会制度下。人都要一生操劳,去生产物品,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目的是为了延续自己和后代,去生产更多的物品,人就是生产物品的工具。所以西方的宗教和东方的宗教都不约而同教导同一个道理, “你生来就是有罪的”或“你生来就是度苦海的”,不过就是为了给大众一个心理安慰,心安理得地做工具,这么多年了,很管用。可人的智慧使生产物品的能力极大提高,逐渐有能力将自己从工具中解放出来,开始为自己着想,这就是以人为本。因为生产的物品足够多,再不需要你死我活的竞争,人与人有了和谐的可能,生产物品的能力足够高,没有必要完全依靠压榨大自然,人与自然才有基础和谐。 可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非常复杂,我们只能试图去认识,谁都没法控制。现在的世界就离和谐还很远,不仅没有被解放的感觉,甚至相反,被一个金融危机也搞得昏天黑地的。这都是钱(货币)这东西惹的祸,钱是人类的独创,几乎可以代表一切生存资源,人们在赚钱的一生中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彼此做出贡献。财富和货币在类似跷跷板上寻求平衡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增长,现在的问题是平衡被打破在了可调节的范围之外。并且,任何一个仅有正反馈的调节系统终有崩溃的一天,财富不可能永远这样无限增长上去,难道这将是个关于发展观念的 Turning point ? 我党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前讲发展就是硬道理,平时也说个人发展,公司发展,究竟什么是发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来治治自杀这个病?[转]
luohuiqian 2008-11-22 22:56
又有人自杀了,这一次据说是一个女博士。这下女博士这个群体又要被关注一阵了,兴许还会被贴上什么什么的标签。清明这个节气的确有些特别,让伤感的人更加伤感,让更加伤感的人想到解脱,一如五年前哥哥的选择。就让死去的人安静的长眠,不去追问他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则需要多一些对生活的思考。 记得前一阵有个著名的教授从容的选择了结束自己的人生,也是跳楼自杀(是不是现在高楼太多了,方便了大家呢,要都是小平房,往哪儿跳啊)。 也是前不久,在我们附近的高层小区里,一个男研究生因为女朋友提出要跟他分手,而跳楼自杀,那天是他的生日。 。。。。。。 每年因为自杀而死亡的人数排在所有导致死亡因素的第八位。自杀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疾病,一种自发性的迅速结束健康生命的疾病。每当提及自杀,人们会想到的原因几乎都是压力过大(一如某企业经常会传出员工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或者为情所困,不能自拔。虽然自杀的原因,各自不同,自杀的方式也各式各样,然而最终的结局都是结束,难道真的结束了吗? 奇怪的是,近来大学校园里的自杀事件络绎不绝,不管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均有发生。在我大学时,曾经有个大四的学长因为跟女朋友吵架而跳楼自杀,最后那位女朋友也疯掉了。去年学院里一位硕士学弟因为担心自己专业不好以后找不到好工作,而持刀失踪。再加上上文中提到的几例,仅仅在我所生活的这个小圈子里,就这么几年的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多的自杀事件,也许还有我不了解的,那就更多了。为什么很少见到街头乞讨的人自杀,而偏偏是衣食无忧的象牙塔里的天骄们更愿意走上这条道路呢?大学生不应该是见多识广的吗?不应该是头脑很灵活的吗? 怎么就这么轻易地放弃年轻的生命呢? 我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专业研究不好就整个现象发表过多意见,但对于我们这个博士群体我还是想说点自己的看法。如果说中山大学这个女生的确是博士的话,虽然不具有代表性,但至少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儿,学历越高,不表示承受能力就越高。首先我们要知道摆在博士生面前的依然是三座大山: 学习压力。对于博士,不管是女博士还是男博士,只要要求不是很高,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为了工作问题而走上绝路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是所有博士都必须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几年里发表出规定数量的论文,如何完成十几万字的毕业论文?虽说博士们都经过了无数的考试过关斩将,写几篇文章应该也不再话下,但的确就有人难以做到,所以总也达不到毕业的资格,自然就在心头压上了大石头。。。。。。大学时就遇到过一个女博士因学业压力过大患上脑癌的事情,至今还心存畏惧,告诫自己一定要轻松地学习。从大学到硕士阶段从来都不用担心的毕业问题一下子就揪住了许多博士的神经,令人惶惶不可终日。 情感压力。读到了博士,都已经是大男大女了,情感问题也不需要隐讳什么了,即使跟导师也可以八卦,爱人孩子之类的。当然这个的前提是你已经名花有主或者已经成家了,不然的话你要是单身,或者在这个时候失恋将是非常郁闷的事情。而我就属于后者,本来和另一个人已经计划好了未来,所有的事情都是以两个人在一起为前提来设想的,也觉得这一辈子就这样了。。。。。。然后顷刻之间,那个人就从你的世界里消失了,同时一起消失的还有你的未来,不知道以后该怎么走了,开始陷入无尽的迷茫之中。我也曾有过结束生命的念头,感觉恋爱失败,还要在这个时候重新去建立另外的感情,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庆幸的是我多想了一秒钟,发现即使我的人生没有了意义,我仍然有责任要去承担,那就是回报父母的恩情。当真正把思维转过来之后,才意识到我的人生也不是完全失去意义了,至多是失去了一种意义,而人生的意义价值绝对不只有一种,生活还要继续。但是失恋对于博士,起码对女博士真的是很大的打击,首先在我们这个阶段,已经准备好进入婚姻阶段,开始安稳的生活,所以我们不会主动提出分手,因此就常常是受伤害的一方,另外,读博士以后的生活圈子变得很狭小,又是大龄,即使在一群博士中间你是最小的,可是走出去发现自己已经不小了,那么重新遇到心仪对象的机会就会很小,继而就会对生活失望起来。。。。。。心理压力自然也就加重。 至于一直单身到博士的人,我不是很了解,这里就不做评论了。 经济压力。博士生很多都已经成家,在职读博的还好,单位大都提供基本工资,有项目做的博士也不成问题,难就难在那些没有工作收入又拖家带口的博士们,再就是一方有工作,而且工作还不错,而另一方还是穷学生的情况。一个女同学结婚三年,她老公去年博士毕业,在大学当老师,而她现在还是学生,老公对她非常吝啬,甚至要她从每个月几百块的补助里拿钱交生活费给家里,平常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两个人经常吵架,同学想不开就割腕自杀。。。。。。还有一些单身的同学虽然没有来自配偶孩子的压力,但是家里父母大都年纪已高,希望能早点到子女的照顾就会经常埋怨其读书读的时间太久,太自私之类的。再就是看着本科,硕士的同学在外面事业蒸蒸日上,也会怀疑自己的选择到底值不值?博士也食人间烟火,也要计较利益得失,也希望生活过得好,结果又给自己背上了一大重担。 当然寥寥数语并不能穷尽我们要面对的一些问题,而且我们遇到的常常是几种问题纠结在一起,有人一时解不开,疙瘩就越结越大,到了无法解开的时候只好跟它同归于尽了。 写到这里想起了同学发明的一个摆平刁蛮导师的方法:如果导师刁难的厉害,你就直接跟他说,老师,我觉得我要去看心理医生了。据说此招屡试不爽。这里有个什么问题呢?是不是说看心理医生就一定是有心理疾病呢?看来在我们大多数的眼中,是的。不然导师们怎么那么容易就范呢,如果把看心理医生是做去医院看感冒一样的话,哪个还怕你威胁呀?反映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即使是高级知识分子也还不能正确对待心理咨询这一很正常很需要的方式,都在试图回避,然而忽视不等于不存在。高校里频繁的自杀事件就反映出了问题所在,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博士生,都有进行心理咨询的需要和必要。对于学校而言,关心学生的精神健康的确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好在很多学校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正在采取积极地措施,那么如何教育师生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心里治疗,以及如何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就应该是最关键的。 而对于博士这个群体,尤其是女博士这个群体首先是要在生活中放下自己的强势心理,我们可以是学习上的强者,可那不一定意味着生活中我们也能处处胜任。允许失败,宽容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把自己的脆弱表现出来也是一种勇敢,偶尔暴露一下自己的缺点没什么大不了;如果需要帮助就告诉你的朋友,真正的朋友都会很愿意帮助你,如果你需要倾诉就找个听众,需要发泄就大哭一场,都没什么大不了,然后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并不需要强者,既然学业不是生活的全部,那么生活也不是都是考试,不必每次都要拿第一,生活只是一个感受的过程,有些事情就像你面前飞舞的大黄蜂,只要你不采取激烈的方式,只要你能静静地等一会儿,它也不会把你怎么样,自顾自地就飞走了,原来只是虚惊一场,路边的野花依然很可爱。 JUST TAKE LIFE EASY! 想想有多少人为了能再多看这世界一天而努力挣扎,就知道自杀是个多奢侈的念头了。 愿那些已经走上这条道路的人们永远安眠! 原文地址: http://muxincomeon.blog.sohu.com/84040547.html 更多相关博文请访问 【 若水阁 】(参赛科学博客) , 欢迎 投票 支持我的博客! http://www.penrosent.cn/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1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说自杀
jxz1963 2008-11-18 22:56
在《科学网》上认真研读了祖乃甡先生的最新博文关于自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336 )后,心情很不平静,我很赞同祖兄的这段话:人活着,不光是为自己,也要对自己的家人、对社会负有责任。单就家庭来说,这种行为就很有可能毁了一个家庭,这是极不负责任的。 13年前五一节,我的一位好朋友(独子)就是因与人打架,被人打伤住院后想不通自杀了(上吊了),在他的身后留下了妻儿老小一大家子人,年老的父母双亲(都60多岁了、年轻的妻子(30岁左右)、只有5岁的孩子和长年因病卧床不起25岁的妹妹(小儿麻痹后遗症)。 我当时见到他父母时是泪如泉涌,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但我心里是恨我这位朋友的,他太残忍了,父母把他供给上了外语大学并毕业留在了大城市,而他仅仅为了一件小得可笑的事,竟留下一大家子人自己去极乐世界了,这种人是十分自私的。 说句实在话,我对他是愤恨有加的,对于他的死我没有一滴眼泪,而面对他的父母我的心都要碎了! 面对自杀,我们真是欲哭无泪!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3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授李志良之死
huangwd99 2008-10-29 11:28
教授李志良之死   本刊记者 杨 军 发自重庆 http://news.sohu.com/20080818/n258969732.shtml   千古艰难唯一死。2008年5月24日,年仅46岁的重庆大学教授李志良,从自家楼上一跃而下,放弃了正处于学术盛年的生命。   近年以来,教授自杀事件已有数例:2006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师文力从办公楼坠下,当场死亡。 2007年1月,年仅45岁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某女教授自杀身亡。2007年12月,50岁的人民大学中文系博导余虹跳楼自杀,并引起媒体大范围关注和讨论。   相比类似事件引起的热议,数月之间,理工科教授李志良之死却只引起了网络上小范围的讨论。   学生爱戴的老师   李志良是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老师,研究生导师,因为化工学院没有博士点,李同时在重大生物学院带博士。重点从事药物疫苗设计创制、药物生物谱学、化学生物信息与计量学等方面的研究。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他是一个好老师,是学生特喜欢的那种老师。   李老师中等身材,人看起来很学术气,头顶略秃,被学生开玩笑地称为锃光瓦亮的脑袋。1990年3月博士毕业,师从著名的化学家俞汝勤院士,博士毕业后赴日做博士后,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两年后,他谢绝老师的挽留回到母校湖南大学任教,传为佳话。   1997年调入重庆大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据说会说三门外语。一口浓重的湖南普通话,学生戏称他说日语可能更容易听懂些。讲起课来纵横捭阖,偶尔穿插吟诵诗词格律,对学生总是微笑着,虽不善言谈但是很有魅力,上课会让学生自己出来讲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像聊天一样讲课。让我钦佩的老师不多,李老师是一个。有学生这样告诉记者。   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他对学术的痴迷。他会在凌晨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就跑到实验室做实验。他和同学谈起学术问题滔滔不绝,完全沉迷其中,忘了周围的事物。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也要稿科研。对学术专注执著到近乎迂腐,工作起来没有节假日、星期天,没有时间概念。经常看到很晚他实验室的灯仍亮着,第二天胡子拉碴地上课。其建模能力也很强,每年辅导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学子。   李老师是化工学院做学术做得最好的几个教授之一,招研究生的时候,分数不够高报考他的研究生肯定没戏。他的学生就业也相当不错。没敢报考李老师研究生的学生有点遗憾地说。   李志良主研或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部基金课题20多项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独立及联合申请中外发明专利十多项。所发表论文,被SCI收录数十篇。   和学术一样获得学生高评价的是李志良的人品。他没有一点架子,和蔼、谦逊,为人正直善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对每一个学生都十分关心,自己生活非常简朴,却常常无偿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   他是为数不多的能亲自带学生搞科研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是拿到课题分给学生,自己深入科研一线的很少,李老师恰恰能做到这一点。别的老师一般也都是让学生去报账,只有李常常都是自己去报账。   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李志良给灾区捐了3万多元,虽然据学生估计,他的积蓄应该也不多。   压力何在?   同时李又是一个不太修边幅的、在生活中粗枝大叶的人,外表全然看不出是一个科学家、优秀的教授,他会在凌晨想到问题的时候直接穿着睡衣就跑到实验室,曾因为把家里和办公室钥匙都忘在实验室里,而在实验楼的路灯下站一夜。   据介绍李志良有一个能干的妻子,还有一个在重庆重点高中读书的女儿,成绩非常优秀。看上去是一个很好的三口之家,李事业发展也不错,又如此受学生欢迎。似乎没有选择离去的理由。   当时,李志良上课是在新校区D区,在从新校区回老校区的车上还和同学们聊天探讨学术问题,没有任何反常,第二天很多学生听到他自杀的消息,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没有人知道他最后的心路历程,是什么导致他跨出了这一步。他的笔记本上这样写:同学们,我对不起你们   学生们告诉记者,前几年李老师的学生出了点问题,似乎是论文抄袭或者是代写,具体不是很清楚,但当时负面影响很大,一度影响到李老师的招生。但李老师一样挺了过来,说明他心理承受能力应该还可以。   有学生推测:也许是对学术环境绝望了吧,否则我想不出他自杀的理由,他是个对学术很执著的人。很多学生都认为,李老师是一个不太管人情世故的人,除了学术,其他的东西多看得很淡。   也有学生告诉记者,李老师学术上比较厉害,但是项目申请有问题,因为现实的学术环境,能力强是一回事,申请到项目是另一回事。在相邻几个实验室中,他的实验室条件是比较差的。因为他争取不来资金,在他手下的学生就没有一定的补偿。李实验做得比较多,但是以计算为主。很多老师在外面都有自己的事业,而李志良就是纯粹搞科研的一个老师。   一个认识他的人说:我听说化学学院有老师自杀了,我想那一定是李老师。在有些人看来,李太专注于学术了,以至有点迂腐,有时候有点古怪,甚至偏执。他性格里面有种现在大学里面缺少的执著和认真,有人认为是太过认真。这导致了他在现实中有些格格不入。不怎么适应这个社会,相对来讲,为人处事很单纯,特别天真。和同事领导相处不太好。   也许他已经不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当他无比认真地给出版社填写选题申请表的时候,他可能根本没意识到,书能否出版,和他的认真与否并无太大关系。   据介绍,因为专心于学术,李的生活能力比较差,因为妻子长年在深圳工作,妻子的姐姐过来照顾他和女儿的生活。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一切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在课堂上,李志良曾把这句诗写在了黑板上。李不是那种只对枯燥的实验数据感兴趣的理工科教授,而是一个相当有激情的人,对科学的思考很有哲学韵味。这样的心灵是极其敏感的,但在现实中,他却是挺能忍的一个人,别人和他说话生气大声他也不计较。   有学生这样总结:是各方面的综合压力,造成了现在的结果。有太专注学术导致的性格缺陷,以及可能延伸出的家庭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有处处碰壁、情郁其中却不得发之于外的心理抑郁,还有现实的学术环境带来的失望以至绝望。   有学生告诉记者,李志良老师有抑郁症,曾经入院治疗过。   沉默的大多数   在现实面前,总有个人不可逾越的困境和障碍。某种程度上,中国教育体制现状导致知识分子的生存空间在缩小。这可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但确实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困扰。   李志良老师是重庆大学优秀的教授,学术造诣极高,但高山仰止,李老师虽与世无争,但在化工学院仍受到学霸排挤,李老师生活清贫,一心治学。但李老师面对同事关系,面对国内教育现状,时有困顿,不可自拔。这是百度词条对李志良老师的介绍。   虽然李志良广受学生爱戴,但奇怪的是,在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辗转联系到的采访对象都像躲瘟疫一样躲避记者。   一些学生和记者约好了采访时间和地点,第二天却又反悔,临时爽约。有学生当记者要到约定的采访地点打电话给他时,才告诉记者他正在去往成都的火车上。   李志良的一位研究生只告诉记者,他不想再谈这件事情,声音低沉。而他的一位师妹一开始同意和记者聊聊,并且约定了时间地点,后来听说师兄不愿意接受采访,她立刻也拒绝了采访,理由是让李老师入土为安,不再打扰他是最好的缅怀方式。   有学生接到记者约采访的电话,推说自己正忙,再约时间通电话,到了约定时间并不接电话,再打永远不接。在重大化工学院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的人告诉记者自己一点都不了解李志良老师,相当于不认识,所以无法接受采访,却有后来接受采访的人告诉记者,该博士对李老师的了解起码比自己多。   开始几天记者一直觉得莫名其妙,直到一位前年硕士毕业留校的辅导员声称,学校有规定,采访要通过宣传部统一安排,他不方便私下接受记者采访。后来不断有学生以这个理由拒绝记者的采访。   当日出警的派出所也告诉记者采访他们也要通过重庆大学宣传部。重庆大学宣传部则以放假师生都出行不好协调把采访时间推到了开学以后再说吧。   李志良的几位同事和同门也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当采访终于有所突破,愿意接受采访并帮记者联系了多人的采访对象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对李老师的感情。他也希望记者能理解不愿意说的人,毕竟涉及毕业等等诸多问题。不否认有学生不接受采访是不愿意再提起伤心事,想李老师早日入土为安,或者为尊者讳,怕说的什么有损老师形象。但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也许主要是对老师的爱戴,还敌不过对自己的担心,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不想去关心他跳楼的原因,不想,一点也不想。我只感觉到心里的真切的难受,感觉到真正的怀念,怀念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真正的从事研究的人,一个做事认真严谨的人,他所具有的这一切我想也是处于这个浮躁时代的人都应该怀念的东西。这是网络流传很广的悼念李志良老师的文章片段。 (责任编辑:田燕) 评:二十年前随导师张懋森教授参见学术会议,与李教授有过学术交流,其学者印象历历在目。非常悲伤此消息。不赞同李教授的选择。同时怀念已经去世的张先生。
个人分类: 转载|1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怜的中国人(2)-两分钟一人自杀
iwesun 2008-9-10 18:41
可怜的中国人(2)-两分钟一人自杀   今天看到一个报道, 《中国每2分钟1人自杀,婚姻家庭问题成为主因》 http://msn.ynet.com/view.jsp?oid=42946178pageno=2 。   明天(10日),将迎来第6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记者从重庆市志愿者总队生命救助支队获悉,我市有自杀倾向人群逐年攀升,该支队今年已接到2000多个求助电话,60%的人有自杀倾向。社会、环境等都在改变,我们应该随社会的脉搏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心理干预专家朱万里认为,这类人群除了需要社会的关心外,更应修炼自己的内在素养,珍惜生命。   中国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    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在中国自2000年以来,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相对高的自杀率还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特征: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农村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人5倍,全国90%的自杀发生在农村。中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这一差异在农村年轻女性中更为突出;发达国家男性自杀率至少是女性的3倍。    自杀倾向者五年增长五倍。   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一两名求助者的电话,半夜里经常被他们的电话惊醒!昨日,记者在市志愿者总队生命救助支队办公室,生命救助热线专家朱万里一脸忧愁。 朱万里介绍,自从2003年4月该支队建立生命求助热线后,就受到自杀倾向人群的关注。他透露,受经济、社会转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市有自杀倾向的人群逐年攀升。今年,求助者可能要超过2500人,其中60%都有自杀倾向。朱万里称,该支队成立第一年只有500多人求助,有自杀倾向的不超过60%,随后逐年递增,五年间增长了五倍多。五年来,该支队已接到10000多个求助电话,其中6000人有严重的心理危机,4000人有典型的自杀倾向。   婚姻家庭问题是自杀主因。   朱万里介绍,根据对近两年的求助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家庭、婚恋等情感问题仍然是导致自杀的主力,占近30%。朱万里称,在婚恋观念比较开放的今天,因婚外情等婚恋纠葛产生自杀倾向的占很大比例。   我市某区县电信局一负责人与秘书发生婚外情,他的妻子无法接受,多次自杀未遂,不得不向生命救助支队求助。救助专家对她进行了连续两个月的心理辅导,直到其丈夫因其他问题被抓后,她才完全平静下来。   与往年相比不同的是,生活、就业等压力因素成为自杀人群的第二大导火线,所占比例达20%左右。朱万里介绍,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加剧,更考验市民的承受能力。   他回忆,近日,我市某重点大学一名女副教授绝望地向他求助,声称自己出身农村,丈夫单位不景气,孩子上初中,房屋按揭每月要交2000多元,还要给农村父母供医药费,加上物管、水电气等日常开支,她每月4000元薪水根本不够花。深感疲惫的她想到自杀。朱万里介绍,压力因素中,来自农村的自杀倾向明显比城市高,因为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及生存压力,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此外,除抑郁症、重大疾病等原因诱发自杀占20%左右外,青少年网络成瘾和不少精英人才人际关系匮乏等占10%左右。   自杀倾向者大多智商较高。   朱万里称,对所有求助对象分析发现,有自杀倾向的人大多智商高,但不能承受打击,过于追求完美,特别是面对经济、就业、人际关系等问题,不少人不能变换角度冷静地对待。   比如,一些人好攀比,永远认为自己比别人过得窘迫,但他们只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而没有去了解别人奋斗付出的艰辛一面。同时,不少自杀倾向者性格内向,过于封闭自我,缺乏亲人、社会的关注和关爱。   朱万里称,这类人群需要平衡自己的心态,遇到挫折应理智看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对待有这样心理、性格的朋友、同事,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分关心和宽容,帮助他们走出生活阴影。(来源:重庆晚报)   俺也不知道说啥,但愿不要发展到,见面打招呼:    今天你自杀了没有?   活着不爽,自杀算了!   自决与党,自决于人民?   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954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