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研究领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怎样选择博士后导师和研究领域
热度 5 lingfeng 2019-12-10 22:11
怎样选择博士后导师和研究领域 唐凌峰 我还记得五年前快要博士毕业时候的情形:一方面是毕业论文进展缓慢,答辩日期一再推迟,另一方面是博后工作没有着落,需要抓紧时间“套磁“将来的博士后导师。对于将来进入哪一个实验室做博后,既有无限的憧憬,又有大量的问题:我应该去一个大牛的实验室还是去一个助理教授的实验室?欧美教授好还是华裔教授好?我应该去做热门的干细胞,还是更感兴趣的神经环路?我应该继续做果蝇研究,还是换成小鼠?所有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纳为两大类:怎样选择导师和怎样选择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怎样选择博士后导师是学术生涯最重要的选择之一。马臻老师在《慎重选择博士后(或博士生)导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237087 一文里,详细地归纳了一些不好导师的表现,估计很多掉入“火坑”的人读后很有同感。不过,很多的细节只有亲历或通过可靠的内部消息才能得知。 幸运的是,在进入实验室之前依然可以通过一些公开的资料来粗略判断实验室或导师的好坏,其中最关键的指标就是这个实验室以往博士后的出路。好的导师,不仅学术水平高,还会支持博士后的职业发展,在这里做了博后以后,就容易找到教职,成为PI。很多实验室的网页上都会列出实验室以往成员名单及其去向(例如Previous members,Alumni)。根据列出的博后及其离开实验室之后成为助理教授(或者与之类似的科研机构研究员)的比例,大略就能判断出在这个实验室做博后的“就业前景”如何。一般来讲,如果有20%以上的博士后能在欧美当上PI,就是一个不错的实验室了,如果超过40%就已经很高了。这个数目在全美的平均值大概是10%。 如果实验室没有列出以往博后的去向,但是有以往博士后的名单,那就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检索他们的去向。例如输入“姓名+Lab/Professor/实验室/教授/博士“等作为关键词就可以基本找到后来成为PI的博后。 如果连以往博后的名单都没有,那就有点麻烦了。这时候,需要从实验室发表文章的共同作者(主要是第一作者)里面找出所有在实验室呆过并且发表过文章的人,然后再判断是在读的研究生还是博士后,最后用上述方法找出其中成为PI的博后。 很多过来人给过一个建议:在欧美选择博士后导师,不要选择中国助理教授。我无法判断整体的情况,但是因此就把所有或大部分中国助理教授排除在外是不明智的。至少,我的亲身经历说明也有一些中国助理教授是很不错的,因为我的第一个博士后老板正是一位中国助理教授(康奈尔大学的Chun Han)。与大部分人的成见相反,老板虽然自己工作很努力,但是并不push学生和博后,每年都带全实验室去参加果蝇年会,也非常鼓励学生和博后参加系里及学院各种seminar。因为老板人不错,Han lab也成为许多轮转博士生想要加入的实验室。因此,选择博士后导师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宜因为整体的口碑把一个群体完全排除掉。 我当时还有一个疑问:加入一个大牛实验室更好还是刚起步的新实验室更好?后来陶瓷了不少大牛之后发现自己完全是多虑了:因为博士期间没有论文发表,没有一个大牛对我的申请感兴趣。选择大牛实验室做博后有很多优点也有一些缺点。显然,大牛学术眼光更好,可以给予高屋建瓴的指导;大牛实验室成员众多,不可能给予每一个博后非常具体的指导,因此博后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独立科研能力;大牛也有更广泛的人脉资源和更大的影响力,因此他们的推荐信在找教职时更有分量。各种优点相加,大牛实验室的博后成为PI的比例往往更高。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能够进入大牛实验室的博士后往往自己已经很优秀了,很多人甚至在博士期间就有CNS发表,最后成为PI,自己的优秀和博士后导师的帮助到底哪个更重要已经难以说清。此外,由于大牛实验室博士后众多且基本上都在同一个大的领域里面做研究,研究课题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想要从中找到一个别人没有做过且有发展前途的一个小方向其实并不容易。 选择助理教授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得到手把手的培训。我的经历和多数人不一样,在读博阶段,导师采取的是“放养式”培养。这种培养方式一方面锻炼了我的独立科研能力,保护了科研兴趣,但是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基础知识和技能欠缺的不足。当我进入 Han Lab 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这些不足。幸运的是,导师非常有耐心地教我。从他那里,我学会了怎样设计和做分子克隆,怎样用 Confocal 得到高质量的图像,怎样做 in-vivo time-lapse iamging 。不到两年,我们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我作为共同一作),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连续 10 个小时以上的果蝇幼虫体表感觉神经元的 in-vivo time-lapse 成像(文章及视频链接: ttps://www.pnas.org/content/114/38/E8062 )。与之对照,我读博 5 年半期间,虽有结果,但是论文一直没有投递出去。所以,选择助理教授实验室做博后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更快地发表文章,因为他们往往有了好的初步结果,且又有尽快发表文章的动力。 随着近年来国内科研水平和博士后待遇的提高,在国内做博后也成为了一个选择。那么去国外(主要是欧美)做博后更好,还是在国内做博后更好呢?对此的答案是非常明确的:从整体上来说,如果能够去国外,尽量去国外。国外做博士后,不仅整体科研水平更高、待遇更好,而且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英语水平。但是,具体到特定的实验室和导师就不一定了。事实上,5年前(2014年)当我快博士毕业时,就曾经认真考虑过回国做博士后。当时我联系的是中科院神经所的胡海岚(后来去了浙江大学)并专程回国去她那里面试,因为觉得她学术水平不错而且研究领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并没有加入她实验室,但是这几年里,她们实验室光CNS就发表了3篇,已经超过了美国一流大学的多数教授。 选择导师固然重要,但是进入一个合适的研究领域却更为关键。如果将科研人员比喻成树,研究领域就相当于一片土地,不同时期进入这个领域的科研人员就相当于不同时期种下的树。毫无疑问,一片同样大小的土地能够容纳的大树是有限的。研究领域刚开辟出来时,土地一片空白,此时进入这个领域的,占尽天时地利,自然容易长成参天大树。随着时日增长,土地里面的树越来越多,新种下的树也就越来越难以存活和长大了。 如同人一样,研究领域也有生命周期,而这个生命周期大约是 20 年。简单来讲,可以将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始期、快速发展期、饱和期和衰退期。在初始期,领域刚刚出现,领域内研究人员很少,尚有大量容易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特别容易发表好的研究论文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这一时期进入领域的人,往往很容易就能能够当上 PI 。在快速发展阶段,领域内人员快速增加,依然有比较多的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重要性开始下降,发表文章难度增加,这个阶段进入的科研人员依然比较容易找到教职。当进入饱和期以后,领域内人员开始过剩,越来越难以找到好的研究问题,这个时期进入领域的博后往往难以找到教职。当进入衰退期后,领域开始萎缩,已经进入的研究人员被迫转变研究方向或者离开科研领域。 怎样判断一个研究领域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是利用关键词在SCI数据库里检索,按照每年SCI论文发表数做成曲线图。一个完整的研究领域生命周期曲线图,在初始期每年论文发表数很低,在快速发展期直线上升,在饱和期曲线每年论文发表数基本持平,衰退期则开始下降。之所以说这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是因为总有例外的情况存在。例如,科研领域有大有小,可能大的领域已经进入饱和期,其中某一个小的领域却才进入初始期。而且正如股票的K线图一样,在饱和期出现一段时间之前,你很难判断一个领域是依然快速发展期还是马上要进入饱和期。 如果只想知道一个领域是否处于初始期或者快速发展期,则有一个更简单粗暴的方法:如果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了,那它肯定过了初始期或者快速发展期。当一个研究领域处于初始期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知道的。 对于研究领域,毫无疑问最好的进入时机是初始期,例如2005-2010年的光遗传学,2012-2015年的CRISPR。这样的机会多少有些可遇而不可求,毕竟研究领域在初始期时往往不为大众所知,且能够容纳的科研人员也非常有限。退而求其次,只要不进入处于饱和期或者衰退期的领域就不错了。然而如同选择导师一样,选择研究领域依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如老树可以长新芽,而这个新芽依然可能长成另一棵参天大树一样,一个老的科研领域里面也可以成长出新的科研领域出来。 文章的最后为自己打一个广告:我们(深圳市脉唐生物有些公司)正在招聘博士后,以细胞和小鼠为模型研究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疾病和衰老的关系。 待遇 :1. 年薪20-30万。如果能够获得深圳市或广东省的人才计划资助,收入将会更高。2. 提供住宿,五险一金。3. 表现良好者将获得包括公司期权在内的额外奖励。 另外,对于将来有志于在学术界发展者,我们承诺五年之内,如果不能在排名前 100 的境外大学(以该年度 US News 排名为准)找到助理教授的位置,公司赔偿 100 万元人民币(可以签订合同)。 要求 :1. 最好有SCI论文发表或者专利申请经历。2. 熟练掌握细胞培养或者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3. 具备独立的设计实验和撰写论文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博士后位置更类似于美国的博后,因为我们目前没有经过批准的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博后经历在国内不会被认可,但是也因此免除了繁琐的进站和出站手续,且论文、专利及科研经历从理论上来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被认可。 联系方式 :唐凌峰 博士 (脉唐生物科技创始人),邮件:LingfengTang2020@163.com,初次联系无需推荐信或者推荐人,发送简历即可。 ( 说明:本文请勿转载,谢谢 )
个人分类: 经验总结|2238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应该写论文的科研领域和职务名单之我见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9-1-19 08:45
应该写论文的科研领域和职务名单之我见 蒋继平 2019年1月19日 社会上对科研人员要不要, 该不该写科研论文有许多热议。很久以前有唯论文论, 现在反过来要破“四唯”, 破“五唯”, 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到底如何评估科研人员写论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一直以来非常关注这个话题, 也在以前发表了一些论点。 以前对这个话题的焦点是论文和产品那个更重要。 今天,在破四唯, 破五唯的声浪中再来凑热闹一次, 专门谈谈我对科研人员该不该, 要不要写论文的个人观点。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 科研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言辞, 在现代社会, 它几乎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因而,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要视研究领域和研究人员的身份职务来分别看待。凭我在科研生涯中的所见所闻, 我把我认为应该写论文的科研领域和职务名单列之如下, 供大家参考和评论。 首先我把科研领域分为: I。社会科学。 2. 自然科学。我本人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做科研的科研人员都应该写论文。我的理由是: 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一般重点是理论和模型以及统计方面的课题。 这些课题一般不涉及任何技术,产品和专利。 由此, 对在这个领域科研人员的业绩评估要以论文为主要参考标准。所以, 在社会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活动的知识分子就要积极认真地写论文。 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又要根据研究的性质来分别对待。 我把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性质简单地分为两类: 1. 理论研究。 2. 应用研究。 我个人的观点是:在做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员都应该写论文。这是因为这些研究成果不涉及任何技术, 产品和专利, 只是在理论上具有一些指导或者参考的价值。一般来说, 只有在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中的教授和科学家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再来说应用研究。 我将这个话题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的身份职务来分别谈论。 我简单地将科研人员分为教授和科学家。 这里的教授的定义是: 担任教育任务的科研人员, 一般在大学既教书又做科研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属于这一个称谓。科学家的定义是: 在科研机构只担任科研任务的人员, 没有教育的责任。 在我的认知中, 在大学和国家研究院所的教授们都应该写论文, 包括他们所带的研究生。 在应用科学领域的科学家该不该写论文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话题。 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单位, 研究课题有很大的区别。 我的意思是: 有的科学家在国家研究机构从事科研, 有的在私企任职。 粗略地来说, 在国家研究机构的科学家, 除了在机密研究机构或者涉及国家安全的课题上不能写论文外, 其他的科研人员都应该将科研成果用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 在私企的科研人员, 尤其是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的, 一般不应该将科技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公共期刊。 这是因为这些成果涉及到技术, 产品和专利。 这些都是企业生存的命根子。 有些在私企的科学家可以将一些新产品的性能特色以论文的方式发表, 但是, 这种论文一般不能涉及具体的研发过程。 这种论文一般属于企业产品推销的科学广告。 综上所述, 应该写论文的研究领域是: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理论研究课题, 应用领域中的大学和国家研究机构。 应该写论文的研究人员的职务是: 在大学和国家研究院所的教授们以及他们所带的所有研究生,在私企的科学家一般不应该写论文。 这里特别声明一下, 在美国, 在私企从事科研的高级知识分子的数量非常庞大, 比在大学的教授们要多得多。他们一般没有大学教授出名是因为他们的科研成果一般都是产品和技术专利, 而不是论文。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4583 次阅读|8 个评论
盘点2017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研究|聚焦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
bjwang 2018-2-4 10:57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 CNKI )是目前国内收录各类学术论文最多的知识平台。 2017 年 CNKI 共录农业工程学科各类文献 11601 条,主要包括期刊论文 10250 条、硕士论文 626 条、报纸 470 条和其他 255 条。 研究领域 通过对所收录论文关键词 的分析,发现从研究层次上看,约50%论文的研究层次聚焦在 工程技术(自科) ;从学科分布上看,除农业工程学科外, 汽车工业 、 农业基础科学 和 植物保护 居前3位; 农业机械 、 机械化 和 拖拉机 在论文关键词中出现频次最高;在关键词的共现矩阵中,可以发现 (问题、对策) 、 (试验、设计) 和 (农业机械、设计) 是共现频次最高的词;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 设计 和 问题 是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的中心词。 0 1 研究层次分布 0 2 学科分布 201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研究涉及CNKI中的49个学科。 前20学科 0 3 高频关键词 【计算论文中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挖掘论文核心内容、观点,可以用于揭示科研主题和科研布局状态】 统计发现,词频超过50的关键词有68个,词频超过100的关键词有20个。 农业机械、机构化、拖拉机、设计、问题等是201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重点。 0 4 关键词共现矩阵 【主题词的共现分析是根据主题词在同一篇论文中共同出现的次数来表示主题词之间的联系。一般认为,如果两个主题词频繁在同一篇论文中同时出现,往往表明这两个主题词之间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发现 问题 ,寻找 对策 ;通过 实验 ,完善 设计 是2017年中国农业工程研究人员的责任所在。 0 5 关键词共现网络 发现 问题 ,寻找解决 对策 ;通过反复 实验 ,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 的 设计 水平,为尽快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 机械化 而努力工作。这是2017年中国全体农业工程科学人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十九大精神,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体体现。 圆圈的大小 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多少,词间连 接线的粗细 ,表示在同一篇论文中共现的次数多少。 喜欢请关注我们,获取农业学科与农业工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个人分类: 学科评价|1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CiteSpace阈值设置杂谈
热度 1 mpcer 2014-4-20 11:05
CiteSpace 在单个时间分区按阈值控制网络节点数量,满足阈值条件的引文才被可视化,有 Top N 、 TopN% 、 ThresholdInterpolation 、 SelectCiters 共 4 种设定方式。 Top N 选取被引次数最高的 N 个引文, TopN% 先按被引次数排序再按百分比( N% )选取引文,这两种方式各时间分区的阈值完全相同。阈值插值( Threshold Interpolation )从被引频次 c ( citation )、两篇文献的共被引频次 cc ( cocitation )和共被引系数 ccv ( cosinecoefficient )三个层次设置阈值,其中 ccv 计算公式为 ,其中 cc(i,j) 是文献 i 和文献 j 的共被引次数, c(i) 和 c(j) 是各自的被引次数,例如在某个时间分区里,文献 i 和文献 j 共被引 2 次,文献 i 被引 4 次,文献 j 被引 3 次,则 ccv=2/sqrt(4 × 3) ≈ 0.577 。它在整个时间跨度的第一个、中间一个、最后一个时间分区分别设定阈值锚点,其余时间分区的阈值利用线性插值算法来计算,实现了不同时间分区阈值的个性化。选择施引文献( Select Citers )先根据引文记录中的 TC 字段值筛选施引文献,然后需再用 Top N 、 TopN% 、 ThresholdInterpolation 中其中一种方法作为阈值筛选施引文献中的参考文献。阈值调谐可依据 Citespace 软件界面左下角( Space Status 和 Process Reports )数据处理报告的选中的引文数量、节点数和连接数量进行调整,确定合理的阈值需要进行反复的试算和比较。软件界面左侧 Space Status 文本框中 space 栏对应数值为该时间分区内引文的有效参考文献数目,题录字段缺失及重复的参考文献不计入, nodes 指满足阈值条件的参考文献数目。 Process Reports 中 Records within the chosen range 的值指有效的引文数量,缺少参考文献的引文不记数。
个人分类: CiteSpace|21884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科学网的一点建议(限时开放)
热度 14 montec007 2012-5-12 18:41
很少给科学网提建议,偶尔提一下,也是搞笑的那种。这回是真正严肃地提一下。 不久前,科学网决定在每个博主的首页公布博主的相关背景信息,其中包括教育背景、研究领域等。后来在一些资深博友的抗议下,将教育背景、工作单位的公开设为由博主自选。但研究领域一项是必填的。 几天前,收到站内短消息: “袁老师吗?您好!我是《课堂内外》杂志社《科学Fans》杂志的编辑,我们杂志本期有一个玻璃材料方面的选题正在寻找一位作者,不知道您对这方面是否有研究?” 怎么找一个搞玻璃材料的会找到我这个做土木工程的?后来寻思,原来我在研究领域里填的是“工程材料”,玻璃材料当然是工程材料的一种了。这位编辑却不知,这个“工程材料”指的是“工程与材料”。 当然也不能怪这位编辑,有几个文科傻妞知道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变态学科分类和变态用词呢? 科学网在一级学科里,列有这样的备选项: 数理科学、化学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综合,然后就是那个“工程材料”。 跳一下:悲剧的是“管理综合”和“工程材料”两项不是什么科学,却忝列科学网之中。 跃两下:这样的用词,显然也不完全是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错,这可能涉及到文字的对称,每个一级学科只允许四个字。所以“工程与材料”是不允许的。 有木有同学问,为什么非要将这个鬼材料单拧出来“示众”? 一个不算太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是: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原科学院内制订国家研究发展几百年规划的老爷们,许多是做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的,为了他们好拿钱,决定把材料问题拔一拔。说得好听点,交叉学科。TNND,现如今做研究的,哪个不交叉啊? 喂:这个“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什么关系? 答: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的,医学科学研究死亡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如今医患关系那么紧张的根源。 总之,虽然理解起来费劲,“工程与材料”是不允许的。在天朝,形式美是一顶相当的帽子。 总之后的总之,被逼选完了“工程材料”之后,接下来的“二级学科”就是这样的选项: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冶金与矿业、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电气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That's it! 表面的光鲜之后,接下来的名词是多么的无聊和无序啊?一如当年教育部的专业评估和每周的寝室卫生大检查,桌子表面的清洁下面是塞在床底下的各式臭轰轰的短裤、袜子blah, blah, blah... ANYWAY,我没有找到我心灵的家。暂寄“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接下来的是: 不列了,总之交通工程列入其内,做交通的朋友现如今也只好屈居俺们结构工程之下了。。。。 --------------------- 不发牢骚了,直接上建议: 在“一级学科”里将“工程材料”改为“工程学科”,增列“交叉学科”或“其他综合” 在“工程学科”里列入“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能源工程等等等。 在“三级学科”里,将下拉菜单改为表单,由博主自填。 取消现在的研究领域一、二。 -------- 引申一下:这个表单折射了中国家长式专治的很多管理特点,即一切都只能在限定范围内活动,而不允许个人有任何独特的行为与言论。而一切都是为了“管理的便利”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 参考文献: 林中祥(2012-04-22)致 科学网 看完回复后即隐藏。
个人分类: 有教无类|598 次阅读|15 个评论
致:科学网
热度 2 lin602 2012-4-20 10:42
刚刚改过我的科学网中个人资料,发现‘研究领域’在首页中显示不是最好,应该是‘研究兴趣’更为确切。因为研究领域是固定的,不能反映真正的研究兴趣。例如:我填的‘有机化工’中内容是非常非常多的,我只是对其中胶粘剂新产品开发感兴趣。林产化工中内容也很多,我只做松香松节油化学。 ‘研究兴趣’最好是自己根据自己的内容撰写,而且可能要给大点的位置才能表达清楚,不用这样菜单式选择。 我们要找合作者,是从他的研究兴趣中找的,不是研究领域中找。 研究领域是‘无血无肉’的表述,只有‘研究兴趣’或叫‘研究方向’才是大家所关心的,也是互相请教寻求合作的基础,可能也是研究生们选导师所关心的内容。 以上建议供参考。
2514 次阅读|4 个评论
输入研究领域,就知道全国各个高校,哪些专家从事相关研究!
热度 1 jhongbing2 2012-2-21 18:14
领域专家检索.pdf
个人分类: 推荐|3985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研队伍管理小议
pww1380 2010-12-8 14:44
科学研究不仅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研究性质,也有不同的层次。这种团队型的人员组合结构,一般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层次上较为适用。 参考文献: 1 . 姚行艳.科研不是独角戏.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728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2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东福的研究主题很集中
XUPEIYANG 2010-8-28 08:22
资料来源: http://guest.cnki.net/grid2008/brief/result.aspx?PageName=ASP.generater_searchindex_aspxDbPrefix=SCDBDbCatalog=%e4%b8%ad%e5%9b%bd%e5%8c%bb%e9%99%a2%e7%9f%a5%e8%af%86%e4%bb%93%e5%ba%93ConfigFile=%e4%b8%ad%e5%9b%bd%e5%8c%bb%e9%99%a2%e7%9f%a5%e8%af%86%e4%bb%93%e5%ba%93.xmlDBViewType=FullTextdb_value=CHKJ%2CCDMH%2CCHKP%2CCHKNNaviField=KMC%E5%88%86%E7%B1%BB%E5%8F%B7orderby=relevanttxt_extension=xlsmwt_1_sel=%E4%B8%BB%E9%A2%98%E8%AF%8Dmwt_1_value1=%E8%82%9D%E8%82%BF%E7%98%A4mwt_1_special1=%3DNaviField2=%E8%AF%AD%E4%B9%89%E6%A0%91%E6%9D%A1%E7%A0%81sTab=mainwordnavicode=navicode2 = 我的夫人陈东福大夫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发表论文59篇,研究主题很集中。我们是大学同学,她比我强呢,H指数11,我的H指数7。不好意思啊。 陈大夫的研究领域与主题分布如下: 放射疗法 (41) 药物疗法 (17) 小细胞肺癌 (15) 癌, 非小细胞肺 (14) 治疗结果 (12) 预后 (11) 食管肿瘤 (11) 综合疗法 (9) 肺肿瘤 (8) 放射疗法, 适形 (7) 病人 (7) 回顾性研究 (5) 普通外科学 (5) 专题综合分析 (5) 肺 (5) 医院, 专科 (4) 医院, 教学 (4) 化学疗法, 辅助 (4) 辐射性肺炎 (4) 外科手术 (4) 淋巴转移 (3) 手术后期间 (3) 病理学, 临床 (3) 专科学校, 医学 (3) 胸部 (3) 脑 (3) 毒力 (3) 淋巴结 (3) 纵隔 (3) 组织学 (2) 食管 (2) 细胞诊断学 (2) 年龄因素 (2) 精原细胞瘤 (2) 癌, 大细胞 (2) 胸腺瘤 (2) 生命统计 (2) 放射治疗剂量 (2) 合作行为 (2) 癌 (2) 医院 (2) 细胞学技术 (2) 治疗学 (2) 病案 (2) 生殖器肿瘤, 男(雄)性 (2) 纵隔肿瘤 (2) 肺切除术 (2) 疾病 (2) 药物毒性 (2) 癌, 小细胞 (2) 肿瘤治疗方案 (2) 临床试验, Ⅱ期 (2) 癌, 鳞状细胞 (1) 因素分析, 统计学 (1) 组织细胞瘤, 良性纤维 (1) 心脏 (1) 紫杉醇 (1) 细胞因子类 (1) 肿瘤转移 (1) 胸外科手术 (1)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3655 次阅读|3 个评论
许培扬的研究主题很分散
XUPEIYANG 2010-8-28 08:05
资料来源: http://guest.cnki.net/grid2008/brief/result.aspx?PageName=ASP.generater_searchindex_aspxDbPrefix=SCDBDbCatalog=%e4%b8%ad%e5%9b%bd%e5%8c%bb%e9%99%a2%e7%9f%a5%e8%af%86%e4%bb%93%e5%ba%93ConfigFile=%e4%b8%ad%e5%9b%bd%e5%8c%bb%e9%99%a2%e7%9f%a5%e8%af%86%e4%bb%93%e5%ba%93.xmlDBViewType=FullTextdb_value=CHKJ%2CCDMH%2CCHKP%2CCHKNNaviField=KMC%E5%88%86%E7%B1%BB%E5%8F%B7orderby=relevanttxt_extension=xlsmwt_1_sel=%E4%B8%BB%E9%A2%98%E8%AF%8Dmwt_1_value1=%E8%82%9D%E8%82%BF%E7%98%A4mwt_1_special1=%3DNaviField2=%E8%AF%AD%E4%B9%89%E6%A0%91%E6%9D%A1%E7%A0%81sTab=mainwordnavicode=navicode2 = 许培扬发表的论文83篇,研究主题分布如下,比较分散。 主题词 (16) 信息存储和检索 (14) 信息论 (10) 咨询 (9) 方法 (9) 项目 (8) 医学 (7) 综述文献专题 (6) 期刊 (6) 专科学校, 医学 (6) 生物医学研究 (6) PubMed (6) 图书馆服务 (5) 分类法 (5) 卫生 (5) 数据库 (5) 专题期刊 (5) 数据库, 文献型 (4) 文献工作 (4) 科学 (4) 文献计量学 (4) 医学信息学 (4) 知识 (4) 传染病 (4) 生物化学 (4) 信息检索 (4) 生物科学学科 (4) 信息服务 (4) 因特网 (4) 资源指南 (3) MEDLINE (3) 问卷 (3) 数据说明, 统计 (3) 疾病报告 (3) 图书分类 (3) 组织学 (3) 文献检索课程 (3) 药物疗法 (3) 计算机通信网络 (3) 卫生政策 (3) 流感, 人 (3) 医师奖励计划 (3) 生理学 (3) 信息研究 (2) 图书 (2) 自动数据处理 (2) 专题目录 (2) 管理审计 (2) 医学信息学应用 (2) 预测 (2) 微生物学 (2) 流感病毒A型, H5N1亚型 (2) 禽流感 (2) 费用和收费 (2) 组织 (2) 病案 (2) MEDLARS (2) 概念形成 (2) 比较研究 (2) 世界卫生组织 (2)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3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博士的几点建议
xinliscau 2010-7-26 15:46
每年此时,都会有很多博士生结束自己的学生时代生活,并顺利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同的人,可能选择不同的岗位。但对于博士生而言,大部分是会选择高效或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那么,如何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或者科研共工作者的转变,将会对自身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个人经历,谈下自己一点体会。 首先,应该摆正心态,多做少说。刚进入一个单位,往往需要一到两年,认识并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及大多数同事。在不熟悉之前,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干活,少说话。毕竟,言多必失。作为新人,任何单位都有一部分老人喜欢摆资格,既然别人喜欢,你就让他摆吧。对你也没什么影响,心态上必须把自己摆在新人的位置上,这样或许更容易融入环境。 其次,在科研上,应尽快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这个尤为重要,特别是想换课题的博士,应该在过渡期,广泛地阅读各个领域最新文献,并提炼研究领域并尽快找到自己可以长期研究并适合自己的领域。在这里,我觉得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我本人也是利用两年时间完成这样一次过渡,只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并愿意做的领域,且最好与自己博士期间研究领域直接相关或部分相关的,就会比较容易上手或者取得成果。这期间,实验可以沿着自己博士期间的试验做一点深化,但主要精力必须是大量地阅读文献,我个人的作法是,学期中间坚持每天至少阅读一篇文献,放假可以每天阅读10篇文献左右,最好是阅读最新的比较权威的文献 ,这样就容易发现前沿学科及研究热点。 此外,想说的就是,不要计较太多。刚开始,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一个新单位,只要进来了,余下的就只有一条道路:努力做好。尽管因为待遇或其它种种问题(不管什么政策,政策本身没有错的。特别是引进人才时存在欺骗行为,或者不能兑现承诺的,实在该骂),很多人会在私下里骂单位,尽管这种骂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因为,你一般不会在外面骂单位的,那样等于自毁形象。尽管如此,还是不要在同事或直接领导面前表现出这样,独自一个人时骂下平静一下心态就够了。因为,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唯一能改变自己处境的就是不懈的努力。无关紧要的荣誉让别人去争吧,不用太过计较。只有如此,才会更快走好自己的路。 最后,衷心祝愿所有的新入职的或即将入职的博士都能一路走好,成果多多。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128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