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弹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调和以及调和平均(附:惯性和摩擦的影响)
热度 2 youmingqing 2019-3-8 16:01
昨晚睡前看到一个教学视频“ 3+1 = 3 ”:细线绕过轴承,两侧分别悬挂1个和3个砝码;其无摩擦运动时轴承的受力正好是3个砝码的重量。力学分析没有难度。 若 A 之倒数等于 B 与 C 倒数之和,则称 A 为 B 与 C 之调和,记为 A = B ? C 。调和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定义数乘,等等。 若干电阻并联,总的等效电阻就是他们的调和。如果考虑支路通过电流的平均值,那么定义平均电阻就是 总电阻与支路数目的乘积 ,即电阻的调和平均值。顺便说一句,电流在各支路的分配正好使总的能量耗费最低——调和意味着优化。 如果船来回两地的速度为 V 1 和 V 2 ,则速度 V = V 1 ? V 2 就是两地距离 L 与总用时 T 的比值;若要评价单程的平均用时,则可采用调和平均值 2 V 。 两个刚度为 K 1 和 K 2 的弹簧串联时,总的刚度就是两者之调和 K = K 1 ? K 2 ;土层垂直渗流时,总的渗透能力也是各层之调和,渗透能力随层数增加而降低。 n 个正数 b j 由小到大排列,算术之和总是增大,其平均值肯定大于 b n / n ,即 最大值控制了系统的下限 ;而调和总是减小,调和平均肯定小于 nb 1 ,即 最小值控制了系统的上限 。 对于前述串联弹簧和垂直渗流,要提高总体的刚度或渗透性能,关键是改善系统中性能较低者;反之亦然,如大坝之防渗,只要有一层渗透系数较低即可,小浪底的 堆石大坝采用黏土心墙 。 您的系统中各个组成如何影响总体性能呢,又该用何种平均。 附: 惯性和摩擦对一个失重试验的影响 试验中加速度约为 0.5 g ,因而砝码在 0.3 秒时间的 运动距离约为 22 厘米。这实在有些短。如果将天平斜放到桌角使其臂端伸出桌面,将砝码可运动的距离增加到 1 米以上就好了。不过,若真是这样,天平或许就不再能平衡,这个失重的演示试验就不能成立啦。需要知道, 轴承旋转部分具有质量,对运动以及细线受力也会产生影响。 若 m 2 = 3 m 1 而 m =0.2 m 1 ,天平右端的实际受力将达到 3.05 m 1 g ,对天平而言并不能忽略呢。只是天 平臂的转动惯量较大, 其 依稀可见的向右缓慢倾斜 被快速下降的砝码所掩盖。 使用固定的圆柱支承细线可以消除上述惯性的影响,但圆柱摩擦可能使试验完全失去可靠性。绕过圆柱半周的细线两侧作用力满足 F 2 = k F 1 。 k ≤ m 2 / m 1 时, 砝码运动的加速度为 a = g ( m 2 – k m 1 )/ ( m 2 + k m 1 ), 支承细线圆柱受力为 F 1 + F 2 = 2(1+ k ) m 1 m 2 g / ( m 2 + k m 1 )。 在阻力系数 k = 2.5 时 上式为 3.82 m 1 g。 天平更不能平衡。 塑料绳绕过不锈钢茶杯,两侧茶杯数为 2 和 5 时正好进入临界状态:可保持静止而稍作扰动则滑动。如果绕过圆柱一周半,因 2.5*2.5*2.5=15.625 ,两侧重量的比值达到 15 也可保持静止啊。 圆柱的摩擦使绳子中张力增大,而张力又引起绳子对圆柱的压力增加即摩擦力的增大:正反馈引起指数形式的增加。下面是课件中的一页 , 上课时当然是设计动 画而逐个显 示加以解说。 塑 料绳 绕过不锈钢茶杯半周的阻力系数 k 为 2.5 ,相应的静摩擦因子 μ 略大于 0.29 ;若是细麻绳与木杆, μ 或许有 0.8 ,则绕圆柱时半周阻力系数为 12.3 ,而一周半则可达到 1880 以上呢 。
个人分类: 随笔|8194 次阅读|14 个评论
郑玄的弓和胡克的弹簧
热度 12 武际可 2012-5-21 14:15
个人分类: 科技史|13144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弹簧光顺方法实例-动网格
jiangfan2008 2012-1-31 22:42
光顺方法计算网格节点位移并不是依赖于网格质量。因此,仅使用光顺方法,只能处理一些小变形的情况。倘若变形量过大,则会造成网格质量降低,轻则影响收敛,重则出现负网格,导致计算出错。 1、问题描述 边长120mm的正方形空腔,内有一个边长30mm的正方形固体。研究固体以角速度1rad/s旋转时对内部流场的扰动。 1、网格方案 由于四边形网格在刚体变形时会发生较大的扭曲,不太适合于使用弹簧光顺方法,因此本例中使用三角形网格。使用全局尺寸2mm,生成网格如下图所示。 2、指定运动 可以使用profile文件或DEFINE_CG_MOTION宏来定义运动。我们这里利用udf宏来定义运动。 UDF宏文件如下: #include “udf.h” DEFINE_CG_MOTION(RotationVel , dt , vel , omega , time , dtime) { omega = 1; } omega 表示z方向的角速度 。本例中以恒定的角速度旋转。 将内部四条边定义为rigid body。并把赋予运动速度。 3、动网格参数 勾选Dynamic Mesh选项,激活动网格。本例只考虑网格光顺,因此只勾选Smoothing。(说明:通常动网格应用中不会只使用一种网格更新方法,此处只是考虑光顺,所以才会这样。正常情况下本例应当使用到网格重构)。 点击setting…按键进行smoothing设置面板 。如右下图所示。 采用弹簧光顺需要设置的参数一共有四个:弹簧常数因子、边界节点松弛、收敛精度及迭代次数。 通常需要设置的参数为弹簧常数因子及边界节点松弛,其它两个参数采用默认即可。 (1)弹簧常数因子:该参数取值范围 ,取值越大表示阻尼越大,也表示边界运动对内部网格的影响越小。 (2)边界节点松弛:取值范围 ,1表示无松弛,0表示禁止节点位移。 这里先将两参数取中间值0.5。 3、其它设置 创建运动区域。设置中间四条边为rigid body,设置运动udf(注意UDF必须为编译型)。如下图所示。 4、预览网格运动 (1)观察0.5s后的网格情况 可以看到,四角位置网格已经扭曲得很厉害了。其它参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尝试。
2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创新理论?塔内温度的弹簧震荡模型
热度 2 scientister 2011-9-23 11:08
前段时间,与一位石油化工业内的教授座谈,该教授专业研究萃取和塔分离技术,是业内精英。 在讨论塔内温度控制与波动时,我提出一种塔内温度的描述方法,即塔顶和塔底温度是受控的,而塔内温度是波动的,我说:这种塔内温度波动,好比是一根弹簧,上下两端被固定,当我们上下晃动弹簧时,弹簧中间部分会上下振动,这种振动是有规律的,有传导的,幅度是受限的。 如果使得这种温度波动相对稳定,则塔分离技术就是重大技术进步。我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教授认同了这种描述和解决方案。 如果这种表述是我首创的,我建议将这种温度像弹簧振动一样波动的描述,命名为周氏弹簧理论。 哈哈,我好自恋哦!
个人分类: 我的发现|2261 次阅读|2 个评论
弹簧理论与人才引进
热度 1 lxchencn 2011-9-11 16:44
人才引进最重要的应该是识才,各路领军人物都已经是显露之才,如何引进潜伏之才呢?弹簧理论可做借鉴:展开的弹簧容易识别其弹力,有如已经成绩斐然者,卷曲而未舒展者有如卧虎藏龙,难识其威力,也是最易被人看扁的人才,然而,有朝一日厚积薄发一朝惊人,然相见恨晚,再抢已迟,出场价已经高挂了。纵观国际人才流向,美国多用未展之弹簧,中国多用舒展之弹簧,可是,很多未展之弹簧到了美国就如鱼得水,弹簧展之倍显威力,然何故原来却无法展之呢?伯乐缺之!平台缺之!人才引进,弹簧理论可鉴之矣!书以记教师节!
3341 次阅读|1 个评论
体积变化问和答
liwei999 2011-2-1 22:58
如何评价弹簧伸长后的体积变化? (11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30, 2011 05:36PM 问题在于这个计算是否可以看作与空气柱弹簧的变化等价?也就是说,是否可以通过探讨“弹簧力”的源泉,反推出来体积的变化呢?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问和答的匹配话题。 (1069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31, 2011 05:21PM 这是读书论坛上的一个题目,发帖人是个“白云千里万里”,一个马甲。但是不妨碍这个题目的成立。 引用: 问题 一个在常温下吹好的气球, 在炉子上加热, 体积增加, 还是减小? 哈哈, 答案绝对出乎意料. 如果看不出来提问者期待的答案,自然就会问条件 引用: 请给出气球材料和气体种类,加热到什么地步。 这样问,基本就是out了。 引用: 发帖者的答案是: 常识告诉你, 气球都是橡胶的. 常识告诉你,橡胶是随温度变硬的(不知道?) 你在用你的公式, 套进去看看结果. 答案是:体积基本不变的。 你如果回去用你家的炉子作试验, 由于传热的滞后, 其实气球是缩小的。 “答案绝对出乎意料”的说法在于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的说法是个常识,因此气球膨胀了是个似乎合理的推测。 “常识告诉你,橡胶是随温度变硬的”说法有些过分。因为常识显然应该是橡胶随温度变软。“变软”和弹性系数变大并不矛盾,因为橡胶弹性的根源不同于金属固体。 有个不大被人知道的橡胶特性是橡胶的弹性(系数)随温度升高变大。 因此气球在升温时有两个因素决定了气球的大小:1)气体的温度膨胀因子,2)气球在升温时收缩的因子。既然是“答案绝对出乎意料”,那么应该是因子2)是决定性的,气球要收缩就是答案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5853,75866#msg-75866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对重力测量仪器中的弹簧
jlpemail 2008-9-11 21:16
相对重力测量仪器中的弹簧 重力测量点滴之一 在相对重力测量仪器中,弹簧多是核心部件。胡克定律,在这里得到了运用。而得到高质量弹簧是有多种途径的。早期的弹簧,多由业务熟练的工人制作,需要的技术水平相当高。当然,其弹簧的合格率是非常低的。笔者参与采购国产石英弹簧重力仪器时,厂家的工程师曾经主动展示了独立的弹簧系统,并且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我国的的相对重力仪是解放后开始设计和生产的。我使用的多是地质仪器厂生产的系列产品。我经手检验的新仪器有 10 台,对其性能有所了解。曾经将仪器检验报告整理为技术文章发表在测绘技术装备上。 一位从事重力测量技术和研究的军旅高级工程师,在谈到美国的 Worden 仪器时,也对其弹簧的制作过程感慨颇多。这种仪器性能还算稳定,但也是有返修的。仪器到美国德州返修、以及采购之前,他曾经到厂家考察。重力测量仪器制造,美国同行的确比较领先。但是,也有的仪器质量差劲,无法使用。 弹簧比较娇贵。重力仪器比较娇贵,运输和作业中都需要避免强烈震动。这既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也是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在二炮测绘大队的时候,在重力测量外业,我中队的战士总是被这样要求,作业期间,仪器不能离开人。运输期间,仪器安置在海绵垫子上。绝不托运仪器,像保护暖瓶一样保护它。
个人分类: 思维秀场|567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