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龙门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地震与天府之国
热度 12 Majorite 2013-4-23 08:37
地震与天府之国 嵇少丞 为什么又是四川龙门山? 2013 年 4 月 20 日的芦山地震与 2008 年 5 月 12 日的汶川地震,都是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 — 甘孜地块沿龙门山断裂带向四川盆地强烈推覆或斜冲造成的。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当你由成都平原西行,接近芦山-邛崃-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一线时,你会看到西边巍峨挺拔的龙门山,甚为壮观。唐朝大诗人杜甫曾用“窗含西岭千秋雪”来形容由成都遥看龙门山的景象,现在大邑西边就有个西岭镇。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堪称国家的夏王朝(距今4100年)的奠基人—大禹就出生在龙门山地区。龙门山古称茶坪山或湔山,后人为了纪念大禹“凿龙门,铸九鼎,治水患”的伟大功绩,将之命名为龙门山。 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 “ 禹为西羌,生于茂州汶川”。西汉杨雄《蜀王本纪》说:“禹生石纽”。古时候,人口少,行政区划不像现在这么细,汶川和石纽皆属于茂州。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雅安市芦山县,据说是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南方丝绸之路经曾由这里伸向遥远的南方,著名的茶马古道也从此蜿蜒远去,附近的天台山据说发生过一个凤求凰的故事,也就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爱情的发生地。芦山是历史古道闪光的明珠, 如果没有地震发生的危险,这里本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世界就是这么奇怪。会发生地震的地方往往是自然景观美不胜收的地方:地势起伏强烈、山青水秀、云霞低垂、植物清华、气候温润、空气新鲜。只有建成震不倒的房子,我们才能与地震和谐共处。 地震前的芦山 地震后的芦山 地震废墟 成都平原从近 5000 年前的宝墩村文化开始,先后有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桥文化、新一村文化、青羊宫文化、最后在公元前 316 年秦灭蜀后才逐渐融入秦汉文化之中。为什么古蜀国会周期性 “ 迁都 ” 呢?其原因很可能是龙门山断裂带地震造成山体崩塌,堵塞江河,堰塞湖溃坝导致下游发大洪水。 2001 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一件金箔,外径 12.5 厘米、内径 5.29 厘米、厚度 0.02 厘米,重量 20 克。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是一个顺时针旋转着的旋涡,外层由 4 只逆时针飞行的白鹭组成。 4 只白鹭首足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博物馆将这件金箔解释为 “ 太阳神鸟 ” ,认为 “ 该器生动地再现了远古人类 ‘ 金乌负日 ’ 的神话传说故事,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 ” 。我认为下列解释似乎更合理:金箔内层漩涡代表猛烈大洪水的来临,外层 代表大洪水来临时人们幻想能像白鹭一样迅速逃生。四只白鹭 “ 首足相接 ” 代表人民相互帮助,集体逃生。四只白鹭(渔牧民族人民) “ 向着水漩涡旋转的相反方向 ” 代表人们奋力逃避大洪水。这正是 “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 。金沙古国人民敬畏自然,于此可见一斑。 白鹭是四川常见的野生动物,居住成都的杜甫曾有诗云: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西岭即是龙门山。龙门山内河流分布和转弯皆受右旋逆冲断裂影响,高差大,水流急,旋涡多。金沙遗址出土的金箔内层 “ 旋涡 ” 由 12 道等距离分布的象牙状的弧形旋转纹组成,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地震和洪水,天灾不可测,天威不可逆。 金箔 外层 4 只白鹭的 “ 4 ” 也可能代表四面八方,也许还有一年 4 季之意。无论何时,地震来了,洪水来了,四面八方(何地)的人都要逃难。 我曾建议这个图案应成为中国减灾事业的标志, 可惜人微言轻。 人类必须学会敬畏自然,一味地想彻底征服自然,结果却是灾难不断发生。人类进化的方向是顺应自然。在这颗蓝色星球的皮肤上,如蚂蚁般生活的我们,理应看得更远些。 (插图为网络照片)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7119 次阅读|15 个评论
强地震成因与预测各抒己见的根源
热度 14 QuentinYue 2013-4-21 12:25
强地震成因与预测各抒己见的根源 岳中琦 2013 年 4 月 20 日上午 8 点 02 分,强地震突然在我国四川省龙门山南端雅安芦山县发生了,造成了巨大灾难。不少专家学者就这次地震的成因和预测作了分析和论断,并和 2008 年汶川地震进行比较。有些人认为是汶川地震的强余震,又有人认为是次独立的强地震。有人说预见了这次地震,又有人说他人过去的一些预见被这次地震证明是错误的。 专家学者们,在做这些分析和论断时,可能都是基于地震是由活动地质断裂的突然主动破裂所造成。地震能量是断层两侧岩体因地壳变形而产生和储蓄的弹性应力应变能。这个固体弹性应变能是经多年长期板块移动而造成的断裂两侧岩体的逐渐缓慢变形而产生和积累的。地震能量的释放过程是断裂两侧弹性变形岩体在几秒到数十秒钟内的突然脆性破裂和扩展,和再弹性回弹。岩石弹性应变能转变成了岩石间的强力主动破裂磨擦的热能,弹性波和破碎岩石能。这就是传统的地震断层弹性回跳成因假说。它是 H.F . Reid 教授等,在研究了 1906 年 4 月 18 日美国加州旧金山 7.8 级地震造成的地表变形和同震地表土体破裂的基础上,于 1910 年提出的。 大量地震调查和研究已观察到了很多震前、地震瞬时和震后出现的自然现象。它们包括: 地震发生地点位于地壳地质体材料 - 软弱带、深大断裂带 发生许多弱震、小震的地方不一定要发生强、大地震 中小震的震源深度变化很大,而强震、大震的震源深度通常浅( 25 公里深度以内) 地震类型序列多样,如,前震 - 主震 - 余震型,主震 - 余震型,双主震型等 地震在一个地方可重复发生,各个地质体区的地震重复周期差别大,可有数十年、数百年或数千年 地震发生地点可能有空白区和围空的特点 地震前兆非常复杂、各地不一、难重复 震前局部地区不同时间可能有红外增温 临震前,人们可能有天气闷热的感觉 地震前,纵波和横波波速有时可能有变化 气象可能有变化(如大震前数年可能有大旱等) 地震前动物有异常,震后动物异常突然消失 震前可能发生电磁异常 震前大地可能有隆起等变形 震前可能有地下水、地应力、地球物理场的变化 地震时,人们先听到地声、后再感到地动 强地震前或瞬时可能会有地光闪闪 地震时有地风(或阴风) 地震前、地震瞬时,和震后可能有天然气体喷出、爆炸、燃烧、或火球 地震时候,城市可能会发生火灾、甚至巨大火灾 地震时能发生砂土液化,喷砂冒水 地震导致海啸或湖啸 强地震时,局部山地岩土被气体抛出、山崩地裂、同震地表土体破裂(拉张和剪切型) 现场观察到的同震地表断裂一般是发生在地表土体、风化岩土、煤层等软弱地层中,很少见到地表坚硬岩体被的同震断裂 地震弹性波和其幅度的大幅变化,可分为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 Love 波和 Rayleigh 波),面波振幅、周期和能量比体波大很多 在震中和近场地区测到地震波中,很难将横波同面波区分开 地表 P 波初动的象限分布 大地震可造成环绕地壳的地幔面波 单个地震突然发生,到完成时间非常短,仅数秒到数十秒 地震岩体断层的破裂速度非常高,可有 1 到 3 千米 / 秒 微观 - 宏观震中可能重叠或不同地点 地震烈度沿水平距离衰减速率远远小于它沿深度衰减速度 地震宏观震中(破坏带)位于地质材料 - 软弱带(如盆地内或边) 大地震瞬间可能立即会天昏地暗 地震瞬时和震后,空气温度可能立即开始下降 强震、大震数小时后可能会降大雨或下雪 地震后地下天然气田储量可能有巨大增加变化 大地震后的地球自转速率可能加快变化 大地震后,地面大幅度、大范围的水平位移和沉降 地震造成地表和建筑物(如高大烟囱)的旋转等破坏模式 震中垂向加速度大,远处水平加速度大 地震前后地下天然油气田的压强和储量会有较大、突然增加变化 每个断裂带在发生强地震前的平静期时间数十年、数百年、或数千年 极震区伤亡一般是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等力学机械动能所造成的,有人在地震时因吸入气体粉尘不适,似乎没有人被毒气伤害 大地震带、大天然气田和大断裂带在地球上分布是一致的(如龙门山断裂地震带和四川盆地地下天然气油田) 巨大地震可能造成大气压强短期增大或变动 很多断裂地震带附近存在大量活动喷发火山,地震和火山伴生。 地震断层弹性回跳成因假说(或板块活动假说)本身是不能符合自然规律和自然逻辑地解释上述很多地震现象。并且,它与上述不少地震现象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大地震宏观震中断裂带在震后空气立即降温同断层岩石强力主动破裂磨擦生热之间的矛盾。先听到地声、再感到地动与断裂主动破裂造成地动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理论实现预测单个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相关文献调查和研究表明,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上述很多地震现象是,震前、地震瞬时和震后,地壳断裂岩体闭锁段主动再断裂所附带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因而,人们对这些众多,被认为是附带的、次要的地震现象的研究和认识相当缺乏。有些现象的研究甚至几乎空白。人们研究最多、最为集中的部分现象分别是地震波、活断层和大地形变。这可能是因为,人们认为这三种现象才是真正的、主控地震现象。 一百年来,逐渐一致地对这部分被认为与地震成因和前兆真正和主控的地震现象的研究、应用和积累,可能导致了目前全球地震成因、预测和预报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和更加困难的局面。它也可能是今天人们对四川省龙门山南端雅安芦山县发生强地震的成因与预测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的根源。 2013 年 4 月 21 日中午 12 点写于港大办公室
10514 次阅读|30 个评论
龙门山断裂带与强震
热度 45 Majorite 2013-4-20 11:09
龙门山断裂带与强震 嵇少丞 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造成的围墙倒塌(网络照片) 2008年5月12日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发生在 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下面,我就科普一下龙门山断裂带。 在中国地图上有一条由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 1901 ~ 1998 )先生提出的 “ 胡焕庸线 ” 。这条直线,北起黑龙江爱珲县、西南达云南腾冲,它把中国大陆分成西北和东南两部分,线的东南侧 , 土地只占整个国土面积的 36 % ,人口却是全国的 96% 。线的西北侧 , 情况恰恰相反。在四川省的地图中,也有这样一条人口分布疏密的对比线,它就是龙门山脉。龙门山以东是称之为 “ 天府 ” 的成都平原, “ 田肥美,民殷富 …… 沃野千里 , 蓄积饶多,此谓天府。 ” 龙门山以西是中、高山、极高山和高原的世界,遍布湍急的河流、深切河谷,自然环境注定这里不能像川东一样养活众多的人口,而只能是游牧民的天下。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龙门山脉北东-南西向长约 500 千米,北西-南东向宽约 40 ~ 50 千米,从东到西分别是山前冲积平原 ( 海拔约 500 米 ) 、高山地貌 ( 海拔 2000~5000 米 ) 和高原地貌 ( 海拔 4000~5000 米 ), 为当今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边界。龙门山地区的地形坡度比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还大,这样的地貌特征本身就说明垂直龙门山方向上水平构造应力分量很大。前人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古地磁资料都证明龙门山脉晚新生代以来经受了强烈的右旋斜冲。但是,横跨龙门山布设的 GPS 区域观测网在 5.12 之前的近十年的测量结果却显示基本上没有位移,有些人据此推断龙门山断裂带不是活动地震构造,把该地区从全国强震重点防范区的名单上剔除。在 5.12 地震发生在前,当地政府和民众都认为龙门山地区不会有大地震发生,因此也就没有采取任何应对地震灾害的策略与措施 , 更没有为应对可能的地震灾害而储备救援物资。事实上,在 GPS 观测的时间段内,龙门山断裂带处于闭锁状态,并不证明龙门山断裂带是不活动的构造 。 与龙门山隆起有关的主干断裂主要有三条 ( 图 1 ~ 2 、图 3 ) :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沿茂县 - 汶川 - 卧龙一线,也被称之为汶川 - 茂县断裂,大体上沿汶川到茂县的高山峡谷延伸;东边一条叫龙门山前山断裂或边界断裂,沿安县 - 都江堰 - 天全一线,也被称之为安县 - 灌县断裂;中间那条叫龙门山中央断裂,沿映秀 - 北川 - 青川一线,也被称之为映秀 - 北川-青川断裂。这三条断裂呈叠瓦状 , 都向北西倾,在地下 20~24 千米深处,这三条断裂收敛合并成一条缓倾角的逆断层,成为青藏高原推覆到四川盆地之上的主控制构造。在地表,后山断裂的倾角为 60~85 ,中央断裂倾角为 50~80 ,这两条断裂都表现为脆性变形叠加在早期的 ( 约 1.30 亿年 ) 韧性变形 ( 糜棱岩、构造片岩 ) 之上 。前山断裂发育在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地层和岩石中,地表的倾角也较陡,主要呈脆性。在印支期,龙门山中央断裂作韧性推覆,后山断裂为韧性正断,夹在这两条断裂之间的彭灌杂岩和宝兴杂岩被韧性挤出 ( 隧道流 ) 。这些杂岩是活化了扬子克拉通的结晶基底。晚新生代之后,龙门山三条主干断裂都作脆性右旋斜冲。 前山断裂是四川盆地与龙门山脉的天然分界线,前山断裂的东边地壳相对沉降,河流从龙门山里带出大量的泥沙物质,在山前形成一系列冲积扇,成都平原的人民世世代代在上面耕种着。前山断裂与中央断裂之间所夹的是低龙门山区,从东到西依次是丘陵、低山、中山,最高山顶的海拔一般不超过 2500 米,山体的岩石主要是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中央断裂与后山断裂之间所夹的是高龙门山区,山峰高度多在 3500 米以上,其中九顶山的狮子王峰海拔 4984 米,为龙门山的最高峰。高龙门山区的山体主要有前寒武系的彭灌杂岩 ( 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铁镁质的基性岩石脉组成 ) 以及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的地层和岩石构成。 1929 年,年轻的地震学家赵亚曾,来到当时还是地质空白区的四川龙门山地区科学考察,他在彭州的白鹿顶和小鱼洞一带,发现山顶上较老的二叠系石灰岩覆盖在较新的三叠系含煤岩层之上,他把这些山顶命名为 “ 飞来峰 ” ,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当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志》。后来,地质学家把这种地质现象称之为 “ 推覆构造 ” ,老的岩体顺着一系列逆冲断层被强推到新的岩层上面,就像一组由西北到东南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被强推上去的岩体叫推覆体,这些推覆体经过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形成景色秀丽的飞来峰群,吸引了历史上不同宗教在上营造庙宇寺院。龙门山里比较著名的飞来峰自北到南分别有唐王寨飞来峰、清平飞来峰、彭灌飞来峰、白石飞来峰、金台山-中林飞来峰等,这些飞来峰大多位于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之间。地质学家估计,在垂直龙门山脉方向有 43 % 的地壳缩短率,在这个方向上地壳岩石遭到挤压缩短 , 故形成高山。 5.12 地震震中下方地壳厚度约 52 千米,在震源深度 14~20 千米范围内,地壳具有平均 S 波速超过 4.0 千米 / 秒的异常高速结构。在深度 26~38 千米范围内地壳平均 S 波速约为 3.6 千米 / 秒,为低速区。成都市区地壳厚度约 42 千米,成都以东约 20 千米的龙泉驿地壳厚度仅 38 千米。在耿达和卧龙一带,地壳厚度约 60 千米。松潘-甘孜地块的地壳厚度约 60 ~ 62 千米。所以,从东到西地壳厚度逐渐增加。 5.12 特大地震就发生在映秀镇附近、途经破裂和摩擦强度都大的彭灌杂岩的龙门山中央断裂上。震源机制解表明,震源点上断层的走向为 238 、向北西倾 59 ,三个主应力的方向分别是: ( 302 , 06 ) , ( 036 , 31 ) , ( 202 , 57 ) ,括符里第一、第二个数字分别是应力的走向和倾角,采用国际惯例右手法制。 , 和 分别表示相互垂直的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同震破裂从震源出发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向北东方向传播了近 275 千米,根据地表同震破裂的产状以及上面的擦痕侧伏角,可以看出,在映秀 - 北川段断面很陡 ( 70~80 ) ,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以推覆为主,右旋走滑为辅,垂直位移最大达 10 米,水平位移最大达 4 米;但在北川 - 青川段,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以右旋走滑为主,推覆为辅。这样的构造变形的样式过去 500 万年可能一直如此,从而造成从南西到北东,山的高度逐渐减少。起源于中央断裂上的 5.12 特大地震还激发了都江堰 - 安县之间的前山断裂 ( 图 1 ) ,形成总长近百千米断断续续的地表同震破裂 , 也具明显的逆冲兼右行走滑特征,垂直位移最大达 4~5 米,水平位移 2~3 米。在都江堰 - 安县断裂东侧 5~10 千米的山前盆地中虽然地表看不到同震破裂,但出现喷水冒沙,并且呈北东向(从都江堰的聚源镇向江油方向)成带断续分布,说明地下隐伏盲断层( 大邑-郫县断裂) 被地震触发。在彭州市小雨洞镇附近有一条呈北西向逆冲兼具左行走滑的地表同震破裂带,它连接北川-映秀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 汶川县城向南至 N31 经度线之间,这段龙门山后山断裂有可能在 5.12 大地震中也被激活,断层运动可能仅集中在深部,同震断裂不一定都能传到地表。 2008 年 5 月 14 日 5.6 级 和 5 月 16 日 5.9 级两个强余震都发生在龙门山后山断裂之西,震源机制解指示龙门山后山断裂作右旋走滑,推覆的分量很小。 INSAR 雷达干涉影像表明龙门山后山断裂也有活动。 1800 年以来,龙门山中段的前山断裂上先后曾发生过 4 次中强地震 , 最大一次是 1970 年发生在大邑西边的 6.2 级地震。龙门山后山断裂自 1597 年以来,共发生过 4 级以上地震 13 次,最大一次是 1657 年 4 月 21 日(清顺治十四年三月初八)的汶川 6.5 级地震,史书上记载那次地震: “ 地震有声,昼夜不断,山石崩裂,江水皆沸,房屋城垣多倾,压死男妇无数 ” 。龙门山中央断裂自 1168 年到 5.12 之间只发生过 12 次 4 级地震,仅一次 6.2 级,发生在北川。在汶川县映秀镇地区可以看到 5 级阶地,一级阶地是这一次 5.12 地震形成的,河床抬高了 2.2 米。二级阶地高 3 米,三级阶地高 7 米,四级阶地高 25 米,五级阶地高 7 米。五级阶地的形成年龄在 52,700 年左右, 垂直 累计抬升高度为 44.2 米,所以断裂带的平均年垂直滑移速率为 0.84 毫米 / 年。如果每一次 8 级大地震可以形成 2.5 米左右的垂直滑移,那么这个地区发生类似 5.12 汶川地震的复发周期就是 3000 年。 岷江发源于川西高原岷山的贡嘎岭和郎架岭,主干河道流向先由北向南,在汶川南转向东南横切九顶山,之后流入成都平原,总落差大约 3010 米,河道平均比降为千分之八。每次地震后,岷江河水将龙门山上滑坡塌方下来的碎石和泥土带到下游的成都平原,形成冲积扇。成都平原上岷江冲积扇的最大厚度达 541 米,位于郫县、温江一带。该冲积扇的下部为大邑砾石层,中部为雅安砾石层,上部为上更新世至全新统砾石层。大邑砾石层是成都平原上最古老的冲积砾石层,其形成时间约为 360 万年前,说明 360 万年前就已经有了高起伏、陡地貌的龙门山脉了。换句话说,龙门山地区 360 万年以来,一直强震不断的,每 3 ~ 5 千年就来一次,每次地震使得龙门山长高 2 ~ 3 米,地震之后风化剥蚀与河流搬运又减少了由地震造成的山脉升高。成都理工大学李勇教授估计,龙门山年平均剥蚀速率为 0.5 ~ 0.6 毫米,近 1000 万年以来龙门山有 5 ~ 6 千米厚的岩石被剥蚀掉了,亦即, 1000 万年前埋深 5 ~ 6 千米的岩石现在出露于地表。前文曾说过由地震造成的龙门山抬升的年平均速率是 0.84 毫米,地震抬升与风化剥蚀两相抵消之后的剩余就是龙门山地区地表隆升速率,平均每年 0.24 ~ 0.34 毫米。所以,龙门山和青藏高原一样,目前仍保持隆升趋势。 震前的 GPS 观察显示( 图4 ),龙门山脉中各条断裂带的滑移速率每年平均只有 1 毫米左右,比起北边的东昆仑断裂带和南边的鲜水河-小江断裂带( 10~13 毫米 / 年)要小得多。映秀一带的龙门山中央断裂一直很平静,说明断层一直处于闭锁状态,直到 2008 年 5 月 12 日下午 14 点 28 分突然发生了 8.0 级大地震,不是 “ 小震闹,大震到 ” 的 “ 前震 - 主震 - 余震 ” 系列,而是 “ 要则不鸣,一鸣惊人 ” 的 “ 主震 - 余震 ” 系列。 5.12 大地震的动力来源还是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产生的长期能量积累和突然释放。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漂移并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屋脊 —— 喜马拉雅山和巨大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达 5000 米,地下的地壳厚度达 60 ~ 70 千米,而四川盆地下面的地壳厚度才 40 千米( 图5 )。在重力作用下,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一个大胖子突然躺到一个水床上。青藏高原深部地壳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部分熔融,就像水床垫中的水在大胖子重重身体的挤压下向四边周界涌动一样,向高原的周缘挤流。古老的四川盆地下面是强硬的岩石圈,深深地扎根于其下的上地幔之中,强烈地阻挡着青藏高原向东扩张。在青藏高原扩张和四川盆地反扩张的前沿阵地,于是就挤压形成了高耸的龙门山,这次四川 5.12 特大地震正是人类遭遇龙门山造山运动的悲惨一幕。其实,青藏高原周界及其高原内部数条大断裂历来是地震的频发区。 通过对 5.12 汶川地震的成因分析,我们认为特大强震发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 1 ) 地震的起发点 ( 地震成核处 ) 为强岩,强岩破裂强度和摩擦强度都大,起发地震的能量高,一旦触发,传之围岩, “ 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 ,周围老断层能被瞬时激活,多米诺骨牌效应,连锁反应,犹如 “ 一颗炸弹引爆一个或连续几个炸药库 ” 。 5.12 之前,那些老断层本来就已处于临界壮态,一旦被引发,可想而之。 5.12 地震的震源位于龙门山脉内彭灌杂岩体之中。彭灌杂岩体在地面上呈透镜形,北东 - 南西向上长约 105 千米,南东 - 北西方向上宽约 30 千米。该杂岩体主要由闪长岩、花岗岩、混合岩、片麻岩等组成。这些结晶岩石,形成于新元古代 ( 距今约 8.30~7.45 亿年 ) ,主要组成矿物是石英和长石,岩石的剪切强度和摩擦强度都特别大,绝不轻易破裂和滑动,除非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内应力积累得非常高。一旦应力达到其破裂强度或摩擦强度,必然要瞬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形成大地震。彭灌杂岩体西北侧出现的是前寒武纪的沉积岩,如粉砂岩、板岩、页岩、砾岩等;在彭灌杂岩体的东北方和东侧分布的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积岩和浅变质岩,如千枚岩、绿泥石片岩、灰岩、煤系地层等,这些成层的沉积岩和浅变质岩的剪切强度和摩擦强度比彭灌杂岩体中的结晶岩石低得多。正由于如此,从彭灌杂岩体中形成和传出的地震断裂立刻所向披靡地向东北方向迅速打穿所有的沉积岩和浅变质岩层,过了北川后又向青川和陕西宁强方向传了近 150 千米才停下来。主震后第 13 天青川县境内还发生一次 6.4 级余震。所以说,这次 5.12 汶川大地震是始于强岩,传之弱岩,故强度大,波及范围广。地壳中蛇纹岩、绿泥石片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等变质岩和页岩、板岩、泥岩等沉积岩属于屈服强度和摩擦系数都低的岩石,在地质构造应力作用下,这些岩石常常是作韧性变形即蠕变, “ 走而不断 ” ,岩石在 “ 走 ”( 变形 ) 但不形成脆性断裂。灰岩在地表看似很硬,但在地下十几千米深处温度压力较高和有水环境中,其强度并不太高。在沉积岩和浅变质岩中,力学性质较强的 ( 如砂岩 ) 和较弱的 ( 如页岩 ) 岩层总是互层出现的,根据最小能原理,断层总是选择在弱岩层中通过,尽量避免切割强岩层。在弱岩体中形成不了强震。所以,我们认为 “ 强岩强震、弱岩小震、软岩不震 ( 蠕滑 )” 。这条规律可以用到区域地震预测中去。 ( 2 ) 震源深度适中。在龙门山地区震源深度约为 15~20 千米,刚好在脆-韧性转变带之内,即地壳强度剖面的峰值段,能成强震。在脆性应变区,岩石摩擦强度随深度增加而作线性增加;在韧性应变区,岩石流变强度随深度增加而作非线性减少。所以,在脆-韧性转变带上岩石强度最大,最有可能形成强震。震源太浅 ( 如几千米深 ) 肯定形成不了大震,例如,洋中脊的正断层上就无强震。 ( 3 )较高 倾角 ( 大于 53 度 ) 的逆断层。正断层往往形成不了强震。激发一个倾角 26.5° 的逆断层所需的差应力要比激发一个正断层高约 4 倍,比激发一个走滑断层高约 2.5 倍。活动一个高倾角 ( 大于 53° ) 逆断层(一个逆断层从深部到地表往往倾角逐渐加大),不仅需要构造差应力非常之高,而且要求岩石中流体压力在起发地震之时等于或大于静岩压力。大地震中,震源深度岩石破裂,流体向上排放,原先溶解在高压流体中的矿物质此时在张和剪破裂中析出结晶 ( 甚至可能成矿 ) ,断裂的完全愈合 ( 即断裂带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完全消失 ) 要靠压溶和体搬运作用完成。压溶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所以高差应力特别是岩石中流体压力的重建都需要很长时间,这就是为什么特大地震都是几千年一遇的原因。等到有一天逐渐积累的差应力和流体压力又达到一定的阈值之时 , 就会发生一次新的大地震。断层带中这样的过程会不断地循环往复。 汶川地震正好满足上述条件,故原地复发周期长,积累能量大。青藏高原的北东边界 ( 四川盆地西界、鄂尔多斯地块和阿拉善地块的南缘 ) 都是如此。读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 “ 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汶川地震已经把几千年积累的应力释放完了,四川要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又在几千年之后 ” ?汶川地震把震源点 ( 可以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个直径约 15 ~ 20 千米的球 ) 上应力和流体压力释放差不多了,在这个点上 2000~3000 年不会有大震了,这并不等于说整个四川三千年就不震了。相反,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映秀 - 宝兴 - 泸定)、石棉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以及四川盆地内部的龙泉山断裂带和华蓥山断裂带南部因汶川大地震发生,应力反而增加。即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 - 北川 - 青川断层 ( 275 千米长 ) 和灌县 - 安县断层 ( 100 千米长 ) 上。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 - 青川断裂、江油 - 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 5.12 地震系列的活动。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说 “ 汶川地震后,四川三千年不震,四川省的防震工作从此就可以不做了 ” 。 今天雅安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就是一个无情的说明。汶川地震之后四川灾后重建的房屋是否经受得起强震的二次打击?我甚担心! 四川盆地西侧有龙门山断裂带,东面有华蓥山断裂带,中间还有龙泉山断裂、蒲江-新津-成都-新都-广汉-德阳断裂、大邑断裂、竹瓦铺断裂和绵竹断裂等,盆地内部还有一些隐伏的盲断层,这些断层具逆冲推覆或右旋斜冲推覆性质,隐伏地下 5~15 千米深处,地表很少有形迹可循,与之相伴生的往往是一些非对称性的地层褶皱 ( 即断层传播褶皱 ) 。在未来 500~1000 万年之内,龙门山褶断带将进一步东移,华蓥山和龙泉山都向西推覆,四川盆地将越来越小,盆地内沉积岩层的活动褶皱越来越强(薄皮构造)。四川盆地内部地震的震源不会太深,一般不大于 15 千米。另外,四川盆地中较厚的松散的沉积,具有明显的震害放大作用,沙土震动液化以及软土震陷等作用对工程建筑的破坏极为严重。四川盆地内隐伏盲断层之上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即使一次 6.5 级地震都会给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带来惨重的社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希望四川省领导和有关部门居安思危,具强烈的忧患意识,密切监测四川盆地内部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同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并严格把好建筑质量关。 我在雅安这个城楼里喝过茶, 它还安在吗? 我也在这里也喝过茶,当初与我同坐的人还安好吗? 芦山地震的主震及其余震分别信息  序号 发震日期 发震时刻 纬度(°N) 经度(°E) 震源深度(Km) 震级(M) 震中地点   主震 2013-04-20   08:02:46.0   30.3   103.0   13   7.0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1 2013-04-20   08:06:38.0   30.2   102.9   10   4.8 芦山、宝兴、天全交界   2 2013-04-20   08:07:32.0   30.3   102.9   10   5.1 芦山、宝兴交界   3 2013-04-20   08:27:25.8   30.3   102.9   15   3.6 宝兴、芦山交界   4 2013-04-20   08:31:34.5   30.4   102.9   12   4.1 芦山、宝兴交界   5 2013-04-20   08:37:12.0   30.2   102.9   19   4.1 芦山、天全、宝兴交界   6 2013-04-20   08:42:35.2   30.3   102.9   20   3.6 芦山、宝兴交界   7 2013-04-20   08:50:34.5   30.1   102.8   16   3.1 天全、芦山、宝兴交界   8 2013-04-20   08:52:23.2   30.1   102.8   13   3.7 天全、芦山、宝兴交界   9 2013-04-20   09:02:57.1   30.3   102.9   15   4.6 宝兴、芦山交界   10 2013-04-20   09:11:51.8   30.2   102.8   16   4.3 宝兴、天全、芦山交界   11 2013-04-20   09:20:09.2   30.2   102.9   19   4.6 芦山、宝兴、天全交界   12 2013-04-20   09:26:00.5   30.2   102.9   17   4.4 芦山、宝兴、天全交界   13    2013-04-20   09:37:28.0   30.3   102.9   15   4.9 芦山   14    2013-04-20   09:39:34.1   30.1   102.9   12   4.5 芦山、天全交界   15    2013-04-20   09:54:55.5   30.3   102.9   19   3.2 芦山、宝兴交界   16   2013-04-20   10:01:41.4   30.2   102.9   15   3.7 芦山、宝兴、天全交界   17   2013-04-20   10:06:29.0   30.2   103.1   10   3.3 雅安雨城区、名山、成都邛崃交界   18    2013-04-20   10:12:34.7   30.3   102.9   20   3.4 芦山、宝兴交界   19    2013-04-20   10:19:04.9   30.3   102.9   15   4.3 芦山、宝兴交界   20    2013-04-20   10:29:48.7   30.2   102.8   18   3.7 天全、芦山、宝兴交界   21    2013-04-20   10:38:34.7   30.2   102.9   17   4.6 芦山   22    2013-04-20   10:41:14.1   30.2   102.9   9   3.2 芦山、天全、宝兴交界   23    2013-04-20   10:46:46.6   30.3   102.9   17   3.3 芦山、宝兴交界   24    2013-04-20   11:04:56.6   30.3   102.9   20   3.2 芦山、宝兴交界   25    2013-04-20   11:19:50.1   30.2   102.9   20   3.6 宝兴、芦山、天全交界   26    2013-04-20   11:29:11.5   30.2   102.9   17   3.3 天全、芦山、宝兴交界   27    2013-04-20   11:34:15.3   30.1   102.9   11   5.3 天全、芦山交界   28   2013-04-20   11:40:23.2   30.1   102.9   14   3.7 天全、芦山交界   29    2013-04-20   11:55:38.2   30.3   102.9   11   3.4 芦山、宝兴交界   30    2013-04-20   12:38:50.4   30.4   103.0   16   3.0 芦山、宝兴交界   31    2013-04-20   12:47:02.2   30.2   102.8   14   3.0 天全、芦山、宝兴交界   32    2013-04-20   13:36:36.1   30.2   102.9   16   3.2 芦山、天全、宝兴交界   33    2013-04-20   13:39:05.6   30.3   102.9   15   3.3 芦山、宝兴交界   34    2013-04-20   13:44:02.4   30.1   102.8   17   3.4 天全、芦山交界   35    2013-04-20   13:52:07.2   30.3   102.9   15   3.1 芦山、宝兴交界   36    2013-04-20   14:12:45.6   30.1   102.8   16   3.0 天全、宝兴、芦山交界   37    2013-04-20 14:23:16.8   30.2   102.9   15   3.0 芦山、宝兴、天全交界   38    2013-04-20 14:43:20.9   30.2   102.9   16   3.6 芦山、天全、宝兴交界   39   2013-04-20 15:12:23.4   30.4   102.9   16   3.0 芦山、宝兴交界   40    2013-04-20 15:18:32.1   30.4   102.9   17   4.1 宝兴、芦山交界   41    2013-04-20 15:53:27.6   30.3   102.9   15   3.6 芦山、宝兴交界   42    2013-04-20   16:06:03.1   30.3   103.0   15   3.4 芦山   43    2013-04-20   16:39:43.4   30.4   103.0   15   3.2 芦山、宝兴交界
个人分类: 地震灾区|41618 次阅读|53 个评论
四川龙门山南段今发生强震, 证实本人先前预言
热度 60 Majorite 2013-4-20 09:00
四川龙门山南段今发生强震,证实本人先前预言 嵇少丞 又一次灾难降落四川 在今天地震中倒塌的房屋 博主曾到龙门山南段的天全县地震台考察 今天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2.3公里。 震中距庐山县城19公里,芦山县芦阳镇、飞仙关镇、双石镇、太平镇、思延乡等地震感非常强烈,宝兴、天全等地震感强烈,雅安、成都、乐山、甘孜等地强烈有感。 正如本人在先前博文中所预言那样,强震果真不幸在龙门山南段发生了。 一个7级地震在芦山县肯定会造成大量的房屋坍塌,因为本人去考察过当地的房屋是不抗震的。此外, 该地震也会造成通往山体 垮塌, 使得去 震中芦山的交通中断,影响救援。 今天的地震发生在一条北东-南西走向(走向219°),向北西倾斜(倾角较缓, 在震源处约为33°)的右旋走滑逆冲断层上, 我估计这条发震断裂就是龙门山的山前断裂, 破裂持续时间为了30秒时间, 同震破裂长度为47公里, 断层面上的最大滑动量达到1.6米。 余震分布亦指示断裂向西的倾角很缓, 平均才18° 。余震在双石-大川断裂的西北与东南两侧都有,说明 双石-大川断裂 不是发震断裂,发震断层的地表行迹还在其东边,但是地表似乎没有明显的破裂行迹,山-盆交接为褶皱,后者与其下隐伏的逆断层有关,故发震断裂是隐伏断层,即使6.6级地震后同震破裂也不会在地表暴露太多行迹,去野外考察不会见到汶川地震之后那么多的同震破裂的现象。隐伏断层应力易于集中,所以发震周期短,隐伏断层见下图 但是, 造成芦山地震的断裂的性质与2008年造成5.12汶川地震的断裂的性质几乎相同。过去,有专家说龙门山南段与中北段性质不同,甚至认为,南段受鲜水河断裂 左旋走滑剪切的影响,呈伸张状态。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5.12之后有学者在海外发表论文(例如, Toda et al. (2008), 12 May 2008 M = 7.9 Wenchuan, China, earthquake to increase failure stress and seismicity rate on three major calculated fault system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 35, L17305, doi:10.1029/2008GL034903, 2008 )说, 5.12地震不但没有造成龙门山南段山前断裂的应力集中,反而减小了那里的应力,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今天发生的地震在卫星照片上的位置, 位于山前断裂地表出露行迹(线性构造)的西侧, 山前断裂向北西倾斜 。 五角星的位置为今天雅安地震震中。 今天雅安地震的烈度分布图,中心圈烈度为VI级。成都为IV级。 紫红点是今天芦山地震的震中。那里的居民在2008汶川地震中也遭受巨大损失。 卫星GPS测定的地块位移矢量 这张图是我们与2008年6月绘制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30134.html ),分析5.12汶川地震之后该地区应力的重新集中与分布,认为下次强震必然是龙门山的南段。本人后来还多次去龙门山南段考察。这一思想,我在《解密5.12大地震》科普电影中反复强调, 该电影可以在线观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6ca5a0100jgdy.html - - 2008年6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30134.html ),我在博文中写道: 为了更好地普及地震地质知识, 我们特作此图。这里我还想用几句通俗易懂的话简单地解释一下。 (1) 一根三股拧在一起的绳子,突然断了其中一股,还要拉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力,未断的那两股上于是就多了一份附加的载荷,这一份附加力很可能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换句话说,本来还需积聚若干年才能达到发震(岩石发生脆性破裂或摩擦滑动)的临界剪切应力,由于 5.12 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的众多余震多了一份附加力而提前达到了。所以,潜在孕震区就是附加力较高的区域,即今后几年重点的防范区域。 (2) 松潘 - 甘孜地块像一个巨大的抽屉,两边是水平走滑断层(北边的昆仑山断裂和南边的鲜水河断裂, 前端是龙门山推覆(斜冲)断裂。过去两千年,这个“抽屉”的前端被坚硬的彭灌杂岩顽强地抵着,龙门山中部相对稳定。5.12那天“抽屉”的前端向东猛冲了几米,“抽屉”两侧的走滑运动今后也要跟上,以免落后。加之西边的青藏高原还紧紧地在后面推着,前拉后推, “抽屉”那有不动之理? 在《地震与大陆形影相随》(科学出版社)一书中,我写道:【青藏高原向东扩张和挤出受东部不同流变学性质地块的阻挡,例如,松潘 - 甘孜地体挤出受到流变学强度大的四川盆地的阻挡, 5.12 汶川 8.0 级地震正是松潘 - 甘孜地体向流变强度大的四川盆地地壳挤压推覆与斜冲的结果。华南地块的西南边界也从原先的金沙江 - 红河断裂带东移到安宁河 - 小江左旋走滑断裂以及滇南和越南境内的红河走滑断裂,导致川滇地体 ( 羌塘地块的南部 ) 和扬子地块绝裂分离( 图 56 )。 2008 年 8 月 30 日在四川攀枝花会理发生的 6.1 级地震就是昔格达 - 元谋断裂活动的结果。 在四川省境内,映秀 - 宝兴 - 泸定一线的龙门山南段以及它与鲜水河 - 安宁河断裂交界的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空白区,随时都有发生强震的可能,但具体的发震时间目前尚无法预测。】 参考文献 四川地质构造孕震形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30134.html 成都盆地里会发生地震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28101.html 四川盆地失去“地震屏障”后怎么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28100.html 5.12 大地震后成都将安全两百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29224.html 转播到腾讯微博 红点处为震中 芦山县属于雅安市。博主去过雅安市地震局 当地手机通讯中断,成都市民能感觉到强烈震感,由于是清晨,有市民从床上迅速爬起,大部分市民已经离开家里到院子里或空地上。 据市民讲述,家里有物品掉落地上,一位六十多岁的市民骆先生对记者说,感觉比上次(08年地震)还厉害,摇晃有10秒左右。 有市民在地震10余分钟后感觉到余震。 四川雅安发生强震 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有震感 成都市民称震感堪比5-12 不少人打电话哭泣 四川在线记者宋丹 8时28分播报: 万年场一高层小区,不少市民跑到楼下等待,打电话,哭泣,纷纷议论。有不少人穿着睡衣,还有一男子裸着上身。一男子激动地说:"我从30楼跑下来跑惨了。",有市民甚至已经拎上了一大包东西,准备外出避难,现在已经有部分市民成群结队往街面上走。 下面是龙门山南段地质构造简图与剖面图,以逆冲断层为主 今天主震之后,已经发生了3次较大的余震 MAP 5.1 2013/04/20 01:37:28 30.283 103.001 12.0 EASTERN SICHUAN, CHINA MAP 5.0 2013/04/20 01:11:51 30.218 102.876 10.0 WESTERN SICHUAN, CHINA MAP 5.0 2013/04/20 01:11:51 30.218 102.876 10.0 WESTERN SICHUAN, CHINA 秦四清、薛雷、徐锡伟、黄鑫、王媛媛、泮晓华等6在一篇题为《川滇地区未来强震预测与汶川Mw7.9级地震孕震过程分析》的学术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卷,11期,2639-2650页)中公开宣传称: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可能不是主震,而是前震(预震)。未来的巨震(真正的主震)的震中将位于虎牙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界处(32.0°N, 104.3°E;即四川省北川县开坪乡与小坝乡之间),震级为8.2-8.3级,震源深度为14公里。发震时间可能在2029-2038年之间】。他们并没有预测到龙门山南段今天的强震。今天 雅安市芦山县 发生的强震几乎宣布 秦四清 等人的预测的破产。请参见我的讨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597do=blogid=457855 . 在这 篇博文中,我明确指出:【 众所周知,北川县是 5.12 汶川地震的重灾区,龙门山断裂最大的滑移量就出现在北川县,弹性应变能量已经释放,即使再过 20-30 年,上次断开的破裂尚没有愈合(压溶 - 沉淀 - 结晶机制很慢的),何以再能发生 8.2-8.3 地震?作为地质学工作者我认为他们的预测很不靠谱。依我看,龙门山断裂带内的下次强震更有可能发生在天全与宝兴之间或附近,而不是北川县的开坪乡与小坝乡之间 ( 32.0°N, 104.3°E )】 。秦研究员,你可记得? 同样在那篇博文中,我写道:【秦四清先生的研究领域是岩土工程地质,或许对地质及其地震预测还不够内行。但是, 该文的第三作者(如果不是被人强拉挂名的话)——徐锡伟是国内知名的地震地质学家,目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管科研和外事的副所长,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工程《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总经费近5亿元人民币)的首席科学家,曾获200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徐锡伟这样一流的地震地质专家参与的研究并公开作出北川将要发生8.2-8.3级巨震的预测,就不可避免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也应引起中央领导和四川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目前四川灾区灾后重建的建筑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的巨震中再次毁损,四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再会遭受第二次严重的威胁。一旦这样的巨震突然发生,对四川省第一个大城市成都、特别是第二大城市绵阳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不要我说,大家也会明白。】 下面是今天地震的震害照片: - - - 下面这张是航空照片,看样子,芦山县灾区房屋倒塌不少。 (震害照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25985 次阅读|70 个评论
龙日坝断裂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3/4篇SCI论文]
baul 2013-2-25 09:17
龙日坝断裂带最初是通过GPS复测发现在龙门山断裂带西北存在一个明显的右旋剪切带,之后徐锡伟等(2008,中国科学)对该断裂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发现了一些地质证据。我们课题组基于以前的研究成果,在2010至2012年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对其全新世古地震和晚第四纪晚期以来的滑动速率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该断裂在青藏高原向东运动过程中于东缘的应变分配中的作用。 利用2012年在美国OSU访学期间,撰写成文,现已在线发表,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Ren J, Xu X, Yeats R S,et al. Latest Quaternary paleoseismology and slip rates of the Longriba faultzone, eastern Tibet: implications for fault behavior and strain partitioning.Tectonics, 2013,32:216-238,doi:10.1002/tect.20029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298E.d04t03 tect20029.rar 青藏高原东缘运动学模型: Ren J, Xu X, Yeats R S,et al. Holocene paleoearthquakes of the Maoergai fault, eastern Tibet.Tectonophysics, 2013,590,121-135.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0195113000516 Junjie Ren_Tectonophysics_2013.rar
个人分类: 研究论文|3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活动构造对高原边界侵蚀速率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
earofwood 2013-1-5 19:10
活动构造对高原边界侵蚀速率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
Liu-Zeng, J. , L. Wen, M. Oskin, and L. Zeng, 2011, Focused modern denudation of the Longmen Shan margin, eastern Tibetan plateau,Geochem. Geophys. Geosyst., doi:10.1029/2011GC003652. 活动构造对高原边界侵蚀速率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 — 以龙门山地区为例
2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主要聚煤期
fengjian1000 2012-9-19 16:12
华南赋煤区二叠系含煤地层 在杭州-鹰潭-赣州-韶关-北海一线以南的东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在闽西南、粤东、粤中称童子岩组,在浙西称礼贤组,在赣东一带称上绕组。在连云港-合肥-九江-株州-百色一线以南的江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龙潭组,其次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合山组。在龙门山-洱海-哀牢山一线以东、秦岭-大别山以南的扬子地层分区,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称吴家坪组,以海陆交互相为主的称龙潭组和汪家寨组,以玄武岩屑为主的陆相沉积称宣威组。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存在明显的穿时现象,含煤层位由东向西抬高,在东南分区为下二叠统,在江南分区为下二叠统上部的茅口阶(龙潭组下部),在扬子分区为上二叠统龙潭阶和长兴阶(均为龙潭组)。 华北赋煤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 华北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属典型的地台沉积,按沉积特征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在北纬41°以北的阴山、大青山、燕山、辽西的阴山-燕辽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属陆缘山间盆地沉积,在阴山、大青山称为拴马桩组,在辽西地区称为红螺岘组。在北纬35°~41°之间的华北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由老至新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在北纬35°以南(豫西及两淮)的南华北地层分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在鄂尔多斯西缘的贺兰山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从下至上划分为红土洼组、羊虎沟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其次为羊虎沟组。在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三次煤田预测工作中(1997年),石炭系和二叠系均采用二分方法,上石炭统与下二叠统之间的分界位于太原组内马平阶与龙呤阶之间。华北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存在东西分异、南北分带现象,含煤层位由北向南逐渐抬高。 北方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  我国北方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分属新疆地层分区、北山-燕辽地层分区、柴达木-秦祁地层分区和鄂尔多斯地层分区。在新疆分区的北疆地区,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为水西沟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在北山-燕辽分区的西段,下-中侏罗统自下而上分为艿艿沟组和青土井群,后者为主要含煤地层;在中段的大青山一带,含煤地层主要为五当沟组和召沟组;在东段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为海房沟组和红旗组。在柴达木-秦祁地层分区,现有木里、阿干镇、窑街、靖远等主要矿区,中侏罗统木里组、阿干镇组和窑街组为主要含煤地层。鄂尔多斯分区包括陕、甘、宁、蒙诸省区的鄂尔多斯盆地和晋西、豫西等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 下白垩统含煤地层 下白垩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东北赋煤区,地层分区主要包括二连-海拉尔分区、吉东分区和三江-穆棱河分区。二连-海拉尔分区位于内蒙东部锡林格勒、呼伦贝尔、哲里木等盟,包括百余个内陆断陷盆地,含煤地层为乐巴花群、霍林河群或扎赉诺尔群。松辽-吉东分区发育了阜新、铁法、康平、元宝山等含煤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为沙海组和阜新组,或沙河子组与营城组。三江-穆棱河分区位于黑龙江佳木斯隆起以东,含煤地层为鸡西群,鸡西群是东北最主要的含煤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城子河组和穆棱组。
个人分类: 地质|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游五大莲池胜景系列之四:龙门石塘
mqr 2012-7-23 20:34
四、龙门石塘 龙门山下龙门开, 万千石龙扑面来。 远看石塘龙争斗, 近看石塘石浪排。 熔岩若盾乾坤壮, 波涛漫卷永不衰。 鬼斧神工凭造化, 疑是女娲采石台。 注:盾形熔岩台地上,杂乱堆识着0.50——5.00米大小的熔岩块,叫做“石塘”;“石龙”,指熔岩流。
个人分类: 旧体诗|27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汶川地震的应变前兆(下)
热度 1 池顺良 2012-6-22 21:35
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龙门山强硬的彭灌杂岩阻挡了来自西部高原的推力(来自印度板块推挤或高原的自重流变),如果测站位于青川那样的震源区,记录到近场应变过程又会是另一番模样,反映恐怕会比姑咱更激烈。但经历平稳-紊乱-恢复的过程应该是共同的特点。 姑咱台位于汶川大地震近震源区,观测到的应变前兆属于源兆。 汶川发生这么大的地震,有没有离震源较远的台站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前的应变场兆呢? 检查整个观测台网的记录资料,发现格尔木台记录到了汶川地震比较清晰的应变场兆。 图 7 是在姑咱台西北方向的格尔木台的应变记录,在汶川地震前 4 个月时两路差应变转向,记录到指向东偏南方向的附加主压应力增强,方向对着龙门山断裂带。 图 7. 格尔木台五年应变记录。汶川 8 级地震前 4 个月,格尔木地块向东偏南方向施压。 2007 年 1 月后,格尔木台两路差应变已稳定下来,记录中还显现出了微弱的年变化,使之后出现的应变分岔十分明显。另一个玉树台,因本地与临近地区的地震活动较频繁,应变本底不是很平稳,但仍能看出汶川大地震前 2-4 路差应变明显的转折,差应变转折表明出现指向东面的附加主压应力,方向正指龙门山。 图 8 是在汶川正西方七百公里的玉树台的应变记录,在汶川地震前差应变出现转向,附加主压应力方向指向正东,表明玉树地块在汶川地震前开始向东方向施压。 图 8. 汶川 8.0 级地震前两个多月时,玉树地块出现指向东面的附加主压应力 由此可见,汶川地震是有前兆的,既有源兆也有场兆。说明高精度的钻孔应变观测能够捕捉到强震孕育中的源兆和场兆。我国的分量应变观测网到 2007 年底才布设好,测点数量少,只有一个姑咱台在汶川震源区外围,没有一个台位于震源区。这就象对付敌方的空袭,我们少量的防空炮火没能布设在敌机经过的航线上。 强震是岩层应力应变积累所致。反之,没有应力应变积累就不会发生强震,震前岩层材料进入应力-应变强非线性状态,强震必定有应变前兆。如果在某一强震孕育区,有多个应变测点接收到可相互印证的应变前兆信息,分析预报人员就不会出现象对待姑咱台异常那样的狐疑不决。痛定思痛,我们可否设想,除了姑咱我们如果还在青川等震源区有 2-4 个测站,汶川地震变成伤亡轻微的“第二个海城地震”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呢? 多台仪器的同步记录,将有助于圈定源区,估计震级。为实现地震数值预报积累数据和经验。 力武常次在他的“地震预报”一书中写道:“地震预报,的确是件不仅为地震学家也为广大公众所深切关注的事。像日本这样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人民长期蒙受着地震的磨难,要求实现预告地震的愿望真是望眼欲穿。” 地震有前兆,因此地震是能够预报的。但经历了数十年地震预报实践的地震工作者很清楚,地震预报是个难攻克的堡垒,尤其是确定发震时刻即临震预报的难度更大。不能攻克临震预报关,悲剧就难避免。地震科学家要全力攻克临震预报关――也许侦听来自地下的极微震和地声是一条很有希望的技术路径。 汶川8.0级地震8万生命遇难。之后是玉树、日本东海地震,又有数万生命遭灾。居安思危,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调动国家力量,拿出攻克两弹壹星、嫦娥登月的决心,攻克强震预报难关的时候了。 2012-06-20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5463 次阅读|4 个评论
龙年春节游龙门
热度 6 BihongFu2010 2012-2-2 22:47
龙年春节游龙门
龙年春节假期,回到四川老家与家人团聚,欢度新春佳节。 正月初三,不少亲朋好友聚集在我家,中午聚餐之后大家都提出希望正月初四去什么地方游览一下。我提议大家一起去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最严重的龙门山区去看看,虽然他们在电视里看过无数灾区的场面,但对于经过3年多重建后地震灾区的情况充满关切。所以,一致赞同我的提议:地震灾区深度游--“龙年春节游龙门”。 正月初四一大早,我们一行首先驱车前往位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中附近的映秀镇。经过2个多小时,我们达到了汶川县映秀镇。大地震之后,映秀镇的3年重建期间虽然经历了几次洪水和泥石流的考验,但重建后的映秀镇充满了生机和希望,白雪映衬下的美丽小镇春节期间游人如潮。如果不是保留在小镇中心的漩口中学地震遗迹(图1)提醒我们的话,大家一定以为到了一个美丽的欧洲小镇。 图1 映秀镇漩口中学"5.12"地震遗迹 第二站,我们到达了位于映秀镇西南约15公里的羌寨-水磨镇,这是一座充满羌族民族风情的美丽小镇(图2、3),经过灾后重建已经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川西著名羌族文化旅游胜地。 图2 美丽羌寨-水磨镇(羌族的碉楼) 图3 充满魅力的羌族文化汇馆 第三站,我们带领大家去了位于都江堰市的虹口镇深溪沟村和高原村一带,去体验大地震留下的地震断层遗迹。当看到被地震掀斜和抬起的公路(图4、5)等地震遗迹时,大家多感慨大地震的巨大威力,也感叹自然的神奇力量。 图4 深溪沟村一带保留的掀斜的公路(那辆小车还停留在那里) 图5 高原村一带被地震抬起2米多高的公路(当地取名为“新加坡”) 以及被掀斜的“醉汉树” 当我们结束一天的龙门山地震灾区游时,在回家的路上,大家仍然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有关地震和2012世界末日等话题。看来“龙年春节游龙门”,大家收获不小! 地震后,我去地震灾区考察过数十次,但是我看到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震遗迹也逐渐被雨水、流水、风雪等无情地“侵蚀”着,其实,深溪沟村附近的掀斜公路(图4)已经开始在“垮塌”,我担心过不了几年大地震留下的许多经典地震遗迹将会消失。所以,我建议我们地震灾区各级地方政府门应该加以重视,对一些珍贵的地震遗迹应该像日本阪神地震和台湾“九二一”地震遗迹那样采取必要工程措施,修建成室内博物馆那样来加以保护!
个人分类: 天涯海角|475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四川龙门山地区2000年地震史 -谨以此文纪念唐山大地震35周年
热度 7 Majorite 2011-7-28 21:44
四川龙门山地区2000年地震史 -谨以此文纪念唐山大地震35周年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地震局有的专家说“2008年汶川8级地震发生之前,成都和龙门山地区有历史记录的200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强震”。 据此,他们对汶川Ms8.0级地震的发生不可思议。 http://www.cea.gov.cn/manage/html/8a8587881632fa5c0116674a018300cf/_content/09_05/07/1241677893869.html http://www.edu.cn/research_8055/20090512/78169_2 有心人只要翻翻古书,就会发现在过去2000多年历史中,四川龙门山地区一直地震频发(见附件),特别是那些造成山崩、堵江、堰塞湖的地震应该不会小于7级。所以,我认为国家地震局不应该武断地做出“2008年汶川8级地震发生之前,成都和龙门山地区有历史记录的200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强震”的结论。 附件:四川龙门山地区2000年地震史 汉高后二年(前186)正月,绵竹武都山崩,压杀760人。 汉成帝元延三年(前10)正月,茂州岷山崩,壅江三日,江水竭。( 汉桓帝建和三年(149)七月,梓潼山崩。 东晋元康三年(公元336年)蜀郡岷山崩,江水竭。据`《华阳国志.李特雄期寿势志》载。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正月,松、丛二州地震,坏人庐舍。(松州今松潘县进安镇,丛州今茂县叠溪)。 唐武后大足元年(701)八月,以今剑阁为中心的剑南六州地震。 南宋孝宗隆兴四年(1164)石泉军地震三日,声如雷,屋瓦皆落。(“军”为北宋建制,其时在路之下设府、州、军、监、县。石泉军本为茂州石泉县,神宗熙宁九年属绵州,徽宗政和七年以绵州神泉、龙安、石泉三县合置石泉军,在今北川境内。南宋仍置)。 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石泉(北川)地震。 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剑门山崩。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89),剑门关山摧。 元顺帝二十二年(1354),龙州地震(元置龙州,明置龙安府,初治江油,后徙治平武)。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十二月,四川地震连三日,汉、茂二州坏碉楼三十七户,人有压死者。(汉州,唐武后始置,治今广汉市雒城镇。“雒”,luo,音同“罗”)。 明孝宗弘治九年,绵竹地震,房屋掣动。 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二月,龙安府(平武)地震。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二月,茂州(茂县)地震。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润九月,松州(松潘)地震。 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六月,石泉县(北川)地震;润九月,龙安府(平武)及松茂二州(松潘、茂县)地震。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七月,松茂(松潘、茂县)地震数日。 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四月,松潘漳腊小河平番地震。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龙安府(平武)地震。(成都、荣昌、内江同期发生地震)。 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松州(松潘)连日地震数十次,山崩城塌一百余丈,压死军民数人。(此次全川大地震波及成都、广安、重庆、巴县、珙县、乐山、威远等地)。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三月,威州、汶川、成都地震,西南皆动。 清世祖顺治十四年(1657)三月,威州、汶川地震有声,山倾水沸,并成都西南方皆动。 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川西北全境地震。据四川通志:“七月,茂州地震,叠溪平番城圯。”汉州志:“四月,地震,七月大震,茂州尤至。”什邡县志:“四月,七月,地均震。”绵州志:“七月,蜀大震,茂州至塌城死人。”乐至县志:“七月,地震,人多压毙。”三台县志:“七月,地震,伤毙人甚多。”射洪县志:“七月,地震,毙人多。”(此次大震还波及广元、绵竹、中江等地)。 清圣祖康熙五十五年(1716),松潘地震。据四川通志:“八月,松潘卫地震。”松潘县志:“八月,地震。” 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1718)七月,广元地震。 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月,灌县地震连三日。 清高宗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一月,灌县地大震,房屋多坠。 清宣宗道光三年(1823)(昭化)十月,地震有声。(昭化,北宋置县,治今广元西南昭化旧城,1959年并入广元县)。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正月,灌县地震;次年又震,凤凰山崩,没田亩。 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绵竹三月,地震。 清穆宗同治四年(1865),十二月,灌县、汉州(广汉)地震。 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汉州(广汉)、彭州、绵竹地震。据汉州志载:“七月地震,八月复震。”彭县志:“八月地震。”绵竹县志:“七月地震。” 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二月汉州地震,五月复震。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六月灌县地震,有声如雷;次年(德宗光绪元年)二月又地震。 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四川全境地震。据彭县志:“五月地震。”绵阳县志:“五月微震连日,继大震,屋宇摇动倒塌,木拔禾偃。”剑阁县志:“五月,地大震。”广元县志:“五月,地震。”松潘县志:“五月地震,屋瓦皆落。”(此次地震波及全川及邻近五省,广安“屋宇摇动”,巴中“山崩陷塌”,巫山“地大震,同日而震者五省”;其余遂宁、中江、盐亭、蓬安、大竹、渠县、万源、巫溪、奉节、丰都、八仙、合川、永川、荣昌、泸县、简阳等州县志均有地震记载)。 清德宗光绪十三年(1887)二月,松潘地震,三月、十月再震。次年六月,地震二次。 清德宗光绪十八年(1892)十二月,绵州地动,屋皆摇。 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月,潼川地震。(此次大地震波及川北及川东南,遂宁、安岳、中江、广安、蓬安、渠县、富顺、合江、南溪、井研、犍为、简阳、资中等州县志均有地震记载。潼川,元初置潼川府,明降府为州,清初置潼川直隶州,雍正时复置潼川府,治今三台县潼川镇)。 民国二年(1913)北川、绵竹、剑阁地震,绵阳县志、绵竹县志、剑阁县志均记载:“七月地震。”北川县志记载:“七月地震,屋瓦震落。” 民国十年(1921)三至六月,北川地震十余次。 民国十五年(1926)三月,灌县地震,屋撼有声 民国二十二年(1933),茂县地震。谭可瞻《灌松旅途》(载《现代读物》)记述:“民国二十二年,地震,山崩地沉,居民屋舍掩埋土中无一幸免。”常隆庆:《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载《地质评论》)记述:“八月,茂县地大震,事先无任何预告,山崩城陷,百里之内,皆为重灾,死者达八千八百人。”(其“事先无任何预告”,与今年汶川地震“事前无任何征兆”有惊人的相似!) 民国二十五年(1936),茂县地震。谭可瞻《灌松旅途》(载《现代读物》)记述:“十月,地震有声,觉地壳上起伏不已。” 民国二十九年(1940),汶川地震,涂禹山土司家庙藏经楼为地震摧残,壁画经籍俱已无存。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3115 次阅读|5 个评论
大禹若在天有灵,绝不会让后人把他的庙建在泥石流堆上
热度 3 dkysdc 2011-7-5 14:38
大禹若在天有灵,绝不会让后人把他的庙建在泥石流堆上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他“上集炎黄五帝文化之大成,下开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先河”。因而 大禹 “永远是中华精诚团结的学习典范”(引自大禹庙的介绍),管你是普通百姓,还是权贵富豪。 大禹是治水专家,他生在龙门深山,但他随父治水的过程中,游走四方,熟谙水性,所以他改 “ 堵 ” 为 “ 疏 ” 治服了肆虐的大洪水。因为治水有功,他才赢得了尧和百姓的信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正因如此,龙门山中,北川和汶川都在争抢大禹的原生地,其实大禹时代他不会固定在一处生活的,北川也好,汶川也罢,都可以以大禹故里而向世人炫耀,外人也不会过多计较。 大禹不仅知道改 “ 堵 ” 为 “ 疏 ” ,更知道避让。所以他没有把国都定在他的故里 — 龙门山,而是首先选在了河南嵩山南麓的阳城(现在的登 封)。夏朝的国都后来又多次迁徙,基本是为了躲避暴雨等天灾或者战乱。作为统治者,他和他的后继者明白 “ 顺天者生 ” 的道理,他们的迁徙之路也就在他们一直在寻找的“顺天”之道。当然,除了大自然外,统治者的 “ 天 ” 还包括老百姓,此是外话不说。 再转回大禹故里之争。地方各种势力都以争得大禹故里而为荣。所以汶川在 512 大地震后,对口支援汶川的珠海市用大手笔为大禹建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大庙,其气势用“磅礴”或“恢弘”一点也不为过,看看照片就明白了,没有一点吹嘘的成份。先打个预防针:本人没有任何捣毁珠海或汶川的用意, 在这样寸土寸金之地,盖这个大庙确实太不容易、太费力气也太需要想像力了。为汶川重建,广东尽了最大的力。本人不是建筑专家,但第一感觉这是这个庙选址可能有问题,可能没人负责的“有关方面”已经咨询了有关专家,但我的直觉仍然是:此建筑的基础不牢,所以放上几张照片,让大家看看。 先欣赏一下这气势宏伟的庙,因为一般人可能很难有机会去这样危险的大山里面,另一方面,说不定哪天被“老天”所吞噬而化为乌有。在老天面前,大禹与我们是平等的! 看看这张照片,大禹,中华民族的标志,万众敬仰崇拜的典范 大禹祭坛 大禹祭坛全景 大禹祭坛全景 禹王店,大禹在向你招手?? 过去看看究竟 大禹身后的乱石堆,这是以前泥石流经过的地方,不知道这些石头能否经历后期雨水的洗涤? 把上面的石头放大一点 大禹似乎不是在治水,而是在阻止我们:这儿危险,不要过来! 仔细看看庙上的楹联,多好:“禹继尧舜和谐千族通甘苦,夏开社稷统领万邦向大同”。夏开社稷以来 5 千年了,我们仍然在期望着和谐大同的世界。 大禹主张“德为善政,政在养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然而如果大禹真的在天有灵或能化做凡人到他的庙上看看的话,他最可能说什么:“???”。大家的智慧是无量的,希望听听大家的回复。
个人分类: 地质灾害|8220 次阅读|3 个评论
秦四清研究员,请学会与人进行正常的学术讨论
热度 11 Majorite 2011-6-22 10:50
秦四清研究员,请学会与人进行正常的学术讨论
秦四清研究员,请学会与人进行正常的文明的学术讨论 今天本人写了《 北川将在2029-2038年之间发生8.2-8.3级巨震? 》一文,与秦四清研究员讨论四川 虎牙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界处(32.0°N, 104.3°E 能否于2029-2038年之间发生8.2-8.3级巨震的学术问题。 该文的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597do=blogid=457855 然后秦四清写出《 嵇少丞教授,请勿断章取义! 》一文,指责我“ 未看懂我们发表的该文章的意思,又在断章取义了”, “不知您嵇大教授又在胡说啥,又想干什么?” 。并且说,他们的“研究对不对,需要强震预测实践的检验,而无需您嵇少丞教授的胡评乱说”。把正常的学术讨论说成 "又在断章取义发表攻击我们的言论"。可笑的是,秦四清研究员还 希望我“没事多做点学术研究,不要靠断章取义来吸引眼球”。好像,世界上只有他秦四清做学术研究,其他人整天都没事干(竟然还有人给发工资,真不错)。上述观点,明显不是一位精神正常的科研人员对待学术讨论应持的正确做法。 读者可以点击这里,下载秦四清等《川滇地区未来强震预测与汶川Mw7.9级地震孕震过程分析》的文章(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卷,11期,2639-2650页 ) 地球物理学报.pdf 从中不难读出秦四清等有关龙门山地震预测的结论:【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可能不是主震,而是前震(预震)。未来的巨震(真正的主震)的震中将位于虎牙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界处(32.0°N, 104.3°E),震级为8.2-8.3级,震源深度为14公里。发震时间可能在2029-2038年之间 】。 page 2649: pages 2649-2650: 此外,该文的致谢部分亦很有意义,请读者欣赏。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5589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龙门山地区三维地震结构
jiangkezhi 2011-4-21 12:1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孙友顺博士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作报告, 欢迎全校师生光临。 报告一 : 龙门山地区三维地震结构 报告二 : 水星早期内部状态探究 -- 卡洛雷斯撞击的地震效应 时间 : 2011 年 4 月 21 日 10:00 地点 :综合楼 101 室 ( 学术报告厅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球物理学院
个人分类: 学术报告|1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用英语表达“龙门山”这个词?
waterlilyqd 2011-2-22 16:12
How to say Longmenshen in English? The Chinese character “龙门山” (Longmenshan) has two meanings, one refers to the Longmen Mountain, another refers to the Longmen Mountain Range.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in 2008 along the Longmen Mountain Range. When editing manuscripts about topics related with the geological hazards after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I found authors use several different ways to express the concept of Longmen Mountain Range . Some use the Chinese Pin Ying Longmenshan , some use Longmen Mountain , some use Longmen Mountains , and few use Longmen Mountain Range . Searching by Google, I found most items use Longmen Mountain, the second most is using Longmen Mountains, and also some (butfewer than the former two) use Longmen Mountain Range or Longmen Mountain range , those use the last expression are most reports outside China. It’s an interesting phenomenon. Then I have a discussion with Laurence about which one should be the correct use. Waterlily: I found the longmenshan is called Longmen Mountains in most reports when I searched by Google. Waterlily : It indicates not only one mountain. Laurence : Better to clarify this. It is true there is one "Longmen mountain". According to my knowledge, the geologists speak of the Longmen Mountains, i.e., a mountain range. Waterlily : So, is it Okay to use Longmen Mountains to refer to the series of mountains? Laurence : I think Longmen Mountains OK, but for clarity, I suggest talking to Cui Peng, Li Yong, Zhou Rongjun, Huang Runqiu or Tang Chuan. Here is what Li Yong and Zhou Rongjun said in one of their papers: "By laying emphasis on the geomorphic features of the surface ruptures of the great earthquake in the Longmen Shan,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 "Shan" can be singular or plural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right? Waterlily : yes. Should we use "Longmen Mountain s structural zone" or "Longmen Mountain structural zone"? or Structural zone of the Longmen Mountains? Waterlily : Many say "Longmen Mountain fracture ", but not say ""Longmen Mountains fracture" Waterlily : so when there is a noun after the Longmen Mountains, we only use the singular form of mountain? Waterlily : it's really confusing me Laurence: It is a language problem among the geologists when they translate to English. They know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but it is not always clear for a foreign reader. In any case, the authors use different terms for the same set of mountains. They have to decide. Waterlily : So from your point of view, "Longmen Mountain fracture" and "Longmen Mountains fracture ", which is better? Laurence : The problem is there is a Longmen Mountain (one peak) and I think the mountain range is named after that one peak. It’s a similar problem to the term "Wenchuan earthquake" . The epicenter was in Wenchuan county, but the effects ranged as far as Qingchuan county, 300 km away. But the name "Wenchuan" stuck even though it is not quite accurate. Waterlily : Or should we use Longmen Mountain range in the whole article? Laurence: " Longmen Mountain range is my preferenc". But please check with a Chinese geologist. Have to go to bed now, we have the prime minister of Fiji on site tomorrow and I am arranging most of the tour. After the discussion, according to my own understanding, I tend to use Longmen Mountain Range or Longmen Mountain range to refer to “龙门山” .
个人分类: 编辑杂谈|2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野外地质考察纪实之三 感受篇
tianfei906 2010-4-11 14:33
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地考察,让我感受很深刻,受到很大的启发,对大自然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地质知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对这次5.12大地震对大地、对房屋的破坏性的亲眼目睹,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对灾区人民更加同情,也更加钦佩他们鼓舞士气、重建家园、百折不饶,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感四川人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四川雄起!中国雄起!祖国人民只要心连心,再大的灾难是震不到我们的!这些感受在电视上的视觉效果是无法达到的。 由于这次考察,我跟随了几位专业的地质专家,他们教会了我如何查看断层,如何识别岩性、地层,特别是地震后地层的错动情况在地表的表现特征,断层上盘、下盘的区分等以前只在书本上学的知识,现在去在实际应用中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实地考察方法弥补了我读大学的时候,由于非典原因,没有亲临野外现场实地地质实习的遗憾。让我了解野外的一些地质知识及其研究手段和方法。这种感性认识,是你阅读再多的专业课本都无法达到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让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才真正是地质百科全书,也让我知道要学好地质知识,只有在大自然中去领会!但是,这个还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在野外实地带领,要多向他们学习,这次要不是几位老师的讲解,我也不会体会得那么深刻。我要深深地感谢这几位老师。 其次,让我对这次地震破坏性的规律有了感性的认识,观测到三种规律(仅个人之见,有待于进一步观测和证实)。要是地震破坏真的有我观测到的三种规律(上文提到的)的话,这些可以为我们重建家园,或者是以后城市规划,工厂建立选址等提供一些参考。例如:我们建立房屋要尽量远离大断层,如果真的无法避开断层,在建立平房的时候,预制板尽量顺着断层,可能会减少破坏。对于离地震震中较远的地方,房屋破坏是间隔性的,这种间隔性一般来说是随机的,因为与地震发生的地方有关,还与地震波波长、地下介质有关,我们可能无法预测地震波的波峰要到什么地方加强,什么地方减弱,但是,利用这种规律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地方房屋破坏严重,有的地方房屋没有倒塌,提供一种可行的解释方案。也可以利用这些规律,评价一栋房屋到底是不是豆腐渣工程,从而可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还有对灾区人民在面对灾难过后,他们现在开始重建家园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特别是他们自己面对这么大的困难,我们进去考察的时候,许多人都愿意无偿的为我们带路,指点方向,还为我们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表现了川人无私奉献、热情好客的民族精神!总之,他们的言行,他们的苦难,我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一起尽在无言中吧!祝愿这些灾民早日重建好家园,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后记:这三篇是考察回学校后,自己写的日记。 汶川地震马上就要到两周年的祭日了,把这三篇日记晒出来,以此缅怀那些在汶川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人们,也希望生者更加坚强,乐观,豁达 。由于自己不是研究天然地震的,也没有深入调查,很多观点和想法只是个人之见,还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考察纪实|6045 次阅读|0 个评论
野外地质考察纪实之二 地震灾害篇
tianfei906 2010-4-11 14:19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在实地亲眼目睹了这次5.12大地震毁灭性的破坏力,心里非常沉重,感觉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啊!不过,人类无法躲避自然灾害,可是,我们能否通过科学地研究,发现或者了解一些自然灾害形成的机制和规律,减少它们对人类的灾难呢?下面是本次记录的一些地震灾害对房屋破坏性实际记录及个人的一些感性认识。房屋受破损严重性除了与房子本身的结构牢固和远离震中等这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否还隐藏着一种规律。下面就是我们在实地所观测到的在不同地区房屋受损情况出现了不同的现象(仅个人之见)。 1. 离震中较远的断裂带 我们这次考察的第一个目标地就是擂鼓镇,在擂鼓镇的三个观测点,也是我们这次主要的观测点都是沿着断裂带的。在我们走向坪上村时,我们就看到当地有的房子倒塌非常严重,有的就没有倒塌,上面只有比较明显的裂纹,即使是挨着的地方,就是看起来很破的老房子都没有倒塌,让我们感到不解。通过仔细观察,倒塌和没有倒塌的房屋大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房屋的方向(主要指平房预制板放置的方向)沿着断裂面方向的就没有倒塌,垂直断裂面方向的就倒塌的较重。当然该地区也有倒塌非常严重的房屋,对于这些房屋,我们在现场无法区分预制板放置的方向。同样,在我们考察的柳林村及交界的徐家沟村,房屋的倒塌也存在着这种现象。特别是在柳林村,我发现一栋三层的楼房,左边的预制板是垂直断裂面的方向放置的(倒塌的非常严重),而右边的预制板是顺着断裂面的方向放置的(没有倒塌,墙上只有少许裂缝)。不过,在接挨着的左侧一栋房子,预制板是顺着断裂面的方向放置的,预制板一边完好无损的还在墙上,另一边却掉了下来一层的楼顶,通过仔细观察,掉下来的那边砖墙比较薄,估计是质量问题。 图1 房屋的预制板垂直断裂面 图2房屋的预制板大致平行断裂面 图3房屋的预制板有垂直和平行断裂面 2. 离震中较近的地区 绵竹市汉旺镇是这次5.12大地震受灾非常严重的地方,这里有非常知名的东汽机械厂。我们在从擂鼓镇开往汉旺镇路途中,特别是快要到汉旺镇主镇区的公路上,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寻常的现象:公路两旁的房子是有的地方毁坏严重,有的地方没有毁坏(只是从车上看到房屋的整体结构没有倒塌,房屋内部还是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一路上至少有好几公里都是这样的现象。没有毁坏的房子,我们从结构和房屋外表看,有的是久年失修、很破旧的房子,而旁边的倒塌的房子却是新修的,结构和质量应该都没有多大问题。房屋倒塌严重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听说的,我没有亲眼见到),就是说东汽宾馆(我不太确定)还是一栋才修不久的带星级的宾馆(这种房子一般是政府把关,老百姓们都公认质量是没有问题的),在这次地震中毁坏特别严重,而在不远处的房子居然没有倒塌,这应该说不仅仅是房屋的质量问题吧?这些情况就留给我们一个疑问:这里房屋的倒塌应该不仅仅是质量问题了,可能还有其它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我在车上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结合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及这次地震发生的实际情况,是不是在北川和映秀镇断裂带上发生的地震,当地震波传到汉旺镇等地方时,两个地震波波峰或者波谷相遇,能量加强,导致了有的地方房屋倒塌严重,有的地方房屋没有倒塌?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去实地测量一下,测量任意相连的没有房屋倒塌地方之间的距离,再通过计算,是不是刚好等于地震波的波长呢?由于当天时间的关系,再说我们考察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这些,就没有去实地测量,实在是一大遗憾。希望对这方便感兴趣的人,或者地震部门以及高校的相关科研人员可以去实地测量一下,再通过计算,是否与我上面的推测相符合,以便可以解释这样的房屋毁坏性的现象。 在汉旺镇还有几个比较特别的现象就是:东汽机械厂前面的机械时钟刚好停留在2:28,这个正是地震发生时刻,如图4. 图4 汉旺镇的时钟 另一个就是房屋成剪刀型的破坏,如图5: 图5 汉旺镇剪刀型破裂的房屋 3. 离震中很近的地区 金鱼嘴电厂沿线是我们这次考察离映秀镇震中相对较近的地方,这里的房屋遭到了灭顶之灾,几乎没有完好的房子,全部都是危房,即使外表看起来整体框架没有倒塌的房屋,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上面标识了拆字,说明这些房屋已经是危房,不能够再住人。特别是我们沿着金鱼嘴电厂向山谷里走进去的两三公里路,可以看到这些房屋破坏非常严重,两山也是千疮百孔,从前茂密的树林,也不复存在。下面是部分图片: 图6 金鱼嘴电厂沿线山体滑坡(1) 图7 金鱼嘴电厂沿线山体滑坡(2) 图8 金鱼嘴电厂沿线房屋破坏情况(1) 图9 金鱼嘴电厂沿线房屋破坏情况(2) 图10 金鱼嘴电厂沿线房屋破坏情况(3) 图11 金鱼嘴电厂沿线房屋破坏情况(4) 从实地考察情况看,要是这么大的地震,离震中很近的地方,房屋质量再好,也很难逃脱灭顶之灾,就是附近耸然屹立的巍巍大山都经不起大地震的考验,何况人造的房屋呢。唯一解决的办法,只有我们在重建家园时,尽量远离大断层(大断层是容易发生大地震的)。 注: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其余是随行人员摄影
个人分类: 考察纪实|7419 次阅读|3 个评论
野外地质考察纪实之一 地质现象记录篇
tianfei906 2010-4-10 09:38
2008年7月31日,我跟随几位专家去北川的擂鼓镇,绵竹市的汉王镇、金鱼嘴电厂沿线考察5.12地震引起的地质现象。这次我们一行5人主要考察了擂鼓镇的坪上村、柳林村及徐家沟村,绵竹市的汉王镇、金鱼嘴电厂沿线。选择了比较突出的四个地质观测点,如图1,图2。 图1 擂鼓镇的三个观测点 图2 绵竹市金鱼嘴电厂沿线 第一个观测点:坪上村 坪上村位于擂鼓镇北偏西方向(如图1),在坪上村西面的山脚下存在明显的地表抬升的地质现象,如图3. 图3 地震形成的台阶(1) 通过走访和询问当地老乡,得知该处的台阶原来是和台阶下面的玉米地水平(地震前)。经过实地考察,以台阶上下的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作为参照,沿着出露的基岩向台阶延伸方向追踪,可以初步判断该台阶是地震时由于断层上盘上升后形成的,该台阶斜坡面向北西方向延伸,并向右方向有比较明显的错动。在其右方,我沿着山壁向上爬到大约150米处,由于山体滑坡出露了基岩,与台阶旁边小沟里基岩岩性一致,这是一条老的断裂面。通过实地测量:台阶的斜坡长10米,倾角360,由此可以计算该处地表抬升了5.88米,并向右扭曲了3.6米。 第二个观测点:柳林村 柳林村位于擂鼓镇西面(如图1),该处通向山上的一条山间小公路,有比较明显的抬升现象。在一户居民楼旁边,居民楼的院坝有了较高的抬升。当地老乡介绍说:他家的院坝地震前,几乎与旁边的公路水平,地震后,院坝与公路形成了2米多高的落差,特别是公路中间有比较明显的抬升。 第三个观测点:柳林村与徐家沟村交界地带 该观测点位于擂鼓镇西面稍偏南(如图1),该处的公路由于地震向上抬升很明显,特别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下游公路的水泥板抬到了上游的路上,并形成了与第一个观测点(坪上村)相似的斜坡。我们在旁边的一个人工探槽中(图4),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地层结构,以及断层错动。通过实地测量,断层上盘抬升了5.3米,与第一个观测点地面的抬升相差不大。 图4 地震形成的台阶(2) 第四个观测点:绵竹市的金鱼嘴电厂沿线 金鱼嘴电厂位于绵竹市汉王镇北西方向(如图1)。由于金鱼嘴电厂沿线山高路陡,两山的滑坡现象严重。当我们的车开到金鱼嘴电厂后,不准通行,我们只好下车沿着金鱼嘴电厂向山沟里步行踏探。一路上,两山悬崖勒壁,沟谷阴深,路窄坡高,如图5,图6,图7. 图5 金鱼嘴电厂沿线地质图 图6 金鱼嘴电厂沿线地质图 图7 金鱼嘴电厂沿线地质图 金鱼嘴电厂沿线向两山看,滑坡现象特别严重,山上岩层到处出露于地表,地震前茂密的植被现在也是千疮百孔,面目全非。新老出露的岩层成层性很好,通过向随行的李老师请教,他向我介绍了该处典型的地质现象,比如说:须家河组,雷口坡组等地层特征,这些地层有顺层的,也有推覆翻转比较明显的须家河组。 还有从天池煤矿流下来的水,把沿线河流水侵蚀泛泛发黄,这是典型的矿化水引起的地质现象。 图8 矿化水引起的地质现象 该沿线位于龙门山山前地带,这些地质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出龙门山山脉地下地质构造特点。 图9 龙门山山前地质特征(1) 图10 龙门山山前地质特征(2) 注:本文图5,9来源于网络,其余是随行人员摄影
个人分类: 考察纪实|66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川省龙门山强震复发的证据》一文的关键在于复发
杨学祥 2008-12-3 13:40
《四川省龙门山强震复发的证据》一文的图片(据 嵇少丞,2008) 学者嵇少丞的文章《四川省龙门山强震复发的证据》发表于 2008-11-27 16:33:08 科学网,对 3000 年以来汶川地震是四川省龙门山山脉唯一的一次 8.0 级特大地震的史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和质疑。 他指出,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 2008 年 5 月 12 日 发生的汶川地震是四川省龙门山山脉唯一的一次 8.0 级特大地震。龙门山地区以前是否也曾发生过高于或等于 8.0 级的特大地震?这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今后龙门山地区极有可能还会发生高于或等于 8.0 级的特大地震,也就是说, 5.12 地震既不是龙门山地区的地质历史上第一次更不是最后一次高于或等于 8.0 级的特大地震。最近 , 我在都江堰深溪沟考察时发现龙门山强震复发的一条新证据 : 照片中 , 人靠着站的那大块石头是 5.12 地震时从右侧山上滚落下来的 , 远处另一块头上长满小树的 , 体积更大的 , 滚得更远的石头 , 是上一次震级更高的大地震的产物 , 因形似灯笼被当地人叫为 灯笼石 。估计上一次强震发生在距今 2500-3000 年左右 。 2008 年 11 月 25 日 新浪网报道,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研究员洪时中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龙门山断裂带复发 8 级及以上强地震的周期大约在 2000 年 ~6000 年之间,保守估计约为 3000 年。因为,超强地震的能量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朱介寿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专家们搜集、分析了从公元前 26 年至今长达 2034 年的龙门山地震史料,发现 8 级及以上地震仅此一次, 7~7.8 级的地震共 19 次,差不多 100 年一个 7 级地震 。 我在 11 月 25 日 评论说,在人为全球变暖的大形势之下,气候变暖的速度和地壳均衡的速度都难于估计。我们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比过去 80 万年的排放总量都多,我们可能正把自己往另一极端推,那就是 500 万年前曾经发生过的热室地球。目前的温室气体集中程度可能和 300 万年前类似,它高到足够在几十万年中阻止冰川期的到来。由此而来的地壳均衡运动规模就可想而知。按历史常规速度估计的千年不能重复的地震,相对几十万年的时间尺度收缩就没有精度可言了。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7 级地震发生时,人们就没有查到该地区发生同样大震的历史记录,更没有查到该地区连续发生三次 8.5 级以上大震的记录。事实上, 2005 年 3 月 29 日 和 2007 年 9 月 12 日 该地区又发生两次 8.5 级以上大震,这能量是怎样积累的呢?气候变化已经无法用历史记录来推测,难道地震还会按照历史记录来发生吗 ? 我在 11 月 26 日 继续评论说, 世界上有仪器准确记录的地震资料仅有百年的历史。地球在整个地质时期都经受过地震,文字记载可追溯到过去的几千年。在中国,学者们曾从很早以前的历代王朝文献、文学作品及其他来源得到地震证据。最早的可追溯到公元前 1831 年的山东省地震,该记载仅提到 泰山震 ,但从公元前 780 年起中国北部的地震记载就已经相当完整了。这些历史记载如此之详细,以致现代研究者根据它们可了解当时破坏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出地震的大小。 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到,越是早期的地震,数据就越少,漏记和数据遗失的情况在所难免,特别是无人居住边远地区的地震。更早的地震记录就无据可查 。 11 月 27 日 发表的学者嵇少丞文章《四川省龙门山强震复发的证据》是一个很及时的例子。他虽然不能盖棺论定,至少可以证明历史资料的不完整性。 更为重要的是,两千年以来,龙门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并不强烈,全球地震活动强烈时期应该在 10000-6000 年前期间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而这时期是没有文字资料可查阅的。从公元前 26 年至今长达 2034 年的龙门山地震史料上没有的 8 级地震,不能说明 10000-6000 年前期间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也没有,更不能说明 8 级地震在 10000-6000 年前期间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也是千年一遇。 海平面变化资料表明,全球地震活动强烈时期应该在 10000-6000 年前期间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仅当我们能用证实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同样证实 10000-6000 年前期间 8 级以上地震的大致分布,我们才能确定龙门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规律。用 2000 年的资料证实 1000 年一遇地震的观点,这只能是推测,应该有更多的周期数据 。 参考文献 1. 漆小均。成都市防震减灾局:汶川 8 级强震将千年不复发。 2008 年 11 月 25 日 01:48 第一财经日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8-11-25/014816715788.shtml 2. 嵇少丞。四川省龙门山强震复发的证据。发表于 2008-11-27 16:33:0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578 3. 杨学祥 . 不能按常规来思考:全球变暖与冰河世纪 . 发表于 2008-11-25 16:28: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323 4. 杨学祥 . 速度非均匀的海平面上升和地壳均衡运动 . 发表于 2008-11-26 7:04: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39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42 次阅读|6 个评论
龙门山断裂带 震后水电重建争议
yangcm 2008-9-12 13:32
核心提示: 汶川地震之后,民间关于西南水电重新评估的建议重提。上周,19家NGO和46位专家学者、民间环保人士公布联合呼吁书《建议对西南不稳定地区大坝水库项目安全性重新评估》,建议在有关部门不能回答相关问题之前,应该停止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对西南诸河上的水电开发一向持有质疑态度的民间环保人士们认为,总结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是反思水电开发的一次契机。不过,以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为代表的专业人士表示并不认同非专业人士的意见,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汶川地震反而会加强在高山峡谷修筑电站的信心。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某部门了解到,这次电站的重建规划中,岷江流域的小水电会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但方案还没确定,水电站的重建方案会和灾区整体重建方案一起出台。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不会因为地震停止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但在电站的重建方案中,将更注重保护周边环境,特别注重评估地震对山区地质条件产生的影响。 经受考验的紫坪铺水库   事实是紫坪铺经受了考验,四川省水力发电学会理事长马怀新说,但不能说它经受住了考验,要不然就不应该整体沉陷   地震当天,范晓在成都市,开着车,突然感觉车飘了起来。只见到路边的大楼里,人们满脸惊恐地跑出。范晓是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他当时就明白,靠成都很近的地方,发生了大地震。一小时后,他走在四川大学的校园里,迎面一个学生骑着自行车过来,说,汶川,7.8级。   范晓害怕自己担心的事情发生,他想到的是位于汶川下游的紫坪铺水库。紫坪铺曾被称为四川省一号工程,它库容11亿立方,直接关系成都平原安危。距离有两千年历史的都江堰只有5公里,自2001年正式开工以来,围绕紫坪铺的争议从未停止,在民间反对声中,紫坪铺的反调节水库杨柳湖工程暂停。   自都江堰以上,岷江流域为上游,共有29座规模电站,10座分布在岷江干流,19座分布在岷江支流。范晓曾指出,紫坪铺上面还有一系列梯级大坝,面对岷江上游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区和大规模山崩堵江溃坝的历史背景,一旦类似上世纪叠溪、松潘大地震的事件重演,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史可查,1933年,在位于茂县北部的叠溪,曾发生7.5级地震,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在45天后崩决,形成了地震史上罕见的次生水灾。   岷江上游可能发生大地震的担心成了现实,事实是,此次汶川地震,能量超过叠溪、松潘地震。而且震中就在映秀,紧邻紫坪铺库区。   但幸运的是,地震发生时,恰好是紫坪铺腾空库容防汛期,只装了1/3库容,虽然地震后,紫坪铺曾经一度打不开出水闸门,导致水位上升,但险情很快排除。溃坝、水漫堤并未出现。5月12日当天下午5点,紫坪铺公司就发布了消息,经查明,大坝局部受损,但整体无恙。   事实是紫坪铺经受了考验,四川省水力发电学会理事长马怀新说,紫坪铺修筑按照7级烈度、8级设防。汶川地震已经远远超出它的抗震标准,但它并未垮塌。   不过汶川地震对这座大坝依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关于紫坪铺的局部受损的情况说明显示:初步查明,大坝整体沉陷20-30厘米。坝顶与溢洪道连接处出现裂缝,坝顶防渗墙有断裂。   紫坪铺是经受了考验,但不能说它经受住了考验,要不然就不应该整体沉陷,马怀新说,这座关系成都平原安危的大坝应该加紧抢修,确保雨季安全。马怀新有丰富的水电项目经验,他主导设计过岷江上游多座电站,如太平驿(装机26万千瓦)、福堂(装机36万千瓦),作为专业人士,他对岷江水电开发有比较客观的看法。   非专业人士的忧虑   19家NGO和46位专家学者、民间环保人士联合呼吁书《建议对西南不稳定地区大坝水库项目安全性重新评估》公布;然而,非专业人士的忧虑并未得到专业人士的响应   被水电专业人士称为非专业人士的范晓,也对紫坪铺安危异常关注。   几天前,范晓又去了紫坪铺大坝,他看到工人正在修补水坝的斜坡面,在裂缝位置重新用钢筋混凝土浇注。有一只小船,停在水库水面,用仪器探测大坝水面以下的情况。范晓不知道水下发生了什么,他只看到紫坪铺坝顶的楼房已经被震裂。   事实证明,紫坪铺按照抗7级烈度设计,按照8度设防的标准还是偏低了,范晓说。所以紫坪铺的经历证明,西南山区修建水电站面临的风险甚至比想象中大,对这些项目的科学性应该重新评估。   汶川地震之后,民间关于西南水电重新评估的建议重提。   上周,19家NGO和46位专家学者、民间环保人士联合呼吁书《建议对西南不稳定地区大坝水库项目安全性重新评估》公布,他们认为,汶川地震凸现出西南地区水坝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地质断裂带上是否适合修建高坝大库;在水库设计过程中对地震烈度的评估是否存在错误?在活动断裂带上修建高坝大库是否有诱发强震和巨震的可能性?   这份民间呼吁书建言,在有关部门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之前,应该停止西南地区水电开发。   46位专家学者、民间环保人士包括:清华大学教授郭于华、刘兵,北京大学教授刘东、吕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念群,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李来来,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孝辉、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展江、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等。   四川区域地质勘探大队总工程师范晓、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杨勇、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汪永晨也在这个名单之列。他们对西南诸河上的水电开发一向持有质疑态度,他们认为总结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是反思水电开发的一次契机。   然而,非专业人士的忧虑并未得到专业人士的响应。   关于紫坪铺水库在抗震中的表现,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就有截然相反的意见。张博庭有个网名叫水博,水博经常在打假论坛新语丝上发文,他是水电科学开发的坚定支持者。   本月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并不认同非专业人士的意见,他说,汶川地震反而会加强在高山峡谷修筑电站的信心,以前没有发生8级地震,说水电站经不起地震,他还没有证据来反驳,这次地震之后他就可以说了。将近11级的地震烈度已经远远超出紫坪铺的抗震设计标准,况且紫坪铺水库的背面是堆石坝,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比较不抗震的一种坝,但它最终还是稳住了,这说明大坝可以承受高烈度的地震。   地震带上是否适合建电站   19家NGO和46位专家学者的意见是,在这次地震之后,地震带上是否适合建电站值得重新研究;相反意见是:如果断裂带上不能开发,整个中国西南的水电站都不能开发了   汶川地震震中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此前,这条断裂带的活跃程度远不如松潘断裂带、炉霍断裂带,也比不上大渡河上的鲜水河断裂带。统计表明,鲜水河18-20世纪发生过3-4次7级以上地震;松潘地震带建国后发生过两次7级以上地震。而龙门山断裂带,在512地震前,发生过的最大地震是6.5级。但这次地震使龙门山断裂带变成了更大的断裂带,一条长200-300公里,深10多公里的大断裂在地底形成。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矿所研究员陈智梁也很关注岷江流域的小水电,他说,水电站和断裂带往往有天然的联系,这是自然的逻辑,断裂带都是高山峡谷,地貌利于水电开发。而岷江是密集型开发的极端,从干流到支流遍布电站。   岷江河谷的生成,从映秀到紫坪铺大坝的一段异常曲折蜿蜒,范晓说,曲折的那一段恰好是断层,河流喜欢寻找松软的断裂次生谷。而这段曲折的河谷现在恰好是紫坪铺的库区。   除了岷江,正在开发的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都分布在地震活动带。大渡河水电开发地处鲜水河地震活动带,雅砻江水电开发与安宁河则木河地震活动带相邻,金沙江溪洛渡电站位于雷波永善地震活动带,澜沧江怒江水电站规划电站群位于三江并流构造活动带。   19家NGO和46位专家学者的意见是,在这次地震之后,地震带上是否适合建电站值得重新研究。这意味着,正在如火如荼动工的西南水电建设应该重新审视。   如果断裂带上不能开发,整个中国西南的水电站都不能开发了,马怀新说,因为西南山区本身就是若干个断裂组成的,关键问题是把地质结构进一步搞清楚。如果不是深大的断层,而是浅表断层,即使是发生地震,也不会是6级以上地震。这是历次经验证明的。   断层上不可以修房子,但不是整个断裂带都不能修房子。水博认为,不可能不在断裂带上建造工程,他举的例子是唐山重建的时候,探明的断层周围就修了中心花园,边上修的才是楼房。   重新审视的意思是,如果要修,也要挑好地方,范晓说,断层上固然不要修,大的断裂带上的水电分布规划也应该重新审视,特别是大库容的水电站,因为关系下游安全,修筑应该特别慎重。关于这个问题的阐述,他已有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国国家地理》。   水电站和地震无必然联系   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兵同时补充,修建水电站是否对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辅助作用,接下来将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水库修在断裂带上是否安全,只是可能存在的风险之一。水库是否会诱发地震,成为了另一个焦点。   水库会诱发地震,这一点张博庭并不否认。但他认为,此次汶川8级地震绝不可能是水库蓄水诱发。事实证明,水库诱发最大的地震级数都小于6.5级。而汶川地震是8级,能量相差将近500倍。   他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水库确实可能是导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大多是低于6度的小震。第二个观点是,断裂带上的水库,可能影响地震,但影响的不是发生多大的地震,而是何时发生地震。张博庭说,水库蓄水,会减小断层摩擦,可能使地震能量提前释放,就等于是把一次大地震分解成若干次小地震,如果真有影响,反而应该是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   水库不会延后地震的发生,只会让它提前。这种说法范晓不认可,他认为龙门山断裂带的造山运动方向,在和水接触的面上是朝上的,11亿立方库容的紫坪铺压力朝下,可能压制这种朝上的运动。而在压制一旦减轻,就是腾空库容的时候,可能诱发地震。   张博庭也不认同范晓的说法,他认为水的重量和山相比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他说,现在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讨论都是猜测。   而范晓也期待有关部门的研究,能够解答他心中的疑问。   四川水多,水电站多,省地震局有一个专门机构,水库地震研究所,研究水库和地震之间的关系。和任何一个大型水库一样,紫坪铺水库也有地震监测台网,有关数据会交回相关部门分析研究。   目前最权威的说法来自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兵,他曾向媒体表明,水电站的修建和地震没有必然联系。他同时补充,修建水电站是否对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辅助作用,接下来将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电站重建方案还没确定   被震坏的小水电不计其数,但民间重新投资水电站的热情正在灾后重建的前景中恢复;不过这种意愿并未得到支持   在专家学者为水电站利弊争得不可开交时,此次汶川地震之后,被损毁的水电站要不要重建,已确定的水电站规划要不要重新调整,被各方关注。   岷江流域小水电受损情况正在统计中,紫坪铺靠近震中,但它并不是唯一受到地震冲击的电站。在紫坪铺上游,映秀湾发电总厂42万千瓦机组被损毁。岷江上游大大小小电站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以上市公司岷江水电为例,下辖草坡、铜钟、沙牌、下庄、南新5座水电站位于汶川附近,靠近地震中心,据公司5月27日发布公告,截至5月26日共造成损失2.69亿元,这并不包括全部损失。   彭州、理县等地,被震坏的小水电不计其数,但民间重新投资水电站的热情正在灾后重建的前景中恢复。不少私人老板已经表达出追加投资的重建意愿。   然而,这种意愿并未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以彭州为例,记者向当地发改委核实过,目前基本政策是,在尚未调查清楚情况之前,电站重建暂缓。   而规模水电站的重建,科学评估的程序更为慎重。映秀湾水电总厂本月中旬已经召开了重建工作会议,记者在该厂采访了解到,虽然有90来人的伤亡,但职工的重建意愿依然强烈。   成都勘测设计院负责西南地区水电设计工作。党委办公室主任李占锋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该院已派出三支分队,分路前往岷江流域,勘测队是中旬出发的,真正的雨季将至,时间很紧迫。经过实地勘察,岷江上水电站的受损情况和周围地质环境会有一个诊断结果。得到这个结果后,他们会和各家发电公司业主商议,再向发改委上报。商议的结果,将作为最后岷江流域水电站规划会不会修编和调整的决策依据。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某部门了解到,这次电站的重建规划中,岷江流域的小水电会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但方案还没确定,水电站的重建方案会和灾区整体重建方案一起出台。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不会因为地震停止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但在电站的重建方案中,将更注重保护周边环境,特别注重评估地震对山区地质条件产生的影响。   水电站功过   岷江上游无序开发的水电站加剧了岷江两岸山体破碎;但在这次抗震救险中,紫坪铺成为了冲锋舟最安全的救生通道   我个人觉得如果损毁已经很严重的电站,还有周边地质条件已经变得很坏的电站,就不一定再原址修复,四川省水力发电学会理事长马怀新说,这两种情况投资太大,比重新建还复杂,如果山体滑坡很厉害,重建要花好多钱,即使重建了,电站也是在危险状态中运行,不值得。   岷江的水电开发,大家本来就不满意,水电专业人士张博庭认为,断裂带不说,主要是生态影响太坏了。这次地震震坏了一批电站,恰好可以对整个流域做个调整。   岷江可能是四川开发得最深入但却最无序的一条河流。一年前,记者自岷江而上,经汶川转向支流杂谷脑河,见沿途水电开发正如火如荼。公路交通不断被泥石流阻断,河道脱水断流严重。   在这次地震中,岷江两岸破碎的山体加剧了救援的难度。从都江堰到映秀被抬高的公路,正好和紫坪铺库区平行,不停被滚落的山石阻断。   最近几年,岷江上游包括支流变成水电站投资的天堂。新开发的水电站、新开发的公路,加剧了岷江两岸山体破碎,马怀新也坦言,断裂带上本身就很松散,在这里动项目,如果不注意保护,事实就是会增加次生灾害可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电代柴,小水电在农村提供了廉价和便利的能源。一位什邝市红白镇村民就曾告诉记者,冬天山里冷,他们那里都用电炉,自己村子发的,电才一毛多一度。他现在很担心,因为村里的电站被冲毁了,他不知道今年冬天还有没有便宜的电来抵御严寒。   水电站多了,带来的问题就是管理不善。马怀新就发现好多小水电动了山体,却根本没有治理边坡,只依赖不断的自然垮塌恢复。   即使是此次争议最大的紫坪铺,也如硬币般有其正反面。在这次抗震救险中,紫坪铺成为了冲锋舟最安全的救生通道。映秀的幸存者,就是乘坐这些冲锋舟,沿着宽阔的紫坪铺水库,被运送到都江堰。   这次地震前,马怀新看到自己家里的鹦鹉乱飞乱叫。之后每次有大的余震,他养的鹦鹉就乱叫。马怀新很羡慕这只鹦鹉,他说目前还不可能预报地震,但又不可能不开发水电,地震之后,重新研究,增加这些水电站和下游的安全系数,将是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震中映秀发展史   水电站带动下,这个小镇一点点成长,最后变成了阿坝州的小上海;几乎所有在电厂工作的人都知道龙门山是断裂带,人们把地震叫做漂漂水   在位于震中的映秀湾发电总厂,灾后重建被具体化为一系列数字。地震吞没了近100人的生命,吞没了办公楼,吞没了家属区,侵蚀了机器。映秀湾总厂42万千瓦机组被损,发电能力尚未恢复,具体损失仍在测算。据估计损失超过10亿元。   映秀湾发电总厂的经历就是岷江上游水电站的微观史。这个电厂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下辖映秀湾电站、耿达电站、渔子溪电站,是四川的老电站。三线建设时期,人们在靠近河谷的地下挖了厂房,电站机组埋在厂房里。在更高的河道里拦个坝,在紧靠水坝的山里挖隧道,被坝阻挡的河水最终通过隧洞,进入地下厂房的发电机组。   映秀位于岷江和渔子溪交汇之地,沿两江河谷而生,风光秀丽,在岷江水电开发的带动下,引入耗能产业,已经成为阿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种模式被阿坝州其它地区克隆。理县的杂谷脑河开发,正是借鉴汶川映秀的发展模式。在岷江支流,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正在兴建,正在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   王国琼今年54岁,退休前是映秀湾发电厂的医生,到映秀已经有33年。1975年的映秀还是一个小山村,要发展电厂只能从外地招工。王国琼是第二批招入电厂的职工。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她们进去之前,映秀镇还没有人穿裙子,王国琼和女工友们把裙子带到了映秀,也把活力带到了映秀。   这些年,她看着学校、医院一点点在映秀生根,四面八方来的工友,人越来越多,镇上的房子也越盖越多。能源吸引了更多工厂,阿坝铝厂也建在映秀。这个小镇一点点成长,最后变成了阿坝州的小上海。   关于地震的记忆,映秀的人们并不陌生。几乎所有在电厂工作的人都知道,龙门山是断裂带,人们把地震叫做漂漂水。轻轻晃晃,就过去了。1986年,在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地震后,映秀厂区的房子还作了加固。   1976是唐山大地震,远在龙门山脉的映秀,余震也不断。这年是王国琼第二年上山,就和同事们一起住进了帐篷。32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来了,王国琼又住进了帐篷。   姜綦川的父亲在汶川部队,1982年转业后去了映秀湾水电总厂,姜綦川从7岁开始就在映秀长大,出山读完大学,又回到了映秀。姜綦川在映秀经历了若干次小地震,每年都可以感觉到一两次。在姜綦川的记忆里,他能记清楚、感觉到的地震发生过20多次。   今年3月,映电花园多位职工家属都有感觉,龙门山发生了一次地震。那是发生在夜里,突然楼晃了三次,打开阳台,只看到栽的花在轻轻摇动。第二天有人打电话到地震局,问是不是地震了,地震局说是,发生了3点多级地震。   映秀湾电站对地震的想法仍然不具体。直到5月12日那天下午,地面变成波涛翻滚的海洋。   □采写:本报记者 杨传敏
个人分类: 科学报道|4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