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三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七绝 • 咏“三钱”(外二首)
qdp 2012-10-11 19:41
咏“三钱” 2010 年 7 月 溯源吴越钱鏐王 , 千载绵延叹伟长。 不是家学森肃久, 哪得科苑鼎三强! 【注1 】我国老一代著名科学家中,多有钱姓者,尤其“三钱”—— 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2010 年 7 月随着 98 岁的钱伟长谢世,“三钱”俱作古。三位籍 贯分别为临安、无锡、绍兴,据考,江浙钱氏祖先可追溯到五代吴越王钱鏐(音:留)。 有感卢鹤绂题词 2009 年 9 月 旧景细游路渐狭, 别开生面觅奇葩。 卢公属意新天地, 今日依稀红蓓发。 【注2 】有中国核物理之父美誉的卢鹤绂院士以“敢为天下先”为己任,学术研究硕果累累。 1993 年在回答媒体提问“中国科学家何时获取诺贝尔奖?”时,他写下:“开天辟地,创出新领域,自然得之;模仿练习,细游旧山河,只能失之”。 悼马大猷 2012 年 7 月 佳话曾传两大猷 , 一声一理各千秋。 马随吴鹤驾归日, 落雨倾盆恸九州。 【注3 】物理学界有两位名字相同的大家,一位是蜚声中外的理论物理学家吴大猷,另一位是著名声学家马大猷。吴大猷是李政道、杨振宁的恩师,也曾做过马大猷的先生, 2000 年在台湾逝世,终年 92 岁。今年 7 月 17 日 97 岁的马大猷在北京逝世, 21 日告别仪式后北京下起 61 年未遇的大暴雨。
3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本草纲目》的荒唐与可笑
热度 2 rbhuang5907 2012-4-18 11:27
读过新语丝上的这篇文章,忍俊不禁。共有66条,不好全文转载。 ◇◇新语丝( 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本草纲目》的荒唐与可笑 作者:方方 我曾以膜拜心理读《本草纲目》,未及过半乃弃之,甚疑此书为李时珍酒后 所做。近日再以平常心读之,大悟。此书乃李时珍借药典之名所做笑话大全也, 堪比《笑林广记》,愈看愈觉可笑,李时珍真乃冷幽默及恶搞之老前辈也。读罢 方知,断不可做药典。下面随机选出一些赏析。 1、【妇人血崩。老母猪粪烧灰,酒服三钱。】 荒唐不可理喻的药方,真亏得李时珍想得出来。 2、【蝙蝠屎可治眼疾。(《本草纲目》兽部)】 李时珍不知蝙蝠是瞎子也就罢了,吃什么屎长什么本事的理论实在是荒谬绝 伦,吃人屎又如何? 3、【人尿床:以热饭一盏,倾尿床处,拌与食之,勿令病者知。】 这招怎么想出来的,太有才了,佩服。 《本草纲目》趣谈:草药的传奇 http://bangbu19962.i.sohu.com/blog/view/242623652.htm 又曰,本草本草,以草为本,草药才是《本草纲目》真正真正的精华。说的也有理啊,我们来看看草类药吧。 李时珍共收集草类药611种,占全部1892的32%,约三分之一;就篇幅而言,占全书四分之一。其中有些“草类”如井口边草、树孔中草、产死妇人冢上草、猪窠中草、鸡窠中草等等,根据植物所处的非常独特的环境而命名,显见的荒谬,实在无法归入“精华”。还有一些草是传说中的因而也失传了,比如阿只儿、阿息儿和奴哥撒儿,是一本《西使记》的书中记载的出于西域的草,天知道是什么草。实在算起来,真正真正的精华恐怕还不足四分之一。李时珍把这些草分为十类: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有名未用类草。这种分类虽然有点实用,但没什么科学性可言,恐怕也谈不上对植物学有什么贡献。 到草类药,我们发现一个新的药理作用,就是“久服可以轻身延年”,这在其他部中甚为少见,大约因为那些秽物难以“久服”之故吧。但是,在谈到李时珍超越前人的贡献时,否定服食金丹、黄连、雄黄、芫花等可以成仙不死,是其中之一。他肯定可以“轻身延年”的药何止此数,仅在山草(70种)中就有14种之多,占20%。甘草(久服轻身延年)、人参(久服轻身延年)、葳蕤(久服去面黑酐,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赤箭(久服益气力,长阴肥键,轻身增年)、肉苁蓉(益髓,悦颜色,延年)、术(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远志(久服轻身延年)、仙茅(久服轻身,益颜色,通神强记)、黄精(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升麻(久服不夭,轻身延年)、龙胆(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细辛(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徐长卿(久服强悍轻身,益气延年)、苦参(令人嗜食轻身)。这些药若果真具有这些神样的药理作用,恐怕在中国早已绝迹了。但李时珍对此并不怀疑,还记载了一则传闻以证实之。徐铉《稽神录》云:“临川士家一婢,逃入深山中,久之,见野草枝叶可爱,取根食之,久久不饥。夜息大树下,闻草中动,以为虎攫,上树避之。及晓下地,其身 然凌空而去,若飞鸟焉。数岁家人采薪见之,捕之不得,临绝壁下网围之,俄而腾上山顶。或云此婢安有仙骨,不过灵药服食尔。遂以酒饵置往来之路,果来,食讫,遂不能去,擒之,具述其故。指所食之草,即是黄精也。”科学家李时珍采信这种白毛女一样的故事,在《本草纲目》中并不是个案。 李时珍分不清传说和事实,文学和医学,不仅用传奇故事说明药效,也用以解释药性。比如为了说明人参得“地之精灵”,他记载了一则故事:“《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观此,则土精之名,尤可证也。”这大约是央视《走进科学》的最初版本吧。 在草药中最强悍的不是人参,而是一种成药“万病解毒丸”,这药又叫“太乙紫金丹”、“玉枢丹”,可见是道家药。它的作法很讲究,是用山慈菇二两,川五倍子二两,千金子仁一两,红芽大戟一两半,麝香三钱,在“端午七夕重阳或天德、月德、黄道上吉日,预先斋戒盛服,精心治药,为末,陈设拜祷,乃重罗令匀,用糯米浓饮和之,木臼杵千下,作一钱一锭。”此药端的厉害,可以“解诸毒,疗诸疮,利关节,治百病,起死回生,不可尽述。”“凡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死牛马等毒,并用凉水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痈疽发背,疔肿杨梅等,一切恶疮,风疹赤游,痔疮,并用凉水或酒磨涂,日数次,立消。阴阳二毒伤寒,狂乱瘟疫,喉痹喉风,并用冷水入薄荷汁数匙化下。心气痛并诸气,用淡酒化下。泄泻痢下,霍乱绞肠沙,用薄荷汤下。中风中气,口紧眼歪,五癫五痫,鬼邪鬼胎,筋挛骨痛,并暖酒下。自缢、溺水、鬼迷,心头温者,冷水磨灌之。传尸痨瘵,凉水化服,取下恶物虫积为妙。久近疟疾,将发时,东流水煎桃枝汤化服。女人经闭,红花酒化服。小儿惊风,五疳五痢,薄荷汤下。头风头痛,酒研贴两太阳上。诸腹鼓胀,麦芽汤化下。风虫牙痛,酒磨涂之,亦吞少许。打扑伤损,松节煎酒下;汤火伤,毒蛇恶犬,一切虫伤,并冷水磨涂,仍服之。”若不算那些可以轻身延年返老还童的神仙方,“万病解毒丸”应该是《本草纲目》的偏方之王了。 总之,《本草纲目.草部》跟其他部一样,可读性很强,广征博引,怪诞离奇,夸张博喻,幽默可笑。
3800 次阅读|4 个评论
也谈创新 - 评论
热度 6 benlion 2011-8-4 09:11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面或三种形式” - 这种说法是对的,还“国际创新、国内创新、省内创新、地方创新等”说法是不对的 - 国际创新之后的那些都已经是模仿了,如果在国际创新与国内创新之间只要求国内创新 - 那么实际上是取消创新,走的是模仿老路等,这就是为何 - 要“将创新付之以实质”。 为何要强调源头创新 - 源头是源泉 - 这就是“为何西方的创新层出不穷?” 二弹一星是战略性军事技术,创新与否倒不是首要,而且,当时的二弹一星是刚刚发明的尖端技术,现在国际上的尖端技术是什么 - 我们需要新的一批“三钱”。其次,如果我们能够将创新建立在原始创新上 - 那么就能够处于主动地位 - 所以,我赞成 - 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人云亦云,就是缺乏问,习惯国外的学习、工作 - 刚回国在国内做报告时 - 不太有人提问或者问题不涉及思维或Idea层面,只是具体的如何去做技术操作的提问 - 当时,我的感觉非常难受!提问 - 就能够不盲目跟随 - 就是在思考,如果只是问如果做、如何操作 - 那还是一种要老师教你怎么做的模式 - 不是自己思考自己寻求答案的主动模式 - 创新是主动模式,模仿是被动模式! 另外,还有创新的整个过程,每一步都有创新也有继承,比如 - 华生的DNA双螺旋结构 - 在看了泡林的模型、富兰克林的实验之后提出,一是负的模型二是正的实验,这两者的贡献都是应该肯定。 还是那句话 - 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出身论英雄,而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奋斗过程论英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 形成一种创新的信仰和文化是建立创新型模式的关键。 - 对以下博文的评论 - “再谈“两弹一星”是否是创新的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0052do=blogid=471633 )
个人分类: 2011|8467 次阅读|20 个评论
悼念钱伟长先生专辑-评论篇-1:追忆钱伟长:大师不是计划出来的
sqdai 2010-8-10 16:19
编前:2010 年 7 月 30 日 清晨 6 点 20 分,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钱伟长院士辞世,享年 98 岁。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技界 三钱 。随着钱伟长先生离世, 三钱 的最后一位也离开了我们,中国科技界正面临一个大师凋零的年代。 长期跟随在 钱伟长 先生身边工作的上海大学 终身 教授、《钱伟长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系列图书的审订者戴世强特为本刊独家撰文,意在对 钱伟长 先生乃至 三钱 的大师之路作一番探寻,并尝试就当下人们关注的 钱学森之问 做一些初步回答。 家学渊源 名师熏陶 钱伟长出生在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和父叔辈都是乡村教师。父亲英年早逝,钱伟长受四叔钱穆的影响最大,钱穆仅上过中等师范学校,靠艰苦奋斗自学成才,毕生著述甚丰,多达 76 部(本),经、史、子、集皆精通,香港学术界称他是 博通四部,著作等身 的国学大师。四叔不仅资助钱伟长完成中等教育,而且经常让其陪读,少年钱伟长跟着四叔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底。 投考高中时,由于数理基础差,钱伟长以末名进入四叔任教的苏州高中,在那里得到了钱穆、吕叔湘、陆侃舆、沈同洽等一代名师的指点。尤其是数学老师严晓帆让他每晚去教师宿舍为他额外补课,两人一起开夜车,从此钱伟长养成了开夜车的习惯,而且是 六十年一贯制 。 钱伟长 先生生前曾说: 在苏州 高中 老师们的引导下,使我走出了为解决个人生活而学习的小径,启迪了我追求真理、追求学术探索的无尽向往。 钱伟长成才最重要的里程碑是, 18 岁进了当时最好的大学之一 清华大学。他家境贫寒,幸好得到实业家吴蕴初设立的清寒奖学金的资助,才圆了大学梦。 进清华后,他经历了大家知道的 弃文学理 的抉择,如愿进了物理系。如他在回忆中所说: 我在大学本科四年中,得了终生难忘的良好教育。当时物理系有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赵忠尧、周培源、任之恭等 6 位著名教授,不仅讲课动人,而且同时都刻苦努力在实验室里从事自己的实验研究工作,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系内的学术空气浓厚,师生打成一片,学术讨论 无时不在也无地不在 ,有时为一个学术问题从课堂上争到课堂下 系里经常有研讨会,有时还有欧美著名学者来短期讲学、学术访问,如欧洲著名学者玻尔、狄拉克、郎之万都在清华讲过学,使同学接触到世界上第一线的问题和观点。 在这批名师(特别是吴有训)耳提面命的教导下,钱伟长的学业突飞猛进。他经常从四五点学到晚上十一点(当然下午四点半一般在 马约翰 教授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跟当时的数学系文员比赛 谁是清华第一用功生 ;他不仅学了物理系的所有课程,而且根据学校自由选科的原则,修完了数学系等系别的主干课程,在数理化方面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幸运的是,钱伟长进入清华之时,正是著名教育 家梅贻琦 先生执掌校政, 梅 先生的坚持学术领先、优教优育、无为而治的办学理念给清华带来了十七年(含西南联大时期)的辉煌。钱伟长是受益者之一(紧随他的是钱三强等人)。正如 钱伟长 先生在《八十自述》中所说: 在大学四年和研究院的两年中,大大提高了我科学技术的认识,如饥似渴地追求着科学发展的国际轨迹,培养了阅读国际科技文献的爱好,对于数学、物理、化学各方面的新发展都精神奋发地去理解,去搜索。和同学彭桓武、张宗燧、傅承义等经常为一个新问题争辩到半夜两三点钟,这样的条件可惜一辈子中只有六年,这是最不可忘怀的六年。 中西结合 学派真传 钱伟长成才的第二个里程碑是: 28 岁负笈西渡,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熏陶,得到了当时最优秀的一个科学学派 哥廷根学派的真传。钱伟长曾师从于哥廷根学派的传人辛吉( J . L . Synge )教授和冯 卡门( Th . von Karman )教授,哥廷根学派对他的学术思想和治学风格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对他成为学术大师有关键性作用。 1940 年 9 月,钱伟长与郭永怀、林家翘一起,来到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成为该系主任辛吉的门生。半年后,他们取得了硕士学位,成为多伦多大学办学历史上最优秀的、最著名的中国留学生。郭、林二位转赴加州理工学院成为冯 卡门的博士生,而钱伟长当时的研究方向与辛吉完全一样,他们分别从宏观和细观角度探索弹性板壳的内禀统一理论,因此留下攻博。 辛吉认为,钱伟长的选题有前沿性,符合当时的迫切需求:随着飞机、火箭、大型结构物等的涌现,板壳构件变形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而当时的板壳理论五花八门,缺少统一的形式与分类。于是师生间反复切磋。那时辛吉应邀将参与庆祝 1941 年的冯 卡门六十大寿,就让钱伟长以此为题,赶写一篇祝寿论文。钱伟长连开了一个月夜车,到 1941 年年初,论文定稿,编入冯 卡门祝寿文集。钱伟长与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爱因斯坦、冯 诺伊曼等 28 人一起成为该文集的作者。钱伟长一举成名,大大增强了跻身于一流科学家之林的自信心。 钱伟长在《八十自述》中写道: 在加拿大多伦多和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时,和 Synge , Infeld 教授交往很多,在加州理工学院也多次和 vonKarman 教授接触,他们都是欧洲哥廷根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学派是应用数学的倡导者,他们都有很深的数学根底,有更好的对物理过程的理解,都强调对物理过程的本质的认识是主要的,但在数学方法上从不吝惜使用,力求其用在刀口上,要用得漂亮,用得朴素简洁。 数学本身很美,不要被它迷了路,应用数学的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 1942 年,钱伟长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并在创刊不久的美国《应用数学季刊》上分三篇连续发表,成为后来一段时间的弹性力学工作者必读的经典之作。而后,钱伟长到冯 卡门处做博士后研究,更多地接受了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熏陶。 1943 年,他在冯 卡门的指导下研究了薄壁柱体的变扭问题,两人多次讨论后,用全新的思路,完成了变扭率扭转的论文。冯 卡门审阅后高兴地说,这是他署名的弹性力学论文中最富有经典味道的论文。钱伟长与冯 卡门有过一次彻夜长谈,钱伟长说: 在这一晚的谈话中,使我充分理解了哥廷根学派的风格和追求,对我以后的科研工作有深刻的影响。 这里对哥廷根学派做一简单介绍。哥廷根大学创办于 1734 年,长期以来是全世界的一个主要的数学中心。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素有 德国大学王子 称号的哥廷根大学,以倡导自由、独创的学风闻名于世。这种治学精神终于使它成为培育 20 世纪科学巨匠的摇篮。正是哥廷根的一批学生,为原子弹和空间时代奠定了基础。哥廷根学派创始人克莱因认为,工科大学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真正懂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数学家也需要具备一些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实际上,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是哥廷根大学的一大改革。此后几十年,它对全世界大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多伦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钱伟长在学术理念上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他尤其懂得了哥廷根学派的基本特点 理论与实际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结合,建立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他在这种氛围下逐渐成为大师,也把这种优秀的科学传统带回了中国。 三钱 之路 如出一辙 受篇幅限制,本文不可能详细探寻 三钱 中的另外二位 钱学森和钱三强的成才之路。这里,只指出他们与 钱伟长 先生的相似之处: 他们都出身于书香门第,青少年时代有良好的成长环境。钱学森的父亲是教育家钱均夫;钱三强之父是著名国学家钱玄同;他们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就懂得爱国当自强,学习非常刻苦认真; 他们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都接受了最好的高等教育。钱学森毕业于名校交通大学;而钱三强则是比钱伟长晚两届的清华物理系的高材生;他们的大学教育,使他们在青年时期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他们有欧美留学经历,在国外接受了名师指点,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而且在三十岁左右就建功立业,开始跻身于国际一流科学家的行列。 因此, 三钱 成为大师决非偶然。 三钱 都已远行,国人在悲恸之余,都在寻思:新的大师在哪里?于是,就有了 钱学森之问 。 回顾钱伟长等大师的成才之路,我的感悟是: 大师不是计划出来的,诺贝尔奖不是靠拔苗助长规划出来的,大师是自然地成长起来的;必须通过优化成才环境,才可能有大师涌现; 优化环境的头等要务是优化教育。人们都心存疑问,八十年前,我国的国力远不如现如今,为什么那时的清华、北大、交大(还有条件极差的西南联大)能培养出大师来,现在反而不行了呢?上个世纪我国拥有大师级的教育家、校长,如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等等,现在我们有吗?关键是我们缺少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制,缺少高瞻远瞩的教育大师,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有条件奢谈大师; 优化教育的要务是给办教育者足够的自主权。毋庸讳言,八十年前的大学校长的自主权比现今大多了,他们有最高的人事权、财权和外事权,现在有吗?大家还记得,蔡元培先生由于当年的北洋政府剥夺了他做校长的自主权,愤而辞职。现在,上海大学尽管不是名校,但却是内地办得比较有章法的大学,就因为它的校长钱伟长比上海市长 名头 还大,他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他能在上级的支持(有时是被迫支持)下,放开手脚地干,干得比一些名校还痛快; 必须实现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努力汲取我国古代教育和现代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结合实际,为我所用。 还可以列举更多。在我看来,造就大师,首先要优化环境,为准大师的成长营造最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地脱颖而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 三钱 。 ( 作者:戴世强,原载于中国青年报 2010-8-3 ) http://focus.news.163.com/10/0803/11/6D5J1FU600011SM9.html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3697 次阅读|1 个评论
悼念钱伟长先生专辑-感怀篇-2:苍鹰真的飞远了——兼说鹰与鸡
sqdai 2010-8-10 15:24
苍鹰真的飞远了,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 心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 看到在耀眼红色的国旗覆盖下安眠的 钱伟长 先生,心里在想,先生操劳了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坎坎坷坷,终于可以永久地安息了。 大千世界里,总有几只苍蝇在嗡嗡叫。 听 周哲玮 教授说,在上大,有一群年青学子,正在围攻一个网络红人。他也太可恶了,太冷血了,一位世纪老人刚刚合上眼睛,他不说一句悼念的话,却在那里风言风语,冷言冷语,混淆黑白,暗箭伤人。因此犯了众怒、挨了围攻,真是活该!世间自有公道正义在。 周哲玮 教授引述了一个经典的比喻:鹰有时飞得比鸡低,但是鹰永远是鹰,鸡永远是鸡。他还说,那个胡说八道的红人,只不过是一只乱叫的小公鸡。 说得太形象了,太贴切了!我不由得吐了憋在心中的一口恶气,太解恨了! 我还想补充一个比喻:与曾经时高时低地盘旋飞翔的苍鹰相比,它只不过是惹人嫌的苍蝇而已。 在昨天的追悼会上,参加者每人拿到一份《钱伟长同志生平》,。我的朋友告诉我,这个文件经过了中央领导人逐字逐句的审定。 回到家里,我反复阅读了这个《生平》,尤其关注了首尾部分。 文件开首就说: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 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钱伟长同志 。 在客观地评述了 钱伟长 先生的经历和贡献之后,文件的末尾写道:钱伟长同志的一生是 爱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他顾全大局,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简朴,清正廉洁。他对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殚精竭虑、不懈奋斗,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高尚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读着读着,我的眼眶湿了。这些话决非溢美之词,是 钱 先生生平的真实写照,是对他的一生的非常客观公允的描述。每个不抱偏见的中国人,都会同意以上描述。 苍鹰飞远了,消逝在天际。人们仰视着他,与他道别。把小公鸡撇在一边,任它乱叫去吧! 写于 2010 年 8 月 8 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238070.html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5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追忆钱伟长:大师不是计划出来的
zsguang 2010-8-7 09:40
追忆钱伟长:大师不是计划出来的 戴世强(上海大学终身教授、钱伟长研究者) 编前: 2010年7月30日清晨6点20分,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钱伟长院士辞世,享年98岁。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技界三钱。随着钱伟长先生离世,三钱的最后一位也离开了我们,中国科技界正面临一个大师凋零的年代。 长期跟随在钱伟长先生身边工作的上海大学终身教授、《钱伟长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系列图书的审订者戴世强特为本刊独家撰文,意在对钱伟长先生乃至三钱的大师之路作一番探寻,并尝试就当下人们关注的钱学森之问做一些初步回答。 家学渊源 名师熏陶 钱伟长出生在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和父叔辈都是乡村教师。父亲英年早逝,钱伟长受四叔钱穆的影响最大,钱穆仅上过中等师范学校,靠艰苦奋斗自学成才,毕生著述甚丰,多达76部(本),经、史、子、集皆精通,香港学术界称他是博通四部,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四叔不仅资助钱伟长完成中等教育,而且经常让其陪读,少年钱伟长跟着四叔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底。 投考高中时,由于数理基础差,钱伟长以末名进入四叔任教的苏州高中,在那里得到了钱穆、吕叔湘、陆侃舆、沈同洽等一代名师的指点。尤其是数学老师严晓帆让他每晚去教师宿舍为他额外补课,两人一起开夜车,从此钱伟长养成了开夜车的习惯,而且是六十年一贯制。钱伟长先生生前曾说:在苏州高中老师们的引导下,使我走出了为解决个人生活而学习的小径,启迪了我追求真理、追求学术探索的无尽向往。 钱伟长成才最重要的里程碑是,18岁进了当时最好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他家境贫寒,幸好得到实业家吴蕴初设立的清寒奖学金的资助,才圆了大学梦。 进清华后,他经历了大家知道的弃文学理的抉择,如愿进了物理系。如他在回忆中所说:我在大学本科四年中,得了终生难忘的良好教育。当时物理系有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赵忠尧、周培源、任之恭等6位著名教授,不仅讲课动人,而且同时都刻苦努力在实验室里从事自己的实验研究工作,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系内的学术空气浓厚,师生打成一片,学术讨论无时不在也无地不在,有时为一个学术问题从课堂上争到课堂下系里经常有研讨会,有时还有欧美著名学者来短期讲学、学术访问,如欧洲著名学者玻尔、狄拉克、郎之万都在清华讲过学,使同学接触到世界上第一线的问题和观点。 在这批名师(特别是吴有训)耳提面命的教导下,钱伟长的学业突飞猛进。他经常从四五点学到晚上十一点(当然下午四点半一般在马约翰教授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跟当时的数学系文员比赛谁是清华第一用功生;他不仅学了物理系的所有课程,而且根据学校自由选科的原则,修完了数学系等系别的主干课程,在数理化方面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幸运的是,钱伟长进入清华之时,正是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执掌校政,梅先生的坚持学术领先、优教优育、无为而治的办学理念给清华带来了十七年(含西南联大时期)的辉煌。钱伟长是受益者之一(紧随他的是钱三强等人)。正如钱伟长先生在《八十自述》中所说:在大学四年和研究院的两年中,大大提高了我科学技术的认识,如饥似渴地追求着科学发展的国际轨迹,培养了阅读国际科技文献的爱好,对于数学、物理、化学各方面的新发展都精神奋发地去理解,去搜索。和同学彭桓武、张宗燧、傅承义等经常为一个新问题争辩到半夜两三点钟,这样的条件可惜一辈子中只有六年,这是最不可忘怀的六年。 中西结合 学派真传 钱伟长成才的第二个里程碑是:28岁负笈西渡,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熏陶,得到了当时最优秀的一个科学学派哥廷根学派的真传。钱伟长曾师从于哥廷根学派的传人辛吉(J.L.Synge)教授和冯卡门(Th.von Karman)教授,哥廷根学派对他的学术思想和治学风格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对他成为学术大师有关键性作用。 1940年9月,钱伟长与郭永怀、林家翘一起,来到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成为该系主任辛吉的门生。半年后,他们取得了硕士学位,成为多伦多大学办学历史上最优秀的、最著名的中国留学生。郭、林二位转赴加州理工学院成为冯卡门的博士生,而钱伟长当时的研究方向与辛吉完全一样,他们分别从宏观和细观角度探索弹性板壳的内禀统一理论,因此留下攻博。 辛吉认为,钱伟长的选题有前沿性,符合当时的迫切需求:随着飞机、火箭、大型结构物等的涌现,板壳构件变形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而当时的板壳理论五花八门,缺少统一的形式与分类。于是师生间反复切磋。那时辛吉应邀将参与庆祝1941年的冯卡门六十大寿,就让钱伟长以此为题,赶写一篇祝寿论文。钱伟长连开了一个月夜车,到1941年年初,论文定稿,编入冯卡门祝寿文集。钱伟长与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28人一起成为该文集的作者。钱伟长一举成名,大大增强了跻身于一流科学家之林的自信心。 钱伟长在《八十自述》中写道:在加拿大多伦多和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时,和Synge,Infeld教授交往很多,在加州理工学院也多次和vonKarman教授接触,他们都是欧洲哥廷根学派的传人。哥廷根学派是应用数学的倡导者,他们都有很深的数学根底,有更好的对物理过程的理解,都强调对物理过程的本质的认识是主要的,但在数学方法上从不吝惜使用,力求其用在刀口上,要用得漂亮,用得朴素简洁。数学本身很美,不要被它迷了路,应用数学的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 1942年,钱伟长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统一理论》,并在创刊不久的美国《应用数学季刊》上分三篇连续发表,成为后来一段时间的弹性力学工作者必读的经典之作。而后,钱伟长到冯卡门处做博士后研究,更多地接受了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熏陶。 1943年,他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研究了薄壁柱体的变扭问题,两人多次讨论后,用全新的思路,完成了变扭率扭转的论文。冯卡门审阅后高兴地说,这是他署名的弹性力学论文中最富有经典味道的论文。钱伟长与冯卡门有过一次彻夜长谈,钱伟长说:在这一晚的谈话中,使我充分理解了哥廷根学派的风格和追求,对我以后的科研工作有深刻的影响。 这里对哥廷根学派做一简单介绍。哥廷根大学创办于1734年,长期以来是全世界的一个主要的数学中心。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素有德国大学王子称号的哥廷根大学,以倡导自由、独创的学风闻名于世。这种治学精神终于使它成为培育20世纪科学巨匠的摇篮。正是哥廷根的一批学生,为原子弹和空间时代奠定了基础。哥廷根学派创始人克莱因认为,工科大学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真正懂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数学家也需要具备一些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实际上,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是哥廷根大学的一大改革。此后几十年,它对全世界大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多伦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钱伟长在学术理念上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他尤其懂得了哥廷根学派的基本特点理论与实际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结合,建立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他在这种氛围下逐渐成为大师,也把这种优秀的科学传统带回了中国。 三钱之路 如出一辙 受篇幅限制,本文不可能详细探寻三钱中的另外二位钱学森和钱三强的成才之路。这里,只指出他们与钱伟长先生的相似之处: 他们都出身于书香门第,青少年时代有良好的成长环境。钱学森的父亲是教育家钱均夫;钱三强之父是著名国学家钱玄同;他们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就懂得爱国当自强,学习非常刻苦认真; 他们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都接受了最好的高等教育。钱学森毕业于名校交通大学;而钱三强则是比钱伟长晚两届的清华物理系的高材生;他们的大学教育,使他们在青年时期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他们有欧美留学经历,在国外接受了名师指点,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而且在三十岁左右就建功立业,开始跻身于国际一流科学家的行列。 因此,三钱成为大师决非偶然。 三钱都已远行,国人在悲恸之余,都在寻思:新的大师在哪里?于是,就有了钱学森之问。 回顾钱伟长等大师的成才之路,我的感悟是: 大师不是计划出来的,诺贝尔奖不是靠拔苗助长规划出来的,大师是自然地成长起来的;必须通过优化成才环境,才可能有大师涌现; 优化环境的头等要务是优化教育。人们都心存疑问,八十年前,我国的国力远不如现如今,为什么那时的清华、北大、交大(还有条件极差的西南联大)能培养出大师来,现在反而不行了呢?上个世纪我国拥有大师级的教育家、校长,如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等等,现在我们有吗?关键是我们缺少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制,缺少高瞻远瞩的教育大师,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有条件奢谈大师; 优化教育的要务是给办教育者足够的自主权。毋庸讳言,八十年前的大学校长的自主权比现今大多了,他们有最高的人事权、财权和外事权,现在有吗?大家还记得,蔡元培先生由于当年的北洋政府剥夺了他做校长的自主权,愤而辞职。现在,上海大学尽管不是名校,但却是内地办得比较有章法的大学,就因为它的校长钱伟长比上海市长名头还大,他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他能在上级的支持(有时是被迫支持)下,放开手脚地干,干得比一些名校还痛快; 必须实现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努力汲取我国古代教育和现代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结合实际,为我所用。 还可以列举更多。在我看来,造就大师,首先要优化环境,为准大师的成长营造最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地脱颖而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三钱。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个人分类: 经典好贴|2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九章勾股弦”
等离子体科学 2010-7-31 13:18
陈安老师讲了当年华罗庚先生出的一副对联。华先生出的上联是三强韩赵魏,对的下联则是九章勾股弦。 这一对,高就高在三强暗含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所以下联也必须对得上。而九章不仅是中国古时的《九章算术》,而且也是中国空间科学的前辈赵九章先生的名字!且以勾股弦来配,暗含着九这个数字因为勾股定理说的是勾股弦的平方之间的关系,所以尽管仍是三个字,却有着九的含义。 陈老师提起这个故事,说的是五、六十年代科学界的三钱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而中科院学部委员中还有另一对钱氏兄弟,知道的可能就不多了曾任中国科大副校长的钱临照先生和曾任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院长的钱令希先生。 人们很难把这两兄弟联系在一起,因为钱令希先生的名字是后来改的。如果看其原名钱临熙(一说为 钱临熹 ),则与钱临照先生的名字看上去几乎没有区别!:) 这一对兄弟科学家的故事,也是值得一写的。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11143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