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婴儿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婴儿

相关日志

[转载]细菌和病毒从母亲到婴儿的不一致传播
niuneat 2019-12-13 15:49
在婴儿出生的最初几天,婴儿肠道微生物群的一部分可以追溯到多种母体来源,包括阴道、皮肤、口腔和肠道微生物群。然而,在这些来源中,在母亲肠道中发现的细菌定植是长期坚持的主要驱动力。 事实上, 通过垂直传播的细菌(如双歧杆菌、瘤胃球菌、粪球菌)在婴儿肠道中进行接种会导致转录活性定植。 婴儿肠 道所经历的这种一生一次的生态转变对于塑造婴儿的生长、抵抗感染力量、校准炎症和调节免疫功能产生持久和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婴儿肠道早期病毒定植以及垂直传播是否起作用,人们知之甚少。 近日,一项发表在 Microbiome 杂志上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儿科合作研究成果: “Discordant transmission of bacteria andvirus es from mothers to babies at birth (细菌和病毒从母亲到婴儿的不一致传播) ,其结果表明 虽然母亲和婴儿确实分享了一些肠道微生物群落,但细菌的分享程度比病毒的分享程度更大。此外,在不同的家族之间,甚至在家族内部,共享的比例和特定的分类单元也不同。最后,细菌 - 噬菌体的相互作用因传递途径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主要微生物群落在婴儿出生时的代际遗传率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微生物的起源可能不同。 · 文章链接 DOI : 10.1186 / s40168-019-0766-7 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该研究 研究选择了 28 对双胞胎婴儿出生 4 天内的粪便样本,以及其母亲产后 4 天内对应的粪便样本,对肠道菌群进行 16S V4 区扩增测序,同时过滤出病毒后进行扩增建库测序检测病毒组构成。使用 MaAslin 对队列基本信息和菌群以及病毒组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使用 RanodmForest 对队列分类信息进行分类预测。 病毒组测序数据经过 contig 组装后,进一步分析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病毒转移,主要是母亲和婴儿共享的病毒。此外也分析了跨界的细菌和病毒的互作,使用 Pearson 相关分析细菌 ASV 与病毒 contig 之间的相关。统计方法使用 Mann-Whitney U test 进行两独立组间统计差异检验, Kruskal-Wallis test 和 Dunn 多重比较用于三组或多组间比较。所有 p 值均为双尾检验。 结果 婴儿细菌和病毒群落比不相关的婴儿更像其相关双胞胎。我们发现,婴儿细菌微生物组的 63 %可以追溯到母亲的肠道菌群。相比之下,他们的病毒社区中只有 15 %是从母亲那里获得的。分娩途径并未确定母亲与婴儿之间共有多少细菌性微生物组或病毒体。然而,细菌 - 噬菌体的相互作用被传递途径所改变。 一 婴儿双胞胎及其母亲的肠道细菌微生物组 图 1 母亲和婴儿的细菌菌群分析 a 一 个 研究设计的概述。 b 婴儿和母亲中细菌扩增子序列变异体( ASV )的丰富性。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c 母亲和婴儿中细菌 ASV 的 α 多样性。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d 母亲和婴儿在门水平细菌的相对丰度; I1 (婴儿双胞胎 1 )和 I2 (婴儿双胞胎 2 )。 e 加权 UniFrac 距离的 PCoA 图。 f 婴儿和母亲之间的加权 UniFrac 成对比较。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g 相关母婴之间( n = 27 对)和不相关母婴之间( n = 765 对)的加权 UniFrac 两两比较。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h 双胞胎之间( n = 11 对双胞胎)和无关婴儿( n = 517 对)之间的加权 UniFrac 成对比较。通过 Mann-Whitney 检 验评估的统计学显着性 表明: 双胞胎之间的距离与接合性没有差异(附加文件 1 :图 S1F ),表明年龄和环境暴露是细菌群落的更重要决定因素。 图 2 细菌 ASV 传播分析 。 a 母亲和婴儿之间共享的 ASV 数量以及与母亲共享的婴儿细菌微生物组的相对丰度。 b 通过分娩途径与婴儿共享的母体细菌微生物组的平均相对丰度。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c 通过分娩途径与母亲共享的婴儿细菌微生物组的平均相对丰度。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d 两对双胞胎中都存在 ASV 的相对丰度( 0.05 )。分类显示在属级别。 e 10 个最常发送的 ASV 的频率图 这些数据共同表明,母亲与婴儿分享的细菌群落比例相对较小,这些共有的分类单元对婴儿的细菌微生物组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共享(母亲)或接受(婴儿)的数量没有变化运送路线。 二 婴儿双胞胎及其母亲的肠道病毒 图 3. 母亲和婴儿的病毒学分析。 a 一 对婴儿和母亲的病毒种类丰富性。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b 使用香农指数的母亲和婴儿病毒物种的阿尔法多样性。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c 每个家庭中母亲和相关婴儿在家庭一级的噬菌体相对丰度。 I1 (婴儿双胞胎 1 )和 I2 (婴儿双胞胎 2 )。 d 真核生物家庭和婴儿和母亲未分类类别的热图。使用 Bray-Curtis 距离的 e PCoA 图。颜色代表婴儿或母亲的样本类别。 f 相关双胞胎之间和无关双胞胎之间的病毒物种的 Bray-Curtis 距离。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g 相关母婴之间和无关母婴之间病毒种类的 Bray-Curtis 距离。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h 婴儿和母亲体内病毒种类的 Bray-Curtis 距离。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的统计学显着性 这些数据表明,年龄相关的病毒学差异很大(即标本来自成人还是婴儿),这可能会使相关母婴对之间家族关系的评估混淆。 图 4 病毒重叠群传播分析。 a 母婴共享的重叠群的数量,以及母婴共享的婴儿病毒的比例。 b 与婴儿共享或仅由母亲共享的母亲病毒的平均重叠群比例。 c 通过分娩途径与母亲共享的婴儿病毒的平均重叠群比例。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d 按分娩途径与婴儿共享的母体病毒的平均重叠群比例。通过 Mann-Whitney 检验评估统计显着性。 e 婴儿共享病毒重叠群数量与母体重叠群总数的关系图。线性回归线拟合数据 表明:与细菌微生物组不同,婴儿与母亲仅分享肠道病毒的有限比例(约 15 %)。这些结果也通过对 VirSorter 鉴定的噬菌体重叠群的分析进行了验证 。 三 分娩途径影响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跨异界相互作用 图 5 细菌和噬菌体之间的跨动相互作用。婴儿和母亲之间共享的细菌性 ASV 和病毒重叠群的相关性。热图显示了通过分层聚类对阴道分娩(左)的婴儿中的细菌 ASV 和噬菌体重叠群之间的 Pearson 相关性。剖腹产婴儿的相关性(右)按照与阴道分娩婴儿相关性相同的顺序进行聚类。用粉红色和绿色勾勒出阴道分娩的孕妇与剖腹产之间的跨性别互动差异的示例。 表明:递送途径可能影响细菌微生物组和病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论 母体肠道微生物组会显着影响婴儿肠道微生物组的获取。与病毒垂直传播相比,细菌微生物组的垂直传播要高得多。但是,母婴肠道细菌微生物组和病毒体之间的相似程度并没有因分娩途径而异。双胞胎对之间细菌微生物组和病毒体的相似性比无关双胞胎更大,这可能反映了共同的环境暴露。而且主要微生物群落代际遗传率(代际遗传,指两代人之间的遗传关系)在婴儿出生时存在差异,也表明这些群落的起源可能不同。 本文转自谷禾健康
1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笑的用途
pingguo 2019-10-4 17:14
婴儿的笑简直太了不起, 那是她跟妈妈学的。 婴儿的哭更加了不起, 那是神教给她的。 2019-09-15
个人分类: 诗歌|1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为贺建奎教授喝彩
热度 11 jiangjiping 2018-11-27 07:12
我为贺建奎教授喝彩 蒋继平 2018年11月27日 喜闻贺建奎教授成功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为一对夫妇培育两个女儿。 这对通过基因编辑的婴儿具有抵抗爱兹病的特质。这是中国的首创, 也是世界的首创。由此, 我对贺教授的成功表示祝贺,对贺教授的敢作敢为表示敬佩, 对贺教授的勇气, 胆识和专业技术表示喝彩。 我认为贺教授是中国科技界的骄傲和榜样。 他相当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也是第一敢于吃蕃茄的人。 虽然中国科技界借用伦理的名义对贺教授进行声讨和谴责, 但是, 我坚信 伦理将会站在正义的一边。 世界历史上任何新生事物一开始都会遭到非议和围剿, 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我希望贺教授能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坚守自己的信念, 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屈服,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 为中国, 为世界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我知道贺建奎自己也清楚他将受到责备,他宁可受到责备, 还是决定为客户解决后顾之忧。他的这种舍身忘我的精神更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024 次阅读|29 个评论
STM——科学家使用功能磁共振预测婴儿自闭症的发生
CZC 2017-6-12 14:34
STM——科学家使用功能磁共振预测婴儿自闭症的发生 Abstract 这输入标题 这输入标题 经典文章回顾 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预防和保健常识 10条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常识 四条建议教老年人预防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饮食禁忌和饮食调理 2016年阿尔茨海默病10大研究进展 2016年帕金森病10大研究进展 你对老年性痴呆症到底懂多少? 地中海饮食最健康的神经科学分析 八种食物提高记忆力,增强脑活力! 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先从这些小事做起! 睡眠不足增加肥胖风险的神经科学解释 运动是大脑的最佳保健品 预防痴呆和脑中风,减少PM2.5是我们可以做的 益生菌也能够治疗痴呆、抑郁症和精神分离症? 喜欢我,关注我 拉到最上方标题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搜索公众号名称: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 也请你推荐给你身边的医学朋友,感谢你~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2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病例报告:狂犬病孕妇临死前剖腹产下健康婴儿
热度 1 yanjx45 2017-4-30 05:56
中国(河南):狂犬病孕妇临死前剖腹产下健康婴儿 据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Luohe Medical College )的研究人员发表在国际医学专业杂志《 Journal of Venomous Animals and Toxins Including TropicalDiseases (有毒动物和毒素包括热带病杂志)》)上的病例报告: 2013 年,中国河南有一位狂犬病孕妇在临死前剖腹产下健康婴儿。 据报道,该女子 25 岁,居住在河南省农村地区, 2013 年 5 月,在怀孕已有 4 个月时,被狗咬伤右脚。她的伤口曾在当地的诊所接受处治,但她没有接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 PEP )。 六个月后,在医院产房,该名妇女出现狂犬病感染症状。报道说,她的儿子是次日经剖腹产出生, 婴儿健康,可能是由于胎盘的保护作用或因为狂犬病人不出现系统的病毒血症。 研究人员说,在分娩当天,该孕妇的症状逐渐加重,包括口渴、头痛、恐惧、胸部难受、汗渍和吞咽水困难,她被给予镇静剂。 1 天后,她出现了进一步的感染征象,包括恐水、呕吐、疯颠、吞咽困难和恐惧, 因此被临床诊断为狂犬病。 第二天,她被转移到一家传染病医院,被隔离,并用地西泮( diazepam )处治易被激惹。据报道,她出院后不久就在家中因呼吸衰竭死亡。根据世卫组织的指导原则,她的丈夫和婴儿按狂犬病 III 类暴露接受了狂犬病疫苗接种。在接下来的 4 周内,他们分别接种了另外 4 剂狂犬病疫苗。至 2015 年 9 月 30 日(将近 2 年后),他们仍表现为未被感染。 对婴儿适时接种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也可能有助于他的生存。 研究人员向中国官员们推荐了可以通过更好的监测和动物管理来控制狂犬病的几种方法。例如拉美国家通过大规模免疫接种狗,成功控制了狂犬病。 此病例再次证明, 患狂犬病的孕妇也可能分娩健康婴儿 , 即 狂犬病通常不会经母婴垂直传播。 参见相关博文: 狂犬病可经母婴垂直传播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486592.html ) 参考文献: Qu et al. Survival of anewborn from a pregnant woman with rabies infection (一名狂犬病感染的孕妇产下的新生儿存活) , Journal of VenomousAnimals and Toxins including Tropical Diseases (2016) 22:14 DOI10.1186/s40409-016-0068-5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12316 次阅读|1 个评论
婴儿哭声监测软件 LilyBabyCryingDetector v1.0
热度 2 Riemann7 2015-12-13 15:51
我们开发了一款能够自动监测婴儿哭声的软件 LilyBabyCryingDetectorv1.0 ,当软件监测到婴儿哭声时,会自动报警,提醒父母和家人。它能够帮助父母快速去哄正在哭泣的婴儿,满足他们的需要。首先给出这款软件的试用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qXykS4O LilyBabyCryingDetectorv1.0 这款软件是基于我们之前开发 特定声学场景检测 特定声学事件识别软件 AudioSceneRecognition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554-683580.html )上开发的。根据我们之前的测试,哭声监测准确率能够达到 90% 左右。 未来我们会在监测到哭声的基础上,分辨该种哭声所代表的意义,也就说告诉父母为什么哭,是因为生理性啼哭 、小宝贝需要性啼哭(小宝贝饥饿性啼哭、 口渴性啼哭 、尿湿了啼哭、身体冷啼哭等),还是小宝贝疾病性啼哭(营养性疾病引起的惊哭、肠痉挛性啼哭、 阵发性剧哭 、突发尖叫啼哭等)等,敬请期待。 软件的使用方法如下: 1, 软件界面如下 : 2, 点击 OPEN , 打开波形文件( .wav ) : 3, 点击 PLAY_DETECT , 检测婴儿哭声: 4, 有婴儿哭声时刻信息的波形文件( .wav ): 欢迎下载试用,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 E-mail : shiziqiang7@163.com ;电话: 13621160486 )。 补充: 最近, 小蚁科技(一个摄像头公司)的 小蚁智能摄像机2 已经集成了婴儿哭声监测功能。 下面是新闻的连接: http://mt.sohu.com/20160328/n442577622.shtml Baby crying 哭声监测: 小蚁智能摄像机2采用先进的算法,提供了婴儿啼哭声音的监测识别功能,可以在检测到啼哭声音后推送视频录像和哭声文件至手机APP,提醒宝宝爸妈注意。对于家庭用户场景使用考虑更为细致周到,后续研发团队还将进一步增加基于云服务的更多语音识别功能。 以及他们在淘宝众筹的链接: https://hi.taobao.com/market/hi/deramdetail.php?spm=a215p.1472805.0.0.WSd79sid=10068850
个人分类: 科研DEMO|16427 次阅读|2 个评论
宝宝何时会开玩笑?
热度 1 Einstein 2015-9-19 08:36
按:这是Science of Us网站一则趣闻。下面的视频在Facebook已经被浏览了有近3000万次。这里仅把第一段翻译下来,视频和英文文字一并附后。 本月早些时候被上传到Facebook上的一段视频正在网上热传,浏览量已经超过2600万次(按:9月15日的数据),视频的主角是一位“狡猾”的宝宝。故事的基本情节是:每次当她爸爸给她剪手指甲时,她都喊叫着并做出一脸苦相,很快又化作咯咯的笑声,显然是为她和她的小玩笑而得意。 A devious infant is the protagonist of a recent viral video that was posted to Facebook earlier this month and has since racked up more than 26 million views. The basic plot line: Every time her dad goes to cut her fingernails, she cries out and makes a pained face — then quickly dissolves into baby giggles, clearly pleased with herself and her little joke. 宝宝何时会开玩笑.zip (“脸书”视频上传不成功,本文末最后链接不知可否打开?若不行,这里可以下载,仅1.7M) She’s pranking him, in other words, and it’s a pretty good gag, too. And this brings us to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At what age do babies start making jokes? I don't just mean funny faces or weird noises, but jokes — as in, the ability to set up and subvert an expectation? And what does that tell us about thei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is is something that researchers are starting to study in earnest, and the scientific pursuit is something of an about-face from a once commonly held theory in the 20th century that babies only reacted to humor, but weren't able to crack a joke themselves. When you think about it, a joke is a pretty complicated thing, especially for a human so tiny as our little prankster here. To joke around with someone you have to be able to imagine the world from their perspective; you have to be able to make a good guess, in other words, at what their reaction might be, so that you can upend it. Teasing, therefore, involves playing in the realm of minds, write Vasudevi Reddy and Gina Mireault, co-authors of a recent paper on the subject. Psychologists call this theory of mind, and it's something that starts developing in infancy. According to Reddy and Mireault's paper, babies will typically start this variety of teasing jokes by around 9 months of age, which suggests that by this age infants are able to do this perspective-shifting trick — something that may be one of the building block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pathy. The baby girl in this video looks a little younger than 9 months (I think?), but she seems to be catching on to this joke thing just fine. Science of Us 原网址:http://nymag.com/scienceofus/2015/09/when-do-babies-start-making-joke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2826 次阅读|2 个评论
准妈妈们注意了,孕期压力大,孩子肠道菌群有变化!
hongkuan15 2015-6-11 22:03
妈妈在怀孕期间对宝宝的影响有可能会持续孩子的一生。 妈妈孕育生命的过程是人类繁衍中最重要的过程。小生命从一个受精卵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育成熟,经过十月怀胎,最终来到人世间。在短短的十个月时间里,这个幼小的生命受到的每一种影响都可能使她夭折。事实上,这十个月里,妈妈对宝宝的影响十分深远,宝宝顺利出生并不意味着妈妈的影响告一段落,可能是影响才刚刚开始。最近的研究表明,怀孕期间妈妈的心理压力对孩子出生后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影响。 妈妈的健康对宝宝影响很大,过去我们大都把妈妈的生理健康看的更重要,而实际上妈妈的心理健康对宝宝健康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深远。妈妈产前应激不仅影响出孩子出 生后的 发育和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最近一项发表在《精神神经内分泌》(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的研究表明,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宝宝肠道菌群发挥作用的。 研究人员调查了一组来自荷兰的妈妈和宝宝。实验开始时,先通过问卷调查测测妈妈的压力和焦虑水平,在怀孕约37周的时候,再检测下妈妈唾液中的皮质醇(一种反应应激或压力水平的激素)水平。经过十月怀胎,孩子出生了,之后,还要收集56个婴儿110天里9个时间点的粪便样品,最后,选择了5个时间点的样本进行了分析。为了评估宝宝出生后的健康状况,在出生后的前三个月里,他们还要求妈妈们每个月报告一次孩子的胃肠道健康情况和过敏症状。 他们采用了一种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方法来检测肠道菌群组成。这是一种包含1038个种,130个属以及23个门水平的微生物的共计20万条序列的人类肠道基因芯片(the Human Intestinal Tract Chip,HITChip)。研究人员发现,妈妈产前的压力水平与孩子出生后肠道菌群 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妈妈在产前的压力水平和皮质醇水平分别都比较高或者两者同时都比较高的情况下,宝宝肠道菌群会存在异常。妈妈产前压力水平和皮质醇水平较高的孩子,肠道中含有更多的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细菌(主要是致病性的 Escherichia , Serratia , Enterobacter ),而乳酸菌(如 Lactobacillus , Lactoccus , Aerococcus )和双歧杆菌较少。我们都知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都是益生菌,这就意味着这些孩子肚子里有益细菌的数量更少,致病菌数量更多,也预示他们炎症的水平更高,并且这些异常的细菌定植模式与妈妈报告的婴儿较高的消化道和过敏发病率相关。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母亲在怀孕时的压力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和健康,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影响宝宝肠道微生物。如果在母亲怀孕期间,或者孩子出生之后给予他们益生菌,可能有助于减少妈妈孕期对宝宝的影响,有利于恢复这些孩子的发育,减少胃肠道疾病和过敏。 这项研究使我们对很多婴儿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们知道养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有多么不容易。除了在孩子出生之后要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怀孕之前,怀孕期间也得特别注意。妈妈们除了要保持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心理健康,保持好心情,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减少任何不良刺激。这个研究结果也提示爸爸们,在妻子怀孕期间要给妻子更多的关怀,多跟妻子交流,避免出现产前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要给家庭提供一个稳定和舒适的环境,避免妻子产生过多压力。丈夫也要明白,他对妻子做的这一切并不只是为了妻子,更重要的是为了宝宝在将来能够发育正常,身体健康。 此外,很多孕妇或准备怀孕的准妈妈们都知道在产前补充膳食维生素和叶酸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可能并不认为益生菌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孕妇在面对压力时,她们可以选择的调节方式也很有限。当孕妇感觉到有压力时,可以听听歌,找人说说话,做做瑜伽,冥想,或者到户外活动活动,这些措施都有缓解压力的作用。 最关键的还是妈妈们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学会调节情绪。但 有些孕妇也希望通过一些专门的补品来缓解压力,然而,能够缓解压力的营养补充剂种类非常有限。在孕期,一般药物都是不被妈妈们采用的,她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天然的东西,如食物、花草茶或中草药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一些物质可能确实有缓解压力的作用,但大多数中草药在怀孕期间的使用是有禁忌的,也缺乏在孕期这个特殊阶段的使用安全性评价。 既然,肠道菌群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无疑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通过食物调节是首选的方法,也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营养补充剂和益生菌等。然而,这样的研究和使用建议非常少,现有的一些建议也都是比较普遍的,并没有很好的针对性。饮食调节一般建议饮食种类多样,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相比较而言,一些营养补充剂和益生菌针对性更强一些,但也存在虚假宣传和夸张,需要各位妈妈们擦亮眼睛,多查阅资料,尽量选择有文献支持的,大品牌的产品。 原文地址: Maartje A.C. Zijlmans, Katri Korpela, J. Marianne Riksen-Walraven, Willem M. de Vos, Carolina de Weerth. Maternal Prenatal Stres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fant Intestinal Microbiota .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15; DOI:10.1016/j.psyneuen.2015.01.006
45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儿童在婴儿期食用花生可能降低花生过敏风险
medjaden 2015-3-20 15:31
在过去10年内,西方国家儿童花生过敏率增长了一倍,与此同时非洲和亚洲国家儿童花生过敏现象也越来越常见。传统观念认为,对花生过敏的婴儿要避免接触或食用花生。但是,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5年2月23日报道来自的伦敦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共有640名重症湿疹或对鸡蛋过敏(或两者兼有)的婴儿参与了这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受试婴儿的年龄在4至11个月之间,按实验前对花生是否过敏以及实验中是否持续摄入花生,被分成四组进行测试,直到受试者年龄达到60个月。 实验结果显示:对受试婴儿在60个月大时再进行花生过敏测试,在实验前过敏检测结果为阴性的530名婴儿中,“避免摄入花生组”儿童花生过敏率为13.7%,而“摄入花生组”儿童花生过敏率为1.9%;在实验前过敏检测结果为阳性的98名婴儿中,“避免摄入花生组”儿童花生过敏率为35.3%,而“摄入花生组”儿童花生过敏率为10.6%。 进一步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摄入花生组”儿童的IgG4抗体水平明显上升;而“避免摄入花生组”儿童的IgE抗体水平上升。在有高风险过敏性疾病的婴幼儿中,花生的摄入是安全、可耐受并且是高度有效的。 这一重大发现揭示:在婴儿早期持续摄入花生可明显降低儿童对花生过敏的风险,并且能调节机体对花生的免疫反应。 美捷登:Mike 研究论文链接: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414850#t=abstract 美捷登版权www.medjaden.com欢迎转载,转载请勿修改内容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美捷登观点|3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小时候的百家衣
热度 3 yaojunwei 2015-2-25 16:00
我妈妈告诉我,这是我小时候穿的,收拾箱子底找到了,当时是拜托一个人给要了一百家的碎布头(到100户不同姓氏,因此也称百姓衣),然后拼缝而成的,请了那人一顿饭,花了两元钱! 百家衣:百家衣是婴儿服的一种,由一百个家庭贡献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汉族育儿习俗,旧时汉族民间育婴,要向众邻亲友讨取零星碎布, 缝成一件“百家衣”给小孩穿上, 谓能得百家之福,小孩少病少灾, 易长成人。式样多为无领大襟。缝制各地不同,民间认为婴儿穿上百家衣,能保长命百岁。
个人分类: 应如室|1308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重生在俄罗斯帝国》全集][历史军事][TXT/1.1M]
lcj2212916 2014-12-10 18:37
张瑞携带全面战争系统重生拿破仑时期俄罗斯,并且成为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教子、帝国伯爵。 张瑞是被一堆叽里呱啦的未知语言吵醒的,只是当他睁开时看到的一切却让他呆滞,因为一群金发碧眼的女性正对着他指指点点,很想说些什么,但说出来的却是婴儿哭泣声,而这时候他也看到自己的婴儿胳膊。 究竟怎么回事?自己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婴儿,这些女人又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穿越,穿越到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这时候张瑞的脑海中充满疑惑,不过当他看到另外一样东西的时候已经不是呆滞而是迷茫,自己睡觉前玩的游戏怎么会在自己的脑海中? 当张瑞迷茫时俄罗斯皇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却在为如何处理张瑞忧愁,当时叶卡捷琳娜二世正准备上床睡觉,可是突然之间自己的床上凭空出现一个幼儿,是的,就是凭空之间,叶卡捷琳娜眼睁睁看着张瑞从无到有出现在床上。 作为东正教教徒,当时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在心中已经认定张瑞是耶稣送给她的礼物,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处理张瑞上才不能马虎,本来她准备把张瑞交给东正教,但是想想这是耶稣送给自己的礼物,交给东正教不合适,否则张瑞就不会出现在自己的床上而是东正教那里,另外这件事也不能让东正教知道。 可是留在皇宫用什么名义?作为一位皇帝她不会傻到公布张瑞是神送给自己的礼物,这件事就是皇储保罗也不能知道,少一个人知道那么这件事就少一分泄露出去的几率,毕竟皇权和神权一直存在矛盾,这样的神迹如果让平民知道那至皇权于何地?.......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0190223
1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都市狼少》全集][现代都市][TXT/2M]
lcj2212916 2014-11-27 18:44
男人,就应该顶天立地,纵横天下。一个被狼养大孩子的宣言:犯我者,诛之! 茫茫的额伦草原上,一头全身白色皮毛的成年狼嘴里叼着一个婴儿疾驰着,光洁的皮毛随风而动, 凌厉的双眼不时的闪过电芒,身后传来的枪声不时的让它停下脚步,在确定了枪声不时针对它而来 之后,便又重新疾驰起来。 哪里来的婴儿?哪一位母亲会如此的不小心,让自己的孩子落入饿狼的口中?如果大家看到了那位 母亲现在的样子,一定不会埋怨这位母亲。 此刻,同样是在额伦草原上,在一群身穿迷彩服的军人之间,有一位绝美的少妇躺在担架上,双目 无光,脸色发白,双腿上面的枪伤刚刚被包扎好。 这位少妇叫做叶雨,外号鸿羽,是女字特种作战部队的军官,孩子一周岁了,今天她带着自己的妹 妹和孩子来到额伦草原旅游,可是被自己之前在国外执行任务所结下的仇家伏击了,幸好自己的战 友早早的得到了消息,将敌人一举歼灭在国内,可是乱中她丢掉了自己的孩子。 因为叶雨的家世显赫,此刻已经有两位大校军衔的军官坐直升机赶到,对着部下命令道:“除押送 犯人的战士之外,所有的战士,士官,在额伦草原展开地摊式搜索,务必找到叶雨同志的孩子。” 可是就在这茫茫草原之上,哪里还可以看到一个生物。 此时,那头成年狼已经叼着自己的猎物回到了洞穴,它放下了婴儿,慈爱的舔舐着自己的小狼崽, 舔舐之后,那几头狼崽好像闻到了食物的味道,朝着婴儿扑去。......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9277551
1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体需“坏菌”,婴儿要“脏养”
热度 18 qpzeng 2014-6-13 15:35
儿童生活在太洁净的环境中,长大以后很容易患过敏症和哮喘,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因没机会接触过敏原而发育不良。因此,让儿童过点“脏”生活,在地上摸爬滚打,多 接触“坏菌 ”,甚至不避忌 养狗、养猫, 就能促进他们的免疫功能成熟,降低成人免疫异常的风险。 最近国外的一项研究结果印证了这个观点。但是,他们有一个特别的发现,假如接触过敏原和“坏菌”的时间在一岁前,那么长到3岁后就不会患过敏症和哮喘。反之,若接触过敏原和“坏菌”的时间在一岁以后,则3岁左右患过敏症和哮喘的风险仍较大。 参加此项为期3年研究的婴儿共有467名,均在城市生活。研究人员测定了婴儿生活环境中过敏原的种类及含量,并从婴儿身上取血测试各种过敏指标,其中还对104位婴儿家中尘埃的细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岁前接触“坏菌”的婴儿在3岁出现过敏症状的比例降低3倍。 在美国,患哮喘病的儿童多达700万人,已成为最严重的儿科疾病之一。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卫生条件的改善,估计儿童哮喘病的发病率不会低。因此,为了防范儿童哮喘病高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他们一岁前进行适度“脏养”,在不导致感染的情况下,多接触一些“坏菌”,这相当于给他们接种“活疫苗”! 以下是Science Daily针对该研究结果撰写的一则新闻报道,原文发表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 Newborns exposed to dirt, dander, germs may have lower allergy, asthma risk Date: June 6, 2014 Source: Johns Hopkins Medicine Summary: Infants exposed to rodent and pet dander, roach allergens and a wide variety of household bacteria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ppear less likely to suffer from allergies, wheezing and asthma, according to results of a recent study. Those who encounter such substances before their first birthdays seem to benefit rather than suffer from them. Importantly,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both allergen and bacterial exposure were not seen if a child's first encounter with these substances occurred after age 1, the research found. Girl feeding her puppy (stock image). Infants exposed to rodent and pet dander, roach allergens and a wide variety of household bacteria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ppear less likely to suffer from allergies, wheezing and asthma. Credit: © AntonioDiaz / Fotolia Infants exposed to rodent and pet dander, roach allergens and a wide variety of household bacteria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ppear less likely to suffer from allergies, wheezing and asthma, according to results of a study conducted by scientists at the Johns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 and other institution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children who grow up on farms have lower allergy and asthma rates, a phenomenon attributed to their regular exposure to microorganisms present in farm soil. Other studies, however, have found increased asthma risk among inner-city dwellers exposed to high levels of roach and mouse allergens and pollutants. The new study confirms that children who live in such homes do have higher overall allergy and asthma rates but adds a surprising twist: Those who encounter such substances before their first birthdays seem to benefit rather than suffer from them. Importantly,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both allergen and bacterial exposure were not seen if a child's first encounter with these substances occurred after age 1, the research found. A report on the study, published on June 6 in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 reveals that early exposure to bacteria and certain allergens may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by shaping children's immune responses -- a finding that researchers say may help inform preventive strategies for allergies and wheezing, both precursors to asthma.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timing of initial exposure may be critical, says study author Robert Wood, M.D., chief of the Division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 at the Johns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 What this tells us is that not only are many of our immune responses shaped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but also that certain bacteria and allerge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imulating and training the immune system to behave a certain way.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467 inner-city newborns from Baltimore, Boston, New York and St. Louis whose health was tracked over three years. The investigators visited homes to measure the levels and types of allergens present in the infants' surroundings and tested them for allergies and wheezing via periodic blood and skin-prick tests, physical exams and parental survey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bacterial content of dust collected from the homes of 104 of the 467 infants in the study. Infants who grew up in homes with mouse and cat dander and cockroach droppings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had lower rates of wheezing at age 3, compared with children not exposed to these allergens soon after birth. The protective effect, moreover, was additive, the researchers found, with infants exposed to all three allergens having lower risk than those exposed to one, two or none of the allergens. Specifically, wheezing was three times as common among children who grew up without exposure to such allergens (51 percent), compared with children who spent their first year of life in houses where all three allergens were present (17 percent). In addition, infants in homes with a greater variety of bacteria were less likely to develop environmental allergies and wheezing at age 3. When researchers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umulative exposure to both bacteria and mouse, cockroach and cat allergens, they noticed another striking difference. Children free of wheezing and allergies at age 3 had grown up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of household allergens and were the most likely to live in houses with the richest array of bacterial species. Some 41 percent of allergy-free and wheeze-free children had grown up in such allergen and bacteria-rich homes. By contrast, only 8 percent of children who suffered from both allergy and wheezing had been exposed to these substances in their first year of life. Asth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ediatric illnesses, affecting some 7 million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ccording to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y the time they turn 3, up to half of all children develop wheezing, which in many cases evolves into full-blown asthma. Story Source: The above story is based on materials provided by Johns Hopkins Medicine . Note: Materials may be edited for content and length. Journal Reference : Susan V. Lynch, Robert A. Wood, Homer Boushey, Leonard B. Bacharier, Gordon R. Bloomberg, Meyer Kattan, George T. O’Connor, Megan T. Sandel, Agustin Calatroni, Elizabeth Matsui, Christine C. Johnson, Henry Lynn, Cynthia M. Visness, Katy F. Jaffee, Peter J. Gergen, Diane R. Gold, Rosalind J. Wright, Kei Fujimura, Marcus Rauch, William W. Busse, James E. Gern. Effects of early-life exposure to allergens and bacteria on recurrent wheeze and atopy in urban children .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 2014; DOI: 10.1016/j.jaci.2014.04.018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9570 次阅读|26 个评论
建立“婴儿安全岛”需要更详细的社会调查与研究
热度 12 Taylorwang 2014-3-19 07:4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婴儿、儿童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建立“婴儿安全岛”是历史发展的必须趋势,值得肯定与赞扬。我们不能只看到大城市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楼,而忘记了西部或落后地区的乡村;不能只看到部分出国旅游土豪的挥金如土,而忘记了不少人被平均的现实。虽然中国的 GDP 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但平均来讲,我们的人均 GDP 都没有闹腾“飞机哪儿去了”的马来西亚多。任何一种政策与措施,都必须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与总体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考虑到社会与政府的负担能力,与流动人口的数量等复杂的社会因素,否则就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折腾”行为。 有报道称,目前国内的河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 10 个省区市建成并投入使用了 25 个弃婴岛,不同省份的“婴儿安全岛”,接收的弃婴数量差异是很大的。同样大城市的天津,在试点一个半月以来,接收的弃婴人数仅为 16 人,而广州就接收了 262 人。南京市启动了 88 天,接收弃婴的数量也达到 136 人(数据来自“信息时报” 2014 年 3 月 18 日 A3 版)。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广州、天津和南京都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但接收弃婴的数量差异很大,广州比南京多得多,而南京又比天津多许多。由于广州市的社会福利院已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不得不无奈地宣布暂时关闭广州的“婴儿安全岛”。 有人认为广州医疗资源集中且医疗水平较高,许多人都是抱着孩子四处求医最终无力医治才把孩子遗弃在“婴儿安全岛”。其实从医疗资源与医疗水平,以及社会发展水平,广州、天津及南京应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存在这样大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仍是流动人口的数量。这三个城市中,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广州。天津的弃婴最少,可能天津的流动人口相对较少,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天津离北京比较近,更多的家长抱着孩子去北京寻找更好的治疗资源去了。广州匆忙地试点“婴儿安全岛”,显然没有前期详细地调查与分析,没有能准确评估一天能收多少“弃婴”。这项公益工作只试了 40 多天,就因弃婴的数量大大超出预计,出现人满为患,被迫关闭,不得不考虑其它更合适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流动人口更多,医疗条件最好的北京、上海就没有开展这项试点,我估计,若北京与上海开设了“婴儿安全岛”,估计会收到比广州更多的弃婴。深圳在执行这项政策时就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步骤,虽然“婴儿安全岛”早已建成,却迟迟没有开放,他们应能吸取广州“弃婴安全岛”试点的教训,不会再轻易地试点了。 虽然从人道上来讲,应该建立“婴儿安全岛”,因为它能保护大部分的弃婴生命,但从法律上来讲,我国是有“弃婴罪”的,故“婴儿安全岛”也与现行的法律存在矛盾的地方。建立“婴儿安全岛”的初衷是给那些没有养育能力的父母,给婴儿有一个安全的去处,但也给不少不负责任的父母推卸自己应付社会责任的安全方法。这些不负责的父母,没有宗教的制约,没有道德的约束,又将法律阻止在安全岛之外,这才是“婴儿安全岛”弃婴数量激增的原因。 发达国家对弃婴收容的做法对我们也有不少值得借监的地方,收容弃婴基本上都是作为其最后的选择。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长远来讲是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等。就目前阶段的具体操作而言,解决弃婴数量增加的可行性措施还应包括: 1、 通过加大产前症断,采取优生优育手段,尽量减少有缺陷婴儿的产生; 2、 再通过加大政府对出生后有缺陷婴儿的资助力度,降低有缺陷婴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孩子尽量在父母的身边长大。估计政府资助一个有缺陷婴儿夫妇的费用,比在社会福利院的代价要低些,在父母身边,对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发育也好得多; 3、 对那些有承担能力,但仍要遗弃自己的婴儿行为,按现行法律进行处理。 4、 收容弃婴,只能作为最后没有其它更好办法的选择。 可能这样做,才是合符现在社会发展阶段的 合理做法。
7024 次阅读|24 个评论
疫苗改变世界! 也改变婴儿入院/死亡率?
jinwsapa 2013-12-27 13:16
疫苗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许多国家的健康水平和状况.就拿小儿灰质脊椎炎(小儿麻痹症)疫苗接种,全球范围发病率明显下降. 盖茨基金会投入许多钱, 推广疫苗和检测试剂,要在2020年之前,彻底消灭该疾病.现在看,离实现这个目标为期不远.还有许多疾病的预防与疫苗的开发和使用有直接关联,包括最近因接种死亡事件引起关注的乙肝疫苗. 但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 反药三分毒,疫苗也并非绝对安全, 美国CDC统计过1300万多人在2005-2008 四年间接种各种疫苗的人,有15000多人在接种60天之内死亡, 比例最高的是老人(85岁或更年长者),其次是婴儿. 一岁以内的婴儿接种,如果同时接种越多,越危险,住院和死亡比例最高.在全球33个国家的免疫接种数据统计显示,接种越多的, 反而死亡率偏高.在33个国家婴儿死亡率(IMR)最低的新加坡,瑞士和日本,只有美国的一半. 这几个国家要求婴儿在一岁之内接种疫苗只有12个注射剂量(次),美国则最高,26次. 尽管, 美国人是均花费医疗费最高的国家,疫苗接种, 钱没少花,效果欠佳,不过其IMR高的原因, 据信与其婴儿早产高也有关系.合理接种疫苗,还需要更多研究.疫苗制造厂,不能一味追求效益,还要多做安全研究和比较. 福布斯, 疫苗改变世界 http://www.forbes.com/sites/matthewherper/2013/02/19/a-graphic-that-drives-home-how-vaccines-have-changed-our-world/ 疫苗安全性统计研究 http://news.dxy.cn/bbs/topic/27171288 CDC 资料汇集 2011-2012 Recent Publications (2011-2012)Specific outcomes in vaccine safety research Broder KR, Martin DB, Vellozzi C. In the heat of a signal: Responding to a vaccine safety signal for febrile seizures after 2010–11 influenza vaccine in young children, United States. Vaccine 2012; 30(11):2032-203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361305 Gidudu J, Sack DA, Pina M, et al; The Brighton Collaboration Diarrhea Working Group. Diarrhea: Case definition and guidelines for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presentation of immunization safety data. Vaccine . 2011 Jan 29:29(5): 1053-71. Huang WT, Suh CA, Campagna E, Broder KR, Daley MF, Crane LA, Stokley S, Kempe A. Adherence to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Recommendation to Prevent Injuries from Postvaccination Syncope: A National Physician Survey.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2011; 41(3):317-321.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855747 Jackson LA, Yu O, Nelson JC, Dominguez C, Peterson D, Baxter R, Hambidge SJ, Naleway AL, Belongia EA, Nordin JD, Baggs J. Injection Site and Risk of Medically Attended Local Reactions to 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 Pediatrics 127: e581-e587, 2011. Miller EK, Dumitrescu L, Cupp C, Dorris S, Taylor S, Sparks R, Fawkes D, Frontiero V, Rezendes AM, Marchant C, Edwards KM, Crawford DC. Atopy history and the genomics of wheezing after influenza vaccination in children 6-59 months of age. Vaccine . 2011 Apr 18;29(18):3431-7. Miller E, Batten B, Hampton L, Campbell SR, Gao J, and Iskander J. Tracking Vaccine-Safety Inquiries to Detect Signals and Monitor Public Concerns. Pediatrics. 2011; 127 Suppl 1:S87-91. Epub 2011 Apr 18.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502241 Nordin JD, Yih WK, Kulldorff M, Weintraub E. Tdap and GBS letter. Vaccine . 2011 Feb 1;29(6):1122. Epub 2010 Dec 2. Pahud BA, Glaser CA, Dekker CL, Arvin AM, Schmid DS. Varicella zoster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pidemiologic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10 years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aricella vaccine. J Infect Dis . 2011 Feb 1;203(3):316-23. Slade B, Gee J, Broder K, Vellozzi C. Comment on the contribution by Souayah et al.,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after Gardasil vaccination: Data from 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2006-2009. Vaccine 2011;29(5):685-686. Woo EJ, Wise RP, Menschik D, Shadomy SV, Iskander J, Beeler J, Varricchio F, Ball R. Thrombocytopenia after vaccination: case reports to the US 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1990-2008. Vaccine . 2011 Feb 1;29(6):1319-23. Yen C, Jakob K, Esona MD, Peckham X, Rausch J, Hull JJ, Whittier S, Gentsch JR, Larussa P. Detection of fecal shedding of rotavirus vaccine in infants following their first dose of pentavalent rotavirus vaccine. Vaccine . 2011 May 31;29(24):4151-5. General vaccine safety, vaccines and vaccination practices, methodology and systems for vaccine safety monitoring Baggs J, Gee J, Lewis E, Fowler G, Benson P, Lieu T, Naleway A, Klein NP, Baxter R, Belongia E, Glanz J, Hambidge SJ, Jacobsen SJ, Jackson L, Nordin J, Weintraub E. The Vaccine Safety Datalink: a model for monitoring immunization safety. Pediatrics 127 Suppl 1: S45-S53, 2011. DuMouchel W. Bayesian data mining in large frequency table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FDA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Am Stat. 1999;53:177-90. Greene SK, Kulldorff M, Yin R, Yih WK, Lieu TA, Weintraub ES, Lee GM. Near real-time vaccine safety surveillance with partially accrued data. Pharmacoepidemiol Drug Saf 2011. Haber P, Iskander J, Walton K, Campbell SR, and Kohl KS. Internet-Based Reporting to the 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A More Timely and Complete Way for Providers to Support Vaccine Safety. Pediatrics 2011;127 Suppl 1: S39-44. Klein NP, Gidudu J, Qiang Y, Pahud B, Rowhani-Rahbar A, Baxter R, Dekker CL, Edwards KM, Halsey NA, Larussa P, Marchant C, Tokars JI, Destefano F. Develop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vaccinologists. Vaccine . 2011 Apr 19. Kulldorff M, Davis RL, Kolczak M, Lewis E, Lieu T, Platt R. A Maximized Sequential Probability Ratio Test for Drug and Vaccine Safety Surveillance. Sequential Analysis . 2011:30: 1, 58-78. LaRussa PS, Edwards KM, Dekker CL, Klein NP, Halsey NA, Marchant C, Baxter R, Engler RJ, Kissner J, Slade BA.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human variation in vaccine adverse events: the Clinical Immunization Safety Assessment Network. Pediatrics . 2011 May;127 Suppl 1:S65-73. McCarthy NL, Gee J, Weintraub E, Donahue JG, Nordin JD, Daley MF, Naleway A, Henninger M, Baxter R, Crane B, Aukes L, Wagner N, Fisher S, Jacobsen SJ, Sy L, Baggs J. Monitoring vaccine safety using the Vaccine Safety Datalink: Utilizing immunization registries for pandemic influenza. Vaccine . 2011 May 17. Miller E, Batten B, Hampton L, Campbell SR, Gao J, and Iskander J. Tracking Vaccine-Safety Inquiries to Detect Signals and Monitor Public Concerns. Pediatrics . 2011 May;127 Suppl 1:S87-91. Salmon DA, Akhtar A, Mergler MJ, Vannice KS, Izurieta H, Ball R, Lee GM, Vellozzi C, Garman P, Cunningham F, Gellin B, Koh H, Lurie N, and the H1N1 Working Group of the Federal Immunization Safety Task Force. Immunization-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s for the 2009 H1N1 Monovalent Influenza Vaccination Program. Pediatrics . 2011 May;127 Suppl 1:S78-86. Xu S, Zhang L, Nelson JC, Zeng C, Mullooly J, McClure D, Glanz J. Identifying optimal risk windows for 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 studies of vaccine safety. Stat Med . 2011 Mar 30;30(7):742-52. doi: 10.1002/sim.4125. Yih WK, Kulldorff M, Fireman BH, Shui IM, Lewis EM, Klein NP, Baggs J, Weintraub ES, Belongia EA, Naleway A, Gee J, Platt R, Lieu TA. Active surveillance for adverse events: the experience of the Vaccine Safety Datalink project. Pediatrics 127 Suppl 1: S54-S64, 2011. Vaccine safety in special populations Morgan TM, Schlegel C, Edwards KM, Welch-Burke T, Zhu Y, Sparks R, Summar M; the Urea Cycle Disorders Consortium. Vaccine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Events in Children With Urea Cycle Disorders. Pediatrics . 2011 May;127(5):e1147-e1153. Moro P, Broder KR et al. Adverse events in pregnant women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trivalent inactivated influenza vaccine (TIV) and live attenuated influenza vaccine (LAIV) in the 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1;204(2):146.e1-e7.
个人分类: 医药产业|5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宽容避免冲突:婴儿地铁撒尿 引言行冲突(视频)
liuli66 2013-8-23 20:53
http://news.ifeng.com/society/1/detail_2013_08/23/28944494_0.shtml 你讲不讲道德? 你小孩是狗呀? 长大以后跟你一样不讲道德? 当事人手机:带几个人来?
个人分类: 杂感|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母乳喂养:仅有五分之一国家全面落实了世卫组织婴儿配方粉守则
xuxiaxx 2013-8-9 19:52
根据世卫组织在世界母乳喂养周发布的一份新报告,仅有37个国家或者19%的报告国家通过了可体现《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所有建议的法律。自8月1日至7日将有170多个国家庆祝这一活动周。 母乳喂养是婴幼儿的最佳营养来源,也是确保儿童健康和生存的最为有效方式之一。年幼时得到母乳喂养的人们在晚些时候出现超重或肥胖的可能性更低。他们可能不太容易患糖尿病,智力测试的成绩更好。但从全球情况看,估计仅有38%的婴儿得到了六个月纯母乳喂养。 “几乎所有的母亲从身体角度上都能够进行母乳喂养,她们一旦得到了准确信息和支持就会这样去做”,世卫组织营养促进健康与发展司母乳喂养专家Carmen Casanovas博士说。“但在许多情况下,妇女却在这方面受到阻拦,错误地认为购买商业代用品可使其子女开始过上更好的生活。” 守则实施情况 在向世卫组织报告守则实施情况的199个国家中,仅有37个国家(19%)通过了可以反映该守则所有建议的法律。比如: 69个国家(35%)全面禁止母乳代用品广告; 62个国家(31%)完全禁止面向卫生服务免费提供样品或者低价供应品; 64个国家(32%)完全禁止相关制造商向卫生工作者赠送任何形式的礼品; 83个国家(42%)要求在母乳代用品的标签上张贴母乳喂养优越性的信息; 只有45个国家(23%)报告称,具有一个运作良好的实施和监测体系。 该报告指出,母亲往往被淹没在不正确并且带有偏倚的信息之中,这些或通过广告、健康说法、信息资料包和销售代表而直接获得,也可通过公共卫生体系而间接获得。比如,婴儿配方粉制造商制作并分发的母乳喂养问题“宣教材料”,就对纯母乳喂养造成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母亲以及没有受到太多正规教育的母亲而言。分发婴儿配方粉样品也对母乳喂养具有不利影响。 当时因关切地注意到向母亲兜售母乳代用品的做法过于猛烈,1974年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敦促各会员国审查婴儿食品方面的促销活动并采取适当矫正措施,包括在必要时制定广告守则和立法措施。这使得在1981年达成了《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并随后在这方面通过了若干决议。 “全面落实这一守则对于减少或者消除所有形式的母乳代用品促销活动至关重要,包括向孕妇及婴儿和幼儿母亲进行直接和间接促销,”Casanovas博士说。 世卫组织提供的支持 世卫组织支持各国落实并监测该守则和《孕产妇、婴儿和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后者旨在到2025年将六个月全球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至少50%。 世卫组织为提供这方面支持,已开发出了用来培训卫生工作者的课程,为母乳喂养母亲(包括感染了艾滋病毒的母亲)提供技能支持,并帮助她们解决问题,监测儿童生长,从而能够早期发现营养低下或者超重/肥胖危险。 在2013年世界母乳喂养周,世卫组织和合作伙伴呼吁对母乳喂养母亲给予更多支持。母乳喂养需要学习,许多妇女在喂养之初遇有困难。常见的情况是:乳头疼痛;担心母乳量不足,难以维持婴儿的需要。支持母乳喂养的卫生机构,可由经过培训的母乳喂养咨询师向新产妇提供咨询,来提高母乳喂养率。为了向母亲及新生儿提供支持并改进关爱程度,受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婴医院行动的影响,已在150多个国家建立起了 “爱婴”机构。 母乳喂养的益处 母乳可提供婴儿健康发育所需的所有营养。母乳是安全的,并含有可帮助婴儿抵抗儿童期常见病的抗体——如腹泻病和肺炎这两大导致全球儿童死亡的疾病。母乳可以直接获得,经济上可承受,有助于确保婴儿获得充足营养。 婴儿配方粉不含母乳中存在的抗体。此外,还存在因使用了不安全的水和未经消毒的设备或者由于粉状配方粉可能存在的细菌而带来一定危险。为增加配方粉使用时间而过度稀释,可导致营养不良。经常进行母乳喂养可保持母乳的持续时间。但使用配方粉而又缺乏供应时,要返回到母乳喂养方式则可能不太可行,因为母乳产出量减少了。 母乳喂养对母亲也有益处。纯母乳喂养与自然(尽管不是绝对安全的)避孕措施(生产后的头六个月内具有98%的保护作用)存有关联。可在随后的生命阶段降低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险,并有助于妇女更快恢复到孕前体重。 来源: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3/world_breastfeeding_week_20130730/zh/index.html
1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定制婴儿”&基因检测&健康管理
ailiyakong 2013-8-3 12:38
商业前瞻 — 基于基因检测的健康管理 首先带来新闻两则。 1. 全球首例“定制婴儿”诞生 严选最优基因 搜狐健康 2013-07-24 07:47:00   中国网络电视台:【全球首例“定制婴儿”诞生】“想要金发碧眼的女婴?我们能办到”洛杉矶一家诊所称提供选择婴儿性别及身体特征服务。近日全球首例基因筛查试管婴儿在美国诞生,这意味“从父母基因中选出最优基因,培养出想要的婴儿”的基因筛查术将更普及。人工完美or自然选择,人类将何去何从?    搜狐健康补充阅读: 基因怎么选——男性智商由母亲基因决定 富二代智商大多低于爹    智力基因在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X,仅来自母亲,男性智商由母亲决定 。富人多娶靓女,靓女聪明机率低,所以男性富二代智力大多低于父代。富二代再娶靓女,富三代智力更低。美国家族企业,到第二代手里还生存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生存的剩下12%。    基因测序现在多用于试管婴儿技术  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已面世多年,由美国454生命科学公司牵头开发。这种新技术允许在同一时间、同一表面进行更多的测序反应。与先前的基因测序技术相比,其最大优点是效率高,能大幅减少所需时间和费用。由达恩·威尔斯博士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从去年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筛查由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即"试管婴儿"),检测目的主要是胚胎是否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  今年5月18日,一个名叫康勒·莱维的男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出生。康勒和他的父母是威尔斯博士关于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研究应用的首个受益家庭。目前已有7周大的康勒十分健康,各项身体指标都显示正常。    除了生孩子,基因检测还可以预防疾病   人们可以通过检测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的变异情况,对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行预测。基因检测则是在健康状态或疾病早期无症状阶段进行, 采集静脉血提取DNA,针对性的对疾病易感基因进行科学检测分析,提前获知自己的基因缺陷,在疾病发生前进行准确预防 ,主动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实施健康管理,有效避免和延缓疾病发生。 2. 世界首批全基因组测序试管婴儿在中信湘雅诞生 新华网 2013-07-24 16:52:00 近日,从中国湖南长沙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传来消息,世界首批经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 筛查试管婴儿(PGD/PGS)在该院诞生,首批15对夫妇生育了17个健康孩子。最大的孩子于2012年8月24日出生,现在已有11个月。这些孩子都非常健康。首批有33对夫妇因习惯性流产、高龄或自身为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接受这项治疗,22对成功妊娠,妊娠率达到66.7%,抱婴率45.5%。目前第二批有52对夫妇正在接受相同的PGD/PGS,正在等待胚胎移植中。 7 月8日 ,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有数千人参加的“欧洲生殖医学年会”上报道了这一成果并得到国际的认可。这批可爱的小朋友来到这个世界,意味着中国已成功将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应用于体外受精的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并走在世界的前列,标志着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迈向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新时代,为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人群提供新的选择,为积极性优生开拓了一条新道路。 这项成果是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简称华大基因)共同完成的,集成了多项目前国际上领先的技术: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完成病人的诊断、遗传和生育咨询、试管婴儿治疗全过程并突破了囊胚活检和活检后胚胎高效冷冻新技术的研发,华大基因完成了胚胎DNA的全基因组测序检测,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活检的微量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并为华大基因检测提供DNA,以及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NP-array)技术检测作为质控。 这项全新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方案,克服了以往PGD技术只能针对特定的少数几条染色体检测的局限性,可以筛除全部染色体是否异常,确保植入子宫的是染色体正常的胚胎,同时,该技术对于研究植入前胚胎的遗传学变化规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院教授卢光琇表示,这批全球首批出生的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筛查的试管婴儿,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领域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现在,医生可在胚胎移植入子宫前对其进行染色体分析,只移植染色体正常的胚胎,能够有效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降低流产率,帮助遗传高风险的家庭生育健康的宝宝,避免出生遗传异常婴儿,降低人群中出生缺陷,提高我国的出生人口素质,是积极性优生领域的重大突破。 卢光琇于2013年7月21日下午在湖南长沙发布了这一成果,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罗亚军、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陶立坚教授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张自力) 25 号是我发帖,主题是商业前瞻。正好企业家导师小组中的一位导师是做高端人群的基因检测和健康管理的,又跟我所学的知识相匹配,所以今天的每日一帖,内容就是跟这个有关系的。 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就是取被检测者的一滴血、口腔黏膜或其它组织细胞,经提取和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 DNA 分子等基因信息作检测,分析他所含有的各种疾病易感基因的情况,从而使人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测身体患疾病的风险,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让自己活得明明白白。基因检测可以在身体没有患病的情况下,找到隐藏在您体内的 “ 基因地雷 ” 。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 基因检测,作为 21 世纪最为前沿的新兴科技型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因为通过基因密码解密人类健康未来、进行基于基因检测基础上的动态健康管理,而被人们誉为 21 世纪最为高端、科技含量最高的健康管理模式。 为什么要进行基因检测? 目前社会上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在面临着巨大的健康危机。权威研究机构调查发现,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3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更是超过老年人的2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年仅38岁的胡可心,竟然因肝癌病逝。     除了知识分子外,中国的整个高端人群包括企业家、明星、商务精英、各种专家在内,因为健康危机引发的英年早逝现象比比皆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邓丽君、陈逸飞、梅艳芳、罗京、王均瑶、王江民等等,他们正风华正茂,他们正处于事业巅峰,他们正受到尊敬爱戴……然而,健康危机将这一切都带走了。   实际上,无休止的透支造成了这些悲剧。 “我们成功可以晚一点,可以慢一点,但是不要轻易透支身体,透支生命——健康危机对于每一个高端群体中的人士来说都是最大的危机。”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危机呢?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结果显示,人的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是社会因素,8%是医疗条件,7%是气候影响。大量临床医学实践表明,大多数人通过防患于未然的自我保健、控制危险因素、养生良好生活习惯等,能在很大程度上管理好健康。作为全球领先的健康管理领跑者——泰怡康成,在深入研究欧美健康管理前沿理念和发展情况后,结合中国现状和自身实践,提出了“大健康管理”模式。 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层面:通过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通过评价分析了解健康问题,通过科学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在养生、找病防病的基础上实施前移、下移战略,从病人前移到高危人群,从病前移到健康危险因素,从医院下移到社区农村厂矿企业,从医学体检中心下移到健康管理中心。 目前基因检测面临着什么困难? 本来基因检测是一个新事物,民众对其不了解,再加上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负面报道更无形中歪曲和误导了科学的真实性。其实目前基因检测这个行业是存在鱼龙混杂现象,也滋生了一些代理机构,也有人质疑其的商业操作模式,其实这是任何一个新事物出现遇到的必然阻碍。 目前基因检测的商业模式大部分依赖分销代理商,然而罪魁祸首在于 “ 政策 ” ,基因检测行业既没有任何政策也没有任何标准,属于三不管,正规公司的主流推广的通道被堵塞,没办法上电视广告,没办法上平面媒体,甚至网络广告发布都被拒绝,但是基因检测又恰恰需要大力教育宣传的,断了这条路,代理商们将产品积压在手里,只好走歪路邪路,因此出现了部分代理商对基因检测功能夸大其辞,这些都是在挖掘潜在市场的路线中采取的不正当手段。其实,这并不是基因检测本身的问题,而是政策的问题。 讨论: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耗时13年,耗资30亿美元,只完成了一个人的基因测序,就是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沃森。而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大概在一天内即可完成,只需数千美金。基因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虽然在解开基因密码之后,好像对于癌症,艾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还是没有办法攻克,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思维的完善,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破解其中的奥秘。 但是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商业前瞻,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于个体化基因测序以及健康管理这方面的商业模式的体会。首先,测序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环境的恶化以及我们接触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其实我们身体内突变,表达的基因是越来越多的,也许以后定期的基因检测就会成为体检的一部分,所以我个人非常看好这个领域。 其次,在完成测序之后,后续怎样为客户提供服务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没办法改变已经突变的基因,但我们可以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我们目前的许多养生节目,都并不是个体化的,都是说,啊吃这个好,吃那个不好,笼统的很。但是根据已经检测出来的基因位点的变化而量身定做属于你自己的生活习惯食谱锻炼计划,并辅以中医调理之道,我想,一定能延年益寿。 最后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得提一下, 2013 年 6 月,正值赛默飞与 Life Tech 合并之际, Life Tech 旗下基因测序业务 Ion Torrent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onathan Rothberg 博士宣布辞职,据称 Rothberg 博士是为了 “ 追求新的机会 ” 选择离开。考虑到 Jonathan Rothberg 博士传奇的创业背景( 1999 年创办 454 生命科学公司,后被罗氏收购; 2007 年创办 Ion Torrent ,后被 Life Tech 收购),我们不得不猜想, Rothberg 博士是不是看到了基因测序市场大热,打算 “ 另起炉灶 ” 再 “ 杀回 ” 这一市场中来 ​
20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婴儿保温箱内死亡之殇
热度 1 sstone2009 2013-7-20 17:28
近日,泉州儿童医院发生一例出生12天女婴在保温箱内死亡的事件,家属怀疑是保温箱内温度温度过高婴儿被烤死的。消息一经传开,似有举国哗然之势。 我的一位在医务部门工作的朋友提出几点疑点:一是监控录像为何独有几天丢失;二是所谓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为何没有及时向家属交代病情?三是保温箱没有问题不能排除中间有断电等意外情况出现。 经过朋友提醒,我仔细看了报道,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作为医生的判断,我和朋友一样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意外事故,决不可能是医务人员故意为之,可是处理这样的事故,却体现了这个医院领导的水平问题。 我大致想象一下,事件发生后,回报肯定会逐级传递到医院最高领导那里,如果怀着一份真诚和歉意来处理,与家属真诚说明情况,医院对该负的责任勇敢地担当起来,那么,我想,事件的结局不会像现在那样糟糕:伤害了家属,影响了一批人的前途,还会影响整个医疗界的声誉。 结局无法挽回,只有硬着头皮处理下去,给家属一个安慰、交代,给社会一个真相。 但,有一类真相肯定不会在公布之列,那就是这个医院的院长是怎么当上的?为什么这个水平能够当院长?用我朋友的话,还有更深得一层:领导的下属们心态迥异,组织已名存实亡,也许巴不得出点笑话事。
个人分类: 医疗实践|199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新生婴儿随父入户第一个子女程序
antenna 2013-7-18 20:47
紫竹院街道关于办理父亲为紫竹院地区常住户口,母亲为外省市新生婴儿随父入户第一个子女程序 发布时间:2012-06-11 信息来源:紫竹院街道办事处 字体: 大 中 小    政策依据:   《关于新生儿户口登记和随父子女户口迁移办理计划生育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京计生法字 143号)    基本程序:   父亲一方为紫竹院地区常住户口或集体户口(不含在校生集体户口和驻京办事处、联络处集体户口),母亲为外省市户口,拟随父的子女为2003年8月7日以后出生的第一个子女,又未在母亲户籍所在地登记入户,现要求子女随父登记常住户口的,可在紫竹院街道计生办办理北京市生育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   2003年8月7日以前出生的第一个子女,已在母亲户口所在地登记常住户口又申请随父入户的,由父亲户籍所在地紫竹院街道计生办审查符合《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应当为其出具“第一个子女随父入户通知单”。   1、携带夫妻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及男方户籍所在居委会或存档单位开具的婚育情况证明到紫竹院街道计生办领取生育服务证和相关表格。   有离婚史的提交历次《离婚证》及离婚协议书(协议书应加盖婚姻登记部门印章)、法院判决(调解)书原件及复印件。在档案馆存档的复印件应加盖档案馆印章。   2、当事人如实、规范填写《生育服务证》及相关表格,然后到男方存档地办理盖章手续(计划生育章或单位人事章、职介存档章),在盖章处由经办人签署男方婚育状况。   3、女方回户籍地开具《随父入户二级婚育证明》,二级证明需加盖女方户口所在地居(村)委会和乡(镇)、街道计生办的公章,经办人签字,并留联系电话。同时在户籍地乡(镇)、街道计生办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4、当事人办完以上手续后,携带《生育服务证》、相关表格和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到计生办办理登记注册手续,计生办留存相关表格及复印件后,核实批准并对《生育服务证》统一登记、编号、加盖公章后,《生育服务证》生效。   5、待新生儿出生后,带齐所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出生医学证明》的复印件(医学证明打开副页复印)到计生办办理新生儿落户登记手续。    提交材料:   1、夫妻双方《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本》复印户主、本人及变更页,集体户口的首页需复印并加盖管理部门公章,《身份证》正反面均需复印)。   2、夫妻双方《结婚证》、有离婚史的提交历次《离婚证》及离婚协议书(协议书应加盖婚姻登记部门印章)、法院判决(调解)书原件及复印件。在档案馆存档的复印件应加盖档案馆印章,结婚证请复印发证机关和持证人页。   3、基本程序中提及的“相关表格”,按要求如实填写并加盖相应印章(空白表格在紫竹院街道计生办领取)   4、女方户籍地出具的《随父入户二级婚育证明》原件,(二级证明需加盖女方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和乡(镇)、街道计生办的公章,请注明是否在户籍地办理《一孩生育证》,并经办人签字,留联系电话),此证明一年内有效。   5、女方户籍地办理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请复印发证机关和持证人页)。   6、如果女方在户籍地已办理了《一孩生育证》,请将原件提交。   7、如果男方为集体户口,需男方单位集体户口的管理部门出具“同意子女落入集体户”的同意书。   8、已生育子女的《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请打开副页复印)。   9、《申领生育服务证声明书》。    办理时限:   申请人提交符合要求的真实、完备材料后,街道计生办即时办理。    * 相关提示:   1、所有需提交的复印件均复印在A4纸上,靠右复印留出装订线。   2、所有复印件均要注明“本件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并签署姓名、日期。   3、如果当事人当前婚姻状况与本人《户口本》婚姻状况不符,请先到户籍地派出所进行变更。   4、如果当事人户口迁入本地区不满一年,请到原户籍地开具户口迁出之前的婚育情况证明。   5、领取了《生育服务证》的夫妻,因丢失或不慎损坏等原因需补领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书面申请补办。   6、已婚育龄妇女在怀孕三个月内,应当持《生育服务证》到社区卫生站办理母子健康档案,接受围产期医疗保健服务。   7、紫竹院街道计生办咨询电话:68710855,特殊情况请提前咨询。 ​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本人是信息与电子学院教职工司黎明,属于北京理工大学集体户口,爱人为外地户口。目前我们在京没有房子,但是去年在校领导和工会的组织下团购了良乡的房子。 按照附件中北京理工大学第七届四次教代会提案处理表中的“解决集体户口教职工子女随父落户问题”的主办部门答复意见,本人完全符合无房男职工(女方户籍不在京)的子女落户学校的条件。但是户籍科的工作人员拒绝办理该证明,该提案处理表网上链接为: http://www.bit.edu.cn/docs/20120116093257859802.pdf (第100页) 。 爱人怀孕了,并且预产期为今年8月2号。现在面临办理生产证明以及子女落户的问题。按照医院的规定,父母一方户口在京即可办理生产证明及子女落户(北京),但是对于集体户口,需要所在单位的户籍科开据同意子女落户证明。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1 次阅读|0 个评论
婴儿麻疹: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qujiangwen 2013-6-6 11:23
婴儿麻疹的高发原因及其控制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全国消除麻疹进程的加速 , 婴儿麻疹发病构成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婴儿麻疹发病主要与母传抗体过早消失、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医院内交叉感染、原发性免疫失败、疫苗接种不及时和接种技术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 或者是上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婴儿麻疹控制方面,目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一是维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二是通过提高全人群免疫覆盖率阻断麻疹野病毒循环 , 提高大年龄组儿童的接种率来降低 8 月龄婴儿的感染机会 ; 三是严格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减少婴儿感染病毒的机会。 关键词 : 婴儿;麻疹;发病原因;控制策略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在麻疹疫苗使用前的 1956~1965 年 , 麻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766/10 万。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疫苗的大规模使用 , 麻疹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 20 世纪 90 年代发病率基本控制在 10/10 万左右 。 2005 年 ,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提出了 2012 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 我国从加速麻疹控制阶段进入到消除麻疹阶段。但近几年来 , 随着消除麻疹进程的加快,全国麻疹发病呈现上升趋势 , 麻疹流行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 出现了周岁内婴儿和成人 2 个发病高峰 , 其中最显著特点是小于1岁的婴儿麻疹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的人群,这 直接影响到加速麻疹消除总目标的实现 , 。 因此,疫苗时代应该如何控制婴儿麻疹发病已成为流行病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之一,也成为2012年天津市消除麻疹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本文通过对婴儿麻疹高发的相关原因及控制策略的综述,从而达到为婴儿麻疹的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的目的。 1  婴儿麻疹的高发原因 1.1  母传抗体过早消失   麻疹疫苗初免月龄将严重影响其免疫效果。美国麻疹疫苗初免在 12~15 月龄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麻疹疫苗初免月龄为 8 月龄 , 这一程序制定的基础是 , 过早接种麻疹疫苗由于胎传抗体的干扰致使免疫失败。麻疹疫苗使用 30 多年后 , 在麻疹控制较好的地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变化。如美国 1989~1991 年报告的麻疹病例中 , 大多是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学龄前儿童 , 其中 20% 是未到初免年龄 (1 岁 ) 的婴儿 。 大量监测资料表明,麻疹疫苗免疫后的母传胎传抗体一般仅能维持到6月龄甚至更早即消失。宁波市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 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 91 . 0 % , 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 GMRT) 为890.18 ,6月龄和8月龄时抗体阳性率只有4.1 %,0.8 % ,GMRT 分别为4.17 ,1.59 。西安市对51名5~8 月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的婴儿的检测结果表明,其麻疹IgG抗体随月龄的增加快速下降,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 由57.14 %和1 ∶148.4 分别降至0和1 ∶100 ,平均阳性率为27.45 % ,GMT 1∶120.9 。另外, 母婴麻疹抗体间有密切关系 , 王联 君 等的研究表明 , 产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 86.2%, GMT 为 1 ∶ 693; 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 84.5%, GMT 为 1 ∶ 693, 从抗体分布来看两者非常接近 。具有麻疹免疫力的产妇所生的婴儿可获得来自母体的胎传抗体 , 这种被动获得的抗体可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对婴儿提供保护。育龄期妇女的麻疹抗体水平较低 , 阴性占 15.87%, 低抗体水平占 58.73%, 中抗体水平占 19.05%, 而高抗体水平只占 6.35% 。由于母婴抗体滴度一致 , 致使婴儿母传抗体水平较低 , 保护力度和时间不足 , 造成≤ 4 月龄的婴儿发病占周岁内患儿的 7.72%, 最小发病年龄只有 45 天 。 母传抗体水平不足已经成为目前婴儿麻疹的主要原因。 1.2 医院暴露增加感染传染源的机会 在温州市开展传播危险因素的病例 - 对照调查证实 : 麻疹患者发病前“医院暴露” ;宁波市鄞州区感染传播链调查发现 : 8 月龄病例 45.0% 是与先患病的母亲或同病房病人接触而感染 , 另有 63.6% 的病例曾在发病前 3 周内去过医院 。在天津市 7 个区县调查了 84 例麻疹病例,其中 49 例在发病前 7-21 天因其他疾病曾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接收输液或者住院治疗。而在同地区调查的 212 名对照人群中,只有 7 名儿童曾去过该医院,到该医院就诊发病的 OR=41.00 ( 95%CI : 17.19-97.79 ),说明天津市儿童医院存在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到儿童医院就诊是感染麻疹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且儿童患病后,无论轻重普遍到市级儿童医院就诊;而医院的接诊能力和非传染病医院的设置,均难以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麻疹的传播 。婴儿出生后很少会接触到传染源,但是如果因为患其他疾病后到医院就诊,就会大大增加感染传染源的机会。因此,医院很可能是播散麻疹病毒的一个重要的场所。 1.3 基础免疫规划工作落实的不够扎实 ( 1 )接种技术不够规范 由于接种器材不统一 , 注射器型号过大 , 或高压蒸煮 , 或吸稀释液后带有水分 , 或刻度掌握不准等造成接种剂量不足 , 以及由于注射部位掌握不准。如当麻疹疫苗改为肌内注射时 , 病毒抗原在体内滞留时间长 , 影响免疫效果。另外 , 由于使用碘酒消毒 , 或使用酒精消毒皮肤后未干就行注射 , 或用酒精棉球擦试针头 , 用热注射器吸取麻疹疫苗进行接种 , 或打开的麻疹疫苗在室温及光线下暴露时间过长 , 而影响麻疹疫苗效价 , 都将影响其免疫效果。另外 , 我国麻疹疫苗接种剂量较小仅为 0.2ml, 而其它国家为 0.5ml ,这可能意味着在注射过程中会有部分疫苗损失,导致抗原量不足,这也可能是目前育龄妇女抗体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流动儿童管理不到位。流动人口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了难度 , 使得计划免疫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出现免疫空白。城市暂住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 , 由于查漏补种不能有效落实 , 外来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初免和复种不及时或缺乏 , 使得易感人群大量积累 。( 3 )麻疹疫苗接种不及时。未及时给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 增加了儿童暴露机会。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计划免疫冷链运转均为 2 个月 1 次 , 这样使一批婴儿要到 10 月龄左右才能初种麻疹疫苗 , 致使 9 月龄婴儿的麻疹发病占周岁内患儿的 9.55%~30.77% 。 1.4  疫苗免疫原性下降 , 稳定性差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国内外已报导新分离的麻疹野病毒的特性与 20 世纪 50~60 年代分离的病毒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麻疹疫苗株病毒有一定差异 , 这些差异主要集中在血凝 (H) 蛋白基因和核衣壳 (N) 蛋白基因上。目前的麻疹疫苗免疫后血凝抑制 (HI) 抗体水平与 20 世纪 70 年代前相比有下降的趋势 。现用的疫苗能否完全保护人群 , 尚待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型分析 , 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密切注视和研究。麻疹疫苗最大的特点是不耐热 , 温度及其有关的反复冻融是影响麻疹疫苗稳定性的外界因素。因此 , 冷链的推广应用对保证麻疹疫苗稳定性至关重要。尽管冷链装备监测合格率较高 , 但实际应用中 , 尤其条件恶劣的山区 , 冷链系统不能保证 , 麻疹疫苗滴度也很难保证。 1.5  其它方面  影响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除胎传抗体、免疫实施途径和剂量外 , 还与机体营养状况、发育状况及免疫系统成熟等因素有关。在发展中国家缺乏足够的医疗保健机构 , 人口文化水平低 , 致使婴儿早产、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等机会增加等因素 , 都将影响麻疹疫苗免疫效果 , 而发达国家相对条件要优越得多。机体由于患感冒或正在面临暴露某种传染病的危险 , 于近期注射过丙种球蛋白 , 或服用某种抗病毒药物等 , 与灭活疫苗接种间隔不足半个月或与活疫苗接种间隔 1 个月 , 也将影响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 2  当前关于控制婴儿麻疹高发的免疫策略 2.1  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接种质量   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全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 , 切实落实预防接种工作 , 保证接种数量的同时,要保证接种的质量,提高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加快推进乡级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 , 因地制宜的制定灵活多样的接种模式和工作方式 , 让每一个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种麻疹疫苗 , 提高首针和复种的及时接种率。加大麻疹疫苗的接种剂量 , 将麻疹疫苗接种剂量从目前的 0.2ml 提高到 0.5ml 。由于麻疹疫苗对热不稳定 , 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病毒容易失活 , 造成疫苗滴度下降 , 因此,必须健全冷链系统 , 加强冷链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动员公众到有冰箱储苗的单位接种 , 疫苗直接从冰箱中取出后立即使用 , 以保证疫苗效价。严格遵守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 , 加强预防接种人员技术培训 , 实行持证上岗。要把重点放在发现、接种、统计计划外生育儿童和流动儿童上 , 这些儿童在首次登记时就应接种麻疹疫苗 , 否则会影响麻疹控制工作。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外来散居儿童的管理 , 实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 对不能提供明确免疫史的儿童应补种 1 剂麻疹疫苗 , 有些地区可能需要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同时对于免疫服务的提供方 , 要改善免疫服务 , 加强卫生宣传 , 提高流动人口防病意识。 2.2 严格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不容忽视,大多数麻疹病例首诊主要是发热等类似感冒症状 ( 出疹前 5d 左右的前驱期临床症状 , 且有传染性 ), 首诊医院多为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 , 且有 3~4 家医院的就诊经历 , 在每所医院至少要停留 2~3h 。这些诊疗场所相对狭小,通风不良 , 传染源进入后 , 很难避免呼吸道病原菌的交叉感染 。由于麻疹出疹前类似流感样症状,难以早期识别。开展预检分诊也只能将那些有出疹症状的儿童分开,但对尚未出疹的病例不能做到早期识别,常规措施例如加强通风,戴口罩,消毒,接诊时接触史的询问等在麻疹大规模传播的时候只能解决部分问题,难以真正有效的控制麻疹的医院内传播问题。因此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需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2.3  提高疫苗质量 , 加速新疫苗的研制   要加快新型疫苗的研制。有资料显示 , MV 在婴幼儿中的免疫原性是其获得早期保护作用的重要因素 , 如果能有适用于低月龄婴儿的免疫原性好并且安全的疫苗 , 则低月龄婴儿的麻疹发病控制问题将迎刃而解 , 因此,需要提高疫苗质量 , 继续努力对现有疫苗株的剂型、基质、生产工艺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 , 还要投入研究力量。探索疫苗反应适中而抗体持久性更加良好的疫苗株。由于目前的麻疹疫苗 ( 包括含麻疹疫苗的联合疫苗 ) 均需在 8 月龄后接种 , 而相当数量的麻疹病例却发生于 1 岁 , 因此,研制出 8 月龄前、 6 月龄前乃至出生后在存有母体抗体情况下即可使用的疫苗 , 已成为消除麻疹必须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这在疫苗时代母亲极少自然感染麻疹 , 人工免疫后母体抗体消失早; 高滴度 EZ-HT 疫苗因其疾病致死比例高于未接种者已停止使用 , 在这种的情况下 , 研制新疫苗尤为必要 。 2.4  提倡给育龄期妇女婚前麻疹疫苗复种   据文献报导 , 自然感染麻疹获得免疫力的母亲 , 所生婴儿的麻疹胎传抗体持续时间长、滴度高 , 而接种麻疹疫苗获得抗体的母亲 , 所生的婴儿就会过早地失去麻疹胎传抗体 , 而对麻疹易感。西安市育龄期妇女麻疹 IgG 中、高抗体水平者只占 25.4% ,平均 GMRT 也只有 614.1 , 说明育龄妇女母传抗体水平确实比较低,因而不能有效地保护婴儿免受麻疹病毒感染。 近些年来,通过在育龄妇女中进行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以提高8月龄前婴儿的母传抗体水平的设想越来越受到受关注,因为已经有研究证明母婴麻疹抗体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产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6.2 %,GMT 为1:693;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4.5 %,GMT 为1∶693,两者的抗体分布非常接近 。 在人工免疫开展较好的地区 , 25 岁的母亲 , HI 抗体≤ 1 ∶ 4 的达 47%, 其婴儿在 4 月龄时 HI 抗体已全部阴转 ; 25~29 岁及≥ 30 岁的母亲 HI 抗体≤ 1 ∶ 4 的 , 分别为 32% 和 27%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新一代母亲的 HI 抗体滴度还会进一步下降 。婴儿出生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亲抗体水平的相关系数为 0.769, 婴儿抗体水平及存在与否 , 与母亲抗体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 另外有研究表明,育龄妇女接种完麻疹疫苗后所生婴儿抗体阳性率以及 GMT 均明显高于未接种组, 8 月龄时接种麻疹疫苗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两组母亲所生婴儿的母传麻疹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77.78% 和 9.38% , 初步表明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对防止婴儿麻疹初免前感染麻疹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经麻苗基础免疫接种后 1 个月 , 其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6.55% 和 96.88% , GMRT 分别为 18.4672 和 18.2200, 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育龄妇女进行麻苗加强免疫在提高其所生婴儿母传抗体的同时 , 不影响其麻苗基础免疫的成功率和 GMT 水平。初步说明给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是可行的 。 如果能够在申请结婚的育龄期妇女中进行麻疹疫苗复种 , 将会有效提高母传麻疹抗体的水平 , 进而降低婴儿麻疹的发病风险。如将加速控制麻疹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措施相结合 , 给申请结婚的育龄期妇女接种麻疹疫苗、风疹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 可能有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5  调整麻疹疫苗的初免时间 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取决于婴儿体内母传麻疹抗体的维持时间和水平 , 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最高免疫应答的月龄以及婴儿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由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的增加 , 许多专家学者对 8 月龄的初免程序是否就该提前引起较广泛的讨论。山东、河北、北京等省、直辖市有关 8 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研究表明 , 6 月龄婴儿免疫成功率可达 97.4%( 山东省 ); 河北省 6 月龄婴儿初免成功率为 83.3%, 几何平均滴度 (GMT)1 ∶ 336; 北京市 6 月龄婴儿初免成功率为 80.7%, 并且未增加接种麻疹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且有文献报道 , 6 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达 100% 。通过对母传抗体水平的追踪观察发现 , 6 月龄和 8 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分别降至 19% 和 15%, 6 月龄和 8 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免疫成功率分别为 84.5% 和 85.0%, 而且免疫成功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因此主张在将麻疹疫苗的初免时间提前到 6 月龄进行 。但也有学者认为 , 虽然 6 月龄婴儿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几乎和 8 月龄婴儿的血清抗体阳转率一样高 , 而且在 6~8 月龄婴儿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麻疹病例 , 但仍无须提前初免月龄 , 应该通过提高≥ 8 月龄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来保护 8 月龄婴儿不暴露于麻疹 。 2.6  通过降低全人群的发病率来减少婴儿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 尽管大量研究表明麻疹疫苗的抗体阳转率为 95%~100%, 但实际上原发免疫失败率可达到 5%~10%, 再加上免疫漏种者及继发性免疫失败 , 一定时间总有上述几种情况的麻疹易感者存在。儿童接种第 2 剂麻疹疫苗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有效接种率 , 而不是为了增加抗体滴度。复种麻疹疫苗不仅对漏种者能起到补种效果 , 而且对原发性免疫失败者和免疫后抗体水平偏低者也能起到一定的免疫加强和提高抗体水平的作用 。 1994 年 , WHO 美洲区制定了到 2000 年阻断本土麻疹传播的目标。 1990~2000 年 , 麻疹从约 25 万例减少到 1755 例 , 下降了 99% 以上。泛美卫生组织实施的麻疹疫苗免疫策略就是开展初始强化免疫,也就是说不论以往的接种史如何 , 所有 1~14 岁儿童都要在同一时间内接种一剂次麻疹疫苗。至 2001 年 1~11 月中旬 , WHO 美洲区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仅仅为 423 例 , 是自 1996 年实施消除麻疹战略以来 , 历年中前 46 周麻疹发病率的历史最低水平 。事实证明,通过群众性免疫活动 , 不仅能提高接种率 , 填补免疫空白 , 而且能提高并维持人群较高抗体水平 , 阻断野病毒循环 , 从而能够降低婴儿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从而间接减少婴儿麻疹发病。许多国家或地区开展了 1~14 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 均成功控制了婴儿和成人的麻疹发病 。 综上所述 , 婴儿麻疹发病主要与母传抗体过早消失、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医院内交叉感染、原发性免疫失败、疫苗接种不及时和接种技术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 或者是上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婴儿麻疹控制方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一是维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二是通过提高全人群免疫覆盖率阻断麻疹野病毒循环 , 提高大年龄组儿童的接种率来降低 8 月龄婴儿的感染机会 ; 三是严格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减少婴儿在医院内感染的机会。在麻疹控制的不同阶段采取的策略可能有所区别 , 但无论采取什么策略 , 均应建立在充分的调查论证和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控制婴儿麻疹的最终措施是要提高疫苗质量 , 研制出不受胎传抗体干扰的、免疫原性好的新型麻疹疫苗 , 这也许是控制婴儿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 吴霆 , 王绍良 , 凌罗亚 . 控制麻疹的策略 . 中国计划免疫 , 1998,4(1):56-59· CDC. Recommended Childhood Immunization Schedule-United States, 2001 . MMWR, 2001, 50 (1):7-10 CDC. Measles-United States,1990 . MMWR,1991,40:369· 马瑞 , 许国章 , 董红军等,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即相互关系 .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 24 ( 6 ), 748 李平,司源, , 武继守,等,西安市婴儿麻疹发病原因及防止策略的探讨 ,中国计划免疫, 2001 , 7 ( 2 ) 76-78 王联君 , 孙丽英 , 姜忠林 , 等 . 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控制对策探讨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1,22(1):49-50 李平 , 司源 , 武继守 , 等 . 西安市婴儿麻疹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的探讨 . 中国计划免疫 , 2001,7(2):76-78 左树岩 , 徐旭卿 , 夏伟,等 . 浙江省 2005 年麻疹爆发疫情流行因素分析 . 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 ( 5 ): 345-348 朱向军,丁亚兴,田宏等 . 天津市 2005-2008 年麻疹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分析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9 , 30 ( 10 ): 1088-1099 郑晓丽 , 刘兰萍 , 戴传文 , 等 . 深圳市南山区 1990~2001 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中国计划免疫 , 2003, 9 (2):109-110 陈志慧 . 麻疹野毒株的基因改变与现行麻疹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 中国计划免疫 ,1998,4(4):241-244 訾维廉 . 当前麻疹防治工作的若干动向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6,17(2):111-112 卢莉,王文胜 , 王岩等, .6 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观察 . 中国计划免疫 . 2001 , 7 ( 2 ) 63-65 陈丽娟 , 辜荫华 , 和京果 , 等 . 疫苗时代麻疹母传抗体追踪观察及北京市麻疹控制策略的分析 . 中国计划免疫 ,1996,2(1):8-14 杨宏徽 , 朱田凤 , 杨进 , 等 . 母婴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关系的研究 . 中国计划免疫 ,1998,4(1):19-24 李毅本,商炜炜,孙永祥 . 等 . 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后所生婴儿母传抗体消长动态观察 . 中国公共卫生 .1999 , 15 ( 2 ): 113 姚惠铭 , 沈明飞 , 何金观 , 等 . 奉贤县产妇与婴儿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及当前麻疹控制对策 . 中国计划免疫 ,1999,5(2):72-75 Alan R Himan. 中国麻疹控制策略的建议 . 中国计划免疫 ,2002,8(2):111-115 梁勇·麻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 . 中国计划免疫 ,1999,5(1):52-57 WHO·Progress towards interrupting indigenous measles transmis-sion,WHO Region of the Americas . WER, 2002,77 (3):21-24 张建 , 王克安 , 杨志伟 , 等·群众性免疫运动的作用和效果评价 ·中国计划免疫 ,1997,3(3):97-101 CDC.Global measles control and regional elimination,1998-1999 . MMWR, 1999, 48(49):1124-1130
个人分类: 麻疹进展|2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是个婴儿
clefool 2013-4-15 07:29
我是个婴儿 重踏着贝多芬的足迹, 心追着他的思绪, 我有过无数的失迷: 每一次坎坷与心跳的共振, 使我顿悟了一个节拍; 每一滴共同的眼泪里, 流露了一丝共同的情怀; 每一次肉体的颤栗, 撕裂了同一方位的血脉。 血与血的交融, 黏结了时空, 我真的坐在了维也纳宫廷乐厅里, 紧屏呼吸,尽情享用。 尽管他那眼神公诉我: 我只是个婴儿! 2007-04-13 平顶山市 偶读《贝多芬传》有感。叹天才因卓绝而孤立,圣人因伟大而孤独!宇观万物尽天籁,抑扬顿挫总关情。面对音乐,面对贝多芬,我只是个婴儿!
个人分类: 赋人生一诗|78 次阅读|0 个评论
送给80后的礼物 如何当好爸爸妈妈?
热度 1 xupeiyang 2013-3-12 07:35
个人分类: 儿童健康|2603 次阅读|2 个评论
诗一首——哭婴儿(转载)
zywsict 2013-3-6 08:40
长春婴儿中国梦,天下父母心莫痛。我来世上六十日,饱尝本土雾霧重。腹饥难吮放心奶,天冷常无暖气供。爷娘视我如明珠,却对安全无把控。独自留我汽车里,钥匙未拔车可动。盗贼一见暗欢喜,油门一轰如白送。途中怕我露马脚,黑手掐我死里弄。泱泱大国难容我,一捧残雪成孤冢
个人分类: 转载|2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盗车、掐死婴儿——毛时代会有这样的事吗?
热度 37 wangxh 2013-3-5 21:51
长春盗车后,发现婴儿,先掐死婴儿埋到雪里——这种失去人生、丧尽天良、惨无人道的事,如果在 毛泽东时代 会发生吗? 吉林偷车嫌犯向警方自首 婴 儿被掐死埋入雪中 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3/03/05/016455614.shtml P.S. 科学网很多教师,我们只讨论一些对教育年青人有益的东西,不是什么政治派别的争斗。说过去某个时期或现象好与不好,只是一种评价而已,不好希望不要重复,好的希望发扬或继承。请大家不要超出我们讨论的界限! 科学网编辑们认为不合适的评论已经删掉,俺也就删除(或 清理 )这条“评论”,以免有人毫无意义的猜测。 【 奇怪,不能删除 】 附:(当时应该是震惊全国的特大贪污案件) 刘青山、张子善在天津任职期间,凭借其职权,明目张胆地盗用飞机场建筑款、救济水灾区造船贷款、河工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和民工供应粮等,总计 171 亿元旧币(现在相当于171万);剥削治河民工,将国家发给兴建海河等工程的民工粮食以次充好,抬高卖给民工的食品价格,从中渔利达 22 亿元旧币(现在相当于22万元);借“机关生产”名义进行非法经营;从国家财产中贪污、挥霍 3.7 亿元旧币(现在相当于3万7千元);派人冒充军官,挪用灾民救灾款到东北盗购木材进行倒卖牟利;勾结奸商倒卖钢材,使国家蒙受经济损失达 21 亿元旧币(现在相当于21万元)。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http://www.zgdsw.org.cn/n/2012/1022/c244520-19346838.html
4100 次阅读|101 个评论
国人也面对了几千年最后还是让老外解决了的大问题:再从屁股说起
热度 13 陈安博士 2013-1-10 20:22
  对于一个有新生儿的家庭来说,孩子的吃喝拉撒是重大的家庭问题。   相对于娃娃的输入(吃喝),输出(拉撒)虽然相对次要,但是绝对不可忽略。   当俺娘深情地回忆起当年俺还是娃娃的时代,幸福地说:我当时为你准备了一吨沙子,一旦你尊贵的屁股出现无法控制的输出,有毒物质发生泄漏,立刻用干沙子进行应急。   看见没?“应急管理”对于俺来说那绝对属于祖传秘方,你们终于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应急管理作为研究方向了吧? ——————————————————————   洗过尿布的父母,都知道洗尿布的艰难,尤其是冬天,尤其是在没有暖气可以烘烤尿布的冬天,几乎是多少尿布都难以抵抗住孩子的“高频输出”,也所以,北方的家庭,户外联合国国旗一般冻成一片无法飘扬的尿布那是一景啊。   如何解决这个巨大问题?成为挑战人类智慧的重大难题。我们的解决策略一是“开裆裤”,让孩子们在输出的时候直接对外,而不通过尿布这个媒介,多直接啊,但是带来另外的问题,不管什么地点,最后都会有微微的或重重的尿骚味,让人不忍卒闻。其他策略还包括睡时将孩子置于温暖的沙土之上,或者在小褥子下面铺上一层塑料布,如此等等。   但是,这并不解决根本性问题,根本问题在如何将娃娃的输出直接封存,不经过媒介外泄,这是核心要点。   中国人在养孩子养了数千年之后,依然采用原始社会的思路用诸如可吸收的媒介(沙土、尿布等)来装载娃娃的输出,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如承载,但是却无法解决泄露这一层次的问题。   唉!愁啊。   不知道最初的纸尿裤是谁发明的了,不管是谁,我在这里向您老人家敬礼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同时解决娃娃输出的几个层次的大问题:   1,承载性。作为装载的媒介物。这个当然没问题。   2,封闭性,因为纸尿布直接用松紧捆绑在娃娃身上,第一类输出(尿)肯定可以直接封存,第二类输出(屎)无法封存,但是通过纸尿裤的透气性,可以让父母第一时间闻到相应的异味,按照计划进行处理。所以,算是具备预警功能,这是很奇妙的。   3,一次性。看似不经济,但是它的存在解放了娃娃的父母,至少不再使得年轻的爹娘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为等待娃娃的不断输出而心理恐慌,成本的计算得从多个角度看。   4,透气性。可以在没有输出的时候保证裤裆的空气流通。这一点就不展开说了。   5,延时性。即便出现突发事件,延迟一段时间处置也不会造成巨大损失。   6,尊严性。小小的纸尿裤,既给了父母尊严,也给了娃娃尊严。   7,直接干掉了开裆裤这类产品,是耶非耶?   
个人分类: 趣论|4801 次阅读|27 个评论
半岁的婴儿“耍”表情[凑热闹贴——1月10日17点隐藏]
热度 11 dkysdc 2013-1-9 17:50
半岁的婴儿“耍”表情[凑热闹贴——1月10日17点隐藏]
科学网的 耍帅风一旦刮起,结局很难预料 。 被这股“耍风”搅进来的博主已有N多,并且男女老少齐上阵,甚至博主的同事、儿女、“干女儿”、孙子孙女都被搅了进来。 凑个热闹,贴几张出生半年零一个星期的婴儿照片,看看她在食物面前的表情。 基本信息: 姓名YBR,出生日期:2012年3月15日,拍照日期:2012年9月22日。 按辈份,这个小女孩是本博的孙女。 01 发现食物,“吃心”十足。 02 先想个好办法,心动。。。 03 心动不如行动。。。 04 接近目标 05 唾手可得了。。。 06 咬一口 07 大的咬不动,换个小的 08 对方不给 09 别的办法有没有?思考ing。。。 10 再试一次 11 志在必得,流口水ing。。。 12 讨好。。。 13 讨好不成功,开始不高兴。。。 14 争取不到,转向妈妈求救。委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7 次阅读|13 个评论
能如婴儿乎?
satangell 2012-10-22 13:29
秋天到了,山里的空气清澈透明,阳光毫无阻隔的漫洒下来,打在泥上溅起一片尘土,地面挥洒出一层薄薄的金粉。这样的阳光下,无妄在露台晾晒新收的桂花,金色的、橘色的、白色的,摊开来的桂花像极了一张多彩的花毯,散发着阵阵幽香。拖了张摇椅,无妄坐在花毯的间隙中轻摇慢摆,惬意无比…… 无妄昏昏间,旅人循着花香上了露台,见了满地的桂花和陶陶然的和尚,随口问道:“还是泡桂花酒留给你师父?”无妄眯着眼,微微点头,旅人笑道:“和尚,你第一年泡这酒,还可说是为了和桂花的偶然一遇,那年的桂花酒是随缘。可你现在年年泡酒,是否着相了呢?有些事情,太刻意,就失去原意了啊。” 无妄睁开眼,笑道:“原意是什么?这世上尚有原意可言么?一念起处,即是刻意。你要寻原意,只怕芸芸众生,无一人可以做到了。” 旅人不服,辩道:“要照这么说,那还谈什么‘原意’,有‘意’便不‘原’了。” 无妄笑着接道:“话也不是这么说,刻意久了,这刻意与原意分不出彼此,自然也就转成了原意。” 摇了摇头,旅人叹道:“只是一个‘意’字,已经让人恁多烦恼,真不知道人这一辈子,所来何为……” 无妄接道:“要不老李怎么说:‘能如婴儿乎?’越是做不到的,才越想做到;可越想做到,却越是做不到。于是,这贪嗔痴,便也就一样样来了,赶都赶不去。” 旅人听完,不再出声,在露台上拣了块没有桂花的地面仰身躺下。 阳光刺目,旅人微微眯眼,向极高处看去…… 一整块的天,蓝的如同一整块的玉,没有一丝云彩……
个人分类: 小道摸禅|2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肖氏反射弧(2)脊柱裂婴儿危情
sz1961sy 2012-8-13 14:50
在说肖氏反射弧手术是什么之前,有必要先找一下外国刊物上的权威说法,了解脊柱裂婴儿疾病的危情。 《 脊柱裂婴儿的 5 年存活率和致残率 》 Althouse R, Wald N. Survival and handicap of infants with spina bifida. Arch Dis Child. 1980 Nov;55(11):845-50. 【摘要】 一项随访研究调查了从 1965 年到 1972 年出生于英国牛津郡和伯克希尔西部的 213 名先天性显性脊椎裂 (包括 encephalocele and occipital meningocele )患儿。 有脊膜膨出的患儿, 5 年的存活率是 36% ( 107 个婴儿中仅有 39 人存活 5 年以上);仅有脊柱裂而无脊髓膜膨出的婴儿, 5 年的存活率是 60% ( 50 个婴儿中有 30 人存活 5 年以上);对那些脊髓和脊髓膜几乎都有膨出而不能列入上述两种分类的婴儿, 5 年的存活率只有 18% ( 56 个这样的婴儿仅有 10 人存活 5 年以上)。对那些存活下来的儿童通过 Lorber 标准评估了他们的伤残程度:存活下来的 49 名脊膜膨出的儿童(包括脊髓脊膜膨出)有 41 人( 84% )属于严重伤残, 4 人( 10% )属于中度伤残,只有 3 人( 6% )是没有伤残;存活下来的 30 名脊柱裂患儿中, 11 人( 37% )属于严重伤残, 10 人( 33 )属于中度伤残,剩下的 9 人( 30% )没有伤残。 当这种病变发生在头部时(脑膜膨出)更容易导致严重伤残( 75% , 8 名婴儿中有 6 人);仅有脊柱裂患儿的严重伤残率是 23% ( 22 名婴儿中只有 5 人)。脊膜膨出并存活至少 5 年的患儿,前 5 年平均住院至少 6 个月,并且接受平均至少 6 次大的外科手术。比较起来,仅有脊柱裂的患儿(存活至少 5 年),住院的时间少三分之一,平均大手术次数少于 3 次。在本研究期间对患儿采用现在普遍使用的选择性治疗方案。所有婴儿在出生前均进行产前检查。因此,本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评估产前筛检脊髓膜膨出型脊柱裂的意义。 《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患者足畸形、行走障碍、皮肤溃疡的原因》 脊柱裂都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和肌肉骨骼损伤,症状可表现为全身瘫痪,或局部麻木,或轻度功能障碍或无明显功能障碍【 15 】。脊柱裂发生的解剖学位置决定相应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功能障碍区域。虽然在童年时代, 隐性闭合不全可能不会被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身高增长,脊髓向其正常位置( L1-L2 )的上升过程中,原发性发育障碍或继发性肿瘤均可导致脊髓不能上升到 L2 位置,这种情况叫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可发生足畸形,步态障碍,脊柱侧弯,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脊膜膨出患者一出生基本均有脊髓栓系综合征。一生可能需要多次作栓系松解手术以缓解下肢症状—译者注】 足畸形者,因为骨畸变和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更易产生溃疡 骨畸形能改变处于足底的天然脂肪垫(脂肪垫的作用是把受力均匀地分布在较大区域)。这样,在步行中着地时和足跟抬升期会产生过量的局部压力,可能造成在骨突起部位的皮损或角质增生。 这些足部变化会使得足部溃疡的机会增加两个数量级 。剪切力,压力和摩擦力也都可能有导致骨突起异常区域皮肤破损、溃疡。 溃疡风险与风险因子成正比: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溃疡风险高 1.7 倍,同时有外周神经病变和足畸形者风险高 12 倍,同时有外周神经病变加足畸形患者加截肢患者风险高 36 倍 。 【 美国医学专业教科 英文原文 http://www.scribd.com/doc/48902221/Spina-bifida 】 这是二篇有关脊柱裂婴儿危情的专业文献,几乎是每个研究此病临床医生一定会接触到的经典报告。对了非专业人士而言,这里有太多的专业用词让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下面扼要归纳一下: 在过去一百多年来,有一种初生婴儿先天性遗传病,它表现为出生时 脊柱裂开、或者而无脊髓膜膨出但是都出现脊髓和脊髓神经纽结成一团。这种 婴儿出生后没有正常人的大小便感觉,大多数也站不起来,长大后也只能靠导尿、别人协助从肚门勾粪便解决大小便问题。 由于大小便感觉缺失,泌尿系统功能失常,多数会因尿毒症、粪便中毒而死亡,而神经营养不良也造成足部的坏死。 这个病在初生婴儿先天性遗传病中,仅比先天性心脏病(但他们绝大多数能康复)少,在全球都是一个排在初生婴儿先天性遗传病头号不可逆转疾病: 在印度高达:千分之八( 1000 个婴儿中有8个 ) 在中国北方:千分之三点五( 1000 个婴儿中有3.5个 ) 在中国南方:千分之一( 1000 个婴儿中有1个 ) 在中国台湾地区己有3.5万病人(2000万人口) 全中国至少有150万病人! 在美国是约千分之一(28.6万病人,约为 1000 个婴儿中有1个 )每年新增一万到一万五新病人。 这个病的病因及救治办法下面再一一展开讨论。 本文只引用一个病者家属、2011年4月主动找本人聊天时,亲口给本人讲的一句令自己久久不能忘记的话作为结尾:“家中出了一个这样孩子,是全家族抬不起头。是肖氏手术让我们家属抬起头来的!” 沈阳 2012年8月13日 写于北京办公室
个人分类: 说说肖氏反射弧|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是否还会记得当年照顾还在襁褓之中的你的亲人们?
热度 3 cutefay 2012-8-2 21:52
最近,爸爸妈妈帮姑姑照看她的孙女,我表哥的女儿——一岁多的小婴儿,妈妈每天照顾她一个上午,爸爸晚上带着她去门口的广场玩一两个小时。 听妈妈说,一岁到两岁之间的小孩子最不好照看,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会不老实,到处乱爬或者乱跑,还会到处破坏东西甚至把一些不该吃的东西吃了。而我在网上还看到关于婴儿方面的好玩的一段话:“是谁发明了婴儿这种外星生物,完全无法沟通,裸机一部,没配任何文档。待机极短,二小时一充,且耗电量惊人,且无法退货更换走三包,随机需要大量周边配件,且铃声很烦,且需要自己慢慢摸索着安装语音系统、操作系统,且还限购哦。”这段话更体现了婴儿不好照看。 我这个小侄女长得白白净净,很漂亮,并且很乖,很少哭,还特别聪明,模仿能力和识别能力都很强。我刚回到家,她见到我,认生,我妈妈就告诉她这是姑姑,她一下子就记住了,妈妈一问她,姑姑在哪儿?她就指着我。就这样一个比起其他同龄孩子更容易照看的孩子,现在是5个大人轮流照看,大人们也都是很累的。这我就体会到,养一个孩子真不容易啊! 妈妈很有耐心,对孩子很好,所以,这些爷爷奶奶级的大人中,她最喜欢跟着我妈妈。我妈妈今天感慨到,她现在这样疼爱这个孩子,每天都照顾她,不知道这个孩子以后长大了还记得不记得她这个舅奶奶。妈妈说,她不指望这孩子以后能够多么孝顺她,能够以后长大了经常来看看她就行。妈妈这话让我感动了,也能够体会到她的心情了。 妈妈还说,我不到一岁的时候,我小姨在她上高中的放假期间去照顾了我一阵子,那个时候我特别能哭,是个非常难照看的小孩。我小姨就把我放在篮子里,使劲地摇,想让我睡觉。那个时候的我累着了很多大人。而长大的我又根本记不起来小时候谁照看了我。所以,就体会不到当时被爱着的亲情。 所以,我以后有了孩子,等孩子长大了,要告诉他当年是哪些人照顾还是婴幼儿的他,是怎样费心费力地疼爱他,要让他有感恩之心。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694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我国首例“定制婴儿”诞生 脐血将救姐姐
xuxiaxx 2012-7-10 14:54
我国首例“设计婴儿”在中山一院诞生 为通过“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诞下 脐血将为姐姐做干细胞移植治疗地贫 她为啥叫“设计婴儿”? 这是因为她的到来是经过医护人员精心“设计”的:她的母亲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孕育了12个胚胎,医护人员通过遗传学诊断技术挑选出不携带地贫基因,同时又与前一个小孩的白细胞抗原系统即具有造血功能的系统匹配相符的胚胎植入其母亲体内。胎儿诞生后,她可以成为脐带血供体,为自己的姐姐提供用于治疗重型地贫的造血 干细胞 。 出生8天的小柏希甜甜地睡着了。记者肖毅强摄 文/记者黎蘅实习生谢吉 通讯员李绍斌、彭福祥 日前,一个特殊的女婴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呱呱坠地。她,是我国首例成功地通过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技术诞生的β-地中海贫血结合白细胞抗原系统( H L A)配型单胎。她一出生就身负重任,不仅圆了父母多年心愿,更给自己的姐姐—— 一名14岁的重症地贫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据这项技术的带头人、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首席科学家周灿权教授介绍,这个女婴的诞生开创了我国 生命 科学的先河,标志着“治疗性试管婴儿技术”在我国获得成功。今后借助这项技术,地贫夫妻生育健康宝宝不再是 梦 想,而这些宝宝的到来还将为广大需要进 行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带来希望。 为救重症地贫女 三度怀孕均失败 14年前,广州市民马女士和先生满心欢喜地迎来了女儿婷婷。然而半年后,婷婷被查出患有重症地贫。此时,怀孕前没有做过任何检查的马女士夫妇才知道,自己原来都是地贫基因的携带者。按照科学规律,他们生下来的宝宝将有75%的机会是地贫儿,其中更有25%会是重症地贫。而婷婷,恰好就是那最不幸的1/4。 重度地贫的死亡率高达3%~12%。14年来,婷婷每个月都要靠输血维持生命,还要服用昂贵的祛铁药物。尽管这个家庭几乎倾尽所有,但依靠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方法,婷婷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 马女士深知,要延续婷婷的生命,最好的方法是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用他(她)的脐带血帮助姐姐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些年来,马女士先后3次怀孕,但却都在孕期的羊水筛查中发现胎儿携带着地贫基因,最后不得不引产。他们向脐血库求助,但等待了2年多却一直找不到和婷婷配型相合的脐带血。 2010年4月,马女士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尝试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受孕,并在胚胎植入体内之前进行遗传学诊断(PGD)。 据这项技术的带头人、中山一院副院长、妇产科生殖医学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周灿权教授介绍,PGD技术可在胚胎时期对致病基因进行诊断,挑选基因表型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医护人员可在将胚胎植入马女士子宫前就对其进行遗传学检测,然后挑选出健康的胚胎。从而避免怀孕后才发现胎儿异常不得不引产的风险。” 全新生殖技术 带来健康女婴 但遗憾的是,马女士最初没有获得成功妊娠。2011年,中山一院生殖中心又成功研发了对β-地中海贫血和白细胞抗原系统(即具有造血功能的系统, HLA)配型同时进行诊断的技术,这一次,马女士幸运地成为了实施该项技术的首批患者。 据了解,这项技术又称“治疗性试管婴儿”,意思是在胚胎植入母体前先进行遗传学诊断,挑选出一个不仅不携带地贫基因,而且还能与前一个小孩HLA配型相符的胚胎。 “2011年6月27日,我们对马女士12个在体外受孕的胚胎进行了诊断,其中发现有2个胚胎为基因表型正常,而且HLA配型与婷婷相符。”周灿权说,三个月后,医护人员将这2个基因表型正常且HLA配型的胚胎移植到马女士的子宫内,并获得了宫内单胎妊娠。“在马女士孕20周时对羊水进行产前诊断,结果显示马女士怀上了一个健康的胎儿,再次验证了我们之前诊断的准确性。” 今年6月29日,马女士剖腹产诞下了一名健康女婴,体重2.84公斤,身长47厘米。女婴出生同时,医务人员进行了脐带血采集。 周灿权教授解释说,这个宝宝的诞生有两重重要意义:第一,马女士和丈夫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如果不借助先进的生殖技术,完全靠 自然 妊娠,他们生出不携带地贫基因、HLA配型又与婷婷相符的宝宝只有1/16的机会。第二,女婴可成为婷婷的脐带血供者,为患有重度β-地中海贫血的姐姐提供造血干细胞进行疾病治疗,重燃姐姐生存的希望。 对话妈妈: “孩子起名叫柏希” 记者:这些年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马女士:孩子自从被查出重症地贫,这13年来一直都在输血。现在每个月要输两次。这些年我们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 记者:到目前为止,婷婷治疗的费用大约花了多少钱? 马女士:婷婷的治疗费用到现在起码花了五六十万元,现在一个月的治疗费就得六七千元。后来我尝试做试管婴儿也花了十几万元。所以我和我先生一直都在很努力地挣钱。 记者:经历那么多次失败,为什么您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马女士:不需要什么理由,就是为了救婷婷,那是我的孩子。我也想好了,即使这次不成功,我还会继续努力,因为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记者:现在心情怎么样? 马女士:很兴奋,也很忐忑,虽然孩子生下来是健康的,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用她的脐带血给姐姐做移植。 记者:想好给孩子起什么名字了吗? 马女士:柏希。因为她的到来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希望,感谢一路上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尤其是医护人员。 名词解释: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是通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对配子或胚胎进行活检,再采用分子 生物 学技术进行遗传学诊断,选择基因表型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 以治疗为目的的PGD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 H L A)配型的诊断,选择基因表型正常且HLA配型与先证者相符的胚胎移植。将来出生的胎儿不仅自身表型正常,也可以作为供者,为先证者提供配型相符的脐血干细胞或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疾病的治疗。 来源: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2/0710/c1007-18481602.html
个人分类: 辅助生殖技术|1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研究称婴儿在母体内多待一两周对智力发育好
xuxiaxx 2012-7-10 14:48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5日报道,最新的研究发现,足月(37到41周)出生的 婴儿 ,如果在母体内多待1至2周,对其脑力健全发展会大有裨益。   人们广为熟知,早产(不足37周出生)婴儿的健康和智力可能会有问题。那么稍微推迟一些时日出生的婴儿呢?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将足月出生的婴儿与推迟1至2周出生婴儿的学习成绩进行对比。足月出生的婴儿大多在三年级的数学和朗读测试中表现不错,但仍比晚1至2周出生的孩子要差一些。   因此, 研究人员 认为,从这一结果说明应该重新考虑早产的定义。   同时, 研究结果 也对由于非医疗原因、通过安排剖腹产提早分娩的问题提出质疑。主要研究人员,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儿科助理教授诺布尔说,女性在选择提早生产之前,应该慎重考虑一番。专家称,剖腹产可能导致生育并发症,这也可能造成发育迟缓。   据悉,此项调查的被试是12.8万名纽约市公立学校的学生,他们包括相当数量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那些怀孕37周出生的孩童中,2.3%有较大的阅读困难,1.1%有中度的数学问题。与之相比,怀孕41周出生的孩子,有上述问题的比例分别仅为1.8%和0.9%。 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2-07/06/c_123380516.htm
1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曝光坠毁UFO被保存的外星人“婴儿”
热度 1 xupeiyang 2012-7-4 05:22
http://v.ku6.com/show/mwKEhA45lwSALDenKqAcTA...html 疑似坠毁UFO内被保存的外星人“婴儿”尸体被曝光,身形狭小,被保存在一个小瓶子内。 类别: 科技 标签: UFO UFO视频 外星人 外星人视频 不明飞行物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161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婴儿
xuxiaxx 2012-7-3 20:46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婴儿。参与这一项目的科学家们在6月27日晚上宣布了这一结果,他们利用基因修改技术培育出了30个婴儿。此外,其中两个被测试的婴儿被发现含有来自三位不同成人的基因。据研究人员称,这项实验历时超过3年。 这批转基因婴儿由不能怀上自己孩子的妇女所生。为了“生下”孩子,来自另一名女性捐献者的额外基因被注入了这些妇女的卵子,然后使卵子受精。科学家们采集了其中两个转基因婴儿的指纹,并证实,他们继承了三个成年人的DNA: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这意味着,由于在基因修改过程中继承了这些额外的基因,他们将来也能把这些基因传给自己的后代。换句话说,如果允许这些转基因婴儿以后与非转基因的人结婚,可能会改变他们的后代的遗传密码。 这种基因修改方法可能有一天会被用于培育拥有所需特性的婴儿,如力量强大或高智商的人类。 在此之前,英国科学家曾报道称,科学家们正在培育“人兽怪物”。这些报告突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全世界已经展开了猖獗的人类遗传实验,从而使许多科学家呼吁应该对这些稀奇古怪的做法制定新规则。美国的研究人员曾研究利用人脑细胞改造老鼠。 现在,许多专家都公然反对培育转基因婴儿,包括领先的生育专家和主要组织。保护未出生儿童协会(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Unborn Children)主任约翰·史密顿(John Smeaton)说:“这是人类沿着一条错误道路又向前迈出了非常令人担忧的一步。”(嘟嘟) 来源:中国科技网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2-07/03/content_489832.htm
1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卫生部:孕妇暴露于二手烟可致婴儿猝死或早产
xupeiyang 2012-5-31 12:18
http://china.zjol.com.cn/05china/system/2012/05/31/018537651.shtml
个人分类: 公共卫生|15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抱孩子的学问(视频科普)
热度 3 fs007 2012-5-6 14:57
寻正 请观赏视频,请提供建议,谢谢。 不知为什么视频跳到中间一张作为片头,有了解的么?请指教。
个人分类: 特色科普|3717 次阅读|4 个评论
孕妇滥用止痛药导致婴儿出现脱瘾综合征
zhpd55 2012-5-2 10:29
孕妇滥用止痛药导致婴儿出现脱瘾综合征
《美国医学会会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2012 年 4 月 30 日 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 —— “ Neonatal Abstinence Syndrome and Associated Health Care Expenditures United States, 2000-2009 ”指出,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的医生发现,被诊断为新生儿脱瘾综合症( Neonatal abstinence syndrome ,简称 NAS) 的人数明显增加 , 2009 年与 2000 年相比较,增加了两倍。 《 每日科学》 (ScienceDaily , Apr. 30, 2012 )在 2012 年 4 月 30 日发表 的评论谈到,在美国大约每小时就有一名 NAS 患者出生,到 2009 年 , NAS 的人数估计有 13539 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孕妇使用含有鸦片等止痛药有关。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声称 , 发现在过去的 10 年间,美国销售含鸦片止痛药如奥斯康定( OxyContin )和维柯丁( Vicodin )的量增长了 4 倍,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结果同样发现,在过去 10 年之间,美国作为母亲使用含鸦片药物的人数也增加了 4 倍。使用含鸦片药物在美国成为一种流行病。孕妇使用这类药物的结果导致新生儿出现脱瘾综合征,具体表现为小孩过敏、肌张力过高、颤抖、偏食、癫痫发作以及呼吸窘迫等; . 此外 , 患有 NAS 的新生儿,更有可能天生就是低体重儿(不足 2.5 kg )。患有 NAS 的新生儿,不仅仅是自身体质较弱,生育质量下降;而且也是一种社会负担,造成医疗保健费用上涨。平均而言 2000 年生育保健费用仅有 3.94 万美元,但是到 2009 年增长到 5.34 万美元, 相比增长了 35.5% 。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结果请浏览原文: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10678
个人分类: 新观察|4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东临沂计生部门对九个月婴儿强行引产
热度 1 Amsel 2012-3-30 10:39
  国外争论的是母亲有没有流产 胎儿婴儿 的权利,而国内看来首先还要回答政府有没有流产胎儿婴儿的权力。   转载: “【网曝临沂磨山镇计生委强迫孕妇流掉9个月身孕】网友在百度贴吧发帖称,山东临沂磨山镇政府工作人员,强制孕妇流掉9个月身孕。网帖称,孩子刚生下的时候还哭了两声,家人听见哭声过去看,到了门前孩子没有了哭声,医生说孩子已经死了。通过多方联系,磨山镇干部基本确定此事属实,更多详情还在确认中。 ”
个人分类: 人口|4446 次阅读|5 个评论
婴儿的第一年以及温柔的女人
热度 2 smallland 2012-3-2 21:59
前面的一文 中曾讲过女人的温柔体贴意味着什么,这里随便补充一点。 在 人类的性选择中,有些特征具有明显的生殖意义,譬如足够尺寸的hip能给胎儿提供足够的空间(尽管有欺骗和夸张的成分),足够尺寸的breast能给婴儿 提供足够的食物(尽管也有欺骗和夸张)。对于雄性来说,此类特征能提供感官上的快感或美感。相对于精神层面,这些本能都还比较原始。如果这些是物质层面的 sexy特征,那么温柔体贴就是精神层面的sexy。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需要一个温柔体贴的女人。按理说,他应该需要一个怒吼江湖只吒风云的母老虎才对,这样的配对生出的小霸王不是更厉害? 根据性选择的基本常识,雌性的优秀特征必然是1)有利于生育更多的后代或2)生育更优秀的后代。从进化角度看,雄性喜欢温柔体贴的雌性,并不是他本人需要体贴,而是要给子女找一个更合格的caregiver。这个giver有多重要,看看婴儿的第一年。 孩 子刚出生时,大脑只有成人的约1/4,到一岁时,大概是成人的60%。这是个巨大的变化,变化的深处是什么?不只是大脑容量,更重要的是这一年中孩子经历 了什么,这个经历对他一生都很重要。孩子的情感发育、智慧发育、社会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跟第一年的经历有关。母爱就是婴儿的第二子宫或“体外子宫”。一个 温柔体贴的母亲,能为婴儿的健康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研究表明,婴儿第一年的大脑发育速度对今后的智商有明显的影响。有人觉得孩子哭闹没什么,但如 果孩子的哭喊得不到及时的响应,他就会“认为”这个环境充满不信任,就可能变得狭隘而自私。虽说自私的家伙会有出息,但容不得自己吃一点小亏是没什么大出 息的。 类 似的研究肯定不少,我没仔细看过。其实,不用这些研究,只从性选择的普遍原理就能知道,一个雄性特别重视的特征,必然与养育后代有关系。在资源充分的现代 社会,只能看到女性温柔的部分功能。在物质极度贫乏的遥远年代,母亲的性情关乎的可就不只是后代的心理问题,而是性命攸关的。
271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婴儿瑜伽
xupeiyang 2012-2-28 13:01
婴儿瑜伽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2/28/c_122762623.htm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婴儿的道德生命
热度 2 郝炘 2012-1-13 03:16
婴儿的道德生命
武夷山老师的博文:" 天生的道德能力? "让我想起《纽约时报》2010年5月5日发表的长篇文章" The Moral Life of Babies "。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杂志 这篇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 Paul Bloom 写的文章介绍了该校 婴儿认知中心 近10年的研究,发现婴儿不仅天生具有基本的算术和物理常识--他们对看似违反物理定律的现象表示惊讶,而对符合物理定律的现象不怎么关心;对1+1=2没有特别的兴趣,而对违反1+1=2的木偶表演有异常的兴趣--而且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 。 Bloom的文章很有趣,除了文章,还有录像: http://video.nytimes.com/video/2010/05/04/magazine/1247467772000/can-babies-tell-right-from-wrong.html 武老师提到 Jonathan Haidt。我 2008年 曾介绍过他 在 《 SCIENCE 》发表一篇题为“ The New Synthesis in Moral Psychology ” ( 道德心理学的新综合 ) 的综述文章,总结了把演化论应用于道德研究的新结果,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4do=blogid=36003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35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为什么会笑?
热度 5 zhangxp 2011-12-19 15:08
  我记得曾今有一次是明白了这个问题的,但是忘了,并且再也没有想起来过。   笑是人所特有的,如果一只动物对着你笑,你肯定觉得很奇怪。   笑和语言似乎无关,因为婴儿两三个月就会笑了,但根据生活的经验似乎又和语言有关,可能是和潜在的语言能力有关。
个人分类: 短博|2404 次阅读|9 个评论
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IQ-妈妈们注意了。
dliupanda 2011-11-23 08:53
根据来自波兰一个研究小组长达7年的研究结果,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以上的孩子,较用奶瓶喂养的孩子IQ平均高3.8。通过对468个孩子(母亲无吸烟嗜好)从婴儿期到学龄前的跟踪研究和5次定期测试,发现母乳喂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明显高于用奶瓶喂养的孩子,而且IQ增加的程度与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短呈显著的正比例关系。母乳喂养在三个月的孩子IQ较奶瓶喂养的孩子平均高2.1,四至六个月的平均高2.6,六个月以上的平均高3.8。这个结果发表在2011年5月的《欧洲儿科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科学家的解释是,在幼儿大脑的发育期,母乳喂养时幼儿与妈妈所形成的关联(或者连结),对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是任何奶瓶或者营养物质都不可替代的。(报道原文来自Scientific Americans, November 16, 2011 | )
2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吸烟有害健康
热度 1 xuxiaxx 2011-11-3 09:39
新研究认为,妇女在妊娠前较早的完全停止吸烟能阻止出现早产和分娩小婴儿的风险。如果妇女妊娠 15 周还未停止吸烟,与已经停止吸烟的妊娠妇女比较,其早产的可能性会增加 3 倍,分娩小婴儿的 机会可能增加 2 倍。 众所周知,吸烟对人体是有害无益。所以,希望所有的女士不要吸烟,吸烟的女士为了你和你未来的宝贝的健康戒烟吧。你们能行,一定能行。
191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世界人口,今日突破70亿
xupeiyang 2011-10-31 15:11
31日凌晨,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丹妮卡•卡马乔在菲律宾降生。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10/31/c_122216338.htm 70亿,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性节点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10/31/c_122218620.htm 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即将到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夫人米歇尔周末晚上站在 白宫 北面门廊,发送糖果给打扮成各种造型、上门来讨要糖果的儿童。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7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世界上的第70亿人
jiazhaopeng 2011-10-31 12:14
在31日凌晨,将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这位名叫丹妮卡·卡马乔的女孩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于31日零点前2分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 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数字,值得大家关注。随着人口的激增,很多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人口激增意味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激增,粮食、水资源、宜居土地的供给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人口激增也意味着人类对社会资源的需求激增,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问题。在现有的人口数量下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随着人口的激增,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吗?
个人分类: 新闻时政|3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70亿个婴儿生在哪?
热度 1 xupeiyang 2011-10-27 09:31
尽管“第70亿个婴儿生在哪”殊难预测,但非政府组织“国际计划”称,第70亿个婴儿将在31日出生于印度人口最多的北方邦。 2025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届时印度的人口将为14.6亿,而中国为13.9亿。
个人分类: 计划生育|176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婴儿死亡率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xuxiaxx 2011-10-11 08:09
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傅卫 9 月 9 日 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2010 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 30.0 / 10 万,婴儿死亡率为 13.1‰ ,实现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要求,其中婴儿死亡率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在 2000 年 9 月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中国政府对会议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作出郑重承诺,其中包括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 项指标。   在 2009 年启动医改后,中国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列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范围从原来的中西部地区扩大到全国农村孕产妇。 2009 - 2011 年中央财政共投入 79 亿元用于该项目。截至 2011 年 7 月底,共补助农村孕产妇 2262.4 万人。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促进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善。全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同时,主要健康指标在城乡、地区间差异进一步缩小。 2009 - 2010 年,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下降幅度显示农村大于城市,西部大于中部和东部。 2008 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 1.24 倍,至 2010 年为 1.01 倍,已基本接近。农村住院分娩率从 2008 年的 92.3% 上升到 2010 年的 96.7% 。   傅卫同时表示,通过增补叶酸进行早期干预,中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 2009 - 2010 年下降幅度达 11.4% 。 2009 年起,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被列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该项目为全国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在孕前 3 个月和孕早期 3 个月免费增补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目前,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在全国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的顺位,已从 2001 年的第 3 位下降到 2010 年第 5 位。 来源: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109/10/t20110910_22686585.shtml
1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8毛钱的病”折射出“十万”心态
laizhouwan 2011-9-23 20:42
下文看后很有感触,深受震动,,, 转引自 http://happy.dxy.cn/bbs/topic/21151363 一个刚刚满月的婴儿经历了一场噩梦,这噩梦也笼罩着公众。 8月19日,他在深圳出生。仅仅两天后,就因为腹胀进入深圳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在一段后来被转发了接近5万次的微博视频链接里,一个穿着红色衬衫的电视台女主持人叙述着这个孩子的故事: “(他)被深圳市儿童医院照了十几次X光,做了100多项检查,甚至要花十多万元来做手术。婴儿的家人不得已抱着孩子到广州看病,结果,只花了8毛钱就看好了。” 这条微博点燃了人们的愤怒。一个浙江女孩直呼:“恐怖!黑心!”也有深圳人叹息:“现在的医生只知道要钱,别的什么都不要。”一家公司的总经理甚至愤怒地呼吁:“人肉这个丧良心的医生!砸掉不良医生的饭碗!” 可是,事情并没有在愤怒声中画上句点。 9月12日,中秋节早上,新闻报道中已被8毛钱治愈的小婴儿再次入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接诊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起,当时小孩肚子胀得厉害,鼓鼓的,连腹膜经脉都凸现出来了,“当时孩子表现的症状确实比较严重,而且还影响到呼吸不畅。”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一直在网络上关注着这件事的进展。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廖新波指出, 人们在“被一些媒体道德绑架”。 他质疑道,在面对医疗纠纷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能以事论事,然后再去挖根源呢?” 但这显然并不是一场“愈辩愈明”的讨论,人们发现,在这起“8毛门”风波中,“病人、医院、公众,没有谁从中获利,每一方都是输家。”香港医务行政学院理事、中国医院协会学术委员庄一强则认为:“归根结底, 这是社会对医疗不满意的结果,更是这个社会彼此不信任的结果。” 新闻走在了医院给出调查结果之前 婴儿的父亲陈刚是一名牙医,在深圳经营着一家牙科诊所。这个戴着无框眼镜的年轻人最初或许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刚刚出生,就已经面临巨大的威胁。 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出生仅仅两天后,由于腹胀,婴儿转入了深圳市儿童医院。 主治医生李苏伊还记得,自己在8月21日临近下班的时候见到了这个小患者,那时孩子的肚子很胀,“觉得挺严重的”。李苏伊决定为婴儿做一个钡灌肠检查。根据院方解释,除了两次X光检查外,造影过程中,也需要动态观察造影剂的变化,因此“最后出了十几张X光片”。 检查过后,李苏伊认为小病人可能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建议尽快为他动手术。按照陈刚的理解,这意味着刚刚出生的儿子很有可能要经历3次手术:结肠造瘘,在肚子上开个口,让大便从肚子上出来;6个月之后再做关瘘手术;然后再从肚子里面切3刀。 一个曾经采访过陈刚的记者很清楚地记得,这位“学过医的爸爸”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整个治疗过程会超过6个月,住院、手术、营养的费用加在一起,肯定超过10万元。” 但深圳市儿童医院办公室副主任钟伟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却十分笃定,“10万元”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两次手术共需两万元左右”。钟伟梅称,这是医院在查过过去所有病例后得出的结论。 倾向于保守治疗的陈刚并没有接受来自深圳儿童医院的意见。8月25日,他带着儿子前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有记者根据陈刚的叙述还原道:“广州的医生看了陈先生带去的深圳方面的检查和诊断,摸了摸孩子的肚子,听了听孩子的呼吸,认为症状不重,不必急于治疗,可以多观察。虽然不能排除是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但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广州医生开出了8毛钱的石蜡油,也正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开塞露”。对于陈刚一家来说,希望已经出现了,在仅仅用了一次石蜡油后,孩子就可以排便,“身体一天天成长”。 “没有做手术,没有做什么治疗,在广州那边只给我开了8毛钱的药。”陈刚激动地对着电视镜头比出“8”这个数字。 像所有担心被过度治疗的病人一样,陈刚一家安下了心。随后,他们决定去深圳市儿童医院“讨说法”。 新闻走在了医院给出调查结果之前。关于此事的报道成了人们生活中议论的焦点。看起来,一切似乎都再清楚不过了,“一个医生收一个病人,要得到好多奖金,可能得到100块钱奖金。要是做一个手术,可能10%的给他们提成。”小病人的爷爷在镜头前面气愤地说。 一个微博粉丝超过千万的女演员不由得发问:“我现在自个儿学点医还来得及吗?”媒体评论员探讨着现在的医院究竟“是技术差还是良心差”,直斥“伪专家们的技术及道德”把问题搞复杂。一句话,病人要想痊愈,最好还是“祷告8角钱就能治病的好运气”。 《人民日报》也刊登了题为“10万元为什么败给了8毛钱”的评论文章,探讨一个在这个时代并不新鲜的话题:“过度医疗猛于虎。它虽然肥了医生、肥了医院,却浪费了医疗资源,加重了患者负担,也败坏了医生形象。最终,加剧了医患矛盾,使患者对医生失去了信任。” 做不做手术的纠结 然而中秋节发生的新情况,使得几乎众口一辞的“过度医疗”判断产生了摇晃。 9月13日,小病号在广州的主诊医生李成昌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患者的病程都有阶段性的变化,有可能患儿在深圳入院时情况比较严重,但经过治疗后到广州就诊时已经有所缓解。我当时开8毛钱的石蜡油是为了观察病情发展,并非否定手术。如果真的确诊为巨结肠,腹胀厉害,有穿孔的可能,我也主张做手术。” 在记者面前,李成昌“显得很为难”,他甚至认为,自己 “侥幸当了一回‘天使’,但由于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的情绪普遍存在,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又会被骂成‘魔鬼’”。 深圳医生李苏伊似乎就是个再适合不过的例子。在此之前,这位拥有20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曾在大年初一抢救过一个胰腺断伤的重症男孩,被病人家属视为“救命恩人”。 可两分多钟的新闻过去后,一切全变了。一篇评论文章甚至充满讽刺意味地写道:“穿白衣的不一定都是天使。” “我很愤怒。”李苏伊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正如他所发现的那样,在这个网络时代,“有点事情,全球都知道”。朋友、家人和旧同事都打来电话询问。好在,“我对我们的诊断心里很有底”。 可这并不代表成千上万的病人与潜在的病人们也相信这一点。李苏伊发现,这阵子他所在的科室病人数明显减少。 对手术的恐慌正在这座医院里悄悄蔓延。就在“8毛门”风波走上新闻的第二天,深圳张先生刚刚出生的儿子被发现腹部胀气。参加会诊的李苏伊判断,新生儿可能患有不完全性肠梗阻,这位医生告诉家长,要造影继续观察,有可能要做手术。 “这么小的孩子要做手术,我听到都很可怕。”这个年轻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表示拒绝。随后,他抱着肚子“胀得方方”的儿子回到家中,喂了点从家乡带来的土方药。可第二天,孩子发起高烧,这一次,他不得不将儿子送进深圳市儿童医院。 那时,他已经从新闻里听说了“8毛钱那件事”,他笃定地相信,“手术很危险,不做手术,不做大检查”。但他并不知道,就在自己在医院走廊里犹豫的时间里,这个只有几天大的婴儿已经出现了肠穿孔,40多厘米的小肠坏死。 在电话里,年轻的母亲哭了,她要求丈夫“一定要治宝宝,做手术也要做”。当天凌晨4点多,婴儿终于进入手术室。手术发现回肠有两个穿孔,腹腔内已有大便,40多厘米长小肠坏死。医生切除坏死的部分,为其进行结肠造瘘。目前孩子还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治疗。 如今,这个父亲再想到刚刚过去的一切时,仍觉得心有余悸。“一定得相信科学是不是?”他用并不熟练的普通话说。 这并不是拒绝手术的唯一病例。“8毛门”报道出现后,一名4岁男孩因阑尾炎住进深圳市儿童医院。晚上,孩子的病情加重,出现腹膜炎的症状。但当医生提出手术建议时,家长不但拒绝,甚至在当天夜里办理了出院。 “这么晚出院的情况极其罕见,我能从家长那里感受到强烈的不信任感。”住院医生说。男孩出院后7个多小时,家长又把孩子送回了医院,但仍然拒绝手术治疗。“小孩整整痛了40多个小时”,最终,家长同意手术。 9月10日,又一例阑尾炎手术的建议被家长否定。一个10岁女孩的家长一直坚持:“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要做手术?”拖了9个小时后,家长才同意手术,那时,女孩的阑尾已经从铅笔大小肿胀到大拇指粗细,“一旦穿孔,肠腔里的细菌就会跑到腹腔,麻烦就大了”。 想要真正解决医疗改革,就必须呼吁社会改革 在庄一强看来,“8毛门”的出现并不令人吃惊。“医生和患者,双方都不是故意要将关系搞得这么恶化,但事实是,社会对医疗普遍不满意。医患双方常常失去良好沟通的可能。” 这位专注于医院管理的研究者发现,大部分病人走进医院时会说:“把病治好就行。”可这其实是个很高的要求。“医疗消费并不能等同于普通消费,医疗意外也不会因为一个医生的技术高、责任心强而消失。”庄一强说。 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许可以成为眼下恶劣医患关系的缩影。庄一强了解到,曾有病人因为头痛和鼻塞,在内地一家医院看病。最初,医生将这视为普通的感冒,开了几种药。可几天过去后,病情没有好转。医生又让病人输液,两天过后,情况不能更坏了,病人突然死亡。 直到对病人遗体进行尸检后,法医才发现,病人死于由鼻窦炎引发的脑膜炎。家属从医院那里要来了十几万元的赔偿款,可是,“医院也觉得冤枉”。从此之后,每个出现感冒症状病人进入这家医院,都必须进行头部CT扫描。“大检查”由此而来。 “只要有错,人们就怀疑医生有问题。医生总是害怕无法证明自己没有错,只能把病人的病情说得严重一点,有时甚至会讲最坏的状况。”庄一强说。一个还没毕业的医学生也发现,以前学医“是真的学知识”,而现在学医更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你要把你做的每一件事记录下来,防止有病人乱栽赃你。” 在经历了“8毛门”风波后,一位儿科医生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这个信任危机的时代你要去怀疑一切都是有道理的,但苦果就大家来吞吧。” 而眼下人们就能在事发的深圳市儿童医院里看到苦果:因为家人拒绝手术而肠穿孔的婴儿、整整腹痛了40多个小时的4岁男孩和阑尾不断肿胀的10岁女孩,他们都曾经忍受过不必要的痛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也看到,关于医患纠纷的报道“每一个个案累积在一起,就形成了宏观上公众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而有关医院的负面新闻甚至成了“公众批判社会改革进程过慢的宣泄口”。 “这种情绪,其实也是对政府不信任情绪的转嫁。”张志安说。 “8毛门”风波过后,许多人都试图思考如何在这样令人失望、不安的社会情绪中重新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可在庄一强看来,这没那么简单,“我们现在在技术层面以事论事地谈,只是些细枝末节。想要真正解决医疗改革,就必须呼吁社会改革。” 眼下外界并不知道,在这种巨大的“不信任”背后,那个刚满月的婴儿真实的状况。 广州市儿童医院的接诊医生曾经指出患儿“情况比较严重”。但陈刚的说法却不大相同。他坚称,孩子的情况完全稳定,“我不会为了面子而不顾孩子的病情”。说这话的时候,他正在为儿子筹备满月酒 希望天下的小孩都健康,天下父母都要真爱自己的孩子,, 社会呼唤良知,诚信,,,,
1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新发现
dongzg101 2011-9-15 12:56
育儿网ci123 (育儿网) :【掌握婴儿智力飞跃的关键时期】荷兰心理学家经多年研究观察发现,一岁内婴儿的智力发展有八次飞跃,每次飞跃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在开始出现变化时婴儿总有几天或几周表现得不安宁。如果父母能掌握时机,理解和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会更快、更容易地度过这些阶段,对今后的智力发育大有裨益。 http://img.ph.126.net/HXfTPeIchp8rIE4xsR3B7w==/2693715527137922636.jpg#3
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权利手册52. 对于婴儿与儿童来说,素食/全素食是安全的吗?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1-6-28 06:45
蔣科學按: 許多人似乎覺得嬰兒和兒童必須肉食,其實也是沒有科學根據的。《素食者膳食指南》一書中說得很清楚,嬰兒、兒童素食完全可以。 事實上,身邊也有大量健康的素寶寶。 參考: 素食宝宝大集合 52. 对于婴儿与儿童来说,素食/全素食是安全的吗? 一本英国医学期刊《营养与健康》声明说:“素食饮食对于婴儿的营养需求来说是足够的”。 全素食和素食的儿童发育健壮。特别是全素食儿童一般要比他们的同龄伙伴来的苗条,因此也较少有与肥胖有关的疾病。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329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baby care tips
pingcn 2011-6-14 19:58
看到一篇,很有趣,缩写了,收藏这里—— 1.不哭的baby。 刚出生的小BABY听不懂话,靠条件反射来做判断。 如果一听到孩子哭就抱起来,养出来的一定是爱哭的BABY。 孩子一哭就放下来,不哭才抱起来,这样一来,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时候才有得抱,这招极灵。 当然,训练“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个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饿了,困了。 2.一觉睡到天亮 医生说:人类晚上不需要进食! 担心BABY晚上会饿根本是多余的,10-12小时的连续睡眠,对孩子来说比吃奶重要100倍! 刚出生一周的孩子经过两周的训练,可以距离5个小时才吃奶,还能晚上不需要吃奶,一觉睡到天亮 3.让宝宝自己静静入睡,不要摇晃 小孩子喜欢躺在床上,而床是不会动的! 抱起婴儿的时候不要摇晃,不要来回走动,更不要这样哄孩子睡觉,轻轻放在床上让他自己睡就好。 更重要的是,兴奋的家长不要用力和孩子“疯闹”,孩子的大脑在婴儿时期是胶状的果冻状,很容易受伤。 4.趴着睡养美女 孩子趴着睡觉比仰着睡得安稳。 另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亚洲人的大饼脸,5天之内的婴儿需要1个小时帮忙翻脸。 不过,这个机会只有在出生到3个月之内有效,大了就没用了。 5. 拒绝抗生素! 感冒发烧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增强抵抗力的过程。用冰敷,30分钟就退烧。烧厉害了配点美林或泰诺。 着凉感冒不发烧的话,吊着鼻涕也没有事,几天就好。不要相信任何药能治疗感冒。 6.别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宝宝玩玩具或看电视或看图画书的时候,请任何人都别打断她们,即使是吃饭的时间到了,晚一点也没有关系。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等于培养她们长大了能注意力集中做任何事情。 7.只要没有生命危险,鼓励宝宝试试看,摸摸看 中国父母礼节有余,胆子太小——“别动,危险,站起来地上脏,别摸,会刺到。。。。不许这样,不许那样” 美国父母最常说的却是“Try it! ”试试看,摸摸看。 鼓励宝宝,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不要阻止孩子用他们的小手尝试和认识世界。 快乐第一重要,衣服脏了不重要,只要没有生命危险,不要阻止孩子 8.一天只能批评两次! 父母也不可以随便批评宝宝,一天只能批评两次,两次用完了就等明天的配额吧。 批评孩子绝对要慎重。
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策略
qujiangwen 2011-6-1 13:20
附件 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策略 .pdf ] 摘要 : 目的 探讨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婴儿麻疹发病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的方法 探讨医院暴露 与婴儿麻疹发病的关系;对< 8 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麻疹 IgG 抗体检测;对历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 的监测数据以及流行病学 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 结果 医院暴露是婴儿麻疹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值比 OR =15.4 ); 2004-2009 年 9 ~ 11 月龄婴儿病例中 72.59% 未及时接种首剂麻疹减毒活疫苗( 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V );婴儿麻疹抗体随着月龄增长呈趋势性衰减; 7 月龄时抗体阳性率、保护性抗体阳性率、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 13.64%, 4.55% 和 174.20mIU/ml (毫国际单位 / 毫升)。婴儿麻疹发病率与全人群的发病率密切相关,相关系数 r =0.938 ( P < 0.01 )。 结论 婴儿麻疹发病主要与母传抗体消失过早、 MV 接种不及时、医院感染、接触传染源的机会等因素有关; 控制的关键在于通过降低全人群麻疹发病率来减少婴儿感染麻疹病毒的机会。 见附件 关键词: 麻疹;婴儿;危险因素;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 R511.1;R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16X ( 2011 )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of Infants Measles Incidence and Strategies of Measles Control QU Jiang-wen,GAO Zhi-gang,WAN Li-xia,et al.(Tianjin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Tianjin 30001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incidence,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measles control in infants. Methods -Case-control study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pital exposure and measles incidence in infants.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LSA)IgG antibody detection was conducted in local babies aged 8 months who were not infected with measles by the method of ELLSA.Measles surveillance data and survey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epidemiological method. Results -Hospital exposure wa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infant infection(OR=15.4),and 72.59% infant cases aged from 9 to 11 months didn't vaccinate the first dose of measles vaccine in time from 2004 to 2009.Antibody level in infants showed a attenuation tendency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The seropositive rate,protective seropositive rate and GMC are 13.64%,4.55% and 174.20mIU/ml respectively.The measles incidence in infants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whole population.The result of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was 0.938(P0.01). Conclusions -The measles incidence in infa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many factors,such as early disappearance of maternal antibody,delay vaccine inoculation,hospital cross infection,opportunity of contacting source of infection.The critical control measure is to decrease opportunity of measles infection in infants by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whole population. 【Key Words】: Measles Infant Risk factors Control strategy 【CateGory Index】: R725.1 【DOI】: CNKI:SUN:ZGJM.0.2011-02-014 天津市自 1973 年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V ) 以来,已控制了麻疹的流行。但从 2005 年开始,麻疹疫情出现反弹,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婴儿麻疹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的人群。 2005 ~ 2009 年婴儿麻疹的发病率分别为 169.61/10 万、 238.64/10 万、 346.26/10 万、 579.72/10 万、 42.26/10 万,< 8 月龄婴儿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 4.34% 、 9.19% 、 12.41% 、 15.20% 、 19.05% ,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探索婴儿麻疹的高发原因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材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为天津市历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数据,麻疹病例免疫史来自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医院暴露史来自专项调查资料。 2 调查诊断 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为 2008 年 1 ~ 5 月参照 2003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标准确诊的经实验室诊断的婴儿麻疹病例 84 例 , 对照组为病例同一村(居)委会居住的未患麻疹且无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 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 MCV )的婴儿,分别调查婴儿出疹前及对照同时期 7 ~ 21d 到医院的就诊情况。采集 0 、 1 、 3 、 5 、 7 月龄婴儿静脉血 0.5ml ,分离血清(血清量≥ 0.2 ml ) , 冻存 -20 ℃以下。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德国维润赛润公司试剂 ) 检测麻疹特异性 IgG 抗体 ; 抗体 ≥1 : 200 毫国际单位 / 毫升( mIU/ml )为阳性 , ≥ 1000mIU/ml 为保护性抗体水平 。 3 分析方法 医院暴露与婴儿麻疹发病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 Excel 2003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 , SPSS ) 11.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1 医院暴露与婴儿麻疹发病之间的关系 84 例婴儿麻疹病例中, 49 例有医院暴露史,即 出疹前 7 ~ 21d 曾到医院就诊 ;84 例对照婴儿中有 7 例因其他疾病去医院就过诊,比值比( Odds Ratio ; OR )= 15.4 (表 1 )。 表 1 医院暴露与婴儿麻疹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Table 1 A Case-control Study about Hospital Exposure and Measles Cases in Infants   病例 对照 合计 有医院暴露 49 7 56 无医院暴露 35 77 112 合计 84 84 168 2 2005 ~ 2009 年 8 ~ 11 月龄婴儿麻疹病例免疫史 2005 ~ 2009 年, 8 ~ 11 月龄婴儿病例中,未免疫的人数分别占当年病例总数的 61.06% 、 74.82% 、 75.00% 、 75.75% 、 50.00% ,免疫史为 1 剂的病例分别占当年病例总数的 21.24% 、 18.52% 、 16.00% 、 15.45% 、 30.00% ; 8 ~ 11 月龄婴儿病例中, 72.59% 的病例未及时接种首剂 MV , 17.27% 的病例免疫史为 1 剂。 3 < 8 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 < 8 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随着月龄增长呈趋势性衰减。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 92.11% ,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 31.58% ,抗体几何平均浓度( 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 GMC )为 982.27mIU/ml 。 7 月龄抗体阳性率降至 13.64%, 保护性抗体阳性率降至 4.55% , GMC 为 174.20mIU/ml 。可见, 5 月龄和 7 月龄时绝大多数婴儿抗体已降到保护水平以下 , 成为麻疹易感儿。 7 月龄时抗体阳性率和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均很低 ( 表 2) 。 4 婴儿与全人群麻疹发病的相关分析 从天津市 1953 ~ 2009 年的发病分析,婴儿麻疹的发病率与全人群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图 1 )。婴儿麻疹发病率随着全人群麻疹发病率的升高而升高。天津市在 1959 、 1961 、 1964 年出现了麻疹大流行,全人群麻疹发病率分别为 2814.5/10 万、 2323.8/10 万、 3350.5/10 万,而同期婴儿麻疹的发病率分别达到了 17855.3/10 万、 14798.6 / 10 万、 表 2 156 例 8 月龄以下婴儿的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Table 3 Antibody Level Analysis of 156 Infant Measles Cases Aged Below 8 Months 月龄 Month Age 例数 No.of Infants Evaluated 阳性率( % ) Seropositive Rate 保护性抗体阳性率( % ) Protective Seropositive Rate GMC ( mIU/ml ) 95% CI 组距(最小值 - 最大值) Range(Minimum ~ Maximum) ( mIU/ml ) < 1 38 92.11 31.58 982.27 635.88 ~ 1328.65 61.6 ~ 3800.00 1 48 66.67 27.08 874.85 573.57 ~ 1176.14 29.6 ~ 4600.00 3 22 59.09 13.64 704.69 248.46 ~ 1160.92 74.2 ~ 3200.00 5 26 50.00 7.69 419.07 135.10 ~ 703.06 12.3 ~ 3200.00 7 22 13.64 4.55 174.20 38.84 ~ 309.51 7.9 ~ 1106.50 注:不同月龄组 GMC 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 Note :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1 )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GMCs of the five age groups. 12265.9/10 万,达到了有历史记录以来的发病高峰。 1990 、 1992 、 1996 年全人群的麻疹发病率分别为 1.17/10 万、 1.66/10 万、 1.37/10 万,而同期婴儿麻疹发病率分别为 0.06/10 万、 4.76/10 万、 6.74/10 万,达到了有历史记录以来的发病最低水平。婴儿麻疹的发病率与全人群的发病率之间的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 r =0.938 ( P < 0.01 )。 见附件 图 1 天津市 1953 ~ 2009 年全人群和婴儿麻疹发病率(省略) 注: 1965-1972 年的数据缺失 Figure 1 The incidence of the whole population and infants from 1953 to 2009 in Tianjin Note: The data from 1965 to 1972 was absent. 讨 论 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提出了 2012 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我国从加速控制麻疹阶段进入到消除麻疹阶段。但近几年来 , 随着消除麻疹进程的加快,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 出现了婴儿和成人发病高峰 , 其中婴儿麻疹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直接影响消除麻疹目标的实现。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医院暴露是婴儿感染麻疹的重要危险因素( OR =15.4 ),因此,控制医院感染不容忽视,但麻疹出疹前类似流感样症状,难以早期识别,开展预检分诊也只能将有出疹症状的儿童分开。另外,由于麻疹出疹前 4d 就具有传染性,对于尚未出疹的病例不能做到早期鉴别,开展预检分诊难以真正有效的控制麻疹的医院传播。医院感染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预检分诊、健康教育、改变家长就诊意识、加强与临床医生沟通、改善就诊环境、通风消毒等在内的综合管理措施。 2004-2009 年 8 ~ 12 月龄婴儿病例中, 72.59% 未及时接种首剂 MV ,提示要提高首剂 MV 接种的及时性但大 部分未及时接种 MV 的婴儿均是因为该接种时有发热和腹泻等临时禁忌,如果按时接种,一旦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医生担心引起纠纷,因此,提高 MV 接种及时性只能针对那些健康的儿童。 17.27% 的病例免疫史为 1 剂,提示这部分病例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失败有关。< 8 月龄婴儿的麻疹抗体分析结果表明,婴儿麻疹抗体水平随着月龄增长,呈趋势性衰减,不足以使婴儿在初免前得到全程保护,国内其他一些监测资料也表明, MV 免疫后的母传抗体一般仅能维持到 6 月龄甚至更早即消失 ,而我国现行的儿童 MV 初免为 8 月龄 , 难以控制初免前人群的发病,母传抗体水平不足已经成为婴儿麻疹的主要原因,因此,许多学者呼吁将 MV 初免时间提前到 6 月龄 ,但由于婴儿免疫应答较差,提前初免时间容易产生更多的原发性免疫失败,多数专家建议只在应急状态和麻疹暴发等特殊情况可以考虑。另外,许多专家提倡通过在育龄期妇女中进行 MV 复种以提高< 8 月龄婴儿的母传抗体水平 。 如果通过育龄妇女接种 MV 能够为< 8 月龄婴儿提供足够保护,但由于母传抗体能干扰 MV 接种后的血清转化率、抗体滴度及细胞免疫 ,因此,初免时母传抗体水平较高又可能影响婴儿的首针 MV 接种,该项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历史数据表明,婴儿麻疹发病率随着全人群麻疹发病率的升高而升高,婴儿与全人群的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 r =0.938 ,说明通过降低全人群的麻疹发病率来降低婴儿麻疹的发病率是控制婴儿麻疹的有效方法。天津市 2008 年全人群和婴儿的麻疹发病率分别为 21.97/10 万和 579.72/10 万,达到了近 10 年的最高水平。 2008 年 12 月开展 8 月龄~ 14 岁儿童的 MV 强化免疫 (Supplemento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 SIA )之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全人群和婴儿的麻疹发病率分别降至 1.60/10 万和 42.26/10 万,通过 SIA 有效的减少了婴儿暴露于麻疹病毒的机会。此外,也提示我们在育龄妇女中开展麻疹疫苗接种来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可能对控制婴儿麻疹的作用有限,因为即使在母传抗体水平很高的麻疹自然流行的五、六十年代,由于母传抗体水平在婴儿出生后有一个自然衰减的过程,只要全人群麻疹的发病率增高,婴儿麻疹发病水平就会随之增高。通过强化免疫来降低全人群的麻疹发病率也可以减少婴儿在医院内暴露的机会,从而起到间接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 综上所述 , 婴儿麻疹发病主要与母传抗体消失过早、 MV 接种不及时、医院内交叉感染、接触传染源的机会等因素有关 , 或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 , 婴儿麻疹的控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一是维持高水平的 MV 或 MCV 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二是通过降低全人群的麻疹发病率来阻断麻疹野病毒循环 , 进而减少婴儿感染的机会;三是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其中最关键和最根本的措施在于通过降低全人群麻疹发病率来降低婴儿感染麻疹的机会。 参考文献 : Plans P, Costa J, Dom í nguez A Prevalence of Protective Measles Virus Antibody Levels in Umbilical Cord Blood Samples in Catalonia, Spain . Clin Vaccine Immunol. 2010, 17 (4) : 691–694 马瑞,许国章,董红军,等 . 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相互关系 .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 24(6) : 747 - 745. 王联君 , 赵世华 , 杨杰 , 等 . 麻疹胎传抗体的跟踪观察及初免月龄的探讨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1 , 17 (11) : 992. 谢安华 , 胡小平 , 胡志勇 , 等 . 疫苗时 代≤ 8 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动态观察 . 中国计划免疫 , 2003 , 9 (6):328 - 336. Gagneur A, Pinquier D, Aubert M, et al . Kinetics of Decline of Maternal Measles Virus-Neutralizing Antibodies in Sera of Infants in France in 2006 .Clinical And Vaccine Immunology, 2008, 15 (12) :1845-1850 许二萍,黄诚孝,杨洛贤,等 . 杭州市 1990 ~ 2000 年麻疹免疫监测及小月龄发病情况分析 . 职业与健康 , 2001 , 17 (12) : 93-94. 王晓萍,靳玉惠,王蓓,等 . 合肥市 55 例< 1 岁麻疹病例分析 . 安徽预防医学 , 2003 , 9 (4) : 241-242. 罗宗宾,李汝新 . 1990 ~ 2004 年宾阳县麻疹发 病与免疫接种分析 . 广西预防医学 , 2005 , 11 (2) : 92-94. 王联君 , 孙丽英 , 姜忠林 , 等 . 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控制对策探讨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1,22(1):49-50 李平 , 司源 , 武继守 , 等 . 西安市婴儿麻疹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的探讨 . 中国计划免疫 , 2001,7(2):76-78 杨宏徽 , 朱田凤 , 杨进 , 等 . 母婴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关系的研究 . 中国计划免疫 ,1998,4(1):19-24 Lee YL, Black FL, Chen CL, et al . The optimal age for vaccination against measles in an Asiatic city, Taipei, Taiwan: reduction of vaccine induced titre by residual transplacental antibody . Int J Epidemiol,1983,12(3):340-343. Black FL , Berman LL, Libel M, et al. Inadequate immunity to measles in children vaccinated at an early age: effect of revaccination . Bull World Health Organ,1984,62(2):315-319.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婴儿米粉,含砷了会怎样
songshuhui 2011-4-20 20:21
云无心 发表于 2011-04-15 07:16 就在年轻的父母们被婴儿奶粉的安全性搞得无所适从的时候,关于婴儿食品中含有砷(As)的报道更加剧了人们的不安。据国内媒体4月12日援引国外一 些机构的资料报道,“一些畅销的婴儿食品中含有有毒物质砷”,比如“早餐麦片含1.7微克砷”,“婴儿若每日进食2次米糊,砷吸入量超母乳50倍”。 多数人对于砷的印象就是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砒霜,人们说起某某物质的毒性也往往拿砒霜来做比较。实际上,砷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以“无机砷”和“有机砷”两种存在形式。有机砷的毒性可以忽略,所以一般说砷的毒性关注的是无机砷。 有砷,不代表不安全 砷不是人体所需的元素。除了大量摄入时的急性中毒,长期少量地摄入也会有致癌的风险。但是在自然界的水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砷。而水稻在生长过程 中会起到富集砷的作用。所以,在我们每天摄入的含微量元素的食物中,大米是无机砷的重要来源。也就是说,“安全的大米”不是“绝对不含砷”的大米,而只能 是“砷含量低于某个安全限”的大米。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科学实验数据,制定了无机砷对人的“安全上限”: 每天每千克体重的摄入量不超过2微克。 所谓“安全上限”,是指摄入量在这个值以下时,不会观察到任何异常。超过这个限,就可能会有人出现某些方面的异常。 根据这个“安全摄入上限”,有些国家会制定大米的安全标准。比如中国的大米要求每千克中无机砷含量不超过150微克。 一个75千克的人,每天 可以吃进150微克砷不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这相当于一千克无机砷含量刚刚及格的大米。在欧美国家,由于大米不是他们的主食,就没有制定安全标准。 奶粉里的砷安全吗? 婴儿米粉是从大米而来的,其中含有砷也就毫不奇怪。按照WHO的安全上限,一个10千克的婴儿,每天可以摄入砷的安全上限是20微克。而中国《婴幼 儿谷类辅助食物标准》(GB10769-2010) 中规定砷含量上限是每千克300微克(添加藻类的产品),按照这个上限来算,10千克的婴儿每天 可以吃67克米粉(而不会过量摄入砷)。显然,正常婴儿是不会吃到这个量的,所以卫生部的专家认为目前的安全标准没有修改的必要,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虽然欧美人群不以大米为主食,不过他们的婴儿最早的辅食也一般是米粉。这是因为米粉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易消化而几乎没有过敏的记录。2008年的 《环境污染》杂志发表了一篇英国科学家的一篇论文 ,测量了当地主要品牌婴儿米粉中的砷含量。在17个样品中,含量最低的是每千克60微克,最高的 160微克,中间值是110微克。他们指出,这17个样品中有35%超过了中国大米的安全标准(指每千克150微克的大米标准,而不是每千克300微克的 婴儿辅食标准),应该引起重视。有意思的是,“有机米粉”并不意味着砷含量低。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引起社会对于婴儿米粉中砷含量的关注,但是也并不是说因为 “米粉中有砷”就不能吃了。 再来看那篇报道,显然“婴儿食品中含有有毒物质砷”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以前的婴儿食品不是“没有砷”,而是没有“检测过有没有砷”。在关键的具体 含量上,报道给了一个语焉不详的“早餐麦片含1.7微克砷”,并没有说是多少麦片中含有1.7微克。1千克中还是1克中含有1.7微克,有着质的区别。其 实,即使不是1千克,而是“一份”麦片中含有1.7微克砷,都还是相当安全的。至于拿“两次米糊的摄入量”跟母乳相比,就更加莫名其妙了。米糊又不是用来 代替母乳的,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两次米糊的摄入量”跟安全上限相比如何,而不是跟母乳相比如何。 实际上,美国环境署(EPA)认为婴幼儿摄入砷的高风险途径不是食物,而是水和土壤。很多地下水等“天然水”中含有相当高浓度的砷,某些地区的土壤 中也含有比较多的砷。即使是在合格的饮用水中,也可能会有相当含量的无机砷。美国的饮用水中,砷的安全上限是每升10微克。如果用这样的水来冲婴儿奶粉, 按照每天几百毫升的通常用量,所摄入的砷也有几微克,是很值得注意的一部分了。所以在美国,一般推荐用专门的婴儿用水。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物》(GB10769-2010) AA Meharg, G Sun, PN Williams, E Adomako , Inorganic arsenic levels in baby rice are of concer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52 (2008) 746-749 本文已发表于 果壳网 健康朝九晚五 婴儿米粉,含砷不代表有害 想了解更多关于大米砷污染请看 云无心 《糙米的“健康功能”,与“风险”随行》 ,以及 田不野《稻砷案》 1 喜欢 推荐 您也可能喜欢: 研究者认为剪断脐带不宜太早 FDA警告,婴儿有摄入维生素D过量的可能性 新生儿黄疸可能与自闭症有关 百日咳流行提示,细菌可能正在对疫苗产生适应 发现甲虫,雅培公司自愿召回婴儿奶粉 无觅
个人分类: 健康|1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知道吗
热度 3 techne 2011-3-1 00:49
N年前写给某女孩的情诗,现在看觉得太黑色太哥特了,有点吓人耶。不过当时效果还可以,看得那女孩接我电话声音都直颤抖,很激动的状态。可惜最后还是没啥结果啦,泡美眉还是得靠银民币,不然效果是不会持久滴。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就在这一刻,我感到绝望 我是多么的无助 是的——岁月匆匆流逝 许多,许多 你,让我体验苍老 但你知道吗 我有一颗年轻的心 ——我愿自己 永远能敏锐地扑捉 生活中那些美丽的瞬间 每一个瞬间 仿佛是无边的天空,和大海 我愿在其中飞翔,遨游 然而我不可能 时时刻刻都能找到灵感 就像大多数的今天 我一无所获,任时光流过 但你知道吗 我不愿低头 你知道吗 我但愿明天会充满奇迹 那是个充斥着冒险,想像,和新奇的世界 你知道吗 我宁愿自己永远能拥有 婴儿的眼睛 那一刻,你出现 了 你的出现,照亮了黑暗 带给我勇气 你就像一盏柔弱的小灯 伴着美丽,轻柔,温和的光 火焰不断在风中摇摆 你知道吗 我忍不住要低下自己的头 向着微弱的亮光祈祷 请不要吝惜你的光亮 请不要让我再沉入黑暗 请不要轻易为风倾倒 请不要在片刻间离开 请握紧我挣扎中伸出的手 让我的臂为你遮风挡雨 请点亮我的眼和神吧 也请你相信 我的低头,还有祈祷 也许这一刻,太让他珍惜 也许他太心急,如此的渴望 也许他伸出的手臂,太过莽撞 ——当他向你奔去时 请你原谅 那些随之而来的惊扰吧 你知道吗 微弱的闪亮会迸发出光芒 深情的祈祷会唤醒虔诚 浪漫宁愿选择死去 也不苟活在黑暗的包围中 是的 也许我的臂弯不够宽广 它还不够坚强 狂风会带走所有的希望 那盏微弱的焰和光 会在我们眼前慢慢地熄灭 它被黑暗和看不见的风 带到我们再触摸不及的远方 我唯有在苦涩中 体会孤独,无助,和绝望 你知道吗 我感到深深地恐惧 我是多么害怕去面对 所有这一切 在我昨夜的梦中 我宁愿从峭壁上纵身跳下 向那无底的深渊深深坠落 疾速的风 刺痛我的脸 向上吹起我的头发 无力地轻托我的躯壳 那一定是种美妙的感觉 我终于可以深情地亲吻黑暗,大地,和我的梦想 我融入泥土 那黑色的带着光泽的液体 汩汩地流淌着 慢慢地渗入渗入着 失去光亮,一切都是黑色 那时我会祝愿—— 我的眼眸还没有破碎 我用它领悟死亡的边际 和生命的碎片 用它渴望死去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墓地 还有浪漫的悼词 我宁愿亲手书写自己的 浪漫悼词 你知道吗 我听见了母亲的哭泣声 我忆起了小时候 曾无助地投入她的怀抱 我的泪 和她的泪流在一起 无法再分离…… 知道吗 我带着负罪感 在她的梦中亲吻她 告诉她我是多么抱歉 我多么的爱她 但我只能说抱歉 这一切像是一个梦 但我宁愿它不是梦 在黑暗中,我睁开眼睛 继续低下我的头 继续我的祈祷 继续寻找我的虔诚
个人分类: 诗情话意|11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外语的黄金年龄是6-8个月
热度 3 SNPs 2011-2-22 10:50
前段时间向大家 推荐过TED演讲 ,最近听了一个有趣的演讲,说婴儿6-8个月间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点图观看视频): 演讲者的研究发现,婴儿在6-8个月期间对周围的语言环境格外敏感,对各种声调取“统计数据”,比如英文中有r, l发音,他们就记得了,而日文中没有l, 婴儿以后也不会去区分l音。 这个研究也能解释(不谦虚地说)我的英文口语不象许多同龄其它同学讲英文的口音那么重: 因为我父亲有很重的四川口音,母亲是上海人,在家和姥姥都讲上海话,我是在东北出生,在那里长大。所以从小就学会分辨至少三种语言。因此能够识别的语音和语调也就多些,模仿多种语音和语调的能力也比较强些。 常常在美国碰到年纪较大的中国人,讲英语有很明显的口音。我观察到有两个最明显的口音来源:(1)往辅音结尾的英文单词后面加元音;(2)方言的语调。 (1)中文都是单音节词,而且都是辅音开头,元音结尾。所以许多人不知不觉地就会在原本应该用辅音结尾的应为词后面加元音。比如,book变成了booke。所以,把口音去掉,就要注意把辅音结尾的词说好,不发音就是不要发音。(2)方言中山东,四川等地的语调变化很大,而上海江浙语调比较平,更象英语,所以上海人学英语有一定的优势。成人学英语要注意把自己方言中的语调抹平。 现在的年轻人英语都比较好,是因为他们从小看电视,有比我们更多的语言环境。按照上面那个TED演讲说的,如果你要训练你的下一代有优良的语言能力,最好是在他/她6-8个月的时候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语言。胎教没用,最佳窗口期就是那几个月,别错过了!
个人分类: 教己育人|5217 次阅读|4 个评论
救人要紧SOS!!!
jitaowang 2011-2-7 22:03
今天刚刚看到王号老师的博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56do=blogid=408179 我立即留下评论 : jitaowang 2011-2-7 21:52 我的建议很具体而且不要钱 , 但是没有权 . 必须有医生的处方权 . 确实应该找中医外科 . 具体的方子是 " 三七丹 "( 谈红色粉 ) 加在有红油膏的纱布上敷在患处 . 还应该每天换药 , 两三天就可以看到效果 . 请马上告诉病人家属 ! 救命要紧 ! 特别加急 !!! 三七丹的成分是 3 份三仙丹 ,7 份石膏粉 ! 三仙丹就是氧化汞 . 这是救命丹啊 ! 也会有慢性汞中毒的副作用 , 不要怕 , 救命要紧 ! 有什么情况都可以和我联系 . 但是我不是医生 , 也无法负责 , 一定要经过中医外科的医生处方才能用 ! 上海复旦大学微电子学系王季陶 请网友仅快转达病人家属 ! 救救 14 个月的婴儿 !
个人分类: 其他|2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育儿必读:环境污染物在母婴之间传递
zhpd55 2011-1-8 11:26
育儿必读:环境污染物在母婴之间传递
育儿必读:环境污染物在母婴之间传递? 美国化学会主办的《环境科技》( Environ. Sci. Technol.) 网站,2010年12月17日公布了美国亚特兰大疾病防控中心、哈佛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丹麦南方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丹麦欧登塞大学(Odense University)医院;德国社会服务局(State Agency for Social Services)以及法罗群岛(Faroe Islands)的医院联合进行的环境污染物对于育儿的影响量化研究结果( DOI: 10.1021/es1019614 ),也是首次对87种环境污染物(研究小组分析的这些化学物质本身就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常规监控对象。)究竟是怎样通过母亲来影响育儿进行的量化研究。研究人员以来自法罗群岛的2000份母亲血样和婴儿脐带血、脐带组织、胎盘以及母乳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洋污染对法罗群岛妇女和婴儿带来的影响。在15种样本中共测量了87种环境污染物,对于母亲和胎儿组织均进行检查。发现母亲血样有机卤化合物(如多氯联苯(PCBs)、多溴二苯醚(PBDEs)、氯化杀虫剂等)的浓度是胎儿脐带血中相应污染物浓度的1.7倍、是脐带组织和胎盘组织中相应污染物的2.8倍,是母乳中有机卤化合物的浓度的0.7倍。对所有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母亲血样中有机卤化物的浓度与胎儿其他组织中的有机卤化物浓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r 2 0.5),高氯化污染物会使从母体血液中到母乳中的转移降低。五氯代苯浓度,γ-六氯环己烷以及几个低氯化的多氯化联苯类似物浓度,在胎儿组织样品中更高,与母亲血液中同类物质的水平相比较,相关性较差。婴儿脐带血中全氯化物的浓度较母亲血样中全氯化物的浓度更低。同时测定了胎儿样品中的镉(Cd)、铅(Pb)、汞(Hg)和硒(Se),但只有汞(Hg)浓度在不同底质中显示出密切相关性。? 该发现提供了一种母亲血液中污染物浓度水平与婴儿发育存在某种关联,有助于管理者转告孕妇或者哺乳期的女士,尽可能避免与污染有关的物质接触,对于护理婴儿有益。研究人员认为胎盘是胎儿抵抗外来污染物相当有效的保护伞,但是,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怀孕和哺乳期妇女将环境污染物会转移婴儿,会使婴儿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代谢的发育受到影响。位于挪威和冰岛之间的法罗群岛居民,有食用巨头鲸肉和鲸脂的传统习惯,但是这些食品中含有高水平的持久性污染物如甲基汞、多氯联苯(PCBs)等。欲了解更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请浏览( Partition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between Maternal and Fetal Blood and Tissues )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3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赠陆志方博士行医感言
sstone2009 2011-1-7 12:04
人们已经习惯热闹和忘却记忆,2008年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仿佛已经久远,只有那些身临其境,受其痛、悲其哀的人们才可能终生铭记。 又一次见到我的老师张伟医生,我看到他们科室做的一份挂历,薄薄六页纸张,记述的却是那段对他而言惊心动魄的经历。我是可以想象张医生为此承受的巨大压力,也可以想象只有他那样能够坦然面对的人才能受此殊荣。而他,感念的却并不是荣誉,而是那些因他的工作被救治回来的危重婴儿,婴儿得以健康成活,是他最他的幸福。 我问张医生要了一份挂历,希望他能给我签个名。我为有这样的一位老师骄傲。张医生在挂历首页的背后,满满地写上:赠陆志方博士行医感言 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准确诊断; 纯净的心灵才能制定完美的方案; 娴熟的技术才能做到手到病除; 丰富的阅历才能体会疾患的痛苦。 张伟 2011.1.4 我将铭记在心,并传递给我的同事们。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5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奇特的乌干达婴儿——摘自《发现母亲》一书
liuj589 2010-12-31 20:45
在《发现母亲》一书中读到奇特的乌干达婴儿这一部分内容,感觉颇受震撼,特摘抄至此,与大家分享。 人是生理上早产一年的动物?!神奇的乌干达婴儿 人早产的不是身体而是大脑三岁前同胎儿并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是由母亲的胎儿变成环境的胎儿三岁前智商测试不准是正常的野生儿的研究也表明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三岁前完全可以健脑   瑞士生物学家波特曼从动物的发生、发展角度阐述了他的思想。他认为,刚生下来的动物具有就巢性和离巢性的特点。那些身体结构简单、大脑不发达的动物妊娠时间短,一胎产仔多,生出的幼仔软弱无力,即具有就巢性;与此相反,那些身体结构复杂,大脑发达的动物,妊娠时间长,一胎仅产一两仔,刚出生的幼仔较健壮,其形状和举止已与双亲十分相似,即具有离巢性。刚出生的灵长类动物具有离巢性的特点:幼仔眼睛能够睁开,感觉器官也非常发达,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能进行各种运动。猴和类人猿的幼仔会依靠自己的力量紧紧抱住母亲的身体而几乎毫不妨碍母亲的捕食和移动。    但是,人类的婴儿则不同。其他幼小灵长动物的身体比例与其双亲相差无几,而人类的婴儿这时头部特别大,脑髓重量比成年类人猿还重。在出生后第一年,大脑发育特别快,要想使人类的幼儿象其他哺乳类幼仔那样强壮,就需要把人类现在的妊娠期再延长一年,从这个意义是说,人类是生理上早产的动物 波特曼从人同动物幼仔的现象对比中,认为人是生理上早产一年的动物,这种对比和发现是极有意义的。但是,他却没有从中找到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并不是由于人类婴儿生理上的早产引起的,恰恰相反,人类婴儿的生理是相当成熟的,早产的仅仅是他的大脑!我们对婴儿一直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即误认为婴儿的身体是极不完善的。他虽然有腿,但却不会走;他虽然有手,但却不会拿;他虽然有嘴巴,但却不会说话;因此,才显得如此软弱。其实,婴儿真正软弱的不是身体,而是大脑,是由于大脑发育的不完善才无法调动身体,而其他动物出生后,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同成年动物一起活动,原因盖出于它有一个已经成熟到和成年动物差不多的大脑!    其实,婴儿的生理决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糟糕。婴儿一出生,他就具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踏步反射和交叉伸腿反射等一百多种神经系统的反射,这些神经系统的反射几乎包括了所有其他动物出生时的功能,也就是说婴儿的这些功能同动物相比丝毫不会逊色。例如,小袋鼠生下来时不到一英寸长,眼睛也还不会睁开,由于它大脑发育较好,虽然也不过具备人类婴儿的那些神经系统的反射特征,但是却可以在生后自己高法找到母亲的育儿袋口,爬进去找到奶头,吸附在奶头上开始吮奶生长。而这一点人类的婴儿其实也完全可以做到,仅婴儿的握持反射中的握力就达三公斤以上,刚出生的婴儿握住绳圈,可以吊自己的身体。关于婴儿身体的完备性,我们还可以从乌干达婴儿中看得一清二楚。乌干达的母亲们直到分娩以前,往往还在从事日常劳动,她们还沿袭着极为古老的生育传统。临产时,她们自己找到一个地方独自像动物那样分娩,偶尔也请产婆协助。大约一个小时以后,她就带着刚生下的婴儿和母亲的喜悦向亲戚们展览她们的成果,而出生的婴儿也赤裸裸地放在挂在母亲胸前的吊袋里,像小袋鼠那样甚至连睡觉也不离开母亲。由于和母亲贴在一起,婴儿想吃奶时就吃奶,母亲同婴儿由于仅仅隔了一层布,因此也能随时感觉到婴儿的要求,并及时予以满足。    这样出生和抚养的乌干达婴儿,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能看到的世界上最为奇特的婴儿。这些婴儿出生48小时以后,只凭着前臂的支撑,就能够直坐起来,而且脊背直伸,脖子挺住,眼睛的焦点也很稳定,这些孩子睡眠量极少、长时间地醒着。根据对300名生下六至七周的婴儿进行调查,他们全部都能很好地爬行,自己会坐,还能在镜子面前长时间地观看自己,而其他各国的婴儿要到六个月时才能表现出这种能力来!   所以,在生理上婴儿决不是早产的,而是产的是他的大脑!婴儿的大脑事实上是胎儿大脑发育的继续,它同胎儿的大脑事实上并没有实质的区别。例如,人对胎儿期尽管有感受,但是却不能有意识地回忆。人在婴儿期也是如此,人们对自己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同样回忆不起,就象回忆不起胎儿期一样。这个人类奇特的现象,表明人生的前三年仍是环境的胎儿,同胎儿并没有多少区别。    智商测验也能很好地证明人脑早产三年的推测。现代科学认为人的智力是恒定不变的,智商测验正是由此应运而生。由于认为人类的智力是不变的,因此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普遍认为,不管一个人受人造棉产教育,在何种环境中生活,他的智力不会受到改变,从而,那些促使孩子加速发展的做法是不必要的,因为智商水平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专家们也发现,这种测验对年龄大的人来说或许是稳定的,对于越是年龄小的孩子,其准确性越是值得怀疑。例如,一项对152个孩子从一岁零九个月到十八岁期间的智商进行多次测试,其中有两位的智商增加了70和79分。对学龄期的孩子测试也表明这样,至于对学龄前孩子更是如此,如两岁孩子的智商值和他五岁的智商之间,只有很少的联系;而同十几岁时,几乎就没有什么联系了。    为什么对于越小的孩子,智商改变的幅度越大呢?有些人认为是智商测试本身不完善,也有一些人认为对婴幼儿设计的智商测试,其测试重点在于婴幼儿的运动能力,而这与随后的智力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但是,这种智商值的变化,为什么就不是说明了孩子实际智力的变化呢?对于三岁前的孩子,应该说他的智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就如去测试胎儿的智商一样,怎么可能得出比较准确的数值呢? 对野生儿的研究结果也能说明,人的大脑不仅是早产的,而且这种早产还是有时间限制的,那就是三年,超过了三年,人的大脑基本发育成熟,可塑性大为减少。越是年幼,大脑的可塑性越强,以至于能强到变成兽脑的地步。 1940年美国人类学家津格在其《野人及其在极端孤立的环境中生活的事例》中,把野生儿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被刚生育不久而又失去了幼仔的野兽或其他动物,从正在哺乳的母亲那里叼去、喂奶长大的野生儿。这一类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印度的狼孩。当她们被发现时,大的卡玛拉约八岁,小的阿玛拉约一岁半。牧师辛格把她们带回来,闭幕式试图对她们进行教育。开始时她们用四肢跑,夜里作狼嚎,表现出十足的狼性。一年后,年幼的阿玛拉患病死去,但卡玛拉活到了十七岁。在这九年时间里,她基本上摆脱了狼的的习性,但焦急时还是用四肢爬行。卡玛拉没有能够真正掌握语言,她只学会了50个词汇。第二类是被人遗弃、迷入荒原或森林,靠自己的力量独自一人生存下来的年龄稍大一点的野生儿。这一类最著名的例子是法国南部阿威龙发现的野生儿。捕获时大约十一二岁,据推断他至少是在四五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进入了森林。发现后经神经病学家皮耐尔检查,认为这个野孩子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如同白痴。例如他的视线极不稳定,不能凝视任何对象,对音乐和无论多大的噪音都没有反应,发音器官处于全哑状态但是经过六年多的教育,孩子的各种感觉机能接近正常,经过心理测定认为达到了六岁儿童的平均智能。第三类是被丧失人性地关起来,在极端恶劣的与社会隔绝的环境中活下来的孩子。虽然再同前面两类有些不同,但是由于从小处于隔离状态,因此也可以看成是野生儿。这一类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登大公国的王子卡斯巴豪瑟。他出生后不久就在一次宫廷事件中被掉包换出关了起来,开始他由一个性格忧郁的女人抚养,还算受到了正常的教育,但三四岁以后就被关进一个黑暗、狭窄的地下室里,每天由一个男看管随便扔给他点食物和水。虽然他从未看清楚这个人的面貌,但这个人曾教他说过几句话,甚至还教他写过字。他十岁被放出来的时智力还如同幼儿,但在收养他的道默教授的耐心教育下,他开始学习书写、会话、算术等等,甚至还在人们的帮助下开始写过去生活的回忆录,遗憾的是五年后遭暗杀身亡。死后解剖的结果是,他的脑袋比一般人要小,但小脑发展得特别大,大脑皮层的视觉区也发展得比较充分 为什么相似的经历,结果却不相同呢?心理学家格塞尔曾对这三类野生儿的智力发展进程进行了一个比较,认为:由于卡玛拉从小脱离了人类社会,在狼窝里度过了大脑发育最关键的八年,尽管回到人类社会较早,并在九年的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人类文明的教育逐渐恢复了人性,但大脑的发育受到了严重限制,因此至死智力也只有三四岁儿童的水平。   阿威龙的野生儿虽然没有受到野兽生活的影响,但也同样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他在四五岁之前就已脱离人类生活,十一二岁才回到人类社会,经过六年的教育和训练,智力达到了六岁儿童的水平,直到四十岁病故。    卡斯巴豪瑟在三四岁以前的生活基本上还是正常的,关押期间还同一个人接触,甚至学过简单的会话和写字等。虽然再回到人类社会较晚,已经十七岁了,但一旦回到人类社会中来,再加上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智力和心理状态很快就基本上恢复了正常。   野生儿的事实及研究充分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出生以后的头几年是形成正常个性和心理要有最重要的时期,此时脑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决定了他今后心理发展的方向。它事实上仍然处于胎儿期,从母亲的胎儿变成环境的胎儿,如同试管婴儿一样不过是换了一个环境,最后还是将受精卵植入子宫里一样。由于人脑如更高级的电脑,它有着强大的兼容能力,这样植入狼的环境子宫就成了狼孩植入了熊的环境子宫就变成了熊孩 但是,一旦过了这三年,人脑就从环境子宫里分娩出来了,这时的大脑就已基本成熟而不再会发生大的变化了。这就是为什么卡斯巴豪瑟、横井庄一等能够很快适应人类生活,而卡玛拉等不能适应人类生活的根本所在!由于人脑是早产三年的,因此,在这三年里完全可以进行健脑,也就是说,如果大脑在母胎里没有获得良好发育的话,那么也可以后天补救,如斜视和立体盲者,如果在三岁前矫正,其立体感就可恢复,而超过此年龄,婴儿将成为永久性的立体盲者;再如聋儿如果在一岁前发现,给他们安上助听器,他们就能正常地学会语言发音,但过了三岁,他们学习发音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还有苯丙酮尿症,如果早期发现,用食物就可以治疗好,但是如果时间被耽误,那么孩子的大脑将受到永久的损害。
个人分类: 教育神经科学|6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叫“逗人喜爱”?
liwei999 2010-12-11 04:40
什么叫逗人喜爱? (147425) Posted by: mirror Date: April 11, 2008 11:07PM 方博士看来是得子了,开写这样的题目了 为什么婴儿逗人喜爱 。也难为湘女、聊2埋怨看不懂,因为行文很散,且不论所言的学术内容,就连合格文章的基本格式也不具备。 就学术而言,婴儿可爱的感觉是哪里来的? 方博士曰 引用: 这些反应是与生俱来的,不管是在哪种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人都普遍具有。 显然,这里方博士是要主张这种感觉是天生的。而镜某则以为这些东西是后天学习到的。 这段话很费解 引用: 婴儿的可爱特征不是有目的地进化出来的,但是这些特征能在大人心中激发可爱的感觉,则是 进化 而来的, 这个 进化 而来的的说法如何理解呢?恐怕作者本人也不能把握。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把少数的、仅限于发达国家的、不过是这些年才有的事项认为是人类普遍行为。 引用: 成人的这种感情超越了血缘。我们不仅觉得自己的婴儿可爱,也会觉得别人家的婴儿可爱。因此,领养婴儿在人类社会特别盛行,而杀戮婴儿则被视为最无人性的残忍行径之一。 作为一个历史认识,作者显然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引用: 艺术家和商人在设计卡通形象、玩具和吉祥物时,充分地利用了这个人性的弱点。最著名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和最流行的布玩具泰迪熊,都经历了一个从真实性逐渐向可爱性转化的过程。 显然,充分地利用了这个人性的弱点是以为艺术家和商人的理解在先,大众的理解接受在后的说法。但是历史事实并非如此。艺术家和商人与大众的接受能力的进化是同步的。至少对泰迪熊,镜某看不出有什么市场竞争的机制在内。今天的泰迪熊也不是很大众化的布偶玩具,品牌的效果远比逐渐向婴儿特征靠拢的假设要有效得多。 说到修辞,逗人喜爱的说法就比较微妙。讨人喜爱、招人喜爱都比这个逗要贴切吧。因为逗里主动的成分比讨和招要多些。强烈地体现出这些特征的婴儿会被认为特别漂亮可爱中,漂亮对婴儿往往不适用。再大些才可能用,因为漂亮只能用于女孩,而婴儿的性别特征不是很明显。这种感情也超越了物种界限中的感情一处也应该用感觉一词来代替。 如何回答为什么婴儿招人喜爱的问题呢?人脑对某些符号化了的东西(空间的、时间的序列)有某些固有的反映才是本质性的东西。这些符号化了的东西里有婴孩的形相、也有小动物的形相。就如同这里有些人对某些词儿的性短路思维那样。反应机制的硬件在人脑,反应回路这类软件则是来自后天的学习和文化的传播的影响。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致性早熟的一定是雌激素吗?
songshuhui 2010-8-22 12:45
DNA 发表于 2010-08-15 23:41 儿童性早熟问题一直颇受关注。不过,要分析婴儿性早熟出现的原因却并不容易。且不说这个阶段的婴儿可能因为母体雌性激素的影响,出现假性性早熟的现象,即使真的因为食物原因导致了性早熟,也需要仔细分析雌性激素究竟是不是罪魁祸首,它们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雌性激素能导致女婴性早熟。但能导致女婴性早熟的却不仅限于雌性激素,还有一些东西具有雌性激素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模拟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也被统称为类雌激素。无论是雌性激素,还是类雌性激素,都不像三聚氰胺,可以优化产品的检测数据;也不像DHA之类的添加剂,可以让产品卖个好价钱。更重要的是,它们不像生长激素,能刺激婴儿生长,反而会导致骨骺线提前闭合,影响孩子的身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很难想象生产商在婴幼儿奶粉中主动添加这些东西。不过,如果奶粉中检测出含有类雌激素物质,我也不会吃惊,因为它们可能是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所致。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婴儿奶粉中都含有极其微量的二恶英、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等环境污染物的残留。而这些环境污染物大多数都是类雌激素。 二恶英和多氯联苯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而有机氯农药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应用广泛。这几种污染物都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很难降解,半衰期长,而且容易在生物体的脂肪组织中富集。在高浓度下,这些污染物有致癌作用,因此目前各国都在大力治理二恶英和多氯联苯,大部分有机氯农药也早已被禁用。然而,环境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难以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会通过食物链进入我们人体,在我们体内的脂肪组织里蓄积。当它们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浓度,就可以模拟激素作用,干扰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导致各种内分泌疾病和异常,比如儿童性早熟。婴儿和儿童正处于发育期,对环境污染物也更为敏感。因此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的病例不断增加,与环境污染不无关系。 各国的科学家通过毒理学实验,研究各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并找到无危害的最低剂量。政府部门则根据这些毒理学数据,对食品中的各种污染物残留制定严格标准,在这个标准范围之内,被认为是安全的。例如,目前欧盟对婴儿配方奶粉中的二恶英残留量的限制是3ppb(也就是万亿分之三)。根据2003年欧盟对市场上婴儿配方奶粉的抽查,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含量均低于1ppb。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在如此低剂量下,是没有激素作用的,也不会对健康有显著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出现性早熟情况的女婴大都接近或者超过1周岁。考虑到儿医通常提示在婴儿满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而婴幼儿辅食中,鸡蛋、水果所占比例又较大,这些食品成分也会含有一些环境污染物的残留,因此亦有可能是类雌激素的来源。
个人分类: 健康|211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宫里的日子:一个婴儿的降生
xupeiyang 2010-8-8 08:12
http://yangxiaowen0822.blog.163.com/blog/static/13589799320107410210395/?blog 宫里的日子:一个婴儿的降生 羊屎蛋我的观点 2010-08-04 22:21:00 阅读 201701 评论 939 字号: 大 中 小 32秒前,我跟胡泊小弟弟聊天,他说今天去WWF总部见吴妈了。WWF总部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一座幽静的小楼里,环境不错。胡哥在城西办公,他们WWF在城东办公,有事了,站在墙头上喊一嗓子就成。 这我相信,如果WWF住在垃圾场里,那就不是World Wild Fund,而是Worst Worst Fuck了。而且办公地点在文化宫啊,凡是与宫沾边的地儿肯定错不了,我们不是都从宫里出来的吗?现在就让我们回首一下往事吧。 话说1965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瑞士摄影师伦纳特尼尔森拍摄的正在发育中的胎儿照片,一时之间引发巨大轰动。几天之内,胎儿发育照的完整印刷版便售出800万份!虽然40多年过来了,但这些照片给人的震撼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稍减。 5周大的胎儿。此时的胎儿只有大约9毫米长。面部正在发育,嘴巴、鼻孔和眼睛正在形成。 借助先进的拍摄技术,摄影师能够拍摄出清晰度更高,放大倍数更大的照片。尼尔森的一些胎儿发育照使用传统照相机拍摄,镜头采用微距镜头,其他照片则通过内窥镜拍摄。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尼尔森得以拍摄出被放大了数十万倍的照片。图片呈现的是8周大的胎儿。快速发育的胎儿在胎囊内受到很好的保护。 乔纳森凯普出版社出版的大本精装书《一个孩子的降生》收录了尼尔森拍摄的令人震撼的胎儿发育照。图片呈现的是10周大的胎儿。此时的眼睑半闭,几周内会完全闭合。 16周大的胎儿。小家伙用手探索自己的身体以及周围的环境。 此时的胎儿已可以抓拉长长的脐带,骨骼主要由软骨构成,血管透过薄薄的皮肤,清晰可见。 18周大的胎儿。此时的身长大约在14厘米左右,能够感知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声音。 20周大的胎儿。此时的身长大约在20厘米左右,小脑袋上长满胎毛。 (杨孝文) 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的成功结合形成受精卵,合子将开始分裂再分裂。最初的细胞形成一个小球称做胚种,在以后的三天,这个小球中大约有六十个细胞。这个胚种充满液体,很快完成几次变化,随后分成三个不同的层:上层或外胚层,将发展成为表皮、指甲、头发、感官及神经系统;内胚层,将发展成消化系统、肝、胰脏、唾液腺和呼吸系统;中胚层,最后成为真皮、肌肉、肌腱、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受精卵由一个肉眼刚刚能够看到的单细胞,重量仅不足百分之一克,经过短短的十月怀胎,就增加到3公斤上下,单重量就增长10亿倍,细胞数目增长到了100万亿个。 这个过程胎儿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1个月:胎儿的脑部、眼睛、嘴巴、内耳、消化系统、手、脚开始发育,心脏亦开始跳动。胎儿长约半厘米。   第2个月:胎儿的面部、肘、膝部、手指及脚趾开始成形,骨骼开始强健。胎儿初有轻微动作,长约3厘米,重约1克。   第3个月:胎儿已会踢脚、握拳、转头、眯眼和蹙额。牙齿、嘴唇和生殖器开始发育。胎儿长约7厘米,重约28克。   第4个月:胎儿的头发、眼眉、睫毛、指甲、脚甲开始生长、声带及味蕾亦已长成。胎儿长约18厘米,重约113克。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癌症与新生命的较量
wujingzhi 2010-7-26 20:10
图片 据 媒体报道 , 英国一位母亲在怀孕时意外发现患了子宫癌 ,幸运的是母子平安,母亲的癌症也很快得到了治疗。现在他们已经安然生活了两年多时间。就如这位母亲所说: We were both allowed home on the same day, which was lovely. I feel like the luckiest mum in the world, for both my son and I to have survived. 这则消息无论如何都让人兴奋,也凸现了生命的奇妙。 然而,世界不是总如此完美的。 另外一则消息 则说,癌症病毒也有可能由母亲传给婴儿,虽然这个几率极其微小。据统计, 自1866年到2009年共有17例婴儿患有和母亲同样癌症的病例 。不过,研究显示, It is further evidence for what we think that cancers are generated more often than we think. It is quite likely that all of us generate small cancers all the time and they are eliminated by the body's immune system. 希望我们早日找到应对癌症的手段。
个人分类: 格物致知 R & D|1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新性评论:产前精神障碍的流行、影响因素及对胎儿婴儿健康的影响
xupeiyang 2010-7-1 16:54
该研究课题的创新: 1 、国内外可见产前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涉及产前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或危险因素的研究: (1)国外文献涉及在怀孕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的抑郁症的平均发生率。国内未见产前强迫症和恐怖症的研究,未见大样本的孕期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未涉及同时对怀孕早期、中期和后期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分别进行调查研究。 (2)国内外文献均未涉及针对怀孕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的精神障碍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调查。 2、国外可见产前精神障碍对产科并发症、出生结局和子代健康的影响的研究,但未涉及具体孕期 的精神障碍对产科并发症、出生不良结局和子代早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差异的研究。 3、国外可见产前精神障碍对产科并发症、出生结局和子代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国内未见;国内未见产前强迫症和恐怖症的研究,国内未见大样本的孕期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国外可见同时对怀孕早期、中期和后期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分别进行调查研究,国内未见;国内外未见具体孕期 的精神障碍对产科并发症、出生不良结局和子代早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差异的研究。 编 号 2010101145
个人分类: 创新评论|2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六个月大婴儿能辨善恶 偏爱“好人”
pikeliu 2010-5-11 19:49
研究:六个月大婴儿能辨善恶 偏爱好人 6个月大的婴儿能有什么本领?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半岁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善恶是非。 这一结果挑战了道德观由后天养成的旧观念,一些心理学家对此提出质疑。 辨善恶 婴儿感知善恶的能力似乎与生俱来,英国《每日邮报》5月9日援引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保罗布卢姆教授的话报道。 在一次实验中,布卢姆让6个月到1岁大的婴儿观看木偶表演。在表演中,一个长着眼睛的多彩木偶正在登山,一个木偶从旁协助,另一个则伺机把登山的木偶推下山去。 看过几次后,研究人员把乐于助人和搞破坏的木偶放在婴儿面前,发现婴儿喜欢看向乐于助人的木偶,明显喜欢好人。 结果表明,6个月到10个月大的婴儿偏爱好人,讨厌坏人,布卢姆对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说。 在尚且不能蹒跚学步和牙牙学语的小小年纪,婴儿竟能形成基本道德准则,这一发现着实使认为初生婴儿大脑如同一张白纸的人大吃一惊。 明是非 另外两个模拟情境同样证明半岁大婴儿具有道德是非感。 在一种情境中,研究人员设计玩具狗开箱子的独角道德剧。其中,一只泰迪熊帮助玩具狗举起箱盖,另一只泰迪熊却固执地坐在箱盖上阻止玩具狗打开箱子。 在类似的另一种情境中,一只木偶猫与两只玩具兔玩滚皮球游戏。同样,一只兔子扮演好人角色,接到猫的皮球后把球滚回去;另一只兔子扮演坏人角色,捡起皮球逃之夭夭。 布卢姆说:两个实验结果显示,半岁大的婴儿大多站在好人一边。 21个月大的婴儿是非感似乎更加强烈。当研究人员为他们模拟相同的情境后,允许他们为玩具分发或收回食物。大多数婴儿选择收回淘气白兔的食物,一个婴儿甚至打坏人的头以示惩罚。 有质疑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在诞生伊始就已经具有基本道德感,布卢姆说,精心设计的实验说明,初生婴儿头脑中已经有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 然而,布卢姆的结论同样受到挑战。英国杜伦大学娜佳赖斯兰博士说:一切事情都取决于人的参照标准,她说,认为推球上山意味助人为乐,这是研究人员自己做出的道德判断,而婴儿可能只是喜欢看上升的东西而不是下降的东西。 另一项情境中,就像母亲保护孩子离开危险物体一样,也许泰迪熊压住箱盖是因为里边存在危险,赖斯兰说,因此,婴儿无法简单判断孰对孰错。 更多阅读 《每日邮报》相关报道(英文)
个人分类: 爱的教育|2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左右手抱婴儿引起吐奶的差别
kksonne 2010-2-22 11:42
盛弘强 2010-02-22 但凡父母都非常关心宝宝的成长,1岁以下的宝宝医学上称为婴儿,1-3岁的为幼儿。婴儿喝奶后有溢奶和吐奶之分,前者只是溢流在嘴角的少量残余,后者则是多少不一(可轻重不一,如有大口吐或喷射性吐)。排除一些宝宝对刚换奶粉的不适应、病理性吐奶(比如脑膜炎等)等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便是搂抱姿势可能会影响宝宝吐奶。 一般来讲,俯卧/右侧卧位优于仰卧/左侧卧位。 (搂抱姿势影响婴儿胃的姿势,婴儿的食管胃交界处的贲门括约肌比较松弛,胃内食物多时容易反流引起呕吐)。 可以想象,当左撇子与右撇子的大人在搂抱婴儿时会有习惯性的区别。如果碰到宝宝吐奶的情况,不妨换手姿势,或许可以减轻症状。有经验的护士、阿姨会注意宝宝饮食量的多少、搂抱的姿势,动作的轻柔和活动度,但是要说为什么,估计绝大部分人说不上原因,对医学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专业参考文献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Omari TI, Rommel N, Staunton E, Lontis R, Goodchild L, Haslam RR, Dent J,Davidson GP. Paradoxical impact of body positioning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gastric emptying in the premature neonate. J Pediatr. 2004 Aug;145(2):194-200. Ewer AK, James ME, Tobin JM. Prone and left lateral positioning reduce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in preterm infants.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1999 Nov;81(3):F201-5. Victor YH. Effect of body position on gastric emptying in the neonate. Arch Dis Child. 1975 Jul;50(7):500-4.
个人分类: 健康话题|4424 次阅读|1 个评论
电视误了宝宝的事
eloa 2009-5-3 22:34
0.618 发表于 2009-04-29 8:18 谁不喜欢看电视,只是电视它不懂事,好多的频道换来换去,没有几个适合小孩子。虽然适合小孩子看的电视不多,可是看电视的年龄却越来越小,别看它们年龄不大,电视龄一个个可都不小。在美国,70后宝宝从4岁开始看电视,而90后宝宝5个月大就已经开始看电视了。 看电视成了小孩子除了睡觉以外花费时间最多的活动。现在,两岁以下的小婴儿平均每天要看上三四个小时的电视。对于这些每天要睡上十二到十四个小时的小宝宝们,这就意味着它们醒着的30-40%的时间都由电视陪伴。 每个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电视节目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是异常困难的。聪明的商家没有单纯挣扎在近乎饱和的电视市场,而是尝试着开拓新的领域婴儿电视。90后看电视的婴儿年龄突降就要归功于迪斯尼推出的一档叫做宝贝爱因斯坦(Baby Einstein)的婴儿节目。后来不但有类似的婴儿节目跟进,2006年还成立了一家专门针对婴儿的电视台宝贝第一电视台(Baby First TV)全天二十四小时播放婴儿节目。 都不用看这些节目的宣传广告就已经能够很清楚这些婴儿节目的目的了。看看它们的名字,宝贝爱因斯坦、聪明宝宝(Brainy Baby)都传达这这样一个信息:让你的宝贝更聪明。再瞧瞧它们的自我介绍:本节目教会你的宝宝语言和逻辑,图形和推理,分析细节,还有更多。就好像看了他们的节目,宝宝就会赢在起跑线上似的。更有商家把婴儿节目的DVD分为左脑开发和右脑开发两个系列。看上去如此专业,都不由得家长们不信了。要是再不让宝宝看,怕是真的要输在起跑线上了。 但是,这些婴儿节目真的像商家宣传的那样可以开发宝宝的智力吗?尽管有实验证明,一些少儿节目(比如芝麻街)对学龄儿童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是不管是学术上的,还是节目制作者自己的研究都不能证明这些婴儿节目有确实的好处。美国儿科学会(AAP,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不鼓励两岁以前的婴儿看任何电视,那么看电视对宝宝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众所周知,初生的婴儿脑部还没有完全发育。这种出生后的脑部发育可以说是人类所特有的。新生人类婴儿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脑的大小差别不大,但后来其他动物的脑就没怎么再发育了,而人类的脑又长大了两倍从刚出生的333克长到将近一千克。这个生长阶段与外界的刺激密切相关。这一阶段脑的发育状况影响着人的一生。电视,这个人工的刺激源,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它很可能在这个重要的人生发展阶段耽误宝宝的发育。 误了学习的事 多看,多听,多接受丰富的刺激被公认为是对婴儿的发育有好处的,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婴儿节目制造商就是打着他们可以给宝宝更丰富的刺激的旗号来赢取家长的信任的。在看和听的方面,电视的确比任何传统模式带给宝宝更多刺激,但是我们不可以忽略了其它方面而顾此失彼。研究人员发现美国宝宝和中国人交流一段时间可以学习简单的汉语,可是他们却很难从汉语节目中学习汉语。而且这个实验是在没有广告的实验室进行的,要是实际生活中,宝宝脑子可能就更晕了。因为婴儿学习的过程需要互动和反馈,婴儿节目永远是在屏幕后面针对一群受众的,而不是在宝宝面前一点点的针对它而进行的。这样简单粗暴地给宝宝灌输知识,他幼小的心灵是很难接受的。 误了情绪的事 人类是感情的动物。其实可能不光是人类。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恒河猴实验,心理学家给刚出生的小猴子做两个人工妈妈。一个用铁丝做的,有奶水;另一个是用棉花做的,没有奶水。小猴子宁可不要奶水,也要依偎在那个棉花妈妈的怀抱里。因为小猴子不光需要食物,它还需要温暖。事实上,很多家长让孩子看电视不仅仅是出于开发宝宝智力的目的,他们还想借电视代替一下自己,好让自己有时间去忙点别的。就算家长和宝宝一起看电视,他们也总是会受到电视节目内容的吸引而减少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在婴儿期间没有得到足够多的爱的宝宝长大后可能对这个世界充满怀疑,缺乏安全感。家长一时的疏忽懒惰肯能导致今后更多更大的麻烦。 误了生理发育的事 有太多的研究发现长期看电视的孩子容易肥胖。小小年纪,本应满屋子乱爬的,却过早的变成了蜷缩在沙发上的土豆(couch potato)。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何时才能结束。爬对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它的身,心,脑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爬的过程中,宝宝的四肢肌肉得到锻炼,学会协调四肢,并且培养空间感,甚至对今后的阅读和语言学习也有好处。相反,婴儿时期视力还没有发育良好,宝宝们都有点远视,并不能看清楚他们眼前物体的细节,电视上的内容不但可能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可能影响他们视力的发育。 误了语言发展的事 婴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一些婴儿节目也声称自己可以促进宝宝语言的学习。但是没有任何研究证明这些节目确实有效,而对1000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岁以下婴儿的研究则表明,7至16个月的看DVD的婴儿比其他婴儿语言能力弱。而且,看电视时间每增加一个小时,他们的平均词汇量就减少六到八个。另外有实验发现,12个月以下的婴儿,每天看两个小时以上的电视,说话晚的可能性是其他婴儿的六倍。一些家长想借助婴儿节目来改善宝宝的语言能力,没想到却反而把宝宝给耽误了。 误了认知发展的事 因为有实验证明芝麻街(Sesame Street)之类的少儿节目对小孩子和青少年是有好处的,所以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婴儿节目对小宝宝也有好处。可是这是没有根据的。三岁以下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长,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也越差。看到一串数字,他们能够记住的长度也不如同龄人长,这说明他们的短时记忆不好。这些能力的下降都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就。 误了注意力的事 现在很多学者指出儿童多动症(ADHD)不光由先天因素决定,后天的环境因素也非常重要。电视在后天环境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着脑神经的早期发展。当宝宝适应了电视的节奏,那些快速的场景切换,那些复杂的音效,相比较起来,现实生活中的刺激就显得平淡无聊,让他们提不起兴趣了。研究发现,婴儿看的电视越多,他们就可能会越早地表现出注意力障碍。大量的研究都证实了,暴露在电视下的时间对婴儿早期的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这其中,带有暴力和娱乐内容的快节奏节目比教育类的节奏相对较慢的节目对宝宝注意力的影响更大。 电视闪烁的光影,变换的画面,快速的剪接,声音的变换可能超过了宝宝的小脑袋的承载能力,而且替代了促进他们身心发育的必不可少的其它活动。不要以为叫嚣着可以教育孩子的婴儿节目就真得能够起到开发智力的目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永远都扮演这不可替代的角色。用电视代替家长的教育,不但不能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反而可能错过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误了宝宝成长的大事。 (本文已刊载于《中国教师报》)
个人分类: 心理|2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家宝宝吃什么(下)
eloa 2009-4-14 11:38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4-13 16:25 (发表于《 时尚育儿 》) 一、母乳对配方奶,没有悬念的PK 二、上班族,如何坚持母乳 三、婴儿辅食,并非为了营养 四、BLW,让宝宝自己作主 对于婴儿辅食,国外越来越流行一种BLW的理念。BLW是baby led weaning缩写,意思是宝宝主导的断奶。它是让宝宝逐渐从喝奶自然过渡到固体食物的过程。这个理念的核心是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吃固体食物、吃什么,以及吃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固体食物的提供应该在六个月之后才开始。在这个时候,婴儿的消化系统基本发育完善了。BLW与传统的辅食添加过程的区别在于完全没有喂泥状食物的阶段,而是一开始就提供finger food。也不会帮助婴儿把食物放到嘴里,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让婴儿自己去探索食物的颜色、气味、味道、质感,给了他们机会按照自己的发育状况去选择食物,也有助于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发育,比如手和眼的配合,比如咀嚼。 与人们的直觉相反,科学观察发现让婴儿自己尝试块状的finger food比大人用勺喂泥状食物更加安全。如果婴儿没有学会咀嚼,他(她)就不能把食物送到口腔后部,所以也就不会噎着。另一方面,如果婴儿没有学会用手指把食物放进嘴里,那么他(她)也就还没有能力处理放进嘴里的食物。这时候,喂给他们的食物反倒是不安全的。 BLW看起来省事,其实父母要付出更多的劳动。首先,要把食物做成大小适当、婴儿的小手指能够抓住的形状,比如条状,但是又要软,即使没有牙也能咀嚼;其次,会浪费掉很多食物,你无法知道他想吃什么,会吃多少,没有吃掉的食物也不应该用勺来喂,你给他的食物可能大多数不会进到嘴里;第三,吃的时间会很长,而且弄得一团糟,基本上是吃一次就弄脏一身衣服;第四,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给勺,但是你得允许他(她)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就是放不进嘴里。 BLW的做法里,婴儿吃的固体食物依然不是主要的营养成分来源,而只是适应固体食物的过程。虽然提供的食物也要注意营养成分的均衡,但是生长所需的营养依然要靠母乳或者配方奶来提供。 五、婴儿营养的核心:全面与均衡 我们经常在谈论营养,每个人都想给孩子最好的营养。但是营养实在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基本上不能用好还是不好,或者高还是低这样简单的词来形容。人体需要的,食物能够提供,就是有营养;反之,人体不需要,不管什么样的好东西,都应该认为营养不好。比如对于成人来说,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被认为是垃圾食品,营养不好,但是婴儿却正需要这样的食物。牛奶中3%的蛋白3.6%的脂肪被成人认为脂肪太多,但是婴儿需要的却是蛋白质不到1%脂肪却多达3-5%的奶。婴儿所需的热量,至少有一半需要来自于脂肪。所以,有的父母给婴儿鱼肉鸡肉等高蛋白食品,其实跟喂蛋白质不足的奶粉一样,都是不利于婴儿生长发育的。 婴儿的营养,不在于某种特定成分的多少,而在于营养成分的全面和均衡。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尽管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到底所需要的成分和数量认识依然有限。所有的科学推荐,都只是盲人摸到的大象的一部分。而有很多的所谓婴儿保健品,本身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支持对于婴儿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比如益生菌、钙制剂、鱼油等等。反倒是这些东西所带来的潜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打个比方说,糖果纸里可能包着糖果,也有很大的可能包着黄连,而规定你只能闭着眼睛吃下去。为了吃到美味的糖果,或许有人愿意去冒吃到黄连的风险。但是,对于婴儿来说,冒险失败的后果可能太过严重,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一言以蔽之,孩子并不需要特别的营养。他们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都可以从普通的食品中获得。那些特别好非常有用的秘方,可能会含有大量的某些有用成分。但是,有用的成分并非越多越好,而且在引入这些成分的同时很可能引入了不必要甚至有害的成分。任何不必要甚至有害的成分,对于宝宝的发育都可能是伤害。比如盐和糖的存在,就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再比如国内很流行用肝粉给婴儿补铁,也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典型。肝粉中含有比较多的铁,婴儿也确实需要铁。但是肝是动物身上毒素沉积最多的部位,在喂肝粉补铁的时候,同时也就可能带入许多别的有毒成分。成人的肝脏有足够的能力清除这些毒素,但是婴儿的肝脏能否承受这样的负担?这就像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成人吃了没事,婴儿吃了就后果很严重。
个人分类: 健康|266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家宝宝吃什么(中)
eloa 2009-4-13 10:54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4-12 4:19 (发表于《 时尚育儿 》) 一、母乳对配方奶,没有悬念的PK 二、上班族,如何坚持母乳 许多人热衷于拿婴儿奶粉喂宝宝,除了迷信高级的婴儿奶粉中含有超级营养之外,也有很多上班族觉得不方便。毕竟,大家既不能带着孩子去上班,也不能在上班中间跑回家喂奶。 其实母乳喂养并不见得一定要抱着孩子让他(她)自己吸,把奶泵出来喂是完全可以的。一般认为,泵出来的奶如果装在无菌的储存袋里,在室温下可以保存几个小时。如果放在冰箱中保鲜(4C),则可以放上几天。如果冷冻的话,放上几周甚至两三个月也行。如果不用一次性的无菌储存袋,那么注意奶瓶的清洁(每次用完洗干净晾干,隔几天就用开水煮5分钟),尽快冷藏尽快用掉,也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据统计,多数人用合适的奶泵在熟练之后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完成泵奶,而在一天的工作之中泵上一两次也就可以了。虽然这不如喂配方奶粉那样省事,但是考虑到母乳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以及可以省下的钱,费点事还是值得的。 人们可能会被保存之后的母乳吓着:这玩意儿还能给孩子吃吗?确实,泵出来的母乳很快会分层,有时候颜色还会有轻微变化。这都是正常的。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形成的颗粒比较大,因为比水轻,所以会很快浮到水面,只要摇匀就可以了。 三、婴儿辅食,并非为了营养 在中国传统里,有条件的人家是要从襁褓之中就要给孩子进补的。在今天,多数的父母还是会觉得奶水就是水,没有营养,所以尽量早地给孩子鸡蛋、鱼汤、鱼油、肝粉、蜂蜜等等有营养的东西。在国外的儿医看来,这是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甚至非常危险的事情。婴儿的消化系统要在四到六个月候才能发育完善,免疫系统、肾脏的发育也比较脆弱,喂这些东西婴儿不但可能无法消化吸收,反而可能损伤幼嫩的身体机能。 按照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一岁以前的婴儿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应该主要来自于母乳或者配方奶。添加辅食并非为了补充营养,而是让婴儿逐渐适应固体事物。我家孩子开始吃什么什么了完全不是发育好坏的标志,也不值得炫耀。辅食的添加并非越早越好,美国的儿医认为可以开始喂辅食的标志是:一、体重超过出生时的两倍并且大于13磅(1磅是454克);二、每天吃奶量超过32盎司(1盎司差不多是30毫升);三、脖子能够支持脑袋。有的孩子四个多月可以达到这样的状态,有的孩子则要六个月甚至七个月才能达到。开始添加辅食需要非常小心而且循序渐进,通常从婴儿米粉开始。米粉是碳水化合物,容易消化而且几乎没有已知的过敏源。婴儿米粉通常是加了铁等微量元素的,就更加合适。每天喂一点点,过上一周左右没有发现不良反应,才开始加下一种。最初添加的食品都是捣碎的蔬菜或者水果,这些东西过敏源少,容易消化。一般来说,添加一种,至少连续几天没有不良反应才加下一种。 在一岁以前,基本上不加肉类、鸡蛋,而且也不能喂太多的辅食,要保证孩子喝足够的奶。到了六七个月,开始给孩子一些小块的蔬菜水果,让他(她)自己抓起来吃,称为finger food。现在很多婴儿食品公司生产一些碳水化合物为主的finger food,正好适合婴儿的小手指,放到口里即使不会嚼也会自己溶化。能够用自己的手指把finger food放到嘴里,是婴儿发育中的重要里程碑。 到了八九个月之后,可以让婴儿跟大人一起在桌子上吃饭了。国外的儿医认为,让婴儿看着大人吃饭有助育他们模仿吃饭的动作。也可以给他们一些比较软的小块食物,让他们抓着吃。不是为了让他们吃饱,而是促进手、眼、口腔咀嚼和吞咽的发育。 到了一岁以后,孩子可以吃绝大多数大人吃的食物了,当然还是要坚持喝奶。传统的观念认为一岁到两岁的孩子应该喝全脂牛奶,不过最近FDA面对婴儿肥胖逐渐增多的现象,建议体重太大的孩子也可以喝含脂肪2%的低脂牛奶。牛奶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食物,它只是在提供蛋白质和钙的方面很方便有效。至于其它的成分,并不比别的食物更有优势。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对牛奶过敏,或者就是不喜欢喝牛奶,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完全可以给他豆奶甚至鸡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同时注意多吃一些含钙多的食物,比如豆腐、菠菜、西兰花、桔子等等。现在商业化生产的豆奶一般都已经加了足够的钙,也是很好的牛奶替代品。 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下,许多父母攀比着给宝宝补充营养。在商家和某些医生的推波助澜之下,各种婴儿保健品层出不穷。但是,良好的愿望未必带来期望的结果。想的是让孩子长得更好,结果却可能是增加了他(她)幼嫩身体的负担。
个人分类: 健康|2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小小的生命诞生了——内侄都督
xcl2822 2009-3-8 10:25
一个小小的生命诞生了内侄都督 肖长来,2009-3-8写给小都督 内侄,出生前我们就给起了个名字,叫都督! 当时不知道他是男孩还是女孩,反正就叫都督了! 他是2008年2月15日出生的,当时重达3.6千克。 内侄终于来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 之所以用终于两个字,就在于他的爸爸已经三十好几了!我们大家都盼了好久好久了!所以小家伙的到来,的确令所有的亲属都极其兴奋! 瞧!小家伙圆圆鼓鼓的小脸,胖乎乎的小手,淡黑色的头发,眯成一条缝的双眼!让人看了格外心爱不已! 小家伙现在已经更好看了,不过内弟说小家伙有些欺负人,表现在内弟哄他时他不肯听话,而都督的妈妈或姑姑哄他时,他表现很乖。我有时也看看他,不过小家伙对我是不理不睬的,我真有些生气。即使他睁开眼睛,也只是看我一眼而已,之后目光就转向别人了!真没有办法!等着长大些再教训他吧! 最有意思的是,3月5日那天下着雨雪,内弟的岳父母要回家,我和妻子去内弟那里。当时我妻子抱着都督说:瞧,都督,你头发黑黝黝的,你妈妈的核桃没有白吃啊!你皮肤白白嫩嫩的,你妈妈的水果也没有白吃啊!你吸收了不少的营养啊!不过你长大了可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个有作为的人,也好好让你的爸爸妈妈跟你享福啊! 没有想到,当时仍在迷着眼睛似乎睡着了的小家伙,突然应了一句:嗯!于是逗得大家开心大笑!
3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濮阳采访手记(上)(更新:对质疑的回应)
eloa 2008-9-29 14:34
fish 发表于2008-09-29 星期一 14:02 【《财经》杂志/记者 徐超】从河南省濮阳市采访回来之后,一直想写一些感想,关于我采访的感受、关于那些人和很多很多。当时因为文章还没有发表,考虑到版权问题,只有等一篇稿子出来之后才能写个(上)。 今天早上打开 《财经网》 ,看到了我写的 《三聚氰胺溯源》 被选为假日版头条,还是很兴奋的。现在在这里说说我的第一次暗访。由于对采访人的保护,大多数采访人的名字和单位不便说明,请理解。 9月17日,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分为38个分会场,在17日长达一天的开幕式结束之后,分会场的活动就开始了,有的分会场是两天,有的是一天。分会场由中国科协旗下的各分会承办,有的分会还拉了当地的学校、机构作承办方。 整体来说,科协年会要比两院院士大会要好很多,专家更愿意交流,而且对媒体是完全开放的态度,这点在院士大会尤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是看不到的。 在参加科协年会前,我本来是想参加第22分会场的会议:纳米毒理学与生物安全性评价国际研讨会,但那时候三鹿毒奶粉事件已经扩大到中国乳业的整体问题,所以,临时换了旅馆(38个分会场分布在郑州市各个地方),参加了第25分会场的会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讨会。 专家们对毒奶粉很谨慎,有一些专家(有官衔的)不愿意正面接受采访,有一些专家则很坦诚地说了一些看法,有一些专家则强调,媒体应该以此为契机,报道一些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中有一位专家透露,他的同事曾经在三鹿毒奶粉事件后说,问题出在饲料。由于当时这位专家正在别处旅游,不方便采访也不方便回邮件,而河南省濮阳市恰好是中国生产三聚氰胺的最大产地,也是世界生产三聚氰胺的第三大产地。从另一位专家那里,也得到了关于饲料添加三聚氰胺的可能,但并不确定。所以,18日在开完食品安全的会议之后,19日,我赶赴濮阳。 去濮阳调查三聚氰胺,是在我出发前就定下来的事情,但是并没有具体到饲料。在到濮阳采访之前,我对这个城市所知甚少,在我的脑海中,它更可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城市。由于毒奶粉事件的影响,当地一些化工业人士很可能并不愿意接受采访,所以,最有效的采访是暗访+采访最直接、最想倾诉的受害者。 这是我第一次做暗访,编辑并没有教我怎样暗访,只是说再次强调,注意安全,尤其在外地。《财经》的风格大概一向如此,编辑都是老记者,很多都经过国外专业媒体的训练,他们希望让年轻的记者自己去经历:正确或者挫折,但他们自己去感受来提高。我的编辑如此,其他人的编辑也如此。 还好,我还可以从其他地方学到如何暗访,例如《越狱》。暗访与越狱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以《越狱》第三季的第4集为例,Scofield要假扮警察接近芯片,我要扮演另一种职业接近采访人;Scofield们要迅速熟悉陌生的地方以便能在必要的时间迅速逃跑,我也是。幸运的是,后面这一点,我还没有机会尝试。 接触1号采访人之后,和他聊了很多很多,最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亮明了身份,对方很坦诚地和我说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是事实但却和我们原先预想的有很大区别。 然后开始暗访2号采访人,在暗访过程中被对方识破,不得不拿出记者证护身。对方知道后倒愿意说一些事情。 那天是9月20日,我走进一个养了30头牛的牛圈中,出来之后,鞋和衣服上满是牛粪味。 1号采访人和2号采访人为我的这篇稿子提供了很多有效信息,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这篇稿子,没有他们,很多媒体和老百姓就还会觉得向奶中加入三聚氰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尽管事实却非如此。 在毒奶粉事件之后,我们听到的官方说法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 三鹿集团品牌管理部部长苏长生对《财经》记者说,三鹿奶粉中存在三聚氰胺,是由于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了三聚氰胺。集团否认添加三聚氰胺是在生产环节发生。 这个说法现在看来显然过于草率而存在很多疑点。 除了两位采访人之外,还和奶农、饲料门市店的人、化工原料门市店的人、卖食品添加剂的人都聊了一些。 总体来说,这篇报道还有一些漏洞和环节没有解开,但是我们只有一周的采访时间,我们的权利有限。 通过这次去濮阳采访,我对河南的印象要好很多,回来之后,我甚至对朋友说,河南农村人的素质不在北京白领之下。两位采访人、出租车司机刘姐,这些人都很好,在我离开河南的时候,一位采访人送了一大箱子红枣给我(当地特产)、另一位则要为我饯行(因为另一个调查取消了)。 在这里要感谢我的同事李虎军和孙昊牧,以及我的老师、编辑王以超,王一直在后方指导我的采访并对初稿进行了大量的修改。 除了在濮阳采访三聚氰胺的事情外,我还在濮阳做了另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将会在下期《财经》杂志中刊出,在濮阳采访手记(下)中将向您讲述我的调查经历。 针对质疑所做的回应,如下。 【方舟子按:这篇文章的一些数据和推理有问题: 一、按照目前的三聚氰胺价格,在饲料甚至原料奶中添加这种物质,从经济上而言并不合算。属于想当然。三聚氰胺溶解度为3.1克/升,因此1升原奶最多可兑750毫升水,加入5.4克三聚氰胺,以每吨三聚氰胺价格12000元算,造假成本仅为6分钱,造假赢利大约为2元,经济上非常合算。当然,造假者总是要尽量降低成本的,而且还有同时掺入的乳清粉、植物油、烧碱等成本需要考虑,所以我相信他们如业内人士说的那样,用的是便宜得多的而且可以取代三聚氰胺的三聚氰胺废料。 二、在纯度较高的废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往往可以达到10%至20%;即使纯度较低,其有效含量往往也在4%到5%之间。如果三聚氰胺废料中三聚氰胺含量如此低,那么实际上比三聚氰胺还贵,而且不适合于当蛋白精用的。我看到的材料说,三聚氰胺废料中含大约70%三聚氰胺,其他部分也基本上是三聚氰胺的衍生物,都可以用来冒充蛋白质。(数据转引自Wikipedia,出处为SM Lahalih, M Absi-Halabi, Recovery of solids from melamine waste effluents and their conversion to useful products,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vol.28, 500-504 (1989).)】 首先回应第二个问题,在此之前,我也看到过wiki上面说,三聚氰胺废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是70%,但这个说法是来自SM Lahalih和M Absi-Halabi著作的 Recovery of solids from melamine waste effluents and their conversion to useful products论文里的,是1989年使用的制作三聚氰胺的方法,20年后,即便是中国制造三聚氰胺的技术也提高了很多,不可能仍然在废料中有如此多的三聚氰胺。我咨询了之前在化工厂涉及生产三聚氰胺的人并且请一位老师做了三聚氰胺废料的试验,这样才有了在纯度较高的废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往往可以达到10%至20%;即使纯度较低,其有效含量往往也在4%到5%之间这样的结论。 同时,友善提醒方老师,wiki是有错误或者局限的,有些时候不足以为据。(上次我写兴奋剂的时候用过wiki的内容,发现几处错误)。 回应第一个问题,算法上面我并没有深究,因为通过三个渠道都听到这样直接加入三聚氰胺并不合算的说法,至于他们如何计算的我并没有问,这确实不对。下次一定注意。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881.html
个人分类: 健康|182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三聚氰胺:奶粉中的婴儿杀手?
eloa 2008-9-13 10:49
DNA 发表于2008-09-13 星期六 7:54 最近备受大家关注的婴儿奶粉污染事件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化合物 三聚氰胺 引入公众视野。近日,奶粉的生产商发出公告, 三聚氰胺 是导致多名食用此奶粉的哺乳期婴儿患上肾结石的罪魁祸首。 三聚氰胺 ( m elamine ) 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在工业上是制造树脂的原料,用于 制造日用器皿、装 饰贴 面板、 织 物整理 剂 等 ,还可以作为氮肥应用于农业 。这样一种似乎不能当营养品的化合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奶粉里?据说是不法奶农将 三聚氰胺 掺入鲜奶中,使得这个有微毒的化合物祸及嗷嗷待哺的宝宝们。可是不法奶农为什么要将 三聚氰胺 掺入鲜奶中?难道是为了使鲜奶更白更浓更香更甜更打秤,卖个好价钱? 目前国内 大部分 奶制品 厂 家 对 鲜奶收购都 实 行 按 质论 价 原则, 以蛋白 质含量为 主要 检测 指 标,即你家奶牛挤出来的鲜奶中蛋白质含量越高,卖出的价钱就越高。而目前广泛应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叫做 凯 氏定 氮 法,即通过检测氮元素含量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因为氮是蛋白质的必需化学元素。 凯 氏定 氮 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分清检测到的氮是来源于真正的蛋白质,还是来源于其他伪劣假冒的有机化合物。非蛋白的有机氮的最常见来源是什么?动物的尿!尿里含有丰富的尿素,而尿素也是氮含量很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在奶制品厂家收购鲜奶时,的确要防备一些 不法奶农 往鲜奶里掺加做化肥使用的尿素甚至牛尿、人尿,而且目前也有一些相应的检测手段( 看这里 )。而 三聚氰胺 作为高氮含量的有机化合物,如果被添加进入鲜奶里也就不难理解了不是为了使鲜奶更好喝,而是为了提高伪蛋白含量卖个好价钱。不过按理说,既然被掺入鲜奶的尿素都有方法检测,为什么 三聚氰胺 就成了遁形无影的杀手,逃过生产厂家的质量监测,那就不是我能回答的问题了。 然而, 三聚氰胺 除了被有意直接掺入鲜奶中,还有没有别的途径进入鲜奶呢?有一种可能就是被含 三聚氰胺 的饲料所污染。早在四五十年代,美国人就发现用掺有一定比例的尿素或者 三聚氰胺 的混合饲料替代天然全蛋白饲料喂养牛羊,同样可以使它们不停的长肉或者产奶,表明这些饲养动物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有机氮转化出我们需要的动物蛋白。然而后来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发现,由于 三聚氰胺 不能被这些动物完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长期食用 三聚氰胺 的动物反而体重下降。而且毒理实验也表明 三聚氰胺 有微毒性,在动物内长期积累会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有损伤,引起肾结石甚至膀胱癌。因此, 三聚氰胺 被踢出饲料配方,并且成为美国农业部和食品安全监察局规定的检测项目。相比之下,尿素则成为全蛋白饲料的理想替代品,至今仍是主要的饲料添加剂。但是,我国并没有明文禁止使用 三聚氰胺 作为饲料添加剂,依然有一些饲料生产商往饲料中添加廉价的 三聚氰胺 ,冒充饲料中的蛋白(氮)含量。直到 2007 年 3 月,在美国发生了宠物食品被 三聚氰胺 污染而导致小动物死亡的事件,追踪来源发现污染源是来自中国的原料,引发中国饲料业的出口危机,这才引起中国有关部门的重视( 看这里 )。 2007 年 6 月,中国农业部发布 《 饲 料中三聚 氰胺 的 测 定 》的公告, 确定了 饲 料中三聚 氰胺测 定的 农业 行 业标 准。然而公告只是公告,至于是不是能防止 饲料生产商往 饲料 里猛添三聚氰胺 ,是不是能 避免奶农用含 三聚氰胺 的饲料喂养奶牛,那也不是我能解答的问题了。 饲料中的 三聚氰胺 有没有可能被奶牛吃了后直接进入分泌的鲜奶呢?根据 2001 年欧洲医药制品监察局的一份综合报告显示( 看这里 ),被动物摄入的 三聚氰胺 会小剂量残留在肌肉、蛋和奶中。不过报告也同时指出,在大鼠的实验中,只有高剂量的服用 三聚氰胺 才会导致肾结石。因此,如果奶牛真的吃了含 三聚氰胺 的饲料,即使在鲜奶中有残留,也应该是极低剂量的;而微量的 三聚氰胺 在婴儿体内经过多久积累才会引起肾结石,尚不明朗。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奶粉中的 三聚氰胺 可能来源于掺入的低廉蛋白粉。这些蛋白粉是指小麦蛋白、豆蛋白、米蛋白等植物蛋白,而这些蛋白多用来做饲料,本质上还是用 三聚氰胺 作为添加剂来提高伪蛋白(氮)含量。至于奶粉中会不会在生产过程中被添加这些含 三聚氰胺 的植物蛋白,那更不是我能解答的问题了。不过还有很多假肉类食品(例如火腿肠)也由植物蛋白制成,所以这个 三聚氰胺 会不会存在于你我他大家的身体内,还真不好说了。 此次奶粉事件再次凸显我国饲料、畜牧、食品生产链的多层漏洞,至于这些漏洞什么时候能被修补齐全,可真不是一个单靠科学就能解决的问题。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539.html
个人分类: 健康|1500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