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选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选举

相关日志

闲谈美国选举的那些事
jiangjiping 2019-1-22 07:55
闲谈美国选举的那些事 蒋继平 2019年1月21日 今天是美国著名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诞生纪念日, 美国政府各部门都放假一天。金博士在世的时候, 极力推动民主运动, 倡导人人平等的公平人生理念。碰巧的是, 昨天的邮箱中又收到了两张选票,是选举州长的选票。 此时此刻, 我想起了美国的民主体制, 尤其是民主选举政府各级领导人的那些事。 自从大约20年前成为美国公民以来, 我就是一个具有合法选举权的公民。在此期间, 我收到了大量的选票,获得了许多选举的机会。 可是, 非常实事求是地说, 我从来没有利用这些展示公民权利的机会, 行使一个公民应该有的权利和责任, 说起来还真是一个不尽职的公民。 那么, 我为什么不去投票选举领导人呢? 首先, 对候选人的情况不熟悉。 因为平时很少与政府部门打交道, 所以,对政府部门的各位官员知之甚少, 根本不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施政理念以及人生价值观。 选票上列出好几位候选人的名单, 我连一个都不知道谁是谁, 因而, 不想浪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资料和决定选谁来当州长。 谁当州长对我没有多大影响。 其次, 文化习俗不一样。 候选人喜欢的价值观可能与我的不一样。 我是少数族裔, 与主流社会的文化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 所以, 我的选择对于选举结果毫无任何影响。我从来不做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 以上的两点是我不去投票的主要原因。 我经常在思考,被西方世界极力推荐的民主选举到底有什么优势?民主选举是否一定能保证选出来的都是非常优秀的管理人才? 我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 1. 民主选举的优势在于让大众关注社会问题。 这是因为候选人都要在公众场合做演讲, 简明自己的施政理念和采用的方式方略。 这些方式方略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大众在听取了这些演说后可以决定自己的选择。 2. 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人不一定是最好的管理人才。 这是因为选民不可能对每个候选人的实力有具体的了解。有的候选人被选上靠的是团队的拉票活动产生的影响。 基于此种想法, 我认为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采用什么方式选举领导人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而是要确保在领导岗位上的人具有真才实学的能力, 和为民办事的意愿, 具有真正领导好一方的雄才大略。要做到这点, 对领导人的评估和监督是最重要的一面, 需要有制衡的法规。 说到底, 一个国家的总体情况还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公民素质, 而不是几个官员的能力。 所以, 办好教育, 提升公民的整体素质比用什么方式选领导人更重要。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2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蔡英文最新职务
pzh1945 2018-11-25 22:17
蔡英文最新职务 大陆公司∶ 中彭振华桥路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 聘请,蔡英文为本公司反“台独”专员顾问 年薪千万(币种面议),期限,终身
个人分类: 政论|1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10)
热度 8 jiangjiping 2016-12-14 06:22
美国社会真相系列(10) 十 民主选举的目的和功效 蒋继平 2016年12月13日 众所周知,美国是个通过公民选举产生国家各级领导人的社会。这个民主选举制度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合法公民都可以通过投票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导人。美国也有21个州的法律允许17周岁多一点,不到18周岁的人,参加当地的总统初选投票。但是,这些人在全国正式总统大选之日必须达到18周岁。 每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是整个美国社会一件非常重大的的事情,它的声势和影响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事件更受美国民众的关注和重视。事实上,大部份美国人是这个事件的实际参与者,当然,除了年满18周岁的合法选举人亲身参与投票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参与选前的拉票活动。 民主选举的最大特点是由国家的大多数人来决定国家的领导人,即人民是产生权力的主体,权力来自于人民,受制于人民。 事实上,当今美国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领导人的做法,其目的不是权力的再划分,更不是权力的争斗,而是通过选举的形式,让政府充分了解民生需求和社会发展动态。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正式选举前,各个有志为国家和社会做点贡献的人,就会深入社区,与广大民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畅言自己的执政理念,聆听民众的诉求,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查察社会存在的问题。 因而,民主选举的程序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国家和社会制定未来发展计划的预演。 所以,各个党派的竞选者和独立参选者,在正式大选前的预选中,就会组成自己的团队,到全国各地进行拉票的宣传活动。这种公开的拉票活动就是一次大规模的民意调查或者说民意测试。各地的民众也会积极地响应这种行动。他们有的出钱赞助,有的出力支持这样的活动。 除了各位竞选者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政见外,这种竞选活动最精彩的部分是各位竞选者在具有大众影响力的媒体上进行公开的辩论。这种辩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针对社会面临的问题,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及对外政策等有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话题。 这种竞选辩论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各个竞选人可以利用这样的辩论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谋略,并且说明如何运用自己的这些资源来为国家,社会和民众谋取最大的利益。虽然,有些辩论会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但是,这仅是情绪失控的临时表现,这些候选人还是有一定风度和教养的。 总之,当今的美国民主选举,其目的不是为了权力的争斗,而是选出一位能代表全国大多数人共同利益的人来领导这个国家。其采用的选举人票的制度是最科学和最民主的形式。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州有着自己的特殊利益和需要照顾的风土人情。因而,以州为单位来计票就更公平合理。事实上,一些竞选者确实不是为了权力而竞选。正如今年当选总统川普的儿子在一次为他父亲助选的演讲上所说的:“我的父亲自己不需要参选当总统,他是为你们而竞选。” 在我看来,谁当美国总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决定谁当总统的民主选举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让全国人民表达自己诉求的机会,是让每个合法公民使用自己权利的机会,是一个使大多数人凝聚共识的机会,是一个发现和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机会。这是民主选举的目的和实际功效。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2857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一种全新的选举制度 ——体系论对选举制度的启发
热度 1 fransis2015 2016-12-10 09:59
一种全新的 选举制度 ——体系论对选举制度的启发 体系论认为人类社会体系也是一个生物,人的头脑与社会中的电脑、手机、网络、书籍等一起组成了社会信息系统,政府是人类社会体系的中枢,选举制度是社会信息系统重要的信令控制机制。信息系统对生物的进化至关重要,因此社会信息系统信令控制机制的改进会是人类社会体系进化的关键。本人结合历史以及中西方现有选举制度,并依据体系论的思想,提出这个新的选举方案。 进化是以生物融洽度的提升作为标志,人类社会的改革也是如此,好的选举制度应该也必须将人类社会体系的融洽度最大化。社会融洽度的最大化包含了人的自由、社会公平的最大化,包含了不同地域、种族、阶层和谐相处的最大化,包含了普通民众的意愿到政府决策的顺畅表达,包含了政府决策被社会接受、消化的顺畅执行,包含了政府作为社会中枢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与信任,很好的执行生物个体行为,实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诸如掌控社会福利、改革旧制度、推动科技创新、保护环境,解决人口、能源、资源、纷争等危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选举制度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民众直接参与的投票选举; 第二、民众间接参与的投票选举。很多政治事务的鉴别、决策需要专业的知识,并非所有民众都能够拥有必要的参与条件,因此需要民众以选择代理人的方式参与,比如议员、人民代表。 第三、投票、选举参与人数的适度扩大。旧时代因为信息、交通的不发达以及场地的局限,代表(或者议员)全体会议,最多不过几千人。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比如互联网直播、电视直播、电子表决)设置多个分会场进行远程会议,扩大全体会议的人数。 第四、候选人的准入机制。每个行业都需要经过学习、实践才可以走向卓越,政治也是社会中的一个行业,需要有足够的职业积累,才可以应聘相应的岗位。 第五、在中央政府领导人选举中,上届执政团体拥有一定的投票权,在地方政府领导人选举中,中央政府拥有一定的投票权,但不应过多。前者主要是为了维持政策的稳定性(执政者更替要一个门槛,反对者需要足够优秀、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才可以当选,如果仅仅是和上届所支持的候选人持平,那不如不换),后者主要是为了中央政府政令的顺利执行。 根据以上要求,选举制度可以设置如下: 一、代表制度。 民众可以直接选举省级人民代表,省级代表可以选举全国代表。全国人民代表人数可以扩大到几万人、十几万人,全体会议可以在首都、省会设置多个会场,通过远程会议、电子表决实现。同样,省级代表人数也可以扩大到几万人、十几万人,全体会议可以在省会、地市通过远程会议、电子表决实现。 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县长由本县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其中省政府拥有一定比例投票权;省长由省级代表选举产生,中央政府拥有一定比例投票权;国家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选举产生,上届政府拥有一定比例投票权;总理由主席提名。 三、候选人制度 社会人士可以直接参选县长;省长候选人应该拥有县政府执政经历或者省厅负责人工作经历;国家级领导人应该拥有省政府执政经历或者国务院部门负责人工作经历。
个人分类: 体系论|492 次阅读|2 个评论
距离80年代,我们有30年--距离1921,95年;距离1948,68年
hahasalon 2016-12-3 12:43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地方上开展了实际上的民主实验,比如在深圳蛇口由袁庚开展了以民主选举、人民监督为主的选举、管理管委会官员的民主试验。随后的事情,年龄40岁以上的都应该知晓了。 最近各地的人大代表选举进入流程;我也很想去窥视一番,摇嘴呐喊,博得了第一轮资格。 很遗憾,仅仅第一轮。 下面是第一轮入围资格,谢谢哪些支持我的同事。 随后是第二轮情况: 再来看看,1921年中华民国的实验吧,陈先生的,虽然被国父剿灭,但陈先生治理两广是有业绩的,其提出的分省而治联邦制未必不是一个策略。 再来看看1947-1948年的中华民国时期的国民代表选举和立法委员选举。 制宪大会在1946年12月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后,就该“行宪”,即在全国选举“行宪”国大代表,并通过这些代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行宪”国大代表名额按县分配——每县选出一人、人口超过百万的县选出两人,然而却限制了候选人的资格,必须要由党派提名,否则要“经500名以上选举人(即选民)之签署”。     举行时间:      1947年12月25日,中华民国三千多名制宪代表(即国民大会代表)所订定中华民国宪法开始施行,依照宪法,立法院立法委员必须由人民以直接选举方式选出,因此,中华民国于隔年的1948年举行了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由于幅员广阔,该选举各省并不完全相同,约略是在1948年的1月21日-1月23日期间举行。         选举方式:      在当选名额方面,1948年立法委员采区域,职业,以及自治民族三种方式。其中区域立委占绝大部份。其中,各省与直辖市选出者,该地区人口在三百万以下者选出五人,其人口超过三百万者,每满一百万人增选一人,比较特殊的是,当选者有其妇女保障名额设计,除此,称为自治民族区的蒙古与西藏也共选出6位。另外还有工业团体,教育团体,劳工团体,华侨团体,也都是由具有相关资格的选民直接选出其立法委员。经核算后,当时公民数为4亿7000万人的中国,共预计要在此选举中,共选出773名立法委员。 在选举方式方面,经过公民登记的年满廿岁的中国公民均可以以单选、无记名、秘密的方式参与投票。其中除了少数的职业团体人士与自治民族之外,全国皆于设籍住所附近的选务所参加,以各省平均三成的公民登录率来换算,该选举据估计至少有1亿5000万人参与。
个人分类: 人生点滴|2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候选人中居然没有本地人,帝都被外地人占领了吗?
热度 2 zhgzhang 2016-11-15 09:32
轮到我们了。一看候选人竟然都是外地来的,都不是本地人。 打听了一下另外一个选区,候选人也都是外地人! 帝都被外地人占领了吗?外地人能代表本地人的利益吗? 一个朋友告诉我,一看没有本地人,只好在选票上填了自己的名字。
1737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种选举是进步还是退步?
热度 2 zhangxw 2016-8-23 11:32
这种选举是进步还是退步? 张学文, 2016/8/23 最近校友会换届,让大家投票选举新的领导层。秘书处为了方便大家,搞了投票方式的改进:你可以按时到某处去投票,也可以通过微信、电子信箱,以致秘书处登门到你的住处收集你的投票。这些做法显然是方便了大家,也体现了秘书处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看来时代进步了,投票技术也进步了。 我参加了这个活动后在想,这样做可能存在一个大问题: 过去的不计名投票现在却退化为记名投票了 。 我的结论是:这样做其实是选举过程的退化。 记得 80 年代后期我国的人大在正式活动中已经开始用按电钮的方式代替举手表决。如果每位代表的座位是确定的,那么在电子投票的软件中就可能从后台知道谁投票支持本提案,谁反对。 我现在的问题是: 这个问题是否已经被大家注意到还是不知情? 这样种选举办法是进步还是退步?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2210 次阅读|3 个评论
尼赫鲁-甘地家族迟早会四代世袭
jiangming800403 2016-3-26 21:14
但是印度人民选他,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5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为什么对选举投票不感兴趣
热度 9 jiangjiping 2016-3-17 00:10
我为什么对选举投票不感兴趣 蒋继平 2016 年 3 月 16 日 目前美国 4 年一度的总统选举活动正处于高潮中, 经过前一段时期的多场辩论和三个超级星期二的初选, 现在共和党还有 4 位候选人在竞争党内提名, 而民主党只剩下两位候选人竞争。在共和党的四位竞争者中,房地产大亨唐纳德 . 川普 ( Donald Trump )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可是, 他也遭到共和党元老们的共同抵制, 所以, 他最后是否会顺利获得共和党的提名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民主党这边形势较为明朗, 前国务卿希拉里 . 克林顿目前遥遥领先她的竞选对手, 因而, 希拉里赢得民主党提名的可能性很高。 尽管在媒体的极力鼓噪下, 总统竞选的信息铺天盖地, 我平时只是花很少的时间来关注它的最新动态, 一般只用几分钟的时间来了解选举的最新进程。 我对这种选举毫无兴趣,所以, 我既不参与这种竞选活动, 也不会去投票。我对选举投票不敢兴趣的主要理由列于如下。 首先, 我觉得不管谁来当总统, 对我的家庭和人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说得具体些,不管是克林顿, 布希, 奥巴马, 还是其他人当美国总统, 我还是拿同样的工资,住同样的房子,我的孩子们还是读他们喜欢读的大学, 还是干他们本人喜欢的工作。 其次, 不管谁来当美国总统, 他们必须服从上帝的旨意。最明显的例子是, 他们在上台任职时, 必须当着全国人民的面, 手按圣经向世界宣誓。说实话, 美国实际上是一个由上帝抄控和管理的国家。我的理据是, 大家一天到晚辛勤工作, 还不是为了多挣一些美元。 而在美元的版面上, 鲜明地印着: “ IN GOD WE TRUST. ( 我们信任上帝 ) 。由此可见, 人民以信任上帝为统一目标, 而不是某位总统。所以, 与其花时间关注竞选和参与投票等活动, 还不如多花一些时间读圣经和赞美上帝。 第三. 我觉得这些候选人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观各有千秋, 都有各自的优点, 也有各自的弱点。反正不是完美的。 说实话, 我家里既有希拉里克林顿的明信片, 也有唐纳德川普的邀请信。还有与杰布 . 布希的合影。我觉得无论他们谁当美国总统, 对我人生的影响是无足轻重的。 由上可知,对于一般民众, 谁当总统无关紧要。 只要大家坚信上帝, 尽力维护世界和平,让社会处于和谐共存的状态, 那么,谁当总统只是一个象征。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1899 次阅读|20 个评论
恭喜台湾人民,送上一份大陆人的仰慕文
热度 1 cgh 2016-1-17 05:37
恭喜台湾人民,送上一份大陆人的仰慕文 大陆和台湾的真实差距,看完让人震惊。然而,这是值得台湾人民拥有的,不是吗? 蓝天、绿地,还有各色花朵、果实点缀,令雾霾下的北京人神往! ------------ 大陆和台湾的真实差距 (来源,非百度搜索) 我们必须承认,台湾和中国大陆还是有很大差距。台湾的人民生活是非常富裕的,人均年收入在3万美元左右,相当于大陆的15倍。 世界90%的笔记本,是台湾企业生产、20%的石油生产被台湾控制。在中国大陆,台湾的旺旺、康师傅、统一等,都是所在行业的领军企业。台湾的农业很发达,农业现代化处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台湾在1988年走向自由的“公民社会”后,大力推动“高福利社会”建设,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60岁农民,均可以得到与教师、公务员一样的退休金。 大学毕业由政府发放租房补贴,结婚购买房子由政府担保30年免息贷款,结婚后生孩子由政府发放营养补贴和工资,幼儿园到国中的费用,均有政府承担,中午的免费午餐,一般是三菜一汤,由政府承担。 有人说,台湾的福利是世界上最好的,全民医保制度比美国更先进、更超前。台湾人90%的青年学生,都可以出国留学,良好的社会状况,吸引了85%的归国率,留在外国的台湾人,在创业成功后大部分回台定居。台湾人在海外工作的人众多,但家庭均在台湾生活。台湾的医疗、文化,都是非常适合人类生活的。 由于生意关系,往来大陆和台湾很多,所见所闻,更是感慨万端。从台北沿西线奔台南,再从台南北上走东线回到台北,环岛一圈近两千公里,去了大小十几个城市。台北、台中、高雄都是大都市。花莲是小城市,大约相当于大陆一个县城的规模,人口约不超过十万。 但不论大都市还是小城市,给人第一个感觉就是干净,真的实在太干净了,地面上几乎一尘不染。在台湾八天,皮鞋没擦过,出去什么样回来基本什么样。 第二个感觉,学校实在太好了。学校没有围墙,象个大公园,去了台中里的一所普通学校,大约相当于大陆一所中专或专科学校,其图书馆却大约相当于大陆一个省级图书馆的规模,校园的环境,绝对比大陆任何一个公园好,校园有公共汽车,不要钱,招手就停,也从来不问乘车人的身份。 最让人震撼的是学生宿舍,绝对相当于大陆三星级宾馆的水平,一进门,就是地毯,走廊上全是沙发,学生公寓两人一套,一个大起居室,两个小卧,一个卫生间,全是地毯,面积大约在五十平方左右,学生公寓设备非常齐全,从各种小吃到超级市场到烧烤,全部能在公寓里买到,水、电、热、房租(压根就没有房租的概念)全免费,很多学生公寓卫生间里的灯已经开了五、六年,一分钟都没关过,因为不要钱,水是热水和冷水,24小时供应。 台北的民主纪念馆和中正纪念堂,面积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尤其是民主纪念馆,12个小时不停地走,只逛了一半左右,汉白玉和镀金的雕塑(镀的都是纯金,有些就是真金),成千上万,保存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故宫就象个大农庄,真的,以前说故宫是世界第几大奇迹,和人家比起来,真是太阴暗,太狭窄了。 故宫和民主纪念馆的建筑年代相差并不远,但人家已经可以建造几百个,绝不重复的喷泉和宽畅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饭厅,只要去过这两个地方不存偏见的话,文明的差距一目了然。 台湾人的福利非常好,水费全免,电费非常便宜(每度大约相当于几分人民币),天然气很多地方都全免,冬天的暖气基本也相当于不收费。每个台湾人,只要成年而且有正式工作,都由政府分配一套度假别墅,可以终身享受,死后由政府收回。 医疗全部免费,而且是百分之百免费,只要是台湾户籍,全免,一个新台币都不收,所有的病,全部的人,没有任何例外。教育,除了私立学校以外,全免,无一例外,无任何一所学校例外。当时问,假如有学校乱收费呢?对方呆了半天说,不清楚会怎么处置,因为没发生过这种事。 去之前听说台湾警察非常腐败,对大陆人不友好,黑社会盛行,等实际到了台湾,感觉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台湾警察非常有礼貌,非常友好,除了不会说普通话。 我在台北问过一回路,一个警察非常仔细地听他们说了半天,但他听不懂普通话,他依旧非常耐心地听,没有一点不耐烦的样子,最后弄清楚我们是大陆人,于是马上和警察局联系,最后联系了新华社台北办事处,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并说,假如不能确定,可以先去警察局休息。 台湾人的素质之高,令我们这些大陆人,真的感到非常惭愧。在台北,根本不需要打车,只要一招手,就会有车停下来,坐上就走,有些收钱,有些不收钱,收钱的也便宜,因为台湾的城市都非常大,台北有很多人都兼职当出租车,政府从来不管。 当然,很多人是真心帮助你,不要钱,而且有时候你去的地方和他不同路,他还会为你绕一下,车辆各种各样,有林肯,有拉达,也有丰田,什么车都能打到。 台北的地铁,深大约有一百米左右,共四层,电梯上人们都自觉地站到右边,左边经常空无一人,因为,左边是应急通道,是供那些有急事的人临时使用的,偶尔会有人急匆匆地从左边跑过,不论多么挤,人们都要留出一个通道,非常自觉。 台北的自由广场,原本以为非常大,结果一看,连天安门广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太小了,自由广场的总统府也可以随便进,游人可以随意地拍照游玩,没有人来干涉,只是有一幢办公楼,只能去到隔着一条街的地方,有红线,一过去,就有人吹哨子,提醒你不要过街(但没有警察过来)。 那条街大约六、七米宽,连同人行道也就十米左右吧,经过询问才知道,那是总统办公楼,马英九的办公室就在二楼,每个人都能看见他办公室的窗子,距离普通游人的直线距离不过十五、六米,当时有同伴开玩笑说,力气大些的人估计都可以把手榴弹丢进去。 自由广场侧面有一幢白色小楼,很小,有个闽南语叫什么楼,比较拗口,没记住。这里是国民党的吴伯雄办公室,这里的管理就更松了,游人可以直接上到楼梯,只有一个警卫,绝对不来管你,只要你别进到大门里面去,但是也很少有人去,台湾好象对此并不感兴趣,只有一些外国游客去照相,台湾导游说吴伯雄很随意,台北人时不时都会看到他去上班,走自由广场的一个侧门,没有警车开道。 台湾的城市街道都非常宽,城市一般限速都是八十公里左右,但行人从斑马线过马路非常安全,有红灯的地方,只要红灯一亮,车子绝对停住,不管有人没人,没红灯的地方,只要你从斑马线一过马路,车子离你非常远的地方就开始减速,你只要一犹豫,司机就会非常友好地朝你挥手,让你先过,态度非常和蔼耐心。 这个现象曾在几个城市都试过。我们回来的时候,因为去赶飞机,到乘车的地方要过一条马路,斑马线有点远,有人建议不要绕,直接过去,当时马路上没有车,但台湾导游坚定地说:宁可误了飞机,也要走斑马线。 台湾人非常尊重妇女,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你是乘车还是在街边休息,只要女的一过来,男的全部起来让坐,无一例外,最典型是在公交车上,只要女的一上来,全部男人都条件反射试的站起来,从小学生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马上全部站起来,坐一次公交车要站起坐下很多次。 台湾人每个人好象都带着垃圾袋,擦丢的吃剩的反正只要不用的,全部放垃圾袋里,一遇到垃圾桶就丢进去。台湾很多地方不能抽烟,在一些商场或公共场所,都有一些水缸一样的烟灰缸,男男女女一群人围着抽烟,非常自觉,导游说就连台北的市长议员,也都要到这里抽烟,因为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抽,大家都很坦然,没什么怨言。 台湾很多地方都有排队现象,台湾人对排队习以为常,非常守纪律,没有一个插队的。在101大厦登顶因为限制人数,所以要排队,大家都非常自觉,耐心地等着,而且每个人排每个人的队,几个小时,无人喧闹。在中正纪念堂里,有很多雕塑是不能用手摸的,这些雕塑旁边有些有人守,有些没人守,我观察了一下,没有一个人去摸。 当时有一个纯金的雕塑,有人以为没人,就伸手去摸,刚一触摸到,就听见哨子声(很奇怪,台湾很多地方都喜欢用哨子),我们才发觉有个老兄嘴里含着哨子,警惕地看着游客们。后来发觉,这位老兄实在很机械,假如你作势去摸,但没摸到就停住,他就只是盯着你,不吹哨,有人试了几次,都是如此,最后大家都笑了,旁边的那些台湾人也无奈地笑了(但绝对是善意的,没有丝毫的敌对态度),我们也不好意思再逗他了。 台湾有两样东西很多,二战纪念馆和国父孙中山雕塑,台湾人结婚都要去二战纪念馆献花,并在长明灯前默哀,而且台湾法律规定只有新人才能靠近长明灯,其他人不能靠近,台北的二战纪念馆规模宏大,最醒目的是,里面刻满了战死者的名字,每个战役都有很多油画来表现,旁边的拄子或墙壁上全部是密密麻麻的名字,从将军到士兵,没有任何区别。 国父孙中山雕塑则让我们大陆人奇怪,原来以为都被撤除了,问导游,她说确实拆了很多,但也保留了一些。问为什么要保留?她说因为台湾还有很多人喜欢他,他们就不希望拆除,这些人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这很奇怪吗”她反问。 民进党每年都有人提议,把国父孙中山的雕塑迁走,但每年都迁不走,因为总有很多人反对,每年都有人到广场示威,反对迁走,示威的人不但有老国民党员,也有青少年学生甚至还有歌星,比较有趣的是,很多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也来参加示威,也反对迁走国父孙中山雕塑,而且人很多,比台湾人还起劲,说这是全人类的遗产,不能由台湾自己说了算,政府通不过,民进党也没办法。 台湾人身体非常好,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路非常快捷。台湾的学校、医院、法院都没有退休制度,都是终身制,只要你自己愿意,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没人赶你走。当然,如果你的工龄达到30年,不管你的年龄是多少,只要你想退,你也可以随时办理退休。 我有一老友的女儿嫁给了台湾一警察,她舍不得在大陆的父母,就在京买了房子并在西单一商城,做起了经营台湾红珊瑚为主的珠宝生意。她的老公为了能帮她,不到五十,就办了退休,他对我说,台湾现役军警是不许到大陆的,我工龄30年了,办了退休,就可以去大陆帮助妻子料理生意了。 台湾街上最有特权的人,是孕妇,只要孕妇一出现,那场面,绝对象大陆的领导出巡,人们纷纷往路两边让,还不停地小身提醒,听导游说孕妇在台北确实是特殊人群,只要她愿意,随时有警车为她服务,一个新台币都不收。 台湾明年政府要换届,现在的执政者马英九,要向选民交出成绩单,让选民检验,是否还让你继续执政下去。 中国大陆的博士数量已经超越了美国,可是在近50多年中,美国有100多位科学家获得了80多项的诺贝尔科学奖,而中国大陆在这60多年中,却是一个科学家也没有获得过。 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大陆人,现实的感受和体会又是如何,是否感觉到了国泰民安,是否生活的悠闲富裕轻松愉快,是否切身感到了自己的生活,已经优越过同为一个中国下的台湾人? ------------
个人分类: 杂谈|1589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术带头人可以像选村长一样来选举吗?
热度 6 pinjianlu 2016-1-16 23:13
目前工作的这个2本学校,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别的地方学科带头人是靠招聘来的,或者专家组讨论的。而这个学校是靠自己系上的老师选举的,我不太理解,学科带头人真的可以这样选举?你确定这样选出来的人懂这个学科?真的能把这个学科搞起来?适合干这个事么?我们系里的老师大多数还是硕士,而且学历背景都不是很强,这些人自己都不懂该学科的建设、也搞不懂学术是什么,更搞不懂哪个人适合来带领这个学科,比如谁是真正搞这个领域的,以前的工作背景,选举人真的了解吗?反正就是看谁和大家关系好,拉帮结派的,被选举者也是稀里糊涂地就被选上去了,而真正以前搞这个领域,对这个学科比较了解的人,由于和那些“硕士”关系不够好,平时和他们打交道较少,不被他们所了解,所以就没有被选上。 我第一次见到这种制度,不知道是否真的可行。但真正掌握权力的人又不是选举出来的,不能选举。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537 次阅读|12 个评论
拉美的民主是不是比美国更先进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5-12-12 20:58
jrmereenie 2015-12-12 14:56 世纪上美国总统也不是公民提名 ============================== 几乎所有成功当选的美国总统在当选前都不是通过公民提名而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的,但是你没法否认公民提名这一条路径不存在,更没法否认几乎每一届美国总统大选都有通过公民提名而走出来的美国总统候选人。 博主回复 (2015-12-12 15:21) : 通过公民提名当选的总统其实很多,但主要是在和美国关系不怎么样的拉美国家,比如查韦斯,看来拉美比美国更先进 。 jrmereenie 2015-12-12 15:42 这和我 2 楼说的有关系吗?我只针对美国总统选举当中的公民提名这一条路径,从来没有说过其他国家的公民提名的情况怎么怎么样,更从来没有说过通过公民提名走出来再当选的才是 先进 或 不先进 。 博主回复 (2015-12-12 20:41) : 香港反对派要的不就是 “ 公民提名 ” 吗? 博主回复 (2015-12-12 15:46) : 那您大概认为利益集团提名比公民直接提名更先进?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1072 次阅读|1 个评论
朝花夕拾:民主选举大家一时半会还真接受不了
热度 5 qlms 2015-6-18 14:01
本人虽非法律领域的专业人士,但素来对程序正义方面的事情感兴趣。因为以鄙人粗浅的理解,如果个人、社会组织能够坚持基本的程序正义的话,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冤、假、错案或类似事件的发生,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弘扬积极向上的正气! 2011年9月1日,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 民主选举大家一时半会还真接受不了 今天看,这篇文章还是有意义的,现将正文重新发在下面,供有兴趣的阅读。 民主是什么?以我个人粗浅的理解,就是有投票资格的人一人一票来决定某些事情。投票资格,根据不同的投票目的而有所不同。有时候投票资格很简单,比如美国的总统选举。有时候可能需要一些专业的背景,比如某专业行业协会的选举。 民主是一种做事的方式,更是一种制度。在规范的制度下,胜者和败者都应该对选举结果表示尊重,而不至于相互反目为仇。奥巴马赢了民主党的党内选举,希拉里就算百分之百的不情愿,也不能说这家伙来自非洲大陆,长的太黑,而且祖上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不应该当选。更不能说,我是白皮肤的,我是精英,大家不选我,真的是脑袋进水了。 众所周知,民主制度在我国还任重道远!目前只有在某些领域,比如院士选举,才开始真正的由具有投票资格的人一人一票来决定谁当选。至于为何在这个领域尝试民主,我个人认为也许因为院士这个群体整体素质比较高吧。如果这个领域进行民主选举都无法正常开展的话,其他领域,比如市长选举,会如何混乱,大家可想而知。 不过就目前的院士增选结果来看,情况相当不乐观。为啥,大家都看到了,不再多说。 如果由中组部来任命院士的话,我估计某两人肯定当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另,最近股市火爆,我曾经说过,中国股市最大的好处就是:买方无法确定买到手中的股票是谁卖给自己的,如果能够确定的话,那么当股市下跌,股票缩水的情况下,说啥也会退回去,理由总是能够找到的,退的肯定理气直壮,不行把他们公司给砸了,闹大了有关部门肯定出来协调。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226 次阅读|4 个评论
(原创)族群议题扩大化,2015英国大选展望
swordsman611 2015-2-28 20:18
族群议题阴魂不散:英国独立党借势逆袭,五月份选情扑朔迷离 2015 年伊始,欧洲各国都被《查理周刊》遭恐袭阴云扰得心神不宁。除了法国在事件发生后零星不断的疑似极端主义寻仇事件,比利时也破天荒地 35 年来第一次动用军队保护犹太聚居区和外国领馆,而欧盟的基石德国也在一场有关移民问题的内耗中进退失据——由于受到恐怖主义威胁,原定的多场反伊斯兰移民游行紧急取消。笔者上月曾向各家纸媒投稿,除了石沉大海,就是颇为相似的回复:《查理周刊》事件只是一种偶然。然而,上周日在哥本哈根发生的枪击案再一次刺痛着谈“恐”色变的敏感神经,而对于某些重要议题讳莫如深甚至刻意回避显然不利于该问题的合理解决。更值得注意的是,主流民调机构数据显示:泛族群议题已经成为欧洲主要国家选举的第一大焦点。 多年后,当我们以一种整体史观再来回顾《查理周刊》事件,或许会勾勒出这个五年周期欧美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变迁主线——族群矛盾。挪威惨案、伦敦骚乱、极右政党崛起、弗格森事件,再加上法国从未平息过的族群分裂,都绝非社会调试过程中某一环节的紊乱。齐泽克两次预言皆一语成谶:伦敦骚乱实质是新自由主义时代国家再分配机制的失灵,而查理事件让法国新左的社会改良梦碎。更重要的是,族群尤其是移民议题一跃成为牵动今年欧洲选战的胜负手,而已然被族群矛盾撕扯了半个多世纪的英国,今年 5 月份的大选又要被这个紧箍咒所套牢。 一、“两个半”政局仍将延续,但内容不同 每年九月正值英国各政党的年会召开时间,往年新闻报道的焦点无不投射至领导当下政坛格局的“两个半”主流政党(保守党、工党、自民党算半个)身上,但在 2014 年三党可谓被抢去不少风头,大多数媒体团队远赴英格兰中部的唐卡斯特市进行全程式跟踪报道,他们的目标正是近年来异军突起、俨然呈现主流政党气象的英国独立党( UKIndependenceParty ,简称 UKIP )。这种超常规的关注不仅源于该党现任领导人奈杰尔 · 法拉奇( Nigel Farage )的人生传奇和辩才无碍,更由于 2014 年堪称 UKIP 的“奋进期”——这个以欧洲怀疑主义为政党纲领、控制边界和外国移民数量为核心政策、反对财政紧缩和保护本土就业优先为拉票手段、蚕食各党票源与议会选举乱中取胜为竞选策略、自由放任和保守价值观为宣传符号、时刻将“程序民主正义”作为道德制高点的“反建制党派”,从 2004 年欧洲议会选举的灵光乍现,到 2009 年改选时的刮目相看,直至 2014 年异军突起为英国在欧洲议会中的第一大党。 (UKIP党魁Nigel Farage,在欧洲议会中常上演舌战群儒好戏,前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的一生克星) 笔者长期致力于英国选举的研究,根据 2013 年以来权威民调机构 YouGov 的数据,欧洲议会选举的结果已然投射至本国大选的战情中。自 2013 年 5 月开始, UKIP 的民调已然全面压制自民党,后者不幸沦为“边缘政党”(进入 2014 年便很难超过 10% );而 UKIP 自去年 2 月以来,不仅数值高歌猛进,近三个月的民调更是可以稳定在 15% ,甚至有过迈入 20% 门槛的记录——镜报 1 月 26 日发布了新一期的选民投票意向: UKIP 豪取 23 个百分点。若回顾上次 2010 年的大选结果,自民党藉 21% 的选票成为“拥王者” (Kingmaker) 而得以进入执政联盟,那么 20% 确实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分水岭。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日撰文仍有打压 UKIP 之嫌,它认为“最后的选战仍会回归两党对决的戏码”,但数据显示这很可能是一次“两个半”政治大戏的姊妹篇。 二、 UKIP 巧施“一石三鸟”,凸显欧洲一体化困境 由此,一个疑问呼之欲出:除却宣传策略高明、领袖气质超群、党群内部士气高涨等主观意义的因素,推动 UKIP 崛起的真正社会层面的原因何在?主流媒体以及政党将之归结为“抗议性投票”( protest vote )式的民粹主义因素的主导作用,这种归因之说在媒体话语权的扩散和内化作用下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然而,若对“抗议性投票”的概念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在学术体系和大众媒介传播中存在较大的认知偏差。简言之,自 Reif 和 Schimitt 以后的政治学者普遍认为该因素只适用于总体投票率偏低的“二级选举”尤其是欧洲议会选举的情形,各国的地方选举甚至中央选举即使出现此情形也不会影响最终结果。此外,当疑似“抗议性投票”现象持续多次出现,就必须要结合社会结构性因素去探讨选民的动机。由此观之, UKIP 的逆势上扬已持续至少 6 年,此间经历了形形色色、特点不一的社会大事件,选民的心理不可能一直持续在非理性和不负责任的阶段。而保守党两位重量级议员叛逃来投,在相应两个选区的补选计票中甚至超过了前一次地方选举, UKIP 历史性地赢得两个国会议席,“抗议性投票”说不攻自破。 那么,社会结构性因素何在? Gronke 和 Newman 在 2003 年曾经整合了 100 多篇有关美国选举民调的文献而得出了一个普遍性结论:选民投票时最关键的因素是经济和外交。从这个视角来分析 UKIP 的选举策略,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它从创党以来便奉行“欧洲怀疑主义”宗旨,主张以公投形式决定是否退出欧盟,并且在欧洲议会中坚决与“欧陆实权派”对抗,这可视为外交领域的政见。另一方面,自法拉奇接任党魁以来,他在国内议题辩论时主打限制“移民自由流动”政策,但他又巧妙地将移民问题与英国近年来失业率高企、财政紧缩、社会福利失调和治安不力等现象捆绑,这使得 UKIP 传统的“单一议题政党”形象大为改观,逐渐符合选民所认同的“主流政党”特征。若从宏观视角来看,移民议题可以拓展至三个领域:社会、经济、外交,可谓“一石三鸟”。同时,这一切又集中体现了英国民众从未消逝的疑欧情绪,尤其在当下欧债危机多次探底、恐怖主义阴云密布、多元主义文化融合不力的大背景下,欧洲一体化的困局正可用来大做文章。这或许也是法拉奇坚称他们“不仅蚕食保守党票仓,也在拉拢工党选民”的信心所在。 三、 5 月选情展望和对中国的可能影响 今年 5 月的英国议会选举极可能出现 “ 左右 ” 每票必争甚至社会政治倾向撕裂的极端现象,这注定是一场最为充满变数的大选。截止上月末民调,保守党与工党基本持平(后者极微弱领先), UKIP 有望超过 20% 的大关,自民党衰落而 “ 弃保 ” (即放弃自己的拉票动员而支持其它政党)方向尚不明朗,极左的绿党也有不小涨幅,苏格兰国民党可能会蚕食工党的传统票源。笔者初步估计:任何政党获得简单多数的情形都几乎不存在, “ 悬浮议会 ” 又将重现。若 UKIP 真能稳定住 20% 的得票率,右派阵营保守党与 UKIP 有可能结成竞选联盟,而自民党将被更左的工党吸收(苏格兰国民党也有希望加入)。换言之,中间力量将趋于消失,右派与左派的分野将更为明晰。显然, UKIP 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其退可结盟力争组阁,进可逐渐蚕食保守党。值得一提的是,若上述情形出现,右派阵营获胜,则法拉奇将出任副首相;左翼联盟告捷,有传言称苏格兰独立的灵魂人物萨尔蒙德将回归与工党领袖米利班德搭档 —— 英国的顶尖政治家们已然合纵连横,大有华山论剑之势。 (苏格兰之王会重出江湖吗?) 不过, UKIP 也面临着内在挑战:如何进一步转型为有着完整政纲的成熟政党?如何吸纳更多年轻投票者以补充新鲜血液?当其它政党都适当调整了移民方面的政策,如何继续保持政见方面的独特性?否则,难免出现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的桎梏。此次大选的电视辩论将会出现四党同台的历史性画面, 2014 年 4 月法拉奇已然在欧盟问题辩论中两度力挫自民党党魁克莱格,而卡梅伦与米利班德多次避其锋芒,这也被视为 UKIP“ 抢票 ” 收官之契机。 (哥儿几个快接招吧!!) 最后, UKIP 对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态度也颇值得关注。法拉奇已明确提出英国若退出欧盟,将拓宽与新兴经济体的商贸往来,并欢迎中国加大在英国的投资。在地缘政治领域,虽然尚无机会表达自己的国际关系施政纲领,但他对欧盟在处理乌克兰危机时的猛烈抨击、与普京和阿萨德的良好关系,可以视为未来与中国合作的有利空间。 (本文原载于作者微信公众号“光想说”第一期)
个人分类: 政论|2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英九称为选战失败负责 下周三或辞去党主席职务
热度 1 bioxncai 2014-11-30 12:21
中新网11月30日电 综合台湾“中央社”等媒体报道,在29日举行的台湾地方公职“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挫败,党主席马英九当天率领党内主管向支持者鞠躬致歉。相关人士表示,马英九对国民党主席位置绝不恋栈,一定会负起该负的责任,预计12月3日(下周三)在国民党中常会上有重大宣布。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选举结果出炉后,“行政院长”江宜桦、国民党秘书长曾永权为败选下台,但外界呼吁马英九辞职的“逼宫”声浪未止。 至于所谓“绝不恋战”是否意味辞党主席,知情人士说,届时便可知晓。 “九合一”选举结果29日晚出炉,全台22县市中,国民党仅保住6席,其中备受关注的6个“直辖市”之战,国民党仅在新北市险胜。马英九当晚于国民党中央党部率领副主席、党务主管召开记者会,并向全体党员与支持者深深一鞠躬致歉。 来源: http://tw.people.com.cn/n/2014/1130/c14657-26120177.html
2406 次阅读|2 个评论
保姆、医生、总统——评李世默和剑芒的选举和选拔
热度 2 qyu111 2014-11-4 18:24
同学送来两篇据说是在网上广泛流传的文章,一篇是投资商人兼“政治学人”李世默在2013 年爱丁堡举行的TED 环球大会上的题为《两种制度的传说》的讲演稿,一篇是一个叫剑芒的对这篇文章的评论文章。 (见附件 ) 两篇文章观点不一样,针尖对麦芒,但都精彩。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看蛮有意思,看完对比总结了一下,两个观点最终的对决集中在,按剑芒的说法,关于评价保姆和用保姆的问题上: 剑芒举了个保姆的例子。 问题1 :什么是好保姆?是饭烧的好的是好保姆,还是让主人喜欢的是好保姆? 问题2 :谁来决定用哪个保姆?是保姆们自己决定还是让主人决定? 上升到哲学: 问题1 是世界观(价值观)问题;问题2 是方法论问题。 或者,问题1 是文化问题,问题2 是政治问题。 对问题1 ,李世默逻辑是饭烧的好的就是好保姆;剑芒逻辑是:主人说好的才是好保姆。 对问题2 ,李世默逻辑是让保姆们推选;剑芒逻辑是让主人来决定。 讨论到这里似乎就可以结束了,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剑芒逻辑。 但是,剑芒举的例子是保姆。我们可以按剑芒逻辑把保姆换成医生。 同样的两个问题: 问题1 :是医术高的是好医生,还是病人喜欢的是好医生? 问题2 :谁来决定让哪个医生给哪个病人看病?是医生决定还是病人决定? 读者可以自己替李世默和剑芒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在医生和病人的问题上,可能大多数人会同意李世默逻辑。 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问题,出在不同的问题要让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来做决定。 关于保姆和医生,一般老百姓都知道选谁好和该怎么选。而对于一个国家的总统,那就不好选了。我们一般老百姓不知道一个国家机器是如何运行的,也不知道想当总统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说的那些天花乱坠的话我们也听不懂,能不能实现我们也无法判断,我们该选谁?老百姓只能选结婚对象:谁长得帅、谁能说会道就选谁当总统。估计那些所谓民主国家全民选举的总统基本上都是按这个模式选举出来的。 李世默的文章剑芒已经点评了,我就不再点评。我这里只简单地点评一下剑芒的文章: 剑芒的文章中提到了合法性,但没有说合法性是什么?法是什么?谁来定法? 剑芒的文章中提到了希特勒,但他回避了一个问题:如果德国人普选希特勒当总统,希特勒是不是具有合法性? 关于总统选举,我总结了几个模式: 全民自由式:谁愿意都可以选举。 美国式:拥有财产的公民才可以选举。 中国式:领导选拔民主集中制。 为了避免希特勒这样的人被选为总统,我也提一个选举模式: 科学理智式: 让 一定年龄以上、有一定文化教育水平的人来选举。这两个“一定”由文理两科专家学者根据历史经验和科学数据讨论协商决定。 附: 李世默讲演.docx 评论:李世默《两种制度的传说》.docx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778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所理解的不打折扣的公民权利
热度 10 qhwan 2014-11-2 17:23
回想十多年前在欧美留学期间,观看电视等媒体上有关选战的报道是业余生活中的一大享受。大选期间烽烟四起,参选人四处游说,就治国理政的方略雄辩滔滔,唇枪舌剑,互不相让,都希望以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赢得选战。可惜大选对国人来说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起码就目前的治国方略而言,还没有将国家和地方领导人的选举列入议事日程(选村长咱没见识过,不敢妄加评论)。近日,在电视上就香港占中的报道中,经常听到中央政府为了保证特区政府首长爱国爱港,候选人只能由不同界别人士组成的提名委员会选举产生,然后,将候选人名单交由普通公民投票选出首长。这是中央政府的安排,我不怀疑程序的合法性。但是,我对提名委员会产生的候选人一定是爱国爱港背后的逻辑有疑问。难道政府可以按照爱国爱港的标准,对 700 万香港选民进行分门别类,来限制其政治权利吗?一等公民,爱国爱港;二等公民,爱国但不爱港;三等公民,不爱国也不爱港。如此这般来诠释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具有法治传统的香港情何以堪?遥想当年,林彪被作为副统帅和接班人写入党章,但是事与愿违,最后接班不成,而以驾机外逃,葬身蒙古的结局告终,令人唏嘘不已。即便像毛主席这样的伟人,也不能以爱党爱国为预设条件,来避免接班人的“叛党叛国”,何况现在伟人不再的时代。近期,媒体所披露的薄熙来、徐才厚、周永康等前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滥权贪腐,破坏党纪国法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是在事发前,那一个不是爱党爱国的楷模,要不然的话,如何窃据党和政府的高位?中央政府尚且不能保证自己的领导人爱党爱国,凭什么保证香港特区首长爱国爱港?我们有公检法系统对特区首长的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其行为构成不爱国爱港,完全可以按照相关法律条文予以罢免,如果触犯法律,还可以绳之以法,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这才是制度自信。 在民主国家的选举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只要选票计数结果一公布,马上可以宣布得票多者获胜并当选,不需要任何机构的恩准。而当选人往往会发表胜选演说,对支持者表示感谢外,还对反对派进行安抚,会说一些诸如“你们的诉求我也听到了,上任一定会做成回应”,潜台词是你们也是我的子民,即便你们的政见与我不同,我也有义务照料好你们。是的,一国之首是全国人民之首,理应兼顾全国不同党派、不同族群、不同阶层民众的利益,以利国家和谐发展的长远目标。而在我们这儿,官员是委任的,他们的进阶是搞好与上级的关系,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欺下瞒上,与老百姓的关系势同水火,恶性事件频发,那谈得上爱国爱党? 以我看,与其唱“爱国爱港”的高调,不如实行一人一票的大选,真正落实中央政府对香港公民的承诺,将香港打造成大中华区内民主与法治的又一典范。
1824 次阅读|16 个评论
亲历瑞典政府换届投票选举
AlecXu 2014-9-20 21:33
今年9月14日,是我人生第一次参加政府换届的投票选举,所以我想写博客记录一下。先申明一点,我是中国公民,但是按照瑞典法律,只要获得了瑞典的人口号(相当于我们的身份证号,区别是这个人口号出生登记的时候就可获取),并在瑞典居住满三年就可以获得相当于县级和省级议会的投票权(理论上4年前我就可以参与投票了,但是我已经记不得当时是否有收到关于投票的通知,可能是因为当时还没学瑞典语,收到了也看不懂),但是没有国家议会的投票权。要获得后者则必须成为瑞典公民,我想这辈子我都不会去争取获得这个投票权。虽然有点像是个“打酱油”的,但是我依然觉得有一些观察是值得分享出来的。 瑞典的选票上,印出的是不同政党各级议会议员候选人名单(当然,民众也可以选择只投党派,不选议员)。县级和省级议会的选票,因投票人居住地所属区域而不同。也就是说当地人可决定当地地方政府议会人员构成情况。各级政府领导人的产生,是由当选的各级议会投票选举产生。当然一般情况下,国家政府领导人通常由国会选举中获胜党派的党主席担任。 说说在投票站我观察到的细节。投票当天是周日,我投票的站点按照居住区划分被设在一家学校里。我是早上差不多9点去的,在投票点门口早站了两排拿着选票的各党派的志愿者。人们可以选择从他们手中拿选票,也可以到屋里自己挑选。各级议会的选票印制在不同颜色的纸上。一个投票站事实上还细分成若干个投票点,这是按照居住区进一步细分的街区划分的。在每个投票点,都有三个工作人员,一个负责发放信封,一个负责查看投票人的身份证,一个负责核对投票人信息。一张选票配一个信封,而信封底部有一处镂空,因此选举点工作人员可以从镂空处直接看到选票的颜色以判断选票是针对哪级议会,以便把选票投入相应的信箱里。用于核对投票人信息的表格是预先打印出来的,表格按照街区住址顺延,包含的信息有投票人的人口号,姓名以及选举权限(对三个不同级别的议会选举权分别都有标注)。投票点处设有挡板,投票人在挡板后完成投票,即勾选心仪党派各级议会的候选人,再把选票放入信封。如果没有心仪的候选人,只选政党,则只需把各级议会心仪的政党选票放入信封。整个选举组织得井井有条。 说说这次瑞典选举的结果吧。14日当晚,选举结果就经过各投票点统计汇总公布出来了。结果是支持社会主义的红绿联盟,社会民主党(瑞典第一大党,曾经长期执政,但自90年代起转型开始右倾化开启了瑞典公有制私有化进程,经济政策上与右派不再尖锐对立,但更注重保护普通劳动者的权益)、左党(瑞典最坚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政党,关注社会公平和男女平等)和环境党(主要关注能源议题,政治立场为中左)赢得大选。而目前执政的资本主义阵营,温和党(瑞典第二大党,右派,为大资本家利益代言,国际政治上紧跟 USA )、中间党(原农民党,关注农业和环境议题,政治立场为中右)、基督民主党(右,支持减税,自由市场,主张恢复基督教正统地位)和人民党(中右,支持自由市场,支持加入北约组织)则将沦为反对党。而瑞典现今的第三大党,是瑞典民主党,极右派,历史上为纳粹党,是瑞典的种族主义政党,在经济政策上支持资本主义阵营,但政党的核心是反移民,自此选举获得 12.9% 的支持,四年前他们获得的选票支持为 4.6% ,是本次选举最大赢家,也是未过半数的红绿联盟(加合达到 43.4% 的支持率)执政能否推行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利益的预算案和法案的最大变数。 然而瑞典此次政治选举最让人看不懂的是,社会民主党党主席 Stefan Löfven (在从以工会代表为跳板进入政坛之前为焊接工)很快就宣布决定不与左党结盟而对右倾的执政联盟中的中间党和人民党伸出橄榄枝。唯一能解释这个现象的,大概是因为如果这个组合成功,他们能够得到 49.4% 的支持率,接近半数,使得顺利推动新政府预算案和法案通过的风险减小不少。然而现实比这要复杂不少,中间党和人民党的党主席都表示他们无意加入新政府,而愿意成为在野的反对派,而有趣的是民调显示两党的选民都有意加入社会民主党和环境党组成新政府。究竟瑞典新政府会以何面目现身,现在谁也说不准,看来至少还需要等到下周才能更明朗。但跨左右合作应该说依然是大势所趋,否则社会民主党和环境党难有作为,现在不明朗的大概只是中间党和人民党怎么讨价还价,如何待价而沽罢了。 变“左右对抗”为利益协调,看来看去,也有点中国政治的味道。八千多万的共产党人,想必也是各种左右的政治光谱都存在,如何协调各种价值观和思想,中国的政治家们应该有着丰富的经验。作为普通百姓,我虽然向往人人平等的社会,也知现实当中这有些过于理想化,有平等也有区别、有自由也有管控,才是现实的生活吧。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5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丹麦面面观:上了台阶的青春美女政客
热度 21 dmi2007 2014-5-16 10:19
出了 Ryparken火车站向左,有个铝板搭成的台阶,拾级而上,是一大块草坪,穿过这块铺满草的坡地,就是我打工的场所。我日复一日地在这里往来,生活简单地如同平静的湖面不起浪花。 上周某天早上,突然发现台阶的扶手两旁,挂满了同一个美女的大幅头像——我知道又是某一类选举开始了。虽然去年还煞有介事地去社区投了一次票,但我平时对各类选举是不怎么关注的。可是这个头像美女显得如此青春,我禁不住关注了一下,掏出手机拍了 2张照片,过后搜了一下美女的资料。 芳名约瑟芬,芳龄 27,本科毕业,曾经在国家气候能源部工作过(DMI归气候能源部管),是一家小型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助理。来自保守人民党。她所在的这个党在丹麦排在7、8位的样子,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位首相,但总体上属于中小党。保守党,顾名思义就约略知道他们的政治主张,意识形态上偏向社会民主主义和绿色政治。 Joesfen要参选的是欧洲议会议员。她的政治主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关注气候和环境变化,支持绿色能源的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认同全球化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创新机会,但认为全球化也会导致犯罪率增加,许诺通过与欧盟国家合作,遣回在丹麦犯罪的他国人(主要来自东欧),而不是用丹麦纳税人的钱供他们服刑。八零后美女自信满满,她说未来五年属于她们这一代,她要去鲁塞尔掀起欧洲政治的波澜,让政治家们走出象牙塔。她可以在从欧盟争取丹麦利益方面比老朽们做得更好。 因为关注气候环境变化,以前也在气候能源部就过职,J美女大概把我们DMI的选票视为“瓮中之鳖”,于是大幅头像就挂到我们上班的必经之台阶上,每天夹道欢迎往来于DMI的人们。想想看,每天有两溜养眼的长的一模一样的美女目送你出入办公室,有没有进到“天上人间”的感觉?不管怎么说,同行不相轻,至少气候男专家们被俘获的概率还是蛮大的。 我自己虽然对政治既无理想亦无抱负,但对人家的美女这么年轻就开始怀揣政治理想,参与公共事务大感好奇。我在想,咱们天朝的美女这个年龄都在干什么呢?这应该是个可以引申出许多子话题的话题,我自己恐怕 “ 厚德 ” 不住,就不展开评述了。把这个问题抛给有兴趣的读者,看看能翻出几朵浪花。 顺便说一句。虽然本人不好政治,但觉得在合适的范围和平台内,关注政治,有时候就是重视自身的利益。前几天,我去附近的超市购物,超市门口有几个大姑大婶各自拿着一个表格求签名,她们解释说,因为经费原因,社区政府想关闭我们这儿的一个图书馆。发起签名的人觉得这个图书馆对周边的家庭来说非常便利,如果关闭了,就得到比较远的镇上去借阅图书,于是发动签名反对关闭图书馆。想想平时领导经常在这个图书馆借书,实在方便,我就毫不犹豫地签名表示支持,希望联名活动能让政府放弃这个有损我们这一带民众利益的决策。
个人分类: 杂谈|3897 次阅读|43 个评论
三个代表的投票
热度 1 wonsure 2014-5-7 20:18
某班评选三好学生,只一个名额,采用的是民*主集中制,由三个代表投票选举。 三个代表分别是班干部代表1名,学生代表2名,其中学生代表中女生代表和男生代表各1名。 该班共有40人,其中班干部有10人(5男5女),女生10人。 投票结果,三个代表各投了1名同学。3名同学各1票,占总票数的1/3,不满足2/3的票数要求,无法给出结果,引起了争论。 传到学生耳中后,出现了不同的观点。 有同学认为男生代表投的票有效,因为男生代表代表了30个男生,算3/4票数。 有同学认为既然男生人数占班级人数的3/4,男生代表人数应该占代表总人数的3/4。 有同学认为男生代表不能代表班干部,这样男生代表只能代表25人(30个男生-5个班干部),比例为25/40= 0.625 2/3 = 0.667,男生代表选的同学的票数也不够。 有同学认为代表他/她的代表没征询他/她的意见,不同意代表他/她的代表选的同学。 有同学认为代表他/她的代表不是他/她选上的,不同意代表他/她的代表的投票。 ...... 最后结果,让三个代表继续投票,直到投出票数大于等于2/3的三好生。
5341 次阅读|2 个评论
见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的选举
热度 1 黄安年 2014-4-16 07:49
见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的选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4 年 04 月 16 日 发布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在 2014 年 3 月 23 日 下午闭幕式上举行了新一届理事会选举,会后举行了新一届理事会会议 , 选举新的理事会领导班子。原定这项工作由李剑鸣教授主持 , 由于李剑鸣因故赶回北京 , 主持工作改由我来主持。在全体会员代表大会上 , 首先提名通过三位监票人,在清点到会有选举权的人数后 , 发出选票 , 差额选票是 21 日晚的理事会上经过充分酝酿在众多名单中确定的。候选人的简要介绍已经在会前印发了。主持人在要求会员代表仔细考虑后开始投票,监票人收到票数与发出票( 82 张)相符 , 选举有效。 接着监票人到另一个房间里数票统计。与此同时,大会请三个数据库公司代表介绍与美国有关的数据库。复会后 , 监票人代表宣布当选理事名单 ( 含得票数 ) ,到此大会闭幕。新任理事到楼下会议室举行新一届理事会议。 在新的理事会上首先对于常务理事会人数进行讨论并取得共识别,接着就常务理事会举行无记名投票,监票人统计投票结果,选举出的新一届常务理事推选了新人理事长后,我的主持任务宣告结束。接着由新任理事长王旭主持协商酝酿产生各项领导班子和机构的名单。 照片 13 张是即时拍摄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理事会通报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4 年 03 月 25 日 发布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理事会通报 (一)经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全体会员代表于 2014 年 3 月 23 日 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第十二届理事会,成员共 39 名。名单如下(以姓氏笔画为序): 孔庆山、王旭、王玮、王琛、王立新、王金虎、石庆环、白建才、付成双、刘国柱、孙有中、孙建党、孙群郎、李莉、吴金平、张勇安、陈海宏、金卫星、周祥森、孟庆龙、胡锦山、胡国成、赵学功 、 赵志辉、原祖杰、徐再荣、高春常、高国荣、黄贤全、梁红光、梁茂信、韩宇、韩毅、董小川、程早霞、谢国荣、潘迎春、戴超武、魏红霞 (二)经第十二届理事会推选,产生了本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名单如下: 理事长:王旭 副理事长(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玮、王立新、孟庆龙(法人代表)、赵学功、梁茂信、韩宇 秘书长:韩宇(兼) (三)经第十二届理事会 3 月 23 日 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本届常务理事会,成员共 15 名,名单如下(以姓氏笔画为序): 孔庆山、王旭、王玮、王立新、白建才、石庆环、孙有中、金卫星、孟庆龙 、 胡国成、赵学功、原祖杰、梁茂信、韩宇、潘迎春 (四)第十二届常务理事会决定了秘书处工作人员的聘任。名单如下: 副秘书长:高国荣、张勇安、谢国荣、孙建党、李莉 兼职工作人员:丁见民、欧阳贞诚、高艳杰、李文硕、李晶 (五)决定聘请 20 名知名学者为本会顾问,名单如下(以姓氏笔画为序): 方生、王希、邓蜀生、刘绪贻、华庆昭、齐文颖、何顺果、余志森、张友伦、时殷弘、李世洞、李剑鸣、苏格、武文军、祝立明、顾学稼、黄仁伟、黄安年、黄绍湘、黄柯可 (六)决定成立新一届万心蕙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如下: 王旭(主任委员)黄安年、王玮、王立新、孟庆龙、赵学功、梁茂信、韩宇 (七)决定成立新一届外事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王旭(组长)王希、李剑鸣、王玮、王立新、孟庆龙、赵学功、梁茂信、韩宇 (八)决定成立中国美国研究会会刊《美国史研究通讯》新一届编委会,成员如下: 主编:王旭 副主编:韩宇、张勇安、谢国荣 (九)决定成立中国美国研究会网站编委会,成员如下: 主编:韩宇 副主编:孙建党丁见民欧阳贞诚高艳杰 (十)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团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本届理事会秘书长以上人员名单已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审批。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79154.html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3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我去选举了,你呢?
热度 15 Majorite 2014-4-8 07:31
今天我去选举了,你呢? 今天是我居住的加拿大魁北克省大选的日子,上午上班之前我先去选举,我街道选举的地点在一个小学,在7个政党的候选人中选一个。看民主选举多么简单!通过一人一票,让人民不满意的政府下台,换上其他政党接着干。政权交接在和平中进行。下台的人既不会丢面子,担心自己与家族受人报复;上台的人也有紧迫感,若干不好,过不了多久下台就是自己。台上人与台下人相互监督制约。 自从1995年,每次选举我都不拉下,因为自感这种权利来自不易,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没有选举的权利呢,还有很多人为了争取这种基本权利,不惜丢失财产、爱情、甚至牺牲生命。
个人分类: 海外生活|2096 次阅读|27 个评论
我看美国
热度 2 bigdataage 2014-3-29 18:12
我看美国 同人于野 0 - 前言 “中美比较学”一直是中文论坛的一门“显学”,有无穷多篇文章在讨论这两个国家哪个更适合中国人生存,哪个更有潜力,或者哪个即将崩溃。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六年多的人,我现在也打算写几篇文章谈谈美国。 在一个国家呆了六年也不见得就了解这个国家,何况像我跟这里的“社会”接触也不多。美国普通人的生活,或者说美国“社会”的情况,应该由那些跟美国人结了婚的人来写,或者至少是那些加入了美国国籍在这里生活了数十年的人。那么现在我凭什么要写? 因为我发现国内的朋友谈到美国仍然有些误解。一种是把美国神化,反正自由民主就是好呗。还有一种是对美国妖魔化,比如我出国之前我叔叔的一个同事跟我 说,你到美国,有一个“恨”字儿,没有“忍”字儿,明白么?后一种可能更多见于文化程度不太高的人,比如我第一次回国在哈尔滨机场进海关的时候一个警察非 常关切地问我在美国受没受到过歧视迫害。前一种人则更多的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他们中的某些人对美国有一种宗教般的崇敬。 我写是因为这两种人,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人,他们的认识都不对。 比如说你在中国大街上随便找个中国人,他一直在中国生活,几十年了,你让他谈谈对中国的看法,他能说出多少来呢?进一步说不在大街上找,在大学里面找,能找出多少个真正了解中国国情的呢?非常少。绝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有偏见的。 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中国人也是一样。如果这个人在国内受到过委屈,比如家里文革时期受到迫害,或者出国之前在单位混的不爽,多半会一边倒的说美国就是好;如果这个人在国内养尊处优,到了美国可能会抱怨什么都不方便。 我的长处在于我既没在国内受过迫害,也没在美国受过欺负,两边对我都算不错。而作为一个学理工科的人,我将力图把自己的个人感情从观点中分开,我将力求客观公正。 这时候一定有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你把自己当青年毛泽东要写《美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啊? 不是不是。我要写的都是尽量从一些小事出发,也就随便谈谈我个人对美国的一些粗浅看法。 至于说全面深刻的见解我当然不可能有,也不试图去寻找,毕竟我跑到美国来是作物理,不是搞社会调查。 大多数事情我根本不打算挖掘什么深刻主题,写出来完全是为了好玩。但是我对那些已经说烂了的话题,比如说空气质量和物价指数,我不感兴趣。 我要写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或者道听途说的琐碎小事,也要写一些自己产生观点。对于这些小事我尽量保证都是真实的(道听途说的除外),对于观点我只能保证都是真诚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看到一本讲处世哲学的书, 那书上说不要总跟人家说你自己的事情,多听别人说,不然显得你太自私只关心自己。 这句话多年以来我一直铭记在 心。 这样比较有意思的局面就是 两个或者更多象我这样的人聚在一起可能就只好谈谈体育新闻什么的,大家都不好意思提自己的事。有点像卫斯理小说《笔友》,说 一个小女孩长期跟一个笔友通信,可是不知道他是谁。卫斯理通过阅读这些信件发现这位笔友从来不提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之类的,最初他以 为这笔友是不是残疾人啊?后来发现居然是个超级计算机。现在我就要俗一把,说说我在美国遇到的几件小事了。 一本古书,可能是《搜神记》之类的,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三国时期有两个小孩在城门口玩,突然之间天上下来一个不明飞行物,从中走出一个外星人(当然书上不叫外星人),这个外星人跟着两个小孩说,“天下要归司马了”。 我小时候可能是在飞碟探索杂志或者什么其它书刊上读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后面有个现代飞碟粉丝的分析,他说为什么这外星人要跟这两个孩子说这句话?是不是他想加快历史前进的速度啊? 今天想起来这个故事可能更像司马家族为了给篡位称帝造势而传播的谣言,或者是后人的胡编乱造。但我提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姑且把它当成真的。我现在写对美 国的看法不是为了关心美国命运,我是因为关心中国。也许美国是中国的前车之鉴,也许多了解美国有利于推动中国历史前进速度呢? 不过我马上要去开会一周,所以这个系列将从一周以后再开始写。 1 - 选举的三个境界 这几天正好赶上美国中期选举,昨天投票结果,民主党12年后重夺众议院,目前看,掌握参议院也几成定局,到今天拉姆斯菲尔德辞职,真是一次精彩的选举游戏。 最近一个月以来油价降了一块多钱,大家都认为是共和党为了选举给老百姓点好处,昨天同事们还戏称说赶紧加油,明天选举结束就要涨价了。我不太相信这个理论, 这不是赤裸裸的现用现交么?结果今天一上班别人就告诉我今天每加仑涨了10美分。 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本文试图谈论我理解的美国选举。可能跟国内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太一样,美国现在选举的主要功能不是让好人上台、让坏人下台,这样政客们为了选票就会努力做好人比如说不贪污,不是这样的。 在美国一个候选人能不能当选,跟他的个人品格没什么关系。甚至跟他的个人素质,比如说智商啊,办事能力啊,治国技术啊,有多少财富啊也关系不大。跟什么有关系呢?跟他是哪个党的最有关系。 我现在提出一个理论,选举存在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就是很多国人,包括很多知识分子,所幻想的能把坏人选下台、让好人上台的那种境界。比如说陈良宇是贪官,可能有人认为如果当初上海市实行民主选 举,陈就不会当选,或者当选之后为了将来连任的选票上台以后会好好表现不会贪污。这样境界的选举特别注重候选人的个人素质。但是我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就是 这样境界的选举或许在一个小工厂民主选厂长,或者一个中学班级选班干部,或者一个村庄选村委会主任可能实现,而在一个国家选总统,可以说古今中外都从来没 有实现过。 原因非常简单:想要愚弄老百姓太容易了。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次全国范围的选举,都一定会有很多选民天真地以为自己是在选好人废坏人, 他们特别容易被那些针对候选人的负面消息所左右,比如婚外情啊私生子这种与治国能力毫无关系的新闻。 针对这样的幼稚选民你所要做的就给对手造谣抹黑,如果手上掌握新闻媒体,这一招是管用的。这种手段虽然烂,但即使在美国现在也仍然在频频使用,要知道就算只能因此增加1%的选票也很关键啊。 如果这一招反复使用,甚至主流媒体也参与,那么时间长了以后选民们就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就是政客没好人。其实这种局面的出现完全是选民的自作自受,谁让你天真到以为民主了就能杜绝腐败的? 现在纵观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在这个境界上选举。因为多选几次选民就会成熟, 成熟了就明白候选人是不是”好人”根本不重要。 选举的第二境界也是世界上大多数”民主”国家的境界,包括所有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这个境界就是不同代表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 成熟选民不选 自己认为长得帅的人,选能代表自己利益的人。 比如泰国的选举,废总理他信代表农民利益,尽管他很贪,但是他总能选上,因为农民人口多啊!再比如说台湾省, 民进党代表们本省人和贫下中农,国民党代表外省人和中产阶级。 这种选举虽然切实”可行”,但是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容易不稳定。比如说农民每次都把他信选上,但是一个政变就全完了。因为不同阶级之间是对立的。 第二个问题是不同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人数如果不一样, 那么哪个政党也不会愚蠢到去专门代表少数, 除非有把握操控选举,或者有把握发动政变。 长期的进化结果必然是所有幸存政党都宣称自己代表所有阶层的利益。 就好比说现在美国民主党有人说支持自由贸易,共和党也有人说要compassionate conservative,中文翻译成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既要经济自由,还要给弱势群体福利(可能么?)。 美国的选举现在实际上到了第三境界,也就是说是不同的理念之争,中心思想是个人的自由度和政府的权力范围大小。有人认为人民有权武装自己,有人则认为政府应限制枪支泛滥。 有人认为政府应该少收税藏富于民,有人则认为政府应该多收税去资助科研和帮助穷人。有人认为同性恋结婚是人权,有人认为有伤风化必须禁止。这些争论很可能 跟你一年挣多少钱没有直接关系。 更具体来说,要从经济自由度和社会自由主义两条线去划分。认为经济自由应该高的,也就是说认为应该小政府的少收税的,在美国属于”保守主义”,因为是传统理念。美国”左派”则认为政府应该多收税,有更大作为,这是罗斯福新政带来的思想。社会方面,比如说李银河这样鼓吹同性恋的人属于自由主义,而狂热信仰宗教,整天谈论道德的则是保守主义。 民主党:希望个人在经济上更加不自由,社会上更加自由。 共和党:希望个人在经济上更加自由,社会上更加不自由。 至少在表面看来,美国的选举已经从利益之争上升到理念之争。要想实现这种局面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人民的经济状况应该是橄榄球形,也就是中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特别富和特别穷的人占少数。第二,选民素质,受教育程度比较高。 如果中国现在搞选举会怎么样?最大的可能就是第二境界,而且还可能是泰国那种。 现在回到美国,我们知道美国选举跟别国的不同之处了,那么这种已经是最高境界的选举到底”好不好”呢?这个问题就算是美国人可能也看法不一。但是我大概可以描述一下在这种境界的选举是什么样的。请看下集:共和党还是民主党。 2- 共和党还是民主党 如果胡锦涛在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批评李银河,并且呼吁人大专门立法禁止换妻行为,不知道我国人民会作何感想。然而美国就是这么干的。几个月以前布什呼吁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来禁止同性婚姻,是当时全国性的辩论话题。 难道美国社会是如此的先进,在其他国家忙着扶贫,发展经济和反腐败的时候美国所有的内忧外患只剩下了同性恋问题? 又或者是美国的同性恋现象是如此的普遍,以至于一旦允许同性婚姻就会在缴税和福利方面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美国有伊拉克问题,有能源问题,有医疗保险问题,。。。可能还不比中国少。但是共和党一定要大讲特讲同性恋和堕胎,他们会告诉你婚姻是社会的基石,而传统道德是美国最至关重要的东西,等等。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民主党的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堕胎率一直在显著下降(不是因为民主党反堕胎而是因为经济好转),等到布什一上台,堕胎率居然先增加了一点。 一切都是选举需要的”概念”,不然怎么吸引那些中部穷省的农民啊。正如众所周知, 共和党真正代表的是石油,军火利益集团和华尔街大财团的利益 ,然而就算你再有钱能够天天在电视上做广告,老百姓不认同你也不会投你的票。为了争取底层选民,共和党的技术就是炒作概念。 中西部的底层,那些小镇上的人,农民,思想保守,定期去教堂,最吃这一套。美国选举表面看来不是赤裸裸的利益集团博弈, 而是”理念”之争,共和党玩竞选的技术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可以想象社会上大多数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有思想的人是不会接受共和党的。 事实上美国大学教授,新闻记者,甚至很多好莱坞演员,都反对共和党。就连金融大鳄索罗斯,也可能是出于对美国的责任感,大笔捐款要把布什赶下台,尽管布什的政策对他更有利。民主党竞选的时候他们谈论更多的是经济政策,社会福利,看上去更像一个对国家负责人的政党。当一个大学教授投票给民主党的时候我想他不仅仅是因为民主党更爱资助科研,他可能真的赞同民主党的”理念”,这些”理念”对错不说至少是理性的。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CNN等等,都实际支持民主党,以至于右派专门写了一本书,Bias(《偏见》,有中文版)去抨击主流媒体(这本书在国内出版的时候被误读,以为是说美国没有言论自由)。 但是布什照样能上台还能连任。 中国古人说政治,有”道”和”术”两个学问,两手都要硬。 民主党或许真的治国有”道”,但是说到选举之”术”就完全不行了。主流媒体支持民主党,但是共和党专门有Fox电视台,而且还挺受欢迎。炒概念也花样翻新,9/11以后重点炒反恐,民主党人说你想让美国人都成吓大的啊。布什2000险胜当选,此后经常在白宫接见宗教团体联络感情,到2004就变大胜了。2004大选之后我偶然遇到一个中国人,他说自己是美国几个共和党参议员的朋友,专门帮着在华人中宣传,他这么做是因为共和党在台上对中国有利。他告诉我说,选举前夕共和党在每一个社区教会都作工作,就好像居民委员会一样通过教堂来拉拢选民,这才叫密切联系群众。 相比之下民主党都作了什么呢?倒是给我寄了好几次募捐竞选经费的广告,还附送克里照片,只可惜他们不知道我不是美国公民。 戈尔2000年竞选的时候反复强调布什的减税政策只对占人口1%的富人有利,对其他人是没好处的,这话说得够明白了吧?但是结果怎么样? 据说选举结束后进行的调查表明,美国20%的选民认为自己就属于那1%的富人,而另有30%的选民则认为自己即将成为这样的高端富人,这一下子就去了一半了! 布什连任总统,民主党气急败坏甚至几乎心灰意冷。有好事者给出据说是经济学人杂志的 美国各州平均智商排行榜 数据,对照投票数据,结果发现排行榜上半部分的州几乎都投给克里, 暗示你投布什说明你智商在全国人口的后50% 。我记得当时纽约时报一篇专栏的标题是《 Living Poor, Voting Rich 》,讽刺那些投票给共和党的穷人。激进一点的甚至说干脆你们红脖子自己成立个国家吧。 我一个同学在经济系毕业典礼,我去给他拍照片。典礼上教授致词,这位老先生没有像常规毕业致词那样说些应景的话,而是奋力批评布什的经济政策,大谈social security危机, 仿佛台下坐的不是学生家长而是国会议员。等到我自己在物理系毕业典礼的时候,一个女教授致词。她说了好多学物理的好处,一个好处是你学了物理就知道怎么正确看待问题了,当你看Fox News的时候你就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东西了,然后在座所有人都鼓掌。可以想象美国知识分子对布什是多么愤怒。 有文化的人在骂共和党方面往往表现出极其高超的技巧,别出心裁推陈出新让人拍案叫绝。纽约时报女专栏作家Maureen Dowd最会骂,她每次提到布什从来不说他名字,全部用”W.”代替。电台主持人Al Franken写了一本畅销书《Lies》专门抨击共和党和FOX,这本书特别有意思特别聪明我基本上当笑话书看。至于《华氏911》这个纪录片就更不用 说了。 可是这些有用么?我估计爱听他们说的人本来就是支持民主党的人,而在保守的农民心目中这帮整天耍嘴皮子的人形象只能变得更差。 这次中期选举之所以能获胜,倒不是因为民主党学会了竞选,完全是因为共和党在台上把伊拉克的事办砸了。 如果说本身不是富豪还投票给共和党的人都是被人愚弄的弱智,这也是不对的。传统的共和党人身上其实有非常吸引人的特点。我的总结是共和党人可能不讲道德,但是讲义气,关键时刻敢于负责任,敢玩大的,甚至可以说他们中某些人的眼光远大。施瓦辛格是共和党,尽管他的政策可能更像民主党;《勇敢的心》的主演,梅尔吉布森,也是个共和党。总体来说给我的印象可能共和党的人更酷一些。共和党参议员里面就有一位年青时候特别英勇有传奇经历的。 克林顿在索马里黑鹰坠落吃了亏都不敢派重兵去报复大打,居然到了连阵亡士兵家长都看不起他的程度,而共和党可是不该出手也敢出手啊。即使是经济方面,民主党内部很多人为了讨好工会倾向于反对自由贸易,反对外包这样落后政策,不能算有远见。 一边是喋喋不休、只知道骂人的知识分子,一边是有担当讲义气的豪杰,你跟谁交朋友呢?如果你对经济什么的一窍不通,你投票给谁呢? 《Lost》里面那个看上去邪又很酷的Sawyer,就表示从来没投过民主党的票,可能还以此为荣。 一方面是心狠手辣,有预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善于玩弄老百姓于股长之间的的共和党,一方面是政策更现实但是浑身充满”小资产阶级幼稚病”的民主党,我理解的美国当前政局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尽管在本质上两个党代表的是不同行业的不同利益集团,但是对很多选民来说,这更像是一场理念甚至是性格之争。 我身边所有人都讨厌布什支持民主党。知识分子们会说那些愚昧农民误了美国的事,可是你的一票是神圣一票、人家的也是,凭什么你就说了算? 说到底人民有权无知,甚至有权把国家引向你所认为的错误方向。 毕竟 选举政治也是自作自受政治 啊。 最后, 选举政治的一个巨大好处,就是不管共和党多有”术”,一旦干得太差就可以通过一次选举和平地把他们搞下台。不管这次选举多么浪费钱,总比发动军事政变强。 尽管副作用是议员们平均每年只真正工作100天,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竞选上了。 3- 言论自由与主流媒体 美国到底有没有言论自由,这个问题在国人中很有争议。一方面美国报纸上整天批评政府有时候还揭露黑幕,所以有人认为美国的确有言论自由;另一方面有人说要是真有言论自由为什么美国媒体上没有支持萨达姆和金正日的文章? 我的观点是美国的确有言论自由,这个自由是真的,但是有言论自由并不等于什么话都能出现在报纸上。同时我还想说明,言论自由不仅仅是批评政府的自由。 如果比较一下美国和香港台湾两地的媒体,一个人很可能得出结论说港台比美国有更多言论自由。 港台媒体充满了政治八卦新闻,完全是从迎合读者而不是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去报道新闻。 苹果日报什么的不必说了,连文汇报这样有大陆背景的报纸都曾经报道过朱熔基女儿在香港结婚的假新闻。号称”主流媒体”的南华早报是英文报纸,早年是港英政府的喉舌,现在居然也传出设坛驱鬼的八卦事件。再看社论文章水平,港台任何一家报纸曾经刊登过任何一篇有技术含量,在哪怕亚洲地区有影响的政论文章么? 除了在那里数政治局常委出席顺序之外,别的本事没有。 从看问题的角度到心胸度量都很像没什么文化整天议论邻居的家庭妇女。 “主流媒体”(mainstream media)和”小报”(tabloid)在美国的界限非常清楚。小报不谈经济政策,主流媒体上没有”波霸乔丹”。在美国主流媒体上你不会看到关于总统女儿行踪的报道,你不会听到多少宫廷秘史,没人整天在那推测政府高官的健康状况或者政治斗争内幕。并不是说美国没人看小报,问题在于任何一个有点教养的人都不会在外面跟人谈论小报上的内容。国内报纸经常转载关于克林顿或者布什女儿的花边新闻,要是一个中国人跟美国人说这些东西可能人家笑死了。 美国还有一种特殊报纸就是专门刊登虚假新闻的报纸,但是这些虚假新闻都是为了讽刺,比如说The Onion。最有意思的是国内严肃媒体有一次居然把一篇说格林斯潘威胁要辞职的”新闻”当成真的编译转发。 在言论不自由的社会,可能所有媒体都是政府喉舌。 在言论自由社会,媒体有多种选择,这个图像并不都是美好的: – 媒体可能一切为了发行量,迎合大众,方法就是多报道犯罪,体育和准色情的低俗新闻; – 媒体有了一定发行量之后可能为了钱什么文章都发,发一些实际上是广告的商业新闻; – 媒体可能加入郎咸平说的”腐败铁三角”,成为腐败官员和腐败公司的喉舌; – 媒体可能决心专门面向某一社会阶层,比如说”上层社会”,走精英化路线。 。。。 – 媒体也可能决心保持独立客观,在言论自由的社会刊登真正的”自由言论”。 可能很多人认为真正独立客观的媒体不存在,我也不敢肯定,但是至少那些做大了的媒体很难百分之一百独立客观。”主流媒体”的真正来源可能是面向主流社会阶层走精英路线的媒体。但是这也有两种可能。如果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人数太少,”主流媒体”也办不成,因为报纸必须有发行量才有影响力。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统治阶级人数众多,比如说美国的中产阶级。 我看90年代以前中国的的老电视,电影和流行歌曲, 感觉实际上是精英化的,有时候会对国家前途什么的做些思考。以后就不行了,完全贫民化,港台腔。 为什么呢?因为1990年代以后中学生成了音像出版物的消费主体。 作为主流媒体,最起码的一条是说话得负责任。出现假新闻是奇耻大辱。因为这个原因,如果你想看关于中国内部的政治传闻,实际上最好的消息来源不是什么港台媒体,那上面每天都有新的谣言;最好的消息来源是纽约时报。重要的消息都是纽约时报发了以后中文媒体才跟上。我发现国内真正有价值的”消息人士”,似乎更愿意把消息透露给纽约时报而不是别的报纸,例子太敏感就不说了。 主流媒体的另一个特点是立场代表社会主流意见。纽约时报每天都在骂政府,她的观点不但跟华尔街日报可能不同,甚至同一天的 op-ed 作者们说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但是不管怎么分歧都存在一个底线。 这个底线首先是政治正确,比如说你不能发表歧视黑人或其他任何少数民族的言论。第二,可能国内有人不服,就是爱国主义。主流媒体绝对爱国,报纸可能说打伊拉克用这个办法不对,但决不会说萨达姆不该打。 美国人发射航天飞机绝对不会有主流媒体跳出来说这劳民伤财太费钱。 主流媒体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跟政府保持一 致。 我觉得”底线”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政府压力,而是媒体的一种”自律”。因为你是主流媒体,你要代表主流人群的意见,否则别人不买你的帐,毕竟政府是民选的吧。就好比说在中国,就算再有言论自由,也不会有哪家负责任的大报敢公然支持藏独。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想”大规模地”发表不同于”主流意见”的观点,实际上很不容易,因为主流媒体不给你发。多年前那个寄邮包炸弹来逼迫主流媒体发表他鼓吹为环保废除科学的文章的哥们,很可能认为美国实际上没有言论自由。 想要大规模的发表”非主流”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创办自己的”喉舌”媒体,因为有言论自由,所以这种媒体可以创办。最大的喉舌媒体当然就是共和党的 Fox了。其实右派媒体很多,比如”华盛顿时报”(注意别跟华盛顿邮报搞混了),基本上凡是华盛顿时报的消息都不太可信。严格意义上讲,华尔街日报也不算 真正的主流媒体。 当然其中的问题是办喉舌媒体你的有钱啊。美国言论自由的关键在于理论上你可以办。 那么共产党可不可以在美国办报纸呢?至少美国共产党可以。我将在下一章谈谈我跟美国共产党接触的一段经历。 言论自由不仅仅表现在批评政府的自由,也表现在批评个人的自由,包括政府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比如演员什么的。我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指名道姓的言论自由”。 国内报道负面新闻经常不说当事人姓名,甚至拍个电视剧,明明已经是虚构的了,仍然怕被告,把城市地名都得重新起一个地图上没有的。以前的电视剧更绝,干脆就叫什么C省B市,演员念台词也不怕别扭。而在美国新闻报导除非涉及未成年人,都是真名,美国电视剧都是真实地名,《prison break》里面那个监狱真实存在。 因为美国媒体不怕告。美国法律对于涉及公众人物的名誉权案件要求明显偏向于保护言论自由而不是保护个人。比如对政府官员,你要告媒体侵权除了要证明事实虚假之外还要证明媒体是故意恶意,要求很高。 我google了一下,中国个人告媒体侵犯名誉权案,媒体败诉的概率是80%,而在美国,这个概率只有8%。如果知道概率这么低,干脆就不要告了,所以美国的侵犯名誉权案件很少。 最近丘成桐要告纽约人杂志,我看有点多余。相比之下杨振宁,国内那么多人骂他,他也不生气,脾气多好啊。 说到底这跟主流媒体的出现也不无关系。主流媒体有自律,自律才能对新闻负责,才不怕别人告。 和选举政治一样,言论自由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在没有成熟中产阶级的时候搞言论自由只会使社会上充斥小报和八卦恶俗新闻,看看港台就知道。 我打算在更后面的几篇探索一下美国强大的原因。 5- 关于律师的三个定律 假设中国和美国空间距离无比遥远,以至于国家只能派你一个人到美国出使, 并命令你发电报报告美国强大的原因,电报上还只能写一句话,你写什么呢? 是投票民 主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投票民主,怎么菲律宾,印尼他们就该贪污贪污该扯皮扯皮强大不了呢?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时期都不民主,怎么还能强大呢? 我认为这份电报上应该写两个字: 法治 。 (“法治”还不足以概括美国强大的原因,“宪政”则可以。) 法制在美国强大的历史过程中起的作用我不必多说:第一有了强制执行的法律人民才能有纪律,有了纪律才能分工协作;第二有了法制,人和人之间才能有信任,有了信任才能有合同,有信用卡,有支票账户,现代化的经济才能运行起来。 我在美国的一个突出印象是法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在山上拿面包喂野生小松鼠,没有任何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告诉我别喂了,这违法。中国人到 了美国普遍变得胆小怕事起来,不用说打人连骂人都不敢因为人家真可以告你。一对中国夫妇深夜吵架声音大了点,邻居报警,男的被带到警局盘问,第二天名字上了当地报纸。 所以美国的确是法治社会。但另一方面,为什么官司的输赢居然取决于你律师的好坏?为什么人人知道辛普森杀妻的情况下他能没事?如果有钱人可以请好律师总能打赢官司,美国还叫法治社会么?我完全不是法律专家,但本文试图谈论一下这个问题。 中美两国的法制体系从根本上就不一样。在中国打官司就如同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存在一个客观的标准,法官象个生物学家判断病毒种类一样根据这个客观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罪,有罪的话怎么判罚。 这叫”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中国律师的作用只能是”提醒”法官。 这种制度的一个缺点是如果这方面的法律还没制定出来,案子就没法判,比如我国金融领域钻法律空子的很多。另一个缺点是判罚的公正性受法官本人的道德和能力水平影响极大,法官如果想腐败他可以轻易左右判罚结果。 在美国打官司就如同参加体育比赛,能不能赢很多情况下不是取决于你本身怎么样,而是取决于你跟你的对手较量。律师是运动员,法官甚至连裁判员都不算,陪审团才是裁判员。在决定一个人是否有罪这个问题上,法官就好比辩论赛的主持人。 这种 陪审团制度 的一个好处是就算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也能判人有罪,然后以后发生类似的案子以此次案例为准办理,这就是所谓的”海洋法系”。而中国以法律为准绳的制度叫做”大陆法系”。 陪审团成员都是普通老百姓,完全不必通晓法律条文,他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常识来做出判断,所以特别容易受到律师的左右。 律师的重要性就这么出来了。我用一把”理工科”思维,法治社会的本质是能够确保一个人只要违法就有麻烦,从而使人民尽量不犯法,而”有麻烦”不等于一定受到法律制裁。 其实这种律师制度并没有让有钱人更敢于违法 ,请看我总结的美国律师三定律: 美国律师第一定律:只有案子的被告是富人才能让律师兴奋。 我们看报纸上那些离奇的判罚结果抱怨律师,其实这些上了报纸的案件往往都涉及有钱人。律师工作的终极目的是赚钱,两个穷人之间的案子”该怎么判就怎么 判”,所以绝大多数官司的结果一般都是公正的。否则美国社会早就完蛋了。富人没必要花大价钱请律师去诬告穷人,告赢了得到的利益还不够律师费的。 美国律师第二定律:富人跟穷人打官司,富人获胜的概率不超过50%。 这个定律可能有点令人吃惊,但实际上很容易理解。如果富人输了官司必然面临巨额赔偿,所以这时候富人一定要花大钱请好的律师。但是穷人方面就算一分钱不 花,也会有好的律师上门帮他打官司,因为打赢了可以从巨额赔偿中获得巨额利润。比如科比强奸案,科比花了上千万美元的律师费,而原告只花了40万,两边水 平照样势均力敌。 更进一步说富人这边的律师不管官司输赢这笔巨额律师费已经到手了,而穷人这边如果赢了就是飞来横财(Erin Brockovich 案件中律师居然得到赔偿金的40%!),如果输了则所有投入化为乌有,所以必然更加卖力,这样一来从技术角度说官司中富人可能还是处于劣势的一方。 我举一个可能是2004年的离婚案,事见纽约时报,具体人名我就不去考证了。说一个40多岁的富翁,自己白手起家打下这片财富,娶了夫人。有钱到什么程 度呢,纽约时报说二人住在一个类似于城堡的大房子里,旁边另一个大房子住着他们的十几个仆人。注意二人结婚的时候他已经致富,她并没有做出任何贡献。这位夫人在去中国旅行的飞机上认识了一个可能是健身教练,发生婚外情。离婚,打官司,婚外情事实俱在,妻子也承认了,还能怎么判呢? 结果是妻子仍然得到他35%以上的财产。这就是律师的力量。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富翁本来给妻子买了个价值连城的珠宝首饰做礼物,后来发现婚外情就不想给了,结果法庭判决结果是你既然原来打算给就必须给,把这首饰判给了女方。 总体看来美国离婚案件中男的通常是不利的一方。 但是这种律师制度有一个好处,就是穷人可以告富人,告大公司,告政府,而且有不小的胜算。 在我国我不知道穷人有没有这样的胜算。 美国律师第三定律:富人跟死人打官司,富人获胜的概率大大增加。 我不知道美国法律在受害者已经死了的情况下对赔偿金有什么规定,很可能远远少于死者活着的话应该得到的。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辛普森杀妻案中辛普森能够获胜。另一个因素可能是杀人案太严重,所以富人一定要拼血本花钱请最好的律师。 再举一个例子,也是2004年左右纽约时报报道的。洛杉矶某个已经退休很久的好莱坞演员,不知怎么爱上了一个低级舞女并结婚。婚后很快二人感情不和,老演员想离婚又害怕巨额赔偿金。 所以他干脆把老婆杀了。事情经过可能是两人出去吃饭,妻子被手枪打死在车中。枪上有他的指纹,警方弹道试验也证明了就是这把抢。但是律师就有办法摆平这件事,结果是证据不足无罪释放。看来嫁给有钱人回报大风险也大啊。 美国是法治社会没错,但律师有时候左右公正性。律师们可以说一个富人确实是杀了人,但是他杀人是在自己情绪极其激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况下杀的,所以不应该负责任。律师的一个最常用技巧是通过证明一个人平时表现好、受教育程度高来证明他”这次”没有犯罪, 尽管好人突然干坏事的事情并不少见 。 我以前数学课,美国教授不知怎么说到了逻辑。他说这就是逻辑,遗憾的是律师们不懂逻辑,我应该给他们上上逻辑课。但我上课要收钱,可是 lawyers never pay, “They only take.” 6- 聪明的高层和老实的基层 “Power is when we have every justification to kill, and we don’t.” — 《辛德勒的名单》 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我注意到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学位帽子形状差不多,上面都是一个规则不变形的方形,好像顶着一块硬纸板。而博士的帽子则完全不同,用软布 制成,也有棱角,但是戴在头上之后整个形状千变万化。我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历史和文化的渊源,但我对此有一个解释: 硕士生和本科生对所学的东西只能说掌握,谈不上彻底领悟,所以办事情要循规蹈矩;而博士生应该已经顿悟,他们不是用崇敬而是使用俯视的眼光去对待这点所谓知识,做事情当然可以从心所欲,思想象帽子一 样可以变形。 美国,或者说发达国家的官僚集团,基本结构我理解就是这个样子, 也就是极少数”聪明人”领导绝大多数”不聪明的人”这种结构。 如果通过新闻媒体来了解美国的”廉政”情况,有可能得出结论美国相当腐败。布什家族和石油利益集团这样的大事情都是传闻,议员中有违法记录的比例,比如说酗酒,性丑闻,是远远超过其它任何职业。竞选的时候接受利益集团政治捐款,当选以后帮他们说话,这算不算腐败? 但是这些腐败跟老百姓生活不发生直接关系。 老百姓更关心的是那些底层官吏有没有腐败。 我跟政府机构没什么接触,也就是汽车注册什么的,所接触到的工作人员态度绝对彬彬有礼。因为超速跟警察和法院打了好几次交道。运气好的时候警察可能就是一个口头警告然后放行。有一次超的太多上了两次法庭,程序一直走到 pretrial conference, 感觉整个过程就好像在接受什么服务一样轻松愉快。 也就是说,美国不管上层有多么腐败, 有多少阴谋, 但是基层官员体系相当清廉 。同样的情况我想也发生在日本。 一个国家如果到了底层官员清廉这个程度,就可以说是发达国家了。 毕竟普通老百姓每天接触的是那些基层官员。比如说在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 也许国民党上层有不少爱国将领,但是基层士兵相当腐败,结果人民受不了。 我认为美国这种官员分上下两层的体制有点像我国古代。古代中国的官僚体系中包括”官”和”吏”这两种身份。”官”有实权,可以作决策,可以作选择,可以象辛德勒说的那样有充分理由杀一个人而不杀。而”吏”没有这些权力,或者说”吏”根本就没有权力,他们只是执行”官”的命令,按照”官”们设计的规章制度去 做事。 美国现在正是如此。 基层公务员不需要有思想 ,纽约时报一个调查发现很多本身就是负责伊拉克事务的官员甚至分不清穆斯林的两个主要派别。 基层官员干活主要是照章办事,好处是随着年龄增长工资会稳定增长,退休以后有保证。 在官员选拔任命方面,我国古代的制度可能是”官”经过科举产生,也就是说做”官”得有功名。”吏”跟官之间有严格界限,”吏”很可能永远也做不了官。这 也就是宋江同志明明觉得自己有本事却只能做个押司整天很郁闷的原因。科举考试生产出来的人不论好坏,他们学习的出发点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通天”思想, 特点是立意无穷拔高 。在一次严肃的官员选拔中 不会让那些从小的志向是30岁以前赚取人生第一个一百万的人当官,即使心里这么想嘴上也不能这么说 。 美国的”官”则来自竞选。想要当个候选人参加竞选你得有很多条件,比如说出身好或者耶鲁毕业什么的,这些条件绝大多数”吏”根本不具备。也就是说,或许在美国一个演员可以当总统,但一个干了10年的”好民警”不可能去竞选参议员。我理解那些参加竞选的人的 共同点是具有”上层思维”的意识 。换句话说竞选口号必须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子孙万代,而不能说有利于他自己的退休保险。 也就是说,”官”比”吏”的境界高,IQ EQ都高,出发点就高。可能有人说布什IQ不高啊,对,但是他EQ高啊。 但是人品不一定高。我说的夸张一点,就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他的上层官员比较聪明,但是人品差;下层官员比较笨,但是人老实 。我国的情况可能是最上层人品都好,下层都很聪明。(不敢苟同!!!) 现在我们研究一下为什么美国下层公务员不腐败。是因为他们信教么?政府官员信教的不多。是因为美国政府教育的好么?跟教育有关系,法律条例讲的很多,但是不怎么讲道德。一般人都能体会到美国社会很讲诚信,但是这诚信并不是宗教或者道德的作用。 《Freakonomics》(已经有了中文版,翻译成魔鬼经济学)这本书记载了芝加哥市公立中学系统教师在统一考试中作假的故事。考试是选择题,作假方式相当落后,就是拿铅笔去更改学生的答题纸。由于缺乏足够的监考力量,以往这种作弊很难被发现,所以这么做的老师还相当多。 结果经济学家们采用计算机来分析学生的答卷,采用一个复杂算法来寻找作假痕迹,还真都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机会,即使是受”共和党和民主党教育多年”的美国人也有作假的。 基层公务员不腐败的一个真正原因是因为害怕,是人民的监督,更重要的是有敢于监督政府的人民。 美国大多数街头不允许摆摊,有一次我发现某个大商店门口有个看上去像是墨西哥人的中年妇女在摆摊,两个好像城管人员的男子(也可能是警察,没穿制服,车也不是警车)在强行收她的摊。那女人耍赖坐在地上不起来,” 城管”过去拉她。我听见她喊道”我怀孕了!救命!”这时候过来一个20多岁的姑娘,走过去让那二人不要拉,说谁都别动,我已经给警察打了电话,等警察过来。 结果那两个人就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等着。 如果老百姓认为官员腐败是正常现象,甚至司机不请交警吃饭就觉得不踏实,你以为是谁惯出来的这帮腐败交警呢?你看到城管欺负人能想到拍照片发到网上,为什么不上前制止呢? 第二个原因是可以腐败的空间很小。如果一切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吏”们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的事情。就好比前些年让中国网民魂牵梦绕的那个美国女市长,她连自己到中国访问的经费都不能自己决定。 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政务公开,这方面我不太了解美国具体情况。如果一切招标都透明,评委们的选择权是很小的。 注意这一套可能对那些在上层的高官没什么效果,如果一个人特别聪明他总有办法绕过法律。但美国的好处是你抓不到他们的证据你可以拍纪录片,拍电影电视剧来表达你的愤怒。尽管这些愤怒也没什么用。 然而法治国家并不是说所有违法现象都受到查处的国家。法治国家是绝大多数人不敢违法,绝大多数政府官员不敢贪污的国家。 最后我们再回到帽子。后来看我上台领证书的时候给我拍的一小段录像,我看到我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台的过程中帽子边上垂下来的那个流苏随着我的头不停摆 动,幅度还挺大,非常难看。看到这个画面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我国古代国君的王冠前后都有一串串的珍珠。这些珍珠串起到的作用就是如果国君的头部不稳定它们 就会来回大幅度摆动,别人一看很难看, 就逼迫国君必须正襟危坐。 我理解法律和监督就是美国官员帽子上的流苏。 原文: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69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72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74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76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86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89
1453 次阅读|2 个评论
领导是怎样成长的?
热度 12 yaoqizhou 2014-3-16 09:41
上 有哥有姐下没有弟妹的我从小就是一个被领导的角色。在小学里就是一个普通学生,在中学里,老师见我成绩不错,就让我当了个课代表,做些收收作业,出出黑板报之类的杂活。上了大学,班辅导员见我有过做班干部的经历,就分配我去当体育课的课代表。体育是我的弱项,外行无法领导内行,做了一年就做不下去了,从此一身轻松,一直到了美国博士研究生毕业进了朋友公司。那时公司刚刚草创,被逼当上了领导,体会到了管人真是个大学问,还是躲回学术界为妙,人事关系简单得多。 我太太虽然也是最小,但哥姐都比她大很多,所以从小基本独挡一面,小学六年级是三道杠大队长,中学曾当过学生会主席。到了大学里,又是班长团支书,后来出国才被耽误官途,就只能领导我一个人了。不过在印地安那州教中文时,任印州中文教师学会会长, IUPUI 中文学校校长,做得不亦乐乎的,也算是把她的领导才能发挥了一把。但现在到了澳洲,刚刚找到在附近中学和我的大学教中文的临时工,又只领导一个人了。 我大女儿长得象我,但性格更象她妈妈。在她妈妈的言传身教下,愿当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在初中七年级时,她被选上她中学 Tri-M 音乐荣誉协会和国家中学生荣誉协会的这两个协会的会长,这在只有两三个亚裔,其他都是美国白人的学校是真不容易的,这主要由于她有一个很大的朋友圈子。不过她也说,她感觉在美国总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朋友,毕竟背景不一样,爱好难相同。我安慰她说,太容易得来的朋友往往不那么值钱。这回,全家跟我搬到澳洲后,她也得从头起。我常常担心的是她能不能重新建立起一个朋友圈子,毕竟年龄越大越难啊。想当年,我从江苏江阴随父母搬家到邻县沙洲(现在的张家港)的小学,就怎么也进不了当地小学同学间已建立的圈子,一方面是我不善于和人打交道,另一方面是我当时的江阴话和当地的沙佬话不一样,常常被笑话。现在她的美国口音在澳洲同学群里会不会给她带来新的麻烦? 大女儿的高中是昆士兰公立高中,是一个需要考才能进去的精英高中。好处是大家都是从各个学校来的,都得在高一重新建立圈子,但她们大多数应该都有以前认识的同班同学同时进来的。开学第一天,女儿果然就有点失望,好几个同学和她交流时仅仅是敷衍了事,忙着和她们以前认识的朋友打招呼,回来说她挺担心交新朋友的。还好,第二天,她就发现有好几个能谈得来的了。又过了几天,就已经如鱼得水了。她的美国背景为她交朋友带来不少好处。特别是,美国和澳洲很多东西说法不一样,常常搞得大家开心大笑。例如冰棍是 ice block 而不是 popsicle ,手电筒是 torch 而不是 flashlight ,橡皮是 rubber 而不是 eraser 。此外,虽然中国人没几个,亚裔学生几乎占了一半,同时相当多人有国际经验,这也为她顺利融合其中提供了方便。 不久学校发了一个通知,愿意去黄金海岸市政府做青少年市政委员会的就写一个自我申请给负责老师,讲一讲为什么自己合格, 每个月办公一天。全年级就两个代表的位置,她的年级一共一百人,有四个班。大女儿马上写了两段,谈了她过去的领导经验和她对了解澳洲政府行政的渴望。我瞄了一眼,觉得写得不错,就是有点长。她送出去后,没想到第二天就被选上了。我当时想,澳洲到和中国一样,老师说了算,不象美国要同学选举,当领导看样子容易些,只要瞄准老师就行。 但又不久,她回来告诉我们,今天选举班长。想当班长的或推荐他人的就上去讲一分钟,然后就选举。一共有六人上去讲。居然有两人上去是为同一个人 他们过去的同学 拉票,介绍了那人过去的领导经验和善于帮他人忙的往事,还有一人上去就说选上了就请大家吃巧克力,我女儿自然也挺身而出, 上去自荐。 我问她上去讲了什么?她说主要讲讲为大家服务的精神。第二天,结果揭晓,她又被选上了,这次是同学投票选上的,特别高兴。我问她是不是因为她一分钟讲得最好?她认为是她的美国口音意外地为她加分。很多同学对美国音有兴趣,从而使她的朋友圈子越来越大。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不知这是不是澳洲年轻一代从小看美国迪斯尼电影长大引起的。她现在信心很大,准备明年参加全学校的学生领导选举。选举要靠知名度( Name Recognition ),一个有美国口音的女孩容易打开知名度,这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她说到时她会一人一人地拉票。 新领导诞生了,学校特地开会颁发勋章并邀请家长参加。校长讲了一通领导是怎样练成的,可惜我没有听进去几句。最让我注意到的是尽管这个学校亚裔几乎近一半,学生领导中澳洲白人还是占绝大多数。看样子和美国一样,华人第二代是学业成绩好的很多,能领导的较少。一是进入主流圈子的确不容易,就像我女儿说的需要“ make an effort ”(努力),二是靠一技之长,生活得也挺滋润的家长们务实,不很重视是不是当上领导。女儿愿意当领导,是和她妈妈的模范作用及自己爱揽事、愿出头分不开的。 就这样我们家新领导要成长起来了。
个人分类: 家庭教育|10480 次阅读|13 个评论
选举班干部这件事儿
wonsure 2014-3-5 11:07
有时候,行政命令更有效,至少不浪费时间,不搞幌子。 现在上过大学的人,应该都有选举班干部的经历。 选举一般都有候选人,候选人怎么产生就不说了,最终结果也一般不会出候选人范畴。 不被提名候选人的话,想被选上不太容易,除非学衡阳的人大代表或者美国的总统,提前想法四处拉票。无缘无故,谁会让你得好处呢?! 选举分为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差额选举还是有点意义的,有竞争,所以候选人可能会和选举人搞点关系,至少面子上能过去。 选票一般要超过一定的数量才有效,如果因票数原因未选出足够人数时,需要继续选举,直到选出所有的班干部。这样的话,就是你再不喜欢某人,你可能也得投他的票,不然,你不能离开会场。等额选举更是如此,如果想不浪费时间,选所有候选人就行了,哪怕你怎么不情愿,反正最后结果就是那样。如果选票有猫腻的话,你更没办法。 现在的选举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所谓的“班干部”,就是这样产生的。 他们做错事了,是你选出来的,你能有怨言吗? 他们出成绩了,其实也有你的功劳,你是不是应该感到无比的欢喜和自豪?
2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给中国燃烧学分会会员的一封信 (姚强)
alick1 2014-2-27 14:14
火之翼 各位会员, 国际燃烧学会是于 1954 年成立、注册地在美国的一个国际燃烧界的学术团体,是国际燃烧界的最高学术组织,其主要活动为每二年召开一次国际燃烧会议,同时主持出版学术期刊 Combustion and Flame 和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以 1982 年正式成为国际燃烧学会的分会集体会员,在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国际燃烧学会的活动。并于 2010 年在北京清华大学成功举办第 33 届国际燃烧会议。 中国燃烧学研究在广大会员的努力下,在研究队伍、论文的数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国际燃烧界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 另一方面,我们在原创性、引领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同时在积极参与国际燃烧学会的活动方面也需进一步加强,增加我们在国际燃烧学会的影响力。 国际燃烧学会也正在进行改革,今年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国际燃烧学会理事会的选举进行全体会员的网上投票,这一工作已经启动。今年有部分理事会成员(大约 6 位)将离任,并增选新的理事,中国分会正在积极推荐候选人,争取成为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公布日期为五月),在成为正式候选人后将需要大家投票产生(投票时间为六月 - 七月)最终人选,结果将在旧金山今年的第 35 届国际燃烧会议上公布。 通过与国际燃烧学会的协商,所有个人会员的投票资格的认定方式确定为: 个人在网站注册,注册时间为 2014 年 3 月 30 日之前。个人注册完成后,中国分会将对注册信息进行审核并发出确认函。可以进行注册的会员包括:正在从事燃烧研究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在校的研究生等。 注册网站: https://www.combustioninstitute.org/, 进入网站后请在最上层点击 Register 键,即可以进入到注册页,请大家认真填写,请大家注意有关的名称一定要正确填写,内容包括: giving name( 名 ) , family name( 姓 ) , email( 电子邮件 ) , phone( 电话 ) , section (分会)是选择项,请大家选 China, affiliation 请大家一定要正确填写,大学填写大学的名称、研究所填研究所的名称,企业也是,不要填二级单位如院系之类的名称。所有的信息为英文。如果是学生,要专门选择 student 项,其他人员不选。 中国分会将根据注册情况进行确认,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请大家耐心等待。 有问题请大家及时联系。 联系人:国际燃烧学会中国分会,清华大学姚强: yaoq@tsinghua.edu.cn 国际燃烧学会中国分会 姚强 2014.2.26 ================================================== 后记: 以上邮件是姚强老师转发的,希望对燃烧学方向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前去注册,然后投票, 选举中国的知名学者!谢谢! 新一届国际燃烧学会理事会成员的网上投票说明: https://www.combustioninstitute.org/News/indexNewsDetails.php?details=121 个人投票资格注册网址: https://www.combustioninstitute.org/Voter/register_voter.php?action=newamp;voter_id=0 燃烧学会主席 KatharinaKohse-Höinghaus 的信 h ttps://www.combustioninstitute.org/News/indexNewsDetails.php?details=116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3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发:刘新垣院士对院士选举的一点意见
热度 4 wych199771 2014-1-22 22:13
按:此文是应刘新垣院士的要求,由我代为转发到科学网(他未在科学网开博)。 对院士选举的一点意见 有人问我:你推荐的其他院士如何? 我说:我推荐过很多优秀的院士,从未遇到作假问题,其中有的为两次 Nobel 奖获得者的学生,有的现在为全球的著名基因专家,有的现为全球顶尖杂志的编委,有的现在是学部领导。而且我的推荐有时还很不顺利,与生化界头号人物对立过,为某人当院士奋斗过数年,对评选院士时无理打压申请者的院士,我甚至至今不愿与他握手。我为人极力主持正义,爱打抱不平,既推荐优秀的科学家当院士,也批判不好的院士直至主张清除之(包括自己推荐的院士,哪怕自己会受处分,也要坚持正义和院士标准)。主持正义是我的禀性,虽然经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也因此吃过不少苦头,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崇尚包公的品格。 还有人问我: 你本人推荐了作假院士应负什么责任?我说也应受到一定的惩处。因此,我对处理作假的院士候选人有关意见如下: 1 .首先要惩处作假的院士申请人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第二条(“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包括不得作虚假陈述),我建议如申请人论文作假,12年(6次)内不得再申请院士(年长者这一辈子就完了,但年青者还给他一次机会); 2. 其次要处理推荐单位,因为它是第一推荐人。其领导应负责任:记过或其他适当处罚直至下台。此外,如其领导不是院士, 4-6 年内他不能申请院士;如是院士,按院士条例处理。同时,单位应停止其推荐院士候选人资格 1 次(不能不惩处,也不能太长,因会损害其他无关人的利益)。 3 .对推荐了论文作假候选人的院士的处理 应停止 2-4 年推荐院士的资格(要远轻于单位负责人);资深院士因为已无推荐的资格,但也不能不处罚到他,应停止他参加两年一次的欢迎新院士及学术报告的院士大会资格 2-4 年,不妨现在就从我开始,以戒后人。 关于院士选举,我个人认为有 两 点最为重要: 第一,申请人不能作假,以后才能公平评议。 第二,院士不能因人情关系而为水平不高的申请人说好话,更不能允许受贿而为他说好话,防止私人关系影响院士评选,这是院士改革最关键之点,因最难辨别,故也为最难之点。一旦查实一定要严惩(停止其推荐院士资格 4-6 年)。在评审时,院士们也应自觉抵制这点,我就成功抵制过一次:不让较低水平科学家当选院士而让优秀科学家当选院士。 除上述两点,我个人认为现行院士选举的其他措施都好落实,也是公平合理的。 刘新垣 2014.1.22
4206 次阅读|16 个评论
占卜和推理(3)
热度 9 xying 2014-1-16 08:42
这里的“占卜”泛指各种实现随机选择的方法,它在古代祈求神灵指点,乃至现代通过选举表决的方式被广泛地应用。推理则是根据理论或经验凭借着人们的智能做出确定性的决定。 远古蒙昧,人们对于未知事物充满敬畏,容易放弃无知的猜测和无谓的争执,听从一种直截无偏的裁决。占卜便应运而生。它能胜出,是因为随机比起偏执有更好的成绩。它能平息争议,是因为公平无偏。能为大家所遵从,则是借重了神灵的权威作为强迫的理由。 随着人们心智渐开,很多过去无法理解,只能听天由命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理性辩驳来分析和决断了。巨大的成功使得人们自信心过分膨胀,总以为天下的事,用道理都可以说得通,决定得了的。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世间很多的道理似是而非,各执一端。 东汉时陈蕃,十来岁时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薛勤来访,问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除扫天下,安事一室乎!”,据说薛勤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就是各说大道理唬人了,双方听不进,于事也无益。其实《后汉书》里只有陈蕃很牛逼地说的那段话,薛勤那句是后人添上去教育小孩的。大人总说:要想成就大事,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历史上陈蕃是当了大官做了大事,“大丈夫处世,当除扫天下,安事一室乎!” 便作为少有大志的证据。编出来的后面那句,就被解释为,他得了教训,所以能成大事。要是他一事无成,一定会当作好高骛远不踏实,“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坏典型。这类正反都说得通自圆其说的名言,并不是可以用来做决策根据的。 另一大类似是而非的就是随大流的思想,随大流就是以大多数人的看法为准绳,人云亦云,行动也跟从。这种想法是认为大多数的看法总是对的,以为是集合了众人的智慧。选举中的多数原则就是基于这个认知。实际上,这个认知就像“意想不到的老虎”悖论中的麦克推理一样是没有根据的。想想看,电影院失火时你随大流和大家挤一条道好,还是走人少的安全门更明智?股市和楼市泡沫时,你随大流冲进去,这难道也是正确的选择? 从博弈的角度来看,运用占卜还是推理来决策,各有各的优势,取决于所处的局势。危机动乱呼唤英雄,推崇权威,和平发展存异共处,需要包容。关键是在不需要权威时,如何摆脱独裁。也就是在没有能推理而来的确定性优胜策略,不需要统一意志时,如何摆脱独裁的模式,走回各种策略都有机会表达的随机决策模式,取得真正包容大众意志的民主。 有人认为选举能够杜绝独裁,这是昧于事理不了解历史。选票只是人民拥戴的一种规范形式,如果真有这种单向阀的作用,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早就没有独裁的祸害了。实际上第一代的独裁者都是民众推选出来的。 在博弈科普系列中,我写过一个故事 ,演示了如何使用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中枢纽选票的技巧,通过合法的选举来操纵结果。 历史上由正常的民主选举走向专制并不少见,著名的有:法国大革命走向雅各宾专政和德国希特勒当选走向法西斯专政。苏联十月革命成功后,与列宁齐名的可以称为知识分子的领导人只有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托洛茨基是红军之父,布哈林是政治理论家和经济学家。声名,威望,功绩都远胜只管组织工作的斯大林。斯大林以组织的技巧,发挥了选举的力量置他们于死地。在精心的安排,适当的宣传,狂热的口号之下,人民选举造就了斯大林的独裁,而不是斯大林原先就具有绝对权威。一但独裁的权威已成,选举还能走出权威的意志?这是因为那时人民没有民主的觉悟吗?不。法国大革命,一战后的德国社会和苏联的革命恰恰都是追求民主,以之为旗帜,实现了选举为制度的社会。现实中的回归,都是权力经过时间被继承者们摊薄后,不同意志力量间的均衡,这时候才不能由一人说了算。 有人说:关键是制度。那制度靠什么来保证?宪法?宪法靠什么来保证?洛克说。。。 谁说的都没用。这一切都要靠人来参与,真正有保证起作用是博弈的实力,而不是空洞的口号。政治的现状是各种力量博弈的均衡状态。取决于组成这些力量中的人们,为自身和所在群体的利益各自努力的合力。 作为社会理性脊梁的知识分子,要用头脑思考民主真正有效的机制找出防止弊病的办法,而不是追逐潮流哗众取宠,简单用贴标签判定正误,满足于做山寨版。 人们追求民主是想防范专制的暴虐。已知的选举方法做不到这一点,除了买票、抹黑、诱导种种合法、非法的作弊手段之外, 50 年代以来美国许多政治学的研究,已经发现在原理上还有很多弊病,比占卜更容易被人合法地操纵。当社会资源被垄断后,选举只会沦为形式,并不能真正起着阻止的作用,或成为背后集团分赃的工具。既然这一切弊病,都是通过诱惑、欺瞒、威胁下才成为可能,那民主有效的机制则是要不通过能被操纵的思考,用完全随机的选择才能跳出陷阱,才起作用。我们需要一个大家都心甘情愿遵从的新的随机发生器,或者称为新的占卜方法。 无论占卜还是选举,其真正有意义的功能都是随机发生器。它们在历史上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只是后来被人发现漏洞后,做弊破解了。古代的占卜让你相信这是神灵的意志,现代的选举让你相信这是人民的意志。其实都不必是真的,但只要相信了,就能形成一种制度系统认可的力量,进而压迫,强制那些不愿意的人,达到平定争执,同心协力的效果。从奴隶社会到现代社会都是这么运作的,这个原理始终没有变过。它力量来自大家认同的公平。真正无偏的公平是不被人干预的随机,才不会受权力威胁,金钱诱惑,资源倾斜,资讯不均和智力欺瞒的影响,避免被操纵。 有的朋友说:“选举是民主的表现,不管结果如何人们都心甘情愿地接受。要用随机占卜,对你的故事里中午吃什么,可以接受。如果事关生死,能心甘情愿用完全随机的占卜来决定的,一定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的。这是人性!” 人性真的不愿意接受随机的选择吗?圣经中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实际上是描写:要仅仅依靠知善恶能力来决定自己命运时,人们的那种彷徨。你看看无数信神的人,每逢重大事情无法取决,都会虔诚地祷告以求上苍的指示,从各种征兆明悟之中,决定了自己的选择。人们在危难之中,期盼英雄,等待拯救,不也是放弃自己的控制,而听从自己意志之外的安排吗?如果人们意见相左,无法说服,要凭实力生死相搏,有一个机会,按合适的比例随机决定哪一方妥协,你还要坚持自己的意志吗? 也许,待到很多人了解政治的技巧,熟悉了如何在博弈现实中自处后,大家会设计出更少弊病的占卜方法,来决定争执不下的国家大事。在这之前,作为被代表的人,如果无法确信自己的选择,最能发挥出积极民主作用的神圣一票是:自己随机做出选择。
个人分类: 闲侃|6073 次阅读|17 个评论
占卜和推理(2)
热度 11 xying 2014-1-13 07:55
是按照常识和逻辑来推定,还是用占卜或混合策略随机选择,这是亚当和夏娃走出伊甸园后,关于决策理念的重大不同。相当于是用智慧果开启的辨是非能力来把握自己的命运,还是将命运交回给上天的安排。 世界上很多的事情并不是靠单方面努力,一厢情愿就能够决定的。博弈论便是研究这类事情的学问。博弈理论告诉我们:所有事情都有最好的答案(纳什均衡的策略)。但有的时候这个答案是混合策略。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供作选择的具体的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只有随机在它们之间指定一个,在统计意义上可能要比其中任何一个要好。想想猜拳,就不难理解这个结论。 所以世界上有些事情可以由常识和逻辑来确定,有些事情去占卜比起你苦思冥想如何决策更为明智。占卜从博弈角度看来真正的作用是一个随机发生器。占卜能够沟通神灵的说法只是引导大家信赖这个方法的手段。 有人说:你占卜的随机概率和混合策略的概率不一定吻合。是的,但这不是重点,可以在技术上改善,或者通过解释来调整。由占卜挑出了一个具体决策,它们可能是以不同的概率选定的。但就这个选定的策略而言,它们的后果是一样的。重要的是,这个决策不是由一定的思路按照逻辑确定性地选择出来。使用常识和逻辑推断的决策,都基于预先能够估计出的结果,在相同的已知信息下,它都是一样的。而采用占卜或混合策略的选择,对相同的局面,它可能不同,我们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好的还是坏的,只能祈求它是好的,或者玩得足够多时有把握它的统计平均结果是最好的。 据说最早的占卜用于狩猎的方向。与其根据什么似是而非的固定思路来推断,老往同一个方向寻找猎物,采用占卜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各方向的资源,在实践上也是成功的。大家都敬畏神灵,意见不同,交给上天裁决,卜个卦,谁也不能说不公,这就能平息争论统一意志。 破除迷信以后,重要的事情决策到现在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由一个人拍板,叫独裁;再就是大家选举,少数服从多数,叫民主。这多数原则,也就是随大流决策方法。洛克认为“根据自然和理性的法则,大多数具有全体的权力,因而大多数的行为被认为是全体的行为,也当然有决定权了”。这是自然法学家那里想当然正确的东西,也像麦克自圆其说的推断一样,不见得对。但对于不想依赖神灵的现代人听起来很爽,就奉为经典。 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是直接民主的典范,这里甚至不容许存在着权威。唯一的权威就是用选票算出来的“公民权威”。为了防止专制出现,人们设立了一个陶片放逐法。只要有足够多的票数,便可放逐大家认为潜在的独裁者。阿里斯提德素来以“公正者”著称。有一次“陶片放逐日”,一个不识字也不认识他的人,请他帮忙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名字。阿里斯提德大惊,问这人什么时候得罪了你,非要放逐他?那人说,我并不认识他,只是听说他是“公正者”就烦!所以一定要放逐他。后来他果然被民主选举放逐出雅典。雅典为了防止专制驱逐了社会的精英,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结果被北部崛起的马其顿王国所灭。 大多数人的意志往往是短视的,并不一定真正代表着大家的利益,尤其是在需要凝聚集体的力量抗拒外敌时。 选举最大的功效是阻止一成不变思路的政策。民主选举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是随机的。从心理上,各人的意志有机会表达,都有一定的概率被采用。从机制的效用上,这是一个大家都愿意相信遵从的,新的随机发生器。人们认为民主胜过独裁的最靠谱的理由其实是:在比烂时,它不是最烂的。这从博弈的角度很好理解:随机策略永远不是最差的。 既然民主最大的功用是随机发生器,为什么不用卜占呢? 其实在各种文明历史上早已如此。《尚书·洪范篇》说的是周武王在公元前 1122 年,取代商朝成为天子之后,去拜访商朝的遗贤箕子,想借重前朝的经验来治理天下,箕子总结了从夏朝以来的经验,其中的“稽疑”说的就是明辨疑惑的方法。 “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说是要建立制度选择专业人士管理占卜事宜,龟是龟甲卜兆,筮是用蓍草占卦。卜筮时,三人占卜,听取两人。重大疑难问题,用龟,筮,国君,官员,议员一起商量。还列出了详细的决策规则。仔细研究一下,比现代的决策程序上还要严谨更为民主。推算一下,如果夏商都是如此,那至少用了一千年。这么好的制度为什么后来不用了? 因为并非所有的博弈最佳策略都是混合策略,有些是有优势的纯策略。人的智慧渐开,对许多局面,聪明的人依靠逻辑推断,能在他人还懵然无知时确定了最好的纯策略,就取得了成功。人们自信心膨胀了,谁有点能耐都想自个儿拿主意,哪有耐心和后知后觉的一块猜拳?这占卜的事难以控制又处处受到制约。商纣王听说也是极聪明的人,他是谁都不听胡作非为,就不说他了。就是武王伐纣,这么大的事,占了几回卜都是不吉之兆,风雨暴至。众诸侯都心中恐惧,唯有太公望强之劝武王伐纣,武王于是出了兵。不听卜占,给蒙对了,也就开启了独裁胜利之门。以后卜占的地位每况愈下了,人们没有了尊崇之心老想作弊,用它来平息争论统一意志也就无从谈起了。谁是谁非在博弈后见分晓,从此就用对胜利登极者的个人崇拜来统一意志。在集聚着大众力量的绝对实力面前,局面简单,用不着什么随机的谋略,意志所向平推碾压过去就是了。直至耗尽势能。 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经济发展到了相互利益交错缠绕,谁都不想吃亏也不能掐死谁,朝中几派各有各的利益,都声称代表着一大帮人。当各派势均力敌,光靠大道理忽悠谁也不服谁时,这个博弈最佳策略只有混合的,这时大家又想起随机发生器了。 民主选举这个概念实在高明。它首先给人参与感,国家的命运由你手中一票来决定的;第二给你公平感,无论高低贵贱都是一票;第三给你合理感,结果由多数说了算。既然给你公平合理参与的机会,如果最后的结果与你的愿望相反,你也得认命。不然大家依法共讨之,如同过去奉天行事,这就能凝聚起大众的力量。所有这一切只是让大家相信这个随机发生器,并心甘情愿地接受它的结果。就像我们的远祖相信占卜一样。 有人生气了,“这选举是普世的真理,进步的潮流,你竟然说它的作用像占卜,真正是反动!” 有人这么生气可以理解。以前,对怀疑反映天意占卜 的 ,几千年前人们都是这么激动的。后来质疑天子和伟人时也是这么激动过。现在将信仰神灵换成相信人民,将沟通神灵的占卜改为反映民意的选举,见到对此稍有想法的,不屑动脑的人还是这么激动。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其实在现实的世界无论何时,有实力才能参与博弈,否则只能被代表,有能力质疑才是民主社会合格的公民,如果不容思考只能盲从,你有什么智慧来看清选举中政客的忽悠,有什么把握分辨谁是真正代表着你和群体的利益?这时还不如去拜过佛祖、划了十字、默念原则后,依随机决定,更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待续)
个人分类: 闲侃|7192 次阅读|26 个评论
疏离权力方能彰显院士权威
热度 6 jiahepeng 2013-12-29 13:01
201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分别发布。中国科学院新增选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51名。   从媒体发布的消息看,本次两院选举波澜不惊。2011年落选、又因在今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而成为人们热议焦点的着名海归、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如期当选;而早些时候以弃选院士作为筹码“死磕”同事的南京大学教授王牧与其对手双双落选;早先舆论关注的竞选工程院院士的国企、政府高官大部分最终没有当选。   总体来看,学界与舆论皆大欢喜。也正因为如此,在院士提名阶段沸沸扬扬的种种新闻,反而在新科院士登台时提前落幕。各媒体似乎都只是礼节性、程序性地履行一下院士选举结果的告知义务。其实,回顾近几年的院士选举,每次莫不如此。那么,为何在过程中如火如荼的新闻,会在结局揭晓时偃旗息鼓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先从院士选举过程中何以有如火如荼的新闻说起。在本质上,造成张曙光削尖脑袋想当院士和年长院士欲告老还乡而不得的原因是一样的,无非是科学或科学共同体所构筑的权威成了当今社会极为重要的资源,也就成了获利或者保证既得利益的重要手段。前者是个人要获利,后者则是机构需要靠院士来保证获利,多一个院士多一道保证。   正因为院士成为权力资源,院士选举才会赢得如此多的关注。而坊间所报道的多数院士选举新闻均为负面或争端新闻,也恰恰是因为在公众对体制存在相当不满的情况下,报道院士不当行为或选举中的不端行为,就如同报道腐败官员的新闻一样,让人们有了“泄愤”的快感,也让媒体人有了维护正义的快感。   实际上,不论是公众还是报道院士的媒体,对新科院士到底做什么科研,有哪些真正值得当选院士的成就,既不熟悉,也不关心。这种对院士及其所代表的尖端科研的陌生,是芸芸大众最正常的表现。我们切不可以此责难他们无知,但与此同时,负责院士制度运转的决策者们却也不应该庆幸暂时躲过了民意的炸弹。   要知道,院士之所以能成为权力资源,并非因为中央的一纸命令,或者宪法的约定,而是因为其所代表的科学权威。科学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科学共同体——由从事科学专业工作的人组成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也使科学具有权威性。在理想的情况下,科学共同体要严格按照科学的规矩、理性的精神行事,发表论文、评定职称甚至是评选院士,都要按照共同体自身的规矩办。这种科学共同体的自治与科技所具有的巨大社会效益合在一起,构成了科学共同体、包括置于其顶端的院士对社会其他成分的相对权威。   要使院士的权威真正得到尊重,我们需要的恰恰是让其疏离权力。让科学的权威,变成理性原则与专业精神的最高代表。而同时,我们也需要弘扬获选院士们取得的科学成就,让获选院士真正成为中国科学进步、科学共同体自治和科学精神的有力推动者。   到那个时候,我们要面对的,将不再是院士选举时的种种爆料,而是新科院士当选时的全民科学盛宴,是院士们以学问和人格化成的对学科发展的促力,以及院士们凭借自身专业技能,为国家发展所作出的一次次面向公众开放的咨询报告。(本文12月25日发表于《中国教育报》)
个人分类: 科技政策|5483 次阅读|6 个评论
俺对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选举结果的两个预测都落空了
热度 29 曹聪 2013-12-1 20:36
11月初在北京开会时,俺得知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选举将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进行。此后,科学网不断传出小道消息,俺也从其他渠道证实了这些消息很可能来自大道。这些消息令俺很失望,因为俺对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选举结果的两个预测都落空了。 全科学网的人都知道, 2011年夏天, 俺与一个朋友打赌,施一公将落选当年的中科院院士选举 。结果一语成谶,那个朋友请俺喝了几杯小酒。 2013年5月,俺再次预测: “ 施一公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可能性依然高达 80%” ,理由还是两年前的那些: 第一,清华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部没有足够的人帮他过关。 第二,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文理学院外籍院士只说明施一公是中国公民了,并不代表对中国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包括央视在内的对施一公的大力宣传,将适得其反。中组部不可能在院士选举时强迫院士们选施一公。 第四,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文理学院外籍院士也并不能说明曾被他得罪的人就会买他的帐。 但是,施一公高票当选 2013年中科院院士。当选院士的还包括厦门大学的韩家淮和复旦大学的金力,两人与施一公一样都是从全职海归的海外正教授。俺在这里向这几位当选的院士表示衷心祝贺!如果饶毅没有声明“不再参选院士”,他今年上榜的可能性将超过80%。当然,这是马后炮。 在“曙光门”甚嚣尘上的 9月,俺又预测 “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人数将创历史新低” ,所谓新低就是不超过 张曙光差 7票当选那年的35人,理由是很多人票买不成了。 这个预测又失败了。据小道消息,当选人数超过了这个数。 俺在这里向各位当选的院士表示衷心祝贺! 为什么俺今年的两个预测都不靠谱?仔细想想,这都是“曙光门”惹的祸,或者说是“曙光门”带来的 unintended consequence! 一篇 Impact Factor4.6的SCI论文的第一作者都能卖到9万人民币 ,院士的头衔可能真是有市无价的。以前院士买卖仅仅是言传,这次张曙光将丑陋的真相抖落了出来,舆论哗然。 全科学网的博主对中国院士将他们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一点自主性和自主权拿来做交易而义愤填膺,以至于 鸿飞学兄要俺去考察“违背科学精英的形成的普遍主义原则”了 。 全中国的科学家、全中国的领导人都将眼睛盯着这次院士选举了!院士们可能也听到了风声,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将改革院士制度。谁再做手脚、出幺蛾子无疑将自取其辱。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想买票的候选人肯定没戏了,哪个院士还敢顶风作案?而施一公们胜出可能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这正是俺第一个预测失灵的原因。但是,院士们仍然可以按照程序和规则多选几个啊,于是,俺的第二个预测也不灵了。 还好今年没有与人打赌,否则惨了——要花不少酒钱了。嘿嘿!
个人分类: |10515 次阅读|43 个评论
[转载]胡春华: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扎实做好村级换届选举
hucs 2013-11-15 11:59
胡春华: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扎实做好村级换届选举 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5/c64094-23549998.html 2013年11月15日08:31 来源: 南方日报 原标题:胡春华出席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扎实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各项工作 昨日上午,我省召开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明年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省委书记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胡春华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强政权建设、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做好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十分重要。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做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党的领导深入社会各方面,确保党在基层的领导坚强有力。 胡春华强调,要以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为重点,扎实做好换届选举各项工作。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一条根本要求,贯穿到换届选举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作为衡量各地区基层组织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要选好配强党组织班子,把最优秀的基层干部放在党组织书记的位置上,大力推行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居委会主任,农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村、居委会班子成员,进一步提高“一肩挑”和“交叉任职”比例。要注意保持基层治理基本框架的稳定,坚持县、乡镇、村和区、街道、社区作为城乡社会治理的基本框架结构,确保党在城乡基层的阵地更加稳固。 胡春华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换届选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各市、县(市、区)党委书记要亲自抓、负总责。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各个方面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换届选举工作。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抓好换届,确保按时间、高质量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任务。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玉妹在部署工作时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抓好宣传发动、选委会推选、参选村、居民登记、候选人推荐提名、投票选举等关键环节工作,确保平安顺利地完成村级换届任务。 省领导林木声、雷于蓝出席会议。副省长邓海光主持会议。 各地级以上市市委组织部部长、分管副市长、民政局局长、省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在广州参加了省主会场会议。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各地分会场会议。(记者/胡键 通讯员/岳宗)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个人分类: 博士学习|1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今年的院士评选提个临时建议
热度 1 zhangxw 2013-9-15 10:45
给今年的院士评选提个临时建议 张学文 ,2013/9/15 鉴于张曙光事件 , 建议今年把行政职位高于县太爷 ( 不包括县太爷级别 ) 的候选院士的评选工作暂停一轮 . 而没有触及本规定的候选人照常评选 . 理由 : 1. 张曙光事件的冲击 2. 给今年已经付了一些打点费的候选人一个下台阶的机会 3. 给中科院完善院士选举制度一个缓冲时间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180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院士”梦害残了张曙光
热度 9 Majorite 2013-9-12 11:53
“院士”梦害残了张曙光 作者: 黎明 (搜狐加精博文) “ 消极和颓废不属于共产党培养出的人。”这豪言壮语出自 “中国高铁第一人”张曙光。这时代强音是在一个特别豪壮的时机发出的——张曙光在受审做最后陈述,此话被用来结尾。 一条豹尾,甩出一位共产党人在出庭时应有的操行。曙光同志在歌唱:培的好,养的妙,培养出曙光呱呱叫! 吃水不忘挖井人,应该;受审不忘共产党,也不错。曙光同志提醒上级千万别以为他成了党的敌人,要知道他不会怨恨党,这很聪明。说相声的有句表扬身材的话,说是“下身虽然短了点,但上身还是蛮长的么”,不妨拿来套用一下:曙光同志虽说人性弱了点,党性还是蛮强的么! 不错, 曙光同志提及自己的行为时确实说过“我觉得自己人品太差,做出这样的事情恶心!”对此,我们应视为违心之论,实乃为讨小好而不得已的瞎说。比“消极和颓废”更差劲的“人品太差”,不可以与培养之功联系在一起,高智商的曙光同志不敢不承认我指出的这一点。 9 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涉嫌受贿案,根据检方指控,张曙光在13起受贿事实中,共获赃款折合人民币4700余万元。在公诉人宣读完起诉状后,张曙光当庭表示:“都是事实,我全认。” 查实4700余万元,不等于实际到手和藏匿的钱财总数,“ 我全认”之余,曙光同志没准还偷着乐。亲近人早就个个富得流油,他们积极配合追缴赃款,案发后大部分赃款已经追回,起诉后亲属又继续退缴60万元,从轻发落看来已成定局。争取最少的刑期,再拿千把万减刑也许还能,如今“青山依旧在”,然后“依然曙光红”,曙光同志做的对。 受贿金额巨大,但他不承认自己贪财爱钱。 在最后陈述中,他声泪俱下,“我是个能吃苦的人,要那些钱干什么?” 他说:“ 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就放松学习,追名逐利,想评这个想评那个,在犯罪的道路上,从小到大,渐行渐远。”曙光同志说的很清楚 ,“想评这个想评那个”害得他犯了重罪。说具体了,就是 他是为了当学术权威,想进步。 他曾于 2007 年、 2009 年两度参评中科院院士,第一次得票寥寥无几,第二次以一票之差未能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数。 按曙光同志所说,他先后 3 次向今创集团总裁戈建鸣索取钱款共计人民币 800 万元、两次收受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共计 1000 万元、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钱款人民币 500 万元,均与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有关。算一下,这三次索贿,合计 2300 万元,占查实“受贿总额”近一半。 能影响院士评选的人并不多, 2300 万元“活动费”若均摊在每个相关人士身上,一网打尽院士评选团队也不冤枉谁。何况,曙光同志活动院士资格得到刘志军、铁道部的大力支持,有企业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为他拉票,挨个跑评委,包括组织评选专家去各地出差,参观动车基地的生产活动,介绍高铁技术消化吸收成果,来回都是公费,每人还送了礼品。还有,曙光同志亲自掌握着科研项目经费,也成为拉票的利器。这么一合计,花在“学术权威”身上究竟有多少钱,不好说。 曙光同志在自己权力挟制的领域,可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而涉足另一块腐败领域,就当不了自己命运的家。几千万元花出去,打了水漂赚了恶心:老子索贿贪污也不容易,你他妈的居然比老子还黑! 黑吃黑,一个腐败吃另一个腐败,腐败的曙光同志让别处的腐败分子害的好惨。 诚然,曙光同志将恶果推诿给院士评选,以此表白“非贪之过”,说法并不客观。当上院士,不仅大大开拓索贿的路子,更重要的是多了一支坚固、庞大的保护伞,人身财产空前地安全,心里踏实。 饮恨于院士竞争之路,曙光同志理直气壮地耿耿于怀,而今,他像准备巨资买官的刘志军一样,吐了人家一脸狗屎。不过,看来评选院士的那些人就是牛,人家稳坐钓鱼台,不辟谣,不回应,司法部门也不曾提及有谁受贿、传谁作证。 再说另一面,曙光同志应前后照应,不要自相矛盾。减去院士竞选活动费,为情妇、为豪宅、为收藏古董等目的索贿金额还是不少嘛,你问“要那些钱干什么”,这问题你自己回答过了。再就是 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顶尖专家,他们也是党培党养的,所费心血不比你曙光同志少,你一个不做学术研究的人,最终以一票之差落选,难道这不正是“绝大多数还是好的”的证据吗? 北京这地方,水深的伸手不见五指,高大衙门中的达官贵人,被外围组织以及真真假假的外围人员层层包围,没相对清廉的真中介办不成事。 曙光同志也可能被中介坑了,中介扣下的钱过多,结果就功亏一篑,一票失成千古恨,没了下一回。 “我对不起我 85 岁的老父老母。自从干了高铁,我的春节都是在现场度过的, 10 年了,我没有和我的老父老母吃过一顿年夜饭”……我情系高铁,生死难弃”。曙光同志很忙,定项目,选客户,要贿款,陪情妇,收古董,争院士,还伙同老婆给刘志军拉皮条,连陪老婆睡觉也没时间,都忙的猪狗不如了,就别说陪父母了…… 我靠,才高八斗的曙光同学于法庭上表功,整个一单位小秘书写先进材料的路子,总突出公而忘私不管家人死活,可见假大空没人性的官场八股文害人匪浅。 曙光同志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才。和他一样的船百舸争流,和他一样的树沐浴春风春雨骚动春情,比喻极为贴切 。“希望更多人能吸取我的教训,淡泊名利、清白为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这个国土上,你要做官员,你就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大家吸取我的教训”。曙光同志发挥余热,仍不忘讲政治教育所有官员,只是听了让人寒心:这么优秀、这么“战功赫赫”的人物都做不了清官,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3015 次阅读|9 个评论
潘学峰诗歌:总理竞选debate的感想
duke01361 2013-8-11 18:02
潘学峰诗歌:总理竞选debate的感想 来吧!让我们一起站在这个讲台上 面对着国民申诉我们的主张 请务必清楚地告诉我们的人民 哪里才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我们如何才能把环境变得更加健康? 面对世界风云的变幻, 我们如何才能走过地老天荒? 我们子孙的未来如何设想? 哪里才是人类的天堂? 我们如何才能使家庭变得更加和美 我们怎样才能把孩子们培养成栋梁 我们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 我们如何创造机会让我们的收入扩张? ..... 来吧!让我们一起站在这小小的讲台上 面对着人民认真地申诉我们的主张 我们虔诚地解答人民的关切 我们尊重人民的考量 ....... 这是我见过的总理选举 就在今天这个晚上 2013年8月11日总理竟选辩论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2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鲁荣渔2682”号案与BBC监狱实验
热度 1 自我源于思考 2013-7-20 10:58
“鲁荣渔2682”号案: 2010年12月,鲁荣渔远洋船共33人出海,其中18人没有船员证。2人难以忍受高强度的海上工作,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早些回国),串联9人劫持远洋船,又因劫持过程出现死亡事件,引起绝望情绪出现,继续出现相互猜疑等负面情绪,相继发生了杀戮、内讧、残害事件,至2011年8月轮船出事被发现,已经造成22人死亡…… 今天看来,BBC监狱试验仍有巨大的现实参考意义! 在封闭的环境下,少数人会不自觉地通过暴力树立自己的权威意识,这就是BBC监狱实验的意义所在。它提醒人们,任何社会都必须要有公共权力维护其运行的稳定,而公共权力也必须接受民众的监督、选举和罢免才不至于出现专制。 BBC监狱实验报告(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871-362652.html BBC监狱实验报告(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871-363597.html BBC监狱实验报告(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871-363963.html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14985 次阅读|3 个评论
施一公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可能性依然高达80%
热度 105 曹聪 2013-5-26 20:12
2011年夏天,在当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选举揭晓前, 俺与科学网某博主打赌,施一公将落选 。结果证明俺有先见之明。 首先,从程序上说,当选院士得“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下一轮都按得票多少。 而清华大学在生命科学部没有足够的院士为施一公保驾。 其次, 资深院士何祚庥指出,中国院士“最重要的一条是对提高中国的科学是否起重要作用”。 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第三,围绕饶毅落选院士的讨论实际导致了院士选举的政治化,更不利于施。 院士选举不容“政治”干扰,君不见当年李鹏总理出面也未将袁隆平推上去?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施一公太“牛”,比饶更“牛”。而且施饶联名的那篇《科学》社论得罪了太多的人。就像当年“朱毛是一个人”,施饶穿的也是连裆裤。 上述几条都没有改变。清华在生命科学有足够的人帮他过关吗?没有。 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文理学院外籍院士只说明施一公是中国公民了。并不能说明他对中国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包括央视在内的对施一公的大力宣传,将适得其反。中组部不可能在院士选举时强迫院士们选施一公,这无疑将酿成国际丑闻。 最后,施一公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文理学院外籍院士也并不能说明曾被他得罪的人就会买他的帐。 所以,以俺愚见,施一公此次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可能性仍然高达80%。 顺便说一句,随着华人更多地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来自中国的外籍院士将与日俱增。
个人分类: 中国院士|10670 次阅读|163 个评论
你知道两会是如何选举的吗?
热度 7 mdzhao 2013-3-13 12:13
一直在看葛剑雄的“两会日记”,挺有意思的,了解了不少相关的信息。比如有一天的日记中描写了开会入场的情况:领导们都是要排着整齐的队伍,9点钟一到,音乐响起,他们按次序鱼贯而入,一点也乱不得的。葛剑雄在后面的点评是:“有必要吗?我们政协开幕,从主席到委员,应该都是平等的,坐在台上,只是因为工作需要。照理,应该是主席、委员都是同时就坐的,没必要排着个队进来,又不是走到你前面去,官就比你大了。报纸上登名单,有个国家体制的问题,没有错,走路的次序就没必要搞成这样。”又有一天的日记写了开联组会的情况,这个好像也没见到具体报道的。葛剑雄的日记写道:“联组会,每年政协大会期间都会开一次,每次都有有关部门的领导还有中央领导来参加。上一届的联组会,先后有李克强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政治局委员王刚等来参加过。但是这一次,包括去年上一届最后一次会议的时候,就只有教育部长袁贵仁来了,让我们不大满意。我们希望有更高层级的中央领导来。因为有很多事,不在教育部长的职权范围内。所以我开玩笑说:我们有点自娱自乐。在座有不少大学校长、书记,他们平时跟教育部长交流的机会很多,有些事我们也呼吁很久了,但那是教育部长解决不了的。比如说:前些年,国家实行大学教授的等级制度,有规定说,理工科和医科的,凡是两院院士,都定为一级教授;社科、人文与艺术类,最高等级是二级。这个很莫名其妙。有位知名的艺术类教授、指挥家说,我早就是一级了,怎么现在归教育部管了以后,就变成二级了,而且这辈子就只能是二级了?因为很早以前曾经评过教授的等级,但后来不执行了。这很荒唐。后来教育部有个妥协的方案,允许各个大学自己评定一级教授,但这一下放到学校就乱了。比如某知名大学的评定,官员出身的校长先拿了一级教授。明眼人都知道,他明明连二级都没资格拿的。另外,学校自己评了也没用,所有的待遇都只在学校内才有用,社会上没人承认。比如两院院士,在社会上是有礼遇的,乘飞机,享受VIP待遇,跟副部级以上官员,跟人大、政协常委是一样的;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定的学部委员,也相当于院士,就没有这些礼遇,因为没有政府颁发的证件。” 最近两天的日记写了关于投票选举的事情,也比较有意思,以前也不知道的。前一天葛剑雄便提到“电子选票尚不完善”:选票因为要选的人比较多,所以分成两张选票,一张是选政协主席,秘书长,一张是选常委,采取的办法是等额选举。选票上每个人名字下面,有赞成、反对和弃权三个选项,如果不反对不弃权,不需要在上面涂任何东西,就被认为是全部赞成,因为是电子选票。也就是说,选票发下来,你如果是全部赞成,就不要动笔,直接把这张选票投回票箱,就行使了全部赞成的权力。如果有反对、弃权,或者想另投其他人,那就要动笔了。葛剑雄在后面点评道:“这在程序上也不能说是错的,都是属于自己选择。但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就会产生具体的问题。比如人家都不动笔,我坐在那里拿一支笔涂写,就明显地向周围人显示,我是有反对或者弃权的,或者有另选的。当然,作为委员本人来说,这也堂堂正正,我在行使我的权力,但这会影响有些委员行使权力。比如他也会担心,这样做会不会让别人产生不好的印象。”后面一天,葛剑雄就写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情况:会议主持人宣布开始写票的时候,大多数人已经写好了,因为发票的过程比较长。像我自己,选票发下来,我很快就写好了,而多数人是一个字都不要写的。但过了十分钟,主持人问,大家写好了没有?这时台下有一位委员举手说:还没有。当然大家就等。等了又有好几分钟,再问:写好了没有?结果举手说:还没有。这时候全场就点哗然了,大家都望向他。这时会场里居然响起了一片掌声。第三次主持人问:有没有写好?这次他没有再举手,而是站起来,拿出照相机,把自己的两张选票放在桌子上,拍下来。然后大家就投票、计票。计票时发现,包括俞正声在内,所有的人都有一票弃权票,有的人反对票是0票,但是也有一票弃权票。我们分析,至少有一个委员给所有人都投了弃权票。他得辛辛苦苦地涂掉三百多个名字,是要花很长时间。这个人很可能就是那位委员。因为不可能有第二个或第三个人正好这么巧地也涂了弃权票。后面葛剑雄的分析是:“那位委员这样做有两种可能。一,他用这种方式提出对选举办法的意见。据说他在小组里已经提了,他不赞成这种选举办法;他这种不赞成并不意味着他反对里面所有的人,他要的是一种程序民主,以便大家更好地行使真正的民主。他采取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人都投成弃权。第二,他还给选票拍了照。我的分析是,他要检验这套系统是不是真正公正。如果不照相,万一计票的时候,没有人有弃权票,他就说不清楚了。我想他的两个目的都达到了。这也证明了,尽管我们的程序有瑕疵,但结果还是公正的。”
个人分类: 其他|2766 次阅读|13 个评论
鸟会
chemicalbond 2013-3-11 19:16
CCTV的新闻联播也不全是废话,偶尔也有点娱乐效果。比如,刚才播出的政协代表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投票,背景音乐是《百鸟朝凤》,考虑到随后新闻里头播出的选举结果是“所有候选人全部当选”,感觉这确实有点像是一场“鸟会”。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假如科学网作为一个选举单位选两会代表,你选谁?
热度 71 曹聪 2013-3-4 15:50
黄老邪是俺心目中的代表! 你呢? 希望这一天 能早日 来到 ! PS . 俺24小时后来 做个统计。
个人分类: 微博|5967 次阅读|80 个评论
大学的院长(系主任)应当由教授选举
热度 38 fdc1947 2013-2-25 07:33
老张:嗨 ! 你好!散步呢? 老马:你好! 老张:看了学校的网页上招聘几个院长的广告了吗? 老马:看了,这与我们老百姓无关啊。那是学校招聘,学校领导在做的事情,与我等百姓何干?我们老了,早过了做院长的年龄,没有了“被选举权”,选人又与我们无关,我们还关心这种事情干什么? 老张:我们不是瞎聊天嘛。过去不是老说,要办好学校,要靠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老马:这话倒不假,真要办好学校,就要靠学校的教师。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像个主人的样子,学校才能够办好。像现在这副模样,教师就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似的,被管得死死的,只是为了多拿几个工分,那里像个学校的样子?还能够教出好学生?开玩笑吧! 老张:你说得很对,没有教师的积极性,没有教师做真正的主人翁,学校是不可能办好的。 老马:教师这个职业,是最需要用心去做,换句话说,最是一个良心活。是最不能管、卡、压的。在这里,所谓现代化的数字“量化管理”都是胡扯。教学生, 用一分心还是十分心 ,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当然,用一分心还是十分心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教育部很多年以前就推出的所谓“教学工作量制度”,如果只是粗粗地定一下,那还可以,如果真的去丁是丁、卯是卯的“定量”,那就大错特错了。像现在这样的“记工分”,讲一堂课给多少钱、“多劳多得”那就非把教育事业断送不可。 老张:如果不这样考核,岂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会养懒汉的。 老马:你什么时候看到家里面也定下规章制度,记上工分:洗一只筷子,记 0.1 分;洗一只大碗,记 0.3 分,一只小碗, 0.2 分;扫地, 2 分;拖地, 5 分; …… 老张:你这不是抬杠!哪有家里这样做的? 老马:家里没有量化管理,也没有都变成懒汉或烂婆娘,什么原因?那家不是别人的,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是主人,主人干活就千方百计要干得好一点。给配偶干活,那是爱,心甘情愿。给儿女当牛做马,“俯首甘为孺子牛”,从小服务到干不动为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多发发牢骚,还得一心一意地去干。伺候老爹老娘,还要和颜悦色,想尽办法,让老爹老娘高兴。谁给你“量化管理”了?谁给你记工分了?这就是主人。 老张:但是,学校毕竟不是家庭 …… 老马:学校当然不是家庭,但是是否主人、有没有主人翁的态度是一样的。有了主人翁的观念,很多事情就好办。中国化学会刚刚成立时,教授们自己掏腰包办刊物。解放初,许多科学家从国外回来,用自己的钱买仪器带回来送给国家。这就是主人翁。 老张:这倒也是,现在我们是没有了这种主人翁的态度。 老马: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比如,你老兄写博文,提建议,也并非为名为利,还是看到国家的事情、社会的问题,心有戚戚焉 …… 老张:你又调笑我了。 老马:好,好。接着着学校的事情。刚才说了,要想办好大学,就一定要让教授们成学校的主人。只有教授们成了学校的主人,大学的问题才能解决。国民党为什么能够打败军阀?因为国民党提倡三民主义。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打败国民党?因为共产党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靠学校的几个领导办不好大学,靠教育部办不好大学,只有靠教授们才能办好大学。现在有些人就是忘记了这条原则。什么叫民主?民主就是人民做主,不是什么人来为人民做主。在大学就是要教授做主,也不是什么人来给教授们做主。教授们成了真正的主人翁,事情就好办了。 老张:成了主人也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 老马:当然不能。就像你我都是家里的主人,但是当年教育子女的时候,还不是问题百出。所以,并不是当了主人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如果教师不是学校主人,而是需要学校领导监督和“量化管理”的对象,学校的问题只会增加,增加了更加严格地监督和管理教师的问题。这就是现在学校的状况。 老张:我想起当初说相声的人提出而被大家说烂的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仿此:教授做主人不是万能的,教授不做主人就万万不能。 老马:有点这个意思。 老张:那怎么能够使教授成为主人呢? 老马:所谓主人就是说话算数的人,至少是有一点算数的人。就像家里的两口子,有的丈夫特别强势,太太说什么也白说。还有的太太一手遮天,丈夫毫无权力,唯一的权利便是照办。这样时间一长,无话语权的一方就不能感到自己也是主人,做惯了听喝的,不加反抗也就罢了,倘若还想反抗,家庭就不得长久了。所以,做主人就多多少少要有一点发言权,这样才像个主人的样子。 老张:现在有什么发言权?即使让你说两句也是白说。 老马:从纯粹被“记工分、量化管理”的对象,到多多少少有点权力、不单是说空话的权利,而是确确实实说了有用的权力,当然要有一个过程,这就叫做改革。我看,这改革可以从选举院长、系主任开始。 老张:为什么要从选举院长、系主任开始? 老马:院长、系主任是目前各大学的基层管理单位,各种工作,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教师和其他人员的职称提升、教师收入分配等等具体事务都由院(系)承担,所以院长(系主任)的选择非常关键,很多矛盾都集中在这里,选择好的院长、系主任是搞好学校工作很关键的事情。现在的院长、系主任的学校领导定的,他们的任务就是做学校领导的传声筒,结交好学校各方面的人脉,以后可以升到学校去做一个更大的官,至于院里的工作、学生的水平这些定量不着的东西,这就是另一码事情,与院长大人们无干。现在学校的各种矛盾也经常发生在这些院长(系主任)和教师之间。如果教授能够自己选择院长(系主任),那就是当家作主的第一步。有了这个权利,他们会觉得自己确实是主人,没有这点权利,谁能够相信他们自己是当家作主的呢? 老张:是啊,现在的所谓民意测验,往往只是幌子,最后还是学校领导决定。 老马:所以,要想让教授们觉得自己是主人,就非得让他们来决定谁来做院长(系主任) 不可,包括决定是否引进什么人来做 。当然,这事情也要对教学、科研有一定认识水平的人才能决定。所以,这不是普选,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投一票的。只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授才能够决定具体怎样选举。 老张:你认为这种想法有实现的可能性吗? 老马:我想,这是目前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法,它并不涉及目前的法律、制度等问题。只是一个学校基层的改革。但是,这将是一种好的象征,象征着教授将开始成为学校的主人,由教授来主导学校的工作。当然,这只是当家作主的第一步。 老张:好了,又绕回到家门口啦,该回家了。想在学校当家作主不容易,还是回家去勤勤恳恳做主人吧。 老马:再见!
个人分类: 教育|12064 次阅读|40 个评论
博弈8——Knowledge is Power
热度 10 xying 2013-1-11 08:31
上篇说到选举的结果,可能出现孔多塞的投票悖论,即优先顺序出现循环的现象。这给政治家一个操纵欺骗的空间。人们企图修正选举制度来消除它,后来发现即使没有循环的优先顺序,也可以操纵结果。这意味着,政治家即使不需要低级地利用悖论,来操纵程序达到目的,也可以通过更高明地利用或营造出某种局势,来为所欲为。下面继续用投票午餐的故事,来看是怎么回事。 上次说到胡哥当议长,面对竞选顺序‘牛排,寿司,饺子’三票,‘寿司,饺子,牛排’三票,‘饺子,牛排,寿司’一票,因为‘饺子先于牛排’,四比三;‘牛排先于寿司’也是四比三;确定公众优先顺序:饺子,牛排,寿司。菅桑和小奥虽然不服气却说不出理由来。这时只见喜卿咬着小奥耳朵说了几句,小奥点点头说:“虽然饺子先于牛排,牛排先于寿司都是多数,但是我们发现赞成‘寿司先于饺子’的也是多数。投票结论是矛盾的。所以你裁定的顺序不能成立。我们要求重新投票。” 胡哥说:“这样吧,你们都十票,小奥那边把票变变,要老这么矛盾着,我们就没法吃午饭了。这回让菅桑当议长来裁决总可以吧。” 这当然可以。都这么谦让了,老叨人家独裁也不好意思。小奥那边,牛排首选当然不能变,将寿司与饺子掉个顺序。 菅桑唱票:“‘牛排,饺子,寿司’十票,‘寿司,饺子,牛排’十票,‘饺子,牛排,寿司’一票。没有主导,比较细节。饺子先于牛排,十一比十。牛排先于寿司,十一比十。饺子先于寿司,呃,也是十一比十。这回循环赛没矛盾了,怎么小奥那边改了票,我们又多了许多票,结果顺序还是‘饺子,牛排,寿司’!” 胡哥说:“这就不好意思了。这时候无论我在这三者排列的六种选票中选任何一种,最后的结果都是会和我的选票一致。不信你们自个儿算算看。这是按照你们的民主规则,由你们当议长,投票的结论也通过检验没有矛盾,公开、透明、独立仍然选出了你们叫做独裁者的结果!” 这个故事中,胡哥应用了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证明中的枢纽选票的思想。 有人问,这选举的结果也太出乎意料,令人难堪了。能不能改善一下规则,不要出现这样的局面? 197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 J •阿罗( Kenneth J . Arrow) ,曾经想设计出完美的投票规则,来消除可能的漏洞。在费尽心机之后,他终于发现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自由,民意,理性和非独裁与选举的多数原则是不相容的。这就是他 1951 年发表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 1 】。 用科学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叫“社会选择理论”,属于福利经济学。选举就是从全体个人的偏好顺序中,比如说自己所喜欢的总统候选人顺序,总结出一个社会的偏好。这个“总结”的规则叫做选择函数。多数规则是一个选择函数。 阿罗认为一个完美的选举必须是:自由的,民意的,理性的。并且不能有独裁者。 自由的指:个人可以不受限制地选择自己的偏好顺序;个人是自由的。 民意的指:如果所有选民都认为‘甲优于乙’,结果也必须是‘甲优于乙’;结果要反映民意。 理性的指:结果中甲与乙的优先关系,只取决于选民中甲与乙的优先关系,与其他的关系无关。也称为独立的。 独裁者指:选举结果的任何一对优先顺序都是由某位选民决定的。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说:当至少有三名候选人和两位选民时,无论用什么选举规则(选择函数),都不可能既是完美的,也不会有独裁者的。 这些在 1951 年阿罗( K. Arrow )的经典著作《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中证明和陈述的。认为随着候选人和选民的增加,“程序民主”必将越来越远离“实质民主”。阿罗由于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在 1972 年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罗的结果是令人震动的:一个社会不可能有完全的每个个人的自由—— 否则将导致独裁;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由经济—— 否则将导致垄断。 ...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一经问世便对当时的政治哲学和福利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招来了上百篇文章对他的定理的驳斥和论战。事实上,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经受住了所有技术上的批评,其基本理论从来没有受到重大挑战。 ... 一个更完整、更简单也更具一般意义的不可能性定理,由艾利亚斯在 2004 年发表。艾利亚斯的不可能性定理有怎样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结论是人们正在研究的问题。”( MBA 智库百科)【 1 】 我们通常认为采用多数表决是实现民主的原则,阿罗发现这个规则不能避免独裁的现象。阿罗还认为多数原则,还会产生循环优先的孔多塞投票悖论现象,虽然不总是如此,但并非罕见。 坎普布尔( C. Campbell )和塔洛克( G. Tullock )等人【4】运用蒙特卡尔法来计算投票悖论产生的概率,并且指出,投票者数量或选择值增加越多,产生悖论的可能性就越大。“譬如,在投票者为 3 人,选择值为 3 点的情况下,产生悖论效应的概率约为 5.7 %;当投票者增加至 15 人,选择值增加至 11 点时,产生悖论效应的概率提高到 50 %。也就是说,两次投票中就有一次悖论现象出现。”【 2 】 在选民众多时,可能的偏好选项或者候选人也多。将众多的选项减少成少数几个,可以减少选举时出现悖论的概率。这选举之前的操作,便是政治家们施展艺术的空间。这里的剪裁不通过民意,却决定了民意要关注的内容,以便民众兴高采烈地投上自己神圣一票时,不会出了政治家们画的圈子。 关于投票之前的选择,大多数民主国家采用按比例代表制的探索结果,也是令人沮丧的,尽管一些修正方法被提出,应用了似乎能避免出现阿拉巴马悖论。但是 1982 年巴林斯基和扬提出了数学的证明:既能反映出合理的公平原则,并且不产生悖论的代表制不存在【 3 】。也就是说完美的选举制度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在这些悖论面前,是没有办法通过选举反映出社会的公意。这时政治家可以将自己意志以公意的名义得以施行。政治的博弈从赤裸裸地使用武力,运用手里的权力,进步到采用智力,利用规则营造局势,来代表群众达到目的。 Knowledge is Power ! 民主社会公民的权力实际不在手里一票上,而是在头脑里。 没有足够的知识和信息,你甚至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才能代表你的愿望。 一盘散沙的群众往往不能走出困境,在政治家博弈技巧的驱动下,群众可以做出对未来错误或者正确的选择,这对个人和集体可能是坏的,也可能是好的。政治博弈手段可以为恶,也可以为善。下一篇举例说明政治手段是如何能让人在困境中合作的。 【参考文献】 【1】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 http://wiki.mbalib.com/wiki/%E9%98%BF%E7%BD%97%E7%9A%84%E4%B8%8D%E5%8F%AF%E8%83%BD%E5%AE%9A%E7%90%86 【2】 苏振华“公共选择的政治观:作为交易过程的政治”学术月刊 2007.8 http://file.lw23.com/e/e2/e26/e267be67-73eb-4ca1-b828-668973a3c986.pdf 【3】 Apportionment: Balinski and Young's Contribution ,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Feature Column , 2012 http://www.ams.org/samplings/feature-column/fcarc-apportionii3 【4】 公共选择学派 http://wiki.mbalib.com/wiki/%E5%85%AC%E5%85%B1%E9%80%89%E6%8B%A9%E5%AD%A6%E6%B4%BE
个人分类: 科普|8831 次阅读|33 个评论
博弈7——选举公平吗
热度 6 xying 2013-1-9 08:26
这个博弈科普系列已经贴过六篇,将博弈的思想应用到人文和政治上,引起了一些人质疑。有些朋友认为被数学武装起来的博弈理论用在经济领域,可以理解。但怎么能用到社会科学?这感情、爱好、权力、决议怎么量化?博弈是个工具,需要一个哲学公义的前提,还是人文归人文,数学归数学吧!有的充满义愤,不屑看就能下结论说是滥用。浑然不知近几十年来博弈理论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公共基础,成了如同物理学中微积分那样的分析工具。 当国人探讨政治架构和体制改革,人文社科时,即使理性讨论,也基本是按 18 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以个人主义作为普世价值,接受的是发自心灵,不加究竟的理想建立起来的政治信念。根据的是从洛克、卢梭到马克思那些不容置疑的“天赋”、“真理”、“人性”、“剥削”等等假想前提下的激情理论。而美国和西方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就已经用博弈研究重新审视这些政治经济的基础,用生死存亡的选择代替那些想当然的假设,用数学逻辑来代替不加批判的理性,悄悄地理清思想,广泛地应用博弈理论在政治和国家战略中。 感情和偏好不能精确量化,但是可以比较,在数学上这叫“偏序关系”。博弈很多研究是基于偏序关系,例如第一篇的婚姻匹配和这篇及以后的选举偏好等议题。两百多年过后,社会科学也已经用数学武装起来了,我们需要打开眼界,不要再停留在感性诉说的阶段。 我想通过夸张的故事,将一些教科书不常见的博弈研究,串起来介绍给大家。这些研究侵入到了传统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的领域,散见在多学科论文和书籍里。我的目的不是推介什么结论,而是展示其中的逻辑让读者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这不像其他的科普读物可以在篇末找到答案。我是用故事和辩驳的逻辑来普及博弈概念和思想,读者若有收获不在于记忆结论,而是在于阅读思考的过程。还想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通过篇后的参考文献进一步追踪这方面的研究,我尽可能给出网上可能方便看到的资料。 文章中许多例子并不代表我的个人倾向,只是让大家了解,通常津津乐道不容置疑的理念并不是那么完美,顺便也给不满足精英们那种引经据典论证方式的朋友,一种新的讨论问题思路。 重要的事情决策到现在不外乎两种制度:一是最后一个人拍板,叫专制;再就是大家投票,少数服从多数,叫民主。民主的核心是多数原则,也就是随大流的决策方法。 民主选举这个概念实在高明。它首先给人参与感,国家的命运由你手中一票来决定的;第二给你公平感,无论高低贵贱都是一票;第三给你合理感,结果由多数说了算。既然给你公平合理参与的机会,如果最后的结果与你的愿望相反,你也得认命。不然大家共讨之,与过去违背天意一样。这就能凝聚起大众的力量。所有这一切只是让大家相信这个决策机器,并心甘情愿地接受它的结果。就像我们的远祖相信占卜一样。 洛克认为“根据自然和理性的法则,大多数具有全体的权力,因而大多数的行为被认为是全体的行为,也当然有决定权了”。这是自然法学家那里想当然正确的东西,用科学的精神来探究就找出麻烦了。 这选举除了买票、抹黑、诱导种种合法、非法的作弊手段之外,其实在原理上还有很多弊病,并不像自然法学家想当然那样总能代表民意。它比占卜更容易被人合法地操纵。 说个故事做例子。 胡哥,小奥和菅桑开峰会。午餐一起出去吃饭,胡哥喜欢吃饺子,其次牛排,最后寿司。小奥是牛排,寿司,饺子。菅桑是寿司,饺子,牛排。 小奥说:“大家意见不同,还是投票决定吧。” 先对吃寿司还是饺子表决,小奥和菅桑都更喜欢寿司,二比一绝对多数,饺子出局。再对牛排与寿司间表决,牛排更受老奥和胡哥欢迎,牛排以压倒多数夺标。小奥总结说:“这是一个民主选举的范例,可见牛排是大多数人共同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它。” 菅桑嘟囔说:“这我也玩过。要是先对饺子与牛排表决,优胜者再与寿司表决,今天就吃寿司了。” 胡哥笑笑说:“这程序的玩法小意思了。我们基层的书记都会。不玩这个两次表决游戏了。现在我让你们每方加上两个人,让大家将喜好的顺序写在票上。我来当班长,呃,议长,主持这七个人的一次性表决。” 小奥将夫人和喜卿叫上,菅桑叫了保镖和司机,投了票,看胡哥买谁的账。 胡哥说:“现在三票是:牛排,寿司,饺子;还有三票:寿司,饺子,牛排。我一票是:饺子,牛排,寿司。没有一种占主导,只能比较细节了。大家都同意吗 ? 好的。饺子先于牛排的有四票,四比三,这个顺序确立。牛排先于寿司也是四比三。根据多数原则,大家对午餐喜欢的顺序是:饺子,牛排,寿司。我们中午吃饺子。” 菅桑叫起来了:“等等!这结果怎么和你的选票一样了?我们哪一种票都比你多呀?” 胡哥说:“我要是改选‘牛排,寿司,饺子’,或者‘寿司,饺子,牛排’,结果都是和我选票一致。你也在一起计票的呀。这是按照民主选举的结果,你有意见?” 小奥说:“无论你想要什么,选举的结果都和你要的一样。这不是独裁吗?” 胡哥说:“同样的原理,同样是领导艺术,只不过结果不同。怎么操纵程序就是民主典范。民主集中计票就是独裁者?” 早在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重要奠基人,吉伦特宪法起草人孔多塞( Condorcet )就发现了这个投票悖论【 1 】,说明民主选举的结果可能是互相矛盾的,能够被操纵的。在上面故事中小奥和胡哥应用了孔多塞悖论的技巧。美国众院对议案修正的程序是先对修正案表决。如果通过了则在修正案和否定案间进行二次表决,否则在原议案和否定案间进行二次表决。政治家想否定一个议案,当这否定案对原案难以取胜时,可以技巧性地提出个偏激的修正案,让原议案、修正案和否定案出现孔多塞悖论的情况,从而使得否定案赢得胜利。这在历史上也有过多次了。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教授威廉·赖克在《政治科学中的数学应用》书中指出“选择可能取决于表决顺序这种看法似乎还是不够的,这一事实可以用来扭曲立法程序的结果。它有可能会产生一种表决上的悖论,即使议案在悖论之前就已经获得通过,也会使立法机构无法采取行动。。。” 法国数学家波达( Jean-Charles de Borda )企图解决这个问题,提出用数值来表示选民的偏好顺序,然后统计这个波达数( Borda count )【 2 】。这可以算出孔多塞悖论时各种选项这个波达数是一样的,但很快人们又发现改变选项的数目,选举的结果就会改变,这个操纵的不合理性也就更大了。 在用投票决定命运的历史中,新的悖论不断地出现,即使在投票之前投票的代表席位也成了问题。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规定每个州的联邦众议员人数与人口成比例。但按比例算出来带小数时,怎么分配这剩下的名额?几经争执, 1852 年采用了哈密顿的方案, 1880 年发现总人口不变当席位增加时,按这方案阿拉巴马州人口不变席位数反而减少了。这被称为阿拉巴马悖论( Alabama Paradox )【 3 】,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4 】。接下去人们发现如果人们投票选举,当选举席位增加时,尽管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没变,被选上的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批人( Paradoxes of committee elections )。有人离任时依序侯补的人和再选当选的人可能也不一样(离任委员悖论)【 5 】。博弈学者史蒂文·布拉姆斯对民主表决的悖论进行研究,他在《政治学中的悖论》书(纽约, 1976 自由出版社)中总结:在选项和选民增加时悖论的情况都会增加,其中对选项的数目更敏感。选项为 3 时,选民数从 3 到无穷大,其发生概率由 5.6% 增加到 8.8% 。如果选民为 3 ,选项从 3 到无穷大,其发生概率从 5.6% 增加到 100% (想像一下三个评委从海选中评奖或选秀的情况)。这个悖论的情况给政治家大量的操作空间,让选举的结果大大地背离了听从民意的初衷,变成政治家们的智力游戏【 6 】。 对于这种与常识背离的扭曲结果,即使是公开透明的投票,国人都简单地认为是有黑手操纵的黑幕,而美国失败一方则指责博弈是一门诡诈的科学,为政治的掮客违背道德,只是在抗议过后也雇佣了这些狡诈的的科学家为正义服务。正直的人们都相信一定可以设计出完美的投票选举方案,让这人人一票反映出民主的精神。这个努力有了什么结果呢?请看下一篇。 【参考文献】 【1】 投票悖论( The voting paradox ) http://wiki.mbalib.com/wiki/%E6%8A%95%E7%A5%A8%E6%82%96%E8%AE%BA 【2】 波达计数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A2%E9%81%94%E8%A8%88%E6%95%B8%E6%B3%95 【3】 阿拉巴马悖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8B%89%E5%B7%B4%E9%A9%AC%E6%82%96%E8%AE%BA 【4】 Apportionment paradox http://en.wikipedia.org/wiki/Apportionment_paradox 【5】 选举悖论 http://hi.baidu.com/jilule/item/6182be776eb28743ee1e532d 【6】 Apportionment: References ,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Feature Column , 2012 http://www.ams.org/samplings/feature-column/fcarc-apportionii5
个人分类: 科普|8615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奥巴马是如何使用Big Data获得竞选胜利的?
verazhbj 2012-11-19 08:13
今年8月以前,奥巴马竞选团队极力反对高达10 亿的募款目标,每个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今年夏天,网络和资料搜集分析让他们完成了目标。 o 奥巴马团队积极分析选民支持状况,用以分配竞选资源 绝大部分募款金来自每天发送出的各种募款Email。大多Email 是以不同的标题、寄件者和内容做为测试,进而分析怎样的Email 比较容易让支持者掏钱捐款。 出乎意料地,第一夫人 Michelle Obama是最有募款成效的寄件者,甚至是以竞选团队负责人Messina 名义寄出的信,都比副总统 Joseph Robinette 更有效果,这些最佳寄件者募得的金额更高过其他人10 倍之多。 团队会透过资料分析监看各地区选民支持度状况,像是第一场总统辩论后,他们就很快知道有哪些选民转换心意、哪些没有 ;9 月罗姆尼(Mitt Romney)的失态加上10 月份水灾,奥巴马团队也分析得知许多罗姆尼的支持者已经换边站,转而支持奥巴马了。 竞选团队的人说,每个晚上我们都要跑这些资料,以应对各种局面,每每看着中间选区的意愿改变,就好像每天都投票上万次的感觉,然后每天早上我们就按照这些结果分配竞选资源。 这个魔术也被运用在广告上,团队表示,像是要针对迈阿密戴德郡的女性选民时,透过分析结果,他们就会把竞选广告放在美国影集的广告里,这样的成果比2008 年总统大选还来的有效14% 左右,资料也显示有许多选民在社群新闻网站Reddit 上,因此竞选团队也让奥巴马到Reddit 与民众对话。 美国第44 届总统竞选决策中,资料分析是个很特别也很重要的环节。渐渐地, 选情不再是靠感觉和经验,而是透过实实在在的资料来预测结果,巨量资料分析的时代已然来临。 本文由“ TechOrange ” 与“ i黑马 ”联合出品,原文地址: http://techorange.com/2012/09/18/i-phone-5-samsung-marketshare/ 文章由TechOrange 撰写。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请联系 post@chuangyejia.com ,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个人分类: 数据|2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总统选举有用吗?民主?独裁?
热度 3 zlyang 2012-11-10 16:39
美国总统选举有用吗?民主?独裁?
美国总统选举有用吗?民主?独裁? 1900年以来的美国政治,实际上是在少数人或家庭手里。 尽管这不是独裁,而是所谓“民主”。 美国总统: http://baike.baidu.com/view/27701.htm 美国历任总统: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7-06/20/content_6265617.htm 美国历届总统官方像【图】: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11/04/c_123910403.htm (1)1901~1908年:西奥多· 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当总统。 美国进步运动(1900年~1917年)。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7-01/18/content_5620735.htm (2)1933~1945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 当总统。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远亲。 新政与二战。 新政:复兴 Recovery 、救济 Relief、改革 Reform。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4/13/content_2823221.htm (3)1969~1974年:理查德· 尼克松 Richard Nixon 当总统。 美国副总统(1953年-1961年)。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29/content_258707.htm (4)1989~1992年:乔治· 布什 George Bush 当总统。 美国副总统(1981年-1989年)。 美国第43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之父。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29/content_258980.htm (5)1993~2000年:比尔· 克林顿 Bill Clinton 当总统。 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的第一秘书。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29/content_259015.htm (6)2001~2009年:乔治·沃克· 布什 George Walker Bush 当总统。 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布什之子。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28/content_257425.htm (7)希拉里·罗德姆· 克林顿 Hillary Rodham Clinton 大姐: 2008~美国国务卿。 美国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之领导。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8-02/19/content_7629419.htm 简单说: 从1900年的110多年来, 美国政治已有68年是由4家(人)强烈影响的。 60%。 期待一位 小小布什 总统! 美国目前唯一大满贯总统的候选家族,Bush-family! 下面图片,未注出处者均来自维基百科。 (1)西奥多·罗斯福 (2)西奥多·罗斯福 (3)富兰克林·罗斯福 (4)理查德·尼克松 (5)乔治·布什 (6)比尔·克林顿 (7)乔治·沃克·布什 (8)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 领导与模范秘书: http://baike.baidu.com/albums/2368521/2368521/0/0.html#0$7ac880512826a51d43a75b6b 相关链接: 《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谈话摘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338937.html 《Kenneth J. Arrow 与民主的缺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351288.html 《科学家称人类并不足以聪明到发扬民主的优势》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544679-1-1.html 《中共精英领导层制度值得学习》:好文推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96496.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7/26/c_123469760.htm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0726/c1002-18602165.html 《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中国正迎来自信时代》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2/05/c_124325412.htm http://blog.tech110.net/?uid-11851-action-viewspace-itemid-68679 《增强理论自觉自信 警惕殖民文化现象》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2-06/13/c_123276316.htm http://blog.tech110.net/?uid-11851-action-viewspace-itemid-65129
8265 次阅读|6 个评论
昨天去选举
热度 3 beepro 2012-11-7 23:34
2012年大选, 用手机拍了几张片片。 让没有见过选举的开开眼界。 1.早上8:30我们到达投票的地方。 是小孩以前上过的小学。 叫康奈尔学校。 前面已经有70-80人?队伍的人说, 7点来的人, 最近才走! 2. 8:01 到了门口。 能看到里面了。 这好象是小学的球场, 地上有篮球场的线。 3. 里面空空的, 不知为啥只有这么几个地方让人投票。 一共只17个位置。 大家都是纸和笔。 8年前我在这里投过票, 当时都是电脑啊。 4. 70来岁的老太太在本子上找我的名字。 如果没有, 就不能投票! 我是12年前注册的, 终身有效。 我女儿说必须每次注册, 吓我一跳, 以为这次投不了了。 然后要看驾照。 另一个人给一个大纸板, 再告诉我到哪里去坐下投票。 当时给我报出2个号, 870几, 还有187左右。 不知这2个数是什么意思。 187应该是我的排号, 就是前面已经有186个人投了票吧。 5. 上午9:20, 我已经投完了。 拍了一张旁边的黑人老兄。 把纸板放到一个机器里面, 吃进去, 把我的数据读到电脑里面了。 回家9:30左右, 正常上班。
个人分类: 国外|2163 次阅读|5 个评论
选举政府首脑,不能用脚趾头投票
sheep021 2012-11-6 16:27
话说一个国家要选举政府首脑,全民公决,即按人头投票。结果,十个手指头和十个脚趾头都说自己也有一票,甚至两个乳头也不甘示弱,要求拥有选举权。 本来,选举首脑,只是首脑的事儿,大脑决定即可,现在,凭空又多出了12个头头,这大脑被彻底边缘化了——毕竟他只是十三分之一的投票权嘛,说话也不算数了。 但是,大脑毕竟是大脑,远比那些手指头、脚趾头、乳头之类的头头脑脑有智慧。因为他不仅站得高,看得远,而且控制住了媒体,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那些头头脑脑那里见过什么世面,只知道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特别是十个脚趾头,整个就是一苦力,眼光也就半米远,谁管饭就跟谁走,谁说得好听就跟谁走。两个乳头更别说了,被捂在衣服里,整天两眼一抹黑,虽然地位比脚趾头高,但见识还不如脚趾头呢,也是个人云亦云的主儿。十个手指头呢,虽然有时候站得比大脑还高,但是,有脑无眼,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是没有主心骨,有奶便是娘的主儿。打打杀杀还行,遇到决策类型的事儿,还真两眼一抹黑。 所以,大脑虽然是少数,但完全可以借助媒体进行忽悠,其他十二个头头脑脑,都是羊群而已,听说哪里草肥水美,可以过上好日子就往哪里走。 因此,虽然大脑只有一票,但是,每次选举结果,竟然都是大脑的意思——他说谁就是谁。唯一不爽的是,为了忽悠羊群,每次选举,都要花费一笔不菲的竞选经费,虽然这是大小资本家出的赞助,但是这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不是? 幸亏羊群没智慧,被人卖了还笑呵呵的帮着数钱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明天不去投票的理由
热度 8 jiangjiping 2012-11-6 08:21
我明天不去投票的理由 蒋继平 2012 年 11 月 5 日 昨天下午下班回到家, 看到电话的录音机上有留言, 按下录音播放按键, 里面传来美国现任第一夫人米切尔奥巴马的声音, 她在录音中恳求我们一家人动员我们身边的人, 给她的丈夫奥巴马投上神圣的一票。 听了这个录音, 马上想到明天就是四年一度的选举投票日。 这个日子决定美国未来四年由谁主政白宫。 我说明天的投票决定未来的四年由谁主政白宫, 而不是由谁决定美国未来四年的命运, 大家是否注意到其中的差异和奥妙。 我的意思是, 明天的投票虽然可以决定由谁来当美国未来四年的总统, 但是, 不管是由奥巴马还是罗姆尼当选, 美国的国家政策是不会有很大的不同的。 不同的是,是奥巴马带领他的家人搬出白宫, 让罗姆尼一家人取而代之, 还是奥巴马带着他的家人继续在白宫生活四年。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美国的国家政策不是由总统说了就算的事。 实际上, 美国的各种政策法令都是由立法部门预先制定好的。 而立法部门通常都是按照社会上的民意来制定相关的法令条例。 虽然美国的总统可以行使自己的否决权, 可是, 这种特权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制约性的, 绝对不可滥用。 这是因为美国的三权制衡系统的强大平衡力量所致。 众所周知, 美国的总统选举实际上已经成了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竞争。 但是, 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 他们必须尽最大努力争取民心, 争得更多的民众的支持才行。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人当选总统, 他还是不能一个人左右全国的局势, 而是受到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制衡。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来主政白宫,我都无所谓, 我不在乎, 原因是我不在乎政治。 我在乎的是个人的人品问题。在我的印象中, 无论是罗姆尼还是奥巴马, 他们都有很优秀的人格素养。 他们热爱家庭, 关心社会, 体察民情, 具有正义感, 他们有自己坚定的信仰, 他们相信上帝, 他们臣服于上帝, 他们不会仅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 他们知道头顶三尺有神明。 鉴于此, 我认为他们都是合适的总统领导人。 鉴于此种原因, 我明天不会去投票的。不过, 要是他们中的一位在选前能够声明他上台后会与另一个候选人组成一个联合政府的话,那么,我一定会投他的票的。 换句话说, 要是奥巴马说他继续连任后, 会让罗姆尼当他的副手, 让罗姆尼当副总统, 组成一个真正的两党的联合领导核心,那我一定会投奥巴马的票的。 反过来,要是罗姆尼如此声明, 他当总统后, 让奥巴马当副总统, 共同管理国家, 那我就会投罗姆尼的票。 非常不幸的是, 他们两位都做不到这点。 这就是政治, 政治是不理智的, 通常情况下也不是为了整个国家, 不是为了全体人民, 而是为了一个政治团体的私利。 我十分厌恶政治。 我唯一感到可以安心的是信仰, 是来自上帝的神灵的启示。 我想, 无论奥巴马还是罗姆尼, 他在获得选举胜利后, 在宣誓就职时, 一定会发誓听从上帝的指令, 认真履行上帝交给的任务。 他能做到这一点, 我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 要是他做不到这一点,我一定会和广大美国人民一起立即赶他下台。 您相信吗?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2805 次阅读|20 个评论
巅峰对决--奥巴马和罗姆尼的选前电视辩论
热度 2 lixinhai 2012-10-5 20:43
巅峰对决--奥巴马和罗姆尼的选前电视辩论
9月3日,奥巴马和罗姆尼进行了90分钟的电视辩论。罗姆尼猛烈攻击奥巴马的各项政策,为他的选举赢得了几分。 我曾经以为,格尔(Al Gore)在《不可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中的表现,创造了演讲的最高境界。清晰的逻辑、充分的证据、精美的图表,整个表现令人叹为观止。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然而,格尔一个人的表演,在精彩程度上,比奥巴马和罗姆尼的辩论差远了。罗姆尼支持率落后,他为电视辩论进行了精心地准备。他在丹佛大学的会场上,列举了许多数字,激烈攻击当前的高失业率、高赤字、900亿的新能源刺激计划和医疗保险改革(戏称为ObamaCare)。奥巴马略显被动,努力解释并伺机反击,指责罗姆尼的策略不可行。 公开演讲时人会紧张。想想毕业答辩时的紧张,晋升职称时的紧张,大会报告时的紧张,项目考核时的紧张,与美国总统竞选的电视辩论相比,都是小孩过家家,不值一提。演讲的最高境界,是在对手抓住自己的软肋时疯狂攻击时,依旧镇定自若(尽管有些尴尬),思路清晰地解释和反击。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要精心准备若干“炮弹”才行。对于确实难以说明的问题,奥巴马作为政治家是巧妙地回避,我想我作为科学家则应该痛快地承认(我对此了解不够)。90分钟的激烈辩论,两人都没有明显的失误,这点实际上十分难得,也证明了两人的素质。 主持人是吉姆(Jim Lehrer)。他是78岁的老记者,总统竞选辩论的御用主持人。这是他第12次主持这样的辩论。他竭力试图控制时间,但是5、6次被罗姆尼直接无视。奥巴马的策略是在时间快到时,强调“我最后一点是......”。结果最终还是奥巴马多占了几分钟的时间。罗姆尼多次抢话,风度上差一些。 听完辩论,我完全倾向于奥巴马。原因是基于个人的,有两条:1.奥巴马要增加教育投入,奥姆尼没有;2. 奥巴马要削减军费,奥姆尼要维持军费。 这场辩论是以奥巴马提到当天是他结婚20周年纪念日开始的,他提到当着四千万观众说及此事很有意义。奥姆尼表示祝贺,说这是很浪漫的纪念日,在这个场合“with me”。他最后说到“with me”时,我笑喷了。这个月还有两场辩论,令人期待。 (Credit: Reuters/Jim Bourg/AP/Eric Gay)
5015 次阅读|4 个评论
浅谈民主制度的若干好处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2-7-27 08:35
浅谈民主制度的若干好处 蒋继平 2012 年 7 月 27 日 何谓民主制度,我的个人理解是: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就是民主制度。具体地来说, 国家的各级权力机构由人民选举产生,不论政治派别, 不看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现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实现了民主制度。 因而, 民主制度是当代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 一个制度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潮流, 必定有它的优势。现在让我来简单地谈谈民主制度的几个好处。 第一,对权力的监督和制衡。 在民主制度下, 权力已经从个人的资源变成个人的责任。 在这种制度下,当权者即使想以权谋私也很难得逞。 其根本原因是, 当权者手中的权力是由人民决定的。你的权力最多也只有四年时间, 要是这四年时间表现不佳, 就 不可能继续提升或者连任。 所以, 要是没有实质性的贡献, 到时就会失去原来的权力。 在这种环境下,官本位思潮就没有根基和市场, 因为人们不需要奉迎拍马, 不需要讨好领导。 你要是没有真本事, 不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那么, 对不起, 人民就可以把你赶下台。 这一点是民主制度最有价值的地方。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是所有专制社会的致命病因。 第二, 是了解民意的最佳途径。 民主制度的一个最鲜明特征就是民主选举。而民主选举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就是候选人必须进行竞选演说。 这个竞选演说实际上是民主制度的最精彩部分。 正是这个竞选演说为未来的管理者提供了充分了解民意的机会。 竞选候选人在竞选过程中的一系列竞选演说, 必须亲自到基层民众中去, 在工厂, 在学校, 在城市,在农庄, 在演说过程中直接面对听众的提问, 回答他们的问题。 与此同时, 可以亲身感受到基层民众最为关心的社区问题。从而,一方面可以起到体察民情的作用,另一方面, 是一个双向交流的机会和途径。 第三,是一个自我完善的动力。 竞选候选人的竞选演说, 是在公开场合的个人价值观的表达, 是个人知识,智慧,才能和抱负的当众展示,是希望引发广大民众产生共鸣的许求。 因而,竞选人都会自动地尽量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 以给人一种更加完美的人品, 借此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和选票。 在这样的背景下,竞选人一般都对自己有较为严格的行为规范, 生活上也比较检点。 他们必须在人民心中有一个较好的形象, 是人民的一个好榜样。 所以,美国政府的高级领导人一般都有一个比较和睦的家庭,很少有离婚或者小三的当权者。 第四,是提升民众素养的一个举措。 所有的竞选演说都是一个精彩的政治宣言, 是人生价值观, 个人知识, 智慧, 才能和方略的综合表述。 因而,演说的过程实际上相当于给大众上课, 是一个宣扬真善美的机会。 参与竞选演说的听众们可以从中受到好的教育。 可以这么说, 几乎所有的竞选演说都有积极向上的意义,是鼓励人民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宣言。 第五,是凝聚民心的一个有效手段。 竞选候选人的鼓动性演说, 一方面为自己的竞选活动筹募资金, 一方面宣扬一些符合人民要求的政策措施, 从而把一些听众的心凝聚到一起。 总而言之, 民主制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能够有效地将权力这个腐败的猛兽关进笼子内, 使其不能产生很大的危害。 民主选举的程序为公平竞争提供了平台, 而民主选举的过程给社会上每个人提供了参与公共事业,发表自己观点,和实施自己权利的机会。 所以,民主制度创造了一个双向交流,自我完善,接受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当然,任何制度有其优点, 也必有其缺点。 不过, 民主制度的优点, 尤其是对权力的监督作用, 远远地胜于其缺点。
个人分类: 社会体制|7235 次阅读|1 个评论
简讯:美国竞选经费比往年减少
fouyang 2012-3-14 09:02
简讯:美国竞选经费比往年减少
【本文根据《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缩写。原文网址: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12-gop-primary-shaping-up-to-be-cheapest-race-in-years/2012/03/09/gIQAbf8q7R_story.html 】 在渐入高潮的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中,我们常常听到“super PAC”以巨金影响选举结果的消息和评论。但令人意外的是:根据截至今年一月份的统计,共和党在初选中投入的竞选经费,即使包括super PAC的花费,也比2008年的选战低。下图展示了两次竞选中两党总花费的比较(可能不包括super PAC的花费)。原图来自上述网址。 可见,这次的花费比四年前的一半还不到。而拿同一候选人来比也是一样。共和党的罗姆尼已经是党内的“头号种子选手”。但他这次竞选的募捐总数只有上次同期的60%左右。而上次他还是面对强敌,前途更为不确定。而民主党的奥巴马也是如此。四年前,他与克林顿争得难解难分,在一月份募得三千七百万元。而今年一月,他作为民主党的当然候选人,却只募到三千万元。他的募捐总数也比四年前略少。看来他宣布的“筹款十亿元”的目标实现起来会有难度。 有趣的是,也许正是因为候选人囊中羞涩,才使得super PAC的作用相对增加。最大的六个super PAC在一月份共花费了约三千七百万经费来支持他们的候选人。这样的花费程度如果是在2008年,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但是竞选花费的减少并不意味着“金钱政治”的风气得到改善。除了显然的经济不景气原因以外,民众的政治热情降低也是经费缩水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共和党的初选,似乎还没有候选人能“登高一呼”得到广泛,热烈的支持。当然,当初选结束后,也许民众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而带来政治热情。虽然从二月份初步结果来看,竞选经费的来源并未改善迹象。但在竞选后期,还是有可能有突然的增加。 竞选经费也是美国政坛一个老话题了。但要改革谈何容易。在2010年最高法院判决允许super PAC后,奥巴马多次表示强烈反对,包括在国情咨文演讲。但现在他却在为自己的super PAC呐喊。我觉得这并非反映他出尔反尔,而是“形势比人强”。当然,金钱影响政治的现象不局限于选举过程。但选举经费的确是这方面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看来,根本解决之道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着手。从需求方面,就是让政客 不依赖于大额捐款也能完成竞选努力。除了目前的公共经费提供以外,还可以由FCC作为允许媒体使用电波频率的交换条件,要求媒体为每个合格的候选人免费提供一定的时间宣传自己的政见。从供给方面,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和公众监督,把得到大批“金援”作为候选人的一个“不合理优势”来看。如果事实造成金钱的影响力大了折扣,捐款人自然就消停了。例如,2004年大选时,民主党金主索罗斯拍出巨金,志在把小布什赶下台,结果没有成功。他从此就不再如此卷入选举了。当然,这两方面都需要以选民的参与作为基础。如果选民们不是主动地了解候选人立场形成自己判断,而是坐等媒体或广告“喂养”,凭借一眼,一耳朵的印象来作决定,那民主就不可能比一场秀有更多内容。所以要改变,需要朝野共同的努力。 有关文章 晓风残月:“金钱民主”的细节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31664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24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十问黄奇帆
热度 8 剑走偏锋 2012-3-6 10:11
在人大会议上,重庆市长黄奇帆说: 一人一票为什么不行?1.共同富裕之后一人一票可以,但如果10%的人拥有80%财富,他们就可能让投票方向发生变化,一人一票就不公平;2.人少可以,人少候选人大家都能了解,但人太多,候选人在哪都不知道,一人一票怎么准确?3.一人一票就是书生之见,是对着书本想概念。 针对黄的讲话,微博上已经有成十万条驳斥意见了,本人在此只是对黄市长大人提十个小问题: 1。中国人该不该拥有人手一票,是由官员大人说了算,还是应该由民众说了算? 2。共同富裕后一人一票可以,共同富裕前一人一票不行。中国什么时候实现共同富裕?执政建设63年了,还没共同富裕,谁的责任?台湾早已经人手一票,是不是说台湾早就实现了共同富裕? 3。1871年巴黎工人起义建立巴黎公社,追求一人一票的普选权,由人民选举产生领导人与监督委员会,那是不是说150年前的法国已经是共同富裕,或者说法国根本没有走上共同富裕,那是巴黎公社错误了? 4。美国、欧洲、亚洲、拉美,等发达国家与全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经一人一票,是不是说他们都已经共同富裕?如果说不少国家人少,但印度人跟中国差不多,经济水平比中国低,分富差距与阶层差距比中国大,为什么它也有人手一票,而且农民等弱势群体最要求人手一票? 5。如果我们全国人手一票人太多,那作为中国三个先进代表的几千万中共党员内,首先一人一票,人总不多了吗?总算共同富裕了吧? 6。中国的弱势群体最希望像印度穷人一样获得选票,“富人没有票还有钱,穷人没有票就什么都没有了”,“有了选票富人也要怕我们”,这话有没有道理? 7。富人可以影响投票方向?穷人这么容易受影响?问问印度人,问问素质不低的中国人民。如果有影响也可以用法律与全民监督来限制,组织严密的我党政府就怕这个吗? 8。不管什么条件下,“一人一票”,是不是比“一人亿票”或“亿人无票”要公平? 9。民主的实质是监督政府,而不在于亿人直选领导人。民主的关键在于媒体独立、司法独立、议会独立,议员能真正代表选民,没有一人一票,只能让“人民代表”成为官员与名人代表,叫人民怎么监督官员、监督政府? 10。全国一人一票人太多,那重庆一人一票人会多吗?上海一人一票人会多吗?各省市直选人民代表一人一票会太多吗?
个人分类: 观察与思考|1462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韩寒发博文《让一部分人先选起来》
热度 1 剑走偏锋 2012-2-14 11:40
 中国人气偶像韩寒呼吁直选市长,作为“最生动的民主练习”,让政改迈出第一步。   韩寒前天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中发出博文《让一部分人先选起来》,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   韩寒在这篇最新博文中坦承,现今在中国一人一票选(国家)主席未必实际,但他表示:“我代表身边很多年轻人朋友(这不是泛指,真的是我认识的朋友们,经过对民主和改革的讨论,他们授权我代表),郑重的希望改革开放的口号能够再加一句——让一部分人先选起来。”   这句话借用了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时的口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博文认为,至于(先选起来)是哪一部分人、哪些地区,都无所谓,但是选什么很重要。   中国很早就开始村一级的行政选举,但韩寒认为,这种实践步子走得太小了,“政权成立快一百年了,我们好歹也该一人一票选市长了。”   博文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写道:“在一开始,我甚至无所谓其中必须有指定代表,哪怕是由官方指派的候选人都没关系。比如上海市,完全可以由当权者指定三个候选市长,让他们在电视台和报纸上自由辩论,提出各自设想,然后再去各个区县公开演讲。村级选举的贿选很容易(贿选也比不选强),市级选举的贿选就不那么容易了。” 韩寒博文认为,在某个大城市的进行公开市长选举的同时,全国人民也都可以围观和进行虚拟投票,“培养培养情操,准备迎接实战”。   他也建议,市长可以每三年选举一次,人民代表可以联手弹劾市长。他相信,如果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开始选举市长,“那饱受诟病的上访制度也可以休息了”。他的理由是,只要市长是选出来的,“哪怕暂时都是党的人,都会顾忌人民,反之就只会讨好上级”。   博文还语带玄机地说:“只要你不犯法,大不了人民把你选下去,你无非是能力不足,也不用为了保命而躲到美国领事馆去。”他指的是最近引发国际关注的“王立军事件”。   韩寒在去年底一连发表三篇政论意味浓厚的博文《谈革命》、《说民主》和《要自由》,在网络上掀起广泛的关注和议论,肯定与否定阵容都很强大。    他在最新博文中指出,大量评论令他感到意外也获益匪浅,有一些对原来观点的修正,准备在春暖花开时,继续“再谈”革命、自由和民主三个题材。
个人分类: 观察与思考|5458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三次选举经历
热度 1 Moneypond 2012-1-26 11:29
回老家过年,听老家人谈农村的选举,挺有意思。想当选的村干部,几乎毫无例外的要设法拉选票,无论是口头上、感情上还是物质上,尽管国家命令禁止拉票。看看世界新闻,哪个国家的选举不拉票呢?挺有意思。村子里的合格选民,都张了榜,得到了选民证。平时门可罗雀的家庭,也时不时有人登门拜访,至少也能看到一张或许暧昧的笑脸。他们说,这时候,真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 我不仅想起自己半生中行使选举权的三次经历: 一次是高中时代,说是选乡镇人大代表。同学们被召集到一个会堂,每人发了候选人名单和简历。这些人,我们一个也不认识。所以,投票时,看谁的简历比较出色,或者谁的名字比较好听,就选谁。也不知道最后选的算不算。总之,结果也没人在意。时隔多年,留在脑海里的是选举结束,我们每人吃了两个肉包子,看了一场电影,名字叫《妈妈再爱我一次》。 第二次是大学时代,说是选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中有本校一位校长助理,是无党派人士。反正其他人又不认识,那么,就选认识的人好了。于是,校长助理做了全国人大代表,并一直做了15年,后来还当了校长。 第三次是工作以后,说是选县级人大代表。本单位有两位候选人。事先有人非正式地开了会,说务必要选第一人,第二人是陪衬,真要当选了,怕不好看。于是,大家都被组织起来,在摄像机和闪光灯前,虔诚地投下了自己的神圣一票。后来,第一人果然当选。 给身边的很多朋友谈起此事,没想到他们向我投来羡慕的眼神:哇,你小子居然投过票!没想到年近半百,一事无成的我,居然也有了可以炫耀的资本!唯一的遗憾,是三次选举,我都没在显眼的位置看到选民榜,当然也没看到自己的名字。呵呵,挺有意思!
2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赢都无所谓,Fair Play才是台湾大选的最闪光看点!
热度 15 QFL 2012-1-15 13:24
谁赢都无所谓,Fair Play才是台湾大选的最闪光看点!
天朝台湾特区搞选举, Fair Play 才是其最闪光的看点 ,因为无论谁获胜,在将来四年内,都不可能重大地改变两岸目前现状——既不独,也不统 。 然而, 小马哥战胜小英子,大陆就一片叫好声,好像台湾人都在期待着早日回归似的 ; 这就显得很滑稽了 。例如: 人民网评论说 ( http://tw.people.com.cn/GB/16878101.html ) : “… 这一结果表明,求和平、求发展、求稳 定成为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 成为台湾同胞的共同心愿 …”; 中台办国台办发言人说 ( 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2-01/14/c_111438469.htm ) :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得到 广大台湾同胞的支持 …”。 事实上,小英子得票率已经是 高达 45.6% 的,这说明 “台独”至少 快得到近一半人数的 “公开”支持 。小马哥得票率才不过是 51.6% ,其中 一部分支持者未必就不是 “ 台独 ” 分子 ;例如,或许他们认为: “ 台独 ” 是一件长期的事儿,当前不易 “ 操之过急 …” ,于是投票给小马哥的。 其实,谁赢大选都无所谓; 即使小英子当选,麻烦或许会多一点,但台湾的天是变不了的 。所以 ,大陆朝野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至少在目前状况时, 千万别轻易说 “ …… 得到广大台湾同胞的支持 ” 之类的自欺欺人的话, 因为 假如大陆没有 “ 战争 ” 恐吓,台湾恐怕早就飞了 。 霍去病收复河西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爱我华夏|2073 次阅读|19 个评论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究竟鹿死谁手?
热度 8 qsqhopeiggcas 2012-1-14 17:14
俺一向不太关心政治,不过从保持海峡两岸和平稳定、经济繁荣角度看,俺支持蓝营小马哥胜出。 “ 暴力小英 ” 蔡英文靠 “ 台独 ” 巩固地位(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236.htm ),如果疯婆子上台,说明有些台湾民众失去了理智,将给海峡两岸的稳定和繁荣带来麻烦。 宋楚瑜垂垂老矣,没有活力,就不要凑热闹了。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2438 次阅读|14 个评论
【陈氏微博】拜票,这个词俺觉得挺好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2-1-14 07:49
  据说,在大陆的台湾人都会坐飞机回台湾投票,因为是全民投票,每一票都有可能决定领导人的上台与否,也所以,潜在的领导人们重视,投票的人也重视。   就看到一个关于候选人们“拜票”的说法,真形象啊,不过,隔几年是得让这些潜在领导人们虔诚一回。   哪天,俺手里的票如果被人来“拜”,俺会乐得合不拢嘴的。
个人分类: 时论|3021 次阅读|9 个评论
《请投我一票》——另一个选举的故事
热度 1 qyu111 2011-12-15 17:43
这两天和傅新元讨论文化和基因的关系。傅新元转给我他一个作家朋友茉莉写的一篇文章《请投我一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5771f001010uf0.html ),说的是武汉常青小学三年级学生今年的一次民主选举班长的故事,读后忍不住要把它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我把文章改写了一下,只说故事: 故事要从头说起,英国 BBC 电视台和丹麦公视合作了一个电视节目,题目叫“ Why Democracy ?”(为什么要民主?)。节目制作人邀请了十个国家的导演,就 “民主”这个主题,各自拍摄一个长约 1 小时的记录片,于上月在三十几个国家同时公演。制作人希望这个大型国际合制的节目,成为民主教育的好教材。 中国的导演陈为军,拍摄一个了中国的民主选举故事叫《请投我一票》( Please Vote for Me )。 片子记录了武汉常青小学三年级的一次选举,三个 8 岁的孩子竞选班长。 影片开始,小学教室的黑板上写着:“竞选班长”,孩子们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他们第一次被告知,这次要自己选举班长了,这就是“民主”。 老师让学生在三个候选人之中选择: 父亲在公安部门工作并已经担任班长两年的男孩罗雷; 来自单亲妈妈家庭的乖乖女许晓菲; 父亲是工程师的小胖子成成。 三个候选人的竞选活动包括:才艺表演、相互辩论和公开演讲。 在吹笛唱歌等节目表演中,班上的气氛逐渐紧张,谩骂和嘲弄如冰雹似地落下,候选人开始互相拆台:成成指使自己的助手,在竞争对手献艺时大叫闹场,甚至喊出“打倒许晓菲”的口号,令那位女孩难过地哭泣。 罗雷被揭发在担任班长期间很霸道,曾经殴打同班同学。 老师只是在一旁看着,没有去干预这场选举。 据说孩子们的表现有父母背后的指导。 原班长 罗雷的爸爸除了教儿子怎么为自己的缺点辩护、无情打击对手之外,还给儿子支出了关键性的两招: 一是通过铁路部门的熟人,让全班同学免费坐轻轨旅游观光了一趟,罗雷在旅途中乘机唱歌表现自己,并在同学们玩得开心之际,要求大家投他的票。 二是在最后演讲时,罗雷的爸爸让孩子以祝贺中秋节为名,给全班每个同学发了一份美丽的小礼物。 罗雷在最后的秘密投票中以 25 票的压倒性的高票取胜。 后感: 一个文明教育没有普及和文明水平落后的社会,民主和自由经济都是可怕的。 民主让流氓横行,自由经济让骗子猖狂。 民主和自由是好东西,但要合适。合适的国家,合适的人群,合适的时间。 民主,特别是中国的民主,可能还是从上到下实现比较科学。 从英明皇帝制,到集体领导制,到民主中央制。 从教育做起,从上往下的教育。
2889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今拍案108:政府高官全部落选工程院增院士!
热度 17 QFL 2011-12-9 10:26
当今拍案108:政府高官全部落选工程院增院士!
据爆料 ( http://news.sohu.com/20111209/n328398884.shtml ) : … 在今年 5 月中国工程院公布的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中,曾有多名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且个别领导送礼拉选票;但在昨天公布的最终新增院士名单中, 央企高管仅留一人, 政府高官或曾经任职的高官们则完全不见了踪影 … 博主批: 总而言之,无论如何, 政府高官们和央企高管们落选院士的这种现象,还是很值得赞一下 。 之前,对于那些远离科研领域的政府高官/央企高管们去参选院士,众多 P 民曾发出众多异议,可能与此落选现象多少都有点关系;所以,有时候还真不能小瞧一些 P 民的言论,一旦形成“倒逼”力量,还真有点恐怖 。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6514 次阅读|17 个评论
从饶颖、施一公落选院士,再思考中国选院士的问题
热度 3 barrysugar 2011-11-14 23:00
最近非常关注院士增选,网民们也没什么事情,早已吵得风声水起,水木上爆出施一公落选一事,这几天的消息看来,应该是真的了。 中国的院士选举,请注意,我用得是选举,实际上是利益的均衡,是院士们权术和阵营的均衡,这里遵循的准则是:不是你水平能决定我让你上,要你是我的人,我才让你上,否则,我让你上了,你不听我的,你要称霸,我还得被你分一山头。 大家可以看到,饶毅落选了,施一公落选了,这已经充分证明,有水平,我就不让你上。 中国有很多老一辈的院士,我是非常佩服的,实在,踏实,搞学术,比如钱老等,不去搞权术,不去争名利,老一辈确实有这些作风,但是,这一切现在都变味了,早已把院士=金钱=名利=地位(不是学术地位,学术地位他们有些人还真没有),院士这个群体迟早被这帮家伙搞臭了,以后见了院士,大家就应该把他等同为“虚名”。 也许我说得有些过了,这是网大一个网友的院士资格的思考,试问之,有多少院士,满足下面的条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人,应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所以,在形成有效候选人之前,可以进行如下规定: 入门门槛: (1)只有达到所在学科顶尖学会fellow的人,才具备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资格。 (2)必须在所在学科最顶尖的杂志上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人,才有资格做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评定有效候选人的方法: (1)委托国际顶尖学会对候选人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定,按照1:2的原则,选出大约120名有效候选人。再交给中科院院士大会投票表决。 对于个别特别优秀的,可以采取5名以上相关学科院士(含美国科学院院士)举荐的方式,成为有效候选人。但这种举荐的名额不应该超过正式有效候选人的15%。
544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曾荫权在美国谈香港选举
wliming 2011-11-13 21:50
白紙黑字MOOK :【曾荫权美国演讲:港人几乎与美国人一样自由】在谈到香港政制改革时,曾荫权说,我们已为普选订立明确时间表:至2017年能够让港人以一人一票的方式参与选出自己的行政长官;至2020年,整个立法会可经普选产生。民主包括普选权,这是保障其他自由的前提,也是保证法制的前提,对于香港有重要作用,
个人分类: 社会|1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选举的利与弊的讨论 无论结果如何要有监督机制
dongzg101 2011-10-20 07:09
娱乐大王宋祖德 (宋祖德) :2000元买一张选票?贿选令人发指!广州社科院批露:广州农村基层贿选普遍,手段越来越隐蔽,贿民金额越来越大,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十分危险!祖德以为:农村基层干部乃高楼大厦第一块砖,若不够硬,则楼越高越危险!必须严查并取缔肮脏的贿选!这种虚伪的民选做样子给谁看?不过有民选选总比没有好! 2011-10-18 21:03 来自 短信 举报 | 转发 (890) | 收藏 | 评论 (488) 转发 (890) 评论 (488) 梅china :农选贿赂算什么,你想当个乡官、县官,没有十万不可能,省官更不要说了。一些官员现贷款买官,之后就大肆地受贿还贷。 1分钟前 来自网易微博 举报 | 转发 | 收藏 | 评论 中狗 :还是中国人缺乏诚信!首先是官员缺乏诚信!升官可以发财,这么好的事大部分人削尖脑袋会去做。 1分钟前 来自网易微博 举报 | 转发 | 收藏 | 评论 xonmail :祖德 你都进去了 就别管农村的事情了,再说了你也不喜欢乡村题材 9分钟前 来自网易微博 举报 | 转发 | 收藏 | 评论
1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民代表选举以党组织为登记单位
liwei999 2011-9-24 12:13
一个有意思的“费解”——人民代表选举以党组织为登记单位。 作者: mirror (*) 日期: 09/21/2011 07:56:46 黄老师以为 人民代表选举以党组织为登记单位令人费解 ,但在镜某看来,这样做不是“当然”也是“必然”。 人民代表的选举,从政党政治的制度上看,也是政党的选票争夺战。至少这类事情在洋人那里是这样被理解的。如果其他政党、团体对共产党的这种做法没有“异议”,执政党做这样的事情就是“当然”了,反倒是行政部门去做这样的事情属于不自然。 选代表理应该是人大自己的事情。但是人大没有这个能力,只好“承包”给了各单位、街道了。国人百姓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从来都是“为政府想”,而不是换位思考:谁来为百姓想。选民登记、代表名额分配的事情,应该由哪里定、哪里管呢?黄老师这样层次的人都没有答案,百姓们就更找不到北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换届选举趣事
热度 2 Runchiqian 2011-8-29 12:16
谈换届选举,题目有点大,是为了吸引眼球。 我非政界中人,政治觉悟不高,不敢奢谈政治。 换届选举,说的是家中之事。 我有个大家庭,人数众多,人员复杂,如跟他人家庭有雷同之处,请勿对号入座,我只谈自己,以免引起是非。 一、 家庭概况 成员:爷爷、奶奶、大爷、大娘、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堂哥、堂姐、堂弟、堂妹、表弟、表妹,我姐和我。 年龄:爷爷、奶奶, 80 岁以上;父辈: 45-65 岁;我辈 40 岁以下。 政治面目:党员:爷爷、爸爸、叔叔、堂哥、堂弟; 民主党派:奶奶、婶婶; 无党派人士:姑父; 共青团员:堂妹; 少先队员:表妹; 群众:其他人。 民族:奶奶和婶婶是少数民族,其余是汉族。 爷爷生于 1921 年,奶奶生于 1928 年。他们 1949 年结婚。大爷生于 1950 年,父亲生于 1954 年,我生于 1974 年,其余人从略。 二、 家庭管理模式 从老爷爷时代起,我们家族就确立了家庭管理模式。 老爷爷是个旧时代的秀才,但却比较民主,说家里有什么大事儿大家一块商量着来。可是,他老人家在的时候,家里基本没发生过什么大事儿,所以,一般都是爷爷说了算。 我爷爷当家后,他说,新社会了,一定要真正体现家庭民主,所以,就提出并确定了家庭管理模式的基本“制度性”要求: 当家的一定要是男人,而且是要能担当的男人;一定要考虑女人们的感受,女人在家庭事务中应该有一定发言权;孩子们尽管还小,但都是未来的主人,所以,也要考虑他们的成长,要注意培养优秀的男孩子,因为将来他们可能会成为大家庭的家长,还要注意平衡和脸面,不能让邻居们笑话。 开始的时候,家里成员少,基本上是爷爷说了算,偶尔征求一下奶奶的意见。后来家里孩子越来越多,孙子辈的人也一堆了,爷爷年纪也大了,所以,提出来要退休,需要推选大家族的新当家和主事会成员。 这个过程,我称之为家庭政治生活中的换届选举。 三、 选举与换届原则 换届选举由爷爷主持。奶奶辅佐,主要是提供协商意见。 对于新当家及家庭主事的素质和构成,爷爷提出了几点要求: 1. 新当家必须是男人,必须能担当,威信要高。 2. 新当家从年龄来说,应该是中间辈分的人,即父辈中人,因为小辈还不成熟。 3. 家庭主事成员中必须有中间层(我父亲辈)、必须有女人代表,必须有小辈代表,必须有外姓代表。其中,中间层人数要占 50% 以上,女人占 25% 以上,小辈占 40% 以上,外姓占 25% 以上。之所以说“以上”,是因为互相之间会有重叠。主事共设 7 人,含大家长。 爷爷和奶奶,因为年龄原因,不参与选举,算是换届选举委员会、监事会或者组织部。 大家一听,觉得爷爷说得很有道理,考虑也很全面,所以一致赞成。 四、 换届选举 家庭主事选举采用实名制:举手表决,选举人和被选举人都看在眼里,等于是实名制。有人提议采用匿名投票制,被爷爷否决了,说都是一家人,如果连起码的信任都没有,还怎么搞大家庭制。 很快,选举结果出来了。 大爷得票最高,爸爸其次,父辈男人中叔叔和姑父得票较少,几可忽略;女人中妈妈最多,其次是婶婶和姑姑;外姓中当然也是妈妈得票最高,最少的是姑父;小辈中堂哥和我得票最高,堂弟和表妹最少,每人只有 1 票,还是自己投了自己。 爷爷根据选举结果,跟奶奶闭门沟通后,宣布“换届”结果: 新当家:爸爸;主事成员:叔叔、婶婶、姑父、堂哥、堂弟、表妹。 结果分析:父辈人数 4 人,占 57% ;女性人数 2 人,占 29% ;小辈 3 人,占 43% ,外姓 2 人,占 29% ,符合预期目标。巧的是,共产党员 4 人,占 57%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2 人,占 29% ,少数民族 1 人,占 14% 。 结果一出,众皆哗然:觉得自己该当选而未当选的感到意外并不奇怪,觉得选不上也没想选上的感到意外才真有意思。 一时间,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五、新闻发布会 爷爷看大家好像不平心理很重,所以站起来解释。他这么大年纪, 90 岁的人了,还要站起来说,大家全都屏息凝听。 爷爷发话了: “得票最高的是默涵(我大爷),其次是默存(我爸爸),但我们选人不能光看票数。默涵得票高,是大家对他的认可。为什么认可?因为他是老大,从小受的委屈多,能担待,你们谁没受过他的关照?所以,感恩之心,人皆有之,你们选他,理所当然,我很高兴。可是,新当家的责任,并不是只有照顾大家的态度好,还要有能力照顾好,使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默涵学历低,小学还没毕业,出门又少,见识不多,人虽厚道,但经济头脑不行,社会关系也过于简单,一旦家庭遇事,恐怕他摆不平。有时候,还有一些老好人倾向,小辈犯了错误,光知道疼爱,不知道批评引导。相反,默存就有优势:学历高,中专毕业,还是镇上的公务员,认识的人多,还用亲戚的名义开了一家小公司,光吸纳家庭成员就业这一点,就功不可没。此外,他还是党员,能吃苦,不计较,心胸宽,能挡事,甘吃亏。他这么优秀,却没得到最高票,为什么?因为他“得罪”人了。可是,他是为什么得罪人?是为了自己吗?不是。是为了主持公道,也是为了大家庭的发展。他是个老实人。所以,我们选人,不能光看票数,还要看能力,要综合考虑。我们不能让有能力的老实人吃亏。但老实人不等于老好人。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不语。 爷爷继续说:“我和你奶奶商量了一下,为了大家庭的发展,参考大家的意见,决定推荐默存为新当家唯一候选人,你们看看怎么样?” 能怎么样?爷爷说得有道理,爸爸又是唯一候选人,所以,不用表决,提名得以通过了。大家对此,基本没有异议,只是大爷有点没面子,所以大家都把同情的目光投向他。好在大爷已经习惯了,所以也没什么意见。何况如果真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他,他还有些不自信呢! “至于成员,我也想说明一下,”爷爷清了清喉咙,继续说:“默涵得票这么高,按说应该进入班子,但正因为他得票高,跟默存只差一票,所以,为了保持默存的权威,他不能进去,否则将来遇到意见分歧,争了起来,不好解决,影响家庭团结。所以,为了慎重起见,默涵就不要进班子了。 默言(我叔叔)得票不高,是因为他阅历浅,考虑自己的事儿多一些。本来不该考虑他,但我们得考虑现实。一则他也是中层骨干力量,二则是因为秀芝(我婶婶)。秀芝的父亲是村主任,县官不如现管,将来很多事情,都要靠她父亲帮忙。如果默言不进班子,秀芝将来怎么有积极性通过父亲管我们这个大家庭中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闲事儿? 既然默言进了班子,为什么还要秀芝也进来?道理很简单:默言没主心骨,经常是秀芝帮他拿主意;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秀芝的积极性。她还是我们村唯一的乡镇妇女代表,又是民主人士,还是少数民族。我们家虽然不是政府,但也有多名共产党员,默存既然当了家,还是党员,就应该有点儿政治觉悟,不能让人说我们家不民主,不考虑民主人士和少数民族同胞的感受,这不仅仅是个面子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更是个实际问题,不可不重视。 四海(我姑父)尽管得票不多,但并不是因为他不行。主要是他家离得远,平时大家见面少,只是逢年过节才见一面。不过你们想一想,他是外姓人,又是个当家的男人,在外面可以替我们家族说不少话。我们自己表扬自己,是不行的。四海却有这个便利。何况,小军(我表弟)还是个镇上警察。将来与邻里有个什么纠纷,也好协助处理。 至于小海(我大爷爷堂哥),一则他是孙子辈中的长子,要重点培养;二则是默涵没进班子,我们也得平衡一下不是?家中总得有个代表吧?小池(就是我)本来该进班子,但默存当了大家长,得避嫌不是?何况他不在老家,在外地,虽然混的还可以,但老家的事儿鞭长莫及,又有自己的事业,家里的事儿也顾不过来,所以就不考虑他了。小塘(我叔叔家堂弟)按说更不应该进班子了,因为默言、秀芝都在班子里了。可是,小辈中再也选不出其他更合适的家姓男人了。将来的接班人不能只有一个人选,那样风险太大。这是无奈之举啊!尽管默言一家三口都是成员,但毕竟在 7 人中是少数派,何况,讨论家事时,如果他们只考虑自家不考虑大家的话,也会失去人心,毕竟我们是个大家庭不是? 最后再说小姝(我唯一的小表妹)。她尽管只有 10 岁,可人机灵,长得又漂亮,还是少先队大队长呢!让她进班子,对决策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对外又有面子,还会促进她的进步。说不定我们小姝将来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总理呢!” 最后,爷爷说:“你们看还有什么意见?” 众人互相注视,无语。只有表弟大声说:“姥爷,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就按大家的意见,谁票数多就让谁来主事呢?这不正是大家的意见吗?不是更民主吗?”表弟刚上大学,读国际政治,受了不少西方政治的影响。 爷爷瞪了他一眼:“事情哪那么简单?你再学几年就明白了。”等于是把表弟的意见否决了。 “如果没有,就这样决定了。”爷爷一锤定音。 爷爷唯独漏了评价一个人,就是我妈妈。她才是这个大家庭女人的中心。可是,我妈妈受委屈又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也没什么。不说也罢。 大家想想,总觉得有能力的人没选上,选上的多数没什么能力,不知道将来能不能带领这个大家庭发展得更好。可是想想爷爷的话,觉得怎么听怎么有道理,至少是现实的道理。毕竟,这是个大家庭,既要为了发展,还得保持团结,维护稳定。没了团结,没了稳定,发展从而谈起?可是光有团结和稳定,要是没了发展,家庭主事会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大家想得头疼,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更得不出什么好结论,也提不出什么好建议,思来想去,觉得爷爷的决定最英明,所以,只有一起鼓掌,祝贺当选的各位。 家庭主事选举顺利完成,换届取得圆满成功。
312 次阅读|3 个评论
院士选举议论颇多,关键何在?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8-28 17:45
院士选举议论颇多,关键何在? 关键在于: 怎样才算我们的"院士"? 怎样才能选出合格的"院士"? 合格的"院士"怎样才能被选出?
个人分类: 其它|2721 次阅读|3 个评论
院士增选该停止了?
热度 25 Majorite 2011-8-17 18:38
院士增选该停止了? 从北美大学正教授位子上全职回国的饶毅先生竟然没能进入中科院院士第二轮候选人的名单,他表示从今以后再也不参加中国院士的增选了。饶毅事件再一次把院士选举是否“公平公正”的疑问推进公众的视野。 饶毅批评过,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饶毅其实也知道另一个公开的秘密,“在中国,为了成功当院士,做好的研究不如与现今院士拉关系重要”。公开的秘密也是秘密,谁说出这个秘密就是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必然成为众矢之的的牺牲品。 饶毅也曾多次批评过, 中国科学界“腐蚀精神、阻碍创新”,“在国际优秀大学晋升副教授的时期,在中国可以做院士”,暗喻中国院士的学术水平不如国际优秀大学的正教授。这不可避免会伤害生物学部一些本来就缺少自信的现任院士的自尊心, “你说我质量不高,我就裁定你质量不够”,毕竟是院士选院士,这样的反应也“人之常情”。所以,公开批评腐败体制的人就不要削尖脑袋再往这个尚没改好的体制里钻。君不见海外许多优秀的学者不回国吗?不“志同道合”,人家就不带你玩,很正常啊。 我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振民“院士”及其利益团伙的公开举报和揭露,得到中国地质界正直人士的支持,但是金振民迄今就是不敢公开回应,而继续用他的院士头衔招摇于学界。地学界的同仁谈起“院士”制度的种种不当无不引此人为例。可是,谁来处理这位靠伪造数据发表Nature骗来的士、全国模范教师、全国5.1劳动模范、优秀博士生导师和各种科教奖励? 靠武汉地质大学的领导吗?不,他们本来就是造假的帮凶和销赃者。再靠金振民这样的“院士”去选院士,只能武大郎开店!若比段振豪性质严重得多的人还能进入地学部院士评选第二轮,不正靠得是金振民“院士”这样的幕后推手? 在古时候,皇帝还想把江山留给子孙后代。这年头,谁还考虑国家的长久利益?所以,就没有人来管一管学术诚信的问题。 目前,科学界人心浮躁, 抄袭剽窃风颇盛,不少院士也难以幸免, 或四处兼职当董事花瓶捞实惠;或侵占别人成果,或伪造数据发表文章,骗取国家奖励, 被揭露后不敢拒绝道歉(例如,中国地质大学的金振民院士。我对除金振民之外所有地学部的院士们的学术和人品由衷地尊重的,特此说明);或结山头排斥异己, 已将整个院士队伍污染。“院士制度已经物化, 使其成了利益博弈和权力角逐的名利场。这些年, “一登龙门, 身价百倍”早就成了公开的事实。加上不少地方政府给予院士高年薪、别墅、轿车及巨额研究资金, 使院士遴选越具有了功利化的色彩。谁上了, 不仅意味着丰厚的利益, 更意味着权力的重新划分, 包括分配项目资金的权力, 评审的话语霸权”。 有这样的学术环境和教育环境,就不难理解为何举报学术不端者会被边缘化、被打击,而被举报者却往往毫发无损,继续风光地端坐主席台。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国家这个计划那个计划花大钱却也没有真正引进到全职回国的杰出人才,反而引进一些比国内学者还懂得运作、包装的投机分子甚至骗子,他们并没有带回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思想,倒是如鱼得水地融入体制。学术圣殿,已变为逐利者的乐园。 只有想当院士的人才会去巴结院士,这样的人越多,院士制度对中国科学发展的阻碍就愈大。为什么中国院士掌握着大量的科研资源和决定其他人的基金和奖励申请的命运?为什么院士高坐学术会议的主席台?所有这些都是想当院士的校长、所长、院长、研究员、教授们主动给其奉送的!为什么中国院士一到了海外学术会议没人知道他的贡献?更就享受不了中国式非常规的待遇?还不是因为国外研究人员不想当中国的院士。世界本无巨人,只是人们跪着看他们。中国的科学家,像饶毅一样起来吧,别再跪着仰视着院士。你们现在假惺惺的仰视着院士,也只是为了未来有一天自己也被别的跪着的人仰视着,不算什么真诚与高尚。 如果中国有很多饶毅这样不想参选院士的杰出科学家,中国科学就有希望。无欲则刚,不再参选院士的杰出科学家就会对院士以及院士的人一视同仁的评审,不会绕院士或官僚的意志转圈。如此这般,没有真才实学的个别院士也牛不起来! 我曾写过《建议无限期地停止院士增选》一文, http://www.cas.cn/zhengwen/jsgj/201105/t20110526_77372.shtml 现已成为“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中最受好评的参赛作品,不是因为我的文采,而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科学界同仁们的良好愿望,这样的民意理应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上述文章中,本人写道:   【众所周知,中国本土迄今尚没有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还不太高,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整体提高,但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队伍越来越庞大,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活动哪一次也没拉下,每次都是轰轰热热,被选进的,到处演讲介绍其“成就”者有之,在校园放烟花庆祝者有之。院士评选早就背离了初衷,已经成为特权、财富、关系的博弈。我建议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可以无限期地推迟,直到中国本土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出现,让中国科技界静下心来,埋头苦干,真正出一批一流的成果,出一些人才,一洗中国这样的大国出不来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耻辱!否则,在低水平的层次上还要兴高采烈地排座次、戴桂冠、装扮成学术大家的样子、自娱自乐挺没意思的。若选出来的中国院士还不如美国普通大学正教授的水平,却享受着比人家院士还院士的待遇和特权,我们的院士制度必然要受社会反弹和诟病。】 一些读者在留言中发出如下感慨:“文革前后的老院士在那个时代无论学术水平如何但是人品都是令人敬佩和信赖的,后来增补的院士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人们是否总有些怀旧的情节?);“院士候选人中有多少是自己不亲自做研究的包工头?又有多少是诚实可信的?很多人连段振豪还不如”(恨铁不成钢?)。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也不应该每两年就增选一次院士,应改为每5年增选一次(对应于党代会和国家领导的任期),并在院士增选中做到宁缺毋滥,总名额控制(例如,600人),老去一个才增补一个。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好的院士可以促进一个单位或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相反,一个坏的院士对于一个单位学风的破坏作用和对一个学科的发展的阻碍效应亦是相当惊人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院士既然是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而且几乎是只进不出,就一定要杜绝“才德兼亡”的愚人和“才胜德”的小人成为院士。在还没有多少大才可树之时,更应该坚持“德为先、才为重”的原则,让院士制度的存在即使无利于也要无害于国家的根本利益。】 为了拯救中国科学,还是把院士增选暂停了吧!这话不是我最早提的,例如,中国科协的前主席、科学院的前院长周光召就曾建议取消现行的院士制度。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5242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村计生专干也成香饽饽?该好好监管超生费、计生罚款了
wya 2011-6-17 08:51
http://focus.news.163.com/11/0616/13/76M3OJJH00011SM9.html 节选如下: 2010年11月30日,北陈集镇尹荡村将正式选举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民委员会委员,在这个时间节点前后,北陈集镇所属的灌南县,14个乡镇245个村(居)委会也都进行着同样的选举。 陈新祝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当天一大早,镇长亲自带队,率派出所、农经站30多人,协助维持选举秩序。 但选举结果出来后,镇上的领导当时脸色就变了,很不高兴的样子。" 镇领导变脸是有原因的, 村主任选举结果出乎镇领导意料:刘迪彩胜出,超过尹克富200多票。而此前的推选结果则显示,尹克富1500多票,刘迪彩1300多票。两次选举的乾坤大挪移,让镇领导有些措手不及。 一位不愿具名的当选村委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镇里领导当时就问:'是不是计票出现偏差了?为什么跟推选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事实上,这个谜底很容易找到。 刘迪彩和尹克富,是这一届村主任候选人。 两人同为上一届的村干部,刘迪彩是村主任,尹克富是分管计生工作的村委 。 推选时,镇党委很重视,由镇"村民委员会换届领导小组"组长周安成副书记亲自带队,一共来了20多名镇里的干部协助村民代表上门发选票。当时全村10个村民小组, 大部分村民不在家,许多选票是由村里的工作人员代填的 。 例如第一村民小组的陈新祝、第四村民小组的王元本,在 推选时,两家都没人在家,但选票都被人填过了 ,等到正式选举时,这些 选票由自己填写,没让工作人员代劳 。 高中毕业的尹行军就是这次正式选举中,被村民推选出来的村民委员会委员。 按照对接职能,尹行军负责尹克富此前负责的工作领域---计生工作。自选举结束后,尹行军等待着例行的分工,但截至记者采访时,他的工作仍然杳无音信。 "也许是镇里的领导工作太忙,都忘了吧!"当尹行军主动找到村支部书记高州,请求分配工作时,得到了这样的结果:"镇里领导已经说了, ' 尹克富虽然落选了,照干计生专干 。至于你,村里有什么闲杂事,你就来做吧 。'" 为表明尹克富已经不适合再继续担任村委会委员,刘迪彩为此特意向镇人大主席万洪明反映:" 尹克富自2004年当选村委会委员以来,每年征收的数万元超生费,既不入村里的财务账,也不公示,均由他一个人独收独支。" 万洪明反问刘迪彩 :"你有一个亲戚,是不是也违反了计生政策,不就没罚款?" 言下之意,尹克富还是很懂得"班子"的团结。 至于超生费是否能做到"独收独支",曾有过22年乡镇党委书记经历的灌南县民政局长吴宇林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 计生罚款中奖励的百分之十五,完全用于村里计划生育方面的专项开支,村里是没有账的,更多的钱都要交到乡镇,由乡镇统收统支。" 56岁的陈浩告诉《法治周末》记者,2007年12月,安淋村换届选举, 镇里担心想用的人当选不了村主任和委员,干脆取消了选举,由镇政府领导直接宣布:村委会原班人马不动。 时隔3年之后,2010年12月,安淋村村民选上的村主任,村支部书记不让他上班。镇党委继续用落选的人当主任。 直到今年4月,因县政府一位副县长找镇领导协调,才允许新当选的村主任上班。但落选的人,仍继续在村里当会计。 官官相护,追逐私利,制度如同儿戏。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参选是为了不参选
chemicalbond 2011-5-17 01:02
根据最新消息,Donald Trump 说,不玩了。 Trump 的工作是开赌场,和倒卖房地产,还搞过招聘员工的电视节目。他最有名的话大概就是 “You are fired.” 前一阵还吵着闹着要和奥巴马 PK,争夺2012 年的美国总统。可是,还没怎么着就宣布不选了。 好象近日还有不少共和党的混混干过相似的事情。 对于那些耐不住寂寞的政客们来说,这种只打雷不下雨的事情太家常便饭了。说白了,那些人多半就是在制造新闻,吸引眼球。否则,如何能显示他们的重要性?! 好玩的是,有些科学网的博主也深通相似的诀窍,动不动就休博。可是他们过几天又出来热闹了。 原来休博也是为了不休博啊。 不过,写博客最好不要象政客,否则,那样玩不了多久就会厌倦的,早晚要彻底休博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劉萍女士近況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1-5-13 09:51
摘自于建嶸微博: 经过近四万名网友的呐喊,被警方约谈的刘萍在五月十三日早上一时三十分终于回家了。我告诉她:不怕,太阳会出来的!今夜我们就是寻找中等待的,我们尽管纠结,但我们坚信。 摘自劉萍微博: @刘萍196412 :感谢您关心,我与魏忠平已经平安到家。他们抄我家了。家里电源11日晚上被掐断至今无法上网,现警察在楼梯口守候被安全着。为选举加油 沙哑、我依然即刻上路演讲,我参选在阳光下!不畏前途太黑暗!我不孤独!身后无数眼睛照亮参选之路… 摘自于建嶸微博: 一位自称曾听我讲过课的某公安负责人来电,希望从政治的角度理解刘萍被约谈事件。我告诉他,今天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维护宪法,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支持刘萍参选人大代表就是在讲政治。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814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院士是如何“炼成”的?
热度 20 科学网编辑部 2011-5-9 11:13
美国院士是如何“炼成”的?
(科学网/编译) 国家科学院选举:通向院士之路 2005 年 5 月 24 日 PNAS (《美国科学院院刊》)( Vol.102 , No.21 , pp 7405-7406 ), Bruce Albert 美国科学院院长(现任《科学》总编) KennethR. Fulton , 美国科学院执行主任, PNAS 出版人 每年春天,也就是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国家科学院都要增选新院士。拥有院士身份表明你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很多科学家并不清楚院士增选的流程到底是怎样的。其实这并不是有意为之:选举流程如果很神秘,对谁都不好。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选举的环节确实变得越来越复杂,这部分地反映了科学领域迅速膨胀的现状。这种复杂度也反映了学术界的一个共识:不能让任何个人或者小团体对选举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在这篇社论中,我们将尝试解释一下这个不为大家所熟知的流程,此外,我们还将讨论一下为了让选举对年轻人和女科学家更有吸引力,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要成为候选人,首先从提名开始。尽管非正式的方式会提出很多候选人,不过正式提名只能由院士提交。每份提名材料应当包括候选人的简历、一份 250 字左右的概述候选人学术成就的说明——也就是当选理由——以及数量不超过 12 篇的代表性论文和著作。之所以做出篇数限制,是为了强调质量而不是数量。一旦获得提名,这份候选材料就会送到科学院 31 个专业领域中的某一个专业委员会主席手里,例如化学、分子与发育生物学或者数学(全部列表请见 www.nas.edu/sections )。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遴选候选人的流程,由该专业的院士多轮投票筛选候选人。有些专业的流程相对简单,直截了当,有些则比较复杂,颇费周折,包括召开选举协调会、核心委员会选举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环节。如果候选人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专业领域获得提名的话,情况就更复杂了。不过正如图一所示,所有专业领域的选举最终都要经过两次选举——也就是所谓的“非正式选举”和“正式选举”,至于为什么这么叫,已经无可考据了。候选人一旦顺利通过这两轮选举,就有机会被更广专业的院士们来评选了。 31 个小专业被归为六个大领域,候选人要首先通过这六个大领域的选举。 此外,候选人也可以由多位院士联名提名,也就是组成“自愿提名小组”( VNG ),或者由国家科学院成立的“临时提名小组”( TNG ),专门提名某个或者某些领域中的候选人。 2003 年,在“ 21 世纪提名与选举特别委员会”的提议下,国家科学院委员会就组建了六个这样的临时提名小组——每个领域一个小组:数理科学,生物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生物医学,行为与社会科学,以及应用生物学、农学和环境学。这些临时小组负责提名较年轻的男女候选人,他们的工作促使各专业提名更多的女性科学家和年轻候选人。 科学院章程规定了每年新增选院士的人数(目前不超过 72 人),每年科学院委员会都会分配各领域名额,在分配名额的时候,委员会会考虑目前科学院的规模以及增长较快的领域。 每年二月,这六个领域的院士委员会——每个委员会都由本领域的院士代表组成——会召开各自领域的会议,讨论所有已通过各专业委员会评选的候选人的资格。如图一所示,自愿提名小组和临时提名小组提出的候选人也会被加进来。 六大领域最终要提出自己的名单,人数为本领域名额的 150% ,并且按照得票多少排序,因为名额限制问题未能进入这个名单的候选人将在下一年选举中自动获得相关小专业的提名。 这六份大名单组成一份所谓的“优先名单”( Preference Ballot ),连同每位候选人的简历以及在“正式选举”名单上的排名,在每年三月初提交给所有院士,院士们必须给所有六个领域投票,而不仅仅是投自己的领域,而且选出的人数要达到最低要求,投票才算有效。投票结果经过统计整理制成图表,在每年四月底年度大会的院务讨论会上展示,参会的院士就“最终名单”进行表决,“最终名单”由得票最高的 72 名候选人组成,其中每个大领域的人数不得超过该领域的上限。其余候选人组成第二份名单,同那些在前期投票过程中未能通过各领域院士委员会的候选人一样,将自动获得下一年度相关专业提名的机会。 尽管院士们将最终名单作为一个整体来投票表决,参会的任何一位院士都可以要求单提出某位候选人进行讨论,专门进行表决。不过这样的“苛求”非常罕见。 第二年四月的年度大会上将介绍和欢迎这些新当选院士,在过去两年里,新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是 56 岁。每年新当选院士名单的名单和介绍发表在 PNAS 网站上。 有人可能会问,这套选举流程的最终结果值得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吗?这么精心挑选两千名院士有必要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答案至少有两点,首先,原则上讲,每位院士都应当为其所在领域的年轻科学家们做出表率,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一流的科学。其次,美国国家科学院同其兄弟组织——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美国医学院——一道为我们的“运行部门”——“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公共服务工作提供支持。这四个组织共同组成了“美国国家研究院系统”,负有为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提供广泛政策咨询的责任。咨询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干细胞研究、生命科学领域博士后和年轻科研人员的现状到饮用水的砷中毒风险,以及未来气候变化等等。“国家研究院系统”平均每个工作日至少出台一份报告,大大增加了美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性。 下略两段有关美国科学院院士在 PNAS 投稿的讨论。 Every spring, in late April or early May,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 elects new members. Membership in the NAS is a widely recognized sign of excellen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most scientist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process by which members are elected. This lack of information is certainly not intentional; no one gains when the elections are shrouded in mystery. However, the election’s successive ballots have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over time, in part reflecting the rapid expansion of scientific fields. The complexity reflects a consensus process designed to ensure that an individual, or small group of individuals, cannot have an undue influence on the election. In this editorial, we attempt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is poorly understood process. In addition, we describe recent efforts to make it more welcoming, especially to women and to younger scientists. Consideration of a candidate begins with his or her nomination. Although many names are suggested informally, a formal nomination can be submitted only by an Academy member. Each nomination includes a brief curriculum vitae plus a 250-word statement of the nominee’s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s—the basis for election—and a list of not more than 12 publications. The latter limit helps to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a nominee’s work, rather tha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ce a nomination has been prepared, it is sent to the chair of one of the Academy’s 31 disciplinebased Sections, e.g., chemistry,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or mathematics (for a complete list, see www.nas.edusections). Each Section has its own procedures for identifying potential candidates and for winnowing the list through successive ballots of Section members. Some of these procedures are simple and straightforward; others are lengthy and complex, involving screening panels, caucus ballots, and other mechanisms. And variations occur when candidates are nominated by two (or more) Sections. But, as illustrated in Fig. 1, all Section procedures culminate in two mandatory ballots—named, for reasons lost in history, the ‘‘Informal’’ and ‘‘ Formal’’ ballots. Successful candidates then go forward as nominees for consideration by increasingly broad segments of the membership, beginning with the six discipline-based Classes into which Sections are grouped. Candidates can also be nominated by a group of members by petition (a Voluntary Nominating Group or VNG) or by a special group appointed by the NAS Council to search for candidates in a specific field or set of fields (a Temporary Nominating Group or TNG). In 2003, on the recommendation of the ad hoc Committee on Nomination and Ele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ouncil appointed six of these TNGs—one for each of the six Classes: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Biological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 Biomedical Sciences;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Applied Bio-logical,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hese TNGs were charged with identifying and nominating younger candidates, both men and women; the work of the TNGs also has stimulated the nomination of women and younger members among the Sections. The Academy’s bylaws specify the maximum number of members who can be elected annually (currently 72), and each year the NAS Council determines the number of members that can be elected from each Class. In allocating these Class quotas, the Counci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urrent size of the Academy and the areas in which it might grow. In early February, six Class Membership Committees—each of which is composed of representatives of all Sections in that Class—meet to discuss the relative merits of all of the nominees who have survived voting in the Sections. As illustrated in Fig. 1, the nominees of VNGs and TNGs are also placed in the mix. The end product from each Class Membership Committee is a rankorderedlist of nominees, composed of 15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members that the Class is permitted to elect. Nominees who cannot be placed on the list because of this upper limit will be automatically considered again by the appropriate Section for the next year’s election. The rank-ordered lists of nominees for the six Classes comprise a ‘‘Preference Ballot,’’ which is sent to all Academy members in early March, along with each nominee’s biographical material and information about his or her standing on the Formal Ballot. Members are required to vote for a minimum number of candidates in all six Classes— not just their own—for their ballot to be valid. The results are tabulated for presentation during the business session at the Academy’s annual meeting in late April. Members attending the annual meeting vote on the ‘‘Final Ballot,’’which contains the names of the 72 nominees who receiv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votes on the preference ballot, up to the maximum number permitted in each Class. The remaining nominees appear on a second list and—like those not ranked by the membership committees earlier in the process—are automatically reconsidered the following year by their nominating sections. Although the final list is voted on as a group, any member at the meeting may request that a name be removed for discussion and a subsequent separate vote. Such ‘‘challenges’’ are very rare. The new members elected each year are introduced and welcomed to the Academy by their colleagues at the annual meeting the following April. For the past 2 years, newly elected members have been 56 years old, on average. A list of the members elected this year can be found in the supporting information, which is published on the PNAS web site. One might ask whether the end result of this election process is worth the large amount of time and effort that is devoted it. Why does it matter that the 2,000 members of the Academy are so carefully chosen? There are at least two answers to this important question. First, in principle, each member should serve as a role model for defining excellence in scienc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cientists in his or her field. Second, it is this Academy—along with its sister organizations,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that supports the enormous public service efforts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ur ‘‘operating arm.’’ Known as the National Academies, this four-part organization is chartered to provide extensive policy advice to our nation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The issues addressed cover a vast range—from stem cell research and the status of postdoctoral fellows and young investigators in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to the dangers of arsenic in drinking water and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By producing an average of more than one report every working day, the National Academies have greatly increased the wisdom of public policymaking. Election to the NAS confers editorial responsibilities for this, the Academy’s official journal, established in 1914 as a journal for members to publish their own important work and the work of others. In 1995, PNAS introduced direct manuscript submission, whereby any author—member or nonmember—can submit his or her work directly to the journal. All papers published in PNAS are evaluated and approved by an NAS member; the PNAS editorial office secures the appropriate editor for direct submissions. To honor newly elected members, the journal publishes brief biographies that accompany a research report in the journal, thus providing examples of role models of excellence in science. The journal has an open archive policy, with all articles made freely available to everyone on the web 6 months after publication. The PNAS web site receives nearly 2 million hits per week and convey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the lay public. Bruce Alberts, President,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Kenneth R. Fulton, Executive Director,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Publisher, PNAS Fig. 1. Flow chart of the member nomination and election process. 1, Optional, as specified by Sectional procedures; 2, subject to modification by Sectional procedures; 3, an intersectional candidate must receive at least 25% on each Section’s Informal Ballot to advance to Formal Ballot and at least 50% of total Formal Ballot vote tobecomea Nominee; 4, Voluntary Nominating Group (VNG); 5, Temporary Nominating Group (TNG), which conducts informal and formal ballots subject to the same rules as Sections. 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0503457102 PNAS May 24, 2005 vol. 102 no. 21 7405–7406 FROM THE ACADEMY: EDITORIAL 图标说明:院士提名和增选流程 1. 可能有的环节,按照专业领域增选流程进行 2. 如果专业领域增选流程规则有修订,则随之修订 3. 如果一位侯选人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专业同时参选,则至少需要在“非正式选举”环节上在每个专业获得至少 25% 的票数才能进入“正式选举”,并且至少在“正式选举”环节获得至少 50% 的投票才能成为“院士候选人”。 4. “自愿提名小组” 5. “临时提名小组”,需要按照专业领域增选流程规则进行非正式选举和正式选举。
个人分类: 国际视窗|23601 次阅读|20 个评论
七位华人当选加拿大国会议员
热度 3 Majorite 2011-5-4 02:51
七位华人当选加拿大国会议员 安省九位华人参选本次联邦大选,共有四位成功进入国会,除新民主党的邹至蕙和保守党的庄文浩狂胜手获连任之外,曾三次代表保守党参选的梁中心也叩关成功,而代表自由党的徐正陶首次参选便取得胜利。 在卑诗省,这次大选有六位华裔参选,其中两位保守党女性候选人当选,包括连任的黄陈小萍和新当选的杨萧慧仪。 魁北克选区的新民主党华裔候选人Laurin Liu,大胜竞争对手、魁北克政团现任国会议员Luc Desnoyers 达1万767票。 这次联邦大选的结果,上述三省华裔国会议员人数达到七人,创下史上新高。
个人分类: 海外生活|32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得民心者得天下
热度 22 Majorite 2011-5-1 09:50
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 嵇少丞 五月二日加拿大举行联邦议会选举,每一个公民将行使其民主权利,投上神圣一票,决定加拿大未来的执政党和总理。 过去七年中,这是第4次选举。今年大选的费用为2.92亿元。 得民心者得天下。怎么知道哪个政党得民心?公民选举就是一个办法! 没有经过公民选举就无法知道现在的执政党是否得民心,一厢情愿地宣称自己的政党代表人民,也就缺少基本的依据与法理。 我们童年时代都玩过“铁锤-剪刀-布”的游戏,铁锤可以打烂剪刀,剪刀可以剪破布,布又可以包住铁锤。三者彼此独立,又互相制衡,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西方政治制度的“三权鼎立”, 指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制度, 就像我们童年时代玩过的“铁锤-剪刀-布”的游戏,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在西方国家,这种政治游戏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实践,并被证明至今仍是行之有效的制度。三权互相监督的制度避免行政权力过大、暗箱操作、贪污腐化,其作用不言而喻。最重要的是,失民心者在选举中就一定下台,国家权利在不同政党之间能够平和交接,无需发生中国国共两党那样历经数年、牺牲几千万人的战争。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主理念是我们中国人先提出来的。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译成白话文就是,“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温家宝总理最近携夫人在中南海接见了香港特区原全国人大代表、培侨教育机构董事长吴康民。吴康民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提到,早在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10月25日,毛泽东在与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中,就说到了民主制度,他说:“我们是主张普选制的,因为只有普选制才能彻底地表现民意。”这才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吴康民常在香港报纸上写时政评论。2009年8月14日,温家宝总理给吴康民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称:“香港报刊上有时看到您的一些短文和评论,那些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见解,给人以启示。”温总理还在信中说,“如来北京,可提前告之,甚思一晤,借聆教益。”吴康民是主张民主选举的, 不知在这次会谈中,是否与温总理交换了对公投的看法? 中国的民主若要超过西方国家的普选民主,就应该设计出避免受到操纵的选举。西方选举文化受到大财团“捐献”的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超过他们,更应该研究他们的制度,取长补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如下是报刊对温总理与吴康民见面的描述: 交谈气氛十分轻松,没有旁人在场   温总理与吴康民交谈的地点就在书房,两人坐在直角型的沙发两旁。“气氛十分轻松,一人一杯茶。交谈没有提前设置议题,没有记录,两人都没有准备书面材料,也没有旁人在场”。吴康民说,开始是聊家庭,温总理介绍说,他父母健在,年纪很大了。温总理还提到年轻时候生活艰难,念大学后,到地方去考察地形,做一些工程技术工作,后调到地质矿产部,1985年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后,就一直在中南海工作。   温总理也看了事先吴康民提交的个人简历,对一直在香港从事教育工作的吴康民比较了解。吴 康民随后提到内地造假的情况严重,毒牛奶、假鸡蛋、假文凭、假论文等,认为是对年轻人道德教育不足所致。吴康民说,本准备与总理深入交流道德教育的看法,但“时间太紧了,没有展开”。   吴康民说,温总理提及内地的改革所遇到的困难时说,主要是两股势力,一股是中国封建社会所残余的;另一种则是“文革”遗毒,两股势力影响了人们不敢讲真话,喜欢讲大话,社会风气不好,应该努力纠正。
个人分类: 海外生活|3732 次阅读|24 个评论
第二届博主委员会选举工作启动
热度 2 科学网编辑部 2011-3-1 11:30
尊敬的用户及首届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委员: 为了更科学地维护科学网博客平台,编辑部通过广泛征询博主意见,于2010年7月正式组建首届科学网博主委员会。半年来,首届科学网博主委员会121位顾问博主为科学网博客的管理和建设出谋划策,给编辑部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编辑部非常感谢121位顾问博主在首届任期内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根据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工作细则(试行)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do=blogid=342166 规定,首届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任期为6个月。6个月之后,将开始新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的改选工作。因2011年1月份临近春节且科学网新系统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编辑部决定延期1个月进行博主委员会换届改选工作。 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改选方式,遵循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工作细则(试行) http://bbs.sciencenet.cn /home.php?mod=spaceuid=45do=blogquickforward=1 id=342166 中第4项: 4)改选:半年后,我们仍然向“双百博主”发出邀请;同时由第一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推选出20名顾问博主(候选对象为非双百博主)。两者共同组成新一届的顾问博主委员会。 (注:“双百博主”即博客排行总点击量前100名的资深博主和均排行前100名的资深博主,去除公共博客和重复者。“双百博主”名单以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选举工作开始时间2月28日确定。“双百博主”候选人名单请见下文。) 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选举工作已于2月28日开始,联系首届博主委员会成员和第二届博主委员会候选人的工作正在进行。请相关博主注意查收邮件并回复意见。 第二届顾问博主委员会成员名单将会在综合候选人和首届博主委员会意见之后,向广大用户公布。 附:“双百博主”候选人名单 黄安年 http://blog.sciencenet.cn/?415 王鸿飞 http://blog.sciencenet.cn/?176 杨学祥 http://blog.sciencenet.cn/?2277 许培扬 http://blog.sciencenet.cn/?280034 武夷山 http://blog.sciencenet.cn/?1557 周可真 http://blog.sciencenet.cn/?126 陈安 http://blog.sciencenet.cn/?53483 吴宝俊 http://blog.sciencenet.cn/?200147 王德华 http://blog.sciencenet.cn/?41757 李世春 http://blog.sciencenet.cn/?2321 嵇少丞 http://blog.sciencenet.cn/?51597 李小文 http://blog.sciencenet.cn/?2984 饶毅 http://blog.sciencenet.cn/?2237 吴中祥 http://blog.sciencenet.cn/?226 曹广福 http://blog.sciencenet.cn/?40247 马臻 http://blog.sciencenet.cn/?71964 何毓琦 http://blog.sciencenet.cn/?1565 蒋高明 http://blog.sciencenet.cn/?475 杨玲 http://blog.sciencenet.cn/?2638 籍利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55 王铮 http://blog.sciencenet.cn/?2211 陈儒军 http://blog.sciencenet.cn/?39626 王汉森 http://blog.sciencenet.cn/?5414 任胜利 http://blog.sciencenet.cn/?38899 陈龙珠 http://blog.sciencenet.cn/?39070 孟津 http://blog.sciencenet.cn/?4699 刘进平 http://blog.sciencenet.cn/?39731 戴启广 http://blog.sciencenet.cn/?3913 王志明 http://blog.sciencenet.cn/?57000 蒋新正 http://blog.sciencenet.cn/?2179 王宝山 http://blog.sciencenet.cn/?76913 孙学军 http://blog.sciencenet.cn/?41174 桂耀荣 http://blog.sciencenet.cn/?3777 万跃华 http://blog.sciencenet.cn/?57081 黄庆 http://blog.sciencenet.cn/?2317 蔣勁松 http://blog.sciencenet.cn/?224810 李维 http://blog.sciencenet.cn/?362400 杨秀海 http://blog.sciencenet.cn/?56669 李泳 http://blog.sciencenet.cn/?279992 李亚辉 http://blog.sciencenet.cn/?1630 王鹰 http://blog.sciencenet.cn/?39176 刘俊明 http://blog.sciencenet.cn/?915 王号 http://blog.sciencenet.cn/?45556 刘立 http://blog.sciencenet.cn/?71079 吕喆 http://blog.sciencenet.cn/?111635 刘玉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7691 翟保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35 张学文 http://blog.sciencenet.cn/?2024 迟菲 http://blog.sciencenet.cn/?200071 冯用军 http://blog.sciencenet.cn/?45571 曹聪 http://blog.sciencenet.cn/?45671 陈永江 http://blog.sciencenet.cn/?226527 廖景平 http://blog.sciencenet.cn/?38998 李侠 http://blog.sciencenet.cn/?829 王应宽 http://blog.sciencenet.cn/?39523 张志东 http://blog.sciencenet.cn/?2344 周涛 http://blog.sciencenet.cn/?3075 王海辉 http://blog.sciencenet.cn/?5281 苏青 http://blog.sciencenet.cn/?2247 韩健 http://blog.sciencenet.cn/?290052 沈海军 http://blog.sciencenet.cn/?39356 鲍得海 http://blog.sciencenet.cn/?5190 马昌凤 http://blog.sciencenet.cn/?39437 李虎军 http://blog.sciencenet.cn/?3598 郝云龙 http://blog.sciencenet.cn/?44407 陈海春 http://blog.sciencenet.cn/?38949 李淼 http://blog.sciencenet.cn/?3047 沈阳 http://blog.sciencenet.cn/?190 朱猛进 http://blog.sciencenet.cn/?295006 王修慧 http://blog.sciencenet.cn/?55745 唐凌峰 http://blog.sciencenet.cn/?2068 魏东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06819 李飞 http://blog.sciencenet.cn/?2359 徐坚 http://blog.sciencenet.cn/?63234 王飞跃 http://blog.sciencenet.cn/?2374 李宁 http://blog.sciencenet.cn/?71485 武际可 http://blog.sciencenet.cn/?39472 王进 http://blog.sciencenet.cn/?2644 祖乃甡 http://blog.sciencenet.cn/?39061 李学宽 http://blog.sciencenet.cn/?254303 张檀琴 http://blog.sciencenet.cn/?39774 邢志忠 http://blog.sciencenet.cn/?3779 关燕清 http://blog.sciencenet.cn/?38667 赵明 http://blog.sciencenet.cn/?40615 吕乃基 http://blog.sciencenet.cn/?210844 张旭 http://blog.sciencenet.cn/?275634 陈学雷 http://blog.sciencenet.cn/?3061 段煦 http://blog.sciencenet.cn/?458 马志飞 http://blog.sciencenet.cn/?258217 曾庆平 http://blog.sciencenet.cn/?281238 王晓峰 http://blog.sciencenet.cn/?3176 肖立志 http://blog.sciencenet.cn/?2401 黎在珣 http://blog.sciencenet.cn/?3017 陈永金 http://blog.sciencenet.cn/?200380 胡业生 http://blog.sciencenet.cn/?40486 施一公 http://blog.sciencenet.cn/?46212 肖传国 http://blog.sciencenet.cn/?385748 王孝养 http://blog.sciencenet.cn/?402046 许浚远 http://blog.sciencenet.cn/?67397 周耀旗 http://blog.sciencenet.cn/?472757 鲁白 http://blog.sciencenet.cn/?393255 唐常杰 http://blog.sciencenet.cn/?287179 贾伟 http://blog.sciencenet.cn/?265898 刘全慧 http://blog.sciencenet.cn/?3377 饶海 http://blog.sciencenet.cn/?296014 孔晓飞 http://blog.sciencenet.cn/?219944 鲍永利 http://blog.sciencenet.cn/?52239 朱宏伟 http://blog.sciencenet.cn/?96754 梁建华 http://blog.sciencenet.cn/?51231 陈湘明 http://blog.sciencenet.cn/?249679 金小伟 http://blog.sciencenet.cn/?200056 颜宁 http://blog.sciencenet.cn/?65865 孙常全 http://blog.sciencenet.cn/?356017 彭思龙 http://blog.sciencenet.cn/?39416 戴世强 http://blog.sciencenet.cn/?330732 王晓明 http://blog.sciencenet.cn/?2361 刘广明 http://blog.sciencenet.cn/?359436 李霞 http://blog.sciencenet.cn/?4600 顾世建 http://blog.sciencenet.cn/?273184 张志坤 http://blog.sciencenet.cn/?471257 金拓 http://blog.sciencenet.cn/?70942 信忠保 http://blog.sciencenet.cn/?58729 青秀玲 http://blog.sciencenet.cn/?266709 杨义先 http://blog.sciencenet.cn/?453322 彭春艳 http://blog.sciencenet.cn/?287086 麻庭光 http://blog.sciencenet.cn/?302992 张显峰 http://blog.sciencenet.cn/?40992 李万春 http://blog.sciencenet.cn/?40007 黄秀清 http://blog.sciencenet.cn/?480705 胡盛志 http://blog.sciencenet.cn/?267444 陈斌 http://blog.sciencenet.cn/?504218 罗会仟 http://blog.sciencenet.cn/?22926 刘建林 http://blog.sciencenet.cn/?44316 张天翼 http://blog.sciencenet.cn/?216720 廖俊林 http://blog.sciencenet.cn/?460310 葛肖虹 http://blog.sciencenet.cn/?39465 刘晓军 http://blog.sciencenet.cn/?2160 李永丹 http://blog.sciencenet.cn/?281175 吴云鹏 http://blog.sciencenet.cn/?392525 栗原博 http://blog.sciencenet.cn/?39778 戴洪兴 http://blog.sciencenet.cn/?462620 徐耀 http://blog.sciencenet.cn/?303939 何士刚 http://blog.sciencenet.cn/?43510 陈国文 http://blog.sciencenet.cn/?66009 郭向云 http://blog.sciencenet.cn/?39232 吴旭干 http://blog.sciencenet.cn/?475649 苗元华 http://blog.sciencenet.cn/?214181 李炳照 http://blog.sciencenet.cn/?82077 郑芹珠 http://blog.sciencenet.cn/?455805 章忠志 http://blog.sciencenet.cn/?311410 胡锋 http://blog.sciencenet.cn/?43547 杨海涛 http://blog.sciencenet.cn/?66090 李维音 http://blog.sciencenet.cn/?380104 谢广明 http://blog.sciencenet.cn/?100463 (注:名单以2011年2月28日博客总排行和均排行数据为基准获得。) 科学网编辑部 2011年3月1日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3682 次阅读|2 个评论
Mark Dayton当选明尼苏达州长
wangyk 2010-12-10 10:45
王 应 宽 2010-12-09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Mark Dayton 当选明尼苏达州长 经过过去 21 个月的州长选举努力( Minnesota gubernatorial election campaign ), 30 场激烈的辩论,从上次奥巴马总统来明州助选,到 11 月 2 日正式投票,又历时一个多月,最近终于尘埃落定,民主党( DFL )候选人 Mark Dayton 最终以微弱优势胜出,当选明尼苏达州长。 11 月 2 日开始全州投票,但初步的统计结果显示, Mark Dayton 只比共和党和选人 Tom Emmer 多获得 8800 多张选票。根据美国的选举法,如果一方得票优势不超过总数的 0.5% ,则自动进入重新计算选票程序( Trigger an automatic recount )。 Mark Dayton 的得票就没有超过此数,于是进入人工复核投票。经过近一个月的复验,最后的结果是, Mark Dayton 的领先 8770 票,优势不可撼动( Mark Dayton's lead is still insurmountable )。 在结果出来之后,共和党候选人 Tom Emmer 也于 2010 年 12 月 8 日上午在家中宣布放弃(周围伴着泪汪汪的家人 surrounded by tearful family members )。 12 月 8 日下午, Mark Dayton 在州议会大厦发表演讲宣布赢得州长选举。 尽管共和党在明州的议会中仍占有多数席位,但 Mark Dayton 当选州长,结束了共和党对明尼苏达长达 24 年的统治。但据说共和党人在过去的 24 年里也干得很好,明州的发展也欣欣向荣。 Mark Dayton 是千万富翁,他家有的是钱,他不为钱工作,据说当州长也是不要拿工资的。看看这位被媒体成为绅士的民主党人将如何治理和发展明尼苏达。但愿象驴之战,轮流坐庄,不会影响明州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延伸阅读: 1 Dayton wins gov. race after Emmer concedes http://www.mndaily.com/2010/12/09/dayton-wins-gov-race-after-emmer-concedes 2 Mark Dayton's lead is still insurmountable. http://blogs.citypages.com/blotter/2010/12/mark_dayton_leads.php 3 Tom Emmer concedes gubernatorial election to Mark Dayton http://hometownsourc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5902:tom-emmer-concedes-gubernatorial-election-to-mark-dayton-catid=13:capitol-newsItemid=29 民主党候选人Mark Dayton当选明尼苏达州长 共和党候选人Tom Emmer宣布竞选失败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337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選舉結果被賭博集團所操縱?
jiangjinsong 2010-11-29 10:46
一顆子彈使賭盤豬羊變色 組頭賺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9 08:00:36   中評社台北11月29日電/選前之夜連勝文遭槍擊,不僅拉大北二都藍綠差距,也讓簽注地下賭盤的綠營支持者輸到脫褲,組頭卻賺翻了。一顆子彈使賭盤豬羊變色,不少賭客憤憤不平說,這樁槍擊案的幕後藏鏡人可能與賭盤組頭有關,相關單位應查明。   五都選舉,全台灣賭盤以五都藍綠五搶三的賭盤最熱,總賭金估計數十億元。   中國時報報導,投票前一天,地下賭盤開出的盤勢為台北市郝龍斌讓蘇貞昌二萬票,新北市朱立倫讓蔡英文五萬票,台中市胡志強讓蘇嘉全七萬票,台南市賴清德讓郭添財十五萬票,高雄市陳菊PK楊秋興與黃昭順的得票數相加,全台賭盤是民進黨拿三都贏七五%至九五%。   嘉義地區五搶三全台盤最熱,看好民進黨五都能過半者為數不少,連參與國民黨輔選的地方人士也不諱言,國民黨台北市不看好,新北市呈膠著。據指出,光是嘉義地區簽全台賭盤的賭金就至少二、三億,且幾乎清一色押民進黨贏。   選前之夜,馬面在永和國小台北縣副議長陳鴻源造勢場對連勝文開槍,使北二都選情大翻盤,拉大北二都藍綠差距。選舉結果揭曉後,坊間即傳出槍擊案應與選舉賭盤有關,幕後藏鏡人可能就是地下組頭。不少賭客認為,馬面對連勝文開槍,目的不外是試圖影響選情,以連勝文的家世背景,這一槍必定全台震驚,對藍營能發揮催票作用。五都選舉地下賭盤簽賭資金高達數十億元,大組頭花小錢買凶贏大錢,何樂不為?   不願具名的小組頭說,組頭開盤都以民調數據作依據,大組頭透過各種管道蒐集各陣營民調數據,甚至花錢委託學術單位做民調,隨時掌握選情動態,調整盤勢。   該組頭透露,二○○四年總統大選的兩顆子彈使選舉變調,賭藍軍贏的組頭大輸。有了前車之鑑,連勝文槍擊案就更耐人尋味了。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2102 次阅读|2 个评论
要草吃的聪明羊21-民主
dthome9180 2010-11-18 16:27
最近聪明羊们大谈体制问题,老山羊也谈了养羊农场的现状, 【19】国情 。哪要不要改呢?要改!这么多人说改,能不改吗?农场主也说要改。那怎么改呢?一些聪明羊说,农场主的事情,自上而下的改!一些聪明羊说,养鹰农场的制度好,搬过来吧, 【12】分草 。一些聪明羊说,不管怎么改,要平等,要公平,要民主。 怎么改下次再说(其实老山羊也不知道,知道了就成神仙了),先谈谈民主吧,民主真的好吗? 什么是民主,在一些民主农场,农场主是通过选举来决定的,每个动物一张选票(不分贫富,不分贵贱),平等了吧,公平了吧,民主了吧。具体的选举过程就不说了,细节老山羊也不太清楚。 但是任何动物都有一个特点,都希望得的多点,失的少点(别我拍砖,我的防弹盾牌可是很厉害的),至少潜意识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任何动物都有一种贪婪的本性,你看所有所谓的理想之地都是,少点干活,多点拿饭(如天堂)。那有没有贪婪少贡献多的动物呢,有!但是数目较少,比例较小。 这就有问题了,选票给谁呢? 谁能为迎合贪婪,选票就给谁!这要求智商太高了。 谁说能为迎合贪婪,选票就给谁!这个思考起来太累了。 我看谁不能迎合贪婪,选票就给另一个!这个好,不累。很多的选举就是这样的,不是选好的,而是不选最差的。 既然多数动物都是贪婪多点,贡献少点(你就是例外,别对号入座,别拍砖),那么任何农场的总体就是贪婪多,贡献少,至少在意愿上。贡献多的也一票,贪婪多的也一票,平等吗!那么选出的农场主,必须满足多出来的贪婪。贪婪就是要福利,贡献就是交税收! 怎么办呢?在早期的民主农场,如羊狮子农场(民主的鼻祖),养鹰农场,人家水平高,财富多,很多殖民农场,做生意,进的多,出的少,多出来的正好给福利,民主吗。 后来,殖民农场没了,但我科研水平高,发展水平高,其他农场都需要,进得多,出的少,多出来的正好给福利,民主吗。 再后来,其他农场也发展起来了,出的多,进的少了,怎么办呢?多收税,不行。借债!花以后的,给福利,民主吗。 再再后来,借债多了还不了了,怎么办呢?危机了!印钞票,至少看起来是福利的,民主吗。 再再后来,钞票印多了,买不来东西,还是没福利,怎么办呢?只好多收税了,那可不行,你看那些农场乱的。 最后实在不行了,怎么办?战争!对外打砸抢(借机会死些要福利的人,狠毒呀),对内取消福利,实行配给制,收入全部交税。天翻地覆,重新洗牌,管他呢。 福利为零后,又可以不断的增加福利了,又可以贿赂选民了,又可以民主了。 民主真的好吗?老山羊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有时好,有时不好,对一些人好,对一些人不好,对强农场好,对弱农场不好。不信你看, 【14】鹰大 ,那些弱的农场实行了民主后,都不死不活的,为什么?哪有东西给福利呀,你以为你是养鹰农场呀! 过往博客: 【01】本分 ; 【02】鹰语 ;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 【07】羊性 ; 【08】二狗 ; 【09】打狗 ; 【10】羊脸 ; 【11】博羊 ; 【12】分草 ; 【13】熊大 ; 【14】鹰大 ; 【15】挨打 ; 【16】一流 ; 【17】创造 ; 【18】待遇 ; 【19】国情 ; 【20】水平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知少女”与“茶博士”
xinyumri 2010-11-3 04:59
无知少女,指 2008 年把 O8 送入白宫中起了决定作用的非民主党的杂色人等,其组成成分和我们的牛、鬼、蛇、神有交集: 无无党派人士 知知识分子 少少数民族 女妇女 今年无知少女的反义词想必是茶博士了。估计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无知少女和茶博士会每两年来一次比武大会。
个人分类: 历史与时事|5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越战老兵看当前美国
Mount 2010-10-31 12:56
今天看到《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题目为 Across the country, anger, frustration and fear among voters as election nears ,(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10/10/27/AR2010102703653_2.html?hpid=topnews )文中一位越战老兵这样谈到他对当前美国国内的看法: Brian Pias said he worries about the direction of the nation. I stood up against communism and Marxism, and that's the way I see our country going, he said. I put the uniform on in Vietnam, and I've got to do it one more time. Unfortunately, I've got to do it at home. 有点意思。
个人分类: 海外所闻|3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人民是不会上当的
dthome9180 2010-10-24 15:34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http://opinion.huanqiu.com/roll/2010-10/1194368.html 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势力和一些与之呼应的人借为政治体制改革出谋献计之名,不断抛出以多党制、三权分立为主要内容的所谓宪政改革方案,宣扬西方 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混淆视听,迷惑群众,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归结到一点,就是认为我们应当照搬西方那一套政治制度,认为西方的政 党轮替、三权分立、议会制民主等是最好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宝贝。这种认识,在思想上有错误的,在行动上是有害的。   西方所宣扬的价值观念大多是子虚乌有的,连他们自己都做不到。比如它们宣扬人权高于主权理论,但西方国家能开放边境,让发展中国家的巨量人口去 西方国家谋一份职,享受他们干净的空气、洁净的水和卫生的环境吗?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为什么没 有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国际 关 系中的不民主。在处于国际生态顶端的富国俱乐部何时给广大后发国家民主、自由,让渡过它们把持的话语权和议价权?他们根本不会这么做。中国人民在追求民主 自由的百年征程,也不是没有尝试拥抱和移植西方政治民主模式,但每每都被列强和封建势力联合绞杀,他们只想给中国人以坐稳奴隶的自由。最终,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重压下,找到了民族解放之途。邓小平透彻地揭示了西方民主的实质,他说: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 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对于弱势民族和国家来说,这些美丽的辞藻无非是意识形态圈套而已   更何况三权分立也并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模式。确立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美国宪法,比起当时欧洲和其他地方的君主专制或者君主立宪制的 确高出一筹,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之所以设立三权分立,表面上看是权力互相制衡,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限制众议院的权力。因为美国的统治阶级认为, 离群众最近的权力是众议院,议员是老百姓选的。所以首先设立参议院直接控制众议院,再用总统巨大的行政权力抵消和压制众议院,还通过最高法官否决权限制众 议院的权力,法官又是总统任命的,而且是终身制的。参议员任期6年,而众议员任期只有两年。这种压制老百姓的民主、限制老百姓的权力的三权分立,怎么能当 作民主的楷模来追求呢?   西方政治模式形成的前提既是不光彩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其一,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历史上长期的、大规模的、骇人听闻的攫取和掠夺基础之 上的。根据西方学者提供的数据,五百年来,三千万印第安人遭到种族灭绝,资源丰富的南北美洲大陆被占领,五千万黑奴作为无偿劳动力被贩卖到美洲。其二,在 全球化生产和分配的格局中,西方发达国家攫取了最多的利润,它们的发展是建立在盘剥第三世界国家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把这个财富基础撤掉,其所谓票选制度、 多党制度就难以存在。到目前为止,所有拷贝西方民主制度的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没有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财富基础。因为在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 如果利益冲突太大,票选就会失效,就势必通过暴力来解决。要缩小利益冲突,只能靠由国家转移支付的昂贵的福利制度,而这种制度的基础是从全球盘剥来的巨额 资源和财富。如果把这个基础撤掉,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运行良好的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都会崩溃。比如,2005年法国的巴黎及其它几个大城市出现暴乱,一 夜之间400多辆 汽车 被 砸。其主要原因是大量阿拉伯移民移居法国后,就业很困难,特别是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从而对社会不满。其深层次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财富问题,因为法国的福 利制度不能把所有移民包养起来。再比如,2005年8月,美国东南部比较贫困的圣路易斯安那州和新奥尔良发生飓风后,灾区出现了成规模的武装抢劫、强奸等 现象,救灾部队不得不开着装甲车全副武装进入灾区。这样的情景在社会主义中国根本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抗震救灾中,救灾部队是只带着救援工具和物资进入灾 区的,大家看到解放军就像看到救星一样,而美国救灾部队是武装进入的,它的 直升机 是受到枪击的。   西方发达国家从18世纪起到现在只有十几个国家,其总人口大概占世界人口的1/71/8,即10亿或更少一些。富人俱乐部里不可能增加更多的 人口,因为富人俱乐部的生活方式是无法普世的。例如,美国人均石油消耗量是中国的10倍以上,平均1.21.3人拥有一辆汽车,这个模式如果搬到中 国,中国就要有16亿辆汽车,全球的环境都无法负担这种生活方式。事实是这样的清楚,为什么还要歇斯底里地打着自由、民主、人权和宪政旗号,忽悠中国 百姓、打击中国政府呢?   邓小平对这些论调的分析是令人深省的。他指出:他们是要颠覆我们的国家,颠覆我们的党,这是问题的实质。他们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全西方 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照搬这些人所鼓吹的宪政和价值观,不仅会带来中国社会动乱,也会出现民族分裂的危险。看看西方一些势力 认定的和平人士都干了些什么。殷鉴不远,2008年3月14日, 达赖 集 团在拉萨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打、砸、抢、烧等严重暴力犯罪事件;2009年7月5日,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外世界维吾尔代表大 会等敌对势力的煽动、支持下,在新疆乌鲁木齐有预谋、有组织地精心策划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些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搞多党竞 争、联邦制,中国必将天下大乱,他们要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绝不是广大劳动人民不受压迫、不受剥削和当家作主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看看如今一些国家 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所造成的社会乱象,看看西方的民主模式在这些国家的政治土壤上结出了颗颗恶果,不难得出结论:照搬照用,必将产生橘生淮南则为橘,橘 生淮北则为枳的后果。 我们当然承认并在民主实践中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包括西方的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但是绝对没有理由要我们去照搬他们那一套。我们国家目前这种 大好局面来之不易,特别是在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经济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不断体现。如果照搬西方那一套,就失去了大家共 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就失去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国家就会很快变成一盘散沙,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就永远可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任长霞、王英、谭东、郭明义等各条战线上英雄劳模,在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官兵,他们出生入死、赴汤蹈火,为国为 民,是什么精神和信念在支持着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恰恰是我们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模式的灵魂,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这是范跑跑们和 刘晓波们是无论如何都是理解不了的,也是西方一些势力所痛恶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可以战胜猖狂的侵略者,可以制造出两弹一星,可以战胜瘟疫、水灾、冰灾 和震灾,这是我们中国人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中国人民有自己选择的科学的政治发展道路,无需洋教条和洋大人的指教。道理再浅显不过,试想如果中国 没有民主,没有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中国怎么会解放,怎么会发展起来?善良友好的中国人,正以宽厚的胸怀为世界做着贡献,不输出革命,不输出饥饿贫困,不 干涉别国内政,是维护世界和平真正力量。对此,那些敌视中国人民的人是看不见的。妄想中国再被殖民三百年,让中国人民连亡国奴都作不得的恶言恶行,欺 骗不了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绝不会答应的。正如邓小平所言: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这是中国人 民的共同心声!   中国的道路是中国千百万民众用生命和鲜血走出来的一条独立自主、艰苦奋斗、自尊自强的全民族的新路。一些人挟洋自重,想成为一支新生的政治力 量,贩卖抽象的、干巴巴的说教和政治名词,掩饰自己的一己之私,终将为人民所唾弃!历史现实早已昭告世人:中国人民选择的政治道路,就是能够给百姓长期的 幸福与安康的道路,就是能够避免中国的四分五裂和战乱频仍的道路,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道路。凡是热爱我们国家的人,凡是对人民 大众抱有深切同情之心的人,凡是对祖国未来心存关切的人,都要担当起来,都要负责起来,都要清醒起来,在民主政治这条道路上,绝对不能走西方那条道路,而 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因为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最适合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
个人分类: 时评转载|1993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际学会选举和学生委员
book 2010-9-1 13:30
收到我所加入的一个国际学会的email,要选举2011-2013年学会委员会的成员。其中对每个候选人简历及学会章程的修改部分进行了详细介绍。让大家去投票,除所列出的候选人,投票者也可以自己提名。看了之后有两点感受。 1. 给每一个学会成员发email告知选举的详细情况,真正体现了其开放的态度;同时学会委员会的成员2年一个任期,一些资历较老的科学家主动让出位置,保证了成员组成的代表性和活力。 相比较而言,国内众多学会对于学会性质的理解可能有问题,或者说,还是中国人官本位的老脑子。有人为了成为学会的理事或管理成员还使用某些手段。国内学会的选举程序大多很机械且不开放,比如只是在年会上走过场,成员组成十几年不变等。另外,国内学会的分委员会真多,所以各部门负责人们也多。 2. 另一个感受较深的是,该学会在其章程中专门加入一条: Adding a student-at-large member to the board 【增加一名学生(研究生)委员】。其理由是: Training and educa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scientists is fundamental to thesociety mission. It is logical therefore for student members to have a direct voice in the steering and governance of the society 。 确实,促进学科的发展是任何一个学术组织的根本使命,而让年轻一代研究者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让学科更繁荣,才是实现使命的根本吧。
个人分类: 科学那些事儿|2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选举”与“选拔”
harmonism 2010-5-29 20:21
选举与选拔 曾纪晴 科学网的吕喆老师擅长拆字和谐音,人称大师。在下不才,斗胆班门弄斧一回,想谈一谈选举与选拔。 首先,我们来看选字。选,从走,从先。所谓选,就是让被看中的人先走出来。比如,一队人马里头,要挑选一个人出来,你看中一个人,你就让他走出来,站在一队人马前面。 其次,我们在来看选举。所谓举,就是从下往上推,推过头顶。所以,选举就是大家从下往上把自己看中的人举过头顶,脱颖而出。可见,选举是需要很多人才能把举过头顶的,是一个从下往上举的过程。 最后我们来看看选拔。所谓拔,就是俯下身去,用手把看中的东西往上提一提,让它高过其它的东西,甚至连根拔起,制成样本让人观赏或膜拜。可见,选拔只需要一只手即可轻松实现,而且是一个居高临下的过程。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英雄人物被人们举过头顶欢呼雀跃。我们通过电视看到万里之外的国度进行选举活动,候选人受到普通民众英雄般的欢迎和崇拜。然而我们只有选拔,被选拔的人只对那只拔他出来的手感恩戴德,感激涕零。这就是选举与选拔的区别。 2010-5-29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0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好学生
liuxiaod 2010-4-24 21:30
每到学期结束的时候,都要选举三好学生,这次班主任定了标准,只有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的才能有资格被提名,提名以后由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才能通过,这是我们大家都经历过的程序。 大约通过了15名同学,这时小段同学问班主任,什么是三好学生?哇塞!还有人不知道这个?班主任耐着性子讲,品德好,学习好,体育好。小段继续问,体育没有达标算不算体育好?老师说,不算。小段继续说,请您查一下儿这15个人是否都体育达标了?全班哗然。 于是老师一个一个问,结果只有两个体育达标的,这时老师觉得上当了,想改口,说体育未达标不一定是体育不好,可是这个时候班上有41个同学不同意(一共有56个学生),大家义愤填膺,一起给班主任起哄,班主任没有办法,但是只有两个三好学生太少了,于是问还有谁达标了?结果班上还有一个,虽然成绩不好,但是这次破格,也当上了三好学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换届
jlpemail 2010-3-11 07:16
某DP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在上级领导的视察下进行的。 差额的一个候选人是普通干部。群众人缘不错。 在任的书记很有才华,上面人缘不错。 结果是: 猿人书记高票落选。普通干部晋级委员。 一年后,普通干部被提拔为中层干部,副职。 猿人书记提出调离。副书记当书记后,被车辆追尾,幸无大碍。打官司花了若干元, 3年后,书记的赴会越野车追尾巨大货车。 前方报道说,有伤亡,其一为书记。(此前,有司级干部退休,职位空缺。) 换届至此结束。 正副书记都易人。 完毕。
个人分类: 小说场|26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李肇星: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人大代表条件已具备
wangql 2010-3-4 18:54
中国社会的又一伟大进步。见: http://news.sina.com.cn/c/2010-03-04/115219788101.shtml 李肇星: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人大代表条件已具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4日11:52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11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就会议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选举法这次修改的一个重点是城乡拟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我们看到有评论说,这将实现人人平等。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之前进行的人大代表选举是不平等的?   李肇星表示,我国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规定的民主选举制度。那个时候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一人;中央、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工业市按每10万人选一位代表,即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为8:1。在选举上,这不同比例的规定,在一定意义上是不完全平等的。   李肇星同时强调,但在当时,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现实生活,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在人民代表大会当中有与其地位相适应的代表,这是合理的,是过渡到更为平等的选举所必需的。该法还规定,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将来要实行更为完备的选举制度。   李肇星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市化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在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村和城市每一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由8:1修改为4:1,那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一个重大进步。光阴如梭,一晃又经过了15年,现在一步到位,城乡按相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以更好地实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李肇星说,相信这次选举法修改将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制度保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治过山车
xinyumri 2010-1-24 02:00
本周的美国政治,如同一辆过山车。 事件一:麻州易色 周二的麻州参院补选,不知名的共和党人布朗胜出,夺得被肯尼迪兄弟占据50余年的参院席位。共和党因此在参院拥有了宝贵的第 41 席,以后可以用冗长辩论来阻饶民主党的提案。布朗因此得名第四十一人。 肯尼迪家族盘踞的麻州,是民主党的重镇,蓝中之深蓝。哈佛和 MIT 的所在地剑桥,有剑桥人民共和国之称。此番易色,不堪经济危机重压的选民投的是抗议票,无关两党政治,老百姓不愿再为金融界的贪婪和消费者的无度买单。 这波抗议浪潮让华府的政客打了个趔趄,两位连任报告正在审查中的民主党议员立马跳了出来,表示不支持美联储行长伯南姬连任,理由是对花儿街手软。 O8 也立马公布了苛刻的金融管理条例,令股市大跌。火上浇油的是,高盛在同一周公布了去年的盈利和欲发放奖金的数额,仍是一串令人眼晕的天文数字。唉!这位高盛同学对事业(孔方兄)的痴迷和执着,也就伍兹对美的热爱可比,永远处于饥渴态,也不看看时候。 事件二:最高法院的裁决 本周四,最高法院以 5 : 4 的微弱优势通过一项裁决,企业对竞选的赞助从此不设上限,将会有更巨额的企业资金注入美国政治。 重锤落下,一片哗然。晚上纽约时报的网站上,该新闻的回帖有近两千条,哀鸿遍野,占绝对多数的反对帖中夹了少量的支持帖。诚如 XX 所言: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总结两方观点如下: 反对者: 1. 以后不再会有草根平民的代言人能赢得竞选了。 2. 宪法该修改了,开篇的 We, the people 改成 We, the corporation 得了。 支持者: 1. 企业纳税了,所以应该和纳税人拥有同样的权力。 2. 企业是人的集合,所以企业等与人。 大量的回帖中,有一条提议令人莞尔:此君建议以后议员们开会免去西服领带,而是象 NASCAR 的赛车手们那样,穿上有赞助商标签的花衣服,看着热闹、养眼,您说是不? 围绕裁决的争议既有理论上的,也有实际操作上的。从理论上来说,一个经济实体是否应该拥有和个人同样的言论自由?美国宪法的基石究竟是人本 (We, the people) 还是自由 (the first amendment)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这样一个裁决究竟是保护了少数人(富人)的话语权,还是把美国的政治引向金钱和腐败? 两件事情,看似美国的政治天平再一次倒向了右边。然而,此右非彼右,它有可能是政治版图巨变的开端。
个人分类: 历史与时事|3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凭什么让我们不明真相?
tarimriver 2009-12-5 14:23
刚刚看到曹聪老师的博文 中国科学院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泄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228 ,说刚刚公布的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名单与此前在网上流传的名单有69%的相同部分,说明有人泄密了,建议进行严查。曹老师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是想让院士选举具有更大的公正性,然而,在我看来这说明院士选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有违公平公证原则,制造了亿万不明真相的群众。 院士选举是严肃的事情,是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只有让过程公开,才能使结果公证。君不见工程院院士结果出炉,48位新科院士里具有各级行政职务者占据近半壁江山,科学院新增院士中具有行政职务者占到46%,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297 ,接近一半!而各级科研教育成果评奖中获奖者中身为各级学校单位一二把手者成为主流。工作是一线的普通员工干的,获奖却没有他们的份,领导者,日理万机,酒山肉海,灯红酒绿,各种奖励只有他们厌倦了后才能轮到下一级,真是杯具! 我认为,院士评选和各种奖励应该把过程公布于众,有哪些人参加评选,他们有什么样的成就,与他竞争者的成就又是怎样的,为什么选他而非别人,然后让全国人民监督,才能实行真正公平。 不明真相是地方各级政府处理群众性事件惯用的说法,他们却从没有想是谁制造了不明真相。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有什么理由凡是都秘密进行,最后把讨价还价后均衡的结果告诉人民,而且还不许有提前泄露! 最近,中央对几个省区的一把手进行了调整,我们看到的是最后的结果,而此前大公报已经将相关消息公布,境外的媒体可以提前知道结果,而国内的广大民众却只能等最后结果。作为一省的最终要的领导对全省的社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当地人民应该知道为什么选某人而非别人,他当选能为人民作甚么,群众有权知道。 看看网上新闻,盛传全总严厉驳斥南方某报的全总一把手人选的消息,人民关心工会的领导是自己的权利,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否则如何与毫无人性的资本家斗争?但不让人民知道如何选举选择领导人,不是故意制造不明真相的群众吗? 希望以后减少制造不明真相。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58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Mlynek荣获连任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
helmholtz 2009-10-17 13:43
亥姆霍兹总部办公室 2009 年 6 月 05 日消息 亥姆霍兹联合会监事院一致通过 Jürgen Mlynek 教授继续联任下一届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新的任期延续到 2015 年。 Mlynek 在选举中获得了联合会理事会全票推荐。 “我对这个明确的选举结果感到高兴。 这表明监事会和理事会都希望继续坚持近些年我们所执行的路线。我将尽我本人的努力,使亥姆霍兹联合会未来有更好的国内和国际的定位。” Mlynek 说:“我们联合会已经有很好的战略定位,我们的研究能力也具有国际显示度和知名度。” “我们将继续执行过去那些成功的举措。这包括继续在各个层面上招聘和资助人才 – 比如我们细化了的博士生培养、亥姆霍兹青年科学家团队和亥姆霍兹科研领袖培养学院。” Mlynek 继续说:“我们还将继续发挥自身职能,推进科学机构之间的协作、担负起大型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协作项目的管理职责。为此目的,我们将首选高校作为优先合作伙伴。 ”另外,联合会也要意识到自己对经济和社会的职责:“这不仅是说我们还要加强技术转移,另外也涉及面向科研和企业需要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的培养。” Jürgen Mlynek 教授在汉诺威大学和巴黎理工学院学习的物理学。在 1979 年完成博士答辩、 1984 年高级讲师答辩然后在美国 IBM 实验室工作之后, Mlynek 以助教授的身份回到 ETH 苏黎世技术学院。 1990 年他被康兹坦茨大学聘为实验物理学 C4 教授。在量子光学、原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领域做了十年的的科研和教学之后, Mlynek 教授转向科研管理:从 1996 年到 2001 年,他担任德国科研基金会 DFG 的副主席。 2000 年 9 月,他就任柏林洪堡大学校长。 Mlynek 曾获得包括 1992 年度德国科学基金会哥特弗里德 . 威廉 . 莱布尼兹奖在内的众多科学奖励。自 2005 年 9 月 1 日 起, Jürgen Mlynek 就任亥姆霍兹联合会的主席。 亥姆霍兹联合会致力于解决社会、科学和经济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它主要在能源、地球与环境、健康、关键技术、物质结构、航空、航天与运输等 6 大科研领域从事前瞻性的科研研究。亥姆霍兹联合会以其 16 个研究中心的近 28,000 名员工,和大约 28 亿欧元的年经费预算是德国最大的科学机构。其科研工作秉承了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赫尔曼 . 冯 . 亥姆霍兹( 1821-1894 ) 的传统。
个人分类: 2009年科技新闻|2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吴理财:村落社会与选举制度
吴理财 2009-3-27 13:45
村落社会与选举制度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OBAMA 胜利演说演讲稿--中英文对照[转贴]
cupjsj313 2008-11-7 21:38
转自: http://tzblog.com/user1/xiaokewuming/archives/2008/200811692739.html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 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 如果还有人对美国是否凡事都有可能存疑,还有人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依然鲜活,还有人质疑我们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那么今晚,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Its the answer told by lines that stretched around schools and churches in numbers this nation has never seen; by people who waited three hours and four hours, many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in their lives, because they believed that this time must be different; that their voice could be that difference. 这是设在学校和教堂的投票站前排起的前所未见的长队给出的答案;是等了三四个小时的选民所给出的答案,其中许多人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投票,因为他们认定这一次肯定会不一样,认为自己的声音会是这次大选有别于以往之所在。 Its the answer spoken by young and old, rich and poor, Democrat and Republican, black, white, Latino, Asian, Native American, gay, straight, disabled and not disabled Americans who sent a 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been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这是所有美国人民共同给出的答案--无论老少贫富,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是黑人、白人、拉美裔、亚裔、原住民,是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残疾人还是健全人--我们从来不是红州和蓝州的对立阵营,我们是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整体,永远都是。 Its the answer that led those who have been told for so long by so many to be cynical, and fearful, and doubtful of what we can achieve to put their hands on the arc of history and bend it once more toward the hope of a better day. 长久以来,很多人一再受到告诫,要对我们所能取得的成绩极尽讽刺、担忧和怀疑之能事,但这个答案让这些人伸出手来把握历史,再次让它朝向美好明天的希望延伸。 Its been a long time coming, but tonight, because of what we did on this day, in this election, at this defining moment, 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 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但今晚,由于我们在今天、在这场大选中、在这个具有决定性的时刻所做的,美国已经迎来了变革。 I just received a very gracious call from Senator McCain. He fought long and hard in this campaign, and hes 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 for the country he loves. He has endured sacrifices for America that most of us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and we are better off for the service rendered by this brave and selfless leader. I congratulate him and Governor Palin for all they have achieved, and I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them to renew this nations promise in the months ahead. 我刚刚接到了麦凯恩参议员极具风度的致电。他在这场大选中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奋斗,而他为自己所深爱的这个国家奋斗的时间更长、过程更艰辛。他为美国做出了我们大多数人难以想像的牺牲,我们的生活也因这位勇敢无私的领袖所做出的贡献而变得更美好。我向他和佩林州长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我也期待着与他们一起在未来的岁月中为复兴这个国家的希望而共同努力。 I want to thank my partner in this journey, a man who campaigned from his heart and spoke for the men and women he grew up with on the streets of Scranton and rode with on that train home to Delaware, the Vice President-elect of the United States, Joe Biden. 我要感谢我在这次旅程中的伙伴--已当选美国副总统的拜登。他全心参与竞选活动,为普通民众代言,他们是他在斯克兰顿从小到大的伙伴,也是在他回特拉华的火车上遇到的男男女女。 I would not be standing here tonight without the unyielding support of my best friend for the last sixteen years, the rock of our family and the love of my life, our nations next First Lady, Michelle Obama. Sasha and Malia, I love you both so much, and you have earned the new puppy thats coming with us to the White House. And while shes no longer with us, I know my grandmother is watching, along with the family that made me who I am. I miss them tonight, and know that my debt to them is beyond measure. 如果没有一个人的坚决支持,我今晚就不会站在这里,她是我过去 16 年来最好的朋友、是我们一家人的中坚和我一生的挚爱,更是我们国家的下一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 (Michelle Obama) ,萨莎 (Sasha) 和玛丽亚 (Malia) ,我太爱你们两个了,你们已经得到了一条新的小狗,它将与我们一起入驻白宫。虽然我的外祖母已经不在了,但我知道她与我的亲人肯定都在看着我,因为他们,我才能拥有今天的成就。今晚,我想念他们,我知道自己欠他们的无可计量。 To my campaign manager David Plouffe, my chief strategist David Axelrod, and the best campaign team ever assembled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s you made this happen, and I am forever grateful for what youve sacrificed to get it done. 我的竞选经理大卫.普劳夫 (David Plouffe) 、首席策略师大卫.艾克斯罗德 (David Axelrod) 以及政治史上最好的竞选团队--是你们成就了今天,我永远感激你们为实现今天的成就所做出的牺牲。 But above all, I will never forget who this victory truly belongs to it belongs to you. 但最重要的是,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场胜利真正的归属--它属于你们。 I was never the likeliest candidate for this office. We didnt start with much money or many endorsements. Our campaign was not hatched in the halls of Washington it began in the backyards of Des Moines and the living rooms of Concord and the front porches of Charleston. 我从来不是最有希望的候选人。一开始,我们没有太多资金,也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我们的竞选活动并非诞生于华盛顿的高门华第之内,而是始于得梅因、康科德、查尔斯顿这些地方的普通民众家中。 It was built by working men and women who dug into what little savings they had to give five dollars and ten dollars and twenty dollars to this cause. It grew strength from the young people who rejected the myth of their generations apathy; who left their home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jobs that offered little pay and less sleep; from the not-so-young people who braved the bitter cold and scorching heat to knock on the doors of perfect strangers; from the millions of Americans who volunteered, and organized, and proved that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later,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has not perished from this Earth. This is your victory. 我们的竞选活动能有今天的规模,是因为辛勤工作的人们从自己的微薄积蓄中拿出钱来,捐出一笔又一笔 5 美元、 10 美元、 20 美元。而竞选活动的声势越来越大则是源自那些年轻人,他们拒绝接受认为他们这代人冷漠的荒诞说法;他们离开家、离开亲人,从事报酬微薄、极其辛苦的工作;同时也源自那些已经不算年轻的人们,他们冒着严寒酷暑,敲开陌生人的家门进行竞选宣传;更源自数百万的美国民众,他们自动自发地组织起来,证明了在两百多年以后,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并未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你们的胜利。 I know you didnt do this just to win an election and I know you didnt do it for me. You did it because you understand the enormity of the task that lies ahead. For even as we celebrate tonight, we know the challenges that tomorrow will bring are the greatest of our lifetime two wars, a planet in peril, the worst financial crisis in a century. Even as we stand here tonight, we know there are brave Americans waking up in the deserts of Iraq and the mountains of Afghanistan to risk their lives for us. There are mothers and fathers who will lie awake after their children fall asleep and wonder how theyll make the mortgage, or pay their doctors bills, or save enough for college. There is new energy to harness and new jobs to be created; new schools to build and threats to meet and alliances to repair. 我知道你们的所做所为并不只是为了赢得大选,我也知道你们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我。你们这样做是因为你们明白摆在面前的任务有多艰巨。因为即便我们今晚欢呼庆祝,我们也知道明天将面临我们一生之中最为艰巨的挑战--两场战争、一个面临危险的星球,还有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今晚站在此地,我们知道伊拉克的沙漠里和阿富汗的群山中还有勇敢的美国士兵醒来,甘冒生命危险保护着我们。会有在孩子熟睡后仍难以入眠的父母,担心如何偿还按揭月供、付医药费或是存够钱送孩子上大学。我们亟待开发新能源、创造新的工作机会;我们需要修建新学校,还要应对众多威胁、修复与许多国家的关系。 The road ahead will be long. Our climb will be steep. We may not get there in one year or even one term, but America I have never been more hopeful than I am tonight that we will get there. I promise you we as a people will get there. 前方的道路会十分漫长艰辛。我们可能无法在一年甚至一届任期之内实现上述目标,但我从未像今晚这样满怀希望,相信我们会实现。我向你们承诺--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将会达成目标。 There will be setbacks and false starts. There are many who wont agree with every decision or policy I make as President, and we know that government cant solve every problem. But I will always be honest with you abou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I will listen to you, especially when we disagree. And above all, I will ask you join in the work of remaking this nation the only way its been done in America for two-hundred and twenty-one years block by block, brick by brick, calloused hand by calloused hand. 我们会遭遇挫折和不成功的开端。对于我作为总统所做的每项决定和政策,会有许多人持有异议,我们也知道政府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会向你们坦陈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我会聆听你们的意见,尤其是在我们意见相左之时。最重要的是,我会请求你们参与重建这个国家,以美国 221 年来从未改变的唯一方式--一砖一瓦、胼手胝足。 What began twenty-one months ago in the depths of winter must not end on this autumn night. This victory alone is not the change we seek it is only the chance for us to make that change. And that cannot happen if we go back to the way things were. It cannot happen without you. 21 个月前那个寒冬所开始的一切不应该在今天这个秋夜结束。今天的选举胜利并不是我们所寻求的改变--这只是我们进行改变的机会。而且如果我们仍然按照旧有方式行事,我们所寻求的改变不可能出现。没有你们,也不可能有这种改变。 So let us summon a new spirit of patriotism; of service and responsibility where each of us resolves to pitch in and work harder and look after not only ourselves, but each other. Let us remember that if this financial crisis taught us anything, its that we cannot have a thriving Wall Street while Main Street suffers in this country, we rise or fall as one nation; as one people. 因此,让我们发扬新的爱国精神,树立新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让我们每个人下定决心全情投入、更加努力地工作,并彼此关爱。让我们铭记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我们不可能在金融以外的领域备受煎熬的同时拥有繁荣兴旺的华尔街--在这个国家,我们患难与共。 Let us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fall back on the same partisanship and pettiness and immaturity that has poisoned our politics for so long. Let us remember that it was a man from this state who first carried the banner of the Republican Party to the White House a party founded on the values of self-reliance, individual liberty, and national unity. Those are values we all share, and while the Democratic Party has won a great victory tonight, we do so with a measure of humility and determination to heal the divides that have held back our progress. As Lincoln said to a nation far more divided than ours, We are not enemies, but friendsthough passion may have strained it must not break our bonds of affection. And to those Americans whose support I have yet to earn I may not have won your vote, but I hear your voices, I need your help, and I will be your President too. 让我们抵制重走老路的诱惑,避免重新回到令美国政治长期深受毒害的党派纷争和由此引发的遗憾和不成熟表现。让我们牢记,正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男子首次将共和党的大旗扛到了白宫。共和党是建立在自强自立、个人自由以及全民团结的价值观上,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都珍视的价值。虽然民主党今天晚上赢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我们是以谦卑的态度和弥合阻碍我们进步的分歧的决心赢得这场胜利的。林肯在向远比我们眼下分歧更大的国家发表讲话时说,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虽然激情可能褪去,但是这不会割断我们感情上的联系。对于那些现在并不支持我的美国人,我想说,或许我没有赢得你们的选票,但是我听到了你们的声音,我需要你们的帮助,而且我也将是你们的总统。 And to all those watching tonight from beyond our shores, from parliaments and palaces to those who are huddled around radios in the forgotten corners of our world our stories are singular, but our destiny is shared, and a new dawn of American leadership is at hand. To those who would tear this world down we will defeat you. To those who seek peace and security we support you. And to all those who have wondered if Americas beacon still burns as bright tonight we proved once more that the true strength of our nation comes not from our the might of our arms or the scale of our wealth, but from the enduring power of our ideals: democracy, liberty, opportunity, and unyielding hope. 那些彻夜关注美国大选的海外人士,从国会到皇宫,以及在这个世界被遗忘的角落里挤在收音机旁的人们,我们的经历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我们的命运是相通的,新的美国领袖诞生了。那些想要颠覆这个世界的人们,我们必将击败你们。那些追求和平和安全的人们,我们支持你们。那些所有怀疑美国能否继续照亮世界发展前景的人们,今天晚上我们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 For that is the true genius of America that America can change. Our union can be perfected. And what we have already achieved gives us hope for what we can and must achieve tomorrow. 这才是美国真正的精华--美国能够改变。我们的联邦会日臻完善。我们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将来能够取得的以及必须取得的成就增添了希望。 This election had many firsts and many stories that will be told for generations. But one thats on my mind tonight is about a woman who cast her ballot in Atlanta. Shes a lot like the millions of others who stood in line to make their voice heard in this election except for one thing Ann Nixon Cooper is 106 years old. 这次大选创造了多项第一,也诞生了很多将世代流传的故事。但是今天晚上令我难忘的却是在亚特兰大投票的一名妇女:安.尼克松.库波尔 (Ann Nixon Cooper) 。她和其他数百万排队等待投票的选民没有什么差别,除了一点:她已是 106 岁的高龄。 She was born just a generation past slavery; a time when there were no cars on the road or planes in the sky; when someone like her couldnt vote for two reasons because she was a woman and because of the colour of her skin. 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奴隶制度刚刚结束;那时路上没有汽车,天上也没有飞机;当时像她这样的人由于两个原因不能投票--一是她是女性,另一个原因是她的肤色。 And tonight, I think about all that shes seen throughout her century in America the heartache and the hope; the struggle and the progress; the times we were told that we cant, and the people who pressed on with that American creed: Yes we can. 今天晚上,我想到了她在美国过去一百年间所经历的种种:心痛和希望;挣扎和进步;那些我们被告知我们办不到的世代,以及那些坚信美国信条──是的,我们能做到──的人们。 At a time when womens voices were silenced and their hopes dismissed, she lived to see them stand up and speak out and reach for the ballot. Yes we can. 曾几何时,妇女没有发言权,她们的希望化作泡影,但是安?尼克松?库波尔活了下来,看到妇女们站了起来,看到她们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到她们去参加大选投票。是的,我们能做到。 When there was despair in the dust bowl and depression across the land, she saw a nation conquer fear itself with a New Deal, new jobs and a new sense of common purpose. Yes we can. 当 30 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是的,我们能做到。 When the bombs fell on our harbour and tyranny threatened the world, she was there to witness a generation rise to greatness and a democracy was saved. Yes we can. 当炸弹袭击了我们的海港、独裁专制威胁到全世界,她见证了美国一代人的伟大崛起,见证了一个民主国家被拯救。是的,我们能做到。 She was there for the buses in Montgomery, the hoses in Birmingham, a bridge in Selma, and a preacher from Atlanta who told a people that We Shall Overcome. Yes we can. 她看到蒙哥马利通了公共汽车、伯明翰接上了水管、塞尔马建了桥,一位来自亚特兰大的传教士告诉人们:我们能成功。是的,我们能做到。 A man touched down on the moon, a wall came down in Berlin, a world was connected by our own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And this year, in this election, she touched her finger to a screen, and cast her vote, because after 106 years in America, through the best of times and the darkest of hours, she knows how America can change. Yes we can. 人类登上月球、柏林墙倒下,世界因我们的科学和想像被连接在一起。今年,就在这次选举中,她用手指触碰屏幕投下自己的选票,因为在美国生活了 106 年之后,经历了最好的时光和最黑暗的时刻之后,她知道美国如何能够发生变革。是的,我们能做到。 America, we have come so far. We have seen so much. But there is so much more to do. So tonight, let us ask ourselves if our children should live to see the next century; if my daughters should be so lucky to live as long as Ann Nixon Cooper, what change will they see? What progress will we have made? 美国,我们已经走过漫漫长路。我们已经历了很多。但是我们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因此今夜,让我们自问--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活到下个世纪;如果我们的女儿有幸活得和安一样长,他们将会看到怎样的改变?我们将会取得怎样的进步? This is our chance to answer that call. This is our moment. This is our time to put our people back to work and open doors of opportunity for our kids; to restore prosperity and promote the cause of peace; to reclaim the American Dream and reaffirm that fundamental truth that out of many, we are one; that while we breathe, we hope, and where we are met with cynicism, and doubt, and those who tell us that we cant, we will respond with that timeless creed that sums up the spirit of a people: 现在是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这是我们的时刻。这是我们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民重新就业,为我们的后代敞开机会的大门;恢复繁荣发展,推进和平事业;让美国梦重新焕发光芒,再次证明这样一个基本的真理:我们是一家人;一息尚存,我们就有希望;当我们遇到嘲讽和怀疑,当有人说我们办不到的时候,我们要以这个永恒的信条来回应他们: Yes We Can. Thank you, God bless you, and may God Bles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是的,我们能做到。感谢你们。上帝保佑你们。愿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演讲视频观看地址: http://v.blog.sohu.com/u/vw/1867630 奥巴马个人资料 全名: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小)(Barack Hussein Obama Jr.) 党派:民主党 公职: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2004年首次当选) 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1997-2004) 职业背景:1993-2004,Miner Barnhill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生日:1961年8月4日 出生地:夏威夷檀香山 居住地: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教育背景: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婚姻状况: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 宗教信仰:联合基督教会 竞选主页:www.barackobama.com (截止2007年第三季度)募集竞选经费:8026万美元;已开销:4417万美元 著作:《希望无畏:开垦美国梦的思考》(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 ; 《父亲留下来的梦想:种族与传统的故事》(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
个人分类: 新闻|6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现在时之三(继续选举)
剑虹 2008-9-13 17:51
日本现在时之三(继续选举) 这选举不光是自民党的总裁选,众院的解散重选是肯定的,另外还得选新首相啊,当然首相的话主要还是看众院的选举结果。 民主党是现在日本最大的准在野党,准的意思是说现在的民主党还是有点权的,这就是反对权,因为他们在安倍晋三当首相的任上赢得了参院选举,获得了参院的超过半数席位,安倍同志和福田同志的辞职算是都与此有关,安倍辞职是因为输了参院选,福田辞职大半是因为安倍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呢?因为福田任上民主党控制了参院,而民主党是只要自民党提出的议案必反,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就这样这日本政府就啥也干不鸟了,虽然日本政治上是以众院优先,当参众两院结果不一致的时候以众院优先,福田那时候就是靠着众院优先原则击败了参院选出的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当了首相,但是一般的法案总不能老靠着这众院优先来通过吧。这对执政党的声誉可是大大有损,既然啥也干不鸟了,只好撂挑子不干鸟,就这样福田撒手而去,又留下了更烂的一堆摊子给后面的人。 民主党的代表仍然是小泽一郎同志,不像自民党总裁选,小泽同志是无投票当选,因为根本就没人和他竞争。小泽现在的目标就是要带领民主党赢得众院选举,这样才可以实现他政权夺取的目标。现在民主党可以一门心思的想着众院选举,而自民党还在总裁选上争个你死我活。有点像美国的总统选哦,共和党早早选出了候选人,而民主党奥巴马和希拉里肉搏了很久才决出胜负。当然自民党虽然候选人林立,胜算最大的算是歪嘴麻生了。小池MM虽然得到了町村派两位大佬,一个前首相小泉,一个前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的支持,但就她那性别要想赢可是很难哪,你看人家如此优秀的白人女性希拉里也没赢得了黑帅哥奥巴马。 几位自民党的候选人最近频频在电视上一起亮相,每个人的履历都被翻了出来。值得一说的是麻生同志,他家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政坛的华丽一族,他外公是吉田茂,大大的有名哦,自民党创始人之一,当了好多年的日本首相。他老丈人是铃木善幸,是自民党第二代领导人之一,也当过首相哦,他们家跟日本皇室还沾亲带故。另外麻生还是体育爱好者,还曾作为射击选手参加过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最令人惊奇的就是麻生同志的座右铭,居然是天下为公哦,看来麻生的中国古文学的不错哦,当然也有可能他没读过《礼记》,是跟着孙中山先生学的。
个人分类: 日本观察|359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