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管理哲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术哲学的邀请(1)--科研哲学知味录
yaojunwei 2020-9-11 10:11
我在想可以以尽可能开阔的视角去思考后疫情时代的问题和长久存在的问题。这似乎是一种邀请,邀请在知识与智慧的永恒探索中不断思考、不断顿悟、不断探究、不断推理、不断猜测。可以在不同学科、不同思想之间串起内在融合之线。 这就需要学习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再次深化问题,直到浮现有意义的答案。可以从两个基本任务出发:拆分,就是分析观念与想法,发现我们是否真正知道我们认为知道的东西;整合,把我们获得的所有知识合到一起,看看我们能否得出更开阔、更好的看法。 我们可以尽一切努力尝试探索地更深、飞得更高,为的是呈现及解决问题,让生命历程中得到些许智慧,让生命更加精彩。这就需要我们尽力厘清我们的思想,以便可以更精准、更诚实地进行思考。 我们可以带着开放的心态进行严谨的研究,产生哲学意识。洞见和意识会来自我们持续不断地研究与探索。科研哲学也必会随着生活和研究的进展而改变,这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活动,但却使我们可以在烛光下与内心对话。
个人分类: 应如室|1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北大学慕课录制有感
yaojunwei 2019-7-28 12:06
2019年7月16日—18日,应东北大学孙新波院长邀请,参加了由孙新波教授主持的慕课《管理哲学》的课程建设,课程在东北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录制,本人承担了课程中“激励与赋能”知识点的讲授工作,该慕课由国内多家知名高校管理学院专家联袂讲授。 知晓孙新波教授是通过孙教授的著作《管理哲学》,后来又在东南大学“管理哲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管理实践”研讨会上与孙教授相遇,并在讨论环节进行了交流,随后通过微信又进一步沟通交流。与孙新波教授相识于东南大学,合作于东北大学,这一“南”一“北”,却颇为有缘。 感谢孙新波教授给予我这样宝贵的机会,能够参加其团队《管理哲学》慕课建设,这使我对于自己的学术交流和科研之路又增加了自信。这次东北大学之行,深刻感受到了孙新波教授团队浓郁的科研氛围和高涨的科研热情,这让我受益匪浅。 在录课过程中,有幸认识了燕山大学杨春江教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杨勇院长。短短的一天交流,却让颇为受益。两位杨教授对于学术的认知、对于科研的执著、对于交流的热情,这都坚定了我学术的决心和新游学主义的实施。 交流中,杨春江教授提到他们认识的京冀地区的青年学者每年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大家找一个环境宜人的地方,会议规模不大且非正式性,但是利用两三天时间集中进行详尽的学术交流,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杨春江教授说到这的时候,我就想,假如我可以先将天津市高校的青年学者聚集在一起,搞一个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研讨会,或者相关学科的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研讨会,每年来一次且持续下去,然后再推广到京津冀,这是否也是一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次录课住在东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的七楼,盛夏的东北晚上有些轻凉,透过落地窗,看到东北大学星星点点的灯火闪耀,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是否某个盛夏的夜晚,林徽因、梁思成也如我这般去倾望这东大暑夏的灯夜,去审视这灯火阑珊处,头脑中不经意浮现出李白《把酒问月》中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可惜的是,我并不善饮酒,却又独喜赋诗……。 酒就罢了,端起一杯温矿泉水,应景一首吧! 君自学术来, 应知学术事。 烛窗西楼前, 月下书弄影。 现在想来彼情彼景,却颇为想笑,这是否算自嘲抑或自娱!
个人分类: 应如室|3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哲学视野下的国家治理 ——第五届全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综述
热度 1 周可真 2014-11-20 23:49
哲学视野下的国家治理 ——第五届全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综述 朱光磊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7日11版) 由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东吴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于2014年10月25-26日在苏州大学成功召开。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刘敬鲁教授、苏州大学李兰芬教授、周可真教授主持。来自国内主要高校的四十多位管理哲学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以“哲学视野下的国家治理”为主题,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深入的讨论。 中国治理哲学。周可真将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划为追求人际公平的儒家治理思想,追求天人之际公平的道家治理思想,追求自我实现效率的法家治理思想。陈少峰提出中道自然主义,认为其在本性上是中国人具有独特性的文化软实力。黎红雷、齐善鸿、孔凡青等从儒家系统中寻找社会治理的资源,分析了中国传统价值思想对国家治理的现实意义。彭新武反思了儒家“贤人之治”中“精英”的独断与偏执负面作用。岳梁认为荀子的治国思想是一种科学的社会治理思想。朱光磊认为儒家心性上的自然性善论可以在公共领域获得展开,而性恶论则无法实现公共领域的全面展开。高山则吸收儒家宇宙论、情感和关系本体论、修身论来解决西方环境伦理的困境。 西方治理哲学。刘敬鲁系统阐述了罗尔斯和桑德尔在正义与善的关系问题上的对立,并力求从对社会现实中的理性和规律的相互作用运动的分析出发,对罗尔斯和桑德尔的理论进行批判式融合。李红霞认为霍布斯、卢梭及黑格尔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强调个人意志对集体意志的绝对服从。李西杰、颜冰、郑克岭、白祖纲则试图发掘交往理性来恢复成员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身份。郭世平指出后现代主义的国家治理具有一种以“调理”为核心的社会管理观。郑朝晖分辨了中西方的解释恶的合理性的不同视角,中国传统以仁人-罪人模式规避违伦的内讼之心,西方传统则以自然-契约模式说明规则的必要。 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朱书刚、毛卫平等人探讨了党的改革思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问题。王海明指出,每个人都应该完全平等地共同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从而共同决定国家政治命运,每个人又因其政治贡献的不平等而应该担任相应不平等的政治职务。徐尚昆、彭光灿、张锐认为,公平正义是社会管理的哲学基础和价值追求。辛锋认为,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注和运筹要点。袁闯、原理、张寿强、蒋显荣、杨翠婷、魏芳探讨了大数据时代的城市治理,认为网络共同体的存在激发了人们的民主意识,在网络上以相对平等的地位运用话语权,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了较大影响。朱辉宇提出道德作为一种“隐性制度”,其社会治理机制的优化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完善国家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要前提。李兰芬、欧文辉认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治理”转向,将通过重塑公民道德的主体身份,培育和拓展公民、社会、国家等公民道德建设多主体的协同关系,发挥其社会治理功能。李萍认为,社会风险能否控制取决于国家—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彼此的分工合作。在现代工业时代,弱国家强社会和强国家强社会是两种相对合理的国家—社会关系类型。马唯杰认为延迟退休的劳动的论争的实质是对人性尊严、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的尊重、反思和求诉。
个人分类: 管理学|1657 次阅读|2 个评论
管理哲学学科的初步形成
热度 1 周可真 2012-11-25 12:40
中文“学科”一词的英文对应词是“ branchoflearning ”,这里“ learning ” ( 学习 、 学 、 学问 、 学术 ,等等) 对应于“学科”之“学”,“ branch ” ( 支 、 部门 、 科 、 分 , 等等 ) 对应 于“学科”之“科”,然则,( 1 )若“学”取“ learning ”( 学习 、 学 )之义,则“学科”为“学习的科目”(相当于英语的“ course ”)或“学习的课程”(相当于英语的“ subject ”)之意;( 2 )若“学”取“ learning ”( 学问 、 学术 )之义,则“学科”为“学术的 部门 ”(相当于英语的“ a cademicdepartments ”)或“学问的分支”(相当于英语的“ b ranchofknowledge ”)之意。按第( 1 )义项,“学科”是指方便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作的知识分类,这是按教学规律划分成若干知识科目与知识课程;按第( 2 )义项,“学科”是指方便学者开展认知活动所作的知识分类,这是按认知规律划分成若干知识领域与知识部门。要之, “学科”一词的基本含义就是“知识分类”。一个学科就是一类知识,不同的学科就是分属于不同类别的知识。 知识的类别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 Aristotle , 前384—前322) 把当时的知识划分为“理论”、“实用”和“生产”三大类,这是按认知规律来进行知识分类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明白了原理与原因,其它一切由此可得明白,若凭次级学术,这就不会搞明白的。凡能得知每一事物所必至的终极者,这些学术必然优于那些次级学术;这终极目的,个别而论就是事物的‘本善’,一般而论就是全宇宙的‘至善’。” 因此,“理论”、“实用”和“生产”三类知识中,“理论”优于“实用”,“实用”优于“生产”,而“理论”类(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哲学)中哲学又处于最优级别,因为它是有关“全宇宙的‘至善’”即万物的共同原理与共同原因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其他一切知识的根基,其他一切知识都是由此推演出来的。 崇尚演绎法的亚里士多德是根据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性认知规律来划分知识类别的,而到了 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时代, 归纳法被当作“发明知识”的“新工具”由培根隆重推出,相应地,从个别到的一般的 归纳性认知开始受到重视,这种认知的规律是“从感官和特殊的东西引出一些原理,经由逐步而无间断的上升,直至最后达到最普遍的原理” ,据此,培根将知识划分为哲学(形而上学)和科学(物理学)两个基本门类,在这个知识体系或学科系统中,哲学是基于科学又高于科学的,关于“法式因”的哲学原理是“始基原理”,科学“在隐秘结构的全部发现方面,也须求之于始基的原理才能见到真正的和清晰的光亮,那始基原理是能完全驱除一切黑暗和隐晦的” ,故唯有“法式的发现能使人在思辨方面获得真理,在动作方面获得自由。” 尽管亚里士多德和 培根对认知规律有不同的认识,并据此做出了不同的知识分划从而构建了不同的学科系统,但他们的知识分类方法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根据知识对象的特点来确定知识的类别,例如,在他们的 学科系统中,哲学的对象都是 “ 最普遍的原理”(培根语)——在 亚里士多德即是所谓 “第一原理”(整个 宇宙的“形式因” ),在 培根即是所谓“自然的永恒的和基本的法则”(自然界的“法式因”)。换言之,他们的知识分类思想中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认为一个学科的性质是取决于该学科的对象的性质。这个知识分类学观点为后世所继承,只是后来的知识分类思想明显受到了在培根经验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验主义的影响,以至于在知识分类上是根据知识对象的感性特征 来确定相应知识的类别,例如,把整个感性世界区分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大类,相应地把所有知识归为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两大类,在这两个大类之下再作具体的知识分类。由于自然知识领域最早出现“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 的“科学”(分科之学),并且按照恩格斯的说法这种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的“科学”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 ,故 培根之后的 知识分类学之主流形态便逐渐演变成“科学分类学”了。 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分类思想来看,观其有关论述,他们对当时既有的科学曾作了多种方式的划分:( 1 )按科学的对象之运动形式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力学(“关于简单的位置移动的理论”)、物理学(“关于分子运动的理论”)、化学(“关于原子运动的科学”)等等; ( 2 )按科学的对象之历史形式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 3 )按科学的思维形式和方法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经验科学与理论科学。 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分类思想,笔者认为,管理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实际上已初步形成,其理由是: 第一,从科学的对象之运动形式的特殊性方面来看,对管理这种特殊运动形式进行专门研究的科学——现代管理学,在 20 世纪初已经出现,其标志就是 泰勒 (FrederickW.Taylor,1856-1915) 所著《科学管理原理》( 1911 )的问世。 第二,从科学的对象之历史形式的特殊性方面来看,现代管理学所研究的运动形式是作为人类历史活动的特殊形式之一的管理,这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故现代管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既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又属于思维科学范畴。 第三,从科学的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特殊性方面来看,现代管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和其他一切历史科学一样,也可以被划分为属于经验科学范畴的经验管理学与属于理论科学范畴的理论管理学两个学科子系统。所谓理论管理学,就是研究 管理的共性问题(包括 管理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是怎样等问题)的管理哲学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曾 提出 “科学管理本质上包含了一些宽泛的原则,它是一种 哲学 ” 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了“管理哲学”的概念。而首先主张要发展一种明确的管理哲学的是英国管理学家谢尔登(OliverSheldon,1894-1951),其所著《管理哲学》(1923)被公认是 管理哲学 领域的一部 奠基 性著作。该书认为,管理哲学是建立在根本目标的基础上被科学地制定出来并获得普遍接受的一套原则,这套原则是作为日常专业活动的一种指南。尽管谢尔登《管理哲学》所提供的那套原则实际上是一些仅 适用于工业社会中 工厂、 企业的经营领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还不具有适用于一切管理领域的普遍性,在这个意义上,其 管理哲学的理论性尚待提高。但是, 从 马克斯 · 韦伯( MaxWeber , 1864 - 1920 ) 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组织理论 ( OrganizationalTheory) 日趋成熟,并且它从起初仅适用于行政管理领域的组织理论演变为适用于一切管理领域的组织理论并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组织理论至今所已达到的实际水平及其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所占据的核心位置都足以表明,作为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的管理学已经发展到 分化出自己的理论学科的高度,尽管这个理论学科目前还不成熟,因为迄今为止的组织理论 实质上是从客观方面来研究管理主体的社会性及其社会 组织 的 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 及其 规律 ,确切地讲,这种管理理论只是理论管理学的一部分或 一个分支,但 因其明显区别于仅适用于特定管理领域的经验管理学而成为 现代管理学中 相对独立于经验管理学的一个学科,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证明,理论管理学即 管理哲学 作为一个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
个人分类: 管理学|4209 次阅读|15 个评论
时尚和Model商业大众文化
benlion 2012-3-4 00:25
- 经济管理 - 商品需要一定容量的市场,政治需要一定民心的拥护,大众化文化是民主和商业社会的典型特征,美国文化是欧洲移民建立。经历了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现代文明模式创造过程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实践的探索,二战的欧洲又为美国输送了世界一流专业和管理人才,从而直接进入了现代知识、实业和虚拟经济形态,企业运作的大学、研究、产业和金融模式在美国成就现代创业型文化环境。 制造产品需要一定的规范和模型,可复制性或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是成就大型企业的基础,法国的时尚文化和德国的工业流水线,为现代企业和商业文化奠定了基础。从研究型大学的知识工厂到工业实验室的发明工厂,从大众新闻媒体到信息技术互联网,从工厂的科学管理到现代组织行为学,发展了现代企业文化模式;因此,成就现代企业,显然需要在技术开发、艺术设计和管理文化,以及投融资等诸方面建立一个系统工程。 大学如果缺乏教育思想、宗旨和文化,以及独特专长的学科建制,很难在当今世界的教育模式走向企业运行机制中取得文化创造和人才造就上具备国际竞争实力。公司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品牌文化能力,同样很难在全球化经济时代取得优势。一个社会、城市,只有营造依据知识产权、市场经济原则运行的诚信和法制社会,在城市建设统筹规划建筑、交通和环境等,在大学城、科技城、产业园制定信息、人才流动的文化创新和风险投资的宏观调控机制,才能在全球社会的科技与管理实力上赢得时间和机遇。 (注:从科学家到企业家需要一个转型时期,从教育、文化和伦理、社会问题转换到企业内部管理和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上的组织与决策上来。 从哲学思维(大学任教)、科学实验(研究机构)到管理实践(创业时期),总是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每次转换都是一次自我挑战。)
141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明智之人应该懂点管理哲学:于己于公,都有益
carldy 2011-9-1 12:42
【备注】 这几天在办公室,读书作业。闲暇之余,浏览了学校图书馆在线资源,发现太多的好资源,实在是人生大幸!最让我感慨的是,这边的管理,实在值得我佩服。 这就让我感怀了,为什么同是大学,管理相差这么大呢? 于是,在google中搜索并阅读了一些有关管理哲学的资料,花了一点时间整理成文,供今后继续参考与学习。 我个人认为:不管你打算一辈子做什么,都需要认真经营自己的事业。要做好自己的事业,当然需要科学的管理: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行为习惯、管理自己的思维习惯.......用先进的管理科学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好马好鞍,方才能日行千里。 一、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统御 刺猬理论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 1 、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2 、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 :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 、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 、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 、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 、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 、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 、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7 、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8 、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 1 、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2 、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洛伯定理 :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三、沟通 斯坦纳定理 :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牢骚效应 :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   点评: 1 、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 2 、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避雷针效应: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 点评: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四、协调 氨基酸组合效应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点评: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米格 -25 效应:前苏联研制的米格 -25 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 点评:所谓最佳整体,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 磨合效应 :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 点评: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须双方都做出必要的割舍。 五、指导 波特定理 :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提出者:英国行为学家波特 点评:总盯着下属的失误,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失误。 蓝斯登定律 :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可敬不可亲,终难敬;有权没有威,常失权。 吉尔伯特法则 :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作。 提出者:英国人力培训专家吉尔伯特 点评:真正危险的事,是没人跟你谈危险。 权威暗示效应:一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 15 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 点评: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六、组织 奥尼尔定理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提出者:美国前众议院院长奥尼尔 点评:只有能切身体会到的,群众才认为那是真实的。 定位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试验:在召集会议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子,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进入室内入座,如此五至六次,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 点评:凡是自己认定的,人们大都不想轻易改变它。 艾奇布恩定理 :如果你遇见员工而不认得,或忘了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点。 提出者:英国史蒂芬约瑟剧院导演亚伦艾奇布恩 点评:摊子一旦铺得过大,你就很难把它照顾周全。 七、培养 吉格勒定理 :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提出者:美国培训专家吉格吉格勒 点评:水无积无辽阔,人不养不成才。 犬獒效应: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据说十只犬才能产生一只獒。 点评:困境是造就强者的学校。 八、选拔 近因效应 :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 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 点评:结果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 酒井法则 :在招工时用尽浑身解数,使出各种方法,不如使自身成为一个好公司,这样人才自然而然会汇集而来。 提出者:日本企业管理顾问 酒井 正敬。 点评:不能吸引人才,已有的人才也留不住。 美即好效应 :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麦克尼尔。 点评: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这一印象常会偏离事实。 九、任用 奥格尔维法则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都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 提出者: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 点评: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作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皮尔卡丹定理 :用人上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 提出者:法国著名企业家皮尔卡丹。 点评:组合失当,常失整体优势,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 十、激励 马蝇效应 :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点评:有正确的刺激,才会有正确的反应。 倒 u 形假说: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能把工作作得最好。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也就没有作好工作的动力了;相应地,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世界网坛名将贝克尔之所以被称为常胜将军,其秘诀之一即是在比赛中自始至终防止过度兴奋,而保持半兴奋状态。所以有人亦将倒 u 形假说称为贝克尔境界。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 . 耶基斯和多德林。 点评: 1 、激情过热,激情就会把理智烧光。 2 、热情中的冷静让人清醒,冷静中的热情使人执着。 【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 【鲇鱼效应】 【羊群效应】 【刺猬法则】 【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 【马太效应】 【鸟笼逻辑】 【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 ---------------------------------------------------------------------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 : 上个世纪 70 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景象学家在说明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然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舒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渺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况会造成极其宏大的差异。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体系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度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 青蛙 现象】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交放进暖水锅里,因为它对不良环境的反映十分敏感,就会敏捷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凉水锅里,缓缓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刻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终极终局是青蛙被煮死了。由于等水温高到 青蛙 无法忍耐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启示之一:我们的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迟缓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造成。人们眼光短浅,只看到部分,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更,可以从容面对,对于静静产生的大的变化,而无法察觉,终极会带给我们更加重大的迫害! 启发之二是:青蛙,就好象是我们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我们要着眼未来,勤于思考新的问题,勤于学习新的知识,不能过 “ 本日有酒,本日醉 ” 和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启发之三是:当今的社会,知识爆炸、一日千里,知识要不断更新,我们不要一味的陷溺于现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启发之四是:我们不能只是简单面对从天而降的危险,而疏忽那种慢缓而又渺小甚微的危险! 【鳄鱼法则】 鳄鱼法则:其本意是假设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摆脱你的脚,鳄鱼即会同时咬住你的足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措施就是牺牲一只脚。 【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进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形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生疏的环境后,就会 “ 性格浮躁 ” ,到处游荡,这对于大批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信起到了搅拌作用 ; 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 “ 异己分子 ” ,会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到达较稳固的状况时,经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下降, “ 一团和气 ” 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 “ 鲇鱼 效应 ” 将起到很好的 “ 医疗 ” 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 “ 鲇鱼 式 ” 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效率。 “ 鲇鱼 效应 ” 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气的有效办法之一。 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生气、思维敏捷的新生力量引进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老调重弹的怠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能唤起 “ 沙丁鱼 ” 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巧、新工艺、新装备、新管理观点,这样才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加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随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指投资者在交易进程中存在学习与模拟现象, “ 有样学样 ” ,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间内交易雷同的股票。 羊群效应理论( 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 )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来,第二只、第三只也会随着跳从前;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依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 “ 羊群效应 ” 也称 “ 从众心理 ” 。 --------------------------------------------------------------------- 【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两只困乏的刺猬,由于严寒而拥抱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分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 , 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适合的距离:既能相互取得对方的暖和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重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 “ 心理间隔效应 ” 。   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是一个很会应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个座右铭: “ 保持一定的距离 ” !这也深入地影响了他和参谋、智囊和顾问们的关系。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家参谋部等参谋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老是这样说: “ 我应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 ” 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他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二是他不想让 “ 这些人 ” 变成他 “ 离不开的人 ” 。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而生存的首领,他不允许身边有个永远离不开的人。 --------------------------------------------------------------------- 【手表定律】 手表 定律: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具体的时间,而当他同时占有两只手表时却无法断定。两只表并不能告知一个人更正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精确时间的信赖。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示,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办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一个屋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荡涤掉,很快的,墙上就充满了乌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 一个很清洁的处所,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涌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乱扔,也不觉惭愧。 ---------------------------------------------------------------------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 ( 巴莱多定律 ) : 社会约 80% 的财富集中在 20% 的人手里,而 80% 的人只领有 20% 的社会财产。这种统计的不均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均匀地分析、处置和对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捉住症结的多数 ; 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 80% 利润、总量却仅占 20% 的要害客户,增强服务,到达事倍功半的后果 ; 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分类剖析,要把主要精神花在解决主要问题上。 20% 的人成功 ------------------80% 的人不成功 20% 的人用脖子以上 赚钱 --------80% 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 的人正面思考 --------------80% 的人负面思考 20% 的人购时间 ----------------80% 的人售时间 20% 的人找一个好员工 ----------80% 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 的人安排他人 --------------80% 的人受人安排 20% 的人作事业 ----------------80% 的人干事件 20% 的人 看重经验 --------------80% 的人看重学历 20% 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 ------80% 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 20% 的人爱投资 ----------------80% 的人爱购物 20% 的人有目标 ----------------80% 的人爱瞎想 20% 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 --------80% 的人在问案中找问题 20% 的人在放眼久远 ------------80% 的人只顾面前 20% 的人掌握机遇 --------------80% 的人错失时会 20% 的人打算未来 --------------80% 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20% 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 --------80% 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 的人做简略的事情 ----------80% 的人不乐意做简略的事情 20% 的人如何能办到 ------------80% 的人不可能办到 20% 的人受胜利的人影响 --------80% 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 的人信任自己会胜利 --------------80% 的人不愿改变环境 20% 的人永远夸奖、激励 --------------80% 的人永远谩骂、批驳 20% 的人会保持 --------------80% 的人会放弃 --------------------------------------------------------------------- 【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圣经 . 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 “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去。 ” 马太效应,指强人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 【责任分散效应】    1964 年 3 月 13 昼夜 3 时 20 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墨诺比红的年青女子在停止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失望地叫喊: “ 有人要杀人啦 ! 救命 ! 救命 !” 听到喊声,四周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所有复原安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嚷时,邻近的住户又亮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以为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眼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进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街坊中也至少有 几十 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惊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思考。人们把这种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义务疏散效应。 对于责任疏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批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世人的冷淡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所,人们的支援行为是不同的。当有人碰到紧迫情况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供给辅助,他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与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很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救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义务疏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义务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 “ 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 ” 的心理,造成 “ 集体冷淡 ” 的局势。如何打破这种局势,这是心理学家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帕金森定律】 英国有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 . 帕金森通功长期考察,写出《帕金森定律》。他在书中论述了机构膨胀的起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种选择,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帮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程度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损失很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由于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只有第三条路最合适。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不能干,他们就言传身教,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以此类推,就构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彼此扯皮,效力低下的领导系统。 --------------------------------------------------------------------- 【晕轮效应】 俄国有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 “ 莫斯科第一丽人 ” 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模样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 “ 不要听!不要听! ” 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伴她游乐,出席一些奢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美丽的女人也必定有不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备注】 以上材料,均来自搜索引擎,部分文字表述也不是很地道。读者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找到更为详细的资料。这项搜索整理工作,还可以继续。也希望大家都来提供更多的管理相关的资料。让更多的人受益。
个人分类: 读书心得体会 Harvest|2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互致贺电看德鲁克管理哲学在两岸政治事务中的应用
hucs 2009-10-20 17:22
从互致贺电看 德鲁克管理哲学在两岸政治事务中的应用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金秋十月,正值台北中国国民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 马英九 先生就任中国国民党主席之际,彼得 德鲁克 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暨 研讨会在纽约、北京、南昌等全球各地相继展开。理论联系实际,人们不难发现,治国理家和管理企业一样,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彼得 德鲁克为人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管理哲学。 此次,中国国民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胡锦涛总书记即时向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 吴伯雄 先生、 连战 先生分别出任、续任国民党荣誉主席致电祝贺,相关贺电如下: ( 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09-10/18/node_187.htm , 第 A04 版:国际国内新闻 ) 同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 吴伯雄 先生、 连战 先生分别复电,相关电文如下: ( 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09-10/18/node_187.htm , 第 A04 版:国际国内新闻 ) 从两党贺电、复电中,人们可以发现,两岸领导人在政治事务处理中彰显了现代管理学大师的风范。 其一,以人为本的精神。绝不名知其有害而为之,以对两岸同胞的博爱、大爱,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为己任。 其二,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从中共中央、 胡锦涛 总书记对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暨马英九主席、国民党荣誉主 席连战 先生、 吴伯雄 先生的贺电称呼、相关电文以及后者复电中,可以看出两岸领导人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务实互信,推动 两岸和平发展的 共同愿望。 其三,创新工作机制。 贺电中说,由衷期望贵我两党继续共同落实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在坚持 九二共识 、反对 台独 的既有政治基础上,深化互信,加强交流,扩大共识,由此,开启两岸新的历史篇章。 其四,与时俱进,合理变革。 两岸 领导人的友好互动,将为 深化两岸人民的互信,加强两岸人民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共同为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管理哲学是哲学“向下发展”和管理学“向上发展”的产物
可真 2009-1-16 16:43
管理哲学是介于哲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哲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 这是崔绪治和徐厚德合作、也是中国大陆学界第一部管理哲学专著《现代管理哲学概论》( 1986 )对管理哲学所给出的学科性质界定,它获得了我国学术界较为广泛的认同 ,直至 2007 年举行全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也仍得到了与会者普遍一致的肯定 。这个定义指出了管理哲学这门学科产生的背景及缘由,即它是在哲学与管理学间的交接点产生的,是哲学与管理学 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 从 管理哲学产生的具体历史背景来看,谢尔登 (Oliver Sheldon , 1894-1951) 所开创的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关于管理的哲学 ) 跟同时兴起的以 逻辑经验主义为其思想形态、以维也纳学派 ( Vienna School ) 为其代表的 Philosophy of Science (关于科学的哲学) 有着同样的历史背景和学术背景,也是在哲学发生革命性转变,即从原来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Science of Science ) 转变 为需要立足于科学之上的科学的哲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 ) 的时刻创建起来的。如果说 Philosophy of Science 可以被理解为科学家和哲学家之间思想对流 的产物的话,那末,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亦应该被理解为管理科学家与哲学家之间思想对流的产物。 另一方面,作为一门科学的管理学 , 又是在管理被普遍理解为一种艺术的历史语境中产生的 。从这特定历史语境来看,管理哲学 之所以会产生,不只是由于象泰罗这样的一批管理学家不再满足于把管理学仅仅当作一门艺术来看待,而是要求把管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也更是由于象 谢尔登 这样的一批管理科学家不再满足于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而潜心于探究 和 制定科学管理原则,以解决科学管理(实践)中 怎样管理(管理方式)的问题 ,而是要求把管理科学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门哲学,一门研究 管理的一般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 以解决管理科学(理论)中 何为管理(管理本质)、为何管理(管理意义)以及管理是怎样(管理规律)的一般理论问题。 要之,管理哲学是由于 20 世纪初叶哲学向下发展(从形而上学转向科学哲学)和管理学向上发展(从管理艺术转向管理科学并从管理方式研究上升到对管理本质、意义及规律的研究)而造成的科学哲学与管理科学之间交汇、合流的产物。这门科学哲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其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科学活动的特殊形态之一的管理(包括管理思维和管理行为),由此既区别于以一般科学活动(包括科学思维和科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哲学,也区别于分别研究各种不同形态的科学管理(诸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之类)的特殊管理学(诸如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之类) 然则, 管理哲学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分支科学,因而它具有双重的理论功能哲学功能与科学功能。 按: 本文所谓管理科学是指以管理为研究领域的科学,是作为一门科学的管理学的全称,以此把它同其他各门科学区别开来,也把它跟管理艺术区分开来。(按:管理学则是对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的统称。)这与如今中国管理学界通常所用管理科学一词含义不同,后者是指管理学科门类中相对工商管理、共公管理等等其他学科而言的一个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一个要素。笔者认为,后一种意义上的管理科学一词的用法显得相当不伦不类,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用法,只是限于本文题旨,这里不拟就此展开讨论。 参见崔绪治、徐厚德:《现代管理哲学概论》,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6 ,第 1 页。 例如,何盛明、刘西乾、沈云所主编的《财经大辞典 下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0 )也是把管理哲学界定为 介于哲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 又如, 刘笃成 的《中国特色管理哲学体系探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年 第4 期 )也认为管理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交叉学科。 参见张玉新、张小慧:《全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提出:从实际出发创新中国管理哲学》,《人民日报》 2007-05-25 第 08 版。 此派科学哲学以 马赫、彭加勒为其思想先驱,其主要代表人物则有罗素、维特根斯坦,以及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参见舒炜光、邱仁宗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人民出版社, 1987 ,第 1 页。 参见孔茨、奥唐奈、韦里克:《管理书》,黄砥石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第 45 页。
个人分类: 管理学|6730 次阅读|2 个评论
管理知行观应该超越管理认识论
yangdong 2008-9-13 21:26
国内学者关于管理之科学或艺术的争论,一般局限于认识论层次,常常在管理能不能被管理学者认识这一层次争执不休,主张学者能够认识管理实践活动中所谓的规律的,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而认为管理实践、管理现象过于复杂而无法以科学的方法加以把握的,则认为管理、管理学都是一门艺术。这其实是在追问中把真正的问题给忽略了。管理领域真正面临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互相脱离的现象,即知行沟。我们现在需要认识的是知行沟现象,角度有很多,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都可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而不能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老是局限于探讨管理能不能为管理学者所认识这种抽象的思辨式研究。当前,起码应该从伦理的角度研究管理理论为何不能适用于管理实践的脱离。三鹿事件充分说明,以学者的价值立场提出的管理理论不可能满足管理实践者出于考虑自身小集团利益而面临的管理实践难题!这也充分说明,对于管理伦理学、管理社会学、管理政治学等研究管理现象背后的社会性因素的学科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个人分类: 管理学元研究|311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