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实用主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教育家-杜威 2009-10-05
xianlaoguo 2012-1-21 00:45
面对现在教育之现状,本博曾写了几篇关于教育的文章,读了一些相关书,建议大家特别是大学校长教育部门官员们读一下杜威的书。      以下是转贴: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家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    杜威在柏林顿市上公立学校,毕业后入本地的佛蒙特大学。大学第四年,他学习了基本的政治、经济、哲学和宗教理论,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在中学里任教三年。1882年进霍布金斯大学攻读哲学,两年后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受聘为密歇根大学哲学和心理学讲师。    杜威对教育的兴趣始于在密歇根的年代。他发现多数学校正沿着早先的传统路线进行,没有适应儿童心理学的最新发现和变革中的民主社会秩序的需要。寻找一种能补救这些缺陷的教育哲学,成了杜威主要关切的事。    1894年他离开密歇根,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哲学、心理学和教育系主任。他在1896年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使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得到检验,吸引了国内外广泛的注意。    杜威一生学术著作甚丰,他的思想涵盖逻辑学、认识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哲学和美术、宗教等。1919年曾来华讲学,传播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有著名的《五大讲演》。他还访问过日本、土耳其、墨西哥、苏联和南非等。中国著名学者胡适、陶行知等都曾师从于杜威。    杜威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和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和教育》、《明日之学校》、《经验主义与教育》和《人的问题》等等。
1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曾国藩遗嘱四句话 后代没出一个败家子
kerong1996 2012-1-10 09:22
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力挽狂澜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在“同光中兴”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一百多年来没有出现过“败家子”,曾国藩继承发扬儒家教育思想取得了巨大成功。   《清史稿·曾国藩传》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大师”,事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说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畅游史海,可以看到“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探寻曾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曾国藩留给后代的“四条遗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十二日,六十二岁的曾国藩在儿子曾纪泽的搀扶下散步,他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忽然,他连呼“脚麻”,倒在儿子身上,瞬时已不能说话了。临危之际,他抬手指了指桌子上早已写好的遗嘱,大意如下:   我做官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十分惶恐惭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以行善除恶,这是自己的表现。内心是不是自欺,别人无从知道。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天,下无疚于心,所谓养心一定要清心寡欲。所以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感到愧疚,可以面对天地,和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无悔恨而心却退缩的时候。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在内专一纯净,在外整齐严肃,这是敬的工夫;出门如同看见贵宾,对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样崇敬,这是敬的气象;自我修养以让百姓平安,忠实恭顺而使天下太平,这是敬的效验。聪明智慧,都是从这些敬中产生的。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敬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三是追求仁爱则人高兴。一般的人生下来,都得到天地之理以成心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体,我和民间万物根本是同出一源的。如果只知道谋求私利,而对百姓不知道宽仁,对万物不知道爱护,这是和同出一源道理相违背的。至于高官厚禄,高居在百姓之上,就有拯救百姓于水火、饥饿之中的责任。读书学习,粗浅地知道了大义所在,就有使后知后觉的人觉悟起来的责任。孔子教育人,莫大于求仁,而其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这几句话。人有谁不愿意自立自达,如果能够使人自立自达,就可以和万物争辉了。人有不高高兴兴地归附的吗?   四是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如果一个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饮食,与他每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当,则看到的人会赞同他,鬼神也会加以称许,认为他是自食其力的人。倘若农夫织妇终年勤劳,才能收获数担粮食数尺布,而富贵人家终日安逸享乐,不做一事,却每餐必是美味佳肴,穿必锦衣绣袍,高枕而眠,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幸的事,鬼神也是不赞同的。这样怎么能长久呢?古代的圣君贤相,无时无刻不以勤劳自勉,为自己打算,则必须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在困境中奋力前行,殚心竭虑,而后可以增加智慧增长见识。为天下人考虑,一定要使自己饥饿,自己陷于水火之中,把民贼强盗不被擒获视为自己的过失。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有利于天下,都是极俭朴以修身、极勤劳以救百姓的实例。所以勤劳能使人长寿,安逸能使人夭亡;勤勉则人尽其才,安逸则无能而被人抛弃;勤能够广济百姓,而神灵敬仰,安逸对人无好处,鬼神也不羡慕。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藩的遗嘱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终老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曾氏后代子孙没有一个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极少有人出仕。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言,远离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政界、军界,洁身自好,大隐于世,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倘若曾国藩九泉有知,也定会捻须颔首微笑的。 (编辑:点儿) 文章摘自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 作者: 刘继兴 王伟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1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传统与社会文化
benlion 2011-12-26 13:24
中国传统应用科学不乏实践、经验、技术的传统,欧洲传统自然哲学不乏思辩、理论、分析的传统,这两种传统的结合在 17 世纪欧洲诞生了实验科学的传统, 美国 起初的科学传统来源于欧洲;但是,由于偏向实用主义哲学而后来更接近于中国古代的实用传统,而前苏联及之前后的俄罗斯更偏向理论和基础研究的传统,因而为美国等输送了许多世界一流的理论科学家。 美国是世界上最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最活跃的国度,也是美国将大学教育、期刊出版、仪器制造等转变成了产业经济行为。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研究,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又转换成以期刊、媒体为形式的知识经济和以物质、能源、物品为形态的实业经济,知识经济与实业经济的衔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将决定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发展。 美国是以欧洲民族为主体的移民国家,以自己的海洋和空间军事实力,可以在全球范围获得一流人才,可以挖走许多欧洲作出开拓性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而且,研究论文和数据库等可以发表在英美的期刊;因此,美国以先进的期刊出版、数据库和实验室仪器、消耗品等优势拥有人才和知识产业或经济实力,中国在学习美国时可能更多应以欧洲、日本的模式建立自己的基础研究和出版、数据库、资讯等产业。 (评论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254do=blogid=520710 )
2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用主义中国和信仰的崩溃
foxkingdom 2011-10-25 10:00
摘自,百度百科 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名图书《实用主义》是一本决定美国人行动准则的书,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 摘自 豆瓣 《实用主义》是一部塑造美国气质的书,是一本决定美国人行动准则的书,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几乎影响了整个世界。   本书提供实用主义信仰,可能缺乏正义感和人道感。给暴徒提供武器可能是不道德的,不过对于思想,这一比喻似平也不太合适,充满中世纪的知识禁锢与审判味道。如果我们不能以极权指责柏拉图、以纳粹指责海德格尔的话,那我们也就不能以道德反动指责本书作者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对商业行为赋予的正义,对受益或受损的来说,都是一针内心的安定剂。   实用主义是美国土壤里生出的、影响最大的哲学注派,是代表美国人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官方哲学。   实用主义造就了西方社会物质主义的全盛时代。   实用主义是商人、企业家和现实人生的哲学。一个人完全可以不接受实用主义,但他仍旧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实用主义反对二无分立的近代形而上学,断然弃绝了哲学的帛象与不适当之处,避开了字面上解决问题的不良态度。它趋向于具体与恰当。   实用主义把实证主义功能化,强调生活、行动、事实和效果;把知识视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效用”或“行动的成功”。   实用主义只关心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利益和报酬,不管这行动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合符原则。在实用主义者眼中,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就是谬误。   实用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它造就了美国气质,同进影响了整个世界。   少不更事的时候,也读过米国的近当代哲学,那时觉得米国简直就是世界的邪恶轴心,不能认同那种自私自利的哲学观点,红果果的追求利益,红果果的追逐利己,让每一个自命君子的人弃若敝屣。 某年,一个师兄赴米国读人类学,归国那一年,赠书一本,附言一句,中国比美国有人情味多了。后其经导师推荐辗转到哈佛攻博,归国还是那一句,人情味淡薄,实用主义气氛浓厚。 不由得就产生了趾高气昂的气场,米国人民,我站在道德的高塔上俯视你们。 不久前,又看到一个普通美国人写的中国游记,开场第一句,来到中国感觉与米国差不多,觉得两个国家都是彻底的实用主义国家。我顿时就倒抽一口冷气。 原来伟大的祖国花费了将近18年帮我建立起来的这种对米国至高无上的道德蔑视,早已经是空中楼阁 实用主义向来被作为西方世界,米国以及其他的国家甚至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缺点,来进行批判,但很可惜的是,我们所谓的占领了道德制高点的伟大国家,原来也不过只是米国的翻版而已, 细数,豆瓣上的每一条内容: 1,缺乏正义感和人道感,参见各大报纸。 2,物质主义?中国之物质主义,恐怕也无庸赘述了, 3,商人,企业家和现实人生的哲学。不仅仅是商人和企业家,国家和政府部门亦是如此,稍不逊色米国 4,趋向具体与恰当,此一节是哲学命题,略去 5,实证主义功用化,用先贤的话说,其实可以叫做“行知合一” 6,眼中只有利益,有用既是真理,无用既是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怎么看都觉得这句话跟后半句非常契合,至于前半句,不证自明。 7,实用主义影响了整个世界。要么天生如此,要么就是被人影响。 以后再也不能用俯视的心态,仰望米国的成就了,在那一刻虚荣的信仰崩溃。 一时之间,无所适从, hi,米国的帅哥美女。。。 我们其实是信仰上的兄弟姐妹
6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数学家很少又是哲学家
热度 2 yanghualei 2011-9-15 08:47
为什么古代中国的数学家很少又是哲学家
有人说:“真正有用的数学是应用数学”。我不否认的应用数学的用处,同样我也不否认理论数学的用处。理论数学就我的认知而言,其给人以思想和方法论上的指导,那些喜欢抽象和普遍美的人,估计其都不会错过理论数学。 这也是为什么古希腊数学家同时又是哲学家。我很难想起中国古代某个人使数学家又是哲学家的案例,因为中国的数学是实用主义数学,是应用数学 。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搞哲学的人大多是搞人文的,在古代中国的数学和哲学就是分离的,而在西方其始终融合在一起。 这样说可能很极端,我说自然科学中的很多研究方法来源于数学,这里当然指的是数学范式。就随便举两个例子。如果寻找导致某一现象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如果A发生,则B发生;现在问是A中的那部分发生引致B发生,如果存在一个A1属于A,同时A1发生,则有B发生;这样可以依次类推,最终可以在A中寻找到引致B发生的最小的集合。这种方法在寻找遗传物质时候用到。 如果A发生,则B发生;但如果B发生,则A未必发生。如果条件加强点,反向也成立。BC发生,则一定有A发生。这在数学中经常用到,如一致连续导致连续,而连续未必引致一致连续;但连续函数在有界闭集上就一致连续。偏导存在不一定连续,但偏导有界就连续。 数学是把生活中事物以及法则用加减乘除(当然包括集合中的加减乘除)以及其复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其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是很哲学。
个人分类: 科学史|5704 次阅读|4 个评论
当“真善美”遭遇实用主义
热度 1 fqng1008 2011-9-5 10:26
初看题目,王炼利的博文“文革不臭,中国要臭”显得有点粗俗,仔细读进去却发现意味深长,显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明确,旗帜鲜明,而不宜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王炼利是一位年近6旬的退休女工,又是当红的网络写手,从她踏踏实实做事的风格、善于用统计学数据说话的态度、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看,可以肯定地说超过了很多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学者。 下面是《百度》上收集的她的部分文章:国家须有“大是非观”;数字说话:为什么说中国普通工人的工资低?国家统计局进步了,还望能更加进步;王炼利的价值在哪里(一 ~ 五);“原罪”的本意与“剥削”无关!城市建筑、城市精神与城市繁荣;我为什么坚决反对“私有化”;“图钉型”社会得不了“M型”富贵病;五、六十年代偿还外债的准确数额;1955年到2006年中国农村储蓄变化;本来就不是市场,何谈“救市”!有个应对“三鹿问题”的长效办法;温总理:我想要个说法;以讹传讹:乾隆未说过“天朝富有四海”;我为“工资两位数增长”再解惑!是“增长6.3倍”还是“增长31倍”?我们离资本主义有多远(一 ~ 六);影响房价的真正原因;支持发展私有经济,但反对“私有化”;警惕政府的公共开支;“就业难”是房地产业非正常发展的必然结局;中国房贷危机已经难以避免一个审计人员和市场部经理眼中的市场经济;“剥削”两字是鸵鸟?上海火车站,你太不象话了!基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是如何统计的?出让“处分权”是我国土地出让制度的最大弊端;数字说话:住房公积金制度为谁服务?我其实比有关方面更盼望安定和谐;我来为“工资的两位数增长”解惑!请问政府部门,能这样统计居民住房数据吗?《物权法》对“公共利益”侵犯“公民利益”很无...... 好了,回到我们的主题——真善美遭遇实用主义。那么,什么是“真善美”呢? 我们是从 80年代 真走过来的,至今保留着那个时代的美好记忆。那时候,作为对“十年浩劫”践踏真善美的一种反拨, 伴随着对真善美世界的追求,代表着80年代精神生活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那时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是一些关于美好爱情,如火的青葱岁月, 人间的友爱与温馨, 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在美好的影视作品映射下,那是的影视音乐也是美好的,它也似乎唱出了那个时代人的梦,一个时代最美好的回忆。尽管那时候改革刚刚起步,经济水平低下,但对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并不回避,对真善美的追求比较执着。那是一个美好的年代,是一个开始关注美好事物逐渐走向美好未来的开始。 所谓真善美, “ 真者智力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一次“人的认识活动追求真,人的意志活动追求善,人的情感活动追求美”。所以,80年代唱出了“人生境界真善美”的理想图景。 后来就有了变化,不再争议一些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大家不问是非实实在在各显神通一心挣钱。于是急功近利造假成灾,尔虞我诈唯利是图,风声鹤唳稳定压倒一切,道德底线被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这些变化与我们实用主义的策略有一定关联,但是一个大国,不能没有是非观,不能没有核心价值,不能没有真善美。 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 实证主义 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它把“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 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实用主义者英文原名是Pragmatism,源出希腊文πρανμα,意思即是行为、行动)。而实用主义者对行为、行动的解释, 即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 客观实际 ,合乎原则(即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 有用即是真理 ” ,无用即为谬误。 改革30年来,“有用即是真理”曾经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时至今日也表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面对大量的邪恶事例,我们还要不要真善美?面对许多不公正、不公平、不透明的现象,我们是不是该修正实用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还要回到现实的原点,对于大是大非问题不能避而不谈,束之高阁;对于祖国的未来走向不能不深入讨论,理清认识。我想,现实的不一定都合理,合理的最终会成为现实!    附王炼利: 文革不臭,中国要臭! 为什么要否定文革? 这是厘清是非的需要。 所谓“共识”,是有底线的,共识的底线是要在大是与大非根本点上取得一致。 打得你死我活的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建立在中国人必须抵御日寇入侵的共识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土地承包得到全国农民的衷心拥护,是建立在全国农民穷怕了、想换种活法的共识上;四人帮能成功粉碎,则是建立在全国的民心民意基础上——当时北京人上海人争相排队购买一雌三雄大闸蟹,寓意“看你横行到几时”,这都是普通人的自发行为啊! 三十年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形成并通过,打那以后,几乎是全体的中国人都自信文革已经不可能翻案!文革的灾难几乎人人都承受了,伤疤都未痊愈,怎么可能忘了痛?姜昆李文华的相声《如此照相》得到全国人民的共鸣,是因为我们都从那个荒谬的时代走过来:上公共汽车要保家庭出身;走在路上,红卫兵随时会盘问家庭出身,谁保出身时不能响亮干脆报出工人农民,铜头皮带的伺候!照相店里头发打卷的不让照相,胸前没有别毛主席像章的也不让照相;理发店烫发工具都一把火烧了,男人则不给理大背头和小分头;裤腿不到六寸任谁都可以用剪刀来剪你裤腿,尖头皮鞋当街用菜刀给剁去尖头;私人信件哪怕情书,都用“最高指示”来开头;上海部队家属大院里,每家人家吃饭前都要手拿语录祝告“首先敬祝我们伟大领袖万寿无疆......敬祝林副统帅......敬祝敬爱的江青同志......”那时听世界名曲如搞地下行动般诡秘,即使在家与几个样板戏发烧友唱样板戏,都可以因为学江青的说话声音而成为现行反革命...... 八十年代初中国人听《如此照相》,笑声的后面是泪水;所有人几乎都在自责:“我们当初怎么那么傻!”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来得及反思:“我们为什么会那么傻?” 三十年以后的今天,中国人有部分又傻回去了!真傻还是假傻还是装疯卖傻,傻人扪良心自知。但又一点是清楚的: 主旋律希望中国人傻回去。 整个八十年代,各种争论讨论很热烈,但从来没有争论讨论过“文革该不该否定”,在整个八十年代,这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要争论讨论,也是在争论讨论对文革的反思是否彻底,反思还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深化。巴金写了《随想录》,大家觉得写得深刻,但他担心文革重演,不少人以为是杞人忧天。想不到,姜的确是老的辣,巴金真给说着了。 八十年代对文革的反思将导致中国人不再肯盲从,作为这块土地上的体制安排,是容不得思考的国民产生的,也容不得要活出自我的国民产生,这个体制只需要螺丝钉。 禁提文革, 不许反思文革的行为能成为“主旋律”,就是体制一不想承认“可以将一部分人不当人”是体制使然,二不想改变“可以将一部分人不当人”的体制。 而我们从文革中最应该吸取的教训,恰恰就是需要铲除让文革得以产生的意识形态根源 “可以将一部分人不当人”。 这个星球上,除了希特勒明确将犹太民族不当人,除了凡实行专政的国家,都将国民中的一部分“阶级敌人”连同家属不当人,文明社会再也没有把“可以将一部分人不当人”当成国家意识形态的 。 而中国的我们这一代人很不幸地看到,文革是所谓“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而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所谓“改革”,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掠夺。无论是前者的“专政”还是后者的“掠夺”,都是一部分人不将另一部分人当成人的实践! 文革中“对少数人专过政的”和在变了味的“改革”中掠夺了多数人的,都在为自己的作为辩护,振振有词的辩护。对少数人专政的和对多数人掠夺的自然各有一套说辞,对立得水火不容;但在一个根本点上是不对立的——都认为可以将另一部分人不当人! 当今社会还有一部分人,昨天参与“对少数人专政”,今天又参与“对多数人掠夺”,他们的思维模式中,“不把人当人”是一种权利。他们反对反思文革、反对清算文革就更加不奇怪了! 反对反思文革、反对清算文革,不愿意否定文革,结果是“主旋律”让中国成了没有是非的大国,“闷声大发财”成了全社会范围的失去道德底线的掠夺。 那些希望“可以将一部分人不当人”继续当成国家意识形态的,那就为文革评功摆好吧,也不要光是“禁提文革”、“不许反思文革”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堂而皇之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每天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片头去播放吧! 如果不希望中国土地上每天发生 “可以将一部分人不当人” 的事实,就要不断揭露文革的丑恶,将文革“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让文革永世不得翻身!” 文革不臭,中国要臭! 国家须要有大是非观!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1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君子怀德,小人怀惠
热度 1 fqng1008 2011-9-3 13:12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阳光卫视》的《论衡》栏目邀请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谈论政改,题目是《政改的根本问题在执政党》。节目一出,犀利到位的言论震惊四座。约一周之后,中国大陆至少两千万观众无法通过官方卫星转播的电视信号收看到阳光卫视。于是, 观众猜测它的被封杀,是否因为讨论政治改革的话题超越了“警戒线”,是否对历史的批判坦率得让执政党难以面对? 业界也在询问,对阳光卫视的经营是否有很大打击,是否会和当局商谈解决?但是,作为阳光卫视全资控股人、董事长的陈平拒绝回答,陈平只说一句话:“君子论是非,小人谈得失,我想我还是个君子。” 由于我正在探讨是非与得失的关系问题,从网上看到这句话很感兴趣。于是进一步搜索,得知此言来自于《论语》,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陈平去掉了中间的两句,虽然是为了缓解当时尴尬的一句托词,我相信他是有所思考的。其实,早就有人批评孔子的“小人怀土”,提出“当中原动乱,如管宁远离故土北赴辽东讲授经学,就是怀德的君子。同样身当国家动乱,如屈原却坚持留在故土死在故土决不远徙,也是怀德的君子。德之所在,君子所在。贪官携款远遁,去国离乡,是并不‘怀土’的,但却是现代小人,因为他并不‘怀德’;而乔伊斯一生没有和爱尔兰和解,远离故土,甚至骂首都是‘亲爱的、肮脏的都柏林’,但他却不是小人,因为他怀有书写祖国精神史的大德......。这类事实,都不是可以用‘怀土’来界定的。”   “君子论是非,小人谈得失”, 陈平的这个总结颇能切中时弊,关键是它来自于现实。因为现实中总是有人说他有底气、有筹码:做媒体大胆是因为有钱,不向世俗妥协是因为有实力,没有受到什么威胁是因为有背景……“你看中国人,总喜欢这么想问题。我们的华人文化只有身份、角色,没有个人。从家庭到家长到皇上到党,都是各种关系、各种依附,可我们是谁?我们首先是独立的人。人的潜力很大,看你相不相信自己。” “我敢拍着胸口说,经商二十年,我没有做过一件以权经商的事情,没有送过一笔一千块钱以上的礼物。人家提醒我‘讲话要注意’,我回答说,我陈平身上没有杂毛!我有什么筹码?我就是不相信天底下容不得我独立生存。” 有人说:经商二十年,也没有抹去他八十年代的知识分子气质——那个年代,他和诸多同道一样心怀天下、满腹理想。...... 他代表的是个人,可以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的个人,不唯上,不唯D。......一个文明的现代的自由的社会应该由这样的人组成,每个人都是一个个的不可以欺,不可以辱的,最高贵的个体。 的确,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谈得失”的时代,人们忌讳“论是非”。因此要搁置争议,一切以现实利益为转移而不须“仰望星空”,一切以稳稳为中心而不惜掩盖真相,到处都是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到处都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但是,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是非观,就不会有理性追求,就不会产生伟大的思想家,就没有前途。 早一段,《阳光卫视》推出了由刘爽主持的《子夜》。陈平要求对话时拒斥意识形态偏见,不迎合任何官方和庸众的功利主义,以“精神的独立,思想的自由”为对话的基本风格,保持思想锋芒、想象力、创造性和激情。我想,《子夜》是一档高品位的节目, 用主持人刘爽的博文说:“子夜时分,万籁俱静,思绪却脱缰而走。为自由思想着的名师大家奉上清茶,一起畅聊,一起仰望星空,是享受。听他们纵横古今,谈史论道;看他们枪来剑往,头脑风暴,清茶顿成玉液琼浆。子夜过后,再看蓝色穹庐的尽头,黎明可以期待,明天会像新出生一样 。 ” 附 1:《子夜》第一季《苏维埃的兴亡》 中国与俄国共同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国境线,中国在20世纪一直“以俄为师”,发誓“走俄国人的路”,拜列宁为导师,斯大林为领袖,苏联为“老大哥”;   后来又反目成仇,势同水火,继而各行其道,渐行渐远。   但无论作为学生、追随者还是挑战者、路人,中国已烙下深深的苏俄印记,中国现代历史命运、制度和精神气质、美学符号乃至哲学思维和宇宙观早已渗透和弥漫着苏俄死魂灵。   阳光卫视《子夜》推出第一季《苏维埃的兴亡》,以列宁、斯大林重要活动、思想、影响和评价为经,以苏俄74年兴衰成败为纬,对曾经深刻改变了中国路向的历史人物以客观、公正的描述和评价。    十月革命到底是革命还是一次政变?   面包、和平、土地,布尔什维克的承诺是不是一场骗局?   列宁遗嘱中最担忧的“斯大林”如何走上苏联政治舞台?   …… 《子夜》第一季《苏维埃的兴亡》 第一夜俄罗斯启示 第二夜 和平面包土地 第三夜列宁与列宁遗嘱 第四夜战时共产主义 第五夜战时的苏维埃 第六夜新经济政策与布哈林之死 第七夜 斯大林的崛起 24 :05 第八夜自上而下的革命 24:05 第九夜 大清洗(上) 24:22 第十夜 大清洗(下) 24:04 第十一夜二战中的苏联(上) 24:05 第十二夜二战中的苏联(下) 24:49 第十三夜个人崇拜 24:37 第十四夜 苏共二十大 24:11 第十五夜 苏维埃大厦的解体 24:07 第十六夜 苏联解体的多米诺骨牌 24:43 十七夜 英特纳雄耐尔 附 2:子夜第二季《大争论》 30年岁月弹指一挥间,大部分时段却暗流汹涌。   万事开头难。   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主流翻转过来,把改革开放推上主导地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第一次大争论从思想观念展开,波及面之广,超过后来的历次争论。   第二次大争论的核心问题,是维护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的“天鹅之舞”。南方谈话开启的时代,比80年代的改革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因为它以市场经济体制再造了中国。   从1995年春到1997年春先后问世四份万言书,向人们发出警告:私营经济正在造成严重危害。   究竟应该怎样评价私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   这就是第三次争论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进步绝非纯而又纯,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是触目惊心。   怎么办?是继续推进改革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走回头路,倒退到普遍贫穷的时代“取消”这些问题?   中国的改革错了吗?   第四次大争论就此展开……   阳光卫视思想文化栏目《子夜》推出系列专题第二季《大争论》。30年之间,险峰凸起,激流回旋,发生了多少次起伏跌宕的交锋?每次交锋背后,又有多少观念的碰撞和利益的博弈?   敬请关注《子夜》第二季《大争论》。   第一夜 被遗忘的领袖   第二夜 真理的标准   第三夜 伤痕   第四夜 破冰   第五夜 姓资还是姓社   第六夜 十亿人民九亿商   第七夜 万言书与原罪   第八夜 民选 中国人的梦   第九夜 改革与腐败   第十夜 改革到改制的药方   第十一夜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十二夜 民主是个好东西 子夜第三季《现实与梦想》 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然而卢跃刚在《乡村八记》中却奉献了一个鞭辟入里的比喻:一驾马车正向前迅跑,车上本来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城里人,一个是乡下人。他们同是马车的主人。后来,车跑不动了。老实巴交的乡下人下了车,去帮助加油,去帮助推车。马车又开始想前迅跑。可是城里人只顾自己风光,忘了把乡下人拉上车。车越跑越快,精疲力尽的乡下人被远远抛在后头。乡下人努力地追上去,可他发现,车上已经没有了他的座位。城里人永远驾车在前面跑,乡下人永远在屁股后追,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规矩:乡下人想搭车,要看城里人脸色。乡下人这才梦醒,他成了苦力,成了一个只会“种庄稼的怪物”,“马车”已经不属于他了。   阳光卫视思想文化栏目《子夜》推出系列专题第三季《现实与梦想》。当我们在曾经被当作现世天堂的乌托邦之径上一路狂奔时,那些在残酷现实之下被遗忘、被损害、被误读的也是应该被铭记、被反思、被正视的。   中国的明天会不会是从传统乡土中国里生长出来的?   晏阳初、梁漱溟等先贤的早期的乡村建设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当今的乡土中国中,还有没有传统宗法社会的存在?   被习惯性冠以贫穷、落后的乡村是否被我们误读了?   今天的我们,是否还在为昨天付出代价?   ……   敬请关注《子夜》第三季《现实与梦想》。   第一夜:乡村记忆   第二夜:血缘与地缘   第三夜:田园诗与狂想曲   第四夜.被误读的乡土中国   第五夜:民主与伦理   第六夜:族谱乡愁   第七夜:这片土地会好吗   第八夜:乌托邦之路   第九夜:耕者有其田   第十夜:乡建新思考 子夜:第四季《笔底波澜》   近代以来,中国的知识份子有过很多梦想。他们试图以实业报国、以教育报国、以科学报国、以乡村建设报国……这当中贯穿始终、影响巨大并形成了文人论政传统的,就是言论报国、“文章救国”的理想。自1874年王韬先生在香港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具有评论性质的独立报纸《循环日报》以来,到1948年12月蒋介石下令关闭上海《观察》周刊,75年间,几代知识份子为中国之觉醒和崛起挥洒自己的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一次次掀起笔底的波澜,书写了言论史上一个个有声有色的时代。   阳光卫视思想文化栏目《子夜》推出系列专题第四季《笔底波澜》。以“梁启超时代”、“《新青年》时代”、“《大公报》时代”和“《观察》周刊时代”构筑一部“中国百年言论史”,重新审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优秀的知识份子,和那些他们以言论照亮并温暖的苦难岁月。   敬请关注《子夜》第四季《笔底波澜》。   第一夜:启蒙   第二夜:新民   第三夜:善变之豪杰   第四夜:书生意气   第五夜:立宪新语   第六夜:改良之殇   第七夜:以言救国   第八夜:言论自由   第九夜:群己权界   第十夜:新青年时代   第十一夜:风云大公报   第十二夜:百年绝响   第十三夜:文人的底气   第十四夜:为了再见的告别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155 次阅读|2 个评论
《量子物理史话》读书笔记
热度 2 yufree 2011-6-19 10:26
有些书你读完了会后悔读过,不是因为写的不好,而是因为书中的某些内容影响了你,让你觉得有些……有些无所适从。这类书如果是哲学类的倒没什么关系,但如果是物理学的就杯具了,因为它会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样的。当然,其实这一过程应该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但不知是教材的编写者无意遗漏还是有意避开一些形而上的讨论。自劳丹以来实用主义的复兴似乎也为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科学哲学的依据,但人就是这样,明知过多的思考是没有意义的,但如果不思考谁又来赋予思考的意义呢?从罗素悖论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不断去探求更高层次的知识是找不到一个头的,而且就像是解九连环,无限出现的嵌套会直接从结构上把人拖垮,但我想这还不足以构成停止探索的脚步,因为智慧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这本书的作者将量子物理学(其实严格说20世纪颠覆物理学的不是相对论,因为相对论统一的是经典电磁学与牛顿力学,而量子物理学则是从根本上颠覆了经典决定论体系)这一传奇学科的曲折发展与理论要点展示给了读者。实话说,仅从科普角度是很出色的,但如作者言这里面的一些抽象可能并不严谨,所以我的笔记也不能说把握了多少核心什么的,但结合之前的一些阅读与课程学习我想尽量将教材中缺失的那一部分通过这本书的一些论点来讨论,算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小结。 不再经典的物理学 千乱万乱,物理学不再经典的根源是著名的两朵乌云中号称紫外灾难的那一朵,而这一问题的解决者是普朗克,而普朗克解决的方式现在看来有点搞笑:先用数学方法统一了两个辐射方程,然后又花了大量的精力赋予它物理意义,而这个物理意义直观地说就是物质是量子化的。这只是一个开端,而玻尔则在卢瑟福模型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中选择了前者,这一选择建立起的行星化原子轨道结构也很好的解释了很多问题,但正如后来看到的,一个介于经典与现代的过渡理论总归是要杯具的。德布罗意波的提出更是将物质的本性问题引入到更高的层次,这时玻色的统计理论更加完整了物质的全同粒子性,但波动性在麦克斯韦理论体系中依然牢不可破。但历史走到了1925年,经典理论的悲剧正式上演了,这一年,海森堡、玻尔与约尔当提出了矩阵力学,在这个新理论体系中,之前所有矛盾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有一个问题的物理意义还没有找到,那就是在矩阵力学中交换律是不满足的,当然当这个问题解决时,真正的问题就出现了。不久之后,薛定谔又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二种表述——波动力学,严格说,这种理论与矩阵力学及后来费曼提出的路径积分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但由于表达方式不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过类似对立的状态,而对立的双方幕后主导则是爱因斯坦与玻尔。其实,到这里似乎应该再说一下有点被神化的爱因斯坦了。事实上,爱因斯坦在奇迹年的工作毋庸置疑是很重要的,但经典的思维似乎带着一种贵族的荣耀迷惑着爱因斯坦导致其一直对量子化的思想带有一些不屑,如果让我来形象化这种贵族的荣耀那就是拉普拉斯妖,而后期我们也会看到在决定论的大旗下总是不缺战将的。但在薛定谔的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却是对经典理论的一次践踏,因为波函数代表了概率。换言之,在微观粒子水平,不论我们将初始条件与运动方式定得多精确,其运动的结果在物理上却是无法定域的。其实这还不是最杯具的,刚才说到的不符合交换律的矩阵力学的物理意义也被海森堡找到了——测不准原理。这下有意思了,刚才还说精确的初始条件现在连精确的初始条件都不可能找到了,但这却是以粒子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战局又回到了物质本性上:究竟物质的本性是波还是粒子?这次玻尔再次出手,终于将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完整起来——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怎么理解一个东西既是波又是粒子呢?这里可能要请“客观实在”这个概念出来溜达溜达了。有了这个东西,我们可以说波跟粒子不是本质而是属性,但这一思想实际还是经典理论中的,在量子力学中,“客观实在”就像“以太”一样,是多余的,因为性质是由我们的观测来决定的。好了,总结下就是在量子论里,决定论被概率波搞垮了,客观性被波粒二象性搞垮了,而测不准原理则在搞上面两样上都起到了作用。现在回想一下,物理学真正乱了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吧。 猫的隐喻 值得说明的是,在我们能接触到的宏观世界里,感谢那些可爱的物理常数,量子论的实际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但物理学家对这种答案是不满意的,所以在著名的玻尔-爱因斯坦之争中就出现许多光怪陆离的思想实验,而这些思想实验正是被多数人忽略的思想宝藏。在玻尔与爱因斯坦的多次交锋中有几次可以说是有实际意义的,第一个要数EPR佯谬。EPR佯谬是指如果测不准原理是成立的,那么一个由母粒子分裂的两个粒子为了保证守恒必须要在分裂很远后测定其中一个时另一个状态就被定下来了,但这里面有一个悲剧,这种信息的传递是超距的,也就是可能超过光速。但玻尔的解释简单异常:由于测不准原理是在一个波函数中起作用的,那么其实是没有所谓的两个粒子的自旋状态的,不是没有定域性而是没有实在性。呵呵,这其实更说明了一个问题:经典实在观与量子实在观是根本对立的。然而,虽然这个后来奠定了量子通信的基础,但起码当时还不能实际验证,但薛定谔的猫的出现(爱因斯坦的月亮悖论也很有名)就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联系起来了。在薛定谔的猫的思想实验中,一个由粒子的衰变导致毒气泄漏的装置与一只活猫封到一个箱子里,这样当我们不看这个箱子时,猫到底是死是活?按量子论的解释,猫应该是处于死活叠加量子态中;但实际看来,其是死是活应该是确定的,打开箱子看一下就可以。但这个过程的解释对于物理学家而言是比较尴尬的,于是引入了一个叫做波包塌缩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的引发却是观察过程。这就奇怪了,一个物理事实怎么会是由参与者来决定的呢?这也太唯心了吧,但现实情况是似乎塌缩这个过程就这这么来的。到了冯·诺依曼这个过程更有意思了,因为用于测定目标的仪器本身也是由不确定的粒子组成的,事实上的观察过程的最终塌缩是由意识的参与来完成的,因为所谓的定态是意识决定的。其实这还不是杯具所在,维格纳引入的“维格纳的朋友”才是真正捣乱的,在这个思想实验里,薛定谔的猫所在的箱子里蹲了一个戴防毒面具的熟人,这样在箱子里存在着观察意识,那箱子外的我们能否再说这是一个死活叠加态呢?其实这时有一个更尴尬的问题出现了:意识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它就那么特殊可以使波包塌缩?一种看法是意识是一种序的体现,但序又是什么?在猴子打字机思想实验中由猴子打出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不是序的体现?序来自于无序吗?通过了图灵测试的计算机是不是可以说有意识?序中的信息的物理意义在哪里?额,就此追问下去委实是一件头痛的事,但一个留有头痛的时代也不啻为一个好时代。有意思的是,惠勒的延迟实验又是在哥本哈根解释上另一个让人头痛的思想实验,通俗的说法可以用惠勒的龙来形容:龙的头和尾巴(输入输出)都是确定与清晰的,但其身体确实一团迷雾,无人说得清。其一个推论就是:宇宙的历史,可以在其发生后才被决定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再通俗一点就是宇宙的历史是由能观察的高等生物观察而确定的,没错,强人择原理。但另一个推论就又让人尴尬了:难道只有我们有能力去观察才确定而当我们没观察时或还没能力观察时,宇宙是一团迷雾吗?量子论会说yes,而我们的经典体系则很难理解。好了,这个问题就让哥本哈根的信徒考虑吧,爱因斯坦的阵营又会杀出什么样的战将呢? 平行宇宙 由于不满那个诡异的塌缩过程与随机选择,艾弗莱特搞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假设:当电子通过双缝时,世界随之出现了两个。换句话讲,世界还是决定论的,只不过你感觉不到另一个而已。这一观点不论是否是误解,起码创造了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但按书中描述,事实上所谓的多世界是出现在一个宇宙中的,每个世界只是在希尔伯特空间中表述的宇宙的一个低维投影而已。但在解释电子的干涉现象时,正交化的希尔伯特空间就显得不给力了,但退相干理论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简单说就是粒子的低维性会产生较明显的相干,而宏观粒子由于具有较高的粒子数与维度其正交化更易形成,也就是出现平行世界。这一理论中不涉及那个让人尴尬的波包塌缩,但却引入了多个世界,但总体说其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但如同辩论一样,任何理论只看到其成功的地方是不合适的,对于MWI(也就是量子论的多世界解释)而言也是有一些值得推敲的推论的,例如量子自杀。量子自杀是指在那个活死猫的比喻中由于出现了多世界,所以必然会有一活一死两种对应,换句话讲,在多世界解释中总有一只猫是死不了的,那么一旦一个“意识”开始存在,从其自身角度来说,它必定永生。这个推论还有个名字——最终人择原理,只是这个推论难以证伪。不过如果量子计算机能广泛应用也许会给MWI提供支持(因为量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可能来自于其将运算过程放在了多个宇宙中进行),但如同前面所言,这只是一种解释,或者说,是一种我们可以接受的解释。 隐变量潜行 其实在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上并不都是类似意识或多世界这种让人头痛的概念,隐变量解释就比较经典。在隐变量解释中,薛定谔方程中的不确定性可以被描述为一种缺失的隐变量——量子势的作用。但量子势的一大特点就是存在却看不到,那在唯名论来看跟不存在没什么区别。但(每当出现这个字都说明作者在耍流氓)贝尔先生显然不这么认为,他为隐变量理论的验证提出了一个不等式——贝尔不等式。这个不等式以隐变量存在为前提导出的,其作用是检验量子纠缠是否存在,那么似乎剩下的就是实验物理学家的事了。本来由贝尔理论设计的1982年阿斯派克特的实验是来证伪量子论的,但正如现在我们所感知的,它不过是众多证实量子效应实验中的一个而名气不大。很遗憾,后期越来越多的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经典物理学是错误的,爱因斯坦那个不掷骰子的上帝是不存在的。 系综论的救赎 也许这是决定论者面对量子论最后的底线了,系综论的提出是基于如下假设的:量子论描述只能针对系统全集而不是个体。也就是说,量子论是统计性的而讨论电子是什么什么的都是没意义的。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说法,跟什么也没说没什么区别。其假设本身就阻止了进一步的探索,但似乎也没什么好责备的,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钻牛角尖。 新的希望 当人们从系综论大约缓了一会后,新的理论又出现了。以GRW与退相干理论为代表,新的理论试图通过新的角度来赶走或客观化令人讨厌的波包塌缩,然而面对种种选择我想以没有必要做过多的解释了。不妨就把方程作为定理来用吧!但问题又出现了,量子论能不能与宏观相结合?这个问题现在也有了很多的解释但还缺少一些实验证明,其基本的概况大致如下:为了解决多粒子系统,量子场论被建立起来,但当量子场论遇到了广义相对论,似乎玻尔与爱因斯坦再一次站到了辩论席上。在这里,如何统一场论成了物理学上的大问题,万能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TOE)成了很多人追逐的目标,在解决关键的量子引力上,又一个令人眩晕的理论登场了——超弦。在这个10维的世界(后来在M理论中变为11维)中,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些TOE的线索但又不那么明朗。好了,就此停下吧,量子化的世界实在是让人晕头转向了,但也许稍事休息我们又会踏上征途…… 未来 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大的价值就是彻底的破坏掉了经典物理在我心中的形象,但如果本来如此,我又能说什么呢?此外,那些在系综论看来毫无意义的问题无疑也是很有价值的,只是我可能对序更感兴趣些。虽然在微观尺度上发生了些让人头痛的事,但我总感觉序这一接近意识的东西有些更光怪陆离的现象,对其本质的探索可能对宏观世界意义更大。群论、混沌以及湍流什么的可能隐藏了上帝之骰中一些关键的信息,但这些都是猜测,或许不久我们就能看到答案也说不定。 最后值此父亲节之际向我的父亲献上深深的祝福:happiness of everything!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9347 次阅读|2 个评论
肥猫与硕鼠
热度 5 老李 2011-6-5 16:15
肥猫与硕鼠
肥猫与硕鼠 李 侠 琐事堆积,都已经忘了起始,在时间的缝隙中冒个泡,也好证明着俺还在。记不得是哪天看到一则越南的信息,觉得还有些趣味。据说越南是社会主义阵营中进步最快的国家,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全方位推进。当然,他学习的模板就是中国,也希望尽量避免重蹈中国出现的误区。按坊间说法,中国的改革采用的是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猫论”,其实这种理论的基础就是实用主义,说成大白话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所以三十年后,我们看到了中国遍地的肥猫,问题是最初的白猫或者黑猫大多都是有些背景的猫,否则是断然变不成肥猫的,比如那个年代的官倒现象,还有少数没有什么背景的猫,凭借着嗅觉比较灵敏,胆子比较大,在没有被吃掉之前,也变成了肥猫,只不过比例小一些而已。不管怎样,这种实用主义的运作方向是从上往下。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一个比较有特点的表征。 据说越南改革采用的是“鼠论”,也是实用主义的变体。他们认为:不管黑老鼠还是白老鼠,能够不被猫吃掉的就是好老鼠。他的运作方向是从下往上。现在这些小老鼠已经很活波了,估计用不了几年时间,越南大街上会遍布这些能够躲避甚至吓走老猫的硕鼠。老鼠的生命力何其强也? 无聊中常想:经过三十改革练就的中国肥猫,能否抓住那些经历从游击战到正规战训练的越南硕鼠?遗憾的是,今天中国的肥猫已经不抓老鼠了,甚至都跑不过老鼠了。这就是比较好玩的事情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11-6-5于南方临屏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向作者致谢!
3905 次阅读|8 个评论
学术诚信沦陷的原因分析
热度 2 duke01361 2011-4-20 23:22
学术诚信沦陷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率居高不下,国家为了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初步解决了一些人的“识字”问题。新中国初建,许多有实力的知识分子几乎全部接受过西方教育(参见庚子赔款和洋务运动),这些人深植于骨髓的文化积淀,或是西方自由主义者(胡适等),或是封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共产党的理念对这样人而言尚无法完全迎合,因此,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这些人面临着思想解放和思想改造的问题,他们的文化传承与革命的文化,共产主义文化或相悖,或具有巨大落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均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样三种文化: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文化、封建传统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共产主义文化发生了比较激烈的“较量”,一系列的文化运动,直到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都是这些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文革的扩大化,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教育理念的确立,尖锐的文化冲突和文化碰撞,导致文化问题的政治化,最后造成过度的政治化,并出现了对一些知识分子的敌对化,影响了我国的各级给类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传统大学曾一度停办...工农兵大学生的出现),这直接造成了“人才的断层”和后续的集中提拔现象“造人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一大批50-60年代的高校毕业生,包括学士、硕士、博士等不同层级的“学生兵”被拔苗助长般地提拔到各级学术单位,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人一般均经历了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游弋时期”。包括废除传统的中国封建文化、批判资本主义文化,他们均被灌输了先进的共产主义文化等,在改革开放,淡化革命文化和共产主义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得这些人普遍经历了“文化休克”,很多人不经意放弃了“共产文化”,却又不能承继封建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 这群人成了文化断层的牺牲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没有:文化传承”的一个群体,但危险的是,这个群体是当前社会的管理者和建设者... 因此,拜金主义和学术诚信的沦陷皆源于这种“文化休克“导致的“文化背叛”和“文化迷失” 二、现实问题 一切围绕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使得社会监管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上层建筑”严重扭曲,造成一手软,一手硬,到了上个世纪80十年代,这种现象日益凸现。 三十年以来,.... 三种文化大博弈,意识形态的混乱.... 三、对将来的影响 在文化教育领域,职称基本上已经不再体现学术价值,而成了一种“荣誉称号”,前些年的“教授满街走”“教授多如狗”的言论甚啸尘上...'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大跃进,和大学扩招,教育资源出现严重不足,且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教育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个人分类: On Culture|2237 次阅读|2 个评论
喃喃自语的哲学,谁的悲哀?
h123xq 2011-4-8 08:25
哲学在马克思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后实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一大堆新的名词、概念,新的方法与致思路径风起云涌。专业与派别的分化让哲学圈子外面的人一头雾水,甚至在哲学圈内部,也很难再有流畅的对话。哲学成了象牙塔内的自娱自乐。即便是所谓的关注“生活世界”的哲学,也没有任何生活气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成了哲学的追悼词。 生活世界离不开哲学的指导,这是自古以来人类的社会生活历史证明了的,而现代社会的迷茫正是由于缺乏哲学的指导。这种缺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而是一种作为生活的旁观者的哲学式冷漠或者称之为冷漠的哲学。 以哲学作为职业而不是纯粹的心灵探究,以及社会生态对哲学的误解,从哲学的基础上瓦解了哲学的原初意义。意义的丧失也反过来加剧了哲学的误解,甚至包括哲学家们都遗忘了哲学。 喃喃自语的哲学只能是刹那的永恒。失去了生活的根据的哲学家只能是喃喃自语。这似乎是哲学的“命运”使然,然而正如鲁迅所说,既然有人醒了,就不能说完全没有希望。
个人分类: 哲学片断|2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盛产神仙,还用翻墙么?
热度 5 iwesun 2011-3-25 21:54
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才最清楚    Me: 变相多党制(一党多派)民主在中国是危险的    wj3235 : 我对现在的现状还是满意的。(1)虽然我们国家没有完全绝对的说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土地承包制度上引入了“滑稽的实用主义”,这在思想上也算得到一定程度解放。(2)在我们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党还可以吸收一下先进文化知识,为我们补一补,而且这种效率似乎比民主要高。当我们经济发展到一个“水平”的时候,希望我们再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3)不想看到的是,我们一直跟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屁股后头,他们经济提高点,我们跟着后面分点蛋糕。   Me: 大体不差。发展本来就可以掩盖一切问题,但有几点不准。    效率高之说,是错误的,而且这个高效恰恰用错的地方,比如对土地和资源的不负责任的压榨,这是恶果。    原本,农村是自成一个生态的,是不要轻易动其根本的,不怕慢,就怕没后悔药。    思想方面,确实引入了更多的实用主义,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这是小平的功绩。    但其实这也是在还孽债。    nanshanyue : 鬼王,你是不是经常翻墙啊?   Me: 我从不看新闻电视报纸和翻墙。    俺的外语很烂,看了也是白看。   Me: 中国盛产神仙,还用翻墙么?    wj3235 : to【9】:本来大地是平的,有人在上面建了个井,而且越盖越高。鬼王就是那天空中的小鸟,而我们就是那蹦呀蹦呀的青蛙。咦,竟然还真有人蹦出去了,谁也不知道他看见了海。 哈哈。。。。   Me: 平地造井说。伟人就是如此被成就出来的。 强调一点:    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最清楚,尤其就是特指大陆的,就连港台之类,多半都是真天真派的。   (资本主义环境下的人,对经济的残酷性是有足够领悟力的,也是深入骨髓的,大家都墨守成规,但多半对政治领域,表现出极其单纯的天真。   科学网几位港台的,就是如此这般。   大陆的,与之相反。   )    中国盛产神仙,还用翻墙么?
562 次阅读|5 个评论
从“做学问”到“玩学问”
热度 2 周可真 2011-1-31 23:02
从“做学问”到“玩学问”——试论实用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学术不端行为 这年头似乎一切都变得不可信了。 属于价值范畴的观念不可信,因为当今是价值多元化,各人有各人的价值取向,价值变得相对了,加上官方对所谓“普世价值”又倾向于持否定态度,而讲什么“核心价值观”,但“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却至今还在由官方组织的一批学者进行探讨之中,而未有定论,如此实际上连官方都没有一种确定的价值取向,就更不用说普通老百姓了。观念之不可信,是因为当今中国任何一种观念都不具有确定性、普遍性。 知识也不可信,因为知识是需要以语言文字作为它的载体来进行传播的,但在当今中国,凡见诸言语文字的东西皆有可能造假,假数据、假论文、假新闻之类层出不穷,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国人每天都要同这些假货打交道,屡次上当受骗后,再也不敢轻信所谓知识了。 事实也不可信,因为事实本身是不会说话的,必要借助于人类的语言文字才能说话,但事实一经见诸语言文字,它就可能被掺假,假数据就是属于被掺了假的事实,假论文中有许多就是根据被掺了假的事实写出来的,其数据、论文之不可信,是因其事实含有被捏造的成分甚至有些完全是被捏造的事实而不可信也。 观念、知识、事实都变得不可信了,其它还有什么可信的?似乎只有钱和权了。幸好国家管得紧,国内虽有假钞、假官,假钞、假官毕竟并不多见,所以人们还能相信钱和权,因为这两样东西可信,其它都不可信,人们的社会交往就普遍通过钱和权来进行了,这类交往现象就是所谓的“金钱交易”、“权力交易”、“权钱交易”。 在观念、知识、事实都变得不可信的情况下,这些东西就难以进入到有效的社会交往领域,从而事实的发现、观念的创新、知识的创造就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了,因为这些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交往,必须而且只能在社会交往中才能进行,并且只有在有效的社会交往中才能取得成功。 以观念、知识、事实为内容的学术之造假的危害性就在于,这种假造使得社会的学术交往变成了无效交往,从而人们的学术活动也变成无意义的文字游戏了。而当一个学者自觉其学术活动是无意义的时候,他会怎样对待学术呢?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放弃学术,就是把学术当作纯粹的文字游戏来玩了。 当今中国正在经历这样一场“学术变革”:从“做学问”到“玩学问”。 以哲学的观点来看,从“做学问”到“玩学问”的“学术变革”实是一种“语言哲学的转向”—— 从把语言本质地理解为反映实在的客观信息从而追求与实在相符合的“大写真理”的现代哲学到把语言本质地理解为仅仅是实践的工具而并不反映实在从而只追求对实践有用的“小写真理”的后现代哲学的转变。 对后现代哲学来说,“与实在相符合”的观念归根到底是一种本体论观念,其实质是在于要求人们对一个外在于人和人类的东西(“上帝”或“绝对理念”之类的“本体”)负责,这种本体论观念表现在真理观上就是相信“大写真理”——一种不以人和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后现代哲学根本不承认有这样一种真理,它所坚持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即把真理的本性理解为“有用”,相应地把真理的表达理解为仅仅是主体之间的“对话”,而不是对某种客观实在的“陈述”,这种“对话”所表达的不过是某些对于人们“有用”的“意见”罢了。这种后现代哲学的真理观表现在学术上就是把学术当作文字游戏来看待。 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由现代哲学向后现代哲学转变的时代,这就决定了那些相信“大写真理”并因而追求与实在相符合的客观真理的做学问者越来越成为学术界“过时”的“老实人”,他们因为不懂得学术游戏规则而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边缘人物,反之,那些根本不相信有客观真理的存在而只追求“有用”的“小写真理”的玩学问者则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入时”的“聪明人”,他们因为精通学术游戏规则而日益成为学术界的核心人物。 中国传统哲学原本就缺乏“与实在相符合”的客观真理观,特别是发展到宋明理学,根本只是追求一种天赋予人而为人所固有的所谓“理”或“性”,完全不去追求什么客观知识,承袭宋明理学而来的现代新儒学同样缺乏“与实在相符合”的客观真理观,也根本不去追求什么客观知识;而近代以来对于西方传来的科学知识,一般中国人也只是认为它们“有用”而予信奉和采用,所谓“中体西用”之“西用”就鲜明地表达了这种对待西方科学知识的实用主义态度。最近二十多年来,西方后现代哲学逐渐传入中国,它与中国传统的实用主义一拍即合,并且在官方“猫论”的主导作用下,在中国学术界内外很快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实用主义思潮,随着这股思潮逐渐地由观念转变为行为,中国的学术活动越来越变成远离客观实在的文字游戏,中国学术界越来越成为精通这种游戏规则而把“学问玩大了”的“大玩家”的天下。 当今中国似乎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假运动”,而实际上这场运动的积极参与者都是处于学术界边缘的那些“过时”的“老实人”,反之,那些把“学问玩大了”的“大玩家”中有几个人是大喊“打假”并勇于揭发和抨击学术造假行为的?这难道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个人分类: 学者.学术|4150 次阅读|2 个评论
杞人的无事忧天与圣人的千年一叹:关于天安门广场孔子塑像的对话
热度 3 pww1380 2011-1-24 01:23
“杞人的无事忧天”与“圣人的千年一叹” —— 关于天安门广场孔子塑像的对话 作者 杨文祥 日前写了一篇议论天安门广场孔子塑像的博文。随后便通过评论与回复展开了相关论题的网络对话。今天浏览了一下这些对话内容后,对对话中所流露出来的一些疑虑本身又不免疑虑了起来,忽然又感到在如此风清日朗的太平盛世,当初如此地忧心忡忡恐怕难免杞人忧天之嫌。好在如今这个网络世界,既有利于集思广益,又方便解难释疑,不妨把我们当初的疑虑整理出来作为一篇博文发表在这里,听一听四方网友的宏论,以解本人和这几位朋友的杞人之忧。 另外,看到高高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孔圣人塑像,就很难不教人联想到百十年来中华古国上空那波诡云谲的历史风云。令人困惑不已的是,如今站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孔圣人若果真有灵,那么他耳边是否还回荡着 92 年前“打倒孔家店”那一声声“历史的呐喊”,若回想起全国各地的孔庙在文革前后所遭遇的无妄之灾和儒教所受到的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彻底批判,他老人家的心中是否还在隐隐作痛? 困惑之余,更令人好奇的是,我们中国人的这位文明先祖和文化先师在回想起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的时候,是体谅他后世子孙们“此一时,彼一时”的苦衷,还是报之以无可奈何的长叹 …… ? 下面是我们这次网络对话的记录。 博主: 天安门广场是人民的广场,是当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圣地 。 可是我们的政府官员对全中国人民对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深厚情感却麻木不仁, 把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这一圣地视为自己家的后花园,只要心血来潮就可以重新布置一番 。 在公民意识不断提升的今日中国,有关当局如果具有最起码的公民意识的话,就绝不会在既没有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公开讨论,也没有进行认真地科学论证和慎重地在相当广泛的社会范围内进行必要的意见征询和听证的情况下,就做出改变天安门广场这一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具有无比神圣地位的公共场地布局的这种突如其来的“重大举措”。 友人 1 : 诚如斯言, 天安门不是权贵阶层的后花园 , 想咋整就咋整。 友人 2 : 先要学会尊重历史, 不能昨天是狗孔丘,今天变为孔子爷,人们有理由怀疑明天又会变成什么? 博主回复: 没有 认真的历史反思 就没有 真诚的道德意义上的忏悔 和 严肃的科学和理性意义上的觉悟 ,有的仍旧是对待中华文明先祖的 实用主义 的思维方式和 功利主义 的实用态度。 思维方式未改变,以后的反复就是必然的。 友人 3 : 批孔、尊孔、批孔 ...... ,可怕的历史轮回 博主回复:实用主义 是一种致病力极强的疟原虫。我们中国人不幸成了这一疟原虫的终身宿主。我们之所以 周期性地在尊孔与反孔之间打摆子 ,就是这一疟原虫在周期性地发作。 可叹的是, 充满人类智慧的中华文明先祖,其后世子孙怎么会如此地不肖,竟然拿自己的祖宗做道具来反复地折腾,上演一出又一出的闹剧? 参考文献: 1 .杨文祥. 关于天安门广场孔子塑像背后的文化思考——读黄秀清博文《 孔子到天安门:是博物馆,还是孔庙?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6887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3602 次阅读|4 个评论
孔丘站在天安门?中国重回1919?
热度 2 duke01361 2011-1-19 20:15
孔丘站在天安门?中国重回1919? 我觉得不尽然,君不见互联网上觊觎之文到处都是?你可以这样理解,孔丘站在了天安门加剧了民众意识阶层的割裂,同时,也彻底否定了暴力革命的社会发展观。但孔丘站在天安门并不能制止暴力,因为五四反帝反封建之前,特别是汉贼董仲舒顿尊儒术之后,中国“证券”的暴力“论题”从没有中止过。 因此,孔丘站在那里都可能被默许,但站在天安门这个“太阳升”的圣地难免会遭人“悲歌”。 中国目前的封建主义、毛泽东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和近三十年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一定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难以备人民“和谐”。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某个层面的现状。 依据我对中国文化的浅显理解,我觉得当前我们应该崇尚“道”而不是“儒”。崇尚“道”的好处在于平息社会公众对贪腐和公平的期许... 天道、王道、人道,条条道路通强国 齐家、治国、平天下,越治越乱 横批:无为则治 请见:老子的道德 http://xk.cn.yahoo.com/articles/080128/1/8ok7.html
个人分类: My Ideas|2021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老纪《实用主义遮蔽了大学精神的光芒》有感
sumon 2010-12-5 09:58
读了老纪的《实用主义遮蔽了大学精神的光芒》,感触非常深,老纪在文中说:现在大学过于强调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忽视了大学超越性的一面;过于强调大学学习和学术的生存目标,忽视了大学教育完善人生、升华人性的功能。学生读书求学似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高、收入高的职位,教师则往往忙于跑课题、抓项目、拿经费。 可是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大学不实用怎么办?学生毕业要就业,要成家立业、养家糊口,都培养成了纯理想的,人性是完善了,生活有可能破碎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多少毕业的大学生飘荡在大中城市中,拿着仅够个人生存的收入,从事一份无多大前途的工作,看到这些,我们需要反思的太多,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整个大环境?反思我们对人才的期望?反思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我们再回到老纪的话题,笔者认为,让老师们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让学生们未来有路,或者说让一部分高校先做到这一步,老纪的这些想法就可以在这部分高校先期实现。真正的研究,必须让研究人员充满热情、满怀兴趣的投入,并且他们不为世俗所扰,尽情工作,方能取得大成绩。我们现在的研究,急功近利,小作坊,各自为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有肉群狼攻之,终能成大业?疑之! 相关文章: 人大校长称高校人才培养功利主义过强 你既然这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来搞什么研究?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3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答“女人漂亮的标准是什么?”
liwei999 2010-9-2 03:01
回答女人漂亮的标准是什么? (974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September 01, 2010 08:48AM 这个话题应该是吸引人的( )。但是选题不是很好,因为对女人、女子、女孩儿,漂亮的标准显然不一样。 这类命题的精髓在于制定标准的方法论,适用在漂亮上不过是个应用题。显然应贴中并没有体现出来讨论标准是什么,都跑到了什么是漂亮这个不毛的讨论之中了。可见科学网民们也难免落俗。 不落俗的做法就是讨论标准。比如,面部部件占50%,体型30%,脑筋10%,肢体动态10%。所谓科学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个作业过程,所谓学问就是给出这样制定百分比的道理。这个技能应该在高中阶段就开始学习,到大学毕业就应该能够运用自如了。至少对北清的大学生这样要求不过分。国人的许多事情之所以办不好,是因为优秀的学生们也没有机会这样去思考问题。 把这个问题重音放在漂亮上的是所谓的 理想主义 ,而把重音放在标准上的则是 实用主义 。同样是科学,在西洋是 实用主义 ,而到了东洋就变成了 理想主义 了。这样的视点,也需要蒋老师们深入去研究才好。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5746,65746#msg-65746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848 次阅读|3 个评论
郑也夫先生的北大校庆献辞
yangdong 2008-9-14 10:57
我是2004年2月调到北大社会学系的。已经记不得多少次了,朋友们让我谈谈对北大的印象。我心口如一:我哪里了解北大,它是庞然大物,我是边缘侏儒,我只在有限的程度上了解我的一些学生。但是以后的经历却使我深深疑惑:校内各级领导都了解北大吗?我们所知道的事情他们都清楚吗?经过各自主客观上的微妙组合,每个北大人都有自己对北大的印象。中心的人未必没有盲点,边缘的人未必没有洞见。一个基层教师可能见木不见林,一个全局领导者可能失去了细微和纵深。普通教师的积极态度就是利用一切机会谈自己的印象,发自己的牢骚。它是一个边缘人参与北大建设的第一步。 接触北大、形成印象,在成为它的一员之前就开始了。大概是1988年的五四,我应邀参加北大团委组织的一个座谈会。会上一位同学昂首天外、慷慨陈词:社会在改革,北大也应该改革;北大不要作象牙塔。北大有太多的没有用的课程,都应该撤销,北大要为社会服务,要为中国现代化做贡献。我记得当时我也像他一样霍然起立:照这位同学的看法,很多院系和专业应该撤销,梵文、考古等等,能够帮助中国致富吗?如果完全致力于实用,大学还是大学吗?该同学的言论在那个时代,乃至今天,出现在社会上都稀松平常,使我惊讶的是,他可以在中国第一学府中像发现真理一样,坦然陈述。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举办了演讲比赛,我当时还是人大教师,被邀请担任评委。第一个讲完,我的感觉是真好,别的学校本科生恐怕达不到。第二个讲完,惊呼更好。讲到第三个,觉得只有北大能如此人才荟萃。再听第四个、第五个,坏了,越听越倒胃口,仿佛看到了一批精致闪光的螺丝钉。听完全部,悲从中来。幸亏,有个异类,数学系的殷俊同学,风格迥异。写这篇文章时,我欣喜地从网上发现了他的演讲,引用几句,给大家一点印象:学了地理学,我们知道,北大是一条河,前进时难免泥沙俱下,但进入社会的大海时,泥沙终将沉淀。但如果这条传统的河在某个重要地点淤塞了,就将腐败发臭,毒害而不是清洁靠近它的人。学了生态学,我们知道,北大是片森林,只有保持多样性,才能永葆生机。学了物理学,我们知道,能量越低越稳定,结构越规则越稳定。所以北大的同学们,请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严谨吧。学了统计学,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北大的一个样本,别人往往就通过我们来认识北大。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我就代表北大!我们来到北大,就像一张张软盘,到北大这台计算机上来,拷走了知识,也拷走了精神。在拷走的同时,我们还要问问自己,我给北大留下了什么?最终殷俊获得优胜。评委们推举三人作总结发言,我是其中之一。我在发言中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但是怎么好得像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今晚幸亏有个数学系的同学,他挽救了这场比赛,平衡了一个世界。我想二三十年代的北大不会是这个样子,不可能是这个样子,因为它那时的老师就不是这个样子,它的教师和而不同。 演讲比赛上另一个令我悲哀的事情是主持比赛的同学对评委总结发言的顺序安排,倒数第三是谢冕老师,倒数第二是我,压轴的是白岩松。简直是岂有此理,谢老师是三人中年龄最长者,是三人中唯一的本校教师,白岩松是年龄最轻者,非学院中人。校园文化怎么可以轻看自己的长者,高抬一个媒体少年呢?同学们连本校的大牌教授和一个媒体记者的差异都不知晓,怕不是分寸可以度量的了。它发生在堂堂第一学府,足见今日中国之怪现状。 我在北大上的第一门课即将结束时,去北医三院看了一次病,记得花了二三百元钱。我不懂学校的规矩,报销未果。补齐了手续,正发愁明天还要来校,不然就过期了。这当口碰到了上我课的一个同学。我将这事委托给她。但是我以后再也没有见到她。我猜想,她忘记了这事,那票据作废了,最终她选择了躲避我的策略。她如果和我讲出此事,我决不可能要她赔偿。遗忘可以理解,躲避是不可原谅的。过后我一直在想,要不要找到她谈谈,钱我当然不会要,教育她是我分内的事情:一个连这点责任都不敢面对的人,日后能担当家国重任吗?但我最终放弃了。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诲是她走到这步田地的原因之一,我身为一名北大的教师却继续着放任。 ( 那一年我系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有虚假成分。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一致结论是推迟半年毕业,重写一篇论文。系领导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下否决了答辩委员会的结论。矛盾上交,一直吵到校级领导那里。我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在我们摆出全部情况,系领导听后放弃辩护时,校级领导却在连续两次会上劝说我们宽大那位同学。他们大概不会想到,他们的声誉在多数与会教师的心目中一落千丈。这一幕令我们黯然神伤。古人云:国家兴亡,食肉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在一个校园中,大家对北大名誉的理解与珍重竟存霄壤之别。 这次争论不幸拨动了我系遗留下来的派系矛盾之琴弦。一位教师在冲突关口对我这个局外人说:当年校方为什么非要系所合并呢?两边都不是坏人,但我们争吵了这么多年,我们这些人的最好时光都浪费掉了。我看她几乎要哭出来。我不知道我系派系矛盾的全部历史,但我亲身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一个系。我是个老游击队员。就读过的高校和供职过的单位总计十个,可算见多识广。而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冰冷的、少交往的单位。而我们恰恰是最需要交往和沟通的所谓思想者。 外部人常以为,北大的学生最好。差不多每次硕士生面试后,都少不了几位教师大发牢骚。因为总会遇到多个笔试分数很高,难以淘汰的考生,他们除了应试的教科书,什么都没读过,有些已经应试多年。一句话,我们这些教师在同考生的博弈中被算计了。我们都知道,高级人才的选拔重于培养,你打死郑也夫,他也练不成刘翔。那么明知成才规律如此,明知我们败给了考生,为什么不挖空心思,反省考试路数,精心设计试题,重新博弈呢?似乎大家都很忙。我们的感慨,始于面试后的牢骚,也终于面试后的牢骚。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本系多位教师和我说过,社会学系的硕士论文是全校各院校中最好的。我没有比较,无从判断。但我是这两年中唯一读过我系全部硕士论文的教师,我知道,我系专心写毕业论文的硕士生越来越少了。如果他们都全力以赴,会有半数,即30人,达到现在的尖子,前三名的水平。他们心有旁骛,是因为择业的压力,他们忙不迭地去面试,用人单位动辄要他们去实习。择业大约要花去一年的时光。一言以蔽之,同社会的博弈,我们同样是失败者。我们应该深刻反省,制定方针。可惜这同样是排不上队的事情。) 人有足够的惰性,不然何需暮鼓晨钟,那敲打全为惊醒你。一个特殊时刻(110年校庆之日)也有这种意味,所以才有了这篇不合时宜、殊少颂扬的文章。. 回到本文开篇的那个段子。一个认同实用的学生,怨得上北大吗?况今日社会功利滔滔。我们说,大学是服务于社会的。但这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不生产衣食,不提供住行。它服务社会的方式,恰恰是要和社会拉开距离。它要平衡、反省,乃至批判社会主流价值观。他需要自己的规则,自己的标准,自己的气质,自己的情操,自己的精神。在这些方面,北大还有自己赫然凌驾于其他院校,凌驾于世俗社会的定力吗?如果这诸方面,不是大学帮助社会提升,而是任凭社会席卷大学,那其实是辜负了社会长久以来的重托,大学可以寿终正寝了。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845 本文原名:丑陋的北大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cddcf0100aj7u.html
个人分类: 科学观变革|2213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