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无题小满
热度 1 uestc2014xiaoyu 2020-5-20 22:37
无题庚子小满 ——李晓瑜 夜风潇潇入梦来, 无尽熙攘纳心中。 心莲菩提源尘埃, 天地星辰任自在。
个人分类: 一只木鱼|62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自己的梦里完好无损
热度 1 pingguo 2015-12-10 19:52
姐,我梦见你啦, 当我醒来,你的香甜仍在梦里。 红扑扑的脸,银铃似的笑, 自在的风吹拂我,自然的果实诱惑我, 仿佛整个世界只是你一人的舞台。 姐,这是你在目光中的成长, 你用这种方式爱自己, 这是你的气质,我懂。 有人说梦就像默片, 他们显然没有被梦的意义劈开。 我的梦有华山之险, 一千年登顶一次,一千年坠落一次。 什么才是对自己好, 成仙,化蝶,还是成佛, 问题好难,不亚于生命为什么起源, 姐,你无意中告诉了我。 孤独是生长着的美好的事物, 在自己的梦里完好无损。 2015-12-10
个人分类: 诗歌|1921 次阅读|1 个评论
何为“自在”?—— 读孟老师博文有感
热度 7 lvnaiji 2013-2-22 20:25
吕乃基 孟老师在博文“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不自在 ”中谈到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文化冲突域融合中个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感受。 人,在何时会感到不自在?在面对陌生甚至异己的外部环境感到缺乏自信之时,在面对不确定甚至渺茫的未来感到迷茫和失去信心之时。严格说来,只要人在成长,社会在发展,内外之间,以及历史与未来之间都会存在矛盾,因而任何时期的任何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不自在。知识分子因其敏感而更易感到不自在。 自在,会发生在以下情况。 原始社会。个人没有自我意识,或者说不存在“内心”,实际上也就是内外之别之时,也就无所谓“自在”与否。 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在儒家文化的精心“调适”之下,个人与环境(主要是文化)合一,个人感到安适。要是“不自在”,还可以去桃花源中,或隐居山林。再不然,就“难得糊涂”,或遁入空门。极少数不安分者,则开除出局。自在,在于泯灭自我,以求得与外部世界的一致。 饶有兴味的是,细察当代形形色色之国人的自在与否。 垄断行业的从业者是自在的。凭着垄断,吃香的喝辣的,还占着“国家利益”的道德高位,从经济地位到意识形态,居高临下,不受威胁,没有挑战,好不自在!这是浅层的分析。在深层,在特定环境的保护下,这些从业者犹如茧中之蚕,看不到(或者故意看不到)纷繁和变迁的外部世界,因而实际上也没有了自我。他们的“自在”在根本上是虚假的。 直到前不久,一些党政官员是自在的。大权在握,所到之处,颐指气使。不料网上爆出如此多的表、房,还有艳照……。 18 大以来,这些人正在感受到不自在。忽闻严禁个人查他人之房产,看来还能继续自在,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刚打开一线的门缝又紧紧关上。说是要把权力关进牢笼,不知这样的“牢笼”是制约了权力,还是保护了权力?由权力带来的自在,其代价是更多人的不自在。 在体制内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一部分人知识分子是自在的。因为他们的内心与体制同一,所以不感受到内心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参见 原善扭曲的第四种类型 —— 通天塔 2012-12-20 )。 由此看来,自在与否,首先在于是否具有足够的自我意识。没有自我意识,当然不会感受到自在与不自在之分。其次,在于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任何社会都会存在,问题在于调适冲突的方式。当个人觉得改变无望之时,不自在之感油然而生;在有希望之时,虽然内心与外部世界具有甚至相当大的差距,也会拥有充分的自信,不会因此而感到不自在。如《音乐之声》中为“ confidence ”而歌,如乔布斯,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 自我意识,大概就是中国梦;改变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就是梦想的实现。一个没有梦的社会,注定沉沦;一个有梦而难以实现的社会,会走向动荡。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说的就是有梦而无法实现的状况。
个人分类: 人文|5703 次阅读|16 个评论
知识分子的‘不自在’来源于缺乏公平地位与正确评价
热度 22 lin602 2013-1-22 12:15
孟津的博文‘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不自在 ’,写了很多,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自在主要来源于知识分子低下的地位、经济基础差及不正确的评价。 中国从秦朝以来,‘焚书坑儒’‘文字狱’贯穿在中国的历史之中,皇帝的政体体现出看书多有想法的‘知识分子’经常让皇帝难堪(经常指出皇帝许多事情做得不好),因此观察中国的历史书,许多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常是隐居的,他们经常借助于做诗作画借酒来抒发出自己的抱负与情感。而许多有能力的人,不是象范蠡、孙武那样离开国王划船于湖上或隐于山林,就是象伍员、文仲那样被杀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是好的格言,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的‘安慰剂’而已。诸葛亮出山打仗,如何体现上面一个格言? 文革前后,知识分子一直是被改造的对象,那时有种说法‘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工农商学兵等系列里排名老九,所以叫‘臭老九’。 再看看现在,尽管不少干部是读书人出生,但他们进入了公务员阶层,本质上来说,他们已经不算正统的从事教学、研究、医疗卫生等行业的知识分子。是古代的‘士’。 现在的知识分子,有多少地位呢? 在大学,各种重大决策与决定是干部阶层,不是无官的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教授与教师。传统意义的知识分子是没有权的,他们只有被管理权。所以才促成了许多教授、博导争当处长、院长、校长、厅长、局长这轰轰烈烈过独木桥的现象。其实说穿了,就是摆脱单纯知识分子的低下地位。 评价教师们的学术水平不是真正的同行评价,让同行教授们庄严地写出自己的意见、签上自己的名、对自己的评价意见郑重地负起责来并承担由于自己不公正而出现的社会评价,并承担所有让自己荣誉扫地的后果。现在评价学术水平采用的是干部们用计算机或数‘数’的方式来完成。真正的学术水平,只有真正的同行知识分子知道,官员们只知道‘数下数’,甚至数都不数了,按政策办。 知识分子没有地位,还能够自在?因为知识分子的一切都来自于其他阶层的‘安排’甚至‘施舍’。 土鳖与海龟这争,其实就是知识分子没有地位引起的,因为这二个系列之间的平衡是别人安排的,如果真是遵照教育与人才规律,真是真正学者庄严地为自己的声誉与尊严而签名,这二者是可以达到平衡的。 海龟比土鳖优先?其实在大盘中,彼此彼此,都不自在,半斤对八两。
5445 次阅读|39 个评论
自在与自为
热度 1 yhliu971225 2010-8-6 10:22
放假了,没有急着安排活动。因住在学校边上,惯性地仍每天到单位呆上小半天。好像与平时上班没什么区别。 可一日日地,教学楼里人少了下来,留下来的,多是些打算干点活儿看点儿书的研究生,安静得很,而窗外的知了却是住声地聒噪着。手里拿着文献,看看停停,再走走想想,那份自在啊,大脑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感觉到了,一直以来没想清楚的问题一下子想通,感谢这份自在。 可平日里这份自在哪里去了,我怎么感受不到,也等不来呢。 没有了这份自在,又能做出些什么? 在德国生活的那段时间里,那份安静与自在是日日都有的。跟同事说,德国的猫都是自在的。德国出了那么多哲学家,我想正是出自这份安静与自在。 自在了才可以自为,时髦点说就是自在了才能创新。
个人分类: 感悟|2833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