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饮食健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古今名人的垂范
热度 13 何裕民 2015-3-26 16:1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近年来,城市中经济条件比较好且更注重养生的人中,很多人开始注意饮食健康问题,少吃肉,多吃一些对健康有益的蔬果等。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提升和健康食物的推广和宣传,崇尚植物性食物的人群越来越多。 如果用“红”来形容动物性食物,“绿”来形容植物性食物。那么,似可引用南宋“易安居士”李清照这位清丽温婉的女词人的名句来比喻这一可喜的变化:“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素食文化的崛起,大有返璞归真,重回大自然原生态之势。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偏素饮食风潮将是未来健康时尚的主旋律。 其实,偏素食之风古已有之。 但凡伟大的文明,无不和贪吃作正面的抵抗,以图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 毕达哥拉斯:西方素食之父 以西方为例,古希腊第一位卓越的素食思想者、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约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末期),被称为西方的素食主义之父。毕达哥拉斯是人类思想史上熠熠生辉的著名学者,思想光辉一直泽被后人。他认为动物也是有灵魂的,因此主张避免伤害动物,也不要吃动物的肉,代之以植物性食物,并以此来要求他的弟子们。 毕达哥拉斯认为:“只要人不停止摧残低等级的生灵,他就永远得不到健康与和谐。只因为人类大规模地屠杀动物,所以他们也将互相残杀。播种杀戮和痛苦的种子是绝对不可能收获爱和欢乐的。” 毕达哥拉斯的道德规范起初作为一种哲学伦理流行于公元前490年至前430年,旨在创造一种包括禁止杀生在内的普遍适用的法律,以禁止粗暴的流血,特别是动物祭祀,以及倡导“永远不吃肉”。 直至19世纪“Vegetarian”(素食者)一词被创造出来之前,“毕达哥拉斯派”一直是“素食”在欧洲的代名词。 前总统们的故事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原先是甜食和油炸食品爱好者,喜欢吃汉堡、牛排、墨西哥风味鸡肉卷、烧烤、炸薯条等。因为患了心脏病,他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用四根血管搭桥,帮助恢复心脏供血。此后,他决心彻底改变饮食习惯,杜绝高卡路里、高胆固醇食物,转向“大豆汉堡包”等素食为主。为此,克林顿公开宣布:他已变成“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目标是:避免吃任何可能对他的血管造成伤害的食物。他的膳食和医学顾问等都同意他以植物为主的膳食,认为这甚至能够帮助他(在一定情况下)治愈心脏病。 坚持素食若干年后,伴随着长达20年的饮食结构改变,让这位前总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健康”。 与克林顿类似的还有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他因为心脏病等重病在身,到中国大连疗养。期间,他接受了中国大夫建议,借助中医学及中国饮食,很快病情大有改观。令世人啧啧称奇! 其实,克林顿、叶利钦等前总统们的改变,不仅是一个自我保健的好榜样,且昭示着一种世界性的健康饮食新趋势:以粗纤维、杂粮及水果、蔬菜为主的饮食,控制高糖(高卡路里)、高脂肪、高蛋白(特别是动物蛋白)的摄入。 如此,不只是可以防范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并有助于防范城市里高发的多数癌症,因为这些癌症同样是饮食过度“惹的祸”!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209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中国人餐桌上隐含的几个问题
热度 1 张三火 2012-8-12 11:47
中国人餐桌上隐含的几个问题 蒋继平 2012 年 8 月 11 日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 我经常到中国出差, 有时也利用这种出差机会顺便在中国度假, 回老家探亲访友。在中国期间, 不管到哪里,不管是合作单位,还是亲戚朋友和同学战友,都会热情地招待我。因而,我在中国期间, 除了早餐外,几乎每顿饭都是在酒店宾馆的包厢内吃的。 这种包厢一般有一个很大的圆桌子,上面有一个转盘。 就餐的人中可能会有长辈,地方上的领导, 外国人,等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东道主一般会按照客人的身份地位来按排座位。东道主一般会根据就餐人数来决定要几个菜。但是,不管这么说, 哪怕只有 3-4 个人,也会有 7-8 个菜,要是人数多一些,一般都在 10 个菜以上。 菜端上桌子后, 首先由服务员将刚端上来的菜用转盘送到桌子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人面前。 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餐厅不提供任何公用餐具, 每个人用自己手中的筷子到桌子上的菜盘子中夹自己喜欢吃的菜。 也许我在西方生活时间长了,我对这种就餐方式很不适应。我觉得这样的就餐方式有几个问题。 第一,不平等。 首先是座位的安排, 要论资排辈, 有的人还要故意显摆一下身份,推来推去。其次是菜盘子的转送。 这些大家都明白的, 不用多说。 在美国,在多数情况下, 宴会就餐不需要论资排辈, 愿意坐在哪,就坐在哪。 吃饭时, 要是点菜的宴会,每人都是一样的, 每人吃自己面前的一盘子菜, 要是自助餐, 最高领导和一般雇员一样排队, 多数情况下领导们排在队伍的最后面。 第二, 不卫生。 没有公共餐具, 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筷子到同一个菜盘子里取菜。 这对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是很方便的。 我想中国的肝炎大流行是不是与此有关呢? 在美国, 不管是大型宴会还是小型聚餐, 一般来说都是自己吃自己点的一道菜, 要是自助餐, 都有公用餐具,就餐的人不管是谁绝对不会用自己手中的餐具到菜盘子中取菜的。 第三, 不科学。 一张桌子上摆上十几道菜, 这些菜可能有相克的作用,也就是说,同时吃了这两种菜,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比如说, 要是桌子上同时有牛肉和韭菜, 吃了后就会中毒。 我 1996 年第一次到中国出差, 见到一些种子行业的地方领导,他们都是血气方刚的中年人, 身体很好。可是, 几年后,再次回国,得知他们中的一些已经去世了。我认为这与他们经常应酬有关, 说得不好听一点, 是吃死的(慢性中毒而死)。 第四,太浪费。 通常情况下,东道主点的菜远远超出就餐人员可以消费的数量。这些菜吃剩了,就白白地浪费了。 在我看来,根本用不着点这么多菜,要吃多少, 就点多少。中国人的这种做法可能与爱面子有关。 我第一次回国,对这种现象很不理解, 认为实在太浪费,觉得很心痛。后来, 几乎每次回国都是如此, 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 心也已经变得麻木了。 在写这篇博文的时候,我心里也清楚, 餐饮习惯也是一种文化。 这种文化也许已经有几千年的传承, 所以,要一下子改过来也确实不容易。 不过, 任何文化都有其优点, 也有其缺点。 我们能不能留住精华,舍弃糟粕,做一些必要的改正?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257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注意荤素搭配 少喝饮料
dongzg101 2011-9-30 20:12
国庆长假饮食注意事项:注意荤素搭配 少喝饮料 来源: 西安晚报 2011年09月30日02:50 “十一”国庆长假,亲朋好友相聚,互相宴请,其乐融融。但您在品尝美味佳肴、享受亲情友情的同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饮食健康:   一、注意荤素搭配,酸碱平衡   节日期间,鸡、鸭、鱼、肉、虾、蟹等动物性食物会比平日增多,虽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也不宜食用过多,同时要配以大量蔬菜、水果,保证荤素搭配,酸碱平衡。   鸡鸭鱼肉等食物富含蛋白质等,营养丰富,但摄入过多,会增加肝、肾负担;而且动物性食物大多属于酸性食物,摄入过量,会使血液偏酸,使人倦怠乏力,严重的还会发生酸中毒。   蔬菜水果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有多种调节作用。蔬菜水果为碱性食物,可以调节酸碱平衡。   二、粮谷类食品不能缺   要保证每日吃200~300克粮食。粮谷类是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经过消化转化成葡萄糖提供热能,安全又经济。大脑只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而葡萄糖的主要来源就是食物中的淀粉,不吃粮谷类食物,身体健康会受到很大影响。对饮酒者来说,喝酒时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   选择粮谷类食品,要注意品种多样化,米面、豆类、薯类等粗细粮都要有,以使营养更加全面。   三、三餐饮食要规律有度   节日心情愉快,进食量大增,容易过贪过饱,晚睡晚起又打乱了三餐规律,常常是早饭不吃,中饭乱吃,晚饭多吃。这种做法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还可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生,易使血脂、血糖、尿酸等升高,使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即使在节日期间,也应保持三餐有序有度。   四、零食、饮料要减少   聚餐、聊天、打牌时零食和饮料必不可少,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瓜子、花生、糖果等小食品中油脂、糖、盐、香料较多,过多食用,会难以消化,导致腹胀、口干舌燥,甚至情绪激动;饮料含糖量较高,会使体内渗透压升高,越喝越渴。因此,零食要少吃,饮料也宜换成清香的热茶或新鲜果蔬汁。   五、戒烟限酒   节日也不宜开怀畅饮,但可以喝少量低度酒,最好是葡萄酒。同时,不要空腹饮酒,要吃些饭菜,以保护肝脏和血液循环。吸烟危害健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为了自己和他人健康,更不应烟雾缭绕。   六、注意饮食安全   节日期间家庭中的食品量多类杂,要注意防止食物中毒。加工时要生熟分开,要蒸熟煮透,尽量不吃剩饭剩菜。多人进餐时,最好采取分餐制,或单设公勺公筷,防止传染病发生。   总之,在喜庆的节日里,不要忽略均衡营养、卫生安全的原则,以使您和亲友的身心充分得到休息和调养! 本文相关推荐 国庆长假怎么放 国庆长假去哪里玩 为什么今年国庆是长假 2011年国庆长假是几天 十一长假注意事项 高血压饮食注意 节日养生注意事项 脂肪肝应注意事项 国庆放假注意事项 (责任编辑:UN603)
1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吃过野生动物吗?
热度 25 张三火 2011-3-27 15:3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有了滥吃野生动物的习惯。现在,野味竟然成了宾馆、饭店招揽生意的招牌,蛇、鹿肉、野猪肉甚至蝗虫、甲壳虫等都变成了一些喜欢尝鲜人口中的佳肴。 其实,这些上了人们餐桌的所谓“美味”,大都是通过不法途径偷猎的,并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就进了灶房。一些染疫的野生动物,对人体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野生动物在野外死亡,除了死于天敌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死于各种疾病,比如,野生鹿会患有结核病,蛇会患有癌症、肝炎、寄生虫病等。 实际上,野生动物体内含有各种病毒,还携带各种寄生虫,即使偶然吃一次也会得病。吃野生动物不但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病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疾病,还会引发 SARS 、禽流感、口蹄疫等传染病流行。 更何况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一些不法之徒投毒猎杀野生动,投毒者都是用剧毒农药毒杀野生动物,卖给餐馆赚钱。东北一些地区曾发生用剧毒的氰化钾毒死野鸡、野兔等动物,然后补上一枪蒙骗消费者的事件。这种野生动物对人体危害更大。 野鸡应该是野生动物中最常见的一种了吧,人们可能会认为野鸡是野味,肯定要比家鸡好吃。其实不然。野鸡不但味道不如家鸡,而且食用禁忌还非常多。如果食用不当,还会带来危害。 让我们看一看历代养生学家对于吃野鸡一事,是怎么论述的吧! 苏颂认为,野鸡是名贵食品,但是有小毒,不可常吃,损多益少。 孟诜认为,久食令人瘦。农历九月至十一月吃野鸡稍有补益作用,其他月份吃了就会引发痔疮、多种疮痈疥癣等。不能与核桃同食,否则易发头风、眩晕及心痛等病。与蘑菇、木耳同食,发痔疮、便血。野鸡肉与荞麦同食或野鸡蛋同葱一起吃,会使人生寄生虫。如果是自然死亡的野鸡,爪子挛缩不伸的更不能吃,吃了会中毒死人的。 孙思邈认为,丙午日不能吃鸡或野鸡。野鸡肉也不能同家鸡蛋一起吃。 陶弘景认为,野鸡是离(属火)禽,在丙午(火日)不可吃,能够助火伤身。 李时珍说,野鸡属于离火,春夏不可食。因为野鸡多吃虫蚁,并与蛇交生卵,所以有毒。 野生动物是地球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不能滥捕乱杀。即使捕杀不受国家保护的动物,也要办理相应的手续,通过卫生检疫后才能食用。 在这里,强烈呼吁人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也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请不要滥吃野生动物!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9647 次阅读|56 个评论
做了母亲以后...
热度 3 zlhua 2011-3-8 12:13
开始意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照顾好一家老小的饮食健康,不比搞科研难度底... 理解了为什么说 家庭主妇 比 美国总统 还费工夫 的观点 明白了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更加崇尚科学... 对教学和科研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开始自觉将教学,科研和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 知道了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多陪陪他,抱抱他,亲亲他,夸夸他外,还要以身作则,给予他科学地生活态度,合理的饮食和力所能及的生活指导... 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已所欲勿强施于人...家庭和睦,换位思考很重要... 和公公婆婆相处,不要把他们当成父母,认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要把他们当成好朋友对待,尊重他们的爱好和习惯,还有独立的人格,这才是真正地尊重和爱护!!! 对待宝贝道理也是如此,当成朋友,更容易保持冷静和客观地态度,更容易去欣赏和理解....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711 次阅读|6 个评论
遭遇“沉默的杀手”
songshuhui 2011-2-6 18:03
李清晨 发表于 2011-02-03 09:09 春节将至,亲朋团聚,摆桌吃饭想必是很多人这几天的生活主旋律,但大吃大喝的背后,隐藏着健康风险。在这里,谨以此文提醒大家饮食习惯和高血压之间密切的关系。如果您没有耐心阅读本文前半部分的历史故事,可直接看后半段李医生对于高血压疾病防治的饮食健康指导。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只有身体感到不适才是患上疾病,而对高血压这一古老疾病本质的逐步揭示,让人们渐渐意识到,这种可怕的疾病可以悄无声息地接近你,猝不及防地结果掉你的性命,堪称沉默的杀手。 人类对高血压的认识历程中,不但充满了探索和追求、勇气和智慧,还间或交织着谎言与欲望、利益与贪婪。《剑桥人类疾病史》(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Human Disease)的编著者们认为,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之帷幕是由中国人开启的。 恐怖的测压法 大约公元前2500年,《黄帝内经》中对脉搏的描述“盛而坚曰胀”,被有些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关于高血压的记载。4000年后,英国医生理查德·伯瑞特(Richard bright,1789~1858)在1827年提出,病人发生水肿是因为肾脏的血管发生了阻塞。一直到19世纪末期,医生均把脉搏体现出的这种特点当成是某种肾病的一个表现。以现代的眼光看来,当时的认识水平能在多大程度上将水肿与高血压联系起来,是十分可疑的,因为彼时人们尚没有可以精确测量病人血压的有效手段,合理的治疗自然也无从谈起——尽管此前200年便有科学家已经意识到血压的存在了。 1628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胆设想,经过了多年的实验和观察之后,发表了划时代的论血液循环的著作,这一发现,标志着生命科学新的开始,也是16世纪科学革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发现过程中他注意到当动脉被割破时,血液就像被压力驱动那样喷涌而出,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会感觉到血压。正如哈维自己所说,血液循环学说的提出,将对医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诸多相关学科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少不明或疑难可以被揭示,但要完成它,我的一生是不够的……哈维生前并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测量血压的办法,第一次对动物血压的测量,也是血液循环学说出现之后百多年的事了。 1733年英国学者、皇家学会会员斯蒂芬·黑尔斯(Stephen Hales,1677-1761) 首次测量了动物的血压,该方法在今天看来虽不无“残忍”,却是真正揭示血压这一重要生理现象的一个开端。他用尾端接有小金属管的长9英尺(274厘米)直径六分之一英寸的玻璃管插入一匹马的颈动脉内,此时血液立即涌入玻璃管内,高达8.3英尺(270厘米)。这表示马颈动脉内血压可维持270厘米的柱高。当时的画家记录下了1733年海耶斯牧师首次为马测量血压的情形。 在当时,人们还看不出测量血压有什么实际意义,而黑尔斯的实验所以能够出现,恐怕要归功于当时医学诸派别之一的物理医学派,由于物理医学派认为人体就是一部机器,血管也即水管,那么测量一下这根水管里的压力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管它有意义没意义呢。我甚至觉得,只是黑尔斯认为测量动物血压这个事比较好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促成其完成了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的实验。 显而易见,这种既血腥又极为不便的方法不可能应用于人类,如果每次我们体检测量血压时都需要那么长的一根管子又要切开动脉,还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血液涌起一米多高(100毫米汞柱=1359.5148552632毫米水柱),恐怕很多人没等结果出来就直接吓瘫了。后来,法国医生普赛利(Jean Louis Marie Poiseuille, 1797-1869)采用内装水银的玻璃管来测量血压,由于水银的密度是水的13.6倍,此法大大减少了所用玻璃管的长度,即使玻璃管内的压力很大,也不至于把管中的水银柱顶起太高。比起黑尔斯来,普赛利这种血压测量法要简便点了。此时,普赛利已经对血压之于人体生理的意义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文献记载直到1856年,才有医生开始用上述方法测量人的血压。不过,作为一位现代外科医生,经常在一些风险并不太大的手术治疗之前,都要费尽唇舌才能说服患者,考虑到这种测量血压方法的恐怖程度,我真的很难想象能有几个患者会接受这种测量。这得要有多执着的医生,更要有多勇敢的病人?也许这种实用性太差的血腥方法,注定不会有太长的生命力。学者们随即开始探索无创的方法,既然在体表可以感受到动脉的搏动,那么能否在不割开血管的情况下,直接让脉搏的搏动传导给水银柱呢?最初的一些基于此的设计,虽然避免了血管的切开,但由于太过粗糙,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照比前述直接测量法差很多。直到1896年,事情才出现转机。 意大利医生里瓦罗基(Scipione Riva-Rocci,1863-1937)在前人测量血压的试验基础上(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是多么地重要啊),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经过大胆的试验,终于改制成了一种可以兼顾安全性和准确性的血压计。这种血压计由袖带、压力表和气球三个部分构成。测量血压时,将袖带平铺缠绕在手臂上部,用手捏压气球,然后观察压力表跳动的高度,以此推测血压的数值。显然,以这种血压计测量血压较之哈尔斯的测量方法要安全得多了。但是,和血腥的直接测量法相比,里瓦罗基的间接测量法在准确性上还是稍逊一筹,它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而且测量出的数值也只是一个推测性的约数。但到此时,血压计的样子已经接近我们所熟悉的那种袖带血压计了,好像只缺了一样东西,是吧?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大约10年后,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柯洛特(Николай Сергеевич Коротков1,1874-1920,20世纪血管外科的先驱)对其进行了改进,在测定血压时,另在袖带里面靠肘窝内侧动脉搏动处放上听诊器。测量开始时先用气囊向缠缚于上臂的袖带内充气加压,压力经软组织作用于肱动脉将其压憋,阻断其内的血流,当所加压力高于心脏收缩压力时,由气球慢慢向外放气,袖带内的压力即随之下降,当袖带内的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心缩压时,随着心室收缩射血,血液即可冲开被阻断的血管,发出与心脏搏动相应的节律音——柯氏音,用听诊器听到这一声音的瞬间,水银柱所指示的压力值即相当于收缩压;继续缓慢放气,使袖带内压力继续逐渐降低,这段时间里,袖带内压力低于心收缩压,但高于心舒张压,因此心脏每收缩一次,均可听到一次柯氏音。当袖带压力继续降低达到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时,血流复又畅通,这种声音便突然变弱或消失,这个声音明显变调时水银柱所指示的压力值即相当于舒张压。 大量临床应用证明,这种血压计测定血压的方法既准确,又安全,所以它一直延用至今。由于尼古拉柯洛特并没有对血压计的基本结构作出重大改变,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袖带血压计的发明者为里瓦罗基。后人们为了纪念里瓦罗基的重大贡献,那些在高血压的研究领域获得突出成绩的医学工作者,将会被意大利高血压学会授予里瓦罗基奖。 迟来的血压计 在血压计被广泛应用之前,西医们只能通过脉搏的特点来估计血压情况,并判断病人的预后,这也许是剑桥医学史的编著者们将“高血压”的最早记录归功于古代中国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剑桥医学史援引的《皇帝内经》的段落,似乎仅仅是描述了某种脉象与浮肿的关系。而中国人自己则更喜欢引用《皇帝内经》中“咸者,脉弦也”的论断来证明,中医不但很早就记载了高血压,还发现了盐与高血压的关系。不忘提一句,西方人直到1904年才发表了第一篇阐述盐与高血压关系的论文……如果中国人在高血压与盐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认识上,果真足足领先了西方4000多年,那何以当他们在20世纪初就已经基于食盐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建立了饮食指南,而我们却对食盐的日常摄入量稀里糊涂了4000余年呢? 20世纪10年代,费希尔(J. W. Fisher)报道了其数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血压水平与人类过早死亡的关系,他指出,那些收缩压高于160mmHg(毫米汞柱)的人比收缩压低于140mmHg的人早死的风险高2.5倍。这引起了学界的巨大兴趣,相关研究得以全面展开……20世纪50~60年代开展的大量人群血压分布及血压与心血管病关系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了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费希尔可能是最早将计量学引入高血压研究的人,而他做这项研究的最初目的,似乎只是想让自己的公司少赔点钱——因为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医学顾问,他建议保险公司应该对任何比自己所在年龄组平均血压高15mmHg的人进行家族史的调查。 时至今日,关于高血压的研究仍在继续深入,虽然我们尚未彻底揭开最后的谜底,但已有的研究成果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生存质量了,然而令人十分痛心的是,很多本应该为民众所了解的相关知识——那些集中了百多年来万千学者智慧和汗水的科学建议,并未在大众中得到应有的普及。 按照2009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高血压联盟/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公布的数据,中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且每年新增加1000万人。心脑血管病现已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而高血压则是第一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合并占总死亡的44.4%。 这么庞大的一个人群在奸商的眼中无疑是一个无限的金矿,无怪乎江湖医生们可以频频抛出各种祖传秘方和新奇仪器。更可怕的是,这种表面波澜不惊,暗底急流涌动的奸商大战,使得他们各自网罗起“科学家”、“医生”、记者、演员,发表对各自有利的论文和报道,甚至不惜舍下脸皮“现身说法”以佐证奇效。可怜的病人们常常被蒙在鼓里,接受他们推销的各种昂贵、花样不断翻新的“新一代产品”。大师们汹涌而来、滚滚而去,唯余懵懂之受众无头苍蝇般乱撞,甚至有许多人深陷在类似的骗局中,一次次吃亏上当。 是时候改变这种令人痛心疾首的情况了。 关于中国目前高血压防治方面,有学者总结出了一个“三低现象”,即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可实际上这所谓的三低的根由还是知晓率低——因为无知,所以无惧,进而不治。 高血压有多危险? 用“沉默的杀手”(silent killer)来形容高血压的危险性简直太贴切不过了,委内瑞拉心血管专家伊戈尔•莫尔在2006年的“世界高血压日”(每年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接受媒体访问时说:“高血压是致人死亡或残疾的‘沉默杀手’,但人们对待它的方式却‘过于温柔’。如果有人被确诊患有癌症,他会立刻感到非常惊恐;如果是被确诊患有高血压,他就不会觉得情况很糟。可实际上,死于高血压的人数是死于癌症人数的4倍。高血压最初不会带给患者什么不适感,可它一发病,症状就可能是因脑卒中或心肌梗塞而导致的死亡。” 具体说来,高血压可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包括:动脉、心脏以及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视网膜。 以肾脏为例,由于肾小动脉受累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肾脏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将导致肾脏功能衰竭,出现尿毒症——至此,理查德•伯瑞特在 1827年所提出的肾病理论才真正同高血压建立确切的关联。同理,视网膜的受累也是由于视网膜小动脉的痉挛硬化,致使视网膜发生出血等病变,表现为视物模糊甚至失明。即使部分对高血压的危害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似乎也对高血压对肾脏及视网膜的危害不甚了了,那是因为多数人在未出现肾及视网膜的严重病变以前,已经于此前死于心脏和脑的并发症了。 由于高血压的存在,脑部小动脉可发生从痉挛到硬化等一系列改变,而脑部的血管本身比较薄弱,硬化后更是脆弱,再加上在长期的高血压作用下,脑部小动脉容易有微小动脉瘤形成,易在血管痉挛压力出现波动时发生破裂出血。另外,在脑部小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又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而梗死后的脑组织软化又可引起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出血……这些情况统称为脑血管意外,俗称脑卒中或中风——轻者致残,重则致命。 当然,由于心脏是整个循环系统的最核心器官,因此受高血压之累首当其冲的还是心脏。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病”。 长期的全身小动脉管腔的缩窄导致周围血管阻力上升,心脏射血时被迫增加做功,力不能及时,心肌将增厚以应对,而这种补救措施又将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久而久之,心功能渐渐衰竭。但最惨的还不是这种情况,毕竟这种渐进性的变化尚能给医患双方以足够的治疗时间,那些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可促进其发展)的病人则随时可能由于一次严重的心梗发作而告别这个美丽的世界。 综上,大家可以看出,心、肾、脑、视网膜的病变其实都源自于(小)动脉的病变,而大动脉本身严重的病变亦是动脉瘤形成的原因之一,以腹主动脉瘤的破裂为例,急诊手术的死亡率为99%,凶险异常。事实上,多数接触过此类病人的外科医生,基本没有急诊手术救活人的经验。从开始外科实习至今,近8年的时间里,我个人所经历的唯一一次病人死在手术台上的例子就是一位腹主动脉瘤突然破裂的患者,我永远忘不了那个骇人的场景,面对喷涌而出的动脉血,兄弟们拼尽全力亦未能改写悲剧。 虽然多数高血压病人就诊时多以某一症状最为突出,但通常这些病变并不是单独发生的,只是有些病变尚不足以产生病人可以感知的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各种病变组团作战将引发人体如多米诺骨牌般的级联破坏反应,那时候的病人将仿佛是一艘到处漏水的破船,任何人亦无法挽狂澜于既到——行将崩溃坍塌的人体大厦早已失掉了被扶起的最佳时机。 如何避免悲剧?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是高血压病患者非药物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普通人防病的法宝,《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为: 减少钠盐摄入,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酒,心理平衡。 当下《三国演义》正在热播,很多一定会对诸葛亮气死周瑜骂死王朗的桥段印象深刻,可同样的办法用到心理素质极好的司马懿身上就丝毫不起作用。这些情节虽然极可能是作者虚构的,但却不乏现实基础。以一个存在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为例,强烈的情绪变化会使血压忽然波动,因此,导致突发心脑血管意外而猝死并非不可能。事实上,在今日之社会,因为这种情况引起的司法纠纷及责任认定仍然是个很头疼的事。“我就跟他吵了一架,然后他就死了,我吵架之前还得确认他有没有心脏病高血压么!” 研究表明,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不良刺激将导致调节血管舒张收缩的中枢平衡失调,变成以收缩为主,从而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上升。可见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是多么的重要。《指南》中提出的措施包括: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克服多疑心理、纠正不良性格、抵御不良社会因素、进行心理咨询、音乐疗法及自律训练或气功(指南原文如此,我对气功的作用存疑)等。生活中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与人,面对那些别有用心的“诸葛亮”,要想活得健康些,不妨学学司马懿。 对于高血压患者,不良的精神状态常使他们较少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等,并降低对抗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 《指南》主张坚决戒烟限制饮酒,由于多年的宣教,吸烟有害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说到饮酒,很多人就比较迷糊了,因为我们似乎也见过“非常少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之类的观点,但是饮酒和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发作。因此不提倡用少量饮酒预防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如饮酒,建议每日饮酒量应为少量,男性饮酒精不超过30克,即葡萄酒小于2~3两,或啤酒小于半斤~1斤,或白酒小于0.5~1两;女性减半,孕妇禁酒。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WHO对酒的新建议是:酒,越少越好——我想WHO所以没说坚决戒酒,只能理解为对传统社会习俗的妥协了,毕竟酒文化太过深入人心,而且,有谁能剥夺民众以损害长久健康换取须臾快乐的自由呢。 所谓有钱难买老来瘦,肥胖的危害和运动的益处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了,《指南》对体重的要求为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保持 20~24kg/m2,但运动方式及强度必须因人而异,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80(或170)减去年龄,如50岁的人运动心率为120~130次/分,必要时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关于针对高血压病人的饮食调整部分实乃重中之重,却也是“大师们”兴风作浪的重灾区,唯利是图或别有用心之辈不知制造了多少“食疗”神话,这些神话一度甚嚣尘上,大有鸠占鹊巢之势。那么科学的饮食建议究竟是什么样的? 2009年12月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第一次针对基层医生(包括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共同制定并发布了200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基层版,这个版本的饮食建议十分具体而实用,故原文转抄如下: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食盐量逐步降至每天6克。 1.日常生活中食盐主要来源为烹饪用盐以及腌制、卤制、泡制的食品,应尽量少用上述高盐食品。 2.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用量具称量加用的食盐量,如特制的盐勺,如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皮垫后水平装满可盛6克食盐。 3.宣传高盐饮食的危害,高盐饮食易患高血压。 合理饮食,减少膳食脂肪。 1.总脂肪占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食油<25克/天;瘦肉类50~100克/天,鱼虾类50克/天。 2.新鲜蔬菜400~500克/天,水果100克/天。 3.蛋类3~4个/周,奶类250克/天,少吃糖类和甜食。 以上,就是全部的有关高血压非药物治疗部分,道理好懂,但贵在长期坚持。不过,高血压的治疗乃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非药物治疗虽然极重要,但决不可因此而拖延甚至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 最新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这里指的非同日3次,一般是指间隔2 周测量1次。通常,诊断一经确立,治疗即应开始,但具体的治疗应该如何开展,血压应当控制在何种水平,依据高血压病人不同的危险分级均有所不同,这已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任务了。现代医学的专业化程度之高,远不是任何人都有能力去“指点江山”,只有充分相信专科医生的建议,有问题及时沟通交流,才能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除此而外,一旦出现问题,谁能负得了责任? 已发表于《新发现》2010年12月刊 感谢您, 在过去的一年中与我们相伴, 期待未来, 仍能与您共同成长。 祝您在正月里吃得清爽, 兔年中活得健康! 科学松鼠会 给您拜年! 您也可能喜欢: 遭遇“沉默的杀手”——《高血压》 遭遇“沉默的杀手” 引力陷阱中潜藏着地球杀手? “猛犸杀手”的钻石“名片” 当医生的宝宝遭遇感冒 无觅
个人分类: 健康|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餐厅之火灾
fpe 2010-8-9 08:45
说说餐厅之火灾 今天看到北京同仁医院的餐厅发生火灾,笔者刚好分析过波士顿的一家中餐饭店火灾, 这里一并分析。 同仁医院餐厅火灾 8 月 7 日上午 11 时 20 分许,崇文门附近同仁医院东区大楼 2 楼餐厅起火,浓烟顺着烟囱蹿上顶楼天台, 1 公里外清晰可见。百余名患者被紧急疏散,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当日下午 1 时 20 分许,大楼内消防水渍被清理干净,大楼恢复正常诊疗秩序。具体起火原因还在调查。 据同仁医院通报,起火位置为餐厅灶台,工作人员发现起火后,立即启动紧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警。 11 时 40 分,大火被扑灭,医院 1 楼入口处被拉起的警戒线临时封锁,院方只允许有家属陪同的患者先行进入,并对此解释说,担心楼内水渍将病人滑倒,需要让物业人员进行清理。 12 时 58 分,火警彻底解除,医护人员陆续将患者送回病房。下午 1 时 20 分许,医院工作恢复正常。 据市消防局人员介绍,上午 11 时 20 分许,消防部门接到报警,花市、金宝街和府右街等 3 个消防中队 12 辆消防车先后赶赴起火地点。 经查看,是 2 楼餐厅起火,浓烟顺着直通楼顶的烟囱蹿出大楼。消防员一面通过高压水枪在楼外灭火,一面派人背着氧气瓶进入火场清理起火点。 11 时 40 分许,大火被扑灭。 灭火结束后,多名消防员的服装上沾着油污,并用瓶装水连连漱口。消防员称,为确认具体起火点,他们钻入烟囱清查,烟囱里满是油垢,我们吃了一嘴。 波士顿太湖饭店火灾 2007 年 8 月 29 日晚,波士顿一间著名外卖华人餐馆发生大火。发生火灾的是位于西罗克斯布雷( West Roxbury )一家名为太湖( Tai Ho Mandarin Cantonese Restaurant )的中餐馆。大火是从一个满布油脂的通风槽开始。起初火势不大,店里的人自己拉水管进入店内救火,以为只是厨房起火,可以轻易将火扑灭。其实发觉起火时,火焰在天花板内及通风槽已经燃烧了约一小时,顾客和职员都没有觉察 (这是设备问题,也是标准问题。美国防火标准不强调在排烟管道装火检设备,原因是环境恶劣,容易误报)。 晚上 9 时左右,烟雾和火焰窜出天花板。餐馆内人员开始疏散,有人到街上请过往行人拨打电话召来消防队。消防员抵达后,以为是一次普通火灾,接通水枪后,进入火场灭火。这时,餐馆的空调系统( 3 吨重)突然从天花板塌落,令屋顶出现一个大洞,大火获得氧气补充,火势越烧越旺。在前面一个小时的燃烧期间,由于供氧不充分,燃烧缓慢,有大量的燃料蒸气堆积。发生空调系统塌落以后,突然供氧增加,原来集聚的未燃蒸气立即进入燃烧状态,通常称为预混火焰的快速蔓延( Deflagration ),又叫回燃( Backdraft Or Flashback, 指的是已经混合的燃料突然发生快速蔓延,造成能量的集中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天花板发生倒塌(由于燃烧压力和扰动)。已经进入室内,在下面救火的十几位消防员来不及避开,全部深陷火场。从 911 报警到室内所有消防队员发出无线的紧急警报仅有 11 分钟。第二辆消防车上的队员立即上前救助,仍然有两名消防员丧生, 11 人受伤。殉职的都是有十几年经验的资深消防员,各有两名子女。这是该市自 1994 年以来首次有消防员在救火时殉职。之后的几天内,临近地区的消防队员近万人拜访了死者家属,以示慰问,各地捐款络绎不绝。 火苗在天花板内及通风槽冒烟及燃烧已有一段时间。在消防队员开始灭火时,整个天花板突然塌落。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可以说是一种意外情况,与衡阳大火有近似的地方。所以这种意外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少,不能削除。消防培训,可以让消防队员提早警觉室内的危险状况,及早撤离,避免损失。 波士顿检查服务局发言人表示,这间餐馆最近的检查是在 06 年 6 月。对这样的建筑,不是消防检查,而是健康安全的例行检查。检查发现一些轻微的违反规定的地方,但得到了通过的结论。一年以前,该餐馆曾经发生过通风系统中的油脂累积问题。安照麻州规定,需要每 6 个月检查一次。但问题是,为什么该餐馆错过了两次例行的安全检查(已经 14 个月了)。如果是中餐馆的贿赂问题,这将是一次重大丑闻。如果是检查机构懈怠,也将对某些人造成困境。安装州内法规,城市健康卫生检查员应当除了检查食品卫生,还要检查通风罩和过滤装置的油脂堆积。 博主评论: 1. 餐厅灶台灭火,一般都是选用 Pre-engineered 灭火系统,针对灶台容量设计,有干式和湿式两种。在消防灭火界,由于健康观念的变化,动物性油脂减少,湿式化学灭火剂不再流行了(因为化学灭火剂对油脂火灾依赖一种皂化作用,动物性油脂的皂化作用更大。由于健康饮食习惯的改变, 植物油使用量增加,导致 UL 更改标准 UL300 ,对厨房灭火剂的选型带来挑战),必须仰赖干粉的化学作用。 2. 此次餐厅火灾,物质损失很少,很容易恢复,然而由于中断营业造成的损失,由于灭火用水造成的水渍损失,大大超过了一套灭火系统的成本。所以,此次火灾有可能对灶台的灭火系统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发生火灾,你是愿意举手之劳,立即灭火呢,还是待火势长大,请消防队灭火?后者必然加大你的损失。 3. 中餐饮食的健康安全在美国争议很大。一方面中国人认为中餐已经向美国人的口味转了;另一方面,美国人认为中餐重油不健康的毛病仍然不能接受。笔者同事宁可多花 3 美元,也不愿吃 9 美元的中式自助餐,绝对不是简单的卫生问题。时人的健康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中餐馆的变化仍然不够,不能适应顾客的健康要求,只好走下层路线。我们后发展的民族,对健康问题,不可以不察也。体型不正者,很难有高收入,好职位,这是有内在相关性的。善于节制的人,成功的概率大。 4. 餐厅火灾,其本质是管理不善,没有及时清理通风管道,导致堆积的油渍和粉尘爆燃(后者是特例,见附录的巴拉圭超市大火)。 中国正在步美国的后尘, 喜欢在外就餐。然而餐厅的危险性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同仁医院餐厅火灾,不过是一种苗头,代表着未来的趋势,那就是中餐餐厅的火灾问题,越来越重要。 有道是, 中餐重油危健康,烟道不扫常隐患。举手之劳靠设计,外来救助增损失。 附录: 巴拉圭超市大火 2008 年 1 月 1 日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一家超市突发的一场 超级 火灾造成了五六百人丧生。 伊瓜博拉尼奥斯 超市位于亚松森市北部,占地面积 4000 多平方米,地上三层,总面积大约 1 . 2 万平方米。地下还有一层停车场。大火中,超市的售货厅、餐厅、厨房和地下停车场无一幸免。对于起火原因,巴拉圭官方和媒体有过几种说法:一是煤气罐爆炸,二是煤气管道泄漏,三是停车场内液化天然气汽车爆炸,四是恐怖袭击,五是厨房电冰箱压缩机短路爆炸。但这 5 种说法基本上被专家们否定。调查报告认为,最初的起火点很可能是餐饮区的厨房和面包房。厨房在底层,面包房则在上面三层。目击者和幸存者说,超市楼上首先起火,起火前还听到了两声爆炸声。 专家推测 专家们推测说,引发火灾的罪魁可能是餐饮区烤肉炉的烟囱。这个烟囱有个特别之处:它不是直的,而是为避开房屋大梁打了一个弯,问题就出在这个弯处。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积累的烟灰、油脂和其他脏物。这些脏物不仅妨碍排烟,也使弯道处温度上升达到过热的程度。而且,弯道恰好位于天花板和屋顶之间。另外,二层餐饮区上面的天花板使用了一种高级隔热材料 石膏板和玻璃丝,但是,屋顶锌板却覆盖了一种极易燃烧的材料 一层聚氨甲酸酯塑料和另一些用易燃塑料材料制作的隔板。专家认为,这种奇怪的材料组合,可能导致了火灾发生。 按照专家们的推测,过热的烤肉炉烟囱导致屋顶与天花板之间的隔板缓慢加热,烤热了屋顶、墙壁和柱子上的聚氨甲酸酯塑料面。这些材料经历了缓慢的燃烧过程,把天花板与屋顶之间的氧气消耗干净后,产生了大量一氧化碳充斥在这个封闭的空间内,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巨大一氧化碳气团。位于上层的面包房内有一所发酵间,里面存放了大量面粉、发酵粉和其他烤面包用的粉状物。面包房内有一个假烟囱,它不通到屋顶外,而是通到天花板与屋顶之间的空间。从面包房排出的粉尘和烤面包产生的气体不断注入到这个空间内。这个由一氧化碳、面粉、发酵粉及其他气体和粉尘组成的混合气体团是一种高导热物质,火灾发生时,被加热的一氧化碳混合气体达到一定温度遇到氧气之后自燃,引起粉尘混合气团发生爆炸,产生了推力极大的冲击波,导致天花板被炸塌,直径 50 厘米的水泥柱被冲倒。然后,这个混合气体团冲出面包房发酵间,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横扫餐饮大厅,随后经过二层与一层之间的通道,高速冲进售货厅,获得新的氧气补充后燃起大火。火浪像一支巨大的喷火枪,扩散到售货大厅的每个角落,可能在这里发生了第二次爆炸。 气体爆炸 这是一种被消防界称为 气体爆炸 的现象。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内,它可以不断地高速扩张,在得到氧气补充后,再次发生爆炸,并形成新的气团。但进入一个开放环境后则会迅速燃尽熄灭。最有力的证据是,这个炽烈的气团通过售货厅与停车场的通道,像一条火舌冲进下面一层的停车场,把停放的 60 多辆汽车烧毁。因可燃气体燃烧完,气团停止扩散,旁边一些汽车安然无恙。 据专家推算,这个积聚了巨大热量的气火团,从发酵间爆炸开始,冲出面包房,穿越售货厅,到达停车场,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分钟。专家们认为,正是这个巨大的粉尘和多种气体混合的气火团引燃了一切可燃物质,导致商场陷入火海。这种 气体爆炸 现象引发的大火,是多种因素不可思议地同时出现在同一时刻和同一地点而产生的结果。这种建筑结构及材料上的缺欠,加上商场缺乏及时必要的安全防火检查,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灾难。而爆炸发生后,因为没有逃生通道,商场保安关闭大门,使本来有可能逃生的数百人在瞬间被无情的大火吞噬。 根据巴拉圭警方公布的最新报告,验明身份的死者为 399 人,另外有 110 具尸体无法辨认。此外还有 144 人失踪。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417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