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多属性决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笑谈人生多属性决策问题
热度 1 王军强 2011-11-27 01:16
笑谈人生多属性决策问题 人是一样的吗? 人生来平等,走时也无两样。但人生却并非等权。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是高层属性。 从自然属性而言,人无两样。但从社会属性而言,并非如此。 人的自然属性是基本生存指标,人靠着自然属性活者,但靠社会属性支撑。人生而拥有自然属性,但是人的一生大都在追求社会属性,有时候反倒被社会属性所连累。这一点在东南某高校化学系教授的案例中已鲜明验证。 人的社会权重并不相等。 一个人因为某一方面、某一因素成为权贵,但是因为权贵却摇身为全面权贵。单箭头过来,多箭头回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典型的由单箭头到多箭头、一俊和百丑的案例。 一个学术明星在学术界当仁不让、权高一等,it is okay。但是如果让学术明星去其它界发言,那有可能会带来毁灭性灾难。演艺明星、体育明星等等明星,道理同理。 人的社会属性不同,导致了人的社会影响力不同,那是当然。如果放眼出去,一切事情似乎都是这样。如物品或商品。 所有物品自然属性都相同,但社会属性及其影响力并不相同。解释一下,如果你有10平米的房屋,邻居从10平米换到100平米,你的居住面积有没有增加? 答案是“没有”还是“你在平均住房面积里被增加了45平米”?前者讲住房的自然属性,没变化,后者将住房的社会属性,有变化,被权重大的影响后被增加了。 因此,综合一下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根据权重计算一下,结果显然是人和人并不平等,自然而然,人和人就不可能平起平坐了。平等或平起平坐只能在某些边界条件下等号存在可能:在原始需求方面,自然属性占优;在某些需求方面,社会属性占优。也许到了传说中的大同社会,自然属性又占优。因此有拐点,有折线,也有动态扰动。
5198 次阅读|2 个评论
渐入歧途的多属性决策(评价)
热度 1 yuliping 2008-9-15 15:52
最近从事科技评价领域的相关研究,看了不少文献,感觉基于方法论的角度,多属性决策(评价)存在不少问题,正误入歧途。本不想进行讨论,因为这些文献多发表在国内一流的期刊上,作者许多也是国内一流的管理工程、系统工程、数学大家,如果本人存在异议,肯定是才疏学浅,然而不说又如鲠在喉,因此,以博客的方式在此提出,欢迎各位学者讨论。 一、假设方向出现偏差 任何学科的研究,总是要有基本假设,比如初等物理往往假设没有空气阻力;经济学的研究假设完全市场竞争、信息完全等;计量经济学中的无异方差假设等等。假设往往有数条,随着研究的深入会逐步放松这种假设,然后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假设的应用是一个由紧到松、由多到少的过程。 但是在评价中,假设的做法刚刚相反,存在着由少到多的趋势,虽然和其他学科相差较大,似乎也未尝不可。但一味这样下去是荒唐的,比如区间数和属性权重完全未知的决策,这种情况可能吗?任何人做任何决策,他(她)总会有属性的偏好,完全未知是不可能的。又如,属性值是区间数、属性权重未知、方案有优先序(初步决策结果)的决策,更加不可能。既然方案已经有了优先序,那是谁给的?用什么方法给的?如果这种优先序本身不科学,要它何用?如果本身还有一定的价值,就应该重点研究这种优先序的确定的方法,进而优化,而不是基于以上三个假设继续做没有意义的公式推导。 由于评价的复杂性,各种假设之间进行排列组合会产生几乎无穷多的组合方式,当然会产生无穷多的论文,有意义吗? 当然,基于可行的假设所做的研究不仅有意义,而且是必须的。 二、决策中使用线性规划求解权重务必慎重 在多属性决策中,几乎 60% 的文献都用到了线性规划,在一些投入最小或利润最大的多目标决策(变量连续)中,线性规划的应用是有意义的,有时可能是唯一的方法。但是在多属性决策中,很多情况下这样做是没有理论依据的。比如给定属性权重为一定范围,需要确定属性权重,用线性规划求解,设定评价值最大,约束条件是权重的取值范围以及权重之和为 1 。 可以这样做吗?我们知道,在给定一种权重组合的情况下,当然是评价值越大越好,问题是本例的问题讨论的正是如何确定这种权重的组合,换句话说,权重的组合有无限多种,如果我们比较不同权重组合的评价值,相当于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得分,这是不可比的,岂不荒唐?这里的概念被巧妙偷换了,出现了逻辑错误。 三、不同专家设置不同的权重 其实,这也是假设设定偏差的例子。一些多属性决策(评价)中,往往设定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权重,专家越权威,权重越高。我不知道采取什么方式来设定专家的权重?是不是也要建立一套专家权重赋值的指标体系?更不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个单位这样做过。给专家设定权重,我狭义地可以理解为对专家最大的不尊敬,科学网上我们可以做个民意测验,看看有几个专家同意这种做法。此外,专家给指标体系赋权本身也是个循环过程,往往要向专家公开你的权重组合方式,一旦专家知道了每人的权重不同,恐怕请外交部部长做评议组组长他都难以胜任。 四、多属性决策(评价)的实际应用较差 纵览文献,多属性决策(评价)的成果相当丰富,可以用辉煌来形容,但是实际应用呢?奥运会中的体操比赛,国家级的唱歌比赛,诸位哪个看到了什么复杂的评价方法?现在计算机普及很好,速度很快,肯定不是因为某种方法计算量大而不用。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是不是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很多复杂的决策(评价)方法,可能本身是难以被接受的。 决策也好,评价也好,恐怕更多的精力应该用在基础信息的搜集上,用在竞争情报的处理上,我们几乎看不到有哪些重大决策是用什么复杂方法做的(本质上,决策都是根据若干指标进行判断,都是评价),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决策(评价)方法的应用问题。 五、决策(评价)方法的正确性检验 许多文献在进行一定的假设和数学推导后,往往给出一个算例,用来说明方法的正确性。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验证是无法立足的。 决策(评价)结果是否正确一般情况下是难以检验的,即使可以检验,也不是通过数学可以证明的,比如,对中国大学进行评价,北大、清华排在前两位,这一点似乎没有争论,这是公众接受的,因此,某些评价结果能得到公众接受更为重要,公众接受可以说是最好的检验方法,遗憾的是文献中少有提及。 此外,即使可以用数据检验,有时由于数据本身的问题,可能也会掩盖方法的问题,因为牵涉到决策(评价)方法的论文一般都集中的系统工程、数学等期刊上,许多学者的数据是一种假设数据。 我在博客中讨论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问题,本文讨论的可能更多是理论和应用问题,希望多属性决策(评价) 领域要注意这个问题,脱离应用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没有意义的。 2008.9.15 . 15 : 50 于邗上 俞立平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24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