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分辨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优秀综述: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发展及关键技术
Chineselaser 2017-10-12 13:46
吕亚昆 吴彦鸿 装备学院光电装备系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能够突破激光的衍射限制, 满足对远距离目标和场景进行高精度实时成像的需求。从SAL理论和实验进展两方面, 详细总结分析了SAL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 总结和分析了实现SAL实际应用, 还需深入研究的几个关键技术: 激光光源、发射信号波形、探测体制、激光传输特性和目标反射特性、成像算法和运动补偿等, 为进行SAL的深入研究和实用化奠定基础。   (本文发表在《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年第10期, 点击阅读全文 ) 引用该论文    Lü Yakun,Wu Yanhong. Development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Synthetic Aperture Ladar Imaging . Laser Optoelectronics Progress, 2017, 54(10): 100004   吕亚昆,吴彦鸿.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发展及关键技术 .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7, 54(10): 100004   全文图表展示——
1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猜想——构建民航客货机遥感体系
wenzhaofei 2017-1-18 13:14
这两天突然有一个想法,是否可以借助民航客货机挂载遥感相机进行国土资源环境监测?当今民航线路覆盖已经相当密集了,若每架飞机都能加载各种遥感相机,则每架飞机执行一次航行时,都在万米高空能扫描下方几十公里的一个个条带,将获得大量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更加难得的是,这些数据可以几乎每天都更新。想象一下若能将这个计划实现,可以极大地提高国内资环环境遥感领域的应用能力。
2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与信息提取》
热度 1 maoranxia 2015-4-2 10:30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与信息提取》 作者:肖鹏峰、冯学智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与信息提取》总结作者近年来在遥感图像分割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频域分析的鲜明特色,以遥感图像频谱特征为基础,从频谱分析、滤波器设计、全要素地物分割、特定地物目标提取等方面系统地论述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的学术思路、关键技术及其实现过程。 全书以“频谱分析-滤波器设计-图像分割-信息提取”为线索进行组织,内容上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仅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反映学科的新动向、新问题,介绍学科前沿的新成果和新内容。读者在阅读《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与信息提取》前应具备数字图像处理相关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前言 第1章 遥感图像分割理论与方法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图像分割的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2章 遥感图像特征频域识别机理 2.1 频谱能量识别的理论基础 2.2 傅里叶变换与频谱能量分析 2.3 低阶频谱能量与主体色调特征识别 2.4 高阶频谱能量与局部细节特征识别 第3章 基于频域滤波的遥感图像分割 3.1 幅度和相位的信息载荷 3.2 典型地物的频谱特征 3.3 频域滤波器设计 3.4 基于幅度信息的纹理特征提取 3.5 基于相位信息的边缘特征提取 3.6 结合边缘和纹理的分水岭分割 3.7 基于向量场模型的多光谱分割 3.8 图像分割的精度评价 第4章 基于层次合并的遥感图像分割 4.1 区域邻接图 4.2 合并准则 4.3 层次合并 4.4 结果分析与评价 第5章 城市建筑物频域识别与提取 5.1 建筑物纹理的图像表征 5.2 建筑物纹理的频域识别 5.3 建筑物信息提取与评价 第6章 城市道路频域识别与提取 6.1 道路频谱特征分析 6.2 增强线状特征的频域滤波 6.3 道路信息提取与评价 第7章 城市河道频域识别与提取 7.1 河道频谱特征分析 7.2 河道边缘特征频域识别 7.3 河道低频信息频域识别 7.4 Butterworth滤波器设计 7.5 河道边缘特征与低频信息提取 7.6 河道信息提取与精度分析 肖鹏峰老师: 2002 年 获湖南师范大学 土地资源管理学士学位 2007 年 获南京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博士学位 2011-2012 年 在德国吉森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2014-2015 年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访问学者 现任教于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系副教授 冯学智老师: 1979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地图计算机制图专业 1981-1996年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994年12月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主任 甘肃省遥感中心副主任 兰州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主任 1997年10月调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现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工作 现任教于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系教授
个人分类: 高分辨率|6320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理解》
maoranxia 2015-4-1 10:12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理解》 作者: 孙显, 付琨, 王宏琦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理解》系统阐述了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理解的基本概念、模型方法和应用技术。首先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特点及其应用背景,叙述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理解的研究框架;其次分别介绍特征信息表达和统计学习模型,以此作为整个遥感图像理解任务的方法基础,并以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理解的研究内容为导向,重点论述精细化目标检测与识别、复杂场景描述与分类、空间语义分析与计算三大任务中采用的技术流程和关键算法;最后结合实际需求,给出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理解的若干应用实例。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1.2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特点 1.3 高分辨率遥感应用的挑战 1.4 遥感图像理解的基本概念 1.5 遥感图像理解的研究内容 1.6 遥感图像理解的研究方法 第2章 特征信息表达 2.1 图像信息表达 2.2 图像特征提取 2.3 性能评判准则 第3章 统计学习模型 3.1 判别式模型 3.2 产生式模型 3.3 产生式和判别式混合模型 第4章 精细化目标检测与识别 4.1 遥感图像前背景分割 4.2 精细化遥感目标检测 4.3 精细化遥感目标识别 第5章 复杂场景描述与分类 5.1 复杂场景的分层描述 5.2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场景分类 第6章 空间语义分析与计算 6.1 目标空间关系 6.2 图像语义计算 6.3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空间语义计算 第7章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理解的应用实例 7.1 城市建设应用 7.2 军事解译应用 孙显, 付琨, 王宏琦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老师
个人分类: 高分辨率|8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超高分辨率生物成像,美丽到爆
heyongzju 2015-1-30 23:50
小鼠眼睛视网膜中新形成的血管网络,结构非常精细。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了解血管如何生长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血栓的细节。图中深灰色的网状物体便是血块,不同的细胞呈现出不同的颜色。20世纪70年代,一位受到英国心脏基金会资助的研究者首先证实,血栓能够导致心脏病。 一根已经出现破裂,不能正常工作的血管。血管呈红色,破裂流出的部分呈灰色。保持血管的健康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所在。 血管里血液的流动。这些模型可以用来设计更好的透析技术。 条带状结构便是心肌细胞,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得心脏收缩成为可能,使心脏能不停跳动。科学家现在可以利用干细胞培养出心脏细胞,并研究这些细胞如何引起异常的心脏跳动
个人分类: 科研乱侃|1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严重霾污染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去霾处理结果
热度 1 YongDuSci 2014-2-21 02:06
COOL去霾软件的最初是针对卫星图像中比较薄的霾污染去除设计的。最近我们的客户提供了这幅浓霾污染的遥感图像,我们对COOL的功能进行了改进,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COOL的去霾功能也得到了增强和扩展,可以去除薄的霾层,也可以去除浓霾层。从而使更多的低质量,受霾污染严重的遥感图像可以得到被挽救机会,经处理后,生成清晰的图像。这对卫星图像地图的制作和信息提取都有着重要意义。 原始霾污染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 去霾之后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 原始遥感图像的霾分布系数
个人分类: 科研试验|4970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揭示北京市区PM2.5详细分布
热度 1 YongDuSci 2014-2-6 00:00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揭示北京市区 PM2.5 详细分布 “雾霾”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雾是指在低空的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的天气现象。而霾是指在近地面的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尘埃,烟屑和其它化学物质,主要是由人类的活动所造成的。其中 PM2.5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因为人体本身的过滤系统无法阻止PM2.5直接进入人类的肺部和心血管系统,一般意义上的口罩对PM2.5也无效。不难看出,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治理PM2.5造成的空气污染,首先要分析PM2.5的来源。地面监测站可以提供每天24小时的PM2.5数据,但是地面监测站的分布太稀疏,无法描述具体小范围的PM2.5。遥感卫星图像数据已经被用于PM2.5的分析,由于大气反演算法的限制,所用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在500到1000米(例如美国的MODIS和NOAA-AVHRR),精度也不高。一般只可以用于大尺度的PM2.5年平均的分析,无法描述详细的小尺度PM2.5的分布。 下面采用中国资源 3号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5.8米)分析北京市区PM2.5的详细空间分布。 图 1,2012年10月11日,北京天气预报 ( http://www.tianqi.la/history/beijing/20121011.html ) 2012年10月11日,北京市,晴,10°C - 22°C,微风,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图1)。根据天气预报,运动指数:较适宜,白天天气晴朗,较适宜在户外开展低强度的运动,另外由于紫外线较强,户外运动注意防晒。晨练指数:适宜,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是您晨练的大好时机,建议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积极参加户外身身活动。 当天上午 10点30分过境的中国资源3号高分辨率卫星观测到,北京上空存在着一条自西南向东北的高亮度的比较宽的带状区域(图2)。采用最先进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去霾处理技术 COOL ( www.ksky.ca ),成功地将霾污染层从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中分离(图3和图4)。 图 2,中国资源3号卫星图像(分辨率5.8米),北京,2012/10/11,10:30AM 图 3,用COOL技术去霾之后的资源3号卫星图像,北京,2012/10/11,10:30AM 根据图 2和3,将原始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图2)和去霾之后的处理结果(图3)相比,可以看出去霾处理之后的卫星图像基本恢复了正常情况下的亮度和色彩。图4 是由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中分离出来的霾分布。当空气中存在着各种尺度和不同性质的气溶胶粒子时,电磁波在空气中的散射就会大大地增强。一般情况下,超亮度的区域就意味着空气中的杂质含量比较大。空气中杂质越多,空气质量越差。图4也告诉我们,北京的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比西北角的植物园区和东南角的郊区和农业区要差很多。 图 4,用COOL技术从资源3号卫星图像分离出的霾的强度分布,北京,2012/10/11,10:30AM 虽然,图 4中霾强度的空间分布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但是,若要更详细地分析PM2.5产生的具体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应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霾浓度分布估算方法,我们获得北京市区 2012年10月11日上午10点30分的地面PM2.5的定量空间分布(图5)。北京市有30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并且24小时实时发布监测结果。通过地面监测站的数据,经过统计计算,可以获得高准确度的定量的PM2.5地理分布。在这里,我们仅根据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北京,朝阳区,安家楼路55号)的PM2.5监测的历史数据进行定标的。(PM2.5:2012-10-11,10:00, 114 μg / m3 ; 11:00, 194 μ g / m3) 10:30的监测值,我们取10点和11点之间的中间值PM2.5:154 μg / m3。由于 ,用于定标的 现场监测数据数量不足,图 5的北京市PM2.5定量分布的结果,仅供参考。 图 5,北京PM2.5浓度高分辨定量分布估算( μg / m3 , 2012/10/11,10:30AM) 图 6,中国资源3号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监测的北京市的范围(2012,10/11,10:30 AM) 考虑到卫星图像的尺寸,四个较为典型的分区域(见图 6中的红框)选做较为详细的展示,分别是美国驻华使馆区(图7),房山区(图8),故宫和天坛区(图9)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区(图10)。每个分区,分别给出了原始卫星图像,去霾之后的图像,PM2.5空间分布和该区的Google地图。 图 7,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周围区域的细节显示和PM2.5的分析结果 图 8,北京,房山周围区域的细节显示和PM2.5的分析结果 图 9,北京,故宫和天坛周围区域的细节显示和PM2.5的分析结果 图 10,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周围区域的细节显示和PM2.5的分析结果 从图 5整体来看,整个卫星监测的范围PM2.5的平均值为150 μg /m3 左右 。但是从美国驻华使馆 10点到11点的监测值(从114到194 μg / m3)来看,PM2.5正处于快速上升时段。因此,可以预见当天下午北京的PM2.5可能会更高。具体验证,根据其他监测站的历史数据可以再分析。 PM2.5被称为看不见的杀手。PM2.5的强度达到150 μg / m3时,已经是不健康的水平。从上边4个分区的详细显示可以看出,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达到254 μg / m3(非常不健康)。限于篇幅和本文的目的,对每个分区中PM2.5的详细分布不做详细分析。 从遥感分析技术层面,选择晴天的卫星图像,可以假定在整个城区的上空的水汽含量是均匀的。因此,散射量的小尺度变化主要由接近地面的分布引起。根据大气散射原理,进一步分析空气污染层,若将不同的散射性质( Rayleigh,Mie和Nonselective)进行分解,空气污染的成分可以得到更详细的分解和 分析。 这里要强调的是,当天的天气报告是晴天,没有雾,又是中晚秋季节,自然环境状况应当是非常良好。之所以出现这种造成环境污染的霾,可以简单直接地推断,是人类的各种活动产生的,包括建筑扬尘,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等等。雾霾会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人们会自觉地采取各种防护措施,避免过多地接触有害的空气。而晴空中的 PM2.5污染不同于雾霾,没有很强烈的视觉感受,空气干燥,凉爽,也不影响交通。大部分人会在这个季节,这种天气条件下,选择多开展户外活动。因此晴空之下的霾,更具有欺骗性。我们往往容易忽视防护,从而也就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比雾霾情况下更严重的伤害。 另外需要指出, 2012年10月11日(星期四)是北京的一个典型的工作日,又没有任何特殊的天气状况影响。因此,由这幅资源3号高分辨率卫星监测图像导出的PM2.5的分布结果,很可能是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在那个时间段的一个常态。将通过其它卫星图像数据做进一步的验证。 感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提供资源3号卫星图像数据。希望能与国内的同行合作,运用中国其他城市的典型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数据,进行PM2.5在这些城市详细分布的分析试验。
个人分类: 科研试验|907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界最先进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去霾技术(COOL)
热度 2 YongDuSci 2013-12-13 22:42
世界最先进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去霾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日趋严重。“雾霾”出现频率的增加,不仅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卫星对地观测。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即使在无云的晴天,也很难得到大面积清晰的图像 (图1)。 图1 A, 霾污染的城市区域高分辨率卫星图像( QuickBird) 图1 B, 霾污染的农业和林业山区高分辨率卫星图像( QuickBird) 传统卫星图像去霾方法是通过多通道卫星观测数据,基于光学厚度的算法来估算地面气溶胶的含量,进而估算出霾的分布,(例如 ATCOR,德国宇航中心),然后将霾从卫星图像中去除。通过遥感数据计算光学厚度,需要较多的参数和假设,因此误差比较大,特别是对于10米以下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至今在国际上,包括北美和欧洲,还没有有成效的解决方案(实用的软件和系统)。 COOL ( ControllableObjectively Optimized Lessening/removing-haze ) 技术,基于大气散射原理,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空间模拟分析方法,将地球表面的霾污染层从卫星图像中提取出来,在使卫星图像变得更加清晰的同时,也可以定量地更加准确地评价和估算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COOL技术适用于分辨率从1-1000米的各种光学卫星图像。应德国宇航中心邀请,COOL与ATCOR在德国慕尼黑进行了各种性能的比较。结果COOL操作简单,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可以做实时去霾处理。得到德国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在与ESRI合作伙伴的过程中,ESRI的图像处理专家确认COOL技术是迄今为止,他们见过的最好,最先进,最实用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去霾技术。应当指出,COOL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无人机和航拍等,在恶劣天气下执行搜索和救灾的实时去霾处理。 图 2A,经过COOL技术去霾处理之后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 图 2B,经过COOL技术去霾处理之后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 (山区) COOL的操作演示,可以在 优酷 YOUKU: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Y2OTM3MjI4.html
个人分类: 科研试验|807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发明飞秒激光 瞬时功率可达百万亿瓦
crossludo 2012-5-29 15:07
科学家发明飞秒激光 瞬时功率可达百万亿瓦 【 导读】 飞秒激光是一种以脉冲形式运转的激光,持续时间非常短,只有几个飞秒。 飞秒就是1/1000万亿秒 ,它比利用电子学方法所获得的最短脉冲要短几千倍,是人类目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短脉冲。 飞秒激光是一种以脉冲形式运转的激光,持续时间非常短,只有几个飞秒。飞秒就是1/1000万亿秒,它比利用电子学方法所获得的最短脉冲要短几千倍,是人类目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短脉冲。 飞秒激光具有非常高的瞬时功率,可达到百万亿瓦,比目前全世界发电总功率还要多出近百倍。 飞秒激光的另一个特点是, 它能聚集到比头发丝还要小的空间区域, 使电磁场的强度比原子核对其周围电子的作用力还要高好几倍。 飞秒激光的上述特性,主要是通过四个步骤实现的:在振荡器内,利用一种特殊技术,获得飞秒激光脉冲;由展宽器将这个飞秒种子脉冲按不同波长在时间上拉开;再经放大器使这一展宽脉冲获得充分能量;压缩器把放大后的不同成分的光谱再汇聚到一起,恢复到飞秒宽度,从而形成具有极高瞬时功率的飞秒激光脉冲。 飞秒激光能像照相机一样, 用足够短的“快门”来捕捉分子运动和变化的瞬间行为信息 。因此,飞秒激光技术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控制反应、光通讯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物质在高强度飞秒激光的作用下, 由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瞬间变成等离子体 ,并辐射出各种波长的射线激光。高功率飞秒激光与电子束碰撞,能够产生X射线飞秒激光,产生β射线激光,产生正负电子对。 由于飞秒激光具有快速和高分辨率等特性,所以在病变早期诊断、医学成像和生物活体检测、外科医疗及超小型卫星的制造上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高功率飞秒激光在医学、超精细微加工、高密度信息储存和记录方面都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它可以击穿大气,从而制造放电通道, 实现人工引雷,避免飞机、火箭、发电厂因天然雷击而造成灾难性破坏。 飞秒激光也是未来能源的选择之一。利用飞秒激光能非常有效地加速电子,使加速器的规模得到上千倍的压缩。高功率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能够产生足够数量的中子, 实现激光受控核聚变的快速点火 ,从而为人类实现新一代能源开辟新途径。 相关阅读: 飞秒级激光制造强大脉冲 控制闪电击中目标 2012.04.03 最强激光产生“创世”爆炸 模拟人造太阳 2012.03.24
个人分类: 趣味科技|1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大危机事件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
sungennian 2010-8-9 17:35
-----基于本底线模型高分辨的分析 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旅游业是一个外向型和相对脆弱的产业,境内外各种突发性危机事件都可能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导致出入境旅游出现严重的衰退,被称为突发事件旅游危机。美国旅游资源丰富、科技经济发达,出入境客流量巨大,是世界旅游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然而,从1997年9月到2009年11月,美国旅游的发展受到多起危机事件的冲击,这些事件既包括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也包括发生在主要客源地的。其中,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与2008年金融海啸,对美国出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最大。本文基于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对其进行高分辨率的分析与比较,揭示不同危机事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试图从中发现某些带有规律性的资讯。 1 本底趋势线模型及旅游危机评估方法 1998年作者提出了旅游本底趋势线的概念,并发现了本底趋势线的晴雨表功能和预测功能。从1998年到2009年的10年间,我们先后开展了多项研究,有关理论模型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在总结前期进展的基础上,引入时域组合模型对其进行新的阐述,并作两点改进以提高时间分辨率。 1.1 本底趋势线与时域组合模型 旅游业的发展是跨越多个时间尺度的社会经济现象。作者从还原论的思想出发,将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划分为四种基本变化,即长期趋势项、波动周期项、年内季节项和事件冲击项,各种变化的时间尺度、动力机制及变化方式如下:旅游发展=长期趋势+波动周期+季节变化+事件旅游 1.2 月指数分解与本底线距平分析 2005年之前,基于本底趋势线的旅游危机评估以年为单位,时间分辨率低,不能准确识别像飓风灾害这样短周期事件的影响;2005年以来,我们引入了月指数的概念,为了高分辨率分析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本底线距平的概念。以各月旅游本底值为参照系,将统计值与本底值作比较,计算本底线距平值。 2 事件梳理与数据来源 2.1 危机事件的梳理 1996~2009年美国旅游的发展先后受到5大危机事件的影响,这些危机事件分别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2003年的SARS危机,2005-2006年飓风灾害以及2008~2009年金融海啸(表2)。 2.2 数据的来源 为分析5大危机事件对美国旅游的影响,本文收集1996年1月~2009年11月美国出入境旅游数据。其中:入境客流量为过夜游客,出境客流量为航空方式出境人数,数据系统准确、时空分辨率高,整个序列为14年167个月。 3 五大危机事件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 为高分辨率反映5大危机事件对美国旅游的影响,本文以四个指标的距平值为依据,绘制出入境旅游波动曲线(图5-8)。 4.1 亚洲金融危机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来说是外部的经济事件,对美国本土经济及居民出境旅游影响不大。然而,由于日韩、港台是重要的入境客源市场,美国入境旅游因此受到此次危机事件的冲击和影响。1997年7月泰国的泰铢贬值,9-11月迅速蔓延至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2008年5-12月扩散到整个亚洲,日本和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 此次危机事件对美国入境旅游影响十分明显。此次危机可分为两个阶段,2007年底香港和台湾入境游客剧减,2008年5月-2009年5月又是日韩入境客流量大幅度下降。从1997年9月起可认为是金融危机的生成期,1998年1-5月第1波危机消退,1998年6-8月第2波危机迅速扩展,在9-12月达到最强盛,1999年1-4月第2波危机进入消退期。危机波形态为W型。 依据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计算了危机期间美国入境旅游的损失。第一阶段:从1997年10月到12月,入境游客分别损失了7.6万人次、20.7万人次和29.8万人次,旅游收入分别损失4.97亿美元、5.87亿美元和5.01亿美元,损失量最大的是台湾和香港游客,大约占到总损失量的40-50%。第二阶段:从1998年6月到12月,以日韩入境游客损失最大,半年间累计损失入境游客140.1万人次,11月份损失率高达12.5%;1999年1月到4月,金融危机逐渐消退,美国入境旅游进入恢复期。 4.2 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 2001年9月11日,多名恐怖分子劫持3架飞机,分别撞击美国世贸中心和国防部大楼,导致世贸中心大楼垮塌和五角大楼受损,2900余人死亡。9.11恐怖袭击打破了美国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使旅游安全环境极度恶化,对美国出入境旅游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对此,国外学者已有很多研究,如Goodrich J N关于9.11事件对美国旅游业的影响,Adam Blake等关于美国旅游对9.11事件的响应,Vitaly S. Guzhva等关于9.11后美国公共航空的表现等,他们多运用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ARIMA)进行预测分析。这里本文借用2001年~2003年逐月的统计数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2001年1-8月美国出入境旅游形势看好,客流量距平值在本底线以上波动(特别是出境旅游)。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出入境旅游就像世贸大楼双塔发生了崩塌,入境游客月损失量达到120万人次,出境游客减少了80万人次;2001年10-12月美国出入境旅游一片萧条,月入境游客减少150-100万人次,出境游客减少70-60万人次,导致3家航空公司严重亏损宣布倒闭。2002年1月到11月,恐怖袭击的隐患尚未彻底消除,出入境旅游尚难得到恢复。2002年4-10月间,受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多次提高恐怖袭击警告级别,美国出入境旅游再次出现严重衰退,出境旅游的衰减甚于入境旅游。直到2002年10-12月份,美国旅游安全环境才有所好转,出入境旅游开始复苏。 从危机的生命周期与波形来看,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入境旅游来说,由于对游客心理造成的恐惧难以消除,恢复相对较慢波形为L形,2002年各月入境游客减少40-60万人次。2003年SARS危机加剧了这种衰退,直到2004年2月才回归本底线,危机生命周期持续2年零4个月。对于出境旅游来说,后期受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危机波形为W形,直到2002年11-12月结束,对美国出境旅游的影响期为15个月。9.11恐怖袭击事件对旅游经济影响巨大,以2002年11月为界,2年18个月旅游收入和旅游花费累计减少218.41亿美元和134.20亿美元,损失率分别高达15%和10%。 4.3 SARS危机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9.11事件旅游危机尚未完全恢复,2003年又遭遇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的危害,导致美国出入境旅游再次陷入严重的衰退。2003年SARS危机,最先出现在中国香港和大陆,并迅速波及到亚洲地区,形成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公众健康危机事件。有关此次危机事件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国内已有多个研究成果发表。而对于美国出入境旅游有什么影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鲜为人知。 SARS危机是叠加在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基础上,以中国及亚洲地区游客减少最为显著,使美国入境旅游再次陷入严重衰退,并延长了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从2003年3月开始,美国入境游客减少了100万人次,50%为SARS危机的叠加效应;2003年4-10月客流量减少了75-60万人,25%为SARS危机的叠加效应;2003年11月入境旅游开始逐渐恢复,SARS的影响已小于10%;直到2004年2-4月回归本底线,危机周期为12个月,危机波形为L形。从2003年3月-2004年3月,累计损失146.34亿美元,平均损失率达14%,危机波形呈现V形。 SARS危机紧随9.11恐怖袭击事件,似乎具有某种相对的独立性。2003年2月SARS爆发伊始,美国政府警告不要到中国及东亚地区旅游,出境旅游随之下降;2003年3-6月,随着SARS危机的迅速蔓延,月出境人数减少45-56万人次;2003年7-11月为SARS危机后的恢复期,各月出境客流量逐渐回升;2004年2-4月回归本底线,危机周期为10个月。此次危机影响期相对较短,2003年3-12月,出境旅游花费减少80.31亿美元,平均损失率11%,波形为V形。 4.4 飓风灾害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异常的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已成为影响旅游发展的重要事件。由于其影响周期相对较短,在以年为单位的统计分析中不易辨识,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在旅游本底趋势上的基础上引入月指数分解,提高了旅游危机事件的时间分辨率,并试图分析飓风灾害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从2004年5月到2006年10月,美国本土先后遭受6次飓风灾害的袭击,分别是2004年的查理飓风、弗朗西斯飓风和伊万飓风,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和丽塔飓风,2006年的阿尔贝托飓风,这些飓风多发生在每年的5-10月(旅游旺季),对美国出入境旅游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 2004年7-10月,连续发生了查理、弗朗西斯和伊万三次飓风,导致入境客流量和旅游收入距平出现较大偏离,形成一个较宽的U形谷,各月客流量损失在30-50万人次,累计旅游收入损失34.5亿美元;2005年8-10月,发生了塔丽飓风和卡特里娜飓风,入境游客减少30-40万人次,旅游收入减少25.5亿美元;2006年8-9月发生了阿贝尔托飓风,2006年底到2007年初欧洲发生强寒流,月入境游客减少20-30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减少45.5亿美元。从对6次飓风灾害的分析,可以看出,每次飓风灾害对入境旅游的影响仅为2-3个月。飓风发生时游客推迟出行计划,飓风灾害平息之后有一个小的补偿流,导致旅游距平曲线出现较大的涨落。 这可能与飓风灾害发生在美国本土,而出境旅游的目的地相对安全,对出境游客的影响是局部和小范围的。在2004年伊万飓风、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和2006年阿贝尔托飓风发生时,美国出境客流量有2-3个月的下降,游客减少10-20万人次;同时,在每次飓风之后出境旅游都有一个反弹,出境客流量较本底线有10-15万人次增加。这也说明,飓风灾害会导致出境旅游的涨落变化,波动周期和变率明显增大。 4.5 2008年金融海啸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 2008年金融海啸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2008年3月贝尔斯登宣布破产,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这场从华尔街掀起的金融风波迅速演化成为全球金融海啸,世界各大洲及主要国家无能够幸免,导致了严重的股市下跌、人员失业和经济衰退,至今尚未看到恢复的迹象。 从2008年3月到8月受雷慢兄弟倒闭案的影响,美国入境旅游开始出现明显的衰退,此为危机的孕育生成期;2008年9月到2009年11月,入境游客损失迅速扩大,月减少值在40-80万人次,此为金融危机的扩张与爆发期。随着入境客流量的下降,从2008年9月开始旅游收入出现大幅跳水,平均每月损失12-23亿美元。图7-8反映了金融海啸对美国出境旅游的影响。从2008年7月起,美国出境旅游开始出现大幅度衰退,平均每月减少25-45万人次;2009年3-5月,出境旅游衰退更为显著,每月减少42-46万人次。随着出境客流量的下降,美国旅游花费出现大幅度下滑,2009年5月旅游花费减少19.03亿美元,时至2009年11月尚未见到复苏的迹象。 4 五大危机的综合比较及主要结论 ① 金融危机导致货币贬值、人员失业、收入降低,影响到出入境旅游的需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先后导致港台和韩日入境游客减少,是局部客源地旅游危机,对美国入境旅游产生影响;2008年金融海啸,对美国出入境旅游影响很大,导致出入境旅游崩塌式衰退。金融危机生命周期长,随着危机的发生,出入境旅游下降;危机爆发之后,旅游出现迅速衰退;危机消退后,旅游秩序逐渐恢复,波形为U形或W形。 ② 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出入境旅游最大的危机事件。一是发生在美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和影响;二是直接危及游客生命安全,对游客心理及精神造成恐怖。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出入境旅游出现全面崩塌。从2001年9月到2002年12月,美国损失入境游客150-100万人次,出境游客减少70-45万人次。这与其后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有关,由于反恐战争导致基地组织扬言要在全球袭击美国,恐怖袭 击威胁难以消除拉长了旅游危机的周期。 ③ 2003年SARS是公众健康的旅游危机。虽然爆发源地在中国及东亚地区,但其高传播性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国,同时又与9.11恐怖袭击事件相连,导致美国出入境旅游再次陷入危机。其中,对入境旅游的影响是叠加在9.11事件的基础上,对出境旅游的影响可视为新的危机事件。因此,出入境旅游距平表现为不同的波形,入境旅游延长了L形谷的底边,出境旅游形成新的V形谷。 ④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飓风、洪水和强寒流等)成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新问题,直接导致房屋倒塌、公路铁路受阻、航班取消,是短周期的旅游危机事件。从2004年到2006年,美国出入境旅游先后受到6次飓风灾害的影响,其影响周期多为2-3个月。飓风灾害发生时,游客推迟外出旅游计划,导致出入境客流量明显下降;飓风灾害平息之后,被延迟旅游计划在后期实施,形成出入境旅游的反弹。因此,飓风灾害和强寒流的影响,导致出入境旅游年内变幅增大。
个人分类: 旅游管理|6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