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上海世博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十年一梦:回望上海世博园区原有绿地与植物资源
热度 7 gardening 2015-12-23 01:07
2015 年即将过去,回想10年前的2005年,本人曾承担完成了上海世博园区原有植被和植物资源的调查,而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落下帷幕也5年了,已经很少有人会谈论、甚至想起当年的世博会。 十年一梦,随着年龄的增长,偶尔会回忆往事了。当年上海世博园区建设之前的场地是什么样的?原有的绿化景观如何?让人好奇,更使人怀念。因此,在岁末之际,按照国人的十年情结,将当年调查的部分材料放在博客里, 不仅是对自己研究经历的回忆和纪念,也可以 发点时过境迁的感慨和反思。 在世博园区规划建设伊初,首先组织开展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调查和分析。2004年,受上海世博土地储备中心委托,本人主持了“ 世博园区绿化现状调查及资源利用对策研究 ”项目。2005年,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启动了“ 世博会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要素配置关键技术 (科技部2005BA908B14、市科委05DZ05814)”课题,我也负责世博园区植物资源和植物群落研究。我们走遍了世博园规划区,全面调查了世博园区内自然植物群落及植物种类、现有绿地及苗圃的植物种类和主要群落类型、树木资源和重要植物数量及其分布图等,形成了重要植物和植被的原地保护、迁移保护和改造利用等技术途径和对策,为世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材料。 可 惜的是,虽然规划之初提出要保护和利用原有绿地和植物资源,但在后来的建设中,仍然采取“三通一平”的施工方式, 几乎没有在园区内保留一棵树!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将园区内所有胸径30cm以上的乔木、地径20cm以上的灌木以及200m2以上的绿地都标注在CAD图上,建立世博园区内重要植物资源分布图,可与园区规划无缝对接,可操作性强,结果却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认认真真地做了一次无用功 。 世博会期间的欧洲馆区一角 世博园区横跨黄浦江两岸,面积5.28km2,拥有一批大型企业厂区和事业单位,老式住宅和小单位众多,建筑容积率高,绿地植物资源呈不规则点状分布,缺乏大型绿地和公园,绿地面积比例不高,但绿地类型多样,形成时间比较长,与城区其它绿地相比,具有一些特点。 当年的浦江两岸 1 植物种类比较丰富,部分地块植物资源集聚度高 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53科316属428种(含种下单位)。其中,乔木31科55属80种、灌木36科60属84种和草本植物60科161属220种,藤本16科28属32种,水生植物10科12属12种。 另外,还调查到胸径5cm以上的乔木10419株、地径3cm以上的灌木16897株灌木。 区内部分单位的绿化较好,如上海江南造船集团的部分地块、浦东钢铁集团的部分地块、上海溶剂厂、上海港机厂、南市水厂、二工大浦东校区以及雪野一村、雪野三村等一些住宅区,形成比较完整的绿地,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园区内绿地形成了“绿岛”状分布格局。 上海溶剂厂 上海港机厂 上海求新船厂防空洞绿化 2 绿化植物应用具有明显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绿化特色 规划园区内多年没有大规模建设和改造,早期建设的绿地人为干扰少,人工调整和改造较少,自然生长过程得到较好维护,绝大多数绿地植物生长良好,保留了20世纪70、80年代的绿化特色,植物选择强调适生性,多采用传统的绿化植物。如大量应用香樟、女贞、水杉、龙柏、棕榈、广玉兰、雪松、垂柳、悬铃木等常用适生树种,很少见到近年引进推广的新颖绿化植物;还依然大量保留目前上海新建绿地应用较少的槐树、臭椿、构树、泡桐、梧桐、桑树、龙柏等树种。 浦东 雪野一村 浦东钢铁厂 行道树是世博园区内的重要绿地资源,尽管仍以悬铃木、香樟等常规行道树为主,但该区仍保留早期的部分行道树,特别是泡桐、臭椿、榆树和枫杨等。如南码头路的泡桐行道树,胸径30cm以上的大径级泡桐达80多株,形成上海数量最多和径级最大的泡桐行道树群。 浦东 南 码头路泡桐行道树 浦西龙华东路臭椿行道树 3 绿化形式比较单一,绿化效果比较明显 规划园区内绿地多以厂区和居住区绿化为主,以宽阔的道路绿化带和建筑物周边配套绿化为主,成片的花园式绿地少,缺乏地形、水体等营造,与近年绿地追求地形、水体、景观、硬质小品营建等绿化形式有一定差异。 雪野一村 多采取以乔木为主的植物配置形式,很少应用草坪,地被多以麦冬和自然发育的野生草本植物为主,绿化树种种类不多,但密度适宜,树体高大,生长势普遍较好,绿量较大。同时,由于养护管理比较粗放,部分维持了植物自然更新过程,比近年新建绿地相对自然和野趣,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上海助剂厂香樟林 上海溶剂厂 另外,上海助剂厂厂区还建有一个仿古园林,小桥流水、叠石假山凉亭,植花卉、精修球,虽然不够精细,但颇有古典园林意味。 上海助剂厂仿古园林 4生长 一些特色植物 该地区的厂区和住宅区历史比较悠久,形成了一些数量不大、但其它绿地不常见的植物。如在上海溶剂厂,由于人为干扰少,绿地自然过程得到良好促进,发现了5种自然发育的陆生蕨类植物(即海金沙、蕨、 井栏边草、 假蹄盖蕨、渐尖毛蕨),而在上海绝大多数公园中,也不易找到5种自然发育的陆生蕨类植物。 上海溶剂厂大片自然发育的蕨类植物 如白莲泾村的建筑密集,绿地少,但该村发现胸径近30cm的梓树4棵,上海溶剂厂等地也有梓树分布,而目前上海梓树分布较少。 白莲泾村梓树 地涌金莲是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南缘的宿根观赏植物,白莲泾村的某居民门口生长一株约17年生的地涌金莲,据主人讲,是当年从云南引种的,根茎超过20cm,生长良好。 上海罕见的露地生长的地涌金莲 4.5 拥有独特的植物景观 (1)垂直绿化景观极具特色 :爬山虎、油麻藤、凌霄、常春藤、紫藤、葡萄等攀援植物广泛分布,老式住宅房前屋后多栽植棚架式葡萄和紫藤,多数厂区都有非常优美的垂直绿化景观,特别是一些早期的办公楼建筑和厂房,往往爬满藤本植物,如上海港机厂、上海助剂厂、上海求新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等。最典型的是上海溶剂厂,几乎所有的建筑都爬满爬山虎、常春藤等,隔墙也爬满油麻藤和凌霄等,无疑是上海垂直绿化密度最大的单位之一,而厂房内的几个“炉体”上爬山虎,形成上海极少见到的独特的工业厂房垂直绿化景观。 上海港机厂 上海溶剂厂 爬山虎爬上上海溶剂厂的废弃烟囱 上海溶剂厂 (2)部分老建筑周边绿化景观优美 :规划区内保留一些老建筑,特别是老厂和单位,建筑群周边往往种植花草树木,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已经形成与建筑相得益彰的植物景观,比较典型的有上海溶剂厂、求新造船厂等,而江南造船厂办公楼周边绿地,不仅雪松、广玉兰、喜树、水杉等树高、冠大、形美,而乔木周边和林下大量栽植木本花卉,如腊梅、梅花、垂丝海棠、木槿、杜鹃、海仙花等,冠形发育良好,花团锦簇,而且,开敞地配置篷径达2-3米宽的瓜子黄杨球、蚊母球等,呈现良好的植物造景技艺。 上海溶剂厂老建筑绿化 上海溶剂厂老建筑绿化 (3)厂区道路绿化高大浓密 :大型厂区的主干道往往拥有树体高大的行道树,如香樟、广玉兰、雪松、泡桐等,外侧往往配置5-10米不等的绿带,形成优美的道路绿带景观,典型的有上海港机厂、江南造船厂、上海助剂厂等主干道。 江南造船厂 上海振华港机厂 上海溶剂厂 但部分厂区植物生长空间局促,生境恶劣。 浦东钢铁厂绿地(后来的宝钢大舞台) 上海外贸浦东仓储公司 浦西南江路香樟 (4)近自然群落发育良好 :在人为干扰较少的单位,自然生态恢复过程明显,形成了部分近自然的绿地群落,最典型的是上海溶剂厂,除了在香樟、雪松、水杉、悬铃木、女贞等上层乔木外,自然发育良好的林下更新植物,包括香樟、枇杷等乔木幼苗幼树、蚊母、八角金盘、胡颓子等灌木以及 蛇莓、 渐尖毛蕨、半夏、薯蓣等草本地被,同时,还形成丰富的层间植物,如爬山虎、凌霄、鸡矢藤、常春藤等,形成上海市区少见的近自然复层群落结构。 上海溶剂厂 (5)滩涂湿地生态景观价值高 :龙华嘴的黄浦江滩涂,形成了约1ha的湿地,在临水的潮间带形成以藨草、芦苇为优势种,并伴生慈菇、香蒲的湿地植被;在防汛墙外侧的汛期潮位地带,形成了森林湿地,主要优势种有构树、枫杨、水杉等乔木,并混生女贞、朴树、木芙蓉、小蜡、扶芳藤、香樟、加拿大一枝黄花、野艾等植物,植物种类丰富,形成黄浦江城区段罕见有的湿地植被和潮间带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自然景观价值 。 后滩湿地 逝去的年华 本博文是在“世博园区原有绿地景观和植物资源”一文基础上,稍加修改,并增添个别照片。原文刊登在《园林》2010,(12):42-47,作者张庆费,夏檑,田旗,郑思俊。
个人分类: 城市生态|5945 次阅读|15 个评论
参观上海世博园 建议读俞正声答记者问
黄安年 2010-8-11 08:49
参观上海世博园 建议读俞正声答记者问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11 日发布 参观上海世博园需要了解俞正声在世博开园 100 天之际接受上海媒体联合专访的内容。下面全文转载俞正声答记者问,其中用红线划出的部分是笔者加上的。现在看来世博要做到 成功、精彩、难忘完全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 但是舒适度和满意度方面还需要加倍努力。对于参观者来说 , 最关注的是安全、精彩、舒适、经济。 ******************************** 俞正声:决不动用行政手段组织观众 上海干部群众完全可以信任 2010 年 08 月 11 日 07:11:50  来源: 解放日报   实事求是 以人为本 不断改进 奋力向前 俞正声在世博开园 100 天之际接受上海媒体联合专访   一、展期过半,任务没有过半,必须不自满,不松劲,不懈怠   记者:俞书记,您好!今天我们带着很轻松的心情采访您,因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上海世博会平稳有序、安全有效运行 100 天,令人高兴。开园前夕,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责任很大、动力很足、非常疲劳,晚上常常睡不好觉,那么现在,上海世博会已经展期过半,是否可以说任务也已经过半?您是否也可以松口气了,能够睡好觉了?   我们有大客流的考验,最担心的是 9 、 10 月份。(目前)园区最高峰是 55.7 万人。突破 60 万,园区会非常困难   俞正声:睡眠可能很难恢复了。当然,那是开玩笑的话。展期过半,但是我们任务并没有过半,行百里者半九十嘛。世博要做到 成功、精彩、难忘 ,我们还有 84 天。   我们以前讲 184 天要一天一天地熬,为什么说熬?因为每天都有很大的客流量,每天都可能发生一点事情,这些事情都要迅速地处理好。 每天都有几十万人在园区,我们要尽可能让他们满意一点。 从这个意义上讲,还不能说任务过半。   另一方面,我们世博会的关键,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秩序。安全的问题不到 10 月 31 日晚上 11 点半,不到最后一天闭园的时候,都不敢大意。所以,安全的问题没有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说法。同时,随着世博的进展,我们安全管理的一些办法和规则,甚至某些薄弱环节,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知晓,想在园区制造一点事件的人对我们的了解就更清楚了。从这个意义上讲, 安全的压力跟第一天开园一样,丝毫没有减轻,反而需要提高更多的警觉性。 再一方面, 从秩序的角度,我们有大客流的考验,最担心的是 9 、 10 月份。我们现在售票已经售了 5500 万张,这是前两天的数字,这两天又有增长。 手里有票而没有入园的,大概还有近 2000 万人次。票还要天天卖啊,如果 9 月、 10 月,每个月使用 1500 万张的话,平均一天就是 50 万人次,这个压力是很大的。我们经过了 100 天的运行,园区最高峰是 55.7 万人, 我看不能突破 60 万。突破 60 万,园区会非常困难。园区是照着平均 40 万人、高峰 60 万人设计的。 卫生间、餐饮点、各种休息设施,是按照这个规模来考虑的。人太多了,设施和人就不相适应了。我们还面临着艰巨的考验,所以,我们提出不自满、不松劲、不懈怠。不自满,不要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不松劲,因为大家都很疲劳了,不能松劲;不懈怠,不能碰到事情大而化之,掉以轻心,不能采取这么一个态度。 二、各方努力,不断改进,园区秩序和环境一天一天变好   记者:除了安全是重中之重外,开幕之前您提到客流的均衡以及观展的秩序是您最关心的。进入 6 月以来,客流均衡已渐入佳境,之前平均客流 40 万以上,最近几天天热,日均客流保持在 35 万左右。我们做到这一点有什么诀窍吗?   我们对客流没有采取行政的手法,没有说人多不让你来,人少了组织观众看。跟大家通报信息,通过让参观者自己选择的办法来调节客流,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俞正声:客流均衡不能说完全做到了,因为 9 、 10 月份天气比较凉快,将来售出多少票,心里还没有底。我们虽然有很多预测,但很可能 9 、 10 月份有很大的客流,要超出现在的情况。   但是整个前一阶段,基本上符合我们原来的预期,就是日均 40 万左右,秩序也越来越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们对客流没有采取行政的手法,没有说人多不让你来,人少了组织观众看,没有采取这种办法。这是靠不断地提供更多的信息来引导、告诉大家。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客流的预测系统,根据这一天外地到上海的人数,根据这一天入园的情况,根据每一天入园的规律,建立一个模型,来预测第二天的入园量。这个预测大体上是准的,除非第二天早晨突然来了一阵暴雨。所以,如果我们预计第二天有超过 50 万的人,就会在头一天的电视新闻或者电视节目,打上飞标字幕提示,预测明天客流会达到多少,请大家注意。采取舆论宣传,跟大家通报信息,通过让参观者自己选择的办法来调节客流,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我们主要是采用这个办法。当然还有你们宣传媒体,不断地介绍哪个场馆比较好,把大家看得少的场馆的精彩之处介绍出来,对均衡东西园区客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参观秩序,也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世博开园之前,我们预测了很多情况,但我们没有把场馆门口秩序作为一个突出问题,试运营期间这个问题暴露得很明显。   解决这个问题的头一步,就是把软围栏变成硬围栏。历届世博会采取硬围栏排队的情况很少。很多外国场馆也不希望门口有硬围栏,认为对外国场馆的形象有一些影响。我们要说服他们。第二步,硬围栏体制建立起来之后,总得有人来维持秩序。场馆有一点安保的队伍,远远不够。我记得是在试运行期间,我们觉得维持秩序是一个大问题,便通知各区抽调人员,全市大概抽调 3000 人,只谈任务,不讲条件, 3 天到位。光这一点还不够,就请武警在我们最热门的场馆,一起参与维持   三、最重要的作风是实事求是,正视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饰,一件事一件事解决   记者:坦率地说,在试运行期间看到很多不满意的情况,我们当时都特别担心,认为这么多的问题要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包括组织管理、服务水平要上一个台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后来发现,各个方面的改善都非常迅速,做到这些主要依靠什么?    我们园区试运行第一天,叫作狼狈不堪。 但是处于狼狈不堪的状态下,不要急。大家都迈出去一步,互相团结,互相支持   俞正声:依靠我们广大的干部、工人们忘我地工作。我讲的不是套话。我们园区试运行第一天,漏洞百出、狼狈不堪。第一个就是安检,我们安检的机器由于刚调试完,有很多的毛病,人员不熟练,速度也很慢。第二个就是中国馆的预约办法,采取预约机的办法,这么大的客流,采取这种办法是有困难的。第三个,各个场馆门口的排队办法,没有硬隔离,没有一套完善的排队体制。第四个是志愿者,我们的训练办法有问题,志愿者也不熟悉情况,这不能怪年轻的志愿者。第五个就是饮食价格和供应数量也出问题。当然还有其他问题,什么椅子少一点等等。有些问题是我们想到的,有些问题是我们没想到的。没想到的问题,有一些是工作问题,你比如说供应量不足这是工作问题。还有一些是我们原来的判断问题,我们原来担心西藏南路和马当路大客流,门口的安检问题会很多,实际上那天拥堵的是上南路,还有高科西路、长清北路。为什么呢?大家想看中国馆。我们对大家对中国馆的热情估计不足。   这是估计不足,还有些问题,我们有所估计,就是票检机啊、食品价格啊,但这要检验一下。所以,造成了 4 月 20 日世博园第一天试运行,叫作狼狈不堪。   记者:您竟然用了狼狈不堪这样一个词?   俞正声:确实是狼狈不堪。但是处于狼狈不堪的状态下,不要急。正视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盖、不掩饰、不回避。什么叫作不埋怨?不要埋怨底下。大家都埋怨,都埋怨世博局,世博局很辛苦啊,干了很多天了,而且很多重大问题,没有一个试运行是难以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的判断错误,也不是他们的判断错误,是我们的判断错误,对人们对中国馆的热情估计不足就是我们的判断错误。一项一项研究怎么解决,要采取正视问题的态度,不是回避问题的态度,不是互相指责、互相埋怨的态度,而是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态度。   我记得那几天天天晚上开会,第一天我们研究问题定了 10 件事。就是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谁来负责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定。我们定一件事容易啊,而世博局的这些工作人员要不分白天黑夜,把这些装置搞到手、摆上去,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他们是连续多少天的奋战!   我们幸亏有这么一个试运行。有的问题分歧很多,像中国馆预约券,有人主张网上预约;有人主张是进园之后再排一个队,去领预约券;有人主张干脆不要预约券,就在中国馆门前排吧 ; 还有主张现在的办法。中国馆是 5 万客流量,而且想看的人太多,采取网上预约是有困难的。在园内再排一次队,领预约券不可取,你让人家排两次队干什么。在馆门口排队,几万人的排队。沙特馆一天的入馆数量 2 万人,你看现在排队排到什么程度了,中国馆是 5 万人的流量,这个排队不知道要转到哪些地方去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就采取现在的办法。当然,现在的办法也有缺点。入园的时候就发券,他不想要的也给他了,容易导致黄牛倒票,这是它的缺点。但是利弊权衡,这个办法最稳妥, 两弊相权取其轻。   一开始,我们就采取不互相埋怨、而是互相支持的态度。园区是最困难的,各部门要支持园区,大家都往前迈一步,减轻园区的压力。同时园区能交出的工作就交出去,比如说餐饮交给商委等,园区集中精力解决服务问题。大家都迈出去一步,互相团结,互相支持,一件事一件事解决,正视问题,不回避问题,所以才有了目前的局面。   记者:对于试运行和运行期间的一些问题,您态度一直非常明确,多次提到不回避、不掩饰,要认真地研究,不断地改进。大家把它视为办博到现在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对这个财富的价值,您怎么看?    对问题不要掩饰,也不要炒作。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人不能是政客。政客是做秀的。 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一直改进到 10 月 31 日晚上 11 点半   俞正声:说是最大的精神财富不一定准确,它是我们一贯的工作原则,对问题不要掩饰,也不要炒作。 4 月 20 日有很多问题,我当时想的是不掩饰、不炒作。我们一个政协委员,给我送了一摞子香港的报纸,里面有对一些问题的负面报道,我翻了一下,这些事我都知道。那天我坐在指挥中心的时候,大屏幕可以看十几个画面,现场的情况一清二楚。所以,他们的报道我都很清楚。怎么对待这个问题?不回避,不要回避这个问题,有问题你就要承认。不炒作,就是不要渲染,炒作之后搞得我们工作人员信心都没了,世博会怎么搞?还是要鼓励大家。一个基本的工作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你看一看今年 1 月份韩市长的工作报告,讲我们工作中的问题是不回避的。我们去年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讲问题也是不回避的,我们一贯主张不回避问题的原则。当然我也不赞成故意炒作,把一个问题渲染。有些问题是暂时解决不了的,有些问题是工作中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制度性的问题。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这个事情才能前进。有人说它是一笔财富,这是我们党一贯的实事求是的传统,这是毛主席、小平同志再三强调的。作为一个领导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人不能是政客。什么是政客啊?政客是做秀的。政客的作风势必要掩盖矛盾、掩盖问题,他怕自己丢选票。共产党的作风是实事求是的,我们办世博会最重要的一个作风就是要实事求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我讲过,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一直改进到 10 月 31 日晚上 11 点半。这就是反映一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  四、我们不赞成她们的做法,不等于不保护她们的权利   记者:说到改进工作,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 5 月 30 日在园区内举行的韩国古典与流行音乐会,游客热情非常高涨,争抢入场券,导致个别歌迷中暑。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意外,但这件事给活动的组织方提了一个醒,在以后的活动当中,方法要改进。   (狂热的歌迷)做法不好,但不等于要对她们采取粗暴的办法,要爱护她们。她们在那里守一夜的时候,我们的武警,我们的公安干警给她们送水,天冷了给她们把雨衣披在身上   俞正声:在园区内不组织重大的歌星活动,是我们在 2 月份定的原则。因为进去可以领票,领票和买票不一样,很容易争前恐后,秩序维护很困难。当时问有没有已经预定演出的,告诉我们只有日本的 SMAP 团组,此外还有一个韩国的,影响力不大。   到 5 月 29 日晚上,就发现很多人在园区出入口的那个围栏外面坐着。主要都是 20 岁以下的小女孩子们,她们的狂热程度,我们没有想到。所以,杨雄同志、洪浩同志当天晚上开会部署,第二天安排警力布置硬隔离,使排队秩序不混乱。但当天晚上的这个部署还是估计不足,第二天歌迷就拼命往里跑,跑的速度又快,我们布置的警戒线也冲破了。跑的过程当中,有人扭伤了脚。后来换票换了 1000 多张,把预定要换的换了,就停止了。当时这些人不走还在那里等着,从早晨一直等到晚上。晚上我去了,看看这个晚会还能不能搞啊,他们怎么老在这儿啊?先是使在那里继续希望进场的人和外面隔离,只能出不能进,把门口妨碍演出正常秩序的人数压缩到最低限度。然后呢,设置了若干个隔离线,使有票的人可以有序入场。大家入场差不多了,我们又跟韩国方面商量,里面还有一定数量的座位,就把这些等了一天的小女孩子又放进去了。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网上说受伤了多少人、打武警,没有发生这个情况。女孩子嘛,她们对武警没有什么,就是一种狂热。她们做法对不对呢?当然不对,你狂热不能冲警戒线啊,但是她们是小孩子,不能过多责备小孩子。有些人认为不该对韩国的歌星这么狂热,这个观点恐怕难以站得住脚。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过分狂热固然不好,但她喜欢这个东西无可非议。作为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这么做,你是有权力的,但是你不能强加给她。现场就有一个老太太,她坐在草地上,坐了一天了。她说我的孙女进去了,我要等她出来。所以,对于这些狂热的歌迷,不能采取简单的做法。是不是把她们拉走?不能这么办。如果场内有空间,还要放她们进去,还要爱护她们。她们的做法不好,但不等于要对她们采取粗暴的办法,要爱护她们。她们在那里守一夜的时候,我们的武警,我们的公安干警给她们送水,天冷了给她们把雨衣披在身上。要爱护她们,关心她们。不赞成她们的做法,但不等于不保护她们的权利,这是我们处理事情的原则。 五、观展人数多少不是决定性因素,无论如何不动用行政手段组织观众   记者:回看刚刚开园的时候,也有令人挺担心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客流最少的时候不足 9 万人,那个时候俞书记您担心过吗?   有的人说人少挺没面子的,我们组织一点观众吧。(但是世博会)是一个群众花钱,还要受适当的罪,才能得到适当的幸福和感受,是这么一个活动。采取组织的办法是不适宜的   俞正声:担心, 说不担心也不对。因为我们在国际展览局大会上有一个注册报告,是经过会议通过的。这个注册报告中我们预计是 7000 万人次,是一个预测的数据。平均 40 万人,高峰 60 万人,极端高峰 80 万人,这是报告里面写的。 现在看这个预测应该说是准确的。平均 40 万,这是比较准确的。 极端高峰 80 万,我看不行,我们受不了,极端高峰到 60 万我看就到头了,到 60 万我们就想办法劝大家千万不要进场了。里面人太多了,容易出安全事故,总要想办法劝劝大家。    5 月份一开始人很少,人太少了,毕竟是一个问题,好像大家都不想看似的。办了半天世博,大家都不想看,办世博就很没有兴趣了。这个时候我们研究过多次,第一条就是讲 7000 万是预测数,不是我们必须争取的数字。这是第一条。这一条不是那个时候才讲的,今年 3 月份人代会上,上海代表团有一个开放的、记者们可以旁听的会。有一个记者就跟我提一个问题,说你们怎么样、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可以达到你们 7000 万的承诺。我说不是承诺,是预测。我们代表团都乐了。所以,我们那个时候研究, 达到 7000 万人次预测的数固然好, 6000 万就不好吗?不一定, 6000 万、 5000 万观众看着很舒服,未必是不好的事。第二条,无论如何不能动用行政手段组织观众。有的人说人少挺没面子的,我们组织一点观众吧。世博会不能组织观众,为什么呢?它是群众自愿参观的,而且自愿参观情况下还要受罪,排队是受罪啊。他还要花钱,就是你大礼包送给他,他进来吃饭要花钱,他坐车要花钱。它是一个群众花钱,还要受适当的罪,才能得到适当的幸福和感受,是这么一个活动。这种活动采取组织的办法是不适宜的。虽然参观世博可以得到知识,得到启发,或者说得到某种教育,但是这种东西是要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   我们当然也提出过一个要求,要求市里各区的干部、各有关局的干部要看城市最佳实践区。我们提出各区要组织乡镇的领导看一下最佳实践区,这是送上门的学习机会。最佳实践区的很多做法不一定我们现在能做,它的很多绿色建筑、绿色的理念是需要成本的。但是很多思想和理念,我们是可以受到很多启发的。   记者:您认为客流达到预期和世博会的成功与否之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或者您怎么看待这个关系?   俞正声:人数多少是一个相关因素,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5000 万、 6000 万可以说是成功的, 7000 万也可以说是成功的,主要不取决于人数。我心里希望是多少呢? 我心里希望每天 30 万人,大家看起来比较舒适。每天 30 万人,总数就 5000 多万,不到 6000 万吧,我觉得也可以了。现在看来 7000 万是要突破了。我们希望不要出现 9 、 10 月份的极端高峰,每天突破 50 万就受不了了, 40 几万还能够忍受, 55 万就很勉强了,突破 60 万那是非常难受的。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有可能的话尽可能提前。当然现在天热,但现在 30 几万人次,特别是晚上,南方人对这个天气还可以忍受的,最好抓紧看。   记者:现在放暑假,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参观世博,对于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和提醒呢?   我听说有的学校暑期作业布置(作文)参观世博会有感,这个方式不好。孩子们进来就是玩,别给他赋予那么多学习任务   俞正声:参观者一人一个想法。 孩子们第一要自愿来。我们上海市教委通知各个学校,不要组织学生参观。组织孩子们参观弊端很多,参观是一个自愿行为。我听说有的学校暑期作业布置(作文)参观世博会有感,这个方式不好,等于逼着他们参观。 孩子们参观,重要的不是我们的建议,而是他们的喜好,喜欢什么看什么,孩子们进来就是玩,别给他赋予那么多学习任务。他们好好玩就是了,怎么高兴怎么来。要说给他们一点建议,就是不要挤着看排大长队的馆,多看一些排一个小时的馆,来日方长,他们还年轻, 把一天的时间耗在四五个小时的长队上,对孩子来说太可惜了。 所以,多看、多玩,怎么高兴怎么来。   六、千千万万同志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世博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记者:台风和雷暴雨都是接下来有可能迎来的考验,而当前最大的考验就是高温天气。参观者辛苦,一线工作人员更辛苦。前两天您到园区慰问,有一个镜头大家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您为一位工作人员擦汗,很想知道您当时的感受。   俞正声:战士很辛苦,的确很辛苦,衬衣都湿了,汗一直往下流,我是下意识地帮他擦一下。不光是战士们,还有公安、安保志愿者等。有一个女安检员带病上岗,要蹲下起来多少次。下岗的时候,一下晕倒了,门牙磕了几颗,缝了好几针。我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她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这样的事情园区有很多很多。我在园区里面看到一个志愿者,白头发的,在场馆门口维护秩序。我问他,你这里为什么不安一个遮阳的东西?他说我得来回地走啊。我说你带伞没有?他说我不能打着伞啊,我没带。我说下雨天怎么办?他说下雨淋湿了挺好的,淋了舒服。 50 多岁的一个老人啊,就这么工作。所以,我们的很多事情是靠基层一线的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负责沙特馆的一位安保人员姓田。他们一般工作安排是工作十几个小时,第二天休息一天。他是工作完十几个小时,晚上住在那里,第二天早上把上午班上完,下午回去睡觉。从开园到现在一直如此。   我们园区为什么有很多工作可以改进得快,为什么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秩序,主要靠这些园区和全市的很多同志。大家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知道白天黑夜地工作,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像环卫工作,扫地要戴着帽子,有的帽子还要遮住脖子,这么热的天,一班从早晨 5 点一直到下午 4 点多,然后再有一个班干一夜。我问过一个女同志,我说你衣服是不是每天湿几次啊?她说是的,湿几次又干了。我说工作很辛苦,谢谢你。她说习惯了。我说你工资多少?她说 2000 多一点。我说低不低啊?她说挺好的。她是闵行的一个女工,她没有认出我,她不是当着领导说好听的话。我怎么知道她没有认出我呢?过两天我收到这位女工的孩子的信。当时我跟这位女工谈完之后,旁边一个人要过来跟我照相,我跟清洁工说我们三个人一块照吧。孩子信里跟我说,照相的人后来跟女工说,刚才跟你照相的是咱们市委书记。我知道这个女工当时没有认出我,她的回答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她觉得她工资可以了,她觉得她做的都是应该的。   我们园区能够有这么好的环境,这么清洁的环境,很少有人埋怨我们的厕所,在大活动里面,这么干净的环境,这么干净的厕所是很少有的。靠什么?靠我们一线千千万万人在那里,忠于职守,辛辛苦苦地工作。我看到那个战士,我就想到很多这样的人。   记者:很多小白菜刚开始当志愿者的照片都是白白胖胖的,但现在都晒得像黑炭一样,我们都特别感动。这些志愿者其实是所有工作人员的缩影。每个人都尽全力奋战世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这么精彩的世博。   俞正声:志愿者很不容易,刚上岗试运行期间埋怨声一片。这首先是我们的责任,培训的方法不行,后来我们改变了,我们先请他们进园,自己去转,自己去看。第一批志愿者是复旦的,可能还有别的学校。他们自己搞了一个志愿者的手册,几十万字。就是每个岗位,人家可能问什么问题,问题怎么回答。后来,又把这个手册送给了下一批志愿者。这个靠我们是做不出来的,它变成了一个很自觉的改进工作的动力。我昨天看报,我们 A 、 B 片区管理工作的副部长叫莫贞慧,她写了 7 万多字的工作手册。这个不是我们下达的任务,她把自己的工作梳理下来,哪个岗位要注意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什么问题怎么处理。   我们园区内每天有 10 万名职工在里面工作。世博局的人是少数, 2000 人吧,大量是各种服务团队,包括餐厅、环卫、公交司机们,这些人都勤勤恳恳地工作。当然,个别人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绝大多数人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使得我们园区秩序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改善。   记者:如果说小白菜们是大家看得到的一道风景线,那还有看不到的风景线,就是园区内的 20 个临时党委以及它们身后的一大批共产党员。您对他们如何评价。   俞正声:我们的党委、我们的党员确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像中国馆成立了临时党委,这个临时党委管什么呢?中国馆情况很复杂,有 31 个省区市馆。中国馆的馆长是国家贸促会派来的,中国馆的具体工作人员是上海市组织的,还有各种服务团队在里面。怎么样使这些人形成一个统一的意志,形成互相配合的局面?我们就建立了中国馆的临时党委。你不管来自于哪个省,每个省区市展馆都要建立一个支部,在中国馆临时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国馆临时党委的任务是干什么呢?第一,要团结好大家,一起为世博的目标服务。第二,要服务大家,就是来自各方的人有什么困难,要帮他解决。第三,要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第四,通过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使各个省区市馆和中国馆有一个蓬勃向上的气氛。一开始有很多扯皮的事,成立党委之后慢慢地磨合,现在非常团结向上,这就是党委的作用。  七、对涉博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明察暗访,依法整治打击   记者:现在世博纪念品热卖,在园区周围有一些小商贩在卖假海宝,还有假的纪念品。另外,预约券非常热,有倒卖预约券的情况,甚至还有卖假预约券。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俞正声:现在有倒卖、伪造跟世博有关的票、券、物的行为。这当然是违法的。在这些方面,就是要加大依法整治的力度,公安、工商携手,已经搞了一段时间,有所好转。同时也要研究遏制它的措施。比如说伪造中国馆的预约券,我们现在搞成智能预约券了,这个难以伪造。   倒卖入场券,就是世博园区的门票。有收购大礼包的,有人不去,低价卖了算了;还有的就是拿学生证买学生票,学生票便宜嘛,卖给门口的人。这里面的漏洞,要加强明察暗访的力度,依法加以处理。   记者:前段时间园区内出现小贩贩卖盒饭,我们分析认为,可能同园区内餐饮价格偏高有关。大家关心,园区食品价格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吗?   俞正声:园区的餐饮价格,是按照繁华市区的同类商品的价格,跟餐饮企业的合同上是这么写的。这势必给多数人的感觉比较贵。我在园区里也吃过一次面,据说跟园区外差不多价格。我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人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在文化中心的地下,那个地方去的人少,不用排队,去那儿就吃,价格跟外面差不多。但是一碗面上来,面条好像份量少一点。所以,大家反映园区内价格高,是有道理的。按照同类繁华地区的价格定价,有没有它的原因呢?也有,因为物流成本高。进园区的入园安检、车辆安检,物流成本比其他地方要高一点。世博局为了使他们降低成本,已经把原定按照销售额 8% 作为占用物业的一种费用降到 3% ,降了 5 个点。同时,市里组织物价局进行物价检查,要求明码标价。市物价局判断你这个标价和繁华地区的同类价是不是大体相当,大家如果发现它标的价和销售的价不一样,你们要举报。但是我估计大多数人感觉价位比他平时接触到的要偏高,这恐怕是事实。为解决这个问题,试运行的时候,新亚大包进去了,现在还有卖面包,卖一些方便食品,使低消费的人也有他的消费渠道。   园区内推着小车卖盒饭,这是禁止的,因为盒饭来源不清,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天热以后危险性很大。但是有一些餐馆门口有卖盒饭的,这个我们支持和鼓励,因为它价格便宜。要通过正规渠道去取得比较便宜的食品,同时要避免有风险的食品。   记者:在世博会开幕前,您强调反对不正之风。现在已经开园 3 个多月了,各个场馆的工作人员都特别熟悉了。我们也听到一些反映,有工作人员彼此互开方便之门。对于工作证的使用以及 VIP 待遇方面,我们有什么样的规定和管理措施呢?   俞正声: 利用工作证看世博园,规则上没有禁止。世博园区的工作人员,他在工作之余看世博园并没有禁止。现在工作证的弊端是什么呢?就是每天早晨在还没有开园之前,有工作证的人提前入园,他跑到热门场馆排队,把最先的位置占了,这对游客不公平。 现在我们进行查处,跟参展方达成了一致,这种行为侵犯了参观者的利益,利用工作证提前去排队,各个参展方要处理。有的参展方警告,有的就开除。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这个情况有所好转。   至于说世博园区开的时间长了,彼此熟悉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走 VIP 通道,或者叫做绿色通道、快捷通道吧。这个情况是有的。 绿色通道的问题,园区的组织者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谁能够走这个通道,是参展方的权力。比如说我开了一个馆,我让谁优先走,是我的权力,组织方无权干预。但我们商量了一个规则,年纪大的是不是让他们走。商量来商量去,最起码的线是 75 岁,超过 75 岁让人家走,腿上有残疾的也是不是让他们走。这个参展方都同意了,变成大家共同愿意执行的共识,但并不是强制性的,有些馆至今没有执行。   正因为是参展方决定的,所以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可能会发生。那么组织方干什么呢?组织方的任务就是把组织方推荐给参展方享受贵宾礼遇的这些人,要按照有关标准来执行。   八、世博会文明状况是好的,有不美好的让大家看见也不用大惊小怪   记者:有议论表示,这次世博会绿色通道的使用和一开始存在过的争抢预约券现象,暴露了参观者素质问题。但许多人对园区排队秩序、参观者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等文明行为的表现也有充分肯定。您对园区内观博文明程度有何评价?   我们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要展示,但是更重要的是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   俞正声:文明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中国现阶段我们经历了快速发展,应该说 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不相称的,是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所以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不奇怪,我们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要展示,但是更重要的是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有很多美好的,也有不美好的,不美好的让大家看见,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有插队的,我们插队情况比很多国家要严重;也有不正之风,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 这是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世博会中间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随着世博会的推进,它也在不断地改进,大家有一个适应过程,现在的排队就比以前好多了,不排队,就有一个公众的谴责和舆论的谴责。但是,不文明情况是存在的。   另一个方面,是要适应这种不文明的情况,要改进我们的工作。有些不文明的情况,比如说扔垃圾,你多装几个垃圾袋,大家就扔进来了。当然你自己带一个垃圾袋,参观完再扔,这是更高的文明要求。而现在没有达到这么高水平的时候,可以在参观通道的两侧多装几个垃圾袋,设施要替大家考虑。当然装了垃圾袋比不装要难看得多,但是,我们的设施要符合我们现在的文明情况。硬隔离围栏比软隔离围栏就是难看,也是为了适应现在的状况。有些人为了抄近路老是踩草地,那就把草地改成硬路。那天我给世博局又出了一个课题:有些地方,人们就愿意躺在草地上。我说能不能换成人造草皮,塑料的,让他们躺算了。从文明的角度,他躺在草地,人少没有问题,人多了把草地都压坏了,现在总要考虑这种情况。我们的文明程度还没有到这个水平,我们要使不文明的影响减少。   记者:其实世博会也是一次文明程度的大检阅,像您说的文明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交出来的答卷会让人越来越满意。   俞正声:现在比以前越来越好了。所以,从我们现在的国情和全国的一般状况而言,世博会的文明状况是好的。 九、这些馆拆不拆?原则上要拆除,少部分保留有可能,具体还在讨论中   记者:我也注意到前一段时间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世博会的闭幕日期不会往后推,但是中国馆在闭幕之后继续开放一段时间。公众比较关心会开放多久,大家非常关注的热门场馆会不会保留呢?   俞正声:世博会闭幕时间肯定是不会推后的。我们的申请报告当中都规定了开幕日期和闭幕日期,写得很清楚,世博会结束时间就是 10 月 31 日,这是没有疑问的。   这些馆拆不拆?一般规章和特殊规章,是在国际展览局的大会上通过的,原则上要拆除,而且限定时间要恢复原状。参展方他们的责任是要拆除,并且要恢复建设前的原状。也有特例,参展方跟组织方共同认为有保留价值的,可以留下来。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来,可以留少部分,少部分展馆留下来是有可能的,其它的原则上要拆除。具体留还是不留,如果留,留哪些,都还在讨论当中。   记者:这个悬念的揭晓也要等到世博后期。   俞正声:中国馆已经说过了,闭幕之后还要至少开半年,大家还没看够。要做一个计划,那时中国馆要开,走什么通道,怎么参观,怎么排队,就不一定采取预约券的办法了,也不会早上 9 点搞到晚上 11 点半了,恐怕就是正常的上下班时间,保持一个正常的节奏。方案有待细化,比如说是免费票还是适当收一些维持运营的费用,都没有定。  十、办博实践证明,上海干部群众完全可以信任,可以依赖   记者:现在展期已经过了一半多,您认为上海世博会举办到现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推动科学发展的意义是不是体现得越来越清晰了,接下来的工作会不会重点转向发挥后世博效应?   最重要的还是办博的一种精神。上海处于经济转型期,转型是很难的,需要一种创新的精神,需要一种改革的精神,需要不断破解难题的精神   俞正声:发挥世博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我们立了课题,请一些专家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世博会肯定会对上海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而且已经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交通的改善就是一个明证。我们原来设想的很多应对交通拥堵的方案都没有用上。包括限制公车等都没有用。现在大多数时间的交通比去年同期还要好,主要是轨道交通发挥了作用,这就是世博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很大的收获。   从长远来看,世博的城市发展理念、节能减排理念,以及世博科技,对我们上海的发展具有持续的推动力。不过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办博的一种精神,世博会结束的时候我们要很好地总结一下。我现在想,第一,当年敢办博就不容易。这么难的事,当时是黄菊同志、匡迪同志在上海的时候,下定决心要办,我现在想他们胆子真大,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第二,就是办博过程当中很多同志涌现出的精神和决心。从去年年底到今年 4 月 20 日试运行前,很多人问我们,你们搞不完吧?我当时问了世博局管基建的同志,叫丁浩,他原来建设过上海光源工程,光源工程的要求是很高的。我说你跟我说老实话,能不能按时完工。他说能。我在工地上问世博文化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是上海建工集团的,也是白头发了。他说我搞了一辈子工程,这个工程是进度最紧的,我们进场太晚,设计方案定得太晚。我问他能不能如期完工,他说您放心,保证能。真的是按期完成了。他们身上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我们上海的这些干部是可以信任、可以依赖的。我们对自己的市民要有信心,我们对自己的干部要有信心。   我们的开幕式,第一场彩排我看了。总导演是滕俊杰。完了以后,大家提了很多的意见。最后我说,就听滕俊杰的,你该怎么定怎么定,不管谁讲什么话。开幕式一场下来,其实很难, 30 分钟文艺演出,你又不能讲场面,你跟奥运会不能比场面。 30 分钟能演什么?演出一个精彩的开幕式,非常非常困难。最后开幕式演完之后各方赞誉声不断。中央领导跟我们说,非常好,既体现了海派的文化,很精致,又体现了五大洲同庆。中央领导人把我们节目的核心东西一下子抓出来了。   这就说是要相信我们的干部。我们上海的群众,我们上海的干部是可以把事情做好的。   我今年 3 月份开完人代会坐飞机回来的时候,东航的一个乘务员,后来我知道她是乘务部四分部的党总支书记,她跟我说,俞书记啊,你放心吧,我们能做好,而且能做得比你想的还好。事情真是这样,我们上海能做好,而且比我想的还要好。   记者:从申办到筹办、到试运行到现在,整个过程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筹办世博的经验和财富与接下来十二五规划会结合在一起吗?   俞正声:搞好十二五规划还是要有一种精神。上海处于经济转型期,不能追求过高的发展速度,但是不意味着我们没有面临很多的难题。转型是很难的,需要一种创新的精神,需要一种改革的精神,需要不断破解难题的精神。所以,讲到世博与 十二五,首先是发扬这种精神。现在世博还没有结束,谈不到总结这个精神。但是我们经历的过程,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干部是有这种精神的,那就是拼命工作,努力向前,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好。只要有这种精神,十二五可以克服很多困难。当然世博的很多城市发展的理念,我们在十二五规划当中要很好地吸收,如人与人互相融合的理念,城市协调发展的理念等等。   记者:世博带给我们感动的人和事,我们作为媒体也要结合创先争优、立功竞赛活动,进行深度挖掘和报道。俞书记对此有什么建议呢?   写世博报道要写人,要跟我们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   俞正声:我看昨天解放日报四版写了很多世博的事,有几篇报道都写得很好,把一个活灵灵的人写出来了。写世博报道要写人,写大家怎么样为参观者服务,为参展者服务,怎么忘我工作,在忘我工作中得到自己心灵的升华。写好报道要深入,跟我们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就可以写好。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8/11/c_12431232_10.htm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