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电子邮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网易126和谷歌Gmail不搭GA?
热度 4 Liweigang 2012-7-1 20:24
网易126和谷歌Gmail不搭GA?
科学网一位研究生网友发来邮件问微博课题事,等了几天没见回话,急忙又在博客留言询问。笔者是个 @Man ,时时查询邮件。虽说巴西在地球的另一边,但邮件走上四万里也只是一瞬间的事儿。看来是网络通讯某环节掉链子了。 分析再三,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小弟是网易常客,邮箱网域 126 。笔者是 Google的 客户,每天发 Gmail 若干。难道 126 和 Gmail 不搭 GA ? 谁之错?网易有东方人的傲气: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讽,从没有放弃过 ... ; Gmail 更是西洋式的牛 X : Over 10263.446846 megabytes (and counting) of free storage 。这水太深了,并非我等搞得清楚!也许需要开复博士请他们到工场里来杯创新咖啡,看能不能搞掂。 学生说算是他考虑不周,网络通讯还有这档子事,又注册个 Gmail ,这才对上了话。 结婚不能犯冲,吃饭别忘口忌。以后给朋友打邮件,先看看对方的信箱网域合不合某些大佬的口味 ... 126 的邮件到 Gmail 的路径无限远?
个人分类: 社交网络|6889 次阅读|9 个评论
老师怎样对待学生的邮件?
热度 12 sqdai 2012-4-5 07:52
拙文“学生怎样给老师发邮件”发表之后,博友 jacshu 向我提了一个建议:发一篇老师怎样对待学生的邮件的文章。我觉得这一建议很有意思,于是欣然命笔,写下如下短文。 近年来,电子邮件日益成了人际沟通的重要工具,每天在网络空间中穿梭的邮件数以千万计。总的说来,我认为,学生给老师发邮件,老师一般应该给予适当回复,是为“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方面我还做得不够理想,写成此文后,我将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 细想之后,我把学生给老师的邮件分成如下类型: 1. 交卷型 。向老师递交作业、考卷、阶段小结、论文稿等等。上文中提及的邮件即属于此类。 2. 求教型 。学生就某些学术问题求教于老师,希望给予答疑解难。 3. 求助型 。请老师写推荐意见或评议意见等等。 4. 征询型 。在选择研究方向、专业、导师等问题上情况不明或犹疑不决,征询老师的意见。 5. 倾诉型 。在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难、挫折、伤心事,向自己信得过的老师倾诉,渴望得到某种慰籍或指点。 6. 问候型 。重大节日前夕或节日中,向老师致贺;老师遇到健康等问题时向老师表示问候或关心。 我想,老师对学生的邮件的基本态度应是:认真阅读学生的邮件;尽可能给予及时回复;对邮件表达的欠缺礼仪之处,不予斤斤计较;对学生的请求,若力所能及的,就伸出援手,而力所不及或不情愿的,就说明理由。 下面说说对各类邮件的具体做法: 1) 对于交卷型邮件,能立即处理的,就处理并回复,不能及时处理的,我通常用“来件收悉,阅后详复”之类的话给予回复;同类邮件涌来时,集中地进行“批处理”。上学期有一位学生收到这样的回复后,发邮件问我:“老师,您是什么意思?”我不得不告诉他:“我是说,你的邮件中的附件收到了,批改后给你详细答复。”学生回答:“呵呵,明白了!谢谢您!”这是一件少见的个案。然而,至今我还欠了不少学生这样的“详复”,做个性化的“详复”实在很费时间。 2) 对于求教型邮件,自己能答复的,就直接答复,而自己回答不了的,就转问别人后回答,或者将问题转给自己的朋友,请他们帮忙作答;实在回答不了的,就据实告知。 3) 对于求助型邮件,能帮的就帮,帮不了的,就坦诚地告知原因;只有在个别情况下,自己不情愿做的(如基于某种理由不情愿成为推荐人),回答了又会引起尴尬的,才不予回复。 4) 对于征询型邮件,一般如实告知相关情况和自己的见解,并申明仅供参考。 5) 对于倾诉型邮件,一般在深思熟虑后给予详复,努力做到不辜负那些贴心的学生对自己的信任。 6) 对于问候型邮件,若是一般性的节日贺信,通常不逐一作答,有时找机会群发表示感谢的邮件;若是有的放矢的某种问候,会认真作答。 近年来,身边的青年朋友越来越多,在回复邮件方面有时力不从心,会顾此失彼,没能及时回复,甚至遗漏回复,这里请朋友们鉴谅,今后会努力做得好一些。 对于我这样的老教师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看到周围的晚辈朋友的迅速成长更感到欣慰的了。 谨写出上述想法和做法,以期与博友们做进一步探讨。 写于 2012 年 4 月 5 日晨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13027 次阅读|19 个评论
骚扰人的电子邮件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2-2-20 20:59
晚上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是收到我的一个电子邮件,看看我是否真的出事了。看来,我的邮箱被HACK了。 下面是那个邮件的正文。真是骚扰人啊 “Just writing to let you know our trip to Spain Madrid has been a mess. I was having a great time until last night when we got mugged and lost all my cash, credit card and cell phone It has been a scary experience, I was hit at the back of my neck with a club. Anyway.I'm still alive and that's whats important. I'm financially strapped right now and need your help. I need you to loan me some $$, I'll refund it to you as soon as i arrive home.Please let me know what you can do”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87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网的教授博士们有没有收到这个的?
热度 3 Amsel 2012-1-31 12:21
  更有没有转发的?   这个邮件转到我的信箱里面了,一看居然已经转了几波,发件人多有.ac.cn和.edu.cn后缀的,我真服了。   难怪科学网的话题 (不论是政治话题还是科学话题) 一副民智未开的样子。   信里的pdf附件根本没去打开。说到日本,最重要的新闻是未来50年人口要衰减三分之一,65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40%以上,陷入不可救药的老龄化——这些数字足以对“反日爱国”情绪进行祛魅了吧。   不过,日本老龄化的今天,就是中国老龄化的明天——时间相差二十年而已。    邮件如下: Sent:Sun Jan 22 09:25:50 UTC+0800 2012 Subject: Fw: 转发: Fw:Fw:Fw: 转发:日本大使說他不相信這封電子郵件能在兩週內到達 400 萬人手中,否則他向中國人道歉 ( 請 速 多 轉 傳 發 ! ) 即将是春节了,国外侨胞转来这封信,令人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转发下去。 Z.F
个人分类: 政治|335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如何与教授用电子邮件联系
热度 1 bnurensuting 2012-1-29 22:04
【转载声明:转自豆瓣,出处尚未考证】 去年秋季,参加了一次工作坊,主题是“大学的电子邮件礼节”。尽管当时颇有“醍醐灌顶”之感,但随后课业催人老,一直顾不上整理。后来学期结束,国内也有不少旧友正要面临邮件联系国外教授的问题,所以把这些玩意分享给大家。这些信息来自研究生写作中心,较为权威,可以放心实践。   内容很多,我只整理那些“醍醐”。因为这些是我自己犯过错误的地方。 1. 邮件主题(subject)不需要写自己的名字。名字是在邮件系统设置里设定好的,在发件时会替换显示实际地址,所以无需在主题里再写一遍。 2. 在第一封邮件中称呼对方,两种正式的方法如下。其他的方式都是错误的。(例如Prof.、Hello、全名云云)   Dear Dr. *** /Dear Professor ***(***是姓) 3. 收到回信后,可以根据对方的落款,决定下一次如何称呼。如果对方落款只有名字(first name),那么下一次可以用名字称呼。如果对方落款是全名或是名字缩写,那么下一次仍然要用正式称呼。不过,在任何时候,用正式称呼都是保险的。 4. 正文的第一句话必然是介绍自己。这句话必然要遵循这个格式:My name is *** (全名),and I am … 例如:   My name is Jeremy Bentham, and I am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Queen’s College, Oxford. 5. 正文的第二句话必然要解释自己是如何知道对方的。分三种情况:有人推荐;无人推荐;两人原本相识,但很久没有联系。 6. 接下来便可以提出问题或请求了。这个部分遵循的法则叫做“消极的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常用的策略有:主动提及对方非常非常忙碌,可能没有时间满足自己的请求(也就是给对方一个台阶);多用if句;多用过去时态。 7. 避免使用I want和I would like,实在要用,就用I would love。最坏最坏,也要用I wanted代替。 8. 多用I was wondering if(一定要用was,而不是I wonder或I am wondering)。 9. 多用would it be possible,以便从语法上规避直接牵涉到“人”,这样可以减轻对方的压力。例如:(隐含的意思在括号里,但不可明写出来)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arrange an appointment (for me) some time? 10. 避免使用“please”,因为“please”暗含了自己的期望,给对方压力,是不礼貌的表达。 11. 提出请求后,一定要论证自己的请求是合理的。常用的方法是:展示自己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实在是迫不得已,无路可走了,才来求人。或者,要表明自己对对方的工作了如指掌,而请求正是建立在这种了解之上的。 12. 结尾必然要感谢。最正式的表达是:   Thank you, and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13. 落款之后的正式礼节问候是:Sincerely; Best wishes; Best regards。其他的都不甚正式。   Source: Olinger, A. (with assistance from Avineri, N. Gray M.). Email Etiquette at the University. A Workshop of the UCLA Graduate Writing Center. October, 2010.
个人分类: 科研参考|4154 次阅读|1 个评论
你收到的电子邮件是何时发出的?
chemicalbond 2012-1-5 23:22
时间是最重要的一个物理量,生活中的时间相关函数也比比皆是:由于我的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举例说明 有一个时常让人迷惑的问题便是:你收到的电子邮件是何时发出的? 至少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充分有效的办法来对电子邮件的发出时间作出判断,因为这里面可能涉及时区问题,夏时制问题,发邮件者电脑(或者邮箱)的时间设置,收邮件者电脑(或者邮箱)时间设置,等等。 至少我就被其中的某些问题搞晕过。 当然,如果你发现这些都跟你无关,那么恭喜你了。下次要是碰到这个问题,也许你会想起我这篇短文 【PS:由于时间方面的原因,我已经进入很少光顾随机光顾本博客的准休博状态。那些想看我新文章的读者,期待我对评论的回复的读者,可能需要很多耐心,包括那些想加我为朋友的网友。 至于那些讨厌我曾经在他/她博客里面留言的人,恭喜一下,你们的博客也会和谐多了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用matlab的sendmail函数发送电子邮件
热度 2 ylyy779530170 2011-6-11 23:49
myaddress = '*****@qq.com'; mypassword = '**********'; to = {'********@qq.com'}; setpref('Internet','E_mail',myaddress); setpref('Internet','SMTP_Server','smtp.qq.com'); setpref('Internet','SMTP_Username',myaddress); setpref('Internet','SMTP_Password',mypassword); props = java.lang.System.getProperties; props.setProperty('mail.smtp.auth','true'); subject = 'Test '; message = 'hello.'; sendmail(to, subject, message); *****的地方换上自己的信息和要发送的地址即可
7159 次阅读|1 个评论
“電郵”何必寫日期
LEOLAND 2010-11-6 16:23
曲津華 電郵是電子郵件的簡稱。關於這個簡稱,除了港澳臺海外華人以及在外企工作的同胞之外,國人用的不多,而每每以英文原文Email來代替如此規範的電郵一詞,實在不該。這個話題以前說過,此處不再贅述。 關於電郵的第二個不規範之處,是國人每每如傳統信函般在電郵落款處添加日期。這個現象比較常見,卻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電郵本身就是爲了方便人們的通信而發明,其自動標注日期(乃至幾點鐘幾分鐘)的功能都一應齊備,完全不用發件人再去標注。可令人費解的是,相當多的人一直堅持此舉而不改。 分析起來,一是相當部份的國人還沒有更好地理解現代通訊工具為人類帶來的便利;二是還沒有很好地打開眼界,即全球性思維還比較欠缺(老外寫電郵普遍不留日期在落款處);三是沒有好好想想自己留日期的目的是什麽,是否有必要。 那不留日期有什麽好處呢?第一是節約資源電郵的撰寫和傳送都要耗費資源,省了日期,那千千萬萬的累積起來就很可觀了;第二是融入了國際慣例的洪流,免得被人看做是老土;第三是節省了電郵收件人的時間沒有這個日期就會節省讀電郵的時間;第四是杜絕了收件人對發件人素質的負面看法,同時也省卻了收件人因負面看法而產生的思緒波動。 綜上,電郵落款不僅不必留日期,更準確地說,留日期還會被人看做素質不高。 2010-11-06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549 次阅读|1 个评论
悲惨!邮箱被罢工
chrujun 2010-10-23 23:12
这几天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原来正常的YAHOO.COM.CN邮箱,经常出现Server Hangup 和HTTP错误等提示信息,之后就没有任何响应了。换浏览器也如此。 经过仔细思考和观察,觉得问题出在邮件内容上。最近有人多次向我发某某波文章、建立某某共和国邀请以及加入某某党邀请。估计是这些邮件导致邮箱自动死机。 由此看来,邮箱内容也处于完全监测之下。建议有关人士不要向我发这类没有效果、风险极大的邮件了。发了等于白发,还有坐牢危险,何必呢?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3186 次阅读|2 个评论
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时间问题一例
if229 2010-8-28 16:20
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时间问题一例::问题是怎么出现的? 如图: 其他情况:来自网络 收到 邮件时间 为2018年,为何? - Powered by PHPWind 我以前收到过一封类似的垃圾 邮件 , 时间 提前了5天。可2010年8月17日,又收到一封来自2018年的 邮件 ,迷惑了,请教一下高手, 邮件 中如何实现的。 萝卜家园 www.luobo.cc/read.php?tid=5032739 2010-8-18 - 百度快照 电子邮件的若干法律问题 ZZ: http://wwww.ahtvu.ah.cn/jxc1/dzjan/wshshf/lunwen/6.html
个人分类: 计算机|4650 次阅读|1 个评论
猜猜她是谁?
热度 1 buffer 2010-8-17 19:57
今晚打开邮箱,就收到了这封邮件,这个邮件地址在我地址薄里没有保存过,因此可以断定和这个地址没有通过邮件。可是我收到的和科学网有关的邮件都是科学网发给我的,一般是科学网电子杂志或者是有人要我评评理之类的。像今天这封让我猜猜她是谁的邮件是第一次收到。 您也收到这封和科学网有关的邮件了吗?如果您也收到了,那我就不给她回信了。 嗨,好日 我的名字是Miss.jenna,我看到了你的个人资料和今天在 www.sciencetimes.com.cn 和感动,也成为对你感兴趣,我会喜欢你给我发送电子邮件到我的地址( jennajenna222@yahoo.in ),使我可以给你我对你的照片知道我是谁。 我相信我们可以从这里?记住颜色或距离并不重要,但在生活中爱的事项配发)。回复我回到我的电子邮件地址( jennajenna222@yahoo.in )希望能尽快得到您的 你的小姐。珍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i,Good Day My name is Miss.jenna, I saw your profile today at www.sciencetimes.com.cn and was moved and become interested in you, I will like you to send me an email to my address ( jennajenna222@yahoo.in ) so that i can give you my pictures for you to know whom i am. I believed we can move from here? Remember colour or distance does not matter but LOVE matters allot in life). Reply me back with my email address( jennajenna222@yahoo.in ) hope to hear from you soon yours Miss .jenna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5187 次阅读|12 个评论
数字空间的礼貌( The cyber-politeness)和三无邮件
tangchangjie 2010-5-26 11:23
数字空间的礼貌(cyber-politeness)和三无邮件(唐常杰) 今天上午,收到一份陌生人的三无电子邮件,无主题、无称呼、无署名;咨询学习数据库的方法和参考书,开门见山、行文简洁、问号结束、嘎然而止;关于发信人信息,仅有来信地址QQXXXXX,堪称裸邮。它 默认收信邮址为称谓,默认发信人邮址为署名。熟人朋友在QQ中这么做,尚可理解,首次交互就略觉唐突。 回信大致如下: QQXXXXX 同学: 很高兴和你交流学习数据库的方法.(1)(2)(3)(4)..... (实名署名)。 回信之后,回味出怪怪的感觉。如果对方不是学生,称其为同学可能不恭;用号码指代人,有点像特殊场所呼唤被监管人员的味道。同事们说,来信缺乏数字空间礼貌,还给出了类似几种典型: (1)无字天书+附件 。一位正指导毕业论文的老师,收到一份无字而仅有附件的信件,附件是要求老师修改的论文,这是真人真事。 (2)模仿无线电静默,玩数字空间失踪 。老师们常用电子邮件作为指导论文的辅助手段(不是要取代面对面的指导)。但总有少数学生采取电邮静默,不理睬、不回复。 发信人常纳闷, 是邮件地址错? 是学生病了?是系统把邮件当做垃圾?这位学生论文进展如何?是否陷入抑郁?没有信息,真是令人担心。 设若父母一个月内没有收到在校子女的音讯,他们会很担心,性急的会风尘仆仆,千里万里地赶到学校,才发现是学生乐不思邮,双亲家中苦等。 孟郊在《游子吟》中问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实,一封信一条短消息,也能略报半春晖,父母师长也就放心了。 在战争年代, 如派出的小分队长时间无线电静默,总部会疑虑其是否已经光荣牺牲。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盖世太保老狐狸就利用小分队向总部发送偏于乐观的信息后,破坏小分队的电台,试图破坏游击队的行动的两阶段协议的行动方案,数据库中的分布并发的三阶段协议旨在解决此类问题。 (3)惜字如金的低碳邮件 。有提问邮件惜字如金,问题笼统,难以做出个性化诊断,只能发些万金油式的指导处方。万金油虽不会出大事,也不会解决多大问题。 曾有人调侃最简短信件:妈,(我很)好,(我很)忙,(寄)钱,儿,现在如果把称呼和署名都作为默认方式省去,只需三字,好,忙,钱。再极端一点,只留一个字:钱,这可能引起多种疑虑和联想,莫非......?。 电子邮件,短信,QQ,是数字空间的新交流工具,人们相信,Something new is better.但是,数字空间也有数字空间的礼貌--- cyber-politeness(临时造的一个术语,可能不很规范)。 数字空间中,的确不需要酸麻的称谓或署名,如尊鉴、阁下、台鉴、 敬叩、谨启之类;但称呼一个某老师,某同学,末尾署一个名,收邮件后,及时地回复知道了...,是不会增加多少碳排放的。 三无邮件使得微软和谷歌开发的,按主题、收、发信人快速查找的功能全部失效,从而增加碳排放,想必少有用户会歌颂三无邮件。 学校的老师对学生邮件比较宽容,公司的老总则严格得多,就怕老师的宽容惯坏了学生,到他们毕业走进比较严酷的社会环境时,变得惊慌失措。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901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关于共现分析实际操作的通信
热度 3 zilu85 2010-4-13 09:18
对共现分析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这是我在94年开始做这方面研究的时候没有预料到的,这确实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但是随之而来的会有很多实际问题,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这个问题不妥善解决,恐怕会影响到该方法的普及,所以,我觉得有义务给大家多做些解释说明,让这个方法能够得以平稳健康的发展。 以下是我与一位湖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之间就共现聚类分析的实际操作问题的往来信件,考虑到可能有很多的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征得该同学同意的前提下,删去其中感谢的话语(不要因此认为该同学不礼貌哟 ),保留实际的问题信息,发表在这里。 1. 2010年4月6日 崔教授,您好! 目前学生遇到了一些问题,不知道能否得到您的指点: 1)就是利用Bibexcel 技术进行共词分析,那个图谱画不出,只能得到共现矩阵; 2)我研读了您的一些论文,想利用SPSS做聚类分析的,可是我现在只有关键词的共现频率矩阵;还需要进行什么处理才能做聚类分析呢? 3)战略坐标中的向心度和密度具体怎么算呢? 这是他的数据(已经整理过行和列的): 1.我的回信: XXX同学,您好! 1)对于你附件中的矩阵,是通过bibexcel得到的吗?是共现矩阵吗?对角线上的数字代表什么呢?为什么对角线上的数字有的是0,有的不是0呢? 2)如果用SPSS分析,输入的矩阵不应该是相关矩阵,而应该是词-篇矩阵,就是比共现矩阵更为原始的,示例如下: 关键词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Biodiversity 1 0 0 0 0 Biogeography 1 0 1 0 0 Climate 0 0 0 0 1 Climate change 1 1 0 0 1 Competition 0 1 0 0 0 Conservation 0 0 1 1 0 Density dependence 1 0 1 1 1 上述矩阵的1代表该词在该论文中出现,0代表没有出现,你目前得到的矩阵应该是通过这个矩阵进一步计算后得到的。这样的矩阵在SAS中可以输入处理,其他一些小型的专门面向聚类的软件也可以处理,如gcluto,但是首先要把对角线上的数据是什么意思能明白,否则没有可信性。 3)战略坐标的算法我们就是用excel,通过标记同一类的对象,反复计算每一个类别的类内各个对象(词)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某一类的密度),然后计算每个类内的各个对象(词)与本类之外所有词的距离的平均值的平均值(某一类的向心度),看着复杂,实际在excel操作上只是拖动鼠标就可以了。坐标的原点我们用的是所有各类的密度和向心度的平均值。 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看来需要开设个实用培训班了。呵呵,我申请了一个研究生暑期访学项目,不知道能否批准。 2. 2010年4月7日来信: 尊敬的崔教授: 这两天我一直在琢磨那个矩阵以及如何更进一步的分析,我给您发的那个矩阵就是由Bibexcel 软件得出的,您说的对角线上的数字有的是0 ,我的理解是那两个词之间没有共现关系,而其他数字表明那两个词一起共现的次数,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有没有错误? 关于战略坐标法,我似乎有点懂了,可能等我把聚类树做出来,会更容易理解些,谢谢您! 2.2010年4月7日我的回信 对角线上的数字,对应的行和列都是一个词,就是说,对角线上的数字应该是同一个词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应该是多少? 3.2010年4月7日 来信 崔教授: 列应该是需要向下移一格的,也就是不考虑同一个词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我给您传一篇论文吧【注:为《国际力学论文关键词的共词分析》】,我的想法就是该篇论文的表1 ,表2考虑的。 崔教授,您好: 首先向您说声抱歉,我仔细检查了下,发现确实如您所说的那样,我又用软件重新做了一次,发现漏复制了一行,现把正确的矩阵给您发过去。 3.我的回信 这个问题涉及到共现分析的一些基础知识,而且一直在争议,参看邱均平老师的论文【关于共被引分析方法的再认识和再思考】,对于你的数据,我的做法是,把你给我的矩阵填满,对角线输入的是该单词与其他单词共现的总次数,然后输入到SPSS,注意采用的是counts-chi square,得到结果【附件】,你看看是否是你想要的。 下面是填充过的表格,对角线是共现总次数。 4.2010年4月12日 来信 崔教授,您好! 仔细看了您给的聚类图,感觉很好,只是如您所说的,学生还有几个疑问: 1)您能指点一下为什么矩阵中对角线您是取的总和值,这样做是不是有相关的研究?邱均平教授研究论文中是最大值加1,我之前一直愚钝的觉得是个0,现在仔细想想觉得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太欠缺了。 2)如您给出的矩阵,如果我想继续做一个战略坐标,请问还应该如何操作?是不是要求他们的一些系数矩阵? 3)在您的回信里,您特别强调了是用counts-chi square 方法聚类分析,请问用这个方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4.2010年4月13日 我的回信 XXX同学,您好! 不用客气,通过你的问题我也学习了很多,对共现聚类分析有更深入的认识。 (1)由于是共现矩阵,里面的数字是两个词的共现次数,所以数目越大表示两个词关系越密切,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共现矩阵是个相似矩阵,而不是距离矩阵, 对角线 上的数据代表着和一个词和自己的相关程度,对于相似矩阵,应该是越大越好,转换为相似系数的矩阵后应该是1;如果是距离矩阵,则应该是越小越好,应该是0。至于为什么取总和,是我们多年来的经验,和邱均平老师所提出的不同,如果取了总和,再转换为相似系数矩阵的时候就可以保证对角线上的数据为1,效果会更好。从经验和原理上是这样的,但是没有经过严格的数学论证,由于没有数学上的能力,也不想加入这个讨论中。 (2)战略坐标的算法,再形成了矩阵并有了聚类结果之后, 可以在excel上操作,要点是把同一类的词标记出来,然后排序,把同一类的几行放在一起,先计算类内各词之间的共现次数平均值,这就是该类的密度。然后计算向心度,啰嗦一点儿说,就是把同类的列删除,然后计算同一类各行的总和,就是每一词与类外词的距离,然后求平均值,应该是该类的向心度了。你自己实践几次就明白了,我说不明白。 (3)其实,在我心里,对于矩阵中的数据,既可以是计数(counts)数据,也可以是计量数据(在SPSS中interval),之所以强调,有点儿担心你把计数资料用其他的系数,其实担心多余了,打开SPSS看到这些是通过菜单和选项对应起来了。所以,更正一下是,你可以用counts计算,卡方和另一个都可以试着来,哪个好用哪个。也可以用interval计算,但是开平方的欧氏距离效果不好。另外,聚类中各类别间相似度的计算方法(最大距离、最小距离、组内平均距离和组间平均距离等)都可以尝试,总结个人经验,我认为最大距离效果最好。作为一种非监督的学习方法,聚类分析更多的是依赖于个人经验。
个人分类: 生物医学文本挖掘|11181 次阅读|7 个评论
编辑先生,请检查一下你的邮箱
guoxiangyun 2009-11-9 11:58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也无法免俗。要求学生文章发表在SCI杂志上,但是也不绝对化。例如,学生有可能要延期,或者已经写了两篇英文文章了,也可以写中文文章发表。几年下来,我们组的中文文章就渐渐集中到两三种杂志了,如《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等。个人感觉,这两个杂志都不错,编辑也很认真负责。由于对其它杂志关注很少,所以就觉得大概其它中文杂志也不会有多大差别。 两个月前,收到《科学通报》杂志邀请审稿的邮件,不胜惶恐。因为据我的感觉,那上面只发表院士的文章。我记得上研究生的时候曾投过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中,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和蒙特卡罗模拟,得出结论说:《中国科学》上刚发表的一篇文章结论不正确。大概两周后,就收到编辑部的拒稿信了,只说内容不适合在《科学通报》发表。此后SCI风渐盛,也就没有再向该杂志投过稿。 收到审稿邀请后,我读了一遍稿件,觉得不好判断。于是,就给编辑部回了一个邮件,说对相关内容不熟悉,请另找他人审稿。这种处理应该比较正常。我请别人审稿,经常收到审稿人这样的邮件,只好另找人审。邮件发出后,我认为就结束了。可是,现在我几乎每隔一周或稍多几天,就收到一次编辑部催审的邮件。从邮箱中保存的记录看,我至少已经回复过三次。但是,编辑似乎仍然没有看到我的回复,今天还在善意地提醒我及时审稿。由于国内杂志编辑的邮件,都不署自己的名字,我也不知道怎样能让编辑看到我的邮件。可怜的作者,还在眼巴巴地盼着回音呢。 编辑啊,请你检查一下你的邮箱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7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所不能理解的国内学术现象之一:为什么不用单位的电子邮件地址?
热度 2 ZSHuang 2009-7-6 22:30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同国内的学术界进行学术联系,也经常评审国内的学生学者投的会议论文或期刊论文。我注意到国内学术界的一种我个人所不能理解的学术现象: 国内的许多学生和学者的电子邮件地址用的大多数是民用电子邮箱地址,如163, gmail, yahoo或sina等电子邮件地址。 虽然在论文的联系方式上留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只是方便联系而已,重要的并不在于其是否使用大学或研究所所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还是民用电子邮件地址。但是,我个人(我想,也包括相当一部分海外学术界人士)总会暗地寻思这个人是否与他们所说的大学有任何正式的关系?为什么他们不使用大学或研究所给他们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来进行学术联系?如果是一些不知名的大学,我可能会想他们所在的大学是否有能力给他们提供方便学术联系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一个大学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确实很难想象他们的老师和学生能够正常进行学术研究。 为此困惑,我曾经询问过国内的一些学术界朋友。他们的回答是,由于校园网里的邮箱从校外访问起来非常慢,不便于在家里收个人的电子邮件,故很多人喜欢用民用的电子邮箱地址。这可能也印证了我的部分猜想,目前国内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的网络基础设施还不能给国内的学术界提供一个正常的对外联络的信息环境。在国内,我看到许多大学校园高楼耸立面貌一新设施一流,很难想象他们还会有这一类的困难。我希望我的这个判断是不准确的。 你能给我解惑吗? 先谢了!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12651 次阅读|12 个评论
从互联网四大天王看互联网发展
liufeng 2008-9-21 13:26
作者:刘锋 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互联网也存在四大天王,它们分别是 电子邮件,FTP,BBS,网络游戏, 目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都与这四大天王有关。研究它们将有利于我们理清互联网的发展规律。 一 讨论互联网四大天王的意义和启发:   1。互联网四大天王是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基础,其中BBS的影响最为明显,目前互联网中的大部分创新商业模式都与BBS有关,可以说整个WEB世界就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BBS之上,包括新闻类网站,电子商务类网站。博客类网站。智力互动问答类(威客类网站),热点点评,维基WIKI类网站,SNS类网站.换客类网站.搜索引擎网站都是从BBS的某个功能演化出来的结果。 2。互联网四大天王之间并不是孤立和割裂的,它们之间也在不断融合,如BBS与网络游戏,BBS与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与FTP,电子游戏与电子邮件等等。西方互联网重点研究的万维网主要局限在BBS类应用中,但他们没有意识到BBS功能分离现象的存在,更没有重视万维网应用与电子游戏,电子邮件,FTP等应用的融合问题。 3。从互联网四大天王的融合和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趣的互联网进化现象(部分图示),由于西方研究者在研究方向上的问题,他们目前仍然没有注意到互联网的进化现象。更详细的互联网进化图示请参考 世界第一个互联网进化示意图 。 二。互联网四大天王的本质和发展状况 网络游戏 : 满足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互娱乐的需求,1969年到2008年间, 网络游戏取得了长足发展,从两人连线发展到数十万人同时连线,从字符为主的游戏形势发展到三维为主。从幻想为主的题材发展到模拟现实。 起源:1969年。当时瑞克布罗米为PLATO系统编写了一款名为《太空大战》(SpaceWar)的游戏,它可支持两人远程连线,这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游戏。 Email(电子邮件): 它主要满足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点对点隐秘交流的需求,从功能上讲, 后来蓬勃发展的即时通讯软件如: QQ,MSN,淘宝旺旺,百度HI与电子邮件具有很强的关联。电子邮件是人们使用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但发展相对比较稳定。 起源:1971 BBN的Ray Tomlinson发明了通过分布式网络发送消息的email程序 FTP : 主要满足互联网中的机器之间进行文件传输,此后互联网中出现的P2P技术,P4P,CDN技术从应用的角度与FTP具有关联性,从表面上看,FTP类应用并不是互联网使用最普遍的功能,但他们却占据了互联网近70%以上的数据流量。 起源:1972年ARPANET的主机开始使用互联网重要的网络服务ftp。 BBS(电子公告牌): 主要满足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点对多点的公开性交流需求,事实上BBS后来成为互联网最主要的应用,甚至说整个WEB世界就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BBS之上,包括新闻类网站,电子商务类网站。博客类网站。智力互动问答类(威客类网站),热点点评,维基WIKI类网站,SNS类网站.换客类网站.搜索引擎网站都是从BBS的某个功能演化出来的结果。 起源:1983年Capital PC User Group(CPCUG)通过努力,完成了个人计算机的第1版BBS系统RBBS-PC,后来RBBS-PC赢得了BBS鼻祖的美称。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 互联网进化学术网站 www.intevl.com
个人分类: 互联网进化论|2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朋友”的邮件骗局
guoxiangyun 2008-9-17 11:45
中秋过后第一天上班,发现信箱里有一封求助的信件。发信人是去年在德国时认识的一个朋友,就在我离开MPI-Halle回国的时候,他去了美国一所大学做博士后。邮件中说,他在马来西亚旅行时遭遇小偷,信用卡、手机和钱都被偷光,现在被困在旅馆里,欠旅馆一千多美金,不能脱身,希望能给他往旅馆帐号上寄一些钱,保证回去后归还等等。 这样的信件,一看就觉得是骗子。再与其他在Halle的朋友一联系,都收到这样的信件了,而那位被冒名的朋友现在也好好地在美国。看来是骗子破译朋友信箱的密码,就利用朋友信箱向通讯录中的信箱开始发这种邮件了。 由于骗子的狮子口开得太大了,所以很少有人会上当。不过,如果骗子说他在困国内某地,而且要的人们币也不多的话,保不准就会有人上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7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