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逆向思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创新需要敏感的洞察力和知己
热度 1 accsys 2019-11-30 06:30
创新需要敏感的洞察力,需要系统的思索与深究,需要在貌似完备的理论和方法中,研究分析其不足,经常反思为什么,要敢于在权威的笼罩之下,大胆地思索那些需要追求独特研究的问题。国人以往太不自信,这反映在“跟风研究”的现象上。不错,科研创新必须要有基础,但一味强调基础,迷信权威,不敢创立那些经过深思熟虑,并且能够得到验证的发明创造,乃至前所未有的理论,这是一种可悲的行为。若你所处在的科研环境,无人能够反驳你的理论和方法,又不能给出肯定与否定意见,岂不可叹?! 走自己的路,终将会得到恰当的评说,然而过晚,影响民族国力的强盛,岂不遗憾?
个人分类: 随笔|1814 次阅读|1 个评论
逆向思维的事例
热度 1 liwei999 2015-8-12 23:04
逆向思维的事例。逆向思维处,有很多人的认识盲区。后发(进)者如果想要比先行者做得更好,逆向思维是个必须掌握的技术。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12/2015 05:21:23 马自达汽车有名气,但不很大。只有丰田的10%的产量。这么小的 公司能在众多汽车厂家中生存下去,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让马自达出名的是将 转子引擎(发动机) 用在量产的赛车上。 创驰蓝天技术 是危机中的马自达提出的进取方向:在传统引擎的基础上,将发动机的效率提高10%以上。比起丰田这样的大公司来,研制复合动力车还是过于复杂了。 如何能对原有的汽油机和柴油机做出这样大的改进?马自达的战略是提高压缩比。汽油机的压缩比不如柴油机高,所以效率不好。这是因为汽油机压缩比增高后会引发 爆震 ,使发动机工作失调。马自达的研究人员发现气缸中的 残留高温尾气 也可以造成压缩气体的高温,引起爆震。如果能有效地减少残留高温尾气量的话,可以通过 提高空气压缩比 改进汽油发动机的效率。按照这个思路,马自达的工程师们成功了。 对柴油发动机,马自达的工程师们却是通过 降低空气压缩比 提高了引擎的效率。因为排放的环境指标,柴油机不能放黑烟,不能放超标的NO x ,所以柴油发动机也不是说就面临着一个效率的问题。减压的措施改善了燃烧环境,在同等的温度下增大了体积的变化。因此从做功的角度看,不但没有损失,反而有所提高。由于减小了压力,使得气缸和活塞等的质量也可减轻。因此在欧洲市场里很有竞争力。欧洲市场里柴油机是主流,因为尾气排放问题解决后,柴油机在CO 2 排放上比汽油机有优势,虽然在发动机成本上比汽油机高。国人因为穷,选择了比较机器便宜,但燃油费较高的汽油机的模式。 一个是通过提高压缩比改善效率(控制温度),一个则是通过降低压缩比改善效率(扩大体积)。从PV=NRT的公式上看都是有“道理”的做法。但是在这么多的厂家里,大约只有马自达成功了。这大概也是其能够在“列强”中生存的根本原因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790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没有枪眼的部位加强防护——逆向思维一例
热度 7 lvnaiji 2014-5-1 08:36
吕乃基 近日读到一个很好的逆向思维的例子。 “ 统计学家 Wald 建议统计飞机上弹孔(枪眼)的位置,有了足够的样本后,然后 在没有枪眼的部位 加强防护,因为这些部位被击中的飞机都没有返航,最后效果很好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58915-781036.html 有趣。按一般的思路,理应在弹孔较为密集的部位“加强防护”;这位Wald 却在“有了足够的样本后,”由这些虽然有弹孔但最终回来的飞机,想到没有回来的飞机。那些飞机显然是在现在没有弹孔的部位挨了子弹或炮弹,这些部位不会像挨了枪弹依然回来的飞机那样无关紧要,而是一枪毙命,一剑封喉。因而要“ 在没有枪眼的部位 加强防护,因为这些部位被击中的飞机都没有返航。” 由看得见的现象推至未见到的一面,由习惯性思维转180度,这就是Wald 的高明之处。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5515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创新要敢于逆向思维——航天灭火技术的启示
sheep021 2014-3-21 10:26
退一步,海阔天空。创新要敢于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就是退一步,换一个思路来解决问题。高楼越盖越高,消防成了大问题,消防云梯是不是也要无止境地越造越高呢?为什么不换一个思路来解决呢? 其实除了用导弹来灭火,在高空消防领域,直升机也大有作为,或者,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还有就是农业害虫防治问题,难道只有一个杀字可用吗,有人甚至想到了用转基因这一“高科技”,其实方法还有很多,有些方法甚至还非常简单,非常原始,但却非常高效。下文中所列举的例子,看似简单,其实也是“六根指头挠痒——多一道!”,直接把鸡或鸟散养在农田不是更有效率吗? 还用灯光去诱捕? 多不环保啊,呵呵。看来作者的思维还是不够开阔啊。 创新,有时候必须依仗高科技,在现有方向上更进一步,这基本上是正常思维。有时是把其他领域的技术引用过来,有点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味道,有时候跟高科科技无关,这可算是逆向思维。 ========================================================================== 2014年03月20日 11:18 来源:人民日报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4_03/20/34967836_0.shtml 原标题:人民日报科技杂谈:航天灭火技术的启示 超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需从外部施救时,常因为消防车力臂不够长,消防水枪难以到达或供水不足等原因,导致火势无法及时控制,造成不小损失。那么,超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就没有办法扑灭吗? 我国航天领域的科技人员大胆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用水灭火的定律,开辟了新的消防思路和技术 ,让人眼前一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6所研制成功的 一种导弹灭火系统 ,利用航天发射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可在几百米远距离外精确发射灭火弹扑灭火灾,破解了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消防的世界难题。 利用航天技术,科技人员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灭火方式,这就是创新的魅力。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航天人为大胆创新做出了表率。事实证明,航天技术不仅能探索太空,也能解决地球上人类一时无法解决的许多大难题。这种以研究太空的视角和理念来解决地球上的问题,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反过来,又能帮助航天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深刻认识航天技术的重要性,大力推动航天技术的民用化和产业化。 跳出具体领域看, 创新就要敢于用交叉学科的理念解决难题 。据说当年试验超音速飞机时遇到音障问题,导致了许多事故,无法突破音速。后来设计师从蜻蜓的翅膀中有一块翅痣获得灵感和启示,利用仿生学原理,模仿蜻蜓翅痣,在靠近机身的机翼上设计一个凸起,从而解决了音障这个世界难题。 创新有时要敢于逆向思维。 庄稼发生虫害,人们自然想到喷洒农药。科技人员为了食品安全,不用农药,而是利用害虫趋光性发明引诱害虫的太阳能杀虫灯来杀虫,收集起来的害虫再用来养鸡 ,不仅保证了食品安全,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真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技术创新的成果要想造福社会、改善民生,还需要社会管理创新,包括看待技术创新的眼光和态度。假如认为航天技术和灭火无关,那么导弹灭火系统在许多人看来将是异想天开的事情,最终将影响新技术的推广。这种技术创新率先突破,而管理创新依然滞后,进而导致新技术产业化滞后,错失发展机遇的事例并不少见。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激励自主创新,更需要全社会支持创新,敢于大胆应用创新成果,积极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航天技术灭火是一个好的例子,期待更多的行业和领域,能够打开思路,释放出更多的创新活力。(蒋建科)
个人分类: 智慧城市|1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点的另一半
热度 3 lvnaiji 2013-5-28 10:05
吕乃基 浏览古往今来的文献,领略大家的精妙见解,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不过,大家的观点往往因深刻而片面,或曰:片面因而深刻。于是,发掘在“片面”背后的另一面,则不仅是浏览,而且是创造。这大概就是“逆向思维”。如果这样的创造和逆向思维是站在巨人的肩上,那么也就拥有了巨人一样的高度,甚或更高……。 以下试举数例。黄色标示的部分为博主所拟。 亚里士多德论自然 自然,是为了一个未来的、然而在存在的次序上却是在先的 善 所吸引的有目的的存在。 自然,是来自一个已有的、以及在存在的次序上 也 是在先的 因 所推动的有来由的存在 。 显然,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是目的论的自然,后者则是牛顿因果决定论的自然。合在一起或许是自然的本来面目。 文明的差异与一致 汪丁丁:一个群体长期而言,能够达到何种文明发展水平,几乎完全依赖于这一群体能够容纳多么巨大的个体差异,同时不使社会秩序因这些差异而趋于瓦解; 以及依赖于这一群体需要达成何种一致,同时不使社会秩序因这样的一致而趋于僵化和停滞。 http://wang-dingding.i.sohu.com/blog/view/263490141.htm 巴罗:一个充分简单的能够完全理解的世界,将会因其太简单而不能包含能够理解它的具有意识的观测者。(引自武夷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47083.html ) 一个包含了有意识的观测者的世界,将因有了有目的有意识和有行动能力的观察者参与其间,因个体行为之复杂且难以预测,以及因个体间的“冲撞”,而变得极其复杂、随机涨落和不断涌现,因而不可完全“理解”,更多的是经由隐喻和被感悟、顿悟,以及实践。 黑格尔论科学和历史 在科学上是最初的东西 , 也一定是历史上最初的东西。 在历史上是最初的东西 , 也必然要成为科学上最初的东西。 黑格尔此处的观点出于他的“绝对精神”,或曰:客观唯心主义。于是唯物主义的批判当然把“被颠倒”的再“颠倒”过来。不过,随着当代知识论的进展,人因知识而得到解放。对于世界 3 与世界 2 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知识的进展,也就是个人与社会的进展。黑格尔之言在 21 世纪有了新的生命力。看来,不是什么都可以有“另一半”,有时,在“颠倒过来”后,还要再颠倒回去。
个人分类: 教育|3495 次阅读|8 个评论
逆向思维看《烧开水的学问》
热度 1 liwei999 2013-5-7 15:01
逆向思维看《烧开水的学问》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06/2013 20:03:46 《烧开水的学问》 里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就如何烧水的问题,女婿与夫人和岳母大人的意见相左了! 镜某这里也是有类似的“矛盾”。比如说,做菜用刀是快了剌手还是钝了剌手?意见不统一。镜某以为是钝了剌手,而夫人则认为是锋利了剌手。夫人的说法也有“证据”:镜某磨刀的当天,夫人就剌了手!镜某做了“好事儿”都遭批评! 言归正传。翟老师以为“火苗究竟控制在什么程度最为节省,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理由是“虽然一次节省不多,可是经年累月,一个家庭节约的燃气恐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镜某的思维则是如此“功德无量”的事情长时期没有人做,必定有其中的道理。也就是说,在用燃料烧菜、烧水的燃料能量利用率不足20%的大背景下,改善水壶设计这类的“小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如果论煤气烧水的效率,规模的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项目。烧多少水是好?这是个需求和供给的事情,是用户与设备的界面,与燃烧效率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作为这类日用品的设计,好用、美观是第一位的,省燃料是第二位之后的思考。如果认为省燃料是第一优先的话,不用明火烧水大约是个最好的选择。事实上有钱人家也都是朝着这个方向“进化”了,越来越多的人家用电力来烧开水了。燃料的发电效率按40%、烧开水的热效率按80%算,最终的燃料效率也有30%,比用明火好多了。很多朋友家连暖瓶都不要,有个1L容量的热水器,现喝现烧。 镜某还是主张用有烧水、保温功能暖瓶。因为泡茶需要有适当的温度。刚烧好的开水泡红茶之类的合适,泡绿茶就温度过高了。京城里讲究的人家都有个纯净水的供水器。也许是单位里作为福利发的,送水的人也可以帮你把水桶按上。从补充水分的角度看,这类供水器是很不错。但是那种简陋的品质和设计,放在考究的客厅里却很不搭调。 如果考虑能源的利用效率,小区的燃气涡轮发电+废热利用大约是最好的办法。智能电网的概念就基于这样的模式。燃气的输送基本上没有很多损耗,不像电力。用电地区发电、废热就地消费掉。临近小区的发电设备、储电设备、储热系统相互调剂一下,能源的利用率会有很大的改善。当然,实现这个构想需要有个较大的初始投资。穷人们还是用不起。 《如何对待圈外“科研人员”?》 与《烧开水的学问》一帖相距不远。研究高效烧开水壶的课题可以作为圈外“科研人员”的课题去思考。圈里人这样想问题就要被淘汰了。 有机会的话,可以说一个圈里人的“胡思乱想”居然成功的故事。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882 次阅读|1 个评论
逆向思维救法国女童
热度 2 xuyingxiao 2013-3-30 19:38
昨日傍晚,一法国女童出于顽皮把头伸入上海地铁站内的栏杆间,众人久拉不出,后发现女童头大身廋,遂改拉为推,将整个身体推到栏杆另一侧,成功解救。从创造思维的角度看,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逆向思维的一种应用啊。 原新闻链接:http://sh.eastday.com/m/20130329/u1a7291395.html
个人分类: 思考|306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逆向思维
胡业生 2012-12-25 12:59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逆向思维 求助编辑 百科名片 司马光砸缸的例子就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查看精彩图册 目录 逆向思维的例子 司马光砸缸 电磁感应定律的产生 逆向思维的应用 逆向思维的特点 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趣味应用 逆向思维的优势 展开 逆向思维的例子 司马光砸缸 电磁感应定律的产生 逆向思维的应用 逆向思维的特点 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趣味应用 逆向思维的优势 展开 编辑本段 逆向思维的例子 司马光砸缸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电磁感应定律的产生   1820年丹麦 哥本哈根大学 物理教授 奥斯特 ,通过多次实验存在 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英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要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   当时, 德国古典哲学 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无数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式。   十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生了!   随后,他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十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 电磁感应定律 ,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法拉第成功地发现 电磁感应定律 ,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一次重大胜利。   与 常规思维 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去达到“制胜”。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别有所得。 编辑本段 逆向思维的应用   我国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怎样才能让自己在人才济济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呢?笔者认为,逆向思维简历将使你与众不同。   不少求职者为了吸引招聘方的眼球,在简历上列举了许多荣誉和成绩,结果啰里啰唆一大堆,能给招聘单位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点反而湮没其中,未能凸显出来。笔者的一位朋友是个有心人,论学历,他只是大专毕业,如何才能在本科生扎堆的不利情况下,让对方看上自己呢?他使用逆向思维,在简历的撰写上来了个“倒叙”。一般来说,简历总是从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等开始的,他却从用人单位都比较注重的“工作经验”入手,先声夺人,开篇就牢牢吸引住了招聘方的注意力。   同时,与众多求职者不惜重金包装自己、不惜笔墨吹嘘自己相反,他有的放矢地介绍了自己的“缺点”。这里他玩了一点小花样,因为这些所谓的“缺点”正好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特点”,结果他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胜出。   如今的用人单位,早已将用人观念从寻找“最优秀的人”,转变为寻找“最有特点的人”。用逆向思维写就的求职简历,最容易显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工作风格和发展潜力。求职者们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试一试,到时候,用人单位自然会对你格外留心。 编辑本段 逆向思维的特点    1.普遍性   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 对立统一规律 是普遍适用的,而 对立统一 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 逆向思维 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左与右等;过程上的逆转: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不论那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2.批判性   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 正向 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 逆向思维 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 思维定势 ,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3.新颖性   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逆向思维能克服这一障碍,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编辑本段 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对我们思考问题是需要有帮助的,所以在训练逆向思维要从孩子做起,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孩子逆向思维训练方法!   POINT1:3~4岁——起步阶段   3~4岁的孩子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   No.1哭笑娃娃   游戏目的:在迅速反应中发展思维的逆向性和流畅性。   游戏玩法:和孩子一起玩经典的老游戏“石头、剪刀、布”吧!不过,这次要做点小小的改动。每一次,胜利者都要做“哭”的动作,输的一方则要做“笑”的动作,谁先做错就要淘汰认输哦!   No.2反口令   游戏目的:能根据“口令”做相反的动作,训练孩子思维的逆向性及思维的敏捷性。   游戏玩法:你说“起立”,孩子就要坐着不动;你说“举左手”,孩子就要举右手;你说“向前走”,孩子就要往后退……总而言之,孩子要和你“反着来”才行。如果他做错了就算输了。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游戏哦!   No.3高个和矮个   游戏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及空间感知能力。   游戏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积木和高矮不同的小人3个。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你和孩子两个人进行的游戏。你可以在3个高矮不同的小人下面垫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积木,使它们显得一样高。然后,让孩子根据所垫木块的多少,判断出这3个小人中,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POINT2:4~5岁——关键阶段   4~5岁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已经进入具体形象阶段。对4~5岁的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帮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做出判断。   No.1反义词   游戏目的:在游戏过程中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发展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的游戏。你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说一些词语,要求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比如你说“白天”,孩子就要说“黑夜”;你说“大树”,孩子说“小树”等等。   No.2找图形   游戏目的:让孩子能根据形状、颜色标记对图形进行双维排列,体验给图形定位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及立体思维。   游戏准备:双维排列底板一块,一些与图上的标记相对应的图形,如红色的方形、蓝色的三角形等。   游戏玩法:这可是一个孩子与你轮流进行的游戏哦!你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猜拳,决定谁先玩。赢的一方可以随意说出一个空格(如横三竖三),让对方找出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图形放上去。如果找错了图形,就不能放上去。   看一看,是谁找到的图形多呢?你和孩子谁比较厉害一点呢!   No.3我是小法官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想像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粗细不同的3根小棒,绳子3根   游戏玩法:这个游戏你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哦!你先将3根绳子分别在3根小棒绕3圈,但剩下的绳子长短要相同。然后,你要请孩子来判断一下,哪根绳子最长。孩子猜出来以后,不管是对是错,你都可以让他亲手操作一下。   POINT3:5~6岁——发展阶段   在5~6岁,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迅速的发展起来了,这为他入学奠定了智力基础。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能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了。对5~6岁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帮助孩子从相反的视角去看固有的观点和惯常的看法,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他的逆向思维。   No.1奇怪的时钟   游戏目的:在认识时钟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和判断力。   游戏准备:自制一个可以拨动时针和分针的时钟,并准备一面镜子。   游戏玩法:让孩子看着镜子,你拿着这个自制的时钟站在他的身后,并拨动时针和分针,让孩子看着镜子里时钟的影像,说出是几点钟。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知道,镜子中的景象与实景是相反的,如果他伸过左手,镜中的他则是伸出右手……   No.2藏宝图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知觉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用比较透明的纸做几张“藏宝图”。并准备几张相同的空白图纸。   游戏玩法:你先给孩子看一张“藏宝图”,然后告诉他“这是一张透明的藏宝图,如果将它翻过来,你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呢?也可以让他在空白图纸中画出来。   No.3扑克猜数   游戏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将隐藏的数字猜出来,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游戏准备:1~9的牌两套(共18张)   游戏玩法:你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玩哦!先请孩子把牌洗好,然后你任意抽去一张,藏起来,并将余下的牌摊开,让孩子猜一猜你藏起来的是哪张牌。 编辑本段 逆向思维趣味应用   有一道趣味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可能我们琢磨了很久还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向思维啊!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逆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 逆向思维 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商机。   据说,逆向思维可以使人年轻。每个人都要走向明年,明年会比今年大一岁,所以今年比明年年轻一岁。对于老年人,这样的逆向思维,可以让人越活越年轻;对于年轻人,则可以珍惜时间,更加努力。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在创造发明的路上,更需要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   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诞生的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逆向思维 传统的 破冰船 ,都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压碎冰块的,因此它的头部都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而且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所以这种破冰船非常害怕侧向漂来的流水。前苏联的科学家运用逆向思维,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新的破冰船设计得非常灵巧,不仅节约了许多原材料,而且不需要很大的动力,自身的安全性也大为提高。遇到较坚厚的冰层,破冰船就像海豚那样上下起伏前进,破冰 效果 非常好。这种破冰船被誉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破冰船”。   由我国发明家 苏卫星 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诞生于1994年,同年8月获中国高新科技杯金奖,并受到联合国 TIPS 组织的关注。1996年,丹麦某大公司曾想以300万元人民币买断其专利,可见其发明价值之巨大。说到“两向旋转发电机”的发明,也应归功于逆向思维。翻阅国内外科技文献,发电机共同的构造是各有一个 定子 和一个 转子 ,定子不动,转子转动。而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定子也转动,发电效率比普通发电机提高了四倍。苏卫星说,我来个逆向思维,让定子也“旋转起来”。这是他得以发明的思维基础,也是他对创造发明思想的一大贡献。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却又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因此他们十分崇尚节俭。当 逆向思维 复印机大量吞噬纸张的时候,他们一张白纸正反两面都利用起来,一张顶两张,节约了一半。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通过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上面的图文消失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不仅创造了财富,节约了资源,而且使人们树立起新的价值观:节俭固然重要,创新更为可贵。   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在 福特 一个分公司任副总经理的艾科卡正在寻求方法,改善公司业绩。他认定,达到该目的的灵丹妙药在于推出一款设计大胆、能引起大众广泛兴趣的新型小汽车。在确定了最终决定成败的人就是顾客之后,他便开始绘制战略蓝图。以下是艾科卡如何从顾客着手,反向推回到设计一种新车的步骤:顾客买车的惟一途径是试车。要让潜在顾客试车,就必须把车放进汽车交易商的展室中。吸引交易商的办法是对新车进行大规模、富有吸引力的商业推广,使交易商本人对新车型热情高涨。说得实际点,他必须在营销活动开始前做好小汽车,送进交易商的展车室。为达到这一目的,他需要得到公司市场营销和生产部门百分之百的支持。同时,他也意识到生产汽车模型所需的厂商、人力、设备及原材料都得由公司的高级行政人员来决定。艾科卡一个不漏地确定了为达到目标必须征求同意的人员名单后,就将整个过程倒过来,从头向前推进。几个月后,艾科卡的新型车,野马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了,并在60年代风行一时。它的成功也使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整个小汽车和卡车集团的副总裁。   逆向思维不但在现代生活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在战争时期,有一个小 逆向思维 八路,运用逆向思维成功地闯过了敌人的种种关卡,把重要情报送到了目的地。事情是这样的: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敌人把一个村庄包围了,不让村里的任何人出去,派了一个伪军在村子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一座小桥上把守,正巧村里有一个重要的情报要报告给在村外的八路军领导人,在敌人看守如此严密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把情报顺利、又安全送出去呢?村里的一个小八路,勇敢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这个小八路在黄昏时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的来到了小桥旁边的芦苇地,躲藏了起来,他认真地观察小桥上发生的一切,他注意到守关卡的敌人打起了瞌睡,凡是由村外的人来,他总是头也不抬就说:”回去,回去,村里不让进!“如此几次,小八路心里有了主意,于是小八路,钻出了芦苇地,悄悄接近并上了小桥,就在敌人抬头发话之前他突然转身向村里的方向走来,并且故意把脚步声弄得挺大,敌人听到后,还是头也不抬的说,回去,回去,村里不让进,结果小八路顺利过关把情报安全的送了出去,为部队打胜仗立下了汗马功劳,这难道不也是成功运用逆向思维的结果吗?由此可见,学会并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是多么重要呀!   1964年6月,王永志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中近程火箭任务。当时计算火箭的推力时,那时7、8月份,天气很炎热。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要随之变化。   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年轻中尉站起来说:“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卸出600公斤燃料,这枚导弹就会命中目标。”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年轻的新面孔上。在场的专家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不客气地说:“本来火箭能量就不够,你还要往外卸?”于是再也没有人理睬他的建议。这个年轻人就是王永志,他并不就此甘心,他想起了坐镇酒泉发射场的技术总指挥、大科学家 钱学森 ,于是在临射前,他鼓起勇气走进了钱学森的住房。当时,钱学森还不太熟悉这个“小字辈”,可听完了王永志的意见,钱学森眼睛一亮,高兴地喊道:“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钱学森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果然,火箭卸出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变远了,连打3发导弹,发发命中目标。从此,钱学森记住了王永志。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导弹的时候,钱学森建议:第二代战略导弹让第二代人挂帅,让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几十年后,总装备部领导看望钱学森,钱学森还提起这件事说:“我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没错,此人年轻时就露出头角,他大胆逆向思维,和别人不一样。”这是一个运用辩证法的逆向思维例证。 编辑本段 逆向思维的优势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总结出逆向思维的几大优势:   逆向思维优势一:在日常生活中,常规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逆向思维却可能轻松破解。   逆向思维优势二:逆向思维会使你独辟蹊径,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从而制胜于出人意料。   逆向思维优势三:逆向思维会使你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获得最佳方法和途径。   逆向思维优势四:生活中自觉运用逆向思维,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使办事效率和效果成倍提高。   逆向思维优势五:逆向思维擅长运用在各个投资领域包括房地产、股票等,   逆向思维最可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威力。我们应当自觉地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创造更多的奇迹。    逆向思维法 三大类型:   1. 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   "事物的相反方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这是利用逆向思维,对结构进行反转型思考的产物。   2. 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转换·型逆向思维法的例子。   由于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 人的手段解决问题,因而他就转换为另一 手段,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3. 缺点逆向思维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方法。   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找到解决方法。   例如金属腐蚀是一种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生产,或进行电镀等其它用途,无疑是缺点逆用思维法的一种应用。   逆向思维的方向性:   一个人只能在一个时刻做一件事.。一个人只能在一个时刻朝一个方向。所以我们在一个时刻思维时,就只能朝一个方向思考,这是思维和运用的相互结合,这要求我们在思维的时候要有方向,我们知道在某一时刻的思维方向可以是各种各样,方向也可以在空间中存在,所以我们就可以用空间来给各色各样的思维方向下定义。这就是人们常用的思维归类方法。简单而实用,也容易被接受。   最简单的思维方向是线性方向,它是由线思维演绎而来 ,分为 正向思维 和逆向思维两种。人们最常用的思维是垂线思维,也就是正向思维。容易忽视了逆向思维,它应该和正向思维处于同等地位。复杂的就是发散和辐合思维,发散的方向是向外,辐合思维的方向是向内。要说明的是它们不是 线性思维 。 发散思维 就是由一个起点或多个起点向外发散,辐合思维只能有多个起点向里聚合为一点。常用是发散思维,这种思维它不是解答各种算术题,应用题,方程题的思维,而是解答开放性试题的思维。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2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两个词看两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
Aiask 2012-12-21 04:16
这里跟大家分享两个很有趣的词,一个是“退一步”,另一个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两个词表面上简单,可它们后面却隐藏着大学问。 我这人有一个坏毛病,爱给人取外号,贴标签,比方说有人老爱说“好”“随便”“我操”等词,我就会私下里叫这人“好好先生”,“随便先生”,“我操先生”,当然叫后面这个先生就很担风险了。 我这里要讲的是两种人,就按臭毛病吧,顺理成章就叫他们“退一步先生”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先生” 吧。 “退一步先生”前不久来我们学校讲学,他说话的特点就是经常说“退一步”,他的“退一步”并不是海阔天空(不然,我的偶像黄家驹做鬼也不会放过他),他的“退一步”是代表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 逆向思维。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演绎这种太空舞步的,如何诠释逆向思维的魅力。 他给我们讲的是“钓鱼岛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而不是日本的”故事,日本人认为钓鱼岛是自己的,基于以下两个证据: 1. 依据 1951 年签订的 《旧金山条约》, 该条约规定钓鱼岛和琉球群岛由联合国托管,而联合国主要委托美国进行管理,美国于 1971 年把琉球群岛送给日本; 2. 就岛屿归属问题的国际惯例来说, 岛屿归属主要依据:谁最先发现?谁最先命名?谁最先管辖?是否得到认可。 “退一 步 先生” 开讲了,他说:“对于《旧金山条约》,当时中国总理周恩来就代表中国政府声明此条约是非法的”(口号来了,喊出了听众的心声,于是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他停顿后接着就说:“退一步来说,我们先认为这个条约是合法的,钓鱼岛是不是属于日本的?不是,美国只是把琉球群岛送与日本,当中规定是北纬 29 °以北的某个区域,而钓鱼岛在北纬 24 °;再退一步, 琉球群岛 历史上也不是属于日本的,琉球群岛历史上是琉球国的所在地;再再退一步,琉球群岛现在已经属于日本了,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头些年,它还不是属于日本,并且它上面的居民大多讲汉语而不是日语”。“退一步”就就此打住吧。尽管 “退一步” 先生身体仍然在讲台归然不动,但是按这种“退一步”思维发展下去,最后会得到“日本不属于地球”诸于此类的结论。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先生”是我们领域的大牛,他的口头禅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句话的背后就代表了一种联想思维。假如有某个人叫做“李长江”,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先生”请来给我们做讲座,讲座完了,作为嘉宾的他需要点评一下,他如是说:“我们有幸请到李长江教授来我们学校讲学,从名字“长江”两字,我们可以看出李教授像长江黄河那么奔腾不息,不断超越,不断积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有这种拼劲,狠劲,要像长江黄河汇入大海那样,培养团队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与我们学校的科研宗旨不谋而合”。当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的威力也是可怕的,可能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与禽兽没有区别”等结论。 这两个先生所体现的智慧就像“德先生”和“赛先生”那样深邃和有趣,呵呵“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体现了‘赛先生’的价值观; 退一步讲,可能也有‘德先生’的范”。 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代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 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这些思维能够让我们充分体味到逻辑之美和科学之美,生活不亦乐乎啊。
1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逆向思维
ninglz 2012-7-6 19:05
新商品的开发、新事业的企划,需要有崭新的思维。多数情况是个人利用以往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绞尽脑汁,打破传统观念创造新的思维,这需要从各种角度重新认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时,正是用完全相反的看法,却可以获得重大的发现。 声音发电公司社长速水浩平先生说,在小学的理科课堂上,学习电动机发电时,扬声器因为电动机能发出声音。让他想到了假如反过来声音可以让电动机动起来不就能发电了吗? 声音发电的开发是从他上大学之后开始的,利用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出的声音来发电,以实现环保发电化为目标的研究在仍在继续着。 改善改革的启示,就隐藏在我们身边。转变以往对事物的看法,在追求转换思维方式中,业务才会有新的发现。努力追求思维方式的转换!
个人分类: 观点|4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反应”——研究生指导的二三事
热度 15 boxcar 2012-6-16 21:20
本文是应《大学生》杂志社的曹晓晨编辑之邀给该杂志“研究生”栏目撰写的文章,已发表于《大学生》杂志 2012 年第 5 期(下)上,现把初稿贴在自己博客上,供科学网的网友阅读。原文标题是“研究生指导的二三事”,曹编辑给这篇小文起了个更简洁而给力的名字——科学“反应”,所以我把这两个标题结合在一起,作为博文的标题。 从我正式地作为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至今已有 10 年,这期间先后指导了 30 多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指导这些学生论文过程中的点滴往事,目前仍历历在目。近日,我应《大学生》杂志之邀,写下几段指导研究生的旧事,这既是对我个人指导研究生的美好回忆,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也可以启发后来的同学们。 (一) 成功的“快速反应” W 同学是我指导的第二届硕士研究生,来自徐州师范大学。按照本组的规矩,研究生在完成第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后,放寒假时要携带一本由导师出钱买的《英汉技术词典》和至少三篇英文文献回去翻译。 W 同学开学返校比较早,回来就到我办公室,把仔细翻译后又工工整整地誊写好的文献翻译稿拿给我看,没看懂或不理解的地方一一指出和我讨论。因为他的学习态度很认真,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下实验室做论文后,安排给他的工作任务虽然完成得不错,但因为论文课题的进展不大顺利,倒不是因为他不努力,而是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参悟透这个课题的技术关键。在 W 同学硕士二年级的那个 9 月中旬的一天上午, W 同学兴冲冲地拿着 Nature 上刚刚发表的一篇燃料电池的新体系阴极材料文章来找我。原来,头天夜里他在宿舍的楼下翻看报纸,偶然注意到一则新闻报道,提及 Nature 杂志刚刚报道了这样一个新材料,于是他就马上上网去检索,又找在科学院读研的同学帮忙下载了这篇文章及其支撑材料,然后又把该文作者所发表的相关论文都一一检索出来,一起拿给了我。当时他的想法是即刻开始跟踪研究,我的态度很明确,如果这个材料体系还有值得我们做的问题,就该立刻启动研究工作,当然这也意味着原先课题的探索工作需要暂时停下来。 于是,我们立刻快速浏览了几篇相关的文献,分析了该文及此前文献中已经做过的研究,作出我们有条件做这个体系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的初步判断。鉴于该材料的高温物性数据还没有报道,我们两人决定在完成材料合成重点进行高温物性的测量,然后再视进展情况开展稀土掺杂的研究。 W 同学说干就干,很快就参照文献描述的实验方法完成了样品的合成,获得了单相样品。然后我们又加班加点儿地进行热分析、高温热膨胀曲线和高温电导率的测试,对着三种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和综合分析。一个多月以后,这部分的工作已告一段落,一篇英文快讯稿已经写成,很快就投寄到 Electrochem. Solid State Lett. 杂志发表。 这篇文章是我课题组的硕士生发表的第一篇 SCI 收录的期刊文章,也是从选题到文章接收速度最快的一次,所以绝对堪称是一次成功的“快速反应”。由此可以总结出的经验有二:( 1 )敏锐、及时的捕捉信息;( 2 )面对新的研究课题的果断决策。 做研究,多数时候最有用的信息并不会是由谁主动送上门来的,而要靠自己去积极获取。在 21 世纪,信息来源渠道有很多,并不仅仅限于本专业的学术期刊和会议,在其他的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也有许多非常规学术渠道的信息,及时从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捕捉信息很重要。在获得了初步的消息后,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和分析。如果确定打算在一条重要的消息的启示下做点研究,还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文献调研,搞清楚此前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空白可以填补,以及利用新体系、新材料或新技术还可以扩展出哪些新的研究课题出来。然后,就需要果断地决定从哪里入手展开研究了。对于一个全新的体系而言,研究工作自然不该是简单的重复,而更容易有所创新。 (二) 逆反应 (可爱的“失败”,可参见此前的博文【 1 】) 我曾安排一个学生尝试用双层干压法做阳极支撑的固体电解质薄膜(这是目前很多课题组都用的方法)。其实最初曾安排了一个男博士生去试过氧化铈薄膜的制备,他试了一下没做成,就放弃了尝试,转而去他更喜欢也擅长的氧化物纳米材料合成工作了。他在那方面做得很好,两年多以后,他在纳米氧化锆粉体合成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后又返回头再做这方面的工作,这次成功了。 在那个男博士生之后,我马上又安排了一个女硕士生去做这个工作。这个同学很耐心地去做了实验,但是很长时间里也都没有取得成功,而且她失败的现象居然每次都一样 —— 薄膜和支撑体之间总是分离开的,有时薄膜会碎裂成很多小块,有时却可以是一个整体。她很沮丧地拿着失败 ” 的产品一次次地给我看,开始我也很失望,提了几个建议让她设法继续试验,似乎仍然未见明显的起色。忽然在某一天,我有了一种另类的想法 —— 既然脱落下来的薄膜可以是一个整体,那我们何不就此利用一下这个整体(薄片),而不再去追求那个带有支撑体的薄膜呢?于是我让她继续试验,适当增加厚度,争取让脱落下来的膜坯能够保持一个整体并具有一定的强度,然后就拿直接烧这个膜坯,再在其两面分别涂布电极做后续的电池实验,她照做了,结果很不错。这样我们就用干压方法拿普通的模具(配合精度很一般,正常情况下是不敢压太薄的片子的)轻而易举地做出了 60 微米左右厚的陶瓷膜片,做出来的单电池的功率密度也不错。这算是我们在对不断的 “ 失败 ” 进行了反思(逆向思维)后取得了一个小小的 “ 成功 ” ,由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我们称之为 “ 缓冲干压法 ” 的陶瓷膜片制备方法。 事实上,我决定让她继续做这个 “ 失败的实验 ” 的时候,我已经完成了 一个调整 —— 目标的调整 ,从追求制备带有衬底的薄膜转而去做没有支撑物的膜片,正是这个目标的调整,把 “ 失败 ” 变成了 “ 成功 ” 。其实 “ 失败 ” 并非总是那样的可怕。如果我们面对失败能及时地做出调整(包括方案上的和目标上的)和分析(失败的原因与成功的可能),有时可以在一次次失败后通过不断的改进争取最初期待的成功,有时则可以从 “ 失败 ” 中发掘有价值的东西,取得最初未曾预料到的 “ 成功 ” 。 那些能够带来些收获的 “ 失败 ” ,就是可爱的 “ 失败 ” 。 (三) “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以上两个故事,说的都是在研究生论文工作中因势利导、随机应变的成功案例。事实上,研究工作的“变”与“不变”,还必须辩证地看待。在相对自由的探索性研究中,目标和方法的选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此时“变”是最常见的;而在有明确目标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一些项目的执行中,“不变”却是必然的要求。我在早年曾协助我的导师指导过几名博士研究生,在给他们的博士论文选题中就有过“变”与“不变”的权衡。 我在协助指导一名在职的博士研究生时,最初给她的选题是做氧化物电解质薄膜的陶瓷方法制备。这位同学读研究生时曾以心灵手巧著称,在器件制备方面曾颇有造诣。然而,她在博士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初期,也曾经遇到了不小的挫折。当时以我们所选择的原料和工艺方法制备的薄膜在烧结后一直不够致密,测试的电池开路电压和功率密度指标很低,使得这位同学也一度心灰意冷,想放弃这个题目,转做比较容易的电极材料研究。不过,当时她的导师和我都认为薄膜制备这个方向对于我们课题组的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取得进展,所以在最困难的阶段也决心不改变她的论文选题,而要求她咬牙坚持做下去。为此,我们不断地帮她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这位同学不负众望,终于弄清楚薄膜难以致密化的原因,并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并改进工艺方法,在几个月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为我们课题组在氧化物电解质薄膜制备这个方向上打开了胜利之门。 事后回想这段往事,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坚持既定的目标不变,而是在遇到挫折时急匆匆地改换论文选题,其实也并不能保证这位同学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当然可能更不会有这个方向后来几年的辉煌局面。 参考: 【1】 吕喆:可爱的“失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72967.html
个人分类: 教育|7160 次阅读|34 个评论
科学研究方法
热度 3 zhidaodaxue 2011-11-21 22:26
我探讨的是最普遍的科学研究方法。 【1】系统方法:核心在于局部之和大于整体,而且要时刻考虑局部和局部的联系、整体和局部的联系、整体和环境的联系。研究问题时,记住系统五要素(元素、结构、系统、环境、功能)。可以将对象层次分明地分为系统、元素。元素按照一定结构构成整体,系统之外是环境,系统在环境中具备一定功能。我们想要知道的就是元素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功能是什么以及系统内外联系是什么。所以,整个研究过程就是局部定性,然后一边定量一边定性,最后达到整体的定性与定量。 【2】逆向思维方法:一切现存的科学都是对真实世界的模拟。它仅仅是模型而不是真实世界,因此科学就必然与真实世界有偏差。所以面对最有道理科学原理时,逆向去思考它在哪个地方还有疏漏。对“最对”的东西找出“不对”。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方式。 另一种逆向思维方式是由果即因。 【3】找因方法:找出原因是归纳法的一部分。 【4】推果方法:推出结果是演绎法的一部分。在科研中主要用于预测未来,或者用预测现象与实验现象对比来达到对某原理的检验。 【5】网络场方法:类似于系统学,但更强调结构。把对象看成一个网络,各个节点就是一个个场源,同时也作为其他场源的接受者。不同节点之间的联系形式构成了网络。 【6】广义延伸法:即其他领域揭示的原理应用在所探究的领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也。 【7】时空思维法:事物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事物的属性至少是时空的四维函数。 【8】广泛联系法:把所有因素都连成一片,一起考虑。 【9】动态法:事物发展在动态发展,时刻改变,只是变化的加速度大小有别而已。因此,不能静态地对待探索对象。 【10】本源法:已发现的规律都是特例,有更基本的、更普遍的原理等着我们去探索。 分类没有分好,以至于各个方法之间有些重合的地方。不过感觉都挺有意思的。写的是科学研究方法,怎么好像探究哲学问题一样。善哉。哲学素有王者之风,可见不假。
3471 次阅读|3 个评论
逆向思维,让生活更精彩
zhangjinami 2011-6-30 21:55
仔细想一想,正常的思维方式,几乎每个人都能想到,他来自于日常生活或者课本知识,让人觉得习以为常,而逆向思维则打破了原来的正常情况下的方式,使人感觉的特别的新鲜有趣。
2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达尔文自然选择上的一座桥
duke01361 2011-5-6 07:01
我觉得达尔文之所以能成功和他在爱丁堡、剑桥的求学没有什么关系(尽管爱丁堡和剑桥都为出了这么一位学生而感到光荣),相反,达尔文的成功完全决定于其素质,但那些却与他的家庭,以及他家庭所承载的基督教文化有关,达尔文的独立与逆向、求异思维皆起因于他的出身背景和所依附的文化背景,而他在叛离与规避之中也形成了一种听天由命的处事和做人态度,而这些成了他提出“自然选择理论”的素质基础。同时,也是决定了他能够日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环球考察的原因;总体而言,达尔文与蒙德尔在很多地方有着相近的素质特征,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说,达尔文的成功与他在爱丁堡和剑桥求学的经历无关的原因,因为蒙德尔并没有像达尔文那样在爱丁堡和剑桥求过学,但他却成了经典遗传学之父的原因。而像我这样的也同达尔文那样在爱丁堡、剑桥等求学和工作过的很多人却一事无成的原因。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理论的提出必然不是空穴来风,肯定会经历一个缓慢的生长过程,会包含到很多人的点滴积累, 但谁能成为使之破土而出的那个人? 这要看素质,要看那位有没有那么一种素质,使之破土而出! 机遇会光顾有准备的人,而不是像我这样跟风的人。 我写这些的目的是告诫后来人,只要你具备了一种素质,你甚至可以不上任何大学都能成功!真的!好好珍惜就是了! 有感于: 达尔文自然选择路上的五座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4077do=blogid=440572
个人分类: 逗你玩儿|2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果子的故事
yanghualei 2010-8-15 14:59
1. 一天去 建行 取钱 , 有两个取 款 机 : 一个排很长的一队 , 另一个 没有一 人 ;心理权衡着 不如试 一 下没人的取款机 , 反正等 得需要 好长时间 , 但是在 我 心 里 有一个根深蒂固 的 故事 讲的一个聪明的小孩和他的伙伴 在路边玩耍 , 看到路边一棵果树结满了果子 , 其他伙伴都 去摘果子, 而他 一动 不动 , 一个老人家问 为什么 你不去摘果子 ? 他说 : 如果果子能吃 , 果树 又 在路边 , 果子早 就 被人摘吃 完了 , 而树上的果子并没有被人摘吃,故此树 果子不能吃 , 所以就不去摘果子,即 一个果树的故事 。 结果正如他所推断果子不能吃 。 当 也用 果子 思维 去考虑时 想如果 那台 机器能用 , 那早就排满 队 了 , 而现实中没有人排队,故那台机器不能用 所以我犹豫了 , 又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一旦被验证,我将被取笑;最后 为什么 我 还是走向那边呢 ? 因为这边人太多了 , 等 需要太 长 的 时间 ! 试了一下 , 结果成功 了 人们顿时涌向那边 ; 回去路上 在想 , 为什么大家都是这样呢 ? 他们真没有想过要试一下 , 其 过后 有 深刻的体会吗 ? 难道大家都那么保守和害怕风险吗 ? 我想不是 , 是因为大家学的一样的知识 , 大家受的是大众化教育 , 大家学的都是死知识 , 缺少有一双辨证的眼光看待他们 , 大家为什么 趋 众 , 为什么只要有一个做 , 大家都才去 做 呢 ? 为什么都不喜欢当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 难道大家都不做的事情 , 一定不能做吗 ? 原因是多方面的怕别人笑话自己 , 怕自己失败 , 怕自己 做 错 , 承担不起责任 和风险, 那我们就拒绝了成功 , 拒绝了诺贝尔 ! 2. 以前听 老师讲一个故事 : 他和 其 同学买了洗衣机 , 到家后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洗衣机从箱子里拿出来 , 拿出 后 发现箱子是两层的 , 把上面的一层 拿 出 , 箱子就暴露出来了 , 我想我们为什么 会 犯这样的错误呢 ? 3.以前抛锚的 一次晚会 , 因为种种原因 自己 不能去 , 但又不好意思拒绝 , 不知道怎么办 ,最后 就 很 矛盾 的 半推半就 的 去 了; 但晚上 又 通知晚会不开了 , 因为人去的太少了 。 我为什么怎么光想着 我怎么 不去 , 为什么没有想到会不开而导致我不去呢 ? 在心理可能就是存在一个前提 , 会是必须开的 。 启示 : 如果要从环境 A 中得到 主体 B, 不仅 选择把 B 脱离环境 A ,更应该考虑改变 环境 A ,使其脱离 脱离 B 方法的应用: 司马光砟缸救人 , 让水脱离人 ,而不是人脱离水缸 , 为什么 总是 想着怎么使得自己不受其他东西的侵害 , 为什么不去想怎么说服或者让其他物种加强道德修养 , 不去侵害其它物种呢 ? 这 是人类思维片面性和惯性 即 只在自己立场上思考 问题 , 于是 这种 本场性 折射到 行为上 。 4.对于当今社会洗手是个不可争议的好习惯 , 洗手可以减少细菌 引致的感染 , 使 人 少 患 疾病身体健康 , 为社会和自身带来了利益 ; 但对于另一面你想过没有 , 你使用了过多的水 , 同时污染了水 , 扩散了污染源 , 将 使得自己和其他物的生存环境遭到 破坏,并且这些污染物有被间接被人饮用, 给社会和自身也带来成本 。 果子思维: 根据大家都知道的理论或者经验,去解释或者推理某种 现象,则得出的结论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即想法一样思维共振 启示 : 不要随便评价一个事物 . 因为你不但带有你自身的偏见 , 更严重的是你带有人类的偏见 .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41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