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需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需求不重要,跟着感觉走
pony911 2010-7-1 08:54
今天与研究协作单位的一位管理人员沟通潜在的一个研究项目机会。该项目的具体需求还没有明确。但我们惊讶地得知,在没有他们技术人员参与的情况下,他已经确定了研究成本的预算,并已经上报。并不耐烦地告诉我们,需求不知道有什么关系,等需求明确了,谁能做,谁做呗。 在我们的体系中,类似这样的科研管理人员并不少见。自以为博学,自以为所有的研究者都在骗他们的钱。 反思,他们这种武断的管理方式,也是被某些擅长套取科研经费的学者们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在国内现阶段诚信普遍缺失的状态下,对这些管理者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气愤而无奈。 现在,实事求是的代价非常巨大。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征保健需求——编写保健手册用
longfo 2010-6-4 10:53
1) 健身、文化传统、经济、随时随地 2) 亲近大自然 3) 脊柱问题,脂肪肝问题 4) 心脑血管问题 5) 癌症和体质 6) 熬夜问题,茶 咖啡 烟草 7) 编写健康手册 8) 癌症 熬夜 久坐 焦虑,白领4大杀手 9) 消化系统疾病 这是在调查中,一个朋友希望得到的保健资料,我决定近期编写一本手册,主要做保健之用,可以供大家学习和补充,希望大家多多帮忙,把自己的需求写下来传给我,另外有一些博主有好的资料也可以传给我,有好的博客链接也可以,非常感谢。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37 次阅读|1 个评论
数据也需要分析
xuning001 2010-5-1 22:58
有不止一家媒体对我国的城市人口增量进行了估算,在估算的基础上,作者试图让读者自己去分析未来房价究竟是涨还是跌。 房屋供应: 2000 2008 年间,中国商品房销售总面积为 40 亿平方米,其中住宅为 35. 8 亿平方米 ,即便假定这些商品住宅都是 90 平方米 以下的商品房,那么总套数约为4000 万套,由此可推出,每年约 450 万套供应量。我国目前城市户均人口不足 3 人, 因此,这些商品住宅每年可多容纳约 1350 万人口。 需求计算: 2000 2008 年之间,中国城镇人口从 4.59 亿增长到 6.07 亿人,增加了 1.48 亿。大约每年增加城镇人口 1640 万人,至少 550 万户。与每年 450 万套供应增量相比,还有 100 万的缺口。而且未来,依据这样的城市化进程,未来 20 年,中国人口约 16 亿人,其中城市人口约达 9 亿,即使这样的规模,城市化率的水平依然不高。 依据这样的计算,商品房会长期处在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由此可推导出,房价应该是持续上涨的。 但是,我的疑问是,只是靠人口总体数量增量和房屋供应数量增量之比来推断房价走势是否完全合理。是不是还要考虑在每年新增的城市人口中,有多少是能够买得起房的,需要买房又买不起房的人口数量占城市人口增量的比例是多少? 毕竟现在二线城市商品房价格也在每平方米 4 、 5 千元以上,上百万元的房款或者说近 40 、 50 万元的首付是一般中低收入者难以想象的数字。 近些年,统计数据确实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公众应该重视的是,千万不要让数字给忽悠了。一方面,类似统计局 1.5% 的房价涨幅确实是对公众智力的严重低估,另一方面,有些数字是极其片面的。而预测的基础是数据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收入的人均增幅并不能代表多数人收入的增长幅度,还必须考虑收入的差距和收入水平的集中程度。房屋的需求是要考虑人口的增量,但人口的增量依赖于城市工商业和服务业的规模增长,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又与城市经营环境密切相关等等。因此,对于数据,我们也需要分析。 依据 80% 以上的中等偏低收入者人均年收入 3 万元计算,至少 15 年才能够负得起现在房价的首付,而且, 15 年期间,如果国家听任某些专家和极端主义者的亢奋言论,陷入全球经济上的恶性竞争和可能的局部灾难或者战争,长期经济低迷在所难免。因此,我的看法是,想想并比较一下日本曾经的兴盛和长期的低迷,我们的房价未来只有可能出现暂时的小幅度反弹,长期趋势应该是下跌,而且未来1-3年至少要跌下一半 。
个人分类: 论坛|3669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做伯乐,不做人才——人才需要什么
longfo 2010-4-21 10:15
人才需求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我一个人说不上来,首先,我还不是人才,在老师眼里,国家眼里,我算是个什么东西,一无所有的东西。另外,一家之言难以服众。第三,事物都有多面性,一叶难以知秋。但是也可以谈一些的。 人才需要一个好导师。咱们博客里面有一篇文章《让导师成为研究生应聘的名片》,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大家一直觉得大学生、研究生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应该承担一些责任,那么精英的导师是不是也要是精英呢。那为什么不去挖掘这部分精英的潜力呢,非要逼着一群没钱没权,甚至连老婆老公都找不到的人去做哪些无法企及的事情呢。 人才需要交流的平台。人才是学来的还是交流来的。人才的需要交流的,思想是火花,需要碰撞。现在大学给予交流的机会太少了,这本来是最简单的事情,却做起来最难,主要还是没人做。很多老师怪学生上网,我那时候没钱买电脑,我买了的话,我也上网,网上至少还可以随意发点言论,上课就听你讲,你都拿不了诺贝尔,还在上面咋呼,谁认你啊。学校提供的不是老师和课堂,是给予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 人才需要的不是兴趣而是自己的责任。上面我谈了,社会和国家不要把自己的需求强加给学生,但是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责任。人为什么会有责任,这个一定要问问自己,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小孩都知道自己有责任,这个是人的本能。当个人责任和社会需求对接的时候,其实人才也就出来了。出来了,不一定茁壮成长,这里面的问题可就多了,我们国家的现实很残酷,作为一个基层的科研工作者深有感触,讲多了肯定要得罪人了,就在这里说说人才的责任就好了。最后再强调一遍,兴趣是假的,责任才是真的,一个人对性感兴趣,他可能去搞强奸,如果对性的研究有责任,那么他可能发明避孕套。 人才需要的是尊重,不要用考试、学历来约束他们。现在招聘到处都是学历和考试,来了就考试,就看学历,有的地方还看毕业学校。这些都是有悖于人才发展规律的,我们国家不同于美国、欧洲,我们有自己的传统,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人皆知。在中国,人才是很清高的。尤其一些基层的单位现在也开始发飙了,一般人还不要,专挑人才。那么多人去国外,因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尤其是一些出国回来的领导,国内的风气你受得了吗,你出去回来了,还这么搞,不把人都逼走了才怪呢。 人才需要最基本的生存尊严。放假回家,我们还不如打工仔。尤其农村的学生表现的突出,家里穷啊,家庭条件好的,他也不愁上学不上学,反正都是有工作做得,上学就是去找找乐子。可是在国内的高校里面从事国家最需求行业科研的大部分都是农村的学生,这个和美国有些相像的。前段日子,国家提高研究生生活补助,就有些人开始埋怨了,谈了很多老年代的故事,可是你也要看看现在的社会风气,没有一些东西,失去的不是生活质量,而是生存的尊严。 人才需要的是失败不是成功。我们毕业也好,工作就业也好,成功是必备的。可是我们的科研路子才走了几年,哪来的这么多成功。追求成功是好的,但是急功近利就是不好的,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自己不能很好的把握人才就不要拿着成功的标尺去衡量人才。 人才需要的还很多,大的方面讲得多了,我就从这些小的方面谈谈,有点能力的人能出去混,肯定不在国内混,国内给予他们的太少了,我能力差,算不得个人才,还可以发发牢骚,听不到他牢骚的人才是人才,因为已经走了。
个人分类: 伯乐论|2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产科研仪器研发面临的“牵引”问题
热度 1 boxcar 2010-1-12 10:59
上文所说的 牵 ,就是说科研仪器的研发需要有牵引和拉动。这种牵引首先应该表现在迫切的需求上,也就是目前的以及未来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的具体任务需要某种仪器,这样才会有人去研究如何造出这种仪器来,研制出来了,再考虑如何成批地生产、占领市场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有了这样的牵引,自然有人去做。 目前牵引拉动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平还远非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跟踪研究居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所用的科研仪器多半是国际上已经商业化的成熟产品,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而目前真正有仪器采购决定权的 大牛 们一般都 不差钱 ,所以他们肯定倾向于采购比较现成的进口仪器,而不愿意费劲进行自主研发,更何况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短期内在性能指标上无法和进口仪器相匹敌,所以费劲研制出来也可能会无人问津。只有航天国防等领域需求的高端仪器通常由于西方发达国家 禁运 ,所产生的 刚性需求 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只能靠自主研发,但肯定要涉及保密问题并且成本也太高,市场前景不好,造成 军转民 的难度也很大。加上国人惯有的 崇洋 心理,造成同档次的国产货也无法和进口货平等竞争,这种现象在高端科研仪器方面表现尤其明显。 要形成高端科研仪器研发的有效牵引,必须先上水平。一方面,研究工作要超越目前的跟踪模仿阶段的 二流 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的 一流 水平,这时要用研究手段和仪器设备是市场上所没有的,就只能自主研发了。另一方面,仪器研发水平本身也要上去,只有水平够高了,大家对国产科研仪器的信心建立起来了,才会愿意采购并使用国产科研仪器,国产 科研仪器最终才可能形成大的市场,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个人分类: 科研|7090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研人员与研究生信息与服务需求的差异图
icstu1 2009-11-24 10:38
科研人员与研究生信息与服务需求的差异图
个人分类: E 请教专家看法和学习的访谈|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科研经费自娱
yuelugj 2009-10-22 09:43
高校被指用部分科研经费自娱 与企业需求甚远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李剑平 在日前举行的2009年宁波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上,与会的大学校长照着讲稿,宣读着自己学校所取得的一连串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的数量,代表们听得昏昏欲睡。当浙江沁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建荣走上发言席时,他的几句话让大家一下子振奋了起来。 叶建荣的开场白就是:我的观点比较尖锐,大学校长最不愿意听。他的发言几乎是与大学校长针锋相对。他说:目前,高校科研项目与企业需求相距甚远。这座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非打破不可。 叶建荣举例说,5年前,有一个大学教授建议沁园集团上马一个家庭洁净水工程系统,他们听后非常振奋,立即送给对方一个万元大礼包。企业后来收购了一家公司生产相应产品,次年大规模上市,销售量一直上涨。 今年5月,企业又把这位教授请到企业支招,没想到他的报告与5年前如出一辙,企业工程师听后直摇头,认为按照教授的提议去做,必然落后于市场。 说到这儿,叶建荣提高嗓门告诉大家:企业在前进,大学没有跟进,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论坛主持人介绍的一组数字也和大学校长们列举的科研成绩唱了反调,而是印证了叶建荣的观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一切围绕经费申请与发表论文转 国内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有关方面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加强产学研合作,但是成效不明显。对此,一些企业界人士认为,原因就在于高校的科研机制还深深地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印迹研发与产业脱钩,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绩效无关。叶建荣说:一切围绕经费申请与发表论文转。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张武平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没有写出论文的话,即便产生几千万元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也只会被认为只有应用水平,不具备理论高度,不是一个好的科研项目。下一个年度申请科研项目经费时就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眼下正在考察研究金砖四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国科学院政策所专家张洪石说:当前,中国高校的科研导向扭曲,甚至在国家拨付项目经费的温室中 自娱自乐。搞科研项目都是为了出SCI论文,有了论文就评教授,评上教授就是人才。国家给高校的科研经费,80%左右投向了应用科学项目。但在申请项目时,第一考量的是发表论文数,因为SCI论文发表越多,表示你的研究水平就越高。 教育部科技司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该司副司长陈盈晖说:高等院校用占全国16%的研发人力,不到10%的研发经费,产出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国际论文。 张洪石在做一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发现,某班两名博士毕业后,一个在北京某著名大学工作,每年可发SCI论文七八篇,但应用技术专利少得可怜;另一个去了某工科大学的博士恰恰相反,每年有六七项应用技术专利诞生,但鲜有SCI论文发表。 据研究分析,问题就出在科研经费投资主体与评价目标上。上述第二名博士所在高校的科研项目除纵向有国家经费投入外,大部分经费来自军工集团或项目的横向投资。中科院这位专家举例说,如飞机、卫星材料科研项目验收时,根本不会考虑你发表多少论文,而在于这种材料做成的产品能不能上天。上不了天,发表多少论文都是纸上谈兵,难以蒙骗过关。 80%的科研经费都被玩儿完了 现在大学教师最不愿意承接企业投资的科研项目,10个科研人员难有一个。张洪石介绍,因为企业出资的科研项目拿不出成果,就交不了差。可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就不一样,很少有人去追究科研项目的产业转化率是多少。有的科研项目拿到几十万元经费后,就干脆直接发几篇论文,空对空过关,大家知道项目评审要么是给钱走过场,要么是圈内人士自娱自乐。今年OK了,明年包装一下项目大家再相聚。 80%的科研经费都被玩儿完了。中科院政策所这位专家说。 浙江振亚投股集团总经理沈国锋表示:80%的科研经费被玩儿完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他就碰到不少大学里的江湖教授。他们把一些还是理论层面或实验室技术状态的项目,拿来找企业联合申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科研经费或补贴。这是不少大学教授致富的一种途径。实际上,这些科研项目离中试与产业化阶段还非常远,但他们的各种理论与数据资料十分全面与系统。 同一个项目在好几个省市同时得到经费资助 据沈国锋透露,在不同省、市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获取国家科研经费,也是高校包装科研项目的一种策略。因为现在国家大力鼓励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从国家到省、市、县级政府都有大量的科研项目与配套经费,比如大学一个评审验收的技术成果,在杭州是填补市内空白,但到了苏州也同样属市内首创,就可以顺理成章拿到不同地方政府的科研经费。 由于地方政府科研项目评审信息缺乏共享,他就遇见过一个在江苏省获科研经费资助的项目,到了浙江省同样获得国家经费补助。不少大学教授就钻这个政策空子,玩科研经费的游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科研经费被一些利益关系人当做一种潜在的资源进行运作。握有科研经费审批权的人,授意高校、企业今年哪几个项目可以报,能拿到钱,然后从中共享利益。把国家科研经费老是拨给自己的关系户,那些真正需要得到经费资助的企业或项目却难以受惠于此。这位浙江企业老总说。 以科技部公布的2009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名单为例,公众所能发现的信息只有项目名称、作者单位与拟安排经费预算数额,更多的信息无从查找。社会各界难以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建议,大学确实要反思这些问题,政府主管部门更应考虑解决问题。 张洪石表示,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我国高校科研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投资体系与评价指标不变革的话,将涛声依旧。他与叶建荣不约而同地建议,国家除了对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直接拨付经费外,对应用科技项目可以走市场化道路,由项目业主单位或客户企业投钱,国家给予企业相应投资额的免税支持。因为企业奉行的是谁投资,谁当老板,谁说了算,高校那些忽悠人的科研项目就难以再去忽悠人了。
个人分类: 学场评论|464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嫖和被嫖的《经济学》
moxj 2009-9-29 21:18
搂钱的时代,搂钱的学问就娼盛 。 经济学得宠,掌控这一学问的学者、学人、学家就成了这年月的宠儿。 因为经济学是富贵的学问,所以人们都喜爱她;因为大家都喜爱她,所以她变得美丽。三千粉黛无颜色,这个时代没了不问经济的学问。 经济学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成了大慈大悲的菩萨,被罩上了道德淑女的灵光。经济学不仅统治了这个社会,而且统治了这个社会的信仰,这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物资错位,更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精神错乱。 某大学经济学教授用这样的案例来表述 刺激需求、拉动内需经济学原理: 一猪贩子采购了一群猪,在晚上遇到了大雨,看见前方有一人家,于是赶猪避雨。这家主人是个年轻寡妇,不让他进门。他说:我给你七头猪,让我进去吧,寡妇让他进门。屋里只有一张床,他又说:可以让我上床睡吗?寡妇嗔怒。他说我再给你七头猪,她点头。两人倒下后,他再次提出要求能让我在你身上睡吗?,寡妇顺水推舟那再给七头猪了。她上了寡妇身上,她有些不能自持,极力克制异性的诱惑。这时他缠绵的恳求你能允许我动吗?我再给你七头猪,寡妇佯装矜持我可是金枝玉叶,只限动七下。 他迅速的动了六下就嘎然而止。这时寡妇急了死鬼,你快动啊!快动啊!,他仍然静如处子。寡妇央求道亲爱的!求你,我把猪都给你,这时猪贩子的心灵油然升起了人性的灵光,好吧!我会全心全意为您服务。 教授诠释 : 这就是经济学最著名的刺激需求原理,需求是人的潜在欲望,它需要开发和刺激才能变成实际消费,开发刺激需要投入,欲望一旦被调动起来,形成强劲需求,就会使交换利益最大化。但这个原理,是建立在共给能力的基础上。如果别的猪贩子听说了这样的美事也去效仿,但寡妇愿意把得到的猪都奉献时,他们却阳痿,不能提供有效共给,这时他们的投入就超过了一般住宿的价值,因此会造成亏损。如果最初的效仿者们都取得了成功,就会导致更多的效仿者蜂拥而至,共给就会大于需求,寡妇有了选择性,她就会淘汰那些在需求激情不可遏止的时候希望得到她所得全部的那部分人,只要用一头猪,,就会有人满足他的需求,她的成本就会缩小。在这过程中最终的公正平等就到来了。经济学的道德就体现在对不可遏止的需求的共给,和源源不断的共给过程的高利润到需求的低成本的转换,这里面没有胁迫,都是交易双方的自主自愿。 好厉害的教授, 一个故事就会阐述了当今中国整个经济学的精髓,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在短短几分钟里学生们就会终生受益。掌握了这门学问,就掌握了未来和幸福,不必去耶鲁商学院镀金,就凭着这个故事里的玄机,未来他们就可以给政府做资政,给商家当顾问。 经济学家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职业?只要在权力、资本与广大消费者嫖和被嫖的游戏中做个中介老鸨,即可以享受资本,又可以占有快感,金领!绝对的金黄! 那么这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是给和取的学问,意欲取之,必先与之,大哥给你房贷、给你车贷、给你物贷,给你窝和壳,给你服和饰,给你带速度的快感享受,然后把你囚禁在窝和壳里,捆绑在绳和链里,让你做窝和壳的奴隶,绳和链的婢女,让你的明天彻底守寡,而你怡然不知。 你还要,我还行,大哥!你真酷! 中国的天价地王现象实际上是猪贩子与寡妇博弈的必然产物。这场游戏的参与者是政府、炒家、银行、开发商和最终的消费者。 由于政府掌控、垄断土地资源的支配权,利用行政权力低价征地高价卖地是土地升值的不竭动力。几年来,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 50% 60% 的来自于卖地, 巨大的利益驱动和土地资源的日趋稀缺,决定了地价上涨的不可遏止。资本大鳄大型国企也应激性起,首先出天价拿地,几个月出手,发泄后弄个盆满钵满。最不光彩的是小兄弟银行和开发商,他们得送猪和上床与寡妇操练,经不起诱惑的可怜的寡妇最后买单,不仅包操了全部费用,而且后半生都要向银行奉献贞操。在这场游戏里最终是按照权力等级分脏: 大哥得 40 45% ,二哥得 20 25% ,三哥得 15 20% ,四哥得 10 15% 。 这里大哥所得是必保的绝对利润;二哥是临时打劫,投机取利;三哥是长久艳福,远期变现;四哥是借助哥哥神威,空手套白狼。 小妹怎经住四个哥哥的蹂躏,快感过后发现自己竟丧失了生育能力。这就是城市中产阶级购房者的可怜命运,而最悲惨的是被赶出家园的农民,他们连暂短的快感都没有享受,就变成了流浪无产者。 在这个哥们联盟里,大哥运用权力直接参与逐利是这场博弈胜利的决定因素 , 哥们们要保持亢奋、公粮、子弹没有足够的银子补充营养不行,猪从哪里来?共给能力从哪里来?经济学宠儿又给哥们们提供了秘密的春药。请看这样的 经济学原理 : 资产 = 负债 + 所有权。拿你的钱嫖你这是经济学的最高境界,而货币资产的使用权一旦被法律确定为所有权,真正的所有者就丧失了对自己资产的支配权力 。 市场层面的资本流转,是市场的契约原则决定投资回报,而在由大哥定价和控管投向的条件下,债权人就逃脱不了小妹的命运。 存款、国债的实际的负率利就是佐证 。 据资料显示中国的银行有 18 万亿的国民存款,国家发行国债向国民借款累计 30 万亿 。 按照这样的数字和大哥让小妹享受资产收益的承诺,小妹们早就应当成了富婆,可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面对灯红酒绿,面对自己的血泪打造的辉煌,只能在觥筹交错中做台,等待接客 。 上个世纪 90 年代和本世纪初中国的税改和把四大国有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使中国的雷曼兄弟在背负 4 万亿有毒资产的情况下,免遭破产厄运,我们的小妹面对重税和严重通胀的蚕食,却慷慨解囊,用自己的血汗对冲了银行的巨额财务黑洞, 实际上是小妹收购了频临破产的银行,负债的大哥却以资产所有人的身份占有了溢价, 这是大哥的奇迹吗? 不是!这是忍辱负重的中国小妹在危机面前所表现的责任和精神崇高。 中国奇迹,不能不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奇迹,是全民参与的奇迹。 这个市场就有 三种功能:投资、投机和融资 。当大哥把自己掌管的企业源源不断的推入这个市场,大哥就稳操了 一箭三鵰 的胜券。 一是在理论上就完成了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单一的公有制向多元所有制的过渡的改革目标;二是在自己控股的前提下大部分资产作股卖给了小妹,回收了高于原始资产几倍的巨额资金(发行价不低于股本的两倍),而又不影响税收;三是大哥不用再从自己兜里往外掏银子经营企业,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愁增发,即使摘牌破产,小妹自己承担。 大哥胜利了, 20 年后为刺激你入市,才提出了资产收入的概念 。投资回报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应当给投资者高于银行利息的回报。 可这个市场究竟给大多数投资者什么? 据统计,在这个市场 20 多年的发展生涯里, 90% 的股民平均、累计的投资收益是负数。 看看最近被披露出来的中国地产大鳄万科融资和回报的数字就不难看出这个市场有多大的性欲。 20 年里万科累计融资 400 多亿,而投资分红仅有 30 亿,而按 20 年分摊,投资回报低于银行利率。地产作为中国最暴利的行业,暴利都到哪里去了? 再看看银行,截至 09 年九月,沪深两市的总市值 23.587 万亿元,两市的银行板块的 A 股总市值越 4 万亿元,银行板块的 A 股总市值,约占全部 A 股总市值的近 20 %。 而银行在疯狂放贷的暴利增长过后,新形成的不良资产约在 7000 8000 亿,怎样核销?融资增发。最近爆出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分别扩容 150 亿和 100 亿。 据统计,今年以来, A 股上市公司完成公开增发、定向非公开增发以及配股等再融资规模已达 614.4 亿元。而根据近期接连披露的拟再融资信息,百亿元以上的再融资大户则数量激增,万科 100 亿,武钢 120 亿、中冶 169 亿、中国核建 180 亿,。 如再加上从众心态导致的其他方式的融资 , 年内再融资的总规模将迅速超过千亿。近期中国股市市值缩水 近 5 万亿,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哪一次与圈钱填坑无关? 没有投资回报功能的市场,剩下的只有投机和圈钱,不暴涨你怎么会进来。 嫖你没商量,大哥你玩的真好! 。 经济学家们会说,这是市场法则,国际惯例。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本增值的学问,它的立论前提就是承认人的自私,人对财富的占有欲望,是资本扩张的原始动力,在中国只有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才能最终解决贫困,这是当前最大的道德。 够了!请问?同样的法则,为什么同民主文明国家相比,人家达到了共同富裕,而你造就了那么多的穷人?离开了政治道德和制度正义,你的博弈论经济学只能沦陷于不可解的囚徒困境 。 总量增长、资本增值的结果,怎么让全体人民享受?怎么让人全体劳动者成为利益受益的主体?怎么从劳动贬值、生命贬值的增长方式变劳动增值、生命增值、科技增值的增长方式?怎么从掠夺型刺激需求、拉动内需变提高广大劳动者收入、提高广大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刺激需求、拉动内需? 怎么从嫖你的经济学变爱你的经济学?这才是当今中国最稀缺的经济学理论和人道主义精神资源 。中国的经济学得了精神分裂症,其病原来至于没有约束的权力的贪欲。为了消灭贫穷而制造贫穷,为了少数人的富裕,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幸福,这是嫖客经济学的逻辑。 大哥!请原谅我胡说,我没要求你太高尚,可玩人家要付费啊,这是这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别再听那个教授的淫秽故事, 小心!小妹的枕头底下有把邓玉娇的果刀
个人分类: 一起分享|2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到需求是一种智慧,满足需求则是一种能力
热度 2 smilesun 2009-9-9 21:20
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为他人服务,如果你不在为其他人提供某种服务,你的存在就没有价值。 比尔盖茨为微软产品的用户服务。我们每个人都是因为能够提供某种服务而被社会认可。但我很遗憾很多人却没有这种意识,没有服务的意识,甚至认为给别人提供服务是低人一等的事。 有人想去创办一家公司,自己当老板,以为这就高贵了,不用看别人的眼色,替别人服务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如果你的公司不能为你的客户提供服务,公司是无法生存的。所以,你必须提供更好的服务。服务好了,企业才会成功。 人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价值。 如果你读了这段文字,希望你能静心想一想,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服务? 如果你处在服务的岗位,自认为得不到尊重的话,请你首先仔细想一下,自己的服务是否具有较高的品质? 每一部成功的创业史,都是从发现需求开始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科学家,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创业成功。如果你打算创业的话,请你仔细想一下,自己能提供的服务是什么?社会的需求,就是我们可以创业的方向。当我们确定方向之后,具体如何实现,更多是靠一个人的能力。 所以说,看到需求是一种智慧,满足别人的需求是一种能力。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503 次阅读|4 个评论
您,“被补”了吗?
boxcar 2009-8-19 17:16
前段时间有一个字很火,那就是被动的被字。另一个字一直很火,那就是补。两个合起来组个词就是被补。今天,我破例摆脱以往回帖式的被动博文风格,自己立题,写一篇博文探讨我们被补的问题。 说被补之前,先说说补。这个字不算复杂,原意大概是衣裳穿坏了,拿起针线和布头来,补一个补丁使之完整,不至于漏风露体的意思。现在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绝大部分人都养成了穿新衣裳的良好习惯,稍微过时的旧衣裳没等穿坏就不穿了,所以很难再见到衣裳上面的补丁,这个意思已经不多见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虽然缝补衣服的少了,但是补这个字的出镜率可比以前多多了,因为我们被告知,您有很多方面需要补(除了衣服以外)。 首先很多人需要补牙,大概是由于好东西吃多了,出现了龋齿,得,去医院弄点儿高科技材料把窟窿堵上吧,因为虽然牙疼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呀!这可是眼见为实的窟窿,真格儿需要补的。 其次,以前大家都吃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种出来的东西,就算城市居民吃的粮食蔬菜也是方圆几百里之内的物产,如果这片儿地没那么理想,缺点儿微量元素啥的,不小心就闹出来一些地方病,象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大骨节病之类的,政府会重视一下,组织学生和居民检查,发现缺少什么微量元素(例如碘、硒等)后,派发一些碘片儿之类的给孩子们吃,进行防治,这就是在补微量元素了。 后来,大约在十几年前开始,广大中国人民经常被告知我们普遍缺钙、我们普遍缺锌、我们普遍缺***等,于是用于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的产品被各大药厂和保健品商开发出来了,先是补单种元素,后来是2种甚至多种一起补(**搭档了)了,广告词中也逐渐开始出现我们曾经熟悉但目前极其陌生的科学语词了。与此同时,什么女人需要补水,男人需要补肾之类的说法也多了起来,当然了,后面跟着的可能就是一些广告(有些儿童不宜!)和某种产品不菲的报价了。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渐进地看不到缺乏什么的明确现象,我们补这补那,其实都是被告知缺这少那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不是我们自己意识到该去补什么,而是被动地、被劝说去补什么,即所谓被补了。 对于这些关乎补的话题,我们还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不妥。 如前所述,有些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缺口和现象(例如大粗脖子病),有些也许现象不明显,但化验结果已经显示微量元素的严重缺失,那么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去治疗,对于长期的地方病,可以按照政府的安排长期使用补充了微量元素的食物或调味品(如加碘食盐),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有明确的检验数据和诊断的情况下进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局部地区的或者个别人的化验结果不加分析地简单推广是危险的,在这方面,最近的曝出的补碘过量事件可能是个教训,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阔、地域差异巨大的国家,由于水土、物产和饮食习惯的不同,不容许我们总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用全国一致的标准处理象补碘这样的问题,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关部门可千万别怕麻烦! 另一方面,有些补是我们不大看得懂的,在既没有对个体的具体化验结果、也没有全面的普查数据和统计分析的情况下,如果忽然被告知我们普遍缺什么,并据此被建议去购买价格不菲的某种药品或保健品长期服用,就不能不让人倍感困惑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迅速解读出来的就只有后面的商业利益了。其实即使宣传中拿出来了一些所谓的数据,我们也不敢太相信,因为有时我们看到的标准并不是统计平均值,而是远高于统计平均值的,换句话说几乎无人不需要补,或者所我们几乎全得被捕(不对!是被补)而没有漏网者,这样的标准我们岂敢轻易相信?如果连所谓标准(广告中提到的那种,没认真核对,不敢确定是否真是国家或某权威组织认可的)也不标准了,我们不被忽悠才怪了。如果不幸被忽悠着补这补那,补了一堆其实我们不缺少,或者自己身体能够能够充分供给的东西,身体的正常机能和平衡被打破,我们的健康又如何保障呢? 所以,今天我冒昧地问一句广大博友,最近,您被补了吗?
个人分类: 青春年小|4999 次阅读|7 个评论
FACEBOOK在中国为何会沦为“非死不可”
libing 2009-8-13 00:01
当今天你去问一个作互联网的人知不知道FACEBOOK,如果他不知道,会被很多业界人士耻笑,然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中国互联网的悲哀和耻辱。一向迷信的中国人这一次不再迷信了,面对非死不可这样一个名字,却纷纷趋之若鹜,于是出现了一批x内,无论拿到钱的还是准备拿钱的还是没钱的,都在学习FACEBOOK,模仿FACEBOOK,讨论FACEBOOK,从SNS讨论到OPEN API,从开放架构讨论到定向广告。为什么我要说这是中国互联网的悲哀呢,不仅仅在于抄袭拷贝所反映的创新力的缺失,更在于这里面反映出的互联网从业思路的扭曲和畸形。 一、为什么大家都要学FACEBOOK 这道理很简单,MYSPACE火的时候,中国互联网一个个纷纷要做中国的MYSPACE,于是无论大小网站都忙着建自己的SPACE,YOUTUBE火的时候,中国互联网纷纷视频。可是MYSPACE火了,可中国的仿制MYSPACE哪一个成功了;YOUTUBE火了,可中国的仿制YOUTUBE们哪一个不是艰难度日?可还是有人会继续飞蛾扑火地奔向仿制之路,为什么呢?只因为缺乏互联网原创精神的中国互联网从业者们遇到了一批更加外行的冤大头VC们。中国的互联网资本市场实际上比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们更缺乏原创精神,他们的眼睛也更多地盯向了大洋彼岸的财富神话。的确,讲一个已经实现的神话远比讲一个基于本土创新的理想要更容易得到VC的认可。于是X内们用复制神话的神话把VC的钱忽悠到手了,然后再用这一神话去忽悠用户,可惜忽悠VC只需要面对几个人,但是忽悠用户就没那么容易了,无论从流量、用户数、活跃度,X内们都遇到了尴尬,于是又有一批以评论为糊口的评论者们纷纷出来说你们都没有学到FACEBOOK的精髓,学到了表皮没有学到本质不在于SNS而在于开放架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即使这些所谓的精髓都学到了会怎样,就会在中国创造一个新的神话,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吗? 二、FACEBOOK在中国为什么非死不可 为什么说学到了精髓也没用呢?因为FACEBOOK在美国的成功我们不能光看它是如何做的,不能光研究它的结构它的产品功能,更要研究它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环境因素,什么是FACEBOOK成功的环境因素呢?我认为有两点,第一是用户的需求特性,第二是众多的应用需求开放商。第一点是第二点的基础。 第一点,FACEBOOK成功的环境因素很多程度上在于美国年轻网民的的需求特性。事实上,美国年轻网民的需求特性跟中国年轻网民的需求特性差异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在中国非死不可的核心原因。因此,注定这种模仿无法形成大规模的用户粘性,只能迎合一部分尝鲜的用户。事实证明无论海内还是蚂蚁一起,用户在尝鲜之后,都难以再保留持续的粘度。而FACEBOOK现在尽管已经有24万的中国注册用户,但是连我这样一个业内人士也很难对它有持续的兴趣,更不用说对于普通网民了,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差异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年MYSPACE火爆的时候,中文版MYSPACE尽管已经非常深入地进行了本地化改造了,但是依然难以逃避门可罗雀的境地。而相反,中国的qq会火,后来很晚进入的51.COM会火,但是美国最早的交友网站现在却无声无息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外网民的需求特性的差异。 美国人不习惯在网上泡妞,美国要泡妞渠道很多,美国艳照门也不会火,总统绯闻都看过了,希尔顿的艳照最多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美国的社会化成熟度高,共性需求已经极度满足,因此个性化社会关系拓展变成一种自由的享受,所以能够吸引年轻人乐此不疲。而中国的年轻网民则更多地还在把互联网当作是一个娱乐休闲平台。中国网民对于社会关系拓展缺乏清晰的目的,更缺乏运营的意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内容的消费者,而非内容的创造者。中国的年轻网民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使得他们对于互联网的社会化需求更多地倾向于获得公众性认可,而非自我满足,也就是说中国网民更倾向于在类似BBS这样的平台上获得个性展示和认可,而对于自我社交圈的拓展则缺乏兴趣。这实际上是由于中美整体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在这种差异下,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如果照搬美国的成功模式,除了忽悠同样吸收美国养分的VC们,其结果势必会沦为非死不可 第二点,FACEBOOK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有一大批美国互联网业者不断针对用户需求开发出好的有趣的应用,也许每一种都只针对一个不大的目标群体,但是整合起来,整体的服务就非常丰富了。而中国,恰恰最缺乏这样一个群体,甘于做小作精,这也使得即使中国能够做出一个FACEBOOK的开放架构,也会导致应用服务的匮乏而使得整体平台对用户缺乏吸引力,互联网业者往往都盯着海外新模式新应用,依然走的是COPY汉化的路子,真正的原创的应用开发非常缺乏,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意识问题,更深层次的是整个产业的结构性问题缺乏一种机制来激励和促使中小应用开发商能够以此生存和发展。 三、中国的互联网该向FACEBOOK学习什么? 国内要向FACEBOOK学习的我认为不是系统架构上的OPEN API,而是针对于用户需求选择的海纳百川的运营态度。往往国内只看到了海纳百川,但是没有看到它的基础是基于用户需求特性这一出发点。也就是说,我对用户的态度是你们来我这里,你们要啥我努力给,我给不了的我让能给的人给。并且充分给你们自由,象一个应用服务大超市,你们可以自由在里面选择和折腾。如果从这角度来看的话,我认为新站小站不该去学FACEBOOK,而是该去学FACEBOOK中那些受用户欢迎的API,也就是说新站该去琢磨如何能够在大用户群大核心应用中找准用户的需求,赢得用户的喜爱。可悲的在于,中国互联网10多年来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个道理,真正能够成功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以贴近现实用户需求出发的原创模式,QQ、阿里巴巴、迅雷,但是依然中国的互联网业者们还是乐此不疲地飞蛾扑火地冲向这条不归路。 国内的互联网从业者,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在关注到FACEBOOK的神话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需求特性,自身的市场地位和资源情况,来学到FACEBOOK的神,而非FACEBOOK的形。比如,阿里巴巴也学,就不是在系统平台上的开放接口那么简单,而是整体运营思路上,即使技术接口短期无法实现,但是这种OPEN的人工接口以及合作机制是可以建立的。比如你的服务部门是否可以承接用户更多非普通功能的服务需求,是否可以介入第三方服务提供者等等。而对于QQ,它在抓客户这点上的确很强,但是在架构的开放性方面却一直非常保守,尽管用户基础很大,自身的资金和资源很很充足,但是在结构性的整合上是需要开始一定程度上的打通和开放了。而中小网站,则需要去认真研究FACEBOOK里那些众多的受欢迎的第三方应用是如何抓住用户需求的。 原创力的匮乏尽管有资本环境,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业绩媒体等环境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这是一个从业思维方式的问题,不从这个根子上改变,那么中国的互联网就没有希望,那些只盯着彼岸神话的传教士们,在这片土地上也许连一个童话都造不出来。 转自: 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ethinker/article/b0-i3652013.html
个人分类: 云与服务|3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质怎样“极大丰富”?
lvnaiji 2009-6-7 13:33
马克思在描绘共产主义的远景时提出两个标志即两个极大: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提高。仅就字面而言,极大丰富和极大提高都是相对概念,极大永无止境,永远可以再大。然而,不能对此持形而上学的观点,极大并非机械的、线性的增长。同时,两个极大密切相关。本文探讨物质极大丰富。显然,物质极大丰富是针对需求而言。对物质的需求无非是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因而以下拟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产的影响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来阐释物质极大丰富。文中并不直接论述精神极大提高,但消费方式的变化会对此有所涉及。虽然本文讨论的是共产主义的远景,但对于推进科学发展观具有指导意义。 一、生产方式改变与物质极大丰富 可以由四方面讨论生产方式的改变与物质极大丰富之间的关系:技术的发展导致对原材料需求的下降、产业结构提升、循环经济,以及由对物质的依赖转向对创新的依赖。 首先考察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将对物质极大丰富产生重大影响。生物技术与传统的农业(含畜牧业,下同)结合起来,农业将由现在从事初级产品生产,延伸到食品、制药、生物化工、材料、能源,以及环保等领域,并且参加对海洋和空间的开发。农业用所养植的动物和植物 , 再加上微生物,用生命来生产,制造和加工所需要的物品和过程。先按预定目标 , 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特定的 DNA ,然后各种养份都在 DNA 的指令下,精确到一个分子、一个原子地结合起来 , 生产出所需要的物品。在这样的生产中 , 对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人工手段。面对这样的生产方式,现有工业的弱势正在暴露出来,过度耗用资源,造成生态污染。再者,在生物技术中,我们在养活这些生产工人的同时也就已经生产出产品了 , 这样就更加节约生产费用。此外,用生命来生产,副产品即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物如粪便等,以及生产者自己(它们既是生产工人,又是机器设备)都可以很方便地被降解,再进入新的生态循环中 , 这样就不会或较少产生污染问题。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所带来的污染;应用处理废气、废水、废渣的基因工程及微生物技术,可降解生物塑料产品,将解决工业排放、白色垃圾等环保难题,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纳米技术一旦完成设计和开发,生产阶段基本上就不需要投入。由一个个原子由下而上生成产品,材料和能量几乎没有浪费,几乎没有废料和排放。工业生产则是由原材料由大而小地切、削、磨,再装配起来,大量消耗材料、能量,还有各种排放。纳米技术的产品还具有自修复和自适应能力,可以降低维护成本。此外,纳米技术可以把一些产品的尺寸做得很小,这也减少了对原材料的需求。 如果说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对于物质极大丰富的贡献主要在材料和生产过程,信息技术的作用则在于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分析、集成,提高生产、管理、消费和日常生活的效率和效益。集成,是以信息流将自动化孤岛集成起来,联结企业内各部门、企业间、以及行业间等等,压缩过程,去掉多余,使整个经济及其他人类活动高效低耗运转。 在人类信息整合能力不足时,只有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实现大工业、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大消耗。当信息技术发展之后,就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生产销售和最终使用的全部过程,从而极大地节约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物质极大丰富还有特殊的贡献。如已往电路交换技术是对信道的占用,这种占用效率低下,不适应高速信息通信量的发展,而且在分配社会资源上保留了传统的占有思想。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 )技术意在将信息分散在相邻的几条路上传输。这里所体现的共享概念后文还要述及。 其次,产业结构提升减少对物质的需求。产业结构提升是由生产到服务,优化物品的耐用性和功能性,而不是最大限度地生产、最大规模地销售以及推销寿命很短的产品,并非以多取胜,而是以优取胜。随着产品使用寿命的延长和产品质量的改善,产品的价值量得到提高,所以会减少需求量。以交换价值为核心的传统线性经济是生产性经济,而以使用价值为核心的服务经济是功能性经济。生产者不再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服务,而使用者的重心则由购买和拥有物品转向购买服务。 以环球嘉年华为例。与国内游乐场游乐设施从购买到报废从一而终不同,环球嘉年华大部分机器是租赁来的,但求所用,不求所有。游艺机器来自不同国家,设备提供商与环球嘉年华最后进行营业额分成。这样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租赁世界上最新的游艺设备,进行最好的组合配置。这种技术整合方式不但可以降低营运成本,减小经营风险,设备的不断更新还可以保证机械运行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游艺设备处于流动状态,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不断得到更新,以满足人们追求新鲜刺激的休闲目的。 虚拟企业联盟的情况也是如此。虚拟企业是由若干企业构成的临时性的组织结构,用户也参与其中。在虚拟企业中,人员共有,设备共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一仆多主,也可以一主多仆。资金、设备、人员等仍分属参与联盟的各个企业,联盟对此并无产权要求。联盟中的每个企业组织只需提供相应的功能即可。于是,组织从对物质的占有转移为对意识、信仰、信念的吸引。 第三,循环经济促使减物质化。工业化是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 两高一低 ) 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则是把经济、社会和环境整合起来 , 在环境问题上要求实现从开环的末端性治理到闭环的全过程控制的变革,在整个经济流程中做到减量、再用、回收 (3R 原则 ) 。目前,一些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能效为核心的行动浪潮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涌起。在现场根据用户对各种能源的不同需求,按照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供能方式,尽力扩大资源和温度利用空间,将输送环节的损耗降至最低,从而实现能源利用效能与效率的最大化。 由上可见, 物质的极大丰富,不是或主要不是由单纯正向即增加的途径,而是由逆向途径,由对物质资源消耗的极大减少而达到。 第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由对资源的依赖转向对知识及其创新的依赖。 上述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都是高技术,高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高知识含量。在信息的采集、集成、管理和运作的背后是知识。对信息的分析和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也要依靠知识。 知识不同于物质形态的资源 , 它可以共享而增值,知识的溢出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然而扩散或共享的结果也发生了信息的均衡分布,这就是知识资源的耗尽。这种情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揭示的规律相同。加之在网上 , 信息的流动大大加快 , 导致信息有效性衰减率增强。这样 , 一方面知识经济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和知识;而另一方面信息和知识自身的价值将迅速衰减 , 从而使依赖知识投入的经济增长趋于停滞。由此可见,知识经济的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依赖知识的不断创新。除了精神领域某些具有永恒价值的知识外 , 只有最新创造出来的知识 , 包括原有知识的综合、集成 , 才具有价值。由依赖资源到依赖知识,特别是知识的不断创新。资源有限 , 创造无限。人类永不遏制的创造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根本源泉。 共产主义,或许最需要的不是物质极大丰富,而是 知识极大丰富和永无遏制的创造。 二、需求方式改变与物质极大丰富 物质极大丰富不是孤立的,而是对应于主体而言。物质是否极大丰富要视主体如何各取所需而定。 首先,在由生产型经济向功能型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在以服务为核心的三产的兴起过程中,消费者最终关心的不是产品和对产品的占有,而是产品的功能,产品本身的物质部分完全可以共享,于是产权日渐淡化。除了私人必需品外,属于公众的物品会越来越多。目前,共享一词越来越多地代替意为独占和私有的占有。正是在这一潮流中, ASP (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应用服务供应商)应运而生。 ASP 将软件开发、应用服务和互连网技术整合起来,如同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一样为用户服务。用户订购 ASP 的服务,以少量的月租费替代大量 IT 基础设施的投资支出,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应用服务,免去安装、调试的诸多环节,也免去了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的麻烦,却享受着高质量的 IT 服务和应用服务的自动升级。目前,这种服务已从单纯的财务扩展到销售、库存、采购和生产等各个方面。 ASP 顺应人类对于共享的认同,成为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商业模式中的奇葩。 物质产品共享,精神世界独有。 公有性和共享性是服务产业的重要理论依据。在信息社会,服务的多样化、个人化并没有削弱这种公有性和共享性,而是在个人占有终端的基础上更大限度地公用和共享资源。 各取所需正在为共享物质之所需,各取精神之所需所取代。由此可以提出另一个恩格尔系数:个人所消费的私人物品是有限的,共享的公共物品将越来越多 。 其次,由恩格尔系数可知,人类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托夫勒风趣地说:我们正从肠子前进到精神经济,因为要填满的肠子只有这么多。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要求之后,便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上提出如自我发展和社会认同等较高的需求。同时,几个世纪来,对物质的掠夺和挥霍所带来的后遗症也迫使人类改变消费方式。物质的极大丰富并不建立于资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上。近年来,在一系列新观念的基础上,联合国开发署制定了一套全面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即人类发展指数 (HDl) 。中国结合自己的国情也先后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以及具有根本性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类的所需正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内容经济、体验经济,以及休闲和诗化生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大大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为休闲的增多创造了条件,从而加快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休闲既是对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又成为人类获取社会资源与财富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休闲经济作为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因素,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由以物质生产为主向以精神生产为主的转换。在休闲的带动下,经济正在由过去有形的、单一的物质目标向现代无形的、多元的符合经济发展理念的人文关怀的目标转变。体验消费是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得到满足后而产生的一种消费形态,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需求。 沉醉、感悟、感受、回忆等等都可以归结为体验。《体验经济》的作者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认为,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肘,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这种美好感觉不是随着消费过程的结束而终止,而是长久地留在消费者的记忆中。托夫勒于 1970 年在当时服务业大力发展的基础上就预言;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和希望经济继续上升的压力将推动技术社会朝着未来体验生产的方向发展。他突破传统经济学家对产业演进的划分方法,把经济产业划分为制造业、服务业、体验业,把体验当作一种经济提供物来看待。派恩二世和吉尔摩提出了未来的经济是体验经济,也就是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情感或者心理感觉,主动去消费体验这种经济提供物而形成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就是体验消费。显然,体验是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经历。前述环球嘉年华、旅游(特别是自助游)、各种游戏等都能提供某种体验,在其背后的物质设施则可以共享。 这样的经济和生活的一大特点是由 消费有形商品到消费知识 。在消费有形商品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止于生产阶段,消费就是消耗价值。商品的价值消耗完毕,消费即告结束。因而需要不断地生产出新的有形商品以供消费,这就构成对物质资源的压力。知识与物质形态的商品不同, 在消费知识的情况下,消费继续创造价值,包括创造新的知识, 例如在互连网上的下载与上载,于是消费就是生产,不仅减少对物质资源的压力,而且创造出新的可供他人消费的知识。传统生产与消费截然分开的情况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将让位于生产与消费合一,生产就是消费,而消费也就是生产。马克思在描绘共产主义时还有一句话:各尽其能,这是各取所需和物质极大丰富的保障。 随着对知识的消费等同于生产,我们正在迎来各尽所能的时代。 总之,物资极大丰富不在于物资本身的增加,而在于需求的减少和共享,以及需求转向知识、体验和虚拟现实。以上论述对于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也具有指导意义。
个人分类: 特别推荐|8407 次阅读|1 个评论
满足他人需求
ajian 2009-4-23 20:40
钓鱼的时候,我们知道用蚯蚓、蚱蜢等虫子去当诱饵,而不是拿可口的奶油草莓去吸引它们; 圈鸟的时候,我们知道用谷子放地上去当诱饵,而不是拿香喷喷的牛排去诱惑它们。 然而,在当与人交往时,却只记得想要他人为我们做些什么,忘记了他们需要什么!只知自身的需要,满足自己的意愿,除了你,可能没有其他人感兴趣,仅仅注意自己的需要,并不能获得他人给于的帮助, 所以,天底下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出他人的需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而不是唠唠叨叨讲一番大道理。哈里-欧佛瑞曾讲过:首先要引起别人的渴望,凡是能这么做的人,他就能永不寂寞。卡耐基这样说: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你能捕捉对方观点的能力,再就是你能兼顾你和对方不同的需求角度。 一个人只想别人帮他的忙,而不想如何帮别人的忙,是难以得到尊重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57 次阅读|1 个评论
规划理念就一条: 适应需求形态,引导需求分布
weberfrank 2009-3-24 11:23
详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120660100c6y5.html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2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的科技真的发展不起来了吗?
wangyong77 2009-3-23 18:15
我们的科技真的发展不起来了吗? 一些新自由派的经济学家说我们国家不能在技术上追赶上发达国家,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做高端产业的开发工作,这是最荒唐的卖国谎言。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技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什么这些年我们的民族产业陷于困境?有很多的原因,同时我们的潜力也非常大,不是我为我们中华民族鼓劲,而是我们完全可以实实在在的发展起来,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国家。理由如下:第一,我们的人才浪费和人才外流严重,人才浪费体现在许多人不是在发挥自己知识和才能的岗位上。人才外流则使得高素质,具有高潜力的人力资源不能在本国发挥价值,反而倒戈帮助对手,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吸纳了大量的人才,也是一种变相的人才外流;第二,我们的经济是不务实的,人力资源没有有效利用。第三,科技体制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资本主义的科研体制也有它们的弊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好的体制,则可以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我在开辟中国第四产业-创新产业中就提出将创新工作作为一个产业独立出来,政府直接给予评价回报和直接激励,同时对于科技成果的使用征税超广义资源税。政府掌握和管理科学技术更利于科技惠及全民。第四,我国的科技和科研体制弊病丛生,制约了我们的发展。第五,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同时大学生扩招给我国提供了大量人才,同时我国的失业率据高不下,大学生失业也很严重,人才也需要有发挥舞台,应当建立更多的科研院所和扩大科研院所的编制,吸纳更多的人才,并且加大投入,进行基础性、公益性或者共享性质的研究。第六,本文指出了我国发展经济中的许多问题,这 些都意味着我们的民族发展蕴含着巨大潜力,不是坏事,而是希望。第七,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处理的好,可以摆脱利益集团和阶级等局部利益的束缚,采用最优化的形式来发展我们的科技,快速满足我们的全民利益。第七,我国现在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体制,造成人力资源的潜力没有很好发挥,甚至是浪费。第八,教育过程中对于素质和创新思维、习惯、能力的忽视。第九,缺乏对创新的激励,甚至还存在对创新的压制和打击。第十,由于社会保障不足,以及市场经济的风险性和功利性,不能形成对于创新的有效激励。第十一,政府在创新方面做的工作不足,投入不足,创新体制弊病多,没有有效的创新激励。没有给创新人才以基本的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许多人才在创新工作之余还要为生活而奔波操劳。第十二,创新成果的评价、保密和推广工作不到位。重视创新成果的质量,重视对可以产业化的技术的保密工作。创新工作的分工不足,应当将源头创新、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技术推广、技术集成、技术实现进行分工,不应该指望创新者去跑市场推广技术,这是对人才的浪费性利用。第十三,重复研究与研究断层并存,前者浪费了资源,后者使得技术到产业之间的链条在某一部分断裂,功亏一篑。它们的共同原因在于缺乏协调和沟通机制,信息不畅通,科研目标不明确。第十四,政府还可以改进弊病很多的专利法,促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共享。第十五,政府还可以加大人力资源调度和共享机制以及鼓励脑体并用机制来更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打破个人为一个单位工作的局面。第十六,可建立对内技术共享和共同开发,对(国)外保密的机制。第十七,建立与国外进行对等的技术交换机制以及技术共同开发机制。第十八,对国外的专利技术进行真正掌握、吸收和改造,对国外的先进设备和产品进行解剖,研究其技术原理,并掌握技术。第十九,政府可以对我国本来没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采取弱小时先资助研究,强大后高税收或者分红的模式来振兴民族企业,动用国家财力避免没有技术-没有足够利润-无力投入研究开发-没有技术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实际上也是一个马太效应。第二十,要保障研究成果带来的高利润对于创新的直接激励,防止这些高利润成为生产性职工或者其他人员的工资,而应当将这些高利润大部分转变为新一轮创新投入和创新工作人员的激励,并反哺源头和基础性研究。第二十一,提倡购买国货,扭转盲目崇洋媚外的倾向,并且完善法规,对不注重诚信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改变重视广告、公关,不重视质量和技术的局面。形成重视创新的市场环境。第二十二,加强政府对于技术的管理和掌握,加强政府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监管,形成企业创新投入相关的法规。采用强制和宏观调控等措施来敦促企业加大投入,对于创新成果政府加大鉴定和宣传力度,减少其市场风险。对没有创新投入或者创新成果的企业进行广告和市场准入限制。第二十三,对政府领导和企业领导的创新业绩进行考核,作为任免和政绩指标。这一招是最管用的。第二十四,政府对企业创新和研究部门进行一定的直接管理、监督,赋予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让这些部门具有一定地位和独立性。进行创新激励和报酬相关机制的改革。第二十五,消除创新工作的利益羁绊,使得决策者能够更加重视创新投入。动用全民智慧来提供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工作人人有责,各个单位和部门都有责任的新风尚。在创新工作中,要变官本位为智慧本位,创新本位。第二十六,吸纳全民智慧建立和完善具有高智慧含量的创新相关体制。第二十七,加大专利的推广工作,并且对于专利进行整理归类,将垃圾专利变废为宝。吸取专利中有用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整理,在大学开设创新与发明相关的课程,并且在考试命题中出体现创新能力的题目。第二十八,由于现在正是我国人口分布高峰进入劳动年龄段,造成很大的就业压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但是一般性的生产产品是不可以积累的,我国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为未来进入少数人养活多数人的时代积累势能,到时候可以凭借技术来进行国际贸易获利。第二十九,可以通过制度改革和完善来改变创新工作务虚不务实的局面。第三十,许多创新工作本身是低污染、低投入、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我国适宜于发展创新产业,提高就业的质量和经济的质量。第三十一,我国外贸顺差要很好利用,应该将外汇储备的部分用于购买资源、能源和引进技术(指真正引进所有的技术细节,而不是购买设备),当然也可以购买设备进行解剖和研究,把具有风险的外汇储备变成资源和科技势能。第三十二,可以实施科技知识整理工程和外文科技文献翻译整理工程,同时对国外的技术进行研究和跟踪,并且再创新。第三十三,知识共享与技术保密共举。第三十四,我们国家可以摆脱西方经济学对于发展科技的弊端束缚,用合理的经济制度和科技制度来释放巨大的创新潜能。第三十五,对创新工作的人员和部门,保障科技风险和基本生活,以及设备设施的投入。第三十六,科技投入往往造成高产出,因此在 GDP 计算的时候,应当根据科技支出乘以较大的系数,同时这也激励地方政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避免短视。第三十七,加大政府公共科技投入,避免市场和企业的风险带来的科技投入的不稳定性。如西方国家在经济萧条时候科技投入就不足,我们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改变这一点。第三十八,督促高利润的企业重视创新投入,许多经济学家以企业需要发展为理由而为它们的高利润,低工资辩护,实际上这些利润还是从别人身上剥削来的,但是企业一般利润高也没有重视投入,而是变成了个人利益,政府应当进行监管。第三十九,在一般的体制下,很难摆脱的忌贤妒能,如果能够在选拔机制和评价机制上进行改革,限制忌贤妒能,将会更好地释放创新潜能。第四十,在评职称时候增加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的相关指标。 从广义需求的角度来看,科技和军事的创新是一种全民可以共享的广义需求,它的效用与人口和市场成正比,我国人口多,市场庞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大投入,不能把十多亿人口的需求相关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邋遢道人:“按人头发钱”对台湾不一定有效,对中国却是唯一出路 
huangwd99 2008-11-20 10:53
按人头发钱对台湾不一定有效,对中国却是唯一出路    邋遢道人    马英九决定给台湾同胞按人头发 3600 台币刺激消费。贫道觉得可能有效,也可能效果有限。原因是这样。       以前西方国家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主要在国内。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低收入阶层的群体数量太大,收入水平太低,超过了支撑迅速膨胀生产能力的极限。于是显示需求不足,引起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引起出厂价下跌,东西卖不出去造成流动性枯竭。企业情况恶化,裁员、降薪甚至倒闭就出现,低收入阶层更加扩大,收入进一步降低,需求进一步下滑。成为恶性循环。这个道理马克思和列宁早就描述了,只是现在大家不注意了。       为什么不注意了呢?因为大家发现人家西方很长时间都没出经济危机了。为什么没出呢?因为罗斯福在 1933 年领悟了马克思的道理,终于明白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低收入阶层人数太大,收入太低。这个恶性循环中救助企业老板是没用的,因为给他们再多的钱,只要东西卖不出去,早晚还是枯竭。同时,即使这些钱维持了这些企业不破产,不裁员,但劳工收入并不会增加甚至依旧会降低。劳工收入低本来就是诱发生产过剩的参数,参数不变过剩数量依旧会那么大。因此只能救助穷人。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变相给穷人发钱,提高工资水平,降低贫富差距。罗斯福在位 9 年,这个政策一直到罗斯福去世后还执行很长时间。       罗斯福本来只是为了解决眼前问题,但误打误撞为资本主义打了一针强心剂,这就是由于最低工资制的推行,社会福利的扩大,累进税等措施减小了贫富差距,让美国出现了一个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这个中产阶级能够始终维持一个很高的消费能力,于是严重的生产过剩就不再出现了。这样,从 1929 年到 2007 年差不多 80 年,西方就没再出现过类似 29 年的经济危机。 80 年没出,大家就把老马的话忘记了,甚至成为嘲笑对象了。       今年开始,美国又出现经济危机了,大家又忙着去买资本论,以为还能从这里面找到灵丹妙药。贫道认为,老马的论述是正确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核心问题,但要活学活用,急用先学,带着问题学才有效,不能比葫芦画瓢地照搬。因为西方国家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日本在 90 年代经济危机时候,也曾经用发购物卷和减税的方法刺激消费,以为把罗斯福的那一套搬过来就会有效。结果效率很低。为什么呢?因为日本那次经济危机有两点与美国 29 年是不同的。首先,日本不是国内需求不足造成的经济危机,而是广场协议被美国坑了一下:日元快速升值影响出口(不是最大原因,因为当时日本出口依存度只有 8% ,危机期间出口并没有大幅下降),被迫金融转型形成股市、楼市虚增,最后被国际资本洗劫了一下。这是美国这次危机一定程度上的预演。最主要的是,日本当时已经高度中产阶级化了,没有什么低收入群体。这个时候政府给大家发钱,大部分成为储蓄,而没有消费。因此效果不大。日本显然没把马列主义学好学透。       同样事例发生在美国。今年年初,布什政府已经意识到要发生经济危机,于是采取减税 1500 亿美元的大手笔。但这只让第二季度消费抬升了 0.1% 。 1500 亿美元占美国季度 GDP 的 4% ,如果都花出去应该让该季度 GDP 提高 3% (美国居民消费率是 70% )。为什么大家还是把钱存起来了呢?因为美国中产阶级化程度还很高。消费率与收入水平呈反比,穷的人日子难过,有点钱还不赶快应付日常生活?而减税只涉及富人,起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政策没惠及穷人,消费自然上不去。况且美国只是消费不足问题,并没体现出严重对应的生产过剩生产都在中国呢。由此可以看出,美国自罗斯福总统去世后,再没一个提的起来的总统了。       台湾的情况与美国差不多。台湾基尼系数更低,虽然也有穷人,但大部分人属于中产阶级或半中产阶级。台湾比美国聪明,是按人头发钱。这样穷人富人都有得钱发,不像美国那样傻。因此,台湾这样做确实会有点效果。但是,消费行为有这样的特点,经常性收入倾向于消费,意外收入倾向于储蓄。把钱发给一群本来就能生活,而且经常结余储蓄的人,突然给他一些钱他会倾向储蓄。当然购物券强制消费,但转换的办法是很多的,比如省下工资。因此,贫道认为效果不会非常明显。况且 800 多亿新台币就是 30 亿美元,只占台湾 GDP 的 1.6% 。看来台湾人虽然学马列比美国、日本强,但也不咋样。       那么是不是罗斯福的学习心得失效了呢?不是,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对中国就很有效。       中国这次经济危机属于超级生产过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早在 90 年代后期已经形成低收入群体迅速膨胀,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 95-96 年 5000 多万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下岗, 96 年后将近 1 个亿农民因农转非失去耕地,而农民收入增长动力已经枯竭。于是,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迅速从 95 年的 26.65% , 96 年的 20.4% ,下降到 98 年的 6.8% 和 99 年的 6.5% 。下降 70% 左右。需求下降 70% 还不是需求不足吗?可中国并没有出现严重生产过剩,因为这个时候中国开始一轮连续 10 年的出口狂潮,贸易顺差连年增加。也就是外需掩盖了内需不足,同时,外需也加重了内需不足(这个道理贫道在以前帖子讲寄生经济规则时分析过)。       这 10 年来,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外需求,中国各种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冶金、能源、尤其制造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与 1996 年相比, 2006 年我国原煤产量增加 70% ,发电量增长 95% ,纱、布分别增长 152% 和 131% ,生铁增长 151% ,钢材增长 242% 。 90 年代中期就滞销的洗衣机、冰箱、空调竟然分别增长 136% 、 207% 和 713% !这些新增生产能力并不主要是满足国内需求,因为同期中国出口依存度从 18% 增长到 37% 。也就是说,我们在本来就生产过剩情况下附加了一个对外经济需要的生产能力扩张。因此贫道说中国处于一种超级生产能力过剩局面。这种局面不发生外需下降还不显示,一旦出现就特别突出。       同时,中国的情况同美国 29 年非常相似,就是低收入群体过大,收入增长长期缓慢,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有饥渴的消费欲望,但没有必要的收入的群体。贫道这样说也是统计年鉴数据就能说明的。这些天贫道经常举这个数字,就是 2006 年中国 20% 最低收入的农民现金消费率达到 134% ,挣 100 元花 134 元。意味着不管挣多少钱,没有 132 元支出是无法生活的,因此借钱也要花。这 134 元就是他们被压抑到最小空间的消费欲望。再向上 20% 农民是挣 100 元花 102.3 元,消费欲望一样是被严重压抑着的。再向上两个 20% 农民群体现金消费率分别是 94% 和 87% 。农村是穷帮穷富帮富,最低收入 40% 的农民借钱对象就是稍高的 40% 农民。这样,有 6 亿农民都处于消费欲望被压抑的状态,综合储蓄率应该接近零。同时,城镇最低 5% 的群体消费率为 104% , 10% 最低收入群体消费率为 96% ,再往上 10% 群体消费率为 86% 。这 20% 的城市居民月支出平均为 341 元。在今天的物价水平下, 341 元也就是勉强生活。       如果按王小鲁把城镇居民灰色和黑色收入计算在内的消费情况计算, 2006 年中国有 81950 万,占人口 63.2% 的居民(包括城市 40% 低收入群体和农村 80% 低收入群体),总计消费 22156 亿元,占总消费的 30% ,月均消费 225 元。而最高水平的 11181 万人人均消费 3 万多元,是那 8 亿多人的 14 倍,占全部消费的 56% 。看到这些数据你就应该意识到:看到的在一般饭店吃饭、在旅游区闲逛、穿稍微像样点衣服、能坐起出租车的、能买起各种流行电器和物品的人,也就是消费目前最一般产品和服务的人,基本不是前面说的那 8 亿多人。而现有生产能力,主要是为其余 4 亿多人准备的。       这样,如果发生生产过剩,指望已经在消费的那 4 亿多人增加消费,估计希望不大。而只要让这 8 亿多人增加任何数量的收入, 95% 以上都会变成消费。让贫道纳闷的是,直到现在很多人,包括研究经济的,管理政府的都不去注意这些统计数字,还一个劲儿的认为中国消费还是有潜力的, 13 亿人嘛,多大个市场呀。贫道随便算算就知道有 8 亿人基本不在这个市场上。也不直到统计局每年用那么多人花那么多钱有什么用!每年十几万户的抽样调查费劲大了。       中国的情况是一个超级过剩的生产能力,匹配一个超级低迷的消费群体,大概是史无前例地危险。把药开对了,药下到位了还不知道效果咋样。要是药方开错了,麻烦就大了!贫道一直坚持认为目前政府政策错配,就是这个意思。       有些网友对中国发生经济危机最终能坏到什么地步没有估计,多数人都认为不会坏到哪里。贫道也不吓唬谁,只举一些贫富分化严重的国家遇见经济危机后的情况。世纪之交拉美发生金额危机和经济危机,阿根廷 GDP 从 1998 年的 2981 亿美元下降到 1020 亿美元,下降 65.8% ,几乎是 4 年前的三分之一, 4 年年均负增长 9% 。巴西从 1997 年的 8204 亿美元下降到 2002 年的 4608 亿美元,下降 43.8% ,几乎下降一倍, 5 年年均负增长 8% 。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几个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下降幅度都是 30-40% 之间, 3 年均负增长 7% 。情况是,基尼系数高的国家,经济危机时间长,衰退深。基尼系数低一点的国家,危机时间短,衰退深度浅。中国目前基尼系数大约为 0.48 ,远高于东南亚危机时这些国家 0.35 左右的水平,但确实低于拉美新兴市场国家 0.53-0.6 的水平。因此,贫道看不出有什么可乐观的地方。为什么日本 90 年代经济危机虽然持续时间长,但顶多是零增长呢?因为日本这个时期的基尼系数只有 0.25 !       因此,贫道觉得正确的解救中国经济的措施是:首先,在 2009 年直接给 80% 的低收入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总计 8 亿人人均发 1200 元消费券。这 9600 亿元会立刻形成消费。这不仅会给现有开工不足企业带来市场机会,而且直接拉动 GDP 增长 3.8% ,比那 4 亿拉动 2 个百分点力量大得多。其次,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同时,一方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方面适当给企业按递减方式减税,让企业逐渐适应比较高的工资。开始是提高多少最低工资,减免多少税,然后减税额递减。由于工资提高的是最低收入群体,因此这部分减税会直接形成消费需求。第一年减税 1 万亿,此后略少,花 3 个亿连续试行 5 年,等于每年直接拉动 GDP 增长 4% 。由于这些增加的消费使企业销售好转,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提高,就可能依然用这 4 万亿使经济恢复。当然,这样必须停止追加的铁路和高速路这些没用的投资。说它们没用,是因为如果经济不恢复,这些投资只能形成新的过剩。如果经济恢复了,有的是机会解决这些问题。       为什么其他国家和地区发钱都是平均发,我们要专门发给低收入群体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用最少的钱解决最大的问题。他们没这样发,大概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政府有点过于替富人考虑。另一个,也是最主要的是,他们是西方民主体制,这样的事情要通过国会。一到国会,富人占优势,专门给穷人发钱会通不过。如果美国在今年年初直接用 3000 亿美元帮次级信用者把房子买下来,次贷危机就从根子上斩断了。但这样的议案在国会上一定会被说成鼓励懒汉,造成投机。我们不用考虑这些,共产党政权本来就是为工农大众服务的,现在工农大众有难发点钱,谁也说不上什么。真的像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皇浦平等喊叫几句,不搭理他们他们也没招。       为什么建议取消出口退税?这不是使出口更加困难了么?贫道是这样看的:经济危机最大危险不是 GDP 下降,而是如果不能解决人数巨大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持续下滑,会造成社会动荡甚至政治动荡。最后国家分裂都不是没可能的。印尼不是吗?墨西哥、阿根廷、印尼、泰国就出现社会、政治不断动荡局面。减少出口退税,国家支持企业转入生产内需产品,虽然可能开始会成为 GDP 降低因素,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GDP 再低,只要低收入群体过好了,不闹事,怎么都好办。社会稳定,往前的路子都好走。如果出现阿根廷、墨西哥、泰国甚至印尼情况,恐怕能出口的就是动乱了。现在图那个世界加工厂的虚名,到时候会像阿根廷、印尼一样被他们讥笑为失败国家的。       这样做真正的好处是:由于中国人均工资提高,取消出口退税不再追求出口导向,使中国彻底摆脱作为西方,尤其美国这些寄生物的寄主地位。自己不与别人竞争,一点不违反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最终会平缓回到一个正常国家地位。居民消费能力,国民收入中居民消费率提高,最后真想当个寄生物,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箭双雕,不知道有人听没有。贫道倒是没寄多大希望。最大可能是台湾按人头发钱没发出个效果,于是我们的专家就说,你看,幸亏没听邋遢道人的昏话。但是贫道为什么不断研究并正儿八经地提建议呢?是因为让更多人事后想想,哎其实本来还是有出路的。别像当年苏联,栽跟头了还抱怨没人事先提个醒。       这不太丢咱中国人了不是?       ^_^   乌有之乡http://www.wyzxsx.com 博主评论:向政府强烈支持推荐本方案。 唯一一点修改建议:给富人同样发钱,不过增加储蓄或投资,但是可减少发放过程中的问题和成本。可简单绕过很多中间环节,加快发放速度和效率:简要操作过程如下: 给每个有身份证的办理银行帐户,加密,个人凭身份证更改密码,政府通过银行直接发钱。 另: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并不是碰巧,有凯恩斯理论指导,西方此后一直采用类似方法。凯恩斯有一个钱卖矿底假设,通过无效劳动给穷人发钱。
个人分类: 转载|1467 次阅读|7 个评论
如何拉动经济――从秦始皇修万里长城谈起
lcguang 2008-11-12 15:39
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有没有拉动经济?肯定没有, 因为劳民伤财, 怨声载道, 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朝不久灭亡。本意是防止北方入侵, 未料想导致内地动乱。得不偿失。 所以搞工程, 拉动经济, 要看搞什么样的工程。另外, 修长城的民工是硬拉来的,不付或少付工钱,不能增加内需。所以不能拉动经济。相比之下, 隋朝修的京杭大运河就很好拉动了经济, 我们到现在还受益。 现在政府要投资4万亿拉动经济了,投资什么项目, 一定要慎重。最近几年各地政府建造的豪华大楼,我看就像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不但不能增强国力, 反而削弱国力。4万亿虽然没有说用于建造办公大楼, 但是实际上肯定有部分资金用在这上面, 希望中央严厉监管。 拉动经济要把钱投在瓶颈上面, 而不是面子工程上面。什么全球最长大桥,世界最大钢铁企业,什么进入全球500强,我看这类工程还是歇歇好。宝钢首钢现在不好过了吧?我们砍了铁本,让宝钢扩产 结果国家损失更大。其实我们更应该砍掉首钢,加速钢铁企业兼并。 如何提高拉动经济的效率?我以为促进经济循环最重要。一台死火的发动机, 用力拉一下, 然后它就自己转, 这最好。 如果国家投资停止,经济就熄火,如同火花塞坏了的发动机,那效率就最差。由此看来,出台好政策比花钱更加重要。 现在资源降价了,中国什么都不缺, 但是经济就是转不起来。 问题在哪里?工业产品卖不掉, 大多数农民没钱买。我们希望更多农民进城买房子就业, 可是他们钱少,房子太贵, 就业也困难。农村道路,公共卫生,垃圾处理本可以大大改善, 但是大多数农民闲得没事干,一年有一半时间打麻将, 晒太阳,继续穷。 提高农田产量最有效的办法是包产到户或分田到户。同样,治理沙漠荒山最有效的办法是沙漠荒山私有化――至少50年或100年使用权私有化。中国这10年富了很多人, 房产私有化和自由交易功不可没。房子贵了,破房子就少了,周围环境自然就好了。如果农村的房子(包括宅基地)和农田使用权也能如此交易, 一定能使更多农村人富裕起来。勤劳和懒惰结果不一样, 更多的人就会更加勤快。 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把更多的钱投在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建设上,并且出台更为宽松的政策,比如:开放农村房屋交易市场,为林地和农田使用权交易提供更好的环境. 千万不要好大喜功,搞得劳民伤财啊!
个人分类: 经济学|3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因为需求,所以秩序
wind 2008-10-26 11:49
一切都是选择的结果,选择仍然在继续。 将个体命运由其自己掌握保障种群延续的策略当然也是选择的结果。 个体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是有秩序需要遵守的,不论是种间还是种内。从纯生理类动物到思想感情类动物,有战争与合作,有利他之举,还有舍己为人,这些秩序都是选择的结果,人这种动物将其称之为道德或伦理。所以应该是天行决定人事,严复没必要将其并列。 个体求生的行为就是不断满足其各类需求的过程。为了避开敌人,高效捕食,动物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出行;由于生理感情的需要,动物细心呵护幼仔,和其他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抵御外敌,分享资源;而人要满足思想感情的需要,就必须遵守各类社会契约,包括宗教、道德和法律等,这就是需求导致的秩序。随着需求的增多,需要遵守的秩序就多,秩序愈好,生产力就搞,控制力就强,所以人控制其他动物,其他动物也逐级被控制。当然,需求也是选择的结果,是需求决定了秩序,因为需求,所以秩序。 由此可见需求的重要,举个例子,在更小层次的经济领域中,由于需求,所以供给,是需求和供给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才形成了看不见的手控制着人类经济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员工有拿薪水的需求,才有可能促使他服从管理。所谓无欲则刚,如果某人没有需求,无欲无求,那他就有条件不遵守秩序。人的需求及其满足的过程,也将控制着人的发展。成就感、荣誉感和耻辱感等思想感情需求也是经选择而被保留的有利于可持续生存的优良需求,没有这些需求,人就不会自觉勤奋上进,温良恭俭让,其中这些需求内容也是经选择而未被淘汰的优良产品,但这些内容仍在变化和被选择着。如果这些需求内容发生了改变,视杀人为成就,以谋财为荣誉,笑勤奋为耻辱,可以想象世界将会变得如何壮观,可这些并不是没有发生。 不可持续生存的需求内容终将被淘汰,但这需要付出代价和有新的内容可供被选择。就如以金融危机的代价去淘汰现行的消费需求及其金融秩序,还要求设计新的内容供检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卫东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分析:生产和消费必须平衡
huangwd99 2008-9-20 09:21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分析与应对策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wd99.htm 当前我国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集中表现再内需不足,如何应对,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我们的实力。我们首先从人的需求角度来分析我们的生产能力,从而评价我们的经济实力。 按照马斯洛(Maslow)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分必要需求和非必要需求。必要需求包括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非必要需求包括自我实现、自尊和情感需求。常说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主要指需求种类是无限的,这是由人的好奇心决定的,例如人对品尝美味食品的种类是无限的。但是,人对每一种物质的需求量是有限的。 就生命意义来说,必要需求是没得商量的,是人的本能需求;非必要需求属于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与个人的价值判断有关。必要需求中安全需求主要由国家设立的军队和警察来保障的。这里主要讨论我们国家在满足生理需求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衣食住行方面的能力。 衣:我们国家是全世界最大的成衣出口国,也是制衣原料化纤和棉花的最大生产国,生产能力远远大于国内自身的需求。 食:我国粮食基本满足自己的需求,生产食油和饲料的原料大豆需要部分进口,主要原因是国家放弃控制,被美国通过自由竞争除去的。肉类产量达到年人均60公斤,超过日本,达到一些发达国家水平。 住: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4平方米,超过日本人均住房15平方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行: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均公路铁路里程、人均车辆等方面,但是,目前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虽然还需要发展,但是,不是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主要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生产财富的能力, 2007年全年增加外汇储备4619亿美元 (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80111/18224396311.shtml ), 这表明我们在这一年里,除满足自己的需求外,我们还为国外生产了4619亿美元的货物,奉送给国外,手里增加了4619亿美元白条。相当于人民币34642亿元,占GDP 246619亿元约14%,超过了给全国人民发的工资总额(近年来一般占11-12%),全国每人约贡献2500元,我国经济并没有发生大的问题。说明实际生产能力比国内消费至少大14%以上。 我国目前农村中青年大部分进城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占劳动力比例实际很低。不仅生产了基本满足我们需要的食品,肉类生产能力达到了使人均消费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了。这与六十年前,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才能满足吃饭基本需要,有了极大进步。 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不再是以前经济上自身生产能力不足导致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生产线开工率低,主要原因是消费不足,国外发达国家普通工业消费品市场已被我们大部占领,国内市场需求始终增长缓慢。经济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内需,提高内需就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包括增加工资,完善社会保障系统,使我们的普通劳动者有能力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同时我们的生产也应同时逐步转向内需为主的结构上来,调整产业结构和政策是下一步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 黄卫东 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282 黄卫东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缩略版)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918
个人分类: 经济|129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8: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