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年轻教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地球科学概论》双语教学PPT课件的答复
热度 6 Hongbolu 2017-3-2 08:58
昨天收到某高校年轻教师的来信,向我索要《地球科学概论》双语教学的PPT。 很高兴有年轻教师如此重视双语教学并提前准备PPT,相信他的授课一定会成功! 下面是这位教师的来信和我的答复: 一、某年轻教师的来信: 吕老师,您好! 我是------大学地球科学------的一名年轻教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相关的教学与研究。最近,由于学院教师的更替,课程的变化等等,考虑开设一门面向本科新生的双语课程 — 《地球科学概论(普通地质学)》,并指派我来讲授。但由于我刚毕业不久,年轻经验欠缺,并且我院这门双语课程已停尽十年,相关课件和教程已近很难找起来。我在网上找寻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您最近十几年一直在从事这门双语教学,并且出版了相关教材,就想着向您请教。 我已经在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的淘宝店购买了您编著的书,并且我也有 Brian J. Skinner 编写的 Dynamic earth 这本书的复印版,但还是感觉准备起来很是困难,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帮助。您在网上上传的一些课程课件大部分我下载不了,只能在这里向您求助,不知道您能否方便把您讲课的课件给晚辈发一份,我好向您学习,并且我也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点,以期能很好的讲授这门课程。好在这门课预计在秋季学期开设,还是有充足时间准备的。 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晚辈帮助。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学生------ 2017.03.01 虽然没有答应给他PPT,但我将自己在《地球科学概论》双语教学过程中PPT课件制作的感悟和要点转告给他,希望对他有所帮助。 我的答复如下 : ------老师: 你好! 非常高兴地获知---------大学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双语课程。 一开始总有困难的,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很抱歉这次无法满足你的要求! 你既然已经购买了我编写的教材,就会发现:我教材中的图片非常系统,照片也很多。原本我建议出版社弄个光盘,但他们说 光盘已经过时,于是他们将彩照都存在出版社的网站上,而在教材中凡是我自己拍摄的照片都添加了二维码,读者用手机扫描即可看到高质量的彩照。我引用别人的照片和图片都放上网址链接,如果你愿意,可以搜索到原来的图片。 我已不再向不熟悉的人提供 PPT (因为目前的 PPT 还没有到达完美的程度,每次讲课我都会根据情况修订,而且从网上下载的别人图片尽管我自己放上网址链接,怕有人将链接丢掉而产生不应有的误解),而是留作自己到兄弟院校交流时用(报告后允许师生拷贝)。我的 PPT 就是依照教材内容编排的,与教材没什么过大的区别,你可以通过手机二维码和网址链接去获取与教材配套的图片,然后自己制作 PPT 。此外,我在科学网上有很多相关地学科普说明和图片,你可以参考。以后我认为成熟了,我还会在科学网公布部分 PPT ,但不是现在。 双语教学的 PPT 与汉语的应该有别,也就是将部分重要的英文描述段落(如:基本定义)放入 PPT ,这样你在讲授过程中学生才能清晰地看到。注意每张 PPT 上的文字不要太多,字体要足够大。 PPT 应该以彩照和示意图为主,再加上基本定义和要点说明就差不多了,相信你会制作出自己的 PPT 。 就学术问题愿意与你继续交流,特别是你遇到不认识的地质现象可以发照片过来讨论! 祝你的讲课成功! 吕洪波 2017.03.02 早晨收到这位老师的回信: 吕老师,您好! 感谢您的回复,还是非常感谢您的建议和指导!希望您不要误解,我要您要ppt只是学习,不会照搬,毕竟没办法了解到您讲解的思路和做ppt的原意,只有自己做的才能讲起来得心应手。还是非常感谢您,以后有问题还会向您请教,希望您不吝指导! 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 2017.03.03 ================= 及时回信如下: ----------老师: 非常高兴收到你的回信。 我相信你仅是想参考一下,更相信你能做出自己的 PPT 。 只是这次未能给你所要的帮助而感到不好意思。 希望以后多交流。 祝: 好! 吕洪波 2017.03.03
个人分类: 教学研究|8879 次阅读|16 个评论
审时度势,坚持走自己的路
热度 31 lin602 2016-4-13 07:03
干了三十多年老师,快到退休年龄了,听到不少年轻教师抱怨经费不容易拿到,发表文章不易,考核压力大。 是的!千真万确! 我们都是从年轻教师过来的,个中的味道刻骨铭心。 学术要创新,创新是学术的灵魂。每个教师所走的科研与教学之路,其实同样要‘创新’。 大队人马在大路上走,因为前面领导与牛人带队,许多资源都层层截流,到你后面跟随的还剩多少呢? 看到动物园中的猴山上的猴群了吧,凡是有吃的,都是猴王先吃,其他猴子看着,接着猴后吃,再后面是........,到小公猴子已经是最后剩下的了。有的小猴子到一些偏辟的地方偷偷地吃,实在可爱。 无论多大的群体,总是有走在前面的,有走在后面的,这就是社会中的‘相对论’。 没有大‘牛’护着,自己又没有官位及其他特别资源的,可能要自己走小路,甚至走荒路,以发现一些资源。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路是开出来的。 有时候走个偏道,抄个近路,冷不防能够抄到前面突然下手‘抢’点。这个抢合理合法,因为你写的申请书中内容或研究方案,不在别人的‘阴影’下,还能晒到一点太阳。 如果政府项目拿不到,就走与企业合作的路子,这条路充满艰辛,但这路是通的,只要努力,刻苦,慢慢会做出‘牌子’。用企业的经费除了做企业的项目外,所剩的钱再开拓新路,同时做些发文章的内容,写出考核用的sci论文。 可能刚开始会有人笑话说不走正道,没有本领,但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活下去是王道,留有青山在,不怕没有柴烧,基本考核合格,这种在市场上跌打滚爬出来的,是‘打不死的小强’! 你们看看王选的人生历程,他刚开始在北大就是被取笑的对象,谁笑到最后,谁最后笑得更灿烂? 爱因斯坦、陈景润、王选、袁隆平等,许多真正的学术与科技牛人,许多人都是‘非正规军’(当然不是全部),不过,他们打游击打出了名气。而许多‘正规军’,最后也没有取得人生的辉煌。 如果厉害的,可能多少年后是行业中的牛人,甚至成为某行业中的‘教父’! 一会儿是东风,一会儿是西风,高校的风也是经常变的,如果你随风倒,随风漂,最后还在原地,只有沿着一个你认准的方向,顶着风慢慢前行,顺风时快点把住方向,可能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许多人不会同意我的观点,说站着说话腰不疼。这只能说,可能认识上还没有到位,或者真是身体太弱或胆太小,不敢离开大部队,准备被收容。 被收容的滋味不好受的。 ‘审时度势,坚持走自己的路’!前面几个字是要面对考核与现实,后面是要在此基础上,勇敢走自己的路。 当你退休时,你可以自豪地说,我的路我自己走出来的!
7315 次阅读|46 个评论
对年轻教师‘帮助’要多于‘提携’
热度 4 lin602 2014-11-4 23:03
前几天看到一博文,大意是对年轻人要多点提携。博文的中心思想我是同意的。 但是,我的感觉,对年轻教师要更多点帮助。 提携这个词,有点领导对下属的提拔的意思,而帮助,是普通人之间包括领导对下属之间提供的方便与支持。 年轻教师到一个新单位,刚刚走入新的岗位,在研究方向、研究积累、教学与人际关系等方面还比较稚嫩,条件也比较差些,特别是在研究方向上,还需要慢慢积累与建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得到其他人特别是有经验的老教师的帮助,既是条件上的,也是学术交流上的。 一个单位年轻教师人不少,得到提拔的机会与人数毕竟不多,许多人都是普通的教师,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一步 一步地成熟,并成为学术界的精英,对社会做出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个过程中,他们特别需要老教师在研究条件、研究方向、研究经验、实验仪器、经费、写申请书、指导研究生等方面得到帮助,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在遇到的迷茫的时候,在遇到人生困惑的时候,尤其需要有经验的老教师们提供支持! 我个人认为,这种帮助与提携不是等同的。 如果能够让年轻教师在研究方向建立上,在申请课题方面,在产品应用中给予精神支持及实际指导,这种帮助将会让年轻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并对社会做出贡献。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对年轻教师中的能人给予提携,委以重任,也是大德! 我是学理工科的,可能在这个词上不一定非常准确地表述。欢迎交流。
3257 次阅读|8 个评论
申请基金的年轻教师---狮子捕食
热度 22 lin602 2014-8-19 08:49
这几天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的同仁快乐着,而没有得到资助的同仁会有小小不爽。 申请不到基金是正常的,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是幸运的。 我喜欢看动物世界,看到狮子、老虎、豹子等顶级食肉动物,在众多食草动物面前威武的同时,它们也很辛苦,甚至有的还很凄惨。经常看到它们捕食时空手而归,还看到狮子为了提高捕食成功率,很小心悄悄接近动物,靠得很近时,突然袭击,它们也非常非常小心,并不是‘大派’形象。还看到一些年老的及落单的狮子,因为捕不到食物,非常瘦,有的年龄还不大就饿死了。 唉,动物之王也如此呀! 狮子捕食成功率25%,见: http://tieba.baidu.com/p/1166833017 。 突然想到, 国家自然基金命中率也差不多这个数呀,甚至还不到。 作为狮子,这次捕不到食,不能灰心,得第二次、第三次再努力,否则就完完了。不但不是动物之王,而成‘动物之亡’了。 申请不到基金的年轻教师,要向狮子学习,一次不行再申请第二次甚至多次,国家自然基金不行再申请省或部项目,甚至到企业去拿钱。如果你自己放弃了,那真是‘死亡之狮’了。 人与动物一样,一不努力就有生存危机。你不能与‘自然’(社会其实也是一种自然)呕气,否则就相当于自杀。 郁闷一下子,喝点酒,听点音乐,快乐起来,再准备下一个申请书。 努力者,终成狮王! 以前写的几篇有关申请基金的博文: 科学网—撞‘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 ’这个大运 科学网—言简意赅-- 基金 申请书写作 林中祥 :国家自然 基金 申请书写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网— 基金 评审中的一个好现象 科学网—青年 基金 设置得真好 科学网—给申请 基金 的同仁们小线索 林中祥 :聊聊国家自然 基金 的‘选题’ 林中祥 教授:换个角度看 基金 申请--科技--人民网 国家自然 基金 面上项目不宜再加资助额度 科学网—良心!良心!---自然 基金 评审 科学网— 林中祥 教授:换个角度看 基金 申请 科学网—如何把握 基金 申请书的创新度 - 刚刚百度了一下,发现自己以前还写了不少这方面内容,链接上来,做个记录。
16530 次阅读|49 个评论
年轻教师活得有尊严是中国科技的未来
热度 56 lin602 2014-6-22 21:52
前几天与一年轻教师聊天,问一下他的收入情况,他说每月拿到手6000元左右(好象比同样情况的教师要高些)。 国内一985学校的硕士,毕业后在国外一有名高校博士毕业,又到一个西方国家的高校做了二年博士后研究,现在是副教授,已经三十多岁。 现在我校附近的房价已经二万五一个平方,假如现在租住二室一厅的房子,好象每月要二千多元租金吧。 假如将房租交掉(买房子要考虑月供),自己还剩不到四千元。这个年龄,要结婚、生孩子、还有人情来往,加上手机费、水电费、煤气费、回家路费与探亲费等,可以想象这经济状态是什么样。 如果配偶收入可以还行,假如配偶收入不行,基本上处于生活贫困线上不远。 当然如果有个好的父母亲,情况会好不少。 这个年龄刚工作,没有技术基础,没有得到外界认可,为企业服务得到点收入也是不容易的。 去年陪一位研究生同学到一985学校参观,三十多岁的实验员工资只有四千多元。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校收入非常低的时候,我跟人到企业去做项目,当时我是副教授,与企业及地方人吃饭,一桌人我穿得最寒碜。那个时期,许多高校教师离开了,本科生就可以来高校做教师,我校的博士毕业生可以到浙江大学做教师。可以想象那段时间对高校人心的稳定有什么影响。 我的许多近几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收入超过我了,许多人都已经年收入十六万上下,当然不少人收入是绝对超过每月6000元的,我有一个毕业几年的学生(我的本科,华东理工的硕士)年收入9万,心里无法平静。 高校年轻教师的生活状态,是对年轻人能够心理平衡甚至工作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收入低,不少人一方面心里不平衡,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挣点其他收入来贴补家用。 孩子要上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最后要上大学。这个年龄特别需要钱。当孩子工作了,象五十多岁的教师们,还真不太需要钱了,因为孩子不花钱了,房子也基本不要月供了,反面这时候工资收入高了。 上次见到一年轻教师在科学网上晒了一下‘帝都年轻教师的工资单’,说实在的看了心酸。 一边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另一方面却让年轻教师生活得窘迫,这不利于‘宁静致远’地做学术。 对于大部分年轻教师来说,别指望他们通过课题能够得到多少额外收入。 国家应该有个测算,大学的教授、年轻教师们应该在这个社会普通人工资的什么位置。 年轻教师是中国科技的未来,不要让中国高校象个过山车似的,一会在波峰,一会在峰谷。 问不少硕士生想不想读博士,他们摇摇头。 一些博文经常说中国的教师们学术做得不好,但有没有与发达国家比较一下相同职称教师们的年收入,比较一下房子,比较一下实验条件,比较一下他们在高校工作多年甚至数十年的总体收入状态呢? 许多人说做科研的人要有贵族气质,要宁静致远。当他们同学聚会时,自己的生活窘样,会让他们有贵族气质吗?
9693 次阅读|98 个评论
不啃老,大学年轻教师如何买房?
热度 8 lin602 2013-12-31 11:22
前几天在我QQ空间上,我院办公室主任留了一句话:‘年轻教师住房是个问题’。因为我院年轻教师不少,作为院办主任,加上她本人也是年轻教师,肯定体会非常深。 昨天遇到一熟人,他孩子也是大学教师,我问他孩子收入,他说孩子告诉他四千多一个月。 前段时间问一我认识的年轻教师,34岁左右吧,985高校博士毕业,月收入六千多元。 他们自己生活应该还行,我校园内住房已经二万多一平方米,南京城比较远的地方要一万好几千,昨天二位毕业生来我办公室说,他们新买江宁远点的房子,要一万四、五吧,城区不少房子已经近三万。 想想我这教授月收入一万多点点,一年不吃不喝十二、三万,我校九十多平的旧房子目前开价230万了,我要二十年不吃不喝才能够买一套不到一百平方米的旧房,何谈年轻教师呢。他们要养孩子,孩子上学等。 有些做得好的老师会讲让他们搞创新来增加收入,但是,目前高校评价是SCI论文,做应用会考核受损,加上年轻人还没有应用的经验,还不被企业认可,做应用挣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要拿特例来举证,要用统计的数据与观点来加以说明。 不啃老,年轻人如何买房?
5166 次阅读|17 个评论
对年轻教师要‘扶’,不要‘冷’与‘包’
热度 2 lin602 2012-6-23 11:16
年轻的博士及博士后进入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是到一个新的单位,这个角色的转换及适应新的研究学术环境是有相当难度的。特别是研究方向的调整,自己独立申请到课题与项目,在某个研究方向上得到同行的认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年长的教师应该‘扶’年轻教师,这个‘扶’不是‘抱’,也不是‘包’,更不是‘压’,最好不要‘冷漠’。因为年轻教师有个‘迷茫’的阶段。 ‘包’,有点象将年轻教师的科研包下来,给年轻教师提供经费,提供课题,提供实验室,文章发表进行排名轮流,职称上也给予关照。但不提倡让这年轻教师独立申请与主持课题,让其一直在自己手下科研,时间长了,这个年轻教师是不容易独立成立课题组的,不能成栋梁之材。 ‘抱’,不放心让年轻教师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一切都是在老教师的掌控之中。例如:到工厂不放心让年轻人独立操作,写申请书不放心年轻人执笔,写文章担心写不好,也是老教师写个文章架子等。 ‘压’,我也不要讲多了,担心年轻人出来后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时常给予不方便甚至打压,这是最差的结果。 ‘扶’,这是最好的方法,当年轻教师需要帮助的时候,在科研条件、研究方向、外部联系、甚至承接课题上给予及时的帮助。而且要让年轻人独立开展工作,支配课题经费,决定科研进程与方法,享受科研成果,例让其发表文章署名在前,在同行中得到大家的承认。 ‘冷’,就是不管不问,各干各的,与已无关,这也不是鼓励的方式。除非年轻人不愿意年长教师过问。 来人了,不多写了,呵呵。
3156 次阅读|5 个评论
大学年轻教师的工资已经与打工者相当了
热度 154 lin602 2012-3-6 22:55
今天早上起来看央视节目,有一段讲了江苏江阴企业招打工人员的节目。其中阳光集团招打工人员的工资条件为4000元/月,还招不到人呢。其中有个小夫妻俩,期望是每月共收入六千多元,好象还供住。我是边忙早饭边看的节目(早上准备出差),是不是有点出入,还是节目中前后有点不完全一致的数据。 当时我边看边想,我国大学的年轻教师目前工资有多少呢?好象也就这个数左右吧,说不定有些学校根本没有这个数。 记得九十年代,大学副教授的工资都比打扫卫生的工资低。那时有一次散步时,与金陵石化的老工人聊天,记得他们当时的工资是我这个副教授工资的二倍半。 难道让大学年轻教师进入低收入人群?这如何让他们安心教学与科研,如何养他们的孩子,供他们的房子? 后记,出来这么多评论,什么意见都有,其实我只是用‘打工者’做个比喻,真实含义,是大学年轻教师与公务员,许多社会上的工作人员相比,收入偏低。昨天晚上散步遇到一邻居,问他孩子在那里上班,他笑着说,他的女婿做建筑方面的工作,这同事(高级实验师)一年收入,是他女婿二、三个月的工资。就是昨天晚上的事情。3月4日早晨在杭州的萧山区打车,与出租车司机聊起来,他说,他已经退休,在部队工作十多年,后来转到企业,再后来下岗了。好象去年退休,退休金四千多一点点。现在仍然开出租车,赚点外块。
29581 次阅读|235 个评论
你不滴血,谁滴血?
热度 16 xqhuang 2011-10-17 11:20
你不滴血,谁滴血? 相信很多人看到“滴血”二字,会立刻联想到史太龙主演的电影〈第一滴血〉,而我眼前出现的是南京军区韩亚清写的回忆录《不堪回忆的老山战场火化厂的秘史》:【。。。我和其他两位同志值班,突然,一辆运送烈士的军车来到门前,护送的干部没有抬下放烈士的担架,只提下一个麻袋。这位干部很沉重地对我说,这是十八名烈士,猫耳洞不幸被炸,是袁副主任带领人员抢出的,他要求你亲自处理。我急忙打开麻袋,看到的是仅有半麻袋用鲜血浸泡的泥巴和几块用泥巴裹着的肉,我惊呆了,好长时间回不过神。经火化,18人只有5块骨头。。。】 王宝山老师的博文【 滴血的基金,滴血的SCI! 】 ,无疑是昨天科学网第一热点,发文不到二十个小时点击量近万,已有二百五十多个推荐和一百五十多个评论。虽然本人也无偿贡献了一个推荐数,但推荐并不代表本人完全赞同“滴血”文的观点。 炮轰基金的不公平,支持! 炮轰SCI崇拜的危害,支持! 炮轰学霸的冷血,支持! 炮轰科研考核制度的不科学性,支持! 。。。。。。 【原来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充满精神与活力,仅仅数月,已经是骨瘦如柴!】,“滴血”文试图通过王老师爱徒(A博士)的不幸经历,炮击包括基金、SCI在内的现行科研体制。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切入点不好,王老师选错了炮弹!博文中,王老师强调A博士属于年轻有为的博士,刚刚出道就主持两项国家自然基金,已发表多篇SCI论文,前途无量,却暗示是基金、SCI害了A博士。拿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 第一,借助A博士的不幸“滴血”炮轰基金、SCI,有点牵强。“仅仅数月已经是骨瘦如柴”,病魔应该是主要原因,基金、SCI最多算诱因。 第二,根据“滴血”文,A博士的“有为”是建立在基金和SCI论文的指标基础上,如果刨去这两个硬性指标,A博士的优秀如何体现? 第三,A博士已经是SCI和基金的受益者,他能被用人单位看中,凭借的就是基金和SCI,真正在“滴血”的是那些拿不到基金、发不了SCI,被A博士直接PK出局的B博士、C博士、D博士。。。们。大家都清楚,现在用人单位都是急功近利,来了就要做贡献,拿你最擅长的“基金”和“SCI”考核你、驱赶你,人家还认为够人道了。既然选择进牛单位,想出人头地,就要做好滴尽最后一滴血的思想准备。 第四,年轻博士肯定无法与院士、千人比基金、比论文数,他们早已“妻妾成群”,生孩子(拿项目、发文章)跟老母鸡下蛋式的轻松容易。你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年轻,比比谁活得长!有机会也完成自己的蜕变,摇身成了主宰,同样可以傲视天下。如果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混口饭、平安过一生。 社会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平等公平,年轻人被剥削、被“滴血”太正常了,你不滴血,谁滴血? 谁都清楚现行的科研考核制度害死人,可谁能改变?中国以前的问题是人太多,现在的问题是博士太多,你不愿意“滴血”,放心,有人抢着“割腕放血”。如果你想开了,就像王宝山老师所说:【年轻人,只能自己爱护自己,科研固然重要,但与身体的本钱相比,一文不值!】,谁又能让你“滴血”?
个人分类: 猴眼窥世|4918 次阅读|39 个评论
‘被剥削’---非‘名牌’学校年轻教师的明智选择
lin602 2010-8-24 17:04
在非名牌学校做教师,如何走出科研之路?答案,太难了!有的学校多少年只有一项国家自然基金,甚至整个学校都没有,学校重视教学又不在意科研,你说郁闷吧。 我给非名牌学校的年轻教师支个招:联系企业,先无条件帮忙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问题,只要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科研费用或者原料就行了。甚至到他工厂去做实验及中试。(被他们剥削) 非名牌学校,向企业要钱,是最实用的(国家及省基金也要申请,但不要太指望),但在你被认可之前,企业是不愿意出钱的,担心做不出来,没有验证你的能力,甚至他们还担心被你骗呢,科研人员也有不少拿了企业钱做不出事情的人。所以,要通过朋友、走访企业、网上查阅等方法,主动与企业联系,协助他们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他们给多少就收多少,不给也无所谓,但在这个过程中,你验证了你的能力,别人问你有产业化的经历与产品吗?你可以有资本理直气壮地说,某某企业的技术是我做的。这就是你的名片。 如果你做得好,他们需要你,企业就会给你经费甚至报酬的。如果你做不成,只要不出安全事故,也没有失去什么,不就是少点打麻将写博客的时间嘛。 你做成功的技术多了,一个传一个,名气大了,企业就要花钱来请你了,问题是你要有金钢钻。这个金钢钻是在做技术的社会大炉中炼出来的。 我们都无偿帮了不少企业解决问题,报酬经常是喝次酒吃顿饭,几瓶酒与烟,被剥削过许多次。但也得到相关企业的认可了。现在再请我做技术,对不起,没有经费我不干了,呵呵。 有个年轻教师前几年给我电话,说一个企业让他中试,先不给经费,他担心受骗,问我怎么办?我问他有没有不成功要赔他们钱的条件?,他说没有,我说干。用厂里的原料设备做中试,成功了,就是你的成就不给钱也合算。结果他做成了,工厂也给他些钱了,自那以后,他这技术名片帮了他大忙,多年过去,他现在也不缺企业经费了。 无偿帮忙解决企业技术问题(被剥削),可能是你走出科研之路的一个选择。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0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1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