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下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百一与一百零一,兼说0为何读作零
热度 7 fdc1947 2019-1-27 08:07
一百一与一百零一,兼说 0为何读作零 从一年级 小学生学习数数开始,我们就被告知,数到九十九、一百以后是一百零一、一百零二,不要说一百一、一百二。这一点,我想今天的所有人,都不会有什么异议了。 在今天,如果人们说一百一或一百二,实际上就意味着是说一百一十和一百二十;二百五,是指二百五十,而不是二百零五。我想,这样的口语表达,也不会出现什么异议。 但是,我们应当记住,这样的说法实际上是现代汉语或者说是现代白话文的说法,至今也不过一百来年的事情。在这以前,或者说在古代汉语中,汉语的传统是:一百以后的数是一百一、一百二 ……一百九、一百十、一百十一……。 这样说,总得有一个证据吧?我一下子没有想起更早的,就从汉代说起吧。汉代的书籍,中国最 早的字书之一,许慎作 于 汉和帝 永元十二年( 西元 100年) 的 《说文解字》,把汉字分类植入五百四十个 “部”中,被后世称为五百四十部首,开创了后世字典按部首排列的先例。它的次序说得非常清楚,部九十九、部一百、部 一百一、部一百二 ……部一百九、部一百十、部一百十一等等。当然,二百以后也是如此,由二百、二百一到二百九到二百十、二百十一等等。 以后各朝各代的书籍上都是这样的次序,古人绝不说第一百零一卷或一百零二页或一百零五部之类的话,对上面的话,要说一百一卷、一百二页、一百五部。我们还可以看一下古书边上的页码,其次序也是上面所说的一样。 晚一些的到什么时候呢?我想到了出版于 1927年的《清史稿》,这部书共有五百二十九卷,其中纪、志、表、列传超过一百的有一百三十五个“志”和三百十六个“列传”。它们的排列次序,也都如上面所说,并无二致。那时候,许多时髦的文人已经开始用阿拉伯数字来,新式西方教育也在学校里通行了,但是旧史学的“遗老”仍然固守传统。 在这以后,人们逐渐都接受了西式的教育, “一百零几”逐渐成了正规的说法。 总之,一百零一这样的读法和写法,是运用阿拉伯数字以后,人们对数字 101的读法以及用汉字书写的结果。这样的读法在社会上逐渐被广泛应用,迄今也就一百来年的样子。 为什么古人不说一百零一呢?很简单,在古人那里,零字并没有如现在大家熟知的 0的意思。 汉字零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 “零,徐雨也”。也就是说,它的本意是徐徐而下之雨,也就是细雨。所以,这个字是雨字头。 俗话说: “天要落雨娘要嫁人”,雨总是要落下来的,所以零字就有了“下落”的意思,特别是像雨那样的下落。不是有一个成语“感激涕零”吗?那就是感激得眼泪像下雨那样落下来了(涕是眼泪的意思)。 不但眼泪这样的 “液体”下落称零,许多不大的东西纷纷下落也可以称零。陆游的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那是指花的下落。秋天树、草的花、叶下落,往往称草木凋零。当然,这种被称为零的下落,一定不是某一个物体的下落,而是许多物体像下小雨那样的纷纷下落。 再引申,人物的纷纷离开某个领域,也称这个领域什么样人的零落。如果这个领域是人世间,那么人物的零落就是人物的纷纷去世了。辛弃疾词句 “怅平生交游零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零落,一定是有先有后。于是,零也就引申出零星、零碎这样的用法。零碎了,不是整个儿的,于是零就引申出与 “整”相对的意思。如零钱,与整钱相对,零售,与整趸相对,零乱与整齐相对等等。既然与整相对,对于不足一个单位,那就会引申出零头这样的意思。说年份,不足一年的部分变成多少年挂零,如三年零两个月。说重量,二斤多一点的重量,称二斤挂零,不足一斤的部分,便是零头。不过,这样的用 法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应当宋元以后的事情了。到了明清时期的白话中,这样的用法就比较多了,如 《 儒林外史 》第 31 回: “ ﹝酒﹞而今埋在地下足足有九年零七月了 ”,又如 《 儿女英雄传 》 29 回: “ 到今日,整整的一年零两个月。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教科书《古代汉语》中强调说:“注意,在古代汉语里,‘零’字不当零数、 零碎讲 ”。也就是说,零数、零碎、零头这样的用法是早期白话才开始的用法。 也正因为早期白话有了这样的用法,到了引进阿拉伯数字之后,把 101,读为一百零一,它正好表示是一个“整数”一百(100)再加上一个“零头”1(请对应于上面所说的“ 九年零七月 ”、“一年零两个月”)。也正是这个原因,数字0正好对应与零,从而被读为零,由此也就自然引出了用零来表示0。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用零来表示 0,但是,在我们进行运算的时候,实际上是用空格来表示位数的。有人说,用算筹运算,空位有时容易被忽略从而弄错。会放一枚钱币,写下来就是一个圈。但是,圈或钱币与阿拉伯数字0在形状上的相似纯粹是巧合,而一个圈或一枚钱币也并没有与“零”字相对应。 在中国古代,无、没有等概念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概念在传统上绝不用零表示。换句话说,传统上 “零”不作“无”、“没有”这样的解释。同样,在中国古代,介于正数与负数之间的0有没有确切的表示?有人考证说有。但是,可以肯定是,在传统的表述方式中,这个表述一定不是“零”,传统上的零没有这样的意义。只有引进了0,用0表示介于正负数之间的数之后,零才有这样的意义。也就是说,如今在这个意义上的零是0的读音的产物。 语言文字是发展的,零字现在用在表示数字上已经是很常见的了,而最初的意思 “徐雨”则极少使用了,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意思。为了书写的方便,人们又新造了一个汉字“〇”,用于一连串的数字所组成的词,如说“今年是二〇一九年”这样的情况下,就应当用这个“〇”字,而一般不写“二零一九年”。数字101,要用汉字写,应当写成“一〇一”。但如写“一百零一”则仍然用零字,不写“一百〇一”。
个人分类: 汉语言|18488 次阅读|11 个评论
雨中登泰山
热度 14 lixiong45 2015-6-29 22:15
生在云南,多山多水,除了大海,没把山山水水的放在眼里,但或许是想多长点见闻,所以听说杨兄和平姐打算去爬泰山,我也很快决定和他们一道前往。 不管泰山还是华山,爬山只是一个过程,我们更想的是站在泰山顶上看日出日落。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的山峰,海拔只有 1500 米,还没有我家的海拔高,我总是不屑一顾,行程也主要是为看日出日落而安排的。 等我们准备出发时才发现我们出现在泰山的日子将会下雨,提前给我们的行程抹上一层阴影,但天气会变,我们的安排却不能变! 如果说中国的天气预报不太准,这次算个例外,等我们到达,泰安城已准备好要下雨了,但天却还是很热,先到了诚哥家,我只能坐在电风扇边上解热,晚上睡觉时也一直开着电扇,结果导致了我头着凉发痛。 第二天,我的脑袋里面就像天空里的乌云一样有东西在翻腾着,疼得厉害,天也蓄势待发,随时准备下暴雨。好心的出租司机见我们还要赶往登山口,苦口婆心的劝我们放弃爬山,等到第二天再爬,说得让我们真以为冒着暴雨爬山是神经病做的事,我们也真有几分想放弃的冲动,但时间和行程的不允许还是让我们坚持到了登山口,司机的离开让我们有了自己的主见,最后我们毅然决定继续登山,安慰自己说也许到了山顶就转晴了,也许第二天早上太阳就出来了! 穿过写有“孔子登临处”的门牌,诚哥一直把我们送到红门,却不肯陪我们一起爬山,他已经登过四次了,我们也不好勉强。 就这样,我背着一个重约 8 千克的包,带着头疼,正式开始登泰山。虽然爬过不少山,但泰山毕竟不一般,心里还是很激动的,但泰山确实并不陡峭和险峻,心里又很轻松。 “云南十八怪,老奶爬山比猴快”,平缓的山路让我很不以为然,但可能是天气太热,还有一个大包缀在后面,走了没多远,汗水不由自主的冒出来,我感觉从来没有流过那么多汗,上衣基本湿透。十多分钟之后,天空开始洒起小雨,顺着脸颊流下的水滴,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都是暖暖的! 雨水先是一阵一阵的下,平姐说有“雨不过三阵”之说,但并不灵验,雨水已降了四回,仍没有收住的兆头。这种场景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语文课本里雨中登泰山的文字,的确很有情调。可惜我们三个之间除了同学和朋友没有更深层次的关系,老天似乎觉得这样的关系辜负了这细雨绵绵的浪漫而温馨的情景,雨点开始变大而且不再停断,直到酝酿出泰山多年不遇的一场大暴雨,山涧立刻汇聚出一股浑浊的洪流,流经一块高大的石头后变作一道白花花的瀑布,山路上的水沿着台阶一路跌跌撞撞,奔腾而下,让我不禁担心自己也被冲走。 一路上,两旁都有许多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红色的字,有的是秀书法的,有楷体、行书、草书,有的是秀诗文的,如毛泽东的《长征》,有的是记录那里发生的大事或到过的名人,有的是标示或解读周遭的事物和景象的,如“斩云剑”是一块直指云霄像剑的长石,“万丈崖”则指的是一面全是石头的山壁。一路上还穿过许多门廊,从下往上有“红门”、 “壶天阁”、“中天门”、“南天门”等。山上的房屋基本都是禅房,供奉哪些佛像不是很清楚,就看到一间“观音殿”,门前有烧着的香火,更多的是边上的树木或其他物体上挂满铜锁,这不是防偷的锁,而是专为情侣准备的“同心锁”。树上还挂满写满心愿和祝福的红色丝带。我不是善男信女,对这些事都不上心,但在这些地方见到,感觉很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小学课本上就学到泰山上的挑山工,我们也亲眼见到了几个,记不清那时课本上是怎样描述的,依稀记得写到他们黝黑的皮肤,我们也确实看到了这点,混在上上下下的人群里,很容易就能够区别出他们。除了挑山工,还有担人工,也就是抬人的工人,下暴雨时,我看见好几个人坐在一个椅子上,被两个工人抬着下山,我有点鄙视坐椅的人,他们都是年轻人,我笑他们没有体力,连六七十岁的老奶奶和六七岁的小孩都不如,笑他们没有活力,不懂得这多年难遇的大雨中的情调,不懂得欣赏大雨清洗后的泰山美景! 除了十八盘,整个山路都相对较为平缓,坡路与阶梯交替连接,据说总共有 6000 多级台阶,这本没什么,但我终究是带着头疼来的,上台阶时,脑子里的血就像在往上涌一样,热烘烘的,接着就是一下痛。我知道,稍有一点娇贵的人像这种情况肯定不敢再往上走,但我觉得自己不可能放弃,必须忍着疼痛往上走,不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过了南天门,已接近山顶,雨又变小,雾气已经沉聚,天地一片苍茫,能见度差不多只有 5 米的样子,山上山下都雾蒙蒙的,树林、石头和房屋都隐约可见一点黑色,上山的和下山的人们从离我们不到 5 米的雾气中冒出来,又消失去。一切都是朦朦胧胧,但和黑暗里的模糊又是天壤之别,朦胧的世界有朦胧的美,确实是这样的。 到了山顶,雾气更重,我们宛若身在仙境之中,几间禅房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天地都一个颜色,分不清时间,分不清地点。四周已经没有其他游人的声音,早上来的已经下去,后来的也大多中途折返,周围一片寂静。更有几个道人从雾里现身,看不到来处,分不清去路,真让人怀疑他们是从天而降。我在想这雨中的情调和登山的快乐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的内心,也许就像这朦胧的雾境,捉摸不定。 我们决定在山顶呆一晚,盼望明早太阳能够出现,了却我们看日出的心愿,即使不出太阳,能看看云海也好!然而第二天早上八九点,一切还和昨晚一样,分不清东南西北,也看不出子卯寅丑 。 我们只能带着失望下山,随着海拔降低,雾气也渐渐散去,山峦、树林、人群逐渐露出本目,被大雨涮洗过的树林看起来苍翠欲滴,山涧浑浊的洪水也变成清流,一切看起来都很年清新。本以为许多人会取消今天登山的计划,但实际情况仿佛是许多人特意冲着这个天气来爬山的,下到半途,密密麻麻的人群打着雨伞或披着雨衣往上前进,就像电影里战士发起冲锋一样,男女老少都有。看到我们下来,许多累的人问我们离山顶或南天门还有多远,从山顶到山脚都有人问,我们尽量说不远了,目的只为激励他们继续前进,看到一些累了歇气的人们,我们也主动告诉他们目的地就在不远处,鼓励他们加油,这一切都像我们上山时别人对我们做的,我想问路者和指路者心里那一刻都会很温暖,虽然道路不同,大家都沉浸在泰山给予的喜悦中。 泰山日出是一个很壮观的景象,我想一年的许多日子里是可以看到日出日落的,但我们专程去看,却无缘见到,这是一个遗憾。诚哥四登泰山也没遇到暴雨,没有见到山洪,没有见到瀑布,没有见到仙境,我们也许这一生就这样偶然来一次,就错过司空见惯的日出日落,遇到了难得一见的大雨,我们又是幸运的。 人生就如这次登泰山,错过了一样,会遇到另类的风景。如果我们被那个司机鼓动,放弃登山,那我们将一无所获,我想,许多时候,要有自己的主见,决定了的事情,就不要轻易更改! 见过了大海,又亲临了泰山,愿自己以后的日子里能“身若泰山心如海”!
个人分类: 山水之间|3966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下雨了,冒泡了,顶球了。。。
热度 5 boxcar 2014-6-21 20:18
昨天傍晚打鸟未遂,偶逢阵雨。 在和兴路桥下躲雨,拍到的—— 细看这水花,还真有趣。竟然有一个溅起来刚刚脱离水面的球状水珠顶在水柱上面。 这种场景,想拍到也多少需要点运气—— 1、雨滴不能太小,否则溅不起水花; 2、雨不能太大,否则太乱,看不清也拍不好; 3、光线也要适度,太亮太暗都不灵。。。 偷窥一眼林大的实验林场——
个人分类: 摄影|10448 次阅读|11 个评论
请教一个大家一个问题
热度 10 Majorite 2013-11-19 13:28
请教一个大家一个科学问题:某一给定地区(例如, 北京天安门广场)突然下了一小阵雨,单位平方米地面大概总共就20个雨滴,雨滴相互不重叠,然后嘎然而止,20年再不下雨。请问这样情况发生的概率有多少?科学网藏龙卧虎,特别是气象专家与数学家, 请帮我解答这个问题。 谢谢!
个人分类: 学术与学养|2060 次阅读|10 个评论
北京这场雨下得真好!
热度 3 duke01361 2013-7-15 13:42
北京这场雨下得真好! 补充说明: 北京这个鬼地方,平时很脏!PM2.5管够,灰尘用于化妆! 如果连着几天不下雨,烧烤(烤人肉串儿)的臭味儿飘满大街小巷..... 高楼啊,如山,水泥路面炎炎,灰尘难逃,心急火燎! 这场雨下得真好!给北京洗了个澡! 冲掉满面灰尘儿,北京亮丽了不少!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607 次阅读|9 个评论
雨中——等待
等离子体科学 2013-6-7 17:49
北京多日不雨,开始天气预报经常有雨,大家都习以为常,开玩笑说:什么时候来点真的呀! 周二上完课,北边就黑了。急急忙忙回去拿伞。等到晚上还没事。觉得又是虚雨一场。 谁知夜里就下起了。接着就下下停停到今天。 早晨,到学院的路上成了河。。。 (刚刚知道,今天还是高考第一天;Poor kids! ) 晚上去成都,航班全面延误——等!登机手续什么时候办都不知道。也好,终于有时间上网了。 大家假日快乐! ——继续延误,其实早应该改签明天的飞机。但是明天也下雨。。。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的会只能在周末、假日开,常常赶上交通非常拥挤的日子。前些日子物理学会秋季会议要办中韩论坛。我们等离子体物理方面和韩国合作还是有一些的,就答应下来。韩国的同行也很积极。可是一商量具体时间:三天会议,第一天(周五)按惯例是上午全体大会报告,下午Poster,余下两天都是周末!韩国的C教授来信问:Are you sure the date is 9/13-15? That is weekend! 只好告诉他:这是中国同行的“惯例”——周末或者节假日开会。 几天了,没有回音。——确实很难找到肯在周末去厦门开会的韩国同行。 再等几天吧。 人生有很多等待,现在就在等确切的航班消息——也许这半篇就该叫“等待”:)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3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下雨,要不要打伞?
热度 1 supanyun 2012-12-28 16:03
下雨,要不要打伞?
苏州这几日,阴雨连绵,冷冷的,潮潮的。总是有小雨飘落,我更希望飘的是雪! 从实验室出来,发现,还在下雨,但是呢,我没有拿雨伞,我想:是回去拿雨伞呢,还是直接走在雨中呢? 我伸出手掌,2秒钟,数了一下我手上的雨滴,有十几滴,不算大,直接雨中走。 可是,感觉,雨很密集! 在雨中,我又有了选择:回去拿伞 or 继续行走。 我想:还是继续走吧。一眼望去,路上的行者,仅我一人冒雨前行,但是,我走的比他们(打伞的人)都快! 走那么快,我是要少淋雨呢,还是想早点吃到饭呢? 我自己也想不清楚,真的。 可是,有一点是真的清楚:我的衣服上有水,我的头发湿了。但是,水是雨水,很干净,很快就干了! 什么也没有留下!!!??? 下次,出门,要是下雨,我要不要打伞? 那待看雨有多大,路有多远,我的心情怎样,或则下的真的是否是雨!
3931 次阅读|2 个评论
随笔之135:《心晴》“彩云飘逸心形圆”
uvard 2012-7-2 16:30
心晴 细雨连绵相思牵, 阳光灿烂笑脸绽; 微风送爽忧愁散, 彩云飘逸心形圆。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夏季期末阅卷(三):天津下雨预报准
zlyang 2012-7-1 10:36
2012夏季期末阅卷(三):天津下雨预报准 前天白天国家气象局报下雨,天津气象局报中午前下雨。 结果中午后有很小的雨,下午变晴。 这次天津气象局报的更准。 联想到 迟菲 的《天气预报为何不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071do=blogid=587652 真傻 以为: 制度和管理不是万能的。 科技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人类妄图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注定失败! 多少皇帝要长生不老,可谓制度管理到位, 可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在人间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071do=blogid=587652 杨永田 2012-7-1 07:33 用于预报的 数学模型 需要不断完善, 影响 预报效果的 因素 需要不断认知, 瞬息万变的大气 变化 需要继续 把握 , 日地间的 空间环境 因子需要新认识, 人的知识水平总是落后于客观世界, 用问责制提高预报水平乃痴人说梦。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 杜钧 (DU jun,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Washington, DC, Jun.Du@noaa.gov http://www.ametsoc.org/boardpges/cwce/docs/profiles/DuJun/profile.html )2011说: 杜钧,陈静. 单一值预报向概率预报转变的基础: 谈谈集合预报及其带来的变革.气象,2010,36(11): 1-11. 观测过程 中存在仪器误差和人为误差, 资料同化 中不符合实际的数学假定,模式物理过程仅仅是实际大气系统的一个近似而已, 模式 格点的不连续性和截断误差等,不同预报员和用户或同一预报员和用户在不同的条件下(经验、知识、时间、地点、心情和事态等)可能对同一模式结果或预报存在不同 理解和决策 等等。很多以上这类误差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不可知的。 由于其高度的非线性特征,天气、气候、水文预报中所用的数值模式是混沌系统。也就是说起初很微小的不同(不能确定的误差)可能会随模式的时间积分而不断放大,致使二个预报结果变得完全不同 。 其不同程度可以大到相当于从过去历史的预报场中随机抽样一般。这时模式的预报达到了上限(可预报极限)。再进一步的预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就是所谓的可预报性问题。
3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人都是天气专家:亲自预报几点几分下雨!
songshuhui 2011-7-8 12:22
小龙哈勃 发表于 2011-06-24 12:47 一款好玩的竞猜游戏 最近的暴雨让武汉、北京等多座城市陆续开张水上乐园、海洋公园等等。不过呢,这一系列事件中,还附带有一个彩蛋—— “暴雨竞猜游戏”!游戏的具体内容当然是竞猜暴雨会在几点几分到达什么地点了,有幸猜中的朋友可会有多项奖励哦!比方说,可以跳过一些刺激的身体挑战游戏(比如蜻蜓点水、瀑布穿越以及海中推车等等)而直接完成“回家”的任务。 相信电脑前的各位,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曾尝过“落汤鸡”的味道。在责怪可怜的气象台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象过“自力更生”一下呢?我担保这一点也不难!接下来我们除了几张有趣的图片以外,不会遇到任何一条数学公式,也不会遇到那些乱七八糟的物理定律、气象概念,只需要你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以及一点点地理知识—— 比如说,看得懂地图,这就可以入门了。只要找到了窍门,其实成功率还蛮高的。想想看吧,能在朋友面前露一手“呼风唤雨”的本领,那该是多么酷啊—— 来来来,快快加入我们的“人人都是天气专家”游戏活动吧! 我们的武器:气象雷达 或许有朋友会迫不及待地提问:“ 你这样岂不是泄露了气象工作者的‘天机’吗?他们能答应吗?”其实,我想气象局里的大叔大姐们也会很高兴看到这篇文章的,因为这大概可以很好地澄清加在他们头上一些误会,同时让更多人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而且,这门课程严重依赖于他们一台设备提供的数据,这台设备就是—— 就是它了—— 气象雷达! 首先,我们先要对雨是怎么下的有一个简单的概念—— 大家大概知道城市里的洒水车吧?它们都是在某个地方加满水,然后出来一边唱歌一边兜圈子,把水洒完了,任务也就完成了。其实雨带和洒水车也有许多近似之处:它们也是在移动的,是从别的地方移过来的,直接在本地生成雨带的情况相对来说要少些—— 当然,如果你正好碰到一台车子走到你旁边的时候就开始喷水,那只能算你倒霉;但一般情况来说,如果我们跳到空中去看,就会发现雨带经常如同洒水车一样,是从一处走到另一处的。因为一座城市往往很大,洒水车总不可能每个角落都去到,所以经常会出现某些地方下雨某些地方不下雨的情况;所以当你打算抱怨“气象局又瞎扯”的时候,不妨先打电话问问各路朋友,他/她所在的城区下雨了没。 那既然“洒水车”是移动的,那我们可以产生一个简单的想法:如果有个什么探测装置,专门探测四周“洒水车”们的动向,留意它们是否在过来,那不就行了嘛—— 没错,这种东西就叫“气象雷达”,一种专门探测附近下雨情况的装置。 相信玩过即时战略游戏的朋友不用教导都知道应该如何使用这个“玩具”了;即使对于不玩游戏的朋友们,这也是挺简单的—— 就是一张地图,观察上面移动的雨带,估计它们是否、何时能经过本地。比如,下面我给出一个范例(感谢中山大学陈俊文同学整理): 5月22日晚些时候,珠江三角洲地区自西向东遭到雷暴云团的袭击,这个动画是当晚香港天文台雷达探测到的雷暴云团回波的演变情况,其中“北”、“南”、“东”、“珠”分别标定了中山大学四个校区的所在地点(广州、珠海的朋友应该挺熟悉),右上角是观测时间,左下角是不同颜色所对应的降水强度。你只要拿一副珠江三角洲的地图并把香港放在中心,就能很方便地把各个地点对应上去。这样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某个地点在某一时刻下多大的雨—— 然后我们假定这些雨带移动速率、强度在短时间内保持一定(这个假定大多数情况下基本成立),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看出未来几十分钟之内,某个地点是否可能被雨带们威胁了。这只是个纯技术活。因为雷达的分辨率相当高,因此我们可以把时间估计到几分钟之内。简单地说,只要你会看地图,你就一定会看懂这个。 小小的实战演练 现在我们假设居住在珠海的某人(在“珠”一带)当天晚上想和心仪的MM出去散步。那天白天天气很晴朗,看起来一点危险都没有哦,可在晚上5、6点的时候,他注意到雷达上有一长条黄绿色的东西正在从左边(西面)移过来。他简单的估计了一下,认为这条东西会在晚上8点左右到达珠海,于是果断地给MM发短信:“晚8点左右可能有狂风暴雨哦!”之后呢,要么就在精准的“呼风唤雨”之后“英雄护美”,要么就客串一下文艺青年男的角色解释一下什么是“飑线”、“强对流”,各种高招任君挑选啦,总之这可是科学青年们借机摆酷的大好机会。各位不妨也利用这个动画尝试着估计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准确地预计到强雨带到达某地的时刻呢?顺带一提,这种类型的雨带在夏天的南北方都相当常见,而且都属于事先似乎风平浪静的那种. 或许这里有朋友要举手提问了:难道气象局的大叔大姐们不是用同一套东西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看这个有什么意义?答案很简单,他们是要给整个城市做预报,而你却可以给自己做预报。举个例子,上面那条雨带从广州城西移到城东几乎需要大半个小时时间,气象局当然不可能给每个区每条街的居民分别做预报,可是这个时间差可是直接决定你能否及时赶回家的啊,这时候“人人都是天气专家”游戏可就能施展拳脚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那个“雨带短时间内强度和移动速度不变”的假定属于入门级的假定,就好比我们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总要假定作业里遇到的数字都是正实数一样。在不同的天气系统下,雨带也是会发生变化的,这等到我们比较熟悉这个游戏以后再来学习。总之,这个假定对于入门级玩家来说,还是很适用的。 推而广之 在珠江三角洲的朋友可以使用香港天文台的雷达资料( http://www.weather.gov.hk/wxinfo/radars/radar.htm ),而在其他地区的朋友使用国家气象中心的雷达数据汇总( http://www.nmc.gov.cn/publish/radar/beijing.htm )或是中国天气网的天气雷达页面( 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radar_video_v1.php?class=JC_RADAR_CHN_JB ),有包括全国各省、市、区的数十台气象雷达的 实时 观测资料,非常给力! 这种“雷达估计法”可以估计未来1-2小时内的降雨情况,一般预报未来半小时到一小时以内的情况最为可靠。当然,有些时候难免给老天戏弄,比如我刚开始玩的时候曾沾沾自喜地提前两个半小时向朋友发出暴雨预警,然后看着雨云渐行渐弱,最后滴雨未降,结果被朋友看了笑话。然而,只要能熟练使用,同时掌握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系统下的雨云移动和发展规律(这需要积累一定经验,同时对气象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做到十发九中以上,不仅能有效避免成为“落汤鸡”,同时还可以装扮甚至直接成为科学青年大军中的一员。退一万步来说,这也是个极其有趣的游戏,猜中了不仅能获得极大的自我满足感,而且也很有实用价值哦。总之,“人人都是天气专家”游戏火爆上线,永不删档,谁玩谁知道!欢迎各位马上去刷国家气象中心或者香港天文台的雷达页面吧! 原文发表于 http://y234.cn/?p=5429 。
个人分类: 天文|16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下雨了
liuqingchang 2008-9-21 10:19
刘庆昌 清早的窗外,淅淅沥沥的秋雨,打开窗户,清新便涌进屋里。天是朦胧的,我的心却是明朗。 远处,阴阳浑然,无数的物件,在人的精神中会通,对立与差异就这样销声匿迹。 路上的青年,收了伞,任细雨如瑶池女子的发丝抚弄,无顾虑地体验满世界的温柔。 在雨中,没有时间,眼中一片片水,脸上一阵阵凉,身体一股股的热,心里是平常难有的自由和舒坦。 下雨时,世界宁静。雨点打蔫了浮躁,雨水冲走了客套,道貌岸然无法登场,只有素面朝天的人和品,立于天地之间。 下雨了。我的节日。我向众生发出邀请:自带酒杯,出门向天,拿雨做酒,一醉方休!
个人分类: 诗意人生|2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