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芝加哥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idmresearch 2016-3-31 21:36
约翰﹒杜威(Jhon Dewey),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94-1904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1896-1903年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作为其教育理论实验基地,并出任校长。其教育理论受到各国学者的推崇,在国际上拥有崇高的声誉。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等,《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其教育理念的总纲,一些欧美学者将该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这本书分为26个章节,约3个部分。作者对该书中将民主主义与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民主社会的阐述和分析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理想,同时又将进化论、科学实验方法和工业改组等因素联系起来,探讨它们在教育上的意义。前7章对“教育即生活“这样一个论点进行论述;第8-23章分析了教育上的目的、兴趣和训练、教育思维等问题,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在过程之中,而不在过程之外“的理念;最后3章是杜威实用主义的课程论和方法论的核心,认为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生活,“教育不只是这种生活的手段,教育就是这种生活”。以下为该书一些观点的简要摘述。 一、 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真正的教育蕴含在生活当中,“社会不仅通过传递、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简直可以说,社会在传递中、通过沟通中继续生存”,即生活交往本身是一种教育过程“,“生活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教育是把知识和生活中实际发生作用的价值统一起来的突出手段,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以及情感的倾向”,学校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而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教育就是生活的本身,而且“个人参与某种活动到什么程度,社会环境就有多少真正的教育效果”。 教育要不断的改善环境以适应生活,“努力使自己不断地生存,这是生活的本性”,同时“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而“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自教育,社会自社会”的观念,同时把“学校“的概念扩大为整个社会。 二、 教育无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本身作为一个抽象的词是没有整齐统一的目的的,它不需要任何外来的目的,任何迫于强力而接受的教育是有害的,这种来自外部的目的是僵化的,带有这种目的的活动只是一种手段,本身无意义。“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因此这层意义上的“教育无目的”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时,教育无目的具有相对性,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在过程之中,而不在过程之外“,如果目的在过程之中,那么活动就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样的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如果是外界强加的目的,那么这种活动不具有教育工具的职能,只能是有害的。 “一个合理的目的,它的价值在于我们能用它来改变环境,合理的目的是应付环境的一个方法,是环境产生有益的变化”,因此良好的教育目的需要根据现实的教育环境因时而变,同时应具有三个特征: 1、 教育的目的必须符合受教育者个人的特定活动和需求。 2、 教育的目的必须转化成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 3、 警惕一般和终极的目的。 真正的目的是理性的,绝非为了追求某个遥远的目标而断然否定受教育者当前的兴趣,因为生长和生活无止境,因而也没有最后的目的。 三、 交流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沟通使参与者达到目的和理解,它是双方具有相似的情感和才智偏好,比如对期待和要求做出回应的方式”,教育与距离是无关的,它需要双方在对等的基础上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使双方处于同一个话语系统,形成民主对等的状态。“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施教者与受教者双方,“无论他们的关系多亲密,相互影响多么大,但是它并不影响目的的共享和兴趣的沟通“,因为在没有形成民主对等交流的情况下,人与人的影响是单向不对等的,这种状态下的交流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好坏,因此欲达到教育的目的,须构建交流的对等。 四、 个体与社会的天然对立 “总的来说,学校纯粹的个人主义学习方法与社会行动之间,以及自由和社会控制之间种种虚构的对立表现最明显的机构”。从制度上来说,学校的班级授课制要求教学水平具有适应大多数学生的标准,这往往会与学生个体之间学习能力以及对集体的适应力有差异,因此学习技能与班级授课制会产生对立。与此同时,学校担负培养教化学生的功能,需要学生遵守为社会所认同的规则,而个体天性渴求自由,学校作为规则的执行与监督者及社会代言人,与个体自由的天性是天然对立的。 杜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民主教育思想,认为需要将“人人平等”这一理念引入课堂,“自由是指一种心理态度,而不是行动不受约束,但是如果在探索、实验和应用中没有相当的灵活性,这种心理素质不可能发展的”,因此他强调对个体的重视,提出“学生中心”取代“教材中心”,将教师从监督者转化为辅助者,引导者,以此来弱化个体与社会的对立。 回顾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正如有人评价的那样,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 (作者:马晓旭,里瑟琦智库研究助理)
个人分类: 经典导读|7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度QS世界大学排行榜概览
idmresearch 2015-12-19 12:57
最新一期QS世界大学排名已于近日公布,本年度评价指标进行了调整,对在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研究活动水平较低的领域表现突出的大学进行了更公平的评估,所以对照去年排行榜还是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来看,麻省理工学院依旧蝉联第一,哈佛大学挤掉剑桥大学屈居次席,剑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并列第三。另外排进世界前十位的依次还有:加州理工学院、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在这次排名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帝国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帝国理工由去年的并列第二位下降到第八位,而斯坦福则由去年的第七位强势挤进前三。 附表1:QS2015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前100位高校数据 本年 排名 学校名称 学校英文名 国家地区 评分 上年 排名 1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100 1 2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 98.7 4 3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国 98.6 2 3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国 98.6 7 5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美国 97.9 8 6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 97.7 5 7 伦敦大学学院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国 97.2 5 8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国 96.1 2 9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士 95.5 12 10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国 94.6 11 11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国 94.4 9 12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新加坡 94.2 22 13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NTU) 新加坡 93.9 39 14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PFL (EcolePolytechnique F édérale de Lausanne) 瑞士 93.8 17 15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美国 92.2 10 16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国 91.9 14 17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美国 91.8 19 18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 91.5 13 19 伦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国 91 16 19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91 25 21 爱丁堡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国 90.8 17 22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国 89.7 14 23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Ecolenormale sup érieure, Paris 法国 89.2 24 24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88.6 21 25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88.5 47 26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美国 88.4 27 27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美国 88.2 37 28 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 88 40 29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美国 87.9 25 30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87.8 28 30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国 87.8 23 32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国 87.7 34 33 曼彻斯特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国 87.2 30 34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87.1 20 35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英国 86.2 71 36 首尔国立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 85.3 31 37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国 85 29 38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84.9 36 39 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84.8 31 40 巴黎高等理工学院 EcolePolytechnique 法国 83.8 35 41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 83.7 57 42 墨尔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亚 83.1 33 43 韩国高等科技学院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韩国 82.6 51 44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美国 82.5 59 45 悉尼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亚 81.9 37 46 新南威尔士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 Australia) 澳大利亚 81.8 48 46 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大利亚 81.8 43 48 华威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英国 81.6 61 49 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 美国 81.5 52 50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 81.2 43 51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81.1 46 51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中国 81.1 71 53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美国 80.5 41 54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美国 80.3 41 55 阿姆斯特丹大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荷兰 80.2 50 56 东京工业大学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日本 79.4 68 57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79.2 108 58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日本 78.3 55 59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美国 77.5 63 60 慕尼黑工业大学 TechnischeUniversität M ünchen 德国 77.3 54 61 杜伦大学 Durham University 英国 77 92 62 卡耐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国 76.8 65 62 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 英国 76.8 55 64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兰 76.5 86 65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国 76.3 65 66 海德堡大学 Ruprecht-Karls-Universitaet Heidelberg 德国 76.1 49 67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76 70 68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英国 75.9 88 69 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丹麦 75.7 45 70 诺丁汉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英国 75.4 77 70 隆德大学 Lund University 瑞典 75.4 60 70 国立台湾大学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台湾 75.4 76 70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中国 75.4 104 74 东北大学(日本) Tohoku University 日本 75.2 71 75 慕尼黑大学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 ünchen 德国 74.7 52 76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英国 74.6 64 77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美国 74.5 79 78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Dublin 爱尔兰 74.3 71 79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美国 73.7 62 80 谢菲尔德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英国 73.6 69 81 南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英国 72.8 94 82 奥克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新西兰 72.4 92 82 鲁汶大学(荷兰语) KU Leuven 比利时 72.4 82 84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72.3 107 85 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urich 瑞士 72.2 57 85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美国 72.2 95 87 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 英国 72 97 87 浦项科技大学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 韩国 72 86 89 日内瓦大学 University of Geneva 瑞士 71.2 85 89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 Purdue University 美国 71.2 102 91 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 美国 71.1 78 92 皇家理工学院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典 70.9 110 93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德国 70.8 127 94 乌德勒支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Utrecht University 荷兰 70.7 80 95 莱顿大学 Leiden University 荷兰 70.3 75 96 阿尔伯塔大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 加拿大 70.1 84 96 赫尔辛基大学 University of Helsinki 芬兰 70.1 67 98 西澳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澳大利亚 69.4 89 99 俄亥俄州立大学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美国 69.3 109 100 格罗宁根大学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荷兰 68.8 90 在中国高校方面:总体来说进步明显,排进全球前700的学校数量由去年的25所增加到今年的30所,并且排进榜单的高校均处于上升态势。具体来看,有四所高校跻身全球前100名,分别是清华、北大、复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其中清华大学表现最佳,全球排名已经达到25位,对照去年上升22位;北京大学上升16位,位于全球第41位;复旦大学上升20位,位于全球第51位;上海交大激增33位,处于全球第70位。另外中国有5所高校首次挤进全球前700名,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兰州大学。尤其是华东理工和四川大学对照去年都有100多位的提升,全球排名已达500以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哈工大,对照去年强势上升200名,位于全球第292位。 附表2:QS中国前700上榜高校数据 本年 排名 学校名称 学校英文名 国家 地区 评分 上年 排名 25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88.5 47 41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 83.7 57 51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中国 81.1 71 70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中国 75.4 104 110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中国 66.9 144 113 中国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 66.7 147 130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中国 64.2 162 232 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 49.2 240 273 武汉大学 Wuhan University 中国 44.9 335 277 南开大学 Nankai University 中国 44.7 328 291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国 43 481-490 307 中山大学 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国 41.7 321 331 西安交通大学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中国 39.7 379 345 同济大学 Tongji University 中国 38.9 393 38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ihang University (former BUAA) 中国 36.1 451-460 401-410 北京理工大学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国 - 501-550 401-410 厦门大学 Xiamen University 中国 - 441-450 411-420 上海大学 Shanghai University 中国 - 501-550 421-430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中国 - 501-550 441-450 华中科技大学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 - 481-490 441-450 人民大学 Renmin (People ’s)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 - 461-470 451-460 吉林大学 Jilin University 中国 - 501-550 461-470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中国 - 551-600 471-480 华东理工大学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 - #N/A 491-500 四川大学 Sichuan University 中国 - #N/A 551-600 华东师范大学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 - 501-550 551-600 山东大学 Shandong University 中国 - 551-600 551-600 华南理工大学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国 - #N/A 551-600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中国 - #N/A 601-650 兰州大学 Lanzhou University 中国 - #N/A (作者:汪洋,里瑟琦智库研究员。 里瑟琦智库官方邮箱: research@shrbic.com ;WeChatID:idmresearch;里瑟琦智库官方网站: http://www.idmresearch.com )
个人分类: 智库数据|11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idmresearch 2015-11-17 18:38
“人为什么而活”——这是人生中最重大的问题。然而,在现代研究理想的影响下,今天的大学从教室里摒除了这一问题。在这本雄辩、流畅而又深思熟虑的著作中,安东尼·克龙曼教授通过考察人文学科的衰微、学术研究理想的转变、大学的转型等重大主题,探讨了大学放弃追寻人生意义的深层原因。作者主张,大学不仅是传播知识,也是探讨生命意义的场所。 他呼吁复兴大学中失去的人文学科传统,通过精细而批判性地阅读文学和哲学巨著来追寻人生的意义。 本书作者安东尼·克龙曼曾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后担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长达十年之久,现担任耶鲁大学讲席教授(SterlingProfessor),在耶鲁大学的本科生院——耶鲁学院的新生项目中执教,教授哲学、历史、文学、政治学。1968年获美国威廉姆斯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972和1975年分别获得耶鲁大学哲学和法学博士学位。代表著作有:《马克思韦伯》、《合同法:案例和问题》、《迷失的律师》等。 作者在书中围绕“人生的意义”这个被高等教育忽略的问题,对美国高等教育界、美国思想界直至整个美国社会和时代精神进行深刻反思。作者认为高等教育对于人生意义问题的疏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接着依次从世俗人文主义、研究理念、政治正确性和科学时代的精神这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全书层次清晰、思维流畅,在为我们搭建多角度认识人文学科的平台的同时,也能够引发我们对当下社会和人生的进一步反思。以下是对该书的主要章节和主要观点的摘录: 世俗人文主义:人生意义问题的逐渐疏远 在世俗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大多数学校选择迎合现实需要,向社会提供物质享受服务、宣扬民主精神,这是对经济和政治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学院倾向于为年轻人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直接帮助学生实现已确定的目标。但是,这样会导致一些人尚未确定自己想做些什么,或对于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的问题很不明确。 作者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过一种值得过的且不局限于狭隘的职业生涯成就的生活。 每门本科生的博雅教育课程的目的都是为其学生提供此类机会,但如今关于捍卫人生意义、人生目标和价值的观点在美国高等教育中越来越罕见了,甚至有人认为人生意义问题不适合在学校中研究。17世纪初,人生意义还是年轻人必须研究和学习的主题。从南北战争时期直到20世纪中期,世俗人文主义建立了多元研究视角和对人文学科全方位的批判传统,这种传统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人生意义问题已被驱逐出人文学科的教学主题了。 研究理念:现代性研究的前奏与新学科的权威性 学术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韦伯阐述的学术理念不再是仅让德国人着迷的奇思妙想,学问的生产和传播今天已经是全世界高等教育一个核心的、有组织的目的。所有的美国学院和大学的教师在研究生院开始了解学术职业规范,研究生们把自己的学科思考成独特的研究领域。渐渐地,学术工作呈现出专业化趋势。这也是整个现代世界大趋势的冰山一角。 现代的研究理念是19世纪的创造,广义的学问当然比它的历史更悠久,但是在19世纪以前,大部分学者和科学家都是各自为政地在任何有组织的机构环境之外工作。而现在的研究体制起始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大学,新的研究理念推动了第一批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建立,其中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碰撞为新理念提供了思想来源。19世纪初,受到浪漫主义影响的古典主义者不再以永恒范式的方式考虑他们的学科,而是把任务转向抓住独特文明产物所反映的这种文明的个性。这种观点赋予事实性知识更大的重要性,即有限性的研究选择替代了古典知识的圆满模式。 专业化是原创性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人不可能拥有本领域中的全部知识,每个人的原创的、昙花一现的点滴都成为日益扩大的沧海中的一粟,而新研究理念下的学者们正希望为知识的沧海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但这种新的研究理念也否定了世俗人文主义设想下的人类生活的终极价值。转到学术领域,一个学科的结束和圆满恰恰是就研究而言宣判这个学科的死亡。现代研究理念使我们摆脱对生活的圆满性的整体关注,而要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的某个狭小方面。研究理念在今天已经是每个学术性学科工作中的组织原则,但它使人文学科失去了它曾经拥有的作为人生意义导师的特殊权威性。 政治正确性:古典主义与多样化思想的碰撞 人文学科在接受新研究理念的同时失去了威望,研究理念的价值破坏了世俗人文主义的传统,损伤了人文学科教室曾经拥有的对帮助回答此问题的能力的自信,于是他们感到无法夺回失去的威望。这种焦虑和空虚使得政治思想趁虚而入,其中有民权运动、多元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观念。 民权运动即平权运动,实质上是多样化思想在教育价值上的体现。世俗人文主义也承认多样性的价值,以上都是政治自由主义的价值。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受到政治利益和作为改善公正手段所起作用的激发,它所谋求的改善主要是信念和价值的改善。 结构主义与多样性和多元文化主义不同,它不在道德和政治事件中形成观念,而在被称作认识论的哲学探究分支中有自己的起源。结构主义者肯定“人的世界”,否定了世界“天然”地存在某些特征,具体到多样性问题上,它进一步强调多元价值,承认自由发明在创造意义和价值中的作用。 古典主义对生活的意义提供有组织的教导,这种教导基于一种“内在价值”,而结构主义恰恰谴责这种内在价值的观念。多样化和多元文化主义的观念也提倡每种前提都存在一个具有价值的理由。但这实质上摧毁了人文学科关于能为探索人生意义问题提供有组织的指导的诉求。这些观念的道德和政治上的前提让人生意义问题失去必要性,一些我们所不能改变的关于我们自己的事实:种族差异的存在、各文明差异的存在、“自然”和“真理”的存在,这些关于人的自由的观点扩展到了无意义的选择上,这些观念用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毫无可靠性而言的新年阻碍了人文科学。但是,人生意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原教旨主义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因为人文学科曾经和原教旨主义紧密相联。但信仰不应是独占人生意义问题的权威。 科学时代的精神:科学主导下新时代人文学科的诉求 在这个科学主导的时代,自然科学的权威性和知识基础稳固而不可动摇。科学的权威性始于技术,我们对技术的接受与日俱进,我们对技术力量的服从也与时俱进,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技术的生活,也不希望有这样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权威性。而技术的权威性扩展并返回到隐藏在它背后的科学,我们通过科学发现所产生的技术的功效,这反过来证实了科学的真理。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工作的教师和学生有很强的目的性,并且能感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大部分社会科学家也是如此。社会科学不能通过发明来证明自己,但社会科学是客观地引导我们去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最佳手段。现代的政治社会不再适用过去的管理模式,社会组织逐渐依赖一种专门的管理技能,而这种技能正是社会科学的产物。社会科学面对的不是解决现代社会的行政和管理问题,而是首先向我们提供对人类社会的理解途径。这种状况在经济学案例中尤为清晰,经济学在今天演化为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 从整体来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领域所享有的威望,是科学和它的产物在我们的文明中享有至高权威性的局部表现。但人文学科则没有分享这一权威性,因为它不属于科学系统的一部分。技术是一种凝聚力,而文化是一种离散力,它本身又缺乏权威性。那我们要人文学科有什么用呢?答案就是,我们需要人文学科去满足我们时代的植根于科学本身的霸权主义中的更深层次的精神期盼。 科学创造了它无力填补的一个空洞,是引起当代人烦恼和渴望的原因。科学提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并产生了不计其数的技术奇迹,也正是科学同时削弱了我们对人的条件本身的认识。而这个空洞,是原教旨主义者信仰泛滥的温床。我们需要人文学科,就是因为它们做出的响应比宗教做出的响应好。 (里瑟琦智库官方邮箱: research@shrbic.com ;里瑟琦智库官方网站: http://www.idmresearch.com )
76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美联合展开道家冥想与智慧开发研究
热度 1 kingwisdom 2014-9-11 13:52
国际 中 华 智 慧 学 会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通讯 文件号ZHZH-G14004 2014年9月10日 科学研究道家文化 探索人类智慧来源 中美联合展开道家冥想与智慧开发研究 美国芝加哥消息: 经过多年的酝酿,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智慧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和国际中华智慧学会(香港)联合推出一项研究计划。这个计划的第一步是广泛地进行问卷调查,对象是道家修行者(从刚开始修行者到修行多年者都欢迎参加),从而了解道家文化和智慧开发之间的关系。 芝加哥大学,西南大学和国际中华智慧学会设计了一套问卷, 并且用网上匿名输入的方式,搜集 道家修行者 的体验和看法。道家修行者需要花 30 分钟左右来填写这份问卷。网址是: https://www.surveymonkey.com/s/JXK9VRV 这个项目对于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用科学方式研究人类智慧,实现习近平主席“让中国智慧更好地服务世界”这一目标有重要意义。恳请海内外道家修行者,抽出一点宝贵时间,帮助填写这份问卷。谢谢大家。 有关这份问卷项目的更多信息,请联系: 1, Patrick B. Williams, Ph.D. PostdoctoralScholar Departmentof Psychology 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5848S. University Avenue Chicago,IL 60637 pbwilliams@uchicago.edu 2, Dr. Zeng Jianmin : SouthwestUniversity, China, Faculty of Psychology, james_002@126.com 3, ICWS, peakwisdom@sina.com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日 签章 联系: peakwisdom@sina.com (2014-09-13修改)
1333 次阅读|1 个评论
整理近期发的微博(2)
xuxfyuwp 2014-5-4 16:59
@许小峰xiaofeng热带气候区几十年来一直在扩大。同温层臭氧消耗已被发现是造成热带气候区向南扩大的一个因素,但其在北半球的扩大机制仍不清楚。Allen等人报告,因大气加热效应和对流层气流的偏移而造成的炭黑和对流层臭氧的增加,最有可能是热带气候区向北扩大的原因。温室气体是次一级影响因素。(5月17日《自然》) @许小峰xiaofeng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研究报告,中国985工程院校学生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题项上,有超过20%的中国大学生选择“从未”,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只有3%;只有10%的中国学生选择“经常提问”或“很经常提问”,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约为63%。 回复@selina_magic:不过杨振宁也谈到:“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中国使用推演法,打下一个非常扎实的根基;到美国,学会多注意新现象,由新现象归纳出理论。”或许结合一下会形成优势。 @许小峰xiaofeng : 杨振宁:在物理学习方法上,国内是推演法,在书上学到一个理论,按定律推演到现象。芝加哥大学相反,从现象开始,老师和同学整天想的就是这些新现象,能不能归纳成一些理论。如果归纳出来的理论与既有理论吻合,就写一篇文章;如果与既有理论不符合,那更好,因为那就代表既有理论可能不对,需要修改。 @许小峰xiaofeng杨振宁在上个月的一次演讲中谈到:一般来讲,美国重要的科学家比较冲,同时,美国科学又是非常成功的。所以,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一个社会要想科学非常成功,是不是必须制造一种风气,使年轻科学家都很冲,朝中国儒家君子相反的方向走?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许小峰xiaofeng1946年李政道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被物理学家费米破格收入门下,攻读博士学位。面试时,芝加哥大学的招生人员问他:“你读过什么经典著作?”李政道说:“中国经典算不算?”招生人员想了想说:“算!”李政道说:“《论语》、《孟子》、《庄子》……”招生人员听后说:“很好!” @许小峰xiaofeng回复@玫璇隐曜:这与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基础工业有关,具有普遍性。相对而言,气象领域还不是最差的,如气象卫星是以自主研发为主,天气雷达尽管是引进了技术,但基本上做到了消化吸收。最薄弱的还是气象基础理论,这方面的差距更大一些。 @许小峰xiaofeng暴雨量级的标准已沿用多年了,应做些修订补充。50毫米的雨量集中一小时下和均匀分布在24小时内下造成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气象知识: //@三水天气: 您知道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降水量分别是多少吗? @许小峰xiaofeng“都是错的”与“不很准确”不是同一概念。不过气象学与经济学都是可以做预测的,区别在于气象预报本身与实际结果是不相关的,不管报对报错,天气气候都会按其自身的规律运行。而对经济的预测就不同了,预测本身会加入到影响经济运行的各要素当中,产生相互作用,干扰结果。如金融市场,是一个较典型的 @许小峰xiaofeng1945年赵九章首先提出行星波斜压不稳定概念,指出大气在斜压状态下可以是不稳定的,振幅随时间增长而形成气压槽、脊分布和发展,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理论基础之一。1946年赵九章在芝加哥大学做学术报告时,引起国际气象学家的重视。在气象学发展史上公认“公元1946年,中国赵九章提出行星波不稳定概念”。 @许小峰xiaofeng墨西哥下加里福尼亚沙漠中的树状河流照片,大自然的杰作,与真实的树木结构应遵循某种共同的规律,相似的分形。 @许小峰xiaofeng萧伯纳说过一句话:“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如果将此话套用到从事科学的人身上,或许也可以区分出两类科学家,牛顿主要是解释现状,爱因斯坦则涉及到不少在现实中还看不到的现象。 @许小峰xiaofeng黄冈以走出将帅多而自豪,仅红安县就出现过200多位将军。 在在黄冈一些宣传品上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一位元帅,两位主席, 三位一大代表,四位副总理,六位政治局委员,八位上将等。当初俞正声主政湖北时曾来过黄冈,讲过一句话给当地人留下印象:你们应该宣传将军,更应该关注、纪念那些烈士。 @许小峰xiaofeng最近与科协的朋友谈到中国国民科学素质问题,根据2010年的调查,全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这个数字在2007年是 2.25%,在2003年是1.98%。尽管总体不高,还是有进步的,希望2015年能达到5%。 科学素质调查是从美国开始的。1979年,米勒教授建立了这一评估体系并开始进行调查。 @许小峰xiaofeng : 气候科学家研究小组在4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提出,北大西洋上的大气雾霾——即从烟囱到火山喷出的所有小微粒——的盈亏驱动了这里的海洋温度变化。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的气候学家Ben B. B. Booth和同事指出,较早的气候模型无法重复这一效应,而新一代的模型则办得到。 @许小峰xiaofengBMC期刊编辑说:写好论文必须要记住:1)保证内容清晰和讨论的逻辑性;2)要简练:过于冗长会使重点不突出;3)讨论要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不要夸大结论;4)清晰简洁地说明研究目的和你关注的科学问题;5)将你的工作置于领域背景内:引用关键的文献,且在正确的地方引用;6)严格遵守期刊规定。 @许小峰xiaofengDansgaard 丹麦人,Oeschger 瑞士人,和Heinrich 都是地质冰川学家, 对格陵兰冰芯的研究发现,末次冰期内该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一系列千年级的、快速的、大幅度的冷暖变化事件,即Dansgaard-Oeschger事件,也称Dansgaard-Oeschger旋回(D O)。Heimich事件以北大西洋发生大规模冰川漂移事件为标志,代表大 @许小峰xiaofeng记者问德国汉学家顾彬:你认为该怎样重建中国当代文学的家园呢?顾答:“让中国的作家沉默20年,让他们的作品休息20年,然后拿出来看一看,好不好?如果好,就拿出去出版。如果觉得20年实在太漫长的话,5年也行。” @许小峰xiaofeng : 央视《新闻调查》报道,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于建华表示,即使现在按照北京预设的八年目标,到2020年,北京的PM2.5仍然是不达标的,到时候年均大约在5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国家标准是35微克,所以还离国家标准有一段差距。按照预设目标,北京力争八年内降低所有空气污染物数量30%。 1@许小峰xiaofeng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跟斯大林进行了单独会谈,罗斯福要劝斯大林出兵,斯大林开出了一系列的条件,代价都是开在中国人头上,他要罗斯福承认外蒙的现状,要承认满洲里到大连这个铁路由中苏共管,还有旅顺港租借给苏联。事后美国将此事告诉了蒋介石,但斯大林从来没告诉过毛泽东。 @许小峰xiaofeng《华盛顿邮报》4月17日报道,上周,名叫穆罕默德•阿山的塔利班指挥官来到安全哨所,拿着印有自己画像的悬赏广告,要求支付广告上所说的100美元奖金。阿山涉嫌两起恐怖袭击活动,警官立即将其逮捕。“我们问他,这是你吗?他很兴奋地回答:那就是我!我现在能拿回奖金吗?”一位在场美国军官回忆说。 @许小峰xiaofeng:4月17日中新网报道:法国观测卫星拍摄到喜马拉雅山脉冰川面积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扩大。扩大的面积主要位于喀啦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西侧的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法国科学家对比了1999年和2008年的数据,发现冰川面积大量增加。有人说是气候变暖的反例,也有人认为由于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增加。 @许小峰xiaofeng : 古代赵国的都城邯郸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一千多条成语构成的独特成语典故文化,对国人的影响不亚于那些大部头的国学专著。如"胡服骑射",被称为最早的改革开放。 @许小峰xiaofeng : 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进行的一项10年研究发现,在环境变暖的早期阶段,植物可以茁壮成长,但很快就会开始退化。该研究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在气候变暖情况下的第一年植物生长得很茂盛,但在接下来9年内这种效应逐步减少,并最终消失。该研究结果挑战了对气候变暖将促使植物持续生长力的预期。 @许小峰xiaofeng : 许小峰xiaofeng:1936年,爱因斯坦将一篇学术论文投往美国《物理评论》杂志社,杂志社将论文交至匿名审稿人。这位审稿人的意见竟写满了10页纸,认为这篇论文不能刊用。爱因斯坦最终改写了论文第二部分,才刊发在该杂志上。体现了杂志社对科学的坚守,审稿人的严谨、认真及求实求真的精神。 @许小峰xiaofeng : 了解了过去,就可以知道现在,知道了过去和现在,就可以预测未来,这是一种线性思维方式,也常可以成功,前提是事物的发展不能发生转折或突变,否则就要砸锅,结果也就难说了,这需要复杂的预报模式。 (原文写于2012-05-23 20:59:46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1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美智慧研究首次交流 中华十道智慧绽放光芒
热度 1 kingwisdom 2013-9-28 04:06
国 际 中 华 智 慧 学 会 新闻稿 文件号:XW12013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日 中美智慧研究首次交流 中华十道智慧绽放光芒 美国芝加哥讯: 由约翰谭普顿基金会资助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智慧学研究计划于2012年11月27-28日在芝加哥召开学术研讨会,总结过去四年的研究成果,并研究未来数年的研究方向。与以往的会议不同的是,这次会议首次邀请学者介绍中国智慧学的研究情况。这意味着,中美两国间已经在智慧学研究领域架起了一条学术和文化交流的桥梁。而中国智慧学研究重大成果《大学生智慧学》课程及其所依托的十道智慧新理论也得到了会议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古老的中华文化再度展示睿智的光芒。 芝加哥大学智慧学研究计划起始于2007年。约翰谭普顿基金会赞助了200万美元,在四年间资助了23位学者从跨学科的角度,试图破解“什么是智慧”这一千古之谜。在前一阶段计划完成后,约翰谭普顿基金会决定继续资助这一计划,并考虑在医疗行业智慧,语言中的智慧,金融活动中的智慧,智慧和专业知识的关系,智慧的社会应用和影响等课题上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次会议的学者来自多个学术领域,包括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医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芝加哥大学下一阶段的智慧学计划还准备在未来数年内展开大学生智慧学和智慧学研究生培养的专题研究,并因此邀请了学者介绍中国在这个领域内的研究进展。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中华智慧学会创办人、美国中华智慧学会会长张庆松博士在会上做了他和西南大学张庆林教授共同撰写的题为“智慧学研究:希望、挑战和对策”的报告。他介绍了中国智慧学研究在1990年代的兴起,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的宗旨和主要活动,以及过去十年来中国所召开的数次全国性智慧学研讨会和一些重要的学术进展,包括退休老干部顾秉均推动的江苏张家港的智慧学和智慧思维研究,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在智慧型创新思维方面进行的许多脑科学实验等。针对会议特别关注的智慧教育情况,张博士指出,中国已经在一些地方展开了多年的中小学智慧教育的实验活动,在大学也已经成功地开设了世界首创的《大学生智慧学》通选课程。 针对与会学者最为关心的“大学生智慧学教什么”的问题,张博士指出,在西南大学开设的大学生智慧学实验课程,主要依托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体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十道智慧”理论。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理论,他展示了智慧由底层向巅峰发展的成金字塔型的十个层次(也就是十重境界),指出基于十道智慧理论的智慧金字塔模型可以帮助解决许多人们对于智慧的迷惑。针对大学生智慧学教学效果如何的问题,张博士指出,西南大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大学生智慧学是非常成功的课程,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这个效益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证明,一个是对学生们进行的民意测验,数据非常令人鼓舞。另一个是学生们的课程感想,从中可以看到这门课程是如何直接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发挥立竿见影的积极影响的。 张博士 的演讲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智慧学计划首席科学家那希本教授(Howard C.Nusbaum)也对张博士在会议上的贡献表示赞扬,感谢张博士为架设中美智慧学交流和沟通桥梁的努力。他还指出,应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西南大学、美国中华智慧学会等单位的邀请,近期赴华参加智慧学会议,在实地考察后,将会考虑如何在中国大学生智慧学及十道智慧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符合西方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智慧学教材。 本次会议还取得了许多显著成果。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们在一起探讨智慧,气氛融洽,思维开放,沟通顺畅,而且在思维和观念的碰撞中,不断出现智慧的火花,从常理和异象中提升智慧理论的能力也令人印象深刻。 感谢芝加哥大学和约翰谭普顿基金会提供的这样一次中美两国智慧学成果交流的机会,也预祝那希本教授的中国智慧学交流之旅取得圆满成功。智慧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智慧学研究是事关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福祉的伟大事业。智慧学研究和交流不但应该在中美两国间展开,更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和推动。(国际中华智慧学会时事评论员飞燕) 国际中华智慧学会 2012年12月1日 (签章) 联系: peakwisdom@sina.com
1662 次阅读|2 个评论
芝加哥大学本科数学参考书目
热度 1 ChinaAbel 2013-8-6 18:43
网上可以找到各种版本的本科数学参考书目(我也贴出来过,不过被仍了不少砖头 ),今天看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学生自愿社团组织( The Open Computing Facility )的成员John Scholes提供的 芝加哥 大学本科 数学 参考书目,书目是当然是纯英文版的。涉及面非常广。说实话,很多科目我不要说懂,连听多没听过。我想很多人也和我一样。我就有点纳闷了,都说中国的中等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为啥我们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就如同中国历史进入了清朝,不仅被人家赶上,而且落后了好大一截呢。在那个参考书目中给出了各种课程的一些简介和评价。内容比较多,直接贴出来文字太长,以附件的形式发出来,也方便大家收藏。 芝加哥大学本科数学参考书目.pdf 数理不分家,顺带也把物理的也贴出来: 芝加哥大学本科物理学参考书目.pdf
个人分类: 数学天地|52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芝加哥大学华裔教授Donald Liu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
王汉森 2012-8-15 00:40
2012年8月5日,芝加哥大学COMER儿童医院儿外科主任Donald Liu教授在密歇根湖内抢救两名落水儿童时不幸罹难。两名落水男孩幸免于难,但Liu教授却因体力不支,被大浪淹没,尽管同为医生的妻子竭力抢救,最终也无力回天。 请看新闻媒体对Liu教授英雄事迹的报道。 http://abcnews.go.com/US/chicago-pediatric-surgeon-dies-lake-michigan-resue-attempt/story?id=16940866
个人分类: 科学人物|4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论方韩之争----赵鼎新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rbhuang5907 2012-2-27 22:31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论方韩之争 作者:赵鼎新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最近,因“打假斗士”方舟子指责韩寒作品有他人代笔,引发了方舟子阵营 和韩寒阵营之间的一场大论战。我也因为以下原因而关心起这一事件。   第一,方舟子打假的成就主要在自然科学领域,而他这次却闯入了真伪判断 比较困难的文学领域。况且,韩寒成名已久,关注、追捧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 分子不计其数,他们读过韩寒的东西,与韩寒也多有接触。如果韩寒作品大多数 是他人写的,并且他的确如方阵营人士所说的是个草包的话,俗话说文如其人, 按常理那些接触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总是应该有所怀疑才是,但是我们却 从未听到他們发出怀疑的声音。基于这些考虑,我的第一反应是方舟子这次很可 能走入了误区,认为方韩之争会成为方的滑铁卢,因此就产生了观察的兴趣。   第二,方舟子打假,以往的命中率是很高的。如果这次再被他命中,如果韩 寒真如其所言是被假造出来的,将会有什么后果?如果韩寒是假造的,恐怕这可 称得上中国文坛史第一丑闻了。因为它不仅反映出韩寒和他背后操纵者的诡诈, 而且反映了那些追捧过韩寒的媒体和知识分子严重缺乏常识甚至腐败。正是他们 把韩寒捧到了“当代鲁迅”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方韩之争把大量追捧过韩 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也放到了天平上。   第三,方韩之争持续发酵,引得无数网友、知识分子、媒体人参加,是一场 规模巨大的论战。此前也有类似的公共论战,如汪晖抄袭门,但此事与汪晖抄袭 门有很大不同。汪晖抄袭门的讨论从头到底由意识形态主导。在该事件中我是连 一句评论都不敢发的,因为不管你怎么说,你都马上会被定成倒汪派或挺汪派, 并进而被划入中国语境下的自由派或左派,这对培养成熟的“公共空间”没有什 么好处。但是方韩之争中大家关心的主要是真假问题,与意识形态关系不大。这 就增加了讲道理的空间。我因此也想从这次方韩大战一窥我们公共讨论的质量与 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   本以为,这场争论也许不会有胜利的一方。但是只要凭事实讲道理,争论各 方就会从中学习,对问题会有更深的认识,甚至学会对他人观点的尊重。但是到 目前为止的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支持韩寒的一方包括韩本人的表现极其令人失 望,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在一些基本常识和是非问题上反应麻木,整个论战就像是 鸡鸭对话。这就引起笔者想说几句话的欲望。   方韩之争的重要性   方韩之争开始后公共知识分子就该事件的性质和重要性发表了不少观点。我 在这里针对某些比较具有影响的的观点加以点评。   有人说,代笔与抄袭不同,古今中外都有不少代笔的做法,韩寒作品即使有 人代笔也不是一件性质严重的事件,不值得大作文章。还有法学教授写文章说: “代笔本属于著作权的私权范畴,只要著作权人自己没有发生分歧,外界无权置 喙。”该教授因此指责方阵营人士“不尊重私权”。我的看法是:代笔问题的严 重性多大完全取決于以下两个环节。首先,代笔人与署名作者之间有没有一个成 年人之间的契约性首肯。第二,一旦当人们知道了署名作者的一些作品是由他人 代笔时,这一真相能在多大程度上毁坏署名作者的地位。一般来说,代笔作品在 署名作者所获得的地位和利益中所起的作用越关键,署名作者就越不敢把作品的 真正作者公布于众,代笔也就越接近于欺骗。   有了这两个准则后,方韩之争的性质就清楚了。假如韩寒未成年时的作品的 确是由一位成年人代笔的话,这里不仅仅有韩寒和那一位成年人在对社会共同进 行欺诈的问题,而且还有这位成年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一个尚未成年、不能做 出成熟判断的韩寒的问题。倘若如此,那位成年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目前有人 推断这位背后的成年人就是韩寒的父亲,于是接着就有人用大人为小孩做作业为 类比来为韩寒开脱。然而,为小孩做作业与为小孩写小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 韩寒的作品出版后马上给他带来了荣誉、地位和金钱。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作品有 多高明,而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出于一位少年之手。韩寒头上的著名作家、现代 鲁迅、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等等光环其实都是少年天才光环的延伸。 方阵营中有人说韩寒应该回归他赛车手的身份。但是,如果没有少年天才光环所 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韩寒会有步入赛车手生涯的物质基础吗?难道我们不知道 一个家境普通、七门课不及格的中学生在当今中国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什么吗?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韩寒的早期作品到底是谁写的,或者说韩寒在这问题上是否有 严重欺诈行为,就成了方韩之争的关键。方舟子紧抓不放,韩寒又发誓赌咒,又 出示文稿,又告上法庭,个中原因即在此。   有人抱怨方韩之争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使得更应该讨论的问题,比如吴英 的死刑宣判、官员贪污腐败、弱势群体利益等等问题都被忽略了。这个观点我也 不能同意。吴英问题很重要。官员贪污腐败和弱势群体利益问题更要关心。但是 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国家仅能容得下几个议题吗?我们不是在追求多元化吗?多元 化的关键之一就是社会议题的多元化。笔者认为方韩之争很重要,因为它的核心 是道德和诚信。没有道德与诚信,何谈治国平天下?更何况,如果韩寒早期的作 品的确是他人代笔的,那就是在利用“少年天才”这一卖点来愚弄和欺骗读者并 从中渔利。这和“三鹿奶粉”事件的本质是一样的,而读者群体也是可以以买了 假货受骗为理由对韩寒进行集体诉讼的。当然,不少人是很自私的:三鹿奶粉吃 了会生病,因此个个义愤填膺;假作品吃不死人,管他呢!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 如果我们今天能容忍写作上的欺诈行为,明天就会为了某种便利自己加入欺诈行 列。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只配生活在一个充斥劣质产品的社会中。   不久前,网上发表了署名为韩寒的三篇博文《谈革命》、《说民主》、《要 自由》。不少知识分子摩拳擦掌准备展开辩论。这些人士认为方韩之争使得一个 更值得讨论的问题被边缘化了。这我也不能同意。持有这一观点的知识分子缺乏 的是如下常识:人文领域文章的力量和重要性往往不在文章本身的观点,而在于 这些观点是以什么方式表述的,以及是谁说的和在什么时候说的。“韩三篇”观 点混乱、逻辑不清、表述浅薄,从文章质量来看它是不值得给予任何重视和评论 的。“韩三篇”的重要性在于他的署名作者韩寒是一个著名作家,是一个曾经对 时政不断加以抨击的意见领袖。这样身份的作者的言论总是有讨论价值的,更何 况这一作者思想突然趋于保守?背后的原因的确有很大的探讨价值。问题是,韩 寒是不是“韩三篇”的真正作者?韩寒是不是他以前所发表的那些抨击时政的博 文的作者?如果“韩三篇”的真正作者另有他人,甚至是一个有某种背景的人士, 讨论“韩三篇”还有意义吗?“韩三篇”之所以讨论不起来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方韩之争的特色:常识加逻辑与奇迹加信仰之间的争斗   首先必须指出这次方韩之争中方阵营的特殊性。以前方舟子与他人论战时, 他往往是论战一方的绝对领袖,而“方粉”则积极摇旗呐喊,领袖的个性在很大 程度上规定了每次论战的特色。而这次,方阵营中不断有其他人士加入,这些人 在其它议题上很可能会站在方舟子的对立面,他们的价值观和知识构成也与方舟 子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加入方阵营只不过是因为关注了韩寒的作品后得出了与方 舟子相近的判断。他们的加入丰富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方韩之争的性质。所 以,本文所指的方阵营并不是一个“方粉”集团,而是一个以方舟子品牌为平台 的松散倒韩联盟。由于是个松散联盟,方阵营所发表的观点和提供的证据始终是 参差不齐。但是,在反复看了韩寒的一些文字和采访视频后,我认为方阵营的以 下几点质疑由于证据比较确凿再加上符合常理,放在一起看对韩寒的杀伤力是很 大的。   1)韩寒父亲的文章说“韩寒写文章的潜能,其实也是在初二时发现的”, 并说此后他给韩寒在县图书馆办了一个证,在那 里,韩寒“接触到众多的少儿 报刊”。韩寒的《三重门》是在高一写的。《三重门》中涉及的政治、历史、文 学知识无数,直接引用的文本数量非常浩大,其中有些书籍的内容非常晦涩。如 果韩寒是一个初二还在接触少儿报刊的小孩,怎么可能在一兩年之间突然读起来 了(并且读懂了)这么多书籍,并且能大量和自如地引用其中的典故?   2)韩寒公布了《三重门》手稿,并坚称这是他的初稿也是最后一稿。但是, 韩寒所展示的手稿十分干净,修改极少。于是方阵营就有人说,任何一个有写作 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很难从头到底不经修改就写出 来的,韩寒分明是誊写了别人已经写完的稿件。   3)《三重门》明显具有文革和八十年代的话语、场景和思维方式。话语和 场景,特别是思维方式是很难从书本中学来的。况且,一本写九十年代末高中生 的小说也完全没有必要大量运用文革时代的话语和思维方式。(这一论点的逻辑 可用如下例子说明:即使是在七岁就写下“咏鹅”佳句的天才骆宾王,也绝不可 能以他的生活经历在七岁时去写“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样的词 句。这一论点的逻辑非常强大,韩阵营人士至今都采取了回避态度。 )   4)作为《三重门》作者的韩寒拥有大量知识,但是视频访谈中的韩寒却是 无知得可爱。比如,韩寒书中用了大量的党史和文革知识,但是他平时讲话中却 能把姚文元和延安整风联系起来。他书中熟练运用了《红楼梦》中的典故,但是 他却在镜头前坦承没有看过《红楼梦》。他成名作叫《三重门》,但却在一次电 视节目中说他忘了书名的意思。他在另一次访谈中说他并不懂儒学和什么学什么 家的,但《三重门》却熟练地引用了老子、庄子和荀子的文字。总之,从有关韩 寒的视频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热衷谈论赛车和女人等事的青年,而完全不是一个 具有大量阅读经历的文学家和一个对时政有自己见解的公共知识分子。这样的例 子不胜枚举。   5)韩寒对方阵营质疑的反应很不正常。到目前为止,韩寒对于方阵营提出 的关键性质疑,要不就是回避,要不就是回应前后矛盾。大家所看到的韩寒的回 应方式更多的是辱骂、发毒誓、两千万元的悬赏、展手稿、挑拨离间、上法院, 完全看不出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天才青年的内涵。方阵营中更有人说,如 果韩寒确是一个旷世奇才的话,在这么多人对他开始怀疑的情況下,他应该选择 与方舟子进行辩论,或者在有方舟子在场的情况下作一篇命题文章和回答几个问 题来展示一下才华。但是,韩寒不用最为简单有效的手段来正面回应方阵营的质 疑,这是非常令人奇怪的。   在论战中,方阵营的人也许逐渐认识到,除非韩阵营中有核心人士出来揭露 内幕,通过考证他们是得不到铁板钉钉式的证据的。因此,他们就不自觉地运用 了归谬法 (reduction to absurdity) 来诉诸人们的常识。比如上面第一点,读 过书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少年在一年多时间是看不完《三重门》中出现的那些书 的,并且其中很多书也是一个少年既不会感兴趣也看不懂的。这一点质疑与一般 人的常识十分相符。我自己这辈子就没有接触到过一个能与《三重门》作者的读 书能力相比的人。当然,别人不行不等于韩寒不行,他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天才。 国人相信天才的存在就像义和团相信刀枪不入的神术一样,因此中国各路天才比 较多,尽管近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是西方人。好吧,就让我们假设这世界 的确存在天才并且韩寒就是天才。在这一假设下,我们就会得出“在读书能力、 理解能力和对人生的洞察力方面,韩寒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天才”这样的结论。因 为,至少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除了韩寒外,我们似乎再没有听说过第二个在短 期内看了这么多著作,阅历和思维方式那么早熟,并写出了一部二十万字的、一 稿定型的长篇小说的少年了吧?按这个逻辑推下去,中国出现韩寒这样一个天才 的概率(连死去的带现在还活着的中国人加在一起)至少要小于十几亿分之一。   鉴于篇幅所限,我就不对方阵营五点中的每一点作出分析。总之,以上一、 二、三点的内在逻辑是:如果韩寒是天才的话,这样级别的天才出现的概率是极 小、极小、极小的。而四、五点的逻辑则是:如果韩寒的确是个旷世奇才的话, 那么四、五两点是不会成立的,但是它们竟然都成立了,那么结论就只能是韩寒 不但不可能是天才,而且还有很大、很大、很大的可能是骗子。方阵营的有效推 论加在一起就构成了逻辑学上的归谬法。笔者想过许多方法试图驳倒方阵营的这 些有效证据,但是都没有成功。因为当我想要驳倒以上五点中的前三点时,我必 须通过各种证据和方法把韩寒推崇为一个从少年开始就是在文学、历史、哲学、 政治知识和逻辑能力样样超群的天才,但是当我想要驳倒方阵营的第四和第五点 时,我又必须要强调韩寒是个平常的人、一个普通的八十年代青年、一个读书前 看后忘和说话颠三倒四的人。我把韩寒想成任何一种人都无法全面面对方阵营的 核心证据。我碰到的问题也是韩阵营人士所碰到的问题。   现在来分析一下韩阵营在这次方韩之争中的表现。这儿所说的韩阵营主要包 括韩粉,发表过有利于韩寒观点的人,以及一些曾经追捧过韩寒并且继续明确或 是实质上支持韩寒的一些媒体和公共知识分子。这也是一个松散的群体。   对于方阵营的质疑,韩阵营的回应手段也可以总结为两个词,即奇迹加信仰。 在支持韩寒的文章中有几篇文章体现了一定水准。其中一篇说只要样本量大到一 定程度(就是人数多到一定程度),类似韩寒这样的天才是有可能出现的,另一 篇则是用老舍手稿的整洁程度来说明至少有作家还是有能力写出非常整洁的手稿 的。言下之意,奇迹如果能够发生在老舍身上,那也就能发生在韩寒身上。这两 个论点在逻辑上都是成立的。这两篇文章的最大问题是:方阵营的核心推理逻辑 并不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原理,而是归谬法。这两篇文章没有回答方阵营所提出 的第三点以及他们提出的第四、五两个疑点。关于方阵营所提出的第四个疑点中 的一小部分,即韩寒在访谈中甚至不能说出自己小说书名《三重门》的意思,韩 寒辩解说他是不愿意回答,因为现场氛围充满恶意。为此我专门把整个视频再看 了一遍。我发觉,在节目的后来阶段,韩寒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气氛的确是有问题, 但是在节目主持人问韩寒这一问题时,当时的气氛是相当友好的。   刚才讨论过的两篇支持韩寒的文章都直接向方阵营的核心论点展开了反击, 而且他们都采取了讲道理的方式。在韩阵营中,这样的文章非常少。韩阵营甚至 有人搞政治正确,这种做法令我感到非常不安。比如,网上有一篇我认为是方阵 营中出现的立论最为清晰的文章之一,但是其作者却因为他曾经的异见人士身份 而被一些韩粉质疑和辱骂。这篇文章又不是在讲什么政治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把 作者的政治观点扯进来呢?当然,这并不是一部分韩粉才有的问题,而是国人的 通病。去年司马南在网上指责于建嵘在山东滕州市青年田某“因为强拆自焚”事 件上有严重歪曲事实和造谣的嫌疑。我看了之后觉得,如果于建嵘真能把事情说 得那么离谱而社会又没有反制的话,那也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我分别 找了三个人想了解一下真实情况。沒想到,他们三人回答的核心就是:司马南是 五毛,相信他做什么?   我们中国人喜欢赋予自己的言行以一种无上的道德感,自我感觉极其良好; 我们中国人喜欢把观点等同于人品,并且不知道人品要比观点更重要;我们中国 人只喜欢、并只能听懂和相信自己想听的故事;我们中国人往往因为相信自己和 同仁目标的正义性而漠视、容忍甚至是理解和保护自己和自己同仁手段的不正当 性。正因为如此,在当前中国这样一个失范的国度,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自由 主义、保守主义、环保主义、左派、关心弱势群体等等一股脑儿都有可能成为流 氓和骗子寻租的大舞台(而不仅仅是塞缪尔·约翰逊所说的“避难所”)。如果 韩寒这一品牌真是假造的话,他不就是具有以上弱点的人追捧出来的吗?   韩阵营的其它观点都有以下两个特点:1)他们都回避方阵营对韩寒的一些 关键性质疑,2)他们都把韩寒作家身份的真实性作为自己的信仰或者是分析问 题的出发点。除了铁杆韩粉外,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媒体人和公共知识分子。对铁 杆韩粉来说,韩寒就是崇拜的偶像,是他们的宗教。我除了对韩粉大规模地用脏 话骂人很有异议外(少数方阵营人士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同样的问题),他们的真 诚信仰我完全理解并且尊重。但媒体人和不少知识分子怎么会和铁杆韩粉的立场 如此一致的呢?回答这问题前我们先来听听一些知识分子自己的声音吧:   “无法想象写作这样能够获得巨大快乐的事要交给别人去做。” “我相信 我对文字的感觉 …。我的确信现在又多了一个理由——现在韩寒都被众多好事 者翻个了底朝天了,依然没有任何靠谱的证据证明韩寒有代笔。”“所有我们至 今看到的所谓方韩混战中的证据,无一例外的全部是无效证据!用无效证据指责 人,野蛮啊!”但是这三个评论者都回避了方阵营的关键性质疑。   不少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士在回避方阵营的关键性质疑的同时对方舟子的 所作所为乃至人品进行了攻击。有人说:“若说真伪,值得质疑的可不止他(指 韩寒),从领导到各种星都值得质疑。偏盘问他?”“所谓代笔大战,最让我震 惊的不是公然构陷,而是构陷者的大义凛然和极度道德自恋,与罗伯斯庇尔如出 一辙。”对于这类言论,我想指出:以往被方舟子质疑的人物中不少还是有一定 权势的。更重要的是,虽然社会上许多人都值得质疑,但是作为方舟子个人来说 他想质疑谁就质疑谁,这是他的自由。如果方舟子当上了国家首脑,那也许会是 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方舟子仅仅是一个“打假斗士”,不是集权国家的首脑。再 说就证据看,他对韩寒的质疑至少不是什么公然构陷。   为什么这么多知识分子这次不能就事论事呢?原因很多。曾经捧过韩寒而难 改口,在发表意见之前沒仔细作过研究,内心善良加轻信,不喜欢方舟子,不一 而足。但是,我看信力建先生一番直率的言论大概是道出了不少公共知识分子和 媒体人内心的担忧:“如果韩寒被搞掉,中国将倒退20年;如果连挺韩寒的众多 知识分子都被搞掉,中国将回到文革。”这话是过头了,但里面的意思还是很清 楚的:南方报系和大量的知识分子多年追捧着韩寒,他们与韩寒的渊源较深,韩 寒如果陨落的确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儿,我谈一谈近日来我研究方韩两阵营的观点以及韩寒的早期作品和视频 采访资料的历程。方韩之争发生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开始关心此事,开始时没有预 设立场,只是好奇。后来发觉方阵营加入了不少独立人士,而且有些论点非常言 之成理,于是我就开始考察韩寒早期的作品和以前采访韩寒的视频资料。起初, 我的一个很大动机就是想看看方阵营的主要论点是否站得住脚。我的学者习惯使 我对听上去合理的观点有一种出于本能的质疑心态,虽然我的质疑在调查之后也 经常被自我否定。这一次,在我反复研究韩寒的早期作品和采访资料后,我不但 没能找出一套能有效反驳方阵营核心观点的方法和证据,而且还发觉方阵营的核 心论点和证据是非常站得住脚的。   我并不想把自已的结论强加于任何人。但在文章结尾,我想以朋友的身份恳 求那些已经公开站在韩阵营一方的媒体人和公共知识分子也能和我一样抛开成见、 诉诸常识,认真去研究一下韩寒的早期作品和采访视频。我相信,只要韩寒早期 的主要作品真是他自己写的,你们就一定能找出令人信服的能直接驳倒方阵营核 心观点的证据的。如果你们也和我一样最后发觉方阵营的核心论点是合理的话, 那就应该慎重了。你们多年来在中国的公民社会成长、法制建设、环境保护和弱 势群体保护等等方面都有过重大贡献。方阵营之所以能在网上对你们进行犀利的 抨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你们多年来打造“公共空间”的努力。我不知道你们 是否注意到方阵营人员的构成在不断变化。方阵营早已不限于方舟子和他的粉丝 了。网上越来越激烈批判你们的人中,许多人都曾经是南方报系的报纸和杂志的 忠实读者。这些人都受到过你们的“启蒙”。因此,一篇如《“差生”韩寒:用 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这样的长文不但不能搪塞他们,反而会使他们感到被侮辱, 继而愤起从文章中找出一大堆问题使你们难堪。方阵营自认为通过推理已经把 “韩寒早期的主要作品由他人代笔”这一命题的可能性证明到了99.999…%,所 以你们的如下逻辑 - 如果不能百分之百证明韩寒早期的作品由他人代笔,那你 们就是在诬陷韩寒 – 在他们看来是强盗逻辑。方阵营的信心还建立在拥有韩寒 这一忠实盟友这一点上。韩寒不但不敢接受质疑者的要求以在公开场合展示一下 才华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而且说话不断前后矛盾,每每在不经意间发表如 下思路不清、语法欠通、行文幼稚的文字给方阵营取乐给你们出丑:   石老师,我是韩寒,借用我爸爸的微博登陆一下。感谢你公正的态度,因为 一个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确定一个作家有代笔必须要有证据,这是重大指控。而 且从世界的共识上,如果方舟子没有证据,却提出和确认这个指控,而所有作家 都是无法自证的。这其实从刚开始就剥夺了写作者的言论自由,因为无法辩解。 所以在全现今世界范围内都不会有这样的指控存在。谢谢,新年快乐。   笔者认为,在方韩之争中表述的观点曾经有些误区也不是什么大事。谁又能 事事正确呢?但是,如果站在韩阵营的媒体人和公共知识分子在知道出了问题后 还坚持下去,手中的道德资源可能就会在方韩之争中消耗殆尽。这是非常不值得 的。信力建先生的话做些修改后可作为本文的结尾:如果一旦意识到韩寒有重大 欺诈嫌疑还要继续坚持保护韩寒,并且仅凭手中所控制的一部分媒体就能对韩寒 进行成功保护的话,那么中国就不是倒退到文革了,而是倒退到世界历史上都找 不到的黑暗地方去了。 (XYS20120226)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3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芝加哥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招聘生物信息学博士后
talentblog 2012-1-5 15:59
芝加哥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招聘生物信息学博士后   生物信息学博士后职位: 芝加哥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潘滔教授现面向国内招聘一名博士后,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以高通量DNA测序方法为主要手段深入研究生物学领域的诸多问题。 工作内容是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的多个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利用DNA测序的方法进行生物学领域的诸多研究项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熟练掌握样品制备技术、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等必要的技能,在核酸研究领域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欢迎有意从事该方面研究的博士或博士后等研究人员加入我们的研究团队。 申请时请将求职信和简历(请附所发表文章等)整合至一个PDF文件发表至 taopan@uchicago.edu 。 欢迎访问我们以下网址了解更多我们的信息。 http://bmb.bsd.uchicago.edu/index.php http://bmb.bsd.uchicago.edu/Faculty_and_Research/01_Faculty/01_Faculty_Alphabetically.php?faculty_id=11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Chicago%20university%20Pan%20T Bioinformatics/experimental postdoc position: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is available in the laboratory of Tao Pan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o apply high throughput, deep sequencing methods to investigate a wide range of biological questions. The postdoc will work with several research labs in the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ttp://bmb.bsd.uchicago.edu/index.php) to provide data analysis for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and collaborate on broad exciting research projects. Expertise in sample preparation, bioinformatics and handling of large amount of data is required. Basic experimental training in nucleic acids is preferred. To apply, send a cover letter, CV including a list of publications, names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of three references in a single pdf file to taopan@uchicago.edu.
55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秋天的芝加哥大学
热度 23 lixuekuan 2011-11-26 12:18
秋天的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闻名遐迩,据资料芝加哥大学有75位校友曾获诺贝尔奖,为美国大学中最多。2位校友曾获图灵奖,12位教授荣获过国家科学奖章,现任教授中有超过60位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羡慕在这里工作的 张天翼 博士!而且与奥巴马的家离那么近。 芝加哥大学的校园是美丽的,尽管已经是初冬,芝大的校园还是有秋天的色彩。 我一直为自己母校的校园景色表现出自豪,但与美国大学校园是没有办法相比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丢到日本的原子弹模型雕塑。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8285 次阅读|59 个评论
[转载]侯振挺教授发现数学新秀
热度 2 lysyxcs 2011-10-8 17:44
刘嘉忆(本名刘路),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2008级本科生。   继今年上半年他攻克一个十多年悬而未决国际数学难题后,不久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结束的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他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做了40分钟报告,报告了他在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成果,语惊四座。   这个国庆长假,他在学校准备毕业论文,还有申请到美国伯克利等几所知名高校的留学深造的材料。   今年5月,由北京大学等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上,还是大三的刘嘉忆报告了他对目前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Ramsly)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这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Seetapun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十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Seetapun的猜想。   6月,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 JournalofSymbolicLogic 主编、逻辑学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DenisHirschfeldt教授给刘嘉忆发来了论文评审意见,信中说,“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如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   发现刘嘉忆,还有一段佳话。今年7月初,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听南京大学一个教授说到:“你们中南大学出了个好学生!”之后介绍了这个学生在数理逻辑领域的研究成果。   侯教授听后立即寻找,然而查遍了数学学院学生档案,也查无此人。侯教授根据刘嘉忆的电子邮箱地址发出了一封邮件,很快收到回信。原来,刘嘉忆是2008级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刘路,“刘嘉忆”是他向国外杂志投稿时用的名字。侯教授返校后,立即要求与刘嘉忆见面,并收刘嘉忆做他的学生。   侯教授几次约见刘嘉忆,共同探讨学术,并将他引荐给了中国科学院李邦河、丁夏畦、林群三位院士。侯教授说,一个本科生能写出如此高水平的论文,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了解此事后,批示刘嘉忆硕博连读。   刘嘉忆在总结学习数学心得时说: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一颗好奇心,对所学的知识、所做的事有天然的兴趣。
462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科研成功的秘诀
liuboshanxi 2011-10-5 16:05
[转载]科研成功的秘诀
科研成功的秘诀 The Secrets of Success 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系教授Lance Fortnow在他的Blog上写了一篇短文章“The Secret of Success”(成功的秘诀),现翻译下来推荐给中文读者。 What does it take to be a successful in our profession? 什么带来科学事业的成功? Intelligence . You need an innate talent in different forms to succeed as a scientist. Problem Solving. Using well-established techniques in the appropriate way to find solutions. Creativity. Original research means one needs to look beyond the current set of tools and develop new approaches to problems. Vision. Discovering new problems and directions of research. 聪明。 你需要一种先天的才华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这种天才表现在多个方面: 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正统的方法通过合适的途经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创造性。 原创性的研究要求一个人的眼光要超越现有的工具,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好的视野。 能够发现新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 Hard work. Enough said. 玩命工作。 这方面没有异议。 Luck. Working on the right problem at the right time. If you work long enough` the law of averages will catch up with you (for good or for bad). 好运气。 在正确的时间工作在合适的问题上。久而久之,就会得到幸运的垂青。 Discipline. The discipline to focus on research for a period of time without getting distracted from other responsibilities or by the internet or other activities. Some people find it best to schedule time for research and hole themselves up somewhere to think about a problem. 自律。 能够在一段时间专注于研究而不被其他“责任”所干扰,这种责任可能来自互联网或者其他活动(译者注:作者是一些委员会的委员 )。有的人发现最好是为研究工作单独开辟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把自己藏起来思考问题。 Commitment. Be willing to spen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ime on a problem even if you keep running into dead ends. 矢志不渝。 愿意花相当多的时间在某个问题上,即使可能走到死路也不后悔。 Training. Taking and working hard in classes. Having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a good advisor. Reading papers and textbooks. When you see a theorem in a paper try to prove it yourself first. Only then can you truly appreciate a proof and learn from it. 良好的训练。 在学生阶段努力学习,拥有并“利用”好一个好的导师。阅读文献和教科书。当你看到一个定理时力图自己证明它,只有这样你才能很好地理解一个定理并从中受益。 Colleagues. Having co-authors, especially those that complement your talents, can help you do more than you could on your own. But just having good people to talk to, to bounce off proof ideas and discuss research directions can greatly help you find the right approach to a problem. 好的同事。 拥有好的合作者,特别是可以和你的才能进行互补的人,可以帮助你做更多凭借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事情。和人讨论对某种想法的证明或者研究方向的可行性,可以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经。
个人分类: 怎样创建成功的科研人生|27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大学新排行榜出炉- 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并列第一
热度 1 shandongxie 2011-9-14 10:05
2011 美国大学新排行榜出炉 1.哈佛大学 1.普林斯顿大学 3.耶鲁大学 4.哥伦比亚大学 5.加州理工学院 5.麻省理工学院 5.史丹福大学 5.芝加哥大学 5.宾夕凡尼亚大学 10.杜克大学 详见 http://college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colleges/rankings/national-universities
3010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物制剂研究,安全不容忽视
zhpd55 2011-9-13 23:08
据《科学·内幕》( ScienceInsider )2011年9月12日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另外一个实验室可能受到污染,因为两年前曾经有一位研究者在此因感染瘟疫随后死亡。2011年8月,在同样的实验室所在地,有研究人员因为皮肤感染而住院,但是导致感染的是一种该实验室正在研究的常见的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据芝加哥大学透露,从事蜡样芽胞杆菌这个项目研究的是微生物科学家Olaf Schneewind。2011年8月27日,她被送进医院,在接受手术治疗和抗生素药物治疗之后出院。在她的实验室,蜡样芽胞杆菌的研究是在生物安全性二级水平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是属于4个生物安全性水平中较低的一种。芝加哥大学在2011年9月初已经暂停该研究区域,进行清洁处理,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但是期待实验室将在一周之后重新开放启用。 住院治疗的研究者很可能通过伤口暴露而被感染,但是芝加哥大学对此展开调查,到底她是否是在实验室里而被感染。只要按章操作,随后及时洗手,蜡样芽胞杆菌是不会传染的,但为了避免传染的危险,家人和同事都应该回避,有些则提供了抗生素来进行预防。两年前,在生命科学中心同一区域工作的一个研究员即遗传学家Malcolm Casadaban, 也是Schneewind研究项目的副主持人(co-principal investigator),受到一种被认为不会感染健康成人的鼠疫耶氏菌(Yersinia pestis)的感染而最终死亡。根据一份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eekly Report,简称MMWR)报道,Casadaban可能生病,因为他已经有血色素沉着即体内铁贮积过多所致,而且在Casadaban体内,因为铁过量可能会引起毒副作用更强。报告称Casadaban使用的手套也不一致,可能是在使用手套过程中,通过暴露的真皮感染而最终导致死亡,蜡样芽胞杆菌的感染是否也是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而导致微生物科学家Olaf Schneewind住院?芝加哥大学的公共健康部门已走访了校园,并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程序进行评估。案件既不涉及到一种选择试剂,也不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入黑名单的生物攻击潜在试剂中的某一种病原体。虽然蜡样芽胞杆菌属于名单内容之一,但是对于Casadaban的研究例外。这件事情的出现,等于给所有从事生物制剂研究的机构提了个醒,在研究过程中从规范操作到使用药品的妥善管理,丝毫不可粗枝大叶。 部分英文择选如下: Two years ago, a researcher who worked in the same area in the Cummings Life Science Center, geneticist Malcolm Casadaban, a co-principal investigator with Schneewind, died after becoming infected with a weakened strain of the Yersinia pestis bacterium that was not thought to infect healthy adults.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eekly Report , Casadaban may have become sick because he had hemochromatosis, or an overload of iron in the body. The Y. pestis strain had been weakened by making it less able to acquire iron, and the excess iron in Casadaban's body might have allowed it to be become more virulent, the MMWR report says. Neither case involved a select agent—a pathogen on CDC's list of potential agents in a biological attack. (Although Y. pestis is on the list, the strain Casadaban studied was excluded.) But Schneewind also directs the Great Lakes Regional 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Biodefense an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Research , a consortium fund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 to study select agents and natural threats. The center does some of its work at a major biosafety level-3 lab on the campus of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one of a dozen such regional biocontainment labs built partly with NIAID funding after the 2001 anthrax attacks.
个人分类: 新观察|3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何时会诞生一位管理学大师?
热度 7 redflage 2011-8-11 20:43
中国的近邻日本至少出现了三位管理学大师:威廉.大内、野中郁次郎和大前研一。从学术贡献来说前两位的贡献要更突出一些,而大前研一则类似于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他在管理实践指导方面的贡献要更突出一些。威廉.大内的代表性成果是对日美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著名的Z理论。而野中郁次郎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组织知识创造过程方面的贡献。为何威廉.大内和野中郁次郎能成为世界闻名的管理学大师? 首先,两位学者都曾留学美国,并获得美国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威廉.大内获得了芝加哥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学位,野中郁次郎则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销的商管博士学位。通过博士学习,两位学者接受了系统的西方管理学思想与理论的熏陶,这对他们运用西方最先进的管理学思想和方法,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管理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两位学者的研究都深深扎根于日本本土的社会文化和习俗惯例。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美国为何要向日本学习的问题。他认为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是日本的企业组织和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因素。日本企业文化中的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都非常值得美国企业学习。而野中郁次郎则在《创新求胜--知识创造型企业》中提出为何日本一些优秀企业能取得如此的卓越成绩,其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注重隐性知识的分享与创造。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哲学家笛卡尔的创举,但首次强调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却是野中君的杰作。隐性知识明显具有东方文化的特点,而西方文化下更多强调显性知识。 再者,两位学者的研究进程都是以或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及一批优秀企业的出现为前提背景的。主题都是以研究日本企业的先进实践为目的,探求日本企业卓越的根本原因。基于对先进实践的分析,总结和提炼出的相关理论观点当然具有创新性。 基于以上三条理由来看看中国管理学界的情况。目前在国外著名大学攻读过博士的学者有许多,虽然都接受了西方系统的管理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但对本国民族文化透彻了解的并不多,因而在把民族文化和西方管理思想结合起来进行求同存异研究的实在是太少了。那些继续延续西方管理思想进行研究的学者是很难有突破性成就的,只有当他们回归到本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惯例方面时才可能做出创新性成就出来。在我的有限了解中,席酉民教授的和谐管理是一个似乎想结合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管理概念。但在进行中西比较凸显中方独特民族文化方面似乎有些欠缺。 此外,包括和谐管理在内,有民族特色的管理概念与思想必须直接来自一些本国优秀企业的实践。如果不研究它们,不从它们身上找到所提出的包括和谐管理思想在内的任何一个管理思想的影子,那么这个研究及其新管理概念的提出就缺乏信服力。这些的新思想和新概念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去帮助其他国家的人们去认识这个国家和其一批企业优秀的原因,在理论上无法取得期望的学术地位,在实践上也缺乏实际的启示意义。因而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一批优秀企业的崛起为中国学者立足本国文化提出创新性管理概念与思想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我们的管理学者必须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在国际舞台上也要争取几个管理学大师的名额。
1369 次阅读|6 个评论
盖一条高智商的花被子
songshuhui 2010-8-24 23:09
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 2010-08-22 22:33 阴差阳错的,就用这篇文章告别了芝加哥,告别了科研。 芝加哥大学的综合科学中心建成于4年前,通体灰白色,常年温度恒定没有四季之分,到了晚上,若没人走动,连灯都自动熄灭休息,让人不敢高声说话。这样过了两年,中央大厅一夜之间突然摆上一批科学艺术作品,自此摇身变作科学与艺术作品室。两年来,主题展览花样翻新:科学家做艺术,艺术家做科学,不管如何,都成功地搅和了大楼里的书卷气。赶在本期展览结束前跑去观看。转过走道尽头不禁愣住,四壁挂的竟是一条一条被子,大的够作双人被,小的则如枕套大小;偷偷过去捅一捅,还有瓤,软的! 被子右下角都用颜料和拼布署名凯西威尔(Kathy Weaver)。看旁边介绍,才知此人系纯艺术女,毫无科学背景,涉猎高科技全靠自学成才。最初放下画笔改缝被面是迫于无奈,顾虑小孩子的身体健康,谁知后来竟成为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布上喷绘颜色。有趣的是,Kathy最初只是想用这种没有起笔顿笔痕迹的绘画方法来创造一种机械的感觉,后来惊喜地看到,正是喷绘所造出的高亮和阴暗效果,让她作品中的物体立体和鲜活起来。等到绘画步骤完成,再用手缝的方式勾勒出线条,被面就层次丰富,清晰完整了。 本次展品有统一的主题Terra Nano。Terra是拉丁语,做前缀有土地之意;nano即纳米。连起来,大约可以译成纳米机器人眼中的大地。 纳米听起来像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实际上,灵巧的自然早就创造出了纳米机器人。比如,人人身体里都游动着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它们在各种管道中不停地巡逻,修复受损伤的组织,攻击入侵的微生物,扫清外来的不明颗粒。这样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性能完整的机器人,探测器、驱动装置、操作部件、能量供给、执行机构,一应俱全。在更小的量级,接受细胞核的指令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也早已具有了人们希望纳米机器人具有的几乎所有特点。 可是,演化的力量太强大了,这些自然界所塑造的纳米机器人,有着自己固守的操作系统,人们希望着新的功能,于是只能仿照这样的理念自行设计。从改造开始如今的科学家已经能将简单的电子回路放置在活细胞里,再通过电波远程控制这些植入的电路行使一些功能;另外的一些人给微生物安上电磁驱动装置,好让它们听从指挥进军或撤退。 可不管怎么说,今天,完全受人类控制的、真正意义上的纳米机器人还没有诞生,要想知道纳米机器人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子,只能靠想象。让我们先闭上眼睛崇拜一下它们的个头。人体最细的毛细血管,直径只有几微米,连单个儿红血细胞也要挤扁了身子才能过去。纳米机器人身上的部件,是毛细血管千分之几的量级;血管对于这种机器人来说如同纵横交错的隧道,足可以让它们在其中列队游行。 作者:Kathy Weaver。作品名:Correlated Pathways(错综复杂的通路)。我想象,不论从形态还是颜色,这都是一幅相当概念的作品,想要表现的,可能是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所面对的复杂地形吧学解剖,容易么! 实际上,若真有这么小的机器人,它们在血管中的行进也绝对不能像游行一样轻松自如。对于纳米机器人,血液流动像刮粘稠的台风,加上各种什物随风飞舞,随时可能把纳米机器人撞得人仰马翻。更别提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执行任务。 作者:Kathy Weaver。作品名:Cooperative Navigation(协作导航)。 上面这幅作品的名字叫做《协作导航》(Cooperative Navigation)。那些像触须一样的线条,或许代表了执行同样工作的纳米机器人之间的物理桥梁,好像丛林探险的时候,我们把自己同队友拴在一起,大家就都不会走失。枝枝杈杈同时也可以把纳米机器人同它们周围的血管壁连起来整体看来,好像一列有轨电车顺着固定的方向前进。 作者:Kathy Weaver。作品名:Optimized Persistence(稳扎根)。 到了目的地,纳米机器人同样不是孤军作战。看着《稳扎根》(Optimized Persistence)这幅画,你可以想象各个小机器人之间如何互相散发和接收信号分子:1号1号,你那边如何?报告2号,我这边形式稳定,可以深入!这些信号分子,可能是化学信号,也可能是光或者电波。如此沟通一番,每个小机器的稳定性就能通过相互的刺激而受到强化。 尽管设计出纳米机器人还不知将在何年何月,人们已经为纳米机器人想象了许多任务。比如,如今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是化学疗法,这种疗法缺乏特异性,对人的正常细胞杀伤力也很大,如果有纳米级别的机器人,就能携带少量的药物,专门对付那些不受控制疯长的细胞。纳米机器人传回给我们的病灶图像,会不会是下面这个样子呢? 作者:Kathy Weaver。作品名:Mimetic Concern(拟态那档子事儿)。不知道我是不是领会了艺术家的意思。可以看出,前边那个黄绿色带红色开口的东西,看起来更具有生命,它似乎是在模拟背景上那个颜色略浅同时也带了红色开口的东西。如果使劲套用题目的意思,它表现的或许是纳米机器人为了逃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袭击,得伪装成人体本身部件的样子当然,人体内部的伪装,肯定不是靠外形,不过,领会精神嘛如果抛却这个题目,我觉得意思倒更直观,它们看上去更像人体内部的病灶,红红的,像发炎了似的。 到了那个时候,癌症的治疗可能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如今,早期诊断是一个难题。可癌细胞确是有一些早期特征的,比如细胞间联系的蛋白会减少,从而造成细胞间交流不够,以至于失控疯长。如果有了纳米量级的小机器人,它们就可以进入人体最细微的部位,用化学探测器进行局部检测,再带着药物跑到出现异样的地方去,从而控制癌症的蔓延。其他疾病,大到艾尔茨海默氏症最初的淀粉样蛋白形成,小到伤口发炎,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诊断和尽早治疗。下面这幅作品的名字是《原初情景》,富于想象力的你恐怕能看到比我更加丰富的内容。 作者:Kathy Weaver。作品名:Initial Condition(原初情景)。要不是有了纳米机器人的主题限制,我真以为是描述生命起源的原始汤呢。 除了生死攸关的疾病,纳米机器人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美容院或许会打出纳米机器人深层清洁毛孔的广告;而口腔诊所也可能启用小机器人帮你洗牙,只需漱漱口 凭借想象力,文学和艺术往往能先行于科学,让人们为科学而兴奋,甚至从中获得灵感不管活跃在科研前线的人是不是承认。1870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出《海底两万里》,他笔下的鹦鹉螺号在未来果然成真。而今天画布上的纳米技术,看上去如同天方夜谭,可细细想想过去几十年间电子元件从微米到纳米级的微小化进程,我们没准真能亲眼见到纳米机器人上阵的那一天。 -重大活动宣传分割线 2010年首届国际纳米科普艺术展及作品征集 截 稿 日 期 2010 .9 .10 苏州:2010.11.13-11.23(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 上海:2010.12.05-12.15(上海壹号美术馆) 活动介绍 国际纳米艺术科普展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和统一。她将汇集最前沿的纳米科技成果,并 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和科技感受。 活动目的 首届国际纳米科普艺术展以科学让艺术灵动、艺术让科学生动为口号,邀请科学家、科 学爱好者、艺术家、艺术爱好者等共同参与创作纳米艺术品旨在通过艺术语言推广纳 米让大众感知纳米,理解纳米, 用艺术语言阐述科学、赞美科学;展现科学与艺 术结合的神奇魅力, 开启纳米艺术新纪元。 征集主题 纳米尺度的微观世界美:纳米尺度上的图像记录。 每件作品要求强调具备艺术与审美性, 并且在科学范畴内必须具有科学性, 递交作品要求附以注解,说明图片来源。 1. 纳米世界的艺术展示 2. 纳米素材的艺术再造 以纳米素材为基础,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语言重新塑 造新的艺术品。表达形式不限。 3. 纳米技术的艺术表达 用艺术语言阐述、展现纳米技术, 让人更好的理解纳米技术。 4. 纳米技术的艺术再造 用纳米技术为艺术手段,创造新的艺术作品。 以纳米产品为素材,通过对纳米产品的艺术处理得到新 的艺术作品。 5. 纳米产品的艺术延伸 6. 其他 主题不限,形式不限。(纳米艺术展纪念品、礼品设计) 奖项设置 一等奖:1 名 证书奖杯及奖金(人民币10000元) 二等奖:2 名 证书奖杯及奖金(人民币5000元) 三等奖:3 名 证书奖杯及奖金(人民币3000元) 优秀奖:20名 证书奖杯及纪念品(价值人民币500元) 获奖优秀作品有机会直接入选纳米艺术展,或经过著 名艺术家指导进行再创作入选纳米艺术展。入选作品 将与世界著名艺术家作品同台展出,收入《首届国际 纳米科普艺术展作品集》并被苏州纳米艺术馆收藏。 主办单位 同济大学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承办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局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 同济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 同济大学纳米艺术中心 上海壹号美术馆 协办单位 科学松鼠会 上海超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出版社 更多详情请点击 首届国际纳米科普艺术展
个人分类: 科学艺术|1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1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