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肌溶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哈夫病”: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songshuhui 2010-9-12 14:08
游识猷 发表于 2010-09-12 12:15 小龙虾事件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结论,专家们首先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肯定了南京出现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与食用小龙虾有关。接着判断为未知毒素引起的哈夫病,理由:本次出现的病例与既往国内外报告的哈夫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特征上高度相似。 然而,哈夫病致病因子至今不明,令笼罩在这场肌溶解风暴上的疑云并未消散几分。疾控中心对市面上的小龙虾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取样后,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检验中心独立筛查了包括多种抗生素、重金属及其他可致肌溶解的总计九百多种化学物质,结果均未检出。可说是穷尽所有已知原因而无解,因此不得不认定为未知毒素引发的哈夫病。正如科学松鼠会会员薄三郎所说,哈夫病颇像一种无奈的中庸诊断。它虽属横纹肌溶解征,却不能用任何常规病因来予以解释。 要让公众安心,未知毒素四字,恐怕远不足够。但要确定一种水产品的致病物质确实并不那么简单。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极其多样,仅每年新发现的海洋天然产物就有几百种,结构上也多种多样,有烃类、萜类、多糖类、多肽类、聚醚类、生物碱类、甾体类大环内酯类等。而目前主要的毒素检测方法包括生物检测法、免疫酶联法、细胞毒性检测技术,分析毒素分子结构的技术有光谱、质谱、薄层色谱、毛细管电泳、X- 射线结晶分析法、核磁共振法等,手段看似繁多,却各有不足。就拿此前美国方面曾经用于哈夫病病例检测的小鼠生物检测法(MBA)来说,它既费时又费钱,小鼠个体差异也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最终正是受到这种检测方法本身的限制,美国的研究人员只能大致测出毒性大小,而无法确知毒素组成。 因此,目前国际上对哈夫病的了解仅限于如下信息:可能由一种或多种毒素引起。致病毒素在高温下稳定,可溶于非极性脂类。可能源于某些藻类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传递积聚在水生动物体内。毒性极强的岩沙海葵毒素(Palytoxin,PTX)是目前已知毒素中致病作用最为近似的一种。 分析未知毒素,难度同样巨大。以刚提及的岩沙海葵毒素为例,1971年这种非蛋白的聚醚类毒素就被分离出来,但由于它的分子内有71个手性中心,直到 1982年日本和美国研究小组才依靠光谱技术和化学方法解出它的立体构型。 岩沙海葵毒素(Palytoxin,PTX) 致病毒素的分析短期内未必能出结果,那么质检和环境方面的调研结果能否帮助解谜呢?据南京新闻发布会的相关报道,南京农业部门总共采集了4组本地小龙虾样本,检查了十个指标均告合格。南京质监部门也对一家小龙虾生产企业抽取了2个批次的样本进行检验,具体检测项目不明,只知道检测结果也全部合格。 遗憾的是,这些抽查样本数显然有些不足。病例数目已经表明,致病的小龙虾在小龙虾中属于绝对少数,在大量小龙虾中,仅依靠这几次抽查九成九查不到。但如果针对性地调查患者食用的这少数的致病小龙虾又如何呢?这些致病的小龙虾究竟从何购得?来源是野生或是养殖?是否生长于特定水域?该水域水体有没有特别的污染源或生长了特殊的藻类?如果追溯小龙虾的源头有困难,那么困难出在哪个环节,未来具体又该如何改进?这些问题依然亟待解答。 鉴于目前肌溶解的致病原因很可能源于某种对热稳定、可溶于非极性脂类的毒素,而小龙虾的虾肉部分脂质含量并不算高,倒是虾头中的虾黄等富含脂类,饕客们大啖小龙虾的美味时,如果想提高些安全性,不妨选择只吃虾肉。此外,根据国外记载,那些曾经呕吐的哈夫病患者在各种生化指标上的检测结果普遍较优,因此如果已经感到不适,尽早催吐或能减少这种食源性毒素的吸收。 哈夫病作为一个结论确实很初步。对小龙虾致病原因的探索绝不应就此止步。哈夫病不应成为终点,而只是进一步研究的起点。考虑到研究难度,公众还要多给科研人员一点时间。不过,质检部门和环境部门并不存在类似技术瓶颈,理应拿出更多的数据与行动。 【本文删改版已发表于新京报 文字编辑:拇姬】 -正文结束回忆开始不喜勿入谢谢观赏的分割线 首先要感谢国家,然后要感谢松鼠们,尤其要感谢拇 大虫 姬 一切都从八月下旬那场小龙虾风暴开始 先是在论坛,在微博,在群组中松鼠们自发地开始讨论。8月24日一早,我把窗敲雨、云无心、BOBO、青方、拇姬那些零零散散的讨论收集起来,在松鼠会的邮件组里发了封信,打算让大家过目下,两小时后作为第一期松鼠快评发出。 结果引发了更集中的讨论,几十封信在因特网里飞来飞去,松鼠们热烈地讨论着目前报道中的疑点。在云无心分析了草酸和柠檬酸以后,松鼠们也都同意疑凶不太可能是洗虾粉。这点共识后来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BOBO和青方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认为小龙虾确实很可能是引发肌溶解的直接原因。色人分析了肌溶解的几个可能原因,接下来松鼠们就开始做减法:把所有小龙虾导致肌溶解的可能性逐一提出来讨论,然后看能不能排除。 就在这个过程中,拇姬和我说了一句:你去整理下国外小龙虾引起肌溶解的先例吧。 于是,哈夫病(Haff Disease)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讨论视野。 8.24下午2:41,我在邮件组里贴出了哈夫病的相关资料。松鼠们讨论之后认为,哈夫病的可能性很大,强烈建议加入快评。拇姬又把我毛毛糙糙的初稿拿去几次三番地加工文字,排版润色。最后,在我和另一个编辑快要崩溃之前,拇姬终于矜持地表示基本满意了好吧,就这么发吧。 于是就有了第一期的松鼠快评《 聚焦小龙虾-肌溶解事件 》 。 而今天,我们看到了江苏卫生厅的《 小龙虾疑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十问 》,专家们做出的结论,与松鼠们的讨论结果可说不谋而合。 这十问我觉得还是比较切中要害的,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过不久能看到更为翔实细致的调查报告。毕竟,就像松鼠田不野在接受央视《新闻周刊》采访时所说,往往恐慌会传播得比真理快得多。如果没有及时可靠的信息,不安情绪的产生是很自然的。 有时科研的乐趣与侦探感受到的乐趣相仿。要靠近真相,需要穷追不舍的好奇,需要抽丝剥茧的耐心,更需要建立在多种学科坚实知识基础上的思考与求证。如果说这次我们在综合分析后率先接近了真相,那也是因为没有一只松鼠是在独自战斗。未来,松鼠们依然会继续辩论交流、彼此纠错、互相补充,让松鼠快评成为网上的一种独立而认真的声音。 上周日夜里,一群松鼠们在上海聚餐,他们吃的不是坚果,而是小龙虾,足足十八斤这就是松鼠们对自己的判断投下的信任票。 (当然关于后来有很多松鼠喝醉了留下了很多不该留下的影像资料这种事情为了松鼠会的形象我是一个字也不会说的~)
个人分类: 健康|1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龙虾的安全记录
fs007 2010-9-6 08:18
寻正 【寻正按:本文已发表于《百科知识》,商业性转载请联系出版商。】 摘要 :本文讨论小龙虾的食用价值与安全记录,通过文献检索,证明小龙虾有着较好安全记录,不比普通食品差。中国江南一带适于发展小龙虾养殖业,中国国内市场不发达,导致大量小龙虾倾销到美国,被征以惩罚性关税,国人应纠正消费观念。 全文 : 南京发生泻湖病,一时间中国大江南北风声鹤唳,人人望小龙虾而生畏,南京小龙虾价格跌破底板,仍然乏人问津。小龙虾是否是一种安全的食品呢?我们追踪一下小龙虾的安全记录。 南京人食用的克氏小龙虾科学名称有三部分:Procambarus Clarkii Girard(吉拉德*克拉克*原螯虾,简称为克氏原螯虾,或者克氏小龙虾),法国生物学家吉拉德(Charles F. Girard)在1852年鉴定它的,将之命名为Clarkii是纪念标本收集者克拉克(John H. Clark,生物命名的常规方式之一)。小龙虾源于美国南部沼泽地区, Cambarus指蝲蛄科,而Procambarus原以为是蝲蛄科的一个亚种,现在单独成为一个科,原蝲蛄,或者译为原螯虾,其海产表兄称为龙虾(Lobster),个儿甚大,故而原螯虾也称为小龙虾。 克氏小龙虾还有很多的俗称,分别指向它的某种特征,最常见的说法是Red Swamp Crawfish,红色沼泽小龙虾,因为它全身红色,在沼泽地区易于生长,它还可以叫露易丝安纳小龙虾(Louisiana crawfish)或者淤泥虫(Mudbug)。在克氏小龙虾之外,在1990年,美国学者哈布斯等还鉴定出新的常跟克氏小龙虾混在一起的Procambarus zonangulus Hobbs Hobbs,俗名白河小龙虾(White River Crawfish)。我不知道国内的小龙虾品种是单一的克氏小龙虾,还是象美国一样,混有白河虾。白河虾并不白,只是比克氏小龙虾颜色更淡而已,最显著的特征是翻过来看肚皮,看得见一条从上通到下的黑线者,是克氏虾,否则是白河虾,那条黑线是小龙虾的肠子。白河虾在美国占小龙虾产量的20-30%。 小龙虾在美国露易丝安纳州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年产值约1.2亿美元,占渔业的14%),早在印地安人时代,小龙虾就是野生美味之一,在19世纪初,人工捕捞小龙虾上市就成了当地人挣外快的方式之一,在1880年,有记录记载其产量约为1万多公斤,20年后增加到4万公斤,到1930年代,有人开始倡议发展小龙虾农业,到1950年代,露易丝安纳州成立相关机构专门研究小龙虾生态,为小龙虾业奠基。在1960年代,该州小龙虾产业占地约1万公顷,到1970年代,增加到4.4万公顷,而现在估计超过13万公顷,产出4000多万公斤的小龙虾。露易丝安纳州本地人要消耗其产量的70%,其余的出口到世界各地。 作为有着数千年传统的渔业产品之一,小龙虾的食品价值不应当受到质疑,不过近来一个广泛流传于网上的贴子却借着南京小龙虾中毒事件广为传播,该贴子谣传小龙虾是日本人引入中国处理尸体用的,试图诱发国人的反日情结而抵制小龙虾。这样的说法极度缺乏生活常识,也根本不懂小龙虾的生态价值。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其造成对小龙虾的畏惧心理却是极容易的。 小龙虾之所以造成不洁的印象,来源于它的生态习惯。小龙虾是一种腐食动物,它的最佳生活环境是长满植被的洼地随后被水淹,植被随即腐败,小龙虾即以腐败后的植物与其它以腐败植物为食的小昆虫、微生物、藻类、以及软体动物为食,如果够得着,小鱼也算它的美味。它对人肉兴趣不大,不过,对中国人喜爱的大米,它也百吃不厌,露易丝安纳州50%的小龙虾产地都是稻田,这可能是为什么小龙虾产业出现在鱼米之乡的江南一带。 图一、示小龙虾常见食品,最上边为腐败植物 图二、示小龙虾的食物链 小龙虾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在潮湿温热的地区,它往往会在生存竞争中获胜,故而它被看作一种侵犯性的生物物种,一种害虫。小龙虾的生存能力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它耐缺水,二是它耐病。 在南方低洼的地区,常伴了季节性的灌注,春夏来临,雨水增多,原来茂盛的绿色植被水淹了,腐败沉积,秋冬来临,河流干枯,洼地再成陆地,植被恢复,要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就得有水陆两栖的能力。小龙虾靠打洞保湿度过干旱季节,在来年的雨水丰盛时再破洞而出,拼命地觅食进补。 小龙虾相当于生态垃圾工,它靠大量的植物腐败产生的自然垃圾为生,这跟大家听着不舒服的人为垃圾可不是一回事,人为垃圾受各种人类生产出来的化工物质的污染,故而很多人会怀疑小龙虾会在体内积累污染成份,但这就冤枉小龙虾了,它对处理人造垃圾毫无兴趣,不要妄想把你家的生活垃圾沉于池塘就可以养小龙虾。 小龙虾的食物链相对简单与简短,简短的食物链在污染物积聚上就相对较少,主要取决于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对小龙虾来说,就取决于水源污染程度与土壤中含有的有毒成份的多少,当然,还受到当地植物对这些污染物的吸收与积聚状态的影响。有研究证明小龙虾可以在长期暴露于高砷环境中时积聚砷,主要积聚在它的肝胰器中,肝胰器就是小龙虾炸了吃起来很香的那块虾黄。 小龙虾还跟其它的甲壳动物(包括螃蟹、龙虾、虾等)一样,可以引起吸虫病(Trematode Infection)。肺吸虫病产生流感一样的症状,另外就是好几种肝吸虫以产生消化道症状为主。吸虫病在临床上易于误诊,但一旦诊断明确,也容易治疗。吸虫通过加热烹调易于消灭,因此,吃这些产品引起肺吸虫的更多的是食用方式不当造成的,即使是在美国的病例,很大多跟亚洲人相关,其中很多是中国人,可见国人需要更强的饮食卫生习惯。 在吸虫之外,就要数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物中毒了,相对而言,小龙虾在产生食物中毒上有比较良好的记录。由于小龙虾靠在水底腐烂的植被为生,其中也的确带有大量的微生物,不过,大多成了它的食品,跟它本身是否干净不太相关。对于微生物而言,煮食后即可消灭绝大部分,因此,甚少听闻吃小龙虾引起食物中毒的案例。 在寄生虫与食物中毒之外,就是食物过敏,几乎所有食物都可能在某些人引起过敏反应,有强有弱,小龙虾在这方面也并不突出,可视为安全食品。如果你的确对它过敏,当然能避则避,否则不用担心。 下面是用特定疾病加上特定食品在Medline(最重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工具之一)上进行文献搜索产生的结果: 图三、小龙虾食品安全记录(Medline医学文献搜索结果) 小龙虾生产实际上就是把一大片人类无法直接食用的植物变成肉类,其生产过程可能比其它任何养殖业都更加自然,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小龙虾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小龙虾不易生病,在其它养殖业常发生的暴发性传染病在小龙虾几乎不发生,散发性的疾病对小龙虾的产量毫无影响。暴发性传染病常常让业主颗粒无收,比如在虾产业中有一种叫弧菌感染的病,虾死亡率高达70%,业主对使用抗生素控制与治疗的诱惑就无法抵御。对鸡肉、牛肉、猪肉我们都要担忧激素、农药、抗生素等的残留,但这种担忧在小龙虾就是多余的。 图四、小龙虾把这样的植被转化为人类可以食用的肉类(小龙虾生产稻田) 小龙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但那不标志着它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大量地繁殖生长,它对大部分的农药可能都比较敏感,如果在稻田养小龙虾,其使用农药就会受到限制,否则小龙虾的确可以成活,但收成是不会好的。在现代小龙虾产业中,业主需要对植被、水的酸碱度、硬度、以及氧含量都要有妥善的管理,不然,小龙虾的产量是不会高的。 野生虾在美国占市场份额的10-20%,产量不稳定,国人对野生虾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实野生虾不比养殖虾更好。养殖虾处于可控条件下生产,由于业主追求产量,对水质控制要求更高,虾的成长收获期更短,肉质更好更少污染物积聚。中国水环境受污染严重,野生小龙虾品质可疑,应避免食用。 小龙虾的唯一缺点就是肉太少,看上去比虾个儿大,但却吃不到肉。小龙虾如果个儿小,其含肉量可达20%,而如果很大个儿,就只占8%了。因此,买小龙虾,论斤头则一定选小不选大。一个人一天需要3两肉,如果单吃小龙虾,你一个人就需要2斤左右,而买全虾,半斤就够了。1:4是大家应有的小龙虾与普通虾从营养角度的等价比。 泻湖病是罕见疾病,自发现以来,在各国只是偶尔发生。2001年美国露易丝安纳州曾因吃小龙虾发生9例泻湖病,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构成流行病学意义上的担心。国人对小龙虾应当持理性的看法,在价格大降时,小龙虾是不错的食品。 最近一个法庭诉讼裁决,把进口自除州锦江食品公司的小龙虾关税从223.01%降到188.52%。中国国内市场不发达,中国产的大量小龙虾反而倾销到美国,被美国征以90-200%(平均估计123%)的反倾销关税,在2007年,中国出口小龙虾尾1400多万磅到美国,加关税后价格只有3美元1磅,去除关税,只有1.50美元1斤虾尾,而换算成活虾,就是0.22美元1斤。目前美国市场的小龙虾尾肉,零售约15美元1斤,相当于2.30美元1斤生虾。 如果国人形成理性的食品消费观念,或许中国小龙虾就用不着倾销到小龙虾最大生产国而为美国政府做最大贡献。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5942 次阅读|1 个评论
南京横纹肌溶解案例当诊断为泻湖病
fs007 2010-8-26 08:31
按:这是我最近发的相关微博,收集于下,具体科普作品要等到约稿杂志发文之后再转载。 寻正 :南京吃小龙虾吃出了横纹肌溶解,当地卫生局、医生、及科学爱好者都在寻找根本原因。编辑叫我关注,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南京的医生下了个不适当的诊断,导致了一群人跟着要解决世界难题,有些不自量力吧?适当的诊断是泻湖病(Haff Disease),致病毒素尚需生化学家努力。 寻正 :寄语南京的医生,泻湖病并不常见,把病例报道出来,就做了巨大贡献,不要好高骛远去查找什么病因,你有本事把致病毒素鉴定出来,北美欧洲估计可以横着走了。泻湖病太不常见了,小龙虾是可以继续吃的。但我是不太喜欢国内的小龙虾的,怎么看都象有污染的样子。 寻正 : 这病在1924年发现,在当时德国的波罗的海地区发现,估计跟吃了泻湖中的鱼有关系,因此后来叫泻湖病(Haff Disease)在此后10多年中,共发现了上千例病例,但1940年以后,就少见了。@ pearlher 给点这个病的相关背景可以么 寻正 :泻湖病等到1984年才在美国有报道,此后报道了20多例。总的来说,在美国、欧洲、巴西、日本都有发生,现在加上中国。泻湖病在很多种鱼类中发生,在不同地区由不同的鱼类产生,在美国发生过数例小龙虾致泻湖病。泻湖病致病毒素尚处于推测阶段,它对热不敏感,大多数人都是熟食发病。 寻正 : 巴西发病者都有肌肉痛,而美国则不一定,有的人先有黑尿(赤尿)。吃鱼类食品24小时内出现这些症状,一查血CK过高,诊断甚易。治疗也不复杂。不必过份担心,但仍有死亡病例,也不能掉以轻心。死亡者主要是治疗不及时。@ pearlher 那典型的症状是什么呢? 寻正 :肌肉痛,无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肌肉强直,震颤,触痛,大汗是常见症状,其它还有黑尿,全身不适,麻木,背痛,胃痛之类的症状。查血肌肉破坏释放的酶大增(CK增高几十上百倍),诊断甚易。 @pearlher 那典型的症状是什么呢? 寻正 :巴西发病者都有肌肉痛,而美国则不一定,有的人先有黑尿(赤尿)。吃鱼类食品24小时内出现这些症状,一查血CK过高,诊断甚易。治疗也不复杂。不必过份担心,但仍有死亡病例,也不能掉以轻心。死亡者主要是治疗不及时。 @pearlher 那典型的症状是什么呢? 寻正 :泻湖病的严重后果是肾衰或心跳骤停导致死亡。治疗大量补液是关键,肌肉溶解导致大量钾从肌肉释放,高钾血症引起血律失常,心跳骤停,大量补液可以给肾排钾机会。肌肉还释放肌红蛋白,如果肾脏需要保水,则会导致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凝集堵塞,从而导致肾衰,大量补液有预防作用。 寻正 :美国多例小龙虾致泻湖病都是患者买了自己回家煮的,跟中国的案例很类似。露易丝安拉州卫生部及时获得样本分析,仍然没分析出东西来。CDC与日本学者都曾获得样本进行分析,无果而终。因此,我不认为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与有关医生能做得更好,不必浪费资源了,做点踏实的案例汇报工作吧。 下面是南京市政府对世界难题的高调反应: 南京市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沈健 担任组长,分管秘书长担任副组长 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包括 :市卫生局、市农委、市工商局、 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药监局, 由市食安办承担具体协调工作。由 市卫生部门制定相关诊疗规范,并 将积极组织好医疗救治工作,同时 建立起相关病例的报告制度,做到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由市食 安办牵头组织专家学者就食用龙虾 与横纹肌溶解症的关联因素进行分 析调查,尽早查明原因。市工商部 门牵头的在全市开展龙虾养殖、运 输、销售、餐饮加工等各个环节的 专项整治,以保证市民食用龙虾的 安全。
个人分类: 医学普及|5880 次阅读|2 个评论
[松鼠快评]聚焦“小龙虾-肌溶解”事件(跟进更新)
songshuhui 2010-8-24 23:13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0-08-24 15:29 如今,麻小已经成为夏日的应季食品。麻小配啤酒的路边档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成为街边一景。然而,8月23日,《扬子晚报》报出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龙虾致肌肉溶解的报道,再次拨动国人因多次食品安全问题早已绷紧的神经。很快,全国各地的媒体纷纷介入了这一事件的报道,小龙虾很快成为媒体热词,新闻评论也纷纷出台,关于小龙虾的种种旧闻、谣言也都被翻了出来。 那么,以专业眼光分析媒体、网友给出的现有材料,会得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呢?不妨来看看松鼠会的各位松鼠是如何立足于专业知识以及科学文献,对这一事件目前发展状态的分析。 关于横纹肌溶解 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 ●媒体声音 腰酸、背痛,脸色煞白,站都站不起来在食用龙虾仅仅几个小时之后,程小姐就出现了全身酸痛的症状,背痛得非常厉害,像针刺一样。此外程小姐还觉得呼吸有些困难,但没有一般食物中毒之后恶心、呕吐、拉肚子的症状。肌肉细胞膜被破坏,使得肌肉细胞中的内容物被释放到血液中,这些内容物就包括大量的肌红蛋白。由于肌红蛋白需要通过肾脏来排出体外,而肌红蛋白本身就是个大个子,所以很容易阻塞肾小管,影响肾功能。(《扬子晚报》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龙虾致肌肉溶解) ●松鼠声音 药学松鼠 窗敲雨 表示,尽管名字听起来很可怕,但这个病其实没有那么严重虽然是肌细胞破坏,但也不会一下子把肌肉整块溶掉。有些药物就会引起肌溶解,例如他汀类的降脂药,还有一些药合用增加风险。不过在临床上发生率并不高,而且只要提醒病人注意流感样的肌肉痛,再定期查查,一般不会有很大问题。此外,窗敲雨一直觉得横纹肌溶解这个名字应该改改,不明真相的群众们第一次听到时都是惊恐万分的反应 生物学松鼠 色人 查了资料后则对这个病给出了补充说明:肌溶解(rhabdomyolysis)是当肌肉受伤时,肌肉中的一种叫做肌球素(Myoglobin)的蛋白质被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种蛋白质在肾脏会被过滤,并可能被分解成有毒物质,危害肾脏,这可能就是为啥我们会看到酱油尿。 造成肌溶解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酗酒、外伤、癫痫、机体过劳、肌肉缺血性萎缩、遗传原因等等,但某些药物也可能造成这种病,几乎每个地方都提到的是降胆固醇药statins、可卡因、安非他明、海洛因,等等。 也有国外报道提到某些细菌或者病毒可能造成肌溶解。总而言之: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这个疾病。 关于洗虾粉 草酸柠檬酸不太可能是肇事者 ●媒体声音 小贩承认自己的龙虾是洗虾粉洗的,但是具体洗虾粉是什么成分,小贩也说不上来。(《扬子晚报》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龙虾致肌肉溶解) 刘佳主任医师介绍,洗虾粉由工业强酸草酸构成,草酸酸性为醋酸的10000倍,是导致肌肉溶解症的主要原因。草酸等化学物或其代谢物可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导致出现急性肾小管堵塞等症状,甚至引发急性肾衰竭。(新华网)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所长顾振华说,截至目前,本市未发现过吃小龙虾疑致肌肉溶解相关病例。事实上,洗虾粉不是食用碱,主要成分是柠檬酸和亚硫酸盐。这两种成分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是相关法规明确其使用范围,用于清洗小龙虾属于违规。不过,这两种成分并不会引起肌肉溶解。(《新闻晨报》) ●松鼠声音 食品工程松鼠 云无心 对草酸致肌溶解说感到怀疑,草酸(乙二酸)在食物中是广泛存在,菠菜中就有不少。草酸本身有腐蚀性,但如果量大的话,在进入血液之前就会对人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迅速导致呕吐恶心的反应。而目前报道的病人,起初几小时内并无明显反应。至于柠檬酸和亚硫酸盐,云无心表示,它们在食品中使用广泛,应该不会是凶犯。 不过从目前报道来看,洗虾粉成分究竟如何、是否还含有其他成分、不同地区的不同产品有没有成分差异这些问题尚未有最终检测结果。因为此物成分不明,所以对洗虾粉本身难以评论。需要做的是:从医学上找出横纹肌溶解的产生原因;然后检测洗虾粉中是否含有那些嫌疑成分。 根据常理推测,如果真是洗虾粉作祟,那么其中的有效成分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小分子,能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运送到肌肉组织;特异性地对肌肉组织发生作用,但对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无明显影响。多数随同食物发生作用的有毒有害成分都会产生先恶心呕吐的症状,然后才发生其他进一步的作用,所以这种成分应该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物质。 事实上,如果无法证明洗虾粉是罪魁祸首,那么问题就将更加复杂。 一位 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松鼠 表示,从生产角度看,此类物质一直游离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加工助剂的边缘,两者监管力度很不一样,助剂是不需要在标签中注明的,但添加剂就必须注明。据说在老版国标里食品加工助剂是隶属食品添加剂,同级监管的。结果新版里没提这茬。导致这个灰色地带经常会出些猫腻,主要靠行业自律 *食品加工助剂:使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辅助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的应规定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其本身亦应为食品级商品。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关于小龙虾致肌溶解 美国曾爆出 9 个相似案例 ●松鼠声音 医学松鼠 BOBO 表示:从临床的角度来看,怀疑小龙虾是有充分理由的。这是从问病史所获得的最直接可能相关因素啦。因此,现病史大多写为进食龙虾XX小时后,出现XX症状。至于小龙虾是否真正引起,医生其实也不能作出合理判断和解释。他们此时的任务,大多是对症治疗横纹肌溶解去了。 当然,这些都是个案报道,很难说明一定由小龙虾或洗虾粉引起。 另一位医学松鼠 青方 则分析说:龙虾中毒引发的肌肉损伤和肌红蛋白血症有如下可能原因:1)龙虾被重金属污染,2)龙虾被某种细菌污染,3)龙虾中还有某种化学物质能抑制线粒体的功能,具体原因等待卫生部的调查。 青方认为很可能是龙虾被某种细菌污染,细菌毒素造成肌红蛋白血症,即使是加热之后,细菌可以被杀死但毒素还在。要检验到底是什么毒素,最好是能收集到小龙虾,然后做分析。 媒体松鼠 拇姬 报告说,经查,早在2000年,北大一院的袁云医生就曾经在《健康时报》上撰文,报道过当年北京出现过的一例因在家烹食小龙虾而导致急性骨骼肌溶解症的病例。袁云诊断系由食物中毒引起,并提及此种情况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其原因至今不清楚。 对此,生物松鼠 游识猷 翻检资料后发现,2007年,有美国医生发现了两起食用鲑鱼(大马哈鱼)之后引起的肌无力和横纹肌溶解。美国关于吃淡水鱼类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报导比较少,至今共报告了大约23例。其中,发生在路易斯安那的9例,正是由于食用小龙虾导致的。 食品工程松鼠 云无心 梳理了一下目前报道所见的此事脉络,认为不排除存在这样的情况几个人出现了某种症状,回忆起吃过某种食物,认为是龙虾惹的祸。然后消息传开,又有其他相似症状的人想起也吃过这种食物,于是这种食物就被当作了罪魁祸首。 他认为,目前的复杂之处在于,并非所有吃了小龙虾的都人出现了症状。因此,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性有多种: 1、小部分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富集了某些能导致肌溶解的药物。导致只有吃了这种有毒小龙虾的人不幸中奖。 2、小龙虾没有问题,但是有一部分人对小龙虾严重过敏。 3、小龙虾没有问题,问题在其它方面。只是出现症状的人中有一些吃过小龙虾被人们关注了,而没有吃小龙虾也生病的那些没有被报道。 所以,准确地说,目前的只能说:小龙虾嫌疑很大。 克鳌与基因改造和毒素富集 基因改造与小龙虾无关 ●网络声音 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日本人想到了当时日本国内随处可见的克氏螯虾(小龙虾的前身),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克氏螯虾被成批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 (作者不详) 这种小龙虾对有毒水体有极强适应力,喜食腐尸,铅汞锰铬砷等毒素在体内积聚到正常值的几百倍,也不会影响它生存。是典型毒物。(作者不详) ●松鼠声音 食品工程松鼠 云无心 则觉得,这就是松鼠安婆婆说的扯淡不好好扯的典型。原因很简单,在存在731部队的那个年代,全世界的生物技术都没那么牛。即使是现在,改良出这样的虾来,也足可以轰动生物界。 媒体松鼠拇姬直接称呼小龙虾为克螯,即其学名克氏原螯虾。他仿照网贴的内容在微博上造句说:鲶和鳢适应力极强,体内可能会积聚毒素;猪适应力极强,体内可能会积聚毒素;各种野菜适应力极强,体内可能会积聚毒素 最后的话 目前,媒体对小龙虾-肌溶解事件的报道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相信,很快食品安全部门也会介入到此事的调查中。以上的讨论与分析,都只是立足于目前媒体揭示的种种信息而做出的。科学松鼠会的诸位同仁依然在密切关注此事的发展,并将在进一步信息、检测结果发布之后,进行剖析与解读。 所谓快评,是一种松鼠对时事的简短评论。试运行中,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谢谢。 (本期快评整理:游识猷、拇姬,媒体联络请发邮件至 youshiyou@gmail.com)
个人分类: 松鼠快评|1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