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社会功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微信的社会功能及影响浅析
wmy 2017-7-12 10:02
摘 要:2011年微信崭露头角,在众多通讯软件中崛起,并迅速占领重要地位,使用微信成为时下一种潮流,据统计微信用户在2013年逾6亿之多,微信强大的功能不仅满足了大众的通讯要求,更给予大众生活以娱乐,但微信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因此,有必要梳理微信的相关问题,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6925092.htm   关键词:微信;人际交流;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287-01   微信于2011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微信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关信息;信息传播速度快,在原有传递文字信息的基础上,用户可通过语音对讲、视频信息来丰富所传信息;优惠的费用,在使用过程中,需用户消耗些许流量;商家的宣传平台,由于其多种优势,特别是费用方面以及传播速度方面,微信越来越被商家所看中,像时下的“微商”一族的兴起,便是微信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微信也面临一些挑战,像信息安全等,因此,只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微信自身价值与用户需求的良性互动,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微信的特征   1.满足大众通讯新诉求。“2011年我们迎来了‘微信年’,2012年微信发展迅猛,逐渐成为了人人不可或缺的新媒体”①。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下社交软件中的弄潮儿,很大原因在于其强大的功能,微信不仅支持传统的单聊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群聊模式,群聊模式中的朋友更是周围的熟人,这进一步拉近了朋友之间的关系;视频、音频信息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满足了当下大众的社交新诉求;在发展自身功能的同时,强强联合其他软件,像联合QQ软件等,实现了优势互补,让用户尽享即时通讯软件的乐趣。   2.隐私保护。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颇关心的问题,基于大众对这一问题的重点关注,微信平台设置了若干安全措施,像互聊关系的确定是通过通讯录和QQ好友实现的,彼此熟知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了确保了公众的隐私安全等等。   3.交流微化。与传统通讯平台不同的是,微信将聚焦点投射于交流的微化,将熟人聚在一块,而微信的作用更像一张大网,网联各好友(有相似特征,像同一单位的同事,像自己以前的同学等等)熟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往往具有亲切感,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互动式的聊天模式。   二、微信的社会功能   1.信息传递。一方面,微信和其他通讯软件一样,拥有着传统的文字传递信息的作用,这样兼顾了传统客户;另一面,微信糅合现代信息技术,将语音与视频等添加进来,丰富了信息传递的方式,这一形式吸引了众多用户,特别是年轻群体。   2.商业应用。曾有相关人士讲过,“如果前两年错过了微博营销,你不一定后悔;可要是今天你错过了借助微信去营销,你一定会后悔!”②微信的网联功能,使商家拥有数量可观的潜在消费者;低资费降低了商家广告宣传资金的投入;传播速度快,可将广告快速发散出去,基于以上优势,微信成为商家宣传自己商品的不二选择。   3.消遣休闲。当下大众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终日奔波苦”。消遣是释放压力的一项重要途径,微信所承载的大量信息无意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据相关统计,微信的重要用户是青年群体,像走在大街上,稍微一注意,就可以看到好多人对着自己的手机语音通话,语音到语音形式省去了打字的辛苦,使交流更加生动,改变了传统的打电话模式。   三、微信的影响   微信的诞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通讯技术创新诉求,客观上来讲,微信满足了用户的通讯需求,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因此,在具体应用的过程,积极利用微信的功能,发现其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让微信更好地服务大众。   1.传统的通讯方式,往往是“看其信息、听其声音、未见其影像”,这一现状不能满足大众日益增强的通信新诉求,微微信的产生与现代人的需求相得益彰,丰富了大众的社交内容,消弭了人际交流的距离感,让人感觉到更加亲切,让人们实现虽在天涯但尽在咫尺的效果。   2.信息安全问题是当下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微信的使用基于网络的联通,用户在传递信息的过程,有可能接收到病毒,非法者就有可能窃获用户的综合信息,因此,信息安全问题是急需解决的当头问题。   3.微信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往往简单化、碎片化,这一嬗变,在一定程度消弭了传统语言规律,特别像当下流行的一些广告词汇,有些原来成语的意思被消解掉,这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不免对他们的语言水平的提高产生一定冲击;同时微商的激烈竞争,易产生虚假广告,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大大打折了微信的公信度。   因此,在科技日益兴盛的今天,只有与时俱进,尊重用户需求,提高人文内涵,才能实现用户需求与自身价值的双赢,在方便广大用户的同时,积极解决出现的瓶颈,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   注释:   ①汪梦竹.网络社交新媒体的狂欢 .媒体时代,2013(10).   ②熊涛,张兵.玩转微信营销实战手册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原文地址: http://www.xzbu.com/7/view-6925092.htm
个人分类: 社交平台|9 次阅读|0 个评论
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社会功能
热度 7 lvnaiji 2013-10-27 11:01
吕乃基 偶尔去肯德基和麦当劳。对于以下的内容早有所悟,不过要上班,每年有工作量考核之类,没有“闲工夫”“扯淡”,再说,不过小事一桩,未必有主流媒体会刊出。现在,其一,还真有了闲工夫,其二,感谢科学网,有了某种意义上的“自媒体”,即使不能上头版,也可以自娱自乐,其三,在眼下政府欲真心关注民生之时,看来事情并非只是小菜一碟。套用一句话:民生无小事。 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洋快餐,它们的规范和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管理,已有业界总结,至于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之类,也有“有关部门”做了有关处理。这些情况在世界各地大同小异。此处要说的是,这两家洋快餐看来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特殊功能:厕所、阅览室,以及临时过夜处。 厕所。博主坦陈,在街上内急之时,往往“第一时间”想起有没有“零距离”( 第一时间和零距离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390 )的肯德基或麦当劳。请各位网友扪心自问,是否没有在彼处消费而使用其“洗手间”?另一种情况是,周边若有类似饮食店,则可以堂而皇之不必提供洗手间。要是顾客问起,只需下巴一扬:隔壁(对面)肯德基(麦当劳),就好像是自家的一样。 阅览室。一杯咖啡一个下午。当然,这主要是在顾客相对较少的时候。既然位子空着也是空着,作阅览之用也未尝不可。肯德基和麦当劳真是“大气”!再想想那些把肯德基麦当劳的洗手间当作自家厕所的隔壁餐馆,能这样做吗?再说,即使也这样开放,那些莘莘学子又是否会在这样脏兮兮油腻十足的小吃或拉面店里,以同样的心情坐上一下午? 临时过夜处。通常,在车站附近通常都有肯德基麦当劳。深夜,那些出站的旅客,往往进不了候车室,末班车已停,首班车未开。当然可以住旅店,但有想省钱,或是附近旅店已经住满,就无可奈何了。此时,肯德基和麦当劳就起到了午夜过夜处的职能。 这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当代中国城市,在其提供饮食和就业功能之外的社会功能。 不知它们在其他国家,在它们的发祥地,是否也或多或少执行这样的社会功能? 不知政府是继续让这两家洋快餐发挥这样的社会功能,还是打算以自己的作为取而代之,并做得更好更专业,或者与之走某种互补的道路?
个人分类: 杂谈|4568 次阅读|14 个评论
我国大学学术期刊的功用
kexuechuanbo 2011-2-25 17:17
我国大学早期的编辑出版工作者对大学期刊功能的认识,大致包括 4 个方面:一是认为可促进教学,既可求同学之自励,亦可图教师之知识更新和研究兴趣;二是认为具有联谊、纪念的功用,或可反映一种特别的群体精神;三是认为可促进校际间、学校与社会间的学术交流;进而指导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四是认为可光大校誉,纪载历史,成为反映学校学术水平的一个窗口。 20 年代的《清华周刊》即认为“出版物之天职为指导社会。” 《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则欲“以一二人爱校爱国之心为天下千万人爱国之心”;“以一二人好察好问之性起天下千万人好学之性。此本杂志之所为刊也。” 交通大学《工程学报》的编辑们则认为: “以吾国今日工业书籍之稀如麟凤,而社会智识之亟待牖启。是编责任之重,而收效之宏,抑又非西国学校杂志所能及。异时学校设备佥精研究,成效日多,发扬光大。其声价必且什百倍于今日”。“一旦发其蓄积,刊诸简端,本所怀抱,出而应世,不难以一校之意向,播为声气,而转移一世之习尚。” 对于这种指导社会的天职,北平大学的欧阳诣认为: “试观泰西文明之进步其原因果何在 ? 以吾所知,亦不外一实验室与一出版物耳。盖出版物为一切知识思想之媒介,而科学之昌明与工业之进展,尤非赖此不为功。” 在论及大学期刊在促进教学时,北平大学的柴景旭认为: “同学们与教授们研究学术,有如散沙一盘,彼此不相关连,即使有少数同学和教授肯去费心就几个题目去研究,然终不能借一种特定的刊物来提起大多数同学和教授们以及院外同志的兴趣,一齐加入研究,而蔚成大观。……学术研究不是少数人的事业,必借刊物的传布。” 在论及大学期刊的史册功能时,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的沈尧阶认为: “十余年来,学术之进退若何 ? 校务之兴替若何 ? 必有足供纪载者,若无兹篇之作,将何以考已往,示来兹乎 ?! ” 扩展阅读请参考: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和《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上中下,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业内好友可提供 pdf 电子版下载。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30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说《science》的蚂蚁基因测序——蚂蚁的世界
liuhuan0216 2010-8-31 14:17
近日有我们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测序完成发表在《science》上,并且成为本期《science》精选文章的蚂蚁基因测序,获得了科学界的高度评价,说它为研究衰老和行为的表观遗传学建立了新的实验模型。 他对衰老的作用在哪里我不是很清楚,当然对表观遗传学的价值我也不是很明白。而选然的事情是小小的蚂蚁实际上是动物界的大力士:这种动物能搬起体重600倍的物体,然而蚂蚁不仅仅是这一点让人类惊奇,它还在很多方面吸引了动物学家,生物学家。 我个人的观点看来蚂蚁还有一选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那就是蚂蚁的社会性,我自己多次细致的观测过蚂蚁的群落,在蚂蚁的群落活动世界里,他们具有非常尽然有序的活动秩序,并且相互之间非常和谐,绝对看不到群体之间存在任何的互相攻击行为。这些蚂蚁的社会性我想非常值得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联合起来研究一下,推广到我们人类,让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像蚂蚁社会一样拥有一个和谐社会。 个人之见,如有不妥,尽情批注。
个人分类: 评论|417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