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言简意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言简意赅还是言简意骇
黄安年 2014-1-5 07:29
言简意赅还是言简意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1月5日发布 言简意赅是句成语,而言简意骇却是自创的不存在的用语。昨晚凤凰卫视一位来自台湾的女主博又念白字,把“赅”念成了“骇”。建议该台领导实行念错一个字扣多少分的措施,否则难以遏制经常发生的念错字又不改的情况。 ********************** 言简意赅,简:简练;赅:完备、完整。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1 拼音 yán jiǎn yì gāi 言简意赅 2 解释 简:简练;赅:完备、完整。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3 出处 宋· 张端义 《 贵耳集 》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被擒》:“ 梦华 先生,你看老夫此稿如何?言简意赅,洵不愧为老斫轮手。”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六回:“袁伯珍这一席话,可谓现身说法,把近日官场中人所有不传之秘,都直揭出来,而且说得言简意赅,把编小说的有余不尽之意,都被他一气说完。“ 王蒙 《 夏衍的魅力 》“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绊,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 一针见血 。他的这些特点使你不相信他是一个九十多岁的人。” 4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 状语 、 补语 ;含 褒义 。 5 示例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要~,因而得 半文半白 。” 6 造句 1. 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 拖泥带水 。 2. 言简意赅的文章,在应试的时候,比较容易得到高分。 7 近义词 要言不烦 、 言近旨远 、简明扼要、言简意深、言简意足、提纲契领 8 反义词 长篇大论 、 连篇累牍 、 空洞无物 、错综复杂 9 灯谜 精论要语 10 相关 此词语已被编入2011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 【辨析】“言简意赅”常误写为“言简意骇”,应注意。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hBk3DAaFJMlYdKVcfVUbR-Bm52McY1piO2hG7rzOEgrDYmLMxOfXVzdFx9kZFP7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22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言简意赅--基金申请书写作
热度 21 lin602 2013-2-5 10:39
近期看了好几个朋友及熟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初稿,加上前几年的评审,有些申请书写得很好,但有不少申请书写得多且有点繁琐。 写基金或项目申请书,要尽量用最少的文字及语言,将你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这个字能不要的就不要,这句话能不写的就不写,甚至一段文字都有可能是多余的。 但这并不等于越少越好,在内容上要根据申请书内容与要求写够,如果将里面该写的没有写上,那就种简单是不行的。 一个申请书,核心要做的研究内容就那么多,只要将为什么要做(意义),做什么(研究内容),达到什么结果(研究目标),如何做(研究方案),创新点(最亮点)表述清楚,其实要表达清楚不需要那么多的文字。 有个年轻人说,他写的申请书页码不够多,所以想拉长一点写,哈哈。 评审申请书时,一般一个评审人同时接到十几本甚至二十多本申请书,要在不长的时间内完成,所以评审人要用最短的时间,第一要看懂你写的是什么,意义何在,研究内容合适不合适,研究方案是不是合理。如果你写的文字很多,你要表达的最关键的东西埋在那么多的文字中,可能突显不出来,反而会评价不高。 评审人一般都是得到基金资助的学者,许多人年龄也不小,而且一般写基金都是比较多的,他们一般清楚申请书写到什么份正好。如果申请书写得多而杂,可能效果不好。 有些申请书的研究方案,写的相当于实验操作步骤一样,那不是研究方案。 老版的申请书中,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及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放在一页纸中,研究方案一般也给一页纸,意义给二页到三页纸,年度计划及研究结果一般给一页,所以字其实不要求太多。当然现在可以多一点点,但一定要注意文字多,你要表达的内容可能反而表达得有点零乱。 言简意赅----这是写申请书的基本特点要求。 一定要将申请书的题目写好,摘要要恰到好处。开句玩笑,其实将申请书的摘要看一下,可能就有资助不资助的一半感觉了。因为你要申请的信息在摘要中表达出轮廓来了。对于小同行来说,看完摘要,申请书研究的创新点基本知道了。 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摘要,就是你全部申请书的‘一寸身份照片’,是不是‘五官端正’,这上面基本上能够知道。如果一寸照片很有魅力,评审人会仔细看你后面的各部分。
19844 次阅读|47 个评论
文言文与性选择:精心呵护的言简意赅与含混不清
热度 1 smallland 2011-1-20 11:23
多年前看过一个笑话,题目叫做“咬文嚼字”:一秀才晚上睡觉让蝎子蛰了,不忘斯文,喊他老婆“贤妻,汝夫为毒虫所袭,速燃银灯”!喊了两边,老婆愣是没听明白,只好改口“老婆,我让蝎子蛰了,赶快点灯啊”! 另一个,大概有点根据,说清朝一皇帝游玩,要题个字,随手写了“真有趣”三个字,随行的奴才一看,这还了得,小学生都能看明白,于是使出看家本领,说万岁爷爷啊,中间这个“有”写的太好啦,就行行好赐给奴才吧。皇帝也不傻,顺水推舟,就只留下意义朦胧的“真趣”。 这两个故事能说明若干问题。其一,说明那时的平民说话也跟现在的口语差不多,如果是山东人,也是大舌头土话,外乡人听起来很困难。其二,说明古代书面语言是一小部分人刻意呵护的东西,不是为了言简意赅,而是维护其精致、晦涩的本质,不能让普通人轻易就掌握。 如果古代也用接近口语的白话文,学习语文不是什么困难事,尽管汉字难写。为什么白话文出现的那么晚?就是因为掌握文化的人们在精心呵护它。当然,用最少的字尽可能表达丰富的意义与“纸”的紧缺有关系,但后来纸张方便了,甚至可以给死人当钱花了,那个传统依然保留到末代皇帝。 我曾证明过,“专业文化”的起源和性选择的原理差不多,或者,它就是性选择的扩展。如果成本很低,门槛很低,就称不上“专业”,就无法体现成本、能力和竞争力,也就无法吸引异性。一个与性选择有关的特征,如果只在一个性别内较量而异性毫无兴趣,就没有夸张和变态,这是容易理解的。譬如,针织女工琴棋书画,能体现雌性的耐心、温柔、灵巧、智慧等等,如果只在雌性间竞争比较炫耀,就不会发扬光大,只有当雄性也喜欢,才能越来越精致。雄性的文字也是这样,历史上若干风流佳话,大概都是一个模式。 所以,文言文的言简意赅,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体会到,对于小学生,那就是晦涩与含混不清。历史上许多“子”留下的文字,需要后人吐沫横飞来争论来解释,甚至争论得血肉横飞。这就是“赅”的结果:含混不清。 受“传统”的影响,高考作文出现文言文甚至甲骨文,都不足为奇。需要考古专家或文字专家才能解读和欣赏的东西,自然是有“价值”的,因为其中可能饱含了十年寒窗。
4526 次阅读|12 个评论
怎样做好口头表述?
sqdai 2010-9-1 05:50
这里所说的口头表述指的是关于学术问题的演讲或陈述(包括上课),昨天的博文里谈到了此点。我一直认为,学术成果的表述技巧是科研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口头陈述技巧不可或缺;而对教学来说,教师必须善于口头表述。因此,口头表述对于捧住我们的饭碗(职业)极为重要。本文主要说说学术成果的口头表述。 常见的学术性口头表述有: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学术会议口头报告; seminar 专题报告;项目申请答辩;教学科研职场的求职答辩等等。这些口头表述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 听众通常是同行,但只有少数情况下是小同行,多数情况下是大同行;有时甚至有非同行听众(如人才计划项目申报答辩中的人事干部); 听众通常不追求细节,要求略知大概;听众越多,情况越是如此; 听众一般较为专注,有时非常挑剔; 报告时间一般有严格限制,最长不过是一小时左右,最短可能是三五分钟。 因此,对学术报告的基本要求是: 必须深入浅出,鲜明生动,使得多数听众听得懂; 必须详略有致,突出重点,做 overview 性的描述; 必须言之有据,清晰准确,使听众感到无懈可击; 必须言简意赅,抓大放小,严格把握时间,免得意犹未尽而被赶下台。 应当避免的短处是: 讲述过于艰深,堆砌专业术语,把听众搞得一头雾水;最可恶的是卖弄才情,把简单问题搞得云里雾里,复杂异常。所以我很欣赏 武际可 教授的话:由浅入深最困难,由浅入浅或者由深入深情有可原(本事不足),由深入浅最可恨(大意); 纠缠于细节,尤其是过细地讲述数学公式的推导,听来让人昏昏欲睡; 脉络不清,概念含糊,演绎粗疏,无法令人信服; 言辞罗嗦,讲述拖沓,言不及义,布局不当,头重脚轻。 做好报告的基本要领是: 1. 应 精心准备 。吃透要讲述的内容,理清头绪,写出提纲,分配好各部分的讲述时间,制作最精良的 PPT 稿; 2. 应 提纲挈领 。着重讲述:研究背景,立题动机,主要概念,关键问题,基本思路,主要方法,重要结果,创新之处,研究展望等等; 3. 应 通俗易懂 。顾及最基本的听众,用最浅显的语言讲清复杂的大道理,使得大同行大致能听明白; 4. 应 言简意赅 。充分控制好报告用时,用词精当,决不拖泥带水; 5. 应 反复演练 。通常称之为预答辩,让资深老师、同学好友事先品头论足,指出可改进之处,同时,个人还得多次排练(没有听众或者只有自己的配偶扮演听众); 6. 应 洋溢激情 。精神饱满地面向听众(不要尽给听众看你的后脑勺子或者自己的眼睛死盯住讲稿),充满自信地演绎要讲述的内容,透射出对你所研究的问题的热爱和激情,洋溢对所取得的成果的喜悦之情。这一点不易做到,却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学术报告有一个中心环节制作好 PPT 报告稿,其中的主要注意点是: 实现上述基本要求; 形式完美,可看性强; 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最好配有动画); 篇幅适中,留有附录;平均每半分钟讲一个片子,在谢谢之后备一些描述详情的片子,用于答辩; 字体适宜,色彩鲜明;一般要求每个片子的字数在 40 字以内,字体尽可能不小于 28 号;可以有一些不准备细讲的片子(如已有研究成果目录),用于拉洋片;尽可能做到版式清晰多变,忌用蝇头小字和蓝底红字、白底黄字之类模糊版式。 当然,还有一些技巧,无法一一细说。比如说,人才计划答辩,应事先弄来汇报提纲和打分表,按要求来设计报告,就会有较大的胜算;为节省表述时间,让有些片子一闪而过(例如,已有规定的汇报提纲,预定拉洋片的部分等)。 近年来,经常做一些学术报告,每年要听上百个各类答辩,上面的简要描述是本人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当然,每个人必须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学会做报告的最好途径是不断做报告。 写于 2009 年 7 月 30 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00193.html
个人分类: 科研方略|9239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