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荷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嘿,我仿佛看到了世界杯的结局
wido 2010-7-4 22:34
荷兰跌跌撞撞以2-1战胜巴西。橙闷却是有效果的。 阿根廷人以0-4这样一个悬殊的比分倒在了德国战车的脚下。OMG。 喜欢德国,因为年轻,有激情,不冲动,有着超强的技战术执行能力,靠集体而不是靠个人来赢得最后的胜利。 喜欢荷兰,因为那一抹橙色曾经是那么的华丽,一群舞者在空灵中跳着让灵魂激荡的舞蹈,而如今,他们却转变的如此务实,如此枯燥,仿佛一个人由充满想象力的年富力强逐渐转变为枯燥单一的老人,这是生活给予的最大财富。 每场比赛之后,张路在豪门夜宴中会将各个球队的表现分析的很透彻,很容易让人明白,所以,为什么我会看好这两个球队进入最后的决赛的原因我就不细讲了。 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也应该拥有这样的两种生活工作模式:在重要的时刻,像德国一样表现出对时机的清晰判断,及时的抓住这些来之不易的机会去表现自己;在平时里,如荷兰一般沉闷单调一点,清心寡欲,宁静致远,务实的拿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嘿,可爱的世界杯,我仿佛看到了你的结局。 奥哦。
个人分类: 被生活打败|3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杯一周小结
jinshuqin 2010-6-16 21:50
世界杯就是足球爱好者的年,而且是4年才有得一次。看一场有一场的感想,咱不是专业评论员,不用靠写些文字来赚钱,因此往往上一场的感想还没来得及抒发,下一场就来了。咱不整那么累,想写就写点。这会儿洪都拉斯打智利,两个不熟悉的也不太感兴趣的球队,赛后看看集锦、算算积分就可以了。趁着西班牙登场之前把前几场还留下的一些感受抒发出来。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最好看的是德国vs澳大利亚那场,最失望的是葡萄牙vs科特迪瓦、其次是荷兰vs丹麦,但是荷兰也是我这次最充满期待的。 没有自己祖国的球队参赛,看世界杯总是有些遗憾的。但是为了弥补这种遗憾,就会去寻找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代表队,没有中国代表队,那咱就亚洲代表队吧。尽管对某些国家长期不叫人待见,但是人种一样,抛开心理因素,看上去还是有一些熟悉感。比如说韩国队,打希腊的那场,完胜,而且没有一点侥幸。我不得不说,棒子在足球上已经胜出我们好几个身位。再比如日本,打起非洲队伍来并不含糊,埃托奥够大牌吧,但是小日本打比赛的时候可不是盘算着下场后怎么获得埃托奥的球衣,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拿下比赛。再说我们的小兄弟朝鲜,人民的鲁尼和朝鲜队,今天几乎占据了所有世界杯报道的头条,1:2落败,尽管在赛前由于金大将军夺取冠军的豪言饱受嘲讽,但是这场比赛下来人家输了照样赢得了尊重,因为人家的对手是五届世界杯冠军,而且就在世界杯的赛场,可不是热身赛。听朝鲜赛前的言论,有点像山里的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看人家的比赛甚至长相,纯真确实如山里孩子,但是人家不像有些未开化的山里孩子,初出茅庐要么过度自卑缩手瑟脚、要么粗野残暴,倒是满身自信、淳朴中不乏一丝大气,这让我感到十分亲切。总结这三个队,除了人种,在精神层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信、充满斗志。我想更深的层次就是国家的荣誉感。足球首先是一项整体运动,对于个人技术一般的亚洲球队而言,有了这个这个不一定能赢,但是缺乏这个必死。对于队员个人而言,身体素质是基础,但是要成为一名好球员,一定要会用脑,处理一个球只在瞬息之间,这时需要脑袋好使。中国足球队员,不用学这学那,我觉得首先要让队员学文化,一方面学荣辱观,另一方面学文化才是对脑部进行训练。中国足球,要寻找一个学习榜样的话,先把韩国的学来。 再说荷兰队,2:0战胜丹麦,看似不错的比分,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场球踢的好看。荷兰人,路上随便捏个四五岁小孩过来,他都能像模像样跟你传两脚球。荷兰队历来不乏天才,但是为什么从未染指过世界杯冠军。我认为他们所缺的就是上述亚洲球队所拥有的:国家荣誉感,甚至可以说国家认同感。荷兰历来以自由的世界自居,这一点确实不假,在各方面都可以感受到人性的解放。但是,物极必反,荷兰人个个都是且只是自己,没有集体和国家的概念,这是很特别的。对于中国人而言,如果有外国人批评我们的某些政策或政府,尚可接受,但是如果有人批评我们的国家或民族,那我们是要与他干架的。但是就我所接触的荷兰人而言,不是这样的,他们说到不满处会在自己的country (不是government)前面加上stupid。荷兰队员来国家队踢球就像各路明星来参加一次party,各自表演完走人,不会说一定要整出点啥名堂来,骨子里没有。我跟几个荷兰的朋友讨论过荷兰队的问题,他们也认为荷兰队最大的问题就是散。在09年荷兰队达到FIFA排名第二时,很多荷兰人对于自己的国家队充满了期待,并且急切地希望通过世界杯预选赛的胜利将排名升至第一。有期待,至少说明大家有一些共同的追求,希望队员也是如此。我对荷兰队是有所偏爱的,我刚接触足球的时候就经常看到荷兰队的悲情历史,永远第二,与冠军无缘;第一套队服也是荷兰队,加之在荷兰有过一段时间的生活,现场看过荷兰队的比赛。希望他们能够在这届世界杯夺得大力神杯。荷兰队不缺个人技术,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有求胜的欲望,这欲望来自于对国家荣誉的渴望。
个人分类: 足球天下|2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杯絮语系列--第四天
mikletonsen 2010-6-15 06:53
荷兰,这是那个全攻全守的荷兰吗?小伙子们好像很疲倦,强打精神凑活着熬过这场比赛。其实我也是熬过这90的 我们的两个邻居都赢了,2:0,1:0,接下来朝鲜人民军可能会让世界冠军巴西队逼平。 意大利,帅哥们又增加了4岁。岁月神偷,偷走你的进球。 四天了,除了苍蝇叫还有那场比赛能留下印象?比起冠军杯差的太多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Twente 依旧,稍有梳妆
Nancyback 2010-5-31 04:07
上周三要在 Amsterdam 开会,想到已有多年没回 Twente 了。几年来多次在国际会议上遇到 Twente 的 Lefferts 教授,曾多次说起 Twente 正在发生的变化,化工的实验教学楼被认为不安全,要重建。荷兰的建设很慢,说了好几年,估计今年应该建好了。也听说当年曾经的同事们,有的离开,有的退休。在 Lausanne ,就时常推想, Twente 是否已物是人非?或是物非人亦非?今年有一个学生到 Twente 来 Lefferts 小组合作研究,也和 Seshan 教授联合提了合作项目申请书,因此有若干想法要讨论。于是,周一飞荷兰,先到 Twente 。 到达 Enschede 已经是晚上八点半,在火车站与接站的学生见面后乘出租车到达校园内的 Drienerburght 酒店,急于看看校园,于是和学生匆匆告别,自己到校园里散步,重温 20 年的记忆。 已是傍晚,阴天,天色已有些阴暗。酒店旁边的水池依旧,依旧的水草、细莲,依旧的紫色小塔,依旧的汽车路、自行车路和散步的路,依旧的墨绿色的草地。只是不见了鸭群。树丛后面,依旧的食堂和学生中心,只是墙上增加了些色彩,局部有少许建筑的扩充。 站在食堂前的大路口,向西望去,多了一个细细的九层建筑。在绿树的间隙,似乎在原来的学生宿舍区,林荫路旁边,多了若干不高的建筑,看来是学生宿舍的扩充。 来到学校大门旁,原来化工楼仍在,走近才发现,已经是一个废弃建筑,里面已经不再是工作的场所,从窗子望进去,里面已经腾空,余物有些凌乱。绕到后面去看当年办公室的窗子,和从窗子迈出来吸烟的草地,突然听到鸭子的叫声,原来它们在这里过夜,看过去发现,它们的队伍比 20 年前稍有壮大。第二天问起,鸭群仍然是校园的一等公民,行人、自行车、汽车都要为它们让路,同学还说起,近年有一位学生捕鸭吃肉,被学生会告上法庭,判驱逐出境。 校园的最大变化,却是 Twente 大学的 Logo ,原来是蓝色的漂亮的双箭头,现在改成了大学名字的黑体字,问了一位学生一句为什么,回答不知道。第二天忙于讨论,没想起来问教师。 20 年前的化工楼,曾经是Twente大学的骄傲,是 40 多年前的建筑, 20 年前是非常现代化的,是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 2 层建筑,一层阳面是办公室,阴面所有房间,是储藏、服务、暂存、驶入的空间。 2 层是实验室,按照课题组划分,分割成了局部空间,在需要挑高的局部,一层二层相通,建有典型的化工单元设备,如精馏塔,吸收器,流化床反应器等。二层的屋顶和外墙都是玻璃的,据说是防爆建筑。当时的化工楼,公共服务设施一流,供应极其方便,流体物料都是管道化的。 20 年前,记得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者,都对该建筑赞不绝口。然而,现在该建筑被废弃了。 重建化工楼的原因,起源于 1998 年 Enschede 市中区的一次大爆炸。那次事件后,化工楼被鉴定为危险建筑,原因是内部空间分割的防爆功能不够,当然在重建和改造之间,有过经年的争论,最终决定重建。 说起 98 年的大爆炸,成为 Twente 人的恐怖记忆。那是个星期六的上午,老朋友说,人们大部分已经起床,去市中心采购或闲逛,这是 Enschede 人的传统,因此家里人很少,大约 11 点多钟,听到 Golosch 啤酒厂附近,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声音逐渐加强,在市中心购物的年轻人以为那里有什么庆典,纷纷向那个方向聚集去看热闹。朋友说,我起得晚,刚刚洗漱过,听到渐渐加强的声音,就站到阳台上望,看到向发出声音方向行进的人流,突然间,几声巨响,地板剧烈摇晃,同时有爆炸物飞来,这时又看到人流向相反的方向逃散,再过一会,就有伤者互相搀扶,衣衫不全,浑身是血,有的被抬着,从爆炸的附近出来。再后来是急救和救火人员急速的赶来。过了多日才被允许走近,一栋建筑已成为一个巨坑,周围的一片建筑,被不同程度损毁。爆炸的当天,即已知道原因,原来是该栋房子被用做一个华裔商人的仓库,里面存了巨量的准备出售的烟花爆竹。 第二天一早, Seshan 教授来接,原来新的化工楼,就位于原化工楼的东侧,这是一组全新的建筑,每个部分不大,互相有足够距离但有通道相连。细细打量,原来占据了 20 年前曾经极美的一片绿地,记得曾经是绿草、灌木、水塘、高树,天鹅、鸳鸯、小鹿、松鼠,特别美的,是那散步的小径和疏落的花丛,特别是那郁金香。 建筑是绝对现代化的,防火隔离都经过了精心设计,设备的摆放和连接都十分精致,特别的是办公室和实验室被安排在了同一层,教授的办公室宽大、采光充足,但是都和学生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处在相同的一层。和学生谈起来,他们也已经不知道 20 年前非工作时间不准进实验室的制度。 下午,听联合培养学生的报告, Leon 酷似当年的 Julian ,思想活跃,循循善诱,锱铢必较。 讨论了一天工作,下午到市中心吃饭, Seshan 教授特意开车通过当年发生爆炸的小区,看来依旧,仍然都是典型的小房子,只是有了一个小小的纪念物。 Seshan 教授说,这些房子都是按原来的样子重建的。 停车后去餐馆的路上,发现 Enschede 依旧,基本和记忆相符,只是认出了火车站旁边多了一个朴素的建筑,问 Seshan ,这是什么,说,这是新的市政厅,为什么建在火车站?这样办事的人来去方便。在铁路内侧,认出了新建的音乐厅,在开放市场旁边,认出了新的 Holland Casino ,问,为什么叫荷兰赌场?答,因为是国家建设和管理的。问, Open market 还和以前一样吗,答,当然了,没有变化。 Twente 大学依旧,改了若干建筑。 Enschede 依旧 , 有 了稍许梳妆。 2010 年 5 月 30 日于布鲁塞尔开里昂的 TGV , 车次 9832 ,车厢 06 ,座位 57 。 晚霞与水色 当年迈出来吸烟的窗子、平台和草地 校园中20年的一等公民 取消了Logo? 草地依旧,没有见到日光浴的学生 20年前住过的屋顶别墅 宿舍旁的树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81 次阅读|7 个评论
荷兰高层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启示
minnongda 2010-5-12 04:31
近几个月,是荷兰招聘会和就业宣讲会的高峰时节。看着身边许多临近毕业的荷兰学生和国际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奔走在各大招聘会之间。我也凑个热闹,经过近一年的观察,我感觉荷兰在解决高学历毕业生(硕士、博士)的就业问题上,和国内有这不小的差别,有许多的理念和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是前瞻性。找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都不是太乐观的情况下。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荷兰的高等学校千方百计的将学生和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采用各种形式,如请公司里的研发技术人员参与某些课程的讲授;组织学生 excursion 去企业参观,观摩;邀请企业提出生产中的问题,组织学生 casestudy ,模拟真实公司研发环境等等。这些都为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提供一个认识企业文化的绝好机会,同时也通过企业的需要及时的检验授课的内容和形式。这些前瞻性的准备工作,为后续的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专业性。众所周知,大部分的高学历毕业生一般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人才,往往精通于某一个方面,这也是和本科生就业的最大区别之一。以笔者所在的 wageningenuniversity 为例,这是一所以 lifescience 著称的高校,教学和科研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物、农业、环境、食品营养、制药以及精细化学方面。在植物、动物、食品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因此,学校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大打专业牌。瓦大积极联合 Unilever , Dannone , DSM , Nestle 等在此方面比较著名的跨国企业,和许多此领域的许多中小企业和研发机构一道举办了一年一度的 BCFevent ( bio , chemistry , food ) careerevent 。另外,瓦大将专业实习设置为 master 学习的必需组成部分,特别规定实习期为四个月至六个月。由于瓦大在食品研究领域处于欧洲翘楚地位,许多欧洲跨国食品企业,都乐意为瓦大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国内不同的是,荷兰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生实习系统。以食品技术的 master 为例,学校的 studyadvisor 一般会把企业的实习位置通过邮件的形式发给每个学生,然后每个学生示自己的爱好,自己联系公司的实习机会。重要的是,所有的实习进程和计划,必须要在学校的监控之内,并且每个学生一般都能才能从公司领到 300-500 欧元的生活津贴。实习无疑为公司和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互相了解的机会。我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三是学术性。对于想继续深造,或者是需找博士后位置和学术位置的毕业生,荷兰政府和研究机构也创造了很好的发展平台。一是,早在 1989 年,荷兰的 14 所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创办了一个网站( www.academictransfer.nl ),网站上会实时公布荷兰各个大学和研究所公布的博士位置(和国内不用,荷兰的博士作为大学的雇员,每个月有 2000 欧元的收入)、博士后位置和大学 faculty 位置。一切都非常的透明和清晰,相当程度的做到了公开信息,公开选拔。 四是网络型。和中国找工作需要人情世故一样,荷兰也同样需要 network 。精明的荷兰人会利用各种关系、渠道寻找自己的机会。瓦大就建立了一个庞大、有效的校友系统 KLV www.klv.nl ), 最近,这个组织正在举办一个旨在指导瓦大毕业生找工作的项目 YoungKLV ,主要设计种类繁多的 workshop 等等,内容大多是如何修改简历,如何准备面试等实习经验。甚至还有专门针对非荷兰学生在荷兰找工作的指导会,我参加过一次,受益匪浅。和真是的人情网络不同,虚拟的因特网无疑也在当今的职场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荷兰学生都在学习利用 linkedin (一种著名的职场社交网站)去寻找工作,这无疑也是一个新的思路。 总体上讲,在就业理念、就业培训、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我国和荷兰乃至欧洲还有不小的差距,高学历人才是国家研发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就业直接关系着科教兴国国家战略的正确实施和创建创新性国家的战略构想。只有学生、高校、研究机构、企业,每一个方面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才能真正把就业这台戏唱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798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我思而我在的笛卡尔
xuning001 2010-4-15 23:33
笛卡尔(Ben Descartes 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8岁开始在拉夫丽舍的耶稣教会学校接受教育。17岁时去了巴黎,经历了短暂的巴黎的繁华和纵情以后,随即烦腻于巴黎的喧闹,于是寻觅到了郊区圣日耳曼的一个隐僻住所,在哪里静心欣赏和研究几何学 。由于朋友们打听到他的踪迹,为了确保充分的安静,1617年他便入伍进了荷兰军队,由于那时荷兰正太平无事,他似乎享受了两年不受干扰的沉思。两年以后,随着战争爆发,他加入了巴伐利亚军,16191620年的冬天,他在巴伐利亚度过。据说,由于天气寒冷,他早晨就钻进一个火炉烘烤的空间,整天呆在里面潜思。据他自己诉说 ,当他从火炉烘烤的温暖中出来的时候,他的哲学已经半成。1621年他结束了战斗生活,先是去了意大利,后来,1625年回到巴黎定居。笛卡尔一般无事不到中午不起床,但是在巴黎,他的朋友们常常会在他起床前拜访他。为了寻找不受打扰的环境,1628年他又一次进了军队,1629年,33岁的笛卡尔终于在荷兰寻到了一处使他免受干扰且文化氛围自由的住所,在阿姆斯特丹,他一住就是整整二十年。 笛卡尔为什么能在荷兰久住如此长的时间,这与17世纪荷兰的政体与国情紧密相关。17世纪是荷兰人的黄金时代,当时,阿姆斯特丹是西北欧的贸易中心和欧洲金融界的首都。尤为重要的是,荷兰不仅是十七世纪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而且它的政体是地方自治的共和体制。政体的和谐与商业的优势造就了荷兰国家自由的思想交流与传播环境、理性主义的文化氛围、宽容的宗教政策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罗素认为 :十七世纪时荷兰是唯一有思想自由的国度,它的重要性不可胜述。霍布士只好拿他的书在荷兰刊印,洛克在1688年前英国最险恶的5年反动时期到荷兰避难,斯宾诺莎假若在任何别的国家,恐怕早就不许他从事著述了。 在荷兰居住的20年间,除了为处理事物短时去过法国几次和到英国一次以外,几乎是闭门不出,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和著述。在荷兰,他完成了一生最重要也是最优秀的绝大部分著作。1637年,完成了《方法论》和《哲学文集》,1642年出版了哲学著作《沉思录》,1644年刊印的《哲学原理》简述了他自己的大部分科学理论,他对数学的贡献是他首创了坐标系,他还发明并使用了解析方法,在将代数应用到几何学上他是功绩卓著的第一人。在将解析方法和代数方法应用于几何学的过程中,他和同乡费马分别独立地发明了坐标几何。 不幸的是,笛卡尔通过法国驻瑞典大使认识了瑞典的克里斯蒂娜女王并与她开始了书信来往。克里斯蒂娜是一个好学、博学且热情的贵妇。在笛卡尔寄赠女王的书信中,有一篇关于爱情的论著,他还曾赠送她一个论灵魂的闪烁着种种炽情的作品。为了这两个作品,女王请求笛卡尔亲临她的宫廷当她的私人教师。由于女王除了每天早上5点左右腾不出其他时间,笛卡尔只好每日起早去见女王。生活习惯的改变与斯堪的纳维亚冬日的寒冷对笛卡尔虚弱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位天才不幸患上了肺病,并于1650年2月长辞于人世。 笛卡尔终生未婚,感情生活也不丰富。在荷兰时,他曾一段时间与情人和自己的私生女住在一起 ,女儿五岁死去是他平生最悲伤的事件。从他寄赠给女王的作品的内容可以猜测他与女王间似乎有一定程度的情感交往。除了年青时在巴黎经历过十分短暂的寻欢作乐以外,笛卡尔辗转于军队和旅行中,直到在荷兰隐居,似乎总是在寻觅远离喧闹不受烦扰的静思之处,这倒应了他那一句我思故我在的著名格言,也是他能在荷兰隐住20年之久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勃兰特.罗素,即景教译.西方哲学史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 M. 克莱因著,张祖贵译.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
个人分类: 论坛|490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央视春晚到高等教育的改革
minnongda 2010-2-28 03:43
今年寒假,没有回家,是在荷兰过得第一个春节。大年三十那天,我们是和外国同学一起围坐桌旁,吃着盒饭,津津有味地看着央视的春晚。 虽然央视春晚的节目大多平淡无奇,但是有一个节目却让外国同学十分好奇,也让我十分的尴尬。节目中,有一个小女孩当众背诵三字经的节目。只要朱军指到哪里,她就能背到那里,但这个节目我看着看着就觉得不是个滋味。有一个荷兰同学好奇,就问我,这个小女孩在做什么,我就回答她说这个小女孩虽然年纪很小,但却能熟记中国百家姓的姓氏和位置,倒背如流。我说完之后,荷兰同学满脸疑惑,大为不解,连问几个 why ,她说,在荷兰,他们这么小的时候,都在疯玩,为什么在中国要让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去背诵毫无意义的百家姓呢,而且台下的掌声不断,好像举国上下都什么欣赏这个小女孩的表现。当时,我真的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惭愧。 刚刚来到荷兰求学的时候,我的 studyadvisor 就在新生座谈会的时候,告诫我们,很多亚洲学生(虽未指中国,但我们也心知肚明)在本国的学习中大多是以记忆和背诵取得高分, reproduction 是他们教育最显著的特点,谁越能重复老师的内容,谁就越能取得高分。但是在荷兰,大部分的考试都是开卷的,考试的题目都是 openquestion 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你要自己设计去回答这些综述性质的问题,考题之灵活,用心之良苦,国内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有的时候,不自觉的比较中国和和荷兰高等教育的差异,总感觉最大的差异就是考试。其实,考试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考试是学习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试,必然会导致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在国内大学的考试卷子中,名次解释,选择题、判断题占的分值都不少。但是在荷兰,考试的题目类型就是两种,一种是综述题,一种是问答题。并且每一问,都在后面标注 explain !毫无疑问,主观题目的增多肯定会增加主题人的难度和批卷子的难度,但是这种考试是考察的学生的理解和批判能力,而国内的考试(大多数)都是考前划重点,考中学生拼命的背诵,考后全都还给老师了。 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大问题,考试的形势和策略却在某些程度上决定这高等教育的改革,但愿以后的春晚再也见不到这用靠背诵博得观众掌声的节目,因为我们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复印机和印刷机,我们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解力和批判思维,能够为科学创造新篇章的人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16 次阅读|7 个评论
战斗在荷兰-02
热度 1 minnongda 2010-1-16 04:17
Wagening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2010.1.15 前几天,由于Advance Food Chemsitry的extrusion,我们有机会到位于荷兰鹿特丹Vlaardingen的Unilever (联合利华)的全球研发中心参观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的时间,却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撼。 总部位于荷兰和英国的Unilever是全世界食品及日化领域内著名的跨国公司,旗下拥有多芬、立顿、和路雪等十几个著名品牌。Unilever在全球共设有六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荷兰、英国、美国、印度和中国上海。其中,位于荷兰Vlaardingen的研发中心主要从事食品和营养产品的研发工作。 首先,Unilever flavor research的专家为我们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presentation,作为食品行业的巨头和领导者,Unilever高度重视食品风味的研究,从早期主要从事人造黄油风味的研究到如今利用现代分析技术从事特定食品风味化合物的研究,Unilever对食品风味的研究已经拥有50多年的历史。研究小组拥有具有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科学、神经科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博士、专家十几人。在肉类风味、大豆风味、Millard反应呈味机理、感官品评等方面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水准丝毫不逊色于大学的研究水平,并且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应用到了Unilever的产品中了。正如研发中心主席 Dr Jan Weststrate 所说,'You can only develop the perfect product if you know the reaction and mechanism behind the food ingredients'. 而后,我们参观了Unilever的Consumer research center,这里主要从事对消费者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得到的有关消费者的信息,对研发的策略进行制订和修改,在于director交流后得知,Unilever 研发中心每年都要设置Open day,邀请市民和小朋友到中心参观和平常新研发的产品。由此看出,Consumer oriented的研发策略早已融入到了Unilever每一件的产品中了。 最后,我们参观了Unilever flovor research lab.实验室拥有 PIR-MS,GC*GC-MS、HPLC-MS等先进的分析仪器,我们参观时,研究人员正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立顿红茶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进行结构的表征。实验室目前主要是对食品中不良风味的遮掩和利用微胶囊技术对风味化合物的缓释和分布等方面进行研究。 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参观世界顶级的食品研发中心,其研究之深、涉猎之广、研究条件之优越、研究人员素质之高,不由得让人惊叹。整个Unilever的研发中心都始终坚持bring great ideas to life'的mission去研究,去探索。高水平、高质量的研发给联合利华不仅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力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行业霸主的地位也因此更加牢固了。 想比而言,我国食品的研发力量就非常薄弱了,食品的原始创新少之又少,大部分的食品企业缺少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产品研发力量。在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研发格局。大部分关于食品研发的论文,甚至包括高校在内,大都重条件研究而轻机理研究。在食品功能性配料及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的食品企业任重而道远,食品新技术的研发任重而道远,食品学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33 次阅读|3 个评论
战斗在荷兰-02
minnongda 2010-1-16 04:17
Wagening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2010.1.15 前几天,由于Advance Food Chemsitry的extrusion,我们有机会到位于荷兰鹿特丹Vlaardingen的Unilever (联合利华)的全球研发中心参观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的时间,却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撼。 总部位于荷兰和英国的Unilever是全世界食品及日化领域内著名的跨国公司,旗下拥有多芬、立顿、和路雪等十几个著名品牌。Unilever在全球共设有六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荷兰、英国、美国、印度和中国上海。其中,位于荷兰Vlaardingen的研发中心主要从事食品和营养产品的研发工作。 首先,Unilever flavor research的专家为我们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presentation,作为食品行业的巨头和领导者,Unilever高度重视食品风味的研究,从早期主要从事人造黄油风味的研究到如今利用现代分析技术从事特定食品风味化合物的研究,Unilever对食品风味的研究已经拥有50多年的历史。研究小组拥有具有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科学、神经科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博士、专家十几人。在肉类风味、大豆风味、Millard反应呈味机理、感官品评等方面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水准丝毫不逊色于大学的研究水平,并且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应用到了Unilever的产品中了。正如研发中心主席 Dr Jan Weststrate 所说,'You can only develop the perfect product if you know the reaction and mechanism behind the food ingredients'. 而后,我们参观了Unilever的Consumer research center,这里主要从事对消费者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得到的有关消费者的信息,对研发的策略进行制订和修改,在于director交流后得知,Unilever 研发中心每年都要设置Open day,邀请市民和小朋友到中心参观和平常新研发的产品。由此看出,Consumer oriented的研发策略早已融入到了Unilever每一件的产品中了。 最后,我们参观了Unilever flovor research lab.实验室拥有 PIR-MS,GC*GC-MS、HPLC-MS等先进的分析仪器,我们参观时,研究人员正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立顿红茶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进行结构的表征。实验室目前主要是对食品中不良风味的遮掩和利用微胶囊技术对风味化合物的缓释和分布等方面进行研究。 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参观世界顶级的食品研发中心,其研究之深、涉猎之广、研究条件之优越、研究人员素质之高,不由得让人惊叹。整个Unilever的研发中心都始终坚持bring great ideas to life'的mission去研究,去探索。高水平、高质量的研发给联合利华不仅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力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行业霸主的地位也因此更加牢固了。 想比而言,我国食品的研发力量就非常薄弱了,食品的原始创新少之又少,大部分的食品企业缺少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产品研发力量。在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研发格局。大部分关于食品研发的论文,甚至包括高校在内,大都重条件研究而轻机理研究。在食品功能性配料及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的食品企业任重而道远,食品新技术的研发任重而道远,食品学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 次阅读|0 个评论
DLT项目背景介绍
liwei999 2010-1-12 03:23
[DLT项目背景介绍] BSO公司当时是荷兰第二大软件公司,总部在离阿姆斯特丹两个小时车程的 Utrecht 城。1982-1983年,由 Toon Witkam 先生牵头,在欧洲共同体资助下,完成了一项利用世界语作为媒介语(又称中间语言,interlingua)的多语言自动翻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传统的机器翻译多采取转换式(transfer),需要针对每一对源语和目标语编制专门的规则系统。这种转换法用于多语自动翻译,随着语言对的增加,存在一个组合爆炸的问题:n 种语言需要编制 n**2 套转换子系统,而采用媒介语则只需要 n(n-1)/2 套子系统。以欧洲共同体常用的8种语言计算,共有28个语言对,传统的系统需要开发出64套转换式规则系统,而采用媒介语则只需要16套子系统(8套翻译成媒介语,8套从媒介语译出)。这是简单的算术,所以媒介语方案对于多语系统的经济性早已成为共识,学者们争论的主要是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媒介语合适。另外一项共识是,自然语言(比如英语、汉语或俄语)作为媒介语是不合适的,因为自然语言普遍存在歧义和不规则的惯用法。理想的媒介语应该是规则而没有歧义的,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应该人造一套形式系统作为媒介语(比如当年由日本牵头的东亚各国合作的一项多语翻译开发系统使用的就是设计者自己定义的形式系统作为媒介语)。Witkam 不同意这种看法,主要论点是形式系统作为媒介语往往失之简陋,毕竟象语言这样复杂的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形式系统能够涵括的。不仅如此,形式系统虽然适合机器处理,可是作为中间表达,不如人类语言那样易读,不利于语言工作者调试系统。这样看来,世界语这种有了100年发展历史的人造语比较合适,因为原则上它的语法是不允许有例外的。不过,跟所有实际使用的人类语言一样,世界语仍然存在歧义现象。因此,可行性研究中,他们还是对世界语做了控制,尽量排除其歧义,以适应机器处理的需要。其中有一项设计很巧妙,用来区分结构歧义。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结构歧义的典型例子有所谓 PP attachment 的问题,即名词宾语后面的介词短语究竟修饰前面的名词还是谓语动词。比如:I saw the girl with telescope,如果是修饰名词,应该翻译成我看见了带望远镜的姑娘,如果是修饰动词,则应翻译成我用望远镜看到了那个姑娘。Witkam 小组提出的区别结构歧义的表达方法是,用介词跟前面的名词的空格数来决定:如果只有一个空格,那么机器就认为是修饰名词,如果是两个空格,则认为它修饰动词。这种表达方法的巧妙在于它用书面语的线性方式表达了需要三维的结构关系,方便了机器的还原处理。更绝的是这种表达不影响中间语言的自然性,毕竟人眼对于一个空格和两个空格是不做区分的,读起来跟普通世界语没有不同。 上述可行性研究在1984年赢得了荷兰政府经济部的资助,BSO 公司补足另一半,开始了六年的DLT (Distributed Language Translation) 分布式语言翻译的项目。所谓分布式,是设想该系统应用在电脑网络的环境下,源语到世界语的系统和世界语到目标语的系统分别在两端进行:在源语输入端遇到歧义,系统会直接提问作者以确定其含义,然后翻译成中间语言世界语,这是用所谓半自动交互式机器翻译来解决自然语言分析中最困难的歧义区分问题。(这个思路跟这几年流行的 semantic web 异曲同工,都是力求在源头上解决问题。)网络之间传输的是已经消除了歧义的世界语,各接收端根据需要,调用从世界语翻译生成目标语的程序,即用即调(on-the-fly),这个阶段是全自动的。这种分布式应用环境的设想似乎有点超前,如果推后五年,在网络热中寻找巨额投资是不困难的。可惜当年(1990)网络经济的概念还只是萌芽阶段。有人和,却没有天时地利。 DLT研究组在六年期间做出了原型系统(prototype),发表了详细介绍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印制精美的系列丛书,主持召开了一次机器翻译国际研讨会,与各国世界语者和语言学家合作,在统一的依存关系的框架下,编制了20多种主要语言的形式句法,应该说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迄今,这一项目由于其描述之详尽,不少教授列为计算语言学课程的辅助材料。 BSO的这个DLT项目由于有 Victor Sadler 这样的世界语元老级人物的参与和宣传,在国际世界语界影响很大,引起了各国世界语者的关注,大家(包括笔者)对它的期许很高,希望借助世界语和世界语者的支持,为大规模解决语言问题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世界语在系统的轴心地位也满足了很多世界语者的心愿,自愿为这个系统服务的各国世界语者很多,如果系统真到了大规模商业开发阶段,管理得当,这是一个不小的资源优势。记得当年听 BBC 中文广播电台,就有中国世界语者去信询问世界语的机器翻译问题,广播节目就特别介绍了荷兰科学家正在进行的 DLT 项目。可惜,1990年前后,他们在国际国内寻找后续资金的努力终于失败,研究组不得不解散,结束了这段世界语和机器翻译的蜜月期,令人扼腕。(不过,多年来,一直有人主张利用世界语机做器翻译做媒介语的方案。美国有一家公司 Unikom 做类似的尝试已经多年,不过也一直没有找到大笔资金做商业开发。其负责人跟我和Dan一直保持着联系。) 要想进一步了解媒介语和机器翻译的学术背景,可以参见我的 机器翻译的介绍文章 。 Comments (7) xfliu 12月 17th, 2008 at 12:18 pm edit 我的一个直觉是,语言的表达是模糊的,如果每次翻译的准确度为x%,那么以世界语作为中介两次翻译后准确度为x^2%。除非是技术文档,两次翻译后的文字可能是结构清晰,但是句子语义很别扭,甚至不能表达原意。 相反,一对一的直接翻译,可以在模式化的翻译过程中,强加一些特殊的修饰或处理,让翻译的句子易读。 不知立委如何高见。 (又注:你的机器翻译的介绍文章还没有细看。) 曾子后 12月 18th, 2008 at 2:06 am edit 语言的表达是模糊的,尤其是文学著作,可以是天马行空、飘逸朦胧,甚至反讽隐喻等等。。。。所以翻译被认为是再创作。。。。而现在结构的电脑是一个完整意义的机器,其优势体现在运算、速度、记忆、逻辑等能力,,,,,,而思考、创新、模糊判断与决策、学习等能力及其有限。。。。所以我对机器翻译研究工作完全持否定态度。。。 liwei 12月 18th, 2008 at 3:07 am edit 机器翻译面对的是资料,而不是文学作品。谁要读机器翻译的文学作品呢?除非为了搞笑。 xfliu 的说法是有道理的,通过世界语作为媒介语做翻译,是转手两次,质量会受到影响,总体不如源语到目标语转换基础上的翻译。用媒介语纯粹是为多语翻译开发的经济上的考量,而不是因为质量优越与双语转换法。 有人做过实验,就是勤勤恳恳的复印机,复印 n 次(n 足够大)也会模糊一片。 曾子后 12月 18th, 2008 at 3:25 am edit 资料该如何定义? 曾子后 12月 18th, 2008 at 3:28 am edit 我承认我所举的文学作品的例子太过偏颇,,但我坚持认为研究机器翻译是徒劳。。 期待被博主说服:-)) liwei 12月 18th, 2008 at 4:32 am edit 资料该如何定义? 非文学的文字。极端的例子包括天气预报。 事实上,机器翻译50-60年的研究历史上,公认的最成功的机器翻译的应用,就是加拿大的在英语法语之间做天气预报翻译的系统 Meteo. 由于领域的限制,翻译质量已经达到人工的水平。 机器翻译不是徒劳,已经是现实。如果网上的翻译系统让你感觉失望,至少你必须承认,如果你对某网页的语言一无所知的话,利用机器翻译,你可以获得信息,对该网页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是欧洲语言之间,其翻译质量是很可以接受的,有可读性。当然,也有很多生硬、别扭或者误译的地方。 机器翻译历史上,1966年(正好是中国文革开始,一切研究中断的时候),美国政府曾经对机器翻译项目做了一个评定,其结论与你说的一致,对机器翻译持基本否定的态度(史称黑皮书),断定机器翻译在可预见的未来是没有前景的。这个黑皮书使得美国50-60年代对机器翻译研究的大规模资助几乎全部冻结,机器翻译研究在美国和中国同时进入了寒冬。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完全否认机器翻译的研究和作用了。 曾子后 12月 18th, 2008 at 5:01 am edit 谢谢博主提供的信息,,我会去学习一下,,先保留我自己的看法。。 http://www.de-sci.org/blogs/liwei/archives/12461
个人分类: 世运资料|5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战斗在荷兰-01
热度 2 minnongda 2010-1-9 03:23
Wagening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 09.11.28 晚 来荷兰已经接近三个月了,晚上睡不着,想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荷兰虽然只是一个与台湾差不多的西欧小国,但是这里发生的很多事情,却让我这个从泱泱大国来的人,感到刮目相看。 上个周末,是瓦大bachelor的open day,可以用隆重和热闹来形容。所有的院系和实验室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布置站台吸引应届的高中毕业生和周围的居民前来观看,很多实验室都把自己的看家宝贝拿了出来。在生物系统实验室的前面,两个生物机器人正在做着采摘农作物的模拟实验。在生物技术前面的展台,一个小型的生物柴油装置已经运转了起来。在动物科学的展台,各种动物的解剖模型和书籍、poster也已经摆好。我们食品专业的展台更是摆满了各种食品和一套小型果汁澄清过滤装置。教授们更是轮番上阵,只要有学生前来,便详细的解释专业背景、发展趋势。在荷兰同学们的点头和教授们的微笑中中,我似乎看到了荷兰教育的人性化和竞争力。 北大校长曾说过大学主要有三个作用,一为教育未来,二为研究学术,三为服务社会。而遗憾的是,国内的大学真正做到以上三点的可谓凤毛麟角。纵观中国的大学,总是很少有面向公众开放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关起门来搞教学、搞研究。很多大学生读到大三还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是干什么的,甚至一半的同学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在大学里蹉跎岁月。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又何尝不简单呢,学一学荷兰,只要有一个open day,让学生在没有入学前就通过一系列的途径找到自己的专业取向,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上课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荷兰和中国文化的差异。荷兰特别重视model的应用,尤其重视计算机模拟在生物反应器设计、发酵工业上的应用。用老师的话说,建立数学模型,用软件求解模拟,会省很多的人力、物力。但是在国内,更强调直接去实验。 有一个细节,上完课后,这里的老师总是自己亲自把黑板擦干净以方便下一堂课的使用,但是在国内很多时候都是上一堂课的黑板由下一堂课的老师去擦。事情虽小,但素质的体现却不小。 瓦大有很多老师都很nice,尤其是我们下午上的bioreactor的老师,只要看到我们在讨论问题,总是主动的靠过来。关心的询问我们有什么地方不会,而且解答问题总是很耐心,有的时候问他问题,只要他不会,他就会很明确的说 I am sorry,i do not know。这样的老师真的是很可爱又可敬。 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我们既不富也不强。只有拥有大国心态,勇敢的接收一切发达国家的优秀的东西,我们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好。荷兰以弹丸之地却创造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大国和世界前十的人均GDP,可见竞争力对于荷兰人不只是说说而已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的路还很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553 次阅读|7 个评论
战斗在荷兰-01
minnongda 2010-1-9 03:23
Wagening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 09.11.28 晚 来荷兰已经接近三个月了,晚上睡不着,想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荷兰虽然只是一个与台湾差不多的西欧小国,但是这里发生的很多事情,却让我这个从泱泱大国来的人,感到刮目相看。 上个周末,是瓦大bachelor的open day,可以用隆重和热闹来形容。所有的院系和实验室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布置站台吸引应届的高中毕业生和周围的居民前来观看,很多实验室都把自己的看家宝贝拿了出来。在生物系统实验室的前面,两个生物机器人正在做着采摘农作物的模拟实验。在生物技术前面的展台,一个小型的生物柴油装置已经运转了起来。在动物科学的展台,各种动物的解剖模型和书籍、poster也已经摆好。我们食品专业的展台更是摆满了各种食品和一套小型果汁澄清过滤装置。教授们更是轮番上阵,只要有学生前来,便详细的解释专业背景、发展趋势。在荷兰同学们的点头和教授们的微笑中中,我似乎看到了荷兰教育的人性化和竞争力。 北大校长曾说过大学主要有三个作用,一为教育未来,二为研究学术,三为服务社会。而遗憾的是,国内的大学真正做到以上三点的可谓凤毛麟角。纵观中国的大学,总是很少有面向公众开放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关起门来搞教学、搞研究。很多大学生读到大三还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是干什么的,甚至一半的同学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在大学里蹉跎岁月。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又何尝不简单呢,学一学荷兰,只要有一个open day,让学生在没有入学前就通过一系列的途径找到自己的专业取向,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上课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荷兰和中国文化的差异。荷兰特别重视model的应用,尤其重视计算机模拟在生物反应器设计、发酵工业上的应用。用老师的话说,建立数学模型,用软件求解模拟,会省很多的人力、物力。但是在国内,更强调直接去实验。 有一个细节,上完课后,这里的老师总是自己亲自把黑板擦干净以方便下一堂课的使用,但是在国内很多时候都是上一堂课的黑板由下一堂课的老师去擦。事情虽小,但素质的体现却不小。 瓦大有很多老师都很nice,尤其是我们下午上的bioreactor的老师,只要看到我们在讨论问题,总是主动的靠过来。关心的询问我们有什么地方不会,而且解答问题总是很耐心,有的时候问他问题,只要他不会,他就会很明确的说 I am sorry,i do not know。这样的老师真的是很可爱又可敬。 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我们既不富也不强。只有拥有大国心态,勇敢的接收一切发达国家的优秀的东西,我们才能发展的更快、更好。荷兰以弹丸之地却创造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大国和世界前十的人均GDP,可见竞争力对于荷兰人不只是说说而已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的路还很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兰州的兰是马兰
chni 2009-8-30 04:23
王立西行三七二十一之十四 兰州的兰是马兰 关于兰州的猜想 爱国,不谈主义,先谈情感。没有情感的爱国主义者,随时可以去国,甚至随时可能叛国。有爱国情感的人,走到哪里他都敢于挺直腰杆说我是中国人。没有情感基础的爱国主义,很可能流于空洞的口号,所以有些连中国国籍都不想要的人,他仍然敢自诩为爱国主义者。但是,对于那些连不要中国国籍都不想要的人,他仍然敢自诩爱国情感深厚吗?完成最高法院讲师团在甘肃的第一讲后,本来很开心,但和友人谈及近期炒作中的一部电影,我真的很光火了。呵呵,当然我自己的爱国情感,却也是一种纯粹的爱国没有家乡观念,于是,只要是中国,走到哪里,我就热爱哪里与谁不说俺家乡好的那种爱国情感,又有一点小小的不同了。比如这次最高法院讲师团的西北行,我是走到西宁热爱西宁,走到兰州热爱兰州。 我热爱兰州,于是,在兰州我就很想弄清楚兰州的兰,究竟是什么兰。有了问题就爱问清楚问明白问到把自己都问烦,大概是我的一个毛病,毛病在一定条件下就是赞美从五笔字型的字根看, TFUG 既是赞美,也是毛病。譬如我在荷兰一所大学做客座研究员时,头一件事就是要搞清荷兰的兰是什么兰,呵呵,我说的当然是郁金香啦。我们把它种盆里,荷兰人却把它种在地里,结果种在盆里的郁金香经常会连盆扔掉,而种地里的郁金香却把荷兰变成了郁金得的国度。兰州的兰,是什么兰呢?我在兰州用了一周的时间,问人没问出个因为来,查资料也没查出个所以来。 于是,我, 王立老 教授,嗯,今天在兰州说一个猜想:兰州的兰是马兰。我猜想兰州的兰是马兰,并非无端地猜无端地想,而是有根由地猜想。 从土壤看,兰州的兰宜为马兰。兰州的土壤是黄土,是典型的马兰黄土。这里的马兰黄土,不仅和各地的马兰黄土一样直立性强,水溶性也强,遇旱直立,遇水即溶,呵呵,可能比速溶咖啡遇水还要速溶呢;而且,兰州的黄土层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马兰黄土层较厚的地区之一,很多地方的马兰黄土层只有 10 -30 厘米 厚, 但 兰州一些地方的马兰黄土却可以厚达 50 厘米 。马兰黄土通常适合生长马兰 ,对于中 国兰和 君子兰等名贵花卉并不 十分适宜 。 所以,我猜想这里在古代很可能是一处长满马兰或开满马兰花的地方。 从皋兰山看,似可解为马兰。有人说也可能是皋兰山下之处所。但须知皋兰山本来就是一座覆盖着厚厚的马兰黄土的山。古代如果在山下有水的地方,或是很久以前兰州小城周围长满马兰,均可将此小城解说成马兰之州。 从植物看,可解说成马兰之州。记得从西宁到兰州的中上,到处都以看到道路两旁长着许多马兰。其实河湟地带及河西走廊都是马兰生长之地。这里盛产马兰也就不为奇怪了。 从丝绸之路的几个城市命名方式看,似有马兰之意。河西廊的几个历史名城和当代城市,似是因当地盛产马兰而得名。马兰性喜在土质疏松或沙土地生长。只要有适量的水分,马兰即可生长得很好。楼兰古国之所以得名,恐怕是与这种植物不无关系的。此地沙质土封,加之河流成泊在侧,最是适宜马生长,因马兰而得名也属合理。但由于文明的消失,万难考证。再如新疆马兰,在开发建设之前,那里就到处生长着野马兰,所以人们便以此命名了马兰地名。地处丝路要冲的兰州,更得黄河之水,又兼马兰黄土土质,可能这里的马兰生长得比其他地方还要好得多了。由此看来,兰州、楼兰和马兰,很可能都是马兰开花的地方。 由此,我以为兰州很有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以马兰得名。呵呵,都说上了点年纪的人容易固执,而我仅仅是猜想了一下,如有持之有据之别说,我愿从善如流。这里,我只是抛个砖头,希望引起广大兰州市民的兴趣,大家一起弄清兰州之兰究竟是何兰!知道城市的文化底蕴,这也是每个兰州人的权利和义务呀。 一周过得好快,又到了该由兰州赴银川的时候了。临行,我以此文为兰州设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040 次阅读|9 个评论
看荷兰人如何办科技期刊
热度 2 yangwenzhi 2009-8-22 10:49
我有幸与中国科协期刊考察团一行7人,于2009年2月1621日对荷兰的科技期刊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团主要访问了荷兰爱思唯尔、威科等出版集团,考察了编辑出版、期刊管理、电子数据平台建设等流程;考察团还向国际同行介绍了中国科技期刊(特别是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的概况、发展趋势及措施设想;就国际科技期刊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方向,以及双方的出版合作与交流进行了广泛和较深入的研讨。考察团感受颇丰,所取得的经验和收获,对于我们把握世界科技期刊的发展态势,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我国科技期刊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荷兰科技期刊出版的概况 荷兰地处北欧,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被喻为欧洲花园。荷兰国土面积(41864平方公里)不大,约为北京的4倍,人口不到1600万。荷兰国家虽小,却不仅在商贸领域,而且在学术领域,都堪称世界大国。荷兰是欧洲文化的交汇处,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使荷兰具有了多元文化的特征。荷兰国家教育文化科学部自称荷兰是思想和知识的转运港,此次考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也认识到了荷兰这个非英语的小国如何能成为世界出版大国。 在16世纪到17世纪,荷兰是世界出版业的中心。荷兰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国家,虽然官方语言是荷兰语和弗里西语,但受过教育的荷兰人几乎都能讲英语。语言优势、国际化和宽松的出版环境形成荷兰的出版传统和国家优势。英语在企业和学术等领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以学术出版著称的爱思维尔目前反而没有荷兰语期刊。这种国际化、全球化可能与荷兰国土和市场狭小、资源有限有关,拓展海外市场对出版商来说非同小可。不仅在出版市场,出版资源也是如此,大多数出版社的编辑、印刷和物流等大多数职能分别由设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分担。如,爱思唯尔的电子产品大多在印度和菲律宾生产完成,因为当地有语言和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人工成本相对比荷兰也低得多。同时,荷兰出版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开放政策。荷兰出版发展初期,在当时欧洲许多国家,出版业一直没能从禁锢中解脱出来,出版业尚不是一般大众所能从事的行业,在英国只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少数出版社拥有出版权。由于荷兰政府放松管治,各出版商以市场求生存,出版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交易、出版形态和印制手段的革新和发展,从而奠定了今天荷兰出版业发展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大中型出版公司逐步增多。20世纪80年代,为了扩大出口,以英文出版的科技图书与期刊的品种增长很快。目前,荷兰有各类出版机构1800多家,其中商业出版社500多家。荷兰报刊发行始于1618年,现共有日报近90种(其中全国日报8种),综合性和专业性期刊约4000种。 通过考察,我们清晰地感受到,荷兰科技期刊出版业有自身的特点:一是有促使其出版业不断成长的历史渊源;二是有雄厚的学术研究和出版发展研究作背景;三是有世界较为通行的语言英语出版环境;四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全球化商业出版体系比较健全。 二、对爱思唯尔和威科出版集团的考察 爱思唯尔、威科出版集团是荷兰商业出版公司的佼佼者。为此,考察团重点以爱思唯尔、威科两大出版集团为入口和重点,深入了解了荷兰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的状况及其运作模式,以期对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的发展更多的启迪。 (一)里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公司 里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公司是荷兰这个出版王国的一颗明珠,它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知名度相当高。爱思唯尔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主要业务遍布在世界各地。集团内除了销售和印刷等部门以外,还设有科技出版集团(ScientificPublishingGroup),科技出版集团包括有爱思唯尔出版社、北荷兰出版社,以及其他一些出版部门。 目前,在全球科学、技术、医学(STM)期刊出版领域,2000多家主要出版机构出版2.3万多种期刊,全球研究者和文章都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95%以上的文章可以通过在线找到,STM期刊出版市场每年产值大约为20亿美元。爱思唯尔出版其中的STM期刊2300种,约占全球同类期刊总数的10%,而全球每年出版的英文研究性文章的26%来自爱思唯尔。从2000年至今,爱思唯尔用于数字化出版投资总额已超过3亿欧元,其中:投资到期刊的ScienceDirect平台的资金达2亿欧元、同行评议编辑出版体系建设1500万欧元、编辑系统4000万欧元等,使之在运用新技术方面始终据世界领先地位。爱思唯尔的STM期刊数据库已在全球的研究人员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有资料认为中国高校的研究人员对爱思唯尔的STM期刊数据库的依赖度为59%),ScienceDirect为100万的研究者和科学家提供900万篇期刊论文的检索服务。2004年,爱思唯尔开发了Scopus文摘和索引数据库,以及为医疗卫生研究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的MDConsult。爱思唯尔在全球26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拥有7000多名雇员,其中在荷兰总部工作的就有1000人,其STM期刊产品行销180多个国家。近几年来,爱思唯尔的STM期刊仍然以每年新出刊18种的速度不断发展。从其发展历程看,爱思唯尔一直紧跟时代步伐,从而保持着科技出版的领先地位。中国的科技期刊出版与之比较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爱思唯尔拥有2300余种的STM期刊群,究其如何管理与规划,是我们此次考察、访问和交流的重点。考察发现,爱思唯尔对期刊群的管理理念非常简约,但不简单。爱思唯尔管理部门的职员全是专业职业素养较高的专门人员,并且按照STM大学科期刊群分类管理的需要,在集团内部的相应管理部门(如,化学出版部、医学出版部等)以及相应综合性管理部门(如,网络出版部、市场营销部等),由这些部门进行专业运作。在考察中,我们发现爱思唯尔在对STM期刊群管理上是按照分类跟踪、深入分析、评价反馈的方式进行的。即,爱思唯尔把2300多种期刊分为若干学科(或门类)期刊,由相应的管理部门根据市场销售和用户反馈的情况,以及来自于作者、编辑部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科期刊群管理专家团队、综合管理部门专家等的集体讨论和定量化分析,提出对其每一种期刊的个性化管理的策略和关注的重点,以及发展的方向和措施。在具体操作上,爱思唯尔根据每种期刊的评价数据和结果,分别标注为绿色、黄色、红色等3种颜色。标注绿色的期刊,表明运行状态正常、良好,不需过多注意;标注黄色的期刊,表明在某些方面有一定不足或问题,需要改进,须根据这些问题加以具体指导和提出具体改善措施;标注红色的期刊,表明进入警戒状态,其期刊存在严重问题,须投入足够精力予以关注和观察,深究其发展方向,研究提出是否继续出版的取舍决断,以及明确的期刊发展对策措施。爱思唯尔专家对每种期刊的某些指标提升过快或下降过快,都给予重点关注和深入分析,并不是强调指标提升越快越好。 爱思唯尔按照国别对不同国家的STM期刊的重要学科领域、研究性论文、论文质量,以及作者分布等进行定量化分析,进行分类管理,他们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他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的研究性论文和STM期刊处在第4象限,即数量增长极快、但质量略处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属于极具市场潜力的国家。因此,爱思唯尔对我国的研究性论文稿源和STM期刊信息的发展走势,以及中国的研究者和科学家对期刊信息的市场需求等非常看好,对中国科技期刊市场发展充满着期待,中国将是今后很长时期内爱思唯尔市场开拓和发展的重点国家。爱思唯尔的专家认为,从他们的营销战略看,中国的研究性论文和STM期刊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研究性论文的质量和英文语言文字水平。 (二)威科集团(WoltersKluwer) 威科集团(WoltersKluwer)成立于1878年,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但业务遍及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为世界五大出版公司之一。威科集团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涵盖医学健康、税务、财会、金融、法律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与考察团交流中,威科集团的专家重点介绍了他们的专业数据服务平台(Ovid)的建设理念、技术与运作状况。目前,Ovid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医学信息平台,隶属于威科下属的健康出版事业集团(WoltersKluwerHealth,简称威科健康集团)。威科健康集团2006年总收入是8.23亿欧元,近年业绩持续增长,专业教育板块是业绩增长的亮点。Ovid数据库收集全世界的所有医学健康类(他们不分层级、追求全、有应用价值;不分语言)的专业期刊、专业书籍等专业信息,为医生提供临床解决方案,为病人施药提供咨询,为研究人员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为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提供学习服务等,其服务界面非常人性化,平台的互动性良好。Ovid除建立自己独有的数据库外,也选择与爱思唯尔的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等世界上的一些实力较强的综合或专业数据库合作,通过文献查阅流量来实现结算和利润分成。Ovid服务的构成比重为:医药解决方案32%、临床解决方案7%、专业教育26%、医学研究35%。根据TNSGlobalImageStudy2007年的报告,Ovid在医学信息服务领域,无论在技术领先性、数据质量以及用户检索体验等方面,均排在全球第一。在北美,93%的医学图书馆、97%的教学医院和87%的美国医院(床位在200张以上),以及30家最大医药企业均使用Ovid平台和医学数据库产品。我国多家医院和医学科研院校也使用该产品;国内最大的在职医学教育、医学信息和医生数据管理企业好医生网站宣布,将与威科达成合作,引进其Ovid文献服务平台、ClineGuide辅助诊疗智能系统等大型系列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国广大医药科研人员及医护人员提供最前沿的医药科研信息及教学资源服务。 威科集团也在其他领域积极开拓其中国市场,参与交流的威科集团全球CEONancyMcKinstry在她出访中国时曾表示,中国的开放政策为出版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其旗下的CCH(CommerceClearingHouse)公司是世界领先的专业信息出版商,产品包括书籍、活页、电子产品和网络等多样化形式,以优质、可靠、及时和方便查阅的特点享誉全球。据悉,CCH在国内注册的商律(北京)图书销售有限公司已取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图书零售企业营业执照,这将是国内首家外商独资的专业零售出版书店。在我们学习国际先进出版集团经验之时,国外的出版集团早已迈出了他们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 (三)荷兰科技期刊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结合考察和与荷兰科技期刊管理专家的交流,同时在考察团内也展开了热烈讨论,概括起来有以下主要认识和启示。 第一,科技期刊出版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势不可挡。 考察表明,无论爱思唯尔,还是威科,均突破了荷兰国家属地出版和市场的概念,其基本理念和运作完全是全球化思维,基于全球范围内市场竞争(采购、销售,并购、合作等),使其成就为无国界的极具竞争实力的科技期刊出版公司。在信息化社会,世界已经变平,中国科技期刊出版要获得与大国身份相适应的国际地位,具备世界眼界,顺应世界科技期刊发展潮流,融入全球科技期刊出版体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科技期刊出版的市场竞争与合作,加快科技期刊理念、运作的国际化,这是不可跨越的门槛。科技期刊出版(包括作者、审稿、编辑、生产、服务平台、物流等)的全球化,以及科技期刊资源配置的属地化和本土化,不仅大大丰富科技期刊的资源,节约期刊生产和交易成本,而且也拓展了科技期刊的市场容量,增强产品的学术认同和文化认同。爱思唯尔、威科正是利用全球化的资源和市场定位,才得以位居世界大出版公司的前列。 与西方科技期刊强国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既有优势,也有明显缺陷。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研究论文产出数量不断增长,同时科技期刊信息的消费市场巨大。但在科技期刊国际化方面,我们仍然面临许多难题:一是期刊的语言难题。我国是非英语国家,而目前顶级科技期刊基本被英语语种的科技期刊所垄断,我国科技期刊绝大多数为中文期刊,即使是英文期刊语言水平也存在某些问题。中文科技期刊服务于本土与服务全球(国际化)很难两全。二是期刊的声誉难题。我国虽然科技论文产出不断增加,但因为不是现代科技的起源地,也不是世界的科技中心,科技期刊的历史不长、声誉不高,对全球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吸引力不够,期刊的全球性销售受到制约。目前,我国科技期刊中1970年以前创刊的不足10%,80%的科技期刊的刊龄不足30岁。三是期刊的导向难题。我国办刊受非学术性评价主导,官本位和功利性的职称、学位、评奖制度等深深影响着科技期刊的走向,科技期刊的体制和制度安排不完善,促使我国科技期刊在追求评价指标中不能自己、不能脚踏实地,同时也导致国内优秀论文大量流向外刊,这不利于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这些现实既是我国科技期刊的特色,也是我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填平这些鸿沟,将是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二,数字化与集团化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察表明,爱思唯尔、威科完全基于世界是平的基本理念发展的现代科技期刊的基本走势,目前均以科技期刊数字化产品作为主要营利产品,并为此奠定了他们的盈利模式。目前,从世界范围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科技期刊发展奠定了科技期刊新型出版形态数字化出版期刊的基础,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由传统的阅读纸质印本期刊向通过网络收索、选择、获取、阅读、引用科技期刊信息方式的转变,使得科技期刊的在线和数字化出版日益风行。在线出版平台(数字化出版平台)、与客户交互的平台背后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使这些平台上集成海量的期刊信息(主要靠采购获得,而不是完全自己出版),彰显出比阅读纸质印本期刊、查阅图书馆藏研究文献等越来越及时、方便和高效的独特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群(主要是研究信息机构集团采购)。目前基于数字化科技期刊商务的在线出版平台,以信息套餐、捆绑销售、大宗交易、大额订单等方式统领着科技期刊信息流动的潮流,促使在线获取科技期刊信息正在成为现代研究人员获取文献的主要途径,研究人员对在线出版平台的高度依赖,引领着科技期刊的在线数字出版逐步取代其印本文献。 考察发现,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使科技期刊出版除了坚持同行评议、质量为核心这个根本宗旨不变外,科技期刊出版理念、出版形态、出版规模、流通方式等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出版在国际上还缺乏话语权,虽然已有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等国内著名的科技期刊综合性数字化出版平台,但其国际化程度仍不高,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主办期刊的在线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和国际化更是滞后,在这方面根本不具备和其世界同行竞争的实力。实践证明,科技期刊在线数字出版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需要获得持续的财务支撑,这就需要集成和优化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同时获得财务收支的平衡或有余,这些只有在科技期刊集团化的体制下才能完成、才能持续。要使我国科技期刊作大作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在世界科技期刊之林谋得一席之地,除提高质量水平外,必须彻底改变我国科技期刊主办和出版高度分散、资源配置低效、办刊能力不高等现状,走集群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化,未来几年将进入我国科技期刊优胜劣汰的时期,科技期刊的主办权和出版权、资产的兼并和重组将是主要趋势。 第三,科技期刊信息服务的市场细分正在加剧进行。 目前世界范围内科技期刊信息服务正在加剧市场细分。考察中我们有以下感受:一是科技期刊按照学科、专业的进一步细分趋势非常明显,爱思唯尔每年出版的新刊达18种之多,而我国每年批准的新刊与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受刊号数量控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应该创刊的科技期刊得不到批准。二是科技期刊信息服务出现综合和专门两种细分方向。如,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和威科的Ovid都是当今运作较为成功的数据信息服务系统,但这两个信息服务平台却有着各自的鲜明特点,即综合求优、专门求全。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是一个STM期刊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涵盖的学科较多,据介绍,未来几年爱思唯尔在线数字化出版的期刊数将有所减少,其选择期刊信息来源标准将更加严格,主要把握各学科最前沿的发展信息,因此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遵循综合求优,寻求的发展目标是:求高、求精、求优。威科的Ovid主要以医学和健康服务为主,是个专业性、个性化的数据库,据介绍,其信息来源强调要尽可能地全面,其不仅包含期刊信息,还有电子书等各种载体的信息,让使用者搜索一个问题时得到最全面的解答。三是专门性、个性化的学科性科技期刊信息平台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目前,由于科技期刊在线数字出版的排他性,以及信息消费市场的有限性,对科技期刊源信息的争夺竞争日趋激烈,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生存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但基于优势学科群基础上建设专业性、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学科内聚力强、服务对象明确、产品个性鲜明,同时能提升期刊群体的谈判地位、不需要出让科技期刊的在线数字化出版权(掌握主动、留住增值利润)、可以平等地与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合作和竞争。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应首先建设自己的科技期刊专业数据信息服务平台。 第四,科技期刊出版的竞争更加集中增值服务方面。 爱思唯尔的副总裁PaulEvans教授在谈到爱思唯尔的未来发展方向时讲了一个小事例,其数据库可起到猎头公司的作用,如把某一学科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机构和作者均进行排名,发表论文有效引用率最高的作者可能在一个不出名的研究机构里,发表高质量论文较多、科研力量较雄厚的机构看到这个结果,便极有可能去和这位作者沟通,请他来自己这里工作,以壮大自己的科研实力。Evans教授表示,当多年前他专注传统出版业时,也认为这不是科技出版份内的事,但现在,这些都是科技出版者可提供的信息服务。威科健康服务部副总裁MarkSchregardus在介绍Ovid时,更是多次强调Ovid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即使不是专业人士,只是想对自己健康有所了解的大众人士也能在其中得到所寻求问题的答案。确实,时代已在变迁,客户需要何种服务、我们能提供什么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我国的大多数科技出版者还固守和拘泥于传统的出版理念。 三、对我国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有科技期刊5300多种,其中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主办期刊960种(其中有580种被国际检索工具或系统收录)。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崭新的发展形势,通过考察,借鉴荷兰科技期刊的发展经验、启示,考察团就我国科技期刊特别是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制定科技期刊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 建议明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目前世界科技期刊的竞争态势和外刊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冲击得严峻形势,制定我国科技期刊的国家战略,制定我国科技期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切实指导和引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 (二)建议给予我国科技期刊更多的政策支持。 借鉴荷兰科技期刊出版的宽松政策环境,结合中国国情和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议国家科技期刊出版管理部门科学界定科技期刊出版的属性,赋予科技期刊的非营利出版属性,并确立相应制度安排,如在实行市场配置资源前提下,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实施对科技期刊(特别是优秀学术期刊)的政府资助,实施科技期刊的国家减税或免税政策。建议区别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属性(国家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实行不同的政策支持,在国家已经明确公益性出版单位、经营性出版单位政策支持的同时,切实增加和完善对科技社团主办科技期刊的政策支持,充分体现其非营利的组织属性。 (三)努力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借鉴国际上科技期刊集团化运作的经验,建议加快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进程,切实解决我国科技期刊的分散、重复办刊问题,完善有实力科技期刊出版机构跨地域兼并重组的具体鼓励政策和具体政策措施;切实贯彻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知识创新工程和科学技术进步,对于较高学术水平、填补学术领域空白的自然科学期刊予以政策倾斜,推动优秀科技期刊进一步做大做强。 建议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要以科技期刊集群化为重点,深入研究和寻求妥善解决影响科技社团期刊出版体制改革进程的诸多无法绕开的实质性问题,如科技社团期刊经营主体资格问题、科技社团主办期刊的广告经营主体资格问题、科技社团主办科技期刊广告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界别问题、科技社团具有设立期刊出版机构的出资主体资格问题、科技社团作为非营利组织如何在出版体制中转制问题等等。始终坚持专家办刊,坚持科技期刊的同行评议机制,保持科技期刊的核心价值;同时要积极开发科技期刊市场,坚持科技期刊的市场运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科技期刊营销模式;建立完善以学科为逻辑维度的期刊集团化的出版机构,实行跨主管、跨主办、跨承办、跨地域、跨层次的科技期刊出版合作或资本联合,支持建设所属全国学会层面的科技期刊联盟、集群、集团,激活科技期刊集群化的内驱力,有效连接小期刊、大市场的;建立完善科技期刊真正的出版法人治理结构、新型的集群化的资本运营模式、决策与执行的权力运行结构、可操作性的利益分配机制。 (四)努力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水平。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处在发展初级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的局面,建议在强化支持的同时,加强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规划协调、科学布局、指导服务,克服低水平重复、减少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建议中国科协要积极推进具有规模学科期刊群的全国学会期刊数字化建设,完善期刊在线编辑处理系统和编辑流程网络化的基础上,支持建设学科期刊的全文数据库与在线数字传播系统,建立良好、持续地运营模式。 (五)充分发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工作的对外交流作用。 建议采取适合中国科协的期刊业务管理身份的方式,加强与国外期刊业务交流和往来;积极寻求国外科技期刊机构与专家为中国科协的期刊发展提供建议和帮助;主动邀请国外科技期刊机构联合举办或参加举办非商业性的期刊学术交流活动,以及非商业性期刊业务培训班;积极选派国内科技期刊业务骨干到国外科技期刊机构访问或研究等。
个人分类: 学术期刊|6869 次阅读|4 个评论
斑驳破落的马六甲掠影
热度 1 qlms 2009-4-25 23:06
马六甲海峡,我想大家都不会太陌生,都知道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水道,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附近。其实不仅有马六甲海峡,在马来西亚还有马六甲城。一直到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马六甲海峡上最重要的港口,如今,与港口相关的业务,大部分都转移到了新加坡,所以古城马六甲城就看起来有点斑驳。2008年春节,随旅行团参加了在马来西亚的4日游,途中匆匆看了一下马六甲古城,现发几张照片上来,供大家欣赏。 那天中午的天气不是很好,照片是站在葡萄牙古城门附近的高地俯瞰马六甲海峡,海峡上有三三两两的小船,没有一点现代化大码头的风采。 这棵并不是很粗的树,却是马六甲城市名称的由来。据说欧洲的探险家第一次在这里登陆的时候,问当地的马来土族,这是什么地方,土族以为是问这棵树是什么,就用当地的语言回答说,马六甲,于是,这个城市就被欧洲人称之为马六甲,海峡被成为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城是随着欧洲到亚洲的交流而发展起来了,早年的时候,城市里面有葡萄牙,荷兰的很多城堡,现在这些城堡基本都只是剩下了残垣断壁,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有点类似烟台港附近那些欧洲国家当初建立的领事馆。 就在这些残垣断壁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西洋文化的影子。 如今的马六甲城,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这个城市很多西方的基督教的教堂。 当地华人在春节那天,喜欢和家人一起坐花车上街。 其实不仅欧洲探险家们很早就到过马六甲,中国人也很早就到达过这里。这是三宝庙,是纪念郑和的,因为郑和的名字叫做马三宝。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朱镕基等都在访问马来西亚的时候,到此庙来参观。 这是三宝庙里面的三宝井,相传是郑和帮助当地人在马六甲城凿的第一口井。 说马六甲城斑驳凄凉,主要说那些古建筑给人的感觉,其实马六甲整体来说,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市。这是马六甲郊外的景色。
个人分类: 镜头看世界|3643 次阅读|2 个评论
荷兰印象
热度 1 sunon77 2008-12-31 07:46
又是新年,圣诞节大街上出奇的冷清,一如中国人春节时的关门闭户。终于偷了个闲,和来所里访问的Z教授去听了一场Dresden交响乐团的圣诞音乐会。曲目有很多节日气氛的大华尔兹和浪漫曲,感觉真是声音的一场盛宴,美得让人如醉如痴。乐队一如德国乐队的传统,非常得干净利落。中间有一大段小提琴、钢琴和单簧管的独奏,宛如优美的女郎在水前的低眉独吟,忧伤而曼转。 又是新年,正好有若干荷兰旅行时的照片,与大家分享。这是一段当时在飞机上用PDA上快速手写下的文字 : The Netherlands is just like 江南水乡in China. There are rivers everywhere. When you look down upon from the airplane, it really looks like a green chess board, with so many regular rivers crossing square green fields. The beautiful sunset was like a naughty kid, jumping from one river to another, making your heart full of delight and joy. 朋友住在一座名叫Utrent的小城。整座小城最吸引人的就是一条蜿蜒的运河。运河的两旁是鳞次接比的小而有特色的酒吧、餐馆,画廊和手工艺术品作坊。有的就在河边摆着长桌子,一群巧手的妇人们正在木器上描画荷兰特色的图纹。荷兰是一个奶牛、风车和郁金香的国度。荷兰人非常爱花。适逢周日,教堂背后的集市上排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父亲喜欢种花,因此买了各色的郁金香,将来邮寄回去。Utrent的教堂历史悠久,大概有六百年的历史,可惜在荷兰当年的文化大革命(新教冲击旧教)当中,很多珍贵的优美的雕塑都被砸毁,只剩下残垣断壁,令人遗憾。 Amsterdam 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甚至有水上的公共交通船,城中重要的地方都可以到达。最让人一见倾心的是荷兰的国立美术馆和凡高画廊。许多荷兰画派的大家如伦勃朗、F.哈尔斯、J.维米尔及J.van雷斯达尔等,在这里都能看到其原作。国立美术馆的对面就是Amsterdam的音乐厅,一座非常古典而优雅的建筑。荷兰之古物艺术,于斯为盛。 荷兰在性格上近于日耳曼民族,应该传统保守才是。但是荷兰的社会制度非常宽松:比如在所谓的Coffee house, 可以合法的使用大麻。而在古老的火车站附近,风情万种的橱窗女郎和打着小旗排队参观的日本游客,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水上巴士 水上巴士 2 荷兰式的建筑 橱窗女郎集散地 荷兰皇宫 水岸公园 建筑 2 建筑 3 风车 建筑 4 风车 2 郁金香 1 郁金香 2 END
个人分类: 欧游心影录|7170 次阅读|8 个评论
You, far piano 遥远的钢琴???
hurrylai 2008-9-23 11:37
随一个华人旅行社去荷兰,参观红灯区是一项计划中的节目。令人吃惊!荷兰是如此的开放女郎身着三点,在大玻璃橱窗里搔首弄姿,从橱窗可以望见的,就是她身后的工作间装潢不错的大卧室,King Size的柔软华丽的工作台。 导游小潘解释说,如果揽到活,就将窗帘拉起来......。 我正在吃惊之中,一个揽活的小姐走了过来,笑容可掬地用英语对我说:来吧,来吧,来玩玩吧! 我连忙用英语说:不 ,谢谢! 小姐打量了我一下,问:中国人? 我说:是啊! 她突然异常高兴起来:来吧来吧!然后说了一句我没听懂的英语:You, far piano ! 我愣了,不懂!琢磨着遥远的钢琴? 对不起,没听清。我赶快再问。 You, far, piano ! 她一字一顿,清清楚楚又说了一遍。 ......?还是不懂啊!真TM见鬼了! 这时导游小潘气急败坏地走过来叫我: 你搞什么搞!还不快走! 你等等,别急嘛,帮我听听她说什么?她那句英语我怎么不懂啊?钢琴?还遥远的钢琴!我不想留下疑问而离开,那会让我整个旅游心情大打折扣。 等小潘听完,笑得说不出话来,弯着腰,差点要趴下了! 她到底说的什么嘛?!我真想踢他一脚! 你,哈哈,你不懂啊?哈哈哈,她说:有发票呢!让你回去报销! 啊!?发票她也懂?怪不得听我是中国人那么高兴呢!这,这也能报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