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齐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074为了子女成才,你应创造怎样的家庭环境
ggjjhh 2016-2-5 05:44
为了子女成才,你应创造怎样的家庭环境 高金华 编译 现代社会,繁忙的人生。父母忙工作,子女忙学习,一家人往往在夜幕降临时才能聚在一起。除了节假日和睡眠时间,孩子们在家活动的时间大大少于在学校的时间。但是,短暂的家庭生活却在学生的成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读者文摘》公布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对渴望子女成才的中国家长会有所启迪。 他们从美国各地中学生里选取有代表性的对象,共2130名学生参加了测验。根据联邦测试大纲━━《教育进步的国家标准》,在地理、历史和数学等5个学科各提出8个问题,共40题,对学生进行笔试。30个题目以上回答正确视为得高分。然后,让学生填写一份有关家庭情况的表格,研究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特性。 尽管象在其它调查中所看到的那样,不同类别的学生得分不尽相同。父母是大学毕业的孩子比父母学历低的考得好,白人比黑人更趋向于得高分,男孩比女孩得分也高一些。但是,在每一类别中良好的家庭环境都是得高分的重要因素。 孩子们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 ┏━━━━━━━━━━━━━━━━━━━━━━━━┓ ┃ 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学生53%得高分。 ┃ ┃ 仅同母亲一起生活的学生只有41%得分较高。 ┃ ┗━━━━━━━━━━━━━━━━━━━━━━━━┛ 家庭是否完整造成了12个百分点的差距。一个完整的家庭能够给孩子更大的促进。华盛顿市得高分的学生18岁的卢克·普里斯克从他婚姻美满的父母那里学到了关键的课程:忍耐力和达到目标的责任感。他说“他们的榜样使我决心百折不挠”。卢克在课余时间里打工挣钱,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读大学。 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子女是爱情的结晶。当夫妻关系出现裂痕时,双方也有义务为孩子们着想。为了子女成才,夫妻双方应该努力消除分歧、维护家庭的完整。 孩子们需要一个和睦的家庭 ┏━━━━━━━━━━━━━━━━━━━━━━━━┓ ┃ 充满自信、认为家庭生活“相当好”或“非常好”┃ ┃的学生54%得高分。 ┃ ┃ 缺乏自信、认为家庭生活“不好”或“很糟”的学┃ ┃生只有36%得分较高。 ┃ ┗━━━━━━━━━━━━━━━━━━━━━━━━┛ 家庭是否和睦促成了18个百分点的差异。调查表明快乐的家庭有自信的孩子。明尼苏达州女生玛丽·多玻认为,“非常快乐”的家庭有助于自己获得成功。“我知道父母相亲相爱,他们更爱我。”她与那些生活在没有欢乐的家庭的女孩做了比较。“她们走上了反叛的道路,从男朋友那里寻找安全,这浪费了她们不少时间。快乐的家庭却使我极少分心。” 家庭以和睦为上乘,子女是家庭的希望。锅碗瓢盆、喜怒哀乐构成家庭的交响曲。为了子女成才,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以欢乐、少给孩子以忧虑。 孩子们需要一个同餐的家庭 ┏━━━━━━━━━━━━━━━━━━━━━━━━┓ ┃ 每周同家人一起吃四、五次饭的学生60%得高分。┃ ┃ 每周同家人一起吃少于三次的学生只有42%得分较┃ ┃高。 ┃ ┗━━━━━━━━━━━━━━━━━━━━━━━━┛ 家庭成员是否经常在一起就餐形成了18个百分点的区别,是这次调查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共同进餐甚至可以弥补种族和父母文化程度对孩子的影响。教育专家切斯特·E·芬恩对这一现象做了解释:“如果孩子被期待,他们往往干得好。而那些经常在一起吃饭的家庭更容易从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中得到乐趣。”共同进餐的多寡,在完整家庭中造成更大的差距。《社会精神》一书的作者阿米塔·埃茨欧尼认为,一家人边吃边聊,对孩子知识面的扩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民以食为天,子女需要父母爱怜。孩子成长不但需要物质营养而且更需要精神食粮。为了子女成才,父母应该少搞一些无聊的应酬、多和孩子共进晚餐。 此外,家人一起参加社会活动的多少等许多家庭因素都制约着子女的表现。白宫助理比尔·高尔斯顿对调查结果表示首肯,“稳定和安全对孩子非常重要。”作为一个父亲他说,“如果孩子体验到来自家庭的安全感,就会帮助他们应付来自学校和未来的挑战。” 家庭是人类向下一代传授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品行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孩子们知道的很多东西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印第安纳州哈得逊学院的教育研究员丹尼斯·多伊尔认为,“他们从妈妈和爸爸那里学到这些东西。”教育专家阿米塔·埃茨欧尼形象地说,没有稳固的家庭,学校只能被迫“尽力往尚未形成的容器里装东西。” 家庭生活,塑造孩子。愿天下父母为子女成才创造一个宁静而温馨的家庭环境。 译自:美国《读者文摘》1994年第10期第49-55页。 原载:《家庭百事通》1999年4月(创刊号)第56页。(编辑:西窗明)
个人分类: 已发译文|1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政治道德:民贵君轻、选贤任能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5-11-28 11:59
赵建民 2015-11-25 13:06 罗马共和国最后依然为帝制所取代。 博主回复 (2015-11-25 10:08) :最先的民主,战胜不了专制。 ------------------------------------------------------------------- 赵建民 2015-11-25 13:06 罗马最早的独裁者比元老会的民主更能代表平民和自由人的利益 博主回复 (2015-11-26 08:00) :独裁最终代表不了平民和自由人的利益 ------------------------------------------------------ 赵建民 2015-11-27 20:32 谁能代表自由民的利益,因为无数的自由民就无数的利益,甚至同一个人甚至也会有自相矛盾的诉求。我只能代表我自己,不能代表任何人,甚至连我自己也无法代表。 jrmereenie 2015-11-28 08:59 主权在民,只有民众才能手握一切的权力,政府的权力虽然是民众通过提名票和选举票所授予的,但是是需要关在笼子里的,而在民众手上的权力也是需要关在笼子里的,民众和政府两者任何一方的权力被自由放出来了都是国难。 成熟的民主一方面能钳制政权的独裁专制政治,一方面也能钳制民众的暴民政治。两千年前欧洲最先的民主钳制了前者,没能钳制后者,封建和帝制则是钳制了后者,没能钳制前者。你根本不懂,完全没有讨论到点子上。 你一方面说没人能代表平民和自由人的利益,一方面又说罗马最早的独裁者比元老会的民主更能代表平民和自由人的利益。神也是你,鬼也是你,真是精神分裂。 共和最後依然为帝国所取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38267.html 读黄卧云“为何没有出现东方民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938190.html 博主回复(2015-11-28 11:36) : 博主回复(2015-11-28 11:05) : 第一个问题,谁是民众?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只能代表世袭贵族的利益,凯撒和奥古斯都正式因为得到了自由民的支持才最终颠覆了世袭贵族把持的元老院。同样,罗马帝国后期丧失了自由民(更不用说隶农阶层)的支持,在军事民主制的日耳曼蛮族部落面前,就如同秋风扫落叶般的消亡了。 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政治信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选贤任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19世纪以前,民主体制在王权和帝制一直未能表现出充分的先进性,因为那时候的民主并不具有人民性,仅仅是少数人的贵族民主,这也是民主的波兰-立陶宛共和国被俄、德、奥三大帝国瓜分殆尽的根源,因为奉行一致同意原则的贵族议会除了争吵以外,不会做出什么有意义的结论。法兰西大革命以后,法兰西也经历了两次帝国、两次封建王朝复辟。当代法兰西人津津乐道的依旧是拿破仑皇帝的丰功伟业,而不是议会民主制的第三、第四共和国的混乱政局。 从19世纪中叶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动了现代民主中人民性的成分不断增强,这也是垄断资本主义僵而不死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歌颂具有人民性的斯堪尼亚-莱茵兰的民主模式,我没有异议。但是如果真的认为几千年前,所谓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就是人类文明的灯塔,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谈。其实在古希腊诸城邦中,雅典式的民主政治,只是一个个案而已。雅典城邦、罗马共和国、波兰-立陶宛联合共和国,以及中世纪若干个骑士团这样的民主政体,在西方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只是支流而不是主流。 甚至,18、19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成功,可能更多的并不是由于议会民主,而是学习中国科举体制建立的“文官”(公务员)制度,专门的事务官保证了社会行政的专业性和连续性,避免少数世袭贵族和脑满肠肥的资本家把社会事务搞得一团糟,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就曾经非常推崇中国当时的政治文明,虽然那可能只是他头脑中的幻象而已。 就像我们很多人对西方民主也充满了幻象。西方的领导人真实群众通过投票提名的吗?在希腊这种政局急剧动荡、社会思潮混乱,处于危机中的国家或许是的。像藤森、他信这样的政坛黑马也只有在秘鲁、泰国这样的政党民主并不发达的国家才可能出现,当然他们的结局也很令人唏嘘。 另外一个令人唏嘘的局面是,西方(特别是)美国一直愿意做向世界传布民主福音的灯塔,但是面对成百上千万愿意投奔民主世界的人们(大多是有知识有教养的中程阶级)却总会竖起许多有形无形的隔离墙。 民主是一个好制度的首要前提是,我们认为民主是一个好制度,民主体制里面的人们,就像苏格拉底一样被民主体制化,愿意为民主献身,从内部维护民主体制的稳定,这样的民主才是好制度。 但是如果面临的是外部的冲击,民主并不具有一种自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要靠人的主观努力。说服别人,单靠民主的辩论是不行的,伟大的FDR总统在世的时候就一再打压胡佛主义者,甚至从地图上抹去了胡佛水坝的名字。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229 次阅读|1 个评论
淡定治国——中国战略定力从何而来
热度 3 sheep021 2014-5-3 11:48
淡泊明志,淡味养生 ,淡定治国。 《功夫熊猫》中,最后揭开的祖传面条的调味秘诀竟然是——“不加调料”,也是强调一个淡字。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数儒家最淡,以至于孔子也饱受误解以及贬低,但恰巧是孔子,成了千古名师,万世师表,儒家,成了治国之道。 论孔子与鬼谷子之教育思维 一文指出: 孔子所教的是万代之事,是高贵的,孔子的弟子们是一代代的光大的。 孔子之道的厉害就是可以传递很多代,这才是大道。 ---------------------------------------- 海外版望海楼:中国战略定力从何而来 2014 年05月01日06:36 来源: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501/c1003-24963800.html .   近期,面对某些国家带有明显针对色彩的外交攻势, 中国政府岿然不动,从容淡定 。外长王毅表示, 中国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那句“你来或不来,我就在这里”,将中国当前心态描摹得淋漓尽致。中国保持战略定力的依据何在?   首先, 中国走的是基于“王道”的和平崛起之路, 由此决定了他国基于“霸道”的战略围堵很难找到着力点。这些年中国崛起步伐明显加快,使“世界老大”战略焦虑感加剧,内心越来越不淡定,担心中国走西方“逢强必霸”的霸权扩张老路。但历史不能简单类比。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具有三重属性: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东方文明国家,这些属性都决定了中国是个热爱和平、反对霸权扩张的新型大国。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缔造者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凭借这些新型外交原则赢得绝大多数国家的信任和尊重。即使到今天,这些原则仍是中国外交的制胜法宝。习近平等新一届领导人履新后,加大惠邻睦邻力度,并在中美关系上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可以说,中国崛起走的是蕴含古代哲学智慧的“王道”政策,而非西方国家惯常的弱肉强食的“霸道”法则。就此而言,美国的对华战略围堵完全文不对题,找不到着力点。   其次, 围堵中国注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前美国拉拢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制衡中国,大概是效仿当年英国在欧洲大陆采取的均势政策,要在亚太地区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但这种想法显然打错了算盘。亚太地缘板块中,中国占据绝对性主导地位,由此决定了东亚地区根本不存在地区国家对称性消耗的可能性。日本、菲律宾等国或许能给中国制造点麻烦,但指望其阻挡中国崛起步伐,实在是蚍蜉撼大树。美国的盟友真没必要“拿着鸡毛当令箭”,如果有耐心看看美国在关键时期抛弃盟友的诸多案例,想必“挟美自重”的国家都会感到胆战心惊。美国尽管实力超强,但远隔万里重洋,西太平洋已是其军事投送能力极限。当年中国在军事技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尚能在朝鲜战争中打赢,现在中国军力水平已有了质的提升,而且是在家门口,因此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第三, 美国围堵只会加快中国崛起,加速美国衰落。 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被世界头号强国视为主要对手,承受这种不必要的外部压力。但这事光怕也没有用,索性干脆不怕。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美国战略围堵,对中国看似是坏事,实则是件大好事。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但又不畏强暴。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外部压力越大,越会激发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发有为的正能量。新中国刚建立时,美国对华全面封锁,但毛泽东诙谐地将杜勒斯称为“很好的反面教员”,它使中国人民丢掉幻想,独立自主搞建设。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只要人民得到教育和动员,其他事情都好办。外部不友好举动越多,中国人民就会越清醒,中国未来就越有前途。   相反,围堵中国不会拯救美国,反而会加速其衰落趋势。此前,美国经常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来转嫁国内危机,但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结果表明,穷兵黩武只会加速美国衰落命运。当前中国的力量和块头远非越南和伊拉克所能比拟,由此决定美国如一定要遏制中国,就是选择了一个超过国力承受范围的战略定位,只会加速其衰落过程。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072 次阅读|8 个评论
菜根谭26---齐家
zjzhang 2013-3-24 19:48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 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
个人分类: 菜根谭|2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菜根谭26---齐家
zjzhang 2013-3-24 19:48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 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
个人分类: 菜根谭|2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青学人是否需要修身?
热度 3 sqdai 2010-9-15 09:28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博友会说:这个问题太 小儿科 了,还需要问吗?我却认为,此问绝非 小儿科 ,因为还有年青学人糊涂着呢! 设问的缘起 9 月 12 日 ,我把乐乎博客上关于修身的五篇博文汇编起来,以 讲给青年朋友听的修身佳话 为题,奉献给科学网博友,发布后,很多博友对其中的内容表示认同,但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现全部照录于下: 【 1 】 戴 老师您好,您这些话可能是好心。但是,您说的这些,您是否自我检讨过自己,您做到了多少? 另外,即使您在这些方面做得不错,您是否注意到现实世界中多数年长的人并不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我觉得不能仅以这种道德教导来促进人们素质的提高,历史多次证明这是行不通的,归根到底还应是制度建设,而您们这些年长的衣食无忧应该积极促成社会好的制度的建立,而不是空口说白话,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指责年轻人。 jerry0876 【 2 】到您老这个年龄估计在修身养性吧,咱们还要讨生活啊! luxy 【 3 】可惜做人一回事,做事又是另一回事啊! 圣经《新约 马太福音》中提到: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种所谓的 马太效应 广泛地存在于真实世界中,更泛滥地存在于学术界,如此 榜样 矗立在那儿,叫后来的年轻人怎能 克己让人 呢? 嗯 对于昨天的关 于王仁 先生的博文,有如下跟帖: 【 4 】您老为何总是让年轻人崇拜老人呐? metanb 我身边的年青人常对我说,对这样的跟帖,大可不必理会,我还是忍不住在反对上述看法的跟帖之后跟了一帖,而且今天还想说上几句,因为我对这类糊涂想法感到忧虑(不知道所代表的人的比例数)。 我把问题归结为 在当前的环境下,年青学人是否需要修身? 在存在社会不公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提倡修身? 为了使讨论有共同的出发点,先界定一下 修身 。 修身 指的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得心灵纯洁,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准备从古人的教诲,前人的实践和今人的需要三个方面来阐释上述问题。 古人的教诲 翻开 2500 年前的论述道德修养的名篇《大学》,第一页上就写着: 古之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对应的白话文是: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己的品性;想要修养自己的品性,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物的道理。 这里,把修身的作用已经讲得很明显了。请注意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平天下。 我们留意一下后三个环节:先要修身,才可能齐家,然后才可能治理好国家,建成一个光明正大的和谐社会。整本《大学》就是以此为纲,层层抽丝剥茧,把上述道理讲清楚的。限于篇幅,这里不能展开了。 我认为【 1 】和【 3 】的跟帖者恰恰是把上述次序弄颠倒了。 前人的实践 我们回到近一点的现实生活,解放后的这 60 年。 在 1950 年代系上红领巾成长起来的人不会忘记那时的 五爱 教育 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辅导员在给少先队员讲解队礼的意义时一定会讲明 五个手指代表五爱,五爱高于一切! 这就是,当人们刚踏上人生旅程时的修身教育第一课,很多人承受了这种恩泽。后来, 五爱 改为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并载入 1982 版《宪法》。 1960 年代初期,我国广大学人接受了 又红又专 的修身教育,我前年访问中科大,接受了一件正规礼品 一方镇纸,上有中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的题词: 勤奋学习,红专并进 ,那就是时代的产物。那时,全社会注意修身,人们的平均道德水平远优于现时。 文革 期间,有人道德沦丧、沉渣浮起,遗患无穷,但我们不能把那时的社会风尚说得一无是处。至少,那时全民有修身 三宝 老三篇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愚公移山 等信条脍炙人口。的确,在基层,很有影响力,而且基层做得更好。我的直觉是,现在有点像倒洗孩子的脏水时,把孩子也倒掉了那样,现在,那些真正发人深思的有用的修身教条也逐渐消失了。这是很可惜的。 科学的春天也是值得留恋的时段,那时全民向学,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人们把自己的存在价值与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西风东渐,原有的修身信条已被人们淡忘,新的信条还没有全盘为新一代接受。更为可怕的是,少数年青学人漠视个人修身。 归纳前面的跟帖,主要观点有: 现在好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提倡修身是无用的; 修身是衣食无忧的老年人的事情; 青年人要讨生活呢,你们老者去修身养性吧!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 干吗要我们崇拜老年人? 你们指责我们年青人,自己做好了没有? 总之,现今的年青学人真的不需要修身了吗?我的看法是:恰好相反,年青学人极为需要加强修身。 今人的需要 下面来说说今人更需要修身的理由: a) 从第一段论述来看,正确的次序应是修身、齐家、平天下。要使天下太平,社会和谐,必须治理好家事,而首要的是个人修身;不能坐待社会和谐乃至社会大同后再来修身,社会是个体的大合成,只有肌体细胞健全,才有健全的躯体; b) 当今社会,各种思潮、思想鱼龙混杂,在网络时代,靠禁锢是不行的,因为思想无法禁锢;年青学人在思想修养上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十万分注意自己的持之以恒的日常修炼,对于孰是孰非,要有明确的鉴别能力,见有好的,仿而效之;见到污泥浊水,坚决拒绝; c) 现今社会已经产生一批小人(更可怕的是有时他们握有权力),他们追逐名利,见利忘义,一事当头,先替自己考虑,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贪赃枉法。年青学人应该远离他们,与长辈一起揭露他们,这也需要修身的功力; 马太效应 对教育、科研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加剧了社会不公,这种现象一时难以消除;这种现象的改变,不是靠几个人喊喊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必须靠全社会的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此过程中,我们与其发牢骚、消沉,不如从自身做起,抵御不正之风,走正道,做正事,至少做到问心无愧;不能以别人做得不好,作为自己不好好做的借口; d)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有一大批道德修养高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新一代学人投入,他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职责,自己应先成为大写的人。 我近来经常与青年人谈修身问题,这决不意味着我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相反,在撰文讲话时,我没有把自己游离在外,而是放在其中,不断在找差距,因为我明白:正人须先正己,只有这样自己才会不断进步。 至于我宣传老一辈的修身典范,倒不是让年青人去 崇拜 他们,而是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努力从中汲取修身 养分 。 今天议论的话题实际上是一个大话题,不可能一下子说透,愿与博友们深入讨论。(只欢迎有理有据的、心平气和的讨论)。 写于 2010 年 9 月 15 日晨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6306 次阅读|16 个评论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西游记”
zcgweb 2010-9-1 22:12
关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西游记”的我的理解——一家之言 最近思考,暗暗觉得上述两方面很可能体现出一种特殊的、隐晦的对应关系,试看: 正心——对应于——沙悟净——重在‘净’ 修身——对应于——猪悟能——重在‘能’ 齐家——对应于——孙悟空(大师兄)——重在‘空’ 治国——对应于——唐僧——重在‘人治’ 平天下——对应于——如来佛——重在‘法治’(道法自然) 有人谈到,“......《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发展过程,就是孙悟空入世追求的过程。入世追求与世的矛盾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贯穿于作品始终,其过程可以按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紧密相连而相对独立,它们共同描绘出了孙悟空形象发展的轨迹。”,其核心内容包括“孙悟空学道的过程大体可以称为“修身”的过程;“齐家”阶段主要指孙悟空在花果山的发展过程;“治国”大体指孙悟空的两次出任天职;“平天下”主要指孙悟空随唐僧取经的过程。”(http://b.faloo.com/p/94206/43.html)。这个观点主要讲的是孙悟空自身的变化过程,而我在本博客中所讲的则是贯穿在全部“西游”故事中的总体观点,两者各有其利。 当然,人生的过程很有可能就是上述路线的步进者,因此,似乎又回到了‘行者’的影子中... 那么,‘行者’的更高级层次是什么呢?窃以为应该是‘悟者’...乃至‘悟空’... 欢迎列位看客观点纵横交织,以解(xie)心理之见(xian)〔随心所想,即心即佛〕。 CZ@2010.09.0122:06:35
个人分类: 生活态度|453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