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灾难恢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个人科研数据的备份、安全与灾难恢复
outcrop 2010-9-2 23:12
经常在科学网看到一些老师同学的数据发生损坏、丢失等情况,造成很大的损失。这里就把个人的一些经验写出来,欢迎完善补充。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就和买保险差不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发生意外,重要科研数据丢失的话,没有备份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因此强烈建议每个人重视科研数据的备份工作 。 作为个人,一般做两个备份就比较充足:一份备份在实验室(课题组)的服务器、一份备份在自己的移动硬盘。免费的备份工具比较多,Windows下个人比较推荐 Toucan ,*nix下sync就足够强大了。 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主要潜在几方面的风险:数据被破坏、数据丢失、数据泄密、硬件损坏。 数据被破坏一般由误操作(删除、格式化)或者病毒破坏造成,误操作一般可以恢复,下文再讲。常见病毒的防止,是很简单的事情,目前的安全防护工具也很完善。Windows下个人推荐 360安全卫士+360杀毒 ,都是免费的软件。曾经在一个国内比较知名安全公司的论坛做过一年的版主,对个人来说,上面的组合足够防御普通病毒木马,安全实惠;对于黑客高手来说,一般杀毒软件也就是个心理安慰和摆设,没什么防护能力。 涉密数据(比如军工项目等)一旦泄露,很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因此在保存数据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数据丢失后,内容的安全性,此时就需要设置第二道数据安全防线:数据加密。这里推荐的数据加密软件是 TrueCrypt ,这是一款开放源代码、跨平台(Windows、Linux)的数据加密软件。启动后可以开启一个虚拟的加密分区,关闭后分区的所有文件实际存放在一个加密的文件中;即使数据丢失,第三者没有开启密码,是无法看到内容的。 数据丢失(比如被盗)和硬件损毁的话,个人恢复是不可能了;只能加强数据备份,而且硬盘总是会坏的。 灾难恢复 万一数据损毁,又没有备份,那么剩下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尽量的恢复数据。 对于病毒损毁的数据来说,如果数据被篡改或者填充,恢复很难。一般是立即关闭计算机,将硬盘挂载到没有病毒的电脑上提取文件并杀毒,以防止病毒进一步破坏。 对于误操作(删除、格式化),首先是停止文件操作,严格禁止往被删除/格式化的分区写新的文件。然后用数据恢复软件处理,一般能把数据恢复的较好。Windows下免费的恢复软件有Easydata Recovery,效果不错。Finaldata也行,不过是收费的。*nix下可以尝试TestDisk、PhotoRec等软件。 对于硬件损坏,只要不是损坏的很彻底,一般还是有救,那就得找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直接对盘片的数据进行恢复。 个人科研数据的维护方面,差不多了,下次有空写一份实验室(课题组)的数据维护方案。
个人分类: 个人知识管理|8284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