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盗梦空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体验盗梦空间——人被深度催眠后变钢板无比僵硬
热度 3 sheep021 2011-6-15 10:41
体验盗梦空间—人被深度催眠后变钢板无比僵硬 被催眠的人像钢板一般 在催眠师的心理暗示下体验者进入梦境 特约专家 郑小明:福建省地质医院心理科医师,精神科注册执业医师,高级经络催眠师,美国NGH催眠培训师 古风:泉州心怡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催眠保健师 深度催眠让人变成钢板 “我们先来做一个敏感度测试,一些敏感度高的人更容易接受催眠。”催眠开始前,郑小明先请在场的人做了一个敏感度测试:大家直立着,向前伸直双手,左手平放掌心向下,右手掌垂直于地面;接着闭上眼睛,想象着右手手指绑着氢气球,左手掌下方则吊着砖块,右手越来越轻,左手越来越重……大约1分钟过后,睁开眼睛,有人两只手仍然在一个高度,有人的左手却明显下垂了。 郑小明选择了一位敏感度较好的体验者进入催眠环节。体验者平躺在沙发上,闭上双眼,“放松,放松,你现在走在一个美丽的湖边,天上有美丽的云彩……”房间里灯光柔和,催眠师郑小明开始轻声与她交流,引导深呼吸,并由体验者感觉最舒服的情景——喝茶开始,指引体验者进入草坪、湖泊、海底世界,最后进入电影《盗梦空间》中的梦境。梦境中,体验者行走在天花板上,想向左转却走向右边,想向后退却在前进。同时,体验者可以在梦境中自由探索。 梦境体验过后,郑小明开始数数,从1数到20,然后告诉体验者,“现在进入更深层的睡眠。”接着,他扶着体验者慢慢站立起来,拍着体验者的四肢和后背,“拍过的地方都非常僵硬,你就像一块钢板一样。”这样反复几次后,两位心理咨询师合力将体验者抬起,平放在两个方凳上,腰部悬空。此时,郑小明仍不断告诉体验者“你的身体就像一块钢板。” 一切就绪后,郑小明示意记者可以站在体验者的肚子上。虽然体验者是一位身材纤小的女士,但当记者双脚站在她肚子上时,她的面部表情依然平静,腰板挺得很直,丝毫没有晃动。 催眠结束,郑小明倒数10下,体验者慢慢醒来,睁开眼睛,坐起,穿好鞋,就直奔卫生间。记者莫名其妙,郑小明笑着说:“刚才她醒来之前,我告诉她,一会儿去开卫生间的门。” 【 效果】体验者:现在感觉轻松多了 体验者重新坐下后说,醒来之后,感觉自己的心情更放松了。谈到催眠过程中经历的《盗梦空间》的梦境,体验者说,当时感觉周围一片混沌,空间是混乱的。“我也很想努力地去探索那个梦境,但是周围始终有紫色和黑色的烟雾缠绕,也许跟我今天的情绪有关。”体验者说,前一天晚上,她曾跟爱人吵过架,所以心情不太好,“但是现在感觉轻松多了。” 郑小明说, 催眠的一大效果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使人达到放松、专注的状态 。“催眠的十几分钟,相当于睡了几个小时的放松效果。” 【验证】脑中有个声音“用力、用力” 亲眼看到催眠的神奇,记者忍不住也体验了一把身体变“钢板”的过程。 经过催眠师的引导后,记者渐渐进入了催眠师所设定的状态———肩膀、四肢和腰部好像都在用力。之后,记者的腹部站上了一个人,有重量,但并不疼痛,而脑中似乎有个声音,“用力、用力”。这时,记者努力绷直双腿,屏住呼吸,直到腹部上的重量消失才稍稍放松。 整个过程下来,记者的感受是,自己并非真的变得像钢板一样毫无感觉,而是在潜意识的支配下,使出最大的力量来抵消使腰部下沉的重量。 【解析】潜意识能调动人的潜力 古风说, 催眠的原理,简单讲,就是暗示,通过暗示的方式,绕过意识进入潜意识,与潜意识进行对话。不管用什么技巧,核心就是影响人的潜意识。而绕过意识有很多种方法,比较常用的就是单调的刺激,如过去使用水晶球、怀表,看久了眼睛就会疲劳,意识降弱,这时候,潜意识就会浮现起来 。作为一个好的催眠师,要有好的觉察力,去发现潜意识里的资讯,进而运用这些资讯。 郑小明说,催眠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意识基本上关闭,一种专注、放松的状态。 人的潜力其实是巨大的,平时无法发挥出来 。在催眠的状态下,大脑中大部分处于无意识的状态,而潜意识却非常活跃。此时,催眠师通过指令与被催眠者进行交流,潜意识就可以调动全身的力量,使身体达到僵硬的状态。 揭开 催眠 术神秘面纱:找到“潜 意识 自我”(图)-搜狐新闻 体验   开始催眠到醒来用15分钟   10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广西米尔顿催眠心理咨询中心。只见一间30平方米的房间内悬挂着绿色的窗帘,室内摆设显得简洁大方,安静有序。经过简单的交流以后, 该中心负责人、广西第一位美国注册催眠治疗师吴向东便让记者躺到藤椅上,体验轻度的集体催眠。这次催眠的目标是,在催眠状态中,外界有人用力掐手也不会感觉到疼痛 。   “放松呼吸,选一个舒服的姿势,怎么都可以,只要是很放松,很放松……”在催眠师低沉舒缓的声音中,记者闭着眼睛调整呼吸,然后根据催眠师发出的指令抓紧拳头,绷紧脚尖,然后放开,有种做瑜伽的感觉。   渐渐地,记者处于一种似睡非睡的状态,但并不是原先所想象那样昏昏欲睡,意识还是清醒的。只听到催眠师说:“好,现在你来到十级台阶前,慢慢地,走下第九级……第八级……好,慢慢呼吸,放松。”听着催眠师的指令,记者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下十级台阶的画面,想象着周围的情境。“好,现在走下第一级,好,放松……现在我用力掐你的手,你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   话音刚落,记者便感觉到有一只手用力地掐着自己的手背,但疼痛的感觉却很微小,只感觉到整只手臂是麻木的。“好,现在我从五开始倒计时,慢慢数到一,就把眼睛睁开,五,四,三,二,一,好,现在慢慢地把眼睛睁开。”记者慢慢睁开眼睛,看见自己的手背已被掐得泛红,这时才感觉到疼痛感开始袭来,明显地感受到此时的疼痛感比催眠状态中的要强烈得多。   记者看了看挂在墙上的钟,从开始催眠到醒来,大约才过去15分钟。催眠师解释,这样短时间的轻度催眠效果还不算十分明显,如果时间更长点,被催眠者是不会有一点疼痛感的。    揭秘   潜意识才是“幕后老板”   在很多人心中,催眠术有深深的“妖魔痕迹”,一旦被催眠就像是“傀儡 ”一样思想被操纵。吴向东解释,催眠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当中那么神秘, 所谓催眠就是催眠师用引导,暗示的手段使被催眠者跳过意识,直接跟潜意识进行沟通的过程 。   吴向东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主要有两种东西在支配,一种被称为意识,一种被称为潜意识,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别在于意识可以感知,而潜意识难以感知,而正是这难以感知的潜意识在支配着人的行为 。人们98%的行为都是由潜意识来支配的,但是,潜意识的获得与完善依赖于意识的辅助学习。所以,当我们学会某种东西后,潜意识就会接管过来,想改就难了。反之,当潜意识改变了,意识也随之跟着改变。   有些人常说,“我知道这样做很不对,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这个“无法控制的自己”就是潜意识。吴向东说,一个人只有与潜意识建立良好的统一和沟通关系,他的身心才能平衡,获得有益发展。而催眠,就是找到那个“潜意识自我”的最好途径。    平常   人人都经历过催眠   就是在这个原理下,催眠师通过指令与被催眠者的潜意识进行交流,在潜意识的状态下,人脑内神经元传导的速度会增快,很多潜能也会被更好地激发。而《盗梦空间》中描述的,获取潜意识当中的某些信息的确是有可能的,催眠疗法就是基于此,治疗某些心理疾病。   听起来还是很玄乎,但吴向东解释,事实上,催眠几乎人人都经历过,它很平常。   “其实催眠现象是人的一种自然适应的反应,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自然催眠现象。”吴向东举例,比如驾驶员长途驾驶就很容易遭遇到自我催眠,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会让长途司机注意力不集中,这就是催眠状态。再比如长途乘车旅行,旅行途中单调、刻板的车轮转动声也会成为催眠性刺激,诱人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似乎能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而对其他声音则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知。凡此种种,都是司空见惯的,一点都不神秘。   “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催眠术则是帮助人们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这些功能,为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吴向东说。    提醒   没有心理疾病尽量不要催眠   催眠师既然深谙与潜意识沟通之道,那么岂不是能轻易颠倒乾坤,指鹿为马吗?如此一来,被催眠者还有隐私可言吗?   吴向东表示,这个用《盗梦空间》的防御者一角可以很形象地解释。每个人的潜意识都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   催眠的原理就是潜意识的沟通。它跟被催眠者的动机有关,在被催眠者不排斥催眠行为,催眠师不违背被催眠者的原则时,催眠可以为被催眠者创造感觉,可以改变其心态,可以让其消极的心态向积极转变。“改变不是痛苦的,它是自然而然的。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被设定的程序就越多,我们的意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好的,不能做,这是不可能的……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暗示,你认为有就有。自我暗示也就是一种自我催眠。”吴向东说。比如,每天女士对着镜中的自己微笑并告诉自己,我会越来越漂亮,久而久之,这种自我暗示就会形成以一种积极的催眠效果,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真的一天比一天漂亮了。但是,不要用“我要……,我一定要……”这样肯定的暗示来进行自我催眠,应该选择用渐进性的语句如“越来越”“更”等诸如此类的语言来进行自我暗示,因为一旦发现我们不是“最”的时候,这种暗示就会适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是,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重度精神病患者就不适合,催眠过程中,这类人极易犯病,造成严重后果。没有心理疾病的人也尽量不要进行催眠,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发潜在心理疾病。此外,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也不适合催眠治疗 评论: 民间绝技——老劁匠的“千斤掌”,震惊科学网 看来, 老劁匠的“千斤掌” 用现代的话说是一种催眠术。再暴烈的牛马一旦被催眠,也都得老老实实,呵呵,而且催眠比麻醉好,可以随时唤醒。 在武汉读书时,那里还发生过多起抢劫案,作案手段基本一致: 有人过来问路,刚说几句话,被问者就迷糊了,人家问啥说啥,让干啥就干啥。 一般是,你身上有啥值钱的东西都给我,被问者就老老实实交出了身上财物,而且还有的人会继续问,你家是不是在附近,家里有啥值钱的没? 回去拿来给我吧。被问者就回家拿东西去了。有一个人,拿了东西回来的路上,遇见了一个熟人,熟人看她有点不正常,就怕了一下她,问她做啥去? 她一下子清醒过来了——我被骗了。 现在看了,也是被催眠了。 古人这些催眠术、医术、巫术等等,那可是看人才教的(非其人勿传),一旦看走眼,教错了人,后果不堪设想。
个人分类: 奇闻怪病|183 次阅读|5 个评论
梦与仿真
热度 4 jianghzhit 2011-5-7 15:08
前些日子跟包老师聊天,他建议我去看一下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他特别强调编剧的想象力:例如人的梦是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手段被影响的;睡觉十分钟,梦里一百年,类似黄粱一梦;梦中还可以做梦。而最令主人公头痛的就是如何判断他们到底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世界。这真是不容易。即使Cobb的陀螺也无法解决问题。片尾的那个旋转着的陀螺让人浮想联翩。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电影中主人公那样的困惑。人们会很容易判断那是一个梦,而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梦和计算机仿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使人类具有了高级仿真功能。 人们通过经验在头脑中对外部世界进行辨识建模,并进行仿真,从而获得独特的心理体验。我甚至怀疑我们在做梦的时候,能够获得某些技能。我的奶奶曾经告诉我,刚出生的婴孩,别看他几乎整天睡觉,但可没闲着,他在做梦, 梦里会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教给孩子各方面的知识 。等我有了孩子,通过观察,我更相信这一看法可能是正确的。婴儿睡觉的时候,他们的眼珠一直在转,面部的表情也会发生变化,有时紧张,有时高兴,手脚有时也会动一下,显然他们在做梦。 在我们的大脑的某个地方,可能固化着能够反映这个世界的物理模型,由遗传而来 。因此,我们遥远的祖先(那个白胡子老爷爷)的经验,可能会通过梦传授给我们。 对于我们来说,梦是不受主意识控制的。不受控也许是梦的特质,因为它代表着某些客观事实,虽然这是经过人为加工的事实,就像我们的意识无法左右我们所处世界的客观实在一样。 主意识如何对梦产生影响呢?冥想、药物。主意识缺失可能会让我们走火入魔,那时,我们可能真的需要一个Cobb的陀螺了 。
个人分类: 异想天开|4830 次阅读|8 个评论
用梦来编织现实还是用现实来做梦
shuilinxi 2011-2-24 22:38
在半梦半醒之间看完了《盗梦空间》。那些奇妙的构思,一层又一层的梦并没有吸引到我。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倒是那一次又一次重复的两个小孩走开时的景象和两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老人垂暮时的景象。 剥开一层又一层的梦境,我看到的是一个现实社会父爱的缺失。 A成功了,为大家仰慕,但背后却是以亲情为代价的。在小孩成长过程中,父亲忙于事业,并未跟儿子有过真正的沟通。直到死的那一天,还做着一个帝国的美梦;或者直到死的那天才明白,生命中有很多东西比成功更加珍贵。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才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需要。 B人人羡慕,他居然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能走入别人的梦境,窥探潜意识最深层的秘密。但最后发现,他也迷失在梦和现实之间。故事得最后,他找到了一直困然他梦的根源,才发现自己毕生追求的伟大盗梦境界竟然敌不过内心深处的深层结构。他内心深处其实很希望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很多人活在现实,但一直在梦里,直到有一天蓦然回首,才发现岁月已逝。很多人手中握着的那些无数在做梦的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却不属于他自己的深层结构。现实或者也喜欢编一种结构的梦境,让你看到一幅伟大瑰丽的景象,回过头来,你才发现原来最珍贵的就在自己手上,但自己一直视之为草履。 很多世界五百强的CEO回答一个问题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这个问题就是如果让你的人生重来,你会选择什么? 答案是陪自己的小孩一起成长。 现实的社会,物化的社会,浮躁的心灵,忙碌的身体,每个人都在做梦。 盗梦者也在做梦,梦醒后才发现自己的深层结构不是看到的结构。再复杂再瑰丽的结构的背后都是简单的,因为他的背后就是深层结构。
个人分类: 生活|2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盗梦空间"想到的...
热度 1 zlhua 2011-1-23 00:04
前段时间看了唐常杰老师的博客,里面谈到了一部片子"盗梦空间",觉得很好奇,立刻上网搜索观看了一番...看完之后发现:其实,这又是一个人类关于如何实现理想世界的另类故事... 人生活在现实世界,总是会有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想法没有被实现,一般的人偶尔想想,做下“白日梦”就好。遇到强烈一点的,带到梦里,在睡眠中去释放自己的念想和欲望...再则,就是换种形式表达出来,比如: 写出来,写成文章,甚至剧本,拍成话剧、小品、电影、电视...所以,在现实世界中,有了剧院,电影公司,甚至专门的“梦工厂”团队。现在,在信息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在关于如何实现自己念想,满足自己需求甚至欲望时,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利用计算机去构造虚拟现实,比如,直接制造一款特别的游戏...还有?就是发明一台盗梦的机器,构造一个盗梦空间... 呵呵,关于如何盗梦的问题?电影中似乎需要一台装在盒子里的仪器和若干根连接线...那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仪器呢?我不是学生命科学的,对医学也几乎是一窍不通,物理和化学很是喜欢,但一直没有机会深究。至于计算机,自己也只是略微知道一些皮毛。呵呵,这些应该并不成其我去思考该如何实现这台仪器的阻碍吧。 那应该是什么样的一台仪器?首先,它至少应该能够接收和发送脑电波,而且应该是多对多的关系;其次,它应该可以对所有接收到的脑电波进行翻译(编码,译码)生成某种特殊形式的数据;然后,就是依据造梦人的意志这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最后,把加工后的信息进行变换,变换成适合目标(被盗者)接收的脑电波输出。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中国人更喜欢把他制作成过年过节的玩具,而外国人却利用它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这点充分证明了“技术是辅人的,如何用全在人的需要”,不过,如果真的能发明这样一台仪器,我希望把它用在医学,治疗那些长期困扰人的精神疾病倒是很不错...
个人分类: 随便想想|258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帝国》20大年度佳片完整列表
renxiang 2010-12-31 09:55
不知是因为版权问题,还是国内的报道总是断章取义,看到几篇关于今年《帝国》20大佳片的报道,都没有完整榜单,真不明白那些编辑们脑子怎么想的。现找到英文报道,把榜单编译出来,年终准备补补课。 1. 盗梦空间 Inception 2.社交网络 The Social Network 3.玩具总动员3 Toy Story 3 4.在云端 Up In The Air 5.预言者 A Prophet 6.斯科特对抗全世界 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 7. 坏中尉 Bad Lieutenant: Port of Call New Orleans 8.禁闭岛 Shutter Island 9.冬天的骨头 Winters Bone 10. 海贼王 Kick-Ass 11. 四狮军团 Four Lions 12. 驯龙记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13.单身男人 A Single Man 14.怪兽 Monsters 15.孩子们平安无事 The Kids Are All Right 16.谜一样的双眼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17.画廊外的天赋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18.日出英烈祠 Valhalla Rising 19.黎巴嫩 Lebanon 20.珍爱 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
个人分类: 论文专著写作|2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最让人失望的14部西方电影
renxiang 2010-11-18 11:43
MSN电影评出了本年度14部最令人失望的电影 ( 14 movies that should have been better in 2010 )。 1. 诸神之战: 伪3D的好莱坞特效烂片,借着阿凡达的余威,却有可能毁了3D电影的未来卡梅隆语。 2. 爱丽丝漫游奇境:也是借着3D春风出来的伪3D片子,太过离奇与暗黑色彩的基调,约翰尼德普的疯癫演技,让怀揣着童年美梦的观众大失所望。 3. 神龙特攻队:又一个翻拍片糟蹋原版的例子。生硬的情节与人物关系难以产生任何化学反应。 4. 绿色地带:马特达蒙还是没有走出谍影重重的套路,而伊战片注定在美国吃力不讨好。 5. 狼人:多年没看到狼人电影了,可是这部怀旧的片子,毫无新意,不如重映老片呢! 6. 敢死队:一群过气的动作明星凑到一起,唯一出乎预料的就是,这部电影所有情节完完全全在预料之中 7. 可爱的骨头:顶尖导演彼得杰克逊,超级畅销书,组合到一起居然是如此平庸之作。 8. 钢铁侠2: 圈钱的续集电影。 9. 铁血战士:影迷等来的是平庸的电影以及平庸的怪兽。 10. 罗宾汉:请告诉导演,你的观众不需要上历史课! 还有一些电影,不详细介绍了。比如魔法师的学徒,吃饭、祈祷、恋爱,华尔街2,等等。 同时,该文章也给出了几部本年度名副其实的,甚至给大家带来惊喜的好片子:盗梦空间,玩具总动员3,还有社交网络等等。 笔者想到中国版本,要评出让人失望的中国烂片,从来都不是难事儿,按照电影排行榜从上往下数就行,越烂的电影票房越高。今年贺岁档快来了,希望读者朋友们擦亮眼睛,别让片商忽悠了。如今赚钱不容易,百十来块钱的买几个小时的精神垃圾,不值得!
个人分类: 评论杂谈|366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美学生思维差异、RSA蓝军以及盗梦算法争议与实验
tangchangjie 2010-11-6 14:47
中美学生思维差异、RSA蓝军以及盗梦算法争议与实验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四 1中美学生思维方式差异 曾见过一文,议论中美学生思维方式差异,说:在某国际学生夏令营,数学老师出一个题目:“一昼夜中时钟的上的分针和时针重合多少次?” 中国学生善逻辑思维,立即拿笔画图计算;美国学生善观察,取下手表拨针做实验;因为其中还有一点思维转弯,如果规定时间比较短,两种方法都可能出错,但从统计的角度看,美国学生的实验法出错率会少一些。 我更喜欢两种方法的结合,先观察自然现象或实验结果,然后上升到理论解释。一般非纯理论的科学家做研究都不会拒绝这种方法,就是理论性很强的科学问题,例如相对论理论研究,也要做思想实验、也要用观察去验证理论。 2 深思者提出的问题 言归正传,回到 关于盗梦空间的科普话题。 上篇博文 递归梦的判定性与图灵停机问题--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引起了讨论.上篇博文主要结论是:    命题 递归梦是不可判定的,即不可能设计这样一个通用程序P,它能检查一切的梦串对M,s对应的那个梦是否会醒过来。   博友 的讨论 很深入、认真。 一些深思者提出了比较深刻、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例如。上篇博文的第8条评论给出了质疑,大致要点包括:    (1) 证明感觉像是悖论 ; (2)是否具有实际意义?(3) 唐文的程序A1看起不像递归, 评论者自己还给出了一段自称是“ 无聊”的 程序A2(如下),说与A1等效: bool M ( s) { ...   bool OK = !(M(s); ....; return OK;} } 要求分析是否悖论或其意义,还单独发了博文,详请可 点击这里 。 想不到几篇娱乐兼科普的博文引出了许多内行来讨论,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大致有: (a)问题的确比较搅人; (b)笔者解释得还不够细致、不够通俗。 虽在回复中做了一些简答,还不够满意;因为,每年这一堂课后,都有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深度和难度,非深思者提不出来,不深思也回答不了。 怎样改进这一部分课程的教学呢? 思考正纠结,这个问题被博友的实验解决了 。 3 实践是检验科普博文的方法之一 今天,博友liuhuimin 在上文的讨论区发了评论(第13条),给出了试验程序,这里稍改排版格式,括号中的注释是本博主加的。他们 的实验一方面回答了第8条评论给出的质疑,说明可能有误解或理解偏差。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好例子。以后讲课到这部分、出现类似问题时,就可用这个例子。liuhuimin 的评论(上篇博文 第13条)如下: 我们兴趣小组热烈讨论了8楼的问题,开始(表决)是3:3;后来做了实验,在VC 6中写了程序做实验验证,果然,如唐老师说的两种结果。两个程序和运行结果如下: (a)无递归深度控制时: bool test_dream( ) { printf("检查盗梦空间递归程序\r\n"); test_dream( ); return true; } 运行结果 ,用VC6中跟踪工具,可以看到 出错消息: Unhandled exception in Test (MSVCRTD.DLL):OXC0000FD:scak Overflow 出现了栈溢出。 博主注 :博主重复了这个试验,在Win7上等比较稳定的系统,系统能处理exception,只死去程序本身(而不会死机);程序是错的,不能正确运行;当然也就不会推出上文评论8所谓的悖论了。 (b) 有递归深度控制的如下: bool test_dream2(int N) //有递归(深度)控制 { bool results=true; if (N==0) return true; else N--; printf("检查盗梦空间递归程序\r\n"); results= !( test_dream2(N)); return results; } 运行结果: N=偶数 结果为 True; N=奇数 结果为 false. 不会推出矛盾,也不会推出悖论。 博主注: 笔者重复了这个试验,程序能正常,但是,会按递归的层次数量的奇偶性给出确定的结果,没有出现质疑者设想的悖论。两个程序合起来,说明那个自称“无聊”的算法A2, 不等价于博主给出的算法A1。 这些讨论回答了那一个关于“递归梦是不可判定的” 质疑。 有兴趣 的内行,如果想看细致的讨论,可参考上篇博文及其评论之8---11等条目,其中,凝聚着博友们的深思。 这个兴趣小组先做实验、观察事实,再用理论用模型去解释事实的方法特别可嘉。说明他们的在研究方法上已经上路,而导师招生时,可能都会喜欢这样的学生。 4 RSA算法研究过程中的蓝军 就像论证三峡工程一样,质疑者扮演蓝军,提出了可能的问题,把可能的问题都考虑了,工程就可靠了。 在这一意义上,质疑者都是贡献者。 在RSA公钥加密算法研制过程中,Ron Rivest、Adi Shamirh 扮演红军,负责防卫;Lenonad Adleman扮演蓝军,负责发攻击和破解;RSA目前仍然最有影响力的公钥加密算法,能够抵抗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所有密码攻击,RSA取名来自开他们三位研究者的名字,而Adleman扮演蓝军之功不可没。 其实,对上面博文讨论的问题,笔者以前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通过这次回答和程序实验,理解也加深、 感谢质疑,欢迎继续质疑。 在这个义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科普博文的标准。 参考文献 Material: Sipser, Michael (@MIT),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 PWS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 Michael Sipser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理论导引(第二版), 中译本 ,唐常杰 陈鹏 向勇 刘齐宏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7 相关博文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一: 梦里乾坤递归深,醒来可知在哪层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 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电影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递归梦的判定性与图灵机停机问题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四: 中美学生思维差异、RSA蓝军以及盗梦算法争议与实验   可计算理论是门修养课-研教散记11 (去年的博文);   知识的共创和共享-研教散记(4) 可在出版社网址下载课程的PPT,1600页面)  
个人分类: 科普札记|11372 次阅读|12 个评论
“自我意识”的计算机科学解释
gzchengzhi 2010-11-3 23:45
The Computer Science Interpretation of Self awareness  大脑神经网络所处的两种状态:警醒与睡梦 引用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将警醒和睡梦看作是两个运行的程序,且这两个程序不能同时运行(忽略中间状态)。 认知停机问题 停机问题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将其推广到认知科学领域,我将它称作认知停机问题。 对于警醒和睡眠这两个运行的程序,都存在运行和停止的问题。唐常杰老师证明梦境中是不可能检测出梦境是否会醒过来的 。可以将唐氏定理简单地表述为: 定理1 : 一个人在做梦的时候,不存在一种方法来判断这个梦什么时候会终止。 另一种等效的表述: 定理2 : 一个人在做梦的过程中,不存在一种方法可以证明自己是在做梦。 证明: (同停机问题的证明以及唐常杰的证明) 既然警醒与睡梦是两个可以互相转换的状态,将上述定理推广到警醒状态,则可以表示为: 定理3 : 一个人在警醒状态下,不存在一种方法可以证明自己进入睡梦状态。 或者等效地表述为: 定理4 : 一个人在警醒状态下,不存在一种方法能够证明自己是警醒的。 证明:(同睡梦过程的证明一致) 上述定理还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一个正在做梦的人能够知道自己的梦将要中止,那他就不再是处于做梦的状态。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进入了睡梦状态,则他这个时候他肯定就是警醒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证明自己现在是警醒的,由于警醒与睡梦是两个不同的状态,只能二选一,则他就能够证明自己进入了睡梦状态。 定理4很奇怪,如果一个人不能够证明自己是警醒的,那他又如何去理性地完成各种任务?这主要是由于一个人是处于外界环境中,且与其他人有着不断的信息交流的。通过这些外界条件,一个人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自己是否处于警醒状态。要让一个人完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可以采用感觉剥夺的方式。 如果一个人完全处于感觉剥夺状态会如何?我读书的时候上心理学课,老师说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实验结果非常残酷。 我是一个什么东东? 从上述的认知停机问题出发,可以对我这一概念进行初步探讨。 一个人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诸如我是什么概念,为什么我与众不同?为什么我知道这些东西而其他人却不知道?如果没有了我,这个世界还存在吗?等等,如果不借助外界条件,一个人是无法解释清楚这些概念的。但如果你面对其他人,你则可以很有信心地告诉他,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 如果将上述的4个定理综合在一起,可以表述如下: 定理5 : 一个人不论在什么状态下,都不能够证明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证明自己状态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外界条件来实现。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们经常用到的我的概念,完全是相对于外界物质条件、其他人等参照物而形成的。离开了这些东西,我就不存在。此时大脑神经网络系统无法从外界获得任何的感觉输入和输出。当然大脑中存储的过去已经形成的我的知识还会起作用,但这只是一种如同计算机硬盘中存储的数据那样的东西而已,自我意识会逐渐淡化。 这种情况下大脑神经网络的运行,就完全等同于一台始终都运行着的计算机。 让计算机具备自我 由此推测,如果要让计算机获得如同人类一样的自我意识,有个性,应该让一个计算机程序在运行的时候,能够从与其他程序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并逐渐形成计算机的个性。 附睡眠和警醒转换状态图: 参考文献: 唐常杰 递归梦的判定性与图灵停机问题--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9947 唐常杰 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盗梦空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9573 唐常杰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一:梦里乾坤嵌套深,醒来可知在哪层?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9224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7574 次阅读|8 个评论
递归梦的判定性与图灵停机问题--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热度 7 tangchangjie 2010-11-3 11:08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递归梦的判定性与图灵停机问题    上文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 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盗梦空间》 议论了思想植入问题。本文试图通俗地描述盗梦空间中的江湖险恶,想说明“递归梦是否停止”这一问题是不可判定的,设计中稍有不慎(如上篇博文第25条评论指出的Bug,附录中的C语言程序没有考虑边界条件),递归梦就是不归路。 为了区别现实与电影,先考察: 1 递归梦与连续梦 人真的会做嵌套梦吗? 在上篇博文的评论第20条,游客xuesnow 给出了自己的体验:“如果自己在梦中梦到自己醒了,而且醒了两次。就是醒来一次,其实还在梦里,再醒来了一次,还是在梦里。最后醒来,头痛,看到了现实的世界。这是不是N=3的情况?” 问了一下,好多人都有过类似体验,大多发生在睡得不太深沉时,例如夏天午睡,或紧张思索科学问题不得其解时,迷迷糊糊,好像醒过几次,也有人在深层次的梦中憋尿时,会醒多次,总睁不开眼,等等。 这里可能有多种类型: (1) {(A梦)(B梦)(C梦)},是连续梦,好像连续电视剧; (2) {A梦 } ,是递归梦,属于尾递归; (3) { A梦上集 A梦下集 },是递归梦,属于中递归。可能中间递归消耗能量比较多,较多体验者报告醒后头痛、昏沉; (4) {A梦 } ,是递归-连续 混合梦。 …..,和可能还有其他类型.   作为调侃,给一个 基于内容的 梦型区别 方法:递归梦(3)中,C梦完后,会回到B梦下集,B梦完后,会回到A梦下集,做梦人可能记得有明显的(像计算机程序)递归栈; 而在情况(2),做梦人已经记不清楚,需仪器记录后用模式识别等技术。这就引出了下面的:    2 一个新的模式识别课题 。对上述问题,有兴趣的研究者可借用仪器,先记录下脑电波数据流,然后用数据流挖掘的方法,如 挖掘聚类、分类、关联、干预,等等, 找出其中的模式或梦类的关系;特别是:从一个梦退出,返回上一层梦,或链接下一集梦的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估计是比语音识别还难的问题,有兴趣的不妨试试,是否能得到基金支持,那就难说了。 下面的讨论是基于《盗梦空间》平台,将戏说戏,将戏说科学,有戏说,也有科学。 3 后续讨论的背景知识 。   后续讨论稍微有点复杂,尽量由浅入深,压低到高中二年级数学题的难度。拟用通俗的方式,模仿了教科书 中关于图灵机停机问题的递归法证明过程;透过证明,明眼人能看得见 康托 (Georg Cantor,1845-1918)在证明“实数不可数”时用的 对角线方法 ,其技术要点是“反身+否定”;这里只不过借用读者从前篇博文得到的本体知识和电影故事的启发,增加了点趣味性和通俗性。 4 本文主要结论 为简捷描述思路,需要一些(类似于教科书文献 的)符号和术语。   用M表示梦的编码(可理解为源程序),s是梦中要处理的字符串(它描述某对象),M,s称为一个“梦--串对”。M(s)表示梦中处理s, 而P表示一个通用的梦 串对判定程序。    本文主要结论是:    命题 递归梦是不可判定的,即不可能设计这样一个通用程序P,它能检查一切的梦串对M,s对应的那个梦是否会醒过来 。    思路: 用反证法,假定这样的P存在。命题的难点和突破点都在“ 一切 ”二字,既然P对 一切 的梦串对M,s作出判定,那么,对 特殊 的梦串对也能判定。 于是,设计了一个 特殊 的 梦串对M,s, 在梦中调用程序P,P又调用梦串对M,s为参数,实现了 梦里用程序处理梦 ,递归,最后推出了矛盾。证明方法类似于MIT 教科书 P.139 关于停机问题的第二个证明,即用递归方法的证明。     还需对符号做些说明:   P(M,s)=真,表示P分析梦串对的结论是:在梦M中去处理对象s ,一定会醒过来;   P(M,s)=假,表示P分析梦串对的结论是:在梦M中去处理对象s ,永不会醒过来,相当于进入盗梦空间的迷失域。      有了这些准备,下面开始证明 。:(如看起困难,直接跳到 第5小节)    证明 用反证法:假定有这样一个程序P,对任意的梦-串对M,s, P不会死循环,即能在有限步后得出结果P(M,s),结果值在集合{ture,false}中。    (1) 设计一个嵌套梦 ,其C语言程序如下,先给出语句,再解释: bool M ( s) { Do-some-thing( ); //这里做一些平凡的非递归的梦境;   OK = ! P (M,s); // 据对P的假设,P在{true,false}中,而 !表Not(否定)    // 直观上借用了百姓说法,梦是反的 return OK; } 程序经仔细检查,除了假设满足条件的P存在以外,其他部位没有问题。 (    (2 )导出矛盾 其实大功已经告成,就在下列矛盾中:   如果在P的参数中(相当于二层梦)的M ( s)= 真; 则OK= !P (M,s)=假, 推出最后结果M ( s)= 假;   如果在P的参数中(相当于二层梦)的M ( s)= 假; 则OK= !P (M,s)=真, 推出最后结果M ( s)= 真; 真个是“假作真时,真亦假”, 矛盾了。   (3) 矛盾根源: 都是P惹的祸 。“P有限步后会出结果”是构造这个程序的基础,避免这个矛盾的唯一出路是P (M,s)无限循环,根本不出结果;换言之, 满足条件的通用程序P不存在 ;   结论 不可能设计这样一个通用程序P,不是程序员的水平问题,而是本质上的不可能。 明眼人立即看出,这是 图灵机停机问题 在盗梦空间(递归类程序集合)上的一个投影。 ( 4)典型问题答疑, 为易理解,简答博友几个典型问题    (a) 评论8和11 :在梦M (s)中调用P(M.s).为什么看起不像传统的递归? 答 :设F是反编译器(例如,把EXE变成汇编源程序),P(M.s)=P(F(M),s),看起就是递归了。在教科书的中译本 P136-139中,通过打印程序自身的过程 SELF实现,SELF可看成是这个反编译器F;这部分内容不太难,但稍有点长。Sipser, Michael 的窍门在于,在语法上,利用“P有限步后会出结果”回避了句法(syntactic)上的递归(也就不需要深度控制),但在语义上是递归的。   (b) 评论8 :把此文的程序中的P去掉,在 评论8 给出了那个程序及相关问题。    答: 评论8 构造的M(...! M(s)...)不合理,M(s)是否终止尚未判定,如果没有深度控制和初始值,运行时堆栈上会压入一系列否定算子,直到栈溢出死机;而如果有递归深度控制与初始值,则根据深度的奇偶性返回值,导不出矛盾。我们的,或文献 上的程序,加了P, 由P的通用性,知道P在有限步后,一定返回值 True 或False ,程序总体构造上就没有问题。     5 严重的后果 :由于不可能设计程序来检查 递归梦(其实,它也是一个程序);盗梦者所设计的梦到底是梦幻般的的旅游还是不归路,就成问题了。 通俗和严格常常难以两全,上述证明(或说明)的重点在思路和框架,有若干细节,写出来反而更难懂,欢迎内行批评指正。 到此,我们可以说,递归梦很美,盗梦空间有风险,入梦探险需谨慎。 参考文献 Material: Sipser, Michael (@MIT),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mputation. PWS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 Michael Sipser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理论导引(第二版), 中译本 , 唐常杰 陈鹏 向勇 刘齐宏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7 相关博文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一: 梦里乾坤递归深,醒来可知在哪层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 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电影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递归梦的判定性与图灵机停机问题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四: 中美学生思维差异、RSA蓝军以及盗梦算法争议与实验 可计算理论是门修养课-研教散记11 (去年的博文);   知识的共创和共享-研教散记(4) 可在出版社网址下载课程的PPT,1600页面)
个人分类: 科普札记|16308 次阅读|22 个评论
科学盗梦技术能让科学大师群出
热度 1 yindazhong 2010-11-3 09:51
上次在老祖博客见到了《盗梦空间》的介绍后,立马拖着夫人去电影院。夫人也欣然同行,因她知道我是科迷一个,除了她,科幻片也是我的至爱。 看过之后,果然感到编剧的想象力很丰富,能够启迪思维。不过同时也感到该片情节与自己的科学认知有一点距离。不过倒也没有着急把想法写出来,心想,反正以后有机会。 今见 唐常杰先生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电影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忍不住插了一句话,却被唐先生认真地问了回来。于是面子上推卸不了,发了一些一家之言。这里再转回自家的园地里栽上,好赖也留个纪念,文责自负。俺这个盗梦技术,亦可称灵感收获技术迟早是要奉献给中华民族的。 以下先给出笔者在 唐 先生博文后面的留言及对话(略改),后面再附上 唐 先生的博文原文: ************************************************************************************* 【 14 】 楼: 发表评论人: yindazhong 笔者有真正的 盗梦技术 ,可以获取梦中的灵感,以至制造科学灵感并收获之。 博主回复: 印 老师是做人体科学和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研究的,可能有独特的蹊径。能否透露一二? 唐 老师是 计算机科学 领域的大家,如此谦虚认真发问,不答则大不敬。尽管笔者对您的研究领域所知极为肤浅,实在是因祸得福,捡到了一两招 收获灵感 技术,亦如同大海边偶拾了一些贝壳。勉强提两点看法,仅供参考。 1 )要以计算机模拟大脑,或拟与人脑对接(如同电影阿凡达所示),首先要明白大脑的结构,以及脑中的 意念 、 思维 、 记忆 的物质基础。(这一点我已有较成熟的解读)。 2 )在上述基础上就不难理解 梦境 的生物学本质,以及如何应对自如地 入梦 , 续梦 以至 盗梦 。如此 盗梦 实际也就是诸多科学大师和艺术大师们获取灵感的共同(类似)途径。 3 ) 脑电信号 是数以亿计的脑细胞及其组合状态的宏观集合的一种表象,类似的我们还可以得到 脑磁信号 、 脑血流分布状态 、 脑 ATP 状态 脑血糖状态 等等,因此 脑电信号 绝不能看做是大脑意识的输出信号,在一颗脑袋上可以同时接几百个电极,并因此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脑电信号。这些信号可以因呼吸心跳、睁眼闭眼,甚至可以因头皮屑的状态而不同。笔者认为以 脑电信号 为思路,探索 人 - 机对接 有点类似 风马牛对接 ,成功的希望极其渺茫。 总之,如同笔者所作的衰老研究一样,先琢磨为什么,再琢磨怎么办是我一贯的科研思维方式。 再补充一句:亲身体验告诉我,进入一层梦境可以是科学现实,进入多重梦境只该是科学幻想。 ************************************************************************************* 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电影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 (唐常杰) (说明,原策划名为: 思想植入,托梦、转基因与本体 ,根据朋友建议改为为此名)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9573 上文 梦里乾坤递归深,醒来可知在那层 议论了《盗梦空间》的递归结构,本文从 托梦 开始发散,议论本体,最后涉及到科研选题等论点,杂,名副其实的 杂 文。       1 植入思想和强制托梦   电影《盗梦空间》的英文原名为 Inception 。分而析之,字根 cept = 拿 ;如在字根加前缀 ex , 则意为 除 .. 外 ;而今加上前缀 in ,则意为植入。所以,电影主题是思想植入,是一种 意识手术 ;说白了,就是用强制托梦的方式,把信息注入在受术者大脑皮层的非易逝存储区(不像硬盘,而像 U 盘),在一些涉及外星人的科幻片中多次出现。   众所周知,网络战中有四大手段,断、截、伪、改;一个比一个厉害,在在电视剧《 DA 师》中,这四个手段都用了。而《盗梦空间》在梦中修改或植入信息,相当于网络战的 伪 和 改 ,旨在影响或控制受术者的行为,从而谋取利益。    2 催眠术在高层梦境空间的推广   如前文所述,《盗梦空间》共有 6 层梦境。    N=0 时,植入思想可以表现为下列集合之一: { 催眠、洗脑(注入思想)、注入知识 } ;催眠术早已应用于治疗或谍战,据说, 注入知识 也已有人构思研究并小有成果。    N=1 时,植入思想表现为(有点迷信色彩的) 托梦 。小说中的托梦可影响受术者的行为。水浒中的晁盖托梦于宋江,喻示血光之灾,使宋江周身酸痛,从而去寻神医安道全。三国演义中,刘备梦见关羽张飞立于灯影之下,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错误的夷陵战争,导致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惨败。    N=2,3,4,5 时,《盗梦空间》演绎深层次梦中的强制托梦,可看成是 N=1 的托梦扩展或推广。不同点在于,小说中常是死人托梦,是做梦人自己忽悠自己;而《盗梦空间》是活人主动托梦,是深层次梦境空间中的强制托梦。   影片要点是托梦,如把片名 Inception 翻译成为 托梦 ,更直白坦诚一些;而翻译成为《盗梦空间》,则煽动性更大一些,有利于票房。    3 本体 近似于 说文解字。   曾给一位八十多岁的、到处找书看的老人 Z 推荐武侠小说。说,歌中唱到的、在南海边划圈的 D 老都喜欢看。殊不知, Z 老 对少林、武当、崆峒、峨眉等基本概念完全陌生,而且对小说家营造、并被阅读界公认的武侠规矩和习俗一概不知,看起来吃力,因而觉得荒诞乏味;推荐失败。   这说明,就是看武侠小说这样的简单娱乐,也需要专门的领域预备知识。   这个基本领域知识,用语义 Web 的行话,称为本体( Ontology )。网上搜索一把,可以查到许多解释,大都比较晦涩难懂。   在语义 Web 或 WEB2.0 中的本体类似于《说文解字》、但高于《说文解字》;它不只解释字词,还解释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所以,生造一个名词 说概解念 来描述它,或许更确切一些。   下面这一段灰色字,稍多一些专业术语,不感兴趣则可跳过: 语义 Web 中的本体,是为 机器理解 或 机器阅读 而研究的,其目标大致是:计算机 + XYZ 领域的本体,就能理解 XYZ 领域的文字,甚至打印出其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联想到相关概念,提出注意事项、推荐意见,等等。 4 《盗梦空间》中的本体   盗梦空间本体包括一些看懂电影需要的的必要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应该作为电影票附件): ( 1 ) 概念 :六层空间: N=0 :现实世界; N=1,2,3,4, 时为 第 N 层梦境;其中, N=5 时,称为 Limbo (迷失层)。 ( 2 ) 概念之间的联系 :  ( a )退出第 N+1 层梦:回到第 N 梦境,需人在 N 层提供帮助(唤醒、高处下坠,被杀)或药效解除而自然醒。因此,盗梦是团伙行为,团伙须在第 N 层指派值班员,负责把搭档送进第 N+1 层和唤醒回第 N 层; (b) 进入最深的第 5 层去盗窃或注入思想,需 6 人合作,上一层的值班人唤醒下一层梦境; (c) 第 N+1 层梦的时间比第 N 梦境层慢 20 倍,时间随层次指数增长: T N+1 =C* (20) N T 0 ;    (d) 第 5 层为迷失域中只有死亡会回到现实,但会丧失其中记忆,对思想的盗窃和植入都无效。    5 梦中违规,照付代价 玄幻片需要悬念和惊险,通常,编剧和导演通过意外和误解来实现。 没有,也要制造一个。 电影中的柯布及其妻子藐视了本体知识库中的合作原则和时间伸缩原理,本来需 6 人团队联合行动,夫妻俩却违规操作,铤而走险,深入第四层,由于无人值班唤醒,酿成事故,他们为对规律的藐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相当于现实中一小时的时间中,在第四层过了五十年。正是: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何况在梦中!    6 思想植入与基因注入 以及科研项目   盗梦空间的 思想注入 也许能启发有缘人的科研项目。笔者的一个自然科学项目就是受电影和信息的启发而萌芽的。    预研与背景 : 基因表达式编程 是一种新的数据挖掘工具,它把公式(知识)看成的染色体,把基本函数如 + - x ,y Sin(x) cos(x) 看成基因。可比喻为愚公移山,让公式在进化中改进精度;    启发性信息 :    (a) 关于 转基因耐碱小麦 的科普短片,其中介绍了基因注入技术;    (b) 网络上一则 ( 可能是无稽之谈 ) 短文: 1000 年前外星人给人类注入了 聪明 的基因,加快了人类进化 。    观后之联想 : 如果观察提示对象有周期性或衰减性, 在进化时,注入周期性基因 Sin(x) 或衰减基因 e -x , 是否可大大加快进化进程?这里的 转基因 。是指 基因注入 。    结果: 笔者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 GEP( 基因表达式编程 ) 的知识发现中的 转基因技术 研究 ;    致谢: 真想对两条启发性信息说 : 遇上你是我的缘 。 转让一个 idea : 《盗梦空间》的 思想注入 或许能启发新的研究项目,这里无偿转让一个 idea: 梦里很难创造实体性成果,但容易创造意识性成果,可否利用梦境注入知识,利用梦境进行思想风暴,梦境只消耗少量能量,从而,实现低碳学习和低碳科研。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是开发脑电波 USB 接口, 把梦中容易消逝的想法保存在 U 盘中 , 先作有线的,继而作无线的, ,,,,,,,, 这是否太科幻了?。 不知谁是有缘人?    7 用科学家的眼光去看科幻电影   笔者正进行着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亚复杂系统中的 干预规则 的挖掘 ;看了盗梦空间后,真佩服其关于干预规则的大胆奇思和周密妙想。设若真能通过强制托梦植入思想,则关于社会行为的干预(如影响股市、房市等),就有了四两拨千斤的干预手段;但若被坏人滥用,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幸好,这只是玄幻故事,至少几十年内不必担心。      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奇思妙想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描写那那个时代匪夷所思的奇思妙想。很多都在后来实现了。   同样是看《盗梦空间》,用导演的眼光,会注重电影艺术;用媒体的眼光,会注重其票房;用程序员的的眼光,会注重其故事演绎的结构;用科学家的眼光,会注重其搭载的想象力。   在写论文、写基金申请之前,如果觉得想象力贫乏,不妨放松一下,用科学家的耳朵,听听音乐,那天籁之音的宁静,或可致远;用科学家的眼光去看看科幻电影;在科幻中的无拘无束,或可解放想象力。   在这个意义上,适度地听音乐、看电影、玩电脑,适度玩物并不丧志。    8 争取下篇较精彩 .   原拟到此结束议题,写此文时,复习了计算理论 PPT ,触发新灵感,拟写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递归梦之不可判定性与不归路 , 将说明(或证明) 递归梦是否停止 这一问题是不可判定的 ,其推论是,盗梦江湖也险恶,递归梦设计中稍有不慎,就是不归路。拟晚上整理后,适当时机发出。    9 附录 。 盗梦空间较细化的 C 语言描述 。 比上文附录更细致,专业化色彩多一些,不感兴趣可以跳过。   Main 盗梦空间 ( void)    { Dream(0) ; // 从层数为 0 开始,调用下面的递归梦境函数 , 就开始电影故事;
个人分类: 科学之道|4592 次阅读|4 个评论
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盗梦空间》----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
tangchangjie 2010-11-2 10:00
   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电影---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 (唐常杰) (说明,原策划名为: 思想植入,托梦、转基因与本体 ,根据朋友建议改为为此名)    上文 梦里乾坤递归深,醒来可知在哪层 议论了《盗梦空间》的递归结构,本文从“托梦”开始发散,议论本体,最后涉及到科研选题等论点,杂,名副其实的“杂”文。       1 植入思想和强制托梦   电影《盗梦空间》的英文原名为Inception。分而析之,字根cept =“拿”;如在字根加前缀ex, 则意为“除..外”;而今加上前缀in,则意为植入。所以,电影主题是思想植入,是一种“意识手术”;说白了,就是用强制托梦的方式,把信息注入在受术者大脑皮层的非易逝存储区(不像硬盘,而像U盘),在一些涉及外星人的科幻片中多次出现。   众所周知,网络战中有四大手段,断、截、伪、改;一个比一个厉害,在电视剧《DA师》中,这四个手段都用了。而《盗梦空间》在梦中修改或植入信息,相当于网络战的 “伪”和“改”,旨在影响或控制受术者的行为,从而谋取利益。    2 催眠术在高层梦境空间的推广   如前文所述,《盗梦空间》共有6层梦境。   N=0时,植入思想可以表现为下列集合之一: { 催眠、洗脑(注入思想)、注入知识};催眠术早已应用于治疗或谍战,据说,“注入知识”也已有人构思研究并小有成果。   N=1时,植入思想表现为(有点迷信色彩的)“托梦”。小说中的托梦可影响受术者的行为。水浒中的晁盖托梦于宋江,喻示血光之灾,使宋江周身酸痛,从而去寻神医安道全。三国演义中,刘备梦见关羽张飞立于灯影之下,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错误的夷陵战争,导致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惨败。   N=2,3,4,5时,《盗梦空间》演绎深层次梦中的强制托梦,可看成是N=1的托梦扩展或推广。不同点在于,小说中常是死人托梦,是做梦人自己忽悠自己;而《盗梦空间》是活人主动托梦,是深层次梦境空间中的强制托梦。   影片要点是托梦,如把片名Inception翻译成为“托梦”,更直白坦诚一些;而翻译成为《盗梦空间》,则煽动性更大一些,有利于票房。    3 本体 近似于 说文解字。   曾给一位八十多岁的、到处找书看的老人Z 推荐武侠小说。说,歌中唱到的、在南海边划圈的D老都喜欢看。殊不知,Z老 对少林、武当、崆峒、峨眉等基本概念完全陌生,而且对小说家营造、并被阅读界公认的武侠规矩和习俗一概不知,看起来吃力,因而觉得荒诞乏味;推荐失败。   这说明,就是看武侠小说这样的简单娱乐,也需要专门的领域预备知识。   这个基本领域知识,用语义Web的行话,称为本体(Ontology)。网上搜索一把,可以查到许多解释,大都比较晦涩难懂。   在语义Web或WEB2.0 中的本体类似于《说文解字》、但高于《说文解字》; 它不只解释字词,还解释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所以,生造一个名词“说概解念”来描述它,或许更确切一些。   下面这一段灰色字,稍多一些专业术语,不感兴趣则可跳过: 语义Web中的本体,是为“机器理解”或“机器阅读”而研究的,其目标大致是:计算机 + XYZ领域的本体,就能理解XYZ领域的文字,甚至打印出其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联想到相关概念,提出注意事项、推荐意见,等等。 4 《盗梦空间》中的本体 (应印刷,作为电影票附件,以方便观众 )   盗梦空间本体包括一些看懂电影需要的的必要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应该作为电影票附件): (1) 概念 :六层空间:N=0:现实世界;N=1,2,3,4,时为 第N层梦境;其中,N=5 时,称为 Limbo(迷失层)。 (2) 概念之间的联系 :  (a)退出第N+1层梦:回到第N梦境,需人在N层提供帮助(唤醒、高处下坠,被杀)或药效解除而自然醒。因此,盗梦是团伙行为,团伙须在第N层指派值班员,负责把搭档送进第N+1层和唤醒回第N层; (b) 进入最深的第5层去盗窃或注入思想,需6人合作,上一层的值班人唤醒下一层梦境; (c) 第N+1层梦的时间比第N梦境层慢20倍,时间随层次指数增长: T N+1 =C* (20) N T 0 ;   (d) 第5层为迷失域中只有死亡会回到现实,但会丧失其中记忆,对思想的盗窃和植入都无效。    5 梦中违规,照付代价 玄幻片需要悬念和惊险,通常,编剧和导演通过意外和误解来实现。 没有,也要制造一个。 电影中的柯布及其妻子藐视了本体知识库中的合作原则和时间伸缩原理,本来需6人团队联合行动,夫妻俩却违规操作,铤而走险,深入第四层,由于无人值班唤醒,酿成事故,他们为对规律的藐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相当于现实中一小时的时间中,在第四层过了五十年。正是: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何况在梦中!    6 思想植入与基因注入 以及科研项目   盗梦空间的“思想注入”也许能启发有缘人的科研项目。笔者的一个自然科学项目就是受电影和信息的启发而萌芽的。    预研与背景 :“基因表达式编程”是一种新的数据挖掘工具,它把公式(知识)看成的染色体,把基本函数如 + - x ,y Sin(x) cos(x)看成基因。可比喻为愚公移山,让公式在进化中改进精度;    启发性信息 :   (a) 关于“转基因耐碱小麦” 的科普短片,其中介绍了基因注入技术;   (b) 网络上一则(可能是无稽之谈)短文:“1000年前外星人给人类注入了‘聪明’的基因,加快了人类进化”。    观后之联想 : 如果观察提示对象有周期性或衰减性, 在进化时,注入周期性基因Sin(x)或衰减基因e -x , 是否可大大加快进化进程?这里的“转基因”。是指”基因注入”。    结果: 笔者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GEP(基因表达式编程)的知识发现中的 转基因技术 研究“;    致谢: 真想对两条启发性信息说:“遇上你是我的缘”。 转让一个idea : 《盗梦空间》的“思想注入”或许能启发新的研究项目,这里无偿转让一个idea: 梦里很难创造实体性成果,但容易创造意识性成果,可否利用梦境注入知识,利用梦境进行思想风暴,梦境只消耗少量能量,从而,实现低碳学习和低碳科研。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是开发脑电波USB接口, 把梦中容易消逝的想法保存在U盘中,先作有线的,继而作无线的,,,,,,,,, 这是否太科幻了?。 不知谁是有缘人?    7 用科学家的眼光去看科幻电影   笔者正进行着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亚复杂系统中的 干预规则 的挖掘”;看了盗梦空间后,真佩服其关于干预规则的大胆奇思和周密妙想。设若真能通过强制托梦植入思想,则关于社会行为的干预(如影响股市、房市等),就有了四两拨千斤的干预手段;但若被坏人滥用,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幸好,这只是玄幻故事,至少几十年内不必担心。      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奇思妙想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描写那那个时代匪夷所思的奇思妙想。很多都在后来实现了。   同样是看《盗梦空间》,用导演的眼光,会注重电影艺术;用媒体的眼光,会注重其票房;用程序员的的眼光,会注重其故事演绎的结构;用科学家的眼光,会注重其搭载的想象力。   在写论文、写基金申请之前,如果觉得想象力贫乏,不妨放松一下,用科学家的耳朵,听听音乐,那天籁之音的宁静,或可致远;用科学家的眼光去看看科幻电影;在科幻中的无拘无束,或可解放想象力。   在这个意义上,适度地听音乐、看电影、玩电脑,适度玩物并不丧志。    8 争取下篇较精彩.    原拟到此结束议题,写此文时,复习了计算理论PPT,触发新灵感,拟写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递归梦的可判定性与图灵机停机问题 , 将说明(或证明) “递归梦是否停止”这一问题是不可判定的 ,其推论是,盗梦江湖也险恶,递归梦设计中稍有不慎,就是不归路。拟晚上整理后,适当时机发出。 相关博文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一: 梦里乾坤递归深,醒来可知在哪层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 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电影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递归梦的判定性与图灵机停机问题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四: 中美学生思维差异、RSA蓝军以及盗梦算法争议与实验 9 附录 。 盗梦空间较细化的C语言描述 。 比上文附录更细致,专业化色彩多一些,不感兴趣可以跳过。   Main盗梦空间( void)   { Dream(0);//从层数为0开始,调用下面的递归梦境函数,就开始电影故事;   } Dream(N) //递归梦境函数 { if(N=6} return; //最多嵌套6层,现实世界为第0层梦,体现人生如梦, Do-N-th- action;//第N层梦境的行动,如偷窃思想 或 注入思想; Printf(“这是第 %d 层梦境”,N); //明白标注们的层次,不要忽悠了自己 Dream(N+1); //进入更深一层的梦境,注意参数N上增加了1 Printf(“现在回到了第 %d 层梦境”,N); //提醒自己,已从下层梦中醒过来,   }   
个人分类: 科普札记|20278 次阅读|29 个评论
进入别人梦境的一种方案
gzchengzhi 2010-11-1 21:30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能否进入别人的梦境?这当然是一个很有趣的想法。我这里构思了这样一个方案,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的。 首先假设梦境的产生原因如下: 梦境中所感知到(看、听、触等)都是通过周围神经系统的自主冲动(由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冲动引起)来实现的。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则主要完成信息的存储、深度加工、处理、联想、逻辑推理等。 如果要进入另一个人的梦境,则可以将两个人的周围神经系统互相连接在一起。 假设有两个人分别是A和B。 如果A开始做梦,这时候A的周围神经系统将发生自主冲动,而B由于与A的周围神经系统连接在一起,结果A的梦境都可以被B所感知到。如果B处于清醒状态,则B可以通过周围神经系统清楚知道A梦境中的所有内容。而B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中枢神经系统冲动,引发A感知到B的存在,这样B就可以跟A在梦境中进行交流了。此时B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A则是无意识的,受到B操控的。这与电影有点相似。 当然这样的假设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似乎看不出如何实现梦中梦的方案,因为电影中的第一层梦是有生理上的神经连接的,而在梦中就似乎难以做到这一点,或许唐老师的递归算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通过什么技术将两个人的周围神经系统连接起来,而且一根都不能少? 再次,如果两个人的神经网络系统都这么连接在一起了,还能不能算是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神经网络应该被看作一个更大的大脑神经网络?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24422 次阅读|13 个评论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一:梦里乾坤嵌套深,醒来可知在哪层?
热度 3 tangchangjie 2010-11-1 09:31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一:梦里乾坤嵌套深,醒来可知在哪层? (唐常杰)   上周五晚上,和几位中学生忘年交客人一起看了电影《盗梦空间》。孩子们大呼精彩,边看边议;而我在云里梦里,半懂不懂。惭愧,快out或已out了,看来,知识更新速度在加快,连看电影这样的简单娱乐,也和此博客的开户艺名一样,要“学到老”了。 下面的图(修女托盘,分形昆虫和周杰伦之递归),先留点悬念,稍后解释。       向孩子们请教了令人迷失的细节,原来,他们先在网上或朋友那里了解了情节框架,记住了人物姓名,了解了梦里做梦的结构化知识和游戏规则,打印了要点(叹服这一代的IT能力);用如今的Web2.0中的时髦术语描述,孩子们先有了一个关于盗梦空间的“本体”,(ontology,这将在下篇博文“思想植入,托梦、转基因与本体”中解释)因而易理解故事情节。    1 故事情节在潜思维中发酵 。   过去以为,玄幻者,娱乐也;常处之以“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周日早起,却忽然有了感觉;也许是在睡眠中的潜思维发酵,在梦中把故事情节和孩子们给我的解释串了起来,实现了顿悟。基于两个课程PPT(计算理论递归图灵机和语义WEB)中的几页通俗解释,利用周日,快草了这篇科普博文。本文重点不在复述电影情节,而是议论哪些笔者能够解释的科普亮点。   为把道理讲得浅显有趣,从远到近,选了一些轮廓或情节;太长,暂分两篇: (a) 梦里乾坤嵌套深,醒来可知在哪层----科普札记之一,本文; (b) 思想植入与托梦、转基因与本体----科普札记之二。(稍后发出) 2 故事的基本框架:梦里做梦 + 强制托梦 .   古有庄生梦蝶,梦里做梦不算新奇。曾经编导过《蝙蝠侠前传》的导演克里斯托的在强制托梦方面表现了大胆的想象力和程序设计的周密性,嵌套了6层梦。为解释梦之递归,先给出一些 今、古、外、中 的有趣的递归对象。 3 幼儿园的孩子也会玩递归 (今)   小孩子大都知道并复述过著名的“老和尚讲故事”:“ 从前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故事是: 从前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故事是……”   写成C语言程序: Void Story ( ) { printf(“从前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r\n”);  printf(“讲的什么故事呢?故事是:\r\n”); Story( ); }   这里没有递归深度控制,执行程序,将在屏幕上显示出(有始无终的)故事文本,直到堆栈溢出死机或程序出错并报告:”Stack oveflow”。这里的“有始无终”,正是小孩子的兴奋点。 《一千零一夜》中共有264个故事,有的故事是以嵌套形式表达的,从第N+1层结束时,回到第N层故事环境。 4 图片中套图片 ( 外,国外或境外) 先看上面的图片,后做解释。 让小孩看上左图讲故事,可能会这样说:“有个修女托了一个盘子,托的什么盘子呢?(that)盘上有个修女托了一个盘子,托的什么盘子呢?(that) 盘上有个……”。 用英语的that从句来表达, N口气读不完; 60岁以上的人可能会联想起了1950年代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书封面 “开学了”。 “那本书的封面上有一个小孩子拿着书,拿的什么书呢?那本书的封面有一个小孩子拿着书,拿的什么书呢….”,又递归了。 右边“图中周杰伦左后墙上挂了一张图,挂的什么图呢?(那张)图中周杰伦左后墙上挂了一张图,.....”,递归了。 谢谢博友 zhenjiaolin 提供了此图。 而中图是分形,以递归为技术要点;科学网上有很多很多专家的精彩博文,不再赘述。 类似的还有镜子里面照镜子,电影里面放电影,故事里面讲故事。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遐思和思索。    5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递归诗 (外)  I wonder why,  I wonder why,  I wonder why I wonder why,  I wonder why I wonder why I wonder why I wonder why.  ………         (By Richard Feynman 1965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翻译成中文:   我好奇,/我好奇,/我好奇我为什么会好奇,/   我好奇我为什么会好奇那个“我好奇我为什么会好奇 ”   不愧是诺奖得主,不但有语言美、物理美,还有数学美、递归美。表现了科学家的无穷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言简意赅,不需多说。 6 庄生梦蝶与梦境层次 (古 与 外)    在23个世纪前(战国时代),有点逍遥倾向的思想家庄子就想到了梦里套梦。《齐物论:庄子蝶梦》中有下列段子(先给译文,后给原文)    古文新译: 以前庄子做梦变蝴蝶,活灵活现的蝴蝶,那么潇洒那么快活,乐而忘己,忘记自己是庄周。谁知甜蜜的梦容易醒,醒来才知是那个“戚戚然”(心情略带杯具)的庄周。不知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原文 :“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这里,庄子的“觉”即“醒”,有两种可能,   (a)回到了现实世界,   (b)从第N+1层梦“醒”回到第 N层梦,还在梦中。 所以,其感觉可能是:    “ 梦里身在他乡独漂流 , 醒来爹娘慈爱伴左右 ”; 也可能反过来,是 :    “ 梦里 爹娘慈爱伴左右 , 醒来 身在他乡独漂流 ”。( 念亲恩 之歌词)     怎能不“戚戚然”?。       OK,怎样鉴别梦与非梦呢?   最近网上热议的、获鲁迅文学奖的 车延高诗作《徐帆》 在最后一句给了朴素方法:      臂上一拧,/ 好痛;/ 这才知道:/梦,/ 有时和真的一样.” 《盗梦空间》用戒指鉴别梦与非梦,男主角如带有戒指,则暗示他、也同时暗示观众:此情此景在梦中。这比老子和庄生提倡的“无为”要好一些,但仍有不足,即不能标识梦境层次。   为梦际旅游安全,笔者冒昧支两招:(a) 换指头带戒子,构造“梦层协议”或“梦层函数”,把五个梦境层次映射到五个指头;(b)纽扣暗示,例如,每进入一层梦,扣一颗纽扣。      7 嵌套梦使人犯晕 李商隐在《锦瑟》中写到: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此的缠绵迷离,那么的朦胧惆怅;对比之下,笔者在看盗梦空间时堕入云里梦里,半懂不懂,也不算太out了。 8 不知下篇能否更精彩 文已太长,疑犹未解,到此,只提出了问题,解释了问题; 《盗梦空间》中有些什么规则,怎样实现“醒来可知在哪层”呢?下篇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思想植入与托梦、转基因与本体 准备回答这一问题,请我的中学生忘年交朋友修改把关,已经发出。 相关博文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一: 梦里乾坤递归深,醒来可知在哪层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二: 用科学家的目光看电影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三: 递归梦的判定性与图灵机停机问题 ; 盗梦空间科普札记之四: 中美学生思维差异、RSA蓝军以及盗梦算法争议与实验 9 附录 盗梦空间粗略框架结构的C语言描述: 仅供熟悉C语言的朋友鉴赏批评。在下文中还会用《盗梦空间》的本体来解释 Main盗梦空间( void)   { Dream(0);//从层数为0开始,调用下面的递归梦境函数,就开始电影故事;   }   其中的递归梦境函数框架如下: Dream(N) //递归梦境函数 { ……… …….. Printf(“这是第 %d 层梦境”,N); //明白标注们的层次,不要忽悠了自己 Dream(N+1); //进入更深一层的梦境,注意参数N上增加了1 Printf(“现在回到了第 %d 层梦境”,N); //提醒自己,已从下层梦中醒过来   } 为了这里好理解大结构,函数中省略了若干语句,例如跳出的条件等等,将在下文中用本体知识解析。 ​ ​
个人分类: 科普札记|12221 次阅读|28 个评论
解析“我思故我在”
热度 1 zcgweb 2010-10-12 13:55
思考是大脑的食物!所以:我思故我在。 没有思考、不进行思考的大脑就等于缺乏食物,将会营养不良。 至于是上班时思考还是下班时思考,都无所谓。也许更加重要的是,类似于“盗梦空间”中在梦中的思考,甚至第N个深梦层次的思考。 不过有趣的是,“梦”能自己“思考”吗?“梦”能“知道”自己“在思考”吗? CZ@2010.10.1213:51:57
个人分类: 生活态度|39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电影【盗梦空间】的数字582491分析与一种情侣生日数字占卜法
inventor 2010-10-6 23:21
今天在陆家嘴正大星美看了传说中的电影,【盗梦空间】。IMAX剧场。 剧场中的震撼可略去不表。在别问保险箱的密码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数字582491。 我本能的就有破解数字的欲望,不单单是因为我的生日是常见的手机,电脑键盘的3x3数字矩阵中的中心列, 而是我认为这世界上对数字了解的人莫过于我自己。 在数字影评【达芬奇密码:我的另类密码】文中 已经我已经给出斐波那契数字列的圣经数字的解析。 那么对于【盗梦空间】的数字分析,我也做一次吧。网上检索了一下,还没有发现对此数字列的有说服力的分析。 大家一定都记得洛书,也就是幻方。本人的有关幻方设计在06年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中展出,文汇报科技版有介 绍。以此幻方设计为基础的展示概念策划方案,入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概念设计征集前10名优秀方案 团队,方案初选评分第一,终选排名第4。 如果记得我的数字列的折线表示发现,那么将1-9的机械电子3x3顺序排列换成和而不同的492357816 排列,就得到以下 4 9 2 4 9 2 4 9 2 3 5 7 3 5 7 3 5 7 8 1 6 8 1 6 8 1 6 4 9 2 4 9 2 4 9 2 3 5 7 3 5 7 3 5 7 8 1 6 8 1 6 8 1 6 4 9 2 4 9 2 4 9 2 3 5 7 3 5 7 3 5 7 8 1 6 8 1 6 8 1 6 将数字列582491在以上扩张矩阵上按顺序描画,就得到一个三角形,顶点为5,底边为249。 这是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正好是世界最美三棱锥的一个侧视图。关于世界最美三棱锥的描述可见我 博客上的其他相关文章。而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三棱锥的最新发现就是其 体积与表面积之比与黄金分割 0.618的差异不到1%。可以说就是黄金比例了。 这个582491数字列的解析,我是这样看的。在这数字列上,我过去已知的就是,我的生日是斜线的相连三个数字, 我妻子的生日是水平线的三个数字。所以为我们夫妇的生日数字而感到欣慰。 我感到恐惧的是,直列的519居然是我的前女友的生日,过去是没有注意到在洛书扩张数字矩阵上出现的, 看了这个电影,注意到582491的6个数字。 【盗梦空间】讲的是爱情,那么我就分析我对情人,夫妇间生日数字的一些测算结果吧。 首先看看斜列, 582, 应该有生日 5-28, 8-25。 水平列249, 有生日9-24, 4-29, 垂直列915, 有生日5-19, 9-15。 那么就应该有夫妻 两组 的3x3 =9种生日配对。因为总共有三组,所以有 9的3倍的27种 夫妻生日组合。 这种组合是感情好的夫妻生日组合。 电影中 有一个男主角, 两个女主角, 正好三人, 是否暗示一个男人的精神梦想世界是还有另一个女人,或者一个女人的精神梦想世界还有另外一个男人呢。 在文章【达芬奇密码:我的另类密码】中,我没有披露一个原创的数字列算命方法,在此文中奉献给读者。 在纸上写出一下的数字列矩阵 1 2 3 1 2 3 1 2 3 4 5 6 4 5 6 4 5 6 7 8 9 7 8 9 7 8 9 1 2 3 1 2 3 1 2 3 4 5 6 4 5 6 4 5 6 7 8 9 7 8 9 7 8 9 1 2 3 1 2 3 1 2 3 4 5 6 4 5 6 4 5 6 7 8 9 7 8 9 7 8 9 将夫妻,或情人的生日,年月日在以上扩张数字列上描画折线,重复数字用圆点圆圈添加到折线,数字零 用圆圈添加到折线。 先描绘女性一方的生日,然后再描绘男性一方的生日。 看看走向是否一致,还有有无 所共同包围成块的区域。如果所包围成块的区域为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最高,可以算出这一对感情还不错, 不会分手,不易分手。如果所包围成块的区域更大,那么这一对感情更不错,更不会分手,更不易分手。 如果差点有包围成块的区域,说明双方都想巩固爱情,加深爱情,有更多的共同区域,也就是共同点。 如果没有包围成块的区域,但是折线走向都差不多一致的,那么说明这一对伉俪还是夫唱妻随,目标一致。 如果 走向 南辕北辙,那么是否能说 情投意不和, 各自我行我素? 不说过去的算命实例,最近一次的计算是一位女生听说过我时常有感情相谈,电话跟我述说最近 与男友有些危机,处于关键时刻。我就要了两人的生日,用手机画出俩人生日的折线,发现没有共同包围 区域,各自折线目标都相反。 就开玩笑说,你自己按照扩张数字列的画法,自己感觉感觉吧。 女生画了折线以后说,感觉不妙啊。 后来得知他们分手了。 在最近一次的水手酒吧聚会上,不知谁又传出我会为情侣算命,6月份就在上海某高校会议场馆 举办的正式风水讲座有过讲演。所以就又有男生女生让我算。我说一定要有 对方的生日。后来就披露了这种扩张数字列的情侣命运算命方法,权当一种娱乐。我第一不收钱,第二 每次算不超过7人。 我交待这种原创的 独门算命方法的临时第一批学生,在掌握了这种算命方法教授 他人的时候,请尊重著作权人的署名权,请告知他人我的名字。 5 8 1 2 4 9 以上的三角形一定还有其它更奇妙的奥妙在里面,让我们一起去破解吧。 但愿今晚能不失眠。 582491582491。。。。。。。。。。。。。。。。。。 著作权保有,转载请标明作者。 2010-10-6 梁海声
个人分类: 有感|1105 次阅读|2 个评论
《盗梦空间》不知其梦
songshuhui 2010-9-23 14:18
0.618 发表于 2010-09-20 11:16 一部电影刚上映两个月就在全球最大电影评价网站 IMDB 上飞升至第四位,超过雄踞排行榜前列多年的《辛德勒的名单》《星球大战》等众多经典电影。电影网站 CHUD 对它的评价是:这是个奇迹。有时,你甚至感觉不到这是一部电影,它让人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眼前的银幕不过是你的另一个梦罢了。《盗梦空间》就是有这么大的魅力。 IMAX 更是一票难求。 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的不真实,以至于我们都心甘情愿随着导演的意图去了,全球上下一片叫好。每个人都被电影复杂的情节所折服。你看出了几层梦境?看过电影的人在饭桌上、论坛里都在热烈地讨论。媒体上看到的是一片赞扬。诺兰导演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在人们脑中成功植入了一个观念,甚至没有借助盗梦技术,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完成了。 如果这不是做梦,为什么那么多不合理的情节看上去如此天衣无缝呢? 诺兰不知黄粱一梦 在给艾伦佩吉饰演的造梦师介绍造梦的基础知识时,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主人公Cobb告诉她现实中的一分钟相当于梦中的 12 分钟以上。服用镇定剂后,这个数字大约变成了20.按照这个公式,第二层梦境的时间速度又是第一层的 20 倍,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 400 分钟。以此类推,他们要完成任务,在飞机上沉睡 10 个小时,达到第三层,那就意味着要在第三层待上大约 10 年左右。听起来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但是诺兰导演应该没有听说过汉语中有个词叫黄粱一梦。这个人的梦虽然不是嵌套的,但是却只用了煮小米粥的一会儿功夫,就在梦里度过了悲欢离合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时间。高兴的时间似乎总是过得飞快,痛苦的深渊却好像永远也走不出来。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时间的密度不总是一样的,它被我们的情绪改变了。 回想一下,你过去的一天都干了些什么?如果是从南跑到北,从东跑到西,开了八个会,见了八十个人,谈了八百件事,那么你一定觉得过去的 24 个小时特别长,尽管当时觉得不够用。而如果你只是躺在沙滩上,吹着千古不变的海风,看着大同小异的云朵,那么这过去的 24 小时回想起来就是稀薄的弹指一挥间。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之为卡帕效应( Kappa Effect) 。科学家发现在同样的时间里,让两拨人同时徒步行走,然后猜自己用了多长时间。结果发现,走崎岖漫长的山路的人以为自己用了更长的时间。 对时间的知觉也受到年龄和阅历的影响。记得小时候总是着急盼着长大,可是时间却按部就班慢条斯理地一点一点溜达。可是有一天,当人们终于长大到懂得时间的珍贵时,时间却跑得欢快,试图把人甩在后面。 科林其峡谷大学心理学家 Peter Mangan 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找来很多不同年龄的参与者到实验室来数秒,数到自己认为够三分钟了就停下来。 18 到 24 岁的年轻人平均要数上 3 分零 3 秒。而 60 至 80 岁的老人数完三分钟时已经过了三分四十秒。 通过对脑部活动的扫描,并且对比这些图像和人们醒着时的图像,神经学家发现睡眠时人的大脑的确更加活跃。因此梦中感受到的时间很可能比现实中更快。在现实中,即使没有表,我们也可以参照太阳来每天校准自己的生物钟。在梦中,没有可以用来校准的东西,不受外界干扰,这样就可以随着自己的节奏了。 既然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是不同的,那么现实中的 1 分钟在梦中就不一定都能对应 20 分钟。这样, 科布对在目标梦境中停留时间的计算就无从谈起了。 当现实照进梦境 在电影中,导演还设计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情节梦境会受到它上一层,甚至上上一层的影响。他们刚一进入第一层梦境就下起了大雨,因为药剂师在现实中没有禁住飞机头等舱里香槟的诱惑,喝多了一点。也许你也听其他人讲过,小孩子梦到自己落水,一觉醒来发现其实是尿床了。 其实睡眠时人对外界的感觉没有清醒时灵敏,大多数干扰都被过滤掉了。也有一些刺激比较强烈,过滤不掉,但是为了保证睡眠,大脑就把这些听到看到的原始材料,结合着梦境进行了一番再创造,给它赋予一个新的意义,好让这个感觉更加合情合理。明明是闹钟在响,你在梦里却以为自己在听音乐;明明感到冷,在梦里却以为身上爬满蚂蚁。这样,只要给这些突然的刺激找到原因,那么大脑就骗过自己可以继续睡觉了。 生活中,晕车的人选择在车上睡觉,因为睡着以后对外界不敏感,就感觉不到晕车了。在《盗梦空间》中,主人公们在第一层梦境里沉睡在飞驰汽车中坠下大桥,于是,第二层梦境中大家就集体失重了。说来也怪,都是加速度,为什么在车里走走停停很少有人把这个感觉带入梦中呢?也许是因为坐车时人已经有心理准备,而电影中汽车掉下大桥是比较突然的吧。 穿越梦境的感受在电影中还有很多处。在第一层梦境中受伤病危的 Saito, 到了下面两层梦境中也感到身体不适。在睡觉时,我们对于外界的知觉减弱了,少了外界的干扰,对自身的感觉反而变得更加敏锐,身体中的一些难以察觉的病痛就可能会在睡梦中感受到。但是,音乐声能不能像电影中那样从第一层枪战的梦境影响到第三层雪山梦境就很难说了。 聆听现实的召唤 直到电影过半, Saito 在 Fischer 的梦境中奄奄一息,观众和其他盗梦者都以为盗梦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刺激的职业之一,所有的暴力和牺牲都是在梦中进行,只要回到现实,一切就都结束了。 Cobb 这时才告诉大家,盗梦其实是在玩命,弄不好就会进入潜意识边缘,再也回不到现实。由于强烈的镇定剂的作用,不到现实中的 10 个小时,就无法苏醒。 我们的睡眠时间不是全部用来做梦的,做梦的时间只占到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大部分在快速眼动期完成。也许 Cobb 他们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让人们倒头就能睡着,一睡着就可以做梦,这样才可以达到 10 小时全部用来做梦。但是,如果他们能够做到这些,那么让梦提前结束,继续进入无梦睡眠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进入潜意识边缘非常危险,因为可能被困在里面。 Cobb 和妻子 Mal 就曾经在那里生活了五十年,当他们回到现实中年轻的躯体,就像睡了一大觉。既然被困在潜意识边缘时,在现实中看来和睡着了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他们的大脑也没有任何损伤,只是由于对梦境中虚幻的美好的眷恋,所以不肯走出来。那么,作为职业盗梦师, Cobb 应该在进入梦境之前就想好应对措施商量好暗号。前几年,一个法国女孩在医院里昏迷不醒,被医生宣布为植物人,可是一天 当 医院的广播里传出歌曲 You Are Beautiful 的旋律时,女孩却奇迹般地从 可能永久的沉睡中苏醒了,因为这是她以前最喜欢听的歌。 我们在睡眠时对外界的信号是选择性接受的,不想听见的,哪怕是隆隆的火车声,我们也可以充耳不闻。而若是在乎的声音,即使再小,也可以把我们唤醒。最常见的就是妈妈们对宝宝的哭声特别敏感。有的学生上课睡觉,同桌说什么都不醒,但是只要轻轻嘀咕一句:老师来了。他就一激灵,立刻醒过来。通过特殊的训练,可以使人对某些声音变得特别的敏感, Cobb 要是掌握了这一点也就不用那么担心进入潜意识边缘了。 想得到,做不到 Saito 为了让商业对手 Fischer 心甘情愿地解散继承的公司,不惜亲自进入 Fischer 的梦境监督 Cobb 盗梦的情况,差点把自己的命都搭上。经过一场智力和勇气、意识和潜意识的多重连环较量, Cobb 终于把一个观念植入了 Fischer 的潜意识里。 可是, Fischer 潜意识里父子关系的改善和对教父的怀疑真的会引领他亲手解散自己的公司吗?且不说执行时可能遭受的来自各方面的阻碍,单说他本人,就很可能不会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人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和所采取的相应行为常常是不吻合的。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理查德 T 拉皮尔对这一点感受非常深刻。早在 1930 年,美国人民也和当时其他世界各地人民一样没见过世面,他们在没有见过中国人之前,就已经对中国人有了强烈的偏见。拉皮尔就是在这个时候带着他的两个中国朋友游历美国的,他们住了遍布美国的 66 家旅馆,吃了 184 家饭店,只有一次被拒绝服务了。其他所有时候两位中国人都受到了和其他欧裔美国人一样的待遇,即使拉皮尔没有出现在现场。有意思的是,旅行结束后,拉皮尔给这二百多家店寄了一封信,询问他们可不可以接待中国人。回信的大部分旅馆饭店都表示他们不愿意。难道他们上次接待之后,中国人给他们留下了糟糕的印象?于是拉皮尔又把同样的信寄给了沿途他们没有拜访的旅馆饭店,得到了同样的回复。看来这些人对中国人的态度都是一样的,但是,真正碰到了中国人,却不会像他们自己想的那样去行事。 所以, Saito 到头来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虽然在心理上俘虏了 F ischer,但是实际上Fischer很可能不会按照Saito的计划行事。 靠着盗梦这种方式去打压对手,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 此其大梦也? 凡是人工的都禁不起仔细推敲,诺兰导演也许就是要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场梦,一较真就输了。人生是不是梦不好说,但是电影从头至尾可能都是Cobb的一场大梦。尽管没有人知道Cobb的陀螺图腾最后是不是还在继续旋转,但是从其他地方也有太多暗示性的巧合。 建筑师女孩注定要引领Cobb走入梦境,也可以说是Cobb需要一个这样的人的帮助,所以才有了这个叫 Ariadne 的建筑系女孩。在希腊神话中, Ariadne 本来就是这样一个女神。他爱上了要去迷宫中杀死牛头人身怪物的忒修斯,并帮助他走出了迷宫。 C obb便在自己的大梦中造出Ariadne这个人物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 和女儿打电话,没有说几句就被挂断了。在那个连梦都可以制造的年代,Cobb却缺少一种方法可以看到自己的女儿,就连听一听她们的声音都很难得。即使在我们现在这个盗梦技术还不现实的年代,视频电话技术也早已非常成熟了。Cobb为何痛苦自己没能见上孩子最后一面呢? 一个拥有潜入别人梦境改变对方态度和行为技术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应该都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不能通过这种方法,说服陪审团,合法地回到孩子们身边呢?或者更方便的是,直接把孩子带在身边,一起移民到安全的国家? 最后,当他回到了两个孩子的身边,她们终于转身叫他爸爸了,可是,两个孩子却和他离开时一样,穿着同样的衣服,在同样的地方做游戏。这个年龄的孩子发育都是很快的,岁月却没有在她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再不合理的事情,身处其中的梦中人都会认为它是合理的,不到醒来的那一刻永远不会发现。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我们究竟是不是在做梦。毕加索说:一切想象都是现实。达利说:总有一天,我们会郑重承认那些被我们笃信为现实的只不过是比梦更大的幻觉而已。 为了你的心理健康,好好地生活,还是听心理学家的吧。心理学家 Havelock Ellis 说:只要还在做,梦就是真实的。我们能对生活多说出些什么?( Dreams are real as long as they last. Can we say more of life? ) 已发表于《东方早报》
个人分类: 心理|1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影暑期档]《盗梦空间》:我们可以读取控制别人的梦么?(含号外)
songshuhui 2010-9-17 12:10
YoYo 发表于 2010-09-16 19:01 《盗梦空间》里,盗梦专家使用一种叫做somnacin的药物和一台机器,将一段意识上传至某人的梦境之中。然后,几位盗梦者也跟着进入目标的梦境。盗梦者可以通过虚构的盗梦机偷取人们内心中的秘密,甚至把新的意识植入对方大脑里。那么,在现实世界里,有没有可能读取别人的梦境?有没有可能控制别人的梦境呢? Q :我们可以读取别人的梦境吗? A: 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位室友每天早上,都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她昨晚做了什么梦,末了还很不知足地说,要是能让别人看到她的梦就好了,多精彩啊。 可我却总觉得,做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现实生活里的记忆碎片、意念想法都可能在梦境中编排、重组、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偶尔还有各种邪恶的小念头趁此机会出来放风。因此对我而言,做梦的美妙之处在于:梦里我们自由发挥,而做过些什么竟无旁人知晓所以,我一面庆幸目前还没有诞生真正能读取别人梦境的仪器,一面看到了以下几项研究进展,心里不知是喜是忧,五味杂陈。 2008年,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装有128个电子感应器的头盔,试图用采集脑电波的方法解码大脑网络的活动。根据《时代周刊》报道,美国军方对这项研究颇感兴趣并为此支付了400万美元,他们希望能研发出一种软件将采集到的脑电波翻译成声音信号,这样就可以通过无线广播在军队内部实现信息传递而不被外界察觉。我们是否可以设想,基于相同的技术,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读取他人的想法甚至梦境呐? 同年,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分别用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方法记录了大脑视皮层的活动,并成功地用复杂的计算软件还原了被试看到的物体。虽然这些软件还很粗糙,生成的图像只能算是印象派的作品,并且现有的计算模型尚不能分析出记忆和意图等复杂的思维活动但是,大脑处理梦境和视觉信号的途径如此相似,科技又如此迅猛发展,谁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我们梦中所见就这样大白于天下了? (上排为被试看到的图像,下排是科学家还原的图像) Neuron (DOI: 10.1016/j.neuron.2008.11.004) Q :我们可以控制梦境吗? A : 比读取梦境更高级的想来就是控制梦境。 电影《Inception》中虚幻了一个叫做Portable Automated Somnacin IntraVenous Device (PASIV) 的育梦机器,通过与它连接,相关人物可以一起进入事先预设好的梦镜,从而对目标人物进行操控。 一般而言,我们能梦到些什么完全无法预料、不受干涉,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控制梦境的有效途径,他们发现脉冲超声波可以远程调控脑环路的活动,而这意味着我们也许我们真的可以改变人的记忆,甚至创造人工记忆。 当然,在科技真发展到如此恐怖之前,若真想梦到点什么特别的人或事,我们甚至不需要什么复杂的仪器。很多人都有过清醒梦(Lucid Dreaming)的经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意识清醒、知道自己身处梦中,而潜意识又足以让我们直接控制梦的内容,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梦想剧场。 此外,控制别人的梦境也并非难事,哈佛大学的丹尼尔威格纳早在1987年就和他的同事们注意到,当他们告诉人们不要去想某个特定的事物时,比如北极熊,人们会因为刻意压抑这种想法反而使北极熊这个念头在脑中久久挥之不去,这种效应被称之为反弹效应,又叫北极熊效应。利用这一点,威格纳尝试让人们在梦中梦见某个特定的人。他们让被试回想一个他们暗恋或者只是欣赏的人,然后在睡前告诉其中一些被试不要去想这个人,而让另一些继续想象或者不作要求,结果发现哪里有镇压哪里就有反抗,你越是希望遗忘的东西反而越容易出现在你的梦里。有点讽刺是吧?进入一个人梦乡最好的方法竟然是告诉他:今夜请你将我遗忘! (原文刊于《开啦》,略有删改。) 附号外【量子熊猫有话说】 (编者注:以下内容摘自《新京报》对 量子熊猫 的采访,原文链接在这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b7de20100lf26.html?tj=1 ) 现在从外界读取人类大脑信息的方法首先是核磁共振成像,其原理是读取人类大脑活动时血流的情况,也可以说是大脑血管含氧量的情况。现在研究最多的是人类在看东西的时候大脑的反映。 那么,当人看一个美女的时候,大脑核磁共振图像也会出现一个美女图吗?当然不。大脑成的像就是红一块绿一块的影像,颜色则反映了大脑血管含氧量的情况。利用多体素模式分析(MVPA)可以把人们看到的图像和大脑成像联系起来。这其实是一种机器学习的过程。 一般地,研究者会请受试者看几个图像,分别记录他看这些图像的大脑成像,再通过机器分析这些成像的模式。而后,请受试者回忆其中一个图像,通过分析他回忆时的大脑成像,就可以知道他正在回忆的是之前看到的哪个图像。这种技术的进一步进展是部分还原受试者看到的图像,比如让他看一个建筑图,可以还原图中的天际线,但非常粗糙。 不过,做梦非常难以研究,因为核磁共振仪的噪音和振动都很大,人很难在里面睡着,而且费用也很昂贵。 另一种可能用来读脑的技术是:在脑皮层表面放上若干个电极,甚至把大脑整个用一个导电膜覆盖。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做开颅手术,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受试。所以,大多数脑电的研究还是从头皮的外部获得大脑电信号,虽然这种方式也非常不精确。 不过,脑电研究还是能得出一些有趣的结果,比如当人看到语法错误的时候,大脑会在平均600毫秒后生成一个正波,叫做P600;而在看到语义错误时,大脑会在平均400毫秒后生成一个负波,叫做N400。比如说看到猫狗吃的时候,大脑会有一个P600反应;当看到猫吃狗时,大脑会有一个N400反应。
个人分类: 专题|1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盗梦空间
ymdushandong 2010-9-14 13:47
最近去看了影院热播的《盗梦空间》,这两天居然时时刻刻被电影里面的故事结构萦绕着。 故事梗概就不多说了,网上一搜一堆。也来谈谈我的感想。 严格的理论家都在试着证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是如梦境中的认识一样模糊、不确定。最初的低等生物的刺激反应到高等生物形成的思维意识,有很多证据都说明:心内的心理世界既反映心外的物理世界,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批判怀疑主义者一次次把这种梦境的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映射关系不确定性圈出来,重新构建出一种更稳固精确的映射关系。 电影最有意思的是梦境分享系统。如果我们承认了实际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如梦境中一样的生活,每个人的所思所想都是相对独立的,那么如何分享彼此的梦境?一顿饭,一场演出,一次约会,一场电影,一次诗歌朗诵会,一次课堂,一本书,一个电话,一篇博文,一场辩论,一场争吵,一场战争都可以成为我们独立梦境彼此影响的通道。
个人分类: 影视评论|3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梦里颜色知多少
songshuhui 2010-9-11 12:38
赵洋 发表于 2010-09-09 16:33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梦是沉沉黑夜中唯一的亮色。正如有的人声称从来不做梦,而有的人却记得每晚的梦一样,有些人很少记得自己梦境中出现过五彩颜色,有些人却总能在梦里看到缤纷色彩。这是为什么?难道视觉正常的人做梦时会暂时成为色盲吗? 记梦的作家都把梦写得五颜六色。《1984》中的主人公温斯顿能梦见充满夏日色彩的黄金乡;唐代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享受富贵荣华,这南柯一梦若是了无生色,恐怕无法流传至今;贾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时,也曾见靥笑春桃、满额鹅黄,倘若曹雪芹只做黑白梦,怎写得如此锦绣篇章? 但在现实中,确有相当部分的人做得是单调的黑白梦。1942年米德尔顿(Middleton)对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51%的男生所做的梦从来没有色彩,而这种情况在女生中只占31%。到了1962年,情况好一些,卡恩(Kahn)将接受测试者从快速眼动睡眠中唤醒,并马上问起他们的梦,有70%的人说自己的梦有色彩,另有13%报告说梦境中出现了模糊的颜色。 有不少研究者尝试从各个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但是有一位科学家剑走偏锋,注意到这两个实验的年代正是电影从黑白向彩色过渡的时期,于是他提出了这样的主张: 梦的色彩始于彩色电影? 200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埃里克斯伟茨格贝尔(Schwitzgebel)发现,20世纪40年代是黑白影视的黄金年代,而当时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说他们的梦从未或很少有颜色。在那段时期前后,有许多关于彩色梦境的报道。 这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感觉知之甚少,斯伟茨格贝尔说,至少从某个角度展现出我们关于自我体验的知识匮乏。 斯伟茨格贝尔认为,美国人在艾森豪威尔时代做的梦和其他时代并没有什么不同,人们更相信自己做了黑白色的梦,是因为在他们周围有许多人造的梦。而20世纪以前,梦境经常被作家描绘成五彩斑斓的。 我们对梦境中大脑的活动知道的不多,伦敦大学的丹尼尔格拉泽评说道,不过对睡眠者的大脑进行扫描,也许能在彩色梦境出现的时候显示出大脑哪一块区域更活跃,另外,那梦的颜色可能是模糊的,就像小说家能够不通过颜色描绘而同样能把一件东西说的绚烂多彩。这件东西也许有颜色,也许没颜色,那取决于我们如何解读小说家的语言。 人们清醒时对颜色的感觉是流动的,只有视网膜中央的部分能感觉到颜色,而人们却觉察整个世界都是有色彩的,当眼睛的功能完成后,通过大脑的记忆和臆测功能来填充其中的空白。而人们用眼睛看到的颜色同做梦梦见颜色的情形相类似。 电影造梦还是经验入梦? 人们把电影工业称为造梦工厂。许多导演都曾用胶片表达人物内心的需求与释放。画家出身的电影大师黑泽明拍摄过色彩斑澜的《梦》;姜文在制作充满油画质感的《太阳照常升起》时,也把梦作为这部电影的一个段落的主题。 但是,如果真有人煞有介事地宣称,人类梦境的色彩源于电影技术的进步,是否有些耸人听闻?对此,德国睡眠专家米歇尔施莱德表示了不同意见。施莱德认为,那位美国同行的错误来自调查时的方法性错误。他说:虽然以前人们看黑白电影,但是他们一天当中的大多数还是在彩色世界中生活的。 施莱德认为,人们不能确定梦的颜色是因为人们首先注意了梦的情节,而忽视了梦的色彩。当色彩成为梦中情节的重要部分时,人们就会回忆出梦的颜色。施莱德还举例说明了他的观点,那些整天和颜色打交道的艺术系学生们大多对他们的梦有着更强烈的色彩意识。 英国威尔士大学的心理学家马克布莱格罗夫也持同样观点:当人说他们做黑白梦时,他们可能没注意到颜色的存在。他认为,黑白色的梦境是一个被借用的技术概念,梦境中的事情多半是无意义的。 梦境感知色彩的原理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光波由低频到高频的光谱顺序。人在清醒状态下,视网膜下锥状细胞感知光线频率的不同,再交由大脑分析得出色彩的知觉。在睡眠状态下,如果大脑活动兴奋激起涉及色彩的记忆或潜意识给物体上色,梦才会是彩色的。 至于为什么有的人梦不到颜色,答案也很简单他们很可能没有调动相应的大脑区域来编织梦境。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负责将理性思维和五官的感觉将会变成知觉。而在做梦时,我们一般不进行理性思考,也就不太动用这部分大脑皮层。这不但能说明为什么梦境内容常常是怪异的,甚至带有强烈的情绪,更可以解释为何梦中不出现色彩色觉是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官的知觉在梦中都不出现,何况色觉。 而大脑为了充分休息自己,在睡眠时,大而有效的神经元群往往处于休眠状态。这也导致我们在做梦时,会丧失觉醒状态下的认知能力,比如权衡利弊,比如感知色彩。 梦里颜色意味深长 人们对梦中景象的意义分析可以追溯到古典时期。亚里士多德曾说:做梦不是神的产物,而是清醒时大脑的思索。古印度哲学著作《奥义书》提出梦中出现的英雄、战车代表了做梦者内心世界对成功的渴望。在古代中国,梦往往是人神相通的途径,神仙托梦可以预知未来福祸,多少个开国帝王据说都是母亲梦中感孕而生。传统中医理论甚至把梦中五色与五行、五脏相对应,认为梦中出现何等颜色就是对应脏器出现病变。 心理学成为科学后,对梦的分析也趋于理性。弗洛伊德的名著《梦的解析》一书出版于1900年,书中表明梦由潜意识下的意愿产生(主要是性冲动和进取欲)。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在休息时,大脑会构造出具有象征意义且不完整的场景,并赋予这些场景以视觉隐含意义。 因此,有人便根据弗洛伊德的学说建构了梦中色彩的解释体系。比如:绿色是康复的颜色,在梦中,绿色和以前被遗忘的情感相联;蓝色是情感颜色,在梦中出现,意味着你要追求自由;红色代表着危险、怒火和激情,还有停止。如果你有怒火没有宣泄,就有可能在梦中和红色相遇 但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被抑制的性冲动或恐惧并非产生梦的原因。正如反弗洛伊德的理论指出,有时梦中的一支雪茄就是一支雪茄而已。那么上述那些煞有介事的颜色释梦论也就根本站不住脚了。 被遗忘的色彩 原来色彩并不是梦的重要内容,正如色彩也不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提及的内容一样。伯格(R.J.Berger)在跨越二十年的一系列实验中发现,从快速眼动睡眠状态被唤醒的人自述在梦中见到色彩的次数,要比到了白天被问到时回答见到色彩的次数多得多,甚至连那些以前声称从未做过有色彩的梦的受试者也是如此。在白天回忆梦时,被回忆的只是最突出的情节要点。而有关色彩的细节,倘被问到还能记起,若是不问则就遗忘。 因此,对于梦有色彩吗?这个问题来说,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的梦境通常具有色彩,只是我们常常不记得罢了。 除了时间因素,人对自己梦的颜色的报告,还受到其他外界因素影响。斯伟茨格贝尔就指出,那些看了很多彩色电影的人,报告自己做彩色梦的比例,要大于那些没有看过很多彩色电影的人。人们醒来后,报告说自己的梦是彩色还是黑白,并不代表实际的梦中就是这个颜色。这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人对自身的认知体验是否可靠?科学家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看来,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的确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庄子他老人家的梦境是有色彩的,否则他怎么知道自己梦到的是五彩的蝴蝶,而不是灰白的蛾子呢? 原载于《中国青年》2008年第2期 第19页
个人分类: 心理|1545 次阅读|1 个评论
《盗梦空间》观后感
laozu 2010-9-3 16:44
美国人用极严肃、极认真的态度讲了一个很“荒诞”故事。咋看起来很“好笑”,尤其是用严肃的态度讲一个“好笑”的故事就更觉得可笑。可当你看下去的时候会发现里面蕴含着大智慧。 基本内容很简单,就是造梦人通过潜入人的梦境来达到左右人的行为的目的。故事也很简单,能源大亨将逝,日本人为了要统霸世界能源,胁迫造梦人进入富二代的梦境中通过在潜意识里的较量使其放弃家业、自立门户,从而达到瓦解他们的目的。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美国电影人却赋予了它深刻的内涵。 电影的叙述手法是现实与梦境的不断交替,也可以说是在真实与不真实之间来寻找着“真实”。那么,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不真实”的?它留给观众一个非常真实的、现实的问题。别以为我们每天工作、学习、生活是在现实中,说不定是在梦游、说的是梦话。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为了让富二代进入梦境,甚至是梦中梦的多重梦境,造梦师需要找一个药剂师。当他找到药剂师时,药剂师给他展示了药剂,并说每天都在用,并带他去看应用的场景,看到几个人在深度的睡眠中。造梦师问:“他们是在这里共享梦境?”药剂师:“不,他们是为了醒来。”牛吧!人只有在梦中才能够“醒”来,只有在梦中才能够看到“真实”的自我,那现实中的自我又在做什么?类似这种富有哲理的话会时不时地在影片中出现。还有通过造梦师已故妻子的口中说出的“只要心里有了目标,就不要想火车驶向何方。”是不是很耐人寻味。火车、阶梯、迷宫这些东西似乎在梦里会经常出现,在这部片子里已被编导诠释得淋漓尽致。 (注:影片中的对白是凭记忆写的,和原话可能有出入,但意思是对的。) 在艺术处理方面也可以说是集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之大成。有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惊悚;有达利的质变梦幻空间;有埃舍尔的走不尽的阶梯;有吴宇森的暴力美学;还可以看到物理学中“虫洞”的物化表现。这不是大拼盘吗?非也,电影蒙太奇在现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做到天衣无缝,现实与梦幻浑然天成。 说的这么好有点过了吧!是真的吗? 是真的! 影片在细节的处理上也可谓独具匠心。造梦师为了区别梦境与现实会有一个自己的图腾,影片主角(造梦师)的图腾是一只陀螺,当它旋转时说明是在梦里,不旋转时是在现实中。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造梦师从他所造的险象环生的梦境中走出来和他的孩子们相见拥抱的那一刻,陀螺是旋转的。 再有,造梦师的妻子和孩子就像两个符号,总是在故事发展到关键的时候出现,他们在说明着什么?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它会让人感到,一个男人其实并不完整,或者说所有的人都是不完整的,在现实与梦幻之间,游走在潜意识的边缘去寻找心灵的慰藉,就像我们见到久别的亲人时会说的一句话:“像是在梦里!” 说到这部影片就不能不提莱昂纳多 · 迪卡普里奥。他从《成长的烦恼》中走出来,搭乘《泰坦尼克》号,早已红遍世界。现在的莱昂纳多 · 迪卡普里奥脸上多了些许沧桑,深邃而略带忧郁的眼神更富有内容,感觉这部影片就是为他写的,他所扮演的造梦师也为他自己造了一个梦。 很值得一看的电影! 听着 only time ,伴着窗外的小雨,很适合写这样的博文,在潜意识的边缘游荡了一回。
个人分类: 漫话|8899 次阅读|2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