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礼义廉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忠厚传家远:说家风
热度 16 wangdh 2014-2-2 10:29
忠厚传家远:说家风 (王德华) 很有意思,央视在春节期间也聊起了家风。从采访人群的回答看,人们对家风有不同的理解和记忆。 家风,其实就是一种家庭文化。家风,也即家训、家规。既然是文化,就需要世代传承。传承祖先的智慧的积累,传承家族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原则。 家庭的文化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文化环境与物质环境是同等重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情培养、待人处事、言谈举止、处理问题方式、做事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等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可谓文化熏陶。 自己成长的时期,恰逢文化大革命。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是阶级斗争为纲,人的地位决定于家庭出身(成分)。经常性的各种形式的运动,让年幼的我们搞不清那是正确的,那是错误的,就知道听老师的,听上边的,听中央的。我们当时的志向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还好,我们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很幸运,我们的父母这一代有严格的家规。父亲和母亲都有严格的家风意识,他们默默践行着自己受到祖辈的家规教育,也在默默影响着我们姐弟们,同时也严格地要求着我们。 父母对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也时常提醒。如,要求我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翘二郎腿。有长辈来家,要起身迎接,要主动让座,主动递水倒茶,主动问候。大人说话,不随便插嘴。大人商量重要的事情,要避开。母亲对姐姐们的要求更严,要求她们穿衣服要整洁干净,注意梳妆打扮,晚上跟女友们玩耍,必须在有线广播播放“国际歌”之前回家(应该是晚上八点半)。女孩子晚上要学习做针线,缝补衣服、做被子、纳鞋底,家里炕上或窗台上一直放着针线笸箩,只要有空闲,姐姐们就训练针线活。摊煎饼、擀饼、包饺子、做面条等等,这些基本的农村里的生活技巧(技艺),母亲都是亲手给姐姐们传授技艺。摊煎饼、擀饼的时候,让姐姐们烧鏊子做帮手,然后练习。达不到母亲的要求,是要挨打的。记得姐姐们有不少一边抹眼泪,一边帮母亲干活的情景,母亲一边唠叨,一边示范。就这样,姐姐们都掌握和学会了母亲的手艺。值得说道的是,母亲的家务做得是很出色的,各种面食和针线活,手艺是很出色的。就说做面条吧,母亲做的面条很有技术含量。和面和揉面都到火候,很是筋道。长短不一的擀面杖轮流使用,慢慢一块面在母亲手里就变成了厚薄一致的大圆盘。把圆盘折叠起来,母亲一手扶面,一手持刀,在面板上从头一鼓作气切到尾,随着节奏有序的切面声,一会儿就看到细细的、宽窄如一的长长的面条,母亲的刀功好,两手的协调着实惊叹,切出来的面条像艺术品。记忆中,家务活,没有母亲不会的,没有做得不好的。同样,各种农活,没有父亲不会的。父亲的农活技艺也是出了名的,如秋天耕种小麦的时候扶耧,收小麦打场的时候扬场,这些技术含量高的农活,父亲总是打头阵的。用现在的话说,他们是很专业化的。 应该说,我们每个家庭都很注意树立家风。农村里如果说谁家的孩子不懂事、不懂礼节,就是说那家人家风不严,没有家规,长辈没有做好榜样。 我们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多数内容是祖传的,有广普性。很多内容与后来读到的《增广贤文》和《弟子规》等是很一致的,如:尊敬父母,敬老爱幼;要勤俭持家,要遵纪守法;要知道礼仪廉耻,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与人为善,于己方便;不孝子孙,总有报应。父母经常唠叨,“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理家过日子辈辈穷”。生活艰苦的时候,不让我们攀比,也会说“人家过年咱过年,人家吃肉咱不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男儿膝下有黄金”。不做缺德事,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多做善事。还有一些,如: 好人有好报。 吃苦是福。 为人不做亏心事, 半夜敲门心不惊。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等,都有很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说起记忆深的家规,在我们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们的肚子多么饿,只要干农活的父亲不回家,我们是不能吃饭的。父亲回来后,他不动手拿筷子,我们姐弟们也是不能先开口吃的。 父母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生勤勤恳恳、忍辱负重,认真践行着家庭的责任,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和完善。父母不识字,但崇尚读书识字。对于敬天敬地、上坟敬祖,迎来送往和村里的红白喜事、婚嫁丧娶等,家里都有一套规矩和原则。对儿女,从不娇生惯养,把疼爱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贯穿在孩子的点滴成长中。男孩子的责任,女孩子的责任,在不知不觉中就树立起来了。 记忆中,从未听到过父母对生活的抱怨,对子女的抱怨,对亲人的怨恨。也许有,但从未在我们面前说过。他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尽管生活贫苦,但他们从未对生活失去过希望,让我们姐弟们总有一种希望,坚信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上苍的阳光。可以说,我们是在父母的呵护和严格要求下健康成长起来的。生活再苦再累,他们都默默扛着,为我们的成长支撑起了一个大大的保护伞,挡风避雨、遮阳庇荫。 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我们知道了百善孝为先,懂得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德行善,惠及子孙。 根深枝自茂,源远流自长。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蒋家的家训。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9265 次阅读|30 个评论
蒋介石的“礼义廉耻”观
热度 2 wangxh 2012-9-15 22:43
蒋中正也是一个满口“礼义廉耻”,双手沾满老百姓鲜血的地痞、无赖、流氓。虽然他也搞过什么“新生活运动”。 当年许多国民党官员办公室镶嵌着老蒋的训词: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及三民主义的中心原则,吾人必须循此力行,始能做总理的真实信徒。造成一个三民主义的新国家。 精忠团结以报国,礼义廉耻以修身。
3617 次阅读|3 个评论
社会要和谐稳定需唤回“国之四维”
蒋高明 2011-1-7 11:30
蒋高明 近读到下面一本好书: 《反腐风暴:开国肃贪第一战》 作者:王少军 张福兴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 出版年份:2010 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共对建国以来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处理内幕,此案为毛泽东主席所钦定。为了利用好反面典型,对党内萌生的贪污腐败现象产生强烈的震慑作用,共产党不当 第二个进城的李自成,毛泽东经过痛苦的选择,决定对刘、张二人处以极刑。关于这个决策过程的形成,书中有下面几段精彩的描述: 当刘青山、张子善将被处决的消息在内部传开之后,在河北省各级干部中引起极大的震动。一些干部特别是当年曾和刘青山、张子善一起出生入死闹革命的干部,感到惋惜,有不 少的议论。有的说:他们是有功之臣,不能杀呀!有的认为:可以判个重刑,让他们劳动改造,重新做人。有的呼吁:希望中央能刀下留情!有的感叹:三十多岁 正是好年华,说杀就杀了,实在可惜,应该给他们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 这些意见和呼声,集中地反映到了当时担任天津市委书记那里。他觉得有必要向毛泽东和党中央反映一下,于是他找到了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他对薄一波说:刘青山、张子善 错误严重,罪有应得,当判重刑。但考虑到他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有过功劳,在干部中影响较大,是否可以向毛主席说说,不要枪毙了,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薄一波如实地向毛泽东转达了枪下留人的意见。 毛泽东在听了薄一波转述的意见后,抽着烟,沉思了一会儿,对薄一波说了几句话: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 可能挽救二十个,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当时,还有一些人找毛泽东,替刘青山、张子善说情。毛泽东对工作人员下了命令:凡是为刘青山、张子善讲情的人,一律不见!以后,他还在别的场合讲过非杀不可 的道理: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 ,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我们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他们两 个,就是救了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啊!我说过的,杀人不是割韭菜,要慎之又慎。但是事出无奈,不得已啊!问题若是成了堆,就要积重难返了啊!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可 他面对那样一个烂摊子,只好哭天抹泪地去了哟。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绝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 应当说刘张二人的人头,换回来中国至少20年的政治清明。贪污腐败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有了刘青山、张子善的案例,许多领导干部是谈贪色变的。 当今社会,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官场腐败问题,科研人员最痛恨的学术腐败问题,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造假行为,可谓层出不穷,前赴后继。每年检察部门查处的案件达几百万件,处 理乃至杀掉的罪大恶极的人,每年成千上万,许多还是曾经辉煌过的官员。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头换不回那怕一年的政治清明呢?根本原因就是国之四维不张了。没有了礼义廉 耻,说白了就是人不要脸了,什么都可以胡来。官员不要脸了,就可以心不跳脸部红地去做过去嫖、赌、抽、贿、收、拿、卡等见不得人的事情;专家不要脸了,就违心替那 些利益集团或个人甚至洋人当说客,黑的说成白的,科学成了假冒伪劣的挡箭牌;艺术家不要脸了,那些所谓的潜规则就变成了明码标价,替人做事儿先给钱或要求女性献身;商 人不要脸了,三聚氰胺等毒食品让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受害;暴利拆迁,将他人生命碾于车轮之下...... 社会要和谐稳定,一万句说教没有用,关键是要弘扬正气,将那些没有四维的人暴露在阳光之下,社会恢复良好的人际生态,让邪气下降,正气上升;要重新定位真善美的 标准,那些一切向钱看,纸醉金迷,唯利是图,不劳而获,暴殄天物,贪图安逸,自私自利的人生价值观都需要改变才行。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3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震不倒的礼义廉耻
kfysdszy 2010-12-10 23:58
08年去台湾参观921大地震灾区,倒塌的学校作为遗址供人们凭吊,绕过断垣残壁,屹立在一片废墟中的是端端正正的礼义廉耻四个字。 我们从小学到博士,忙着上了很多思想政治课,这几个字老师却从来不曾教过。假如我们也学过这几个字,而且深入骨髓和血液,是不是我们还会多一点希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朝鲜的礼义廉耻,外交部长因“官二代就业”辞职
yue 2010-9-5 18:41
道德标准是真正的政治标准。多少年来,我们忙于政治斗争,而忽略人的道德素质,导致许多官员鲜廉寡耻。现在国泰民安,是提高道德标准的时候。另外,官员的道德也成了国泰民安的前提。 人性是高于党性的。或者说,人性是党性的基础。 以下是南朝鲜因为道德瑕疵断送前程的官员,而他们还算幸运。卢武铉因为道德争议竟然以死明志。 日本的官场则盛行耻文化,让人感慨,在日本做官太难做了。 当然回头一想,做官算什么?有什么了不起,有什么好。丢掉乌纱帽有什么痛苦与不幸呢?是大幸。 中国实在需要借鉴和培养这样一种官文化。而这也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尧舜禹把做官看做苦差事,丢掉乌纱帽,就是丢掉破鞋子。 South Korean FM offers to resign over nepotism charge nepotism裙带关系;任人唯亲 charge指控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pacific-11186649 The South Korean Foreign Minister, Yu Myung-hwan, has offered to resign after it was revealed揭发 that his daughter was offered a job in his ministry. Yu Hyun-sun, 35, was given a post职位 as a mid-ranking中层 civil servant文职, prompting承认 allegations指控 of nepotism. Ms Yu was rejected when she originally applied, but was later given the job after another hiring process. Mr Yu, while denying any wrongdoing, has apologised道歉 for allowing the impression to arise. The government has order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cident. Trio of scandals 丑闻三部曲 As our correspondent记者 John Sudworth reports from Seoul, the scandal is another blow to a government already facing criticism over its ethical standards . Last month, three of the government's new nominees for cabinet posts were forced to resign following allegations of unethical behaviour , our correspondent says. Kim Tae-ho, the prime minister designate, was accused of having ties to a corrupt businessman. The choice for culture minister was accused of breaking residency laws to get his children into better schools . And the new knowledge-economy知识经济 appointee's wife was accused of using insider information to profit from a property deal, our correspondent adds.
个人分类: 我思诸我是----人学|2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