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存之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日本如果发生超大型地震,1923年日本地震他们做什么
杨学祥 2018-6-14 20:45
日本如果发生超大型地震,1923年日本地震他们做什么 2018-06-14 13:04 来源: 有钱任性买辣条 日本 原标题:日本如果发生超大型地震,1923年日本地震他们做什么 日本这个国家乃是一个海岛国家,也是一个活火山,时常会出现火山爆发等等情况,地震海啸在日本算是发生最频繁的,每年日本都会发生地震,这些在日本人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这片土地随着海水慢慢的出现移动,也就是科学家讲诉的那样,出现板块移动。日本这个国家的人危机感非常强,为了让自己更加安全,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做的出来,因为他们深知,整个日本随时都有可能因为海啸而灭亡,曾经日本也给自己居民灌输一个这样的理念,那就是时刻保持警惕性,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发生战争。 曾经的日本也时刻提防着天灾,因为这些他们根本就掌握不了,曾经日本发生过一次这样地震,1923年日本发生过一场这样的大地震,几乎整个日本都在灭亡边界上,海啸,泥石流,单单这场地震日本死亡人数在15万左右,几十万人受伤,将近1000万人无家可归。 根据历史记载单单这场地震就导致整个日本水平面出现下降,地震对于日本算是毁灭性的灾难,灭亡边缘唯一能够活下去就是侵略,曾经的关东大地震过后,日本就开始侵略,好像每一场灾难过后日本都会发起一场战争,这究竟是为何呢? 当年日军将所有的地震罪责都怪罪给朝鲜,认为朝鲜得罪了天皇,要不然日本根本就不会发生地震的,受到这样的灾难都是朝鲜导致的,随之日军开始报复性进攻,开始派兵去攻打朝鲜。 曾经清朝政府本来就在灭亡边界,面对日本的地震中国给与援助之手,随之北洋政府向日本捐款20万银元,并且开始全国幕招,根据历史记载应该募捐了500万银元左右,并且还有很多商家捐赠面粉,粮食,大概面粉就有1.5万包左右,将所有的物资全部都送到日本。 中国政府还给与日本优待,所有日货来到中国均不收税,但是谁也想不到在日本生活华侨遭遇到日本人的屠杀,他们认为这些中国人就是内贼,说中国人在日本散布谣言,导致日本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决定将这几百名华侨人全部都屠杀掉。 曾经的中国人无偿帮助他们,但是遭遇到日本屠杀,日本地震决定日本以后的生活,如果日本真的发生超大型地震,或许日本将会在此发动战争,为了日本的命运将会怎么样,或许他们会在海啸中慢慢被埋没,如果他们发动战争成功了呢,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不管在那个时代,自强才不会惧怕敌人。 http://www.sohu.com/a/235719242_613265
个人分类: 备忘录|1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替补医疗:美国中医诊所的生存之道
fqng1008 2018-5-14 16:20
我们家开了间中医诊所,没想到一对公立医院干到退休的老专家,搞了半年仍然起色不大。才知道许多事情得重新思考,许多知识得重新学习。 在美国开针灸诊所的研究生同学,在微信群发了焦望义医师的 一篇 文章 ——“ 如何推动中医进入美国主流社会 ” ,原文刊载 2017年10月的第23卷第20-22期《中医药导报》,其中“ 如何建立与西医的良性互动 ”内容,对我们开中医诊也有所借鉴。 焦望义医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后留校任教并被公派日本东京从事中医营养交流工作。 20 世纪 80 年代留美,获得东方医学博士学位。曾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医学针灸主讲教师,美国全国针灸和东方医学资格鉴定委员会董事会主席,美国东方医学和针灸学院资格鉴定委员会博士学位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参与全美中医院校联合会洁针技术考试制度的制定、翻译、教学工作 27 年。现任美国多家针灸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针灸和东方医学鉴定委员会中医基础专家委员会主席,美国西医痛症研究院专职教授,萨特西医医院肿瘤科中医主诊医生。 下面根据他文章 的部分内容 , 整理出这篇博文。实际上,我们的诊所,也是中国卫士资源的一种替补医疗。 一、形成专业特色 焦望义医师在 第七点提出: “从中医诊所经营的角度以及各种模式来讲,现在全美国已经有了三万多的纯中医师。每一个成功的医师都应该要有你的专长和绝活,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可以分科的成熟阶段了。如果你的名片给出去,上面罗列了专治内妇儿外各种疑难杂病,那么专业人士认为你也不过只是刚出校门的新手而已。你还是处于一个饥不择食的状态,有什么病就治什么病,但是什么都治,什么都不专精。所以如果已经开业三四年的医生,你还仍然在用同一张名片,说明你对于你整个的职业,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划和一个长远的目标,因为医学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系统,人的脑力有限,精力有限,极难做到各科精通。在美国,无论你是从事医生的行业,还是律师的行业,他们都各有专长、各有专精。当然不要太窄,但是一定要有你所专长的东西,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找到我们最感兴趣,我们所专长的东西,我们才能够尽快融入主流。” 二、与西医 良性互动 焦望义医师在 第三点一连提出了好几个问题: “中医师自己算一下,在1年之内,您向西医转诊了多少的病人?把病人转过去以后,有没有追踪治疗呢?有没有和转介的西医有业务上的往来呢?有来追踪这个病人的治疗和检查吗?同时要算一下,在您的病人里边,有多少的百分比是西医直接介绍来进行治疗的呢?” 他接着说: “第四,在你专长的中医治疗范围之内,你有没有在你的社区之内建立一个病人转介网络。比如说,您是一个不孕症的专家,以在你方圆50英里范围内,有几个妇产科医生在做不孕症的与你有关系?你知道这个医生的专长吗?你知道这个医生在做什么样的有关怀孕的治疗吗?他知道你可以帮助他的病人助孕吗?他知道你们可以一起大大提高病人怀孕的机率吗?” 我的同学在美国开针灸诊所已经 26年,她现在很重要的专业方向就是不孕症。这次同学聚会时她告诉我,一篇针灸可以提高 人工辅助生育 成功率的临床研究论文,让她开始了这一方向,后来进一步开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工作。我想,她既然讲到这个问题,也肯定在临床看到了疗效,也一定会与当地治疗不孕症的西医存在良性互动。 “第十,当你租用医务大楼或是社区诊所的时候会发现西医经常有开幕的酒会,或者是开放日,这些时候那就是一个绝好的时机,你可以去观察,去和他们交流,因为在那种场合,都是专业人士,都是病人来参加的,你观摩他们如何推销自己,如何拓展人脉,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网。当你和你对口的这个专业医生, 搞好了互惠的转介关系以后,你使出你的十八般武艺把这些病人处理好。将病人治好,这些西医才会转介更多的病人给你。同时准备好你的口才,准备好你的技能,因为你所做的,是这些西医医生他们绝对做不到的,所以他们也会把你介绍到他们专业的年会上,去发表演讲。比如你是做不孕症的,你告诉他们你可以提高多少病人的受孕率,这样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很多的妇科医生都会介绍他们的不孕症的病人到你这里来。所以现在你要做的,是数数你到底有几个可靠的西医朋友,他的病人多少是可以介绍到你这里的。当然,在你被邀请去参加这些演讲的时候,你要做大量的案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你的 ppt,精挑细选,做到胸有成竹,把你最好的展现给他们,演讲时要用他们的语言,要用正统的专业的医学名词。同时在你演讲当中,直接的告诉他们你能干什么,告诉他们什么是最有效的,而且这个部分正好是西医欠缺的、他们做不到的。当你很流畅的把你能做到的和中医的医学原理表述给他们,一针见血,这样你也就建立起来了你和西医医生各种的互相转介的关系。” 三、加强学术交流 焦望义医师在 第五点指出: “在1年之中你的诊所有多少次的开放日,同时在1年之内,你又在社区里、在护士工会里、西医医师的公会里面做了几次的讲座?你和西医有几次专业性的会面?所以,当中医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现代的医学展开竞争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的问题: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其实已经存在三四十年了,当中医刚刚来到美国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这样的竞争。刚开始的时候是要不要教授西医来学习中医?这个命题,在30多年前在美国全国的中医年会上进行过激烈的辩论,最后大家所得到的共识是:当然而且鼓励教西医学中医,以提高他们对中医的认知,当病人需要中医针灸治疗时,可以转介病人给正牌执照中医师。尤其是在美国医疗的行业,非常注重专业人士。您如果去请一个皮肤科的大夫,你问他你能够帮我接生小孩吗?虽然美国的皮肤科大夫是在医学里受训练最长的,但是接生是助产师的工作,所以皮肤科大夫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插手,因为那不是他的专业。从市场学的角度来讲,在美国开业二三十年的医生都了解,刚开始你是在黄页,也就是说电话本上做广告;然后呢,是参加HMO的医疗网络;现在很多的医生都有自己诊所的网页。您可以想象,社会上的病人,当他们需要针灸治疗的时候,他们也无从分辨这个医生的好坏。而如果您的病人是专科医生转介过来的,您在西医医生那里,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印象,他们转介来的病人已经对原来的西医医生和原来的医生所在的医院有足够的了解,所以这些西医转介来的病人,对原来的医生和医生所从业的医院都有足够的信任,所以这些介绍来的病人,他对你是非常的尊重,也很少有医疗的纠纷,同时也极少取消预约。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你要有足够的本领,你有非常好的技术,能够给你病人最好的中医治疗和医疗照顾,归根结底,还是疗效说话。所以当病人来到你的诊所,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这个时候就是给你一个最好的契机,与病人的西医医生可以开始沟通,因为每个病人面临疾病痛苦,而他们的西医大夫也是同样痛苦。比如说一个高血压病人已经高血压三四十年,病人痛苦,医生也痛苦,因为这些病在西医来说也都是疑难杂症,这个西医他有一大批这样同样疾病的病人面临的痛苦。比如说在治疗癌症病人的时候,病人进行了化疗,同时病人接受针灸的治疗,确实能够减轻病人化疗副作用所带来的痛苦,病人每周来针灸,每个礼拜或者隔一个礼拜,他也要去做化疗,他的医生都知道,医师会问到病人的反馈,如果这个病人疗效显著,癌症专科的医生立刻介绍更多的放化疗的病人给你。所以,如果我们要进入主流社会,我们并不是被西医融化掉而是你做最传统提供最好的中医的治疗,成为西医网络治疗当中的一环,这样我们就会成功的打入西医的主流社会当中。 第六,在我所工作的医院肿瘤科里,每个月都有例行的肿瘤会诊治疗的会议,谁在参加这个会议呢?当然他们全都是西医,参会者包括,癌症专科医生,还有做病理诊断的,有做化疗的,有做手术的,有做放疗的,有术后重建整形科的医生,他们共同来讨论病人的病历,最终确定治疗方案。现在因为中医好的疗效, 也被邀请进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你参加完这样的会议,使你的眼界大开,脑洞大开,对于西医很多的治疗,从它的原理, 从治疗的法则,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解除了很多原来对西医的误会,从而增加你融入这个主流,成为他治疗当中一环的自信心。 ” 四、提高服务质量 焦望义医师说 : “权威机构调查,美国的西医大夫看一个病人花 13 ~ 16 min ,几乎病人进来以后,病人的主诉,病人的痛苦还没有讲完,差不多他们的化验单已经开出来了。当然,几十年前的西医也不是这样,可是如今根据成本合算的原理,他们没有选择。现在我们中医一般都会花四五十分钟在一个病人的身上。病人会把他所有的痛苦讲给我们听,我们提供一个整体的治疗和服务。我们讲到的服务,是一种人文关怀,是由心发出的。病人将她的生命安危交托在你的手中,对医生充满了无限的信任,作为一个医者,我们要体现出我们的仁心仁术,大医精诚。 ” 同学也告诉我,对于不孕症患者,初诊一般需要一个小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包括各项检查报告)。而且,在美国了解患者的病情非常方便,可以获得患者在其他医院就诊的详细资料。事实上,由于有足够时间与患者交流,医患关系融洽也会取得一定的心理效应,从而通过干预的效果。当然,中国的个体诊所就更有这方面的价值,因为我们的大医院专科门诊,虽然挂号费不菲,真正跟患者交流的时间往往要少过美国的西医,是医患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4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师扑生跨求导:当求生存的中国教育遭遇求生活的英国学生
热度 24 laserdai 2015-8-7 19:06
对于 中国教育遭遇英国学生 ,国内和海外媒体一片狂热, 唯独这里不怎么热闹 ,或许是中国教育的那些事情,这里已经议论太多了,大家都乏了胃口吧! 其实,中国教育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求生存,因此才有了如此严格的训练,就是学习生存之道,这样的训练可以把笨蛋变成一个接近社会平均水平的人(这是好处),但是副作用(坏处)同时把一些超级聪明的人的创造力给打掉了,因为格外 压抑人的本性,特别是那些创造性的人。因此,中国培养出的大批高素质人才,被西方国家给吸引走了,孔雀东南飞,永远不回头,工资金钱方面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不受压抑的心灵自由或许更加重要。求生存(活下来就好)是人的最底端的要求,所以中国教育才格外排斥创新和创造,要求完全符合教条,不能越雷池半步,因此 Pisa 测试成绩很好,因此 师扑生跨事件 ,受到媒体热吵。因此敢清晰预言,某国今后50年内重大科技突破根本没戏!更是捧腹笑看某国制造2025! 而英国教育的本质目的不是为了求生存(英国的社会制度保障了基本的生存权),而是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简单地说,求生活。英国从自身发展史上得来的经验就是要创新、要进步,特别是科技方面。为了达到这些,就要放任人的本性,甚至放纵人的本性,这样才能把人激发到癫狂状态,这样才可能产生创新和创造。比如,英国的流行音乐就比较疯狂,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很拘谨啊! 所以,当中国教育遭遇到英国学生,这些基本理念上的冲突就出现了。 看看BBC电视片上,中国老师教导英国学生,要认真学习,考上大学,不然长大没有工作,就要饿死!英国学生年轻还不懂事,家长们听了就会哈哈哈大笑了:俺们英国不缺食品!(其实英国的社会制度保障了吃饱穿暖,根本没有饿死这一说法。)这些就是从求生存的基本理念出发,而不是从求生活出发的。 看看BBC电视片上,中国老师教导英国学生课堂上要认真专注,注意力集中( 中国老师让英国学生“用脑”、“不许讲话”、“不许问问题” ),总而言之是要听从老师的,不要有自己的个性。有些学生可以自然做到,但是有很多学生做不到,这个是人的本性。所以,这更是泯灭人的天性包括了创造性,呵呵! 看看BBC电视片上,中国老师误导英国学生,你们要学习成绩好。如果听从中国老师的/学校教育的,把成绩提高上去了, Pisa 测试成绩很好, 社会就会好了么?就会有创造成果出来吗?对比英国和中国社会的科技水平和发展,这个值得深思! 数学上有个求导,举个简单的例子,给一个圆/弧线上某点画切线,这个切线的方向就是导数,如下图。因此,对于一个圆上不同的点,其导数是不同的,360范围之内。而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一个曲线,应该符合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人首先要争取生存,就是活下来,吃饱饭穿衣保暖,这样就处在曲线的底端,然后才是生理需要,曲线上的位置提高一点,继而更高的需求,比如受到别人/公众的承认和接受,再高是得到尊重和敬佩,等等。对这些不同的点求导,切线的方向是根本不同的。 总的来说,中国教育出发点/导数指向是如何得到最基本生存之道,而英国教育的出发点,导数的方向是怎样发挥人的天性走创新创造之道!因此上篇博文的题目—— 当穷孩子的老师去教富孩子。。。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这就是中国教育和英国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9978 次阅读|63 个评论
[转载]徐耀:科学创新并非科研人员的生存之道
redtree 2015-1-26 12:53
徐耀:科学创新并非科研人员的生存之道 作者:徐耀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6 8:43:49 ■徐耀 长久以来,科研人员高估了科学创新的意义。科学创新的意义在于给予研究者长期的质疑目标,科学会在这种不断的质疑中发展,而不是给研究者提供跟风依据,这就是诺贝尔奖总要颁给很多年前的发现之故。这种高估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与普通人对天才的崇拜有关,这是人类的潜意识,表现在科学领域,就是科研人员将对科学偶像的崇拜映射到自己身上,从而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所从事的工作。这种对科学创新的高估在全世界都存在,但在中国尤为严重,这实际上贬低了技术创新的意义,从而导致…… 长久以来,科学创新被很多科研人员视为生存之道。不管何人,生存之道在于他能给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以短期的便利,同时获得相应报酬。生存是现实的需求,是个体和社会之间及时的交换,因此科学创新可以作为学术理想,不适合作为生存之道。科学创新好像在雾霾中寻找北极星,需要的是天才,如果大多数科研人员把这个当作生存之道,无疑会非常非常艰难。 中国要建设创新型社会,不是只鼓励科学创新,而是主要鼓励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前者目的是提高国家生存能力,后者目的是突破社会心理约束。在技术创新推进到遭遇发展瓶颈的时候,科学创新才会显现,我们大多数科研人员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应该是技术创新。 原创的科学研究很难获得资助,因此我们所谓的科学创新大多数只是在跟风而已。从国家基金的资助来看,恰恰如此,紧跟国际热点的想法总是容易获得资助。从发表论文来看,也是如此,高影响因子期刊总是发表热点话题的论文,而不是挑战性的结果。这样的研究有没有必要?当然有必要。应不应该大力资助?那要看政府的钱袋子。但是,如果跟风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利益,跟得久了,就会失去超越的动力。就像长跑比赛,如果我们给第二、第三名的奖励多于给第一名的奖励,谁还会争先做第一呢?很多科研人员正是把这些跟风研究当做生存之道,实际上是甘愿当长跑比赛的跟跑者,这样,既不需要证明自己工作的合理性,也可以获得不错的同行评价和经费收入,当然划算了。如此一来,所谓的科学创新就只是一个口号,实质上成为一种生意:国家既然那么喜欢SCI论文,科研人员就会把发SCI文章等同于科学创新,就会“批量制造”创新,这种群体行为产生大量“创新”泡沫,会直接把真正的创新埋没。目前各大出版公司争先恐后地创立新的刊物,就是为了容纳不断增加的“创新”泡沫。问题来了,泡沫毕竟是空的,也是脆弱的。 现实中,大多数以科学创新为生存之道的科研人员都生存艰难,除了向政府要钱,似乎别无他法。在政府主导科技投入的政策下,这种生存方式还可以维持一时,一旦政策制定者意识到大量投入只是产生了丰富的“创新”泡沫,就会改变投入方式。政府已经准备寻求政府投入和市场投入的平衡,正在引导转变,正如,中国经济的跛足发展必须寻求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的平衡。在最近公布的科技分配体制改革方案中,政府投入会集中于真正的创新研究,原先那些造成权力寻租和“创新”泡沫的计划将被终结,因此,大多数所谓的科学研究将被视为可以舍弃的部分。科研人员们将何去何从? 回归正确的生存之道,为市场和企业做贡献。市场有巨大需求,但往往并不需要最新的东西,尤其在尚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状态中的中国。由于起步晚,中国企业需求的多数属于落后技术,因此企业家往往不认为科学家的创新成果甚或追踪热点的研究与自己有关,这样就产生研究与需求的鸿沟。如果科研人员无视市场的真实需求,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路子前行,结局只能被企业敬而远之,那样的研究无非是自娱自乐罢了。此时,科研人员可能会觉得心理失落,原先做的“高大上”工作居然不被市场认可,反而要去做那些落后的东西。当企业最为紧迫的技术需求被满足、企业的盈利可以持续后,科研人员就可以引导企业向“高大上”技术迈进,在这方面,政府会帮科研人员,因为政府不可能永远迁就企业使用低端淘汰的技术给生态环境造成无休止的损害。 如此看来,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满足市场需求,不把修补性质的“科学创新”本身当作生存之道,科研人员才能生存无忧。 (作者系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5-01-26 第7版 学人)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次亡国的教训
杨学祥 2012-8-25 05:45
数次亡国的教训 杨学祥 身为羔羊,与狼共舞:和为贵与战则存 相关新闻: 中国得知日本关东地震第一反应是“救助”2012年08月24日 17:15 来源:京视传媒 字号:T|T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转发 中国得知日本关东地震第一反应是“救助” http://news.ifeng.com/history/video/detail_2012_08/24/17073582_0.shtml 日本关东大地震为何加速了日军侵华?2012年08月24日 17:13 来源:京视传媒 字号:T|T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转发 日本关东大地震为何加速了日军侵华? http://news.ifeng.com/history/video/detail_2012_08/24/17073581_0.shtml 台湾新党呼吁当局将钓鱼岛划为靶场 2012年08月24日14:53 中国新闻网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钓鱼岛资料图。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中新网8月24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新党23日建议台湾地区当局宣示将钓鱼岛划为军演靶场,若日本右翼分子登岛,将实施实弹射击。台湾地区外事部门则表示,盼各方理性和平解决。   钓鱼岛争议升温,台外事部门发言人夏季昌23日说,不希望因为民粹或民族情绪的酝酿,让钓鱼岛海域情势持续升高,盼各方以理性和平方式解决争议。   新党23日晚间发表声明,建议台湾当局不能只提“东海和平倡议”,而没有具体作为以吓阻日本右翼分子登岛挑衅。   新党表示,建议台湾当局宣布将钓鱼岛划为军事演习靶场,并宣示若日本右翼分子登岛,将实施实弹射击,展现护土决心。   新党认为,宣示的目的是为吓阻日本右翼分子制造区域不稳定,和平理性、有理有据。 http://news.sina.com.cn/c/2012-08-24/145325030271.shtml 把钓鱼岛划为靶场设立封锁区:更适于南海战略 2012-8-23 06:0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钓鱼岛 南海 战略 推荐到群组 把钓鱼岛划为靶场设立封锁区:更适于南海战略 杨学祥 8月19日,《环球时报》邀请了两岸四地的知名专家、保钓人士、相关部门的代表及意见领袖召开了“保卫钓鱼岛”研讨会。专家建议:“中国要主动还击,绝不能退让。把钓鱼岛划为靶场,设立封锁区。” http://www.lxjunshi.com/html/20128/22/waa7e3.html 我在2012年1月14日指出,就目前南海发展态势,保护南海领海是一句空话,有效打击敌对势力对南海的军事和经济入侵却切实可行。海上舰艇的游击战和陆基为主的远程打击可以解决强攻强守中的南海困境。南海战略的重点是保护我国沿海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对入侵的军事设施和经济设施实行远程打击,使敌对国家不敢冒进,贪婪国家无利可图,这才是上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28799.html 侵占国的经济利益不除,南海争端只能越演越烈。划为靶场设立封锁区更适于南海战略。 相关新闻: 解放军应树立攻势防御思想发展远程打击武器:南海战略 2012-1-14 03:4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解放军 南海 战略 推荐到群组 解放军应树立攻势防御思想发展远程打击武器:南海战略 杨学祥 就目前南海发展态势,保护南海领海是一句空话,有效打击敌对势力对南海的军事和经济入侵却切实可行。海上舰艇的游击战和陆基为主的远程打击可以解决强攻强守中的南海困境。 南海战略的重点是保护我国沿海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对入侵的军事设施和经济设施实行远程打击,使敌对国家不敢冒进,贪婪国家无利可图,这才是上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28799.html 专家给解放军出了一狠招,定能直掐日本命门 2012-8-22 11:42 来源:战略论坛 字体【大 中 小】   8月15日,中国保钓人士成功登上钓鱼岛,在全球掀起了保钓运动的新一轮高潮。然而18日晚,日本150名右翼人士,包括几名日本国会议员,乘坐21艘船赴钓鱼岛海域进行“慰灵”活动。19日上午,日本10名右翼分子游泳登上钓鱼岛,并插上了日本国旗。   这些年,中国保钓成绩斐然,但钓鱼岛所涉问题的复杂性,又考验着中国政府与民众的智慧与耐心。8月19日,《环球时报》邀请了两岸四地的知名专家、保钓人士、相关部门的代表及意见领袖召开了“保卫钓鱼岛”研讨会。   “中国要主动还击,绝不能退让。把钓鱼岛划为靶场,设立封锁区。”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保卫钓鱼岛”研讨会上致开幕辞,他称,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现在较为被动。围绕中国如何保卫钓鱼岛,以及面临东亚如此复杂的局势,如何与各种复杂的力量进行博弈对抗,怎样巩固我们在钓鱼岛的主权,怎样应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挑衅,中国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处境,也是真实的处境。但中国人不能对这种处境屈服,还应当努力地保卫我们的领土,同时要有策略地采取行动。   研讨会首先发言的是“世界华人保钓联盟”副会长李义强。作为民间保钓的组织者,李义强称,最大的困难是与政府的沟通问题和“度”的把握。自1996年至今,大陆方面共发起5次“保钓”行动,而香港、台湾的民间行动不下二、三十次,但中国保钓人士只有三次成功登岛记录。他认为,在保钓问题上,民间只是配角,能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决定性力量只能是中国政府。而此次保钓船只遭日本巡逻船故意冲撞及保钓人士遭非法扣押,则需要法律界人士提供帮助,向日本提出起诉,不能把人放回来就了事。而出席研讨会的澳门法学院院长莫世健则表示,支持各种保钓行动,这些行动都会影响钓鱼岛法律地位的动态形成过程。 http://www.lxjunshi.com/html/20128/22/waa7e3.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501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发展与科学工作者的生存之道
热度 1 acthinker 2012-3-13 21:02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一位美国的科学家发明了内切酶,实现了基因工程,20年后,PCR被发明出来,从而方便了基因的克隆。技术的发展又使得在动物体内能 够特异的表达和敲除一个基因。新世纪之初,我们又完成了基因组测序。现在我们能够很方便的对一个基因进行各种层次的研究。但是,当一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简单 的时候,危机也出现了。 我们可以发现:1)很多公司提供规范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实验服务。 2)很多科学家组织起来,用一个大的项目高通量的完成以前需要很多实验室才能完成的任务。3)技术上的很多方法有商业化的试剂盒和工具可以完成。 90年代那些某些科学工作者赖以生存的技术和服务现在正在被替代,就像自动化工业革命使许多工人失去工作一样。现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正在被淘汰,新的思想和学科正在产生。 同样的过程已经发生在电子和通信技术领域。早期研究电子计算机的人,研究通信原理的人,也经历了一个学科发生发展和繁荣衰败的过程。 我想,年轻的我们今天在这样的时代面前,逝者如斯,我们该如何看待,又如何适应和驾驭自己的方向? 什么是我们的核心能力?什么是我们不能被替代的?我们该做那些改变?我们该学习哪些新的知识?我们该注意到那些动向? ---------------- 好几年前写的一个想法,在当今科学发展这么快,知识结构变化这么快的时候,也的确是值得经常思考的。
2818 次阅读|1 个评论
图片库摄影师的生存之道
icstu1 2011-1-4 13:38
图片库摄影师的生存之道
也许你是摄影爱好者, 也许你是偶尔玩玩,调节你繁忙的科研、工作, 美的东西和感觉是应该共享的, 也许您能够通过学习更加专业和进步呢 也许能够用你的“作品”换成“钱”。感受成功后的快感....... 为此,通过读者的介绍,我发现和向更多的朋友们推荐:(关注并放大读者阅读倾向往往也是有所收益的) 图片库摄影师的生存之道 老师讲的东西其实简单实用,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入门讲座。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数字化的时期,数码摄影、网络革命带给新一代的摄影师无数的机会。它打破了垄断,给年轻的摄影师带来了平等。只要你有一台数码相机,有一台电脑,又能上网,你就能用你的照片来挣钱。只要你仔细地研究市场,知道谁是买家,你就成功了一半。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一个摄影师要想发表一张照片是十分困难的,他要把自己满意的照片花钱放大,为了防止照片丢失,再花一笔钱把照片用挂号信寄出去;或者他要亲自跑到编辑部或者报社去送照片,这样也不能保证他的照片会被采用。即使照片被采用了,他拍照片的投资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稿费。除非他是一个专业摄影师,不必自己掏腰包去拍照片;或者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摄影师,只要坐在家里就有人打电话或者上门来向他要照片。 时代在变化,照相机的全自动功能使得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那些具有摄影天赋且勤劳刻苦的摄影师,可以成为发行照片的老大,那些既懂摄影技术又懂得挖掘市场的摄影师在经济收益上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些老一代的大师们。新媒体、网络、电子商务,这些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得图片的使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图片产业中可能有一个行业对于许多业余甚至是专业摄影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的,那就是图片库摄影。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摄影师对此了解甚少,有的人对它惧怕如虎,有的人虽说参与其中,但是由于不懂市场,也收益平平。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图片库摄影是没有前途的。而我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只有那些真正了解图片库摄影而又懂得市场的摄影师才会真正从中受益。 (摘自《把你的照片换成钱—图片库摄影师的生存之道》) 国科图 《把你的照片换成钱—图片库摄影师的生存之道》 29.49 286 CB912817 进入论坛讨论专区,欢迎大家深入探讨 http://bbs.fengniao.com/forum/1029015.html
个人分类: D 种种最爱的知识(概念)列表|1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何谓大学?
qilin2008 2010-9-6 11:47
混迹于大学,常扪心自问,何谓大学? 对大学之解释莫过于《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一言以蔽之,大学乃大人之学。然则现如今何以如此多屑小之辈存于大学?何以大学频发教师自杀、学生自杀、师生互搏、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同事勾心、领导斗角、贪污腐败、争权夺利等诸多难上大蕥之堂之事? 抛开宏伟的明德亲民理论不谈,大学不成为大学,在于很多人已不知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权力已成为很多人的止,如此知止,何谈知耻。不知止,如何有定有静,谦谦君子的外表下难掩那颗躁动的心。 为何如此?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圣地与现实严重不符,大学教师的待遇、尊严、环境都不像高级知识分子应该所在、所有,抑郁在所难免、争斗在所难免、破坏大学形象在所难免。恶性循环,何以了得? 何以改变?国家、社会、集体、个人?难、慢。
个人分类: 社会视角|2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