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抚仙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梦回圣湖-抚仙湖
热度 4 saraca 2014-12-6 12:41
图1:令人向往的海岛美景,就在抚仙湖畔。 有人说,这多像马尔代夫啊!因为阳光,沙滩、海浪和椰子树。天是蓝的,水也是蓝的,阳光灿烂而温暖,沙滩细腻而洁白,一片高大的椰子树顶着几片狐尾似的叶片,勾勒出一片热带海滨风光。然而,一个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在我内心深处响起:这不是世界上其它地方可以相媲美的海岛风光,也不是移栽几棵椰子树,搬运一片细腻白沙,就可以戴着“海滨度假胜地”的帽子,四处招徕游客的地方。 这是一片圣地,也是一片圣湖。如果说青藏高原山麓深腹处,静静地躺着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凭着其独有的宁静、澄明、纯自然的肃穆而令人伫步,让人身心受到涤荡洗礼的话。那么,我眼前的这一池湖水,云贵高原上这一颗清纯的“眼泪”,彩云之南九大高原明珠中这最惹人怜惜的明珠,也该算高原上最耀眼的一池圣湖洁水了。 湖,是封闭的断陷湖,没有雪山融水补给,也没有更大的江河支流,穿流而过。湖,只是静静地,等候着雨季的来临。那时,有四围的群山带来丰富的地表径流,有湖畔喀斯特溶洞内滴水汇聚而成的暗流,汩汩涌动,合成清泉,流入湖里。 湖不大,仅有200余平方公里,100余公里的湖岸线。湖却很深,平均深度90余米,最深处可达160米,为国内第三深淡水湖(长白山天池370米 喀纳斯180米)。因为湖水较深,抚仙湖的蓄水量是九大高原湖泊总储水量的70%,也是滇池的6倍。由此,有人说,抚仙湖具有国家淡水资源储备战略意义,是当地百姓生活用水的强大保障。 湖,是纯净 的湖,没有过多的人口, 也没有被过度的开发。10余年前,为申请“ 澄江化石群” 世界自然遗产,沿湖 大批的磷矿企业被迫进行了 转向经营疏导。自此,湖周围,再无任何重工业经济开发项目。 湖,是年轻的湖。地质历史活动中,高原层面断陷,平坦处形成坝子,低洼处积水成湖。湖,是年轻的。由雨水挟裹而来的泥沙和石块,堆积湖畔,打磨时间不长,大部分还是拳头大的鹅卵石,也有细小瓜子大小的绿豆石,偶有米粒大小般的细沙滩,则是人们最喜欢的天然浴场了。然而,湖畔的人们习惯了褐色、红色、砖红色和清绿色的鹅卵石沙滩。阳光下,它们是光洁而干净的,可捡回家把玩共赏,也可把打捞上的鱼儿席地铺平晒干。倘若没有那些到此一游的外来人,微微皱着眉头,嫌弃地说:“虽然湖水很清,可惜鹅卵石硌人脚,不舒服”的话,自然也不会有人专门从老远的地方运来沙子,效仿银滩,吸引游客。试想,倘若游客不是来欣赏湖的自然风光,而是以挑剔眼光打量甚至东施效颦般地改造湖的本色,这样一个被粉饰的湖还会是九大高原明珠那一颗最澄明的吗? 湖是天然去雕饰的湖,也是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湖。湖底深处,湖畔帽天山上,蕴藏的是5.3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地质历史痕迹。从三叶虫、纳罗虫、抚仙虫、澄江虫、 云南虫、 海口虫、奇虾、怪诞虫 等原始生命,这些沉睡于湖畔山头的“小虫虫”们在地质学家的小钉锤下,被一凿一凿地细细揭去面纱,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寒武纪“小虫虫们总动员”式的亮相惊动了全球地质生物学家,被视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其惊人原因在于,5.3亿年前的地球,在短短2000多万年的时间里, 突然涌现出20多个门的原生动物(现存地球上的种类繁多的动物也不过有30多个门),有海绵、腔肠、节肢、脊索动物等,而在之前更古老的地层中并没有发现动物化石的迹象 。因此,澄江动物化石群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也被誉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远古生物化石公园”(科学网,赵斌 语)。2013年,澄江动物化石群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 全球关于寒武纪动物化石群已有两处,但记录的化石动物形象模糊,种类不多。 1909 年,科学家们先在加拿大发现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接着,1947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前寒武纪末期的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时隔近40年(1984年),中国科学家在彩云之南发现了大规模的 澄江动物化石群,以丰 富完整的的动物化石 种类,描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整体轮廓,揭示了几乎所有动物的祖先差不多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由此可见,被视为“生命的摇篮”的抚仙湖,自远古时代起就是一个多么富有生命气息的圣地啊! 以上3幅来自网络. 湖,一天到晚都是美好而宁静的。 清晨,看湖畔的东方,小巧的山头背后先透出第一抹晨曦,瞬间冒出第一缕阳光,慢慢地,就露出太阳羞羞答答的圆脸。顿时,整个湖面和山野,由冷冷的青色变为温暖的明亮。人和光影间的湖面,换成了一条波光粼粼水面,周围的花草 树木 也像神笔马良涂抹过一样,成了柔和的橙色,鲜活起来了。早起打鱼的木船儿慢慢地由远及近,渔夫默默地划桨而过,桨声轻轻拍打着船舷。 正午时分,碧海蓝天, 海鸥翩翩。远处,飞来了一群灰褐色的野鸭子。它们使劲地扑打着 翅膀,迎风搏击,很快就越飞越远,变成小不点了。 夕阳西下,炽热了一天的湖,渐渐恢复平静,显得冷清多了。几只白鹭栖息于岸边草丛,夕阳涂抹着天边的晚霞,湖水再次披上金色的涟漪,多么迷人的湖畔夕照啊! 当然啦,最令人痴迷要数湖畔的星空。夜幕沉沉,深蓝色的穹顶天幕,繁星点点,璀璨如珠。恰逢西边天有上弦月,如钩如船,浅挂枝头。静坐湖畔凉亭,听海浪轻轻吟唱,听山野草丛虫鸣,有节奏而颇具韵味。此番美好,又岂是高楼林立,灯红酒绿之夜市、海鲜大排档所能拥有? 此一池清水,此一番净土,此一番美好,愿世人勿大声喧哗。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3312 次阅读|10 个评论
滇考小记之抚仙湖
热度 22 syseco 2013-7-28 00:31
此次野外考察,承诸友精心安排,无以为谢。且填些小曲,聊表寸心。 第一站抚仙湖,步小和尚虞美人韵,也算另一种还债吧。一笑~ 天河饮罢思长水,俯瞰珠江尾。 欲寻 糠蒗 起清晨,借问界鱼石上是何人。 澄江古道原无事,道古忽一日。 云烟夕照玉溪滩,踏水放歌直上大孤山。
9880 次阅读|92 个评论
夕阳下的湖畔童趣
热度 2 saraca 2013-6-1 10:53
图1:夕阳西下的抚仙湖,几分朦胧,几分柔和。 那天,漫步湖边,正好是夕阳西下时,游人渐渐离去,湖畔呈现出白天少有的宁静。 晚风轻轻吹,湖面微澜渐起。天边的夕阳似乎由于不小心打翻了颜料桶,将西边天和和数米宽的湖面渲染成一片柔和橙黄,暮色苍茫中异常醒目。风起浪涌,波浪层层扑向湖岸,激起一朵又一朵洁白浪花。赤脚走在石滩上,小心地踏着鹅卵石,感受着天然的脚底按摩,也感受着浪花扑到脚面时的凉快,心里倏地升起了几丝温暖。 伴随着这若有若无的触动,席地而坐。远眺微波荡漾的湖面,感受着大海般空阔无边的气势。近看岸边被湖水洗涤过无数次的鹅卵石,或圆或扁,透着打磨后的光滑与圆润。最令人心动的是,在夕阳的照耀下,这些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披上了一层柔和的橙色,微微地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静谧。仔细瞅瞅,还可捡到一些小贝壳或海螺。白色的贝壳早已散成两瓣;海螺锥形,带一些豹纹,似一座小小的宝塔。 心里泛着说不出的喜欢,顺手捡了几块石头,稍作摆布,竟也构成了一个迷你“观景台”。一枚扁平的鹅卵石作平台,再随手放一只小海螺和一两枚青色的小石头。乍一看,还真像“面朝大海”的小海龟,又似海边传说故事中的“望夫石”,透着些许深情的期盼。如此生动有趣的小石头,不由地 为自己小小的“创意”作品拍照留念:喜欢小海螺的造型,更喜欢夕阳所赐予万物的柔和与美丽! 没多久,太阳很快落山了,湖面顿时黯淡下去。虽有湖面海浪涌动,涛声阵阵,但眼前的这一片青黛让人多了些说不出的沉重。湖面的金光消失了,岸边的鹅卵石也变得普通而不起眼。没有了夕阳,一切都黯然失色了。唯有记忆中的一地鹅卵石,沐着夕阳的橘色光芒,温暖而明亮。 后记: 现在的孩子,既可爱又无奈。当作业做完时,俩三个孩子在一块玩或孩子一人在家时,常常会求助性地发问:“妈妈,我们应该玩什么?”“玩你们喜欢的游戏就好了。”“可是,我们不知道玩什么?你就告诉我们嘛!”往往地,我也“无语竟凝噎”了。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论什么样的年纪,偶尔也会动那么一点点童心,体验那么一丝丝的童趣。适逢儿童节,祝天下的朋友们,永葆童心,重拾童趣! 图2:顺手摆布的几枚鹅卵石和小海螺,成了一只带着期盼的小动物,顿时多了几分生趣。 图3:夕阳下的“小海龟”。 图4:这一地柔和温暖的夕阳。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4692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池清水 — 抚仙湖
热度 18 saraca 2013-5-29 10:09
图1:湖畔的鱼米之乡,盛产莲藕 — 澄江藕粉小有名气。 1. 变化的地名:澄江,澂江? 我的家乡在彩云之南的澄江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外来文化的潜移默化,家乡地名逐渐被改写为“澄江”二字,而非历代县志记载所通用的“澂江”一词。前者似乎更简单明了,容易让人记住;后者比较生僻而少见,一般人不知该怎么念? 据明末清初的古代中国地图集《广舆记》、清朝的《康熙字典》到近代《新华字典》所记载,“澂”的意思是“水,清也”。其用法也仅有一种,即:地名(“澂江,郡名。雲南澂江府,古滇國地”)。“澂”与“澄”为古今通用字,抑或假借字。因此,澂江县也可俗称“澄江县”。 “ 澂江”这一地名源于其境内有一池清澈的湖水,即抚仙湖。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澂江府“ 北有罗藏山(现名梁王山),南有抚仙湖(一名罗伽湖)”。 从“澂”字的偏旁部首结构来看,的确反映了该地区“有山有水,有主人居住”的字面意思。 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也许你会问,抚仙湖水到底有多清呢?清得可以看到一条条小鱼快乐地游来游去;清得可以细数水底一枚枚圆润柔滑的鹅卵石静卧水底;清得 传说中的肖、石二仙因留恋这一琉璃湖水,驻足停留数年,化成西南方向的两搭手倚立的山峰,故而得名抚仙湖;清得哪怕是人类活动干扰日益增加的今天,抚仙湖依旧保有“一类水”的殊荣;清得著名歌唱家谭晶在碧波荡漾的湖面泛舟歌唱,甜美的嗓音令人们对清清湖水无限热爱! 图2:抚仙湖水清澈见底。 图3:环湖公路上设置的宣传牌。 图4:传说中的肖、石二仙化成西边湖岸的两座山峰。 看到这,也许会想到南宋朱熹的诗句: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滇中高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高原断陷湖泊和盆地,高原湖的补给水主要来源于四周高山雨水地表径流和山肚子里流淌的山泉。抚仙湖水,也不例外。其清清湖水,既来源于四围高山经年不断的雨水汇聚,也来自于山脚淙淙泉水和湖底涌动的暗流。 事实上,与其它相邻高原湖泊相比,抚仙湖水清主要得益于它是一个地质年龄上较为年轻的湖。这可以从大观楼长联描述的五百里滇池看出。早在几百年前,滇池就已经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湖泊周围的湿地发育较为成熟。只可惜后来的围湖造田伤了滇池的“肾”,水体自我恢复能力大大降低了。相反,目前的抚仙湖,湖畔四周天然的湿地尚未形成,依旧是鹅卵石铺就的湖岸。其次,抚仙湖水质优良的缘故还在于它地处偏僻,为做好珠江水源保护工作,当地政府对于旅游开发,慎而又慎。这大约就是当地民众为了保护,而延缓了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吧! 坝子四周的山,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有连绵起伏的梁王山和老虎山,东南有山势平缓的帽天山。西北脚的梁王山脚分布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怪石嶙峋,绿树成荫,溪流潺潺。最有名气的要数梁王山的东、西两龙潭,常年清泉不断,悬崖峭壁之上,清香木与楝树在石缝仅有的一捧红土壤里,或逸或斜,恣意生长,绿意葱葱。最令人称绝的是山脚处有数眼山泉,从山腹深处汩汩流出,清澈甘甜。泉眼上方一悬空巨石上,有古人镌刻的四个大字 “清可濯缨”,清晰可见。 东南边的帽天山,山势平缓,历来被人们开荒种植,呈现出高原特有的红土地。虽天然植被不甚浓密,然其山脚却有温泉在湖边溢出。从山脚冒出来的泉水,热气腾腾,很快就与清凉的湖水相互融合,成了一片天然的温泉浴场,当地人称为“热水塘”。 然而,比天然温泉更吸引世界目光的则是澄江寒武纪动物化石群,又称帽天山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埋藏着5亿多年前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的各种海洋生物化石,完整地展示了当时“生命摇篮”中的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群落面貌。据报道,澄江寒武纪动物化石群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为此,2012年7月,澄江动物化石群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 图5:抚仙湖东岸的帽天山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澄江化石群站点,内设化石博物馆,内容丰富而有趣。 图6:化石博物馆旁的土堆中,裸露出来的动物化石。 3. 远去的湖畔之梦 数百年来,抚仙湖由于地处交通不便,经济不甚发达,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主,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抚仙湖不仅盛产抗浪鱼,其北岸村庄星罗棋布,良田百亩,人们丰衣足食,怡然自得。秋冬之际播小麦蚕豆和油菜,春夏时节种水稻烟草与莲藕。湖畔特产的抗浪鱼和澄江藕粉,历来都是上好的送礼佳品。 然而,短短近几十年,随人口剧增,人们围着一池湖水,启动了经济发展“快车”。瞧,由东向南延伸的缓坡丘陵地带,错落有致的山村逐个搬迁,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这里不再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湖畔之梦”,而是在任何海滨城市里都可看到的楼房鳞次栉比的热闹市井。在湖畔演绎数百年的“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优美画面将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不复存在的还有那些传统的捕鱼方式,早已随几种为数不多的土著鱼的消失而淡出人们的记忆。三十年前,这些鱼类尚未灭绝前,当地的渔民捕鱼不用网,只用竹萝或竹筐,当地人称为“拿鱼”。 当地传统的捕鱼方式以抗浪鱼的生活习性为基础,夏秋之交是捕鱼的最佳时机。盛夏的抗浪鱼,喜欢在闷热的雷雨天气涌向岸边产卵。东边的畔,湖底浅且平缓,人们只需要在浅滩处放置一丛丛捆扎成束的柏树灌丛,即可诱使抗浪鱼游进枝丛,束手就擒。依山傍水的湖西岸,悬崖峭壁下涌动着数条清澈凉快的泉水,汩汩流动的泉水令抗浪鱼误认为产卵的绝佳去处。于是,渔民们在泉水出口处,平放一人高的竹箩,呈圆锥形,深可达5米,径及2米有余。竹箩开口朝湖,箩口前配有一木质人工水车,渔民不断踩踏水车,加速水流,诱使更多鱼儿闻讯赶来,统统入箩。如此“请君入瓮”的捕鱼方法,在那些年代是一种盛况,如今变成了一种不复存在的传说。 离去的是鱼儿,远去的是当地捕鱼的传统方式。追忆中,人们更担心的是这一池清水是否能一如既往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永葆清澈之身? 图7:记忆中用来车水捕鱼的竹箩,封存的记忆,风干的竹箩。 图8:远去的古老的捕鱼方式,悬挂的只是一种纪念。 图9:西岸的禄充村风景区,古树苍天,绿树成荫,每两座石砌的岸堤间,皆为山泉出口,为原来车水捕鱼的最佳位置。 图10:宁静的湖畔之梦。 图11:欢乐的湖畔夏天。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7535 次阅读|51 个评论
清凌凌的湖水---徒步抚仙湖(杂感)
热度 8 saraca 2012-2-9 22:31
清凌凌的湖水,就在家乡的抚仙湖。抚仙湖水属于国家一类水,非常清澈。记得小时候写作文时,常模仿《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排比句:“抚仙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里游动的小鱼;抚仙湖的水真静啊,静得就像一面大镜子;抚仙湖的水真蓝啊,蓝得就像头顶上的万里晴空....... 1. 清凌凌的湖水,“清可濯缨”。 2.抚仙湖西岸 - 禄充风景区 3.抚仙湖西岸的大榕树林 4.古老的捕鱼方式-车水。沿着山脚下的泉眼而建坝堤,湖里的抗浪鱼喜欢逆水而行,故常跑到汩汩流动的泉眼处,那里置放着一只只大竹笼。 4.车水捕鱼的工具:水车和竹笼。 5. 车水捕鱼区-纪念上世纪90年代末,天然抗浪鱼绝种于抚仙湖而修。据传,目前有人工繁殖的抗浪鱼回归抚仙湖,但也很少见。 4. 抚仙湖北岸-夕阳下的码头,石头上的苔藓在夕阳下沐着一层温暖、柔和的橙色。 5. 晨晖中的尖山-玉笋-传说中的肖、石二仙流连忘返,安坐湖边尽享湖光美色。 6. “横看成岭侧成峰”--肖、石二仙的玉笋山从南边看,成了一只“倒挂金钟”。 6. 抚仙湖沿途的宣传牌。 小时候经常去湖边玩耍。只怪当时年纪小,只顾着游玩,从未仔细体味过这200多平方公里的抚仙湖有多么美!今年龙年初一,兄妹几人相约着徒步抚仙湖。我们乘车到了抚仙湖的东岸,沿观景大道徒步旅行,边走边看,边看边聊,边聊边拍,竟也用了3个小时走了10余公里。 路上,右边是碧波荡漾的湖水,湖边搁浅的小船和一畦畦金黄色的油菜花百般惹人欢喜。左边为地势平缓的高原丘陵地带,著名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化石群就在其中的帽天山上。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在此修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化石博物馆,展览的化石标本配备了图文并茂的科普介绍,令人大开眼界。山脚下是安静的村落,墙角或地头的一树桃花、梨花或杏花,抒写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乡村美景。 7. 抚仙湖东岸的景色 冬天的抚仙湖,抒写着安静的曲调。上午风不大,微风拂面,带着清凉。蔚蓝色的湖面荡着一波一波的涟漪,扑近湖岸就成了层层白色的浪花。天空是纯净的蓝,湖水也是纯净的蓝。湖畔的远山,淡淡的黛色,在阳光下有些朦胧。路上鲜有游人步行,一辆辆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偶有两三辆车停靠在路边,静观抚仙湖美景。不时也会碰到临近村落的人们穿着节日盛装,走亲访友,小孩边走边玩地放着鞭炮。 8. 沿途景色 9.久远而熟悉的乡村景色
个人分类: 抚仙湖|3873 次阅读|24 个评论
有感于滇中地区的人文与环境変迁
bqzhu 2012-1-17 15:56
有感于滇中地区的人文与环境変迁
近年来有机会在滇中地区考察人类文明遗址、资源与环境。 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滇池等大湖泊汇集于 滇中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这里就一直有广泛的人类活动。人们从湖泊获得重要的食物来源。从食用后留下的螺壳堆积成多个巨厚的层位看,人口密度一直较高。丰富的铜矿资源使该区成为冶铸青铜器的重要基地,江川、华宁、澄江、玉溪、石林、弥勒等地均有青铜器、冶炼和采矿遗址发现,特别是江川李家山青铜器的独特造型驰名中外。云南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铜矿中的两个,澄江铜矿和三家厂铜矿位于滇中。但从汉代至清末历史记载中的澄江铜矿在何处至今已不清楚。 汉代俞元古城也在史书上消失,俞元古城是否沉入 抚仙湖 底之谜也被抄作得沸沸扬扬。 该区丰富的磷矿和温泉资源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利和弊同时存在。 抚仙湖、星云湖边 冬天的田野里豌豆花开得像春天一般。当地人告诉我,这里的豌豆角都是运往外地,他们是不吃的,因为用农药太重,有严重污染。滇中自然环境虽然优美,但也存在严重和环境污染问题。 今天滇中地区的湖泊为什么有些污染得相当严重(如 星云湖、滇池、杞麓湖),水质为劣五类,臭不可闻;而有些湖(如抚仙湖、阳宗海)的水质清澈见底,达到一类水。抚仙湖与星云湖仅一山之隔,相距一公里多,中间有河道相通。这两个湖周边的人口密度相近,但星云湖周边的农田相对要多一些。这两个湖来自来河流水的补给均很少,为 季节河,主要靠雨水;同时缺少向外排放的河道。 由于星云湖淤泥中磷、氮含量高,因此一种观点认为来自周边磷矿资源的利用造成的污染。然而抚仙湖周边的磷矿资源比星云湖周边要多得多,但抚仙湖并没有出现污染。尽管人类活动加速了星云湖的污染,但自然因素仍然是不可低估。滇中的这些湖泊虽都是构造湖泊,但呈南北向分布的杞麓湖、星云湖与滇池是燕山期湖泊,已老龄化,因此湖水较浅;星云湖平均水深 7 米 ,最大深度 10 米 ,湖水自净能力差,形成 营 养性湖泊,加上温泉提供了温暖的水体,使藻类等生物快速生长与死亡,产生的自身污染日趋严重 。滇池的情况相同于星云湖,平均水深在5米左右。杞麓湖 平均水深仅 4 米 。 而呈北北东向分布的抚仙湖、阳宗海是喜山期形成的年轻湖泊,湖水很深;抚仙湖平均深度为 95 米 ,最深处有 159 米 ,阳宗海 平均水深 22 米 ,最深 30 米 。因此这两个湖的 湖水自净能力强。抚仙湖与星云湖之间古代就立有 “ 界鱼石 ” ,石碑上有记载: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抗浪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这说明历史上(至少在600年前)这两个湖泊水质就存在明显差别, 因为大头鱼喜爱微生物多的水体,而抗浪鱼喜爱清澈的水体。  抚仙湖北面有个澄江动物群自然保护区。看了保护区的地质剖面使我对现代的湖泊环境变迁有了一点新的认识。近 530 百万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暴发-澄江动物群是出现在黒 色岩系形成以后。 澄江动物群是全新的动物群体系,与寒武纪以前的生物体系没有继承关系。这说明以前的动物群体系已几乎完全死亡。 黑色岩系的形成与高生物产率有关。藻类生物的大量繁殖及其对氧气的消耗导致缺氧环境出现,最终导致生物大量灭绝 。 黑色岩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菌藻类。古生物学的鉴定发现在黑色页岩中存在大量藻类、古介形类、节肢动物、蠕虫、海绵骨针等化石以及小壳动物化石。由于死亡生物含磷、氮高,以及有机质的强吸附作用使这些地层富磷和重金属,即黑色岩系成矿作用。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多次黑色岩系事件。在人类出现以前的这种自然环境变迁与现在 星云湖、滇池出现的淤泥污染情况是极为相似的。 对滇池的污染已治理了十多年,投入资金在100亿元以上,但治理效果并不明显。据说还要计划投入近500亿元从远处引水来治理滇池。我曾碰到云南省环保局的负责人。他大骂科研机构:虽投入大量科研经费,但成果没有应用价值。确实有许多科研报告千篇一律,老生常谈,既无理论深度,也无应用价值,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现在的有些治理措施是否合理也是值得商榷的。将污染淤泥挖出来,堆到其它地方不是造成二次污染吗?为了防止污染,已禁止了对产于黑色岩系中的磷矿开挖。把污染淤泥挖出来堆到别的地方,与开磷矿似乎是异曲同工。大量繁殖水葫芦吸收水中污染物,再加工成饲料。这种做法且不说成本很高,将其加工成饲料去进一步去毒害家畜和人是不道德的。从远处引水来搞扩容治理的做法更要慎之又慎。总之,与大自然抗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然界的演化是老龄化湖泊必然要“死亡”,但会致至死地而后生。正像在黑色岩系导致生物灭绝后,出现了澄江动物群的生命大暴发。让这些老龄化湖泊彻底干枯(或分段干枯)几年使原来的生物全部死亡,然后再注水成“新生湖泊”,也许能克服污染。我看到一些污染的小池塘,用这种方法治理是有效的。 抚仙湖畔 澄江附近清澈见底的抚仙湖水 湖水严重污染,臭不可闻的星云湖边 抚仙湖与星云湖之间的界鱼石 抚仙湖边人类食用堆积的螺壳 抚仙湖畔考古发掘现场
个人分类: 人文自然|4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莲的故事(1) 青涩的花蕾,青涩的记忆
热度 9 saraca 2011-7-1 08:43
青涩的花蕾,青涩的记忆 莲,中国人向来都非常喜欢。莲,自古至今,既入文人墨客诗卷,也上寻常百姓餐桌。莲,在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角。 生在鱼米之乡--抚仙湖畔的我,从小就与莲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 家乡有两种特产闻名滇中。一是湖中特有的抗浪鱼,二是湖畔良田之莲藕。前者以鱼肉鲜美出名,后者以莲藕淀粉含量高,粘性好,清香扑鼻而冠以“澄江藕”之名。 澄江离昆明仅60公里之遥,上世纪90年代以前,抗浪鱼和莲藕运输到省城可以卖个好价钱。然而90年代以后,当漫步昆明街头,看到小摊、小贩担着滇池出产的小白鱼,口里唤着“抗浪鱼,澄江抗浪鱼”会觉得诧异。因为随着体型细小的银鱼引入抚仙湖,抗浪鱼的小鱼苗就被拖打银鱼的密网,一网打尽,日渐稀少,成为濒危物种,市场价格高达上千元一千克。无独有偶,澄江藕以藕节颀长、肥大、鲜嫩,成为滇中地区的餐桌佳肴。在昆明的市场上也经常会听到卖家操着川音说:“澄江藕,新鲜的澄江藕”。好奇之余,凑过去一看,藕节粗短,哪会是小时候看惯的澄江藕啊?当然,心里也不由地升起一种家乡自豪感。 家乡人对莲还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莲藕上市的季节,招待远方宾客,餐桌上总有莲藕。莲藕炖排骨、煎藕饼、炸藕条、炸藕合等等,特别美味。和朋友聊天,人们总不会忘了介绍澄江藕的特征,莲藕横截面上,分布着8-9孔藕眼,而其它地方的莲藕则是7孔。这个从来没去求证过,只当一种茶余饭后的闲聊资本罢了。饭毕,客人要走,总会盛情提出一盒澄江产的仙湖牌藕粉或者德春牌藕粉礼盒包,送给朋友。 含苞待放 长大后,看到青涩的荷花幼蕾和含苞待放的荷花,脑海里不时掠过的总是孩提时代的趣事。 在夏天的火烧云把天空染的绚烂之际,三五成群的小伙伴相约着一起挽起裤腿,勇敢地钻进田田的荷叶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去摘盛开的荷花。全然不顾茎杆上的细刺在手臂和小腿上划了一条条血痕,也不顾小脚踩下去,淤泥散发出来的腐臭味,大家只顾兴高采烈地争论着谁摘到的荷花最大,最漂亮! 抱着一大把荷花,上了田埂,就跳到荷田边小河里冲洗泥渍。其实,摘到的荷花,从来都不会盛开,只是鼓鼓的一个大花苞,但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却非常好玩。小伙伴会把花瓣一片片地翻过来,露出中央嫩黄的花心。那时的我们简直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贪婪而使劲地闻着荷花发散出来特有清香,一口咬下荷花中央的花心,嫩嫩的,甜甜的,带着荷花特有的清香,高兴地解馋。吃完就把花瓣一片片地摘下来,做成一个碗状或舟状的莲花小船,中央压一个小石头,小心翼翼地放在河面上,看着它晃晃悠悠地顺流而下,比赛谁的莲花小船走的最远,最稳当。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6251 次阅读|22 个评论
云南·玉溪·澄江·抚仙湖·2
热度 2 lflf1988 2011-4-13 22:48
云南·玉溪·澄江·抚仙湖·2
3532 次阅读|4 个评论
云南·玉溪·澄江·抚仙湖·1
热度 5 lflf1988 2011-4-9 14:58
云南·玉溪·澄江·抚仙湖·1
3454 次阅读|6 个评论
抚仙湖太阳观测研究基地早期工程
xbxz 2010-7-17 14:50
2009年8月7日,太阳塔二层楼面 2009年8月13日,太阳塔二层楼面浇筑完毕 2009年8月13日,太阳塔二层楼面浇筑完毕 2009年8月23日,太阳塔三层模板铺设 2009年8月23日,从湖对岸眺望观测站 2009年9月7日,光谱筒基墩 2009年9月15日,太阳塔四层楼面浇注完毕 2009年9月15日,光谱仪预埋件进场 2009年9月23日,太阳塔四层模板铺设 2009年9月23日,太阳塔望远镜基墩(内部摄 ) 2009年9月29日,太阳塔望远镜一楼(内部摄 ) 009年9月29日,太阳塔望远镜 (远镜) 2009年9月29日,太阳塔望远镜二楼(内部摄 ) 2009年9月29日,太阳塔望远镜三楼(内部摄 ) 2009年10月06日, 光谱仪预埋件调装(1) 2009年10月06日, 光谱仪预埋件调装(2) 2009年10月06日, 光谱仪预埋件铺设 2009年10月06日, 光谱仪预埋件铺设 2009年10月08日, 光谱仪预埋件铺设 2009年10月10日, 光谱仪预埋件铺设完毕 2009年10月10日, 太阳塔实验室封顶 2009年10月10日, 望远镜远景 2009年10月31日, 光谱仪上平台底座吊装1 2009年10月31日, 光谱仪上平台底座吊装2 2009年10月31日, 光谱仪上平台中心位置调整 2009年11月3日, 光谱仪上平台转动部件安装 2009年11月16日,光谱仪上平台 2009年11月16日,太阳塔引桥预埋件 2009年11月16日,工作现场 2009年11月16日,太阳塔全貌 2009年12月02日,太阳塔全貌 2009年12月12日,望远镜圆顶吊装开始 2009年12月16日,镜圆结构件吊装完毕 2009年12月28日,望远镜圆顶安装 2009年12月28日,望远镜阻风障板 2009年12月28日,望远镜圆顶安装 2009年12月28日,红外太阳塔全景 2010年01月04日,望远镜圆顶安装 2010年01月09日,望远镜圆顶钢架基本安装完毕 2010年01月09日,太阳塔全景 2010年01月18日,太阳塔引桥建设完毕 2010年01月18日,望远镜圆顶调试 2010年02月02日,太阳塔房顶建设完毕 2010年02月02日,太阳圆顶 2010年02月04日,太阳塔水幕墙壁铺设 2010年02月04日,太阳塔全景 2010年02月05日,太阳塔水幕墙壁铺设完毕 2010年02月05日,太阳塔引桥 2010年02月05日,太阳塔楼梯装修 2010年02月08日,抚仙湖全景 2010年02月20日,圆顶蒙皮铺设 2010年02月25日,圆顶、风障板建设 2010年03月11日,启用圆顶吊车进行吊装 2010年03月11日,圆顶吊车吊装望远镜叉臂 2010年03月11日,叉臂与液压轴承底部对接 液压轴承底部近照 2010年03月16日,望远镜和圆顶安装完毕 2010年05月望远镜 2010年05月起,望远镜进入光学安装阶段 2010年05月24日,望远镜主镜安装 2010年06月太阳塔外观 2010年06月太阳塔外观 2010年06月望远镜控制室内部 2010年06月望远镜控制室内部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抚仙湖太阳观测研究基地址点介绍
xbxz 2010-7-17 14:41
一米红外太阳塔专家组认为,澄江抚仙湖站址的天文条件在目前太阳观测站点中是首屈一指的,对于高分辨光谱观测是一个难得的台址,与国际上同类台址的比较上,视宁度等部分指标也堪比国际上优秀的太阳观测台址相媲美 。 位置: 东经102度57分11秒 北纬24度34分47秒 海拔: 1712 米 日照: 〉2200小时/年 平均风速: 6 m/s average r0 : 10 cm intergration water : 11mm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日环保专家齐聚玉溪“会诊”云南九大高原湖泊
生态人 2009-2-16 16:31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4日00:3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玉溪九月三日电 (杨洋)九月二至三日,来自日本和中国二十多个环保科研机构的八十多名专家学者相聚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畔,参加由玉溪市政府主办的二00八抚仙湖水环境与水污染防治高级研讨会和高级咨询会,并为云南高原湖泊的环境治理出谋划策。   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著名专家金相灿主持,他首先就抚仙湖主要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抚仙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磷污染,玉溪市应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质恶化,抚仙湖一旦出现问题,将比滇池更加难于治理。   日本福岛大学的稻森悠平教授是日本著名的水环境专家,他到达抚仙湖后,考察了当地的环境,并且品尝了湖里的鱼虾。稻森悠平教授对抚仙湖的水质大加赞赏。会上,他和另一位日本学者株式会社环境事业部的加藤善盛先生向中国学者介绍了日本水环境治理的经验和教训,为云南九大湖泊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来自云南本土的专家云南大学段昌群教授的讲座十分精彩,他通过多年对云南湖泊的研究,提出了云南湖泊环境现在亟需解决的五个问题。段教授精辟地将这些问题比喻为人体的五个毛病:重载,云南湖泊负载着灌溉、饮用、旅游等多用途;割肾,湖泊周围湿地消失;取肺,森林植被被破坏;败血,磷污染,水体污染;断链,人类滥捕破坏生物链。段教授生动的讲解赢得了在场专家的阵阵掌声。   会上,八十多名专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本次会议发言将形成倡议书上报国家环保部和国务院。   据了解,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其中滇池、程海和泸沽湖属长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属珠江水系,洱海属澜沧江水系。九大湖泊环境的治理一直是云南省环保部门的工作重点,而辖区内有着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和阳宗海三湖一海的玉溪市更是把环保工作放在第一位,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市思想,环保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完)
个人分类: 专栏4:七彩云南|3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的抚仙湖
talentwang1982 2008-9-29 23:22
如果不是我亲临抚仙湖,我不敢相信世间还有这样的地方,也不敢相信世间的湖竟然能那么清,更不敢相信在这烦嚣的尘世的她竟还能不染一丝俗气,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是那样的圣洁,圣洁到自从我见到她的第一眼起,就想把她拥入又不忍拥入怀里,我怕自己的肉胎凡骨有损于她的冰清玉洁! 从车上第一眼看见抚仙湖的时候,还以为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翡翠,在崇山峻岭之间闪着幽幽的绿光。可仔细一看,不是,翡翠是不会动的,她却在动,和着秋日里凉凉的风,像是在漫卷水袖,临风而舞。待近啦,我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是碧波万顷,如果说远看是漫舞的话,轻柔舒缓,而近看则是劲舞,但劲舞却又没有她的那种气势,应该说像是万千兵士集体在舞。一波又一波,奔腾着涌向岸边。 当我第一次走进她的时候,我惊呆了,我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她的清使我找不出词来形容她,仿佛是在梦里,一不小心走进了人间仙境,而她又是真实的,此刻就真真切切的躺在我得脚下。我什么都不想想,只想静静的看着她,担心会错过了她的任何一个美丽的瞬间,我想把她刻在我的脑海里,让她的美伴着我度过这短暂的一生,使我无论何时都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 我曾见过苏州园林的小桥流水,精致典雅显示了人类匠心独运,我也曾去过上海的外滩,各式各样的建筑绝对称得上美轮美奂,大气磅礴。可她们都有太多人工穿凿的痕迹,有着太多的约束,就像经过精心打扮的女子,太多的脂粉掩盖了她本来的面目,眉宇间少了几分与生俱来的灵气。再看看抚仙湖吧,大自然只寥寥几笔,没有刻意穿凿,更谈不上鬼斧神工,只能用她的恢宏,自然,和谐的灵气便足以使任何人工建筑黯然失色! 面对着她,如同面对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好怕她受到伤害,她娇嫩的肌肤经不住人类工业文明的冲击,其实,我泱泱中华,像这样的明珠何止一颗,她本是这无数明珠中小的不起眼的一颗,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滇池,那一颗不都是曾经光芒四射.可都在人类文明的洗礼下变了容颜,光芒不在。当她众多的姐妹光芒逝去,只有她,躲在这个幽静古老的地方,隐姓埋名,偷度光阴!
个人分类: 摄影.旅游|3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抚仙湖
talentwang1982 2008-9-29 23:22
如果不是我亲临抚仙湖,我不敢相信世间还有这样的地方,也不敢相信世间的湖竟然能那么清,更不敢相信在这烦嚣的尘世的她竟还能不染一丝俗气,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是那样的圣洁,圣洁到自从我见到她的第一眼起,就想把她拥入又不忍拥入怀里,我怕自己的肉胎凡骨有损于她的冰清玉洁! 从车上第一眼看见抚仙湖的时候,还以为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翡翠,在崇山峻岭之间闪着幽幽的绿光。可仔细一看,不是,翡翠是不会动的,她却在动,和着秋日里凉凉的风,像是在漫卷水袖,临风而舞。待近啦,我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是碧波万顷,如果说远看是漫舞的话,轻柔舒缓,而近看则是劲舞,但劲舞却又没有她的那种气势,应该说像是万千兵士集体在舞。一波又一波,奔腾着涌向岸边。 当我第一次走进她的时候,我惊呆了,我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她的清使我找不出词来形容她,仿佛是在梦里,一不小心走进了人间仙境,而她又是真实的,此刻就真真切切的躺在我得脚下。我什么都不想想,只想静静的看着她,担心会错过了她的任何一个美丽的瞬间,我想把她刻在我的脑海里,让她的美伴着我度过这短暂的一生,使我无论何时都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丽。 我曾见过苏州园林的小桥流水,精致典雅显示了人类匠心独运,我也曾去过上海的外滩,各式各样的建筑绝对称得上美轮美奂,大气磅礴。可她们都有太多人工穿凿的痕迹,有着太多的约束,就像经过精心打扮的女子,太多的脂粉掩盖了她本来的面目,眉宇间少了几分与生俱来的灵气。再看看抚仙湖吧,大自然只寥寥几笔,没有刻意穿凿,更谈不上鬼斧神工,只能用她的恢宏,自然,和谐的灵气便足以使任何人工建筑黯然失色! 面对着她,如同面对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好怕她受到伤害,她娇嫩的肌肤经不住人类工业文明的冲击,其实,我泱泱中华,像这样的明珠何止一颗,她本是这无数明珠中小的不起眼的一颗,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滇池,那一颗不都是曾经光芒四射.可都在人类文明的洗礼下变了容颜,光芒不在。当她众多的姐妹光芒逝去,只有她,躲在这个幽静古老的地方,隐姓埋名,偷度光阴!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丽的抚仙湖
姜文来 2008-9-25 08:57
美丽的抚仙湖位于云南玉溪境内,水质清澈,总体水质为1级,是中国难得的好的水质湖泊。其水资源量近200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泊,水深154米。神秘消失的古滇国就在其湖下。著名的李家山文化也在其流域内,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不能不看。我被其美景景所震撼。将几张照片放在这里,供大家欣赏(版权所有呀)。 多么清澈的湖水,岛为孤山岛,是湖唯一的一个岛。姜文来摄。 清澈的湖水,和滇池水比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姜文来摄。 湖中拍摄,船搅动了湖水,水翻动了我的心。姜文来摄。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488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