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西国近事汇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原付川硕士:晚清《西国近事汇编》研究
kexuechuanbo 2016-5-31 15:15
晚清《西国近事汇编》研究 邮箱接收全文 【作 者】 原付川 【学位授予单位】 西北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外文题名】Summary of Foreign Events of Late Qing Dynasty 【导师姓名】 卫玲 ; 姚远 【学位年度】2011 【摘 要】采用原文献分析与考证方法,通过调阅《西国近事汇编》从清同治十二年创刊(1873)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停刊28年间的108卷、1330期的影印原始文献,拟出了早期36卷、428期8129条消息的标题,重新研究评价该刊的编辑出版概况、编辑传播策略、传播内容,重点研究该刊的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和政治新闻,力图廓清该刊在中国新闻传播史和科技传播史中的历史发展轨迹,以期解读该刊在当时社会中的价值和对后人所起到的启发作用,探究该刊在中国新闻事业史和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西国近事汇编》是洋务运动时期由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主办的惟一一份周刊,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开辟经济贸易专栏和《遐迩贯珍》论述自由贸易重要性的基础之上,首次系统传播近代西方财政管理思想,首次全面传播近代西方政府调控经济的思想,把西方的专利保护制度、金融资本的魅力、国际贸易的两面性等经济思想引入中国;最早报道西方工人运动,首次报道德国社会民主党;科技新闻共572条,重点报道船舶制造技术,有关船舶制造技术的报道有223条,主要涉及船舶种类、总体设计和相关制造技术,种类有铁甲船、木质船、水雷船、通信船,总体设计包括船名、船长、船阔、容量、重量、速率、动力配置和火炮配置,相关制造技术有修水道、建船厂、救生船、溷水衣、起沉船之法。该刊是集国际性、综合性、新闻性于一体的期刊,启发并引导了维新派的办刊办报理念,是早期国人办报的成功尝试,是晚清官方主办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期刊,在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大规模地传播近代西方经济学思想及其实际运用;最早传播社会主义思潮,是近代中国西学传播中影响力最大的报刊之一,对中西跨文化传播和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次持续广泛地传播船舶制造技术、机器及军械制造技术,直接启发指导了江南制造局工程师的设计理念,提高了该局的船舶制造技术和军械机器制造水平,在中国科学技术传播史中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隐藏更多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1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付川学位论文:晚清《西国近事汇编》研究
kexuechuanbo 2011-6-28 20:27
原付川硕士学位论文《西国近事汇编》研究.pdf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2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国近事汇编》传播的西方经济学思想
kexuechuanbo 2011-3-30 13:12
《西国近事汇编》传播的西方经济学思想.pdf 原付川,姚远,卫玲 . 《 西国近事汇编》传播的西方经济学思想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1,11(1):129-134 摘 要 : 《 西国近事汇编》是洋务运动时期由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主办的惟一一份周刊 , 采用原始文献分析法研究了 《 西国近事汇编》 传播的西方经济学思想 。 该刊在 《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开辟经济贸易专栏和 《 遐迩贯珍》论述自由贸易重要性的基础之上 , 首次系统传播近代西方财政管理思想 , 首次全面传播近代西方政府调控经济的思想 , 把西方的专利保护制度 、 金融资本的魅力 、 国际贸易的两面性等经济思想引入中国 , 大规模地传播近代西方经济学思想及其实际运用 , 在中国近代期刊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关键词 : 《 西国近事汇编》 ( 1873- 1900) ; 期刊传播史 ; 财政管理 ; 西方经济学 ; 新闻传播史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2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付川,姚远,卫玲:《西国近事汇编》及其船舶制造技术传播
kexuechuanbo 2010-9-7 16:08
西国近事汇编_及其船舶制造技术传播 西国近事汇编_及其船舶制造技术传播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2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付川,姚远,卫玲:《西国近事汇编》的期刊本质及其出版要素再探
kexuechuanbo 2010-9-7 15:01
《西国近事汇编》的期刊本质及其出版要素再探 《西国近事汇编》的期刊本质及其出版要素再探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2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付川,姚远,卫玲:《西国近事汇编》的期刊本质及其连续出版要素再探
kexuechuanbo 2010-9-6 22:22
《西国近事汇编》的期刊本质及其连续出版要素再探 原付川,姚远,卫玲.《西国近事汇编》的期刊本质及其出版要素再探 .今传媒,2010(5):104106. 《西国近事汇编》是洋务派创办的唯一一份人文期刊,也是当时中国唯一一份以国际时事为主要内容的中文译刊 ,到目前为止,对该刊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仅有少数学者对其做过专门的研究,其中姚远 从科学传播角度切入的研究较为深入。该刊的期刊本质尚未界定,学者对此说法不一,本文将以该刊的原始文献为依据,以期梳理出对其本质研究的脉络,在界定期刊本质的基础上再探该刊的出版要素。 一、期刊本质 迄今,学界对《西国近事汇编》的期刊本质尚无统一的结论,以此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书籍说。熊月之认为该刊是每年出版一卷书籍型西国大事要闻录 ,朱维铮认为是近代用中文出版的世界大事年鉴 ,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认为是随时所印之书 。二是报纸说。杨师群认为是官办内部译报 ,方汉奇起初也认为是官绅阅看的内部刊物 ,后又修定为译报 ,张育仁认为是中国新闻史上国人自办的第一份官办内部报纸和中国最早的译报 ,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也提到该刊,称该刊主要译自西洋各大国,乃译报之大观 ,马光仁还认为是国人办报的最初尝试 ,姚福申认为是经折式译报 ,吴廷俊认为是式如手折的译报,每月每季又汇编成册 。三是期刊说。陈镐汶认为该刊是国人了解彼中情势的不定期刊 ,周振鹤认为是月刊或季刊 ,陈昌凤认为是月刊 ,郑翔贵认为是季刊 ,姚远认为是综合性、新闻性周刊 。此外,吴虞的日记中也有阅读该刊的记载,并称此中国册报之先鸣者 。 1.《西国近事汇编》不是年鉴、图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年鉴: 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它所收集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国家重要报刊的报道和统计部门的数据。因此,年鉴有较大的总结、统计意义和比较系统的连续参考作用。年鉴具有资料广泛、反映及时、连续出版等特点。 年鉴的定义可概括为一种逐年连续出版的资料广泛的工具书。正如傅兰雅所说,《西国近事汇编》是随时所印之书,即点明该刊是随时连续出版的,而不是逐年连续出版,显然不是年鉴。但是,傅兰雅错把该刊误认为图书,随时所印与书前后矛盾,随时所印更符合新闻纸的现实性特点,强调即时传播,与书和书籍型大事要闻录相差甚远。 2.《西国近事汇编》不是内部刊物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的作者王锡麒(1855-1913)于光绪五年(1879)应顺天试北上赶考,途经上海租界时,在日记里记载了他订阅《西国近事汇编》的情形,(三月)二十二日。丙寅。晴。巳刻范丈暨荔泉出城答拜,并约明日午酌,辞以将赴福州,因约荔泉同赴美华书馆,晤葛君芝眉、涂君紫巢谈印书事。议定后,至新报馆,订《西国近事报》一份,《新报》一份,托荔泉按月汇寄,晚约倪君观剧。 作为一个赶考的考生,王锡麒就可以订阅该刊,由此可见,该刊是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新闻纸,而不是方汉奇起初所认为的官绅阅看的内部刊物和张育仁认为的官办内部报纸。 3.《西国近事汇编》是近似于报纸而更接近于期刊的周刊 19世纪萌芽期近代化中文报业的特征之一是报纸与杂志尚未严格区分,有人称之为报纸杂志混合型,或泛称之为报刊 。报刊的确不易区分,期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报纸通常散面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 。从现存的原始文献来看,该刊每卷都有封面,封面上印有刊名(《西国近事汇编》)、编译时间和刊印机构(上海机器制造局刊印),显然是成册出版的,与报纸的没有封面特征相左。但是,目前该刊现存的形式是按每季汇编成卷或按年汇编成册的,最原始的出版物缺失,很难完全排除该刊的报纸痕迹。综合各家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样界定该刊的期刊本质更为贴切,即近似于报纸而更接近于期刊的周刊。 二、期刊出版要素 姚远认为期刊是按照一定的编辑方针,以刊载文章和评论为主的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物,有固定的名称,按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每期的开本、版式基本相同。期刊的出版要素主要包括:固定的名称;出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内容的广泛性;出版的生命性;出版的周期性;出版宗旨。 1.连续的出版物 《西国近事汇编》,又称《西国近事》或《近事汇编》,有固定的名称,从创刊到停刊,连续出版28年,从未间断过,出版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据统计,该刊报道的内容极为广泛,涵盖欧洲、亚洲、美洲、非洲、澳洲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学、社会、法律、宗教、文教和综合等方面。该刊是典型的按照编年体编译的周刊,前后两期日期相接,除个别几期是2周、3周或4周出版1期外,其他都是每周出版1期,共出版1 330期。该刊先后共有15名编译校者,西士有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金楷理(Kreyer.C.T,18391914)及林乐知(Young John mlen,18361907),中士有钟天纬(18401900)等 。该刊采用传统的经折式铅字刻印,每周出版一期(除个别期数是2周、3周或4周出版一期外),每季按照编年体的顺序的汇编成卷,每季或每年汇编成一册,共出版 8 050页,16 100面,3 224 052字。由此可见,该刊已经具备是一份连续的出版物。 2.明确的办刊宗旨 《西国近事汇编》首期无发刊词或序之类的文字,但是,同治九年(1870)六月四日,江南制造局总办冯焌光、会办郑藻如等请示办学开馆事宜,并附呈《拟开办学馆事章程十六条》,直隶总督曾国藩看后,对此章程做出批示,翻译各国有用之书及其每月新报,尤学馆精实之功,目前切要之务 ,这个章程的第10条录新报以知情伪,直接涉及该馆创办《西国近事汇编》的办刊宗旨和编译原则。 ①觇彼国之情和彼中情势 章程第10条先从《西国近事汇编》的创刊背景和创刊之因谈起,指出耶稣教传教士往往以传教为名,实则觇我虚实,为彼间谍,监视中国的一举一动,中国偶有举动,有逾月而播闻彼都。连中国的邸报,在外国都有寄阅者,夫我国之实,尽输于人,彼国之情。然而,国人对于外国形势,竟会懵然不觉。与外国通商已经有百余年,岂无人知其情伪者?显而易见,当时许多国人还是懂得外国国情的,只是当世士大夫固已不及讲求,商贾日与习处习闻之,而未必得其要领,即使间有留心者,略知一二,咸相戒而不敢言,而根本的原因是在上者之未及采访也,即中国没有新闻纸,不能采访知外国之国情者。现在中国的事情,不论大小,西人无不周知,而彼中情势,华人无能言其梗概者,何以觇国,西学天地人物无一不征诸实象,此等但凭图说,终属空言,在此种形势的逼近之下,创办觇彼国之情和彼中情势的《西国近事汇编》,以此来了解彼国情形,则各国新报亦周知情伪之助也,实乃目前切要之务。 ②录各国之传闻可信者、可资策划 欧美等西方大国都有自己的新报,因是洋文,国人不便观览,依据这些报纸编译的中文报刊,所言虽不足尽信,但是,各关口贷物出进之数及各国占据港口及制造奇器和利便舟车言之凿凿可据。翻译馆可以选取有心人于此考其形势,觇其虚实,随时密采,证以见闻,这样做未尝不可资策划也。翻译馆聘用有心人和沉潜缜密之士编译《西国近事汇编》,是为确保信字原则,即要求编译者把好关,确保该刊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可资策划突出了一个益字,即强调办刊的实用性,这和曾国藩在批文中提到的翻译各国有用之书及其每月新报是一致的,要求译报译刊有益于国事,并以此作为制订国家大政方针的参考依据。翻译每月新报,突出了一个新字,即强调新闻报道的新近性。 ③简其要而删其繁,分类辑录,以备省览 章程还规定了《西国近事汇编》的编译原则,选取沉潜缜密之士,摘录各国之传闻可信者,简其要而删其繁,分类辑录,以备省览,即删繁就简和分类辑录的原则。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创办强学会的机关报时,在所拟的《中外纪闻凡例》中,也有《纪闻》两日一次,每月十五次,月底取回,装订成册。中西近事,略具于中。拟仿《西国近事汇编》之例,不录琐闻,不登告白,不收私函,不刊杂著的设想,看重得不输于林乐知主笔的《万国公报》 。 《西国近事汇编》的期刊本质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最原始的出版物现无遗存,而留存于世的又有多种版本,有按季汇编成卷的,有按年汇编成册的,这些不同的版本又增加了读者和学者认识其本质的难度,以至于出现盲人摸象的结果。从同治十二年(1873)创刊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停刊,《西国近事汇编》每周出版1期,连续出版1 320期,有固定的名称,生命周期为28年,有明确的出版宗旨,内容极其广泛,包罗万世,囊括百科,是一份典型的按编年体出版的近似于报纸而更接近于期刊的周刊。该刊在实际的报道中,强调报道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办刊紧密联系国之大事,报道内容侧重于当时洋务派的切要之务,消息来源多元化,报道严谨客观,讲究平衡,有永久出版意图,已经具备了现代期刊出版的几个基本元素。《西国近事汇编》是洋务派创办的惟一一份全面地系统地传播西学的综合性期刊,是晚清最早由官方创办和持续时间最长的期刊,是近代期刊中传播西学中影响最大者之一。 注释: 乐正、郑翔贵,《西国近事汇编及其亚洲报道研究》 ,《近代史研究》,1995(2):110-125 姚远、王睿、姚树峰,《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1792-1949)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25 朱维铮,《万国公报文选》 ,北京:三联书店,1986:9 汪广仁,《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213;176-180 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41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三卷》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96:884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编年史.上册》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53 张育仁,《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60-61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8:117 马光仁,《上海新闻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71;74 史和、姚福申、叶翠娣,《中国近代报刊名录》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148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6 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一卷》 ,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10;89 同上 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7 郑翔贵,《晚清传媒视野中的日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33-141 原付川、姚远、卫玲,《西国近事汇编及其船舶制造传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1021106 中国革命博物馆整理,《近代历史资料专刊吴虞日记下册》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678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224 (清)王锡麒,《北行日记.清代日记汇抄》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33 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4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 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同 同 同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1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付川,姚远,卫玲:《西国近事汇编》及其船舶制造技术传播
kexuechuanbo 2010-9-6 22:19
《西国近事汇编》及其船舶制造技术传播 原付川,姚远,卫玲.《西国近事汇编》及其船舶制造传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1021106. 摘要 : 目的 重新评价《西国近事汇编》的新闻传播价值和科学技术传播价值。 方法 原文献分析与考证方法。 结果 有关船舶制造技术的报道有223条,主要涉及船舶种类、总体设计和相关制造技术。种类有铁甲船、木质船、水雷船、通信船;总体设计包括船名、船长、船阔、容量、重量、速率、动力配置和火炮配置;相关制造技术有修水道、建船厂、救生船、溷水衣、起沉船之法。 结论 是早期国人办报的成功尝试,在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周刊。首次持续广泛地传播船舶制造技术,不仅直接启发指导了洋务派的船舶制造,还对此后中国船舶制造技术的传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西国近事汇编》;船舶制造技术传播;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 中图分类号 :NC9;G2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4X(2009)06- - 《西国近事汇编》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翻译西方报刊的译刊之一,仅有少数学者认识到该刊作为罕见的新闻纸 的新闻传播价值,长期被误解为当时西国大事记或官绅阅看的内部刊物 ,虽被收藏保存了不少,但从《中国近代报刊名录》等较为权威的著作中,仅能找到一些对该刊的基本概括介绍,而找不到馆藏、性质、内容等其他方面的信息。到目前为止,仅有乐正、郑翔贵等少数学者发表有《西国近事汇编》的一些研究成果 ,但他们仅是从近代史的角度来研究,研究的范围也仅限于亚洲,目前尚未有人对该刊西洋大国的报道重点进行研究,也没有人对该刊的制造技术传播作详尽的文献调研。当前的新闻传播学和科学技术史方面的书籍对该刊的描述大多是人云亦云,仅仅是做一些不太准确和不完整的介绍而已。本文将根据原始文献加以分析,重新评价《西国近事汇编》的新闻传播价值和科学技术传播价值,重点研究该刊及其对船舶制造技术的传播,以期解读该刊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和新闻传播史中的特殊科学意义和影响。 1 .《 西国近事汇编》及其主办机构 《西国近事汇编》创刊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由江南机器制局翻译馆主办,以西洋各国新近发生的事实为报道对象,是一份连续出版的综合性、新闻性周刊。 《西国近事汇编》主办者江南制造局是中国机器工业先驱,它的建立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洋务近代化的标志。在建局之初,江南制造局是一个集军舰、枪炮、弹药、水雷等制造于一身的综合性大型军工企业 ,由于当时的中国还没有配套的工业体系,该局很难连续地独立制造船舶和枪炮等军械,后来迫于自造军械的压力,逐渐具备了冶金、化工和机器制造等配套功能。同治六年(1867),徐寿建议成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得到曾国藩的支持并上奏。他在奏折中说: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代工局之根本。洋人制造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寻。特以彼此文义捍格不通,故虽日习其器,究不明夫用器与制造之所以然 。从曾国藩的奏折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建翻译馆系制造局之根本,翻译西书西报西刊是传播西国先进科学制造技术的必由之路,是该局研发和制造新型船舶枪炮的重要前提。同治七年(1868)九月,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正式建立,同治八年(1869),广方言馆并入,并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译书中心、实力最为雄厚的翻译馆,也是官方译书机构中,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馆 。翻译馆的译书宗旨是为洋务运动提供最先进的西方科技信息,为洋务学堂教育提供教学参考书,为洋务派提供西洋各国最新的时事动态。翻译馆在江南制造局开拓中国近代技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翻译馆在江南机器制造局的历史上不仅仅是一个翻译机构,而且承担了当时中国社会急需的基础科学的传播和应用技术的传播两大任务 。 2. 船舶制造技术传播 根据先后参与《西国近事汇编》的主要编译者的不同,该刊可分为两个时期,即由中西士合作编译的前期(18731882),完全由中士编译的后期(18821900)。本文将着重研究该刊前期对船舶制造技术的传播情况,前期36卷对科学技术的传播可以分为5类:船舶制造、机器制造、声电气学、天文地理和其他。从表1中,可明显地看出,该刊科技传播的重点在船舶制造和机械制造两个方面,前者有223条,占总数的39%,后者有164条,占总数的29%,两者合计387条,占总数的68%,而对其他各类科技知识的报道合计仅185条,仅占总数的32%。这些数据表明,该刊前期36卷以传播船舶制造和机器制造技术为主,而对机器制造技术的传播的绝大部分又是有关军械制造的,船舶制造侧重于海防和海战,而机器制造则有关海战和陆战。这反映了该刊在进行科技传播时,关注的焦点是军事工业的制造技术,重点介绍西方轮船、战舰的制法和制造技术水平,体现了该刊是为江南制造局服务的宗旨。 表1 《西国近事汇编》前期科技传播分类表 Tab.1 The classification tabl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he earlier Summary of Foreign Events 科技传播 船舶制造 机器制造 声电气学 天文地理 其他 总计 消息条数 223 164 66 71 48 572 所占比例 39% 29% 12% 12% 9% 100% 2.1 首次持续广泛地传播船舶制造技术 早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和魏源就曾翻译介绍了西方的造船技术,《澳门月报》和《华事夷言》中均有对西方火轮船的报道,如《华事夷言》曾有对火轮船的报道,夹板船,顺风逆风,而无风则不能引。爰有智士深思遂造火轮舟,舟中置器,以火沸水一点钟可行30余里则皆中国所无,亦中国所当法 ,该文简单介绍了火轮船制造原理和技术。19世纪中叶以后,由传教士创办的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也开始零星地介绍船舶制造技术,如《遐尔贯珍》、《中西闻见录》等。《遐尔贯珍》曾刊登一篇题目为火轮船机制详述略 的文章,介绍了蒸汽机原理及其在轮船上的应用,并配有木板插图一幅。在《西国近事汇编》创办的前1年,《中西闻见录》在第5号也曾发过英国人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的一篇火轮船源流考 ,显而易见,美国新创的这种水雷船性价比比普通的高,特别是它的铁室一间,简直就是作战的指挥枢纽。又如乙亥冬季(1875年11月5日至11月11日)提到的杀人船,英爹威士爹顺兵船制详前报,船之底面皆圆形如蛋壳,公开数孔以纳空气,舟人若处釜中多病死,佥谓是船杀人 ,在这里该刊清楚地说明了杀人船的得名之因和杀人之法。再如丙子秋季(1876年3月25日至3月31日)的报道,德神机将军毛特克勤求武备,拟改轻气球之制为天船,御风而行,任意旋转,经营日久,尚未有成,惟气之聚散人得主之,气聚则升,气散则降,而可复聚,球降亦可再长升 ,这体现了该刊不仅及时报道常见的船舶,而且密切关注正处于试验阶段的新型天船。该刊对船舶制造的报道,大都详细地介绍船舶的总体设计情况,如船名、船长、船阔、船深、船马力、船容量、船重量、船速率、动力配置和火力配置等信息,如乙亥春季(1875年3月14至3月20日)英国新造付里铁甲船于西三月初八日落成,船制土面长三百四十三尺,合水面外长三百二十尺,阔六十三尺十寸,深十九尺二寸,马力八千匹,容煤一千二百吨,人数共三百五十名。船有旋台二,各驾三十五吨炮二尊,另有二十四磅用药一百二十磅弹,高三英尺,铁甲共重三千二百五十六,船之退率每一点钟行十四海里。又造成三号铁骨木皮兵船一,计长二百二十尺,阔四十尺,马力二千一百匹,驾六十四磅弹炮十四尊 。其中动力配置主要指的是功率和容煤吨数,火力配置主要指驾炮磅数和尊数。 2.2 最早报道 西国的铁甲船和铁甲兵船 轮船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自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Fulton Robert,17651815)发明了由明轮推进的蒸汽船之后,人类开始了用机器推进代替人力推进船舶的新时代 ,其航行所用动力是1764年英国人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发明的往复式蒸汽机。轮船使用机器动力,大大降低了船员的劳动强度,克服了帆船必须候风的低效率运输的缺点,在船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到了19世纪中叶,蒸汽机逐渐代替了风帆,成为船舶的主要推动工具,随着蒸汽和造铁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铁甲船技术的成熟和炼铁成本的下降,西洋各国逐渐放弃制造木质船舶而改造铁甲船舶。在这种在趋势下,江南机器制造局也紧跟世界潮流,于同治七年(1868)八月,该局制造了第一艘恬吉号兵船,该船长一百八十185尺,宽27.2尽,吃水8尺许,马力392匹,载重600t,配炮9门,航速约9节,其大小、航速和建造周期比黄鹄号(中国制造的第一艘木质轮船)均有显著提高,它是用制器之器建造出来的中国第一艘轮船 。船舶制造有三大宗,即汽炉、机器、船壳,恬吉号的汽炉、船壳两项均由中国自主制造,机器则是由国外购买的旧器改装而成。然而,在此之前制造的轮船,汽炉、机器都是购自西洋各国,仅有船壳一项自主制造,从未有自构成重大机器、汽炉全具者 。该局能在短时间内研制出第一艘兵船,当然不乏有识之士的努力和洋务派的鼎力支持,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该局翻译馆编图说以明理法、广翻译以益见闻翻译的西书。系制造局之根本的翻译馆名副其实,翻译的格致西书门类繁多,顾惟泰西格致之学,天文、地理、算数而外,原以制器为纲领,而制器之中,又以轮船为首务 。 与该馆翻译的西书相比,录新报以知情伪的《西国近事汇编》对船舶制造技术的传播的时效性和及时性要强得多,对船舶制造技术的传播开拓了该局船舶技术工作人员的视野,启发并指导了 金瓯号铁甲暗轮船(1876)和保民号钢板暗轮船具(1885)的建造。《西国近事汇编》第一次报道了西国的铁甲船、兵船和铁甲兵船,如在首期就有铁甲船,癸酉春季(1873年3月30日至4月5日)英人议造极大之铁甲船,名苏勃儿伯,所用铁甲较前倍厚,长三百二十五尺,阔六十三尺八寸,舱深十八尺半,容六千四十七吨,现已鸠工矣 。癸酉春季(1873年5月11日至1月17日)首次报道了西国的兵船,英国所造二等兵船名辣利,能架重炮多尊,及容大机器以速其行,每半时达十五海里,容三千二百一十吨,得马力八百匹,船身以铁为,之外嵌两大木皮,一为柚木,一为栗木,复以铜皮包之,船架大炮二十六尊,其极大者重十二吨半,用弱重二百磅,有訾之者曰:水战不利于大船今为些船得不虑其滞于行乎。英人曰:西国近用铁甲船御敌而向无战争之衅,未见其效,然铁甲船身重不良于行,此船虽大身灵而行速,较之铁甲船不已有上下床别乎?论者韪之。 ,当时英国制造铁甲时,有人提出水战不利于大船质疑,而驳者用已经制造出来的铁甲船船虽大身灵而行速的实事驳之;癸酉春季(1873年5月25日至5月31日)首次报道了西国的铁甲兵船,英国大铁甲兵船二曰爹威士特,身曰吞锋罗船上各营,旋攻炮重一台,内各架炮二,炮上不施表尺,人于台畔对准晷度,便可如法施放,不溢铢黍,创制也 ,而同治十一年(1872)创办的《中西闻见录》,在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才有1篇名为欧洲铁甲船数的报道,比《西国近事汇编》对铁甲船的报道要晚上将近1年。 2.3 关注西洋大国、传播船舶制造相关技术 该刊对船舶制造技术的报道主要集中于西洋主要大国,又以报道英俄德3个国家为主,对这3个国家的报道占船舶制造所有报道的70%左右,其中对英国的报道有96条,占总报道的43%,对法国和德国的报道分别是29条、13%和20条9%。该刊对英国船舶制造技术的报道几乎占所有报道的半壁江山,这不仅与英国处于当进世界的科技和制造的中心地位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中国在两次中英鸦片战争中落败不无关系。这与洋务运动的挽救清政府、富国强兵的目的是一致的,学习英国的船舶制造技术、仿造制造战船兵舰、装备近代化的海军,方可能避免在下次战争中落败。 该刊除了尽力报道西国的船舶制造技术外,还注重船舶制造相关技术的报道,如水道修建、航海器具制造及制造费用预核管理等方面,如在乙亥春季(1876年2月21日至3月6日)就有对英法两国修水道的报道,英法界上水道阔六十中里,深一百五十余尺,风涛甚恶,有欲造巨舟筑长桥以济之者,聚讼无成非一日矣。刻拟营铁路于水底,车行载舟舟行溷水,而以螺丝下绾于车舟中机器,以空气运动之机器转出之空气,可以供人呼吸,倘有危难即交换舟车交黏之螺键转开,舟即升浮水面,仍无异于常船 ,这条说明了营造海底轮路的优势,车与舟可以互补优劣,使船舶通行更加便利。在辛巳冬季补遗(1881)还有对航海救生器的报道,航海之救生器具,向以软木及橡皮制成,今化学士又新得一物,性轻而韧缝,于衣底见者不觉,若穿衣入水,人即浮起,航海者争购之 。在癸酉春季(1873年5月4日至5月10日)还报道了英国船舶制造的费用管理,英人预核本年秋至次年夏京应需造船经费,已陆续缴交议院,查造船之款有七二等铁甲船名布兰德,架炮二十六尊,得马力七千五百匹,压水二千六百六十九,拨原价十三万八千三百磅至铁皮船之嵌木而包铜者,虑海中虫介之属粘固铁皮不良于行,故用木镶嵌,而又虑其不坚,故复以铁皮包之 ,英国预核的造船经费有7类,分别划拨给7类不同天类型的船舶,对划拨给每类的船舶制造经费还有具体要求,以便有效利用经费。另外,该刊还多次报道了英国的铁公船,详细地报道了铁公船的船沉之因,起沉船之法。 3 .结论 近代报刊是研究近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来说,创办时间越长、延续时间越长,其史料价值就越大,就越具有研究价值。《西国近事汇编》从同治十二年(1873)创刊,到同治二十六年(1900)停刊,历时28年,共出版了108卷,总计约有330多万字,前后共有15个编译者,西士有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金楷理(Kreyer.C.T,18391914)及林乐知(Young John mlen,18361907),中士有钟天纬(18401900)等。虽然,江南制造局的总办屡更,编译者屡换,但该刊历经28年从未间断,而同时期的《格致汇编》和《万国公报》都曾一度停刊。该刊见证了这一时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变,如俄土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维新变法,它对当时的国际时事涉及的领域之多、区域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传播了国人前所未闻的,还曾附录了伯灵公约、法安通商和约等国际和约原文,而这些资料对研究近代的国际关系史具有重要价值。该刊还刊登了当时天下各国的总人口、各国兵力兵数、多国国际贸易款额等,这些数据是研究当时各国的经济、社会及综合国力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该刊刊登的海量罕见史料对研究近代中国、近代国际关系、近代世界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该刊并非新闻史学大师方汉奇所说的官绅阅看的内部刊物,而是连续出版的、同时向政府和社会发行的新闻纸,而是当时最早译刊中取得成绩最大者。该刊编译刊登了当时近30年的西洋各国的重大时事,为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企图从器物和制度层面救国的人士,提供了及时的足量的精神大餐,为洋务运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和科学知识,及时地把科学前沿发明和机器制造技术的信息传播给制造局的科学家。该刊办刊宗旨虽是为洋务派服务的,但受该刊影响的人却远不止是洋务派,从维新派的精神领袖康有为和梁启超惟彼二种颇美善、志士惜焉的说法,足见该刊在维新志士心中的重要地位。 该刊的主办单位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对我国近代的科学技术传播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船舶制造技术的传播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如曾国藩所言建馆系制造局之根本,该馆在江南制造局开拓和发展近代工业技术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使命,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作为该馆的一份重要的综合性的、新闻性刊物,《西国近事汇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对科学技术进行广泛地传播,为洋务运动提供西方最先进的科技信息,为洋务学堂水师海战教育提供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为洋务派提供西国船舶制造技术的最新动态。该刊进行船舶制技术传播时,首次持续广泛地传播西洋大国最新的船舶制造技术,最早报道了西国的铁甲船和铁甲兵船,详尽地阐释不同种类船舶的新技术和优势,还 注重传播船舶制造的总体设计及与船舶制造相关的技术。可以想像的是,该刊当时的读者对传播这些西洋科技的心情是复杂的,天朝大国的自信、即将亡国的现实、蛮夷之邦 先进的科学技术交织在一起,启发了众多的爱国人士,帮助他们寻求救国之路。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走在了前面,践行师夷之长以制夷、富国强兵的口号,掀起了一场近代化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战船战舰,打造新式海军,谋求富国强兵。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创办的《西国近事汇编》果然不负众望,紧密地配合了洋务运动的军事制造,在进行科技传播时,以传播船舶制造技术为主,不仅直接启发指导了洋务派的船舶制造,还对此后中国的船舶制造技术的传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马光仁.上海新闻史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46. 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三卷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84. 乐正.郑翔贵.近世中国人看亚洲的一个窗口──《西国近事汇编》初探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5 (5):185-195. 乐正.郑翔贵.西国近事汇编及其亚洲报道研究 .近代史研究,1995(2):110-125. 郑翔贵.试析《西国近事汇编》对日本的认识 .贵州社会科学,1996(1):108-112. 曾明.翻译馆的科学和技术意义 .上海造船,2005(2):24-26. 汪广仁.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83;168;6.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2):66-70. 辛元欧.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80-84. 编者.火轮船机制详述略 .遐尔贯珍.第2号,1853. 编者.火轮船源流考 .中西闻见录.第5号,1872. 编者.七月十三日至十九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乙亥秋季,1875(3):10. 编者.十月初八日至十四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乙亥冬季,1875(4):22. 编者.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丙子秋季,1876(3):23. 编者.二月初五日至十一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乙亥春季,1875(1)26. 编者.三月初三日至初九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癸酉春季,1873(1):4. 编者.四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癸酉春季,1873(1):68. 编者. 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初六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癸酉春季,1873(1):81. 编者.二月十二日至十八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乙亥春季,1875(1):40. 编者.補遺卷 .西国近事汇编.辛巳冬季,1881:39. 编者.四月初八日至十四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癸酉春季,1873(1):53 原付川,姚 远,卫 玲 (西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西北大学编辑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陕西 西安 710069)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6期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3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付川,姚远,卫玲:《西国近事汇编》及其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kexuechuanbo 2010-9-6 21:54
《西国近事汇编》及其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原付川 1 ,姚 远 1,2 ,卫 玲 1,2 (1.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西北大学编辑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所,西安 710069) 原付川,姚远,卫玲.《西国近事汇编》及其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理论导刊,2010(7):107-110 摘要: 采用原始文献分析法,研究《西国近事汇编》的编辑出版情况及其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该刊是洋务派创办的惟一国际性、综合性、新闻性期刊,最早报道西方工人运动,首次报道德国社会民主党,最早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是近代中国西学传播中影响力最大的报刊之一,对中西跨文化传播和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西国近事汇编》(18731900);中国期刊史;期刊演化;社会主义思想 Summary of Foreign Events and the Spread of Socialism in the Periodical YUAN Fu-chuan, WEI Ling, YAO Yuan (School of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of Northwest University,Institute of Edi-Publ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 Abstract: Adopting the method of origin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compi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Summary of Foreign Events as well as the spread of socialism in the periodical. The periodical was the only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and news-oriented periodical hosted by Yangwu Party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was the first of its kind to report Western labor movement, Germ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and to spread Socialism.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riodicals with respect to spreading Western learning in Modern China, it exerted substantial effect upon Sino-West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the spread of Socialism in China. Key words : Summary of Foreign Event s(18731900), history of Chinese periodical, evolvement of periodical, Socialism 期刊是传播新学说、新思想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早在19世纪,就在来华传教士传教、西方列强侵华、西学东渐、志士改革救国等一系列的历史进程中,处于前沿阵地,扮演着重要角色。最早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是通过期刊传入中国的,何时传入的?本文将着重回答这一问题,在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以《西国近事汇编》的原始文献为依据,以拟出的标题为基础,力图研究该刊的编辑出版传播情况及其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一、《西国近事汇编》概述 (一)出版传播情况 《西国近事汇编》,通称《近事汇编》,又名《西国近事》,英文名 Summary of Foreign Events ,是一份连续出版的国际性、综合性、新闻性期刊,由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主办,以西洋各国新近发生的事实为报道对象 ,创办于同治十二年三月初三日(1873年3月30日),停刊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900年1月21日),共出版1 330期 。该刊采用传统的经折式铅字刻印,每周出版一期(个别期数是2周、3周或4周出版一期的),每季按照编年体顺序的汇编成卷,每季或每年汇编成一册,共出版 8 050页,16 100面,3 224 052字。 该刊先后共有15名编译校者,西士有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金楷理(Kreyer.C.T,18391914)及林乐知(Young John mlen,18361907),中士有钟天纬(18401900)等 。其中,英国人傅兰雅、美国人林乐知和美国牧师金楷理都曾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任职,从事教习和编译工作,并编译《西国近事汇编》,对该刊发展成为一份有重大影响的新闻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曾因编译工作突出受到清政府的奖赏,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自创刊之日起,金楷理便担任口译,在近5年的时间,口译了癸酉(1873)春季至丁丑(1877)秋季的19卷,即第1至228期,是该刊口译时间最长者。蔡锡龄是15名编译校者中笔述时间最长者,在这8年的时间里,笔述了癸酉(1873)冬季至辛巳(1881)秋季的31卷,即第36到410期,共375期。 (二)传播内容分类 根据先后参与《西国近事汇编》的主要编译者的不同,该刊可分为两个时期,即由中西士合作编译的早期(18731882),完全由中士编译的后期(18821900)。笔者根据早期《西国近事汇编》的原始文献一一拟出标题,对报道的消息数、报道内容进行了统计,其中对传播内容分别按内容报道和地区报道作了统计。该刊的传播内容囊括西洋各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方面的知识,涵盖欧洲、亚洲、美洲、非洲、澳洲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表1所示,该刊早期的消息可以分为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科学、社会、法律、宗教、文教和综合十类,消息共8 129条。其中,政治报道最多,2 104条,占26%,外交报道仅次,1 763条,占22%,军事1 298条,占16%,经济报道971条,占12%,科学和社会报道各占7%,分别为607和605条。由此可见,该刊的报道集中在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社会和科学6个方面,这6方面的报道占总数的90%。 表1 早期《西国近事汇编》内容报道分类表 Tab.1 The classification table of content report in the earlier Summary of Foreign Events 分类 政治 外交 军事 经济 科学 社会 法律 宗教 文教 综合 合计 条数 2104 1763 1298 971 607 605 279 214 157 131 8129 比例(%) 26 22 16 12 7 7 3 3 2 2 100 如表2所示,该刊的报道重点是欧洲,2 104条,占8 129条的79%,亚洲的报道仅557条,占7%,美洲和综合报道均占6%,分别是530条和455条,而对澳洲的报道还不到10条。据统计,综合地区的报道也以报道欧洲为主,综合地区主要是亚洲和欧洲、亚洲和美洲、欧洲和美洲的综合,而这些综合报道又多集中于亚欧美三大洲的国家和地区间的外交和军事信息。 表2 早期《西国近事汇编》地区报道分类表 Tab.2 The classification table of district report in the earlier Summary of Foreign Events 地区 欧洲 亚洲 美洲 综合 非洲 澳洲 合计 条数 6439 557 530 455 142 6 8129 比例(%) 79 7 6 6 2 0 100 二、最早传播 社会主义思想 (一)最早报道西方工人运动 光绪二十五年(1899)一月至三月,《万国公报》连续刊发了大同学文章, 首次提到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及《共产党宣言》 。但是,在此之前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创办的《西国近事汇编》,就曾多次报道了同治十二年(1873)至同治十三年(1874)英国煤铁矿工人的罢工情况,是中国最早报道西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刊物 。 癸酉春季(1873年4月13日至4月19日)英国煤矿各匠作勒加工值一律停工,日久迁延,尚未妥为调处,以致举国缺煤 ,英国煤矿各工匠一律停工,以至于产生了举国缺煤的后果。迄今为止,这是中国报刊对西方工人运动的最早报道。随后几期,该刊还对英国的煤矿工人的罢工运动进行了持续报道,如煤矿停工、煤矿罢工等报道,还解释了煤矿停工之由,英国煤矿停工实由矿主以煤值日贱深虞虚折,遂议减矿夫工价百分去十,而矿工不从,坐是停止,兹复改减百分之五,已有照常开矿者,而有数厂辍业如前,盖矿工不从减值之议也 。煤矿工人罢工的影响很大,其他行业的工人阶级也纷纷加入运动,这令资本家尤为恐慌,比如英国的铁矿主就因担心工人会以佣值挟制停工,而主动进行铁厂停工,英威尔勒士民厘铁厂虑工匠勒加佣值挟制停工,各厂主先行辍业。查英国铁产最富、运销最多,若一律停辍则英人有缺铁之患,而别国有消之望矣 。该刊对工人运动的报道,不仅仅局限于英国,而且报道了法国、西班牙、德国等国的情况,癸酉夏季(1873年9月8日至9月30日)报道了法国炼铁矿夫的停工情况,法罗亚尔城所属炼铁矿夫以勒工值加工一律停工,其他各处也有效尤者 。癸酉春季(1873年4月27日至5月3日)和癸酉秋季(1873年5月25至5月31日)报道了西班牙的工会会议和工人会议的情况,西班牙阿勒蒯郡民约二万五千余众,城中故多民厂,厂工亦不乏人,七月初九日各工聚其众三千人会议罢工,复与居民寻衅互斩,杀伤五十余人,镇将非拉儿特率本部兵讨之,事平 。西班牙瓦棱萨部之阿勒蒯城各工会会议,藉境内富室积产,按名公晰,以赡贫困,其工值所得亦公晰,以均有无,识者知乱萌所由起矣 。阿勒蒯郡有约二万五千余民众,参加7月9日工人聚会罢工会议的竟有三千人,会议罢工的3 000名工人占阿郡总人口的12%,由此可见,此次罢工会议的参加人数相当多,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当时工会还提出按名公晰西班牙境内的富室积产,希望达到以赡贫困的目的,同样公晰工厂的工值,冀图以此来实现以均有无的理想社会。 该刊除详细报道英国煤矿工人的罢工情况外,还报道了英国议会针对工人运动的立法情况,如九小时工作的要求,限制童工和女工工时的要求等。 (二)首次报道德国社会民主党 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范围扩大,为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成长为走在这些政党前列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戊寅夏季(1878年5月9日至5月15日)首次报道了德国社会民主党首领在美被捕的情况,五月初九日美国非拉特尔费亚省来信,谓美有数处民心不靖,恐康密尼人(共产主义者)乱党夏间起事,国内有无赖之人为奸徒唆使行凶,以偿其贫富适均之愿。此党人啸聚甚众,恐各省同时发作。计旧金山人数最多,余则山鲁危省、昔卡谷省、新星纳替省、纽约克省、喷昔尔阜尼亚之煤矿处。巡捕在各大城内加意逻察。喷昔尔阜尼亚监督司的文斯于教会聚时语人曰:乱事每起于微,而后渐滋大不可制。今乱党以体恤工人为名,实即康密尼党唆令作工之人与富贵人为难。去年工人滋闹,尚无头绪,今有数处康密尼人练演为兵,此种人为教训约束所不及,须用武以制之,或用教会以开导之。监督说出热心,众为感动。乱党初起,必先在旧金山,以曹类众也。纽约城内有康密尼人之为首者,名梅戤,前在巴黎斯乱党中最为狡黠,今擒获,令出银为押。美按察作色严谕曰:康密尼人乱种,非可行于美国,美国断不容也。 。美国国内数处民心不靖,当局把康密尼人定位于乱党,害怕乱党以体恤工人为名趁机起事,唆令作工之人与富贵人为难以达到贫富适均的目的。报道中提到的康密尼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党,康密尼人即德国社会民主党者,也是对共产主义者的最早音译,这是中国刊物上第一次使用康密尼人的提法 。辛巳冬季(1881年11月5日至12月2日)还报道了德国民主党有被逐出国门的情况,德国民党(社会民主党)为国有逐出柏林者一百五十五人,汉倍克(今译作汉堡)者一百五十五人,拉泼雪茄(今译作莱比锡)者七十人,共四百二十人,皆有家属妻子赖以养赡,自被逐后,分往英、美 。 戊寅夏季(1878年6月27至7月3日)还有对日耳曼乱党行刺德王的报道,六月二十九日报日耳曼乱党两次行刺德王,德相毕士麻克拟定严治乱党章程,交议院议未允行,议员皆散去。又须新举议员矣,德人茂林著一书,名《日耳曼民党通议》,其党目有一百五十人。此外,有数新报馆,亦其党羽,有成册者,名《新世界录》,购观者甚众,每售三万五千本 。报道中提到的茂林,即费朗茨梅林(Franz Mehring,18461919),德国社会民党左翼领袖之一,政论家、历史学家,提到的《日耳曼民党通议》就是梅林的代表作之一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史》。在报道中,还提到了日耳曼民党新报馆出版销售《新世界录》的情况,从购观者甚众和每售三万五千本的说法,当时德国社会民党在德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三、结语 《西国近事汇编》是一份连续出版的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国际性、新闻性期刊,传播的内容涵盖西洋各国,囊括百科,可谓是当时西洋各国的即时性百科全书。该刊是晚清官方主办的持续时间最长的周刊,报道西洋各国的最新外交动态,传播前沿科学信息,追踪报道国际时政军事要闻,为洋务派提供新鲜的情报,通过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思想学说启蒙国人。 《西国近事汇编》是最早报道19世纪欧洲诸国工人运动的期刊之一,在报道中首次使用康密尼人和康密尼党,不仅首次报道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还多次报道了共产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在德国和美国的斗争情况。在对德国、俄国、西班牙和美国等国的工人运动和康密尼党运动的报道中,该刊频频使用按名公晰、以均有无、富室积产、以赡贫困和贫富适均等提法,而这些提法是对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确概括。由此可见,《西国近事汇编》是中国最早报道西方工人运动和德国社会民党活动的期刊,也是中国最早传播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周刊,在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史和中国期刊传播史上均具有开创性的地位。 参考文献: 姚远,王睿,姚树峰.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1792-1949)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郑翔贵.晚清传媒视野中的日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33. 原付川,姚远,卫玲.《西国近事汇编》及其船舶制造传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1021106. 原付川,姚远,卫玲.《西国近事汇编》的期刊本质及其出版要素再探,2010(5):104106. 杨金海.《共产党宣言》与中华民族的百年命运 .光明日报,2008-07-03. 蒋连华.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4):5659. 编者.三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癸酉春季,1873,1(3):20. 编者. 四月初一日至初西七日报 .西国近事汇编,癸酉春季,1873,1(5):43. 编者.七月初三日至初九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癸酉夏季,1873,2(13):110. 编者. 八月初一日至十四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癸酉秋季,1873,3(2):27. 编者. 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初六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癸酉春季,1873,1(9):86. 姜义华.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4:8. 编者.四月初八日至十四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戊寅夏季,(1878),2(2):19. 皮明庥.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觅踪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17. 编者.九月十四日至十月十一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辛巳冬季,1881,4(1):4. 编者. 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初四日西报 .西国近事汇编,戊寅夏季,1878,2(9):8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XXW004)。 作者简介:原付川,男,河北邢台人,西北大学,从事期刊传播与期刊经营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卫 玲,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副编审,从事期刊传播与期刊经营管理研究。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2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