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垃圾渗滤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十年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热度 6 Taylorwang 2020-1-6 09:07
公司成立 10 周年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公司的各位员工,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 时间过得太快,一转眼十年就过去了,广州市华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从成立至今已有十年。有人统计过创建中小企业成活十年以上的不超过2%,我们就在那幸运的2%。在此,我要再次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嘉宾们,没有你们的支持与帮助,华绿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当年成立华绿公司的初心就是将我们在大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能为社会真正创造价值。没有产学研的结合,难以完成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产学研团队的相互信任,则就成为成果转化成功的关键,成立公司就是完成 “产学研”的闭环。公司成立之初,高校并不赞成和鼓励教师开公司,但我们的实践证明这样才能真正促成科研成果的转化。十年过去了,历史也证明当年我们决定的正确,高校开始鼓励教师创业, 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让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我们只不过早走了几年而已。 作为科研人员,往往过分强调研究技术的重要,但对于公司来讲,只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市场,并能真正地帮企业解决问题。公司的发展,显然必须由市场来主导,市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能不能开发出比现在市场上更好的技术来解决它?新方法能否省钱,这些都是关键。 十多年前,我们就发现垃圾渗滤液用反渗透膜法处理,浓水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从而开发出非膜法无浓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大量的事实表明,我们的预测是正确的,我们在这个方面,比其它公司开发与应用早了差不多十多年。为解决国家COD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我们开发了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技术,这虽然是我们的发明专利,并获得国家发明金奖,它已成为工业废水提标升级改造的主流工艺之一。氨氮废水的处理,往往需要投加大量碳源,处理成本高昂,引起不少地方的废水处理氨氮或总氮超标,2008年后,国家排放标准都增加了总氮的处理要求。 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攻关任务,我们集中精力,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开发出稳定的工程化应用的厌氧氨氧化处理工艺,该工艺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成本,脱氨氮同时脱总氮。 在这里我可以自豪地宣布,国内只停留在论文阶段的厌氧氨氧化技术,被我们成功地开始工程化应用推广。 成立公司的初心,是将我们在实验室开发的技术真正能推广应用。我们自认为是技术见长的公司,我们自己要求在某些废水处理细分领域能做到,也必须做到全国的前三,甚至第一。 但随着应用越来越多,公司聚集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人多了,我们就要有更多的市场与更大的发展空间。做的项目多了,我们自己开发的市场也大了。 人才与市场是公司的最宝贵财富, 要充分利用这些积累的重要财富,只依靠我们自己开发的废水处理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可以结合,利用其它公司先进优秀的技术来共同发展。 四年前为拓展全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我们开始控股湖南省迪亚环境工程公司,接着我们在全国投资、参股等各种方式建设了多家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专业公司。同样,以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非膜法无浓水核心处理技术为切入点,我们又拓展合作建设了垃圾填埋气发电业务。目前,围绕生活垃圾处置的环卫环保行业,是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重点,依据处理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已有基础,拓展上下游的垃圾填埋、甲烷发电、填埋场封场等业务;同时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积极布局餐厨垃圾协同处置, 努力打造环卫细分行业中垃圾填埋场的闭环服务系统。 在其它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我们也参与了工业园废水处理的投资、建设与营运;黑臭水体处理和市政污水处理的投资、建设与营运;以及污泥减量化的开发与应用,从而又拓展了与之相关服务的第三方分析检测服务平台。除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特殊技术的优质服务,我们也参股整合华绿上下游强相关的公司,争取成为在环保细分行业中能够提供: 研发、咨询、设计到投资、建设、运营、升级的全过程实施方案提供商。 我们想用我们研发的技术为国家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但对开公司来讲,只有理想,只有情怀是不够的,必须脚踏实地,拥有真正能赚钱的能力。没有理想与情怀,脑中只有赚钱,很容易跌入沾满铜臭的违法陷阱。但没有持续的赢利能力,也不可能吸引优秀员工,更不可能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是矛盾吗?不是,它们是可以统一的,这 就是做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更要脚踏实地的奋斗者。 这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做成一件事,往往要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单位共同合作。要有共享的理念,从合作中共赢,从合作中发展。十年来,我们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在座的嘉宾就有许多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未来我们将更加精诚合作,既有刚性的合作框架,更有朋友的人情人文关怀,争取长期稳定的合作和发展。 2019年,国际经济大形势发展趋缓,国内经济形势也将趋于严峻,政府与各单位对环保的投入也必然有所控制,也许不少行业,包括环保行业将进入一个日子难挨的寒冬。这更是考验每个企业内功的时候。对此,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已准备好了。 我想起英国诗人雪莱的一句名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为迎接更加美好的春天而奋斗。 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 !
4986 次阅读|15 个评论
会场上忍不住批评了国外大公司
热度 7 Taylorwang 2019-9-9 09:11
最近参加了一个全国性垃圾渗滤液(渗沥液)处理技术研讨会。会议上国内不少科研单位与公司介绍了自己最新的研究及应用成果。垃圾渗滤液应是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之所以难处理,主要存在两大难点:一是高浓度氨氮,二是存在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高浓度氨氮带来的生物毒性,使成本低廉的常规处理生化法存在稳定性差,且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同样也难以通过生化法脱除。 国内最大的城市,同样也拥有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规模也是最大的。为处理这些最难处理的废水,引进国内,甚至国际上最强的水处理公司。为保证生化处理的稳定性,引进了来自欧洲的著名环保公司来脱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该公司采用了物理化学脱氨工艺,将垃圾渗滤液中的氨,从渗滤液中提取出来,得到白花花的铵盐,美其名曰 “资源回收”。虽然工艺介绍得很模糊,更没有成本核算,但作为有基础物理化学功底的人,就可以推测出其工艺原理,猜测出其处理成本。 将氨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出来,无论采用吹脱、离子交换或膜分离等工艺,一般都要投加碱,用碱的钠离子来置换废水中的铵离子,且等当量投加碱。若脱一公斤氨,则因分子量的关系,差不多要投加 2.5 公斤的氢氧化钠;要让氨形成白花花的硫酸铵,则必须用硫酸来吸收氨,一公斤的氨,又需要约 3 公斤的浓硫酸来吸收它,还要有加热、蒸发、干燥、结晶等工序,电耗不可能低。核算化学品的成本, 2.5 公斤的氢氧化钠需要约 10 元, 3 公斤的硫酸,硫酸的价格按一吨 3000 元计,则要 18 元,再加上电耗等,处理一公斤氨氮的直接成本,应不低于 40 元,还不计算设备折旧,及财务成本等。所得产品硫酸铵,作为农用化肥,是低值产品,一吨 1 千元左右,一公斤氨氮,即使生成 4 公斤的硫酸铵,无论怎样核算,这也是一笔大亏本的买卖。垃圾渗滤液有时每吨水含有 2 公斤甚至 3 公斤的氨氮,脱氨处理成本更加高昂。 目前生化法脱除水中的氨氮,对于碳源很少的废水,最经济低碳的生化处理方法是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是 1990 年荷兰 Delft 技术大学 Kluyver 生物技术实验室开发的。 2000 年以来,在欧洲陆续开始推广应用。 近两年,我们也开始厌氧氨氧化研究,将该工艺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并已做到工程化应用规模。 研究发现采用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老龄的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由于它的碳源很少,本身具有足够的碱度,其它营养物也丰富,几乎不需要投加其它化学药剂,就可以取得良好的脱氨效果,且不仅脱除氨氮,同时脱除总氮,将废水中的氨氮在厌氧氨氧化红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而脱除。整个过程,只需要曝气风机及水泵的电耗即可,对于含 1 公斤氨氮的废水,吨水处理直接成本降到了 10 元以下。即使高达 3000mg/L 的氨氮,也能通过厌氧氨氧化脱除,这才应该是高氨氮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低碳绿色处理发展方向。 若是一家普通的公司,由于对新技术跟踪与认识的差异,选用了一个常规的技术能解决问题,即使处理成本较高,该肯定还是应该肯定,我也不会讲什么。但对于来源于欧洲的一家大型环保公司,且号称拥有全球领先环保科技的公司, 厌氧氨氧化已在欧洲有许多成功应用案例,该公司不可能不知道厌氧氨氧化技术,也不可能不了解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低碳 / 氮比废水的优越性。不选用低碳省钱的厌氧氨氧化工艺,而选用一个投资大,化学品消耗高的氨分离工艺,且用更多化学药剂的投入,回收了低值的化工产品,还要签上“资源回收”的标签,我是不能接受,也难以容忍。 在会议上,轮到我发言时,我也不回避国外公司的代理人在场,直接批评了这家外国公司,只想在中国赚大钱,而没有能真正给我国带来最新的环保技术,缺少大公司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担当。 中国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靠引进是引进不来的,关键还是靠我们自己的研究来推进我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我的这几句话,赢得了会场上与会代表的掌声! 暑假期间我原来的一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到欧洲一所著名大学读博士,假期回国到我办公室与我聊天,他目前的博士研究论文也与垃圾渗滤液有关。我问他,他看到的欧洲几个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是怎样处理的,他说, 就是通过厌氧氨氧化脱除氨氮后,排入城市下水道与市政污水一起处理。 40 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国成为最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但人口多,人均资源少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我国还远远没有达到富得流油而不计成本的程度,我国人均产值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是巨大的,我国仍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若一些垃圾渗滤液,只通过厌氧氨氧化处理,然后再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吨水处理成本会降到 20 元以下。而现在国内有些城市的垃圾渗滤液的吨水处理成本已高达 400 多元。高额的处理成本,必然消耗大量的各种资源,从而导致各种浪费。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并不反对公司为社会提供服务而获取应该获得的利益,但作为从事环境保护的公司,除了要考虑公司的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与社会责任。 环境问题,其实也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环境与经济,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改善环境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寻找用最小的成本,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也就成为环境科技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796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实验室镁粉燃烧爆炸起因推测及防范
热度 15 Taylorwang 2018-12-26 21:44
手机微信上收到警情通报: 2018 年 12 月 26 日 9 时 33 分,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 2 号楼发生火情,经核实现场为高梁桥斜街 44 号,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东教 2 楼,实验室内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实验时发生爆炸,导致镁粉桶起火,过火面积 60 平米,现场发现 3 名死者。我为这 3 名年轻生命逝去感到惋惜和痛心。 我们做垃圾渗滤液处理研究已有十多年时间,在这十多年时间里,年年都有研究生做相关的渗滤液处理研究。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差不多可以算是最难处理的废水,因为它存在二大处理难点:一是氨氮浓度特别高,另一个是存在许多不可生物降解的 COD 。 由于它的处理难度,不少朋友也都知道我做这项研究,并且开发的处理技术,已在全国近五十个垃圾渗滤液处理工厂应用。看到垃圾渗滤液处理实验时发生如此严重爆炸,很自然就会想到我,电话、微信等咨询及慰问挺多。 我们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中没有使用镁粉,所以我的实验室,及使用我们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厂也都没有购买和存放镁粉,故我可以肯定地答复,我们不可能存在这种镁粉剧烈燃烧爆炸的风险。但 从安全的角度,举一反三,认真核查,给研究生们,给工厂的操作员工,也给我自己再做一次安全教育,防范一切可能的安全风险也是必须的。 具体的事故原因调查,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但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还是能做一些推测。 为什么垃圾渗滤液处理要用镁粉?我估计采用镁粉脱除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氨氮。 脱除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氨氮,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吹脱法、生化法鸟粪石沉淀法。 第一种吹脱法,是一种物理处理方法。它通过投加碱,再鼓入空气,将水中的氨氮转移到空气中来。这种方法要加碱,加热,且有将污染物氨氮从水中向空气中转移的风险,目前已基本没有应用。 第二种是生化法,生化法又分三种:完全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法。这三种生物脱氮法, 厌氧氨氧化是最节能,低碳的处理工艺,也是目前理论研究多,而工程应用少的工艺,俗称脱氮红菌。 我们课题组一直选用生化法脱除氮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厌氧氨氧化的工程化应用是我们目前整个课题组研究及应用的重点。 还有一种高氨氮的脱除方法是 鸟粪石沉淀法,该法采用镁粉或镁盐,再投加磷酸或磷酸根,与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形成微溶的磷酸铵镁 ——鸟粪石,从而脱除垃圾渗滤液中比较麻烦的氨氮。 鸟粪石沉淀法必须使用镁或镁盐,这也是我推测实验室中的镁粉是用于脱除渗滤液中的氨氮的关键原因。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镁与水,或磷酸极有可能生成氢气,氢气遇火发生爆炸燃烧,从而引燃了镁粉。 当然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发酵也有可能生成另一种爆炸性的气体 ——甲烷。无论是甲烷或氢气的爆炸,在实验过程中,难以大量积累,且气体的能量密度较低,故爆炸的威力有限,这些气体燃烧或爆炸,只能是镁粉燃烧爆炸的引子。而这次北京交通大学发生研究生死伤的爆炸威力巨大,从一些照片中可以看出,它应是由高能量密度的镁粉燃烧爆炸引起的。 最核心的问题是:在工作的现场,贮存了大量的易燃,易爆,且含有高能量的危险品 ——镁粉。虽然目前没有报导一桶镁粉的重量是多少,但一桶的量应远远大于日常每天的使用量,这应是这次事故的核心关键点! 由于高氨氮带来的高生物毒性,用一般的生化工艺,往往难以稳定运行,有可能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课程组决定采用鸟粪石法来脱除大部分的氨氮,且氨氮浓度越高,鸟粪石的脱除效率越高,若副产品鸟粪石也能销售,这也许是一条变废为宝的方法。镁粉作为易燃,易爆的危险品,申请、采购、贮存等都有不少手续要做,有可能为了减少这些手续的麻烦,就一次性采购了整桶镁粉;且为了减免进,出危险化学品仓库的手续,竟然将这么多的危险化学品都堆放在正在工作的实验室中。这才是引起这起重大安全事故的致命错误! 所有的安全规程,都是受害者的血和泪写成的 ,为了防止这类似的恶性事故再次发生,我们都要自己再认真地核查一次,有没有过量存放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再给大家,给我自己上一次安全课。
55986 次阅读|48 个评论
饮鸩止渴的应急处理
热度 7 Taylorwang 2018-12-17 07:22
随着中央环保督查的开展,各地垃圾渗滤液的问题陆续被曝光, 似乎只要环保督查到哪里的垃圾渗滤液处理,都能发现许多问题。 六年多前我就揭露了垃圾渗滤液处理采用反渗滤膜法( RO )的造假问题 ,虽然没有人反驳我,但造假依然。随着国家环保管理部门将治理环境的重点从设立高标准向标准的执行方面转变,环保执法的力度越来越大,偷排的现象得到有效地遏制,这 RO 法的弊端也就日益显现出来。 当初政府花费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建设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由于存在偷排现象绝大部分通过了验收。 但 RO 浓液不能偷排后,对于没有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接纳垃圾渗滤液浓液的填埋场,由于渗滤液中盐的浓度越来越高,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生化处理能力不断下降, RO 的处理能力也在下滑,使得垃圾渗滤液不断累积,不少地方的垃圾填埋场,底部都是垃圾渗滤液,垃圾漂浮在渗滤液上,累积的垃圾渗滤液量,少则几万吨,多则达到数十万吨。 谁都知道,这些巨额存量的垃圾渗滤液存在极大环境污染风险,如发生溃坝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了消除这些污染风险,就要尽快处理这些垃圾渗滤液,要对这些垃圾渗滤液进行应急处理。而 不少地方采用的所谓应急处理方法,竟然还是导致这些垃圾渗滤液积压的 RO 浓缩法! 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采用 RO 浓缩法,它有可能将渗滤液的问题搞得越来越难以解决,这无疑于饮鸩止渴。 多年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运行实践已证明, 垃圾渗滤液 RO 浓水回灌,对渗滤液的水质没有影响是骗人的鬼话,得到这一错误研究结论的专家学者,若不是被利益集团驱使,也应该为自己当初不踏实的研究结果,及因这错误的研究结果而产生的误导作用,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感到羞愧。 因为 RO 浓液回灌后,在不偷排的条件下,渗滤液盐的浓度会不断增加,一直到渗滤液不能生化处理。不能生化,渗滤液的盐及有机物会越来越高, RO 的产水量也会越来越低,处理处置成本会进一步攀升。 为进一步减少水量,又有人开发出蒸发这条路。蒸发也是一个运行费用非常高的工艺,且随着盐的浓度增加,蒸发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处理费用与故障率随之急剧增加。大部分蒸发系统,往往只能蒸发到浓浆,而难以形成盐。即使蒸发到最后形成盐或形成浓浆,又怎么处理呢?再回灌吗?那就越来越多地烧钱,且蒸发的效率也会越来越低。 填埋作这些盐或高盐浓浆最终处置?它们必须先进行包埋后才能填埋。高盐及盐浆的包埋,不能用水泥,只能用沥青包埋。一吨浓浆或污盐,要 3 - 4 吨沥青包埋,形成带有污盐的包埋体,这些包埋体,按规定只能到化学危险品的填埋场填埋。这些处置费用一共要多少钱呢?一吨沥青至少 3000 元,一吨污盐或盐浆的包埋费用就要 1 万元以上。包埋后形成的 4 - 5 吨化学危险品,一吨化学危险品填埋费,至少要 1500 元,这样,一吨污盐或浓盐浆的处置成本,高达 2 万元。这些费用有没有考虑到决策中去呢?若当前的地方政府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则一定会将这个越来越难解决的问题留给未来的政府。 我知道这篇博文又会得罪不少人,特别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可能这些人中还有我的朋友,但知识分子的良心又逼着我不得不说。这些用浓缩法做垃圾渗滤液处理应急工程的公司, 难道这些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员不知道 RO 浓水回灌存在的问题吗?他们肯定知道,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只不过利欲熏心。 在提供这些所谓应急工程的公司中,不仅有小公司,想不到一些大公司也加入到这行列中。 当年为了解决垃圾渗滤液浓水问题,我们开发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非膜法工艺,研究的结果发表在 Waste Management 上,并被 ESI 收录,同时在国内先后也推广应用了几十家,如杭州天子岭日处理 1500 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这些渗滤液处理厂一直平稳运行,没有一家存在渗滤液的积累问题。当然,我们开发的处理方法仍有不少地方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我指出 RO 法难以解决浓水问题,并不是为了推广应用我的工艺,而是强调垃圾渗滤液浓缩法处理的弊端,从而让更多的人探索和寻找其它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新工艺,而不要在一条死胡同里走到底,将整个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往悬崖上逼! 其实用 RO 浓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大家都心知肚明, RO 浓液回灌是不可持续的。 除特别干旱地区,垃圾渗滤液处理厂, RO 浓缩液回灌而能稳定运行几乎是不可能的,真是这样做了,一定存在偷排问题。这也就是中央环保督查组,只要查到哪里的渗滤液处理,若采用 RO 法,都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官员的任期是有期限的,而环境问题,特别是遗留的环境问题是无期的,我们不应该将一些疑难问题,留给未来。对于不少官员,程序合法最重要,他要保证将来出事后,从程序上来检查,他没有过错,从而不可能将板子打到自己的身上。我想,不少官员也知道用 RO 法的荒唐,甚至更多的专家也知道, RO 法就是在烧钱,它就是一个物理的分离过程,并没有真正降解污染物。但在目前这种大的环境下,明知其错了,也只好这样走下去。 由于 RO 的膜,最初全部采用进口的膜,这样进口产品的价格不透明,就掩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给项目操作者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到环境影响评价,专家评审会,这一路就全部错下来了。决策者顺水推舟地同意,程序是合法了,问题就留下了。但若真的采用一个新工艺,相关的决策者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而不少决策者缺少行为的担当,和改正错误的勇气!
12271 次阅读|19 个评论
来美参加国际会议,增强了我的信心
热度 19 Taylorwang 2017-3-24 10:07
费城作为美国的旧首都,一直以古典建筑与艺术品雕塑而著名。第 32 届国际固废处理技术会议在这里召开,几年来,一直收到这个国际会议的邀请,这会议似乎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它并不算环境保护领域顶尖的国际会议。我们决定参加会议,一方面我们的研究重点已转到最难处理的废水——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我们开展的研究内容与会议特别相关,同时,会务费也相对比较便宜,另一方面,美国作为科技强国,每过 2 年,也应该来美国看一看,在会议上面对面地了解美国同行在相同领域的研究及工作进展情况也很有必要。我们做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并不是做学科前沿的理论探索研究,参加这样档次的国际会议,也应该能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向,故虽然国内的事务非常繁忙,目前又在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招生的关节眼上,我仍抽出时间,参加这次会议。 这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人员大约有一百多人,除了美国的一些大学与公司的代表参加会议外,还有中国,印度,北欧,南美,非洲的一些国家代表参加会议。按会议分组的主题选择,我全程参加了会议,也在大会上做了口头报告,介绍了我们开展的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研究与工程应用情况。听了美国公司的渗滤液处理技术介绍,他们也仍是采用反渗透法来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但他们诚实地讲明,反渗透的浓水没办法进行进一步地处理,必须外运进行处置,他们也尝试过将浓水回灌的方式来处置浓水,但这种努力失败了。想到国内仍有一些单位宣称浓水可以回灌,甚至宣称做到所谓 “零排放”,而事实上都是靠偷排而维持着系统的连续运行,在国家环保监管严格后,许多单位苦不堪言。更有甚者,几年前,有单位用这种涉嫌做假的工艺,居然申报获得国家环保技术大奖,想到这,我都有点点觉得脸上发烧! 从会议的报告内容上看,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国外并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相对而言,我们的深度处理技术,还能激起人们的兴趣。通过这次会议,至少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对于垃圾渗滤液处理,它具有处理难度很高,且应用范围较小的废水深度技术,国外并没有比我们更先进的实用技术。国外的大公司对此不关注,而国外的大学,对这方面也没有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兴趣。若我们坚持不懈地深入研究下去,并在中国巨大的市场,加紧开发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我们将会在这个领域,在技术开发和应用上,不仅可以在国内做得最好,而且完全有可能将技术推广应用到其它国家!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我也碰到了好几位国内来的同行,他们都是年轻的硕士生与博士生。从会议代表来看,年轻的会议代表不多,而年轻的面孔差不多都是我们中国人。虽然印度过来的会议代表也不少,但他们都跟我一样,都是老师,有不少比我看上去还要老得多,且没有一位学生。年轻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国之所以有那么多年轻人参加会议,得益于国内各高校,鼓励研究生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政策。只要能申请参加这种正式的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论文,作会议报告,都可以申请获得至少 1 万元的补助。我觉得这是一项好政策,让学生及早地参加国际交流,扩展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将更有利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地融入全世界,及早地,更多地参加这种国际会议与国际交流,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也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15233 次阅读|45 个评论
某些所谓的成果和业绩是否也在拷问良心
热度 31 Taylorwang 2016-5-11 08:59
在国内某些农村或西部一些城镇,漂亮的污水处理厂建好了,而一直没有运行在“晒太阳”,这些工程有不少还是国内一些比较大,所谓一流环保公司的“作品”,我不相信这些公司在项目建设之前没有预测到这样的结果,但不切实际一刀切的政策,不考虑经济因素的高标准, 利欲熏心的私利,若在合同上能加上将来可以推卸责任的理由,就让这些浪费钱财而不可能有实际效果的工程上马了。 几年前,我家乡的乡镇也规划搞污水处理厂。乡镇污水处理,不算管网投资,吨水投资就要 3 千到 4 千元,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再加上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财务成本,吨水运行成本高达 2 元多。一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设计每天处理 1000 吨污水,每天数千元的污水处理运行成本从哪里来呢?我家乡是全国典型的渔米之乡,靠农业是不可能支付这些污水运行成本的。每次回去,各级领导,老同学都叽叽喳喳要“招商引资”。讲实话,我更希望家乡能保持这种没有工业污染的自然状态。进一步了解知道,污水处理厂是建好了,而要求乡镇自筹资金建设的管网还没有建好,当然污水处理厂也就没办法运行,将来即使运行,这运行的财务包袱也不轻。但对于这家全国知名的环保公司,在合同中已增加了保护自己的条款,有没有污水没关系,但当地政府必须支付 60% 设计保底水量的处理费。 地方政府可能受到上级政府,或高层“某位领导”压力,也有可能对这事没有经验,不能预测这种建好而无法运行的结果,而对于这家知名的环保公司, 估计在全国建设了远远不止这一座无法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他们应该早就预料到这种可能的结果,但为了公司的业绩,为了在股市上能圈到更多的钱,即使知道所做的工程是无法运行也上马了。 再谈关于垃圾渗滤液处置问题,当国内有公司引进国外的蝶式高压反渗透膜,能将难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分离出清水,马上这家公司就“挷架”相关的环保主管单位的领导,由该领导讲出“渗滤液只能通过反渗透处理的误导性言论”,很快,环保的标准制定部门,也就跟着制定了差不多是定身量做的最严格的环保标准,这样,原来设计来做纯水的昂贵的反渗透系统,在中国被大规模地应用于最难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若真的能将垃圾渗滤液处理好,没有浓水的问题也还好,但问题是反渗透处理并没有真正处理和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只是物理分离了污染物,生成漂亮清水与污染物浓度更高的浓水。 清水用于向官员与其它观众眩耀,而浓水呢?官员和其它普通观众可能不知道还有浓水问题,这些环保公司难道不知道吗?浓水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以前在监管不严的条件下浓水靠偷排,现在不少大型的垃圾填埋场将浓水运输到城市污水处理厂,通过稀释排放处置。按照环保部的要求,垃圾渗滤液的浓水是禁止混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违规但合理的做法。问题是:既然浓水不能处理,何必投入那么多钱来物理分离这些垃圾渗滤液呢? 国内的一些使用反渗透膜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厂,宣称反渗透的浓水可以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在存在偷排的情况下似乎没有问题。一旦监管严格,不允许偷排,渗滤液中盐的浓度越来越高,系统越来越难以运行,成为目前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尽管用反渗滤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几年前浓水问题已慢慢显现,近年来, 随着环保执法力度的增加,浓水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使人难以置信的是:某些单位,在国家浪费了上千亿的环保设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垃圾渗滤液的情况下,不是考虑寻找其它的处理方法,而是采用一些欺上瞒下,拉帮结伙的手段,报国家级的奖。可笑的事,这样的技术居然还真的获得了国家环保的科技进步奖,问题是这样的奖能经受得到历史的检验吗? 拿了国家或业主许多钱所做的那么多的用反渗透膜法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装置,将来不得不报废,或一直不能正常运行,这些业绩和成果难道就不拷问自己的良心? 现在在环保工程的一些招标项目中,由于存在激烈竞争,已出现多起低价中标的事件。垃圾焚烧处理厂的每吨垃圾处置费用,从几年前的每吨 200 多元,降到不少人认为远远低于处理成本价的每吨 20 多元。有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费用,也从吨水几元,降到几角钱。虽然我也反对某种恶意的超低价行为,但相对于忽悠一个高价,建一个目前根本没有办法运行的处理装置,哪种方法更“道德”,哪种做法更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呢?
13847 次阅读|60 个评论
创业的路必将充满艰辛
热度 11 Taylorwang 2016-4-6 08:25
几年前为了让我们在实验室开发的应用技术成果,不至于束之高阁,成立了以应用我们自己开发的环保技术为目标的环保科技公司。最近参加了云南水务邀请组织的主要由环保企业家参加的聚会。这次我变换了自己在学校中通常担任的教书匠角式,转变成一个企业家参加了这次聚会。在聚会过程中,听了业界的行业巨头的讲话,也与不少企业界的朋友交流。对我们这种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与评估,调整相应的对策,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现在的环保企业也象房地产行业一样,得到空前的繁荣,也慢慢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从宏观上看,一些国有大公司不断介入环保行业,形成巨无霸的国有控股环保大公司,这些公司所占的水处理量份额越来越多。环保企业发展的集中,已培养出一批利益集团。 地方的中小型环保企业,与全国布局的大环保公司必然在地方上的一些环保项目存在竞争。受中国传统的影响,不可否认中国社会仍是一个人情社会。地方型企业往往占有地利与人和的优势。强龙如何斗地头蛇,国资委的大公司就想出了“环境社会服务总体外包”的主意。对于不少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也希望通过环境社会服务外包,来减少政府的大规模投资,且社会服务的支出,也就转移给将来的居民和公众承担。这就是 PPP ( Public - Private - Partnership ,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这个广义概念, PPP 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 公司 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 公共 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兴起的主要原因。 PPP 项目,动不动就是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大量原来不是搞环保的国有企业,甚至原来做房地产的巨无霸的民营企业,也通过 PPP 插足到环保行业。 当项目的规模达到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的规模时,地方上的中小企业也就没办法参与竞争了 ,这样,原来的中小环保企业,将面临更多的生存压力。怎么在这种新形势下求生存,谋发展,这是中小型环保企业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要求生存,谋发展,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有二点, 一是我们要利用自己在技术开发上的优势,在某个或某几个细分领域,做到最好,做到最强,形成自己的品牌与口碑。二是大家要抱团合作,分工合作。 切忌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做;而是能合作就合作,寻找在这个领域做得最强的,做得最好的单位合作,同时保护合作者的知识产权,也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与诚信,与合作单位形成长久的合作共赢关系。若能做到这样,我们就可以能继续生存与发展。 其实大家都知道,那些拿到“ PPP ”的大公司,他们只是吃第一道肉,若我们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得好,形成了品牌,形成口碑,在现在这种政府项目 PPP 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是拿不到第一包,那些拿到 PPP 第一包的大公司,仍有可能转包给我们做得好的中小公司。且有可能我们中小公司在市场运作这一块,会做得更简单一些。因为拿政府的大项目,“婆婆”太多了,也许不到最后时候,你都不知道最终的决策者在哪里。正如业界的巨头讲的, 大的招标项目,技术从来都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 一旦政府的项目变成企业的项目,则简单容易得多,首先他们要求真的能做得好,然后就是性价比高。也许这时拥有真正的性价比高的核心技术,则有可能成为二包,或三包的可能。 对于我们搞科研与技术开发的人,往往过分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其实 在市场面前,市场比技术重要得多。市场营销方法的创新,更能促进技术的推广,从而更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目前优势技术: 非膜法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开创者 ,目前已完成二十多个县市级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此处理方法的最大好处是没有膜法处理必然带来的浓水,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我们用该方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发表的一篇国际论文,已被引用超过 210 次,国际学术界也认可我们的处理方法,在我们的论文发表后,开展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另外在臭氧氧化,臭氧催化氧化,臭氧氧化与曝气生物滤池结合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开创性的研究与应用。 我们的化学氧化与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应用技术 2005 年申请发明专利,获得 2010 年国家发明金奖。后来进一步开发的臭氧氧化与曝气生物滤池一体化技术 ,能深度处理含有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具有处理工艺的自动化水平更高,能节省能耗 15% 以上,占地面积更小,臭氧被完全利用而不需要臭氧破坏装置,滤池更不容易堵塞等优点。广州、佛山、东莞的三家废水处理量每日都超过 3 万吨最大的印染企业都采用了我们的深度处理方法进行改造,今年我们又签了二家大型印染企业的废水深度处理项目,希望大家有这方面需求时,与我们合作,共创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 (本文由聚会时的发言整理改编)
7377 次阅读|42 个评论
真希望设立“打假奖”
热度 23 Taylorwang 2015-11-9 08:07
在自然科学领域发现一个新物质,新规律,新方法等,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应也有各种各样的大奖等着,以鼓励大家对新发现的热情。但也有些所谓“新发现”或“新方法”,刚开始应用时,似乎能解决问题,并得到大规模地推广与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来没有注意的问题慢慢显现,且有些问题有可能比原来的问题更加严重。这时,由于历史发展的惯性,不少人并不一定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或者由于已形成了既得利益团体,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使即知道存在问题,仍想继续在错误的路上走下去;更有甚者,用一个更大的错误,来掩盖以前的错误。可能也存在一些曾经参加项目决策的专家或官员,不想承认以前由于认识的缺陷,或怕将来被追责而不愿意承认以前的错误,从而继续维持以前的失误。 若有人站出来,勇敢地揭发和披露这些问题,及早地制止这些错误的行为,以尽量减少损失与社会资源的浪费,这其实也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也应该得到奖励与社会的肯定 ! 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过反渗透膜处理存在造假的问题,我已发表了多篇文章揭露这个问题。 2012 年 8 月 16 日,我在科学网上发表了第一篇博文,揭露反渗透膜法用于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中, 可能存在的造假问题,一件“皇帝的新衣” ,那时认可我的观点的人并不算很多,许多设计院仍喜欢用膜分离法。差不多一年后的 2013 年 7 月 22 日, 我又在科学网上写了一篇博文,再谈“皇帝的新衣” 。第二篇的博文,其影响比第一篇博文大得多,《中国新闻周刊》也作了相关的调查和报导,国内不少网站都转载,并且 引起国家环保部着手调查这种问题。 但不知什么原因,过了一段时间,这事就不了了之,又恢复平静。 让我们看一看这二年来仍用膜浓缩法积累下来的问题。广州新丰垃圾填埋场第二期投了 2 亿多元的采用反渗透膜的项目,原设计的处理垃圾渗滤量一天 1500 吨,目前仍远远达不到设计的负荷。虽然环保法规不允许垃圾渗滤液混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但每天都有数百吨或更多的新丰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或反渗透的浓缩液运往广州市各处的污水处理厂。广东江门新建了一个蒸发浓缩的渗滤液处理装置,蒸发后的浓水直接送往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置。我个人认为,这样做虽然不合法规,但也是无奈的合理之举。 若这些渗透液或反渗透浓液不外运,也不偷排,现有的处理系统会越来越难以运行,直至处理系统崩溃。 但问题是,投资了昂贵进口的反渗透设备,花了那么多钱运行,将渗滤液浓缩了,但还是要送往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什么不采用预处理后直接送到污水处理厂,那样做更方便,又省了大量的反渗透系统或蒸发系统的投资与运行费用? 广州又准备上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仍然采用双膜法工艺,听讲也总结了以前浓水回灌引起系统盐分越来越高的教训,这次后面一级不采用反渗透膜,而只采用纳滤膜,可以让一价盐能通过的纳滤膜从而减少一价盐的积累。但问题是:能让一价盐通过,则一些污染物如氨氮,硝酸盐等也可能通过,则渗滤液经过纳滤膜后,还要进一步处理能才达标排放。既然纳滤以后还要进一步处理,为什么一定要用纳膜膜呢?不用纳滤膜,一样也可以处理到排放标准,而用纳滤膜,只增加了投资,增加了将来的运行费用,且纳滤也存在浓水回灌问题, 难道这样做只是因为纳滤系统也要定期地更换进口的纳滤膜,还可以继续养活进口膜的买办及国外膜的供应商? 广东有些地级市,原来的垃圾填埋场浓缩采用双膜法的反渗透,或 MVR 的蒸发工艺。由于原来的监管不严,存在偷排问题,所以问题没有显露出来。 近年来,环保监管越来越严,偷排现场越来越少,问题就越来越大了。 如清远的垃圾填埋场,在垃圾填埋区,已积累了几万吨来不及处理的渗滤液。虽然有一套蒸发浓缩装置,但由于盐分的增加,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小,一旦遇到括风下雨,相关的管理人员就会担惊受怕,最怕垃圾坝倒塌引起重大污染事故。山东济南的垃圾填埋场,也积存了几十万吨高盐的垃圾渗滤液,目前也找不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这些高含盐的渗滤液,都是采用反渗透浓水,及 MVC 蒸发法浓水回灌引起的恶果。若认真调查,只要在有一定降雨量的地区,使用反渗透或蒸发法的垃圾填埋场,若没有浓水外运处置,或偷排行为,都会产生类似的麻烦问题。 今年 10 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垃圾渗滤液的技术交流会,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支持我的观点,至少没有人在大会上明确地公开反对我的观点。但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讲,不会轻易地放下这“到嘴的肥肉”。采用反渗透双膜法,及蒸发浓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都已经在几年前写进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技术导则,目前仍没有修订,使用这个工艺来处理垃圾渗滤液,也是“合法的”,“专家们”选用这个工艺也有依据,也合符官方的流程,对于主管单位,若不考虑长远的问题,这样做也是程序合法,即使出现问题,也不用担责。所以 目前仍有不少地方,采用这个将来必然引起重大问题的双膜法工艺,或蒸发法的 MVR 工艺。 最近东莞市的环保部门请我做了一个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评审专家,这是一个乡镇的垃圾填埋场,目前已封场,但仍有渗滤液流出污染附近的河涌。设计方案是东北的某大型专业设计院设计的,提出的处理工艺竟然还是双膜法,产生的浓水回灌。我问他们对于一个已经封场的垃圾填埋场,浓水回灌到什么地方去?他们没有办法回答。我不相信一个全国著名的设计院能作出如此荒唐的设计,有可能被借用了资质,但这样砸自己品牌的行为,是将资质借出去赚点小钱远远不能补偿的。我们几个专家一致否决了这个处理工艺,并强调采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必须没有浓水! “打假”并不容易,我这样象祥林嫂一样不断地揭发“反渗透双膜法”, MVC 蒸发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造假问题,并没有产生我想象的效果,虽然认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的人越来越多,但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许多卷入其中的人,仍在这个错误的技术路线上越走越远,浪费越来越多的国家资产。据初步测算,至少损失数百亿元。有时我觉得我有唐吉诃德阻档风车的无奈与悲壮。我希望有“打假奖”,可能有人笑话我自己想拿这个奖。虽然我宣称对事不对人,我知道这样“打假”,一定会得罪不少人,好象我故意要断了他们的财路似的。其实 我并不反对人赚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赚钱时都要摸一摸自己的良心。 开玩笑地拿奖,其实 我真希望能尽早的修改这错误的技术导则,制止这种浪费资源,产生更大污染风险的行为。我真不希望等到某个垃圾填埋场的挡污坝发生倒坍,发生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这时才引起大家的重视, 而否决了这种最容易造假,成为“形象工程”的反渗透法与蒸发法处理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工艺。若真的等到那个时候我的打假行为才得到大家的承认,我真高兴不起来 !
17335 次阅读|65 个评论
好的实用性研究成果我仍要求先在国内中文期刊上发表
热度 55 Taylorwang 2015-8-10 08:44
我们课题组以做应用研究为主,除完成学院规定的教学任务外,主要精力都放在寻找和开展应用型项目研究上。研究生的培养,也结合所开展的应用研究项目进行。虽然通过科技社会服务,可以获得培养研究生和开展自选的研究课题所需研究经费,但在研究过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新发现。一旦有新发现,我们就立即查阅文献资料,确认是否有真的新发现,还是检到其它研究人员早已发现的东西。若真有创新,则通过实验来反复验证这个新发现,收集更多更充分的实验数据。 在表达研究成果上,多年来,我们往往是先申请发明专利,在确认专利申请被接收,并拿到专利申请号以后,将论文投国内在行业内比较有影响的中文杂志,然后,有了更多的数据,才考虑投国外的SCI期刊。 回顾我们拿到的比较大的研究项目,往往都是国内的其它应用单位,读到我们发表在国内杂志上的研究论文,然后找上门来,合作成功的。近年来,我们在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领域取得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广东的几家最大的纺织印染企业,都采用我们的臭氧催化氧化及曝气生物滤池联合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印染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这项研究,之所以能在工业界推广,就是因为一家知名的印染企业,看到我们发表在国内“环境工程学报”上一篇采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法处理不可生物降解的酸性玫瑰红活性染料的论文,然后,与我们合作做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开始的。这项研究,从2008年的20升/小时小试,到2009年的5立方米/小时的中试,2011年的每天5000吨的大试,再到2014年全公司的每天2.5万吨的废水处理系统的新建,我们全部参与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及不断完善过程。在2014年底,与2015年,广东另外二家最大的纺织印染企业,也利用我们开发的臭氧催化氧化与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对他们的每天处理4万吨,及每天处理6万吨的废水处理工程进行改造。 我们开发的化学氧化与生化处理结合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也是通过我们发表在《中国给水排水》上的论文,被杭州的一家大型设计院关注,然后,我们合作,做成了国内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一天处理1500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程,使垃圾渗滤液经我们的方法深度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垃圾渗滤液的排放标准,且没有浓水问题。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国内推广应用了近三十家。 二年前,在考虑如何提高印染废水的回用率时,考虑到印染行业是利润率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提高印染废水的回用率,应尽量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有人提出一些废水处理及回用的“零排放”工艺,这些所谓的“零排放”工艺,其核心就是先通过反渗透等手段,先将废水通过物理方法分离为纯水与高浓水,浓水再通过蒸发的方法,浓缩为盐,从而尽量减少废水的产生与排放。但这个浓水的浓缩过程,是一个耗能极高的工艺过程,耗能高也意味着处理费用高昂,在废水量大,利润空间较小的印染行业,显然难以大规模地工业化应用推广。我就考虑:印染废水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盐呢?因为在染色工序要投加盐,这样,染料更容易在织物上沉积。既然染色工序要投加盐,那么,我们能不能将印染废水经反渗透处理后的含盐浓水,回用到染色工序呢?在广州某大型纺织印染企业的协助下,我们进行了前期探索性研究,发现反渗透含盐浓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高,容易引起染色的黄变。采用化学氧化方法,可以脱除大部分浓水中的有机物,当COD值小于30mg/L时,黄变问题解决了,但又发现染色不均匀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经分析是水中的硬度引起的,通过软化措施,能脱除硬度,从而得到脱除COD有机物的软盐水,再用它做染色实验,发现红蓝黄的色差都小于1%,合符国家标准,且该回用方法,不仅回用了浓水中的水,更回收了浓水中的盐,大幅度降低了染色过程中的投盐量。经过成本核算,浓水的化学氧化及软化处理,虽然要有一定的处理成本,但回收的盐的价值,仍高于这处理成本,这样就能真正做到了既减少了废水的污染,又能给工厂增效的良好效果。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证明这项发现具有创新性,我们就立即启动发明专利申请程序。一种实现印染废水处理零排放的处理方法,发明专利号:201310294530.7 。这个专利,是我们近年来从申请到获得专利授权最快的一个专利,2013年7月申请,2014年9月就获得专利授权。研究论文“过硫酸盐-石灰苏打处理印染反渗透浓水研究” 先投国内行业内的著名杂志,《环境科学学报》,并获得该杂志的优先发表的鼓励。这方面的研究,应是我们近二年多来研究工作的一个亮点,该研究我们一直没有中断,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也将是我们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 在国内目前的评审体系下,我们也要发表一些行业内有影响的国际期刊SCI论文。对教师来讲,没有SCI论文,就不能晋升副教授或教授,对博士生来讲,没有SCI论文,是难以毕业的。晋升对我来讲,已经没有需求,最好的应用型研究成果,我仍坚持先投国内行业内最好的杂志,然后,再增加一些内容,投国外的SCI期刊。 虽然我校也象国内的许多高校一样,发表一篇SCI论文,有不菲的奖金,但若研究的成果,能得到真正的推广与应用,那一点点SCI论文的奖金,就不好比了。国内的企业,目前很少有人查阅国外杂志的,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通过国内的杂志,能优先服务于国内的企业。
22905 次阅读|150 个评论
科学网博文的正能量
热度 19 Taylorwang 2013-12-24 08:08
我在科学网上发表了二篇关于垃圾渗滤液处理造假的博文,一篇是2012年8月16发表的 “一件皇帝的新衣” , 第二篇是2013年7月22日发表的 “再谈皇帝的新衣” ,承蒙编辑的厚爱,这二篇博文都被置精,在科学网引起一定的反响,也被国内一些网站转载。在这二篇博文的所有回复中,没有人质疑我的观点,即反渗滤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浓水不处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做假行为,而目前也没有找到合适可行的浓水处理方法;在一些国内的学术会议上我谈论我的观点,也没有人反驳。与一些环保公司老板聊天,一些公司也做过用反渗滤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我讲一定存在偷排现象,他们往往报以微笑,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也知道,对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从设计规范与工艺方案的确定,到专家认证,具体工程设计,相关部门的审批等,都经过一定的程序,做到程序合法,要惩罚哪一个具体的单位或个人,也不容易界定。也许有些相关的官员被骗了,但设计院与最终的操作者是知道一直在造假的。 我的博文发表后,广州市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改造工程的招标工作暂时中止,有人讲就是因为我的博文,我并不认可这个观点,可能另有原因。不管我承认或不承认这个上亿元的工程招标中止,就是因为我的博文,但它确实在那个关节眼上暂停了,到目前还没有恢复重新招标。 后来“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采访了我,我也如实地相告我所知道的情况,记者也采访了国内相关专业设计院的其它专家学者,基本证实了我讲的情况,2013年9月10日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了“ 垃圾处理陷 “ 再污染 ” 尴尬 折射国标过严难落实 ”,该文得到了国内许多网站的转载,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 最近终于看到了政府的相关部门采取了积极形动, 国家环保部终于开始着手调查这个 问题 。 我国政府一直提倡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但有不少人,为了迎合“长官意志”,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以获得领导的好感,从而得到职务升迁的机会。在环保上,这种弄虚作假现象特别明显。废水处理的作假不少,废气处理的作假也很多。废水的偷排还有其地域的局限性,即只有废水的偷排口附近的人知道,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而废气处理做假,排放了大量的气体污染物,污染物总量在一定的范围内,还不至于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污染物持续增加,终于导致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将这些做假偷排的恶果,显现在所有人的眼前。虽然雾霾的产生原因目前还没有确认,可能有多种影响因素,但气体污染物的排放,一定是雾霾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社会上形形式式的做假行为,一个有良心的人,有责任揭露这些假、丑、恶现象,努力为诚信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今天是西方的平安夜,以此博文送给科学网作为圣诞节的小礼品吧!
6332 次阅读|53 个评论
关于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ajiasha718 2013-9-28 08:51
Fenton试剂和UV_Fenton试剂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pdf Fenton试剂和UV_Fenton试剂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pdf Fenton试剂和UV_Fenton试剂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pdf 希望对大家学习交流有所帮助
个人分类: fenton法|2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皇帝的新衣”
热度 64 Taylorwang 2013-7-22 08:12
去年我写过 一篇博文“一件皇帝的新衣” ,该博文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认可,从反馈的意见和留言中看,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都对这种浪费国家钱财,最容易弄虚作假的采用反渗透膜法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表示愤慨。后来我私下里进一步了解, 用反渗透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做假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我可以负责任地讲,除非反渗透的浓水外运处理,否则 100% 地有偷排做假现象! 但浓水不处理,污染物没有得到消除,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投入那么多的运行费用干什么? 将浓水运往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就是将渗滤液中有毒物质通过大量的生活污水稀释排放! 本来这些问题,我在上篇博文中已给予充分地讨论,促使我写这篇博文的原因是最近发生的二件事,表明这种做假现象仍在继续,且有新的发展。这样做 浪费的是巨大的纳税人的税款,也为政府将来的管理,埋下重大隐患。 最近我去了江门旧垃圾填埋场,这个填埋场已经封场,但仍有垃圾渗滤液需要处理,同时作为国有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也负责监管另外一座江门市新建的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他们就讲,由于他们监管到位,新建的用蒸发浓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难以稳定运行,机器天天要维修,完全达不到设计的标准与要求。听他们介绍,中标数千万元的垃圾渗滤液处理 BOT 建设运行单位已经开始耍赖, 耍赖的理由是招标书上讲明是采用蒸发浓缩工艺,但现在是这个蒸发浓缩的工艺不行,要想搞好它,政府需要另外再投几千万元改造它。 而当初招标书采用这个工艺,环评单位,设计单位也都能找出自己的理由,其实 最关键的原因是主要设备供应商都买通了这条利益链! 原来负责管理这个项目的相关政府官员,都已全部更换,现在管理这个项目的官员头疼了,政府不再投入,项目就不可能达标验收,政府的财政日益紧张,但如何从财政中再投入几千万元?更严重的问题是:据我所知, 这个在江门项目中采有工艺差不多失败的中标单位,仍用这个他们自己也知道不行的浓缩工艺,继续骗取其它城市的相关政府工程。 因为垃圾填埋场都是建在比较偏避的地方,存在监管不严,这些采用浓缩法的工艺就可以通过偷排来维护系统稳定运行,只要严格监管,就会暴露出不能稳定达标的真面目。若我是这个承建单位的负责人,在环保监管日益严格的今天,我是睡不着觉的。因为总有一天,不是赔钱的问题,而是有可能被关进牢房的!虽然可以推卸一定的责任,从环评方案,到可行性设计,再到招标书,那些反渗滤膜或浓缩蒸发的供应商都做通了工作,已形成了一条黑色的利益链,但 建设单位明知故犯的行为,仍是令人发指的! 另外一件事是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一期扩建工程,将原兴丰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一期工程(设计出水规模 565m 3 /d )扩容改造为出水规模 1300m 3 /d 又要开始招标了,招标书的标的高达 1.5 亿元左右。但在招标书中,仍是明确采用的工艺是 MBR 与 RO 反渗透的双膜法工艺。我真不知道,这个决策是怎么下的,因为兴丰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已建好,还正在试运行阶段,拖了二年,目前仍无法通过验收,每天处理 1500 吨垃圾渗滤液,总投资高达 2.4 亿的系统,其每天排出的浓水,在仍没有有效办法处理的提前下(大部分外运污水处理厂处理,但这是违规的),就又匆忙上这个存在同样严重技术缺陷的新的工程项目,且在浓水不处理,运行费用就高达 50 元左右一吨渗滤液,若浓水再经蒸发处理,一吨渗滤液的处理成本,将会更高(目前,这还是一个末知数) !政府是不会产生钱的,这笔钱将由我们众多的纳税人来交。我可以负责任地讲,目前的这个决策,政府将会为它付出高昂的代价。 虽然有可能像江门一样,现在的这个项目的许多决策人,将来有可能已经调离现在的岗位,但肯定给接手的政府官员,留下一个大麻烦!若有关部门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在合同上阻塞一切可能的漏洞(如象江门一样,建设单位找到:“不达标是因为标书上指定的处理工艺”这样的借口)。我也奉劝 投标的单位,目前环境监管越来越严,不要希望通过偷鸡摸狗的行为来蒙混过关,将来出了环境问题,不只是赔点钱的问题,有可能要担任刑责! 从企业的良心来讲,我想,用双膜法或不完全蒸发浓缩法做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公司,他们是明知这工艺的缺陷,且也知道要达标稳定运行,都要弄虚作假,但还在推广这件“皇帝的新衣”。 人在做,天在看,一个不讲社会责任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将来也许有人会整理出一个“黑心”企业的清单,这些企业,将会榜上有名。这些企业的负责人,也会给自己留下“良心”上的污点! 有时,我真纳闷,双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至少在广州它的浓水问题目前仍无法解决,这个缺点绝大多数相关技术人员,甚至政府官员都已有所了解,但为什么这次标书上仍然指定这种“皇帝的新衣”式的处理工艺?想起李克强总理讲的, 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比触动人的灵魂还要难,这句话真是千真万确。 我从来没有要求科学网的编辑给我的博文加精,但我这次要求科学网的编辑给我这篇博文加精,真心希望科学网拓展其功能,为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发挥“正能量”的作用!
10522 次阅读|144 个评论
现场二次中试研究,折腾了三年才拿下的工程项目
热度 9 Taylorwang 2013-1-24 13:18
现场二次中试研究,折腾了三年才拿下的工程项目
到目前为止为了一个项目做了二次大规模的中试,时间延续达近三年之久。虽然这事已经过去,回忆起来就好象一部电视连续剧,有成功的喜悦,有希望落空的失望,有作为旁观者的幸灾乐祸,有柳暗花明的惊喜。 在废水处理中,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应属于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它具有以下特征: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色度深,含大量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为解决寻找处理废水中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经济实用的方法,我们开发了“化学氧化 - 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工艺,并成功地应用于 江门的垃圾填埋场 处理垃圾渗滤液 ,利用项目中试的数据,我们写了科技论文发表在《中国给水排水》杂志上。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原有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每天处理 1000 吨,处理后出水的 COD 要求小于 1000mg/L ,达到 1997 年国家规定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出水的三级排放标准。由于近年来垃圾填埋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处理能力与处理效果都达不到新的要求,故要新建一座每天处理 1500 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且处理要求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即 COD 小于 100mg/L 的要求。该项目拟采用 EPC 的方式建设,按一吨垃圾渗滤液 15 万投资额计,项目的总投资高达 2 亿元以上。 那时国内通用的要达到比较高的排放标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都是采用反渗透膜法( RO ),由于这是具有标志性的大工程,真正使用过 RO ,研究过 RO 的人都知道, RO 的淡水出水水质很好,但 RO 的浓水如何处置一直是一个难题,一般采用将 RO 的浓水运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或宣称将其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实际上行偷排的沟当。关于 RO 膜法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我写过一篇博文 “皇帝的新衣” 对 RO 膜法进行了讨论和批判。另外,用 RO 法投资也确实偏高。杭州一个大型设计院的工程师读到我们发表在《中国给水排水》的文章,就按文章中提供的联系方式给我打电话,问我们文章的内容是不是真的。我告诉他内容当然是真的,不仅中试我们完成了,我们还将工程项目做好了,项目规模每天处理 200 吨,稳定达到当时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他也告诉我,杭州也准备上一套每天处理 1500 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项目,且项目是采用 EPC 的形式,若能用我们的技术,处理达到一级标准,投资运行费用又比较省,他们还是很有竞争力拿到这个项目的,但要来现场看一看我们做的工程项目,我表示欢迎。 很快,设计院的院长,总工,副院长及主管工程师一行四人,从杭州飞来广州,我亲自开车去机场迎接,然后从机场直接去江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现场。江门垃圾填埋场的李总也是搞技术出身,且管理很到位,将垃圾填埋场及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管理得井井有条,渗滤液处理出水很漂亮。设计院方面详细询问了一些运行参数,处理费用,处理效果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但这个项目太大了,希望拿到这个项目的人也非常多,设计院方面组织了一次专家评审会,评审会不能完全否定我们的方法,也提出膜法的浓水也没办法解决,用我们的方法,属于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专家们要求,虽然在江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获得成功,但在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不一定能成功,故专家们建议采用现场中试验证过的处理工艺。这样我们就有了第一次在现场中试的机会。 我们与设计院的框架协议是:按我们的要求加工一套每天处理 30 吨的中试系统。由于将垃圾渗滤液从 COD 几万处理到一千以下,国内许多工艺都可以做到,故这次中试就不做前处理,中试的进水采用当时已有处理系统的出水, COD 小于 1000mg/L ,氨氮小于 500 mg/L 。设计院方面负责钢构件的加工,我们负责提供曝气生物滤池( BAF )中的填料,计量泵(十多台)及安装调试工作。中试期间的运行费用也由设计院提供。为了降低氨氮,在进我们的深度处理系统“芬顿氧化 -BAF ”前,安装武汉一家公司的专业脱除氨氮的吹脱系统,大家约定好,项目拿到后,再按中试各方的贡献承担相应的工程项目部分。 开展中试,因为存在一些利益的博弈,中试安装与调试刚开始也不算很顺利,后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总算在要求的 3 个月内,完成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稳定处理达标的效果。设计院再次组织专家评审会,并请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结论是:从中试的结果来看,新工艺的深度处理技术可行。 就这样,从设计院人员去看江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到中试完成并达到 1997 年的一级排放标准,花了差不多大半年时间。评审会也开完了,那套中试系统就停止运行,再等 2 个月没有消息后,我与设计院讨论如何处理中试装置的事宜。设计院也知道学校经费少,做这个中试已花了不少钱,最后决定四个 BAF 柱全部给我们,作为一些补偿,另外我们只要将 BAF 封好口,就可以整个连同 BAF 柱中的填料一起运走,也便于运输操作。将这些 BAF 柱全部运回广州,不仅运费高,广州的储存费用也高,故我们将 4 个 BAF 柱全部运往江西,将它们存放在我们的填料供应商的工厂。 就在准备招投标时,国家 2008 年新的垃圾渗滤液新标准进入实施阶段,在新的标准中,除对出水要求 COD 小于 100mg/L 外,还要求总氮( TN )小于 40 mg/L 的要求。当时,我的感觉 COD 应是没有问题了,但 TN 小于 40mg/L ,我们没有做过,心中也没有底。由于垃圾渗滤液的进水氨氮高达 2000 mg/L ,在处理过程中,不少氨氮转化为硝态氮,采用一般的生化处理工艺,出水的总氮高达 500-600 mg/L ,而要将其降低到 40 mg/L 以下,确实是一种挑战。通过第一次中试,我也了解了“氨吹脱技术”。我觉得氨吹脱在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总体上“氨吹脱”操作麻烦,处理费用高,要加碱,要升温,且还存在污染物转移,即将水的氨氮,转移到大气中。若将大气中的氨氮再用酸吸收,将氨盐蒸发结晶,其运行费用也极其高昂。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建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往往都有氨吹脱塔,但我没有看到一个吹脱塔在使用的原因。有人提出用膜生物反应器( MBR )工艺,当时也觉得前段处理用 MBR ,可以将常规的预处理出水的 TN ,从 600mg/L ,降到 100-200 mg/L 。但大部分提供 MBR 的公司都不愿意做现场中试。 就这样,这事就又往后拖了,差不多我过 1-2 周,就打个电话到设计院,跟踪了解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有时重大的事件,我就飞往杭州,这近三年的时间,我飞往杭州的次数自己都没有统计多少次,至少五十次以上,有时早上飞到杭州,晚上又飞回广州。后来,就是业主又希望能到现场做中试,使中试的出水结果必须达到 2008 年新的渗滤液排放标准。设计院方面也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要采用的工艺路线不断的变更。前处理从采用氨吹脱,到不使用氨吹脱,前生化处理采用常规的厌氧 - 好氧处理方法,后改为采用 MBR ,最后接收了公司主管部门的高层介绍的,由日本一个教授发明的所谓“土壤菌”法。但在深度处理这一块,设计院知道 RO 存在浓水的致命缺陷,坚持使用我们的“芬顿 -BAF ”处理工艺。 由于杭州要创建“全国卫生模范城市”时间节点的要求,这个投资数亿的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又要启动了。设计院与我商量,前段用“土壤菌”法,后段用我们的“芬顿 -BAF ”再做一次中试。这次的进水就采用垃圾填埋场的原水。由于我们的 BAF 柱在江西,且处于封装状态,又有第一次到天子岭现场的中试经验,中试装置安装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中试规模仍是每天处理 30 吨垃圾渗滤液。从设备安装,到中试出水达标,这次用了 3 个多月,主要原因是日本的“土壤菌”,的菌种都必须从国外运过来,且前段的生化培养时间较长引起的。 通过实验,这国外的前处理系统,还是有其优点的,它能耗低,处理系统没有厌氧的臭味,出水的 TN 能稳定在 100-200mg/L ,出水的 COD 也能稳定在 800 mg/L 左右。 在中试的过程中,除我们外还有其它五个单位(或联合体)参加中试,坚持到最后,只留下了我们和另外一个单位。故总有人开玩笑讲,天子岭就是“伤心岭”,很少有去做中试而成功拿到项目的。 由于政府项目有时就是拖着,一旦决定要做了,时间要求又非常急,在我们中试还没有完全达标时,就进入了项目的招投标程序。我们也与设计院以联合体的形式,参加投标。由于我们是全新的系统,前段处理工序采用国外的新方法,后面是我们的新方法,又没有中试成功的报导,故在评标的过程中,国内某最大的市政院用 RO 双膜法,以评分第一名的成绩中标了。还来不及庆祝,很快被举报,其投标书中达到 2008 年新标准的业绩造假,中标作废,这样,评分第二名的另一个某大学的环境工程公司就中标了。但中标后不久,也被举报业绩造假,不得不宣布其“中标”作废。这时,我们的中试系统已完全达到 2008 年国家新的排放标准,不仅 COD 稳定达标, TN 也能达标,有时 TN 低于 10 mg/L ,远远低于新标准,甚至达到出水排入环境敏感区的标准。这时,有人举报我们中试做假。市领导就要求我们做中试的人员,全部撤出,由业主运行我们的中试系统看能否稳定达标,以证明我们中试是否做假。我们花了一天左右的时间,对业主的员工进行培训,然后,现场的中试人员全部退出,由业主运行。在业主试运行的半个月期间,中试系统稳定达到排放标准,由此确认中试没有造假。 这个投资总额达 2 亿以上的 EPC 项目,引来国内众多大的环保公司,研究设计院的惨烈竞争,两家国内有影响的大研究设计院与公司先后宣布中标,后又被证明业绩造假而废标,且有官员在此过程中因经济问题下了马。若真的将这个 2 亿元的大单落到某一家的口袋,如何平息其它参与这场竞争的公司不满情絮?这也真考验领导的智慧。最终结果是:谁也不想拿这个 2 亿的 EPC 项目,将大项目拆散,以平息众怒。 杭州的设计院只做这个项目的工程设计,能拿的费用从 2 亿的 EPC 工程,变成了几百万设计费的工程设计,工程设计好后,再分别将土建,前段工艺设备,后段工艺设备,通用工程设备等分别发包。设计院诉苦:这设计费都不能补偿前期花费的费用。设计工程后面的深度处理工艺采用我们的专利技术,故给我们大学 36 万专利费。虽然我们知道这 36 万也是补偿不了我们二次参加中试的代价,但想一想,那些什么都没有拿到的大公司或设计院,他们花的代价更大,据说带业主出国考察都做了,也没能拿到这个项目,我们有这 36 万的补偿非常好了。 在后来的招标过程中,我们也参加了投标反消化 - 消化 BAF 的内部组件,因我们的技术文件做得好,且我们有这方面的操作经验,评标又让我们中标了,标的近 800 万,且合同中要求我们对项目的最终出水达标负责。这样,这个项目我们做了二次中试,花了近三年时间,终于咬到了一部分工程,既推广了我们的深度处理技术,在经济上也有不小的收获。 2008 年开始接触, 2009 年初第一次中试, 2010 年第二次中试, 2011 年初开始施工, 2011 年完工,项目出水达标率达 100% , 2012 年通过国家环保部组织的项目验收。这个项目完成后,已没有人再怀疑我们的新技术能否应用于大工程,虽然仍有人讲我们的工艺操作可能麻烦,也有污泥需要进一步处置等无关痛痒的问题。在实施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又培养毕业了二名研究生,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其中感觉最亮的成果:使用 BAF ,采用反消化 - 消化工艺,脱除渗滤液中的 TN ,该成果写的论文又发表到 SCI 杂志( Combined processes of two-stage Fenton-biological anaerobic filter –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for advanced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 Waste Management. 2012, 32:2401-2405 )。 该项目从开始谈,到目前已有 4 年多了,过程曲折起伏,因为篇幅的限制,许多细节就不写了,有些事也不便于写,现在想想,真可以拍一部“狗血”的电视连续剧。 总控制室
11085 次阅读|29 个评论
横向课题研究写成的论文被ESI收录
热度 23 Taylorwang 2013-1-14 09:24
近十年来我们课题组一直从事含不可生物降解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开发工作,随着国家对废水排放要求越来越严,这项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从 2002 年开始研究与应用曝气生物滤池,到后来发现通过化学氧化,氧化脱除部分有机物并改善其可生化性后,再使用曝气生物滤池,又能进一步脱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且可大大降低废水的处理成本。故 2005 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化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水联合水处理方法”( ZL200510035132.9 ),并于 2008 年获得专利授权 。 广东省江门市垃圾填埋场投产于上个世纪末,运行初期,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能达到国家 1997 年垃圾渗滤液的三级排放标准,处理后出水 COD 小于 500mg/L 。但垃圾填埋场运行数年后,渗滤液中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就越来越多,出水的 COD 持续升高,到 2008 年时,垃圾渗滤液经前段的生化处理( SBR 工艺, HRT 时间长达 20 多天),出水的 COD 在 700-800 mg/L , BOD 小于 2mg/L ,出水中的有机物基本上都是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由于江门 要创建全国卫生模范城市,垃圾渗滤液必须经过处理 ,至少达到 1997 年三级排放标准,而当时达不到,故必须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改造。 垃圾填埋场的工作人员也探索出用混凝法可以脱除部分最终出水的 COD ,但要稳定让出水 COD 小于 300mg/L 仍存在一定的风险。经一位老师引见,我与填埋场负责人李总取得了联系,提出我们可能有让渗滤液处理出水 COD 小于 100mg/L ,使处理后出水达到 1997 年一级排放标准的方法。李总听了我的介绍,感觉有点道理,但提出一般大学老师只搞研究写论文,没有搞过工程。我告诉他,我们搞过工程,将一个化妆品厂的废水 COD 从 5000 mg/L 左右降到 60 mg/L 以下。他很快带了几名助手,开车差不多一百多公里,从江门市开到广州从化区我们做的工程项目考察。那工程是化妆品厂的项目,项目建设比较漂亮,给李总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但他又提出:垃圾渗滤液是比工业废水还要难处理的废水,国内能稳定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处理厂很少,即使采用反渗透膜法,也存在浓水没办法处理的麻烦。你们能处理工业废水,不一定能处理垃圾渗滤液。我说我们实验室有一套中试装置可以做实验试一试。李总就回答若你们到我现场做中试,能稳定达标运行一个月,我就让你们来改造,我当场就同意了。想不到李总第二天就派公司的一部工具车,到我大学的实验室拉那套中试设备到现场。我也很重视这个项目,安排比较得力的研究生做现场中试实验。装置安装到江门垃圾渗滤液处理现场,不到一周的时间,中试装置的处理出水就稳定地达到 COD 小于 100 mg/L 的一级排放标准。李总每天都到现场去观看,要求公司的分析人员重复检测我们的处理结果。系统继续运行二周稳定达标,李总讲不用再做实验了,我相信中试结果。这样每天处理 200 吨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工程项目就启动了。虽然处理工艺不需要中试证明了,但为了摸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各种边界条件与影响因素,收集更多的数据发表论文和完成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试并没有停止,在工程安装与调试期间,中试装置也一直运行。 从进场施工建设,到进水调试,我们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进水调试,到出水稳定达 COD 小于 100 mg/L 的一级排放标准,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项目取得圆满成功。由于 这是国内首次采用化学氧化 - 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项目 ,且有大量的小试和中试实验数据支撑,我们在国内的核心杂志上,从小试,中试实验,到工程实践先后发表了数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009 年,我们综合所有的结果,写了一篇英文论文发表在《 Waste Management 》( Xiaojun Wang , Sili Chen, Xiaoyang Gu, Kaiyan Wang. Pilot Study on Advanced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by Coagulation-Fenton oxidation-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Process. Waste Management. 2009, 29(4): 1354-1358 ),该杂志虽然 SCI 影响因子只有 2.5 左右,但它是国际上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专业杂志,自从我们的文章发表后,我发现国内外也就开始了相关的化学氧化,然后再用生化方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相关研究,到 2010 年底,该文的引用率已大于 20 次, 2012 年初被 ESI 收录,是我们学院近十年来发表的约 700 篇 SCI 论文中只有 3 篇被 ESI 收录的论文之一 。 虽然横向课题发表研究论文,特别是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困难一些,但只要留心,只要有创新,仍可以发表研究论文的。当然,我还是要提醒各位看官,搞研究,首先要查阅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以免走弯路。 若有创新,再查文献确认创新,必须先申请专利,然后发表论文 ,我们就吃过这方面的亏呢!
16147 次阅读|60 个评论
[转载]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anan 2010-9-7 13:55
由于渗滤液水质水量的复杂多变住,目前尚无十分完善的处理工艺,大多根据不同填埋场的具体情况及其它经济技术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纵观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现状,目前渗滤液的处理方案主要有场外综合处理和场内单独处理两大类。主要处理工艺有生物处理法、物化法、土地法以及上述方法的综合。 l生物法处理渗滤液 生物法是渗滤液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处理效率高,不会出现化学污泥等造成二次污染,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具体的工艺形式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稳定塘、生物转盘、厌氧固定膜生物反应器等。 1.1活性污泥法    美国和德国几个垃圾填埋场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渗滤液,其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污泥浓度来降低污泥的有机负荷,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如美国宾州的FallTownship污水处理厂,其垃圾渗滤液进水的(CODcr)为6000~21000mg/L,(BOD5)为3000~13000mg/L,(氨 氮 )为200~2000mg/L,曝气池的p(污泥)为6000~12000mg/L,是一般污泥的质量浓度的3~6倍。在体积有机负荷为1.87kg[BOD5]/(m3d),F/M为0.15-0.31kg[BOD5]/kg[MLSSd)时,BOD5的去除率为97%;在体积有机负荷为0.3kg /(m3d),F/M为0.03-005ks[BOD5]/(kg[MLSS]d)时,BOD5的去除率为92%。该厂的数据说明,只要适当提高活性污泥的质量浓度,使F/M为0.03-0.31<kg /(kg d)之间采用活性污泥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垃圾渗滤液。 1.2稳定塘    国外早在80年代就有成功运用稳定塘技术处理渗滤液的生产性处理厂(HowardRobison,1992),英国在1983年建成的BrynPostey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运用曝气氧化塘技术处理渗滤液。该氧化塘有效库容1000m3,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HDPE膜)作防渗衬底,采用两台高效表面曝气机进行曝气,渗滤液最小水力停留时间10d,渗滤液处理量D-150m3/d。此系统自1983年开始运行,渗滤液(CODcr)(BOD5)最大分别达24000mg/L和10000mg/L,F/M为0.05~0.3kg[BOD5]/kg[MLSS]d)时,CODcr去除率达97%。    上海市废弃物老港处置场,在三期工程改扩建时建成了以稳定塘和芦苇湿地地表漫流处理系统相结合的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规模为2000m3/d,实际运行流量1500m3/d,其在冬季两个月的典型数据见表1上海老港填埋场渗滤液水处理的运行效果: 1.3生物转盘    生物转盘是所谓固定生长系统生物膜法中的一种,运用于常规的污水处理中可有效地解决活性污泥法的污泥膨胀问题,并且由于膜上生物量大,生物相丰富,既有表层的好氧微生物,又有内层的厌氧微生物,因而具有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的优点,同时生物膜上还能生长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菌等。    Pitea渗滤液处理厂即采用生物转盘处理垃圾渗滤液,设计规模500m3/d,设计转盘表面积3000m2,平均设计负荷4.8g[NH3-N/(m2d)。该厂利用填埋场气体加热使进人生物转盘的渗滤液温度保持在20℃左右,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上面介绍的Pitea填埋场生物转盘是好氧生物反应器,英国Britannia填埋场则是运用厌氧固定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也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1.4厌氧氧化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B前采用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及分段厌氧消化等,实践证明厌氧处理时高质量浓度(BOD5)>2000mg/L)有机 废水 的处理是有效的,但单独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渗滤液的情况很少见。北京市政设计院1988年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建议采用厌氧一好氧法处理工艺。 1.5各种生物法比较    生物法中,好氧工艺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转盘的处理效果最好,停留时间较短(6~24h)、运行经验丰富,但工程投资大。运行 管 理费用高;相对来说稳定塘工艺比较简单,投资省, 管 理方便,但停留时间长(10~30d)、占地面积大且净化能力随季节变化较大。厌氧处理工艺近年来发展很快,特别适合于高浓度的有机 废水 ,它的缺点是停留时间长,污染物的去除率相对较低,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但通过研究表明厌氧系统产生的气体可以满足系统的能量需要,若将这部分能量加以合理利用,将能够保证厌氧工艺有稳定的处理效果,还能降低处理费用。因而对于高浓度有机物的垃圾渗滤液,采用厌氧和好氧I艺的组合处理,无论是对于提高处理效率,还是就降低运行费用都是有意义的。有渗滤液需要处理的单位,也可以到污水宝项目服务平台咨询具备类似污水处理经验的企业。 2物化法    物化法过去只用在处理填埋时间较长的单元中排出的渗滤液,而今随着渗滤液控制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物化法也用来处理新鲜的渗滤液,且是渗滤液后处理工艺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物化法包括絮凝沉淀、 活性炭 吸附、膜分离和化学氧化法等。由于物化法处理成本较高,不适于大量的渗滤液的处理。 2.1絮凝沉淀    实验证明;生物处理后的渗滤液进行絮凝沉淀时(利用铁盐或铝盐作絮凝剂),即使在(BOD5)很低(<25mg/L)的情况下,CODcr的去除率仍可以达到50%,反应过程中最佳的pH值对于铁盐和铝盐分别为4.5~4.8和5.0~5.5,最小的加药量在250-500g/m3之间。    絮凝沉淀工艺的不足之处是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泥;出水的pH值较低,含盐量高;氨 氮 的去除率较低等。所以絮凝沉淀工艺即使有可观的处理效率,在选用时还是要慎重考虑。 2.2反渗透    反渗透经常用于渗滤液的后处理中,因其能够去除中等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国内早期利用醋酸纤维膜进行的试验表明,CODcr的去除率可以超过80%,虽然在运行过程中有膜污染的问题,但反渗透工艺作为后处理工艺设在生物预处理后或物化法之后,负责去除低分子量的有机物、胶体和悬浮物,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膜的使用寿命[5]。根据Ehrig在1989年的研究,一级反渗透工艺可使CODcr、BOD5和有机卤代物(AOX)的去除率达到80qc,但是氨 氮 和氯离子的去除率要达到较高水平则至少需要二级反渗透工艺。    总之,反渗透工艺因其高效性、模块化和易于自动控制等优点,应用得越来越多,但其用于渗滤液处理还存在以下问题:小分子量的物质的截留效率还不尽人意(例如氨、小分子的有机卤代物(AOX)等)。高浓度的有机物或无机可沉降物容易造成膜污染或在膜表面结垢等问题。由于操作压力很高(3~50ba)造成能耗很高。反渗透浓液的处理是最大的困难,将其回灌到填埋场中已经不可取了,因为浓液的污染物浓度很高,是非常危险的废物。目前多采用蒸发和干燥的方法,但费用很高。    在英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厂使用Rochems专利圆盘 管 反渗透系统对初级渗滤液处理,这种处理技术是由南亨伯塞德郡稳特顿填埋场所设计和生产的Rochems离析膜系统。Rochems离析膜系统能够去除重金属、SS、氨 氮 、有害难降解的有机物,处理后的水质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 2.3 活性炭 吸附    活性炭 吸附工艺适用于处理填埋时间长的或经过生物预处理后的渗滤液,它能去除中等分子量的有机物质。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的实验室研究表明,CODcr的去除率为50%-60%,若用石灰石作预处理,去除率可高达80%,而 活性炭 处理了140床后去除效率将明显下降。在生产性试验中,由于渗滤液水质水量多变等原因,出现了去除效率下降和 活性炭 被大量污染的现象。 活性炭 的投加量与去除的CODcr量的线性关系当 活性炭 的投加量为800~1200g/m3时,每克 活性炭 吸附3.0-3.2mgCODcr。 活性炭 吸附工艺的主要问题是高额的费用。尽 管 如此,首先进行生物预处理,再将该工艺与絮凝沉淀工艺相结合时、能保证出水较低水平的CODCr和AOX。 2.4化学氧化    化学氧化工艺可以彻底消除污染物,而不会产生絮凝沉淀工艺中形成的污染物被浓缩的化学污泥。该工艺常用于 废水 的消毒处理,而很少用于有机物的氧化,主要是由于投加药剂量很高而带来的经济问题。对于渗滤液中一些难控制的有机污染物,化学氧化工艺可以考虑使用。    常用的化学氧化剂有氯气、次氯酸钙、高锰酸钾和臭氧等。用次氯酸钙作氧化剂时CODcr的去除率不超过50%;用臭氧作氧化剂时,没有剩余污泥的问题,CODcr的去除率也不超过50%且对于含有大量的有机酸的酸性渗滤液使用臭氧作氧化剂不是很有效的,因为有机酸是耐臭氧的,相应就需要很高的投加剂量和较长的接触时间。过氧化氢作氧化剂时因为可以去除硫化氢而主要用来除臭气,加药量一般每一份溶解性的硫要投加1.5~3.0份的过氧化氢。目前用化学氧化法处理渗滤液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室阶段,其上要的问题是处理费用太高,但对于垃圾填埋场封场后所)一生的小水量、低含量的难降解渗滤液处理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3土地法 用土地法处理渗滤液的主要形式是渗滤液回灌和土壤植物处理系统。    在英国进行的渗滤液回灌生产性试验中发现,渗滤液回灌不仅因为蒸发的作用而可以减少渗滤液的水量,而且还能大幅度降低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含量。    土壤植物处理系统(S-P系统)不仅利用土壤或陈垃圾的物化及生化作用,而且还利用了植物根系对微生物的强化和植物修复技术。1985-1986年在瑞典建立了大规模现场S-P系统进行试验,该系统占用了总面积为22公顷的填埋场中的4公顷,其中1.2公顷种植了柳树,另外2.8公顷种植了各种草本植物。试验区域为填埋场边缘的3个坡地,种植了30000棵柳树。在试验的最初3年中,灌入试验区域的渗滤液共计3290mm,测得年平均的蒸发量为340mm,为降水量的引%,而在试验前相应区域的年平均蒸发量为140mm,为年降水量的19%,蒸发量增加了二到三倍。该系统不光有减量的功能,还能够降低渗滤液的浓度,例如 氮 的浓度平均下降了60%,从6.93mmol/L下降到了2.96mmol/L,可以肯定随着柳树的生长和根系的发展,处理效果还可能进一步地提高。 4结论与思考    垃圾渗滤液由于成分极其复杂,如果用一种方法很难把它处理达标。所以,一般需要不同类型工艺方法组合处理,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要求。不同类型方法的组合一般是用生物法或土地法作为预处理,然后用物化法作为后处理。要达到日益严格的渗滤液处理排放标准,这种工艺的组合将是一种趋势,关键是各种工艺的搭配和协调的问题。    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①渗滤液水量变化较大,尤其是季节性变化量很大,在雨季里水量比较大。针对这个问题,一般填埋场采用 管 道把多余的渗滤液排到一个预留的池子里,等晴天渗滤液少的时候再进行处理。    ②渗滤液水质特性变化大。不同填埋场,由于诸多因素不同,其水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适用于某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不一定也适用于另一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    ③渗滤液中氨 氮 浓度高,尤其是在填埋后期其浓度更高。高浓度的氨 氮 对微生物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现有的氨 氮 吹脱又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和吹脱塔结垢问题;有人提出超声波吹脱法,这种方法比传统吹脱法氨 氮 的去除率提高了门%-164%,CODcr去除率为24.90%-34.76%,比传统的吹脱法提高了21%。超声波的最佳工艺参数:PH为11,时间为41min,气水比1000:1。渗滤液处理费用高且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填埋场在封闭前,一般渗滤液浓度高且较难处理,即使采用厌氧一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也难以达到排放标准;而高标准的渗滤液处理厂投资大,运行 管 理费用高,许多填埋场因为资金不足受限。来源:中国环保频道
个人分类: 环境保护|1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0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