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评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什么时候公务人员办事效率能够提高???
刘焕军 2008-10-31 10:42
前几天去出入境管理处办理港澳通行证,告诉我第二天就可以发调函,结果没有发。 向监督电话询问,给了我一个传真号,每次打电话只是传真的声音。 再打监督电话,告诉我管调函科一个电话。打之,某男再次告诉我那个传真号,我说那是传真号,多次打不通,某男便说:我们不是一个办公室。我说:那那屋只有传真号?我如何联系?。某男有时候能开,再打吧。 再问咨询电话,答之一两天就可以发调函。(顺利变成两天) 请听题:最不像谎言的谎言公务员说一两天就可以; 最远的距离两个政府办公室之间。只适用于老百姓!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跟鞋上的教育
余孟孟的博客 2008-10-23 13:14
余孟孟 高跟鞋是专属于女人的吗?有人可能会运用丰富的说理头脑和高度的发散思维给出否定的答案并且补上严密的论证。然而,就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情况好像还是照旧。不仅如此,势态可能还会比想像的更为复杂高跟鞋并不真正属于所有女人。抛开经济基础和身材条件不谈,起码小女孩和老太婆并不真正拥有高跟鞋。为安全计,老太婆应拒绝高跟鞋。虽有几分岁月催人老的闲思愁绪,但她们往往曾经拥有过,明白高跟鞋上怎么回事。小女孩可就惨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双双诱人的高跟鞋在眼前跳动,却不能易地而处。所以,她们盼望着长大,也会偷偷去尝试母亲的高跟鞋。这种心情就跟男孩子偷偷去抽烟,渴望成熟一样。 在中小学校园里,高跟鞋是被禁止的。其禁止对象当然是那些如花似玉的女学生们。理由可能有如下三点:其一,女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时候,高跟鞋既影响运动有阻碍生长;其二,把身体交给一张舌头和一根柱子的自由组合,自然摇摇晃晃,也会打扰男孩们年轻的心;其三,高跟鞋形式多样,花里胡哨,会诱导女孩们沉醉于享乐与攀比当中。所以,女学生该主动对高跟鞋说不的。 禁止男士穿高跟鞋,就当前来看,就跟禁止女人剃光头一样,带有那么几分荒谬与可笑。然而,女教师的高跟鞋却并没有禁止。主要原因在于,她们已经成年,有权享用高跟鞋上的舞姿与漂亮。可是,她们却忽略甚至遗忘了高跟鞋上的引导和教育。特别是对于当前的高中生而言,谁再把他(她)们当成单纯无知的孩子,谁就注定要去当单纯无知的孩子了。这一群人,他(她)们在迅速成长,也在迅速模仿;他(她)们在迅速发展,也在迅速沉沦;他(她)们在迅速成熟,也在迅速庸俗。在他(她)们面前,所有的一切都会被涂上教育的色彩,与他(她)们有关的一切都与教育有关。所以,年轻的女教师,在同样年轻的校园里应慎用高跟鞋。 相比而言,大学校园里就没这么多禁忌了。不管是女学生还是女教师,高跟鞋都会是她们的常伴,而且年轻的高跟鞋的美丽常常压住了略显苍老的高跟鞋的学问。因为,在女人那里,学问往往要将第一把交椅奉给美丽。 大学时,一位女性朋友曾自豪地跟我讲,她的舍友和同学总说她很女人。当时,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她的高跟鞋,再整而观之,确是很女人,会令男人动心的那种。然而,却缺乏年轻女性应有的阳光般灿烂的气质。因为,她浑身上下透不出文化的气息与教养的品格。 一位不喜高跟鞋的女性朋友曾对我说,她若不穿高跟鞋,母亲就不让她出门。原因可能在于,那位女性朋友还是单身,但年龄却已不小。其母的苦心,我想自己是能体会一二的。母亲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儿打扮的漂亮一些出门。因为,有句话这样说不美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不对。可见,高跟鞋是表面的,深层的意味在于:女性如何打扮自己,如何面对他人,如何与人相处。 但也有一个看似相反的例子。我新交的一位女性朋友跟我说,她在过去的两年里很少穿高跟鞋。原因在于她的男友不够高,她不想给他压力,她也抱怨说嫌自己长的过高。这种女性,我想是值得尊敬和喜欢的。因为,这不仅表现出她的深情,也体现出她放低姿态的人生信条。 然而,男人却都是喜欢高跟鞋的。准确地说,男人都是喜欢见女人穿高跟鞋的。高跟鞋托起的身段令男人注目,高跟鞋敲起的声响令男人心碎。弱柳扶风的身姿不是摇在空气里,而是摇在男人的梦里,将一段整齐平淡的梦摇得乱七八糟;叮咚撞响的声音不是敲在地板上,而是敲在男人的心里,将一颗完整平静的心敲得支离破碎。女人可能深谙这一点,所以,即使磨掉皮,扭断骨,也要登上高跟鞋,来教育男人。有人说,这是男人好色。这种指责,跟指责女人爱美一样幼稚可笑。色,美好的物质世界也。男人好色,女人也喜欢。但女人只喜欢男人对她一人好色,可这也只能是嘴上骗骗自己而已。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4115 次阅读|1 个评论
机器人WALL-E
mqjiang 2008-9-30 20:11
前段时间,看了著名导演Andrew Stanton执导的动画片WALL-E,也称为机器人总动员.看完后,心情久久没法平静下来,导演高超的表现手法,影片背后的社会意义,深深得震撼了我. WALL-E: 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 -- Earth. 中文翻译:地球垃圾分装员. 下图就是机器人WALL-E: 故事情节: 2700年,由于人类无度的破坏环境,地球此时已经成为漂浮在太空中的一个大垃圾球,人类不得已移居到太空船上,并且聘请Buynlarge公司清除地球上的垃圾,等待着有一天垃圾清理完重新回到地球上。   于是Buynlarge公司向地球运送了大量机器人来处理垃圾,但是这种机器人并不适合地球的环境,渐渐的都坏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机器人还在日复一日的按照预定程序捡垃圾。显然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么过了几百年,机器人收集了不少人造的物品,其中最让它喜欢的是一盒录像带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歌舞片《你好,多莉!》(Hello, Dolly !)!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孤独的机器人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它渴望有人来陪陪它,除了那只整天跟着它的小蟑螂。有一天一艘飞船差点落在它头顶,一个漂亮的女机器人Eve来到地球负责搜索绿色植物,以确定地球是否符合人类居住,以便移民太空船返回地球. 下图是机器人Eve: 捡垃圾的机器人WALL-E一眼就爱上了Eve,但是Eve却执着于指令,寻找着绿色植物.在WALL-E的帮助下,它们终于找到了一颗: 但是绿色植物的找到,也意味着Eve必须离开地球. WALL-E面临着抉择,是随着Eve和飞船离开地球,还是继续按照预设的指令把垃圾捡下去。当然它最后选择和Eve一起离开,飞向太空,不过好戏才刚刚开始. 移民飞船上的电脑主机,已经习惯了几百年来对人类的发号使令,不想放弃对人类的控制. 于是,千方百计毁掉植物. WALL-E和Eve展开了与主机的对抗.在对抗中,Eve也逐渐爱上了WALL-E,最后它们保住了植物,使人类重返了地球. 但是, WALL-E却深受重伤,芯片破坏. 换上新芯片的WALL-E,恢复了初始状态,又重新开始清理垃圾..... 而Eve想方设法让WALL-E恢复记忆,重新认识自己. 幕后制作: WALL-E》勾画出一幅前人没描绘过的全新人类未来图景,影片的前三分之一没有对话和音乐,只有WALL-E发出的机器声和反复播放的《你好,多莉》电影里的声音。 一次冒险的尝试   将一个反传统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传统的电影当中,这就是由迪斯尼和皮克斯联手制作的最新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所遵循的理念,讲述了一个与寂寞和孤独为伴的科幻故事,主角是当人类遗弃了地球之后、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机器人WALLE。然而,制作这样一部非常规的科幻影片,却让皮克斯承担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因为WALLE不仅不会说话,也没有办法做出任何明显的面部表情,也就是说观众只能通过他的行为或发出来的电子声响,来猜测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样的设定,不知道会不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正在观看默片的无聊感,不过影片的编剧兼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却认为,这可以让整个观影过程具备更多的潜在乐趣。 将语言抽象化   如果说WALLE与《星球大战》系列中的机器人R2-D2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他的恋人伊芙,在设计上则很大程度借鉴了苹果系列的产品,安德鲁斯坦顿表示:我们一直用类似的比喻去形容《机器人总动员》的两个机器人角色WALLE是一台脏兮兮的拖拉机,而伊芙则是奔驰中的梅赛德斯所以,伊芙在形象上代表的是电子产品最先进的科技,我们在她身上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平滑、无缝、能够隐藏所有运动部件的衔接技术。 下面是一些剧照: 影片中让我感动的一些细节: 1. WALL-E能善待一只到处惹麻烦的小蟑螂,与它和平共处,喂它食物,而我们人类呢?又是如何对待一些小动物的? 2. WALL-E拣到了一只装着钻戒的盒子. 它看了看钻戒,扔了.看了看盒子,盖子居然能上下翻动,于是就收藏了. 3. WALL-E的指令只是拣垃圾.但是,当它在垃圾堆中看到一颗绿色的植物的时候,它本能把植物带回家养了起来.就是这棵幼苗最终拯救了人类.而我们人类自己呢?明明知道植物的重要性,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还是该砍的砍,该占的占,该伐的伐.....最终使地球成为了垃圾场,也使自己失去了家园. ......... 里面的感人细节还有很多,极力推荐朋友们都能去看看.对于心灵绝对是一种洗涤.
个人分类: 天马行空|6651 次阅读|3 个评论
迷茫与求索:齐秦“九个太阳”
热度 1 刘玉平 2008-9-15 11:58
九个太阳 词曲:齐秦 演唱:齐秦 URL: http://mp3.chyichin.net/03/01.mp3 在一条黑暗的山谷里下着传说中的黑雨, 无垠的旷野之中一片干裂大地。 在夜的世界里袭来的是阵阵的热风, 黎明泛红的天空中燃烧着九个太阳。 喔!喔!九个太阳。 喔!喔!九个太阳 在没有理想的土地上住着一群陌生的人, 不知道什么是笑,什么是眼泪。 在内心的世界里他们从来不关心别人, 漠然无知的眼瞳里燃烧着九个太阳。 喔!喔!九个太阳。 喔!喔!九个太阳 * * * * * * 迷茫与求索:齐秦九个太阳 刘玉平 (2008年9月14日) 《九个太阳》这首歌曲作为齐秦于 1986 年推出的《出没》专辑的主打歌,运用硬摇滚曲式,与《狼》、《垭口》等,同为齐秦狂野不羁风格歌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在大学时期、乃至现在最为喜爱的齐秦的歌曲之一。每当面对现实的困惑与迷茫时,这首歌便时常不由自主地飘荡耳畔,唤醒心底那一丝依稀残存的愤青情结 歌曲里那种深沉中的呐喊、幽怨中的迸发,彰显了青年时代齐秦颇具血性的特点,抒写其内心深处对晦涩现实的迷茫与求索。这张专辑中的大多数歌曲同稍后出版的《冬雨》一样,曾经在国内引进的《狼 II 》专辑中出现过,由于音调高亢、歌词意境深邃等因素,而未能象《狼》、《花祭》等歌曲那样广为传唱。 首先是吉他率性的扫弦,一个小节后融进键盘等电子乐器,在前奏最后一个小节切入了强劲的鼓点,烘托出几分迷茫与酸涩的意境。伴随清晰的鼓声、率性而华丽的吉他和键盘,以及简明而悠远的贝司等乐器所营造的激情氛围,齐秦用高亢激越、清新自然的歌声,演绎着发自心灵深处的质疑与呼喊,几分酸楚、几分疑惑、几分愤懑、几分叛逆。间奏部分,清晰的鼓点与迷绚的吉他,编织出的一种彷徨与追求交织的气氛。歌词巧妙地借用了后羿射日的传说典故,简洁而意境深远;编曲采用两段再现式,在反复中不断深化意境;齐秦在某些具体的音符表现上,不拘泥于乐谱,而是采用调式和声的演绎方法,较好地展现了高亢宽广的音域和收放自如的特质。 齐秦20年:音乐之狼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990 图片 URL : http://www.chyichin.net/photo/photo_cd.html ***** 八十年代中期是台湾政治历史中具有特殊意义 的重要时期。具体参见百度知道之台湾政治发展词条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408287.html?si=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268 次阅读|7 个评论
你是哪棵葱?
考槃在涧 2008-9-1 11:01
网络真是个疯狂之地,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文章会有谁看,得到什么样的评价,这样也好,一片和谐不是我所喜欢的。 在安年老师《 就所谓删除评论帖子一事答评论人: KKK 》那里看到这个极品评论人的发言,让我哑然失笑。尤其是最后那几句话:大家脑容量都是 1 公斤多点 , 你不弱智 , 别人也一样 , 凭什么谁对谁错 ? 哪科葱啊你 ? 中共常委还是军委副主席 ? 且不说这个人的评论总体就让人一头雾水,最后这几句话更是笑料百出,首先哪科葱就有一个错别字;同时这句话的逻辑更是大错特错,他首先说大家脑容量都是 1 公斤多点 , 你不弱智 , 别人也一样 , 凭什么谁对谁错 ? ,最后又说中共常委还是军委副主席 ? 咦,难道中共常委或者军委副主席的脑容量就更大一些? 虽说我们常说不因人废言或不因言废人,不过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做这些事。我们往往习惯于认为,平民老百姓能够想到的,高层也能想到,而平民老百姓不能想到的,高层多半能想到。我们经常认为,权力的高位者,就是要比普通人特殊一些,智力要发达一些,见解要深刻一些。我不知道让一个普通人西装革履蒙着头,把伟人的演讲稿读一遍会是什么效果? 我们甚至习惯于把高层的昏招冠以种种理性的理由,认为那一定是有他们自己的考虑;我想文革中很多人是盲从,更多的人恐怕是被伟人过去的成功砸晕了头。 小时候住在乡下,经常到田间打兔草。有时候我们几个玩伴会做点坏事,比如从人家的地里偷点嫩蚕豆,放在竹筒里烤熟了吃,就放点盐和地里的葱。有时候竹林周围没有葱地,四野的坟头上倒是有不少野葱。我就拔了洗干净团成一团塞在竹筒里口,烤起来非常的香。玩伴知道是坟头拔的葱多半不肯吃,我也不告诉他们,一个个吃得喷香,成长得也健康活泼。其实他们也知道地里的葱是用人畜粪便浇灌的,就是始终不大能接受在坟头长的野葱。反正我倒是觉得坟头自然生长的野葱更香些。 我不知道长在皇家园林里的那几棵葱会不会更香,我没有吃过。按照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来看,应该没有区别。 人当然要比葱特殊很多,人的天赋固然不同,后天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职业职位等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影响都很大。客观来说,人还是有聪明与愚蠢、深刻与浅薄、理性与冲动之分。不过我坚信一点,天生某才必有用,任何一个人必然在某一个方面有独到之处,也许他说的话 99% 都是错的,但是我更愿意看到他对的那 1% 。 如果你全盘否定掉你看到的东西,其实你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因为你没有从别人的观点那里学习到任何东西。先从别的葱那里学习到新东西再对葱保持怀疑,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长得更好。 哪棵葱是比较典型的因人取言,因位取言思维,比较接近当初的两个凡是。这种对权力的崇拜,对思想的漠视心理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在客观上起桎梏作用。它把社会的发展交给一两个人,把思考和说话的权利交给一两个人,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因此将最终走向单一化。这让社会犯错的可能性变得非常之大,整个社会将处于危险和不安之中。这样的社会看起来非常之稳定和谐,因为所有人的思维都是一致的,但其实质是非常之不稳定,因为只要一个人错了,那么所有人都会错。 葱不是炒菜做饭必要的材料,不过很多菜放点葱还真是很香,一般我炒菜葱姜蒜都会放,我可不会管我切的是哪棵葱。 那么,当你用哪棵葱思维质疑别的葱时,你是哪棵葱?
个人分类: 哲思|5199 次阅读|14 个评论
歌曲“永远不回头”祝奥运:青春励志宣言
刘玉平 2008-8-8 16:41
青春励志宣言:歌曲永远不回头 永远不回头是台湾影片《七匹狼》的主题歌。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十八前的 1990 年,当时小刺猬还是菁菁校园里孜孜求学、思考人生、从懵懂少年走向成年的一个瘦小身影。通过这首歌曲,我知道了 张雨生、王杰、邰正宵和姚可桀等四位实力型歌手。虽然过去了十八年,听过了无数的歌曲,它依然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 现在听这首歌,除了重新唤醒依稀未泯的雄心壮志,还有对人生沧桑的许多遗憾和感慨 这首歌曲的创作由台湾流行音乐教父级的二陈联袂操刀,由当时刚刚在歌坛上展露头角、并在该影片中出演的四位年轻实力唱将共同演绎,词、曲、唱三者俱佳,编排也非常成功。歌曲在悠扬激越的伴奏引导下,第一段首先是王杰那成熟而略带沧桑的声音,接着是邰正宵那唯美而绵厚的唱腔,随后是姚可桀粗犷而深沉的嗓音,最后是张雨生那青春而激昂的张氏高音。第二段首先由张雨生承接演绎着几分豪情与骄傲,接着是姚可桀坚定和执着的呐喊,随后是邰正宵沉稳绵延的向往与热情、最后是王杰那渗透一丝酸涩而永不言弃的执着。伴随急促而昂扬的鼓点,是宣言式高亢激昂的四人合唱。 《七匹狼》是由有台湾的王晶之称的朱延平导演的一部青春偶像派电影,这部电影是很多歌手(及组合)触电的第一次:王杰,张雨生,星星月亮太阳,东方快车和邰正宵。朱延平非常善于借鉴他人成功的模式,涉足的题材广泛。但他的影片大多叫座不叫好,拍了二十几年的戏,从来没有染指过金马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台湾电影市场的 70%以上 被港片垄断,台湾土产电影仅供点缀。朱延平的很多电影是上映了以后才知道卖座的情况如何,而当年拍《七匹狼》时还未上映就知道一定会大卖。果然,在 1989 年票房前 10 位的影片,台湾产的仅有两部,《七匹狼》就是其中之一。电影里的许多首歌曲非常好听,如永远不回头、如果你冷和上帝也会哭泣。这些歌曲与影片的配合,可以称得上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以这首宣言式的励志歌曲献给来自五大洲的所有运动员,祝愿你们在赛场上燃烧起青春的激情,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彰显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只要展现了您自己,人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附永远不回头歌词: 永远不回头 电影七匹狼主题歌 作词:陈乐融 作曲:陈志远 演唱:王 杰 张雨生 邰正霄 姚可桀 王:在天色破晓之前,我想要爬上山巅,仰望星辰,向时间企求永远。 邰:当月光送走今夜,我想要越入海面,找寻起点,看誓言可会改变。 姚:年轻的泪水不会白流,痛苦和骄傲这一生都要拥有。 张:年轻的心灵还会颤抖,再大的风雨我和你也要向前冲 合:永远不回头,不管天有多高。忧伤和寂寞,感动和快乐,都在我心中 永远不回头,不管路有多长。黑暗试探我,烈火燃烧我,都要去接受 永远不回头! 张:在天色破晓之前,我想要爬上山巅,仰望星辰,向时间企求永远。 姚:当月光送走今夜,我想要越入海面,找寻起点,看誓言可会改变。 邰:年轻的泪水不会白流,痛苦和骄傲这一生都要拥有。 王:年轻的心灵还会颤抖,再大的风雨我和你也要向前冲 合:永远不回头,不管天有多高。忧伤和寂寞,感动和快乐,都在我心中 永远不回头,不管路有多长。黑暗试探我,烈火燃烧我,都要去接受 永远不回头! 歌曲永远不回头URL : http://bt9.lonelylive.cn/BzJVNAc1XDwHN1Q6VG5XP1N6W1hWbFBuUzRVdgAoVXIEMQZ4VDAKM1I7Vm4Fe1dWAhQFegNgAGYCLVU9U2wHeQc5VTMHMFxmBz5UMlQ8VzRTMltpVmVQNFNkVTUAP1U8BDQGb1RiCmpSNlY1BTtXMwIxBWQDZQBjAjpVPVNiB2A=.wma 电影《七匹狼》海报, URL : jason25c.spaces.live.com/ blog/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508 次阅读|3 个评论
齐秦20年:音乐之“狼”
刘玉平 2008-8-2 10:18
狼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动物,桀骜、顽强、冷峻、独特 20 年前,他在大陆发行的第一张专辑《狼 I 》( 1988 年 5 月版),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掀起了凌厉旋风,正式宣告了国语流行音乐时代的来临。他就是齐秦 齐秦 20 年:音乐之狼 刘玉平 2008年8月2日 对于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中期出生的人而言,齐秦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尽管之前,台湾的 邓丽 君、刘文正、苏芮,大陆的郭峰、崔健和程琳,香港的张明敏等人,已经掀动了国语流行音乐的帷幕。国语流行音乐真正火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齐秦。在广为认可的 影响六十年代中期七十年代中期一代人的十首经典的 流行 歌曲中, 以《狼》和《大约在冬季》, 齐秦一人独占了两首。 他的歌曲跨越虽狭犹宽的海峡,引领了一个时代、诠释着一种精神。 齐秦的声音高亢嘹亮、清丽婉转、收放自如、自然顺畅,流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释放着一种桀骜独立的叛逆精神。齐秦唱歌时头总是微微向上抬着,他曾在回答一台选秀节目主持人的问题时说,你知道狼啸的时候是什么姿势?抬起孤傲的头颅,望月长啸,我的歌一般高音比较高,就要摆这个姿势。他的歌曲,不论是民谣,还是抒情摇滚,抑或是情歌,都是用他那天然而成的演唱技巧,释放着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齐秦是一位创作型的全才歌手,在他的早期及巅峰时期,无论创作还是演唱,都达到近乎完美的地步,加上冷俊的形象,一时成为叱咤流行乐坛的风云人物。然而天妒英才,天才多薄命,犹如写下千古传诵之《滕王阁序》的王勃,虽然现在齐秦还不时举办演唱会或参演节目,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齐秦象一颗耀眼的流星渐渐远去。他已经四十八岁了,他在多年以前就已显得江郎才尽,在创作上陷于停滞,近几年来更是没有一首像样的歌曲,唱功雄风不再,嗓音沙哑生硬、表演乏善可陈。 伴随着齐秦的歌声,我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为人夫父,而今已步向中年。在重品齐秦歌曲的时候,时常不禁质疑,是齐秦选择了音乐,还是音乐选择了齐秦;更不禁感慨,韶华若斯、岁月无情 齐秦歌曲的分类及主要代表作: 一、 民谣 这些歌曲大多为吉他伴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的吉他畅销,齐秦可以说是居功至伟。这些多属于齐秦早期的作品,一个人、一把吉他,低吟浅唱,几分青春的冲动、几分未泯的纯真。他的风格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校园歌手,如老狼、水木年华等。 代表作: 《外面的世界》 、《异乡游子》、《在遥远的天空底下》、《玻璃心》、《你是天上最遥远的那颗星星》、《踏上开往南方的车》、《冬雨》、《太阳雨》、《一面湖水》、《水岸》、《离家的路》、《岁月的休止符》、《纪念日》等。 二、 抒情摇滚 抒情摇滚是齐秦开创的歌曲风格,是比较有深度的一类,也是他歌曲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类别。这些歌曲或揭露黑暗,或表现桀骜不驯的性格,或抒发对理想热烈而不懈的追求。齐秦处于巅峰时期的这些歌曲,嗓音高亢亮丽,富有张性和穿透力,情感把握到位,把这些歌曲演绎得炉火纯青,往往能带来心灵的共鸣与震撼。可惜时异境迁,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一类歌曲并不很了解,也很难会有那个时代背景下特有的感受。 抒情摇滚这一流派,依旧在流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很多男歌手或多或少地借鉴了齐秦的风格。比如, 前几年火爆过一段的刀郎(罗林)就可以看到不少齐秦歌曲的影子,简洁明快的伴奏配曲、高亢抒情的曲调、天然无饰的唱腔,不过刀狼的歌曲溶入了许多新疆民族音乐的元素、声线更显苍凉。 代表作: 《狼》 、《九个太阳》、《垭口》、《狂流》、《自己的心情自己感受》、《边界》、《荒》、《自己的沙场》、《巡行》、《飞行鱼》、《命运的深渊》、《不必勉强》、《战鼓》等。 三、 齐式情歌 这一类歌曲大多不是齐秦本人的创作,但是齐秦凭借对歌曲深刻的理解、娴熟的把握和完美的嗓音,加上用独特的齐式演绎风格,把这类艺术性稍低一点的歌曲,依然把其中的许多首唱得柔情似水、家喻户晓。 代表作: 《大约在冬季》 、《原来的我》、《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夜夜夜夜》、《这一次我绝不放手》、《别在窗前等我》、《无情的雨无情的你》、《我该拿什么爱你》、《爱情宣言》、《悬崖》、《往事随风》等。 四、其他歌曲 这些基本属于齐秦后期的歌曲或翻唱歌曲,虽然他努力尝试适应时尚的潮流、对原有曲风进行改良,或是包含着对生命追问的抒情摇滚,或是渗透着纯真与迷茫的校园民谣,有些新歌演绎得也很好,比如《蜉蝣》、《呼唤》、《火柴天堂》和《真的是我》。但是 面对流行音乐多元化和岁月沧桑的现实,包括他那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那日益衰退的唱功、他那依旧孤傲的性格,年近五十的齐秦早已无力回天,渐渐回归平淡,留下的更多是无奈的伤感 代表作: 《蜉蝣》 、《月亮代表我的心》、《呼唤》、《真的是我》、《袖手旁观》、《火柴天堂》、《一无所有》、《一场游戏一场梦》等。 兼以此文纪念小刺猬大学毕业15周年! 主要参考文献: 齐秦 20 年 http://news.baidu.com/f/17/qiqin.html 齐秦歌友会 http://www.chyichin.net/ 齐秦:音乐点燃生命 http://tieba.baidu.com/f?kz=305128855 图片来源: tieba.baidu.com/ f?kz=334616327 附:影响六十年代中期七十年代中期一代人的十首经典歌曲 (歌曲清单据 http://myjw.blogchina.com/4554567.html ) ( 以下歌曲链接较顺畅,欢迎下载欣赏 ) 1 、苏芮 《酒干倘卖无》 http://203.192.6.43/2004-03/18/73dc92ab34e64058b49b7cb124e89a75.mp3 2 、齐秦 《狼》 http://podcache.cctv.com/published1/2007/06/08/pub1181264407261.mp3 3 、齐秦 《大约在冬季》 http://59.42.177.232/jkx/CLASS/01jx/movie/mp3/dong.mp3 4 、王杰 《一场游戏一场梦》 http://www.daoming.net/bbs/songs/ycyxycm.mp3 5 、童安格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http://content.12530.com/cmsdata/batchmusic/20080123/lc4MSodR.mp3 6 、赵传 《我是一只小小鸟》 http://content.12530.com/cmsdata/batchmusic/20080128/E809jlLx.mp3 7 、姜育恒 《再回首》 http://xly.hgxy.com.cn/yinyue/zaihuishou.mp3 8 、潘美辰 《我想有个家》 http://wolong1968.home.xgwz.cn/myhome/images/wxygj.mp3 9 、张雨生 《我的未来不是梦》 http://cr100.cn/study/03.mp3 10 、郑智化 《水手》 http://xc.sues.edu.cn/gqjd/%e6%b0%b4%e6%89%8b.mp3 * * * * * * (歌曲《狼》,词曲、演唱:齐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78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带着爱上路
suqing1961 2008-7-31 08:58
鹿 国 治 人为什么要写诗?对这一从创作的动力系统出发来探讨诗歌的问题,古往今来有数不清的诗人和哲人,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答案。 而苏青在《爱的交响》这部诗集中给我们提供的答案则是:不要说我是在这里 / 盲目地歌唱 / 我的诗 是心底的爱 / 奏出的交响。 ( 《太阳》 ) 因为心底有爱,所以诗人写诗,这种心底的爱是诗人创作的根本推动力,整部诗集漩流着的正是一个爱字。 鲁迅说过:创作总根于爱。而雨果在给未婚妻娅代尔付谢的信中也曾明确地宣告:诗,这就是爱。正所谓:能爱能憎始为诗,无私无畏即自由。可以说,诗人的心,就是一颗爱心;爱在哪里中止,诗便在哪里消失;诗的哲学,就是爱的哲学。 有两种特别强烈的爱都集中表现在第一辑《浪漫之歌》中,这就是男女之爱和亲子之爱。无论是作为一种题材或是一种文本,在文学中爱情诗都是最古老的。苏青的爱情诗给我们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个真字。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 《渔父篇》 ) 确实,诗人必须敞开肺腑,说真话,抒真情,这才能以已之情动人之情,与读者心心相印、情情相亲。如《感情》:是哪一次约会 / 数着天上的星星 / 星星数着我们的眼睛 // 是哪一回争执 / 噘起娇野的怨气 / 怨气交流体谅的温馨 // 是哪一段别离 / 吻热红红的希冀 / 希冀烘干感伤的泪滴即便是猜出来了 / 又怎能分得清 / 哪一个是我 , 哪一个是你。感情真挚清纯,如一股山泉,汨汨地流过人的心田。爱情的纯真美感,沁人心肺。 关于亲子之爱的主题,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麻雀儿》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生动的艺术典型;老麻雀为了保护自己失落在地上的幼子而冒着生命危险与一只凶恶的大狗相对峙有感于此,屠格涅夫慨然写道:爱,我想比死的恐怖还要强烈。全靠这个,全靠爱,生命才得以团结和进步。这说明亲子之爱永远是一种强大而执着的情感力量,作为理性动物的人类,当然也不应回避。集中写亲子之爱的诗不多见,却很有特色,如《童趣》:天空闪过 / 一颗流星 // 女儿舞着小手枪嚷道 / 那是我打下来的;妈妈 / 月亮是不是 / 我白天飘失的气球;爸爸 / 天上补满了星星的补丁 / 明天肯定不会下雨。写得玲珑剔透,童趣盎然,其舔犊之情也跃然纸上,而且童心童贞、情趣理趣皆融为一体,又启人无限遐思 我以为,这里涉及到诗歌创作的一个根本问题,即:现代人诗歌写作要否重新估价存在于人类童年的原始思维?所谓原始思维,是指由动物向人类文明转化的漫长的史前人类的思维,尤其是指图腾文化和神话文化两大发展阶段的人类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最基层阶段。原始思维最根本的特点是互渗律: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同一的,人绝不高于或优于任何客体,人与天地万物之间能相互渗透,自然地溶于一体,人能接受山、水、花、鸟的信息,山、水、花、鸟也能感知人的意念。也就是说,原始人类内心充实,富有情趣,和儿童有许多相似之处;小花、小草、小狗、小猫都是他们的伙伴,都有生命,有灵性,人与物之间都能进行丰富而广阔的交流和充分而深入的互渗。正是这样一种思维状态,使得原始人类和儿童一样,能够相当自由地往来于物我之间,与自然万物无挂无碍地应和酬答。这种心灵状态,其实就是老子所说的素朴,庄子所说的天放。现代人由于满脑子都是概念、抽象、逻辑,很难做到物我相亲,很难与天地万物进行自然自发的应和酬答。而苏青的一颗爱心既真又纯,所以,他才能写成这首《童趣》,所以他才能具有星星是我打下来的,月亮是我白天飘失的气球儿童一般原真的思维。苏青的创作启示了我们:作为人类思维低级阶段的原始思维虽然早已被跨越了过去,但是作为一种最底蕴的思维模式,作为一种最富艺术内质的原始思维,将会不断地在现代诗歌创作中被唤起,被复现。 最好的诗人,都是最富于爱心的人,都是能够把人类固有的男女之爱、亲子之爱普泛化、对象化到自己的整个生命旅程中去的。苏青的一颗爱心正是这样:博大、宽厚,他用这颗爱心去感知整个世界、体验整个人生。第二辑《潇洒之曲》,是诗人生命的纪游或随笔,是诗人博大宽厚的爱的心曲。在《青春无悔》中,诗人这样写道:新鲜活泼的倩影 / 时有挑剔在背后 / 指手划脚 / 还有什么比这 / 更高兴和难过 / 倘若 生者如同死者 / 不再遭世人的数落 / 我宁愿再次投胎 / 决不团着身子活着。若非爱得真诚,爱得执着,爱得博大,何来这青春无悔的宣言? 苏青如此热爱生命、热爱青春,他也必然会热爱着整个大自然的山山水山。诚如王国维所译《心理学概念》中所言:由历史之所示,则知同情始于小范围,而渐扩于大范围者也。各小范围 ( 家族、国家等 ) 皆与大范围相关系,其终遂及于一切之生物及自然之全体。诗人在游览湘西时写道:武陵美景秀可餐,游人到此胃口张更喜天门云洗面,宴罢群猴喊再见。武陵饱览魂已醉,再饮黄山也无味。这是一首用旧体写成的山水诗,却写得意趣盎然,秀色可掬,洋溢着对自然山水的深爱之情。 第三辑《沉思之乐》,有政治抒情诗,有讽刺诗,还有哀悼诗。它们共同的主题就是思。有几首写得机智和精彩,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如《历史》把历史比作为年代久远的湖,有人来打水漂:湖水吐出一串谜语 / 湖底翻上一股淤泥 / 于是又有一群人坐下来 / 讨论湖水如何演变的问题。这首诗颇富理趣,哲理和形象浑然溶为一体,如盐入水,有味无痕。它以一种整体、高空的视角,透视了历史的一个侧面。还有一首《舌头》,把那专门制造新闻的舌头,比作搅拌机:搅出了多少冷嘲热讽 / 搅出了多少流言蜚语。全诗仅三行,却有弦外之音。看来,三寸不烂之舌有时候会变成戕害人类的一大公害,值得引起人们深长思之。这一辑的《哀歌》写得也很有特色,它这样挽一因失恋而跳楼自杀的青年:二十三米高的楼房 / 摔碎了母亲二十三年养育的希望,爱 / 教我们珍惜一切 // 你却因为爱 / 而什么也不爱,你的头颅抢地的热血 / 空染了秋风中的落叶。诗写得凄婉动人,象一声声喟叹,象一圈圈波纹。 第四辑《即兴之调》,是诗人应答酬唱的即兴之作,其中亦不乏妙趣横生者,如《赠德语教师联》:共叙情谊何妨用汉语德语 / 同称朋友不必分东方西方。 总之,整部诗集都印证了:深藏于苏青胸中那博大而真诚的人类之爱,是其诗歌创作的根本动力。 诗如其人。 1993 年秋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由中国新诗研究所主办的 93 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与苏青被分配住一个房间。说来也怪,刚见面我们就有一种一见如故之感,当天就谈到深夜而毫无倦意,三五天会议下来,我们竟成了一对老朋友。两个多月后,苏青将他的《爱的交响》寄给了我,我又惊又喜:我只知道他是北京理工学校大学毕业留校的研究生,深谙自然科学,现在我才看清了,原来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诗人。至于我当初与苏青相识为何有一见如故之感?这个过去我没有细想过的问题,现在终于有了答案,这《爱的交响》诗如其人,人如其诗,是诗人那充满了既真诚博大的爱心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刚见面时苏青那深邃而清澈的目光:如夜,如海,如上帝的目光;如泉,如溪,如清纯的水晶,我却能与这目光进行心心相印的内在交流今天,我又来为《爱的交响》作序,不知这是必然中的偶然?还是偶然中的必然? 裴斯泰洛齐说过:爱的启示,就是世界的救赎!爱是缠绕大地的一根韧带。苏青正年轻,心中有爱,笔下有诗,带着爱上路吧!去涉过人生的大河小溪,去徜徉世界的山山水水 1993 年 11 月于济南 (鹿国治:山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
个人分类: 诗联拾趣|4501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50项科技事件(下)
suqing1961 2008-7-22 09:37
苏 青,陈广仁,齐志红,朱 宇 本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08年第14期 0 引言   为响应庆祝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所开展的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系列评选活动,本刊编辑部根据下述6条原则,评选出50项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事件(以下简称科技事件):① 入选的科技事件为中国在科学、技术或工程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或重大进展;② 入选的科技事件为中国政府组织制定的重大科技政策,或实施的重大科技计划,或召开的重大科技会议;③ 入选的科技事件为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开展的重大活动,或实施的重大工程,或发生的重大事件;④ 入选的科技事件必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境内所发生的;⑤ 入选的科技事件要求具备构成事件所需的如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等相应要素;⑥ 入选的科技事件已对中国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评出的50项科技事件分为科技成果、科技政策和科技活动3大类,其中科技成果类24项、科技政策类12项、科技活动类14项。2008年第13期《科技导报》简要介绍了24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内容和社会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期《科技导报》将介绍12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政策、14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活动的内容和社会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 12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政策   评选出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科技政策共12项,按政策制定(出台、实施)前后顺序排列为:① 提出向科学进军口号并制定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② 文革期间错误开展科学批判;③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政策的实施;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⑤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⑥ 863计划实施;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⑧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⑩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1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12)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 1.1 提出向科学进军口号并制定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订了新中国第一个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任务,对全国科研工作的体制、现有人才的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做了一般性规定。《规划》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5年完成,从而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原子能等一批新兴科学技术领域,促成高能物理等一系列新学科的研究陆续开展,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但解决了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科技问题,还奠定了一套对项目、人才、基地、体制统筹安排的科技政策理念与模式,对中国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乃至后来的科学技术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1.2 文革期间错误开展科学批判运动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错误地开展了一系列批判自然科学理论中各种所谓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等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尤以文革期间的批判为甚。这些批判运动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与当时的政治运动紧密联系,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形式,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给广大知识分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使中国的科技事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 1.3 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政策的实施   1977年8月,邓小平在主持科学和教育座谈会时指出: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对派遣留学生问题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1978年7月11日,教育部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的数量的报告;同年12月26日,改革开放后的首批留学人员起程赴美。1979年,教育部、国家科委、外交部联合发出通知,试行《出国留学人员管理教育工作的暂行规定》和《出国留学人员守则》。1993年,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被写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 。从1978年到2007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出国留学人员为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 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简称《专利法》)。此后,《专利法》又经过了1992年第一次修正,2000年第二次修正,使之更加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西方国家单纯实行发明专利制度有所不同,《专利法》的颁布和实施,中国形成了对发明的国家奖励和专利的双轨制,使科技创新从此有了法律保障,对于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和推广应用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字,自《专利法》实施以来,截至2008年5月底,该局共受理专利申请431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78万多件 。 1.5《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发布。《决定》认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过去虽有很大发展,但逐步形成的科技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病,不利于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不利于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束缚了科技人员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发挥,使科技的发展难以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必须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决定》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决定》的颁布和实施,开始从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变革原来的科技体制,中国长期存在的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开始逐步得到解决。 1.6 863计划实施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送交了一份关于追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经邓小平亲自批示宜速决断,不可拖延,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于1987年3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领域(后增加了信息技术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经过15年的努力,863计划实施第一阶段取得了如下成就:① 组织建设了一批高技术研究开发中心;② 凝聚、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高技术研究开发队伍,为中国高技术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③ 推动阶段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开始为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做出贡献;④ 突破了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2001年4月,国务院在863计划前三个五年计划成功实施的基础上,正式批准在十五期间继续实施863计划,并选择了信息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等6个高技术领域,确定了19个主题和若干个重大专项为发展重点。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增强了中国科技实力,对中国高新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   1993年10月1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简称《科技进步法》)开始实施。《科技进步法》的制定,旨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将新时期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目标、方针、战略上升为法律,强化了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资源共享,突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明确了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和措施,确立了科研诚信和宽容失败的制度,完善了科研机构管理制度和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从财政、金融、税收、政府采购等各方面构建促进自主创新的制度体系。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它将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 1.8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即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1992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21世纪议程》等相关文件,并承诺要认真履行会议通过的各项文件。此后,中国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支持和帮助下,编制并于1994年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也是中国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 。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相应制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9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简称《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定》颁布后,党中央、国务院又于当年5月26-3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贯彻《决定》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是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继1956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后,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第3个重要里程碑,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 1.10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科普法》是在中国几十年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政策实践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情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规。《科普法》明确规定,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科协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科普法》明确了科普工作的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科普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对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1.1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在从制造、信息产业、农业、能源及其他重要领域到研究机构、大学等若干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纲要》还提出,到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纲要》成为指导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文件 。 1.12 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   2007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简称《宣言》)。《宣言》从科学的价值、科学的精神、科学的道德准则和科学的社会责任等方面宣示了科学的理念。这是在全社会关注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的背景下,由中国权威科学机构首次发表的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宣言》的发布对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发掘人类的理性力量,不断升华人类的精神境界,净化学术环境,建立和谐学术生态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与《宣言》同时发布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 。同年3月23日,中国科协对社会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 2 14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活动   评选出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活动共14项,按活动发生时间顺序排列为:① 中国科学院成立;② 新中国成立初涌现海外科技人员归国潮;③ 中国科协成立;④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⑤ 实施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长政策;⑥ 中国建立院士制度;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建立;⑧ 中国接入互联网;⑨ 中国首个科技产业试验区诞生;⑩ 邱氏鼠药案;(11)中国铁路大提速;(1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13) 太湖蓝藻暴发;(14)2003年暴发SARS疫情。 2.1 中国科学院成立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将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团结在一起,共谋国家科技发展,进一步确立了其学术中心的地位;1956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科学家参与制定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1956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8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8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目前,中国科学院拥有数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技术科学部5个学部,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新疆11个分院,中国力学研究所等84个研究院所。建院近59年来,中国科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取得了诸如两弹一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2.2 新中国成立初涌现海外科技人员归国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生政权的勃勃生机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之情。他们满载希望,怀抱建设祖国的理想,纷纷启程,从英、美、日等国分期分批通过各种途径陆续返回中国,掀起了1949-1956年的归国潮。到1957年,从世界各地先后归国的海外科技人员和留学生共计3000余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海外留学生和科技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以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等为代表的海外科技人员的归国,为新中国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科技力量,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海外归国人员中的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奠基、开拓、发展和现代化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的172人中有158人是归国学者,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人中有21人是归国者 。 2.3 中国科协成立 1958年9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联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统一的全国科技群众团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50年来,中国科协先后召开了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四光、周培源、钱学森、朱光亚、周光召、韩启德先后担任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协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组成,目前主管的全国学会共191个,地方科协(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市、县科协)3141个;另有大量科协基层组织,如乡镇科协(科普协会)3.1万多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4万多个、企业科协1.3万多个、街道科协近8 400多个、高校科协550个 。 2.4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1978年3月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阐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从而澄清了一系列长期束缚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这次大会还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会上发表的《科学的春天》讲话,用激情澎湃、热情洋溢的语言,表达了文革结束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喜悦心情和迎接科学的春天的热切期盼。同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逐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党的科技工作指导思想得以逐步确立,知识分子不再被视为改造的对象,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 2.5 实施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长政策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期,到1969年中国人口已突破8亿,人口剧增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鉴于此,20世纪70年代,中央有关部门号召计划生育,提倡晚、稀、少生育。1978年,计划生育部门提出一对夫妇最好生一个,最多生两个。从1979年开始,中央提出了到2000年要把全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目标,决定在全国城乡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并将人口发展计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2006年11月8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表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中国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 2.6 中国建立院士制度   1984年12月,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决定,拟在中国建立院士制度,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为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严济慈、吴仲华、卢嘉锡、武衡、钱学森于1985年1月写信给中央领导同志,表示拥护并提出建议。1988年11月16日,由严济慈主持召开执行主席会议,讨论建立院士制度问题。1993年10月9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决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程院。实践证明,建立中国特色的院士制度,有利于凝聚中国科技界的精英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出主意、攻难关,有利于组织创新团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有利于激励广大科技术工作者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智慧才干。近年来,针对院士制度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弊端,人们对院士群体的科学道德提出了更高的社会期望,呼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院士制度 。院士大会为其最高组织形式,每两年召开一次。截止2008年6月24日,中国已有69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71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 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建立   1986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通知》,宣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自此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建立后,中国的科学基金工作突破了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经费依靠行政拨款的传统管理模式,全面引入和实施了先进的科研经费资助模式和管理理念,确立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建立了科学民主、平等竞争、鼓励创新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决策、执行、监督、咨询相互协调的科学基金管理体系,发挥了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国基础研究的导向、稳定、激励功能。22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提升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基础研究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 2.8 中国接入互联网   1987年9月14日,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维纳?措恩教授和中国互联网先驱王运丰教授等人在北京联手起草了一封电子邮件,并于当月20日成功发送到德国。这封邮件日后被多数人认为是中国发往国外的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它标志着中国迈出了走向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步。1990年11月28日,中国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国际顶级域名CN,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1994年4月20日,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的64 Kbps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中国从此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中国接入互联网21年来,互联网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9 中国首个科技产业试验区诞生   1988年5月10日,中国首个科技产业试验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即现在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该园区是中国第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20年来,通过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和知识创新,已发展成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和自主创新的高地,成为中国科技园区发展的典范和旗帜,为其他科技园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截至2007年1月,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有54家,这些国家高新区已成为依托于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集中区域。 2.10 邱氏鼠药案   20世纪80年代,河北省无极县农民邱满囤因自制的邱氏鼠药灭鼠有奇效而被誉为鼠药大王,并由此创办了一家灭鼠工厂。1989年8月,邱氏鼠药厂技术顾问汪诚信发现,邱氏鼠药含有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用作杀鼠剂的剧毒品氟乙酰胺;邱氏鼠药尽管灭鼠立竿见影,但后续隐患大,会引发生物链中毒,并造成环境污染危害。1992年5月,汪诚信等5位科学家联名致信田纪云副总理,反映邱氏鼠药存在氟乙酰胺的情况,指出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报道灭鼠大王造成了一些混乱和误解,要求尊重科学事实,保证灭鼠工作的健康发展。1992年8月8日,邱满囤状告5位科学家,认为联名信对他进行了诽谤和侮辱,要求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赔偿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993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宣判邱满囤胜诉。在这一年的全国政协会上,邱氏鼠药案成为热点,290多名政协委员针对此事提案,要求恢复科学的尊严,并由此在科技界引发了一场维护科学尊严的讨论。1995年2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邱满囤败诉的终审判决。同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同意化工部等5个部门联合调查组对邱氏鼠药厂违章生产鼠药的意见,认定邱氏鼠药含有氟乙酰胺,要求药厂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所有产品,含有氟乙酰胺等剧毒物的产品应予销毁。自此,邱氏鼠药案以科学的胜利而告终 。 2.11 中国铁路大提速   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 km、平均旅行时速90 km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由48 km/h提高到55 km/h。此后,中国铁路分别于1998年10月1日、2000年10月 21日、2001年10月21日、2004年4月18日和2007年4月18日又进行了5次大提速。中国铁路经过6次大提速后,铁路运输能力实现了飞跃发展,客运和货运能力大大提高;铁路客货运输产品形成了完善配套的系列;铁路网质量大幅提高,既有线建成时速200 km及以上提速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 003 km;铁路既有线提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无论是一次提速到时速200 km线路里程总量,还是最高速度值,都走在了世界铁路前列 。铁路大提速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时空观,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2.12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   1999年5月2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发布施行。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形成了最高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大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此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或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 。自2001年2月19日首批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至今已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等12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 2.13 太湖蓝藻暴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太湖几乎年年暴发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在环太湖污染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太湖水质尚未得到根本改善,2007年5月底至6月,太湖蓝藻大暴发,导致江苏省无锡市城区自来水水质发生变化,无法饮用,100多万市民一周内没有喝上清洁的自来水。各方面的监测数据显示: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1个月暴发,蓝藻覆盖范围约800 km2,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有关研究表明,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是导致太湖蓝藻频发的重要原因,太湖水域蓝藻的代谢物微囊藻毒素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强促癌性,与太湖地区的几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相关性,环太湖地区已经成为恶性肿瘤高发区 。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再度引发公众对公共环境安全的高度关注。2002年8月6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太湖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选择五里湖等典型区域,开展工程规模的综合技术示范。该项目投入2.1亿元,是迄今为止国家投入最大的环境科技专项。 2.14 2003年暴发SARS疫情 2003年春夏,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中国内地累计报告SARS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防治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SARS疫情的暴发,暴露出了中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存在的若干问题,也引发了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行为与流行病之间关系等科学问题的讨论。SARS疫情的暴发还直接考验并全面提升了中国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机制,也给人们留下了需要长时期思考的许多问题。直至今日,SARS的传播途径仍没有完全被掌握,特异性诊断方法、有效预防手段和治疗药物的研究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仍是中国科技人员需要继续攻克的科学难题。       致谢:感谢那日苏、王鸿生、李大光、敬石开、刘兵、颜实、徐治立、李万刚、孔昭君、蔡荣根等专家学者为本文提供有关撰写资料并提出宝贵意见,感谢吴晓琦、田若松、侯米兰、蔡钢、黄永明、刘静对整理本文所需资料、图片所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苏青, 陈广仁, 齐志红, 李娜. 50项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事件(上) . 科技导报,2008, 26(13): 19-25. Su Qing, Chen Guangren, Qi Zhihong, Li 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26(13): 19-25. 胡维佳. 中国历次科技规划研究综述 .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3, 22(增1): 61-69.   Hu Weijia.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 2003,22(Suppl1): 61-69. 胡化凯. 文革期间中国对于自然科学的批判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13(3): 61-72. 王辉耀. 1977-2004年中国留学人员大事记 //海归时代.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孟禛. 与改革开放同步,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30年 . 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08-06-26. 科技创新的法律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简介 . 天津人大, 2006(5): 39-40. Tianjin Renda, 2006(5): 39-40. 《科技导报》编辑部. 中国公民申请发明专利数量堪忧 . 科技导报, 2008, 26(13): 16.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3):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事记(上) . 中国传媒大学网, http://bcxj.cuc.edu.cn/shiyijie/shang.htm . 863计划 . 863计划网站. http://www.863.org.cn/863_105/index.html . 戴丽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7月1日施行 . 上海科技报, 2008-06-27. 王丽萍. 论中国成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 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7(2): 142-145. Wang Liping. Journal of Shanghai College of Electricity Machinery Technology, 2004, 7(2): 142-145. 科教兴国战略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02/09/content_720066.htm . 王干.《科普法》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 科技与法律, 2005, 2: 9-13. Wang Gan. Science-Technology and Law, 2005, 2: 9-13. 李斌, 杨维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 新华社, 2006-02-09.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中科院颁布《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 . 科学时报, 2007-02-26. 王学健. 28条规章遏制学术不端中国科协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 科学时报, 2007-03-26. 中国科学院简介 . 中国科学院网站, http://www.cas.cn/html/Books/O6121/b1/2002/qy.htm . 刘珊珊. 新中国初期的留美归国学人 . 神州学人, 2005-11-10. 韵 心. 回去: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20世纪50年代留学生归国潮掠影 . 党史文汇, 2008, 5: 10-11. Yun Xin. Materials from CPC History, 2008, 5: 10-1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介 .中国科协网,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7592/10181819.html . 黄永明. 科学的春天30周年 . 科技导报, 2008, 26(6): 8.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6): 8. 钟欣.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累计少生了4亿人 . 新快报, 2006-11-09. 李斌, 卫敏丽. 分析: 中国院士制度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 .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6/06/content_4653903.htm . 吴晶晶, 史竞男. 中国已有69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71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 新华社, 2008-06-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概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 http://www.nsfc.gov.cn/nsfc/cen/jgsz/index.htm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1986-2003) . . http://tech.sina.com.cn/i/2005-07-19/1038666886.shtml . 新闻背景: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 . .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2/02/content_265343.htm . 耿小勇. 灭鼠王邱满囤: 一个农民引发科学争论 . 新京报, 2008-04-14. 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专题 . 新华网河南频道, http://www.ha.xinhuanet.com/xhzt/zt/tlts/index.htm . 科技部.奖励制度 . . http://www.most.gov.cn/ztzl/gjkxjsjldh/jldh2007/jldh07jlzd/200712/t20071229_58143.htm . 《科技导报》编辑部. 蓝藻大暴发 毒性引关注 . 科技导报, 2007, 25(13): 85. 冯长根. 关于SARS的发展与学术动态 (2003年1月-4月19日) . 科技导报, 2003, 21(6): 60-61.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430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50项科技事件(上)
suqing1961 2008-7-22 09:04
苏 青,陈广仁,齐志红,李 娜 本文发表在《科技导报》2008年第13期 0 引言   2008年是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为进一步整体提升全社会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激发公众关注科技、热爱科技、运用科技的兴趣,达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中国科协以发展与责任为主题,面向全社会开展了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等系列评选活动。本刊编辑部在上述活动评选专家组评出30个候选科技事件基础上,补选出20项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事件,由此确定50项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事件(以下简称科技事件)。   本刊编辑部确定科技事件评选的6条原则是:① 入选的科技事件为我国在科学、技术或工程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或重大进展;② 入选的科技事件为我国政府组织制定的重大科技政策,或实施的重大科技计划,或召开的重大科技会议;③ 入选的科技事件为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开展的重大活动,或实施的重大工程,或发生的重大事件;④ 入选的科技事件必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境内所发生的;⑤ 入选的科技事件要求具备构成事件所需的如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等相应要素;⑥ 入选的科技事件已对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刊编辑部确定的50项科技事件,根据评选范围分为科技成果、科技政策和科技活动3大类,其中科技成果类24项、科技政策类13项、科技活动类13项。本文分两次刊载,本期简要介绍了24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内容和社会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008年第14期《科技导报》将介绍12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政策、14项科技活动的内容和社会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 24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   评选出的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共24项,按事件发生前后顺序排列为:(1)钱学森创建工程控制论;(2)首创针刺麻醉疗法;(3)发现并开发大庆油田;(4)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远洋轮东风号下水;(5)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6)两弹一星研制成功;(7)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8)陈景润取得歌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9)南京长江大桥建成;(10)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1)王选组织 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技术;(12)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研制成功;(13)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14)中国首次南极科考;(15)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16)秦山核电站建成;(17)中国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8)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19)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20)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1)三峡大坝建成;(22)青藏铁路建成通车;(23)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24)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完成。 1.1 钱学森创建工程控制论   1954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英文版问世。控制论是关于受控工程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运行的理论,由法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A. M. 安培1834年首次提出;1948年,美国数学家N. 维纳把动物和机器中的信息传递及控制过程视为具有相同机制的现象加以研究,建立了一门新的学科控制论。钱学森第一次用工程控制论这一名词称呼在工程设计和实验中能够直接应用的关于受控工程系统的理论、概念及方法,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工程控制论旨在把工程实践中所经常运用的设计原则和试验方法加以整理、总结和归纳,取其共性并上升至科学理论,使科技人员获得更广阔的眼界,能够用更系统的方法观察技术问题,指导千差万别的工程实践。工程控制论从深度到广度上推动了国际上,尤其是国内的电子计算机技术革命、核能技术革命、航天技术革命和光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并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1.2 首创针刺麻醉疗法   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用针刺麻醉疗法成功实施了扁桃体摘除手术。该疗法随后在陕西、湖北等省市推广应用,涉及90余种临床手术,并以脑瘤摘除术、二尖瓣窄分离术、胃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脾切除术等中小型手术为主。1966年2月,国家科委和卫生部在上海召开针刺麻醉研究工作座谈会,制订了《针刺穴位麻醉研究工作二年规划纲要草案(1966-1968年)》。1970年5月,上海举办了第一期全国针刺麻醉学习班,当时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203个单位开展针刺麻醉,累计病例达57 156例,几乎遍及各科常见手术。1971年7月18日,新华社公开报道的我国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创造成功针刺麻醉称,针麻技术突破了外科手术必须使用麻醉药物的旧框框,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特点;并指出从针刺治疗到针刺麻醉,是我国针灸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使历史悠久的中国医药学大放光彩。针刺麻醉的出现和发展,将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的实质,同时对现代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基本理论学科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198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和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刺研究》上发表的文章,正式被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收录,我国的针刺麻醉和针灸学研究成果被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国。作为文革中的新生事物,针刺麻醉疗法曾在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中广泛运用,并一度被神化 。近年来,有研究者指出,由于缺乏政策上的平衡,一段时期过分强调中医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医学分支和整个医学的全面、稳定、健康发展。 1.3 发现并开发大庆油田   1959年9月26日,在黑龙江松嫩平原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的一口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石油,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特大砂岩油田。大同油田随改为大庆油田,并作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它的成功发现和开发,证实了中国学者提出的陆相地层生油理论和探矿思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当代石油地质学理论,彻底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使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走进了历史新纪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石油工业特色的发展道路 。   1.4 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远洋轮东风号下水   1960年4月15日,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成功的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万吨级远洋轮东风号下水。在此之前,由苏联设计、我国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于1958年11月27日下水。东风号总长161.4 m,船宽20.2 m,船深12.4 m,载重量13 488 t,排水量17 182 t;除柴油发电机组为江南造船厂库存进口货外,全船所有机电设备和各种配套机械都是我国自行研制。从投料到下水,东风号共实现了300多项重大技术革新,改进设计和工艺多达180多项;采用了多种新工艺、新技术,使船台周期一再缩短,全船主要结构焊缝合格率达98%以上,船壳建造成本降低了5.5%。东风号的建造成功,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设计、建造万吨级船舶的先河,它集中反映了当时我国船舶设计、制造水平以及船舶配套生产能力,为我国大批量建造万吨以上大型船舶奠定了基础 。 1.5 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   1962年6月,我国第一台12 000 t自由锻造水压机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试制成功。该水压机由机械工程专家沈鸿领导并主要设计,成为当时机械制造行业中最大的锻压设备。水压机为全焊接结构,采用六缸、四柱、厚钢板焊接结构的横梁,立柱直径近1 m,长17.96 m,净重80 t。国外万吨水压机自重一般均在3 000 t左右,我国自制的这台水压机重量只有2 200 t,高度在同类型水压机中是最矮的。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建成后,扭转了我国所需的大型锻件只得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中国重型机械工业一项空白,为国家电力、冶金、化学、机械和国防工业等部门锻造了大批特大型锻件;建造40多年来,该水压机仍在正常运转,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6年12月30日,中国首台、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5 000 t水压机在齐齐哈尔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一次热负荷试车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锻造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已跨入当今国际领先行列,我国已具备自主生产高端大型锻造机械的能力 。   1.6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发射成功。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   1.7 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5年9月17日,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体牛胰岛素。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3个单位联合组成协作组,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合成工作最终分3步完成:第1步,先把天然胰岛素拆成两条链,再把它们重新合成为胰岛素,并于1959年突破了这一难题,重新合成的胰岛素是同原来活力相同、形状一样的结晶;第2步,将人工合成的B链同天然的A链相连接,这种牛胰岛素的半合成在1964年获得成功;第3步,把经过考验的半合成的A链与B链相结合,最终人工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 1.8 陈景润取得歌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   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歌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即1+2)。该证明结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歌德巴赫猜想1742年由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提出,它包括偶数猜想和奇数猜想两部分,用数学语言可分别简述为:每一个6的偶数都可以表为两个素数之和(即1+1);每一个7的奇数都可以表为3个素数之和。由于奇数猜想是偶数猜想的推论,故证明了偶数猜想就等于证明了奇数猜想。陈景润的证明结果距摘取歌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一步之遥 。1978年1月,《人民文学》发表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描述了陈景润甘于寂寞、不畏艰辛、勇攀科学高峰的感人事迹,重新树立了中国知识分子光辉形象,极大地激发了中国青年对科学技术和科学家的向往、热爱和追求。   1.9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68年12月29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大桥从1956年选址和地质勘测、设计,至1968年全部建成,历时13年。大桥上层的公路桥长4 589 m,车行道宽15 m,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建有2 m多宽的人行道;下层铁路桥长6 772 m,宽14 m,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大桥将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连成一线,客车过江时间由过去轮渡需2 h缩短为26 min。南京长江大桥是国内第一个自行设计施工,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建成的双层、双线大型铁路、公路两用桥;由于桥址江底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施工中分别采用了多种类型的管柱基础和沉井基础, 攻克了基底质量检验与水下焊接、氧割等技术难题,其桥墩深度的建设已具世界水平。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在经济不够发达、面临种种困难的条件下从事经济建设的一大成就,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 。   1.10 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我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杂交稻是选用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第1代杂种稻,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和增产潜力。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对杂交水稻的研究,70年代先后主持育成了南优二号等杂交水稻品种,1975年又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使杂交水稻得以大面积推广,比常规良种约增产20%左右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是水稻育种史上继矮化育种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育种突破,对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以及缓解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安全问题贡献巨大。袁隆平先后获国家发明奖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奖项,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11 王选组织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信息技术专家王选开始负责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究工作。在调研了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他于1976年做出决策:跨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系统、欧美流行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系统,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精密汉字字形信息量大问题,王选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使字形信息的总体压缩率高达500:1,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化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促进了汉字激光照排产业的形成,取代了已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后,他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的最前列。王选由此被誉为当代毕昇 。 1.12 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研制成功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银河Ⅰ型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成为由中国科技人员自行设计的第一个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之后,我国计算机研究技术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Ⅱ型通过鉴定;1994年,银河Ⅱ型在国家气象局开始用于中期天气预报;1997年,银河Ⅲ型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9年,银河Ⅳ型巨型机研制成功。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6月,中国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曙光4000A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1万亿次,排列世界第17位。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 1.13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   1984年10月7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破土动工,总投资2.4亿元,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负责建造。对撞机由注入器、输运线、储存环、北京谱仪和同步辐射装置等部分组成,是一台可以使正、负两个电子束在同一个环形高真空管道内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沿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在指定的地点发生对头碰撞,开展对撞物理反应高能物理实验的大型物理实验装置。1988年10月16日,对撞机建造成功并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投入运行,为中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提供了基本研究实验手段和条件,成为跨部门、跨学科共享实验研究基地,使中国高能物理研究从此步入世界前沿,取得了诸如实现轻子质量精确测量等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2003年底,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启动,将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撞技术对对撞机进行重大改造,预计2008年年底工程完工。改造后的对撞机将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使我国继续保持在-粲物理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 1.14 中国首次南极科考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乘坐中国自行制造的远洋考察船向阳红10号向南极进发;12月30日,科考队在乔治王岛登陆,并举行了中国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奠基典礼。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62o13?S,58o58?E)建成。长城站建成当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此前,1983年中国以缔约国身份加入了《南极条约》,因无独立的科考活动,不具备成为协商国的条件,因而没有表决权。1989年2月26日,中国又建立了第二座南极考察站中山站。此后的20多年里,中国以长城、中山两个常年考察站和极地科学考察船作为考察平台,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综合考察和研究,积累了大量观测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    1.15 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1988年3月10日,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了接生手术。该试管婴儿的母亲当时已39岁,由于两侧输卵管阻塞,一直没能怀孕。在张丽珠教授的带领下,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利用先进的体外受精技术,使这位母亲成功受孕。新生试管婴儿为一女婴,出生时体重3 900 g,身长52 cm,身体健康。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表明中国大陆现代医学技术完成了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生殖医学和辅助生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生殖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 1.16 秦山核电站建成   1991年12月15日,我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秦山核电站位于浙江海盐县秦山双龙岗,装机容量30万kW,是继核武器、核潜艇研制成功后我国核工业又一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它的建成和运行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自主发展核电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继秦山核电站之后,我国大陆又相继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目前,我国大陆已有11套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911万kW在运行发电。这些核电机组的建成运营,为我国和平利用核能、解决化石能源紧张问题、寻求利用洁净能源技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 1.17 中国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9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注册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同年9月,国际协作组接受了我国申请,并为我国划定了所承担的工作区域位于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由于该区域约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因此,我国承担的工作又被简称为1%项目。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构建DNA序列图,即分析人类基因组DNA分子的基本成分碱基的排列顺序,并绘制成序列图。1%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中心共同承担,我国科学家对所负责的工作区域进行了详细分析,共测定3.84亿个碱基,所有指标均达到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协作组对完成图的要求,所有数据已递交国际基因数据库,可被全球科学家直接免费享用。2003年4月15日,美、英、日、法、德、中六国领导人联名发表《六国政府首脑关于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联合声明》,宣告人类基因组计划圆满完成。中国高质量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所承担的测序任务,表明我国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1.18 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0年10月3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又于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3月2日和2007年4月14日先后发射了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上述5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我国第一代北斗导航试验系统。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该系统建成后,主要将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地面关键设备,它的研制成功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在汶川 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北斗一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19 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   2000年11月15日,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该工程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是一项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文化工程。工程于2000年11月9日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延伸了1 229年,推定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标识的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并明确了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10王的具体在位年代;推定夏商分界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并明确了商武王以下12王的在位年代,对商代前期的历史给出了基本的年代框架;推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还相应提出了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的研究成果,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学标尺,理清了先秦历史的起承转合和发展脉络,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的一段空白,制定了迄今为止最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代表,为继续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   1.20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航天员杨立伟由长征-2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0月16日6时23分,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 km,返回舱完好无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是我国高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3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 国家 。 1.21 三峡大坝建成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建成,标志着三峡工程主体建设工程完工。三峡大坝全长2 309 m,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一共用了1 600多万m3的水泥砂石料,建成后海拔高程为185 m,总浇筑时间为3 080天。大坝提前近10个月全线封顶,意味着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3大效益均得以提前发挥 。三峡工程1994年底正式动工;2002年11月6日,导流明渠截流合龙;2003年6月1日正式下闸蓄水,同年6月16日双线五级船闸通航;2003年11月22日,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 ;2005年9月16日,左岸电站9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行 ;2007年4月27日大坝船闸全部建成完工,同年5月1日正式恢复双线通航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建成对缓解华中、华东和华南9省(直辖市)用电紧张,改善长江通航条件,提升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开创三峡旅游新局面,促进库区经济全面发展等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1.22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2006年7月1日,全线长1 142 km的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建成并通车,至此,青藏铁路全线建成并通车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该铁路线格尔木至拉萨段经过的连续多年冻土区长达550 km,占线路总长的50%;位于海拔4 000 m以上的线路地段960 km,占线路总长的84%。自开工以来,科研人员和铁路建设者克服了生态脆弱、高寒缺氧、多年冻土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使这条铁路的诞生具有重大的科技意义。青藏铁路的建成结束了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对于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增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1.23 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本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承担着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与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km间地月空间环境等4大科学探测任务;经过8次变轨后,11月7日,卫星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11月26日,拍摄的第一张月球照片公布;12月9日,首张月球三维立体图片公布。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并传回月球拍摄照片和有关探测数据,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 1.2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完成   2007年12月14日,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由钻探工程、测井工程、地球物理、分析测试、数据管理及信息工程等子系统组成,选址于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上的江苏省东海县。2001年8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5年3月,现场钻探施工结束,钻井深度为5 158 m。整个工程总投资1.76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3亿元。通过实施该工程,科研人员利用从孔钻中获取的固体和流体样品以及井下原位观察与测量数据,可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探索现代地下深部流体与极端条件下的微生物,在地质科学研究方面进一步深化对地壳成分、结构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认识。实施该工程还将促进我国钻探、测井、实验测试等地质探测技术的发展,提高中国地球科学理论和地球探测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 。 2 下期刊载内容简介   评选出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科技政策共12项,按政策制定(出台、实施)前后顺序排列为:(1)新中国第一个科技规划颁布实施;(2)文革期间错误开展科学批判;(3)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政策的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5)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实施;(6)863计划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8)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9)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0)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1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12)中国科学院发表《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 评选出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活动共14项,按活动发生时间顺序排列为:(1)中国科学院成立;(2)新中国成立初涌现海外科技人员归国潮;(3)中国科协成立;(4)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5)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6)中国建立院士制度;(7)中国接入互联网;(8)中国首个科技产业试验区诞生;(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建立;(10)中国铁路大提速;(11)邱氏鼠药案;(1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13)太湖蓝藻暴发;(14)2003年暴发SARS疫情。 分别将介绍上述13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政策、13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活动的内容和社会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致谢 感谢那日苏、王鸿生、李大光、刘兵、颜实、徐治立、李万刚、周立伟、钟群鹏、戴景瑞、沈爱民、赵宗慈、吴立新、翁端、孔昭君、周琪、严纯华、孟威、张开逊、李淼、蔡荣根、杜建一等专家学者为本文提供有关撰写资料并提出宝贵意见,感谢吴晓琦、田若松、侯米兰、蔡钢、黄永明、严佳君、刘静对整理本文所需资料、图片所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 钱学森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第7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黄艳红. 对针刺麻醉机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韩济生院士访谈录 .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5, 26(2): 155-166. Huang Yihong.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26(2): 155-166.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 大庆油田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第2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李克勤. 造船文化的延伸: 从跃进到东风 . 中国水运报, 2008-04-28.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万吨水压机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第9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苏 青. 2006年中国重大技术与工程进展 . 科技导报, 2007, 25(2): 5-13.   Su 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7, 25(2): 5-13. 吉炳轩.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 人民日报, 2007-04-08. 李晓建. 9月17日: 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新华社, 2006-09-17. 李 娜, 苏 青. 18个中国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 . 科技导报, 2008, 26(5): 19-25.   Su 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5): 19-25.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南京长江桥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第6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袁隆平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第11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王选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第9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科技导报》编辑部. 当代毕昇王选院士病逝 . 科技导报, 2006, 24(3): 94.   Su 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6, 24(3): 94. 张晓松, 王立彬, 李佳路. 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记 . 新华社, 2000-08-17.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 http://cbsf.ihep.ac.cn/BEPC/bepc-index.htm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南极洲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第6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李晓建. 3月10日: 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诞生 . 新华社, 2006-03-10.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秦山核电站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第7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陶世安. 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六国领导人共表祝贺 . . http://www.people.com.cn/GB/kejiao/42/152/20030415/972348.html . 孙彦新. 中国探索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新华社, 2006-11-02. 苏 青. 抗震救灾中的10大科学技术 . 科技导报, 2008, 26(11): 19-24.   Su 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1): 19-24. 丁肇文. 夏商周年表今日问世, 中国史纪年前推1229年 . 北京晚报, 2000-11-09. 苏 青. 2003年中国重大技术与工程进展 . 科技导报, 2003, 22(3): 59-63.   Su 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3, 22(3): 59-63. 苏 青. 2005年中国重大技术与工程进展 . 科技导报, 2006, 24(2): 5-13.   Su 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6, 24(2): 5-13. 苏 青. 2007年中国重大技术与工程进展 . 科技导报, 2008, 26(1): 19-27.   Su 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 19-27. 苏 青. 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工 . 科技导报, 2005, 23(11): 7.   Su 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5, 23(11): 7.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4908 次阅读|5 个评论
让科技更加亲近公众
suqing1961 2008-1-22 08:45
1月21日,由大众科技报社和中国公众科技网共同主办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 评选揭晓,以下10项科普事件入选: 八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见面会制度建立,推动最新科技成果普及;坐火车像乘飞机,动车组改变民众出行时空观念;太湖蓝藻大暴发,公共环境安全引起关注;百万农民参加电脑培训,农村科普备受重视;节能减排成为科普日主题,主会场活动推出不同专场;中国数字科技馆荣获2007世界信息峰会大奖;北京天文馆50华诞,北馆星 命名;华南虎照片事件产生多种科普效应;嫦娥一号探月成功,再度引发公众太空科普热。 让科技更加亲近公众 苏 青 科学技术,在文人的笔下,常常被涂上深奥神秘的色彩,令普通百姓敬而远之;而《大众科技报》评出的 2007 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却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公众的亲近。 通常只是学术圈子里的专家学者孤芳自赏的学术期刊刊载的最新科技研究成果,如今也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大众传媒被广大民众所知晓。 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见面会制度建立,推动最新科技成果普及 无可争议入选 2007 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再次表明科学技术是可以亲近公众的,这种亲近同样也是深受公众欢迎的。 中国铁路自 1997 年至今已实施 6 次大面积提速,但没有哪次提速像第六次提速那样吸引国人的眼球,冲击民众出行的时空观念。 最高时速达 250 公里的国产化和谐号 动车组, 从设计到制造到性能诸多方面的高科技含量,不仅让民众轻松体验了出行的便捷、舒适和安全,还让民众全方位地感受了科学技术的魅力。 坐火车像乘飞机,动车组改变民众出行时空观念 ,无疑是科学技术亲近公众的一个上佳范例。 其实,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不仅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如 8 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 需要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积极作为,如 百万农民参加电脑培训, 农村科普备受重视、科普日由日变周,节能减排成为主题 ,更需要公众自觉的参与,并在参与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得到科学素养的提升。 太湖蓝藻大暴发和华南虎照片 两个事件,之所以最终演变成世人尽知的重大事件,就在于公众的积极参与和不断的问责,继而推动个案向事件转化,而借助相关的科技知识,公众的考问和反思又进一步朝着更为深入、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前者引发民众对公共环境安全问题大讨论, 后者 引起公众对濒临灭绝物种高度关注,继而提出了一个更为严肃的科学诚信问题。两个事件都因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科技界的审慎介入而 产生了多种科普效应,让民众再次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原来离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近,太湖蓝藻大暴发和华南虎照片两个个案竟然与人类的命运如此休戚相关。 2007 年 1 月, 科技部等 8 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 , 首次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对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无疑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我看来,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可视为科技进步的一体两翼,都是 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们欣喜地看到, 嫦娥一号探月成功,再度引发公众太空科普热 ;在这里,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得到了天衣无缝的融合。庆祝 北京天文馆 50 年华诞 和 中国数字科技馆 开始试运行则向我们昭示,传统科普手段魅力依旧,新型科技传播方法潜力不可低估。 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更加亲近公众,更加走向社会、融入生活。 《大众科技报》连年举办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评选活动,无疑起到了加快科学技术亲近生活的催化剂的作用。其功甚大!其善甚大!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3725 次阅读|1 个评论
用科技诠释和谐
suqing1961 2007-10-16 08:42
半月科技风云 注:本文将刊登于2007年第20期《科技导报》 和谐就是身心的健康,是满足的幸福感;是生灵彼此间的信任,是不设防的安全领地;是自然优美的环境,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是有得有失的平衡,是心灵烦躁后的宁静;是有序的智力竞争,是不懈的真理追求。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一词的解释配合得适当,难免让人觉得过于抽象、单调。查阅 10 月上半月有关科技新闻,我对和谐一词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在我看来,和谐就是身心的健康,是满足的幸福感;是生灵彼此间的信任,是不设防的安全领地;是自然优美的环境,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是有得有失的平衡,是心灵烦躁后的宁静;是有序的智力竞争,是不懈的真理追求。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助于身心健康,反之则不利于健康,这不仅成为我们可以感受的常识,也被科学家的研究所证实。 英国伦敦大学 Roberto De Vogl 领导的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夫妻关系等亲密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会大大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直接影响夫妻双方的健康。在此之前,科学界一直认为单身或缺少亲朋好友是导致健康问题的主因之一,而 这项 研究却表明,导致心脏病发生的重要后天因素 压力,主要源于夫妻关系或与其他亲友关系出现恶化;人际关系不和谐特别是家庭冲突所导致的紧张和压力,会对心脏造成较大损害,引发心律不齐、高血压、血栓及免疫系统障碍,最终导致心脏病( 10 月 8 日 美国《内科医学》杂志)。 同样,和谐也意味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满足的幸福感。 美国埃默里大学下属的罗林斯公共健康学校 Kenneth E Thorpe 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对比研究欧洲人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后发现,美国人因饮食不健康,运动少,烟民多,因而比欧洲人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要高得多。据悉,美国平均每年要花费 1 000 亿 -1 500 亿美元用于治疗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而引发的各种疾病( 10 月 2 日 美国《健康事务》杂志网络版)。 和谐还意味着信任和安全。在互相敌视、充满威胁的世界里,人与人、人与自然是不可能和谐相处的。这不,英国伦敦大学梅 斯塔福德博士的研究表明,生活在治安环境较差社区的居民,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就不及普通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居住环境中危险因素较多,治安较差社区的居民较少从事健身、探亲访友或参与其他社交活动,因而非常不利于健康。研究者建议从降低社区犯罪率入手,通过采取加强街道照明和社区保安等措施,以改善这种不和谐现象( 10 月 9 日 路透社)。 人类善待动物是会有回报的。科学家发现,近 20 年来美国大黄石生态系统的驼鹿怀孕期间一直本能地朝着人类居住地迁移,避免受到那些不敢靠近人类活动地区的棕熊的伤害,确保其生儿育女期间的安全。负责这项研究的美国蒙大纳大学教授 Joel Berger 认为,这表明人类的友善已被驼鹿和其它被掠食动物感受到,以至于动物们以此寻求人类的保护( 10 月 9 日 英国《生物学快报》在线发表)。同样令人欣慰的是, 10 月 3 日 ,陕西镇坪县农民周正龙在该县城关镇文彩村 神洲湾拍摄到 了 野生华南虎的照片 。这说明,一度被认为在我国境内已经灭绝的野生华南虎极有可能在这个地区存有一个繁殖小种群( 10 月 12 日 新华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濒危动物都像美国驼鹿和中国华南虎那样不幸中还存有万幸。 10 月 4 日 是 世界动物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9 月公布的 2007 年濒危物种 红色名单 ,猿、珊瑚、秃鹰、海豚等常见动物都不幸被列入其中,正面临灭绝危险,地球上许多物种种群数量的减少速度同样令人触目惊心。就拿非洲的河马来说吧,由于内战和无节制的乱捕滥杀,这块广袤土地上原来四处可见的河马近年来数量锐减,目前刚果 ( 金 ) 境内仅存 800 多只。河马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了当地湖泊中鱼类的减少河马粪是湖中鱼类的重要养料来源,继而可能引发当地的经济危机( 10 月 4 日 《广州日报》)。和谐不仅 应是多姿多彩的世界,还应是自然优美的环境。 2006 年刚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 湿地的若尔盖草原,如今沼泽已难觅踪迹,沙化面积正以每年 11.65% 的速度递增, 300 多个湖泊已干涸 200 多个( 10 月 5 日 中国新闻网)。自然之美一旦离我们远去,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又将从何谈起? 因压力而焦躁也是身心不和谐的表现。当你觉得压力大、内心焦虑不安时,应如何自我调节呢?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给你开出了一剂简单实用的妙方每天只需沉思几分钟,焦虑和压力就会减少( 10 月 10 日 英国《独立报》)。人们渴望幸福,往往又缺乏幸福感,这是为什么呢?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心理学教授尼科 弗里达提出的 幸福不对称论 给出了解释。他认为,即便引起愉快感觉的环境一直存在,这种感觉也很容易消散;然而,消极的情绪却会伴随着环境而持续存在。也就是说,人类很容易适应快乐,却永远不能习惯悲哀( 10 月 12 日 新华网)。为了达到快乐与悲哀的平衡,消除这种幸福与悲哀的不对称,人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困难,通过战胜困难从成功中感受到更多、更大的幸福与快乐。 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发明、创造中进步,通过打破旧有秩序的平衡达到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和谐。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国内外千千万万专家学者遵循共同的科学准则,不懈地追求真理,有序地展开竞争,创造出了一个个科技史上的奇迹。为了节约能源,缓解全球变暖,泰国电力机构通过对废弃的变压器油进行净化处理,成功地将其当作机动车燃料再次使用。据估计,这项技术若能推广,仅泰国每年就可节约燃油费 2 000 万铢( 10 月 15 日 《人民日报》)。美国霍华德 休斯医学研究所的 Sean B Carroll 及其同事,证实了一个单独的酵母菌基因如何经过多代繁殖演变成两种特异性基因,并且刻画出了这两种基因是如何分工劳作,从而使酵母菌成为适应其生存环境的 居民 。这项研究为人们在基因层面上认识自然选择过程提供了一幅精妙而详尽的画面( 10 月 11 日 英国《自然》杂志)。 本文完稿时,正值党的十七大召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主旋律。金秋 10 月,正是收获的季节,中国已成为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大国( 10 月 7 日 新华网),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怎样为创建和谐社会奉献更多、更美的果实呢?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3846 次阅读|2 个评论
友谊宾馆竟然不让自行车进入
suqing1961 2007-9-19 17:14
今天上午到友谊宾馆里面的友谊宫开会。考虑到家里离宾馆很近,故没有开车,而是骑自行车前往。谁知,到了友谊宾馆西北门后,门卫保安却把我拦下,原因是友谊宾馆不让自行车进入。我说是来开会的,并把会议通知给他看,保安仍不让进,并说这是宾馆领导的规定,所有骑自行车来宾馆的人,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进入。之后,我又分别从宾馆的东北门和正门试图进入,但都被门卫以同样理由坚决拒绝。 友谊宾馆是北京的园林式五星级宾馆,方圆大约五六百亩面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最后只好把自行车放在门口马路边,走很长一段路到宾馆里的友谊宫开会,差一点就迟到。 我就不明白友谊宾馆制定这种混账逻辑规定的依据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宾馆是服务单位,首先应给客人提供方便,包括在里面住宿的客人和在宾馆开会的客人,哪怕是不住宿也不开会只是慕名前来看看的客人。开车的客人可以进出,骑自行车的客人却不能进出;是因为开车的身份显赫,骑车的地位低下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不成了明目张胆的歧视吗?如果是因为自行车不好管理,那也应该从宾馆自身找原因克服解决,而不应把困难留给客人。否则,就不是以人为本,而仍是十足的官办宾馆霸道、不讲理作风。此外,宾馆又不是什么军事禁区一类的特殊单位,凭什么不能让骑自行车的人进入?我们一些限制老百姓行动的规定为什么就这么容易出台?当前全国都在讲节能减排,可当你真正使用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时,你就会发现经常碰到类似于友谊宾馆这样的根本不让你节能减排的尴尬和困难。呜呼! 退一万步说,即使是为了经营的需要,友谊宾馆也不应该制定这种惹怒客人、赶跑客人、吓走客人的愚蠢规定。你友谊宾馆还想不想挣钱啊?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4534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研究前沿的风景线
热度 1 suqing1961 2007-8-31 09:17
半月科技风云 注: 本文将发表在2007年第17期《科技导报》 丁肇中教授在 2006 中国科协年会上曾感言: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没有人知道谁是第二个发现相对论的。(《科技导报》2006年第11期)确实,科学研究的前沿,如同硝烟弥漫、厮杀拼打的战场前沿,展现出的总是一幅幅交织着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进取与坚持的绚丽风景线,荣誉永远只属于前沿阵地最后的胜利者。巡视科学研究的前沿,我会被科学家迷人的风采所吸引、感动,禁不住要为他们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大声喝彩。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和张东辉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自行研制的氢原子里德堡态飞行时间谱 交叉分子束仪器,观测到了 F* + D2 反应,发现在低碰撞能下激发态氟原子的反应性居然比基态氟高出很多( 8 月 24 日美国《科学》杂志)。 波恩 - 奥本海默近似 是理论化学最重要的近似,按照这一近似,激发态氟原子 F* 与 D2 化学反应是不应该发生的。而上述研究却表明,这一波恩 - 奥本海默近似的图像对于 F*+D2 反应是不适用的。 日本一国际研究小组 8 月首次观察到由两个夸克组成的 D 介子转变为与之对应的反粒子 反 D 介子的现象(8月16日新华网)。粒子转变为反粒子是介子所特有的性质,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确认了 介子和 B 介子变身为对应的反粒子的现象,而自 D 介子 1976 年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未能观察到其变身过程。根据现有的基本粒子理论, D 介子的这种转变概率大约在 0.001%-1% 之间。上述观测数据达到了这种理论预测的上限 1% ,研究人员猜测可能有某种未知粒子在起作用。 8 月 19 日 出版的《美国流行病学》杂志报道,加州大学洛杉矶公共卫生学院 Beate Ritz 博士及其同事通过研究分析大量的产妇资料发现,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孕妇比那些生活在污染相对较轻地区孕妇的早产可能性要大 10% - 25% ,并确定这种风险是由污染造成的,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二手烟或酗酒所致。 成功的桂冠总是垂青于那些活跃在科学研究前沿的有心人。荷兰特文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分析如何改变光波波阵面时发现,不透明物体如牙齿、花瓣等都可以聚光( 8 月 21 日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运用这一发现及掌握的工艺,有望用廉价的不透明物品制作聚光元件,从而可大大降低光学显微镜的成本。 日本东京大学博物馆 Gen Suwa 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研究分析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距今大约 1 000 万年前的 9 颗古大猩猩的牙齿化石,发现这些牙齿在尺寸、各部分比例以及内部结构上与现代大猩猩亚种的牙齿均没有明显差别。这表明大猩猩与人类进化分歧的时间不应该是早先认为的 800 万年前,而应该是比 1 000 万年或 1 100 万年前更早一些的时期( 8 月 23 日英国《自然》杂志)。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正是因为探索在科学研究前沿的学者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假说、猜想,科学技术才得以不断发展,继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生物入侵是中外科学家关注的前沿研究问题,入侵种的扩散威胁着全球生物多样性安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入侵种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入侵能力,目前科学家还难以给出完满的解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冯玉龙研究员等通过实物验证,首次提出了 氮分配的进化假说 。按照这一假说,入侵种叶片中的氮分配到光合机构的比例显著高于本地植物,从而导致其光合能力、光合氮利用效率和呼吸功效高于本地种,因而疯狂生长( 2007 年第 153 卷第 3 期德国《生态学》杂志 ) 。这一创新假说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防治入侵植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如同一场战争的胜负常常取决于意志的较量和时间的坚持,登顶科学研究前沿的珠峰同样需要科学家具备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和毅力。 巴西媒体 8 月 29 日报道,巴西利亚大学塞尔玛 库克豪斯等研究人员发现,从一种名为科巴西小绿蛙的雨蛙皮肤分泌物中提取出的 6 种蛋白质,可能具有治疗疟疾的功效(8月29日新华社)。这一成果是科学家在历时 6 年之久的研究、实验后最终所获得的。同样, 经过 15 年的系统研究,以中国科 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俊院士和谭宁华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组,迄今已发现植物环肽 79 个,为世界植物环肽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化学研究体系,使植物环肽研究成为天然产物化学一个新的前沿研究领域(8月24日新华网)。 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就能把握战争的先机,科学家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样更容易获得令人惊喜的研究成果。 8 月 14 日 ,美国宇航局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成功拍摄到了罕见的天王星尘埃环系统图像( 8 月 23 日美国《科学》杂志)。该宇航局的科学家还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一颗位于英仙星座、处于发育阶段、名为 NGC 1333-IRAS 4B 的恒星系统拥有大量的水蒸气,且水蒸气正在从该恒星系统的出生气团中倾泻而下,落入很可能有行星形成的灰尘盘中( 8 月 30 日美国《自然》杂志)。 战争的胜利是靠真刀真枪拼打出来的,是靠付出无数鲜血和生命才夺取到的。科学研究同样来不得半点虚假。在这个领域造假,不仅是对科学研究神圣事业的亵渎,更无异于在这一激烈竞争前沿阵地缴械自戕。针对科技界目前屡屡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8 月 26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了建立科技人员诚信档案,并对学术造假者予以相应的处罚。 凭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奋,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旦我们的科研环境更为净化,在科学研究前沿的风景线上,一定会涌现出更多中国科学家矫健的身影。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4551 次阅读|6 个评论
为了明天更加美好
suqing1961 2007-8-16 10:17
半月科技风云 8 月 14 日 ,欧洲阿丽亚娜火箭按预定计划将美国和日本的两颗卫星送入轨道。有多少人还记得,阿丽亚娜火箭在迎来 2007 年这一第三次成功发射之前,曾经历过多少次发射的失败?古往今来,科学家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同样经历过类似阿丽亚娜失败的沮丧和成功的喜悦。这是科学家为了明天更加美好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必然得到的享受。 科学的真谛是探寻真理、造福人类。 为了明天更加美好,科学家用不竭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解答了横亘在人类社会发展面前的一个个难题,奉献出了累累的研究硕果。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 Nicholas Schiff 领导的科学小组,通过向大脑中植入电极,成功地使一位因伤陷入最小意识状态达 6 年之久的患者辨认出了指定物体,并能做出准确的手势。( 8 月 2 日英国《自然》杂志)该项研究有望对处于最小意识状态的病患提供新的治疗方法,继而攻克严重脑部伤害治疗的难关。 日本媒体 8 月 7 日报道,该国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和广岛大学的联合小组培育出了一种植物新品种小薜荔,其吸收二氧化氮的能力大大提高。科学家设想,用这类植物绿化城市道路沿线,可大大净化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和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神经学实验室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咖啡因有助于保护老年妇女的智力,并可控制女性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患者的病程发展。( 8 月 7 日美国《神经学》杂志)这一成果未来的临床应用,相信将使广大妇女在延年益寿的同时,依然保持智慧的风采和长者的魅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 Catherine Dulac 及其同事通过剔除雌性小鼠体内的 TRPC2 基因,使得它变得如雄性小鼠一样渴望交配。这一发现与通常认为的动物性行为主要是由性激素调节的观点大相径庭,意味着雌性小鼠大脑与雄性小鼠的大脑一样具有调节性行为的环路。( 8 月 5 日英国《自然》在线杂志)该发现如能适用于人类,无疑将给那些饱受性功能低下折磨者的家庭带来新的幸福。 解决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 13 亿中国人的温饱,更是让明天更加美好的现实基础。 8 月 13 日,从福建传来佳音,福建农业科学院谢华安研究员主持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 Ⅱ 优航 2 号,亩产达到了 876 . 9 kg 。这一新组合是由 Ⅱ-32A 和 航 2 号 配组而成,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优点。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化学家 Robert Linhardt 、材料学家 Pulickel Ajayan 以及工程师 Omkaram Nalamasu 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像纸一样轻薄但又十分柔韧的电池。( 8 月 15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这种电池能在 -70150 。 C 的温度区间内正常使用,适合应用于起搏器等医疗器械上,有望成为一种集柔韧、经济及环保于一身的新型能源,令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人类迈向美好明天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作为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类成员,人类如果不能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只知一味地向自然界攫取,终归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今天暂时的富足,也许就意味着明天永远的贫穷和不尽的磨难。 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的 Greg Holland 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 Peter Webster 在7月29日《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上发表报告说,由于全球变暖影响海洋温度和风场模式,过去 100 多年间大西洋平均每年生成的飓风数量已经翻了一番。他们的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大西洋飓风数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 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的科学家 David Winker 及其同事撰文报告说,( 8 月 2 日 美国《自然》杂志)在南部亚洲的天空,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污染颗粒对气候变暖的贡献不亚于温室气体,且由这些悬浮颗粒所形成的褐色云层正好位于喜马拉雅山上空;因此,它们对喜马拉雅山冰川即将出现的灾难性融化具有重要影响。 8 月 13 日 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 水周 活动中,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 蒂拜朱卡( Anna Tibaijuka) 指出,目前世界上水的供应正面临严重危机。据联合国估计,分布在世界 30 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 20% 的人口正面临缺水问题;到 2025 年,全世界将有 18 亿人面临严重缺水, 2/3 的人口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缺水影响。 8 月 1 日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在向媒体通报今夏我国天气气候特点时强调: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出现暴雨点多、面广、强度大的现象,灾害为新世纪之最。 在解释我国屡创新高灾害天气原因时,宋连春指出,全球变暖是导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的大背景,其次是因为今年西南暖湿气流异常活跃。 人类活动导致气候的异常,不仅影响地球陆地上的环境变化,还将把这种破坏性影响延伸到了广袤的海洋。美国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海洋学家们通过长期监测某一水域海水中的氧含量后发现,在俄勒冈州中部海岸附近的一片狭长水域,已经连续 6 年出现了含氧量极低的情况。这一危险信号预示着该水域的海洋生物将因缺氧而难逃一劫。果真如此,它将使一个富饶且多产的海洋生态系统变成一片水下荒芜的沙漠。 然而,科学并不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人类追求明天更为美好的生活,更多地需要依靠自身的觉醒、节制和自律。 我们每一个人 不妨 从现在就开始做起,为了明天更加美好。 (本文将发表在《科技导报》2007年第16期)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31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
suqing1961 2007-8-1 11:26
半月科技风云 未知世界是那样的神秘,它驱动着人类的好奇心,激发着人类的探索欲;古往今来,在破解未知世界奥秘的道路上,始终坚定不移地行走着一群不畏艰辛、敢于冒险、乐于奉献的探索者。人们把他们尊称为科学家。 当科学家抬头搜寻神秘的星空时,于是就诞生了天文学;当科学家把探索的目光投向更为悠远的宇宙时, 天体物理学开始写入教科书 。 借助于世界上最大的绿湾射电天文望远镜所获得的太空数据,美国哈佛 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在金牛座分子气团 TMC-1 中发现了一种带负电的粒子 octatetraynyl ( C 8 H - )。这是科学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所发现的第三种带负电粒子,这个拥有 8 个碳原子、 1 个氢原子和 1 个电子的负电粒子,也是宇宙空间中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负离子。在此基础上,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继而发现,该粒子位于一个古老的巨恒星 IRC +10 216 的包层之中;该恒星位于狮子星座,距地球约 550 光年。这两项研究成果均发表在 7 月 20 日出版的美国《天体物理杂志通讯》上。这一发现有望对星际化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在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这一颗恒星运行。而在长蛇星座,却存在一个奇特的星系,它拥有 4 颗恒星;这意味着在这个星系里,一天有 4 个 太阳 升起、落下。美国宇航局 7 月 24 日发布的这一最新观测报告称,这个奇特的 4 恒星 星系编号为 HD 98800 ,距地球大约 150 光年;与太阳系相比,它相对年轻,存在了约 1 000 万年。这 4 颗恒星分为两对,每对都以相互环绕的方式运行,两对恒星之间彼此环绕,且其中一对恒星周围环绕着一圈明显的尘埃盘。科学家猜测,尘埃盘有可能是行星正在孕育并形成的迹象。茫茫宇宙充满了神秘,看来,破解这些神秘不仅考验科学家的智慧,而且还要考验他们的想象力。 日常生活中,一些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突发性嗜睡。这种现象十分令人费解。 7 月 16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披露,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突发性嗜睡现象是由人的免疫系统一种名为 TNF- 阿尔法的细胞因子干扰人的生物钟基因,继而诱发身体出现疲劳感所致。同样是探索人体的奥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耿建国研究组的一项最新成果表明,在人的机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白细胞直接受到 PSGL-1 蛋白和 Naf1 蛋白相互结合作用的影响,如果特异性阻断二者的结合就能抑制白细胞活化,从而显著抑制炎症反应。 7 月 16 日英国《自然 免疫》杂志网络版在线发表的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体内调节炎症反应的新机制,为抗炎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靶点。 人体的奥秘无穷无尽,破解这些奥秘无疑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幸福、长寿。过去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压力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原因。两名澳大利亚科学家 Barry Marshall 博士和 Robin Warren 博士发现,幽门螺杆菌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日本理化研究所日前发表的新闻公报说,该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抗幽门菌活性机能的糖链。这不仅有助于探究抑制幽门菌增殖的机制,还有助于开发杀灭幽门菌的抗菌剂,给防治这种常见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7 月 21 日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载文称,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的Ander Matheu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两种蛋白质 P53 和 ARF 具有抗癌和减缓衰老的功效。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生化科学部的泌尿科专家则发现,西红柿中的茄红素 (Lycopene) ,或许能把男性体内的精子强化成超级精子,由此推断只要每日饮一碗西红柿汤,将可能大大增强男子的生育能力。 在艾滋病临床治疗中,长期以来总有一个疑团困扰着医学界:所有接受强化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当停止治疗后,他们体内很快又会出现艾滋病病毒。可喜的是,法国国家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解开了这一谜团, 7 月 23 日,这 3 家研究机构联合公布,艾滋病病毒藏身在肠淋巴结中是无法使其根除的真正原因。研究发现,人体其他组织中的淋巴细胞通常能消灭被感染的细胞,控制病毒,而肠淋巴结中的一种叫 T-CD8 的淋巴细胞却缺乏这种能力,从而导致艾滋病病毒藏入其中,并逐渐扩散到其他器官。研究人员继而证实,是 TGF- 细胞因子导致了肠淋巴结中 T-CD8 淋巴细胞功能的这种缺损。这一研究成果为彻底战胜艾滋病提供了新思路:如设法抑制 TGF- 细胞因子,修复功能受损的 T-CD8 淋巴细胞,或针对肠淋巴结加强治疗等。 人类为什么直立行走,而不是像绝大多数动物那样四肢着地爬行?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之所以最终进化成为两条腿走路的动物,主要是因为这种行走方式最节省能量。7月1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相关论文称,美国科学家专门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并对比 4 名成人和 5 个成年猩猩踏车时所耗的氧气和力量,计算出他们各自所需的能耗,结果发现两足行走的步伐比四肢行走的步伐要节省 75% 的能量。这说明,人类直立行走不仅更节省能量,而且还能更加节省食物。 人们经常把无缘无故的不舒服归结为太阳磁暴的作用。但太阳磁暴如何影响人体健康,却鲜有人说得清楚。 7 月 23 日的《科技日报》称,俄罗斯科学院宇宙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莫斯科谢桥诺夫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实验研究,终于揭开了太阳磁暴影响人体健康的奥秘。他们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太阳磁暴发生的日子里或之后,心肌梗塞、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率之所以大大提高,原因在于这期间太阳磁暴的电磁微脉冲频率正好与人体心脏跳动脉搏相吻合;当人的机体处于这样的电磁场时,就有可能引发心律紊乱,从而对生命构成威胁。 怕痒是人体存在的一种奇妙生理现象。痒是如何诱发的,还真有不少好奇的科学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尽管之前科学家已经知道了部分 痒基因 ,但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 ZHOU Fengchen 领导的研究小组这次发现的一种胃泌素释放肽受体( GRPR ),却是科学家首次发现的直接与大脑产生联系的致痒基因。对发表在 7 月 25 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的这一研究成果,有科学家称,该成果将为研制治疗严重瘙痒症的新药铺平道路。 真是不说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在为科学家不断破解未知世界的奥秘欢呼的同时,我个人心中隐隐浮现出了些许的不安:假如有一天这个世界不再变得神秘,我们的生活还会有那么多的乐趣吗? (本文将在《科技导报》2007年第15期上发表)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5285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命究竟是什么
suqing1961 2007-7-16 15:06
半月科技风云 生命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孕育生长衰亡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按照达尔文理论,自然界物种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则,且这种自然选择通常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7 月 13 日 ,美国《科学》杂志上一篇论文的研究结果发现,一种热带蝴蝶抵御细菌的自然选择过程却可以在不到 1 年的时间内完成 。 这是迄今为止科学家观测到的最快的进化过程。研究人员在南太平洋萨瓦伊岛发现, Wolbachia 细菌会导致这种名为 蓝月亮 的蝴蝶 ( Hypolimnas bolina ) 中的 99 %雄性死亡;然而,幸存的蝴蝶在不到 1 年的时间里又繁殖了 10 代,其中能够抵抗这种细菌入侵的雄性蝴蝶比例从 1% 一跃升至 39% 。论文第一作者、伦敦大学学院的博士后 Sylvain Charlat 认为, 这一发现表明,当一个物种面临巨大选择压力如雌雄比例极度失调时,进化过程将会大大加快。 人,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复杂的生命现象。破解隐藏在人自身的各种生命奥秘, 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 21 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之一。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癌症与干细胞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制造特别的壁龛细胞,这些壁龛细胞的作用远比已知的更为复杂,它能释放干细胞所需的蛋白质,保证这些 母体 平稳运行。也就是说,胚胎干细胞其实是人类生命能量的 永久发动机 。该成果发表在 7 月 11 日 英国《自然》杂志在线版上。有科学家认为,人类如果能够控制胚胎干细胞的某些分化方向,将有可能找到修复破损组织的再生疗法。 癌症治疗是世界性难题,化疗药物通常不分细胞 好坏 通通杀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伟和杭海英领导的课题组发现的一种纳米级尺寸的新型输送载体,不仅能将化疗药物输送到肿瘤细胞之间,并穿越细胞膜进入肿瘤细胞内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细胞的 好坏 ,有效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并降低药物的毒性。 7 月 4 日 刊登该论文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院刊》就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前景专门评论指出,也许药理学概念上的抗肿瘤药物不能识别细胞 好坏 而错伤病人的日子将会很快结束。 生命究竟是什么,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还可能是一个哲学、文化问题。 一个人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后,往往愿意施予其他人同样的帮助,这种 投桃报李 的行为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美德。然而,瑞士伯尔尼大学科学家迈克尔 塔波尔斯基近日却发现,这种美德并非只存在于人类身上,老鼠在接受过其他同类的帮助后,也会变得更加 乐于助人 。他认为,这种现象之下或许隐藏着一种新的进化机制。 生命的奥秘是无穷的,哪怕是最原始的生物。 美国科学家通过测定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 海葵的基因组后发现,该基因组与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有很大的相似性,其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发表在 7 月 6 日 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这一成果,同样有望革新人们对物种进化的认识。 科学新发现总是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人类生命的质量,让生命迸发出更为绚丽夺目的光彩。成人体内存在着两种不同功能的脂肪细胞,其中白色脂肪细胞用于储存过剩的能量,而棕色脂肪细胞则具有高代谢率功能。也就是说,棕色脂肪细胞可以不断 燃烧 脂肪,从而帮助治疗肥胖症。 7 月 11 日 美国《细胞 - 代谢》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这方面的研究论文,想必会让全球还不太苗条的的女性欢欣鼓舞。这项研究的领导者美国波士顿 Dana-Farber 肿瘤研究所的 Bruce Spiegelman 教授发现,小鼠体内的棕色脂肪细胞内含有大量名为 PRDM16 的蛋白,利用基因技术令正在生长中的小鼠脂肪细胞表达 PRDM16 ,结果发现这些细胞变成了棕色脂肪细胞。 Spiegelman 希望据此寻找更多能帮助棕色脂肪细胞产生的特效药,继而通过基因技术将成人身上未成熟的脂肪细胞转变为棕色脂肪细胞,以达到减肥或预防肥胖的目的。 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现象,成为科学家不断追问并解答生命究竟是什么的不懈努力。伦敦大学 Giovanna Tinetti 博士 7 月 12 日 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披露,他领导的研究组在距地球 63 光年的太阳系外一颗名为 HD 189733b 的行星上首次发现了水分子的存在。天文学家王思潮研究员专门点评说,这一科学发现使人类寻找外星生命迈出了重要一步。他甚至乐观预测,再过 50 年人类就有可能与外星智慧生命取得联系。 除了 DNA 以外,遗传物质还有其他的表达形式吗? 美国国家科学院 7 月 6 日 公布的《行星系统有机生命的局限报告》称,外星球生命的形态完全有可能不同于地球生命,它完全可能是一种无需水、碳、 DNA 的 异类生命 。这些 异类生命 甚至不需要由碳元素组成,而是以硅元素为基本构成,其 DNA 的构成也不一定是磷元素,或许可能是砷元素。美国宾 夕法尼亚 州立大学 Martin Bojowald 提出的 宇宙有前世这一挑战传统的新学说,或许更令人大开眼界。他发表在 7 月 1 日 《自然物理学》杂志在线版的论文称,大爆炸并不是时间的起点,宇宙大爆炸很可能是由前一个宇宙的灭亡所触发的;与我们正在加速膨胀的宇宙不同,大爆炸开始之前,宇宙的 前世 正处于收缩状态,由于积蓄的引力能量非常大,收缩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 大反弹 。波乔瓦尔德认为,正是这种 大反弹 触发了当前宇宙的膨胀。 7 月 5 日 ,波恩大学 Axel Nothnagel 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宣布,根据他们的测量,地球直径比 5 年前缩短了 5 毫米。他特别指出,尽管只有 5 毫米,但对研究气候变化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又有谁知道这种微小变化的持续积累,究竟会对地球上的生命存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人类生命充满了创造力。 7 月 13 日 ,世界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在位于大西洋的拉帕尔马岛上启动。这部 加那利大型望远镜 耗资 1.3 亿欧元,历时 7 年建成;它由 36 个镜坯单元组成,直径达 10.4 米 。据悉,该望远镜的目镜可以穿透 分子云 ,观察到恒星的诞生过程。科学家希望借助它发现宇宙深处的秘密,为解释生命起源提供线索。不过, 美国国家科学院下属的国家研究委员会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则特别提醒,科学家应该首先抛开望远镜在显微镜中寻找外星生物,以便更好地了解与我们自身完全不同的外星生物的潜在化学构成。 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否则,某一天外来生物真的来到地球,我们除了惊喜之外,会不会感到突然手足无措呢? (本文发表在2007年第25卷第14期《科技导报》)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4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与自然的博弈
suqing1961 2007-7-2 09:48
(发表于2007年第13期《科技导报》科技半月谈栏目) 自从地球上诞生了人类,人与自然的博弈就从来没有间断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与自然博弈的历史,也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博弈,既尽情展现了人类探索未知的无穷智慧和追求极致的超凡勇气,又充分显露了人类轻视自然的狂妄和审视自身的无知。 自 1981 年 4 月 12 日 世界上 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首次升空,人类航天飞机发展历程已经走过了 26 年,期间虽然经历了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两次爆炸空难,但这并不能阻挡人类搭乘航天器继续勇敢地探索太空的步伐。这不,继 6 月 23 日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再度升空并安全返航后, 6 月 29 日 ,由美国旅馆业大亨罗伯特 比奇洛投资建造的太空旅馆二号试验舱 创始二号又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设计制造创始二号的美国比奇洛航天公司计划在 2010 年前向太空发射 6 至 10 个试验舱,并在 2015 年前全面开张该公司老板罗伯特 比奇洛所拥有的世界上第一个私人商业太空旅馆。据悉,这样的太空旅馆将是一个集旅馆、购物中心、小型加工厂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设施,你如果花上 100 万美元,将有机会在太空旅馆住上一晚。 人类在与自然博弈的过程中,解开了埋在心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同时又在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宇宙由什么构成?生命如何起源?人怎样健康长寿?疾病能否从人的胚胎孕育的那天起就开始预防?中外科学家在这场博弈中力图一一给出取胜的答案。 在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元素中,锕系元素的原子量较大。此前科学家已经在 10 余个天体的表面检测出锕系元素中的钍元素,但这些天体全部在银河系内。 6 月 26 日 ,日本国立天文台与大阪教育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报告,他们在银河系外天体上发现了钍元素的踪迹。这是科学家首次在银河系以外探测出锕系元素,这一新发现为研究钍等元素的自然产生条件提供了新的线索。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最近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射电望远镜对红超巨星大犬座 VY 的外层气体进行观察,发现了包括氢氰酸、一氧化硅、氯化钠、硫化碳和氮化磷等在内的多种复杂分子的痕迹,而其中的氮化磷是构建脱氧核糖核酸等生命基本物质的必要成分。这项新发现显示,形成生命的原初分子可能来自恒星。与探索生命起源的研究相对应,英国专门从事细胞疗法研究的 Intercytex 集团 6 月下旬宣称,他们已研制出一种可长期使用、名为 ICX-SKN 的人造皮肤,这种皮肤在早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的创伤愈合能力令人惊喜 28 天后即可完全与人体结合、封闭并愈合伤口。这一成果的最终临床应用,有望减轻患者自身皮肤移植所带来的痛苦。 仍然是在 6 月,经过数年的努力,江西省人民医院留美归国学者王朝东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内科系 Rachel Miller 教授发表在美国《临床研究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人体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对母体环境中的诸多抗原、过敏原和病原体产生主动免疫应答以及免疫记忆。这一创新研究成果颠覆了国际医学界 50 多年来认为胎儿不具有同成人一样拥有精细免疫应答能力的观点,对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在公共卫生领域将免疫接种时间提前至胎儿时期,并为困扰全球的甲肝、乙肝和流感等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没有人知道宇宙中究竟有没有黑洞。从黑洞这个概念提出的第一天起,科学家关于黑洞存在与否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塞巴斯蒂安 亨兹发现,黑洞并不是宇宙中唯一从极点喷射出强大气流的天体,在沉寂中默默燃烧的中子星也能喷出强大的喷流,其强度相当于甚至超过了黑洞的喷流。似乎要与美国太空网 6 月 28 日 发布的上述这条科技新闻较劲,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物理学家 Lawrence Krauss 及其同事发表在新出版的《物理评论 D 》上的论文指出,黑洞是不可能存在的。他们通过引入爱因斯坦提出的时间延缓效应,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证明黑洞并不存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尽管物理学家提出了解释宇宙奥秘的各种各样理论,但宇宙对人类来说仍然是那样的诡异和难以捉摸。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人类的不断繁衍给自然界带来了沉重负担,粮食尤其是水稻的增产成为农业科学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培育高光效的高产水稻品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但长期以来,水稻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生理水平上,传统的杂交育种手段在改良水稻光能利用方面至今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据 6 月 19 日 《科技日报》报道,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把叶色突变体作为开展光合作用研究的理想材料,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引起水稻黄绿叶突变性状的机理。这一发现为水稻高光效生理研究和水稻黄绿叶突变体 ygl1 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推动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历程中创造出了一个个人间奇迹。 6 月 26 日 ,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这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自行管理,全长 36 km ,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重大影响的跨海大桥 , 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特大型桥梁工程建设史上的巨大成就,不仅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跨海大桥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同时也成为人类博弈自然界占得上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类善待自然是会有回报的。 6 月 27 日 ,在新西兰基督城举行的第 31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喀斯特被全票通过纳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增至 34 处,中国喀斯特也成为中国第 6 个世界自然遗产。 在享用与自然博弈所取得胜利成果的同时,人类也不得不吞下轻视自然所带来的恶果。受工业污水无节制排放的影响,加之高温少雨,继 5 月 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巢湖、滇池 6 月也相继暴发了蓝藻。三湖蓝藻大暴发,不仅使昔日灵秀的潋滟湖波成为一潭令人掩鼻的臭水,还使水源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6 月 30 日 ,温家宝总理为此专程赴无锡召开三湖治理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把治理三湖作为国家工程摆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不懈地把三湖治理好。 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这似乎已成为科学家的共识。 6 月 27 日 《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则科技新闻报道,美国宇航局和洛杉矶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对 1950 年至 2000 年间加利福尼亚州 7 个主要气候区的气温变化模式的专题研究表明,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类行为也加剧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这似乎在提醒人们,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时,除了采取二氧化碳减排等措施外,还应重视并研究人类在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中可能给气候带来影响的各类问题。 人类博弈自然带来的恶果,很多需要依靠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找出办法来解决。如果有人要问科技工作者博弈自然的意义究竟何在, 6 月 14 日 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讲述二连巨盗龙发现经过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的反问也许可以作为回答的参考: 如果你发现一只老鼠长得像猪那么大,你是什么感觉?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2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工作者的自律和他律
suqing1961 2007-6-27 11:54
当前我国科技界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和学风浮躁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些不端行为和浮躁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科学和科技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崇高信誉,而且给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消除学风浮躁现象,不仅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更需要加强科学道德教育、建立并完善社会监督和惩戒机制、营造宽松良好的学术氛围等他律手段。 科学研究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是追求真理、造福人类。如同从事刑警职业就意味着必须每天勇敢地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流血牺牲现实一样,科技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岗位操守应该是:绝不弄虚作假,尊重客观事实的诚信;不畏强权恶势,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勇敢;淡泊功名利禄,自觉造福人类的奉献;不受世俗诱惑,静心研究探索的坚忍。尽管受当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但是,绝大多数科技工作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正确的岗位操守,保持良好的学术品行,正是源于诚信、勇敢、奉献和坚忍等上述优秀品质的自律精神。因此,科技工作者的自律依然是建设健康、和谐学术生态的重要保障。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仅仅依靠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或过于相信科技工作者的自律,过分夸大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力量,是不可能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更谈不杜绝这种不端行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急功近利,科技奖励机制的商品化、实用化,以及科技工作者与其他行业人员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角色的趋同性,都使得科技工作者要想继续保持上述优秀品质需要更大的定力,单纯地依靠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作为约束、警示和惩戒手段的他律,对于防范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就显得格外地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科学院 2 月 26 日发布的《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3 月 23 日发布的 《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就更具现实意义。 这三个重要文件都强调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科学的道德准则,也即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自律要求;后两个文件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则处理办法; 《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还给出了 建立会员学术诚信档案,对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个人进行记录,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通报的监督、惩戒等他律措施。因此,可以说,我国科研管理部门对防范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已经公开表明了态度,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但是,我们更希望在这些自律的文件指导下,制定出更加具体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加具有约束、警示和惩戒作用的落实措施;否则,就像制止大吃大喝一样,出台再多、再好的文件最终也将流于形式。以建立各级学会会员的诚信档案措施为例,这里需要考虑入档人员是否能覆盖全体科技工作者,由谁来裁定学术不端行为,谁来负责学术不端行为的入档管理,诚信档案的所有信息能否科技界共享,有学术不端行为记录者将受到何种处罚,学术不端行为初犯者如何重新建立学术诚信等极为复杂、具体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管理者、法律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等共同研究确定。 我以为,在上述制度或措施尚未建立或完善的情况下,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期刊编辑部等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问题上仍然可以有所作为。以中国科协学术会刊《科技导报》为例,我刊自 2006 年 2 月始开辟了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箱栏目,凡被该栏目曝光者将列入我刊黑名单,两年内不录用其投寄的稿件。国家科技主管部门设立的各种研究基金,对确认有学术不端行为者也可考虑采取在一定的年限内不接受其基金申请的处罚。学术不端行为当事者随时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惨重代价之时,也就是学术不端行为有望得到有效的防范或消除之日。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3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本应叫“博主”
热度 1 suqing1961 2007-6-13 13:40
不知是谁最先把 BLOG 翻译成了博客?按美式英语的读法, BLOG 应念着布拉格,英式读法大抵是布罗格,怎么也不和博客靠边,为何就被翻译成博客了呢? 既然不是音译的结果,那么按意译,窃以为博主应该比博客更为贴切。 博就不用多说了,写 BLOG 的人知识面宽才能写出好 BLOG ,看 BLOG 的人看得多了自然见识就广。这宽、广和多都有博的意思。因此,从意译的角度看,这博确实译得好。 但是,这客可就译得不怎么妙了。 我开通了 BLOG ,拥有了账号和密码,这块园地就只能由我来经营,只要遵纪守法,我想写什么文字,想登什么图片,完全是我自己的事情,文责自付,旁人不能干涉,我当然应该是主,怎么反成客了呢? 别人来我的 BLOG 参观浏览,对于我来说,来者自然都是客,我理应精心耕耘这块 BLOG ,不让来客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去;理应恭听客人们的指教,多长点知识,多交一些朋友。现在倒好,我已经把自己定性成客了,别人来我这自然是主人,常言道客即上帝,我是不是可以借机摆起上帝的谱来了,装装大爷,卖弄学问? 如此主客不分,主客错位,成何体统,什么规矩! 其实,只要把登记注册 BLOG 者统称为博主,把拜访他人 BLOG 者都叫着博客,上述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博主有田有地,笔耕不辍;博客八方云游做客,四处即兴留芳。今天你当博主,煮茶温酒妙手著文章,诚招天下博客;明天你为博客,走访新朋故友,讨教心中景仰的博主。主客两便,其乐融融! 纲常已正,伦理不乱,主客角色互换,惺惺相惜,共同切磋,岂不快哉! 博客原本就应是博主,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4014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