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路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揭秘部分科技成果被用路径
vcitym 2013-11-21 17:54
很多科研人员抱怨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能被决策者使用,也抱怨有些虽然事后被验证正确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引起决策者关注。 其实不然,中国的科研成果被决策者使用的基本路径如下图所示。每个研究者的成果被淹没在大量的初始研究报告中(尤其是在网络化共享的今天)。也许是大家的成果观点还在,但已经被过滤掉了作者信息(除非有直通车的大牛们),这也是中国不尊重知识产权的表现之一,因为你无法判断你的观点被使用的痕迹。 图中表达的是目前中国科研成果是否被用关键环节。
个人分类: 杂谈|3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shell脚本的运行过程
autodataming 2013-10-26 09:22
shell脚本运行的时候, 是先把脚本读入到内存中,然后再运行指令。 比如你有个脚本 在./temp/move.sh 你想把temp下所有的文件都移动到外面 它会把所有所有的文件包含move.sh都移动到外面,此时的move.sh仅仅是一个普通文件, 执行文件是在内存中。 路径是相对内存中文件的位置的
个人分类: shell|28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外行看图思考:近期南方台风活动特点
陈龙珠 2013-10-7 09:03
从卫星云图看,印度洋热湿气流在赤道北侧的太平洋上形成了一个大的逆时针涡旋,台风菲特和后续的丹娜丝各自是一个相对小的逆时针涡旋。长江以南陆地上,是西南气流。 海上与陆地气流作用区在东海上,后续那个台风丹娜丝的路径,在台湾-日本之间岛链一带目前还具有不确定性,是北上日韩,还是西行登陆,拭目以待。 也许正是上述大气环流的特点,被已登陆的台风菲特带上岸的海水,大多被陆地上的西南气流吹向了浙东北地区:风级不大而暴雨。 次日上午后记 :台风丹娜丝已选择黄线路径北上日韩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4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Matlab指定当前路径path
热度 1 JRoy 2013-5-23 01:21
matlab程序运行指定的函数需要在当前的工作路径列表path中,否则不可认。 调试和编程常用的三个函数: 1,pwd 找到当前工作文件夹 currentFolder = pwd 会返回一个类似与: C:\MATLAB\ParticleFilter 的地址 2, addpath 添加路径/文件夹 addpath C:\MATLAB\Common files 或者addpath('C:\MATLAB\Common files ') 就将 C:\MATLAB\Common files 文件夹加入到工作路径中去了,这样里面的函数就可以直接调用 相对的rmpath是删去某个路径。用法一样。 3,path ('./sub_folder', path) 添加当前文件夹下的一个文件夹sub_folder到路径中去 path %查询当前所有的搜索路径(MATLABPATH) p=path %把当前的搜索路径存在字符串变量p中 path(‘newpath’) %将当前搜索路径设置为newpath path(path,’newpath’) %向路径添加一个新目录newpath path(’newpath’, path) %向当前搜索路径预加一个新目录nespath 这个跟addpath相似功能,区别不大。 特别注意:若是讲当前文件夹里面的某一个文件夹加入到工作路径中去 不用全写路径,只需要 './sub_folder' 就可以了。这会产生很大方便,尤其是是一套程序在另一个电脑上运行的时候,有时候工作文件夹存放的地址(比如,磁盘)不同,会造成地址错误。比如 源程序是 addpath C :\MATLAB\Common files 但是到了新电脑,你所有的MATLAB包在 D: 盘,那么这句话将无法执行(除非你手动将那些命令全改成 addpath D: \MATLAB\Common files )。而若是addpath ./Common files , 前面的盘符换掉,此命令不受影响,因为用的是相对地址。 另外注意上面的斜杠和反斜杠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4037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matlab对文件目录路径的操作
haijunwang 2013-5-7 11:40
转载地址: http://www.ilovematlab.cn/thread-164384-1-1.html 1、 filesep 用于返回当前平台的目录分隔符,Windows是反斜杠(\),Linux是斜杠(/)。 2、 fullfile 用于将若干字符串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路径。例如: f=fullfile('D:','Matlab','example.txt') f=D:\Matlab\example.txt (在Windows中,“D:\”表示D盘,“D:”表示目录) 3、 fileparts 用于将一个完整的文件名分割成4部分:路径,文件名,扩展名,版本号。例如: f=fullfile('D:','Matlab','example.txt'); =fileparts(f) pathstr=D:\Matlab name=example ext=.txt versn=’’ 4、 pathsep 返回当前平台的路径分隔符。Windows是分号(;),Linux是冒号(:)。 5、 exist 可以用于判断目录或者文件是否存在,同时不同的返回值有不同的含义。例如: f=fullfile('D:','Matlab','example.txt'); exist(f) ans=2 exist('D:\Matlab') ans =7 6、 which 可以通过一个函数或脚本名称得到它的完整路径,同时还能处理函数重载的情况,例如: which abs(0) C:\MATLAB7\toolbox\matlab\elfun\@double\abs.bi % double method which abs(single(0)) C:\MATLAB7\toolbox\matlab\elfun\@single\abs.bi % single method 7、 isdir 判断一个路径是否代表了一个目录,例如: p='D:\Matlab'; f=fullfile(p,'example.txt'); isp=isdir(p) isp=1 isf=isdir(f) isf=0 8、 dir 用于列出一个目录的内容,返回值为结构体数组类型,包含如下部分:name:文件或目录的名称;date:修改日期;bytes:文件大小;isdir:是否是目录。例如: p='D:\Matlab'; files=dir(p) files = 8x1 struct array with fields: name date bytes isdir 9、 cd 用于切换当前工作目录。例如: cd('c:/toolbox/matlab/demos') %切换当前工作目录到demos cd .. %切换当前工作目录到matlab 10、 pwd 用于当前工作目录的路径。例如: pwd ans =C:\MATLAB7\work 11、 path 用于对搜索路径的操作。例如: path %查询当前所有的搜索路径(MATLABPATH) p=path %把当前的搜索路径存在字符串变量p中 path(‘newpath’) %将当前搜索路径设置为newpath path(path,’newpath’) %向路径添加一个新目录newpath path(’newpath’, path) %向当前搜索路径预加一个新目录nespath 12、 addpath和rmpath 用于对matlab搜索路径的添加和删除。例如: addpath(‘directory’) %将完整路径directory加入到当前搜索路径的最顶端 rmpath 13、 what 用于显示出某目录下存在哪些matlab文件;若输入完整路径,可列出指定目录下的文件。例如: what what dirname what(‘dirname’) 其中dirname是要查找的路径的名字,路径在matlab的搜索路径内时,没有必要输入全名,只输入最后或最后两级就够了。 14、 path2rc 保存当前matlab的搜索路径到pathdef.m文件中。
个人分类: matlab编程|1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何指定GCC的默认头文件路径?
tmlf18114 2013-3-30 17:39
Linux指定动态库路径 众所周知,Linux动态库的默认搜索路径是/lib和/usr/lib。动态库被创建后,一般都复制到这两个目录中。当程序执行时需要某动态库,并且该动态库还未加载到内存中,则系统会自动到这两个默认搜索路径中去查找相应的动态库文件,然后加载该文件到内存中,这样程序就可以使用该动态库中的函数,以及该动态库的其它资源了。在Linux 中,动态库的搜索路径除了默认的搜索路径外,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指定。 方法一:在配置文件/etc/ld.so.conf中指定动态库搜索路径。 可以通过编辑配置文件/etc/ld.so.conf来指定动态库的搜索路径,该文件中每行为一个动态库搜索路径。每次编辑完该文件后,都必须运行命令ldconfig使修改后的配置生效。我们通过例1来说明该方法。 方法二:通过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指定动态库搜索路径。 通过设定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也可以指定动态库搜索路径。当通过该环境变量指定多个动态库搜索路径时,路径之间用冒号:分隔。下面通过例2来说明本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export来设置该环境变量,在设置该环境变量后所有的命令中,该环境变量都有效。 例如: # export LD_LIBRARY_PATH=/root/test/env/lib # 但本文为了举例方便,使用另一种设置环境变量的方法,既在命令前加环境变量设置,该环境变量只对该命令有效,当该命令执行完成后,该环境变量就无效了。如下述命令: # LD_LIBRARY_PATH=/root/test/env/lib ./pos /root/test/env/lib # 方法三:在编译目标代码时指定该程序的动态库搜索路径。 还可以在编译目标代码时指定程序的动态库搜索路径。-Wl,表示后面的参数将传给link程序ld(因为gcc可能会自动调用ld)。这里通过gcc的参数-Wl,-rpath,指定(如例3所示)。当指定多个动态库搜索路径时,路径之间用冒号:分隔。 gcc-Wl,-rpath,/home/arc/test,-rpath,/lib/,-rpath,/usr/lib/,-rpath,/usr/local/libtest.c 以上介绍了三种指定动态库搜索路径的方法,加上默认的动态库搜索路径/lib和/usr/lib,共五种动态库的搜索路径,那么它们搜索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呢? Linux操作系统的头文件和库文件搜索路径 Include的header文件,动态链接库,系统定义,总共有下列来源指定gcc去那里找。 当初在编译时指定的(在~gcc/gcc/collect2.c:locatelib() 写在specs内的 ,内定的,这是当初compile gcc时写在程序内的。 后来用-D -I -L指定的 gcc环境变量设定(编译的时候) ld.so的环境变量(这是run time的时候) 一、头文件 gcc 在编译时如何去寻找所需要的头文件: ※所以header file的搜寻会从-I开始 ※然后找gcc的环境变量C_INCLUDE_PATH,CPLUS_INCLUDE_PATH,OBJC_INCLUDE_PATH ※再找内定目录 /usr/include /usr/local/include /usr/lib/gcc-lib/i386-linux/2.95.2/include /usr/lib/gcc-lib/i386-linux/2.95.2/../../../../include/g++-3 /usr/lib/gcc-lib/i386-linux/2.95.2/../../../../i386-linux/include 库文件,但是如果装gcc的时候,是有给定的prefix的话,那么就是 /usr/include prefix/include prefix/xxx-xxx-xxx-gnulibc/include prefix/lib/gcc-lib/xxxx-xxx-xxx-gnulibc/2.8.1/include 二、库文件 cos()等函式库的选项要多加 -lm 编译的时候: ※gcc会去找-L ※再找gcc的环境变量LIBRARY_PATH ※再找内定目录 /lib /usr/lib /usr/local/lib 这是当初compile gcc时写在程序内的 三、运行时动态库的搜索路径 1、在配置文件/etc/ld.so.conf中指定动态库搜索路径 2、通过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指定动态库搜索路径(当通过该环境变量指定多个动态库搜索路径时,路径之间用冒号:分隔) 3、在编译目标代码时指定该程序的动态库搜索路径(还可以在编译目标代码时指定程序的动态库搜索路径。 这是通过gcc的参数-Wl,-rpath,指定(如例3所示)。当指定多个动态库搜索路径时,路径之间用冒号:分隔) 4、默认的动态库搜索路径/lib 5、默认的动态库搜索路径/usr/lib 可以通过执行可执行文件pos得到的结果不同获知其搜索到了哪个动态库,从而获得第1个动态库搜索顺序,然后删除该动态库, 再执行程序pos,获得第2个动态库搜索路径,再删除第2个被搜索到的动态库, 如此往复,将可得到Linux搜索动态库的先后顺序。 程序pos执行的输出结果和搜索到的动态库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程序pos输出结果 使用的动态库 对应的动态库搜索路径指定方式 ./ ./libpos.so 编译目标代码时指定的动态库搜索路径 /root/test/env/lib /root/test/env/lib/libpos.so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指定的动态库搜索路径 /root/test/conf/lib /root/test/conf/lib/libpos.so配置文件/etc/ld.so.conf中指定的动态库搜索路径 /lib /lib/libpos.so 默认的动态库搜索路径/lib /usr/lib /usr/lib/libpos.so 默认的动态库搜索路径/usr/lib 综合以上结果可知,动态库的搜索路径搜索的先后顺序是: 1.编译目标代码时指定的动态库搜索路径; 2.环境变量LD_LIBRARY_PATH指定的动态库搜索路径; 3.配置文件/etc/ld.so.conf中指定的动态库搜索路径; 4.默认的动态库搜索路径/lib; 5.默认的动态库搜索路径/usr/lib。
个人分类: 软件应用|8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研究中路径的困惑
热度 2 wangdongsheng 2013-3-15 10:44
最近和朋友一起撰写了一个高铁联合基金的申请项目。重新对铁路和公路桥梁抗震做了一个对比,略有感悟加之久未奉献博文,暂记之。 现代桥梁抗震研究成熟于1971年美国圣费尔南多地震,同时做出系统性研究贡献的是新西兰学者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工作:延性抗震和能力设计原理,它对于桥梁抗震工程师而言现在有点类似“家常饭”了。因此有文献称之为“学院派”工作。 欧洲进入上世纪90年代形成联盟后,发展统一抗震规范,是借鉴美国的“实用性”研究路线,还是“新西兰”的“学院派”路线,成为最初决策困惑。欧洲人最终倾向性的选择后者,欧洲人实际上进行了“补课”。至目前没人敢说欧洲抗震规范不先进,没人敢说它没有自身特点。 我国至2000年前后作延性抗震研究仍属前沿,必须承认这种30年的差距。但是如何赶超呢?这些年来我们更多的是“杂乱无章”的“创新”工作。我们在骨子里是很不愿意“补课”的,“泱泱大国”的思想很深。 通常都认为科学研究“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已经落后的条件下我们还有必要探索“条条大路”吗?如直接借鉴是否是“重复”呢?这种“重复”的价值何在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仍赞赏欧洲人的工作,虽然上述问题我也很难给出令人信服的答复,但相信欧洲人不是“笨蛋”。我更倾向性的认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个帐越早还越好。否则浮云过后,一无所有。 希望我们项目好运。 也仅以此文献给“3.15”。
4476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决策基本流程
热度 2 vcitym 2013-2-10 10:43
这样建安的路径为啥总是在纸上和嘴上?
个人分类: 杂谈|3838 次阅读|3 个评论
台风会诱发地震吗?
热度 1 sheep021 2012-9-11 14:32
台风会诱发地震吗?
台风与地震的关系,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地震是不是有个别名叫“ 山抬 ”? 由此看来,台风, 抬 山,异曲同工啊。台风地震,天地相应。从理论上看,台风会诱发地震,也不是不可能呢。 这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正式的研究,但是,有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却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 研究过08年的台风路径数据跟之后3个月内地震的对比吗? 知道08年5月初孟加拉湾的风暴直上缅甸先给缅甸造成20万伤亡,然后几日内风暴的延伸线上四川就爆发了512吗。。你们这些只会看天不懂天地联动的,又怎能知道台震关系??? 就拿今年,云南的5级震,江苏的5级震,震前半个月内都有台风延伸线指着。 台风卡奴过后没几天延伸线上江苏扬州震了5级,天枰过后没几天,延伸线上今日广东河源震4级,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但是,他也只是知道这层关系,至于地震是否真的会发生,什么时候发生,他也坦承: 这个我不是神人,什么时候能地震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对于气象及台风路径我还是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的 8月27日,他在微博中画了8处5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地带,至今已经震了3处包括了云贵川交界的6级以及今日的5级,见 http://weibo.com/1859614740/yz7z80Z2g http://tieba.baidu.com/p/1821524777?pn=3 北京时间2012-09-07 11:19 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交界(北纬27.5,东经104.0) 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公里。 不幸被他言中!至今8个圈子中已经震了3个,成功率不小! 难道台风与地震之间真的没有关系吗? 百度上也有人认为: 台风确实有可能引发地震 也有少量台风引发地震的记载。但这是好事。本来可能还要累积一段时间的能量 在台风的触发下发生地震 这样原本累积的能量就释放出来了。将地震提前并降低了地震的震级。 相关链接: 暴雨可引发大 地震 - 华夏地理社区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网站 台风 的电场激发地下能量活跃已是不争的事实-51.com个人空间 台风 多 地震 就少? 气象局:并无关连
个人分类: 地震预测|4135 次阅读|5 个评论
shell脚本的两个问题:如何添加命令路径以及如何使用嵌入文档
GoogleMIT 2012-4-26 01:06
4月25号遇到了两个shell脚本的问题,折腾了好久才弄明白,连下午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脑子里都还想着为什么啊为什么啊。现在晒出来以防日后忘记,碰类似问题的朋友或许也可以借鉴一下。 笔者使用的是bash shell 第一个问题是将命令(可执行文件)添加到Linux路径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最早是在《learning the vi editor》中学习shell脚本中的for loop时看到的,但是这本书中也没有给出答案,它只是抛出了这个问题,然后指引我们同系列的《Learning the Unix Operating System》里面查看chmod和path的内容。这本书的第五版电子书倒是找到了,而且重点看了一节关于使用chmod命令来保护文件和共享文件的方法,可惜半天没有找到讲路径问题的,于是开始自己Google。 PS:这本书也值得推荐,看起来很流畅,英文书写的也都是日常词汇,没有特别难的,有对Linux领域的基本专业词汇有了解的估计都可以看懂,至少我觉得比大陆出版的一些讲chmod的内容要全面和地道一些。 Google时候,开始一直都用中文搜索,但是基本上没有看到清楚的解决方案,仅有的几个都是含糊其辞,囫囵吞枣一般得讲了这个问题和这个问题的解决结果。于是又改成了中英文结合的“可执行文件 command not found”,这个搜索词给力多了,终于找出了几个感觉有用的博文,但是根据他们的讲述也是没有一个成功的(暂且认定为Linux版本不同造成的),不过我根据他们讲述的自己再改造综合了一下,一不小心就解决了这个case。 具体问题可能用例子解说更加形象一些(可惜不能上截图了) 我在/root/vi/April目录下有三个文件 01 02 03,但是我想重命名这三个文件(利用脚本来进行重命名,mv命令和vi编辑器等其实都可以办到这些事情,只是这个例子简单,比较好讲),于是我又建立了一个脚本文件move 我在move里面写上了 for file in $* do mv $file $file.x done 然后wq保存后,利用chmod a=x move命令将其改成了可执行文件(executable file)。 之后我就直接在April目录下用 move 0?来使用move这个命令(可执行文件)了,然而问题也随之来了,屏幕回馈给我的是 command not found 用$PATH一试,果然这个命令找不到路径。用了which move来查看这个可执行文件的路径信息,也没有给出。看来只能手动添加了。 这就回到了之所以要把命令添加到搜索路径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碰到过,有网友说得去/etc目录下面更改一个figure或者.figure文件,也有的网友说得去/etc目录下找environment文件更改,这两个文件我都打开了,对于我的ubuntu 10.04来讲,这个environment才是有路径可以更改的。 我用vim在environment文件的路径引号中加入了一个冒号,之后跟上了move所在的路径 /root/vi/April wq保存关闭之后,我用source environment执行了一遍,然后回去which move,发现还是不行,又追加了一个命令$environment命令(据说这个是激活这个路径用的,但是我之后给其他可执行文件添加路径时,这个命令不用也可以使可执行文件能够被正常执行) 这样回到了/root/vi/April目录之后,在命令行写下 which move 屏显 /root/vi/April $PATH显示出来的路径也包括进去了 /root/vi/April 这样move这个可执行文件终于可以执行了,来一个 move 0? 这个命令下完回车后,01 02 03就成为了01.x 02.x 03.x文件了 我在某一个论坛里面还看到过一个解决方案,说如果可执行文件是shell脚本,可以使用 sh filename(executable file) 我在另外一个也含有01 02 03三个文件的文件夹中使用了 sh move 0?命令,也得到了同样的效果,看来这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 第二个问题,则是shell脚本中嵌入文档的用法(here documents,有的书可能也称作内部文档) 具体问题还是用例子来讲吧 假设我在/home/yuewen目录下有个文件为student,该文件中所有的单词their都被误拼写为thire,现在我得去给它改回正确的单词。于是在shell脚本中直接包含了ex编辑脚本(有一种更改方法是有两个脚本,一个shell脚本,一个ex脚本,我要讲的是只要一个shell脚本,同时将ex脚本包含在shell脚本中) 我新建了一个脚本replace文件 在里面写上 for file in $* do ex -s $file EOF g/thire/s//their/g wq EOF done 保存推出,然后变成可执行文件,也添加了路径,for语法貌似也没有什么错误,看起来天衣无缝,执行起来就有问题了 warning: here-document at line 3 delimited by end-of-file (wanted `EOF') line 8: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end of file replace student的结果是 here-document at line n delimited by EOF (wanted EOF) 奇怪了,为什么还要EOF呢?《learning the vi editor》里面明明就说后可以是随意的字符串(当然也不能太随意了,不能与重定向输入内容中的字符串相同,可以被shell用于识别潜入文档的结束位置) 不明白,于是又得继续Google,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系学术提交的类似问题 ,而且他给出了解决方案,他在他的blog中也给出了他查阅到的别人的帖子 ,他在他的blog中说,问题出现在了EOF前面的/t,也就是那一段空格。 于是我把replace文件改成了 for file in $* do ex -s $file EOF g/thire/s//their/g wq EOF "这就是更改的地方,顶格输入,而没有空格 done 更改保存后推出,replace命令终于可以正常使用。 References: http://www.krenger.ch/blog/bash-here-document-at-line-n-delimited-by-end-of-file-wanted-eof/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900496/using-shell-script-to-insert-data-into-remote-mysql-database
个人分类: Linux|10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宏观科研行为路径图(部分)
热度 1 vcitym 2012-3-10 22:22
参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0741do=blogid=546047
个人分类: 杂谈|3753 次阅读|1 个评论
基于路径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确定方法
supdesign 2011-5-25 19:57
非饱和土土力学实用化任重道远,这也许是比较便于工程应用化的方法。详见附件: 基于路径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确定方法11-6(修改稿)-qi.pdf 基于路径的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确定方法 (2010-10-22 20:09:30) 标签: 张明 抗剪强度 内摩擦角 饱和度 曲线 杂谈 分类: 03土力学-非饱和土.其它 【作者】 姚攀峰 ; 祁生文 ; 张明 【Author】 YAO Pan-feng1, QI Sheng-wen2, ZHANG Ming3(1.MCC Capit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Beijing 100053, China;2.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3.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机构】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摘要】 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是非饱和土中的基本问题,如何快速、经济地确定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非饱和土工程应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是含水指标的函数;通过模拟不同路径下非饱和土抗剪试验,得到黏聚力-饱和度曲线(CDSC曲线)和内摩擦角-饱和度曲线(IFADSC曲线),进而得到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在同一路径小区间范围内CDSC和IFADSC曲线近似为直线。通过抗剪强度路径模拟,用常规试验和含水指标得到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大大地简化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为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Abstract】 Shear strength is a basic issue for unsaturated soil;and how to quickly and economically determine the unsaturated soil shear strength index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saturated soil mechanics into engineering.The cohesion and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are functions of water content index;cohesion-degree of saturation curve(CDSC)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degree of saturation curve(IFADSC) are gotten by simulating shear experiment through different paths, through which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can be obtained;CDSC and IFADSC are approximating straight lines in the same path when the change of saturation degree is small.A simplified method which provides advantages for applying soil mechanics theory of unsaturated soil to practical engineering is suggested to get the parameters through simulating different paths of shear strength experiments. 【关键词】 非饱和土 ; 抗剪强度 ; 路径 ; 黏聚力-饱和度曲线 ; 内摩擦角-饱和度曲线 【Key words】 unsaturated soil ; shear strength ; path ; cohesion-degree of saturation curve ; internal friction angle-degree of saturation curve 【文献出处】 岩土力学 ,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 编辑部邮箱 , 2009年09期 【DOI】CNKI:SUN:YTLX.0.2009-09-015 【下载频次】82
个人分类: 03土力学|3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发展“加速度”获得之路径选择
热度 5 lgmxxl 2011-3-20 09:35
路径是做事的目标确立、主次界定与先后顺序。只有明确目标、界定好主次后,方能明确做事的具体次序。而明确了次序,全校师生才会有工作的目标与方向,才知如何做、怎么做。好的路径选择,可以使大学上上下下的组织和个人都能清晰地理解大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大学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基础,把大学的成功落在实处。 各个学校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路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以历史上曾经有过快速发展时期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联大、华中科技大学、洪堡柏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英国沃里克大学、斯坦福大学为例,它们的路径选择有着各自独特的个性特征。 北京大学的路径选择是: 1 、转变学校性质——从官僚养成所到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 2 、建立新的学校领导管理体制——从少数人说了算到教授治校; 3 、采用选科——从强求一律到发展个性; 4 、改革北大学科设置——从学术并举到以学理为主。 浙江大学的改革路径是: 1 、改革大学管理,明确大学的目标、灵魂和教学。( 1 )大学的目标——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人才;( 2 )大学的灵魂——荟萃一批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的教授;( 3 )大学的教学——培养有“求是”精神的通才。 2 、广纳人才。 西南联大的路径是: 1 、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与延聘; 2 、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成功地建立了由教授会、评议会和校务会议组成的行政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的路径是: 1 、顶住压力,实现学科结构的综合化; 2 、排除万难,坚持科研走在教学的前面; 3 、审时度势,建设强大的教师队伍。 洪堡在柏林大学中的路径选择是:“遵循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路线,主张自由与批判地寻求真知。他主张教师可由他们的权力导出这样的结论,即他们可以只用曾经训练他们心灵发现新真理的实例来教学。他称这个原理为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并且遵循它而废除普鲁士科学陆军,任命科学院中最好的学者与研究员为新大学的教授。其次,他为学生废去固定课程,告诉他们可以自由的与任何教授从事研究工作。最后,他提供自由给教师,让他们从事自己的研究,而不论研究会导向何方,以及教导他们所发现的,而不必害怕被干扰。” 威斯康星大学的路径选择是: 1 、形成大学的集体意识——威斯康星思想; 2 、立足本州,放眼世界,围绕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实施大学自治,保持学术自由; 3 、成立大学边界的各类延伸载体,如专家局( The Speakers Bureau )、莫里吉中心( The Morgridge Center )、威斯康星(麦迪逊)社区合作办公室( The UW-Madison Community Partnerships Office )、“威斯康星思想习明纳”( Wisconsin Idea Seminar )、大学科技园等; 4 、建立各类制度,保持大学的各项规划得到持久的落实。 斯坦福大学的行动路径是: 1 、研究二战后形势,抓住社会对大学需求的机遇; 2 、积极建设与企业、军方、政府的关系; 3 、发展尖端学科。 沃里克大学的行动路线是: 1 、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驾驭核心; 2 、构築一个拓宽的发展外围; 3 、发展一个多元化的资助基地; 4 、拥有一个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 5 、共享一个一体化的创业文化。 分析这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路径,我们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一路径与学校发展愿景相适应,与校长的理念相协调;这些路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些路径为广大师生所理解与接受;这些路径都有一系列的制度保证措施。 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 120-128 . 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 234-243 . 陈远.梅贻琦的选择 .逝去的大学 .北京:同心出版社, 2005 . 129 . 胡国铭.大学校长与大学发展研究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 155-159 . 黄俊杰.大学校长遴选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0 . 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 : 组织上转型的途径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 4 .
348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由“之”字形上坡路想到的高分子运动
热度 1 pengcd0632 2011-3-5 11:04
示意图.tif 大家都知道陡坡是很难上的,所以在修路时一般是盘山路。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学时学过的詹天佑同志创造性的设计“之”字型路轨,修建了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京张铁路。那么,微观上的分子运动扩散不知道是不是也懂得这样一种策略呢?下面给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注:高分子是一类物质,特征是靠共价键结合起来的,分子量非常大(通常不小于一万) 是采取费时省力呢?还是费力不一定省时呢?联想下蛇前行时的运动方式,我想分子应该采取的是之字形行进的,虽然有很多关于曲面影响下的单分子链的运动的数学模型但是太过深奥不好理解,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这种曲面效应下的单分子链的扩散的形貌学模型, /^\/^\ _|__| O| \/ /~ \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 \ \ / / _-~ ~-_ | | ( ( _-~ _--_ ~-_ _/ | \ ~-____-~ _-~ ~-_ ~-_-~ / ~-_ _-~ ~-_ _-~ ~--______-~ ~-___-~
3611 次阅读|1 个评论
路径依赖
sunphase 2011-2-3 20:41
纳西姆·塔勒布认为,像索罗斯这样真正的投机者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是,他们的行为缺乏路径依赖,过去影响不了他们,每天他们都是一张白纸。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自己的历史总和,我们曾经度过博士学位,人们就一直认为我们被“博士”这个单词所包含的一切含义所规定。在人类社会里,如果我是头猪,就应该呆在猪圈里,好好吃食,多多睡觉,等待被宰的那一天。 我们的行为总是受历史束缚,我过去是个蠢货,今天就应该接着蠢下去。如果我居然变明智了,人们一定会觉得很惊讶。活在过去,做自己熟悉的事,从进化的角度看会安全一些,具有某种短期优势。从自我操纵的角度看,相当于把自我放到熟悉的情境中。人通过限制自我的生存范围获得安全。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情境如果是个岌岌可危的孤岛,你的麻烦就大了。 切断与过去的联系,既危险又充满机遇。扔掉包袱,让自我只携带必要的武器,快速前进,你也许会抢到先机。
1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是慎提“中国模式”的好
热度 1 lgmxxl 2010-10-20 09:05
最早进入国家 985 工程的大学的 9 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在 2009 年组成号称中国 C9 的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自此之后,他们就轮流召开一年一度的联谊会。今年的会议于 10 月 10 日 至 12 日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亮点是:九所大学的校长们探讨了一个让人难以回味和理解的话题: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首先是由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提出的。在他的报告中,他谈到了自己对过去 100 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到了可以更好地把握规律的时候,到了形成自己特色的时候,也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他乐观地判断:通过中国模式的发展,我们现在具备了向世界一流大学冲击的较好基础。对于南京大学校长陈骏的提问:郭新立副主任的回答是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定要体现中国的元素,打下中国的烙印,你说这是不是中国模式?他说,我认为从中国的发展出发就是中国模式。 从以上文字中,很难准确把握郭副主任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中的中国模式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路径还是标准。在日前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中,我们也看到这样同工同妙的文字:南方科技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要力争在短时期内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们从中也很难看出,这里的中国特色是指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路径还是标准。看来,这个中国模式或中国特色要成为创建世界一流的法宝了。但我认为,在目前中国大学改革的关键时候,在中国大学努力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时候,还是应该慎提中国模式的好。 如果把中国模式当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则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可以自己制定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任何标准,但这样做的结果无异于自娱自乐!由此可以推断,此处的中国模式更多地是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径。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径的中国模式,负面意义仍然是巨大的。 其一,中国模式可能成为政府和大学拒绝改革发展的借口 既然是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也就无所谓先进还是落后,也就没有与国外大学相比较的基础和平台。如此,现行的一些做法甚至广受诟病的做法就会披上中国模式的合法外衣来取得合法性。如当下的大学去行政化,就是如此。在中国特色、中国模式的作用下,我们看到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常务副职多了;在教育部的带动下,省级大学也有了常务副书记和常务副校长,正厅级调研员等。一些学校在去行政化的浪潮中,增加了校级干部职数,增多了校内正厅级人数。这可能就是在中国模式的护身符下取得的合法性。可以肯定的是,一些难以改革的问题,制约大学发展的问题,可能都会披上中国模式而保留下来。 其二,中国模式可能成为政府和大学拒绝成功经验的借口 学术自由、学术自治是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教授治学、共同治理也是大学目前较为成功的做法。但一个中国模式就可能成为政府和大学拒绝成功经验的借口。当下中国大学中实际存在的以行政代替学术,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的现象,已经严重阻碍大学的学术自由、学术自治。中国大学的教授治学、共同治理也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或者成为大学行政权力的延续或帮凶。这可以说是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最为主要的障碍之一。虽然各个大学正在探索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正在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治学模式、治理模式。但一个中国模式 可能击垮所有的改革努力。 其三,中国模式可能成为政府和大学拒绝尊重规律的借口 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同样也其运行规律,大学也有其广受制约的运行逻辑。 潘懋元 先生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归结为高等教育的外部规律和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两大规律成为《高等教育学》取得合法性学科的基石。而中国模式可能使我们的大学举办者、办学者忽视教育规律,忽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从而阻碍现在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如大学章程的制定问题,章程中应该最先明确的政府与大学的关系问题,都可能会因中国模式而遭拒绝使用国际惯例,使用被证明为成功的办学经验。当下中国大学中只有为数较少的大学有自己的章程,且大多章程只是为了有章程而制定章程,并没有发挥章程应有之作用。只有一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章程》,由政府制定,由人大立法机关审议公布,不能不说是中国模式在发挥潜在作用。 李斌,周凯 . 中国模式能圆世界一流大学梦吗 . 中国青年报, 2010-10-14 ( 6 ) .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6352 次阅读|33 个评论
【原创】矢量画(1)
chongyangzi 2010-10-15 21:31
又是很久以前的图,一年前的,没有新的,惭愧
个人分类: 绘画|3942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生之路有水陆两条,你走哪条?
shxzhang 2010-8-17 04:19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科学网)网友提问 发表评论人: 在职研究生 张 教授,想请教您。我是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工作好几年了,想申请省级纵向课题,想在 CSSCI 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还想在今明两年 申报副 教授职称。我们学校不少人说,办这些事都要有关系,没有关系什么事儿都办不成。我不相信,但是我发现,申请到了省级课题的,发表了 CSSCI 论文的,评上了省级成果奖的,评上了副教授的,有不少人是找了关系的。我想拉些关系,又觉得很不好意思,还有些害怕出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请教您,我该怎么办好?我在长沙某高校读在职研究生,有朋友在中南读在职研究生,我到中南旁听过您的课。恳请您回答。 先鉴回答 一、一句名言 英语中有一句名言: The moment you speak, you are placed 。你一说话,便被定位。人说话时,其语体、内容、主题与价值观等,呈示出说话人的层次,小至思维层次与行为层次,大至文化层次和社会层次;被定位,是层次自然显现与被确认。 二、一个规律 层次差别使人群分层,人群因分层而成亚群,因此,每个大群分若干亚群,每个亚群分若干亚亚群,群群复分,直到最小群。人群分层,无论是于大群还是于最小群,都呈现出一二三四律,即:四个层次,上层百分之十左右,中上层百分之二十左右,中下层百分之三十左右,下层百分之四十左右。 特定学位攻读者群,特定职称教师群,整体地看与具体到每所学校看,都有学识、能力与成就层次差别,都分化为四个层次并呈现出一二三四律。相应地,特定层次学术期刊来稿,特定层次(纵向)课题立项申请,特定层次(非民间)成果奖评奖申请,整体地看与具体到每家刊物或每种课题或每种奖项看,也分化为四个层次并呈现一二三四律。 三、两个案例 某省省属高校教师高级职称,由省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每年副教授与教授通过率都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每年评审前,总有一些申报者想方设法联系评委,或自己出面或请朋友出面递送材料甚至搞些潜规则,老评委接到评审通知后立即躲避,新评委经常不小心被联系者本人或朋友逮住。评审过后,被逮住的评委都说:从论文、课题与奖项等条件看,联系者绝大多数都处于可以下也可以上的位置上。 乙教授曾经两次担任高校教师高级职称学科评议组评委,两次都 是名望很高、资历很深的 甲教授担任评议组组长。在甲教授主持下,学科评议分步进行:第一步,评议组成员阅读全部申报材料,详细审阅每位申报者的教学业绩、科研业绩(著作、论文、课题等)、学术反响(引用、转载、获奖等);第二步,对审阅认定结果做量性评估;第三步,根据量性评估结果,以商议方式,筛选出不可以上的一组和不可以不上的一组,其余的申报者自动归入中间组,即可下可上的一组;第四步,如果不可不上的一组人数没达到百分之五十,为不浪费指标或体恤申报者,评议组各位成员从中间组推荐出重点候补者再审;第五步,投票。第四步之前,甲教授对评议组全体成员说:服众的评审,首先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在此基础上,兼顾人情人缘原则。不可以上的一个也不能上,不可以下的一个也不能下,这就是公平公正原则。硬条件相当的、可下可上的申报者,人缘好关系广的人上,这就是人情人缘原则。如果各位手中有要关照的,请早点把名字报出来,免得错过。一经提醒,果然有人报出名字,而正巧这些人都在申报者的前百分之四十之外、前百分之六十之内。评议组投票结果很有趣:不可以上的一个也没上,不可以下的一个也没下;可下可上的申报者,没联系评委的都没上,联系过评委的都上了。乙教授问甲教授:怎么要关照的那些人都在前百分之四十之外、前百分之六下之内?甲教授说:前百分之三十的,条件过得硬,不可能不上,不必联系评委;后百分之四十的,条件差得太远,不可能上,也不必联系评委,即使联系评委也上不了;中间百分之三十的,特别偏中后的,条件居中,可下可上,便想方设法联系上某位或某几位评委。有人把甲教授的评议方法捅到厅主管领导那里,说他有失公平公正,主管领导听后大笑,说:甲教授没做错。甲教授既讲公平公正,又讲人情人缘,聪明到家啦! 课题评审和成果奖评审,和高级职称评审相比,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类似之处主要有两个:其一,每种课题或成果奖评审之前,总是有一些申报者想方设法联系评委,或自己出面或请朋友出面递送材料甚至搞些潜规则;其二,在同一等级课题之中或同一等级奖项之中,不能上的一个也不上,不能不上的一个也不下,可下可上的,没联系过评委的都没上(而降为下一级),联系过评委的都上了。不同之处只有一个:末等(由低到高,有立项不资助、一般、重点、重大等若干等级)课题和末等奖(由低到高,有优胜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等若干等级)中,有一些是拿出来搞平衡即扶持欠发达人员、机构或区域的,而被平衡上来的许多是有些关系的或者联系过评委的。 丑教授参加过多次课题立项评审和成果奖评审,每次 都和子 教授在同一学科评审组,也 都是子 教授担任组长。子教授也是名望很高、资历很深的教授,既坚持公正公正原则,又兼顾人情人缘原则,还会处理各种平衡问题。公平公正与人情人缘,子教授 和甲 教授做法相似。在平衡处理问题上,子教授有一个小窍门,少评三五个末等课题或末等奖,即在末等课题或末等奖指标中留出三五个空缺,用于处理特别问题。课题或成果奖评审,会议评审通常都包括学科组评审和全体评委评审两个环节,学科组评审是评议加票决,全体评委评审是票决;全体评委评审通常是先由各组组长向大会介绍本组入围课题或成果总体情况,再由全体评委投票决定最终结果,对于学科组全票通过的课题或成果,全体评委评审时不复评,只投票确认。有次评奖,在全体评委评审会上,有人向前来参加全体评委会议的主管领导反映一个问题,说:有三家新升格的高校和一家研究机构申报的成果全部落选,连个末等奖都没有评上。有评委问:能不能增加四个末等奖指标?主管领导面露难色。又有两位评委附和,说:增加几个末等指标不是难事吧?主管领导说:游戏规则不能临时更改!子教授说:不用临时更改游戏规则,我们这个学科组是个大组,末等奖有五个空缺!。还有一次立项课题评审,在全体评委评审会上,有人向前来参加全体评委会议的主管领导反映一个问题,说:有两所新升格的高校申报的项目全部落选,连个立项不资助都没有评上。有评委提议增加指标,主管领导表示游戏规则不能临时更改,子教授说:我们这个学科组立项不资助有四个空缺!。于是,两所高校各得两个立项不资助课题。 四、三种意见 成果奖评审、课题评审和职称评审,要不要联系评委,先鉴听到过三种说法。一是必须说:一定要联系评委,不联系的肯定评不上;(我和)我的朋友们,没联系的都没评上,联系过的都评上啦。二是不必说:根本不必联系评委,(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没联系评委,都评上啦!三是没用说:联系和不联系都没用,(我和)我的朋友们,没联系评委的没评上,联系过评委的也没评上! 三种说法都没错,都很有趣,不但呈现出说话人与其朋友的层次,还呈现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基本规律。在四个层次中,没用说者们处于第四层次,必须说者们处于第三层次,不必说者们处于第二和第一层次。 五、三种位置 在升学中,在成果奖评审和课题评审中,在论文发表与著作出版中,在职称评审与职务晋升中,因为层次差别,不同竞争者处于不同位置。有重心、临界与边远三种位置,因此有重心、临界与边远三种人或物。 泛而言之,在四个层次中,上层和中上层处于重心位置,上层被争抢,中上层受重视,学校要上水平而争抢优秀学生、重视好学生,成果奖励要有权威性而争抢优秀成果、重视好成果,科学规划要有影响而争抢优秀选题、重视好选题,刊物和出版社要提高阅读率与引用率而争抢优秀稿件、重视好稿件,;中下层处于临界位置;下层处于边远位置。 精准地说,人群分层及其比例与事物分层及其比例相关,处于重心位置、处于临界位置与处于边远位置者,随各层次比例变化而变化。如果某省某年大学(正)教授通过比例设定申报者总数的百分之十,处于前百分之七或之八以内者属于重心人物,不会不通过;处于前百分之八之后、前百分之十二或十三之前者,属于临界人物,可以不通过也可以通过,如果自己出面或请朋友出面联系联系评委,通过的概率肯定会大幅度提高;处于前百分之十三之后者,属于边远人物,几乎没有可能通过,无论是否联系评委都没有实际意义。 六、两条路径 升学、成果获奖和课题立项、论文发表与著作出版、职称评审与职务晋升、等等,都有陆路和水路两条可走路径。陆路,是靠过硬本领与显规则获得期待之物或做成期待之事;水路,是靠特殊关系与潜规则获得期待之物或做成期待之事。 处于重心位置者,不走水路,不必走、也多不屑于走水路;处于临界位置者,相对于比同层次者而言,走水路可能获得更多期待之物,可能做成更多期待之事;处于边远位置者,即使走水路,也无法获得期待之物,无法做成期待之事。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起步时,有人直接走进水路,有人直接走上陆路。一些人脚边摆着水路,挪挪脚就可以走水路,便径直走进水路;一些人总想着而且只想着走水路,想方设法寻找水路,也直接走进水路。一些人脚边只有陆路,只能走、也必须走陆路,便径直走上陆路;一些人不善于或不屑于走水路,即使脚边摆着水路也一门心思想着陆路跋涉,也直接走上陆路。有人升大学(弄运动员证而获得加分,凭加分进入录取线高于实际分数的大学)、考研究生(请老师个别指导,凭个别指导所获考取研究生)、读研(请人特别指导甚至捉刀撰写论文)、找工作、晋职、等等,通通依靠父母亲动用关系;有人升大学、考研究生、读研、找工作、晋职、等等,通通只能硬拼或只愿意硬拼。 习惯于走水路,绝大多数会一步一步下沉,一步一步走向所属或所处人群中的临界位置甚至边远位置;只有习惯于走陆路并且坚持走陆路者,才能一步一步上升,一步一步走向所属或所处人群的重心位置。富不过三代,官不过三代,这既说明水路的虚弱,也说明陆路的刚强;富二代、官二代,起步时便有富荫、官荫护着,便有水路摆在面前,如果径直走上水路,必然无法超越富一代、官一代,必然走向富的空化或官的终结。 层次决定路径,路径决定层次;路径、层次、路径、层次、路径、,是一种循环,因此,起步的时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人生之路有水陆两条,每个行程起步时都只能选走一条,走水路和走陆路,会指向不同层次与境界,不同层次与境界又指向不同路径,不同路径又指向不同层次与境界,; The moment you speak, you are placed ,深一层看,是 The moment you decide, you are placed ,再深一层看,是 The moment you think, you are placed 。 七、一首名诗 美国诗人 Robert Frost 有一首诗 The Road Not Taken ,相当有名,抄录如下: 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人生之路有水路和陆路两条,水路上走着的和在水路边观望着与等候着的多,陆路上走着的和在陆路边欣赏着的与准备着的少,年轻人,你走哪条?
个人分类: 世事閒談|5416 次阅读|7 个评论
管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及其路径(上)
可真 2009-11-25 22:51
兼论管理哲学的功能与任务 苏州大学哲学系 周可真 管理哲学是介于哲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哲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 崔绪治、徐厚德,第 1 页 )这是由崔绪治和徐厚德合作的中国大陆学术界第一部管理哲学专著《现代管理哲学概论》( 1986 )所给出的关于管理哲学的学科性质的界定,它获得了我国学术界较广泛的认同 ,直到 2007 年举行全国管理哲学创新论坛,它依然得到与会者一致的肯定( 参见:张玉新、张小慧 )。这个定义指出了管理哲学这门学科产生的背景及缘由,即它是在哲学与管理学之间的交接点产生的,是哲学与管理学 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 从 管理哲学产生的具体背景来看,谢尔登 (Oliver Sheldon , 1894-1951) 所开创的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关于管理的哲学 ) 跟同时兴起的以 逻辑经验主义为其思想形态、以维也纳学派 ( Vienna School ) 为其代表的 Philosophy of Science (关于科学的哲学) 有着同样的历史背景和学术背景,也是在哲学发生革命性转变,即从原来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Science of Science )转变为需要立足于科学之上的科学的哲学( Philosophy of Science ) 的时刻创建起来的。如果说 Philosophy of Science 可以被理解为科学家和哲学家之间思想对流(舒炜光、邱仁宗,第 1 页) 的产物的话,那末,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亦应该被理解为管理科学家与哲学家之间思想对流的产物。 另一方面,作为一门科学,管理学又是在管理被普遍理解为一种艺术的历史语境中产生的(参见孔茨、奥唐奈、韦里克,第 45 页)。从这特定语境来看,管理哲学之所以会产生,不只是由于象泰罗(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 1856 - 1915 )这样的一批管理学家不再满足于把管理学仅仅当作一门艺术来看待,而是要求把管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也更是由于象谢尔登这样的一批管理科学家不再满足于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而潜心于探究和制定科学管理原则,以解决科学管理(实践)中怎样管理(管理方式)的问题,而是要求把管理科学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门哲学,一门研究管理的一般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以解决管理科学(理论)中何为管理(管理本质)、为何管理(管理意义)以及管理是怎样(管理规律)的一般理论问题。 要之,管理哲学是由于 20 世纪初叶哲学向下发展(从形而上学转向科学哲学)和管理学向上发展(从管理艺术转向管理科学并从管理方式研究上升到对管理本质、意义及规律的研究)而造成的科学哲学与管理科学之间交汇、合流的产物。这门科学哲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其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科学活动的特殊形态之一的管理(包括管理思维和管理行为),由此既区别于以一般科学活动(包括科学思维和科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哲学,也区别于分别研究各种不同形态的科学管理(诸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之类)的特殊管理学(诸如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之类)。 然则,管理哲学乃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故而具有双重的理论功能哲学功能与科学功能。本文拟就如何发挥管理哲学的哲学功能以推进管理科学发展的问题发表一些管见,旨在抛砖引玉,以促进管理研究更深入的开展。 经验性和理论性是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管理学的基本特性 尽管人类的知识的发展早已进入到了现代科学阶段,但是,在现代科学的土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科学 ,却依然受到近代科学观念的深刻影响,以至于仍然按照在培根( Francis Bacon , 1561 - 1626 )《新工具》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主义科学观来理解科学,从而把属于科学范畴的管理学偏狭地理解为一门经验科学,而不是按照现代科学观念把它同时理解为一门理论科学,因而轻视管理哲学研究,使管理科学长期停留在一个较低发展水平上,致使管理理论严重滞后于管理实践,以至于造成了我们这个已然因全球化的发展而联成了一体的地球村严重缺乏合理管理,使得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在内的整个社会关系都陷于混乱无序的状态诸如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等,都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混乱无序的现实表现;诸如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恐怖主义猖獗等等,都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混乱无序的现实表现。 近代归纳主义科学观把科学认识本质地理解为发明知识(培根语)的过程,进而认为一切科学知识都是起源于科学主体亲身实践过程中观察所得的直接经验,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实验、列三表和归纳等环节,最终使经验上升为理论的结果。这种科学观固然有其合理性,因为它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地发明知识的过程转变为自觉地发明知识的过程,使知识发明活动由原来自发状态下的无序活动转变为自觉状态下受归纳法程序支配的有序活动,这样就极大提高了知识发明的效率。近代科学正是在这种科学观念支配下,分门别类地从事着收集材料(恩格斯语)的工作,由此导致从来都处在哲学(形而上学)怀抱中的科学走上独立于哲学的征程,并使人类的知识的发展终于迎来了现代科学的新阶段。 然而,近代归纳主义科学观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它不是把人类的认识理解为一个历史过程,因而也不是把科学认识理解为一种基于前人的认识成果且在现实社会交往中所从事着的历史活动,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科学认识局限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对该领域的对象作孤立、静止的研究,从而使研究者只能获得囿于其成见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知识。 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一切知识最终都来源于人类改变世界的实践,这是确然无疑的,然而,人类改变世界的实践总是也必是有一定的目的作为其指导的,这乃是人的活动根本区别于动物活动的特性所在。人的实践目的是指向未来的,是人的实践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人改变世界的实践,就是观念地构建其理想世界并使其理想世界从观念转变为现实的过程。而人要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理想世界,就必须使自己的理想反映外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否则,其理想就只是一种不能转变为现实的空想。那末,外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哪里呢?当然是存在于包括人自己在内的自然界中。然则,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如何能为人所把握抑或人如何能认识到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当然只能通过人自己的实践去认识。通过实践来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这是意味着自然界是也仅仅是在人的实践过程中才会向人暴露出它的本质和规律。而人的实践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从人类诞生之日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向未来发展。这意味着,我们这代人的实践不过是整个人类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我们的实践不过是前人实践的继续,从而我们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不过是前人的这种认识的继续罢了。 既然如此,我们的认识就远不仅仅是来源于自己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而更主要地是来源于间接经验前人的认识以及与我们同时代的其他人的认识。我们何以能获得这些间接经验?当然只能通过我们彼此之间的社会交往,凭由这种社会交往,我们一方面得以继承反映着前人认识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成果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得以共享我们这代人在自己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成果。然而,对前人的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对我们自己的认识成果的共享何以可能呢?这种可能性就在于我们拥有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文字。 无论是反映前人认识成果的文化遗产还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成果,都是存储于一定的语言(尤其是作为文明人语言的标志的文字)中的,我们彼此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是借助于这种语言和文字来实现的。这种社会交往的实质在于关于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信息交流,在这交流过程中,我们所直接面对的是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而语言是不同于我们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所直接面对的作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实物的我们从语言中获得的信息具有抽象性、一般性特点,它们都属于理性信息;由所接触的实物所得到的信息则具有具体性、个别性的特点,它们都属于感性信息。理性信息因其具有一般性而可直接用于我们彼此间的信息交流,感性信息则需要转换成理性信息才可以用来交流这种信息转换也就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实物信息转变为语言信息。因此,在我们之间所进行的旨在认识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社会交往,其内容乃在于交流彼此的理性信息,其形式则在于相互解读对方的文本(存储理性信息的语言或文字)。 所以,如果说我们的认识远不仅仅是来源于自己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而更主要地是来源于间接经验的话,那末,本文解读就是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的主要方式。 文本解读,直接的说来是解释文本,理解文本所含之信息的意义,而归根说来是解释世界,把握外在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对进入到文明社会的任何人来说,他们主要就是通过解释世界来认识世界的;离开了解释世界的认识方式,仅靠他们自己个人的实践去感知外部世界,其认识就差不多等于从零开始了,这当然不是文明人的认识方式。 要之,作为文明人,作为现代文明人,我们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本质上(主要)是通过解释世界来达成的。 解释世界的认识活动与亲身实践过程中的认识活动是既有联系有又区别的其联系在于:如果后一种认识不是也不可能是从零开始的话,那末,它必然是以前一种认识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也就是说,后一种认识要在前一种认识指导下才能进行 ;其区别在于:前一种认识所直接面对的是出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存储着理性信息的具体文本;后一种认识所直接面对的则是出现在自己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实物。这种差异决定了解释世界的认识活动从其开始就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实现 ,而亲身实践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则是始于感觉,进至于知觉、印象等,再发展到概念、推理等抽象思维。 通过社会交往来开展的解释世界的认识活动是一个抽象思维过程,由此获得的知识乃是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只有把它应用于实践,才能达到是非分明、去伪存真 并使真知转变为现实,但是一方面,人的感性实践并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获得更必须依赖于抽象思维,另一方面,理论知识也有片面与全面之分,因为理论知识所包含着的不过是外在世界的信息,而外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整体,其整体中的每个局部领域的事物都有全体与部分之分,反映其部分的信息就是片面信息,反映其全体的信息就是全面信息,以此乃有片面的理论知识与全面的理论知识之分。全面的理论知识是对许多片面的理论知识的综合,这种综合是一个历史过程,即只有在其过程的各个阶段上获得了对外在世界各个部分的片面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对这个世界的全面认识。 然而,近代归纳主义科学观支配和指导下的科学活动,恰恰阻碍着科学主体对外在事物的全面认识,由此只能获得关于外在事物各个部分的片面认识。这种片面认识虽然可能具有客观必然性,却不具有普遍必然性。普遍必然性的认识不是也不可能是来自于感性实践过程中对实物信息(感性认识、经验知识)的归纳,而是也只能是来自于解释世界过程中对语言信息(理性认识、理论知识)的综合。根据感性实践经验而归纳创新的理论,充其量不过是关于个别经验范围内数量极为有限的某些物体的共性的知识,这种知识虽然超出了这些物体各自的个别性质而达到了一般性,但这种一般性尚只是这些物体作为一个特殊物类的特殊性,而并不具有普遍性只要超出这个特殊物类的范围,其知识便失去其实在意义了;而根据既有理论知识而综合创新的理论则具有普遍性,因为那些理论知识是分别来自不同实践主体(包括前人和当代其他人)对其实践经验的抽象与概括,它们已经超出了物体的个别性而达到了其特殊性,故由此再加以抽象与概括所得的知识必然是超出了物体的特殊性而达到了其普遍性的。 由此可见,在归纳主义科学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科学存在着为其自身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对此,恩格斯早有所见。恩格斯在《论辩证法》 ( 1878 ) 一文中谈到近代自然科学从 18 世纪收集材料的阶段发展到 19 世纪上半叶开始进入整理材料的阶段的情况时指出: 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致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无可避免的。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也同样成为无可避免的。因此,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能有所帮助。( 马克思、恩格斯,第 465 、 467 页。 ) 恩格斯这里所讲的经验的方法实指科学认识中的实证法和归纳法,恩格斯认为,由于这些经验方法既无助于某一科学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其实证知识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也更无助于建立各个科学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因此客观上要求自然科学从经验自然科学进展到理论自然科学。 为此,恩格斯主张自然科学家应当通过学习以往的哲学来锻炼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因为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但是,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 马克思、恩格斯,第 465 、 467 页 ) 这表明在恩格斯看来,理论自然科学与哲学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即在思维方式上它们都属于理论思维。恩格斯还指出,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 马克思、恩格斯,第 466 页) ,并且熟知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熟知各个不同的时代所出现的关于外在世界的普遍联系的见解,这对理论自然科学来说是必要的,因为这为理论自然科学本身所建立起来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准则 ( 马克思、恩格斯,第 466 页) 。因此,恩格斯倡导自然科学家学习以往的哲学,这主要是指学习历史上的辩证哲学特别是希腊哲学和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 ( 马克思、恩格斯, 第 468 - 471 页 ) 。 总之,按照反映科学发展之内在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科学本质上是全面系统地反映外部世界特定领域内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论知识体系,要建立这样的知识体系,就必须把经验方法(实证法、归纳法)与理论方法(综合法、辩证法)结合起来,从而把经验科学与理论科学统一起来。 作为科学范畴的管理学,要使自己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现代科学,理应发展自己的理论,使其由经验科学层次上升到理论科学层次。经验性和理论性是一门现代科学的管理学的两个基本特性,倘或缺其一,管理学便不足以成其为一门现代科学。这就是说,现代科学范畴的管理学不应满足于只是对管理实践经验加以抽象和概括来构建和发展自己的经验科学(管理理论),还应通过对既有的管理理论知识的抽象与概括来建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科学(管理哲学)。 管理理论与管理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理论是相对管理艺术和管理经验而言。在跟管理艺术的关系中,管理理论就是管理科学,它和管理艺术的区别在于:管理艺术是基于管理者长期的亲身实践所悟得且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管理诀窍,是与管理者的行为混然不可分割的行为知识;管理理论则是对自己和他人管理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对一切管理者(包括已经掌握管理诀窍者和尚未掌握管理诀窍者)的行为都具有指导意义从而实际上只是影响其思维而并不直接影响其行为的思维知识。在跟管理经验的关系中,管理理论乃是从管理经验转化而来的一种相对单一而稳定的管理信息,而管理经验则是在管理实践中直接受实物刺激而生成的一种异常复杂而多变的管理信息。管理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可由管理实践者自我体会而不可以言传的自在性经验,另一类是虽可以言传但却只能言其然而不能言其所以然的事实性经验。管理艺术是属于这两类经验兼而有之的管理经验,管理理论则是对其中事实性经验的反思的产物,是接着事实性经验而言其所以然之故,即揭示成功经验何以取得其成功以及失败经验何以招致其失败的原因,进而言其所当然之则,即指明管理者在未来管理实践中为了使取得成功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管理原则)若背离其准则行事,则必招致其行为的失败;若按照其准则行事,则可达成其行为的目的。 管理哲学又跟管理理论有区别:一方面,管理理论是直接来源于事实性管理经验,是对这种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管理哲学是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反思、比较各种管理理论在逻辑上的得失,并加以会通而综合创新出一种逻辑上相对完善而在内容上兼融了这些特殊理论的一般理论。另一方面,管理理论是根据于事实性管理经验,它要确保其管理原则的可靠性,必须时刻关注事实性管理经验的变化,对这种变化着的管理经验作跟踪研究,从而使其无暇顾及现实的管理经验之外的世界;管理哲学则因其无需直接面对事实性管理经验,而可以相对超脱于现实的管理经验,去关注古今中外的一切管理理论,对它们加以逻辑的分析与研究。要之,管理理论与管理哲学虽然同属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但是,管理理论所遵循的是经验逻辑,其思维是经验逻辑思维;管理哲学所遵循的则是理论逻辑,其思维是理论逻辑思维。 经验逻辑是事实性经验变化规律,由于事实性经验与经验主体行为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故事实性经验变化规律实质上是经验主体在实践中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变化规律,这种规律与实践环境变化规律是一致的,经验逻辑在本质上就是同实践环境变化规律相一致的实践主体行为规律,是实践环境变化规律在实践主体行为中的体现。理论逻辑则是管理理论变化规律,由于管理理论与管理经验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故管理理论变化规律实质上是理论主体在研究中应对事实性经验变化的思维变化规律,这种规律与事实性经验变化规律是一致的,管理理论变化规律在本质上就是同事实性经验变化规律相一致的理论主体思维规律,是事实性经验变化规律在理论主体思维中的体现。实践主体行为规律和理论主体思维规律之间当然有联系,但决不是一回事。 例如,何盛明、刘西乾、沈云所主编的《财经大辞典 下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0 )也是把管理哲学界定为介于哲学与管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又如, 刘笃成 的《中国特色管理哲学体系探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年 第4 期 )也认为管理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交叉学科。 此派科学哲学以 马赫、彭加勒为其思想先驱,其主要代表人物则有罗素、维特根斯坦,以及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本文所谓管理科学是指以管理为研究领域的科学,是作为一门科学的管理学的全称,以此把它同其他各门科学区别开来,也把它跟管理艺术区分开来。(按:管理学则是对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的统称。)这与如今中国管理学界通常所用管理科学一词含义不同,后者是指管理学科门类中相对工商管理、共公管理等等其他学科而言的一个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一个要素。笔者认为,后一种意义上的管理科学一词的用法显得相当不伦不类,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用法,只是限于本文题旨与篇幅,这里不拟就此展开讨论。 事实上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在学会了某种语言之后才会像人一样去感知外部世界,并且是在接受了一定的教育而掌握了一定领域的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去从事该领域的认识活动的。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某种语言,而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抽象思维的过程。
个人分类: 管理学|6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热带风暴蔷薇已加强为台风:关注28-29日潮汐组合E
杨学祥 2008-9-26 14:33
台风蔷薇路径预报图 中新网 9 月 26 日 电 据气象局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消息称,今年第 15 号强热带风暴蔷薇 (JANGMI) 于今天凌晨加强为台风。今天上午 8 时其中心位于中国台湾省南部恒春市东南方大约 1170 公里 的洋面上,就是北纬 15.9 度、东经 129.9 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13 级 ( 40 米 / 秒 ) 。预计,台风中心将以每小时 20 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向台湾南部沿海靠近 。 暴雨和台风在强潮汐期间发生,将形成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 2006 年伊始,我们就一再发出 8-11 月的强潮汐预警: 2006 年 8 月 11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2 日月亮在北纬 0.00100 度, 9 日为日月大潮; 24 日为日月大潮, 26 日月亮在南纬 -0.00003 度。本月在强潮汐时期(近地潮与日月大潮不超过 3 天)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小,冷空气活动弱。 8 月 6 日 月亮在南纬 28.59372 度, 8 月 19 日 月亮在北纬 28.64375 度。因此, 8 月 6 日 和 19 日潮汐南北震荡较强; 9-11 日和 24 日,潮汐东西震荡较强。 8 月上旬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 2006 年第 8 号热带风暴桑美( SAOMAI ) 2006 年 8 月 5 日 晚在关岛东南方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恰逢 8 月 6 日 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历时 12 小时在南北纬 28.6 度之间震荡一次,使桑美 8 月 7 日 凌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下午加强为台风; 8 月 9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时差不超过 3 天,形成强潮汐,半日潮使桑美在 8 月 9 日 上午加强为强台风,傍晚加强为超强台风。 8 月 10 日 17 时 25 分 , 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 17 级( 60 米 / 秒),中心气压为 920 百帕,是近 50 多年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 。 陈国生在《 2006 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 29 页)中指出,台风在 8 月 7-11 日内会造成不可抗拒的灾害。该预测被证实,原因在于强潮汐的激发作用 。 根据潮汐组合 D : 2008 年 9 月 2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2 日为下弦和秋分,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27.47450 度,月亮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20 日 汶川 4.1 级地震,银川 2.6 级地震,加拿大 5.2 级地震,上海遭百年一遇暴雨; 22 日 日本 5.7 级地震; 24 日绵竹 3.9 级地震; 22 日晚以来,特别是 23 日 22 时至昨日凌晨,北川县这个曾经的地震重灾区连续普降暴雨, ) 。 北川县地震重灾区连续普降暴雨再次验证了强潮汐对暴雨台风增强作用。关注 10 月强潮汐预警 。 根据潮汐组合 E : 9 月 2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59 度, 29 日为日月大潮(朔日), 22 日为秋分,日月同在赤道附近。三者叠加,此期间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 9 月 28-29 日潮汐组合 E 会增强台风蔷薇,希望有关部门密切关注。 参考文献 1. 强热带风暴蔷薇已加强为台风。 2008 年 09 月 26 日 11:38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09-26/113814503971s.shtml 2. 杨学祥 . 警惕天文大潮期对超强台风森拉克的影响 . 发表于 2008-9-13 6:57:5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782 3. 杨学祥。 2006 年 4-7 月弱潮汐预警和 8-11 月强潮汐预警。 2006-1-8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7361 4. 杨学祥 . 8-11 月:预防下一轮的地震旱涝高潮 . 2006-6-23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005.htm 5. 杨学祥,杨冬红。 2006 年 8-11 月月亮赤纬角变化与强潮汐。 2006-7-30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182.htm 6. 杨学祥 . 火山群发又发出了天灾警告(修改稿) . 2006-8-1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198.htm 7. 杨学祥 . 强潮汐使台风桑美从小泥鳅变为大鳄 . 2006-8-17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315.htm 8. 杨学祥 . 2008 年 9 月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8-18 14:57: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87 9. 杨学祥 . 潮汐组合 B :瓦努阿图 6.9 级地震 我国大部将遭雨水侵袭 . 发表于 2008-9-9 6:27 :2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257 10. 杨学祥 . 下一个 7 级强震: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2 月强潮汐时期 . 发表于 2008-9-5 10:18: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59 11. 杨学祥 . 2008 年 10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9-2 14:51: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6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65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