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网络流言止于自律、法律和信息公开
热度 1 黄安年 2012-4-6 07:14
网络流言止于自律、法律和信息公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4 月 6 日 发布 近来有关网络谣言和流言的泛滥成灾,过了一阵评论随之增多,并很快提升到政治维稳层面。如果仔细研究这一过程,人们不难看出无风不起浪的简单道理,固然我们需要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来制止和制裁谣言和流言,尤其是追查幕后策划者,但是自律、法律和信息公开是缺一不可的。 首先是自律 , 如果每个网友都严以律己,把住键盘关,多动脑筋问个为什么 , 不人云亦云,那么也就减少了传谣、信谣的机率 , 也不至于让谣言、留言满天飞。如果网络实名制推而广之,那么网络谣言、流言的责任成本也就随之大增。 其次是法律。对于什么是谣言需要有准确无误的法律界定。如果是事实真相存在,只是看法上与领导和官方的事后解释不很相同,把它统统称之为谣言,则与老百姓有知情权及言论自由权相悖,这是需要注意的。我们需要严格区分哪些是谣言,哪些是正常的民主的公开的讨论、议论。 第三,最重要的是信息及时透明公开。现在各种海外信息铺天盖地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国内 , 网友真假难分,相互传阅求证,其中有好奇也有关心,如果主管当事人或部门及时信息公开,那些谣言和流言不是不攻自破吗? 我们不仅需要强调通过“自律”和“法律”来管控网络谣言,同时需要信息快速公开,这样才能既使谣言不攻自破,又营造和保障健康的言论自由。 **************************** 新华网评:依靠“自律”和“法律”铲除网络谣言 2012 年 04 月 05 日 08:46:2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微博 陈 健 网络信息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本应助推社会进步、和谐,而网络大量信息泥沙俱下、良莠难分,给公众带来一些网络 谣言 和违法信息,其社会危害颇深,应自觉抵制、坚决铲除。 铲除网络谣言,要靠社会“自律”。在当前“自媒体”时代,网络就像给了每人一个话筒,并且在网上说话具有匿名、即时、开放、无序等特点,这既有助于民意的自由表达,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可能成为滋生谣言和违法 信息 的土壤。一些网民甚至存在故意编造虚假信息、蓄意“恶搞”等行为,其中一些还造成恶劣影响。 成语“三人成虎”是说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经多人重复,让人以为真是如此。如今,这种现象在互联网推波助澜下,进一步放大和凸显。俗语说“谣言止于智者”,在互联网时代,这就更需要我们加强“自律”,做理性、成熟的网民,切实保证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加强辨别 网络 谣言,自觉抵制虚假信息。 铲除网络谣言,要靠国家“法律”。互联网空间同样受到法律约束,绝非法治盲区。任何国家都不允许公民散布危害公共秩序的不实言论和违法信息,在互联网上同样如此。对此,我国的《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作出了规定。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有相关处罚,《刑法》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规定。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编造、散布网络谣言和违法信息的不法分子,依法依规追究其相关责任,起到惩前毖后的效果,有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更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铲除网络谣言,有关部门更应该及时介入、主动应对,通过新闻发布、信息公开等方式,对谣言所涉情况加以澄清,以正视听。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广大网民要珍惜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加强“自律”不轻信、不传谣,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有关部门也要积极行动,坚决打击散布网络谣言的不法行为,切实保障公众有一个健康、清洁的网络环境。(作者系 新华 社记者)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2-04/05/c_111737140.htm    北京日报:流言止于负责任者 http://www.sina.com.cn 2012 年04 月05 日 02:34 北京日报    —— 三谈净化网络环境、依法办网上网   京平   尽管人类社会也许永远不可能做到完全禁绝谣言产生,但毫无疑问,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容忍谣言肆虐,尤其当它可能危害到社会安定的时候。   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人际传播效率,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舆论形态。一方面,网上发言的门槛很低, “ 人人都有麦克风 ” ;另一方面,网络传播的速度快、辐射面广,任何人的一句话都可能发生巨大的影响力。因此,网络上的谣言和诽谤,无论其针对的目标、对象为谁,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杀伤力,其社会危害也特别大。   我们清楚地记得,去年日本大地震后,网上一个谣言,即造成了波及全国的抢盐风潮,严重扰乱了现实社会中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日前被本市公安机关查处的个别网民在网上特别是微博中编造、传播所谓 “ 军车进京、北京出事 ” 等荒诞无稽的谣言,同样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事实已反复说明,网民在网上的意见表达和情绪宣泄,并不仅仅是个人之事,而是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公共性。这就要求广大网民在网上的一言一行,不仅要对个人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要避免因自己的不慎之言、不当之举,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甚至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网上鱼龙混杂,任何时候都可能会有无知好事者甚至别有用心者。这些人出于各自目的,利用网络谣言惑众,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和谐与稳定,损害社会共同的利益。对这些谎言与谣言,广大网民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不盲信、不盲从、不跟风、不传播,以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古人说,流言止于智者。今天我们或者可以说,流言止于负责任者。从自己做起,不逾越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守法上网,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就是对自己负责,同时担负了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就是对流言最好的抵制。唯有如此,网络才能成为文明、理性、健康而自由的意见表达平台。   从网络管理部门的角度,则应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依法推进网络实名制,用制度来规范网络行为。网络实名既是大势所趋,也是铲除网络谣言孳生土壤的有效办法。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2-04/05/c_111739913.htm
316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自由与自律
dongzg101 2011-10-20 02:27
自由与自律 2011-10-19 01:55:01 浏览 2071 次 | 评论 5 条 本文来源于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40期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17日    经济自由,如果没有自律,势必沦为经济的不自由 汪丁丁    上篇写了互替与互补,这篇转而写这样一个大题目,是否适当?是,所以,我首先讨论经济自由和经济自律。   多数重要观念,都可以而且必须成对地讨论,否则就说不清楚。这一类道理,最初由老子说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自由与自律,构成了这样一对观念。只谈自由而不谈自律,则自由不成。另一方面,自由与不自由,当然也构成了一对观念。不自由,可以表述为“他律”,从而与“自律”构成需要澄清的一对观念。于是,我们有了三个相互联系的观念。   视观念为“要素”——elements,从两个到三个,甚或多于三个要素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由一些要素生出了一些“原理”——principles,“三生万物”之理。这篇文章,简单而言就是讨论自由或经济自由的原理。   一个人的经济生活,现代经济学提供的是完全静态从而有严格的逻辑意义的定义:将有限数目的手段配置于无限数目的目标,为了幸福感的最大化。在现实世界里,他的手段,在他某一时期经济生活的开端,也是他的资源禀赋。他在这一时期的开端拥有的全部手段和目标,依照他在这一开端处的价值标准可以排成一个价值序列。许多目标的排序或许要在许多手段之上,否则,若某一目标的价值低于许多手段的价值,要为落实这样的目标而牺牲排序更高的手段吗?这就是一个需要优先回答的问题了。尽管有这类问题,我们却不能将手段与目标完全混为一谈。因为,毕竟,存在一些事物,它们本身就是目标,而且它们一旦被当做实现其它目标的手段就丧失了它们作为目标的价值。   不论如何,假如某甲知道某乙也有一些手段和目标的价值排序,而且在乙的价值序列里有一些手段或目标的排序比它们在甲的价值序列里低了许多,这意味着甲可以用一些价值较低的手段或目标从乙那里换取上述价值更高的手段或目标。这样的交易还只是潜在的机会,它有待于乙是否知道并愿意从甲愿意在上述交易中放弃的那些手段或目标当中挑选一些比乙在上述交易中放弃的那些手段或目标价值更高的手段或目标。这一类经济活动,首先基于双方自愿,其次增加双方的幸福感,这也就是“交易”的经济学定义。   现在,假如存在交易机会于甲和乙之间,但受了其他方面的限制,这一潜在交易不能实现,我们就说,甲和乙的交易,或至少关于这一潜在交易,是不自由的。经济自由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交易的自由。   妨碍经济自由的,有哪些因素?例如,关于上述的潜在交易,可能存在某丙,以暴力或法律威胁甲或乙,不准许他们从事这项交易。我们说,这时不能交易是因为“他律”。又或者,甲或乙的内心存在某种反对这项交易的行为规范,我们说,这时不能交易是因为“自律”。因为他律而不能自由交易,这是经济不自由的常见情形。   潜在交易也可能因自律而不能实现。例如转基因食品,各国公众意见纷纭,至少有一些社区,坚决反对销售转基因食品。如果甲和乙的交易机会是关于转基因食品的,那么,在这些社区,他们不能交易的概率就会很高,可能基于他律,也可能基于自律。类似的交易,如狗肉或鲸鱼肉的买卖,人体器官或血液的买卖,色情广告或卖淫,毒品和高利贷,在一些社区可引发强烈反感,从而相关的交易难以实现。在这些情形中,我们其实很难区分他律与自律。如果甲和乙在情感上特别尊重本地的法律,那么,本地社区立法反对甲和乙的某类潜在交易,这样的法,可能会内置为甲和乙的自律。   上述交易机会之所以难以实现,归根结底是因为在甲和乙的交易活动之外,还有许多人;在他们的价值序列里,甲和乙的交易如果实现,将产生严重扰动,并且扰动的结果是相当程度地降低了许多人的幸福感。如果甲或乙充分知道这一情形,如果他们的自律较强,则交易不会实现。如果甲或乙不充分知道这一情形,或如果他们自律较弱,则交易可能实现,除非有足够强烈的他律。   自由是整体的事情。我记得,爱因斯坦在一封私人信件里,表达过这一深刻见解。我的朋友朱苏力,曾讨论过“黄碟案件”——那位农民在自己家里看色情影碟,怎么就被邻居报“案”而且还被拘押了呢?经济自由,不能例外,也是整体的事情。因为上述价值序列的扰动及其后果,关键性地取决于在多数人的价值序列里,自由——自己的和他人的,被排序在什么位置上。   自由有一种整体性质,还可以用下面的情形来描述:都市交通拥挤,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抢行的汽车互不相让。2011年3月14日《南方人物周刊》专访香港并发表封面文章“香港为什么”——为什么比内地有好得多的交通、住房、医疗和教育?其中,关于交通的报道和分析表明,每一名司机的自律性,是“港人出行自由”的重要前提。可见,自律与自由构成一对辩证统一范畴。   “自律”和“他律”,我认为没有很好的英译。坚持查找,不妨接受“autonomy”和“heteronomy”,但它们的涵义不如它们在汉语的道德哲学传统里的涵义来得深切。其中,autonomy是“自由”的古代表达,通常译作“自为”。可是,“自为”与“自在”构成另一对重要范畴,它们分别对应着英文里涵义更复杂的单词或短语。由此也可见,自由这一观念有两方面的内涵,其一是“自主决策”(autonomy),其二是“自我节制”(还是autonomy)。这是古典自由主义者们理解和阐释的自由。   经济自由,按照上述的古典自由主义阐释,包含自主决策与自我节制这两方面的内涵。没有自我节制,经济“自由”的结果之一,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有毒的食品、服装、住房装修和汽车尾气。然后,不假思索,在旧的思维方式影响下,为了补救“自由”市场的问题,我们又启用政府干预机制,广泛地干预市场经济。可是,面对这样众多的毫无自我节制的消费者和厂商,我们需要多么庞大的政府才可能有效地抑制“毒品”损害呢?根据中国最近几年的经验(教训),我推测,我们需要一个庞大到足以扼杀市场经济全部活力的政府。最近十年中国社会的情形十分荒唐,为了补救市场机制之弊端,我们重建政府机制并容忍它的弊端,当然,我们为庞大的政府支付了庞大的费用,以致,当我们最后估算得失的时候发现,由于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效益相互冲销,二者的总费用大大超过了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单独存在时的费用之和。这一图景,民众概括为“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改革前”。   关于市场或政府的有效性,制度学派早有定论。十多年前我在为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中译本撰写的序言里,介绍过关于三种监督方式的产权理论。任何契约,在任何社会里,其有效性无非依赖于三种监督方式以及它们的组合成本是否最低。“第一方”监督就是自我监督(自律),“第二方”监督就是契约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监督(他律),“第三方”监督就是与契约利益无涉的外部人员或机构的监督(他律)。根据这一理论,巴泽尔构想了他的国家学说(钱勇译巴泽尔《国家理论》)。制度经济学的洞见在于,每一具体社会情境里,总存在这三种监督方式的某些组合,使得总的监督成本最小。   在一个道德完全缺乏自律的社会情境里,第一方监督几乎消失。这时,为了有效地防止有毒产品的蔓延,必须借助于第二方和第三方监督。中国经验(教训)意味着,任一种监督方式存在某些阈值,当这种监督方式弱化到这一阈值之下时,其他两种监督必须支付极高代价,才可能替代这一监督方式。   仍以都市的交通状况为例,关于北京和香港的马路和汽车的统计数据表明,无论如何,北京的交通不应比香港的更拥堵。但事实是香港的交通状况比北京的更好,因为香港的司机们普遍比北京的司机们表现出更强的自我节制。自由,从来就是整体的性质。   经济自由,如果没有自律,势必沦为经济的不自由。为了我们自己和孩子们的基本安全,我们依靠越来越庞大的政府来干预越来越无自律的市场,结果是经济自由的完全消失。因为政府是一种第三方监督机制,它对第一方监督机制的替代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当第一方监督弱化到某一阈值之下的时候,第三方监督替代第一方监督的成本可能趋于无穷大,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必须返回到中央计划时代。   读者或许认为第二方监督成本较低?我承认这是一个好问题。前苏联解体之后,第三方监督几乎完全消失,只有第一方和第二方监督。我记忆里,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在俄罗斯境内,最有效率的银行是黑帮的银行。这就是第二方监督的有效性,黑帮开设银行,你借钱能不还吗?有感于俄罗斯的经验,我当时写过一篇评论中国发展趋势的短文“中国社会的黑帮化”,颇引发了一些朋友的忧思。   中国社会确实在黑帮化,东北和广东或许更典型,在任何城市,只要你相信警察不会在你呼救时出现,你最好顺带着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正在黑帮化的社会里。中国社会黑帮化,不是因为政府缺失,恰好相反,是因为政府不仅存在而且太庞大;惟其太庞大,所以官僚化太严重,以致警察不愿意在办案之后填写那些随时可导致自己奖金扣除的复杂表格。与其让官僚机构的电脑决定扣除自己多少奖金,不如只出勤而不办案。那么,市民的安全呢?对不起,你最好不与任何人结仇,否则,你最好向黑帮求救。   所以,当政府特别庞大时,你甚至常常要考虑采取暴力手段推翻它,如果你无法承受纳税之痛和迅速攀升的税收负担的话。官僚政治无一例外,希克斯指出,最终会导致自己财政来源的枯竭从而全面瓦解。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本刊学术顾问 2 上一篇 温州的投降 ---从600亿元的乞求…
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律诗
热度 1 xucq45 2011-9-9 21:44
自律诗 自古人生谁无错,知错肯改真君子。 他人落水莫投石,出手相救宏正气。 瑕不掩瑜看主流,受伤苍鹰仍胜鸡。 防微杜渐人自律,社会和谐筑大堤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638 次阅读|1 个评论
食品安全兩極論:重自律還是重監管?
LEOLAND 2011-5-31 19:01
食品安全兩極論:重自律還是重監管? 曲津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句話以極其高的比例佔據了各種以食品安全為己任的書籍的序言的第一句之首。筆者編寫的《食品安全監管手冊》( 2007 年預印本, 400 頁)則稍微不同,在經典的兩句前增加了一句,即“國以民為本, *** , *** ”。 不管是兩句還是三句,人們對食品之重要性的認識,其實都是一樣的——對安全食品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對問題食品表現出無比的憤恨。 作為國家最大的服務提供者,政府其實也極度重視這件事。僅從政府機構設置來看,能前所未有地為一件事設立一個國務院直屬的副總理級的機構“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簡稱“國家食安委 ” ,其日常辦事機構國家食安委辦公室,簡稱“國家食安辦”,乃正部級),就足以證明這一點。至於全國各地政府齊齊跟進設立的依次排開的專職機構,更是做到了全覆蓋。 然而,幾年下來,這個系統的工作成效有目共睹——葫蘆和瓢們輪番浮出水面,問題仍不見減少。 有評論指出,食品安全問題的癥結是多龍治水,責任不清,這確有道理。而說服力不那麼強的,還頗有一些。這也難怪,食品人人有份,人人有話可說。比較極端的兩個典型說法,是糾結於“應該重自律”還是“應該重監管”,難分難解。 看來,所謂“應該”,都是發自各自的對方陣營——強調重自律的是屬於監管那方面,強調重監管的是屬於消費乃至受害那一方。嚴格說來,處於監管陣營主力角色地位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員,也是食品的消費者和問題食品的受害者。雖然兩者因所處社會角色不同而發出了有點不同的聲音,但二者其實還是很有共同點的,那就是都對食品亂象深惡痛絕。 客觀來看,兩個方面發出的稍有不同的聲音促成了社會上的關於食品安全的兩極論。所幸的是,兩個觀點其實並未形成對壘的局面,而是在食品企業、政府監管和消費者三角關係中形成一個單向的壓力洪流——消費者施壓於政府,政府施壓於企業。而企業呢,肯定有含淚的,有偷笑的,也有一如既往的。 現在來看,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看法,還不至於形成羅生門窘境。各個方面,其實都可以更理性一些。比如,消費者別老去幫扶街頭小食攤,不靠譜的食品再便宜也不買;比如,政府責任部門再聚聚民智,出出良策,把工作再推動進動;企業呢,也別老當萬人所指的受氣包,也要呼籲一下那兩方面更加配合一些,把好企業的品牌突出來,讓老鼠屎進不了本地,同行們攜起手來,淨化自身所在的行業。 至此,我們可以說,自律和監管都很重要,不可偏頗。 近期食品安全業界的最高領導李副總理發出了高端指示,一場全國性的食品打假打劣重典風暴已經啟動,即將顯出成效。希望,這次能收到實效,還百姓餐桌一爿清淨。 201105-31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2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所应知道的“时间管理”的常识(一)
FrankZhao 2011-3-13 11:27
你所应知道的“时间管理”的常识(一)
你所应知道的“时间管理”的常识(一) 以下内容一部分是阅读吴淡如的《时间管理幸福学》后所做的笔记,另外一些是自己学习时间管理的心得。我发现,这类书籍如果看过一遍了事的话,那么从阅读中所得到的启发往往局限于当时,所以我把书中的要点集聚于此,以备自己不时查看,同时也能和各位分享。 预计将会写五篇,这是第一篇。 忙与乱之间的微妙界限: 忙的时候,如果心乱,那就表示你可能在时间管理上出了一些麻烦。如果能够忙而不乱,那么忙碌所带来的成就感就会改过压力和心慌,成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了。 顺应本性还是强迫自己? 两者的比例应该相当。有些事饶了自己,混一下又何妨;有些事情,还是要轻轻扬起鞭子,打自己一下。 日积月累的力量 就算没有天分,只要你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做同样的一件事,不知不觉之间,你就会走的很远。一件事情,如果你真心想要做它,而且愿意每天都进入它,那么它也会进入你的生命,变成一种宿命的节奏,它会和的呼吸合为一体。 遇到瓶颈怎么办? 每一个瓶颈都是一个转折点你,只要继续下去就会柳暗花明。 有建设性的压力——学习 (这里的学习不仅是指学校中所教授的知识,还包括绘画,音乐,陶艺,摄影等有益身心的课程) 学习是有趣、有成就感的事情。 任何你感兴趣的学习,在通过了入门考验之后,就会进入一个“自我陶醉”的阶段。学习虽然也会带来压力,但却是相对具有建设性的压力,甚至可以通过它来减压。而且学习可以建立和拓展你的积极的人际关系,甚至可以成为你真正的专长。只要调整心态,别把学习当做苦差事,如此而已。 人生是很有限的。为了让自己体会不一样的乐趣,可以每隔一两年都安排自己学会新的东西。 压力的结果都是负面的吗? 诚然,过多的压力会带来焦躁、不安甚至失控的行为。然而,我们不要忘了压力也是一种人生不可缺少的积极力量。适当的压力可以砥砺你,完全没有压力其实是一件可怕的事。 如果你当前最大的压力消失了会怎样? 如果你砍掉最大的压力,那么,第二大的压力就会变成最大的压力。 减压方式的前提: 你熟悉并且热爱这种活动; 你不靠其谋生。 时间节奏是否需要急剧的转变? 每个人所需要的“时间节奏”不同,过度矫正自己的时间节奏,很容易带来完全不必要的压力,也会因此很不快乐。这些节奏可能早已经预设在我们的基因中,有时候我们应该听从基因的指示,而不是一个劲的与其拮抗着,白白消耗了很多能量。 我们要把自己“放在对的地方”,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表,这是非常必要的。记住:每个人需要的 OFF 方式、时间的长短以及内容,完全不一样。 “个人时间”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时间管理模式和时间的分配都可能不同,但是有一个原则一定要记住:你或多或少都需要有“个人时间”。 把所有时间的奉献出去,会让你觉得自己被无形的催魂索追赶。 你有权处理自己的时间,也有责任拒绝一些你不想做的事。 掌控时间的权柄,应该握在自己手中。 懂得取舍 想要全面成功,到头来往往是全面崩溃。 某些传统的高标准,智慧让你变成完美的奴隶,让你失去自由,也失去人生的乐趣。 取舍时时间管理必须有的智慧。 如何处理时间的边角料 对于一些零碎剩余的时间,我们要好好利用便可化整为零。 适合此时处理的事情有很多:背单词,浏览杂志,快速的翻一翻不是特别需要深入思考的书。整理书桌,发 email ,给家人打个电话 … 培养兴趣并且坚持 没有任何事是困难的,只要你喜欢,并且愿意日日接近它。 兴趣就是做事情的入门砖,它们就像一个美味的萝卜,吸引我们乐此不疲的向前奔跑。但是切记这块入门砖不要太高,以免将自己绊倒。 滴水可以穿石。在人生中,多试几次总会成功。除了谈恋爱和买彩票不适用之外,在培养个人能力上,你付出的时间与心理都和你的成就成正比。 独立与时间管理 害怕孤独一定会浪费时间。 如果你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让人陪,那么同一时间内你可以完成的事一定不多。 而独立,可以使一个人完成他想完成的事情。 庄子认为,逍遥的本质,就是“无所待”。只有不依赖和等待任何人,人生才能自在。 想要快乐,从现在开始 你以为自己需要的,可能和真正让你快乐的不一样。 如果你想要找到“真正的生活”,千万不要等到退休之后才去找。 你应该现在就未雨绸缪,不是退休之后如何有钱过生活,而是找到一个让你能够热血沸腾,觉得自己没有白活的目标,可以让你善尽自己的努力。 感受到较高的压力时,你所需要的也许不是永远逃走,而是暂时逃离,让你有点时间和空暇,发现现在的美妙。
个人分类: 时间管理|3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江湖的闲话
热度 24 weijia2009 2011-1-17 11:34
科研江湖的闲话 今天在 Charlotte 的“大亚洲”超市摆杯具的地方看到几只产自景德镇的茶杯,忍不住把玩了一下,结果老眼昏花的竟失手打掉了一只杯盖。摔到地板上的声音非常清脆,全店的人都听得出来是“杯具”。店长来了,和我发生了小小的争执,说到激动时刻,他的脸都红了。争执的内容很简单,我说要把这个杯子买下,我喝茶不用杯盖的;他不肯,说顾客不小心摔了东西很正常,不需要掏钱买。其实我是真喜欢这个杯子,所以坚持要买,最后店长不再坚持了,但找了个新的杯盖硬是放进我的推车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是中国人的店子,开到了这里其行事风格迥然不同了。据说当初国内开第一家食品超市的时候,可称之为“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不少顾客拿了货架上的鸡腿跑到卫生间一顿猛吃,颇有不占点便宜绝不罢休的味道。当然今天我们都市里的大超市跟国外基本接轨了,秩序井然,待人也客气,只是营业员们数量比较多。我每次驻足于喜欢的物品前观赏把玩时,总能在眼角瞟见一名或数名店员从不远处有意无意地走来。知道人家也是在工作,但感觉上总有点像“谍战电影”- 我这个地下党漫不经心地在人流中寻找接头机会,而身边有“特高课”在行动。 说起“谍战”方面的经历,还真有一些。前几年有一次在科技部评审项目,前一晚就有个朋友 - 某 985 大学的“ XX 学者”海归跟我打电话,让关照他的项目。他说,这个项目你的话很关键。第二天进会场后得知我确实被分配主审他的项目。这个朋友跟我还算熟悉,我很认真地阅读他的标书,遗憾的是他准备得很差,纯 science 来讲只能在一堆标书中敬陪末座。轮到我对各申请项目进行陈述时,我如实地说了我对他标书的看法 -科学思路和方法不行。 5 分钟后会议中途休息,他电话打来了,已经知道了我的发言,认为我不能这么讲,下面一轮表决务必要帮忙!等到表决时,我依然如实地跟大家讲了(也是我电话中告诉他的)我的结论性的看法 - 这个项目达不到我认为的资助标准。我一边讲一边环顾左右,看谁是卧底。有两人在低头发短信:一个是我们的评审组长,一个是在座的部里的某处长。最后我要求大家都表个态,想借机会再品味一下是评审组长还是那位处长有偏袒倾向。结果大家一致性地同意我的意见否决了这个项目,当然我至今也没搞清楚当时究竟是谁如此“技艺高超”地在评审过程中向外“送情报”! 前一段时间科技界的几名优秀海归呼吁要改革 中国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同行评议和科技经费分配体制,紧接着又有一个“广大学者需要自律”的提法。在“人际政治”全面压倒“学术竞争”的科技管理现状的今天,到底是“体制”还是“个人自律”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呢?大多数人似乎都倾向于是体制的问题。也有人在这两者之间比较纠结,觉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也想了很久,一直到捧起了那个景德镇产的茶杯喝茶时,终于顿悟,觉得这两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提出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固然是有必要的,但蒲先生的“自律”观点意境更为高远。西方学术界之所以在科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源于其良好的科研、文化和教育传统;借用蒲先生说过的话,中国学术界要想赶超西方同行,需要进行文化的反思! “体制机制”其实是人而不是物。说实在的,科技管理体制之中的决策者、执行者几乎都是深谙西方科技文化的海归们!如果我们用心去看的话,上到政府的部委,下至一个大学的科研管理部门,其负责的、掌勺的人大多有深厚的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昨天他们还是西方科技界正直的、讲究科研良性竞争的人;今天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快速蜕变为讲人际、推动科研垄断的“小集团”代表人物。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在过去十年中接触到的很黑暗的东西大多是由来自于具有西方文化教育背景的海归们制造的。有人说今天的科技“改革”一说实质是源于新旧海归们在资源分配上的一场争夺!这句话说得粗了点,但理并不粗。 “体制”和“机制”之论估计充其量才有一两百年的历史,而资源争夺是贯穿人类发展史的。不论在什么名义和机制下的改革,科技资源的竞争和分配是核心内容。而竞争的方式便是文化的体现!能否真正引入国际机制,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制度,不在书面上的游戏规则,而在于游戏中的人!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很清楚海归们中的很多人毫无疑问地会变成“人际政治”和各方利益集团的新的掌门,我们也相信海归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他们会承载大众的希望,以实际行动来对自己“自律”,为行业树立起榜样,从而逐步改善我们科技领域的文化环境。 自古 有江湖就有纷争,就有英雄,科研江湖也不例外。但江湖到底是什么,老百姓都很明了,是左冷禅,是岳不群,是令狐冲那些人!至 于到底会是哪一个,让我们拭目以待!
9343 次阅读|38 个评论
制度合理是严于律己的前提——评蒲、施、饶的观点
周可真 2010-12-9 22:51
中国学术界缺乏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是中国目前科学文化的核心问题,这需要科学家努力改变自己的科研态度和学术界的传统。除非我们科学家自己在参与评审过程中能够严于律己,否则任何经费分配体制都无法运行好 。 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 蒲先生提倡中国科研人员自律,我们非常支持。但应该以约束个人为重,还是以改善体制为重,有商榷的余地。通过体制的完善而加强对个人的约束,使不严谨的作风得到抑制,既是教育和精神鼓励的必要补充,也是在一定阶段的必要手段 。 施一公、饶毅:《对 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一文的回应》 看了蒲先生和施、饶二先生的文章,我凭自己的专业本能,马上就联想到了孔子曾经讨论过的礼与仁的关系。 在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的根本态度是吾从周《礼记.中庸》: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论语 八佾》:子曰: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他要捍卫正在瓦解之中的周代礼乐制度。正是基于这种态度,孔子对于礼与仁的关系遂持有如下看法: 为仁必须严格以礼自律,而且归依于仁的标准也就在于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合而不违背礼的规定 。《论语 .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如果人们为人不仁, 不能以礼自律,不按礼的规定来视、听、言、动,礼乐制度对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 《论语 .八佾》: 人而不仁,如礼如?人而不仁,如乐如? 孔子正是以提倡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 .雍也》)、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学来挽救当时已 摇摇欲坠的礼乐制度的。 假定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仍然是合理的,从而这种制度理应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而不应该去破坏它,那末,孔子关于为仁必须以礼自律的仁学思想就也是合理的,从而他所谓吾十五而有志于学(《论语 .为政》)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季氏》)的观点无疑也是正确的。但是, 周代礼乐制度到了孔子时代是否仍然是合理的呢?这里姑且不去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要看到, 人们以某种制度的规定来自律其行为的必要前提是,这种制度具有合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顺应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从而有发展前途和生命力的合理性、现实性;反之,离开这种制度的合理性、现实性而抽象地强调严于律己,这是没有意义的 。我认为,蒲先生的上述观点正是一种没有意义的观点,因为这种观点不是立足于他对当今中国科研体制之合理与否的明确判断。从其经费申请体制存在一定问题的话来看,似乎他并不认为中国现行的科研体制是合理的,但据此又不能断定他认为中国现行的科研体制是不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强调中国的科研人员应该严于律己当然就没有意义了。 中国现行的科研体制究竟是否合理呢?这需要结合这个体制所处的特定环境,从它与这个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来加以具体的和动态的分析,然后才有可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首先,中国现行的科研体制的本质特征何在?对此,笔者曾在《 政治家不应直接掌控科学与教育 》( 2009-2-14 )一文中指出: 我国现行的科学管理体制最大的缺陷,就是科学共同体的主管缺乏必要的科学管理自主权。现行管理体制下,科学共同体的主管人员必须服从其上级(政治家)的行政命令,按照其上级(政治家)的政治意志来管理科学共同体。 政治家不应直接掌控科学和教育,直接管理科学和教育。直接管理科学和教育的,应是科学管理家和教育管理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科学和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这种相对独立性,体现在管理体制上,就是科学管理家和教育管理家具有管理科学共同体和教育共同体的充分自主权。 无论我的上述判断和相应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我国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是以科学与政治不分为本质特征的,这个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和确立起来的,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有所创新,但未有根本改变,诚所谓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 但是,改革开放已有三十余年,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堪称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国际环境而言,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球化术语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和广为运用为标志,人类正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就国内环境而言,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央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中国正式由计划经济时代跨入市场经济时代,至今已近二十年。在这种环境下,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和确立起来的至今仍在现实地起作用的科研管理体制显然是到了有易道之实地进行实质性改革的时候了。 由此看来,施一公、饶毅关于通过体制的完善而加强对个人的约束,使不严谨的作风得到抑制的观点是比较合理的。在笔者看来,他们的观点是在肯定现行体制不尽合理的前提下,要求通过改革来重构适应现实环境的新体制,并主张在新体制建立起来了的条件下,科研人员当以这种合理体制的规定来自律其行为。
个人分类: 科学之思|85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体制与自律及规则
杨学祥 2010-12-9 08:12
体制与自律及规则 杨学祥 学者吕喆最近指出,体制和自律的关系,其实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差不多,有区别、有矛盾,但也必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我记得中学阶段时学的《法律常识》中曾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对应到体制和自律这里,有法可依就是需要一个好的科研体制被科学工作者们依靠,这是大家的期望,也是立法机关和管理机构该做的事,但后面的有法必依则首先要靠体制内的人们的自律,执法必严与违法必究则是在随后考验执法者的自律,如果哪个环节自律不够,想法设法要钻法律(或体制)的空子,再好的体制也没辙。没有了自律的配合,体制就变得千疮百孔,也就不会有传说中的好体制。这就像如果社会道德已经彻底沦丧,严刑峻法也无济于事一样 。 我认为,相同体制的各国科学研究会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相反,不同体制的各国科学研究会有相同的发展过程和结果,传统和规则对自律的约束和促进作用值得重视。在体制和自律之间,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规则和传统作为可行和必行的补充。 作为一位在国内工作多年的外籍科学家,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点评施一公和饶毅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社论,并呼吁中国科学家自律。他认为,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中国学术界缺乏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是中国目前科学文化的核心问题,这需要科学家努力改变自己的科研态度和学术界的传统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认为,君不见五四运动中大张旗鼓宣传的赛先生和德先生快 100 年了还没有深入人心。可见涉及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事情,对其变革的难度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就是说,可行和必行的规则和传统还没有建立。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告诉《科学新闻》,不只是学术界存在各种问题,工商界、经济界、政府机关各方面都有问题。中国的体制在逐渐改变,中国 30 年的进程不都是在改变吗?不满意就提出来,提出来就想办法改嘛! 行业的潜规则是对行业规则和传统不健全的惩罚。 要有一个好的规则和传统作为可行和必行的补充,可行性是第一位的,制定的规则不可行,不能公开的潜规则必然泛滥成灾。 可行和必行的规则和传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使研究者能安心于日常的科学研究,其二、对于有重大进展的研究,给予更多资金的支持。 科学研究的成果靠日积月累的科学探索和经验教训,任何科学突破不仅有时间限制,也受经验和失败次数的制约,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 耕者有其田,研究者也应该有其基本条件:稳定的职称、必要的经费和相应的科研条件(至少 5 年)。年年的职称评定、频繁的业绩考核、荒谬的末位淘汰制,是科学研究者疲于应付、违心集体造假的外在条件。大学评估集体造假就是最好的实例,院士申报集体造假也时有发生。在生存权面前,不会有人自甘灭亡。 现在谈论科研腐败论文造假的议论越来越多,关键在科研体制之祸:生存大于科学利益,腐败造假就不可避免。大学评估中的材料造假曾轰动一时,集体利益造就了集体错误。只有给科研人员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他们在无生存之忧的条件下才能一心一意研究科学问题。作为教师,我从来不嫉妒科研所拿多少项目,因为我知道,不如此,科研所就不能生存。实际上,羊毛出在羊身上,无论采用什么科研体制,最终都是国家买单。不同的是:生存逼迫出假货,宽松环境出科学 。 一位匿名院士认为,目前有 4 个深层次的问题亟需解决: 1 、国家重点要支持的到底是什么科研?应该通过几种途径支持? 2 、国家对科研的支持到底用多少一次分配的方式,多少二次分配的方式? 3 、二次分配的方式,是否都一定要走项目的方式? 4 、即使要走项目的方式,什么是更有效的项目方式 ? 我认为,基本的科研条件应在职称工资中发放,重点科研支持通过严格的项目评审。 参考文献 1. 吕喆。体制与自律。发表于 2010-12-8 8:45:5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436 2. 徐治国。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 2010-12-7 12:18:23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41185-1.shtm 3. 徐治国。《科学新闻》:撬动中国科技潜规则。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 2010-9-30 13:13:42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8223.shtm 4. 杨学祥 . 体制之祸:科学家在为生存而战?发表于 2009-2-25 8:06:3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697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58 次阅读|2 个评论
“体制”、“自律”都不是中国科学的“病根”
wangxh 2010-12-8 21:44
科学网的热闹事儿,俺要是不掺和,就不是俺了。是不是浑水俺不管,但一定要趟的,哈哈。 这一波热闹,涉及各方面的人物,有世界级牛人,有国家级牛人,有科学网牛人。虽然跟这些牛人相比,俺可能连兔子级别都算不上,但俺打算来个预言。 中国科学的病根根本不在科学本身,大家都在科学圈里折腾是没有什么出路与结果的! 中国科学的病源在于中国文化根深蒂固、封存于国民灵魂深处的封建思想文化 。 当年学习西医的孙中山牛不牛,比讨论问题的世界级牛人怎样?至少不比他们差吧?留学国外,受到很大的刺激与震撼,后弃医从政。为什么只能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而不能建立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呢?缘何?文化是也! 近几年经常有人说或暗示,蒋中正比毛泽东牛、厉害(当然指搞资本主义经济)。先不说他蒋某人打不过毛泽东、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就说他的台湾资本主义社会吧,难道比大陆好很多吗?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中国封建思想文化对台湾影响相对较弱的话和从大陆搜括的大量黄金、白银,可能还不如大陆的民主进程呢?缘何?亦文化是也! 当年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陈独秀、中国文艺革命的硬骨头鲁迅,牛不牛呀?两位先驱留下的思想、作品现在不都成了垃圾了吗?他们的思想及其作品都被封建思想文化重新淹没,不见了踪影。 治疗疾病,首先要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毛泽东们不傻,真的已经找到中国的病根 注意不是中国科学的病根 ,而是中华民族的病根心魔不除,身病就永远不会被治愈!(这方面少说为妙,多说无益) 许多西方的先进思想与方法,不是不好,而是与中国本土相结合时会变异,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水土者,文化也。 许多西方的东西也许真的好看,有时令人眼花缭乱,像霹雳舞一般;中国文化,绵里藏针,化霹雳于无形就像中国的太极拳。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49 次阅读|4 个评论
“体制”与“自律”
boxcar 2010-12-8 08:45
昨天晚上看到了一群牛人(王鸿飞、蒲慕明、施一公、饶毅)的文章【 1, 2, 3 】簇集在科学网博客的置顶区,那点击量自然相当的高。讨论的话题不算太新鲜,是从饶毅、施一公二位教授几个月前在 Science 上发表的那篇关于中国研究文化(跑关系其实疑似烟酒文化)的文章而来。据我所知,这个话题已经在科学网博客热议了好几轮,这次的新鲜之处在于另一位大牛蒲慕明教授在接受《科学新闻》专访时点评该文并呼吁中国科学家自律;而本网的超级名博王鸿飞老师又迅速响应,写下了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蒲慕明、饶毅、施一公及其它 【1 】;施、饶二教授没有把蒲教授的点评当作寻常博友或读者的评论处理,而是很郑重地专门写了篇博文对《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一文的回应 【3】。有趣的是,今天早上我又看到那个脚踏实地的土鳖,仰望星空的猴子黄秀清老师又拿彩字秀给中国科研算了一卦【 4 】。看来,这是个海归土鳖老少咸宜的话题,估计就是这两天的热点了,咱也赶紧进来凑个热闹,抓紧早上的时间写一篇博文,说说我对这个要体制还是要自律的问题的浅见。 如果把法治和人治放到一块对比,绝大多数人(没机会治人或制人的)、除了极少数已经稳稳地抓牢了实权者,一般都会更欢迎法治。大家在极力呼唤一个好的体制,其初衷就在于此,都希望能在一个好的体制下让自己得到认可,即使不被充分认可,输也要输得心服口服。我很遗憾地说,这很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但却很难实现的理想。原因很简单,评价其实很不易,即准确地评价自己做到自知与客观地评价别人做到知彼都很困难。如果很多人都不肯秉持公平公正,而是过高地评价自己而过低地评价别人,自己得出的评价结论与别人不同,就很容易产生不满,从而抱怨体制不公平和不合理。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充分认同的评价标准(其实这应该是一个具有好的兼容性和操作性的东西),这种不满的情绪就会在一些人的心中长期存在下去,这种批判体制的声音也将长期存在,一个能被叫好的体制就很难被认为已经建立了。 相比于呼唤体制的强大声音,倡导自律的声音就太过弱小了。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期待自由,而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约束,例如,那个不但曾经仰望星空,而且还曾大闹天宫的猴子孙悟空,他脑袋上的那个紧箍咒是东海观音菩萨戴上去、由唐僧师傅掌握着咒语的,这可不是猴子自己扣上的,扣的原因很简单,怕他的自律不够。戴上这个紧箍咒,就算是进入了体制,其好处是有了合法、体面的身份出国留学考察,回来就修成了斗战胜佛,享受到了待遇。坏处自然是自由受到了很多约束和限制,甚至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猴子胆敢不自律,不听唐僧师傅的话而违反规定去乱打乱闹,师傅不免要行使念咒的职权,这时猴子会痛不欲生。不过,如果猴子某一天忽然练成了铁头功而不再畏惧紧箍咒,师傅还有别的更灵的咒语可念么? 体制和自律的关系,其实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差不多,有区别、有矛盾,但也必然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对儿法与德,就像法国和德国一样,打过 N 多年的 M 次仗,最后还是一块去搞欧盟了。我记得中学阶段时学的《法律常识》中曾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对应到体制和自律这里,有法可依就是需要一个好的科研体制被科学工作者们依靠,这是大家的期望,也是立法机关和管理机构该做的事,但后面的有法必依则首先要靠体制内的人们的自律,执法必严与违法必究则是在随后考验执法者的自律,如果哪个环节自律不够,想法设法要钻法律(或体制)的空子,再好的体制也没辙。没有了自律的配合,体制就变得千疮百孔,也就不会有传说中的好体制。这就像如果社会道德已经彻底沦丧,严刑峻法也无济于事一样。 ~~~~~~~~~~~~~~~~~~~~~~~~~~~~~~~~~~~~~~~~~~ 参考: 【1】 王鸿飞:后留学时代与后归国时代-蒲慕明、饶毅、施一公及其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305 【2】 蒲慕明: 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41185-1.shtm 【3】 施一公,饶毅:对《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一文的回应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322 【4】 黄秀清:科学算卦:中国科学病在何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378
个人分类: 科学网|7249 次阅读|19 个评论
博客与反对意见
lhj701 2010-6-19 10:55
博客本来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发表自己见解、看法和观点的形式,发表博客者或者想寻找同感和共鸣,或者想给予他人以启示、经验和借鉴,或者想传播新知识。其好处自不用多说,不然,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热衷开博,热衷看博。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从看博中获益是写博的几百倍。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形式比较松散和自由,写的东西就观点和看法而言,难免各人有不同的见解;写的内容难免有不足、不精确之处。我尊敬的一位博导就经常对学生说:你说的这东西我不太懂,我回去查查。其实,他本人是某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我觉得他不是谦虚,却是真的返璞归真而已。既然如此,人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仅仅是博客而已,你从人家写的博客中得到一点点启发和收获,博客就有意义了。所以首先要尊重人家和人家的博客。 由于科学网博客使用实名制,博主写的东西,也就似自己的孩子一般,自己心里自然充满了关爱。可一放到网上,却是一个必然争鸣的过程。其实争鸣也是好事,别人有不同意见,如果人家是对的,自己可以提高认识,更加全面自己的观点。如果人家是错的,其实也不必太过计较,有正就有反吗?看博的人也是凡人,就如写博的人一样。宽容在博客界依然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美德。 但也不是说,就不用自律了。写博者和看博者还是需要一些自律的。我就看到许多博客用了不该用的字眼,都是受教育多年的学者,尤其又是在科学网的博客上,即使观点很正确,你用了一些不雅的字眼,咱们看看也可以不加计较,但网络是一个公开的平台,日后一旦让子孙看到,也实在有些不雅。所以用这些词之前,我觉得还是应谨慎些。另外,有些学者,钻科学网博客游客不实名的空子,评论人家的文章太过了,也是不利于博客存在和发展的一种情况。 科学网的博客代表了一种水准和水平,我想这是多数博主和那些数以万计需要科学知识、科研经验、科研精神的读博者被吸引到此处的原因。大家既然待在这儿,本质上讲,就是一伙的。我想如果能够对别人更宽容一些,同时对自己更严格一些,永远不要忘记从客观出发,争鸣就会更加健康和更有意义,科学网的博客就会更有魅力并且发展会更好。以上是我的个人拙见。请大家指正。
个人分类: 观点建议|396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光明网博主支持河北石家庄《博客圈自律公约》
杨学祥 2010-4-19 12:56
光明网博主支持河北石家庄《博客圈自律公约》 2010年04月19日08:47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耿建扩、高的博文《我们需要干净的博客圈》在光明博客发表后,被光明网知名博主谢云章、潘璠、逗号、马振海推荐到光明网博客头条,齐光瑞、伊雪冬梅等博主也纷纷跟贴表示赞成石家庄《博客圈自律公约》。博友唐鑫跟贴说,博客圈不仅需要《公约》,也需要有博客法。   光明日报记者蔺玉红的博文《博客:由无序走向自律》在光明网发表后,光明网博主榆荚发表评论说,支持《博客圈自律公约》,是应该有个章法,净化一下博客园地。   其实,光明网博主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博客圈自律公约》。光明网的博主主要以科、教、文、卫界的知识分子为主,本身素质很高,有着很高的政治觉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极少有博主利用博客经商、贩黄、宣扬不健康文化和有害观点。如光明网博主杨学祥是一位科技界人士,针对最近西南几省大旱,他发表了博文《世界各国应对干旱,农村优先用水》,介绍了世界其他地方的抗旱经验;近日胡锦涛主席出访时率先实行新的礼宾安排,在抵达和离开访问国时,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等不再到机场迎送。博主赵化鲁为此发表了博文《中国领导人出访,欢迎仪式简化说明了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积极意义;博主潘璠是一位经济学硕士,针对中央最近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他写了博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把握好六个兼顾》,提出了很好的想法。   以杨学祥、赵化鲁、潘璠为代表的光明网博主大多是本行业、本领域的专家,在与博友分享专业领域的成就时也不忘关注社会热点。他们发表的博文水平都很高,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针砭时弊都言之有物,行文与回贴有理有据,展现了光明网知识型博主的风采。 (光明网 张振胜整理) (责任编辑:赵光霞)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11397894.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其實是支持精英主義的,但是……
jiangjinsong 2010-3-15 14:55
以精英自居的朋友很少有個精英的樣子 他們更多地以特定利益群團一份子的面目出現 這就很不自洽了 那樣就要引入制度、監督啊之類的東東 必然就落入了自由主義、民主派擅長的地盤了 說實在的 我很反對民主制度 要在中國搞必然會導致非常惡劣的民粹主義 不過精英們必須自己要爭氣 要做個真正的精英才行 什麽是精英? 請參考: 为什么精英重要?(盛洪)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408 次阅读|7 个评论
先学会做人做事,再获得成功幸福【转自新东方】
wangdg 2009-12-11 23:00
在对待他人的时候: (1)感恩 :对待他人得有一颗感恩之心,乐于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比如说,谈到前任老板的时候,顺便提及他对自己的提携与恩惠。 (2)宽容 :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比如说,看到别人有缺点的时候,立刻联想到,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所以就会变得很豁达,很宽容。 在对待自己的时候: (3)自省 :经常检讨自身的不足,每日三省吾身。经常检讨自己:今天,我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4)自律 :在学习、工作、生活这三个方面,对自己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说,要求自己每天11点前上床睡觉。(笔者感慨:现在,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抬头看窗外,夜幕已低垂;低头看手表,指针已凌晨我做到了刻苦,但却没有做到自己所宣扬的自律,而没有自律,安能确保长远的刻苦?好了,我决定休息!多么幸运,我具有自省和立刻行动的优良品质!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看看手表,如果你该休息了,自律地去睡觉吧) 在个性方面: (5)吃苦耐劳 :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最喜欢合作的人是哪种人?有创新思维的?有领导能力的?还是吃苦耐劳的?毫无疑问,每个面试官都会倾向于选择一个兢兢业业的候选人。 (6)积极阳光 :积极阳光的个性,即使看一件坏事也能看到其积极的一面。比如说,谈到自私的同事的时候,告诉面试官自私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的手段,有时候会起到好的作用。 (7)大方幽默 :我不只一次听一些经理人说过:那个男孩子/女孩子大大方方的,而且特别好玩,就要他/她了! (8)心智成熟 :不再单纯天真得令人担心,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可能是面试官最想看到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对于应届毕业生。成熟其实是一个关口,在这个关口之前,一个人会把自我看得很大,经历了这个关口之后,自我会变得越来越小,而其他的东西会越来越大。比方说,婴儿是最不成熟的,是自我的,只要想吃喝拉撒就会理所当然地大声哭喊。以此类推,在职场上,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最不成熟的,他/她们张口闭口说我并且感觉是理所当然的,比如,我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具有领导能力然而,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更多的时候会说工作,比如,工作要求我应付挑战,我就会拼尽全力去应付 ,工作需要我领导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乐于承担任务并且有能力胜任;如果工作不需要我担任一个领导者,我会乐于做一个被领导者,因为,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可以把工作做好。所以说,成熟代表着一个候选人把自我看得很小,而把职业精神看得很大。   以上种种,颇多说教,可能令一些年轻学子不以为意。然,笔者作为有着10余年职场经历的过来人,深刻地体会到:上面所述的这些做事与做人的道理,堪称句句经典!从短期利益来看,它们能帮助你了解面试官的好恶,设计出精彩答案,以迎合其喜好,避免其厌恶。从长期利益来看,它们能有效地指导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以此为镜,你势必将成为一名称职的好员工,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从而达到多数人所向往的人生最高境界:事业成功,心灵幸福。
个人分类: 为人行事|2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学术不端(090928)
ymin 2009-9-28 14:41
关于学术不端 -----如何写好科技论文之我见(九) 闵应骅 新语丝网址上揭发了许多学术不端行为,在国内也炒得沸沸扬扬。就科技论文而言,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抄袭、造假、一稿多投等。从揭发出来的人员来看,有研究生、青年教师、教授、院长、校长、院士,牵扯面比较广。揭发学术不端行为对净化国内学术环境、促进创新研究有重要意义。所以,我是新语丝的真实读者。 学术不端行为的揭发,对被揭发者影响也很大。在我当JCST执行主编的时候,审稿人发现了一起抄袭,编辑部把它反映到作者单位。单位很重视,要开除那位研究生。这位研究生从外地跑到北京,在我的办公室痛哭流涕,跪在地上求饶。说:学校要是把我开除,我就得回乡下去,这些年的书都白读了。我扶他起来,说:这事得由你的学校做决定,我是无能为力的。后来,我还根据他的要求,真给他们的院长打了个电话,结果如何我就不知道了。教授、院长、校长碰到这样的问题,一般都是解释为管理不严。但是实际上他们自己所受的压力,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我认识的一位院士碰到了这样的问题,我在几个月后看见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久就癌症去世了。当然,也有的是死不承认,强力反击,甚至告到法庭。 如何整治学术不端行为?有人建议要立法,严格界定什么叫学术不端,并规定出相应的处理。我觉得,严格定义学术不端应该比较困难,而且要法官来裁定学术问题更是免为其难。有的公司还开发了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企图自动监测你的论文中是否包含学术不端行为。我对此当然持怀疑态度。 譬如说,什么叫抄袭?抄多少个字以上就算抄袭?20个字?50个字?社会科学许多文章都是按照中央文件的说法写的,你还很难找到最原始的出处,你也不好列参考文献。你说这算不算抄袭?如果我在其中改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你说这还算不算抄袭?我们不能说提倡法制就什么都订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因为人们的行为太复杂、太多态了。你几乎无法都用文字表达出来。你要是用抽象表达,就会有解释的多义性。 整治学术不端行为主要靠自律 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应该受到行政处罚,甚至法律制裁,但是,整治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还靠自律。院士要自律,教授要自律,所有搞科研的人员都要自律。按照本人在这系列文章里提倡的写科技论文的方式来写论文,自然就没有学术不端行为。譬如,你的文章必须有所创新,你的整篇的想法就不可能是抄人家的。你引用别人的成果都在参考文献里说明了,你就不可能剽窃。在什么时候,可能会有学术不端行为呢?那就是:你不是在想为科技做贡献,而是在为个人名利。在上世纪50年代,追求名利是要受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近30年实行市场经济以后,追名逐利好像变得名正言顺了。其实,我一直认为:工、农、商、学、兵不能混淆。对于搞学问的人来说,不能把名利放在第一位。至于你能得到多少名利,决定于你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人才成长的环境,不可苛求。你想赶快出一篇论文好毕业,也许采取抄袭、造假的办法,以为又省事、又速成。你想增加文章被录取的机会,也许你会一搞多投,一边投给会议去发表,一边投给杂志,让它开始审。有的人怕自己英文写不好,序言里干脆抄人家一段吧!这是一种危险的赌博。一篇好文章用不着那么计较时限。不过,一篇文章先在会议上发表,获得好评以后,加些修改,再投杂志上发表,这是很正常的。IEEE规定,两篇文章,只要有30%不同,就不算同文多处发表。在学术圈子里,学术名声是至关重要的。学术名声包括学者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道德。学术名声好的学者自然成为学术共同体的带头人。一个学术领域没有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就不成其为一个学术领域,那只能是一帮散兵游勇,成不了气候。当然,这里面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社会环境过于功利、过于集中,学术自由就可能打折扣,学术带头人就可能变成行政任命了。这对学术进步是不利的。
个人分类: 做学问|765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学术召回工程是建构学术自觉机制和学术自律体系的学术道德工程
mg 2009-6-26 13:02
学术召回工程是建构学术自觉机制和学术自律体系的学术道德工程 作者郭世胜。 学术召回工程课题组日前在北京成立。学术召回课题研究,是学术召回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召回工程,是一项旨在建立学术自觉机制和学术自律体系的社会工程。学术召回工程课题组是纯粹的学术研究体。进行学术召回工程课题研究,系社会工程学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所驱使,做自觉学人和责任学者的价值观所驱动。 学术召回工程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科学发展、技术发展、工程发展,客观需要建立学术自觉体制、机制和学术自律体系。对于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学术浮躁等问题,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法律,属于法律调节范畴;采取和规定严格的纪律,属于行政范畴;提倡和崇尚高度的自律,属于道德调节范畴。实行法律强制调节、纪律约束调节和自律道德调节,这三者之间,不是必然的对立关系,也不是纯粹的并列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功能互补、相互交叉、相互制约、相互无法替代的对立统一关系。只有坚持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并成为广大学者的理性思维和日常行为规范,才能达到学术自觉的水平。 提出学术自觉理念,是为了推动建立学术自觉机制和学术自律体系。学术召回是一项具体的举措,学术召回工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社会工程、教育工程、管理工程、法制工程和解颐工程。树立学术自觉观、学术自律观,是一项道德工程,是一项社会解颐工程、教育解颐工程和管理解颐工程。一句话,学术召回工程是一项战略文化工程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 我们多年来,提倡学术自由的口号,倡导学术自由,这是非常正确的、非常必要的,但却是不全面的。应该是提倡和崇尚学术自由和学术自觉相结合、相联系和相统一,这样才符合辩证法。现在更应该强调学术自觉与学术自由的行为规范一体化。学术法规应建立在学术自律的基础之上。学术自觉是文化自觉的灵魂和脉络,文化自觉工程首当其冲的就是学术自觉工程和学术自律工程。大学的文化自觉建设,当然要从学术自觉建设和学术自律建设入手和起步。 实施学术召回工程战略和推进学术召回制度建设的进程、倡导学术召回学风和学术自律学风,是建立和完善学术自觉机制体系的具体行动。同时学术召回也具有战术意义,学术召回是学术自觉工程的战略和战术的统一。学术召回工程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且可操作性强,可能性和可行性条件同时具备,必要因子和充要因子同样充分。因此,由中国人民首创的学术召回举动和举措,必将会对全人类的文化自觉和文明化进程做出重大贡献。学术召回是中国人民的首创,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同时这一智慧也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是属于全人类的。因此学术召回课题组的一切研究,都将实行公开化、开放性和全方位透明度,实行阶段性成果全民共享。学术召回课题组热诚欢迎各位同仁、海内外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批评指导、建议建言献策,进行学术召回工程的技术合作和科研合作。( 信箱 twna8@sina.com ;电话 13691530978 ) 学术召回课题组副组长、第三者参照社会理论的创始人、《自觉广告人》第一作者绳军涛先生认为,学术召回工程,是一项道德工程、哲学工程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学者的学术自觉水平,充分体现了学者的道德品质、道德观、伦理观、哲学观和价值观,其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集中反映在学术作品上,学品与人品密不可分。学术召回工程,不仅给学术错误者以自我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且对准学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和超出召回作品及作者本身,因此,学术召回的第三者参照和第三者参照影响系统也是学术召回工程的一项重要科研内容之一。 首届学术召回理论研讨会将在近期召开,学术硬伤召回论文征集活动已经启动。筚路蓝缕的学术召回,必将对广告召回、新闻召回、出版召回起到牵引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召回是广告召回、新闻召回、出版召回的引擎、发动机会推进器,是学术领域的中子源。(2009年6月25日于北京通州北苑)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6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古稀四题
xu782219 2009-5-30 22:27
古稀四题 2007 年 8 月 19 日 是我七十 岁 生日,前人 称 七十 为 古稀; 丁亥年 十月初八是我 结 婚 60 周年 纪 念日,世人 称结 婚 60 年 为钻 石婚。 写 四 题 以自 娱 。 自勉一 众星拱北,日月流西,转眼七十逾古稀。 鸿爪雪泥,白驹过隙,回首过往无新奇。 物则天序,亘古不易,稳步循序行天梯。 布道老庄,若孺女偊,万物与我共为一。 自誉二 钻石誉我婚,情真意益深。 人间极稀少,世上最坚贞。 家人齐祝贺,亲友都艳钦。 会当更努力,再开天下新。 自适三 明月清风不要钱,干嘛让它闲? 暖日细雨使人醉,得便醉几回。 读书思考神飞扬,何须靠鸡汤? 作诗著文泣鬼神,始觉万物亲。 自律四 与圣贤结友,以经典为朋。 和万物神交,伴天道同行。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42 次阅读|12 个评论
行业当自律,严法治歪风:从三鹿事件说起
杨学祥 2008-9-27 10:17
据新华网报道,商务部贸研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昔日的名牌企业三鹿已经名存实亡,无论怎样的挽救努力也无法使之在原来的格局下继续生存,让一个清白的、有成长潜力的厂家来收购是其最好的出路。梅新育认为,在此次三聚氰胺事件中,名列前茅的三大品牌全体沦陷,而四百余家小公司反而保持清白,这表明,即使那些大品牌管理层不是昧着良心蓄意为之,他们那种借以急速扩张的超女式营销也给管理体系留下了巨大的后患。他说,希望这场悲剧能够让中国消费品行业急功近利的、以超女式营销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寿终正寝,转向更费力、然而更可靠的发展道路 。 三鹿名牌陨落的原因不是拔苗助长,而是饮鸩止渴。行业协会和质检部门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行业协会来自民间,要比质检局更了解行业的潜规则。用三聚氰胺来对付含奶量检查,业内人士不能不知情,可能不知其后果。注水肉、红心蛋、漂白面、勾兑酒,行业不法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但是,作为久经沙场的行业协会负责人,不会不知道掺毒造假对行业发展的后果。商贸行业以诚信为本,这绝不是道德的说教,而是千百年来经验教训的总结。三鹿事件后,遭受重创的当然就是奶业本身,奶农杀牛倒奶,昔日的名牌企业三鹿已经名存实亡。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行业当自律,这是行业稳定发展的前提。 行业造假歪风不仅仅在奶业存在,假药、假酒、假文凭、假证书、这些造假之害不除,老百姓的健康、社会的公平、民族的尊严、传统的道德,统统会遭到破坏,长期积累的后患随时可能爆发出来,防不胜防。 事实上,人随王法草随风。社会公德的建立,行业正风的形成,必须靠国家法律严格执行的保证。天平是法律的象征:这说明公平公正对社会安定是多么重要。秦统一六国后,首先就是统一度量衡,按现代的说法,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制定规则,执行规则,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作为执行规则的重要机关,质检局的责任重大。质检局长辞职是责任问题,这并不代表实际问题的解决。面对社会造假歪风,我认为应该扩大质检队伍,提高质检素质,增大质检权限,以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 参考文献 1. 俞岚。三鹿品牌名存实亡 三元 小鱼吃大鱼 或成现实。新华网 2008 年 9 月 27 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9/27/content_10119055.htm 2. 杨学祥 . 伪劣奶粉再现食品安全漏洞(重发) . 发表于 2008-9-15 7:44:2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998 3. 杨学祥 . 三鹿问责:谁负责商品的质量检查,有人吗?发表于 2008-9-17 7:24:4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248 4. 杨学祥 . 质检局长辞职:中央严肃处理问题婴幼儿奶粉事件责任人 . 发表于 2008-9-23 8:19:0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982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33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