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李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热度 3 wangxh 2011-4-19 12:28
很早就背诵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其实,要真正理解,还要亲自南下扬州才能体味。 鄙人16日至18日有幸领略一下“ 烟花三月下扬州 ”的感受。在两天多的时间里,估计听到这句诗的次数绝对超过百次。只要一开口,人家没有不给你讲的。现在也是扬州最好的游玩时节,亦即阴历三月。那么对“烟花”俺见到的扬州人怎么解释呢? 第一,这个时节,扬州杨柳吐絮,随风飘散,恰似“烟花”; 第二,在此时节,有时也会赶上扬州细雨蒙蒙、雾气缭绕,也有“烟花”之貌。 啊哦,原来如此!
个人分类: 心之悟|311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侠客行》 - 李白
fameszhang 2011-4-15 19:12
《侠客行》 -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李白搽肩而过
yangyongtian 2011-4-10 19:07
“最近访客”名李白, 是否诗仙登门来? 急切拜府忙回访, 府邸难寻博未开 ! 诗仙穿越寻常事, 贫生无能更不才。 今世倘若还能遇, 定当讨教听君裁。
个人分类: 感怀|1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白砀山探梨花
caotiansheng 2011-3-13 09:10
( 隆冬之日,摄于砀山黄河故道之湿地,见笑) 李白( 701 — 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又被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5 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20 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侮,于天宝三年间( 744 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 755 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 762 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 900 余首,有《李太白集》。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送别》赞梨花当数鳌头。请随笔者吟唱: 送别 此诗作者有两种说法,一为李白,一为岑参。《梨花诗笺》的辑注者们认为诗为李白所作,经过笔者分析,也同意为李白所作的看法。另有材料确实证明李白到过砀山,《李太白全集》和《全唐诗》均收录了李白所作《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诗云:“明宰试舟楫,张灯宴华池。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园。 这是笔者所查到的截至目前李白最早的赞美梨花诗。 李白此诗,赞“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将雪白的梨花比作圣洁的“千树雪”,使人不得不联想到冬雪满天飞舞的景色,何等壮观,梨树培植面积之多,梨花开放何等烂漫和豪放。不过,这并不是描写砀山的梨花。 据砀山民间传说,李白确实到砀山探赏过梨花。唐天宝元年( 742 年),李白应诏去长安,两年后被罢官,于是愤然离京,沿黄河一路东下,至洛阳遇杜甫,相约游梁、宋,途中又遇高适,三人结伴而行。天宝十二年( 753 年),李白离开梁园去曹南(今山东菏泽),又于当年秋天由曹南到宣城,期间路过砀山。砀山县令闻其名,邀约李白等人在砀山小住,于燕喜台等处设宴招待。 李白兴之所至,遂作诗一首: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明宰试舟楫,张灯宴华池。 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 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 这首诗没有直接写梨花,只是描写了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的盛况和自己心境,但李白到砀山,在刘砀山的陪同下畅游砀山,探赏梨花,当是题中应有之意。他在砀山没有直接留下关于梨花的新的诗作,也许是已有“梨花千树雪”在先,一时没有更好的词句了吧?或许是他已经将“月色”、“空天”、“泛海”暗喻了梨花了吧?不然,在砀山民间有那么多关于李白探赏梨花的传说呢!笔者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 李白诗冯晓进书
个人分类: 淮河文化研究|4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2月8日
xupeiyang 2011-2-8 09:43
昨天和今天我抱出生20天的孙子乐乐,还不认识爷爷呢,只认识姥姥和妈妈,孙子老看着爷爷,还会笑呢,估计有一周就认识我啦。 打嗝、打哈欠、放屁、拉屎、尿尿、饿了就哭、吃了就睡,这是乐乐的任务。 701年,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 诞生 1966年,意大利专家试图挽救 比萨斜塔 的不断倾斜 1982年,我国首创 微晶 陶瓷人工关节获得成功 1988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 许涤新 逝世 1994年, 中国长征3号甲火箭 升空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年快乐!
等离子体科学 2011-1-1 11:22
李白《猛虎行》有句曰: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猛虎正行 ,玉兔将至,祝大家新年快乐!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3148 次阅读|1 个评论
也读《静夜思》
liwei999 2010-10-28 21:25
也读《静夜思》 (105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ne 25, 2008 03:08AM 读 全是唐诗三百首惹的祸( ),很有些受益。曰:例不一法不破,例不十法不立。好。 《唐诗三百首》也在变。如今的时代,恐怕要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了。考证这个床的所指,可以有多种办法。多数人的解释还是不入流。也就是说,没有经过正统训练的路数。 首先床是个俗字,正字应该用牀。然后才是牀的所指。争论一个俗字的用法本身就是不入流的表现了。其次,桌椅、板凳、床柜等近代的生活用品在过去是否都有?很值得考证。今天睡觉用的床的历史并没有多少年,不会比北方的炕时间更长。李白时代里不会有什么单人床双人床概念。 一个语言里,床前和地上等词的用法,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其引申的用法和解释也应该是可以推论的。由前的用法,可以推测这个牀是有Z坐标的,也就是说高出地平面的东西。这样才可能有个前、后的概念。前表示这个物体的靠近观察者的一侧或者是物体的正面。由牀前和地上,可以反推看客的眼睛的位置、状态以及周围的环境。牀这里理解为高台子为妥。因为是高台,所以可以有比较开阔视野,看低处月光照出的白色才是霜的感觉,也才可能实现后边的举头望感觉。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9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无苏轼,不可无李白
tianyinghehe 2010-7-9 23:50
苏轼是几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家,诗词书画皆具极高造诣,其人文精神成了往后士大夫的楷模。苏轼,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他是真实的存在。而李白是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他的诗歌艺术不是我们后天努力就学得来的,可望而不可即,他的狂放不羁不也是我们两杯烈酒下肚就演得出来的,这是一种自然天性,他不屑于世俗的学问和科举,他只要那似曾相识、飘飘欲仙的感觉,因为他是谪仙人! 如果我们错过了苏轼,也许千百年之后还有第二个苏轼,如果我们错过了李白,那将是永远的错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将进酒
flyingghost 2010-6-29 09:54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首次明白,此诗名为将(qiang)进酒,而不是(jiang),纪念之。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乡的名和李白的酒与诗
tarimriver 2010-5-29 22:09
我的家乡在山东临沂的苍山县,但我相信没有几个人知道苍山县这个名字,虽然从去年大蒜价格暴涨到今天的蒜薹论根卖。如果要说李白,则不少外国人都知道,酒仙,诗圣!我们家乡的一个地名就非常好地诠释了李白酒仙诗圣的含义,那就是一个儒雅的名称兰陵。李白爱酒,我们家乡盛产好酒,于是,李白慕名而来,酒足而诗成: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兰陵美酒借着诗圣的诗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兰陵的历史与兰陵美酒一样悠久,兰陵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后,这块地方不再叫兰陵县,兰陵成了一个苍山县的一个镇。 在全国各地都想方设法打文化的牌子,更名改名甚嚣尘上的年代,家乡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更改一个让天下人都知道的响亮的名字,兰陵!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007 次阅读|1 个评论
李白成了韩国人?
tarimriver 2010-5-20 17:55
李白成了韩国人? 南朝鲜也就是今天的所谓韩国有位研究历史的教授叫金什么秉德,通过所谓的研究发现,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是韩国后裔。这位秉德教授不知秉的是什么德,竟然有如此显赫的研究成果,他考证到: 唐朝初年李世民入侵高丽,李白先祖在战斗中被唐军俘获,在运往长安途中,李世民大发慈悲,将俘虏释回。李白先祖估量回乡遥远,又怕唐皇有变,于是西行至碎叶城(中亚,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伺机绕道东去,结果在碎叶城定居,与同行高丽女子结婚生子,李白即生于此。 这个有意思,中国历史上有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在经过韩国病的不轻的教授一研究一考证竟然出来东辕西辙新成语! 当然,一个人一个国家偶尔说句不伦不类的话人们可能笑起口误,一笑置之,如果成天拿 梦呓之语向世界宣称所谓的发现,人们就不会拿他当正常人正常国看待了。 韩国不是有人宣称孙中山也有韩国血统吗?而且这样的例子还多着呢: ● 西施是韩国人。 ● 李时珍是韩国人。 ● 姚明是韩国人后裔。 ● 毛泽东是韩国人后裔。 ● 熊猫的故乡发源地在韩国。 ● 端午起源于韩国,为其申遗。 ● 佛教创始人、一直被认为是印度人的释迦牟尼是韩国人。 ● 韩医针灸为国际标准,超过中国,证明了韩医的优秀性。 ● 在其新版的万元纸币上印着中国古代天文发明浑天仪,称是其发明,为国宝。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084 次阅读|2 个评论
李白故里之争  
xupeiyang 2010-4-15 07:37
  李白故里,泛指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出生居住过的地方。我国的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等城市,近年来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乡。 名叫碎叶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托马克市的市郊。这个地方现在是一片荒野和废墟。当地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地方曾经诞生过世界上著名的中国古代浪漫派的大诗人李白。李白是随着他的父母在碎叶经商和为官而出生在那里的。后来他跟随父母回到了内地。只是由于历史的变迁,他的出生地现在成了外国。 然而,在郭沫若的论文发表之前,四川就有李白的老家在江油的说法。这一点连郭沫若也承认,但是他考证来考证去,还是把李白发配到了西域。 现在,抢李白的不止有四川的江油,还有湖北的安陆、甘肃的天水。吉尔吉斯基坦不抢,它的驻华大使反到十分大度地主动跟湖北安陆套近乎,要共同开发李白。这让江油火冒三丈。 此时天水便横插一杠子,在网上搞大签名,希望网友们支持李白故里在天水的说法。 http://baike.baidu.com/view/532107.htm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中吉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
xupeiyang 2010-4-13 08:09
名人故里争夺战之二李白故里:两国四方的博弈 裴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静夜思》沉浸着李白的思乡之痛,但李白的故乡在何方呢?往事越千年,今天,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乡,点燃了李白故里争夺战。 特别是江油和安陆两地,干脆放弃了学术争鸣,当地政府赤膊上阵,文攻笔战,一个名人故里之争,上升到官方层面,这在国内极其罕见。 请见 http://news.qq.com/a/20100413/000288.htm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1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奔马振蹄归
baohaifei 2010-1-20 09:10
奔马振蹄归 鲍海飞 2010-1-20 神州这么多诗友,你看看他们,多妙!李白会仗剑跨马而来,喜笑颜开. 妙手天成何力费, 恰如奔马振蹄归。 点睛描凤画龙去, 舒臂摘星揽月回。
个人分类: 古道诗词|3447 次阅读|3 个评论
浅谈李白诗《行路难》三首用典之妙
CAUwzg 2009-10-24 12:52
浅谈李白诗《行路难》三首用典之妙 欣赏诗歌,常常要看作者是具体运用何种手法来表达的。此类手法常用以动写静,以小见大,以虚衬实及诸多修辞,如比拟、对比、夸张、借代、象征、用典、比喻、衬托等,而我认为其中最具有文化底蕴的当属用典这一手法。这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诗三首中有其应用的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行路难》第一首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二句用典。美酒佳肴,友人真挚的声声关切,而诗人面对这些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一个受诏入京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人如今却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长安的不平遭遇,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呢?前三句层层蓄势,诗人心中的郁闷如同一座随时可以爆发的火山。是否就此一蹶不振,沉沦下去呢?诗人忽然想起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请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让诗人感到一丝的光明。最后诗人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时代的最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处诗人又化用刘宋时宗悫的愿乘风破万里浪,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诗人那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百折不挠的高尚品质。这也是盛唐文人共同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在第二首诗中,诗人更是把用典这一手法用到了极致,使我们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是如此的深广。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春秋战国时期,冯谖在孟尝君门下做客。他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作歌,表示要回去。从我们这里不难想象出李白这位壮志满怀的诗人在长安的遭遇。接着,再次用典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偌大一个长安城怎么就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李太白呢?诗人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其被赐金还上的缘故不言而喻。君不见以下六句,又一次用典:战国时燕昭王为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于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昭王所用。当邹衍到燕国时,昭王拥钻先驱,折节相待,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就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而诗人所处的那个粉饰太平的大唐王朝又是怎样的现实呢?唐玄宗此时已经昏庸腐化,根本没有求贤用贤之心。最后,诗人感慨道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从典故和现实的差距中,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那颗跳动着的忧国忧民之心与诗人内心的沉痛和失望。这样,以典助文,亦赋亦比的手法,更增添了诗的艺术内涵。 再看第三首,用典的寓意更是深藏不漏,自然贴切。 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庄子逍遥游》中载: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后来,唐尧听说许由隐居岐山,又派人来请他做九州长官。来人传达唐尧的旨意后,苦口婆心劝他立即上任。许由便到山下河里洗耳朵,表示不愿听。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李白心中的境界却更为高深,甚至大有不服这三位先贤的意思。是呀,正如佛教上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淡泊世间的这些功名利禄,何必要以洗耳、不食周粟的形式来决绝于世呢?颔联又似乎有些自嘲的意思。伍子胥助吴王夫差成就霸业。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年),夫差闻齐景公死,齐国内乱,大臣争宠,就要发兵攻齐,伍子胥劝谏说:吴有越腹心之疾,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愿王释齐先越。但夫差认为越已臣服,已构不成威胁,因而执意率军攻齐。结果,败齐师于艾陵,夫差更加骄傲自负。在吴国攻齐的四年中,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一面率越军助吴,以示忠心,一面以重金贿赂太宰伯嚭,使伯嚭在吴王面前为越王说好话。从吴王及列士皆有馈遗,吴人皆喜,唯伍子胥对此深为忧虑,再次规劝夫差说: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词诈伪而贪齐。破齐,犹臂石田,无所用之。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但吴王受了伯嚭的挑唆,不仅不信任伍子胥的计谋,反而怀疑伍子胥有贰心,遂赐剑命其自裁。伍子胥仰天长叹道:嗟呼!谗臣为乱矣,王乃反诛我!又对舍人说: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史记伍子胥列传》)语毕自刎而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命名叫胥山。 接着又列举了几个历史上的名人,他们的遭遇如此坎坷,诗人俯仰之间,不免慨叹人生的悲喜交集。在苦闷中,我们的诗仙或许只能用酒来麻醉心灵的孤寂与失落。个中滋味,不是尝尽世间的种种,是难以揣摩的。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在另一首诗《将进酒》中,开篇便大声疾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啊,人生短短数十载,生命不就像在一去不复回的黄河之水吗?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呢?更何况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接下来诗人在这首诗中用典作例道: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人生如同一杯苦酒,诗人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典中陈王曹植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相比,也更胜一筹。此处用典矫揉造作之态,而让人感到流畅,恰合将进酒之题,之场合。意到而文至,情尽而章整。与《行路难》的第三首作比较的话,或许我们能够读懂另一种意义上的李太白。 李白《行路难》这三首诗中用典手法的运用。是整组是显著的艺术特色。通过用典,增强了诗歌的内容,而又将自己的感情及生平遭遇的波澜起伏,巧妙地融合到典故中,使诗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丰富。含蓄中锋芒毕露,给人以大气之感。古今纵横千年,诗人的思想穿越时空的阻隔。从这些典故中,我们对《将进酒》这三首诗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洞察与理解,洞察的是一位浪漫诗人的人生,理解的是一位失意者的苦闷。 诗歌中的典故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对我们更好更深刻的理解诗歌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对我们国史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一点从以上对《将进酒》三首中用典的浅析中可见一斑。 附: 行路难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三首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此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提供者。)
个人分类: 文学短评|19011 次阅读|2 个评论
毛泽东偏爱的四位诗词大家
lih65 2009-7-18 18:15
毛泽东对古代的诗词大家的偏爱,可用十个字来概括:诗最爱三李,词最合稼轩。 三李指的是李白、李贺、李商隐。据曾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图书管理小组工作过的张贻玖的统计,毛泽东圈画过的唐诗约600首,其中三李诗约占三分之一(200首)。他非常欣赏李白的浪漫飘逸,李贺的奇艳瑰丽,以及李商隐的沉思缜密。 毛泽东认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富于幻想和浪漫情怀不仅在艺术创作中是有益的,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定积极意义。1958年1月16日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曾这样说: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李白、李贺、李商隐,搞点幻想。我们党建党以来,几十年没正式研究过这问题。? 稼轩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号,他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有论者曾这样赞美: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郭沫若曾为辛弃疾之墓撰写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对辛弃疾词的风格与价值的最有见地的评价。毛泽东对辛弃疾词作中洋溢的弓马英雄之豪气颇为赞赏,对辛词评价甚高。 先说三李。 毛泽东十分喜欢李白的诗歌,身边常有几个录有李白诗歌的唐诗选本,如《唐诗别裁集》和《唐诗三百首》等,所以对李白的许多诗作都熟稔。《毛泽东手书选集.古诗词卷》里,就收有毛泽东手书李白的16首诗作,其数量居毛泽东手书古人作品之首。? 据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何其芳回忆,1942年4月13日,他和作家严文井、周立波去见毛泽东,谈到文艺工作,有人问毛泽东:主席喜欢中国古典诗歌,你是喜欢李白,还是杜甫?毛泽东回答说: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毛泽东喜欢李白的诗,不但自己读,而且还经常推荐他人也读读李白。1959年8月6日,毛泽东曾把李白的《庐山谣》推荐给儿媳刘松林,鼓励她开阔胸襟,从毛岸英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1961年9月16日在庐山,毛泽东又将这首诗书赠党中央常委诸同志一读。? 毛泽东喜欢李白的诗歌,首先是欣赏李诗的艺术成就。他曾对身边工作的一位同志说:李白的《蜀道难》写得很好,这首诗主要是艺术性很高,谁能写得有他那样淋漓尽致呀,他把人带进祖国壮丽险峻的山川之中,把人们带进神奇优美的神话世界,使人仿佛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面了。?? 毛泽东在(蘅塘退士编)《注释唐诗三百首》中的《蜀道难》这首诗的批注中说:此篇有些意思。在同一本书的《将进酒》的标题前,毛泽东画了一个大圈,标题后又画了三个小圈,并在天头上批注:好诗。毛泽东还对李白的《梁甫吟》、《古风五十九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做过批注。毛泽东还从总体上高度评价了李诗的艺术成就,说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 毛泽东对李白尽管很喜欢,但他一贯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与事的辩证法,也指出了李白的消极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他批评说李白尽想当官和有道士气。李白诗歌的清晰洒脱融合了道家的飘逸和楚骚的瑰丽,但其不少诗作中的道士气确实很浓,如有时流露出及时行乐、放浪形骸以及理想破灭时的消极遁世思想。在李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作大官的意识也很浓。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的名诗《梁甫吟》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 《梁甫吟》是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官场失意之时的悲愤之作,他在诗中引用了汉代郦食其的故事。郦是一介书生,嗜酒如命,被称为高阳酒徒。他曾给刘邦献计而克陈留,被封为广野君。公元前204年,他游说齐王田广归汉,使刘帮不战而得齐国七十余城。但此时韩信乘机奔袭齐国,齐王以为郦食其以缓兵之计欺骗了他,便把郦扔进了油锅。李白很推崇郦食其以三寸不烂之舌建功于风云际会之时的才智和气概,故说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指挥楚汉如旋蓬。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一举成名。 毛泽东不赞成李白在这首诗中透露出的在建功立业上那种书生式的纯理想化的思想和认识,他在1973年7月4日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中说到秦始皇时随口引出了《梁甫吟》,并用打油诗的方式批评了李白:你李白呢?尽想做官!结果充军贵州,走到白帝城,普赦令下来了。于是乎,朝辞白帝彩云间。其实,他尽想做官。《梁甫吟》说现在不行,将来有希望。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指挥楚汉如旋蓬。那时神气十足。我加上几句,比较完全: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把他下了油锅了。? 对李白的《梁甫吟》,毛泽东还是很喜欢的。在他的故居藏书中,有一份《梁甫吟》的手抄本,是用一寸大小的毛笔字抄在16开毛边纸上的,共7页。这是毛泽东晚年视力减退时,为阅读此诗,特意让人用大字抄写出来的。从此本右上角的两个圈记看,毛泽东两次读过这个手抄本。在《唐诗别裁集》的这首诗旁,也画有表示读过两遍的大圈;并在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指挥楚汉如旋蓬两句旁,用红铅笔画着直线。? 李贺是继李白之后,唐朝又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多种版本的李贺诗集,如《李长吉歌诗集》、《李长吉集》、《李昌谷诗集》、《李昌谷诗选》等,几乎每本都被毛泽东圈划过。至今传世的李贺诗共240首,毛泽东圈过的就有83首,有的圈点多达四五次。 毛泽东于上世纪50年代在一则有关王勃的批注中,称李贺是英俊天才,但死时二十七,惜乎死得太早了。在五十年代末,每次提到历史上年轻有为的人物时,总是提到李贺,称他多才而短命,有特殊成就。   在1965年7月21日致陈毅信的最后,他写道:李贺有很少几首五言律外,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写。李贺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毛泽东本人的诗词也颇受李贺诗的影响,在其词句中经常可见到李贺的影子。所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中一唱雄鸡天下白及《念奴娇井冈山》中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即点化李贺《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而成。在1949年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一字不差地引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只是毛泽东的诗中赋予了新的含意。 毛泽东多次圈划李贺的《致酒行》中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之句,对之百读不厌。 李贺的另一首诗《梦天》也是毛泽东非常喜爱的。此诗有晋人游仙诗之风,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诗人对想象中月宫的描绘可谓美丽奇特,在所有写月宫的诗中独标一帜。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诗人梦游月宫,感宇宙之博大,察地球之渺小,九州大地,自天外观之不过是烟尘九点;大海汪洋,从高处俯察,不过是杯中之水。诗中揭示的永恒与短暂,伟大与渺小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前无古人的,也是极富哲理的。雄视千古,善于从大处着眼兼有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毛泽东特别欣赏这首诗,他在黄陶庵评本《梦天》一首题头评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有所不及处,每处都圈点断句,表明他对黄说的极其赞同。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等诗句以及《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很显然有李贺《梦天》一诗的影响。   毛泽东曾对随行人员谈到李贺专门做鬼怪的诗,其作品是鬼诗,不是人诗。毛泽东欣赏的是他那富于想象、浪漫奇崛的诗风。   毛泽东喜爱读李贺的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很欣赏李贺不满封建统治、不迷信封建帝王的叛逆精神。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写道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天迹,在《苦昼短》中写道刘彻藏陵多滞骨,赢政梓棺费鲍鱼,诗中敢于称汉武帝为刘郎、刘彻,直呼秦始皇为赢政,正是表现了作者的这种勇气。在1958年成都会议上,毛泽东讲话中提倡振作精神,破除迷信,曾举李贺为例。毛泽东说,中国的儒家对孔子就是迷信,不敢称孔丘,李贺就不是这样,对汉武帝直称其名。 李商隐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他的诗继承了李白、李贺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又受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影响,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毛泽东也很喜爱李商隐的诗。不但喜欢他的《无题》、《锦瑟》、《嫦娥》等情致缠绵的爱情诗,而且也喜欢李商隐的《贾生》、《马嵬》、《隋宫》等政治诗,并对其好多作品都能熟背如流。据大学者周谷城回忆:1965年他在上海见到毛泽东,谈到旧体诗及李商隐,兴之所至周背诵李商隐诗《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背到此,周忘记7、8两句,背不下去,毛泽东便接口背道: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1965年6月28日毛泽东在上海和学者刘大杰谈话,毛泽东问刘大杰:《贾生》一诗能背得出来吗?刘背后,毛泽东慨叹:写得好哇!写得好! 1958年11月1日,在河南新乡视察工作的毛泽东,召见了时任沁阳县委第一书记的赵汉儒。毛泽东问赵汉儒说:沁阳是李商隐的故乡,李商隐的诗写得好哇,我很喜欢他的诗!雍店这个村还有吗?李商隐就是这个村的!赵回答说:这个村现在叫新店。毛泽东饶有兴趣第接着说:应该叫新店,叛匪火烧雍店,叫新店好,好! 1975年6月,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安排,北京大学中文系芦荻老师为患了老年性白内障的毛泽东读书。据她回忆:有一次给毛泽东读李商隐诗,读错了一个字,毛立刻让她停下,并进行纠正。可见即使到了晚年,毛泽东对李商隐诗歌还是那么熟悉。 毛泽东对李商隐生平事迹以及其生活也有兴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天,毛泽东给秘书田家英写过一信:田家英同志:苏雪林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请去坊间找一下,看是否可以买到,或者商务印书馆有此书? 毛泽东还关注和参与李商隐诗歌研究。他读《历代诗话》,关于李商隐《锦瑟》中的锦瑟解释,对苏东坡的适、怨、清、和说和其他几种关于锦瑟的不同解释,一路画了密圈。1965年6月和刘大杰谈到李商隐无题诗,毛泽东发表意见:无题诗要一分为二,不要一概而论。 1975年8月2日,刘大杰为修改其《中国文学发展史》,致信毛泽东,信中说:关于李义山的无题诗,说有一部分是政治诗,也有少数是恋爱诗,这样妥当吗?1976年2月12日毛泽东复信答:李义山无题诗现在难下定语,暂时存疑可也。 毛泽东常以李商隐诗作为书法练习内容。《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中收有李商隐的《锦瑟》、《筹笔驿》、《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马嵬》、《嫦娥》、《贾生》等。 由于对李商隐部分作品烂熟于心,毛泽东能够随口化用其诗句。余泊流、陈钢《毛泽东在中央苏区》一书谈到:1933年底毛泽东被中共临时中央撤消红军总政委职务后,与妻贺子珍常在福建长汀卧龙北山散步,一次贺被路边腊梅吸引,让毛泽东看,他看后随口吟了两句:春心乐于花争发,与君一赏一陶然, 这第一句显然从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句化来。 毛泽东诗词创作对李商隐作品的吸纳毛泽东的《七绝.贾谊》,明显吸纳了李商隐咏史诗《贾生》。《七绝.贾谊》全诗: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李商隐《贾生》全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七绝.贾谊》第一句贾生才调世无伦显然从《贾生》第二句贾生才调更无伦引化。 毛泽东的读书习惯一般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他读书时常在书上写批注,还用各种圈、点、勾、画等标记。每读一书、一诗,通常在书封面、诗标题前画上一个大圈,几个大圈就表示读过几遍。在诗标题前连画几个小圈,表示对该诗重视或欣赏。对诗中好句子和值得注意的地方,则画直线、曲线,或加以密圈。据整理毛泽东中南海故居藏书的张贻玖统计,毛泽东圈画李商隐诗30余首,毛泽东圈画过多次的李商隐诗有《有感二首》、《重有感》、《锦瑟》、《夜雨寄北》、《马嵬》等。还有《贾生》,6处圈画。《北齐二首》、《隋宫》和《韩碑》,分别圈画3至5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在标题上连画三圈,圈画5遍。《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画着大圈、小圈。读《随园诗话》时,毛泽东对杨守和、尹文端集李商隐诗句的对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加了圈画。需要说明的是,张贻玖统计仅限于中南海故居藏书,不包括毛泽东住进中南海前的阅读,也不包括其后毛泽东在外出考察时所读的书。 再说辛弃疾。 据统计,毛泽东圈划得最多的还是辛弃疾的词,共有98首。一部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四册《稼轩长短句》,每册的封面上,都有毛泽东用粗重的红铅笔划着读过的圈记;还有毛泽东评点过的几部《词综》,其中辛弃疾的词也是圈划量最大、次数最多的。 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的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弃疾的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毛泽东对辛弃疾的词都很欣赏,尤其欣赏他想象奇特、且具科学色彩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这首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词人以朦胧的想象,探讨了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特、构思新颖的送月词。词的视野广阔,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包含生活逻辑,且有难能可贵的科学断想,彻底打破了前人咏月怀乡的陈规,想前人所未想,发前人所未发,其意义比那些对月伤怀的作品寄托深远,其境界比那些单纯描写自然景物的咏月词更高一筹。辛弃疾(1140-1207)生活的十二世纪,这种奇思异想,在当时可能会被认为是荒诞的。可是到了十五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关于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理论出现后,辛弃疾的想象,就被科学真理所证明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对之叹曰: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毛泽东也非常喜欢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这首词。1964年同周培源,于光远的一次谈话中就谈到了这首词:事物在运动中。地球绕太阳转,自转成日,公转成年。哥白尼的时代,在欧洲只有几个人相信哥白尼的学说,例如伽利略、开普勒,在中国一个人也没有。不过宋朝辛弃疾写的一首词里说,当月亮从我们这里落下去的时候,它照亮着别的地方。(刘继兴)
个人分类: 风土人情|1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Two poems of LI Bai (李白绝句二首)
baoyu 2009-5-6 22:02
Two poems of LI Bai ( 李白绝句二首 ) by Baoyu 翻译了以下两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水平有限,还请众博友指正。 Night Pondering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Waking, the moonbeams lingering arou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autumn frost to my sorrow heart.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lift my head, Let me down-the thoughts of home arise. Companion (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Birds flown away to their roosts in the tree, The lonely cloud just floated lazily by. But you always like apple in my eye, For we sitting there-the mountain and I.
个人分类: 生活博物|8028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唐诗怀古
杨学祥 2009-2-4 13:16
读唐诗怀古 李白醉里叹轻狂, 杜甫泣中惜衣裳。 随风飘转非常身, 不尽江河万古长!
个人分类: 诗词|24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孤帆远影
jinsblog 2008-9-27 23:53
整理自己拍的照片,看见这两张,自然想到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形势动,意境阔大,举重若轻,是传诵千古的杰作。写这首诗时的李白,风华正茂,诗写得神采飞扬。真的是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显出他那时仰天大笑出门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德行。海上钓鳌客,醉处皆非他乡。虽然说采石江边如今是寂寞的,可怜荒垅穷泉骨,再硬的骨头,现在也是一撮灰了。但毕竟曾有惊天动地文。余光中《忆李白》说: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直到今天,李白的诗词都可以让人感到那种扑面而来的豪放。 我们现代人也喝酒,酒的度数、喝的量大概都不会差。也会喝到吐,吐得一塌糊涂,那个糟让人避之不及受其污。李白喝酒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自己掏腰包、当家产。现在喝酒都是别人请,有几个真的是自己掏腰包。更不要提哪个喝酒作诗的人敢让力士脱靴?不为力士脱靴就是腰板硬的了。青莲居士按现在的读法应当读成清廉居士,天下就此一人。孤帆一桅,去了。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5586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