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处女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2-19·读者之声·
kejidaobao 2012-7-26 15:13
当实验结果和期盼不同的时候 做实验的人常常会遇到实验结果和自己预期相反的时候,对此,处理的方法不同,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是让我讲个真实的故事吧。 这件事还得从11年前说起,当时已经55岁的我在1年前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为了不误人子弟,自己必须首先在学术上“充电”。经推荐,2001年8月我飞往加拿大,在加拿大萨斯卡测温大学WANG教授的实验室做了一名访问学者。和Dr.WANG商量后,我选择了心肌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SR)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CaSR是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的成员。当时,人们对心肌CaSR尚没开展研究,CaSR属于研究的“处女地”。WANG教授实验室已从分子生物学上证实大鼠心肌细胞有CaSR的表达,我的任务则是通过细胞内钙检测从机能学角度加以证明。我上午进行大鼠心脏离体灌流,酶解分离心肌细胞,下午将心肌细胞标记上Ca2+探针,并独立进行细胞内钙荧光显微镜的实时记录,常常工作到后半夜。 多胺(包括腐胺、精咪和精胺)是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内的小分子生物胺。精胺(spermine)带4个正电荷,是CaSR的激动剂。有一天,当我把10mM精胺加入浴槽时,电脑显示屏上突然出现一片绿光,宛如一朵朵蘑菇云,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当时,我十分紧张,心想我是不是把仪器给搞坏了。定下神来,继续观察,那片蘑菇云慢慢消散,浴槽的心肌细胞纷纷由杆状变成了球形。后来,又连续做了5次,4次出现同样的结果。实验结果提示,高浓度精胺激活CaSR,引起细胞内钙大量释放,导致细胞内钙超载和细胞膜损伤,使细胞内钙溢出、汇聚成团、形成蘑菇云。 当时我就想: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能不能也出现细胞内的内源性精胺增多,进而导致细胞发生“钙爆炸”?倘若如此,揭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钙爆炸”新学说岂不诞生了? 回国后,我让我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复制了大鼠离体灌流心脏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检测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的多胺含量。过了一段时间,她向我汇报说:“徐老师,心肌再灌注时精胺不仅不多反而减少,怎么办?实验还往下做不做了?”我说:“再重复几次看看。”结果,还是这样。我说:“再灌注前给点低剂量精胺(1mM)再看看。”结果显示,这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根据这些实验结果,我牵头申报了并中标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大鼠心肌多胺代谢规律和“双刃剑”作用机制的研究》(2005—2007),这一项目2011年获得了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我的那位博士生又相继领衔中标了两项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胺在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中的作用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2008—2010)、《外源性多胺恢复老龄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2012—2014),她本人也被晋升为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 回想当时,如果因结果并非期盼的那样而放弃继续实验的话,哪来后来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中标和学生的脱颖而出呢?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实验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勿要轻易放弃。如果验证方法没问题,而且结果重复性好,就要相信自己眼睛,珍视“上帝”送给你的宝贵提示,让这“科研的火花”放出更大的光辉。希望年轻科研工作者记住这一点,它将让你受益一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 教授 徐长庆 写论文一定要有个好的态度 前段时间投了几篇文章,或被接受或被拒绝,一路折腾不少。平静下来,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写论文一定要有个好的态度。 一篇论文是要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是对一些自然规律、社会现象的认识,并且要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写论文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态度,好好想想,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是为了毕业证、学位证、奖学金、一个好的工作,还是仅仅为了写而写?写这篇论文是想说明个什么问题?论文里面有自己的思想吗,哪怕是一点点? 写论文,首先要静下心来,想,琢磨。一篇论文不是凭空出来的,在平常实验、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想法,经过不断的琢磨思索,先有了大概的思路和框架,再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思路详细地整理出来。要沉得住气,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其次,写论文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无论是从论文的整体思路框架、内容和格式上都要尽量去追求完美。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写论文亦如此。如果你按Nature或Science的要求,也许Nature或Science中不了,但能中个J. Am. Chem. Soc.(《美国化学会志》)或Angew. Chem. Int. Edit.(《德国应用化学》),如果你是按《火炸药》或《含能材料》的要求,那就只能中或不中了。然后,写论文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负责任,切忌侥幸心。论文是自己的思想,一直都是自己的东西,不是杂志收了就行,发了就了事。在一篇论文写完后,我们总感觉大松一口气,就像卸下一个很重的包袱。一出稿就想往外扔,不想多看一遍、多改一个词。有时候明明知道论文还有问题,自己都不是很满意,也不愿再改。总是心存侥幸和不负责的态度——审稿人可能不会发现,能被杂志接收就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商品的价值在于它凝结了多少劳动。论文也一样,除了实验等体力劳动外,还有更重要的脑力劳动。静下心来,认真、负责地动了多少脑筋、想了多少问题,直接决定你写这篇论文的水平。 论文投出去后,要经过编辑和审稿人的评审,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提些意见。要充分尊重这些意见,尽量不争执,更不能忽略和回避提出的任何问题。针对审稿意见,逐条逐句地解决,就像高中考试做题一样,先易后难,仔细地修改和补充。修改完后,写一封回复信,诚诚恳恳,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清楚审稿人提出的所有问题以及在文中进行的相应修改。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李志敏 (责任编辑 秦政,张杰青)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纵横捭阖|2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vi文本编辑器的魔力
热度 2 GoogleMIT 2012-3-20 21:01
自上次深刻忏悔自己在Linux这片沃土上不务正业以来,我开始花费时间和精力在这处女地之上。 最近“把玩”的是vi文本编辑器,可能是玩性不改的缘故,我还是喜欢将玩和Linux中的任何元素联系在一起。 尽管之前不务正业,但是发现现在学习起来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兴致也是相当高昂的,于是我趁热打铁顺手,借着办公室的网络先把这篇小文献上,借以抛砖引玉,希望Linux的新手们能够关注vi文本编辑器这一强大的工具,而不至于像我当年那样对此工具熟视无睹。 我经常用的是vim version 7.2.330 by Bram Moolenaar,也就是vi improved,升级版本而已。vi最初是在Unix系统中的,深受程序员的喜爱,但是由于一些功能限制,有人(此人就是上文中的 Bram Moolenaar,大牛级人物,著名程式设计师,vim的创造者,在自由软件领域享有声望,2010年进入微软工作 )发明了vim这个东东,最初的缩写是Vi IMitation,随着功能的增加才叫做vi improved. 如果你现在用的也是和我一样的Ubuntu Linux,那你在终端就下个指令vi吧,目前大部分Linux系统中也都是装了vi编辑器的,指令下vi!这个指令就会告诉你你系统中的vi编辑器的版本信息以及粗略的版本信息。 如果你要深度学习,可以推荐的书就是我自己也用的《学习vi》(第六版),目前应该是第七版了,叫做《学习vi和vim编辑器》,我跟这几位大牛作者不熟,所以我可不是来推销书的。书中章节清晰,循序渐进,从基本操作到深度组合操作,介绍了vi,ex等编辑方式,是一本让我读了之后欲罢不能的书,读了之后还想继续读下去。可能这也得看个人吧,至少它很对我胃口。我时常能够在书中找到神来之笔,也许不是来自书中,或许是vi编辑器本身的魔力,我想你也会喜欢它的。 学习Linux,学习vi的朋友们都应该懂的,光说不练加把式,所以要深度掌握,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得练习,不断的测试。 也许初学者觉得干嘛要用这种需要下指令才能编辑的编辑器呢?为什么我的鼠标不用偏要全键盘呢?至少我猜测我妈会这么问我的。 这个我无法回答你,因为我说了你也不信。 just have a try!感受来自vi的魔力。 刚刚无疑看到ed,ex,vi,vim的发展,是一位老师写的,在此引用这位不知姓名的老师在cnblogs上发表的博文 http://www.cnblogs.com/jplee/archive/2006/10/24/538732.html : 一、VIM的历史 1. ed ed是UNIX上最古老最基本的编辑器,它最初是UNIX之父Ken Thompson编写的,他第一次在 ed中应用了正则表达式(regular expression),这个创举将RE理论带入了实践,对UNIX界造 成了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ed是受来自加州伯克利大学的QED编辑器的影响,Ken便是从这所院 校这里毕业的。 ed是一种行模式编辑器,下面是一个ed会话的例子: $ ed greeting 0# 因为新创建文件,所以读入了0个字节 a# 进入编辑模式(append) hello world, eveyone.# 输入一行文本 .# 回到命令模式 1p# 显示(print)第一行 hello world, eveyone. 1c# 最后一个词写错了,修改(change)第一行 hello world, everyone. .# 回到命令模式 1p# 重新显示第一行,这回发现无误 hello world, everyone. q# 退出(quit) ?# ?表示没有保存或者命令不认识 w# 保存(write) 23# 提示写了23个字节 q# 退出 也许大家觉得这个编辑器很难用,可是在70年代,许多使用UNIX的人都是用廉价的终端机 通过电话线连到UNIX服务器上的,因为传输速率慢,所以这种简洁的行模式编辑就很有意义, 现在虽然硬件有了长足的发展,ed编辑器很少有人用了,但是它的很多理念比如命令字符、正 则表达式却在它的很多后辈身上体现出来。下面这个网址有一些ed的笑话,从中我们或多或少 能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某种精神。 http://www.gnu.org/fun/jokes/ed.msg.html GNU ed:http://www.gnu.org/software/ed/ed.html Reference:http://en.wikipedia.org/wiki/ed http://snap.nlc.dcccd.edu/learn/nlc/ed.html http://cm.bell-labs.com/cm/cs/who/dmr/qed.html http://www.answers.com/topic/ken-thompson 2. ex ex是ed的扩展,实际上vi构建在ex之上,vi引入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全屏编辑模式。 3. vi 随着硬件的发展,UNIX上许多全屏模式编辑器被开发出来,pico,nano,joe,jed,jove, 但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无疑就是VI(nvi,elvis,vim等)和Emacs(GNU Emacs,XEmacs等)。 1976年左右Bill Joy开发了vi,他也是伯克利大学的毕业生,后来他跟其他人一起成立了 Sun Microsystems公司并成为了Sun的首席科学家。一开始Bill开发了ex,尔后开发了vi作为 ex的visual interface,也就是说vi允许一次能看到一屏的文本而非一行,vi也因此得名。在 当今的UNIX系统上,可能没有缺省安装Emacs,但是肯定会有vi,当然,ed编辑器也必定存在 下面引用《Unix技术大全——Internet卷》的一段文字: “ 早期,当键盘和视频终端成为最新的计算机交互手段时,人们开发了VI。那时候的键盘不 具有目前熟悉的全部功能键,所以,VI就设计成只需要打字机的键盘加上退出键就能完成对文 本的输入和修改(现在有的还接受一些其他的键输入方式,如光标控制键)。尽管看起来受了 限制,不能充分利用现代键盘新增的许多键,可是‘祸中有福’,限制带来的好处是手指不离 开打字区就能完成所有的编辑工作。” Reference:http://www.bellevuelinux.org/vi/history.html 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3/09/11/bill_joys_greatest_gift/ 4. VIM 技术不断进步,需求也在不断提高,VI的各种变种也不断涌现,知名的有nvi,elvis, VIM,vile,yzis,其中移植性最好、特性最多、使用最广的当属VIM,VIM主要是Bram Moolenaar 开发的。最初Bram在Amiga计算机上改进一个叫Stevie的VI版本,他称之为“Vi IMitation”。 随着功能的逐渐丰富,VIM的含义也就改成了“Vi IMproved”。相比原始的VI,VIM增加的一 项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多级撤销,VI只支持一级撤销。
个人分类: Linux|6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开放的心灵”有感
wtisunday 2011-10-12 23:25
在临睡之前,偶然间看到了彭思龙老师的“科研,保持开放的心灵”一文,通篇阅览之后心中之澎湃难以抑制!所以出来说几句自己的真实感受吧! 开放,这个词仅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敞开、放松之类意思,从使用上来讲的话也是so easy。但是用心去感受和应用于实际中呢,估计大多数人会避而不谈或是其他搪塞之言。确实,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开放是何等的艰难啊。好像每一个人都想把持好自己的那块处女地,不允许他人越雷池半步,却又千方百计地想了解别人更多的东西,这是何等的自私和贪婪啊。其实,倘若我们每个人能够用心交流,敞开胸怀,那份融洽该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啊!
个人分类: 科研态度|1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寂静的早晨
duke01361 2011-7-14 07:35
阳光静静地从东面照过来,携带着太平洋海水的清冷,西面不远处的山上,黑绿的清冷色,周围安静极了,只有屋外偶尔传来的汽车马达发出的声响,和屋内挂钟发出的踢踏声... 寂静的澳洲的早晨,没有了晨练的身影,也听不到那伴随晨练发出的音乐,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直白,没有噪杂的人群,也不见匆匆行走的路人... 这样的环境难道不孕育思想么?但是,澳洲却显然是思想的处女地,至今没见可以改观人类生存文明的思想家的身影,这也难怪西方人的眼里,澳洲是一片静静的南方大陆了... 人的思想,乃至人的思维,需要不断的与外界交流,一种好的思想,一个好的文明的萌芽,决不会出现的真空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产生了人际关系,而这也正是社会建构中的一种生产关系,决定了上层建筑范畴中的游戏规则,同时,也决定了一个地方人的文明状态。 所以毛泽东曾感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如果把这里的“斗”理解为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互动”,那么也正反映了人类的社会属性的一面。 一个十分祥和安静的环境是不利于思想的诞生的,同样一个桃花源式的环境也决不是人类所能承受之轻的环境。想到这里,我觉得我们为什么要刻意回避矛盾,回避问题?难道所谓的和谐能够通过“回避”而实现?这难道不是一种幼稚和非现实的愿望么?这种思想初看上去能够体现人们美好的愿景,但实际上是很不现实的,也是非常不客观的。 鲁宾孙克鲁索最终回归了社会,也正是作者体认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的原因吧! 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很好地理解这样的看似矛盾的东西,那么可以适当调节自己面对生活的基调...这里面会有很多值得好好经营的东西啊!
个人分类: My Ideas|2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非争之态”领航“竞争之海”
热度 1 seoal 2011-6-14 10:57
沈阳日报 以“非争之态”领航“竞争之海”.pdf 以“非争之态”领航“竞争之海” ——关于和平区满融地区发展规划的建议思考 (沈阳日报,第二版,2011年6月13日) 6月8日,本报刊登《沈阳即将迎来蓝海经济时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对“沈阳蓝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辽沈地区知名规划专家更是以他们独特的视角,提笔为家乡的“蓝海”铺陈壮美画卷。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沈阳中心城区最后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满融地区的发展战略定位应该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区际产业分工或产业同质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全球本土化、资源信息化、经济知识化、产业智能化的效应趋势,注重打造区域的生命健康力和自我更新力,以“非争之态”领航“竞争之海”,真正成为体现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知识、经济、人文”增长极。   所谓“非争之态”,即在满融的发展定位中,其主导产业选择不应以参与沈阳经济区内产业承接转移或产业链条的下游分工为目标,也不以参与经济区内的产业同质化竞争为目标,而是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以为沈阳经济区创造经济发展动力为己任,成为引领沈阳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所谓“竞争之海”,是指作为承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新的发展空间的满融,应具备辐射东北亚经济圈乃至亚太地区经济圈的基本功能,能够在发展中代表本区参与全球经济圈的协作与竞争。   在满融产业发展规划中,已经初步确定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创意产业、都市工业和健康产业四大主导产业。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在第一个5年规划建设期当中,建议先期重点发展设计服务产业、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物联网服务、现代金融等四大新兴产业,强化该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合理规划,在满融分别建设成东北设计总部、东北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基地、东北物联网技术研发与示范中心、东北现代金融服务总部。与此同时,注重打造现代有机农业基地,发挥其有机食品服务与生态服务功能,为满融的整体发展提供关键支撑与主打名片。   之所以如此建议,这是因为:第一,设计服务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的助推使命。设计服务产业的投入产出比大约在1:15-1:2500之间,远高于任何其他行业。   第二,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是21世纪全球产业技术竞争的关键基础领域,正成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代表和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产业定位为满融重点发展产业,可以迅速抢占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制高点,引领东北地区的测绘地理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人才洼地的集聚和人才输出的双重功能,不断为东北地区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业产业创造动力,同时,为设计服务、物联网等关联产业提供最先进最实时的技术支撑与创新动力。   第三,物联网成为占领全球竞争制高点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沈阳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战略定位迫切需要智能物联网的支撑。满融应当在借力周边区域的产业、智力、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引进和组建智能物联网研发与产业化机构,在物联网研发及其技术示范中发挥“蓝海·创造”效应。   第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引导资源配置、引领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满融的发展不可能离开现代金融服务的支撑,而满融的现代金融业发展必须走错位发展之路,依托沈阳金廊银带的既有优势,以高科技作为支撑,以人性化和信息化为基本手段,走高端精细路线,在充分服务并促进区域关联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在技术研发与产品服务的突破,使满融成为东北现代金融业的技术、产品、服务、价值的“蓝海·创造”中心。   第五,现阶段满融很大部分还是以农业为主,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太可能做到在2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下子遍地开花,因此,在《规划》实施中,应当考虑保留“现代服务型农业”用地,并将该区域的农业按照有机标准建设,其功能主要是为满融在地人员提供最健康的农产品,进而从食品安全的招牌上吸引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盟。这样,既能实现土地逐步开发功能,又能增加绿地景观面积,成为满融招商引资的主打牌之一。   上述“4+1”产业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其中,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业是高端服务业体系中基础性和应用性都最强的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属于核心纽带型产业,设计服务能够创造出最高投入产出比,智能物联网则是现代服务业的经脉,这四个产业有个共同点就是都以智力资源为核心,人才是关键。而有机农业所提供的健康食品是吸引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资源。因此,对于一个新兴的待开发的处女地而言,如果能在前期坚持以上述四个产业为突破点,能够充分体现“超越产业竞争”的蓝海策略,始终站在技术、产品、服务的最前沿,发挥产业之间的柔性支撑作用,减低发展新兴产业的风险水平,引领和带动沈阳乃至东北地区参与到全球经济圈竞争中,成为东北的“知识、经济、人文”蓝海·创造中心。
273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