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我的老师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我的老师

相关日志

往事如烟:我的老师——中学篇
热度 7 jlrlmylt 2013-1-8 21:18
自己所在的 初中 是一所部属企业子弟学校,因为当年存在所谓的子女顶替接班的特权,所以学生读书的动力普遍不足。加之父母一方常年在称之为“前线”的建设工地工作,或在非洲、亚洲的第三世界国家从事光荣的援外工作,对子女管教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总体而言初中阶段的学风是比较差的,考上清华、北大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学生有,但纯属凤毛麟角,且父母多为高级工程师、教师出身。沦落外盗窃犯、强奸犯的学生也时有所闻。剩下的,大部分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的学子,犹如今日大学就业比较困难的艰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 初中全年级 8 个班,自己所在的班级属于第 7 班, 1 班学风最好,然后是越来越差,甚至于第 8 班因为班风太差最后被迫解散。正如班风那样,自己初中的教师也大多非常不给力。班主任是个新婚燕尔的音乐教师 Miss D 。搞艺术的嘛,个子虽然不高,人长得却很漂亮,打扮得也十分时髦。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具体的音容笑貌在自己脑海中已经十分模糊。在自己印象中, Miss D 脾气很爆,也很少来班级,偶尔来到班级,就动辄对这个各项指标都在全年级倒数的不争气的班级的学生总是很不耐烦地训斥。因为班主任如此,所以班级整体状况也就可以想象。生物老师是一位腼腆、文静、瘦小的女教师,因为刚从师专毕业,教学经验不足,常受到学生的欺负:黑板没人擦、实验仪器无人搬、教室卫生无人扫,气的生物老师经常抹眼泪。曾记得,有一次因为语文老师点名的时候读错了音,惹得一个自尊心很强的矮个子男生动手打了这个性格和蔼、面容清秀的女老师一巴掌,于是发生了今日校园罕见的女老师与男学生互殴的现象。 高中的时候,正值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吹响之时的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虽然有潘晓对“为什么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的困惑,总体而言,那个时代是知识分子坐花花轿的黄金年代,一顶大学生文凭,就可以征服多少妙龄少女的心。因此,高中的学习已经带了点应试教育的苗头,当然,绝对没有今天高中生头悬梁、锥刺股的疯狂。 因为学习还算认真, 加上点小聪明, 高中入学考试自己考了全年级前几名,有幸分到 高中 最好的班级。 区别于地方高中,自己所在的高中,仍然是企业直属高中,因为部属企业的缘故,学校的老师也来自五湖四海。 数学陈老师,上海人,黑板字写的好,虽人到中年,人长得依然帅气,上课时总喜欢穿一身笔挺的西装,课间休息时挺喜欢抽烟,喷云吐雾的样子甚是潇洒,惹得高中青春萌动的小女生崇拜得五体投地。语文老师姓章名步云,步步上青云的意思。遗憾的是,这辈子没有官运,却当了一名无权无势的教书匠。无奈何下,章老师只好走上了教书育人的羊肠小道。数十年之后,章老师已经成了市里的语文学科教学名师。已近花甲之年的章老师,头发花白,面容慈祥,教学技能已经炉火纯青,对人生的把握也已达到知天命的功夫。描述令人向往的扬州的 24 桥,讲史可法抗清的血腥的扬州屠城,阐述故乡鸡鸣狗盗、唇亡齿寒、假虞灭虢的历史渊源,章老师的的课总是有情有景,栩栩如生。化学蓝老师,辽宁大连人,大学刚毕业,眼睛炯炯有神,身材健壮而结实,学武术的炼家出身,头戴着一顶鸭舌帽,非常帅气阳刚的那种大男孩的样子。上完课,蓝老师总喜欢讲大连老虎滩的故事,徜徉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是何等的令人向往。政治李老师,好像是学校的教务主任出身,似乎李老师对政治这门令人讨嫌的假大空课程,也十分反感。每次匆匆忙忙的讲完课,总是给课下的学生将一些世界名著的故事,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海底两万里、四十天环绕地球,勾起了莘莘学子对外边世界的幻想。 《人体生理课》是门副科,学校也不太重视,每次都是临时抱佛脚找人代课。 最令人发窘的是, 一次老师生病请假,代 授生理课的老师竟然是一位胡子发白、已经谢顶的饱经人世沧桑的社会上来的老头子,当着全班男女生面,在黑板上挂上男女生殖系统的彩色挂图,大谈新婚之夜男欢女爱的注意事项,臊得全班女生低头掩面。 高中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给自己描述了很精彩的令人憧憬的外面世界。爱好文学和武侠小说的我,也许是受了文学作品里逍遥派诗人、豪爽侠客 中 毒太深的缘故,也许是古老的黄土地过于贫瘠的缘故,高中毕业时,在工厂里长大的从小就厌倦平淡生活的我, 染上了“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毛病,作为父母膝下唯一的男孩,拒绝了读定向工科委培生、毕业后捧铁饭碗回到父母身边过悠闲生活的机会,挑选了可以实现在森林中吟诗作画的浪漫主义诗人理想境界的林学专业, 告别了 养育我 18 年的故土 ,来到了远离故乡 3000 里外 的传说中的桃花源所在地 的江南水乡 。从此,踏上了独自一人,浪迹天涯的不归之路。 光阴似箭,蓦然回首, 27 年过去,昔日朝气蓬勃、梦想他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一介书生,已经变成了弯腰驼背、目光呆滞、暮气沉沉的中年人。其间,攻读博士学位的困惑、毕业求职的艰辛、住房的拥挤、婚姻的无奈、亲人去世的伤痛、留学出国的磨难、职称评定的挫折,不如意事常八九,即使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也没有后悔自己的当初选择。 其实,人生一世,草长一秋,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为生计而奔波。然而,扪心自问,在这诸多的杂事中,又有多少是我们内心心甘情愿的呢?如果我们一生中所做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自己不情愿的,那么,我们告别尘世的时候,是否真有点死不瞑目了。
个人分类: 社会与人生|6104 次阅读|12 个评论
苦难岁月的如烟往事:我的老师——小学篇
热度 3 jlrlmylt 2013-1-5 17:27
课程终于全部结束,可以静下心来构思自己的 2013 年 NSFC 申报书了。别看自己当专家时,评阅别人的本子头脑清晰、目光敏锐,真的自己写起本子来,也是如同挤牙膏似的困难重重。疲倦至极,想写点什么,权作休憩。阅遍了科学网上的 N 多博文,还没有发现一篇 怀念 小学 老师的文章,今天 提笔构思一篇, 权当弥补过错 , 送给仍然健在的38 年前的小学老师的新年礼物 吧。 印象中自己的小学老师都不怎么好。班主任徐老师是个身体微胖、脸上长满蝴蝶斑的中年女教师。凭心而论,徐老师对学生还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但她有 1 个不好的毛病:有点喜欢家境富裕、穿着整齐的学生。自己这个家庭贫困、衣衫不整的调皮男生自然不受待见。于是,我们这些男生给她送了个雅号:许大马棒!一个小说《林海雪原》中的反派角色。小学毕业那年,面对着一群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调皮男生,徐老师第一次在 45 个学生面前留下了伤心的眼泪。其实,现在想起来,徐老师心地是蛮善良的。记得自己的一位叫做涛的小学同学,家中 7 个子女,只有父亲一人工作。每到夏天,他的三个幼小的四五岁的妹妹个个赤身裸体地在大街上游荡。不是贪图凉快,也不是那时的人们不知道羞耻,而是穷得实在买不起裤子。由于一年四季只穿一件从不换洗的衣服,洗澡更成了奢侈品,涛的身上长满了跳蚤、虱子。于是,徐老师组织班上的小女生从涛脱下的衣服上逮虱子、捉跳蚤的工作,便成了家常便饭。 最令人反感的是教体育的小吴老师。小吴老师喜欢穿一身紧身的运动服,足凳火箭皮鞋,头扁扁的、喉结突出、脸红红的,活像一个雄性激素发达的好斗的大公鸡。吴老师上课最爱好的话题是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上起课来对于不服从管教的小学生体罚起来毫不客气。清楚地记得,一次吴老师用他那双尖尖的火箭皮鞋猛踢一个身患猩红热病的小女生的屁股,一下子把那个叫做丽的漂亮的小姑娘踢得昏厥过去。我想,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 80 、 90 后身上,吴老师估计该卷铺盖回家了。不过,似乎搞体育的男教练都喜欢打人,所谓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嘛。想当年辽宁的 M 指导就喜欢打手下的女弟子,打得手狠了点、部位敏感了点,引起一场法律诉讼。小吴老师本质并不坏,只不过是有点很铁不成钢的味道。从小吴老师身上自己也吸取了教训:要善待身边的每个人,特别是自己能够帮助并且需要帮助的弱者。 最令人喜爱的是管后勤的热心的马老师。马老师其实工人出身,头上永远戴着一 顶 洗的发白的工作帽。马老师身材高高的,脖子却长长的,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嗓音大大的, 声音洪亮,令人想起 北方挺逗人喜爱的大叫驴。管后勤其实就是打杂的, 修理 广播 站广播 、 更换教师日光灯 开关总少不了马老师的身影。马老师有一个口技的绝活, 喜欢给大家朗读 语文课本小说《鸡毛信》、《小英雄雨来》 ,勇敢的海娃、狡猾的日本鬼子小胡子、机灵的雨来,小说中的 各色人物 在马老师的嘴里,都被 描述的惟妙惟肖 。 最令人悲催的是小学 3 年级就参加了数学老师的葬礼,目睹了一个人从生病、病危、死亡、下葬的全过程。恐怖的太平间、雪白的裹尸布、灰褐色的死人的的脸、披麻戴孝的送葬队伍,哭得死去活来的亲人,给自己幼小的心灵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数学老师性 何 ,教自己珠算,一个总是病怏怏的无精打采上课的女老师,她的女儿 莉 也是自己的同班同学。 何 老师家庭关系不和睦,夫妻从争吵、分居到离婚,直到把她自己折腾得患了癌症。由于 何 老师仅仅教了自己一年算数,对她并不了解,只是朦胧地觉得这个瘦弱、美丽外表下的女子性格有点倔强。今天看来,她的婚姻、疾病与她的性格不无关系,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吧!父母离婚、母亲病逝,给年仅 10 岁的 莉 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在没有亲人监护的条件下,漂亮、文静的 莉 像野草一样随心所欲地生长。高中毕业后,听说 莉 初中尚未毕业就退了学,与社会上不良男子谈起了早恋,然后 莉 就自然而然地退化成了劣迹斑斑的不良女青年。若干年后与 莉 在大街见面, 莉 已经打扮得脱胎换骨,高跟鞋、喇叭裤、蛤蟆镜,全然没有当年那个朴实、文静、羞涩的摸样。 读小学的 5 年,正值文革末期、改革开放初期,武斗、上山下乡、反击右倾翻案风、四五运动、共和国领袖去世、唐山大地震、自卫反击战,共和国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一桩接一桩,给那时尚处于儿童时期、大脑思辨能力尚不健全的小学生的我带来诸多的困惑。“红色二七”、“黄河激流”二派武斗过后残破的中学校园,空空荡荡,断腿的桌椅、残破的门窗,一片狼藉;市中心广场上,震天的红卫兵小将怒吼声中,脖子上挂着右倾翻案分子巨大牌子的前市委书记在低头思过;寒冷的刺刀闪闪发光、实弹的迫击炮车从围观的人群中驶过,肩扛四轮重机枪、排着整齐队列的工人民兵在示威游行;喧天的锣鼓声中,满眼流泪的家长在解放牌卡车前,与满脸笑容、胸带大红花上山下乡的少年子女一一告别;低沉的哀乐声中,胳膊上系着黑纱、胸带小百花的小学生在肃穆的大礼堂中对着伟人的遗像默哀三分钟;冷冽的清晨,布满街道两旁的群众,在欢迎着望不到边的唐山大地震伤员到家乡医治;父亲所在的超大型部属国企,号召未婚的男性青年共产党员站起来,志愿报名,与自卫反击战中为国做出贡献的剁掉四肢、变成“海豹”的女兵结合 …… 智者们常说,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几个关键的转折处,它决定人的命运。但令人纠结的是,这些关键的转折处又有几处是自己所能把握的?所谓的所波逐流、身不由己就是这个意思。 感谢自己的小学老师,是你们的关心和呵护,带领自己走过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祝仍然健在的小学老师们蛇年快乐、健康长寿!
个人分类: 百态人生|4484 次阅读|6 个评论
往事如烟:我的老师——大学篇
热度 11 jlrlmylt 2012-11-27 23:47
大学顾名思义,是做大学问的地方,自然开设的各种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五花八门,教授自己课程的专家学者也如同走马灯一般,换来换去,但大多如同人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转瞬即逝,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更是寥若晨星。其实,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大学校园,并非如今人想像的那般美好。我们今天在大学校园里的种种现象,都可以在 20 多年前的象牙塔看到似曾相似的痕迹。 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是一个讲授 公共课 的美女教师 Miss 张 。 张的 父亲是北方人,母亲是南方人,故 她 身上具备了北方女子高挑的身材与江南女子白皙的皮肤遗传基因。小张老师身材高挑、面目清秀、皮肤白皙,虽然已经结了婚,但任然是一身姑娘打扮。凭心而论,以自己现在的学术水平来看, MIiss 张的教学能力只能说是很一般。美女多矜持,放下架子耐心解答学生问题的美女教师自然成了青春萌动的大学男生喜爱的对象,可能与那时的大学没有那么功利、师生关系比较融洽的原因有关吧.因为有点老乡的关系,课余时间自己经常和一群乡友到 Miss 张家做客,每次总受到小张老师的热情接待。但好景不长,不到一学期,小张老师就地调到北方一个省城高校了。原因很简单,自己所读的那所高校地处偏僻,按现在的标准,属于狗不拉屎的地方,年轻的已婚女子,自然要考虑未来孩子升学、就业、看病等很多现实问题。临走的时候,很多男生为她送行,不少人甚至留下了依依不舍的眼泪。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脑海里总会浮现出 Miss 张那美丽的脸庞、银铃般的笑声。 大学期间有关领导总会为每个班配备一个班主任,一个不尴不尬的 角色 。说是班主任吧,一年到头普通学生见不到几次面;说他不管事吧,三红学生评定、班干部选举他还要把关。幸运的是,自己所在的班班主任 是 学校里的大红人 海龟 H 博士,全班学生都对这位 H 博士刮目相看。 H 博士个子不高,头发有点卷曲,两眼炯炯有神,一看就是做学问的好材料。作为 国内第一批 引进的 海龟 博士, H 博士总是很忙,学术上、管理上,每次下到班级总是来也匆匆 、 去也匆匆。 H 博士的妻子 是 一个漂亮、温柔的正在读硕士的 江 南女子。郎才女貌, H 博士的一家当时成为自己所在大学令人称羡的幸福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瞬息祸福,也许是 H 博士才华过于横溢引起他人嫉妒,也许是 H 博士从政之路上与利益集团发生冲突。数年之后, H 博士愤然辞职,到北京 某部委改 行从政,他的妻子也考取北京一所高校的博士后。从江南到北京,患难夫妻相聚后,得到的却是劳燕分飞的结局。 4 年前,我参加一个国家规划项目的评审,在评审会上又遇到了 H 博士。这时, H 博士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帝都掌握经费大权的官员。自然,作为被地方政府首脑前呼后拥的官员, H 博士早就忘记了身边这个他曾经做过班主任的 穷 学生。 大学期间,让自己 同情却 有点看不起的是一个专业 基础 课教师,我们把叫做 L 吧。因为地处偏僻, 教师收入微薄, 学校男教师单身的多 。结婚的男教工中,爱人也多为文化水平较低、不符合调动条件的低学历女子,因此 两地分居的比例不少, L 就属于后者。 那时的高校教师,发表论文的压力不大,自然学习的动力也不足,喝酒、打牌成为苦闷青椒的常见娱乐方式。 L 喜欢喝酒、抽烟,而且酒量惊人。每当天气暖和,喝酒喝多的时候, L 总喜欢脱下上衣,扮演一次膀爷的较色。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在缺乏女性关照、管护的情况下,生活变得邋遢、甚至不修边幅也可以理解,但做的过分了,就失去了教师 的尊严。有一次学校综合实习,作为 指导教师 的 L 又染上了酒瘾。照例,大吃大喝后,脱光了上衣、露出健壮厚实的胸脯,在外面到处兜风。也许真醉了,也许是两地分居的痛苦引发了对异性的思念,这位膀爷竟然跑到女生住的临时实习宿舍。大夏天,一个膀爷 男教师 深夜跑到了身穿短衣、短裤的女生宿舍,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当时女性的权利意识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强,但一封女生的告状信却也让 L 着实清醒了几分。据说, L 现在已经当上了教授、博导,作为人才,他那本科生学历的妻子也早已调到了学校, L 总算可以过过正常人的生活。 当然,大学最为悲催的教师还是教授 Y 。 Y ,个子不高,脸长得白白净净的,属于书生型人物。 Y 其实学问做的挺好的,但目睹了教师工资低廉、地位卑微的现实后, Y 决心从政了。既然从政,自然没有多少心思用在教学上。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身为系副主任的 Y ,竟然没上几次课,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激怒了莘莘学子,数十名学生写匿名信,向学校告状。当然,作为几千年封建传统的瓷器国,民肯定都不过官,最后的结局是挑头的学生道歉, Y 官升一级。自己研究生毕业后, Y 已经做到了副校长的高位。数年之后,在一次内部权力残酷斗争之后, Y 依赖的校长兼书记被对立面一封检举信告倒,校长兼书记因受贿罪被锒铛入狱, Y 也收到牵连,以贪污罪的名义双开,判刑十年。出狱后, Y 回老家做了农民,因反差过大、心情郁闷得了绝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Y 对前来探视的我的 大 师兄 D 说: 当 官不好,做一个普通百姓,简单生活多好 ,起码可以长寿些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然而,在资源紧张、人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超脱权、钱的诱惑而能出污泥可不 染 呢?
个人分类: 象牙塔生活|5422 次阅读|18 个评论
一朵开在尘世的域外之花 ——思念我的老师邓红梅教授
热度 13 zongcun 2012-10-30 06:45
一朵开在尘世的域外之花 ——思念我的老师邓红梅教授 不觉间,导师仙逝竟然半个月了。从南京回来后,整天的加班,甚至有时早上八点一直电脑前熬到半夜睡觉前,搞得我很累,精神恍惚,身体虚弱。头脑中时时想着老师,一直想写点东西,但是没有时间,或者眼睛很疼,写不成。 然而和导师间的点点滴滴,时时充斥着我的头脑,辗转难眠,不吐不快。 但是,我难于执笔,因为之前一想起老师,内心总是欢欣鼓舞,总是耐不住地想笑,总是充满着幸福与自豪的喜悦。我不相信老师已经离去。和师叔师兄一起去老师家里,看着老师的遗像,师叔和师兄失声痛哭,但是我没哭,我一点感觉也没有,我总感觉导师还在,就在书房,马上就可以和我们打招呼,虽然第二天,我泪流满面,不知止抽噎,但是直到现在也还感觉老师好像还在。 记得在课堂上,导师曾说:“……真是一朵开在尘世的域外之花”。当时,我听后心中窃喜,因为导师的邮箱即自号“佛之花”,我心想,‘老师,您的话,用来比拟您自己,真是恰到好处呢,嘿嘿。’当时,心中一片欢笑,谁知,如今却 。。。 人生轨迹的转变 因为各种原因,我初进南师的打算,就是将来考个文化部或者江苏文化厅的公务员,或者当个中学语文老师。 开学之后,师徒选择。没想到,我竟跟了位博导,当时连硕士都充满了崇拜和羡慕的我,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而且是位江南美女教授,而且是三十五岁就作了博导的厉害学者,真是幸甚至哉! 我现在也搞不懂老师是何时把我感染得对读书和学术曾经产生了那么大的狂热。本来我就是奔了享受生活、积累工作经验的想法,来混三年研究生学位的。没想到生活轨迹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记得第一次见面,导师要我们写一封自我介绍的邮件。谈谈自己读过哪些书和将来的打算。我老实地交待:“现在也不知道如何的选题,对将来还比较迷茫。……觉得自己至今不能将一首诗或一首词的好处细细的讲出,读研就想好好的锻炼自己的文学感悟力。不敢奢想有什么学术的成就,只想以后当个老师的时候别误人子弟就行了。”老师回信,除了具体指点读书之外,还说:“ 你是个自己奋斗、不怕吃苦的学生,我希望专业的风格在南师的三年你能不松懈、保持住,将来一生也能如此,因为,你的环境注定了将来你的一切要靠自己的手眼心力去实现,所以,必须养成一种拼搏向上的积极型人格,专业,踏实地走下去,收获必定也大。……相信通过三年南师的学习生涯,你会具备更锐利的眼神和更明慧的思想 。” 经过老师的鼓励,我对未来的认识似乎在逐渐转变。具体很多事情想不起来了,现在发现,我在 2009 年 11 月 08 日 21:29 ( 星期日 ) 给老师的邮件中说:“您的一些教导和轻轻的点拨,让我思考了很多。现在心态平静了许多,是啊,确实不能浮躁,要认清自己的人生之路该如何的走。”大概我的人生路,在导师的熏染下,已经远离了公务员和高中老师,开始向着学术的道路上迅跑。 我便开始疯狂地读书,天天跑图书馆,购书看书,去南大听课,向敬佩的学者请教。现在回想,自己在南京的三年,一直是在对书的牵肠挂肚中度过的。见识了很多学者的风采,从文章中体验了很多人间大智慧。 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向导师提问,邮件里还有好些导师解答我具体问题的宝贵邮件。哪怕有一点点收获和体验也向喜欢老师倾诉,老师总是美美的笑着,细细的听着,然后或鼓励或点拨。 老师不止一次的鼓励我“是个学术的好苗子”、 “ 对于你的勤奋问学深具印象。” “ 相信你可以的。”我也潜移默化的奋进着。蓦然回首,我的三年读研生活和自己曾经的设想,大相径庭。但是,我很庆幸很乐意。 “洗韭菜读书法”与“大鼻子” 因为很多资料不在手边,许多事情记不起来了,只能翻开我的笔记、日记或者相关的书籍,才能忆起,但是现在做不到。所以,很多事情,难以言说。不过,导师在读书方法上的教诲,有些还能记起。 有一次,我向导师抱怨,想看的书实在太多,看不过来。导师说:“ 看书需要一定的方法,不必一个字一个字的死扣。你像洗韭菜,你们汤老师在那一根一根地摘,厨房半天还没好。我看了说,天呐,你这样还要不要人吃饭呀,得到什么时候?我拿过来,往水里一泡,坏的就捡捡,好的就不用管了。你看书要像汤老师那么慢,还要不要吃韭菜呀? ”然后,师徒大笑,我亦有所了悟。事后想想,女老师就是有特色,洗韭菜都可以洗出读书的道理。 又有一次,我说,实在不懂一些人对作品的评价,比如说善于描写细腻,别的人就不细腻了么?能算他独自的特点吗?(具体是什么,我现在记不清了,暂以“细腻”言之)。老师说:“ 你不能这么说。就像每个人都有五官,都有鼻子一样。但是那个人的鼻子特别的大,大鼻子,我们说他是大鼻子,不等于说别人就没有鼻子。只是别人的不如他的大。他的这个特点特别突出而已。 ”老师讲解得很生动和深刻,可惜我现在仅凭记忆,复原不了了。此比喻在课堂上,老师还至少说过一次。 2009 年 12 月 26 日 21:37 ( 星期六 ) ,我向导师写信说:“现在写论文感觉以前精力投注的方向错了,以前要是多思考如何写文章就好了。不过,论文不仅体现学之深浅,更体现才之傭郑。前天老师学习方法上的指点,值得弟子深思和改进。”到底老师在学习方法上是如何指点的,我现在想不起来了。 老师一句话可以省很多气力,少走许多弯路。 2010 年 03 月 16 日 17:50 ( 星期二 ) 老师在邮件里对我说:“ 《纪事汇评》类是闲书,如果研究到哪个作家,可以翻阅作为作证,平时不必细阅。 ”省了我不少的时间。 至于毕业论文的指点,从托北京友人帮我找材料,到构思、行文、修改,老师的教诲无微不至。 抱病期间,依然关怀学生 2011 年 09 月 12 日 16:26 ( 星期一 ) ,导师在邮件中说:“ 小李:我近日住院,等回来后再仔细阅读你查找的资料,也会帮助你解决论文写作上的困扰。……好好休息,保护身体,别使它负荷太重,你还年轻呢。 ” 2011 年 10 月 02 日 15:03 ( 星期日 ) 导师说:“ 小李:你好!……谢谢关心,我正在逐步好起来,也很关心你们的论文组织与准备情况。希望你们准备好后,一定要和我细谈论文的重点和难点、创新之处,再下笔。……国庆佳节,桂子飘香。愿你们充分享受这些人间至美,藉此放松心情!你如果能够遇见朱国伟学兄,让他在电邮里告知我他论文的进度和难点,好吗? ” 2011 年 12 月 04 日 10:41 ( 星期日 ) 老师写道: “ 小李:我因病不能更多回复你,希望你排除杂念,认真准备论文和考试……你的生存不容易,注意身体。 ” 想想,现在很后悔,真不该在导师生病期间还请教什么问题,打扰老师。 伤心的病情,难忘的医院 从去年暑假,老师头疼两次住院,数次就医。过年来,病情有所好转,谁知后来又加重。看到曾经那么精神焕发的老师,竟然被疾病折磨的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没有精气神,我们学生内心痛苦、焦急,期盼老师早日康复!一次我们去导师家看导师,老师好像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老师却说‘可以会见你们可以和你们聊天了,我已经恢复了七八成了。’当时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现在想来泪流满面!! 谁知今年六月份导师再次住院。我们几个学生轮流值夜,看望老师。和老师谈了很多。谈的什么基本上记不清了。记得老师谈过对当前的政治、经济的看法。说过我应该再考一次博士。其他的,就剩下那一幕难忘的画面。 老师喜欢走动,不愿一直在床上。但是,又输着液,我们便推着移动车陪老师在走廊散步。有时嫌麻烦,我就手举着输液袋,和老师静静的在走廊缓缓地散步、漫无边际的谈天。记得一次,那是接近黄昏的时候,柔柔的阳光从外面洒进来,落在我和导师的身上。我陪导师在窗口眺望远方。导师问:“那是什么山?”我说“是清凉山。再往那边就是石头城。咱们南师在另一面,现在看不见。”“那,这路呢?”老师又问。我答道:“学生也不知名字,不过,一直走,就是去您家的那个方向。”“哦。广州路。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我忘了我们还聊了些什么,只记得淡淡的阳光洒在导师的脸上和身上,导师一直“佛之花”一般的微笑着,圣洁华严。我左手高举输液袋。我们一起静望远方。那种宁静、亲切和幸福的感觉,至今让人含泪的笑。 精英意识与极强的自信 在我的印象中,导师是一位具有精英意识和极强自信心的人。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感觉。记老师数次在课堂上说:“她(女豪杰)一步跨过的思想台阶,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翻不过去。”老师喜欢李清照的置评前人的勇气、识见和自信。数次背诵“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数次称赞李清照在《词序》中不畏权威、敢述己见。 老师的话语也常常让学生感到极强的自信的气场。一次,我赞美老师的一篇文章写得很好,老师却说那文章“ 是有我的一得之见,别人从未发现的,但并不是我最好的文章。 ” 2010 年 04 月 21 日 08:07 ( 星期三 ) 老师在邮件中写道:“ 不是凡前人碰过的作家就不可以做,不能写。若照这个道理,研究李杜的文章,一而足矣,何必汗牛充栋? ”并鼓励我说:“ 现在,愿意你先通过各种资源库寻找材料,尤其是生平与作品资料,然而下载而通读之,进而记录、对比各中版本的作品数量,增减情况,作品卷次、作品排序,弄清各版本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问题,下笔著文。……搜集材料越齐全,你著文时的信心就越大。如果说第一篇研究生论文是凿壁取光,未免含糊浅见,那你这篇当做到拨云见日,将项氏研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使后人无可超越,就此搁笔。 ” 老师说她很佩服王安石的识见与敢于作为的勇气。想想,老师成果丰硕,成名甚早,之所以能如此,和她强大的自信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精英意识是分不开的。 天妒英才 虽然老师微笑乐观,常常鼓励学生、振奋学生。虽然老师学生成果斐然、闻名国内,虽然老师极其自信和勇为人杰,但是,却抵不过疾病的侵袭。老师常常告诫学生要注意身体,可是,怎么她自己就没有注意呢?!!! 记得去年 11 月份,南师主办国际诗词会议,纪念唐老诞辰 110 周年。导师因身体不适,并未参加。我作为服务人员,参加了招待和会议的服务。见识了许多大学者,增长了眼界。 会议总结的那天上午,收拾完分会场,我正准备去大会议室,聆听总结发言。突然,赵暄竹师姐电话我说,导师在省人民医院就医,要她过去,她认为有个男生更好些,要我同往。 赶赴省医,在嘈杂和茫茫众人中,导师坐立不安地在排队,我们赶紧上前。导师淡淡的说:“本不想喊你们,但是今天比较严重,我不知道会出什么状况,也可能会住院……汤老师不在家……”我和师姐心如刀绞。导师说头疼,很是胸闷。要我排队,师姐陪她走走。看着老师痛苦的样子,真是恨自己无能,那么多病人在排队,博导教授也毫无用处,再痛苦也要漫长的等待。导师回来后,没有位子坐了,看着老师很累的样子,我热血沸腾,心向上涌。我轻拍一位中年男子的肩膀说:“对不起,我的导师身体不舒服,能不能坐一下您这的位子?”那男子很客气的起立,一声不吭的走了。我们请老师坐下。然而,学生也只能为老师做这些,想分担痛苦分不了,想帮助治疗,无能为力,当时真是感叹书生无能啊! 送老师回家后,下午去茅山进行文化考察,晚上有个聚餐。看着学者们谈笑风生、热闹非凡,我内心很难受,想,老师在家情况怎样呢? 第二天,给导师电话,问身体怎样啦?导师笑了笑,就又谈别的了。我便没有再多问。后来,老师住院,我除了理所能力的照料,就是听导师漫无边际的聊天,具体导师的病情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 后来,我来扬州作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和导师的联系不再像学校那样频繁。初到小纪镇,工作步入正轨后,八月中旬和导师打过一次电话,聊了近二十分钟,聊的什么记不得了。我们都很高兴,聊得很欢畅。只记得老师说过两次:“你打电话来,老师很高兴……你电话来,我很高兴……”教师节向老师短信祝福,老师回复道:“ 扬州的小李:谢谢你的祝福!愿你工作扎实,生活充实,思想密实! ”谁知,这竟成了最后的通话和最后的短信! 10 月 16 日 ,听到同门的消息,我不相信,说谁在造谣!当反复确认后,泪水竟夺眶而出。赶赴南京,初进导师家,我仍觉得老师还在,第二天不知为何,无法抑制泪水。 看着老师的遗像,想起老师曾在课堂上说,传记书中,她最得意的是《李清照新传》,其间的很多补白,她感觉写得很顺手很有感觉。仍记得,老师说完后,咂一下嘴唇,回味似的露出得意的笑容。 翻开此书,老师在结尾写李清照道:“ 她去世的时候,已年逾古稀之年。……她是那样安静地离去,……但却留下了光华灿烂的作品,留下了永远值得世人流连的文学幻境……她留下了整个春天,所有的年华。……而她自己,也永驻于每一阵袭人的花香中,每一队来往的鸿雁中,每一片舒卷的白云中,每一帘皎洁的月色中…… ” 老师,这段话形容您,又很恰当啊老师!!可是您却没有年逾古稀呀老师!!! 记得研一听老师的课时,感觉讲得太精彩了,而且老师的声音又是那样好听,心想如果能录下音来,多好啊!但是,一则没有录音设备,再则对老师有些尊敬,不知道老师同不同意,只是自己内心奢望的想。 后来,老师在讲堂上感叹说,“这些东西不是我准备讲的,兴之所至,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可惜,不能录下来,就这样随风而逝了,有点可惜,不过想想也没什么可惜的,……”当时,我内心狂喜而激动。可惜的是,当时懒于寻找录音设备,我的心思全扑在了读书上,这事情,就放下了。研二时,老师发过同样的一次感慨,我当时读书正忙得不可开交,心想,反正来日方长,录音的事情,交给师弟师妹不迟,谁知竟成永远的憾恨! 可以防身的箫声 老师很喜欢箫音。说沧桑而悠扬,而且数次建议学生(本科和研究生)练一练吹箫,尤其女孩子,说会吹箫很是有文雅的修养,而且又可以防身。 在医院的时候,恰好我手机里有张维良演奏的箫与钢琴的曲子,便打开请老师欣赏。可惜医院的声音太嘲杂,显得我的手机外音很小,能听见,但是没有意境。老师微笑着听着,我很是不好意思,手机声音只能如此。这是唯一一次和老师一起听箫,也是最后一次。 我说还有《大悲咒》和《心经》等佛曲。老师说佛曲算了,她听了就出不来。便罢了。 可爱的老爷爷 老师在讲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还是什么诗时,说老爷爷如何如何,“老爷爷”一词从老师的口中一说,仿佛她也变成了十几岁的小姑娘,让人感觉可爱而幼稚。很是奇怪,老师讲课的语速很快,跳转幅度也大,给人的是一种雷厉风行、智慧流走的感觉,但是,一旦说“老爷爷”时,总给人一种,用老师自己的话,“小女人”的感觉。应该讲过两三次“老爷爷”,所以,对这个印象至今记得。 因为没有录音,所以课堂笔记我记得特别仔细,而且连口语也记下来,尽量恢复老师讲课的原貌和风采。所以,打开笔记本,看到哪句话,就能想起当时课堂的情景。一直想做一个“邓老师课堂语录”之类的东西,当时是忙着读书,现在忙着工作,而且笔记本已经压在远在河北的老家的床下的书箱里了,现在只能望洋兴叹。 唯一的礼物 研二时,为了搜集毕业论文的资料。我四处奔波,九月份去北京的国图、北大和中科院等处查阅资料。第一次进北京,开阔了很多世面,遇见了很多好人。资料的查阅也很顺利。 临走时,我买了两套茶杯,一套送给北大的巩梅老师,感谢巩老师对我的帮助,留个纪念;另一套送给张甲文哥,谢谢他在北京对我的招待。甲文哥是北方性子,说“不要,还不如省点钱给你导师买点东西。” 我一想,是呀,我正考虑该不该给导师带个礼物呢,这么一提醒,更坚定了我带礼物的决心。因为我曾看重一物什,只是在考虑送老师好不好。甲文哥说送老师个纪念品,天经地义,又不是行贿受贿,怕什么。 茫茫北京之大,送老师什么礼物呢?我想起和室友的一段对话。我们见识了某高校的某著名女学者后,大为感慨,因为那老师朴素得超出了我们的意料。室友说:“说说看,有何感受?和你导师相比?”我说:“ X 老师朴素,不讲究,自然之道,修心;我们导师爱美,喜欢打扮,内外兼修。”(当时好像说的很精彩,现在只能几个大意)室友深然我说。我很得意。 因为就住在那鸟巢附近,所以常常去逛。在奥运专卖店里,有一个,水立方的小镜子,应该是化妆镜,很是精致,外面是水立方的缩像,蓝色精灵一般,很是惹人喜爱,而且很是高雅大方。我想,只有我的老师才配得上如此好的镜子。 经甲文哥的怂恿,我便迅速买了回来。回南京后,向老师汇报完北京资料的事情,我拿出小盒子说,学生第一次去北京,没有什么可带的。带了个小玩意回来,请老师笑纳。老师不收,说你们学生出去一次就给老师带东西,我压力很大。我说,只是心意而已,而且贵的我也买不起,留个纪念。 其实镜子太小,并不实用。也不知老师用过没有。 去殡仪馆那天,我们大包小包的拎着老师的遗物。当时我想,或许小镜子就在包里呢。希望老师在天堂看到小镜子也能记得学生。可惜,根据规定,导师最后只带走了 XX ,其他东西都不允许进入。 两个诗集 我们曾经探讨,老师这样的才女,写不写诗。老师在课堂和私底下都说过,她曾写过两个诗集。可惜,是她私自的秘密。“连我的导师,都不给看,”导师说。 因为在老师看来,真实才是最重要的,有感觉就写,写了是自己的。老师不太喜欢煞有介事的作诗。这倒减轻了我们学生强作古诗的压力。我喜欢读诗,在南京每天平均应该有一个小时、至少半个小时在读诗。但是不会写。导师很体谅,说她年轻时,也曾和我这样的狂热的背诵过诗歌。 可惜的是,导师自写的诗集,不知还在否。 永远不会出现的自选文集 有一次,在导师家和导师谈起一位老先生的论文集。老师笑道:“这位先生,就喜欢出论文集,什么文章都收。……人其实,等老了,能出一本《自选文集》就了不起了……年轻时的文章要经时间考验。……”我点头称是。 今年三月底,我在北京,短信问导师,有没有什么资料需要我帮助查阅。导师回复说:“老师没有资料要你查,倒有论文集请你编。等你回了南京,联系我好吗?”我赶紧电话过去,导师说她要出一部《自选论文集》。我欣喜若狂,天呐,老年的事情提前啦。 可惜,当我赶赴南京后,考博成绩恰好出来。名落孙山,只好到处找工作,老师说,工作要紧,其他事情先放一放。我辗转各地,最后选择了村官。在这里告别了以读书为职业的疲累,告别了失恋,告别了一些难以言说的无形苦恼与烦心,在鱼米之乡,在淳朴的乡风中,在朝作夕息中,静养身心,服务农民,很是惬意和悠闲。可以读以前一直想读而没有读的书,做喜欢做的事。当然,有时也有另一种繁忙和无奈。所以,导师自选论文集的事情,想反正有师兄师姐在呢,而且我又从没真正进入过学术圈,便没在心上。 得知导师逝世,我陡然心惊,难道导师当时已经预料到自己的大限将至了吗?唉,学生怎么平时就不多注意发表文章,把科研分数提高上去呢?!整天读书读书,有何用处?! 然而,导师的自选论文集是永远不会出现了。呜呼哀哉! 曾经的心愿 在导师的著作中,学生读得最多的就是《女性词史》。床头必备,时时翻阅。感觉受益更大的反倒是对于生命的洞察,学术价值对于我反倒在其次。 记得,有次听说《女性词史》要再版,我很是欣喜,专门闻讯,结果导师答复说:“ 我的《女性词史》虽然已经到了再版的时间,但是因为我没有机会修订,所以近期不可能再版。我准备几年后修订一下再版。 ”我一看,只好拿老版的请老师签名。“好久没写字,手生了”老师甩甩手说道。写完“李国龙学棣惠存 辛卯夏首”后,老师说,“章不在,要是拿个章一扣,就完美了。” 我记得自己曾经畅想的两个愿望,一个是将《女性词史》翻译成英文,传播全世界;一个是,在老师七十大寿的时候,写一篇有关江南才女文化的论文,“映射”老师。曾经如痴如醉的幻想过,也发奋的学过英语和好好读书。可惜,现在英语扔半年了,书也读得不同了。 有一次,导师打电话要我家去。原来是送我们书。两位师姐,还有我,一人一套《稼轩词新释辑评》,师姐每人还再各赠一小书。让我去拿。 在家里,导师去书房签名,我在客厅沙发闲坐。突然老师哎呀了一声,我赶紧跑去,说没事。一会老师抱着书出来,放在桌上。拍了拍额头,对我说:“小李,就你的日期给写错。老师糊涂了。”我一看,原来老师的落款时间本应是二 0 一二,结果老师写成了“二 00 二”。后来,在 0 的腰部加了一横。“更好呢,这样我这一本,就更有收藏价值啦。嘿嘿。”老师也被我说笑了,欢笑的空气在房间回荡。唉,曾经是多么的欢欣和快乐呀! 在老师灵前守灵时,往日的事情常常涌向心头,催我落泪。 天已拂晓,该去上班了。 老师您一路走好。镇上有个真如寺, 学生已为您烧香,愿您在另一个世界安息!
6459 次阅读|26 个评论
恭祝我的老师叶笃正院士教师节快乐!
热度 1 hgiap 2012-9-10 21:57
恭祝我的老师叶笃正院士教师节快乐! 也感谢叶先生多年的教诲和指导。从老师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使学生们终身受益。 首先学到的是什么叫爱国?叶先生在新中国刚成立就毅然抛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携夫人归国,他常说他一辈子最感动的事情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船辗转多国,最后经香港到达广州,国家派人迎接他们。当时他热泪盈眶,“祖国我回来了”是他的心声;那一辈人特别是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回来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也正是那批国家的栋梁回国缔造了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和现在的成就。叶先生在文革期间备受折磨,由于放弃优厚的国外待遇等备受怀疑,但是他仍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坚持自己的信念,当文革结束后全力投入科研,他说要把逝去的补上,带领一批批年轻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晚年,他感慨说感谢国家给了他最大的舞台,他可以因此展示自己的才华,贡献祖国。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特别是新中国需要他们。他也常常说自己的功劳是属于集体的,不是个人的成就。他的确是我们最尊敬的老师,感谢老师用自己实际的行动教给我们什么是爱国。 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敢于说不,他常常因为我们对他总是说yes而非常不高兴,他说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盲从,要敢于挑战权威,学生要超过老师,才是他的骄傲,否则一代不如一代,那科学谈何发展。曾经我的第一篇文章被老师改了10几遍,每次我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他常常指出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并给我仔细改正;这篇改的稿子我也珍藏下来,他激励着我每次要认真严谨的对待你的每一个文字,每一篇文章。和老师相比,我们常常汗颜。从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导我们如何做到严谨。 叶先生是气象,特别是我国大气科学的奠基人。他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全球变化,气象经济学,有序人类活动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这些领域的开创和其创新的思维是分不开的。他常常教育我们要思路开阔,要把大气科学事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在80岁以后敢于向气象经济学以及有序活动等前沿领域进军,给我们也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思考。他晚年创新性提出面向未来的天气预报体系的构建等思路,最近仍然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实践。他经常将自己有些想法特别是难点记录到自己的小本子上,有时也拿来和学生们讨论,他说希望他那个小本子上记录的难题被我们一一攻克,这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他是时代的前行者,他也是我们大气科学的大师,他经常居安思危,时常教育我们要有危机感,特别是要勇于挑战自己,向其他领域特别是能够将气象做大做强的领域进军,敢于放弃自己已取得的成绩,从零开始。他常说好的科学家需要2种。一种是忍得住寂寞,在自己的领域一直研究,就好像螺丝钉一样,深深的扎入领域前沿。但是这种人经常会感觉寂寞,因为高处不胜寒,特别是别人会完全听不懂你在做些什么,就好像爱因斯坦,他的理论10几年以后才被人认可。另外就是一种敢于放弃目前已取得的成绩,类似开路者,披荆斩棘,看到前面已是通途,就果断的开辟新的战场,将做强做深等工作留给后人。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者。他的前行,使我们气象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和被人所接受,已经使得我们大气科学专业变成了热门的专业。而10年前,这个专业还是只有个别院校或者专门的气象学校才有的专业,现在基本上很多大学都开设该专业或是相关的专业。而气象局从过去老百姓都不知道何许人也或者根本不知道其所处何地,到现在家喻户晓了,每天的天气预报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 叶先生今年已97岁高龄,仍然关心和惦念中国大气科学的发展;他是我们气象学的大师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作为学生再次恭祝老师节日快乐!健康长寿!希望常常听到您的教诲。
个人分类: 学术信息|3953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师,其实是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的
热度 21 cherrylu1960 2012-9-10 14:47
一觉醒来,发现教师节到了。记得去年的教师节前就想写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不小心错过了时间。毕竟目前为止,我的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学校、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度过的,老师对我们人生成长的影响不可忽视。其实,我自己也差一点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呢。 教师节前后,网上有关教师的文章很多,甚至看到过要取消教师节的贴子,理由当然是教师这个昔日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职业,已今非昔比,人们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在不良社会风气的熏陶下,已完全变了味道,在一定程度上名声被败坏了。 要我说,教师节还是不要取消,至少在这个节日,我们可以更多地回忆起那些学生时代在老师们陪伴下的温馨岁月。老师们也是常人,他们懂得为人师表,但也难免在学生面前暴露出人性的弱点,但不怎么说,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是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你的命运的。对老师,我们应该心存感激。 小学年代,已经变得那么遥远,能够记起的老师已经不算多,师生们来往已经非常少了。但近几年中学和大学的同学老师已经靠网络恢复了联系。回忆起我的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中学五年的班主任常老师和大学时代的黄老师、魏老师夫妇,因为他们是多少改变了我的人生的重要人物。 从小家庭环境不好,性格多少有些内向,自卑,所以小学时候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直到四年级以后学习开始开窍,成绩开始突出,状况才有所改变。那时候,班干部是由大家选的,每次都有很多同学选俺,主要是认为俺学习好,可老师总认为俺太蔫,不适合当干部,所以小学时基本没有当过什么干部。 上了中学,情况有些不同,干部主要是由老师提名指定的。不知道为什么,俺这个蔫得出奇的同学引起了常老师的注意,也许是看出了俺的“内秀”吧,记得有一天,先是公布了各组的小组长,这已经有点让俺受宠若惊了,结果临近放学最后公布班干部的时候,俺成了学习委员,有些意外。后来意识了,这是常老师有意改变我的内向性格,大胆给我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不管怎么说,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想想,我还是挺感激常的。 说起常老师,其实那时在我的心目中,还是有些不同寻常。教体育,外表看起来有些粗壮的她其实内心还是比较细腻的。听说她曾经在学农劳动时为了救一个学生,从山坡上滑了下来,导致肚子里的孩子流产了。就这一点,就够让我们这些孩子敬佩的。 在那个年代,常看起来有些“激进”,总是组织我们“学工学农”,还走出北京,最远的地方曾到过唐山,去电站建设工地去搬水泥,让我们这些孩子吃了不少苦,这在现在的年代,不可想象,但吃点苦,对于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其实,常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老师,知道与时俱进。粉碎“四人帮”不久,她立即开始抓学习,制定了很多办法,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参加高考。记得那时俺已变得很大胆,经常就学习问题等给老师递个条子,提个建议什么的,有时也不免夹杂一些拍马屁的话。常会把这些条子念给大家听,但念到夸奖自己的时候,就往往念不下去了。 就读的72中80年代被撤并,常等分散到东城的各个学校,后来听说她干得不错,弄了不少教改方案,多年前已退休,随儿子呆过几个国家,教中文,今年回到国内,享受天伦之乐。2009年她回国时我曾专门到她家去看望他们夫妇。 考大学并不顺利,险些落榜,后来被调剂到北京农学院。情绪自然不太好,比较消沉。幸好有黄老师、魏老师夫妇呢鼓励帮助,才提起神儿。黄、魏夫妇是文革前北农大的毕业生,期间也经历了一些坎坷,人很直,有时难免也发一些牢骚,包括老师之间的勾心斗角。但俺就是一个普通的穷学生,没什么背景,也不掺和什么派系,他们对俺的帮助应该是无私的,出于爱材吧,这对一个教师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大学四年,与黄、魏的接触最多,那时上学离家远,周未也不一定回家,几乎每周都要到他们家里去改善伙食,常在一起包饺子,是他们的关心给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些许温暖和乐趣。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利用假期勤工俭学,然后用挣到的钱到北戴河园艺场参观游玩,很有意思,那一次,是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 更重要的是,他们鼓励我考研,并帮助我联系农大的导师,在这方面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所以,我以为,是我遇到了他们,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遗憾的是,从中国农大研究生毕业后,他们极力鼓励我回那里任教,本来派遣证都发,行李也运过去了,但由于刚结婚,热恋中的我们不愿意上班分得那么远,加上对自己能否当好老师多少有些恐惧,最终反悔,选择到中国科协的出版社。因为不好意思,不辞而别,多少觉得有些对不起二位老师。去农学院新教师宿舍取行李那天,望着两位老师家的方向,内心纠结了好半天,最终还是没能去说明我的选择。好在,这些年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很好的关系。 负责任的老师可以多少改变你的人生,其实,师生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当然很深的缘很多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有趣的是,今天教师节,自己也似乎真正当了一回老师,尽管并不把这事看重。新来的学生是一位搞科学传播的女博士后,性格比较开朗,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相信可以成为好朋友。我认为师生之间首先要可以成为朋友,成为合作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和谐。博士后,而且是俺感兴趣的科学传播的,谁说不能成为我的老师吗?在现阶段,很多时候,师生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何必再乎那么多呢?每个人都是学生,也都是老师,只要用自己的行为给我们这个社会,给你接触的人带来正能量,我想我们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71 次阅读|42 个评论
祝愿我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gibbondream 2012-9-10 09:04
又到了教师节的日子,我也在这个岗位了工作了两年(虽然有名无份),看着昨晚和今早不断有学生发来的短信,我在想,学生们有多少喜欢我的,我在这个岗位工作对得起学生的信任吗,我还学要从哪方面入手,做一个真的对学生关系,引导学生成才的一个合格高校辅导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能做到吗?我深知差的还远,我要学习。带学生两年,我可以说并不成功,总结原因一是不够专心,二,对学生的鼓励少,批评多。现在有点身心疲惫。我很在意我的学生,很希望他们都能够发展的不错,可是有些时候觉得很力不从心。总之,我还不是很懂教育,加紧学习,如果我还在这个岗位的话。 我的导师,我感恩和尊敬的导师,今天教师节,祝你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个人原创|2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节——感谢下我的老师
waterbridge7 2012-9-9 22:27
又一个九月十日,今年我研二了。从小学到如今,我真的一路上碰到了好多好老师。他们让我这么一个小村子里的小孩子也能来读书读到现在。真的很庆幸。很感谢他们对我的鼓励和帮助。 我的初中班主任 曹健老师,我的高中班主任 于学民老师,我的初三数学老师+高中三年的数学老师 刘延铭老师,还有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和一位小学美术老师 但我记不清她们的名字了。特别是我一生中的老师 我的父亲。他是我一生的导师!
1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和我的老师们
热度 6 childever1 2012-9-8 11:31
我和我的老师们
朱艳芳 岁月荏苒,不知不觉中大半辈子就过去了,似乎一直没感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前几天还混在几个二十几岁的学弟学妹中打排球,过着痛快地学生生活;childever这个十几年前取的网名依旧漫步网海。但随着眼花这个生命第一片秋叶的降落,回忆也时不时地走进了我的生活。捡拾生活的果子,难以忘怀的是几个曾经的老师。 堂兄,不是老师胜似老师 我的家族在村里属于小户,父辈也就弟兄两个,堂兄数遍全村也就一个。他的大儿子比我小三岁,无疑他是属于父亲般地兄长,我们之间亲近关系自不待说。 堂兄,浓眉大眼、方脸大耳,一米八以上的个头,喜好穿中山装,留着小平头,颇有几分大将风度。平时是一闷葫芦,可他却是村里的文化人,编快板、写小说、写材料等样样拿得起来,时不时会听说他的文章发表了,其短篇小说《闹洞房》曾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过。要搁在当下,碰上个猎头,也许他就鲤鱼跳龙门了,可惜他生不逢时,没赶上好时候,在村里当了几年主管教育的三把手,最后调到镇上当了个小干部,大材小用了。 我当时太小,还不知道《人民文学》的社会地位,只知道他是完校(或是完小)毕业的,相当于现在高中毕业的水平。喜欢看书,家里书多,有空没空去他家找点书、借点书回来看。《 人民文学》、《河东文学》、《小说月刊》、《当代》、《十月》、《花城》等这些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期刊,我小时候在堂兄家都可以看到。其中中篇小学《人到中年》、《求》、《初恋的回声》等都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是这些期刊、小学、散文以及这些优秀的作家们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使我在多次几近停学的时候,依然能坚持求学之路,坚持奔向外面的世界。 堂兄不仅给我书看,偶尔也会关心一下我的学习问题。记得在看完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之后,堂兄笑笑说:“妹妹看完陈景润的事迹,有什么感想吗?是不是写个东西?” 我就回头去写感想,之后交给堂兄看,他帮我修改了好几次,直到他感觉满意为止。 抚今思惜,感慨万千,如果不是有这样的堂兄,如果不是有这些书籍,自己生命的轨迹可能会大不相同。 一个影响我一生的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是我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 至今还记得他当年的模样,高高的个子(好像有一米八左右),不胖不瘦,微微有点驼背,留着三七开的分头,额头高高的,鼻梁也是高高的,眼睛大大的。说起话来声音很亮,并喜欢甩头,课堂上时不时底会甩下头,害得我们班同学整天有事没事就甩头。他最大的特点是喜欢讲趣味数学,什么猴子摘桃、大树的树围等等。我的数学天赋就是在那个时期被激发出来的。在他代课的那个时期,我的数学几乎次次都是全年级第一,并且比较喜欢做一些奇题、怪题。 记得有一次年级数学考试,我只拿了一页八开纸,所有题都做完后发现卷面有些乱,便把还没有写字的大约有64开纸大小的一个角撕下来,重新把卷子滕了一遍。第二天,考试结果出来了,老师拿着那张小卷子在全班同学面前抖搂,并说:“这是一个同学的考试卷子,是我们班最小的试卷,大家猜猜这份卷子的分数是多少?”,有同学猜50分,有同学猜60分等等各种猜猜都有,唯独没人猜是100分。李老师说:“是100分,是XX同学的,她的卷子是我们这次考试中最小的卷子,她的分数是我们这次考试中分数最高的,并且是全年级唯一一个100分”。那次考试只是一个巧合,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点好笑。 李老师给我们带了一年课,但就是这一年,由于他对数学的完美演绎,让我从此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大学也报的是数学系,之后从事的工作也都离不开数学。在我担任教师的几年期间,为了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有趣,查阅了图书馆大量的趣味数学书籍、数学故事、数学历史,结合教学内容讲给同学,因为我知道趣味对学生意味着什么。 李老师就是那个影响我一生的老师。 博学宽容的杜老师 之后在上高中期间印象深刻的高三物理杜老师。因为他竟然能容忍我的年少轻狂。 一次物理课上,杜老师讲到关于力学问题的一个习题时,忽然间觉得老师的思路不对,便站起来与老师对薄讲堂,持续时间长达大约10分钟,最后也未被老师说服,不了了之,自己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当时上的是县中学,全县就那么一所中学。高考完之后去看物理老师,老师笑着说:“你这个丫头,好固执啊”。也是因了这份固执,最后在全校将近600人的理科考生中,我是第二名,这也是我高中三年最好的成绩。 N年之后回想此事,那道题谁对谁错可能还是个未知数,但难能可贵的是自己并没有因此受任何影响.才知道青春期的自己是多么的轻狂,也才明白老师是多么的宽容. 我的硕导周老师 研究生笔试完之后,还得面试,且是重要的一环。面试分两次,第一次是笔试,试卷共七个大题,前三个题是判断、选择题,共计60分,后面是四个大题,各10分。我做完前三个题之后,开始做第四个题,做着做着发现没法推下去,再仔细推敲题目,觉得题目给的条件不够,便报告面试老师,说题目有问题,老师说:“这是去年的研究生考题,怎么会有问题”。便硬着头皮继续做,至考试结束也未做出来,后面的三个大题,只字未动。 笔试之后的第二天,继续面试,老师先给大家一个题,谁做完后他会又给你一个题,我做的都对了。前一天笔试的结果也出来了,面试老师叫我过去,说道:“你得了60分,做完的全对了,照前面的水平后面的题不应该不会啊,怎么后面几个题都没做呢?”,我如实交待。 最后的面试结果是我得了85分,是这个专业的最高分,并成为那个面试老师---周老师的门徒。周老师这属于不拘一格招学生啊! 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那个面试老师曾经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在那里留学8年,并且是国家研究生考试数学命题组组员。在我毕业那年,他也退休了,许多地方请他担任研究生考前培训老师,他都谢绝了。去年去看他老人家,说最近在翻译一些数学专著,去年的翻译稿费数量可观。 我的博导-----张老师 在我的心中,张老师有点胡适的风格。在此仅例举几件小事。 我上完博士没学会送礼。 张老师平时工作很忙,但对学生的论文还是要求很严格。我的博士论文张老师从头看到尾,并做了详细的批阅,我时不时我还会拿出这些稿件读一读,受益匪浅。与我同级的一个师妹,读博三年,头发掉了不少。她写小论文时,导师那是一句一句的改。申请基金,导师也是很仔细的改。之后在工作中,她申请到几次国家基金, 有人以为这是导师的面子在起作用,其实我想还是她自己的工作更重要一些。 张导学问做得好,不把当官当回事,但总有位置等着他。他曾经放弃了一个大学的常务副校长的职务,去另一个大学担任学部主任。这可能在别人不太理解,但我还是能理解,他就是想做点实事,如同他在我们师门一次聚会上所说的那样:“希望大家实实在在做点事”。 其他事例还有许多,待整理中! 一个人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个人,他会在你人生的紧要关头影响你,这些人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我想这几位老师可以说是我生命几个重要的贵人吧。 教师节到了,感谢辛勤工作的老师们!祝福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教育|7476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的老师秦庆丰先生
热度 3 xitaozh 2012-8-27 14:38
早就想写点什么,表达对我当年武术老师的感激之情。当年15,6岁,充满着梦想,如果不是进了武术这个门,今生的机遇会完全不同。所以每当我看到同学打算退休时、看到同学每天吃药时、看到同龄人坐享其成时,我都会想起秦老师,是您教给我的功夫,让我这么多年来有体力,有精力去不断地去追求新的高点,尝试新的事物,带新的学生。这么多年来,我都是选择最麻烦的事情,做最费力的工作,不断地为自己停滞不前制造障碍。在其他人都功成名就之时,我还在开始新的领域,领着学生动不动就几天几夜不吃不睡,或者为了写论文,或者为了做实验。之所以能够如此,得益于强健的体力--这也是我告诫无数学生的地方,不要以为那只是锻炼,他会塑造你的前途,帮你实现未来。 那是1982年的一个晚上,在北大的54操场上,见到了崇拜已久的秦庆丰老师,人家可是数届武术全国冠军啊,是家传的功夫!李连杰那时还是个娃娃哪。于是,几十个少林组同学,开始跟着秦老师吆喝出那一段难忘的时光。 。。。。。。 如今,过了三十年,每天在操场上,练的依然是那套如龙似虎的“少林五形八法”。尽管操场从北大移到郑州再到清华、新加坡、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小镇,如今又移到上海海大,学生全是新面孔,唯有那五行八法,和秦老师那矫捷的身影,伴随左右。 05年,在美国的陆军操场上,和陆战队比试UAM(一种跪式摔跤)时,对手是两米高的黑人大汉,本来毫无把握,不料对方一摁就倒,连着几个摁下去,没人敢上来了。尽管用的全是太极功夫,但美国人不信,结果只好表演五行八法,立即全场掌声。几场打下来,才知道,功夫是靠时间熬出来的。这些摔跤动作从没学过,只有当年秦教练教的无数个小招式,以前以为靠的是力气,力气小了无法使用的,现在无意中都能发挥。 09年学生的一场意外,彻底让我回到隐忍无形的要求里。一次普通的扳手腕,学生变成了粉碎性的骨折。自己一个多月都奔波于学医的同学间,这孩子可是受苦了。所以到如今,不管是谁多牛气,也只是欠欠地笑笑,不去接招。学生之间扳手腕一律禁止。似乎连五行八法的招数都无用了。 然而,一年当中,无数个学生又开始五行八法的学习时,我才知道,它是不朽的! 所以,每当这时,无比想念秦庆丰老师! 有一个80年代在农大教的徒弟,多年后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他在网上写了一篇关于我的博客,这样失去联系二十多年后才有我们师徒相见。后来去了成都,这学生在全家人的面前郑重问到,老师,当年您没收我一分钱,我连请您吃个饭都没有,您为什么还要那么尽心教我? 一句话让我感动良久,许久,我才回答,就是为了你现在这样子啊!学生的成功,就是老师最大的回报了。 虽然是普通的一句话,让我对多年来的教育事业更加钟情,也让我想起来我的老师--秦庆丰先生。 先生在关键的时间教我两年,让我和众徒受用一生,我也连一顿饭还没有请过他哪! 所以,下次进京,一定去找我的秦庆丰老师,表达感恩之情! 老师,先谢谢您!
8019 次阅读|3 个评论
老师,生日快乐!
fierykylin 2012-7-26 00:24
我的老师39岁生日,感激老师培养之恩,赋诗一首以赠。 铁甲耀昆仑,诗书载湖湘。 蒙师手植慧,桃李竞芬芳。 恩比麓巍重,节堪芙蓉香。 顽石耳聆恭,思报春风长!
个人分类: 我笔我心|4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姚远:从王岐山“我的老师”说起:西北大学对现代中国的重大贡献
热度 3 kexuechuanbo 2012-5-4 08:28
关于举办“五四大讲堂”系列讲座之首场报告会的通知 各院(系)团委、广大师生:   为隆重纪念建团90周年,宣传和讴歌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9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引导全校广大团员青年继承优良传统,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推动我校共青团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110周年校庆成功举办,校团委决定举办“五四大讲堂”系列讲座。现将首场讲座“纪念建团90周年专场报告会”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讲   姚远 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题目   从王岐山“我的老师”说起:西北大学对现代中国的重大贡献   三、时间、地点   5月4日(周五)14:30   太白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 2012年5月2日
个人分类: 姚远纪事|2292 次阅读|4 个评论
怀念的影像:我的两位老师
zhengxuejun 2012-4-24 11:06
怀念的影像:我的两位老师
最近看了几篇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文章,都谈到了刘迅和波普尔世界3。今天找到大学同学保留的唯一一张与刘迅老师合影,作为纪念! (来源: http://xuejun.hit.blog.163.com/blog/static/4701803920084991033831/ ) (来源: http://xuejun.hit.blog.163.com/blog/static/47018039201021745432204/ )
2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王者风范
热度 18 gfcao 2012-3-24 18:07
王者风范
经过几番较量,可以肯定的是,论酒量,孤魂不是我的对手,论摄影,孤魂绝对可以做我的老师。我最佩服的是他摄影作品中留给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有种震撼心灵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意境。 此番孤魂广州之行是我第一次见他摄影,从相机的显示屏上看,他拍的片子艳丽非凡,而我的片子色彩偏黄,两者的效果简直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语,孤魂说:“肯定是显示器的问题,我相信索尼的技术不会烂到如此不堪入目”。回家来在电脑上看,果如孤魂所言,虽然很多片片不如人意,但色彩不至于像相机显示器上看到的那样不堪,为了对比,我除调整了一下对比度,没有对图片作任何加工。 去了很多次的华南植物园,第一次看到王莲盛开,虽然天气阴霾得有点令人烦闷,但能看到王莲花开也算不虚此行。 (1)王者风范果然名不虚传 (2)与孤魂一样角度拍摄 (3)不同视角下的王莲 (4)王莲 (5)孤魂说能把这样的花拍好了才显真水平 (6)我建议孤魂给他拍张以此莲花为背景的玉照,他说:“只有两种情况下才用这种花,一是送给观音菩萨,二是送给死人”,俺就不好意思将他们两放在一起拍了。 (7)这张如何?
个人分类: 休闲|4753 次阅读|42 个评论
【学者的真骨气!】河南教授绝食抗议漠视食品安全
热度 1 jimmy198360 2012-3-21 17:54
“我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也要用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学生———去好好做人,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这句话最让人感动! 多少年了国内鲜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有骨气的学者!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绝食抗议政府漠视食品安全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3/261567-1.shtm
1555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老师(博文链接)
热度 1 byk0104 2012-1-30 16:02
我和我的老师的故事—— 我的老师之 2 高鲁生 我的老师之 3 黄进贤 我的老师之 4 朱起芸 我的老师之 5 何振京 我的老师之 6 苏夏 我的老师之 7 江定仙 我的老师之 8 陈培勋 我的老师之 9 杨儒怀 我的老师之 10 许勇三 我的老师之 11 罗忠镕 我的老师之 12 郑小瑛 我的老师之 13 徐新
个人分类: 良师益友|2940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老师之3黄进贤
byk0104 2012-1-30 09:37
逆境中的友谊 黄进贤老师是爸爸的挚友,是我少年时代的音乐启蒙老师,当时在天津群艺馆工作,1957年被划为“右派”,平反后到广西学院音乐系教学并从该学院退休。他与我家关系密切。下面是黄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给我的信和他在1991年为纪念我的父亲所写的“回忆向群”。 黄进贤老师80年代给我的三封信 黄进贤老师写的《回忆向群同志》,记述了他和爸爸的真挚友谊和对爸爸的深切悼念 回忆向群同志 黄进贤   那是一个寒冬的傍晚,下完班后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我一个人在备课。一位陌生却又似曾相识的人走进来,叫声:黄老师!当时来艺术馆学习的学员全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壮年,见面叫声黄老师倒也平常,这位似乎已超过三十的客人称我老师,我感到有些不敢当,连忙让座让茶。客人说想了解一下艺术馆明春办什么班,我们就从学音乐谈起,我说明春也只能办识谱培训班,计划办个作曲班还没有准——别看艺术馆当官的,整人的人不少,真正学过音乐,能把学教好的人却不多。他说他对音乐不摸门,想来学点音乐知识(其实,这是过谦的话),他对音乐是很有些独特的见解和执着追求的毅力的,比如他认为音乐是能洗涤人的心灵,能塑造人们美好的品性,他说 中国 贫愚弱跟音乐落后是一个根子。这是多么豁达的见解!他说他想参加学习班,说完会心一笑,这一笑是蕴藏着深沉的意念与无限的希望的。这就是后来成为知音,知己,情逾手足的向群同志。   过几天的一个傍晚,他又来访。我们的话题还是音乐,他问学音乐难不难,要什么条件,我直截了当回答说,有音乐细胞就易,没有就难。音乐细胞就是条件。他说他平常只爱参加音乐会,从没有想过要学音乐,说现在业余时间没处可去,下班就闷在家里精神好空虚,学点音乐也好。我们谈了些当时人与人不能交往,更不能说真话的共同感受;最好是什么话也不说,什么地方也不去,不得已上街,也最好低着头快去快回。   当时是反胡风前夕,每个知识分子心里都像压着块铅球,沉郁得喘不过气来。他沉默了一会说,现在还是小心点好,不知什么时候说你有事你就有事,像你了然一身在津,万一有个不幸,可麻烦啊!……在隆隆炮火凶危之中,既不能舍己以从人,也无心于勾心斗角的浪漫心态的人,恐怕早晚要吃亏的。这几句话击中我的要害,给我这个一点世故都不懂,置身在战场之中,游心于杀伐以外,只一味任性任情,疾恶为仇的人一个深深的触动与教益。他说 文化 宫有个干部,平常言辞锋利,每中时弊且不避权贵,被整多了,现在只好自我逃脱,把话咽在肚子里,到十分憋不住时叫个三轮往郊外拉,下车狠打自己几个嘴巴,狠骂西北风,消了气又往回拉。这就是说叫我要警惕,平常说话要小心。总是这样,每谈到 生活 实情或别人有凶险征兆时,向群同志都流露出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尤重的高贵品格。 闲谈使我们增进了解与友谊,他经常来艺术馆,有时找我,有时也顺便找别人。有一次读到他四个小孩的培养问题,他说在城市能从小给小孩找到一个学技艺的机会,小孩将来就能吃一碗较舒坦的饭。我问他四个小孩是否都有上大学的打算?他嗤了笑说,我们这种收入有什么办法上大学?即使是这种材料也只能望洋兴叹,现在只打算按每人的条件提早给找个门路像什么培训班之类,叫他们碰碰,碰对了是个少年科班出身,不对,也让他们将来在职业上多一份选择。他说大孩子元恺对律动音感有一定的敏感,能不能在音乐方面想些办法给他试试,想请黄老师给指导指导,他问艺术馆收不收小孩学员?我说下次你把他带来我看看,他答应下次带来。他说元悌体质较好,搞体育可能行。体育在国际国内都逐渐见好,总之但凡是个路子我就准备让小孩去试。我十分赞赏他高瞻远瞩的为子女前途早作安排的策略与胆色,夸奖他是个好父亲,好家长,真所谓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   过不多时候,他把元恺领到艺术馆,当时还是小 学生 的元恺,身体瘦削,目光炯炯有神,我在钢琴上弹了几个单音,他模唱对了,我又给几个音程,也模唱对了,我好像发现什么秘密似的又给了几个和弦,他竟听得出是三个音同时响的,且模唱得十分正确,我十分惊喜,向群在一旁吃吃地笑,大概他是第一次明察到自己儿子有这么大的才能的喜悦吧,随后我习惯的拍几下节奏,问他会不会简谱,向群一旁说,简单的会一点。这是个客气的回答。   试完,我十分高兴,我高兴的是发现了一个如此聪敏的小孩,向群也很高兴,他高兴的是今天元恺能对答如流。一个从未接触过钢琴的孩子能听出和弦,这是件十分了不起的事,当时我说,耳朵灵曰聪,目光有神曰明,学音乐首要的是耳朵,元恺的耳朵是可以打满分的。大概就是这样,向群解决了心中的疑义,坚定了叫元恺学音乐的决心。跟着他打探我能不能教元恺学点钢琴,我答应了。因为从他家到艺术馆要走很远一段路程,加上当时政治空气突然浓缩起来,学了一段时间就被迫停止了。在学习钢琴期间,无论在听觉,节奏,感觉和对音乐的理解诸方面,元恺都已露出过人的才华,我背地里对向群说:元恺在音乐方面看来是很有希望的,向群说如果确是这样,我就让他考少年班(当时中央音乐学员附中叫少年班),从小培养起。我很赞同他的意见。   不久艺术馆办作曲培训班,向群和元恺一起来上学。我当班主任兼上视唱练耳,班上除向群元恺一老一少外,其余全是青年人。记得头次上课,为了让学员互相认识,以便课外有事好联系,我请学员逐个自报姓名年龄工作单位,顺序到向群,他站起来说:我今年36,很多人都转过脸来看这位老大哥,不明白他为什么这般大年纪还来学音乐。后来过了很久他才说他学音乐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带引元恺。他对子女培养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学习在正常进程,只是有小部分人对元恺认识不足,有人认为元恺听不懂,有人认为是来玩闹的。为了消除这部分人的心理障碍,在一次课上我在抽查大家功课时故意叫到元恺,提问了几个他有把握回答得好的问题,又给了两个当时很多尚未摸门的和弦,元恺回答得完全正确,驚住了在座学员,从此,再没有人敢对元恺另眼看待。   当时空气越来越污浊,一似四五月黄梅时节,各种大小爬虫毒菌纷纷滋生,无孔不入,专门嗅觅人们的汗臭,从中找到异味,加以歪曲,夸大,报给主子那里领取赏赐。当时一些身上没涂220的人做人可难啦(天津人把红汞叫220),随便说句话就有人给记录下来,与人有些来往,就是搞阴谋,总之都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阶级异己份子,是受监视和打击的对象。   一个晚上向群来访,我照样在二楼办公室接待,谈音乐,谈家常,越谈越海阔天空,不知午夜之将至。时针过12点,我送客下楼出门,在南京路上又边走边聊了一程,回来,上楼想收拾茶具,突然发现桌子底下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扒在那里寻觅纸屑杂物,这个家伙想不到我回来还会上办公室,见了我才从桌子底下爬出来,在我严厉和鄙视的目光下,灰溜溜地滚开了。原来他是想找寻看有什么“反动证据“,以便报去主子处换骨头啃的。这家伙就是崔某的大爪牙李XX。 不久,元恺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以后每次见面向群都给我讲些关于元恺学习的情况,他说元恺在班上练耳课每次都是5分,有时老师缺课都叫元恺代课。他说先是分派元恺学管乐,后又改学作曲,不管学什么,成绩都优秀。当时向群已被下放。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上他家玩,见他面貌已苍老得多,脸上焦黑,身体比以前更瘦弱了,我心里很担心。我问及下放境况如何,他隐约地说:工作比以前辛苦多了,特别是到盐滩以后,干的是最原始最低一级的体力劳动。说着眼底闪过一道凄楚的目光和一股莫名的怅惘……,只有一个冬天,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局里年关工作干不完才临时把我调回来,原先我还以为是劫数到了头,不料工作赶完了,还得回盐滩去……。   那时的盐滩,与世隔绝,没有树木,没有人家,长年听不到鸡鸣狗吠,听不到小孩啼哭声,千里茫茫,只有受难者的脚印,一个个的烙在这退海的盐滩涂上。 沉默了一会,他从沉湎中回过来说:在盐滩,工余为了感受一下和弦效果,我曾用最吹口琴手拉 二胡 配出和声音调来听……,我们把话转到业余创作,他拿出一个黑皮本子给我看,黑面是他的诗词 作品 和一些已发表的小 评论 剪报,其中不少珍品。我们又谈书法,我请教他写毛笔字最好用哪种笔?他说写得好字的就不论笔,我就是用最破败的笔也能写出好字来……。总之,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说文学他既能诗词,又能评论,是个很有修养的业余作者;说金石,他是个既能琢又能刻的金石家;说音乐,他是个能写词又能谱曲的音乐通。   肃反到反右,我们身上没涂有220(白色的)的人被列为审查打击对象,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见面,他由塘沽又被放去盐滩,58年3月,我因“右派“罪被送去板桥农场修理地球。   六一年秋我解除处分,渴望见到隔别了四年的兄长。这时他已从盐滩又回塘沽工作,仍是每周末才能回来,星期一凌晨又要赶回去。我先给他去信,他给我留了封信,信中写道:……·唯恐吾弟先来,故留此书。对舍间老幼应视同家人,粗茶淡饭,随吃随喝,请勿客气,倘不嫌弃,可下榻舍间,一切均无不便,需要什么,只管先内子筹办·……,字字真情,句句感人。第二天星期六他回来了,见到我还穿布袜子,就拿出两三双洗得很整洁的线袜子叫我换(当时还没有尼龙袜子)。当时他家在南京路47号二楼,一间约20平米的房子住七口人,中间有活动隔板,晚上拉上隔板就变成两小间。由于盛情难却,我就借宿在他本来已经很拥挤的家里,可能是当时心情相对舒畅,虽这么点小房子,我也大有海阔天空之感,住得很舒服。假满回农场时,岳母老奶奶给我做了大约二两左右晶莹透亮。红得像相思豆般的黄豆制品,还给我几个馒头,可这在当时已经是最大限度,最珍贵的礼物了。   自此以后我也有了公休日,每月或两月去市里看他一次,当时全国大饥荒,草根树皮野草是什么味道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绝不是陌生事。那时和平和莉莉还小,每去我多数时候都带他俩到下一个街口一间叫红源面铺去吃炒面,两三毛钱就得四两,十分合算。   62年还在大饥荒中,城市人对猪肉已经十分陌生了,一次我探亲从广西带回去一些腊肉,根据有福同享原则送给他几挂,他如获至宝,拿在手中欣赏了半天,赞不绝口。又有一次,我弟从广西寄给他十多支 上海 制的红星牙膏,作为几次来家打扰的回敬,他很高兴的接受了。   不过,也有过一件憾事,有一次嫂夫人听我说小站能买到胡萝卜,她叫我跑一程买些以便以萝卜当粮,事是办成了,由于我疏忽,到家一看,竟把她一个白帆布旅行袋磨破个大口,十分抱歉。   有个阶段板桥话剧团 演出 “霓虹灯下的哨兵”,场场爆满,久演不衰,剧本很好,就是缺乏个主题歌,向群当时在写歌词 歌曲 和小评论方面已相当有名气,我向导演建议请向群给“霓剧”写首插曲,龚家宝同意了。剧团在塘沽演出时,一个黄昏向群被当做特邀客人来到我们剧团,大家听说是作家,是写插曲来的,整个剧团为之震动,十分敬仰。与导演等人寒暄后,戏开场了,我们请他首座观赏,散戏后又请他一起吃宵夜,顺便谈些观感,直到深夜送走他时,请他有暇再来看戏,但是后来他没有来。这次他精神焕发,穿着入时,风度潇洒,是我几乎来看到他精神面貌最好的一次,由于他平易近人,大家一见如故。后来他果然写了首插曲,词曲都是他自己的,遗憾的是剧团四往迁徙,总部又是公安六处(专管反革命),加上当时剧团处在解散与保留的争议之中,我们修理地球的时间多,排演时间少的情况下,人心惶惶,没有排演这首插曲。   64年我结婚,他赠给我和我的爱人两方他自己雕刻的印章,印背上还分别刻上题欵及他署名,和一页盖有这两方印章与台头落欵的书签,字字劲秀丽,工艺十分精美。嫂夫人送我一匹人造棉布……。   一次在市里演出,我去探望兄长,嫂夫人说他因心肌梗塞住到哈密道某某医院了,说这已是第二次了。我赶到医院去看他,病床就支在过道上,他见到我,面色稍微开朗,可仍然憔悴蜡黄,语音低沉,当时我不禁内心一收缩,泪水几乎掉下来。我送给他40斤面票,祝福他早日病愈出院。   不久一个星期天我公休,去市照例先到他家里想看他,上楼见嫂夫人,她顿时眼圈发红,语不成声:“向群……他……”。我明白了一切。脑子嗡的一下,眼前一黑,泪水哗一下往下掉,半晌说不出话来。谁料想得到在医院送粮票这一次,竟是我们最后的一面……   向群同志,您的儿女已有成,我也重光了,您在天之灵,安息吧! 91.4.30 弟弟鲍和平在黄老师当年的单位工作,这是发表在《海河文艺》上的一篇文章: 和往事干杯 和朋友干杯 和明天干杯 鲍和平 群众艺术馆已经走过50年的历程了。在这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50个周期中,地球有它的轨道,每个人都有大致的轨迹,而群艺馆在行走中还有一个磁场,总在吸附着周边的东西。50年里,不知有多少人走进群艺馆这扇大门,有的来去匆匆,有的常来常往,有的为家为荣,有的生死相系。在数不尽的与群艺馆有关的人中,要问谁和群众艺术馆最有缘?我敢说,我第一。我的父亲鲍向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就是群艺馆的常客,他是我市非常活跃的词作者,作品大多发表在群艺馆办的《群众歌声》上,通过这个平台,他又与王莘、施光南、程瑞征等都有很多的合作。那时我还小,只记得群艺馆的黄进贤、高鲁生也常到我家来,李春圃、王治远等人的名字常挂在家人嘴边。我哥哥 鲍元恺 上小学时就在群艺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学钢琴,他在上小学时就在《群众歌声》上发表了处女作,歌名叫《登山》。群艺馆为他成就大才大器大事大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使他在初中一年级时就破格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父亲细查了我的耳朵,断定我不能搞纯音乐,只能从文学上发展。在父亲去世后,我子承父业,大步走上了写词的道路,并在20年前调进了群艺馆,这是我父亲生前怎么也没有料到的。比起他们,我和群艺馆缘分更近,可以说,我是继承和发展了父兄与群艺馆的关系,也实现了他们没曾说过的曾经的夙愿。 关于我们家和群艺馆的缘分,我再讲一个皮箱的故事。那是群艺馆的黄进贤被划成“右派”后,在被劳改前存在我家的。“文革”时,我家被抄家。家塌了,人难保,这件皮箱却被保存了下来。1968年3月,我父亲去世,当年冬天,父亲原单位——长芦盐务局收走了我家租用他们的家具,当时家里只剩下了一条板凳,还有这个皮箱。到80年代黄进贤回津时,我父亲已故去多年,黄伯伯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个皮箱还在的。他说,你们家这么困难,什么都没留住,却把这个皮箱在最难熬的20年里保存下来。是谁在万难中坚守着一份允诺?是我那一生操劳刚刚过世的母亲。可以说,我们全家人就像跑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地跑满了群艺馆50年的全程。今天,当我举起群艺馆50年大庆的酒杯时,我要说,我的酒度数最高,因为这杯中盛满我父亲、母亲、哥哥和我对群艺馆的情意。 50年,我们在群文的田野上春种秋收、守望辉煌,不变的是这里人来人往的场景;50年里,每一代群文人都有自己的时空位置、整体风貌、发展条件和时代精神,而不改的是大家都在自己的基点上复日复年地酿造、勾兑和捧出艺术与人生的酒,和往事干杯,和朋友干杯,和明天干杯! 2006年《海河文化》
个人分类: 良师益友|2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