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港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祝贺张翔院士执掌香港大学
热度 1 张海霞 2017-12-1 12:52
【题记】欣闻张翔教授即将执掌香港大学,热烈祝贺!张翔是老朋友,2011年邀请他来北大讲座,结果换了最大的教室还挤爆了棚!每次去伯克利都会跟他聚聚,他对iCAN也是非常支持,今年4月还在为iCAN录制了十周年祝福视频。他和MIT的陈刚院士都是伯克利机械系的校友也是学术界的一对双子星,2010年两人同时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的时候,我写了博文祝贺,这次特别把他们刚刚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时候写的博文拿出来再温习一下,期待身边出现更多这样的科学家,加油。 双子星:祝贺陈刚和张翔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2010-2-19 10:31 昨天看到这个消息,真是激动得不能入眠,不单单是为他们两人感到骄傲和开心,更多的是回想他们的“成长之路”,这一对双子星,都是45岁左右,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受教育的新一代大学生,如今不但是我们华人的骄傲,更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教育界值得骄傲和反思的典型!对我们的更多鞭策和鼓舞, 提起陈刚,大家可能记得去年夏天一个在学术界非常轰动的新闻:陈刚破百年物理定律“黑体辐射定律”!他是华工的校友,他89年被同样是湖北籍的著名华人田长霖先生选中的二人之一赴美留学,那时他已经留校任教了,出国后,在田先生门下攻读博士学位,他不是最聪明的,但他是最勤奋的,他不是最拔尖的,但他是最好的合作者,毕业以后到DUKE任教,后来转到UCLA任教,由于在纳米方面的突出贡献又被MIT挖走,成为MIT在纳米领域的领军人物,近几年在纳米传热和热电转换领域的贡献是如日中天。陈刚很风趣也很幽默,也很直率,我2006年去MIT拜访他,参观了他的实验室,基本上都在地下室,很挤,因为学生很多,我们还利用SIC材料合作过增强表面吸收的实验(可惜效果不理想),后来大家合作举办国际会议,很成功。2008年5月,他来北大访问,做了题为 :“So, Whatdoes nanotechnology Have to Do with Energy”” 的学术报告,他的讲座内容丰富,前瞻性强,且讲的风趣幽默,很轰动,当时我记得他很有意思的一句话,我说:“陈老师,你说英文比说汉语好,标准”。他旋即大笑:“我一直以为我说的普通话很标准呢”,其实他的普通话确实带有湖北口音。他始终保持着和中国的密切联系,包括培养学生,每年回来特别是回母校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目前他的很多技术开始转向产业化,因此他也非常关注产业的发展和推动,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的科学家,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看看他的回信吧:“ Thank you verymuch! I am fortunate to have worked in several great institutions with greatmentors, collaborators,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说起张翔的大名,和他的技术一样有名:负折射材料-“隐身衣”,这位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赴美求学的历程较陈刚曲折,但是他不屈不挠的执着个性,促成了他今日的辉煌,他在UCLA期间已经成为纳米材料和激光物理学领域的大牛,后来选择回到BERKELEY(自己调侃说是因为UCLA周围的房子太贵了,比弗利山庄,但是Berkeley的优秀毕业生在外面成名后选择回到这里任教似乎是一种传统)。2009年夏天我去访问他伯克利的实验室,当时组里就有50多个人,一半是博士后,来自全世界名校的博士毕业生们,纷纷投至他的名下,虽然是周末但是大家都在拼命工作,实验的结果是这样的漂亮,其实“隐身材料”和M/NEMS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很多学生原来也与我们这样行业有关,2008年在我这里做过半年交流的马来西亚学生黄子劲拿到了InternationalFulbrigh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他千挑万选以后也从剑桥转到张翔的门下,我相信他以后也会成为一个很成功的科学家。张翔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他的坦诚也是为人称道,我们见面之前有过几次通讯联系,在三亚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我们第一次见面,当时他主持一个分会场,我正好进去听报告,于是就提了很多问题,结束后,我们互相介绍原来是在邮件上已经相熟的老朋友了!后来一起吃饭,聊起他在美国读书和改变思想的往事,他的坦诚和直率让我深受感动,同时他的工作热情和执着精神也让深深激励了我。 说到他们两个,我们的相识都源于著名华人学者CM Ho,他也是慧眼识英才把他们两个人拉入UCLA队伍的人,他们同样是受到何教授影响的人(参见博文:何为大师),回看这三位美国工程院院士,我们不得不感慨:他们都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精华,在他们身上不单有东方文明的优良品质(聪明、谦虚和勤奋),也集成了西方文化的精粹(热情、坦诚和勇敢),其实,无论是在哪里,这都是一个成功的人士应该具备的品质,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张翔和陈刚这一对双子星更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成才的典范,当然,在国内的我们也要反思:从先天条件来说我们是一样的聪明、谦虚和勤奋,他们曾经是我们的同学、同事和朋友,和我们一样受的大学和研究生教育,我们中的大多数也一样地勤奋工作着,那么后天的差距倒底来自哪里:除了物质以外,我相信我们真正的差距在精神:热情、坦诚和勇敢:在中庸的思想影响下,我们缺乏年轻人对待工作和生活应有的热情和激情,在“面子”文化的桎楛下,我们难以坦诚地面对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在长期官本位制度的束缚下,我们缺乏了最需要的勇于挑战和创新的勇敢! 今天,我们祝贺双子星的成功,我们也期待他们的未来更辉煌!同时,也希望更多人受到他们的鼓舞和激励,去实现自己的辉煌! 张翔:爆棚的科技讲座 2011-12-6 21:57 | 这个星期UC BERKELEY的张翔教授来北大信息学院做报告,昨天第一天,定在我们常用的理科二号楼的2736报告厅,可以容纳100人,没想到开始前一个小时学生就开始来了,提前10分钟已经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我立即联系一楼最大的阶梯教室2129,可以作250人左右,立即转移下去,没想到又是一下子就坐满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教室里鸦雀无声,张翔教授从基本的物理概念入手,把看似神秘的超材料、负折射材料讲解的十分的透彻和清晰,提问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学生们十分踊跃,甚至在正式结束后还把张翔围了个水泄不通! 今天下午第二场,250人的教室依然是满满当当,来晚的同学都站着,变换光学:超透镜、“隐形衣”、“双面人”......在他团队里实现的一个又一个“奇迹”都清晰透彻地展示在大家面前,还有很多很多的期待和展望,这头脑的风暴呀!依然是踊跃的提问、依然是水泄不通的场面。。。。。。 不禁感慨,这就是科学的魅力,这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科学家,他们的讲座一样是万众瞩目、一样是爆棚,谢谢张翔,谢谢你全情的投入,谢谢你精彩的发现,谢谢你激情的演讲,谢谢你为青年的学生们推开一扇又一扇科学的大门,带领他们走向未来!也期待他们中有人从此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将来成为你这样的一流科学家! 周五下午还有一场:Scaling Down photonics,beyond diffraction limit: Nano-scale laser, waveguide and cavities. 有兴趣的同学一定要早点来呀: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的2129报告厅。 微米纳米科技的相关讲座信息,请关注全球华人微米纳米技术合作网络: http://www.cinn.cc/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15171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基本科学数据看港大理学各个学科的排名
热度 2 tanghe1510 2016-4-9 13:55
最近收到港大理学院的一份电邮,是关于港大总体学科以及理学院各个学科的基本科学指数(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情况。此份客观数据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根据科学网(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全世界各个学术机构于2005-2016年间所发表的科学论文的被引用数据而排列出的,具有基本的客观性。 首先,根据这份客观数据,港大的总体学科排名位于世界第210位。例如,港大所有学科于2005-2016年间在科学网所记载的发表总量是29670篇,被引用的总次数是475050次,平均单篇文献(以下简称“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16.01,高端论文(top paper)的篇数是583(参见附后的数据截图I)。就港大目前最高约1100位助理教授及以上的教职人员(港大2014/2015年度教授系列人员(Professoriate Staff)数据)而言,这个数据还是相当不错的。粗略估计,港大助理教授及以上教职员在过去的十年间,大约每人每年发表约2.7篇学术论文。港大的总体学科排名在香港所有院校中名列第一,领先于港中文的第299位以及港科大的第462位。这反映了港大总体的学科实力,以及在香港所有院校中的领先地位。众所周知,港大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其医学、牙医学、人文学科、商科、经济、管理等学科均有较高的世界排名。 再就港大理学院的分科而言,地球科学(Geosciences)排名最高,在世界上排第140位,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24.94,高端论文数是63。在基本科学指引者(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中,港大地球科学系有5位教授系列人员位列其中,这也说明港大地球科学系教授研究论文的素质。港大分子生物与基因学(Molecular Biology Genetics)的世界排名是240,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38.64,高端论文数是27。港大的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的世界排名是276,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16.07,高端论文数是13。港大农业科学(Agricultural Sciences)的世界排名是280,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17.96,高端论文数是9。港大的生物/生物化学(Biology Biochemistry)的世界排名是307,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18.52,高端论文数是13。港大植物/动物科学(Plants Animal Science)的世界排名是386,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16.12,高端论文数是12。港大理学院有关的上述学科在香港所有院校中的世界排名最高。但以下最基础的理学学科的排名,港大却落后于香港兄弟院校。 港大化学(Chemistry)的世界排名是248,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22.15,高端论文数是22。这些指标落后于香港科大(世界排名第145),位于香港所有院校中的第二位。港大物理(Physics)的世界排名是465,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12.42,高端论文数是45。香港城大物理的世界排名是374,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13.51,高端论文数是33。香港科大物理的世界排名是419,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14.41,高端论文数是46。香港理工物理的世界排名是514,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10.04,高端论文数是12。而香港中文物理的世界排名是550,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11.76,高端论文数是35。从这些数据看,港大物理在香港所有院校中位于第三位,落后于城大和科大(参见附后的数据截图II)。 港大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的世界排名是204,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16.55,高端论文数是25。港大材料科学的世界排名在香港所有院校中排第四位,落后于城大、理工和科大。港大数学(Mathematics)的世界排名是224,均单的被引用次数是4.97,高端论文数是5。港大数学的世界排名在香港排第五位,落后于城大、中大、浸会和理工。 通过以上客观基本科学数据的排列和分析,港大总体的学科实力还是不错的,但离世界顶尖水平(如世界排名前50位)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港大的最基本理学学科,如数学、物理和化学都排名不尽理想。笔者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包括天文学科(Astronomy),港大物理系现有助理教授及以上的教授人员18名,其中有5位从事天文学科的科研,其馀从事凝聚态物理以及材料科学方面的科研。虽然与世界上的主要大学的物理系乃至香港其它兄弟院校的物理系相比,港大物理系教授系列人员体量偏小,但科研产出,尤其是科研论文的质量需要大幅提高,如将均单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从目前的12.42提高到16-20仍然是一个亟需巨大付出的挑战。笔者相信,随着教授系列新晋年轻教员的崛起,港大物理在接下来的10年学科排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016年4月9日星期六写于港大庄月明物理楼)
个人分类: 说说而已|7912 次阅读|5 个评论
港大,在迷思中躁动
热度 10 schoolcao 2015-2-15 18:00
【前言】本文 的内容如果都落实、展开的去讲,会涉及到诸多敏感词,熟悉香港泛民源流的可能会知道在说什么,不太熟悉的,只要知道,香港泛民与当年的大陆民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就可以了,一些背景知知识在网上很容易查到。。。详细的,不便多说,心领神会就好。。。要是还不懂,也没关系,就当我自言自语啦~ 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题目是“港大内地女生参选学生会 遭人抵制攻击”。 原本以为是她竞选的是学生会会长,导致反响这么大,一看原来是竞选康乐干事。这个职务的功能其实意思跟你目测的差不多,大体上都是管会员福利的,比如给会员派送礼品什么的。可以说,这个职务就算内地生当选,也不会让香港本地生大权旁落,实在不至于这么敏感。接下来还有很多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排中反共疑大陆,已经不成样子了。( http://news.ifeng.com/a/20150203/43090662_0.shtml ) 说起来香港大学(简称港大)的反中是出了名的,只是以前还未见今日之狼狈。 其反中风气自占中以来进入了总爆发期,动员程度极高,风波过去这么些天,港大校内仍人心躁动,凡是有关内地的事情就极为敏感和排斥,在香港各大高校中颇有老顽固的味道。追其根源,当然与某些香港这里近年的一些小气候有关,但具体到港大本身为什么会如此积极,个人感觉(你可以不赞同),其实是由于港大整体上陷入了迷茫期。它曾经是香港唯一的大学,地位无人挑战, 91 年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建立以后,以美国的学术做派给全亚洲高校的科研风尚翻开了新的一页,科技和商科都把港大压得死死的,后来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的医学和法律一路穷追猛赶,直逼港大赖以生存的老家底,搞得它更是喘不过气来,而其它学科,香港的前几所高校现在是各有特色,算到如今,学术上,港大仍能独领风骚的恐怕只有音乐了。此消彼长,这痛苦的过程长达二十年,港大无力回天,如今连自己都没有底气再声称自己是香港头号大学了,虚高的录取分数线更是让业界和考生感到物非所值。前面的路该怎么走?港大从港英时期就是历届港府的掌上明珠,呵护有加,业已成为温室的花朵,如今面对凶悍的对手,就如家养的兰花面对野生的革命草,十拳有九拳无还手之力,对于前途问题,陷入了整体的迷茫。当迷茫找不到出路,就转为迷思——既有的学术地位已然不再,那么就转而幻想着做香港高校圈的精神领袖,这样,还可以继续活在辉煌的回忆里,其鸵鸟心态让人悲悯。香港高校同气连枝,我们这些兄弟院校的人还是希望港大变得更好的,这毕竟关系到香港高校界整体的荣誉。但是,港大必须自强,必须自己下决心改善自己,而不是怀揣着落后于时代的理念去空想着改变别人,更不是在一条不切实际的道路上去争当香港的北大。说起来可悲,港大建校比北大早了好几十年,在北大还没投身五四运动的时候港大就培养了孙中山这样的人物,谁想到百年过后,到如今它却时时刻刻在想当香港的北大,一心想领导一场属于香港的五四运动,这些,连我们这些旁人看了也忍不住摇头。港大社群的问题在于缺乏五四先辈们的民族精神,闷在家里为一个狭小的圈子打算盘。如果北大还有当年的精神,也必不会鼓励港大走到今日的境地。 其实港大的迷思不是孤立的,香港的一些小气候也在类似的迷思中散发出腐烂气息。 前一阵子,与几位老先生一起吃饭的时候,席间声讨之声隆隆:“再这样下去,香港早晚要被他们这些人搞垮。”事实上,“他们这些人”有些原本是有自己见解和社会愿景的青年,在自己的理想受到挫折后,异常执着的坚持到今天,可惜,时代变了,情况也变了,死守着既有的几点主张没法反映新的时代要求。过去的热点问题不一定是今日民众关注的热点,过去的激烈矛盾不一定是今日民众所普遍面对的矛盾。在发展了的时代,但他们的主张没有跟进,而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是如今的民众所急迫需求和广泛共鸣的议题了。于是,一方面,在香港,他们早已失去了真正的全民动员能力,其号召力的根基也已开始松动、溃散;另一方面,在整个中国,他们失去了参与历史进程的机会,因为毫不变通,他们丧失了与决策层对话的渠道,他们的观点主张的被全盘否定,哪怕是他们的观点中原本有的一些正面因素,也无法进言上去,过去、现在、将来中国在相应领域做出的改善,也与他们的力量无关。现在,他们只好迎合香港部分人早年的记忆,打着反大陆的旗号来引起民众的关注,这种搞法所蓄积的能量,在 14 年占中运动中喷发了以后,已经所剩无几。如今,他们是失落的群体,未来,即使怀着不甘,香港民运人士的前途也只会更加黯淡,总有一天,这一批人将成为历史名词。 【说一些相关的题外话】 一、我们内地生,在香港基本不参与政治。不过对于外界的一些情况,还是略有耳闻。许多消息都透出民运人士日薄西山之感。比如,新闻称“示威者非法冲入公民广场”,而当事人却向媒体发声,说“没有非法”,我就想,既然你“合法”,为什么要“冲入”呢,你“走入”不就可以了吗?此类的许多消息,都透出了这样的信息,那就是民运已经失去了力量,时时刻刻在借偏门搞突破。香港社会风传,占中人士在中环、旺角安营扎寨的时候是有工资的,帐篷、饮食都有专门的供给线,这些钱粮是谁提供,前一阵子也有了线索,目前港府已经启动调查,有兴趣可以自己网上查。 二、其实也不是所有港校都如港大一般极端,就连港大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的反中。我们科大的气氛就正常多了,学生会的干事会中经常有内地生,学生会下属的几个社团,常年由内地生接力执掌,没见过什么时候有排斥内地生竞选的,就连学校的董事会里面每年一个的学生席位,也不是每年都由香港本地生担任的。我本人 2010 年就通过全校学生的公开竞选当选了校董会的学生董事席位,因此对这方面会更清楚一些,我自己而言,凭良心说,上任后也不是说专为内地生代言的 , 当年也没见到哪个香港同学来反我的。科大的第一任学生董事,是名很优秀的香港本地生,我是第二任,算到如今 2014-2015 年是第六任,是一名外国学生,也就是说一共六任学生校董就有两任是非香港籍学生,可见科大还是的气氛还是很宽松而且包容的。听说前两年城大也出了位学生校董,只是一直无缘见得,不过也没听说有谁去反。其实现在香港高校的主流还是安定的,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科研。 14 年的问题是极端情况,而且就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参与占中的也是少数。我在科大就特别明显,香港城市大学(城大)也是,有一次,我去城大吃饭,正好是中午,食堂拥挤得不得了,时值占中,我们开玩笑说:“不是说都占中去了嘛,怎么食堂还这么挤,莫非中午先回来吃点饭,吃完再去?”呵呵,可见其实占中的人也没有那么多,只是三教九流的人中那些占中分子聚集在一起,显得有点儿波澜而已。 三、有人不知道为什么学生会选举会有这么多事情,这要从香港高校的社团制度说起,而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香港高校的架构说起,这个他日有时间我会单独开贴讲讲我自己的观察。但简单来说,香港高校的学生会不归大学本身管辖,而是社会组织,在香港警署等部门正式注册成立的,因此不受学校节制。大学内部活跃的诸多团体大多数也是学生会属下的,学生会可以对各下属团体行驶诸多管辖权利,甚至经费都会监督,还有许多规则都由学生会来制定、实施和监控。因此,学生会的选举直接决定了许多校内团体将处于什么样的人的领导之下,因此通常会有一些人群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如今正好是占中风波刚过,一些人的敏感神经还在跳动,因此就出了这些小插曲而已。 四、学生会的形象在香港高校的学生心目中到底怎么样呢?其实各有各的看法。其实学生会权力虽然大,但是这种权力大多数时候是压在校内的各个社团身上的,普通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直接感受,因此他离普通学生相对距离遥远,影响力并不见得很直接。而他们在上层搞的那些事情,通常又很有争议,各方面意见不容易协调,口碑通常无法达到很让他们自己开心的地步。反倒是学生会下属的一些组织,做得很有声色,人气非常足。在科大的话,我倒是知道学生会下属社团通常不喜欢学生会的人,还有一届的学生会会长还被大家投票搞了个“不信任决议”,在全校各处都张贴了“谴责信”,还加盖了学生会的章。各个学校的学生会还组成了一个联会,叫做“香港专上学生联会”,简称“学联”,这个学联在占中的过程中非常活跃,掀起很大风波,但有意思的是,据说这个学联的麻烦也非常多,具体的就不说了,这里张贴几张我在中文大学看到的反学联的告示,博大家一笑。
3597 次阅读|74 个评论
【微信】港大?北大?
等离子体科学 2013-10-17 09:08
知道一位小同乡(我也是辽宁人) 放弃了港大文学院想读北大中文系 。挺有主见的嘛:) 我班上就有好几位中文系的学生,其中就有大一的。他们学得都很高兴! ——至少港大不会开这样的《公共物理课》!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6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丁宁的北大情结
liuchuanwu 2013-10-11 20:19
辽宁省2013年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从香港大学休学打算复读考北京大学。很多人讨论此事,但总围绕着学术自由,学术体制,考试制度等等虚幻的东西。我认为没有这么复杂,只是一个北大的情结而已。 人是精神的动物,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情结,这个情结是他未曾实现的梦想。有人梦想当植物学家而未实现,可能当了公司总裁这情结仍然存在。晚清名臣曾国藩当了一品大员仍对自己从前科举是“同进士出身”而非“进士出身”无法释怀。其实除了他自己,谁care呢! 北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中国的读书人很多心里都有一个北大情结(学工的可换成清华)。这个心结缠绕的是北大的传奇历史和从北大走出的令人尊敬的师长。这个北大是理想化的符号化的北大,跟有些人讨论的什么当前学术环境等等无关。情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就如李敖,几十年来常讲父亲姐姐是从北大毕业的。他自己以未读北大为憾,最后把儿子送到北大。难道他就是羡慕北大软硬件条件么? 看了丁宁上的节目,感觉是一个情感很丰富的孩子,她喜爱国学,要读中文系,北大中文系名人辈出,中文系的同学们是全国选拔的热爱文学的青年人,她有这个情结一点不奇怪。有人说可以申请交换交流啊,交换交流终究只是路人,解不开她这个情结。人的情结有轻有重,这姑娘初中高中铆了多年的北大在她内心肯定地位特殊。港校目前在内地正炒得当火热,再加上老师亲友撺掇,上了港大,奖学金、毕业后留港都是原因。刚当上状元各种奋亢,时间久了就寻思着不是滋味了,因为这北大情结未消。 有人说去了北大,现实和理想中有差距会让她后悔。我认为不会,原因已述,因为人家根本不是冲着谁许诺的现实条件去的,追求得只是精神的契合。即使将来对现实有不满的地方,但这个心结解开了,肯定比从前舒畅。而且估计北大的现实条件也不会让她后悔,起码据我所知北大中文系的师生和氛围绝非港大可比的,这不会因为媒体和网友的炒作而改变。 前些年港大一年级内地生都在内地高校委培(港校本科原为三年制),进港大已相当于大二,想反悔也没余地了。丁宁有机会可以及早决断倒是幸运的。当断则断不断则乱,希望她能做出一个让自己不再纠结的决定(她目前是休学状态,可能会被说服返回港大)。归根结底,最理解刘丁宁的人是刘丁宁,我们都是瞎猜度,不要给小姑娘造成压力。如果她决定参加明年的高考,祝她顺利发挥,如愿以偿吧。
4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港大这种教学质量评估做法值得称道
热度 3 陈龙珠 2012-6-11 17:18
上周后期到香港大学土木系访问,除公开学术交流外,还在浙大同门学弟杨 峻副教授的办公室聊了一个下午各自科研和教学的情况及其看法,颇有一次净化心灵的感受。 杨 峻在科研上很能静心钻研,在岩土工程学科世界顶级期刊《Geotechnique》上,近10年来的发文篇数大致处于第7位,是其前10位作者中唯一的一位华人学者。 聊起教学,在我到访前,他正在忙着整理这学期主讲本科课程的评估材料,包括教学材料、考卷及答案,考分排名第一、平均和最后一位学生的考卷等书面材料,以便按时提交给学院评审,然后再由港大有关管理方面送英国等著名大学的教授,对港大开设这门课的专业水平、学生学习状况以及教师对学生成绩评定的公平性等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我觉得,这种做法,是我们向国际一流大学教学水平攀登途中,应该学习的一个做法:常态化国际同行评估,而不是做做样子。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394 次阅读|4 个评论
3论清华是亚洲二流学校
热度 5 冯用军 2011-4-28 12:58
港大 清华 校庆 100年 100年 目前地位 亚洲一流 亚洲二流 2年时间 大师级讲座 筹备校庆 印象 简朴而智慧奢侈而浪费 外人感觉 很低调很学术 很高调很官僚 国家领导无 7常委 口号 知识 传承 服务 排场 形象 娱乐 评价 学者的聚会 政客和商人的狂欢 花费 500万港币 临时舞台3000万(其它未知) 决策 国家重点投入 国家减少投入 何时一流2015世界一流 2111? 参考文献: http://gcontent.oeeee.com/c/5e/c5edb4d47fd2a226/Blog/290/e6acec.html 今年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也是香港大学百年诞辰。与清华校庆的隆重盛况相比,港大百年庆生活动一切从简,几乎没有竣工、奠基等各种隆重仪式,媒体上也鲜见报道。取而代之的是跨度两年的学术论坛、讲座及国际教育交流,连立法会主席曾钰成、政坛铁娘子范徐丽泰等政坛知名人士回校庆贺也无大排场。 大师级讲座持续不断 香港大学1911年成立,1912年举行了正式创校典礼,时任港督在创校时主张港大“为中国而立”,孙中山先生是该校校友。 经过百年的发展,港大已经成为亚洲顶尖学府,也是香港高等教育的象征 。 据悉,“香港大学百周年启动礼”在今年1月9日正式启动,至今将近4个月。这段期间,港大百年校庆似乎很低调,媒体上也鲜有报道,港大静悄悄地举办了5期“百周年杰出学人讲座”,邀请了包括英国桂冠诗人安德鲁莫逊以及4名诺贝尔奖的得主以及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进行专题讲座,还邀请了剑桥大学校长到访, 与学生共同探讨大学教育的未来方向 。 其实,为期2年的港大百年校庆远不只如此。早前港大校长徐立之宣布,港大百年校庆一系列活动将围绕着“知识”、“传承”以及“服务”三个主题开展。从5月3日起,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等多名诺奖得主将继续开展“杰出学人讲座”。 同时,作为香港的学术活动中心,港大将在校庆期间举办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包括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及学生峰会、英联邦大学协会首脑会议,而其他著名学者校园访问和与学生交流活动,以及数百个学科内部的研讨会更是数不胜数。 动员师生参与世界义工服务 在“历史传承”方面,香港大学传讯及公共事务处助理总监徐佩莹向南都记者透露,港大多位学者将出版7本历史著作,透过探讨港大的历史脉搏,反映香港本土的发展,其中包括由前任校长王赓武教授等人编著的《世纪求索———港大百年文选》,以及著名作家龙应台从人文角度出发书写的港大故事。 此外,港大百年也没忘服务社会。“服务100”也是港大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动员港大学生、教职员及校友,一起投入世界各地的义工服务,带动全球的港大人服务社会。不久前,“服务100”计划举行了“向港大出发”活动,邀请超过500位小学生体验做大学生的滋味。而“每位学生不应因经济或家庭环境而被剥夺追求知识的权利”更成为港大的口号,“第一代大学生助学金”便是专门为首个读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家庭而设。 “排场不大,显得有点冷清” “ 大学的核心在于学术,这一点应始终坚持不变 。”徐佩莹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学术味浓、一切从简,这是港大百年校庆系列活动给人留下的印象,甚至百年诞辰具体在哪一天也没设定。“感觉很低调,排场不大,反而显得有点冷清了。”港大一年级学生屠同学告诉南都记者。 尽管范徐丽泰、曾钰成、任志刚等众多政界知名的港大校友也回母校庆贺,但在港大师生们看来,似乎也没有引起多大动静。“其实一直以来时常有知名校友回来交流、举行讲座,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校庆)主要由校友事务部门负责安排,学校行政这边只是进行配合。”港大传讯及公共事务处经理尹慧筠对南都记者如是说。 港大二年级学生、学生会学生福利秘书陈进龙更是直言:“ 重量级校友回来探望母校当然值得开心,但一个学校借名人来抬高自己倒没必要。反而应该想想,母校给了他什么,如何培养他,才让他做出了成就 。” “ 一个有内涵的大学是应该真真正正以学术为主的 。”在陈进龙看来,港大百年校庆一系列活动让他开始真正了解港大的历史、意义。“希望港大能为中国培养更多人才,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借‘百年’这个契机,为未来做好准备。” 他说, 百年庆典固然要庆祝,但更主要的还是要“辞旧迎新”,回顾过去进行反思,并且探讨港大未来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谈及港大近20年的变化,他感触颇深:“现在港大的趋势是成为国际化学府。”对此,徐佩莹也表达了类似的感受:“加强和内地交流、扩展国际化视野,是港大近年来的趋势。” 南都记者王日晶 大学的核心在于学术,这一点应始终坚持不变。学术味浓、一切从简 ,这是港大百年校庆系列活动给人留下的印象,甚至百年诞辰具体在哪一天也没设定。 ———港大传讯及公共事务处助理总监徐佩莹 重量级校友回来探望母校当然值得开心,但一个学校借名人来抬高自己倒没必要。 ———港大二年级学生、学生会学生福利秘书陈进龙 港大校庆大师级讲座 ●主题“全球高等教育的急剧发展:女性何止半边天” 演讲者: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arySBecker教授 ●主题“艾滋病-对抗新发传染病的科学与人类历程” 演讲者:200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Franccedil;oiseBarré-Sinoussi教授 ●主题“诗是人间烟火” 演讲者:1999-2009英国桂冠诗人SirAndrewMotion教授 ●主题:“蛋白质世界与日常生活” 演讲者: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KurtWüthrich教授 ●主题“展望十二五” 演讲者: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 ●主题“环境保护和政策的重新审视” 演讲者: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ElinorOstrom教授 ●主题:“病毒终结者———T细胞” 演讲者:1996年诺贝尔生物以及医学奖得主PeterDoherty教授 注:港大校庆前后共有20位诺贝尔奖得主来演讲,以上为2010年9月-2011年5月演讲安排 链接 今明两年都是港大百年 香港大学于1911年由“香港西医学院”和“香港官立技术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至今年刚好一百周年;1912年,港大首届学生正式入学,并正式举行了创校典礼。因此,广义而言,今明两年都可以说是港大的百年校庆。 作者: 王日晶 1月9日,港大百年校庆的启动礼就像一所中学的开学典礼。据港大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907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0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