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套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你信不信:高校科研经费6成被套现
热度 77 fdc1947 2016-12-29 08:15
你信不信:高校科研经费6成被套现 今天(12月28日)早晨起来,照例浏览新闻。一条消息突入眼帘:《高校科研经费乱象:单位立项靠拼关系 6成被套现》。看到这样的消息,实在是吃了一惊:是不是“搜狐新闻”弄错了,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是大家都这样在说。 仔细一看,这是法制日报记者的一篇文 章, 原标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乱象调查”。 该“调查”由三个小标题,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文章告诉大家“ 不久前复旦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部原主任杨萍、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原正、副主任敖红和黄爱民均以贪污罪分别被判刑”,文章叙述了该案的大致案情和处理结果。“在调查中,有多名高校领导和老师告诉记者,这种案子只是高校关于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冰山一角,复旦大学存在的问题也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所谓“冰山一角”,那就意味着还有90%的“罪犯”还没有被挖出来,情况还严重得很。 第二部分主要转述了复旦大学一位“刘老师”的三点看法,即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立项申报,不拼实力拼‘关系’”;二是“经费花不完,报销靠造假”,“中国科协曾有过调查,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三是“验收走过场,成果没人管”。 第三部分指出了“ 学校制度有缺陷亟待完善 ”。 我仔细检查了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地方直接提到6成科研经费被套现的说法。提到“套现”地方还是这位“刘老师”所说问题中间的第二点:“经费花不完,报销靠造假”。“复旦大学更是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于是,为了套现,开具假发票、编造假合同、编制假账目等手段应有尽有、防不胜防”。而跟“6成”有关的还是这样一段话“中国科协曾有过调查,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 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用于项目的仅占40%,剩下的“流失”了,那就是“6成套现”了。 很遗憾,科研经费6成流失是一个谣言,6成套现更是无稽之谈。 早在2011年9月9日“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 ”就“ 受权说明 ” : “中国科协于2003年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并于2004年公开出版《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该报告中有关内容为:‘三、直接用于科研项目的资金比例。调查结果显示,从全国来说,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比例在40%左右’, 未有所谓‘科研经费流失’的相关内容 。”中国科协的声明说:“ 针对科研经费数据不实报道,要求相关单位尽快采取措施予以澄清,同时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见2011年9月9日《科技日报》)。 事情就是这样,谣言的流播一霎千里,澄清留言可是难上加难。 对于高校科研经费6成被套现的调查报告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我看, 作任何调查,首先要找准调查的对象 。如果调查的对象对事情并不了解,那么就不能得到真正确实的情况,最多只能听到一些道听途说。而“道听途说。德之贼也” 。其次,即使对于事情内情了解的,也应当多听几个人的意见,要听各方面的意见,“兼听则明”。 这样才能够调查得到真实的情况 。 要调查科研的问题,就要找若干位真正在做科学研究的人员。这就首先需要做一些“调查”,虽然文章说“复旦大学刘老师做科研多年,对业内操作了如指掌”。我却很怀疑这位“刘老师”是不是真的是正经做科研的人员,或者“刘老师”的说话是否被记者所正确领会。因为从记者的文章中“刘老师”的很多话都是一个在大学里做教师的人很难理解的。 就拿他所说“ 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 ”这段话来说吧。科研经费用于“项目本身”的部分,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有仪器费、房舍费、水电费、劳务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等,这些都是为完成科研项目所必需的。作为科研人员。这都是常识,怎么会除去这40%以外都是“流失”了呢? 照理来说,像这种六成科研经费流失的天方夜谭式的故事在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中是从来不会相信的。然而这位刘老师却认为真是如此。 文章中这段话很有意思:“刘老师以前每年都要负责三到四个科研项目,但近两三年来他几乎不做了。‘ 同事中,除了职称晋升需要,一般都不做科研,这虽是块肥肉,但风险太大了 。’他说,学校虽然在建章立制方面没有进展,但财务规定明显严格了,以前那些可以报销的项目现在几乎被砍光了,科研真的不好做”。 复旦大学的教师现在“除了职称晋升需要,一般都不做科研 ”? 我不知道复旦大学的同仁将怎么看待这样的言论。他们都因为做学校对经费管得紧了就不做科研了 ?不过,如果“刘老师”真的因为“肥肉”没有了而就不做科研,到确实有必要查一查他以前的行为。 需要指出,调查文章的作者似乎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基本知识还缺乏了解。例如,文章指责“复旦大学更是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不是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的,也想不出由什么人比项目负责人负责更合适。 我更想指出,传媒也是需要有他们的职业道德的。首先一条我想就应当是尊重事实。《法制日报》的调查虽然有很多缺点,毕竟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说高校科研经费6成被套现的话。但是,在网站引用文章的时候却又衍生出“高校科研经费6成被套现”这样的辣人眼睛的语言。他们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过死的刻板规定,浪费了教师们大量的宝贵精力,如今在教师中已经近乎“怨声载道”了。 李克强总理今年多次指出要“ 给教学和科研人员更多经费使用权 ”。他说:“ 一流科研机构、一流高校、一流科技成果从不是靠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管出来的 ”。他生动地 比喻说,“政府对科研的管理有时候像‘对小学生’一样,严重束缚了广大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手脚,影响了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 “ 不能简单套用针对行政人员的规定和经费管理办法,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要求,给教学和科研人员更多经费使用权,更多创新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更好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我希望我们的媒体要为落实中央的正确政策多做宣传工作,不要老是“打横炮”,一而再、再而三地用“谣言惑众” 。中国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我们的传统却缺乏科学思想,我希望我们的媒体人也要有点进步,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出一点力量,不要反其道而行之,一而再、再而三的煽动“反智主义”的情绪。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25167 次阅读|102 个评论
[转载]李嘉诚再套现305亿传递了什么信号?
热度 4 lbjman 2013-9-30 10:58
李嘉诚再套现 305 亿传递 了什么 信号 ? 2013年9 月 28 日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李嘉诚旗下电能昨日宣布,将分拆上市主要为香港供电的港灯,套现 305 亿元“走人”。 10 天前,还说“爱香港”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在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物业 410 亿港元的中港资产。李嘉诚的再度套现港灯的消息显然引起不少引资者的恐慌,有港媒称李嘉城做空中国。李的新闻发言人也意识到了事件的敏感性,不待媒体问及便讲分拆纯粹是一项商业决定,不应视之为撤出香港投资。 大陆的企业家们嗅 出 了什么味道? 从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微博表示,“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备注:应为广州)、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到“中国首富”娃哈哈集团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数日前被媒体问及难道要把企业整个搬到国外去吗?宗馥莉 的 回答“真是有可能,你知道李嘉诚都已经搬出去了,为什么我以后不可能搬出去呢?”显然,不少人最近在此二人的“提醒”下,惊觉华人首富李嘉诚正在不断抛售内地香港两地的资产,一时间备感身处经济危机前夜。 更何况港灯在香港从事发电、输电、配电及供电业务,是一块优良的资产。李嘉诚如此放弃香港的优良资产套现,不由 得 想起他曾说过的一段“商业圣经”:一个新产业,当 5% 的人知道时你赶快做,做早了就是先机;当 50% 的人知道时,你做个消费者就行了;当超过 50% 的人都知道时,你连看都不要看了。这是亚洲首富的经验之谈。素有“超人”之称的他,数十年商海遨游鲜有败绩,显然,李嘉诚意识到房产的风险正步步逼近,提前抛售套现,占尽先机风流。 事实上 一个月以前就 有分析师评价李嘉诚此番举动,“李嘉诚以商人的独到眼光,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显然有自己的判断,嗅出了未来经济与政治的变化,密集减持的动作或许还会继续发生。”李嘉诚的再度套现 此番 又被言中。一方面以李家为代表的富豪阶层与社会大众的矛盾其实在酝酿和集聚。而中国内地十年来的社会矛盾也层出不穷,其风险也不亚于香港,正是这个原因,李嘉诚必须为子孙后代打算。再加上内地的首付宗庆后遇袭,虽然这是偶然事件,但是这一定会给更多富豪提一个醒。 撤资与“爱国”之间如何平衡? 对于李嘉诚的几次大规模套现,阴谋论者称李嘉诚用脚投票,同样也是对内地楼市泡沫的提前离场。媒体的解读也几乎形成了套路:香港卖楼 = 为了撤资,内地拿地 = 香港撤资;海外投资 = 中港撤资……而 9 月 17 日李嘉诚公开出来回应,表示“不会从内地撤资,我爱香港、爱国家,长实及和黄绝对不会迁册”。李嘉诚虽然经常将“爱香港”挂在嘴边,但旗下商业中港两地资产却越卖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 仔细分析李嘉诚的发言,更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他把“爱香港、爱国家”作为前提条件,貌似在做“政治表态”。而那句为自己套现辩解的:“当然股东的利益,我也要负起绝对的责任。”也正好透露了他撤资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坚定信心。李嘉诚说是为了股东的利益,这股东不仅有他自己,而且他是最大的股东之一。可以看出,此番撤资的核心还是在于对香港和中国经济不看好,否则,李嘉诚不会做出这种让市场人心惶惶的决定。商业投资的实质仍然在逐利,缺乏友善的商业环境,李嘉诚表再多“爱港”忠心也无法改变投资重心改变的事实。 在内地,有些媒体认为,李嘉诚出售百佳反映香港“营商环境变差”、“社会多争拗”,例如码头工人罢工,香港市民捐款支持,令他意兴阑珊。在香港,评论则多集中于探讨李氏王朝与现届政府的不咬弦,“被逼走”一说不胫而走。对此,有政界人士称,分拆港灯无疑会被外界视为李家进一步撤出香港的取态,此消息会对梁振英、特区政府有非常大的震动。显然,作为商界领袖的李嘉诚此番动作,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更有深层次的考量——政商关系。李嘉诚作为顶端商人,一贯政治经济嗅觉灵敏,他是否已经预料到未来的政治动向和经济前途了? 李嘉诚担心的是哪些风险? 2007 年的金融危机使李嘉诚的财富缩水了 1000 亿, 1996 年,大盗张子强曾绑架了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并持枪闯入李嘉诚住所,取得十亿元赎金后逃去。这些事件并没有影响李嘉诚对香港的信心,甚至在一年前的 2012 年,李嘉诚还做出这样的表白:“我 1940 年到香港,对这片土地有特别的感情,自己身为中国人,永远都是中国人。我绝对不会从香港撤资,我说话很少那么坚定。”然而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李嘉诚却出现了差不多 180 度的转弯。 李嘉诚是个精明的商人,得以在香港最动荡的年代起家,靠的本领便是准确判断形势,然后低买高卖。李嘉诚撤资或许与中国经济下滑,房地产泡沫将崩盘有关。有金融业人士对此评论:“想当年巴菲特抛售中石化股票,大家都不明白,后来石油大跌,才明白,不得不佩服老巴。如今李嘉诚抛售大陆资产,如果不明白,到时候就明白了,大佬都是先知先觉。”不少人的直觉判断就是,中国的房价太高了,泡沫太大了,上海的房地产已经不具备投资价值,纷纷猜忌是内地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开始转向不好的预示。 大陆资产价格行情的泡沫化程度,全球所有资本玩家都清楚得很。大陆资产泡沫之所以迟迟不破,多亏地方政府、各大银行和各路房爷房奶房子房孙们的支撑,问题是,还能撑多久呢?李嘉诚作为世界上管理着最大的投资组合的基金经理,必定有更强的洞察力和敏锐直觉。一方面他需要考量经济下行的基本面风险,另一方面他一定不会忽视政治环境的因素。但作为普通人,大佬都走了,小业主们应该怎么想呢?(文 / 风青杨)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59859d0102f02s.html?tj=1
48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